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为什么导致国内通货膨胀逆差呢

逆差不会成常态,通胀压力已可控 07:05:39
总体而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加快对于改善我国整体出口环境有利,但出口增长仍面临压力。这也释放了三大信号:一是外贸将朝着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下调进口关税、增加对企业进口高端技术设备的贴息投入、促进进口便利化,将是我国一揽子“促进口”政策的三个方向; 二是减少顺差并不意味着出口下滑,出口政策无论如何要保持稳定;三是藉此优化进出口结构,提升外贸质量和效益。
目前我国需要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从依靠劳动力、土地和环境等要素驱动阶段,转变到规模和创新驱动阶段。适度增加非生产性产品的进口、大力增加加快贸易转型升级所需的国外先进设备、技术、人才的进口是优化进口结构的方向。
贸易逆差带来影响?
消费者选择国外价廉质优产品机会增大
吧主:尽管外贸逆差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但对于企业而言,恐怕是雪上加霜。这一次的外贸逆差是否会加剧中国国内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两位专家能否用专业的经济学常识来我们作一番解释,贸易季度逆差能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吗?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徐敏:逆差对国内通胀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出现逆差后,央行会减少货币投放量,可以缓解通胀;但另一方面,逆差是因为进口商品价格高企推动的,有可能导致输入性通胀。不过,分析这次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主要因热钱炒作引起,所以不具持续性,价格终究会跌下去。
另外逆差也与中央治理通胀的决心有关,稳定币值和反通胀依然是当前政策的首选。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还是一件好事,因为一些进口的国外商品价格相对便宜,老百姓可以买到国外一些好的商品,选择的余地要更大。
凤进:贸易逆差肯定是全球经济运行中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尽管上半年中国通胀压力持续存在,但已在可控当中。当前的很多压力都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显现。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中国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日益增长,逆差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
逆差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国际贸易纠纷,也可以舒缓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可以利用贸易逆差来降低外界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度。另外,中国外贸结构的调整要通过增加进口,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结构性调整,贸易逆差的出现未必是坏事。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为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
“10.2亿美元逆差”是怎样产生的?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昨日,浙江财经学院金融系主任徐敏教授、浙大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凤进走进本报《财经三人吧》新闻演播厅,阐述了精彩的观点。来源:杭州日报&&&&作者:策划/一舟 文字/记者 李长灿 实习生 沈汇&&&&编辑:郑海云&&&&
      
我也来说两句: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法律顾问: 马宏利国际收支逆差和顺差下为何都会引起通货膨胀压力? - 知乎5被浏览1475分享邀请回答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导读: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通货膨胀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度量通货膨胀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应变量,对影响通货膨胀的各主要经济因素进行考察,说明它们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我国避免严重的通货膨胀以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通货膨胀多因素分析模型计量经济学检验修正,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还没有一个被人们普――――――――――――――――――――――――― 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通货膨胀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度量通货膨胀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应变量,以其它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通货膨胀的各主要经济因素进行考察,说明它们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我国避免严重的通货膨胀以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通货膨胀 多因素分析 模型 计量经济学 检验 修正 一.理论背景介绍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别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西方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是实用主义的通货膨胀定义:“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同等意义上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定义坚持了两点:(1)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而非一般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发生总是与货币量的多少直接相关;(2)通货膨胀所表现出来的物价上涨是长期的和普遍的,而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扬。
对于通胀的定义还有很多,但都是大同小异。通胀的表现是物价在长期的普遍上涨,且通胀对于经济的成长是很不利的。通货膨胀使个人和企业承受更高的实际税赋;通货膨胀降低储蓄的数量和效率;通货膨胀减少投资;通货膨胀严重损害供给;通货膨胀导致贸易逆差。我们要积极制止通胀的形成,因此有必要对通胀的成因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1.变量比较与选择 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但由于许多因素之间相互重叠,同时为了反映影响通货膨胀主要的经济因素,有必要从诸多的因素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若干个。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们考虑以下一些变量:
(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我国当前的总需求增长较快,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而其中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作用最明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固定资产膨胀主要又表现为一般加工工业投资增长过快,这就造成投资结构向加工工业和非生产性建设倾斜,造成能源、原材料的供应和交通运输极度紧张,增加物价上涨的压力。 (2)经济增长(GDP)。经济的增长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了对货币的需求就会增加,货币的供给也会相应的增加,所以就会给通胀埋下一定的隐患。 (3)货币发行量(M2)。为了拉动内需,国家有时会采取适度的货币扩张政策,货币超量供应会使市场购买力大增,此时,如果供应量不能满足增加的需求量,市场只有涨价,这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 (4)外汇储备。外债负担过重、外贸逆差过大以及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相差悬殊可能引起通货膨胀。我国是一个国内商品供求极不平衡的国家,盲目增加出口,加剧了国内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这是导致中国出现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出口贸易的增长相对落后于进口贸易,也是结构失衡而引发物价上涨的因素之一。为了弥补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国家不得不采取提高价格收购以增加出口产品,从而影响国内消费品的供应,加剧了国内市场供需矛盾。 综上所述,尽管各种文献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观点不一,选取的视角个不相同。但基本观点,如各因素的作用想法一致。本文综合考虑,并顾忌到数据收集的简易,分析的方便,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 2.模型比较与选择 由于对通货膨胀的内涵认识不一,对通货膨胀的衡量也就有了不同的标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GDP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基期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的统计范围包括一切产品和劳务,也包括进出口商品,所以它能反应社会总物价水平的趋势,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它最适合衡量通货膨胀。但由于其统计上的难度,通常只能一年公布一次,因此常被用于长期物价水平的衡量。 (2)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该指标的优点是资料容易收集,能够直观反映消费者的价格负担,可以逐月公布,可以较快地反映价格趋势。因此,许多国家直接把CPI的上涨幅度等同于通货膨胀率。但是由于其收集数据的范围限制,国家消费、生产资料、进出口商品均不在其范围里,这影响了它的反映能力。 (3)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生产价格指数,在我国即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因此,该指数也常被用来测度通货膨胀。 就中国本身而言,通行的通货膨胀衡量指标还有生活费用指数;实际工资指数;利息差额指数等,在这里我选取CPI作为测度通货膨胀的指标,是基于数据的方便搜集和数据本身所拥有的代表意义。
综上,建立模型如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μ β0为常数项,解释变量有4个, X1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为GDP,X3为货币发行量(M2),X4为外汇储备,β因素对模型的干扰。 i为解释变量的系数,μ为随机误差项,描述变量外的一.模型实证分析 1.数据选取及来源 数据选取为1990年到2010年我国的全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发行量(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GDP、货币发行量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中的中国统计年鉴(2000)和中国统计年鉴(2010),外汇储备的数据来自中经专网的统计年鉴和统计数据库,取年的数据。 表一: 近21年的统计数据 年度 92 95 98 01 04 07 10 居民消费固定资产货币发行外汇储备价格指数投资总额GDP(X2) 量(X3) (X4) (Y) (X1)
347.00 359.20 376.4 398.6 395.8 408.9
110.93 217.12 194.43 211.99 516.2 735.97 8.9 6.75 1.65 2.51 8.72 60.3 73.38
.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回归模型 模型是研究我国近二十年来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Y),解释变量分别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1)、经济增长GDP(X2)、货币发行量(X3)、外汇储备(X4)。数据选取的时间范围是1990年到2010年,以年记,共21个样并且都是以95%的置信度进行估计。 ????X(1)一元回归模型
Y ???0iiY1= β0+β1X1
数据代入模型得:Y1=264.745X1
RSS=52249.19
R2 =0.519610
ESS(X1)=TSS-RSS= )
F1=20.55120
i F? RSS(Xi)/(n?2)Y2= β0+β1X2
数据代入模型得:Y2= 240.541X2
RSS=39397.48
R2 =0.637771
ESS(X2)=TSS-RSS= ESS(Xi)F?
F2=33.45306 RSS(Xi)/(n?2) Y3= β0+β1X3
数据代入模型得:Y3=254。280X3
RSS=45343.84
R2 =0.583099
ESS(X3)=TSS-RSS= ( X
F3= 26.57440 F? RSS(Xi)/(n?2)Y4= β0+β1X4
数据代入模型得:Y4= 277.862X4
RSS=58977.86
R2 =0.457745
ESS(X4)=TSS-RSS= )
F4=16.03888
RSS(Xi)/(n?2)包含总结汇报、人文社科、经管营销、IT计算机、党团工作、旅游景点、办公文档以及计量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