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陆润庠书法拍卖成交价一书哪儿有卖的

理想生活上天猫1/6鲁迅书法拍卖304.75万元成交 一个字约19万元 | 北晚新视觉
鲁迅书法拍卖304.75万元成交 一个字约19万元
日讯,11月29日,北京匡时秋拍“澄道——中国书法夜场”中,一件罕见的鲁迅书法作品以75万元起拍,经11轮激烈竞价,最终以304.75万元成交,远超此前估价的80万元。
这件作品内容为四句偈语,平均算下来,一个字约19万元。
作品盛放在一方雅致的小木盒里,盒盖内侧有题识:“朝花夕拾,安三七十七”。另附一段小字:“此书是周树人先生之真笔也。思慕故人不尽,添四个字在此,这是鲁迅先生书名也。”这幅作品既无上款、落款,也无日期和钤印。据有关专家考证,“安三”即日人清水安三,“七十七”表明77岁时所书。按照清水安三晚年的回忆,他首次与鲁迅的见面还颇具戏剧性。《回忆鲁迅》一文里记录下这段趣事:“严格地说,当时我不是专程去拜访鲁迅而是去拜访周作人的……这时,一个鼻子下蓄着黑胡须的中年男子从西厢房掀开门帘,探出头来说,‘如果我也可以的话,就进来吧,我们聊聊’,于是我进了房间与他进行了交谈,没想到这个人就是鲁迅”。对于这一次相见的时间,学界有1921年和1922年的不同说法。
但也有专家提出质疑。根据现存的《鲁迅日记》,清水安三的名字一共出现过3次。首次是日:“晚爱罗先珂与二弟招饮今村、井上、清水、丸山四君及我,省三也来”。第二次是日:“上午往伊东寓治齿,遇清水安三君,同至加非馆小坐”。第三次是日:“下午清水安三君来,不值。”意思是清水安三去拜访鲁迅,但两个人没碰上。另外,《鲁迅日记》中出现过两位姓清水的日本人,一位是上世纪20年代跟鲁迅有过交往的教育家清水安三,另一位是上世纪30年代跟鲁迅交往过的地质学家清水三郎,不能混为一谈。晚年的清水安三写了《值得爱戴的大家:鲁迅》(1967年)、《回忆鲁迅》(1968年)、《怀念鲁迅》(1976年)等文追忆鲁迅,但这些文章中都没有提到过鲁迅曾赠他这件行书立轴。
鲁迅书风简穆古朴,深得魏晋风度。他以一支“金不换”毛笔,蘸毕生心血,写下了手稿、信札、书法墨迹800万字。鲁迅的书法,其爱、其憎、其性情、其美学思想和文化底蕴都诉诸笔端,然而鲁迅并不以书家名世。笔力沉稳,刚中含柔,柔里加锋,结体内敛而不张扬,笔画含蓄而有风致,即便是长篇的书稿,也照样首尾一致,形神不散,书卷气、金石气扑面而来。郭沫若评价说:“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鲁迅书法在民间极少流通,在收藏界亦是凤毛麟角。但鲁迅书法拍出天价,已不是第一次。近两三年中,嘉德一次秋拍,鲁迅于1934年写给民国著名出版人、编辑家陶亢德的信函,拍出655.5万元天价;一次国内古籍善本拍卖专场,鲁迅手书《古小说钩沉》一页手稿,以690万元高价成交。这页手稿有一特殊之处——周作人在哥哥的手稿上写了一行题记,这极为罕见。
这件作品内容为四句偈语,平均算下来,一个字约19万元。
作品盛放在一方雅致的小木盒里,盒盖内侧有题识:“朝花夕拾,安三七十七”。另附一段小字:“此书是周树人先生之真笔也。思慕故人不尽,添四个字在此,这是鲁迅先生书名也。”这幅作品既无上款、落款,也无日期和钤印。据有关专家考证,“安三”即日人清水安三,“七十七”表明77岁时所书。按照清水安三晚年的回忆,他首次与鲁迅的见面还颇具戏剧性。《回忆鲁迅》一文里记录下这段趣事:“严格地说,当时我不是专程去拜访鲁迅而是去拜访周作人的……这时,一个鼻子下蓄着黑胡须的中年男子从西厢房掀开门帘,探出头来说,‘如果我也可以的话,就进来吧,我们聊聊’,于是我进了房间与他进行了交谈,没想到这个人就是鲁迅”。对于这一次相见的时间,学界有1921年和1922年的不同说法。
但也有专家提出质疑。根据现存的《鲁迅日记》,清水安三的名字一共出现过3次。首次是日:“晚爱罗先珂与二弟招饮今村、井上、清水、丸山四君及我,省三也来”。第二次是日:“上午往伊东寓治齿,遇清水安三君,同至加非馆小坐”。第三次是日:“下午清水安三君来,不值。”意思是清水安三去拜访鲁迅,但两个人没碰上。另外,《鲁迅日记》中出现过两位姓清水的日本人,一位是上世纪20年代跟鲁迅有过交往的教育家清水安三,另一位是上世纪30年代跟鲁迅交往过的地质学家清水三郎,不能混为一谈。晚年的清水安三写了《值得爱戴的大家:鲁迅》(1967年)、《回忆鲁迅》(1968年)、《怀念鲁迅》(1976年)等文追忆鲁迅,但这些文章中都没有提到过鲁迅曾赠他这件行书立轴。
鲁迅书风简穆古朴,深得魏晋风度。他以一支“金不换”毛笔,蘸毕生心血,写下了手稿、信札、书法墨迹800万字。鲁迅的书法,其爱、其憎、其性情、其美学思想和文化底蕴都诉诸笔端,然而鲁迅并不以书家名世。笔力沉稳,刚中含柔,柔里加锋,结体内敛而不张扬,笔画含蓄而有风致,即便是长篇的书稿,也照样首尾一致,形神不散,书卷气、金石气扑面而来。郭沫若评价说:“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鲁迅书法在民间极少流通,在收藏界亦是凤毛麟角。但鲁迅书法拍出天价,已不是第一次。近两三年中,嘉德一次秋拍,鲁迅于1934年写给民国著名出版人、编辑家陶亢德的信函,拍出655.5万元天价;一次国内古籍善本拍卖专场,鲁迅手书《古小说钩沉》一页手稿,以690万元高价成交。这页手稿有一特殊之处——周作人在哥哥的手稿上写了一行题记,这极为罕见。
古代法书,多用藏锋。康氏《广艺舟双楫》说:
古人作书,皆重藏锋。中郎曰:“藏头护尾”,右军曰“第一须存根藏锋,灭迹隐端”,又曰:“用尖笔须落笔混成,无使毫露,所谓筑锋下笔,皆令完成也。”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皆言无起止而藏锋也。
古人既重藏锋,兼以运其腕力“全身力到”,所以雄厚无匹。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皆藏锋之说,下笔洁净,没有涨墨,清超可喜。米芾的“无往不收,无垂不缩”,锋自能藏,古拙自生。藏锋之法,写横画先自近中截起笔,使笔向左行,到了画起处,才折回向右行,到了尽处,再向左收。直画也要从近中截处起笔,使笔向上行,到了起画处才折回向下行,到了尽处,再向上缩。
这样就能笔笔浑厚,无薄弱之病,这叫做“曳”。其实这乃初学的写法,到了成熟之后,并不在纸上进行三折收缩,只使笔从空中行,就可以了。像作横书,从空中使笔向左,一着纸就向右行,到了尽处,又离纸向左收。作直画,笔从空中向上行,一着纸就向下行,到了尽处,就离纸向上缩,这叫做“摇”。大凡写字,还是笔在空中活动多;不然,怎能行笔如飞,快起来呢?
蒋骥《续书法论》说:“藏锋者,点画起止,不露锋芒也。”姜夔《续书谱》说:“笔正则锋藏。”是说作书用偏锋,就不可能藏锋了,不是说笔用中锋不能出锋的。古人是用中锋的,所以笔势雄厚,就是多用藏锋。但书法是求其多变化的,运笔要常变化,结构要常变化,怎能抱住藏锋不放,专用藏锋呢?所以虽重藏锋,又不能不兼用出锋,千字一律,笔笔一样,字也不会生动活泼的。所以《广艺舟双楫》还说:行笔之法,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此已曲尽其妙,然以中郎(蔡邕)为最精。其论贵疾势涩笔,又曰:令笔心常在画中,笔软则奇怪生焉。
这些话的重点是说作书一定要用中锋,且要多用藏锋,少用出锋。唐宋以后,用出锋的多,处处露锋,字就乏浑厚而薄弱。且六朝人的露锋舆唐以后的露锋,又有不同。六朝碑虽有露锋,但不太尖,总有些秃,唐以后就处处尖锋了,舆六朝人比,就觉得卑薄了。
学古人书,万不能失其雄厚,古人用全力去运腕,所以笔毫平铺纸上,常使万毫齐力,所以没有薄弱之笔。今人多用指力,不知藏锋之理,小字已见薄弱,大字则更难成字。书法一道,精熟之后,随笔写去,自合法度,往来、收缩、起伏,处处能曲,处处藏锋,不见起止之迹,能得自然之美。后人置腕于案,则指不能不动,不得不用偏锋,因视藏锋为难事,应曲之处,也浮滑过去,所以用功虽深,也不能保其无失,况不用苦功的呢?
“精通古典”与“精通外语”
书画家都有自己的“艺术简介”,应对各种需要,比如说参加展览、媒体宣传、同行交流、接待宾客等等,都会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和艺术资讯,有的还需要翻译成外文。我也经常提供“艺术简介”,电脑中有备份,根据不同实际需要,适当做一些调整,但大都是提供一些必备的信息,如果事无巨细都要介绍,恐怕一张名片是容纳不下的。
每人情况不同,偏爱不同,提供“艺术简介”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或繁或简,或详或略,只要实事求是,都是无妨的。但也会看到一些“艺术简介”,其自我介绍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甚至感到不太靠谱。不久前,看到两份“艺术简介”,因为他们确乎是书法艺术界有名望的人物,造诣匪浅,所以不便照录他们的“艺术简介”全文,生怕有失厚道,也怕下次见面难免尴尬。反正对事不对人,就分别引用两人“艺术简介”中的四个字吧!一个说自己“精通古典”,一个说自己“精通外语”,都是一听就让人肃然起敬的。
我是77级中文系毕业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略有所知,至今每天清晨还在诵读一些古典名篇,只恨自己不是“幼儿学”,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化,要想掌握一点皮毛也难,没想到人家居然“精通古典”!“古典”是什么概念?古代典籍、古代的典章制度、古典流传下来被认为正宗或典范的事物,不要说全部了,就算“精通”其中一项,也不太可能,哪怕是马一浮先生这样的大儒,也不敢出如此“狂言”吧?至于“精通外语”,更让我诚惶诚恐。我高中时的英语老师,是北外毕业的,未等到我们毕业,就被调到外交部,后来担任过驻巴西等四个国家特命全权大使,但记得他当时也坦诚地告诉我们,他学的是葡萄牙小语种,并没有说“精通外语”。“外语”即外国语言,有多少种?恕我孤陋寡闻,连有多少种都不得而知,遑论“精通”了。但又想,要精通所有的“外语”也不可能啊,真有这样的特殊人才,恐怕国家也不会允许他仅仅当一个书画家了。
我再次强调,这两位都是我熟悉的书画家,而且确实有成就。我只是纳闷,凭着他们的影响力,似乎用不着做如此过分的“宣传”呀!我想,或许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表述,这一切都由“策划团队”负责,或者由代理的画廊代办的。这也是我国书画界当下的一个现实状况,一些书画家动辄效仿影视明星,开口闭口便是“我的经纪人”云云,一切事务他都无暇或者不屑打理,自有经纪人操理,似乎不是这样便不能说明他的“腕”有多大。
再坦率说一句,是否要写这篇“说话”,我也犹豫再三,写了,这两位仁兄看到后可能会有所不快。不写,又觉得连这样的事例都不发一言,那“老斯说话”还说些什么呢?
更何况,我觉得这样的“自我介绍”,不管是不是出于书画家自己的意愿,不管是不是让书画家自己过目,都是值得深思的。许多书画家的“艺术简历”,吹牛不上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什么话都敢于说,能够蒙得过不懂行的老百姓,但在稍有常识的人眼里,则难免成为笑柄。或许,这道理他们不是不懂,而是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在“相信”“不相信”“不相信并笑掉大牙”这三个选项中,或许最多的还是第一项,有人“信”。那么,他们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并不大,收获则不容小觑。
然而,我还是想说,这样做,对“赤脚不怕穿鞋”的人来说,或许可以无所顾忌,但对已经功成名就的书画家而言,则何苦来着?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新视觉·新媒体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北晚新视觉微信
新视觉影社微信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公安机关备案号:09新浪理财师官方微信sinalicaishi
扫描下载理财师手机客户端
仅次于索罗斯的交易大鳄
既然我前面谈到了Paul Tudor Jones,那就转篇他的经验总结。我并不建议绝大部分普通人学他,因为这种手法很讲天分,确定性差,输赢都很快。但起码可以使自己思维更开放。现在活着的交易员中,CNBC把琼斯排在第2名,第1名是乔治·索罗斯。在一次采访中,琼斯回顾自己交易生涯时,谈到了许多普通投资者日夜思索的问题。1987年10月可以说是投资人的梦靥,当时他们亲眼目睹了全球股市重演1927年崩盘的历史。但是,就在同一个月份,由保罗·都德·琼斯所管理的都德期货基金,却赚得62%的投资报酬。琼斯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交易员,交易风格与众不同,他的表现也是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的。然而最重要的,也许就是他做到别人根本难以想像的事:连续五年的年投资报酬率都达到三位数。现在活着的交易员中,CNBC把琼斯排在第2名,第1名是乔治·索罗斯。琼斯从事交易可以说是无往不利,他是从当经纪人开始起家的,但是他在第二年就赚了100万美元的佣金。1980年秋天,琼斯进入纽约棉花交易所担任场内交易员,在往后的几年内,他又赚了数百万美元。他最令人昨舌的成就,其实并不是在于他获利丰厚,而他在于他能够持续不断地获利;他在三年半的场内交易员生涯中,只有一个月遭到亏损。1984年,琼斯一方面因为厌倦场内交易员的工作,一方面是担心从事场内交易的工作终究会使他失声,于是他放弃这份工作,开创自己的新事业资金管理。1984年9月,琼斯以150万美元创立了都德期货基金,到了1988年10月,原本投资他基金的每1000美元,都增值成为1万7482美元,同时,他所管理的资金也长到3亿3000万美元。事实上,琼斯所管理的资金数目应该不止这个金额,不过琼斯从1987年10月起停止接受投资,而开始出金。琼斯本人具有强烈的双重个性。在私人的场合中,他相当随合,然而在操盘时,他下达命令却仿佛是凶悍残暴的士官长。他在公众的形象是一名狂妄自大的交易员,但是私底下却是一位平易近人、谦冲有礼的绅士。《市场奇才》系列图书中记载了琼斯接受的一次采访,他谈到了自己采用的投资技巧、刻骨铭心的失败经历以及对此进行的思考,其中有许多也是普通投资者日夜思索的问题,摘录其中精华部分供读者参考:顺势而为反市场心理操作记者:你是否获得有关交易方面的专业知识?琼斯:我曾在伊利·杜里斯处学习有关巨额交易的手法。当你从事大笔交易时,你必须在市场允许你出场的时候才出场,不可能说出场就出场。他告诉我,假如你要进出大笔部位,决不能等到市场创新高或跌到谷底时才动作,因为假如这是转折点,交易量可能就会很少。我在做场内交易员时也曾学到一点,例如市场以往的的最高价是56.80,在56.85的价位便可能有许多停损卖单。如果市场上目前是队56.70买进和56.75卖出的价格进行交易,此时市场卖盘就可能相当多,并引发停损卖单。我后来把这个心得和伊利教我的技巧融合在一起,如果我要在这种情况下轧平所持有的部位,我会在56.75的价位先抛出一半,因为如此,我才不必担心一旦价格触及停损价格时,如何把自己所有的部位一次抛出。我总是会以市场创下新高或新低价之前先抛出一半部位,而保留另一半部位在创新高或新低之后才抛出。我还学到,后市好而且连续创新高,通常就是卖出的时机,要做一个成功的交易员就必须和市场唱反调。逞强斗狠市场大忌记者:你拥有数万次交易的经验,哪一笔是你印象最深刻的?琼斯:是1979年的棉花市场。任何人从错误中得到教训远超过从成功中所学到的东西。我当时有许多个投机帐户,而且大约持有400口七月份棉花期货合约。当时市价是在82美分到86美分之间波动,而我则在每当价格跌到接近82美元分的时候买进。有一天,市场价创下新低,然后又立刻反弹约30或40点。我当时认为市场的这种表现,是价格触及停损价格所造成的。既然已经引发停损的情况,市场显然正蓄势待发。我站在交易厅外面,要我的经纪人以82.90美分的价格买进100口七月份合约。这在当时算是相当大的一笔买单。我在下单时,心中不无逞强斗勇的心理,于是我的经纪人为我出价82.90美元。正巧经过他身边一名拉会科(Refco)公司的经纪人立刻大叫:“卖!”。这家经纪公司当时拥有大部分可以在七月份交割的棉花库存。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市场在82美分到86美分的波动,并不是蓄势待发的盘整,而是盘旋走低的前兆。我看着市价一路滑落到78美分。我实在不该为逞一时之快,而买进那100口合约。当那位经纪人大喊“卖”之后,大家都转头看着我。我身边的一个家伙还对我说:“假如你要去洗手间,最好赶快就去。”他说我脸色白得像鬼一样。我记得当时我转过身,走出去喝了一杯水,然后回来告诉我的经纪人:“能抛多少,就抛多少。”60秒之后,市价跌停,而我只卖出22口合约。第二天,市场开盘下跌100点,而我则是从开盘就尽力抛出。结果到市价跌停的时候,我一共只卖出约150口合约。到收盘时,我有些合约的抛售价格甚至只比我当初发现市况不对劲时候的价格低4美分。记者:尽管你的反应相当快,可是这笔交易仍然使你遭到重大损失。现在回想起来,你从这笔交易得到什么启示?琼斯:第一,绝不要与市场争强斗狠。第二,绝不交易过量。这笔交易的最大问题不是我损失惨重,而是我的交易量远超过我帐户中所能负担的损失金额。结果,单单这笔交易就损失了我60%到70%的资金。在那段期间我也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我的商誉差一点因为这笔交易而砸锅。在那段时间,我经常自责:“笨蛋,为什么全押在这笔交易上?”然而我也下决心要学会自我约束与资金管理。这次惨痛的教训使我不禁怀疑自己做一名交易员的能力,可是我绝不不放弃,我要卷土重来,东山再起。我要做一个非常自律与专业的交易员。卷土重来东山再起记者:你的交易风格是否因此而有所改变?琼斯:是的。现在,我会尽量放松心情。假如我持有部位对我不利,我就出场,对我有利,我就持长,就是这么简单。我现在的心理是如何减少亏损,而不是如何多赚钱。然而我在进行那笔棉花交易的时候,满脑子想的全是如何靠这笔交易多赚钱,根本就没有想到可能亏损的风险。记者:你在每笔交易上愿意承担多少风险?琼斯:我不是以每笔交易来计算风险,而是就整体来看,我每天早上会计算我资产的价值,而我的目标是每天收盘的资产价值要高于开盘的水准。控制风险是交易中一门很大的学问。例如本月份我的亏损已达6.5%,而我把本月份其余日子的停损点设在资产价值的3.5%,我要确保我每个月的亏损不超过两位数。记者:你遵循的交易法则是什么?琼斯:当操盘情况不佳时,减量经营;当操盘渐入佳境时,增量经营。千万不要在你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贸然进场交易。例如,我决不会在经济指标公布前进场,因为这根本就是赌博,不是交易。假如你所持有的部位呈现亏损,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出场观望。毕竟你随时可以再进场,没有其他方法会比重新出发来得更令人振奋,别太在乎进场的时机,重要的是你当天是做多还是做空,并且尽量在临收盘前进场。另外,最重要的交易法则是防卫性要强,而不在于攻击性。我从事交易时,总会假设自己持有的部位是错误的。我会设定停损点,同时希望自己持有的部位能按照预测的方向前进。如果预测错误,我也可以全身而退,不要逞英雄,也不要过于自信,你必须随时对自己的交易能力提出质疑,别高估自己,否则你就死定了。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投机客利弗莫尔曾经说过:“长期而言,没有人能击败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交易理念倾向于防御。如果你做了一笔突出的交易,别认为那是因为你有先见之明。经常维持高度的信心是件好事,但你仍要保持警觉。记者:很少有交易员能拥有与你一样的成就,请问你最大的长处是什么?琼斯:我想我最大的长处,是把在此时此刻之前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视为历史。我绝不在乎三秒钟前操盘所犯的错误,我关心的是下一秒钟我应该如何动作。我尽量避免自己的判断受到别人意见的影响。(原文是I think one of my strengths is that I view anything that has happened up to the present point in time as history. I really don't care about the mistake I made three seconds ago in the market. What I care about is what I am going to do from the next moment on. I try to avoid any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a market. I avoid letting my trading opinions be influenced by comments I may have made on the record about a market.)除了采访之外,读者还可通过1987年纪录片《Trader:The Documentary》来了解琼斯的投资生涯。纪录片非常写实的纪录了琼斯32岁时的日常交易决策,甚至连他下达交易指令时的喊叫和肢体紧张都拍了下来。也许片子过于真实了,他在片子播出不久之后就尽可能的买回市场上流传的拷贝并且买断版权,以至于在美国经常看不到这部片子,反而是在国内的网站上能轻易找到。想看的读者可百度“Trader Paul tudor jones”,纪录片无中英文字幕。
1.短线交易提示;
2.个股基本面研究;
2.交易思想的分享;
提问(免费)
影响客户数
邀请你加入【余宏文】的互动交流圈,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共享!
圈子热度:119
Ta的观点包
订阅价格:
Ta的最新计划
大家说()
Ta的其他观点
手机客户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新浪理财师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所有理财师提供的咨询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382-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省拍卖成交确认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