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到底有没有真功夫

太极拳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功夫?(上)
我的图书馆
太极拳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功夫?(上)
太极拳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功夫?
作者:吴茗
最近,我陆陆续续上传了一些太极拳发放的视频,引起不少拳友、网友的争鸣。到底太极拳发放能到怎样的一个境界?我没有亲眼目睹。但是,不少武术书籍上记载的事例,似乎又不容置疑。下面,我略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一、杨式太极传人傅钟文的故事
傅钟文先生是当代杨式太极拳名家,青少年时从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学拳,并跟随杨澄甫南下广州教过拳。杨澄甫去世后,他在藏龙卧虎的大上海立起门户,创立了永年太极拳社,50多年来,曾遇到过不少挑战,但从来没有败过手,现在海内外从学者数以万计,除了他拳法正宗、武德高尚外,他高超的推手术也蜚声海内外,吸引了众多的太极拳爱好者。
傅钟文先生说,北方有一句口头禅,说一个人有点本事时,就说这个人有“两下子”,而不说这个人有“三下子”。过去的太极拳家打手也是一样,高明的太极拳家与人一搭手只两下子就把人打出去。看你有没有,就看一伸手。一搭手就知人根底,两招就将对方打趴下,没有用到第三招。
他多次向学生和在各种场合下说到他所亲眼见到杨澄甫与学生推手的情况。他说,杨澄甫老师出一棚手,屈置胸前,任对方力大如牛的壮汉怎样推,他一化发,对方就腾空跌出一两丈开外。他自己当年向杨澄甫学推手时,就时常这样被杨澄甫发放出去。
傅钟文先生以杨班侯为例说明他的主张。他说,杨班侯在北京教拳时,有一位拳师,外号“万斤力”,打过数省擂台,没有败过。他到了北京,到处打听北京什么人功夫好,有人对他说,杨家太极功夫好,有一个叫杨班侯的,人称“杨无敌”。那时是清末,“万斤力”叫人把挑战海报贴在城门上,指名道姓要跟杨班侯比武。比武地点设在西四牌楼。杨班侯如约应战。当时政府有规定,比武要先立下生死文书,打死人不偿命。到了约定的比武时间,杨班侯骑着白马来了,“万斤力”一见杨班侯个子不高,身体也瘦小,不以为然。观众见“万斤力”生得五大三粗,站在擂台上似一座铁塔,感到杨班侯在体格上与对方相差太远。两人在台上走了两圈,一沾手,杨班侯用一个“分脚式”把“万斤力”踢到数丈开外倒于地上。擂台下的观众还未看清是怎么回事,杨班侯已从从容容地骑上白马走了。
傅钟文先生说了一些杨澄甫与人推手的轶事。在北京,有一次,杨澄甫的徒弟、学生们相聚在一起,有人对-位姓刘的说:“你跟老师推推手。”这姓刘的是走过江湖的人,性情较粗野,望了望杨澄甫老师,表示希望跟他推推手。杨澄甫为了不扫大家的兴,就跟这位弟子盘起手来。盘了几下,一旁的师兄弟又说:“老刘,你用劲打一下试试。”他说:“好。”于是发劲往老师身上打,杨澄甫在他用劲时,发了一个长劲,只见这姓刘的腾空飞了出去,身体碰到门口的影壁跌到地上,影壁边上的砖被撞掉了一块,周围的师兄弟都哈哈大笑。
40年代,有一天,一位在东北银行工作的人来到傅家,拜访碰上傅先生正与十多位学生在讲解推手。他说一下自己的学拳情况,也讲了不少恭维傅先生的话。末了,提出要与先生推推手。傅钟文先生见对方远道而来,也学太极拳,推推手也未尝不可,干是便与他在小厅里推起手来。只见对方一搭上手就用力推来,傅钟文先生头一回、第二回都化开了,第三回,对方还是用大力推来,傅钟文先生认为已客气过了,便不再让了,一借力,一发劲,对方受力腾空飞到门外的天井里。
一个星期天,傅钟文先生在公园里教拳,一个大学生来了,他说:“傅老师,我跟你推推手。”傅先生见是自己的学生,便与他推起手来,谁知这位大学生一搭上手就用狠劲猛推。傅先生连续两次用双手管住他,第三次,这大学生来劲更凶猛,傅先生接过劲,一坐腿一转腰向前一发放,把对方腾空打出有二层楼那么高,在对方往下掉时,傅先生一个箭步冲上去将他接住,围观的学生和游人很多,见状纷纷后撤闪避。这位大学生被傅钟文先生接住时,吓得脸都发白了。
二、吴式太极拳嫡系传人马岳梁的故事
有一次,马岳梁在上海复兴公园教学生推手,一位曾经跟过几位拳师学过其他拳种的中年人认为,太极拳推手虽好,但用起来恐怕不能像表演时那样在瞬间将人发出丈余。他想试试马岳梁的推手功夫,证实一下自己的想法对否。他有备而来,要求与马岳梁试手。一搭手,他暗中运气使劲,双掌突然向马岳梁胸前击出,他想,这雷霆般的一击,就是不能把马岳梁打出去也得迫使他动步闪挪。谁知,一刹那间并不见马岳梁如何动,自己却向后弹出十多米远。
马老说了吴鉴泉与威廉交手的情况。那是1918年,北京体育研究社来了一位美国大力士,名叫威廉,他提出要与中国执教的武师们比摔跤,当时在体育研究社执教的有内外家各门派的宗师。研究社负责人召集老师们商量,决定让吴鉴泉出马与威廉较技。威廉生得人高马大,力大如牛,,一进步,一出手,一近身就想把吴鉴泉摔倒。但事与愿违,当他一触及吴鉴泉时浑身力气全用不上,莫名其妙地摔倒在地。连续两次都一样。威廉迷惑不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我这样大的力气,怎么一点也不起作用,你练的是什么功夫?”吴鉴泉气定神闲,笑着说:“太极拳。”威廉说:“太极拳?我也要学。”威廉当即参加太极拳班学习。据说,威廉是第一个跟中国太极拳师学太极拳的外国人。
1986年3月,马后梁应邀前往西德、荷兰等国访问和传拳。一次在西德杜塞尔多夫市,有五位德国人走进表演场中来。其中一人约四五十岁,其余四位是青年人。这位年纪大的德国人自我介绍是德国某功夫杂志的负责人,学过柔道、空手道、合气道等多种功夫,但对中国的太极拳不了解,今日带几位徒弟来观看农演,也想请教一下马岳梁,叫一位身材高大的徒弟先与马岳梁一试。马岳梁见在这样众目睽睽的情况下向他提出挑战,不应付一下是不行的了,就说:“我今年已86岁了,在比试中我不会打痛你,更不会伤害你,你站稳你的马步,只要我手一触到你,你可能会站不稳。”对方有点不相信,凝神运气,扎厂马步。一般太极拳是不先发制人的,马岳梁如此先动却是成竹在胸。只见他右手在对方肩上一粘,旋即一按,对方瞬间颓然坐在地上。对方从地上站起来,大声叫道:“我不知道怎么会坐下来的。”他不服气,要求再试。这次马岳梁对他说:“任你摆什么姿势,我轻轻一推,就能把你向后推出去,你站稳啦口”这位德国年轻人摆一个弓步,运起全身劲力,严阵以待,马岳梁两手缓缓前进,手掌刚触到对方胸部,对方即向后腾空跌出。
三、孙式太极创始人孙禄堂及其女孙剑云的故事
“五四”运动后不久,北京发生了一件震撼武林的大事。那时朝纲不振,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屡遭外国人的欺凌。日本大正天皇派了个武士道大力士板桓一雄到中国,指名道姓要与中国国术大师孙禄堂比武,并通过政府,立下生死状。板桓身高一米八,体重二百多斤,曾在日本古武道演武大会上连夺三枚金牌,日本天皇授予他“大正天皇特级勋章”,被认为天下无敌一手。这时孙禄堂年已花甲,但他集形意、八卦、太极拳武功于一身,功夫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孙禄堂为振国威,凛然应战,把板桓打倒在擂台上。事后,日本天皇要用二万元大洋,请孙禄堂东渡日本教拳,被孙禄堂拒绝了。孙禄堂高超的武技和品格震动了武术界。
孙禄堂的衣钵传人、她的女儿孙剑云说:她对目前推手中尚力、顶牛的现象表示不赞成。她认为推手有一无有二,对方一出手,我已先发制人制住对方。“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是孙式太极拳的最高境界。
有一次,孙剑云去吉林省通化教拳,碰到一位学过孙式太极拳的气功师,这位气功师问:“你会气功吗?”孙剑云说:“我们是练内家拳的,本身就有气。”这位气功师说要往孙剑云身上发气,让她感受一下。孙剑云笑笑,坐在藤椅上,手放在扶手上,这位气功师把手放在孙剑云手的上方,两手距离约二寸许,气功师用劳宫穴对她发气。一会儿,孙剑云还是没有什么感觉,一动也不动。那气功师却不敢再发气,他一面围着孙剑云转着,跳着,好像挺难受似的。一面说:“孙老师,你的气功不得了。”孙剑云对他说:“我不会你们这种气功。”又一次,孙剑云在沈阳,一位女气功师望着孙剑云观察了一下,说:“孙老师,你头上的光有半尺多高,你手上的气圈也有半尺多大,你的气功很厉害。”孙剑云开玩笑说:“才半尺多,没有一丈?"孙剑云认为太极拳的技击是要粘着别人才能把人打出去,把人打出去,要靠内气充足,气贯全身,太极拳讲的是这种“内气”。内气越充盈,功夫越深。孙剑云经过数十年的内功练习,具有充足精纯的内气,一些气功师说她的气外溢可观。但她不相信这些气功师的说法。
1988年的一天,孙剑云在北京北太平庄上公共汽车。有几个人挤着,她是最后一个。当她一只脚踏上车,另一只脚刚离地时,汽车突然开走了。汽车的向前运动,一下子把她带出了数米远,眼镜飞了,她一连旋转了几个圈倒在地上。周围的人看见,一个老太婆被从车上扔下来,心想这下可能完了,不死也得骨折受重伤了,很多人问;“你伤在哪里?”她很清醒地说:“没有。”后来,她分析当时的情况,在汽车前进的惯力将她扔下来的一瞬间,她不自觉的顺势顺力转了几圈,卸去了惯力才跌在地上。她身体柔软圆活,跌在地上时,已基本上把身上所受的力化解完,所以才未受伤。俗话说:“老人怕跌。”当时,孙剑云年已75岁。
四、陈式太极名家冯志强的故事
冯志强在从陈发科学拳和推手时,是师兄弟中的佼佼者,数十年来,他在继承老师真传的基础上,对陈式太极拳的推手作了精心的研究。他认为,有的法门看不到,但看不到不等于不存在。不能像井中之蛙,坐井观天,天就是那么大,在大江大海中观天就不一样了。有的劲光说还不知道,亲身尝尝味道就明白了。坐在笔者旁边的一位同事想尝尝太极劲的味道,起身抓住冯志强的手腕,只见他一动,内气传到手上,一个发劲,那人腾空跳起来刚好又坐回到原来的座位上。那人觉得手腕好像受了一点伤,冯志强一边帮他分筋理络,一边笑着说,这是挤劲。
冯老师人缘好,同事们都喜欢跟他闹着玩。一天,冯老师在车间里蹲着干活,一位当过兵的大高个想和冯老师开玩笑,先躲了起来,然后偷偷地走近扑上去,想趁着冯老师来不及站起来的机会搞突然袭击把冯老师推倒。谁知当他刚挨近冯老师身边,就被凌空抛到前面去了。冯志强在一旁听着笑着说:“那次,我好像听到后面有风声,身体不由自主地转过来接着他,顺势把他从头上扔过来的。这是无意识的,如果我一正面看见他扑来,也许不能应付得那么巧。这说明练功练到了一定程度,内气会自动起反应,已不必再通过大脑指挥了。”
冯志强讲了太极拳师祖陈长兴的轶事。陈长兴功夫深不可测,他常常正襟危坐,人称“牌位先生”。他行走坐卧都蓄有功夫。他打坐时,无论别人从哪个方向打他,都能叫人腾空飞出。他全身没有一个地方不能打人,一般人被打出去非但不受伤,而且还感到很舒服。达到了拳无拳、意无意,无声无像的太极拳最高境界。冯志强认为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把内气练成。发劲放人,要有内气,没有内气就不能谈技击,内气是由丹田发出,贯于四梢,又由四稍回归丹田,功夫的深浅是由丹田中内气的大小决定的。要练到内气贯经络,内气贯内脏,内气贯周身,功夫就上身了。内气充盈,随心所欲,与人交手,意到气到劲自到。内气不充足,就不能实现技击时的“四两拨千斤”。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心念的力量)
第三方登录:太极拳真功夫上身有何感觉 你有过这种感觉吗
太极拳真功夫上身有何感觉 你有过这种感觉吗
  随着和平时代的到来,太极拳被人们当做养生运动。太极拳不仅是健身运动,也是门武术。  前人云:“别看太极柔,刚柔腰中求。”腰爲一身之主宰,运动之枢纽,腰活全身皆活。前人重腰,其理至要。命门要穴在腰,其内两肾相藏,肾主水藏精,精爲命之基。精化气,凝神骤气精亦固。  中爲丹田,气之源。腰爲带脉,络全身之脉,一脉通百脉皆通。故腰爲太极之魂,腰活胯活身活力活。  很多人都哟这样的疑问,练太极真功夫到底是何感觉呢?练习太极拳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做到灵活转化。  腰胯之功,太极发力之宗,腰拧胯挫,力出劲足。太极揉球,非转腰胯,揉球只是活腰,腰胯须分,有分有合。转胯非转腰,亦是活胯。转腰要定住膝,管住胯;动胯要稳住腰,专动胯。  腰拧胯挫,腰转胯合。胯挫胯合,胯摧胯缩,胯展胯坐,胯运腰合。腰胯拧合松紧爲要,配合臂展、臂转、臂开、臂合、手转、腕翻、腰中抖弹,身拧螺旋,肢体力现,其练是谓“抖翎”。  非仅活胯转腰能爲,皆赖腰胯相分相合,分之相系,合之反弹。君可细思,细量,细悟,细验。  太极拳具有实战功能,在实战中用劲要有技巧,善于观察,将敌方的劲化解掉,同时将对方的手脚束缚住,拿下对方。  “抖翎”发力之训练,乃太极拳综合发力之法,亦是高层发力之法,更是武人梦求之力,向秘不外传,外人只知其形,内人只知其表,今公之於,以慰太极。愿求真者有所求。  能发力只是一个方面,太极乃是一整体。无功招法皆空,无招法功无以爲用。招不熟无以爲巧,功不到无以爲好,身心不合无以爲妙,机不知无以爲奥。明理、人行、合道,拳之本力也。  拳之道平衡协调,拳之法松松紧紧,拳之用刚柔相济。拳之气在心,拳之意在心,拳之力亦在心。拳之劲借用朱连元先生转授杨氏拳六合劲之说表述更显精炼:“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擞”。腰胯发力由内而外,不露其形,劲贯四梢运全身。  太极拳沾连黏随最爲要,舍己从人须做到。发力随机不可妄,化打合一方爲上。心中身中自不偏,心合身合自相随;心不贪身不过,心不缩形不瘪,心不烦气自和,心不邪德自正。  机势断续一瞬间,全凭听劲(知觉)不一般,若能懂劲功深时,随机造势处处机,出手功成只一念。是谓“招熟而懂劲、由劲而阶及神明,愈练愈精”。  太极拳虽法门独特,但并不难,千里之行始足下,先学走来後学跑,健步如飞能做到。慢到慢时慢不了,身轻如燕根如山,蓄劲纳百川,发劲似雷电,动中求静静犹动,刚柔不分人上乘。  如能修得太极功,练拳推手两相容。练拳不推手,不知有没有。懂劲由推手得,沾连黏随由推手悉,机遇由推手求,发力由推手验,功夫由推手证。推手爲太极独门纲要,习者不可不视。推手要由单人双,多练散推,即自由推手,近似实战,战之方能自如。  打手要点松亦打,紧亦打,不松不紧不能打,前劲已断,後劲未续,瞬间力发,化力、泄力顺敌势,借力、顺力机缘找,主观臆断全不要,因敌变化神奇妙。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且实用的道法太极,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太极既能防身又能养身
作者最新文章太极真功夫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太极真功夫
&&中华武术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馆传授真功夫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