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泄密行为微软的捆绑销售行为

- 最好的系统光盘下载网站!
当前位置: >
> 详细页面
Win10小娜新功能:让企业方便管理自己的客户
编辑:zhijie
来源于:互联网
  微软最近在Win10小娜中加入了新的功能,让小娜集成Dynamics CRM账户登录,这样一来企业用户就可以方便地通过Win10小娜来管理自己的客户,一起来看一下详细的介绍吧。
  Dynamics CRM是微软推出的一套客户关系管理 (CRM) 系统。使用 Microsoft Dynamics CRM,用户可从第一次接触客户开始,在整个购买和售后流程中创建并维护清晰明了的客户数据。
  在Win10小娜中使用Dynamics CRM,只需要在小娜笔记本的&连接账户&中登录Dynamics CRM账户即可。
  目前&连接账户&功能支持的其他账户包括:
  1、微软健康+手环
  2、 LinkedIn
  3、 Office 365
  4、Uber
  5、Xbox Live
  目前这个用Win10小娜管理企业自己的客户功能只有美国和一些其他地区的用户可以使用,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对中国用户开放。
频道热点资讯
本站发布的系统与软件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微软正版软件!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Copyright&2011 系统之家(www.xitongzhijia.net)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1您所在的位置:
& 话题广场 & 正文
王晓晔:微软为什么在欧盟法院败诉
日08:43  
王晓晔: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日,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初审法院就微软公司指控欧盟委员会阻止其实施市场经营战略的诉讼作出了判决。这个判决驳回了微软的指控,全面肯定了欧共体委员会2004年4月对微软一案的裁决:(1)确认欧共体委员会2004年对微软征收创纪录的4.97亿欧元的罚款是合理的;(2)确认欧共体委员会关于微软滥用其在视窗操作系统市场上的支配地位,通过捆绑销售排挤竞争对手的指控是正确的,即禁止微软的捆绑销售行为;(3)确认欧共体委员会强制微软许可其竞争对手与其视窗操作系统相兼容的决定是正确的,即强制微软许可其竞争对手与其视窗操作系统互联互通。
的确,欧盟初审法院认定微软存在违法行为的前提条件是,这个企业在世界软件市场上占据了95%的份额,是一个近乎垄断的企业。但是,微软在这个案件中败诉的根本原因是,它滥用其在视窗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通过捆绑销售行为,排挤竞争对手,损害了市场竞争。例如,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大多数人都是通过“Netscape”软件进入互联网,获取信息。但当微软把它的“Explorer”捆绑在视窗操作系统之后,“Netscape”很快销声匿迹。本世纪初,自从微软在其视窗操作系统上捆绑了“Media Player”,RealNetWorks的音乐软件也遭受了与Netscape同样的下场。而且,微软还同时窥视着竞争者的其他应用性软件。因此,微软只要将其软件产品与其视窗操作系统捆绑销售,竞争者的产品就会很快从市场上消失掉。因此,欧盟初审法院的这个判决对全世界软件企业的影响极其深远。
有人可能会问,Windows即计算机视窗操作系统是微软的产品,Explorer和Media Player等也是微软的产品,既然都是自己的产品,为什么微软就没有权利进行捆绑销售?很多人甚至为微软抱不平,认为欧盟的裁决是在打压创新型的企业。还有人说,欧盟关于微软的裁决给全世界的企业和学界提出了一个两难选择:是鼓励创新还是保护竞争?是保护创新者还是给市场竞争以更多的机会?其实,这两个问题都是不必要的,因为鼓励创新和保护竞争本来就是一致的,两者并没有冲突。
三百年来市场经济的经验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只有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消费者才能享受到最低的价格与最好的质量。因此,市场经济国家几乎无例外地都制定和实施了反对垄断和保护竞争的法律制度。欧盟对微软的裁决,其法律依据就是欧共体竞争法。根据这个法律,占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不得滥用其市场优势地位,排挤、限制和扭曲市场竞争。而微软通过捆绑销售,把它在视窗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通过一种类似杠杆的作用,辐射到了计算机的其他软件市场上。
市场竞争应该是公平竞争,比价格、比质量、比售后服务,但微软的竞争手段则是利用它在上游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排挤下游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这种手段当然是不公平的,从而也是违法的。可以想见,当微软把竞争对手完全排挤出市场的情况下,它肯定会抬高产品的价格,而绝不具有市场竞争中的创新动力。
欧盟初审法院禁止微软捆绑销售的判决告诉我们,占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虽然原则上可以与其他企业一样参与经济交往,有权根据合同自由原则订立合同或拒绝订立合同,但是,如果他们凭借其市场地位限制竞争,那就是滥用了合同自由的原则。因而,合同自由的前提是市场竞争。某些交易行为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是合法的,但在垄断的条件下却失去其合法性。
欧盟对微软的判决还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不是绝对的。当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保护市场竞争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反垄断法应当处于优先适用的地位。当一个占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凭借其知识产权,特别是通过网络效应,将其所处市场的上游市场和下游市场尽收于自己势力范围的时候,这将会窒息市场竞争,而损害其他企业的创新活动。
微软是当今最受世人关注的垄断企业。比尔·盖茨因其企业和产品的垄断地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一富豪。因此,欧盟对微软的判决不仅对欧共体市场和欧共体竞争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也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欧盟对微软的判决,对我国广大企业、广大消费者也将产生重大影响。有助于使我国市场上那些凭借国家授权或者凭借知识产权而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认识到,即便他们有着市场优势地位,也没有权利凭借这个优势而不公平地损害竞争,不公平地排挤竞争对手。这个判决也有助于我们广大消费者更充分地理解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把反垄断法视为经济宪法。
我国于今年8月30日也颁布了反垄断法,欧盟初审法院对微软的判决对我国反垄断执法机关也有一定影响。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反垄断执法机构作为市场竞争秩序的守护神,不仅需要对反垄断法和竞争政策深刻理解,而且需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事实上,欧盟针对微软进行的反垄断战役,也许就是我国反垄断执法机关明天所面临的与垄断大亨进行的战役。
相关专题:
更多关于“”的新闻
( 09:25:59)
( 10:17:03)
( 17:00:17)
( 07:30:40)
( 09:52:17)
( 09:19:21)
( 09:39:47)
评论排行(周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论坛嘉宾资料
美国微软反垄断案对IT业的省思
  郭懿美
  一、美国微软反垄断案情发展纪要
  自日美国司法部针对微软利用Window95的授权
契约,要求个人计算机制造厂商必须附加安装微软的InternetEx
plorer浏览器,作为微软继续供应Windows95条件。司法部为此向
哥伦比亚特区的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诉讼(civilaction),要求微
软停止搭售(tying)浏览器的行为,否则将每天处以100万美金的
罚锾,引发近年来美国最激烈的反托拉斯法攻战。不论是地方法
院公布初步禁制令(preliminaryinjunction),禁止微软在Windo
ws95的授权条件中加入搭售InternetExplorer的条款;司法部与
二十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的检察官也共同对微软提起反托拉斯诉
讼。微软也开始展开反击,申请法院禁止专家为本案作证、与司
法部达成部份和解等,微软的反托拉斯案情发展可说令人目不暇
  日美国地院法官ThomasPenfieldJackson公布了
在司法部和19州控告微软垄断的案件中,发布的事实认定书(Fin
dingoffacts)。这份207页的文件指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
垄断市场,伤害竞争对手,它利用其庞大的市场优势力量及巨额
利润,破坏其它公司推出创新产品与微软的核心产品进行竞争的
企图,违反美国的反垄断法。Jackson指出,微软运用垄断力量的
结果是使一些有利于消费大众的科技创新技术不能发展,因为它
可能不符合微软自己的私利。
  今(2000)年4月1日,负责调解美国微软公司垄断案的法官波
斯纳宣布原被告双方所进行的庭外调解谈判没有希望取得任何进
展。4月4日,美国地区法庭法官Jackson宣布微软滥用其在个人计
算机操作系统方面的垄断地位,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
  Jackson判定微软违反了休曼法(ShermanAct)的核心部分。微
软的三项罪名是:通过反竞争行为维持垄断;企图垄断浏览器市
场和将其浏览器与操作系统捆绑。Jackson认为,微软在非法维持
垄断方面有罪,在为冻结竞争对手而与其它公司签订排他性协议
(exclusivedealing)方面无罪。美国司法部和19个州的律师曾
指控微软通过与一些公司签署优先合同而在许多高科技市场排斥
其它公司,因此确保了在许多软件领域的垄断地位。该判决作出
后,微软垄断案将进入最后阶段,即决定必须采取何种惩罚措施
。微软公司甚至会面临被分解的局面。判决公布后,微软在其华
盛顿的总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表示将进
  二、涉案反垄断法规范浅析
  在本案第一审调查期间,一般认为,Jackson法官会将微软销
IE与Windows95的方式推向违法的搭售行为(illegaltie)来处理。
所谓搭售,指在销售某种产品时,卖者要求买者需另行购买另一
种产品作为交易之条件。但法院必须证明浏览器与作业软件属于
个别不同的软件产品,且微软利用其市场力量强迫消费者购买浏
览器软件。若此项主张成立,微软将违反休曼法(ShermanAct)第
一条之规定:「凡限制州际或外国之交易或商业之契约、托拉斯
、其它方式之结合或密谋,均属不法…。」并同时违反下述休曼
法第二条。在其后的宣判结果显示Jackson法官做了如是的判决
  其次就微软以掠夺性定价(例如免费提供IE)攻占市场与其它
排除竞争对手之行为(例如杯葛Netscape的各项举动),以谋求维
持自己的独占地位,则可能被指控违反休曼法第二条之规定:「
就数州间或外国间之任一交易或商业实施独占、意图独占,或与
他人勾结或共谋为独占者……。」违反休曼法第一条或第二条者
,法院得裁量违反人(violator)一百万元以下罚金,对于行为
之自然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科或并科十万元以下之罚金
(参见休曼法第三条)。显然一审判决结果亦采行了此项判定。
至于在微软与其它公司签署行销协议的结果部份,依据早期适用
休曼法第一条的判决所建立的标准,法院判定并未构成不合法排
他性协议。
  Jackson法官下一步将确定对微软的惩罚措施,较轻微方式是
运用管制途径(aregulatoryapproach),也就是从行为面进行救济
(ConductRelief)。例如禁止微软进行违法的销售或杯葛行为,或
强制微软将其软件之原始码(sourcecode)授权予其竞争者。美国
联邦交易委员会(FTC)曾在1975年要求全录(Xerox)将其影印专利
授权给他人,即为一例。
  较严重的处罚是进行一次结构性改造(aone-timestructural
change),也就是从结构面进行救济(StructuralRelief)。一般认
为可能将微软予以解体(breakup)成为二家新公司。其中一家拥有
微软窗口作业系统,另一家拥有微软应用软件(例如Word或Excel
)、浏览器以及SunJava的应用软件。对反托拉斯案件采取结构性
方式处理,在美国已有先例,1984年美国AT&T的反托拉斯案中,
AT&T被拆成七家BabyBell地区性电话公司。
  三、微软搭售行为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
  在此,本文想特别强调在知识产权经济时代,知识产权领域
中的反垄断问题,主要是在授权(licensing)方面。以微软为例,
做为全球软件业的巨人,其身后拥有的巨大经济力量不容忽视,
而是项经济力量的原动力即为知识产权。诚如本案所示,微软在
与全球经销商签署排他性协议时,条款中明文规定关于实施权的
取得,是以被授权人(licensee)向授权人(licensor)或其指定之
第三人购买实施著作权所必要的原料、零件或其它不在著作权授
权范围内的无著作权或有著作权保护的物品为条件时,此种著作
权授权即有搭售的问题,由于搭售条款的约定,会使被授权人丧
失选择的机会,因此,一般认为,此乃"著作权的滥用"(copyri
ghtmisuse)而认为不当,如因而产生抑制竞争的效果时,即以违
反美国反垄断法视之。所谓发生限制竞争的效果是指:"搭售的产
品(tyingproduct)具有充份的经济实力(economicpower),使得被
搭售的产品(tiedproduct)的市场自由竞争显然受到抑制的情形。
由于美国法院认为搭售产品享有专利权或著作权者,推定其具有
经济实力,故而在专利权或著作权授权时要求搭售,便有违法的
可能性。原则上,搭售条款固然为无效,但有时则容许下列的例
外:1.为技术上圆满实施专利技术之必要;或2.基于保持授权产
品质量之必要时,可容许搭售的存在。但此种必要性,须由授权
人负举证责任。此例外对著作权授权而言,应可类推适用
  有鉴于此,微软宜注意日后在其它国家或地区仍有可能因此
引发争讼,例如在台湾地区的公平交易法第四十五条明文规定:
"依照著作权法、商标法或专利法行使权利之正当行为,不适用本
法的规定。"反面言之,知识产权人的权利不正当行使即可能触法
,以微软的搭售行为论之,即有可能违反第十九条第六款的强制
禁止规定:"以不正当限制交易相对人之事业活动为条件,而与其
交易之行为,而有妨碍公平竞争之虞者,事业不得为之。"该条款
所称限制,指搭售等行为(参见公平法施行细则第廿四条第一项)
。是以,被害人得向法院请求除去或防止侵害(参见公平法第三十
条)并得请求微软负损害赔偿责任(参见同法第三十一条),如判定
微软故意为之,法院得酌定不超过已证明损害额的三倍损害赔偿
(参见同法第三十二条第一项)。
  在刑罚方面,如经"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依第四十一条规
定限期命其停止、改正其行为或采取必要更正措施,而逾期未停
止、改正其行为或未采取必要更正措施,或停止后再为相同或类
似违反行为者,微软台湾地区负责人可能会被移送法院判处二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台币五千万元以下罚金(参见
同法第三十六条),对该公司亦科以罚金(参见同法第三十八条)。
  此外,在行政处分方面,公平会得限期命微软停止、改正其
行为或采取必要更正措施,并得处新台币五万元以上二千五百万
元以下罚锾;逾期仍不停止、改正其行为或采取必要更正措施者
,得继续限期命其停止、改正其行为或采取必要更正措施,并按
次连续处新台币十万元以上五千万元以下罚锾,至停止、改正其
行为或采取必要更正措施为止(参见同法第四十一条)。
  四、以反不当竞争法规范微软搭售行为的商榷
  如纯以微软在美国从事搭售行为观之,国内IT业者可以采取
"隔岸观火"的态度,然而一旦微软将此等搭售的模式套用到国内
市场,国内受不利影响的IT业者就不能等闲视之,并应就中国现
行相关法律寻求救济。例如近期多家媒体报道了微软公司在"中文
Windows2000"测试版中捆绑汉字手写输入软件,这一举动使汉王
科技、清华文通等众多汉字手写识别软件厂商面临失去原有市场
  早在1998年,微软在其WinCE的版本中捆绑了汉王的汉字手写
系统,并以惊人的速度组建了七人"语音及手写识别组",进行相
关的研究。接着,微软的中文Word2000中出现了手写识别功能,
在没有受到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微软便将已在中国形成巨大市场
的汉字手写识别软件加进了操作平台中文Windows2000的测试版当
  微软的中文Windows2000测试版捆绑手写系统后,汉王科技公
司便开始组织律师团,收集证据,研究中国相关法规,密切关注
美国司法部的微软反垄断案,加紧了反垄断诉讼的准备,并通过
正常渠道向微软中国决策层提出了抗议和警告,进一步加强了与
反垄断法专家及政府、司法的沟通。微软公司就此案件给媒体发
传真,明确声明:在即将推出的Windows2000中文版中将不包含手
写识别功能,原因是"它在一些方面尚未达到微软对产品的其求标
准。""基于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微软在最后的中文版Windows200
0中将不含此功能。"
  对微软的此项声明,汉王公司表示,微软完全有权力开发自
己的汉字输入系统,他们欢迎公平竞争。但若在中国市场已经相
当成熟的基础上,把该种输入方法捆绑在由其垄断的操作平台上
就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了。微软明确表示不在Windows2000正式版
中捆绑汉字手写输入软件是件好事,今后中国软件厂商仍将密切
关注微软公司相关举动,并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
  本案至此虽已暂时平和落幕,但吾人可能好奇,究竟在现行
法特别是反不当竞争法中有何适用的法条呢?首先,参看反法第
十二条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
或者附加其它不合理的条件。"虽然本条出现《搭售》二字,但是
并未以经营者滥用市场力量(marketpower)从事搭售为前提,是以
未能规范前述微软挟其巨大市场优势捆绑销售行为。
  其次,反法第六条规定:"公用地位或者其它依法具有独占地
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
其它经营者的公平竞争。"虽然本条点明了"反垄断的旨意",但是
微软并不符合该条所谓的"公用地位或其它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
营者",是为规范客体不适格(unqualified)。
  尽管如此,吾人仍可参看反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在
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
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本条可谓为民法通则中"诚信原则"的特别规
定。微软上揭搭售行为应已违反本条款所规定的"公认的商业道德
",被侵害的经营者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诉请微软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参见反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
,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
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
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参见第二十条第一款)。
  至于微软是否可能受到刑罚与行政处分?目前在中国尚缺乏
"反垄断条例"的情况下,依"法定主义",其答案应属否定。然而
在中国面临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反垄断条例"可能会加速出台,
届时应可为中国转型至市场经济的重要游戏规则。在台湾地区方
面,以往公平交易法第十条第二项采用独占公告制度,使独占之
条文几乎成为具文。同时微软并不在独占公告名单中,纵有滥用
独占地位行为,也仅能以其它条文(例如公平法第十九条不公平竞
争之规范)加以处理。去年2月3日公平法修正删除独占公告制度,
就独占事业的行为管制将可发挥直接效用。本文以为美国微软案
件的结果,对台湾地区独占企业,特别是拥有知识产权之高科技
企业的行为规范,提供相当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自由且公平竞争之市场机能运作下,企业因其
经营方式成功,循正当途径取得或维持其市场之优势地位,自为
法律所允许。只有当企业滥用独占的市场力量,意图剥削消费者
或是排除竞争对手时,才会动用反托拉斯法加以制裁。在目前国
际普遍进行结合,创造出更大型企业的趋势,例如波音与麦道公
司、朋驰与克莱斯勒、美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等进行跨国性或
国内整合,相较之下微软却面对可能被解体的危险,确实令人有
强烈对比的印象。本案却也证明若企业不依循科技创新、经营效
率改善等正当途径追求企业成长,而是利用各种手段(例如搭售、
掠夺性定价)促销或采用不正当手段(例如拒绝授权、延迟提供必
须信息)排除竞争者,仍将受到法律之规范。
  另一方面,因应数字科技所引发的计算机软件的整合性产品
争议,市场界线消弭造成独占认定困难,知识产权的无体性与法
定垄断性质,加上因特网时代行销策略与经济性分析变更等因素
,.在执行反托拉斯法有许多新的状况与变量产生。微软案带给吾
人的省思,除了法律必须能够因应数字时代的变动,在经济分析
上必须有更新颖与细腻的方法,才能正确适用法令。软件公司在
行销策略与科技研发与相关技术信息的提供,除了确保自身的权
益外,也必须顾及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持。
  举例言之,Amazon先后取得了1-Click商品定购及会员接纳程
序等的专利权,并于去年10月以非法模仿1-Click技术为由起诉了
。Amazon的作法引起不少反对者的愤慨,他们
认为这些专利特征曾被其它公司广泛采用,Amazon对这些特征申
请专利保护将影响网络商务的发展。有人称Amazon的作法不独会
引发公愤,还将侵蚀网络革新的根基,因而力促Amazon放弃这些
专利。而AmazonCEOBezos则认为要求Amazon放弃专利于事无补。
  Bezos前不久并在张贴于公司网站的信中大声疾呼专利体制改
革。Bezos在信中呼吁立法机关及业内管理部门重新审核相关软件
及商业策略专利条款,向限制专利数量及缩短保护期限的方向努
  事实上,类此争议的起源是因为1998年美国联邦上诉法院(C
AFC)确定了为电子商务操作手段申请专利的合法性。随后,美国
网络零售商价格公司采行的"请顾客建议商品购买价"操作方法获
得专利。Amazon前述网站操作方法亦核准了专利。然而,由于此
等操作方法处于电子商务的核心部位,因此吾人可预见其将成为
专利权人排挤、打压竞争者的利器。如各项纷争愈演愈烈,IT业
者难保不会引发被判垄断与不公平竞争的厄运。所幸者为,美国
专利商标局(USPTO)已决定加强与电子商务有关的专利审查程序,
以确保电子商务技术的创新。此点亦值得作为知识产权局专利审
查单位核驳网站操作方法专利的重要参考。
  无论如何,IT业者在寻求电子商务应用的同时,如何藉由知
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巩固自身的地位,以及如何合法地将专利用以
阻碍竞争对手发展的秘密武器,恐怕会成为IT业者永续经营的关
  参考资料
  1."被判垄断,微软一天损失804亿"(刊载于第23期
中国计算器报)A.22。
  2."中国尚欠反垄断法"(刊载于中国青年报第2版)
  3."美加强电子商务领域专利审查"(刊载于法制日报
  4."贝索斯疾呼专利改革"(刊载于中国计算器报第
  5.“WIN2000还未出航”已陷入舆论”漩涡”(刊载于2000.3
电子知识产权)p.19。"
  6.崔明霞撰"从微软案看美国反垄断法"(刊载于法
制日报第3版)。
  7."控告Barnes&noble侵害专利(刊载于(台湾)资
讯透析)p.27。
  8."美国休曼法"(收录于(台湾)1993年6月行政院公平交易委
员会编印"各国公平交易法相关法规汇编")pp.2-1~2-3。
  9.何嘉撰"美国为何对微软毫不手软?"(刊载于2000.1台港澳
及海外法学)pp.35&36。
  10.戴豪君撰"微软反托拉斯案风云再起"(刊载于
3智能财产权季刊(台北))pp.2-5。
  11."台湾地区产品行销美国市场有关法令之研究-美国产品
责任法、反垄断法及不公平竞争法"(1992.3东吴大学法学院受经
济部国际贸易局委托增订完专题研究报告)p.101。
  12.ConclusionofLaw,U.S.v.MicrosoftCorp.(D.C.CivilAct
ionNo.98-1232,Apr.4,2000)"http://www.dcd.uscourts.gov/ms
-conclusions.html)。
  13.Prof.MichaelBlankey,TradeRelatedAspectsofIntellec
tualPropertyRights:AConciseGuidetotheTRIPsAgreement(publ
ishedbySweet&Maxwell,1996)at115。
  (转自北大法律信息周刊)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您的位置: &
从“微软案”看国际反垄断趋势
优质期刊推荐股票/基金&
微软反垄断案新突破 Win10或需剥离可信计算
  中国证券网讯
工商总局对微软的反垄断调查,又出现了新的突破口。近日,多位专家呼吁:“微软在操作系统中捆绑销售可信计算架构的行为涉嫌违反《反垄断法》,Win
10操作系统应该剥离可信计算。”
  据21世纪经济报道1月26日消息,可信计算是FTCS(国际容错计算会议)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是一种运算和防护并存的主动免疫的新计算模式,目前全球有200多家企业在推动可信计算的发展。微软在2002年启动了可信计算(TwC)计划,并先后在Vista、Win
8、Win 10中捆绑销售,但并未在XP、Win 7中捆绑。
  事实上,在欧盟对微软的反垄断调查中,“捆绑销售”是微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取得垄断利益的主要表现。不过,由于欧盟反垄断调查针对的是微软2000年之前的市场行为,所以欧盟主要针对微软捆绑浏览器、杀毒软件的行为做出处罚,而起于2002年的可信计算并未进入调查名单。
  目前,我国可信计算产品也在微软的XP、Win 7系统上运行成熟。“但微软垄断了PC市场,在Win
10绑定了微软的可信计算之后,我国可信计算产业将完全失去进入市场的机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应当要求微软提供一个剥离了可信计算的Win10版本,在未提供之前,可以仿照欧盟的做法,对微软进行罚款。”
  而且,倪光南强调,对于捆绑可信计算的审查,甚至应该排在捆绑浏览器、杀毒软件等行为的前面,“因为这不仅仅影响产业,也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网络安全。”
  目前,、央视信息系统等重要系统中,都已经应用了我国自主的可信计算。而且,使用我国的可信计算机制对Windows XP、Win
7操作系统进行安全加固,也早就取得过很好的效果。国内政府部门的Windows操作系统都加载了可信计算防护。
  但微软在Vista、Win 8、Win
10系统中捆绑了可信计算之后,国产可信计算产品与微软操作系统不再兼容。沈昌祥介绍:“按照微软现在的市场地位,如果Win
10搭载可信计算并全面推开之后,国产可信计算产业将全军覆没。”
  事实上,可信计算并非操作系统必备的功能。除微软之外,国内外各种Linux操作系统、苹果MAC系统并没有捆绑可信计算。而且,倪光南表示:“可信技术可以广泛地配置到许多系统和设备上,不仅限于PC操作系统一个场景,微软在Win10上捆绑自有可信计算,不仅限制了其它可信计算的产品进入PC操作系统市场的权利,也不利于众多企业将可信技术扩展到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微软操作系统捆绑可信计算不仅影响到国产可信计算产业的发展,更威胁到我国的网络安全战略。虽然不确定工商总局的反垄断调查是否会在捆绑可信计算领域取得进展,但就微软可信计算的网络安全审查早已开始,并且进展到关键时刻。
  “2006年Vista搭载可信计算时,我们就曾经进行过讨论。”沈昌祥介绍,当时的结论是在政府采购领域禁售Vista。后来,同样搭载了可信计算的Win
8也在政府采购中禁售,而没有捆绑的Win 7系统则被列入采购目录,并且在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占有过半份额。
  “Win 10推出之后,我们跟微软进行过详细的讨论。在安全方面,Win 10确实比Win 8考虑得更完善,我们也希望引入Win
10系统,但前提是符合我国的法规和标准。”沈昌祥介绍,Win
10必须符合我国《电子签名法》关于身份认证的规定,以及《商业密码管理条例》关于密码批准的规定,但目前,Win
10并不符合这两条法律要求,其密码、签名采用的技术标准并不符合我国标准。
  “半年多来,我们跟微软进行过数次谈判。我们希望微软可以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实现本土化,但谈判至今还没有结果。”沈昌祥系此次微软网络安全审查的负责人,他笑称,“每一次都斗争激烈,我们要坚守网络安全主权,而微软也不止是一家商业公司,它的决策也需要通过本土的审批。”
(责任编辑:HN002)
01/26 00:2301/25 20:4001/25 19:1101/25 19:0501/25 17:0101/25 13:4801/25 12:3601/25 10:38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软蓝牙鼠标如何配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