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天赋会消失吗是怎么消失的?

你知道---大多数人都是怎样挥霍自己天赋的吗? | 奔跑吧奋青你知道---大多数人都是怎样挥霍自己天赋的吗? | 奔跑吧奋青奔跑吧奋青百家号今天戳破一个谎言,其实80%的人对天赋的想法都是错的。太多人有种迷之困惑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总觉得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或者喜欢的事情,就可以过上自己理想的那种生活,就不会再有任何偷懒、拖延、懈怠,会付出感动到自己的努力,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嗯,你可以醒醒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对号入座,看看你的“天赋”是如何被自己挥霍掉的。一、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要论天赋如何发挥,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天赋。80%以上的人,对天赋的理解基本都是错的,至少存在以下三个误区:1、认为天赋是能力:但实际上,天赋只是潜力在说天赋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到莫扎特。他14岁的时候,在教堂听了一首经文歌的演唱后,就能凭记忆把它全部默写出来,这首歌大概有两分钟,而且有好几个声部。这完全是天生的吗?不完全是。在他6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完成了3500小时的练习,而且是在他父亲的指导下。他的父亲是一位音乐家,还曾出版《小提琴奏法》,他放弃了宫廷乐师的工作,将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但是,倘若让我们也练习那么长时间,就可以达到莫扎特的天才程度吗?很大可能不会。所以,所谓天赋,指的是某种天生的特性。在位于同样起点的情况下,它可以让一个人比一般人更加快速地成长。也就是说,在某个领域内天赋高的人与该领域里的一般人,他们的努力与水平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下图两条实线。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以为天赋=能力,以为天赋是那条虚线,以为只要有天赋,那么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达成结果。实际上,天赋只代表一种潜力,是否能够转化为能力,则是需要后天刻意练习的。《异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等书中,早已揭示了心理学家关于“高手是如何炼成”的研究结果,那就是,天赋是需要后天开发的,就是所谓“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所以,天赋经过刻意练习,才能转化为能力。2、天赋不行,努力来补:但实际上,努力也是一种天赋天赋包括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快速成长的所有天生特性。而一个人要能够更快地成长,其实需要两个要素,一是能力方面的天赋,也可以称为潜力;二是意愿方面的天赋。我们在谈天赋的时候,往往只说了前面一个要素,而忽略了后面的要素。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天生更加有同理心,他当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但是,如果他并不喜欢与人沟通,也没有动力去开发自己的沟通能力,那么很可能也不会比一般人成长更快。所以,很大程度上意愿也是天赋。从这个角度来说,「努力也是一种天赋」这句话就有其合理性了。因为,努力代表着一种意愿,背后是由性格、动机、价值观等因素来决定的,而这些都是天生的特性。所以,天赋不仅是能力天赋,还涵盖意愿天赋。这可能是一个让人有点绝望的发现。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了呢?恰恰相反,我们更应正确地将天赋应用到适合的领域,才有做成事情的可能性。3、天赋离一般人很远: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天赋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天赋呢?从意愿天赋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动机和价值观,当然也就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从能力天赋来说,这句话也是成立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不同领域上的潜力是不同的,我可能更有人际敏感度,你可能更有数据敏感度,他可能在乐感方面更加擅长。我们或许没有像莫扎特一样出众的音乐天赋,也没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高智商。然而,我们忽略了相对天赋的概念。也就是说,跟你自己相比,你在 A 方面是比 B 方面更有潜力的,那么你花同样的时间,在 A 方面是比 B 方面成长快很多的。如果选择一个能利用 A 方面天赋的领域,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天赋,也都需要利用天赋。二、天赋到结果之间,有多少条岔路?要知道如何正确发挥天赋以达成最终的结果,我们就需要先来看看天赋跟结果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我用树形图来做个分解。首先,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两大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即你做了什么;二是外部因素,即你的运气等。抛开运气、机遇这类很难掌控的要素,我们来看内部因素,也就是你的行为。行为取决于什么呢?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三个要素:知、能、愿。也就是说,当你知道当前的岗位、角色应该做什么,也具备能力可以做成,同时又有愿望去做,那么好的行为就发生了。举例来说,你是公司的产品经理,你正确地认知到产品经理应该做的事情,并且有能力完成,同时也很有意愿去做,那行为就是好的,但至于能否做成,还取决于一些外部要素。角色认知这方面,天赋不起主要作用,所以这条线暂且不细分。能力和意愿都跟天赋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继续细分。这里,我将能力和意愿分为先天和后天的部分。也就是说,能力取决于先天的能力天赋以及后天的刻意练习。而意愿,也取决于先天的意愿天赋以及后天的环境和经历。关于能力取决于天赋和刻意练习,我们在前文已经说过,这里说说意愿的先天和后天因素。举例来说,你天性是喜欢学习新东西的,然而周围环境并不鼓励,大家也都毫无上进心,那你的学习意愿也会降低。所以,意愿是涵盖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另外,关于刻意练习,我仍然将它继续细分,分为练习的方法以及练习的热情。方法是说,你知道如何进行刻意练习。而热情是说,你是否对刻意练习充满热情。因为刻意练习是一项艰辛的事情,是一个不断行动、犯错、反馈、调整的过程。倘若没有足够的热情,我们也是很难持续下去的。三、大部分人,都在挥霍自己的天赋所以,我们现在知道,天赋如何作用于结果,过程中会有哪些岔路了。但从我的观察来看,大部分人都在这个作用过程中,挥霍掉了自己的天赋。挥霍方式1:用错地方天赋用在不同的领域,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用如下的矩阵图来看。维度一是天赋的差异性,也就是说,这个领域之内,天赋高和天赋低的人,结果有多大差异。比如,你的天赋是数据敏感度强,如果用在数据统计这个领域,差异就不会很大。因为一个数据敏感度不强的人,做好数据统计这项工作,并不会比你多花费多少时间。但是,如果用在咨询领域,作为一个分析师,那么天赋的差异性就会很大。数据敏感度弱的人,确实会花费比你多很多的时间,来达到跟你一样的水平。常常被忽略的是维度二,天赋的决定性。在一些领域,虽然天赋的差异性明显,但天赋的决定性并不强。比如,数据敏感度强的人,在咨询领域,当然是会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对于咨询工作来说,需要的是综合性素质,比如解决问题、沟通、团队合作、计划等等。即便另一个人数据敏感性并没有那么强,但若在其它方面优势明显,那么你也未必占得很多先机。但是,如果你把数据敏感度强的天赋,用在大数据分析领域,那就占得先机了,因为这一项天赋对于该领域的成功,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因此,本质上维度二看的是,这个天赋是否是该领域内的关键成功要素。所以,综合这两个维度来看,你的天赋需要用在这样的领域:第一,这个领域内,是否有这项天赋,结果的差异性较大;第二,该天赋是该领域的关键成功要素。如果用错地方,天赋的作用当然就无法完全发挥出来。挥霍方式2:缺乏正确的方法这两天不在上海,在外地,刚巧男足国家队这两天也在这家酒店。提到男足,想起球迷常常感叹的一句话:中国10几亿人,居然找不到11个足球天才。然而经过前文的描述,大家都知道:不是找不到天才,而是天才需要刻意练习。为什么乒乓球总是中国人打得好,跳水也总是中国队员的优势项目?难道中国人在乒乓球和跳水方面有天赋?当然不是。实际上,这正是正确训练方法的体现。这些优势项目,从国家队到基层,教练水平都是很高的。在这些项目中,都是中国向国外输出教练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一万小时”,常常忽略了这一万小时的具体内容,那就是“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所以,掌握不了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天赋是很难变成能力的。挥霍方式3:缺乏热情的滋养,开发动力不足刻意练习的过程是艰辛的,根据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 的说法,它不是重复你已经掌握了的内容,而是去挑战难度更高的内容。所以,维持刻意练习的热情,才有可能让我们一直进行这项艰辛的活动。可是,热情从哪里来呢?很多人都认为是爱好,实际上,爱好是被扭曲最多的一个概念。大多数人认为,爱好是一个神奇的事物,能够让你爱上某项工作,孜孜不倦、不知疲惫,最后取得成功。实际上,你去问一个人的爱好是什么,多半会回答音乐、画画、做手工艺……是的,都是业余爱好。似乎没有多少人天生爱好销售、咨询、创业这些跟工作相关的内容。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工作起来,热情比自己的业余爱好还大呢?因为,热情并不来源于爱好。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热情来源于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胜任感和归属感我们都可以理解,你能够做好一件事情,当然会更有热情,你共同做事的同伴或者环境,让你有归属感,当然也会让你更有热情。但我想说的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自主感。做同样工作、担同样责任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让你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做事方式、合作方式,你会更有幸福感,工作也会更加积极和投入。当然,对于你的雇主来说,你的能力越强、能力越稀缺,TA能够给你的自主权就会越大。在之前的咨询公司待了8年,很多猎头给我电话,第一句就问:待这么多年,为什么不去甲方呢?可以更加轻松、收入更高。几乎唯一的答案就是:自主感。我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团队成员、用自己觉得对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这些,无论哪个甲方都不可能提供的。所以,如果你没有热情,不妨想想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是缺乏自主感、胜任感还是归属感?因不自主、挑战过大、缺乏归属所造成的热情不高,也是我们发挥天赋的一大障碍。挥霍方式4:被世俗需求扭曲几年前,刚带项目的时候,我有些不知所措。比如,我不知该如何表现才能够显得更加成熟与可信。于是我就去模仿公司里面的资深顾问。观察了我欣赏的一位女性合伙人,我发现,她的风格非常张扬。比如,她十分强势,常常因为不同意见,跟客户吵起来。再比如,进项目没几天,她就跟客户从上到下都建立极好的私人关系。我就开始研究她的行为,试图通过模仿来帮助自己提升。然而,这种模仿宣告失败,我实在很难做到,因为我们的性格、阅历甚至气质都差异太大了。后来,有位相熟的客户跟我说:刚见面的时候,觉得你说话语气太平静了,一点不像其他顾问那么有激情;但后来发现,你总能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所以你每次说话,我们都停止讨论,竖起耳朵听。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所以自我定位也必然不同。忽略自己的天赋,而去模仿他人,是性价比最低的努力方式。不光在如何定位自己这方面,我们会盲目模仿、与他人比较,浪费自己的天赋。在职业选择中,也是如此。比如,我们认为金融行业更加高大上,所以就去做金融,我们认为创业很有逼格,就又去创业。但是,从未认真考虑过,这些世俗眼中的光鲜职业道路,是否适合我们。倘若这与我们的能力天赋以及意愿天赋都有很大的违背,即便进入世俗眼中的成功轨道,我们也会感到非常艰难,进而又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的循环。也会在此过程中,任由自己的天赋被浪费。所以,如果不能够坚定地拒绝那些世俗光鲜的追求,你在天赋开发的道路上,会离正确轨道越来越远。挥霍方式5:被后天环境埋没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去一些政府机构办事,工作人员就像看到债主一样,负能量爆棚。我曾经一度也觉得非常奇怪:要说是因为服务意识,但正常人谁愿意整天发脾气?要说是个人原因,难道招聘的时候只要脾气差的人?后来我渐渐发现,其实是工作环境带来的影响。一则周围人都是如此,你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二则每天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以及扑面而来的各种重复问题,让人的能量被消耗殆尽。我们常常可以在跟一个人聊几句之后,就能判断他的职业。比如,一个说话语速超快、逻辑严密的人,你会判断他是咨询顾问;一个鸡血满满、热衷鸡汤、对陌生人超乎寻常热情的人,你会判断他是某保健品销售;一个说话官腔、衣着正式的人,你会判断他是体制内人士……这些判断肯定不完全正确,但确实体现了从事这些职业的一些人的特征。是这样的人选择了这样的职业吗?很大程度上不是,而是职业所处的环境改变了这些人。一个内容单一且每天重复的工作,会导致你主动思考能力的下降;一个流程非常规范和标准的工作,会导致你挑战和克服困难精神的丧失;一个每天跟机器打交道的工作,会导致你社交能力的减弱;一个不鼓励自主学习、主动担责的工作,会导致你失去努力的内在动力……这些,都是后天工作环境对一个人能力的影响。所以,你选择怎样的工作环境,也决定了你的天赋是否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四、别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天赋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不妨用以下几点做一个反思,看看自己的天赋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对天赋,忽略自己的天赋,会事倍功半;2、天赋包括能力天赋和意愿天赋,所以,在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时候,要回顾这两点;3、能力天赋只代表潜力,要转化为能力,还需要刻意练习,而刻意练习不是重复已经会的内容,而是挑战不会的内容;4、正确运用天赋需要做到:1)找到天赋差异性大且决定性强的领域;2)掌握正确的刻意练习的方法;3)找到能有更多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的工作以维持热情;4)坚定地拒绝那些世俗眼中的光鲜追求;5)避免选择那些容易埋没天赋的工作。5、另外,关于刻意练习、找到天赋这些话题,因为太长了,以后会陆续展开来写。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奔跑吧奋青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弱冠而立,博古通今;阅百家书,创美好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我阅人无数,没有一个成功人士天赋异禀”
最近,一本比尔·盖茨亲自作序的小书火了!9月份在美国亚马逊开售之后,霸占商业类图书畅销榜首3周之久。
书的名字叫《原则》,作者是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美国对冲基金教父,被称为“投资界的乔布斯”,他一直都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
26 岁,在逼仄的公寓楼里,达里奥成立了桥水基金,在 2011年超过了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对冲基金。美联储前主席保罗o沃尔克甚至评价说,达里奥的桥水基金对经济的统计分析甚至比美联储都靠谱。
书中,雷·达里奥结合40多年职业生涯,回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引人深思。以下为作者口述内容:
▲桥水基金创始人 雷·达里奥(图片来自网络)
我阅人无数,没一个成功人士天赋异禀
我一直都很幸运,因为我有机会体验身无分文,也知道富有是什么感觉。现在很多人都花很大精力赚钱,我如果没体验过贫穷与富有两种状态,就不会明白金钱对于我来说是否真的重要。
我不是说拥有更多不好,但对我来说,当金钱积累达到某个临界点后,增加再多,也就不会明显提升那些我认为人生最棒的东西:有意义的工作,有意义的人脉,有趣的经历,吃得好睡得好,听歌,各种新点子,性等其他基本需求和令人愉悦之物。
我60多岁了,我这个年纪的人优势已经不多了,其中之一就是我能回望过去,审视我这些人生原则是否真的发挥过作用。
我发现,大众对于成功的概念是这样的:穿着拉夫·劳伦服装,在一幅光鲜亮丽的宣传照旁边附上自己的成就介绍:上最好的私立预科学校,考入常青藤联盟的名牌大学,能答对所有的考试题。其实这是对真正成功人士生活的误读。
我阅人无数,没一个成功人士天赋异禀,他们也常犯错,缺点也不少,他们成功是因为正视错误与缺点,找到日后避免犯错、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觉得,全力利用好直面现实的过程,尤其是在和困难障碍斗争时的痛苦经历,从中竭力吸取教训,这样定能更快实现目标。
成大事者,不把赚钱当首要目标
我们不会满足于实现一个个梦想,而是享受这个追梦的过程,这是基于收益递减原理的。举个例子,假设你的梦想是赚钱,而当你赚够了,再赚更多也就没有边际效益了,若此时的梦想还是赚钱就很傻。
超过使用边际后还不断获取,是难有回报,甚至没有回报的,还会产生譬如贪婪这种负面的结果。根据收益递减原理,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要寻求新鲜事物或探索已存在事物的新层次,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满足。
我认为,在遵循宇宙规律,在有利于进化的基础上追寻个人目标,就会获得奖赏。看看所有现存的物种吧:它们不断维护自身利益,同其它生物共生进化,却不知道它们这种自利行为也推动了进化。
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是相互共生的。追逐自身利益,会激励人们接受挑战,获得益处,推动社会有效发展。反过来,社会也会回馈那些推动其有效发展的个体。所以评判对社会有效贡献的粗略标准是赚了多少钱,而不是有多想要赚钱。
看看是什么促使人们赚钱,你就会发现,这同他们对社会的有效生产值成正相关,同他们想赚钱的欲望程度无关。不少盆满钵盈的人都没把赚钱当做首要目标,他们只是认真工作,生产社会需要的东西,就逐渐变得富有了。也有不少人天天想赚一大笔钱,但从没按社会需求进行生产,就没怎么赚钱。
另外,不要混淆“目标”和“欲望”,这很重要。
目标是你真的想实现的东西,而欲望是你想要但会阻碍你实现目标的东西。我之前解释过,欲望一般是一级效应。例如,假设目标是身体健康,欲望就是吃可口但不健康的食物,这个是一级效应。这种结果不利于你实现健康这一目标。所以单从结果来看,目标是好的,欲望是不好的。
你想做成天宅在家里看电视吃薯片无所事事的人,这对于我来说真的完全没问题。但如果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最好就别撕开薯片包装袋了。
平庸之辈,思维是最大瓶颈
我们大多数人生来具备的特质,既会帮助我们,也可能伤害到我们,根据用途而有别。程度越极端,特质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就相对应越大。例如,创造力很强、目标很清晰,善于把握大局的人可能就会在生活细节上吃亏。而重实务、关注具体任务、能完美处理细节的人可能不怎么有创造力。
因为我们思维的特性,很难两者兼顾。而成功人士与平庸之辈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达尔文自传曾说过:在大自然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既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能感受到大环境的变化并适应是一种能力,主要是洞察力和推理能力。
正视自己的弱点
担心表面上看起来是否体面的人,一般是在掩盖自己不清楚的地方或缺点,这种人从来不去学怎么处理自己的无知与缺点,任凭其成为未来的拦路虎。
我所遇到的成功人士没有一个不是历经犯错学习才获得成功的。他们和大家一样都有缺点,不过他们懂得如何应对自己的缺点,不会使其阻碍梦想的实现。除此之外,这些成功人士学识渊博,能力超凡,这些都能助我找到最佳的决策方案,这种资源比任何单个成功的人(无论他多成功)所拥有的优势都大得多。
这解释了为什么乐于做出最佳决策的人极少会对自己的方案表示十足的信心。他们因此希望学到更多(通过探索其他值得信赖之人,尤其是持异见之人的想法),并渴望发现自身缺点,避免这些缺点阻碍自己实现目标。
重视“二三级效应”
过于看重决策的一级效应,忽略二、三级效应的人,一般很难实现目标。因为一级效应和二级效应的意愿经常是对立的,容易使人做决策时犯大错。例如,健身的一级效应为承受痛苦,花费时间,这一般不是人们渴望的。而其二级效应,即更健康,外貌变得更具吸引力,则是人们渴望的。
类似的道理,可口的食物一般对健康无益,反之亦然。比如,你的目标是身体健康,但是如果你不忽视运动与美味但不健康的饮食之间的一级效应,不将决策建立在二、三级效应之上,那么你就无法实现目标。
大多数时候,一级效应是我们实现目标要克服的诱惑,有时还是阻碍成功的拦路虎。这就像自然中物竞天择的过程,甩给我们具备两种结果的选项,那些傻乎乎只基于一级效应做选择的笨蛋就会受到惩罚。
从自身找原因
有的人,结果不理想就怪罪别人而不从自身找原因,这与事实相矛盾,也会阻碍进步。因为这样做无疑是分散精力,而原本是可以集中精力提升个人能力素质,实现最佳结果的。
成功人士明白,不好的结果大家都会受其影响,人人都有责任应对各种挑战,这样才能实现梦想。
▲本文主要内容整理自《原则》中文精简版(来源:知笔墨,译者:刘念、张帆)
生活质量,取决于我们选择的质量
实现目标的征途中,会遇到大量选择,而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产生其结果,生活质量取决于我们所作的抉择的质量。我们每个人一生大概会做出百万次选择,最终的结果累加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我们不是天生就会做出明智的决策,是通过学习才拥有这种能力的。我们从小都是和大人一起成长,尤其是父母,他们指导我们的生活,但日渐长大后我们就要靠自己做选择了。我们选择追寻什么样的目标影响着我们成长的方向。
当然,人们各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都确实存在差异,但判断力基本是靠学习获得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成功是一个高效的进化过程,即了解自己和周遭环境、做出改变、获得提高。我认为实现个人进化,即成长是最伟大的成就,也能获得最丰厚的回报。
同样,对大多数人来说,幸福感取决于同自身期望值的关联度,而非个体条件的绝对水平。例如,一个亿万富翁输了两亿美金,他可能会不开心,但如果另一个身价一万美元的人意外获得了两千美金,那他可就乐开了花。这条基本原则说明,通往幸福之路有两条:1)期望值高,努力超越;2)降低期望值,符合或低于自身客观条件。大家一般都会选第一条路,也意味着想幸福,就得不断成长。
想进化,就要突破极限,承受痛苦
大自然的一条根本定律是,要想进化,就要突破极限,承受痛苦,方能获得成长,举重也好,直面难题也好,都不外乎如此。大自然赋予我们痛苦,其实是让我们感受到离目标越来越近,或已在某方面超越了自己的极限。
尽管很多人认为痛苦不好,但我认为想要变得强大,就需要经受痛苦。我不是说越疼越好,我认为过于疼痛会对人产生损害。没有痛苦一般不利于成长,所以我们应在与实现自己目标相一致的前提下,承受一定的痛苦。
同问题、错误和弱点展开斗争会让自己变得强大,斗争中会感到疼痛,也正是如此我们才会珍惜成功的果实。
作 者:雷·达里奥
编 辑:叶开甫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点击“阅读原文”,追踪内部资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29被浏览4,694分享邀请回答5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赋会消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