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跑了”吗?中国制造业500强名单该反思吗

热点聚焦:富士康终于去了美国,中国制造业该反思什么?
来源:机器人前沿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7月26日宣布,富士康将在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建液晶面板工厂,该工程可创造13000个就业机会。听说,这将是有史以来外资公司在美国最大的一笔新建投资。
总统的站台和高达100亿美元的投资,对美国制造业而言这无疑是标志性事件,特朗普还盛赞郭台铭是“一个伟大的商人”。
人工成本翻6倍,为啥还要跑去美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成就富士康的正是廉价的劳动力。一旦赴美国建厂,将面临高出许多倍的人力成本,有媒体估算,威斯康星州工厂员工年薪不低于5.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6万元。而在中国,富士康普通一线员工的平均年薪在5至6万之间,美国建厂的人工成本是国内的6倍左右,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十分明显,那么富士康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呢?
原来郭台铭早已意识到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过去了,机器换人已是必然趋势。此次赴美建厂,富士康选择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液晶面板业务,人力成本占比大大减少,罗克韦尔自动化将与富士康美国新工厂合作实践互联企业及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理念,部署先进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打造高运作效率的顶级制造系统。
富士康选择“出走” 为我国制造业带来那些警示?
反观我国制造业企业,它们以往给人一种廉价、落后产能、低端血汗工厂的印象,这种污名化导致年轻劳动力越来越不愿进入制造企业。
中国自进入21世纪以来正是以低劳动力成本为优势,担当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但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大幅上升,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在被不断缩小。同时,银行借款、土地、物流等成本都在持续升高,使得中国制造业成本在美国面前已没有多少优势。另一方面,美国在诸多领域设置的高关税也让许多中国企业不得不在美国建厂,从而能绕过贸易壁垒并开拓海外市场。
当前,大陆市场的人口红利正在被逐步稀释,劳动力需求比较大的产业已有往印度、越南等地迁徙的迹象。现有企业也在试图降低人力成本,比如富士康2014年投入生产人力为74万人,到2016年降为54万人。而高精尖产业由于对人力依赖的降低,在选址上变得更加自由。
或许,富士康的出走只是个开始。
倒逼制造业改革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动下,转型升级已成为了国内自动化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此次赴美建厂将为富士康转型智能制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内制造业带来了警示。
目前我国制造业仍然过于依赖低成本的劳动力,只有大规模的使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力,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精密程度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生产效率,制造出更加有品质保证的可靠产品。
这一点来看,威胜集团就是最好的例子。威胜集团利用最新的七轴机器人与人力协同工作,实现生产效率提升45%,人力成本降低50%。以前20个人连续作业一天才能完成5000台电表,现在5台机器人8小时左右就能完成,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也为传统制造业刮起了技术革新的风暴。未来将有更多的工业设备加入工业物联网的体系中,大大提高运营维护的智能化水平。
生产线的自动化与产品本身的智能化,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两大趋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紧跟发展趋势,双管齐下,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本文部分图片取材于互联网,请版权方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阅读正文 :
富士康逃离中国?中国制造业是时候反思了
编辑:徐欢
日消息,富士康终究还是去美国建厂了。美国当地时间7月26日,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和特朗普与威斯康星州州长斯科特沃克共同宣布:富士康计划在威斯康星州设立液晶显示(LCD)面板厂,预计初步将为该州创造3000个工作岗位,未来几年工厂可能创造多达13000个工作机会。
当然了,无论是总统的高调站台还是100亿美元的投资金额,这对美国制造业而言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以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毫不吝惜的表示,这是美国制造&伟大的一天&。
相较于太平洋那头,美国民众的欢欣鼓舞;太平洋这头,中国大陆颇有些五味杂陈。这会是富士康脱离中国大陆的前奏吗?富士康赴美建厂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未来带动更多的&富士康&出走吗?
我们都知道,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打从竞选期间,就喊出了&美国制造&的口号,而现如今这位&新任掌门人&也在继续为之努力。因此也有人将富士康在美建厂理解为政治献媚,是向美国积极抛出橄榄枝的信号。
郭台铭不是慈善家,也不是政治家,而是一名成功的商人。自古以来,商人重利实乃亘古不变的道理,换句话说,选择在美建厂,终究还是为了生意。自去年富士康收购夏普后,富士康转型似乎已经有了清晰的发展轨迹,其核心目标就是从低毛利代工厂成为&未来世界的整合者&。
考虑到富士康与苹果等企业紧密的合作关系,富士康很有可能将外壳、关键零部件、组装等全部搬到美国,借此与苹果在合作关系上更进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富士康宣布投资美国后还将迎来三大重要的商机,包括更接近美国品牌客户、联合夏普打开美国和市场以及进一步拓展机器人、电动车等非消费性电子业务。
而富士康的聪明之处就在于,选择了液晶面板业务,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液晶面板的生产已高度自动化,人力成本的占比并不能决定最终的产品成本,所以这很好的规避了人们诟病的人力成本问题。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科技曾多次对外表示,这是一家转型到工业4.0、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国际公司,将朝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公司目标前进。郭台铭也直言将透过工业4.0及&互联网+&战略理念来实践&美国制造&。其次倘若富士康在美国建立起完整的液晶面板产业链,不但打破了现有的液晶面板格局,而且有助于夏普进一步占领美国市场,毕竟大尺寸液晶面板运输成本偏高,本地生产无疑将带来成本上的降低。
反观中国制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依然停留在廉价、落后产能、低端血汗工厂的印象之中。对此,经济学家辜胜阻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生态环境值得忧虑,产业资本拼命想挤进与土地、资金等关键要素最近的领域,制造业面临&空心化&之危&。与实体经济&空心化&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虚拟经济的&大膨胀&。在这样的背景下,富士康的出走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尽管就目前来看,说富士康逃离中国颇有些夸大其词,但富士康的出走还是值得警惕。当中国大陆市场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稀释,人力成本以及高房价等的倒逼之下,制造业向印度、越南等地迁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而高精尖产业对于人力依赖的降低,在选址上也会变得更加自由。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国的制造业成本、氛围、技术水平依旧不能支撑起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富士康离开中国这块土地何尝不是个预警。在不知不觉之间,中国工业已经完成了中国加工到中国制造的完美转变,但离真正的中国创造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适值大工业向智能化工业过渡转型的当口,中国制造只有抓住这个拐点,才能和美国的工业竞争力不断接近。
与其说富士康赴美建厂是中美两国制造业环境的使然,还不如说是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智能制造和中国制造2025已经起航,也是时候拥抱新趋势了!
精彩科技视频
厂商投稿 产品评测/网站合作/010-84383 友情链接:029- 京公网安备55号
Copyright@
驱动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富士康赴美建厂,中国制造业该反思什么
富士康终究还是去美国建厂了。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7月26日宣布,富士康将在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建液晶面板工厂,该工程可创造13000个就业机会。
总统的站台和高达100亿美元的投资,对美国制造业而言这无疑是标志性事件,以至于特朗普盛赞郭台铭是“一个伟大的商人”。
一切为了生意
特朗普对郭台铭的赞赏中有一个很恰当的名词,即商人。富士康不是慈善企业,郭台铭也不是政治家,选择在美国建厂,终究还是为了生意。从商业利益上来看,富士康赴美有三大诱因。
诱因一:优厚的税收及土地政策。除了修建工程,富士康还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签署了一份援助协议,当地政府将向富士康提供30亿美元的援助以及1000英亩的工厂用地,包括15亿美元的制造业所得税减免、13.5亿美元的投资所得税减免以及1.5亿美元采购建筑材料营业税减免等。郭台铭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届时将不会只是一个工厂,而是把全产业链都搬过去。因此,无论是富士康还是威斯康星州都“有利可图”。
诱因二:与苹果等企业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从奥巴马时代开始,美国政府就曾持续向苹果施压,希望能将苹果产品的制造搬回美国,但因产能、技术、成本等问题,其CEO蒂姆&库克一直态度暧昧。此次富士康在美建厂主要生产液晶面板,其中就包含适用于手机的小屏幕面板。在产能稳定后,富士康有可能将手机外壳、关键零部件、组装等全部搬到美国,借此与苹果在合作关系上更进一步。
诱因三:富士康转型和盈利方面的诉求。富士康2016年的营收首现下滑,为了摆脱代工厂毛利率低的现状,富士康部署了一系列的转型动作,包括自有品牌的生产和销售,其核心目标是从低毛利代工厂成为“未来世界的整合者”。有分析师称,富士康宣布投资美国后将迎来三大商机,包括更接近美国品牌客户、通过去年并购的日本夏普品牌打开美国电视和家电市场、进一步拓展非消费性电子业务(如机器人和电动车)。
有人将富士康在美建厂理解为政治献媚,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一方面,富士康同时在中国大陆、美国及新兴市场投资,以便在全球布局中找寻最佳平衡点。比如,印度有高达13%的进口关税,不在印度建厂生产,产品价格就没有竞争力。另一方面,苹果对富士康整体业绩的比重高达54%,苹果近些年也在考虑将更多的订单交给富士康以外的代工厂,投资美国显然可以加强与苹果等大客户间的关系。
对郭台铭来说,到哪里建厂只是出于商人逐利的天性。
倒逼制造业改革
人力成本是富士康赴美建厂被诟病最多的地方,甚至有媒体算了一笔经济账:威斯康星州员工的平均年薪不会低于5.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6.5万元。放到国内,这份薪水足以抵得上高级白领的年薪。
富士康的聪明之处在于,选择了液晶面板业务。去年8月,富士康以38亿美元收购夏普66%的股权,也就意味着富士康在中美两个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位,前者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而后者则是“自产自销”的品牌商。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液晶面板的生产已高度自动化,人力成本的占比并不能决定最终的产品成本。考量到美国的人力成本之高,富士康或将使用更多的自动化技术,以摆脱对熟练技工的依赖。且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科技多次对外宣称,这是一家转型到工业4.0、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国际公司,将朝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公司目标前进。郭台铭也直言将透过工业4.0及“互联网+”战略理念来实践“美国制造”。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液晶面板主要集中在亚洲,韩国、日本及中国,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和完善的产业链集群。倘若富士康有决心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或有助于夏普进一步占领美国市场,原因在于大尺寸液晶面板运输成本偏高,本地化生产将会带来成本上的降低。
反观我国制造业企业,它们以往给人一种廉价、落后产能、低端血汗工厂的印象,这种污名化导致年轻劳动力越来越不愿进入制造企业。
当前,大陆市场的人口红利正在被逐步稀释,劳动力需求比较大的产业已有往印度、越南等地迁徙的迹象。现有企业也在试图降低人力成本,比如富士康2014年投入生产人力为74万人,到2016年降为54万人。而高精尖产业由于对人力依赖的降低,在选址上变得更加自由。
或许,富士康的出走只是个开始。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时间窗口,然而此时我国的制造业成本、氛围、技术水平依旧不能支撑起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富士康”转投更具红利的国家。
富士康选择去美国建厂,对国内的制造业来说何尝不是个警示,智能制造和中国制造2025已经起航,是时候拥抱新趋势了。(张贺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富士康跑了,川普笑了,中国制造业该反思了!
富士康跑了,川普笑了,中国制造业该反思了!
新手机的猪
富士康,或者说郭台铭终于还是“跑了”。据美国总统川普7月26日宣布,富士康将在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建液晶面板工厂。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与此同时,富士康也承诺将带来13000个就业机会,并且创造平均年薪近5.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4万元)的工作,这个数字高于目前美国平均薪资,在中国相当于一位高级白领。川普开心地合不拢嘴,盛赞富士康老总郭台铭是“一名伟大的商人”。遥想半年前川普刚上台时,美国上下一片哀嚎。他“推特治国”,他口无遮拦,但他正在实现他竞选时的宣言: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伟大)。而这第一步,就是制造业回归。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根本和支柱,也是稳定民生的保障。当年奥巴马连任后的第二个核心任务就是:重振美国制造业。但是奥巴马这种学霸精英做不到的事情,川普这个“疯子”却做到了。因为他,真的不跟你讲道理。上台以后,川普一边声称要提高关税,一边出台了“史上最大减税”税改计划:简化税制、降低个人所得税、降低企业税……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子的方法虽然很拙劣,但十分有用。资本家都是用脚投票的,哪边有利益就往哪边跑。所以,三星投资3.8亿美元在美国建了一座家电制造厂,英特尔投资70亿美元在美国建了一座芯片厂,LG家电投资2.5亿美元在美国建厂。如今,富士康也加入了。富士康会去美国开厂,一点也不意外。有人说这是政治献媚,但草媒君觉得,既然是商人,那就得追求利益。从商业利益上来看,富士康赴美主要有这三大原因:1优厚的税收及土地政策除了修建工厂,富士康还与威斯康星州签署了一份援助协议,当地政府将向富士康提供30亿美元的援助以及1000英亩的工厂用地,包括15亿美元的制造业所得税减免、13.5亿美元的投资所得税减免以及1.5亿美元采购建筑材料营业税减免等。也就是说,不仅把富士康未来数年的工资都用税收优惠付了,同时还几乎完全取消制造商和农业生产者的所得税……傻子才不动心。2与苹果等企业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其实川普一直希望能将苹果产品的制造搬回美国,但因产能、技术、成本等问题,苹果方面一直态度暧昧。现在,富士康在美建厂主要生产液晶面板,其中就包含适用于手机的小屏幕面板。在产能稳定后,富士康有可能将手机外壳、关键零部件、组装等全部搬到美国,借此与苹果在合作关系上更进一步。而这也是川普梦寐以求的。3富士康转型和盈利方面的诉求富士康2016年的营收首现下滑,为了摆脱代工厂毛利率低的现状,富士康部署了一系列的转型动作,包括自有品牌的生产和销售,其核心目标是从低毛利代工厂成为“未来世界的整合者”。有分析师称,富士康宣布投资美国后将迎来三大商机,包括更接近美国品牌客户、通过去年并购的日本夏普品牌打开美国电视和家电市场、进一步拓展非消费性电子业务(如机器人和电动车)。中国这几年被互联网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实体制造业、零售业的日子很不好过。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要不保了吗?1.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再。大面积的低端制造产业无法升级转型加上税务的繁重,“衰落”和“危机”已逐渐成为制造业身上的标签,弥漫在制造业空气中的是一片悲观的气息。2.繁重的企业税收制度。据调查,87%的企业家认为税收负担很重和较重的比例很高。根据世行与普华永道发布的最新报告,2016年,中国企业的总税率达到了68%,位列世界第12位。虽然中国也认识到这些问题,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目前增值税税率有多档,行业间差距大,因此如何科学设计、有效简化增值税分档及税率,是企业税负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对于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制造业来说,无疑隔靴搔痒。沉重的负担和糜烂颓废的气质,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生存面临的现实。曹德旺的福耀玻璃是较早跑到美国建工厂的,他分析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人力成本、电力成本、土地成本、各种的税负成本,虽然中国在人力成本上是低于美国,但各项成本相加,其实中国的制造业跟美国比已经不占多大优势了。当前,国内市场的人口红利正在被逐步稀释,劳动力需求比较大的产业已有往印度、越南等地迁徙的迹象。现有企业也在试图降低人力成本,比如富士康2014年投入生产人力为74万人,到2016年降为54万人。而高精尖产业由于对人力依赖的降低,在选址上变得更加自由。或许,富士康的出走只是个开始。我们一直喊着“别让李嘉诚跑了”、“别让华为跑了”,但草媒君认为,如果中国的制造业成本、氛围、技术水平依旧不能支撑起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富士康”、“李嘉诚”转投美国,甚至东南亚。中国的制造业,真的该反思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新手机的猪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互联网趋势,行业信息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