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配置能装win98第二版吗? 备注:三块硬盘都没有超过80GB的,固态也是IDE接口的 好像

17年经典回顾!细数Win95到Win8时代硬件
出处:pconline&
作者:Valest&
责任编辑:chenzhangwu&
1Win95:玩电脑少数,游戏机王道  前言:日,微软的新一代操作系统Win8终于正式上市发售,回顾从Win95到Win8,整整有17年的时间,当年的小屁孩现在也都长大了,期间大部分人的电脑已经一再更新换代,有多少经典已成过去,面对新的Win8系统,到底大家现在的电脑会何去何从?今天笔者就带大家来重拾旧梦,回顾一下从Win95到Win8,各代操作系统发布盛行时,我们都在玩的电子玩意。17年经典回顾!细数Win95到Win8时代硬件Win95时代:少数人玩电脑,游戏机才是王道Win95系统截图
Win95时代的代表平台
Intel 奔腾 133MHz(80586)
Intel 430FX
EDO DRAM 4~8MB
IDE硬盘 540MB
ISA/VESA接口的VGA显卡
1X/2X CD-ROM / 1.44MB 软驱
机械滚轮鼠标,PS/2键盘
8/16位兼容声卡
  1995年,微软推出Win95的时候,电脑在国内还比较罕见,据称价格动不动就上万元,因此拥有的人不多,加上当时笔者连小学都没毕业,去玩的心怎么也比研究技术的心要多,因此说真的,笔者并不熟悉这一代的电脑。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当年我们玩的都是什么。小霸王其乐无穷!  毫无疑问,当年&小霸王学习机&才是王道,因为它其实与&学习&无关而与&玩&有关。那时笔者可是每逢周六日就去别人家蹭机子玩游戏,超级马里奥就不说了,大家都懂,笔者还是觉得松鼠大战、坦克1990、赤影战士、古巴英雄更好玩,因为可以组团双人打,体验很不一样。  另外话说回来,由于小霸王没有存档功能,而且游戏后期难度普遍高,因此实际上笔者并没有通关过多少游戏,比如超级马里奥大概玩到第九关就很难玩下去了。没有存档的缺陷比较令笔者不爽,不过貌似淘金者还是哪个游戏想出了个绝妙的解决方案:过关就有密码,输入密码就可从指定关开始!很巧妙地绕过了没存档的缺陷,这是个非常天才的设计,因此笔者到现在还记得。小霸王太平民,GB才是高玩  作为一个小朋友,没有希冀,没有想要的东西,也实在太悲催了。笔者那些年曾经最想要的东西是Gameboy!这货实在太好玩了,走到哪玩到哪,插不同卡有不同游戏,什么摇摆大金刚、蜡笔小新就是笔者曾经很着迷的游戏。尤其是学校组织长途旅行时,高玩们有部GB在手,绝对不会在坐车时闷到睡着,这真是叫人羡慕嫉妒恨啊!另一路高端,Discman/Walkman随身听  说到旅游,就不得不提另外一路高端人物,他们小小年纪就有Discman随身听玩!这些玩意可是日本原装进口,从香港带过来的,日本制造,听起来多高科技,光是这个就已经羡煞全场了,而且据称那些玩意还有什么神奇的防震技术,有流畅的天籁音质、神级享受,这都叫人怎能不顶礼膜拜?我是穷人我自豪  话说上面的都是大神级人物,笔者实在自叹不如,那么笔者当年是怎么混的呢?没错,就是那传说中能够秒杀小霸王的,9999合1的终极游戏机,俄罗斯方块掌机!以及,具备航天级全自动搜索功能的无天线迷你收音机!  俄罗斯方块掌机除了能玩俄罗斯方块,还能玩贪吃蛇和塞车,笔者记住这三个了,至于其他9996个,笔者至今未能破除个中玄机。而那个收音机,则是被父母所不屑的,因为它要用耳塞线作为天线收信号,与家里的大收音机比信号差多了,而笔者还感觉良好,至少,那些年不会有那么多陈教授、张主任神马的。后来电脑终于来了!  96~97年间,电脑开始普及化,学校附近冒出来了一间叫&网吧&的玩意,据说是个龙潭虎穴的地方,那里烟雾弥漫,龙蛇混杂,寂静时如死城,喧闹时如菜市,我的一个好同志,贸贸贸然闯了进去,壮烈牺牲了!不过不是那种牺牲,只是成绩下滑很快,加上弄丢书包被训了一顿而已。当时听起来真是可怕,至少,老师们是说得很可怕的。  同期,笔者一个亲戚给笔者带来了一台&电脑&,笔者当时那个好奇,认为电脑就是这样的:黑白的液晶屏幕,一个排列着QWERTY的键盘,翻起来可以看,合起来可以提走的玩意。后来我才明白,这可是真正的&学习机&,各种猜单词游戏神马的,猜对了还会说&太棒了&之类话。我当时就想,奇怪,这么好的玩意,怎么会害苦我的好同志呢?  小结:Win95系统的到来并没有给笔者带来直接的冲击,实际上笔者也完全不记得自己有用过任何Win95的电脑,最早的记忆也是Win98.不过话说回来,没有Win95的话,PC就不会那么快普及,也就不会有后续的事情了。2Win98:电脑普及,玩DOS/2D游戏Win98时代:电脑普及,DOS游戏/2D游戏的时代Win98代表性的启动界面
Win98时代的代表平台
Intel 奔腾II/ AMD K6 233MHz
Intel 440FX / VIA VP3
SDRAM 32~64MB
IDE硬盘 3.2~4.3GB
PCI/AGP 2X显卡,如S3 VIRGE、Trident 9750
16X/32X CD-ROM / 1.44MB 软驱
机械滚轮鼠标,PS/2键盘
16位兼容声卡,56Kbps Modem
  96~97年之间,香港一些电视台传来消息,扯什么多媒体、互联网的概念,当时我们还觉得虚无缥缈,后来渐渐地电脑也开始普及开来,而当笔者也接触到电脑的时候,Win98系统已经发布并安装到千千万万的电脑上面了。&要跑快点就给我打快点&  还记得首次接触电脑时,笔者只看到一个像电视一样大的CRT显示器,以及键盘和鼠标,主机则是看不到的&&这是学校的机房。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每周都有一节课是电脑课,基本上就是老师在上面远程控制,东拉西扯,然后再给我们玩一段时间的打字游戏,其实就是练打字,打字越快,跑得越快,不用那么快被抓Game Over,但好吧,笔者当年从来没撑过5分钟。&&98时代经典游戏  到后来笔者终于托堂哥装了台电脑回家用,硬件配置方面当时完全不懂,不过貌似堂哥是调整过让它超频运作的,可能是AMD的K6,而显卡貌似是SIS矽统的,性能很渣,因此笔者能玩的都是比较低要求的游戏,比如仙剑98、大富翁4、帝国时代罗马复兴、红警95、星际争霸等,款款经典。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仙剑98柔情版,音乐很棒,迷宫很烦,当年笔者为了找把无尘剑那个累。另外,笔者很深刻记得,星际争霸有个彩蛋好像是连续点击敌人基地3000次,就会将它点爆,当时是点到笔者的鼠标都要坏了。里面有个球的机械鼠标  说到鼠标,也可以说是笔者当年最早&熟悉&的一个硬件了,因为它里面有个滚球,反转后可以轻易拆出来玩,话说回来这玩意虽然是橡胶之类材质的外层,但是有一定重量,被它砸中是挺痛的。电话线拨号上网  98年时候的电脑,已经可以玩游戏和听音乐了,基本等于瞬间有了GB和Discman,笔者当时那个乐,还买了地摊CD放到CD-ROM里,然后直接按上面的播放键来听歌,不过电脑最好玩之处还是网络,56K拨号上网,速度龟慢,价钱不低,然而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那时上论坛看帖子是多么的新鲜好玩。  小结:Win98刚出来那些岁月,大部人才开始接触电脑,对软件硬件都不懂,比如笔者很记得,那时有高年级的学生煞有介事的告诉我,打开C分区会损坏硬盘。不管怎么说,电脑很快兴起了,因为它能玩游戏、能听歌、能打字,而且还有神奇好玩的网络,这种新奇体验是以往的掌机或者随身听所无法做到的。&3WinME/2K:疯狂游戏,疯狂超频&WinME/Win2000时代:疯狂游戏和超频,最鼎盛的年代&WinME和Win2000的启动界面  2000年的时候,笔者听说微软发布了新系统,叫千禧版什么的,于是马上去地摊买了一张碟来装,初步看外观似乎有所美化,不过当笔者开始正式用时,失望之极,各种BUG各种兼容问题,结果一星期后马上换回去用Win98SE了,对于这个系统,笔者只能无语。  相对WinME,当年的Win2000系统更加广受认同,哪怕这是个笔记本/服务器系统而不是针对消费者的家用系统。最终历史也证明,基于NT服务器架构的Win2000系统,相对基于同Win95的的Win98/ME,都要稳定好用得多。另外,Win2000其实是1999年底推出的,比WinME还要早。
WinME/2000时代的代表平台
Intel 奔腾III 铜矿/ AMD 毒龙
Intel 440BX / VIA KT133
SDRAM 64MB
IDE硬盘 10~20GB
40X CD-ROM / 1.44MB 软驱
机械滚轮鼠标,PS/2键盘
16位兼容声卡,56Kbps Modem,RJ-45网卡
  2000年对于微软来说是个灾难,因为WinME实在太失败了,而相反的,对于DIY硬件来说,这是个黄金的纪元,一个充满奇迹的时期。&&2000时代的经典游戏  1999年到2000年可谓PC游戏集中爆发期,暗黑2堪称丰碑级巨作,在充斥回合制RPG的市场上,这款ARPG实在太创新好玩了,不过笔者没把大菠萝砍倒就没玩下去了,因为笔者当年是个悠闲玩家。红警2又是一代经典,相比星际争霸简单易玩很多,大家还记得那些年的共和国之辉么?至于CS,很多人为之疯狂,笔者当年就曾陪人去网吧专门打CS,一打就打了一天。而当年很多同学都有玩的石器时代,笔者由于网络差并没有怎么关注,到后来大家都玩魔力宝贝什么的时候,还是不关注&&这下笔者就成忠实单机玩家了。玩游戏就选AMD,轻松超频  为了能让日常应用和游戏更加流畅,当年很多玩家都选择了超频,笔者堂哥当时给笔者升级的就是AMD毒龙平台,简单地用铅笔把CPU上面的L1桥连接起来,调调BIOS就可以超频获得明显性能提升,按他说法都可以顶千元级的奔腾III了,这在当年看来是非常神奇而有用的技巧。升级硬件玩游戏  此外,为了让游戏更加流畅,当年很多人都会愿意花钱升级电脑,以笔者为例,2000年时升级了一张淘汰的巫毒2 3D加速卡,终于能够流畅玩古墓丽影了,而笔者的朋友则比较天才,故意把电脑搞坏,直接换了套新机,用的TNT2加速卡,性能貌似比笔者的还强。2000年神卡降临,改变一切  过去的显卡都是2D显卡,不具备3D处理能力,因此需要用到3D加速卡来让3D游戏更加流畅,比如巫毒2、TNT和TNT2就是当年比较多人有的加速卡,而部分高端玩家,则升级了神卡NVIDIA GF256,性能多强,笔者也说不清,反正这张显卡本身就具备3D加速能力,不需要3D加速卡也能玩3D游戏,这在当年来说已经够神的了。到现在,所有显卡都具备3D加速能力,因此这款显卡应该也算是现在显卡的鼻祖了。不起眼的U盘改变了世界  另外一个不起眼但是很重要的细节,就是U盘的到来。就在2000年前后笔者为了能够方便传课件和音乐文件,花了差不多200元买了一个16MB容量的U盘(之前64MB的说法,应该就是记错了= =),哪怕要手动装U盘驱动挺麻烦。再往后几年,U盘采用的闪存技术开始突飞猛进,大容量的U盘和储存卡越来越普及,&从MP3到MP4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无一例外都依赖于U盘所采用的那种闪存技术,有时笔者不禁会想,如果没有闪存,现在的电子产业会是怎样的另一番景象?  小结:WinME的失败让Win98SE继续成为当年的主流系统,而新潮的玩家后来就用Win2000去了,技术上这两个系统有很大不同,但是对于玩家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当年的主题是玩游戏,什么超频、升级、泡网吧,说到底还是为了玩游戏,这是PC比较辉煌的时间。&4WinXP:最长命系统,传奇频出WinXP时代:最长命系统到来,多个传奇降临WinXP的全新界面
WinXP时代的代表平台
Intel 赛扬II、赛扬III、奔腾4/ AMD 速龙XP
Intel 440BX或815E、845 / 升技 NF-7
SDRAM 128MB / DDR-400
IDE硬盘 40GB
GF2 MX 32M
48X CD-ROM / 1.44MB 软驱
17寸纯平CRT
光学鼠标,PS/2键盘
  WinXP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微软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系统,这是第一个采用NT内核的消费级操作系统,也是史上最为成功、最为长寿的系统,从2001年推出至今,仍然有不少用户在使用这套系统,其使用寿命长达10年,这在瞬息万变的IT业界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当年笔者第一次看到WinXP是在堂哥家里,第一眼就被这种蓝色界面和淡出淡入菜单所吸引了,无奈家里的电脑配置似乎低了点,淡出淡入不是很流畅,因此也比较晚用上WinXP,不过一用也用到现在。&&XP有非常非常多的经典游戏  与XP同期有一大堆优秀的PC游戏,魔兽3、新仙剑、天之痕、热血传奇、英雄无敌IV、文明III、无冬之夜,多不胜数,其中魔兽3相信大家最有感触,自从有了这款游戏,大家就不玩星际争霸了,都玩魔兽了,大家现在不是还在玩DOTA吗?另一款很多BUG,但是笔者却挺喜欢的游戏就是无冬之夜,一款慢节奏、不止是打打杀杀的游戏,不过如果你不喜欢又长又臭的对白,那么还是赶紧退散为妙。奔腾4出名,但是赛扬3才多人有  XP盛行早年,奔腾4的传奇才开始,不过奔腾4的价钱不是所有玩家都愿意承担,因此像笔者堂哥那类玩家就选择了更便宜的赛扬III,搭配了一款不记得型号的iWill主板,超频超到当奔腾4用。AMD的伟大杰作:巴顿核心速龙XP  AMD当年看奔腾4的高频率非常不对头,于是不再搞频率竞争了,从此开始以四位数字,即所谓&RP值&来命名产品,笔者当年觉得&RP值&这个说法很好笑,如果RP不足会发生什么事呢?不过不可否认,这一代AMD产品太给力了,尤其是巴顿核心的速龙XP,搭配了DDR内存和升技的NF7超频,性能可以媲美强力奔腾4了,而且价钱还比较实惠。所谓&智能手机&  同期的经典硬件还有NV的GF2 MX,不过笔者没有用上,因此不说好了。在XP面世之后几年,&智能手机&开始有点小火了,当时来说就是诺基亚的S40/S60系统手机,笔者当年也买了一部S40的诺基亚 6230,能够运行JAVA程序和小游戏,看图听歌样样行,而且还能上网,基本满足笔者对电子产品的一切需要,不过那专用耳机的设计还真叫人郁闷。  小结:XP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一个当年还得打双核补丁的系统,居然可以用10年都还有人用,这很不可思议、很难得,大概是因为它够稳定而且高效的缘故。同期的魔兽3、热血传奇,以及奔腾4、AMD巴顿,也都是至今都让人无法忘记的传奇,可以说无论是从PC软件还是PC硬件角度出发,Win98到WinXP这段时间都是PC最辉煌的美好时光。5WinVista:真假双核,娱乐移动化WinVista时代:真假双核大乱斗,64位时代来临悲剧的WinVista
WinVista时代的代表平台
Intel 奔腾4 630/ AMD 速龙XP 64 x2 3600+
Intel 915 / NVIDIA MCP61
DDR 400~DDR2&800 512M~1G
IDE硬盘 40GB
8X/16X DVD-ROM
光学鼠标,USB键盘
  与长寿的XP相比,Vista是个十分悲剧的系统,虽然它有着比XP更美观华丽的界面,但是它软硬件兼容性都太差了,新增的UAC控制也很烦人,加上资源利用率低硬件要求偏高,让人难以接受,因此笔者当时也是装完后怒删回滚用XP的人之一。  微软推出Vista的时候,笔者刚好在读高中,离家里十万八千里,不到周六日不能出校门,这种悲催大家懂的,虽然笔者有兴趣看计算机,但是可惜高考可不考计算机。AMD与Intel的真假双核之争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看到听到一些PC硬件方面的事,最印象深刻的就是AMD和Intel争&真假双核&,因为刚好那些年双核CPU刚出,AMD在一个芯片,Intel是两个芯片,因此就争起来了。说实在的,笔者当时还不是很关心这个,因为当年还是单核为主的天下,而且无论你是AMD还是Intel的双核,都还得打补丁才能在XP上有好的发挥,那么对笔者来说,两个之中谁真谁假又有何关系,都得打补丁的。笔记本降价了  与此同时,笔记本电脑开始降价了,对于笔者这种长期在外、宿舍又不可以明目张胆用电的人来说,这太给力了,因此笔者上高中次年就弄了台5000元的廉价笔记本来用,上网听歌看片看课件,很方便。而另外一些高富帅,不仅有笔记本,还有智能手机当拨号器上网,装备实在让笔者羡慕嫉妒恨啊!AMD说&我的处理器64位了&  Vista的到来还让笔者认识了64位系统,当时笔者也曾考虑过要不要上64位系统,不过看看自己的内存容量,再听到其他人说64位系统不支持32位软件,也就打消了这年头,不去折腾了。后来笔者才发现,原来所谓64位不兼容32位是个误区,实际上大部分32位软件可以在64位下运行,只是由于内存分配方式的改变,32位的驱动和DLL函数库不能在64位系统下使用,导致一些软件无法用。MP3/MP4来了  另一方面,在Vista推出的那些年,MP3和MP4也开始流行起来了,笔者随随便便买了个128MB的国产OLED MP3,就可以方便地走到哪听到哪了,这下完全可以鄙视那些拿着索尼MD的高富帅了!而另外一些天才,则买了MP4,在课上追剧看动画,笔者对此表示强烈谴责严重抗议:那么小的屏幕叫旁边的人怎么看啊?PSP掌机来了  除了MP3/MP4,那个年头我们还迎来了一款革命性的强力掌机,索尼PSP,大屏幕大视野,音效质量良好,游戏性能也比较不错,笔者还记得有人在上面玩战神,虽然奎爷块头看起来小了,但是威力不减依旧威武!WindowsMobile智能手机(PPC)来了  到后来,笔者开始看到有人用比S40/S60还高端的智能手机了,那就是微软的WM系列智能手机。笔者亲身用过WM2003的多普达818,后来也用过更强力的HTC D9000,甚至还在WM6.5上面试过用.NETCF(C#)编程,深深感到其功能的强大&&至少,它的屏幕在当时来说也实在够大的了。  小结:被困在高中令笔者少听到很多PC方面的事情,也让笔者远离了PC游戏,但是同时笔者也看到了越来越多十分强悍的电子娱乐设备,它们的存在取代了PC成为那时学生玩家的消遣娱乐利器,而笔记本的降价,也引发了后来台式机与笔记本的市场摩擦升级,总的来说,PC从那时候开始就已经有点形势不妙了,至于Vista,再重复一下,是大大的不妙。6Win7:核心数之争,智能终端崛起Win7时代:核心数战争,智能手机露锋芒Win7又再革新界面
Win7时代的代表平台
Intel Core 2 E7300/ AMD 速龙 64 X2 5000+
Intel P45 / AMD 770
SATA硬盘 500GB
NVIDIA 9600GT/9600GSO
DVD-ROM/Combo
19寸或以上LCD
无线键鼠,USB键鼠
  Win7是现在大部分人正在使用的操作系统,可以说是Vista的改良版,外观比XP好这个大家公认,不过内存占用也更大,如果要笔者说一个非用Win7不可的理由,那么就是为了DX10和DX11游戏。&PC大作依旧,但其他平台也不输  Win7发布至今也没多少年,因此上面的游戏大作相信大家都记得,比如使命召唤8、战地3、上古卷轴5等等,和以往不同的是,现在不一定是高画质的游戏才受欢迎,采用老引擎的使命召唤8和植物大战僵尸就是典型例子,这些游戏最先在PC平台下发布,后来广受欢迎,登陆了家庭游戏机乃至智能手机、平板等其他平台。&频率竞赛变成核心数竞赛  Win98时代,CPU的竞争看的是核心频率,后来到XP年代大家玩起了架构竞争,到Win7时代,焦点又变成了核心数,笔者当年看杂志上网站,都曾见过很多AMD推广其三核处理器的广告,基本上就是说三核比双核更多核心,应用更有优势之类的。这场竞争最后演变成悲剧,AMD的8核推土机一出,另大家都大跌眼镜了。廉价的上网本昙花一现  Win7时代上网本曾经火过一段时间,那种小巧、便携的确挺吸引背着沉重笔记本的笔者,搞到笔者有段时间很想买上网本,最后上网本却是昙花一现,因为用起来不够舒服,而且性能实在够烂的。重头戏来了,苹果iPhone  如果说Win7系统关注度有5,那么苹果iPhone关注度就有10,这款基于苹果智能系统的小手机不仅外观好看,而且功能非常丰富,加上整套的完整产业链支持,在市场上迅速崛起,它不止是一款产品,更是一整套生态区,这种运营水平让传统PC产业汗颜。  小结:Win7时代的硬件还在继续向前发展,但是用户们已经很难感觉到性能提升对于应用体验有何改进,玩超频的人已经不多,性能过剩论此起彼伏,加上笔记本、上网本、智能手机冲击市场,打散了原有的用户群体,这些年的PC硬件业界都比较低迷,这个大家和笔者都感同身受。7Win8:向左还是向右,PC何去何从Win8时代:向左还是向右,PC何去何从Win8界面明显为平板操作而优化  这个月微软终于发布了新一代操作系统Win8,界面完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以前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计,连开始菜单也找不到了,变成了为触屏优化的Metro界面,并且还添加了移动平台的ARM CPU支持,让它成为PC和平板两用的操作系统,不过其偏向平板的方向非常明确,就笔者试用感受来说,这设计实在不大适合桌面键鼠操作。触屏一体机  如果后续的Win系统都继续偏向平板,那么PC大概也不得不妥协一下,变得更像平板。首先触屏就是必须的。目前一些厂商有在做触屏的一体机,笔者也曾经试玩过惠普的触屏PC,但是说实话,如果面对一个27寸的大屏幕,你认为可能舒服地使用触屏么?Win8转了一圈回到95/98的境地?  实际上Win8给笔者的感觉是像回到了Win95/98的那一代,当时Win95/98是夹在DOS和图形界面之间,留下了很多缺点和隐患,现在Win8是夹在PC和平板之间,它存在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估计未来这一定会发生改变,一个操作系统两套不同硬件平台只是一种过渡。上游厂商都在思变  过去PC产业的真理是&性能就是一切&,但是苹果iPhone等智能手机的出现颠覆了人们这一认识,应用才是一切。  现在Intel和NVIDIA都在走向低功耗移动化市场,在Intel来说现在有超极本,还可能有智能手机,而NVIDIA则有Tegra的平板电脑。至于AMD,则似乎走向了并行计算,前途未卜。少数淘汰,总体向前  从Win95发展到现在,PC硬件的厂商明显是越来越少的,曾经的大众电脑、升技最终都离我们而去,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未来的PC市场应该会更加精更加专,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出局,短期来看好像是世界末日,而长远来看,一旦转型完毕,笔者相信PC产业还是能继续发展下去的。
超级本宝典
DIY硬件频道热门文章如何在win98安装双光驱?_百度知道
如何在win98安装双光驱?
我的系统是win98第二版,主板有四个IDE口,两个黑色(ATA33),两个白色(ATA66),在两个白色IDE口上各安装了一个硬盘,在第一个黑色IDE口上安装了一个LG-CDROM,昨日刚买了一个16x NEC DVDROM,打算插在另外一个黑色IDE口上,这样低速的两个黑色IDE口各连接一个光驱,相对...
?;而光驱势必都在黑色且分别在两个IDE口上,且都设为主设备,如何能在WIN98被识别使用????我的连接方案是:硬盘一定都在白色IDE口(高速设备)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发挥不出DMA模式传输数据快的优势,而让原光驱和老硬盘共用另一个IDE接口;SYSTEM\IOSUBSYS;退休&quot,设置为从光驱),当然如果准备在纯DOS下用它,就还需安装一下带来的原驱动程序了,S是SLAVE,在安装时应尽量把它们与老设备(不支持DMA模式)分开,接在不同的IDE接口上(即不共用同一根硬盘线)。可分以下二种情况、安装工作及相关BIOS设置 固定好正确设过跳线的新硬盘或光驱后。一般不会插错,因为电源线接头部分往往被设计为特殊形状,错了是插不进去的,同时接口处又有数字1或小三角标志,因此只要两处对上就绝不会插错,可把它们都设成&AUTO&,即使是新光驱,往往也不用再装驱动程序就可在WINDOWS下正常使用、安装双硬盘/设备管理&,在其中的&DMA&quot。 如果你的老设备都支持DMA模式,那么非常好办。不过一般都是把速度快的设备设为主盘的。 三;,再次重启:可让新光驱单接一个IDE接口,而把原硬盘和老光驱共用另一个IDE接口,并把原硬盘设为主盘,老光驱设为从盘。(具体设置方法可参看硬盘或光驱面板上所印说明文字或图形) ② 加装第二硬盘:可让新硬盘单接一个IDE接口;Slave Ultra DMA&;IDE HDD AUTO DETECTION&quot,然后填入刚才记下来的参数,就可正确设定好新老硬盘的工作模式,由于WIN98已内置了对Ultra DMA的支持,所以设置起来异常简单。由于不少老式机内所提供的电源输出功率往往只有200W左右,再加上有不少人购机后又自行装上了其它一些新设备,如VOODOO类显卡(笔者就是),拷入程序后,如HX;。因此,以防不测) 具体步骤如下:(以一块联讯TX430板为例) ① 插入随主板带来的含Bus Master驱动程序软盘。双击执行SETUP或INSTALL文件(具体因盘而异),然后依提示删除CONFIG.SYS和AUTOEXEC,让主板自动设置,老硬盘设为从盘。而数据线(硬盘线)一侧上有颜色标记(黑或红色);设置&、&Secondary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quot,选择YES后开始拷贝文件,完成后重启。 ② 重启后出现构造新硬件信息。并依提示选中驱动程序将要存放的路径:C:&#92,依次安装完&Primary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quot。所以,对于能够且有条件把主板BIOS升级的玩家;双光驱的前提 首先要有新增设备的空间。硬盘与光驱都是IDE接口的设备,而现在的电脑内一般都有2个EIDE接口,最大可接两根双插头的40芯硬盘线来挂4块IDE兼容设备。因此,对于主板不支持DMA模式的玩家来说,上紧螺丝就可加电进行CMOS有关项目的设置了。设置如下: ①&quot,另一个光驱的跳线帽改在SLAVE上,新设备都能被正确识别。新硬盘是不用说了;SAVE&EXIT SETUP&保存设置、FX、VX及部分TX板就不支持Ultra DMA标准。这样一来即使装上了新硬盘或光驱,也只能降级工作在PIO MODE3或PIO MODE4模式下。 下面所做工作与在WIN98中一致,找到相应的&DMA&选项并打上钩,重启电脑即可享受一下DMA模式所带来的速度提升感了。 要当心的是:由于Bus Master驱动程序接管了所有IDE接口设备的驱动,所以极有可能导致原来的老硬盘或老光驱(不支持Ultra DMA模式)工作不正常甚至&失踪&,这时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让WINDOWS用自带的标准IDE硬盘驱动程序部分替换掉到Bus Master驱动程序。方法如下: 在&开始&菜单中选&运行&对话框,在其中键入&REGEDIT&并回车来启动注册表编辑器。在左边窗口中点击&HKEY-LOCAL-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CLASS/HDC&,逐一打开它的四个分支&、&,下面的修改就要根椐你老硬盘或光驱所占IDE接口位置而定了。 如果老设备在主IDE接口上(即第一IDE接口),那么找到&DRIVERDESC&项的键值为&PRIMARY IDE CONTROLLER&所在的分支&0003&,左键双击它所包含&PORTDRIVER&图标,在弹出的&编辑字符串&窗口中,把键值改为&ESDI-506.PDR&。(这就是WINOWS默认的IDE 设备驱动程序。) 如果老设备在副IDE接口上(即第二IDE接口),那么就打开分支键值为&SECONDARY IDE CONTROLLER&所在的分支&0004&,在同样的位置上做同样的修改。确定后,退出注册表编辑器并重启电脑就会一切正常了。。因为现在的大肚硬盘和高速光驱都已完全支持Ultra DMA标准,这一步可免做,不过在安装完新硬盘或光驱就只能工作在PIO MODE下了,应有足够的空间留给第二个硬盘或光驱;-&系统&-&quot: 将其中一个光驱的跳线帽插在MASTER上;设置。如果主板BIOS支持DMA模式,在这里就会有几项相关项:&IDE Primary/Secondary/Master&#47。退出CMOS后重启电脑,插上电源线和数据线。做完这些后。也可把TYPE设为&AUTO&:只要进入&quot。(不过操作前应先备份注册表和CONFIG.SYS及AUTOEXEC、网卡、内置MODEM等等,所以满负荷的老电源能否再为新硬盘或光驱提供足够的输出功率就很值得怀疑了。可别小看这个问题。但是能正常工作并不代表已发挥出新设备的潜力。所以有必要在WINDOWS中进行有关设置。不过。 设好后,按&WINDOWS\INTEGRATED PERIPHERALS&选项上打个钩,再按提示重启就行了。 对于用WIN95 OSR2的玩家来说,设置起来就相对麻烦一些。因为必须安装主板厂商提供的Bus Master驱动程序来给WINDOWS系统打个补丁: ① 加装第二光驱。一般的话就可以使用了。 一,这以下几步就可全省了。 对于用WIN98的玩家来说.BAT文件,系统才能提供对Ultra DMA的良好支持,笔者认为最好把你的电源换成230W以上;-&设置&-&quot,M是MASTER,设置为主光驱。而要想发挥出它们速度快的优势,必须得到主板有效的支持。按理说,Ultra DMA标准都已出来两年多了,现在的主板当然是没问题的了。但一些玩家限于条件还在使用一些老主板,系统自动构造驱动程序信息,安装完成,找到新添的硬盘或光驱,双击打开;STANDARD CMOS SETUP&设置;开始&quot,不过这样会影响将来电脑启动速度,然后接在IDE线的末端、 安装后在操作系统中进行调试 由于WINDOWS支持新设备的即插即用,所以一般来说、安装前的正确规划及跳线设置 为了能发挥出支持Ultra DMA模式的大肚硬盘和高速光驱速度快的优势,它带来的后果轻则死机,重则会使你的硬盘或光驱提前光荣&中。在该项设置中将TYPE(接口类型)设为&User&(用户):你只需把两块硬盘或光驱接在同一个IDE接口上,而让剩下的一个光驱或硬盘单占另一个IDE接口就行了。至于在同一个IDE接口上把哪块硬盘或光驱设为主盘或从盘,就全凭个人喜好了;控制面板&quot。 ②&quot。此外,对于安装第二光驱的用户,连接光驱和声卡的音源线可以拔下来用新光驱取而代之,就可进入WINDOWS系统进行相关设置了。 四;设置。该项可用来检测新老硬盘各项参数,并用笔记下来,接到IDE线中间(光驱后面标着C,M,S。C是CABLE,自动设置主从。 ③&F10&或选择&quot,再点&quot,如果你在电脑内没有增加过其它IDE接口设备的话,并把原光驱设为主盘。 其次要当心机箱内电源功率大小,一定要升一下级再安装。 二。 最后要注意你的主板BIOS是否支持Ultra DMA设备,让主板自动检测硬盘或光驱是否工作在DMA模式下并进行相应设置。如果主板不支持DMA模式.BAT中所有的实模式IDE设备驱动程序(多为光驱驱动程序)具体设置 双光驱设置
采纳率:44%
再按提示重启就行了。但一些玩家限于条件还在使用一些老主板,如HX、FX,就可正确设定好新老硬盘的工作模式。也可把TYPE设为“AUTO”,让主板自动设置,不过这样会影响将来电脑启动速度。
设好后,按“F10”或选择“SAVE&EXIT SETUP”保存设置,找到相应的“DMA”选项并打上钩,重启电脑即可享受一下DMA模式所带来的速度提升感了。
要当心的是:由于Bus Master驱动程序接管了所有IDE接口设备的驱动,所以极有可能导致原来的老硬盘或老光驱(不支持Ultra DMA模式)工作不正常甚至“失踪”,这时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让WINDOWS用自带的标准IDE硬盘驱动程序部分替换掉到Bus Master驱动程序。方法如下:
在“开始”菜单中选“运行”对话框,在其中键入“REGEDIT”并回车来启动注册表编辑器。在左边窗口中点击“HKEY-LOCAL-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CLASS/HDC”,逐一打开它的四个分支“、”,下面的修改就要根椐你老硬盘或光驱所占IDE接口位置而定了。如果老设备在主IDE接口上(即第一IDE接口),那么找到“DRIVERDESC”项的键值为“PRIMARY IDE CONTROLLER”所在的分支“0003”,左键双击它所包含的“PORTDRIVER”图标,在弹出的“编辑字符串”窗口中,把键值改为“ESDI-506.PDR”。(这就是WINOWS默认的IDE 设备驱动程序。)如果老设备在副IDE接口上(即第二IDE接口),那么就打开分支键值为“SECONDARY IDE CONTROLLER”所在的分支“0004”,在同样的位置上做同样的修改。确定后,退出注册表编辑器并重启电脑就会一切正常了。。做完这些后,希望对想装机的朋友们有所帮助。一、安装双硬盘/双光驱的前提
首先要有新增设备的空间。硬盘与光驱都是IDE接口的设备,而现在的电脑内一般都有2个EIDE接口,最大可接两根双插头的40芯硬盘线来挂4块IDE兼容设备。因此,双击打开,再点“设置”。但是能正常工作并不代表已发挥出新设备的潜力,选择YES后开始拷贝文件,完成后重启。
② 重启后出现构造新硬件信息。一般不会插错,因为电源线接头部分往往被设计为特殊形状,错了是插不进去的:可让新光驱单接一个IDE接口,而把原硬盘和老光驱共用另一个IDE接口,并把原硬盘设为主盘,老光驱设为从盘。(具体设置方法可参看硬盘或光驱面板上所印说明文字或图形)
② 加装第二硬盘,这以下几步就可全省了。
对于用WIN98的玩家来说,由于WIN98已内置了对Ultra DMA的支持,新设备都能被正确识别。新硬盘是不用说了,现在的主板当然是没问题的了。此外,对于安装第二光驱的用户,连接光驱和声卡的音源线可以拔下来用新光驱取而代之。如果主板BIOS支持DMA模式。而数据线(硬盘线)一侧上有颜色标记(黑或红色):可让新硬盘单接一个IDE接口,而让原光驱和老硬盘共用另一个IDE接口,并把原光驱设为主盘,老硬盘设为从盘。
如果你的老设备都支持DMA模式,那么非常好办,插上电源线和数据线,对于主板不支持DMA模式的玩家来说、安装前的正确规划及跳线设置
为了能发挥出支持Ultra DMA模式的大肚硬盘和高速光驱速度快的优势,在安装时应尽量把它们与老设备(不支持DMA模式)分开,在这里就会有几项相关项,也只能降级工作在PIO MODE3或PIO MODE4模式下,发挥不出DMA模式传输数据快的优势。所以:\WINDOWS\SYSTEM&#92,不过在安装完新硬盘或光驱就只能工作在PIO MODE下了。
②“IDE HDD AUTO DETECTION”设置。该项可用来检测新老硬盘各项参数,并用笔记下来:你只需把两块硬盘或光驱接在同一个IDE接口上,而让剩下的一个光驱或硬盘单占另一个IDE接口就行了。至于在同一个IDE接口上把哪块硬盘或光驱设为主盘或从盘,就全凭个人喜好了,当然如果准备在纯DOS下用它,就还需安装一下带来的原驱动程序了。如果主板不支持DMA模式,这一步可免做。二,对于能够且有条件把主板BIOS升级的玩家,一定要升一下级再安装,以防不测)
具体步骤如下。由于不少老式机内所提供的电源输出功率往往只有200W左右,再加上有不少人购机后又自行装上了其它一些新设备,如VOODOO类显卡(笔者就是),就可进入WINDOWS系统进行相关设置了。四、 安装后在操作系统中进行调试
由于WINDOWS支持新设备的即插即用,所以一般来说,在其中的“DMA”选项上打个钩.BAT中所有的实模式IDE设备驱动程序(多为光驱驱动程序);Slave Ultra DMA”,可把它们都设成“AUTO”,让主板自动检测硬盘或光驱是否工作在DMA模式下并进行相应设置。可分以下二种情况:
① 加装第二光驱,安装完成。
下面所做工作与在WIN98中一致,如果你在电脑内没有增加过其它IDE接口设备的话,接在不同的IDE接口上(即不共用同一根硬盘线):(以一块联讯TX430板为例)
① 插入随主板带来的含Bus Master驱动程序软盘。双击执行SETUP或INSTALL文件(具体因盘而异),然后依提示删除CONFIG.SYS和AUTOEXEC,上紧螺丝就可加电进行CMOS有关项目的设置了。设置如下。不过一般都是把速度快的设备设为主盘的。三、安装工作及相关BIOS设置
固定好正确设过跳线的新硬盘或光驱后,再次重启,系统自动构造驱动程序信息。
对于用WIN95 OSR2的玩家来说,设置起来就相对麻烦一些。因为必须安装主板厂商提供的Bus Master驱动程序来给WINDOWS系统打个补丁、VX及部分TX板就不支持Ultra DMA标准;IOSUBSYS,拷入程序后,依次安装完“Primary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不过操作前应先备份注册表和CONFIG.SYS及AUTOEXEC,所以设置起来异常简单:只要进入“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中,找到新添的硬盘或光驱,应该有足够的空间留给第二个硬盘或光驱。
其次要当心机箱内电源功率大小。退出CMOS后重启电脑,笔者认为最好把你机内的电源换成230W以上,Ultra DMA标准都已出来两年多了、网卡、内置MODEM等等,所以满负荷的老电源能否再为新硬盘或光驱提供足够的输出功率就很值得怀疑了。可别小看这个问题、“Secondary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所以有必要在WINDOWS中进行有关设置。不过。并依提示选中驱动程序将要存放的路径:C。
③“STANDARD CMOS SETUP”设置。在该项设置中将TYPE(接口类型)设为“User”(用户),然后填入刚才记下来的参数:
①“INTEGRATED PERIPHERALS”设置,它带来的后果轻则死机,重则会使你的硬盘或光驱提前光荣“退休”。因此。按理说。
最后要注意你的主板BIOS是否支持Ultra DMA设备。因为现在的大肚硬盘和高速光驱都已完全支持Ultra DMA标准。而要想发挥出它们速度快的优势,同时接口处又有数字1或小三角标志,因此只要两处对上就绝不会插错.BAT文件,必须得到主板有效的支持,即使是新光驱,往往也不用再装驱动程序就可在WINDOWS下正常使用,系统才能提供对Ultra DMA的良好支持。这样一来即使装上了新硬盘或光驱:“IDE Primary/Secondary/Master&#47正确安装双硬盘/双光驱 加装一块大肚硬盘或高速光驱,成为不少电脑玩家近来的实际行动。在实际安装中笔者遇到了一些问题,同时与身边的朋友们交流也积攒了一些经验,在这里就想把它们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还是主从方式接~~不过从盘接口的那个光区需要跳线~~具体从盘怎么跳,看你刚买的说明书里应该有~
应该没问题你试一下将DVD设为主盘,接在ATA33上将CD设为从盘,也接在ATA33上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win98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