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装置技术怎么了

无线充电虽然还不够好 但却是未来
腾讯数码讯(Bob) 有一种类型的技术,刚刚问世后并不被看好、甚至会被视为鸡肋;但随着逐渐普及、技术合并之后,用户接受度也逐步提升,甚至有可能完全取代旧技术。显然,无线充电就是这样。无线充电问世初期,标准太多,充电速度也较慢,加之无线充电器价格较贵,被人们视为鸡肋。但随着Qi标准几乎统一市场,大部分Android手机均将其作为标配,无线快充也改善了充电速度,甚至苹果都在去年的新iPhone上全线支持无线充电,愿意尝试的用户则越来越多,尝试之后就不愿再使用有线充电,这是包括笔者个人的感受。首先,第一个进步就是充电速度大幅提升。即便是iPhone X,也可支持7.5W快充;而Android手机们普遍支持15W,缩短了与有线充电的差距。预计,未来两三年后标准会提升至40W,届时无线快充速度不再落后于有线快充。其次,远距离无线充电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很可能在今年正式进入消费级市场。类似的技术标准包括Energous的WattUp,类似于WiFi网络,只要手机、电脑设备接入适配器(USB或是手机壳),就可实现约1米的远距离无线充电,无需放置在充电垫上。Ossia公司的Cota Tile则更酷,通过无线电波充电技术,可以实现周围9平方米半径的无线充电,目前已经进入美国FCC审核阶段,距离产品上市非常接近。 Powercast的PowerSpot技术,则已经通过审核,最大辐射半径达到24米,不过该技术主要面向鼠标、键盘、恒温器等低功率设备,但依然充满前景。总得来说,2018年无线充电技术有望实现突破。一方面,接触式的无线充电功率更大、价格进一步降低;而空中无线充电技术则开始量产,进入真正的发展期。两者配合,或许用不上几年,我们的手机、平板以及家中的智能硬件们,都不再需要有线充电器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angzhao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责编:唐菲
&&&&很多厂商都在研究可以隔空进行的真无线充电技术,我们一直以为这个技术只有苹果菜而已拥有,然而uBeam&声称已开发出一种可将超声波转换成电能的技术,但多年来甚至谈及当中的细节及进行示范,令人担心可能是欺骗投资者的骗局,幸好最近情况终于有所改变。&&&&以往所谓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都要放在充电板上才可进行,虽然装置不再需要连上充电线,但却依然是属于接触式。不过&uBeam&今次的示范就终于突破这个障碍,首先将&Android&手机拿到一个发射器附近,接着手机便显示出充电图案,而整个过程都是隔空进行。不过有关技术目前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发射器体积颇大,如何将之微型化会是一大关键,另外有效范围(距离)及稳定性也是一大重点。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h.zol.com.cn/626/6260697.html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3995¥1096¥397¥798¥1899¥27910¥89无线充电技术为什么难普及?
> 无线充电技术为什么难普及?
无线充电技术为什么难普及?
编者按:无线充电应该是一种很简单的、给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或者其他移动设备充电的技术,它应该采用单一的充电标准,但是,这项技术已经在不统一的标准中度过了5年以上的时间。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无线充电技术的普及呢?
  在去年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厂商们纷纷推出了支持功能的智能手机产品,今年的MWC大会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引用地址:  应该是一种很简单的、给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或者其他移动设备充电的技术,它应该采用单一的充电标准,但是,这项技术已经在不统一的标准中度过了5年以上的时间。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无线充电技术的普及呢?  一开始,市场上有Qi、PMA与A4WP这三大主流标准,而随着后两者的合并形成,无线充电市场变成了Qi和的竞争之地。从技术的层面来说,似乎要比Qi更出色一些,因为它的充电距离更远,穿透性更强,同时它的充电效率也更高。  但是,目前支持Qi无线充电标准的智能手机则比AirFuel要多一些,同时支持这两种充电标准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并不多,比如大名鼎鼎的三星。  需要提到的是,并非所有的厂商都选择这两种无线充电技术,比如苹果就在AppleWatch上使用了接触式电磁充电技术,并试图通过不断的完善来实现更远距离的充电。此外,也有厂商在研发新型的充电技术,比如Energous就已经在WiFi无线充电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换句话说,目前的无线充电标准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  除了充电标准的不统一之外,无线充电技术还需要解决使用成本方面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使用Qi还是AirFuel进行无线充电,都需要在充电垫的配合下才能实现。对于拥有数款移动设备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需要购买一个甚至多个充电垫才能给自己的所有设备进行同时充电。  另外,也有消费者选择购买配有充电垫的家具,其售价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接受的。而对于商家来说,如果在餐厅、酒店等场所中加入无线充电垫的话,除了成本较高之外,还有可能面临客户不感冒的尴尬境况。  因此,如果无线充电技术无法解决当前的这些问题的话,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普及。此前,英特尔公司的副总裁Skaugen曾经表示:“我们需要一个解决方案,让世界上的任意一款设备都能够实现统一标准的充电体验。”但是,这个解决方案可能会是USB-C,而不是无线充电技术。
分享给小伙伴们:
我来说两句……
最新技术贴
微信公众号二
微信公众号一无线充电是个好技术,但为何至今都难以普及?
对于无线充电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这项技术很早就有,此前众多的厂商都有力推过,比如谷歌、英特尔、三星等,但是到目前为止,无线充电都始终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甚至英特尔都放弃了,去年英特尔还卖掉了其无线充电业务部门。那么影响无线充电技术普及的障碍有哪些?
短距离无线充电存在诸多限制
对于无线充电,大家了解得最多的应该是无线充电联盟推动的Qi标准,另外还有来自A4WP和PMA的相关标准,然而这几大联盟虽然能够实现无线充电,但由于都是采用电磁感应技术来实现电力传输,因此有着各种各样的制肘。
就拿应用最广的Qi标准来说,其在实施无线充电的时候,不但对手机的摆放距离有严格要求,同时在手机的摆放位置上要求都比较苛刻。就方便应用来说,这种短距离的无线充电方式未免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的兴趣。
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主席门诺·特里夫斯(Menno Treffers)说:“当我们开发无线充电标准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效率以及成本。而当你想要开始远距离传输电力时,上述因素就会变得更为困难。”
无线充电市场拥有巨大潜力,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预计,即使真正的无线充电技术正在涌现,老式笨重的充电技术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比如无线充电联盟推出的Qi无线充电器或星巴克中的Powermat。
自从2013年以来,星巴克就开始为顾客提供通过Powermat为手机充电的能力
IHS Markit分析师维姬·尤素福(Vicky Yussuff)预测,到今年年底,无线充电接收器的出货量将达到3.25亿部,而去年为1.4亿部,到2025年可达到20亿部。但是短距离的垫式无线充电器将继续占据主流。
确切地说,将当前这些垫式无线充电设备称之为“无线充电”其实并不准确。你可以将三星旗舰智能手机Galaxy S8放在“无线”充电座、充电垫或支架上,但这些充电设备本身与附近插座相连。的确,这样充电很方便,但这不是真正的无线充电。
三星Galaxy S6 Edge与无线充电垫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无线充电技术开发商Energous首席执行官史蒂芬·里佐内(Stephen Rizzone)表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些方案还不够好。如果必须要将移动设备放在充电设备上,那么它们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移动设备了!
无线充电技术开发面临的挑战比比皆是:这种方案必须实用、廉价,能够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并位于电源发送器的合理范围内。电源发送器(特别是在家中)通常很难看到,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被设置在家具或墙壁内。
在理想情况下,即使在电源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没有直接可见的线路,充电也可进行。这样,你就可以为口袋中的手机充电。
美国贝尔维尤无线充电技术公司Ossia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哈特姆·扎因(Hatem Zeine)也称:“我们认为,无线电源应该像WiFi那样。当你进入家门时,你口袋中的手机就可以自动充电。不需要将手机放在某个地方或定位于某处,甚至不必知道电源发送器在哪里。”
此外,无线充电还应拥有更广泛的用途,它不仅可为随身携带的手机或电脑充电,也可为助听器和其他可穿戴设备、家里和公司联网设备中的传感器甚至电动汽车充电。不需要使用电缆、电线或充电座。
但是传统的电磁感应式的无线充电根本无法做到这些。
中远距离的无线充电技术更具优势?
正是由于短距离的无线充电技术存在诸多掣肘,于是中远距离的无线充电技术开始兴起。比如有科学家尝试藉由激光光的光能来充电,另外还有前段时间炒的挺热的“WiFi充电”,即将电能透过家用的WiFi网络相近的电波频段来传送。不过目前最为主流的还是磁共振式无线充电。
我们都知道,音叉具有“共振”这种有趣的物理性质。每支音叉都有自己的发声频率,当一支音叉振动发声时,若附近有另一支发声频率相同的音叉,即使它没有直接受到敲击,也会跟着振动。音叉的共振可以说达成了能量的传递。同样,磁共振式无线充电就是利用了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谐振电路放在一起,其中一个开始因为通电而振荡时,另一个电路也会跟着振荡起来,“自动”产生电流,电能就这样被隔空传送了。这样的现象称为“磁共振”,用来进行无线充电,可以让充电距离达到数公尺,效率也有所提升。唯一的困难就是,要将两个电路调整到一模一样的频率,并且维持一段时间,并不是容易的事。
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沃特顿的无线充电公司WiTricity很早就推出了磁共振的无线充电技术,它允许手机离开充电器的一段距离充电,同时对位置要求要没那么严格,同时还可以同时为多款设备充电。
加州圣莫妮卡的初创企业uBeam也在开发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uBeam首席执行官梅瑞狄斯·佩里(Meredith Perry)表示:“我们正在做的绝对属于前沿科学,无线充电的创意在硅谷已经疯传了很长时间。”
匹兹堡Disney Research的科学家们的无线充电技术今年年初也受到关注,他们建造了4.8米×4.8米的原型房间,其墙壁、顶棚以及地面都用铝板建造。里面有个铜极电容器,它可向房间中任意位置传输电力。研究人员为手机、玩具以及台灯充电,但Disney Research短期内还没有商业计划。
Disney Research首席研究科学家、实验室副主管阿兰森·萨姆普(Alanson Sample)说:“在某些方面,真正需要权衡的是设备在安全情况下可以获得多少电力,以及你可自由活动的范围有多大。”
此外,另外一家无线充电技术厂商Energous也在力推其中远距离无线充电技术WattUp。相较于传统的线圈技术,Energous的WattUp技术提供了独特、更加延伸的无线充电体验。
WattUp使用电波射频在空中安全传输能源,以类似Wi-Fi路由器的方式,提供了更智慧的可扩充电源。而且与感应或谐振无线充电系统不同,WattUp能从任何方向远距传输电力到多项装置。同时,WattUp采用的小型天线使用了装置既有的印刷电路板,可省去现今竞争解决方案所需要的更大更贵的线圈。而这将加速无线充电技术应用,扩散到范围更广的电池供电装置,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物联网(IoT)装置、小型穿戴式装置及虚拟实境(VR)/扩增实境(AR)装置等等。
根据此前Energous透露的数据显示: 当发射器(发射器尺寸较小,且天线经过优化)和接收器直接接触的时候,其整体效率可以达到 50%。而在1.5-2.5米的范围内,其效率也可以达到 10% 到 15% 左右。
不过,Energous并没有自己开发终端设备,而是希望与消费电子和家居设备厂商合作,并将其技术整合进去。
去年,全球知名的电源管理芯片厂商Dialog还投资了Energous,并成为了其无线充电技术WattUp IC元件的独家供应商。据Dialog此前透露,目前Energous短距离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通过美国质量监管部门的认证,很快将会推向市场,Dialog是独家销售。
Energous首席执行官里佐内说:“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认为将出现一款设备:它能够提供网络连接,同时让你摆脱有线电源的束缚。”
有些人认为,无线充电技术甚至可被应用于更大的房间或建筑中,甚至是整个城市。4月份,无线充电标准组织AirFuel Alliance宣布在深圳推出其首款共振型智能城市生态系统,可在不同公共场所提供中远距离无线充电服务,包括机场、地铁站、酒店、餐厅以及购物商场等。高通和Chargifi也都在参与这个项目。
可以看到这些公司都在研发“非电磁感应”式的可以实现中远距离无线充电的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可能成为智能手机的下一个重大创新点,目前智能手机的技术升级正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有些努力依然局限于实验室中。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
除了无线充电技术上的问题之外,无线充电还面临着各种标准互不兼容的问题,各个无线充电标准各自为政,不同无线充电标准设备之间难以兼容。不过最难以解决的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
美国风投公司Sorenson Capital董事总经理罗布·吕克特(Rob Reuckert)说:“即使你拥有路由器大小的无线电源发送器,它很漂亮,可以覆盖整栋房子,但你依然需要拥有被充电的设备。要想无线充电技术大规模普及,你必须寻求消费电子制造商(比如苹果、三星等)的合作,需要它们的设备愿意支持这种技术。”
事实上,苹果在这个领域正发挥自己的力量。虽然苹果还没有像三星和其他公司那样,为其iPhone提供无线充电功能。但据传闻称,苹果将在其十周年版iPhone上加入无线充电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苹果加入了无线充电联盟。这也意味着,十周年版iPhone上加入无线充电功能的可能性很高,只是现在还无法确定其是否依然采用充电座设计。
而苹果一项被视为行业标杆,如果苹果来力推无线充电,其他手机厂商也必然会积极跟进。这也使得无线充电行业的关注度重新高涨了起来。
此外,戴尔公司也有望于7月中旬推出Latitude 7285笔记本电脑,它将是首款内置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笔记本电脑。不过,它还需要充电垫。
不过,除了苹果、三星、戴尔这些电子设备厂商大力推动之外,无线充电要想普及还需酒店、餐厅、家居、办公设备厂商等诸多环节共同推动。比如咖啡厅的桌子、酒店的床头柜等内嵌无线充电板,或者直接部署中远距离的无线充电发射设备,实现对于各种支持无线充电的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但是目前这块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很少有酒店、餐厅、家居、办公设备这类第三方的厂商会支持无线充电。而这也是为何很少有手机厂商来推动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相比之下,快充技术显得更为实用,它并不需要第三方的支持,就可以实现提升续航能力。
Cota Tile展示Ossia的无线充电技术可被纳入标准办公室设计中
这有点类似于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的时候,WiFi热点和支持WiFi的手机的关系。有了WiFi热点,会促使更多的人使用手机的WiFi功能,而标配WiFi功能的智能手机越来越多,也促使了更多公共场所开始部署免费的WiFi热点。
而这种类似WiFi上网一样的“无感式”的无线充电体验可能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当然,目前在技术上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比如充电效率、无线充电设备的成本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作者:芯智讯-林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干货、爆料、独家观点,欢迎订阅芯智讯
官方微信公众号:芯智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只需4688】三星Galaxy S7 Edge曲面手机
【只需4688】三星Galaxy S7 Edge曲面手机
今日搜狐热点吐槽:我见过最搞笑的技术就是无线充电了
无线充电问世之初,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想想能够摆脱各种烦人的线缆和充电器,是一件多么棒的事情。然而,理想总是丰满的,最终产品问世后则让人们无比失望:繁杂的标准、对手机放置位置的苛刻要求、缓慢的充电速度,最终让无线充电成为一种鸡肋功能。
iPhone 8销量惨遭滑铁卢,却把无线充电功能给带火了。这货不仅是新iPhone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槽点。有线充电虽然麻烦,但至少可以边充电边煲电话粥边撸王者农药啊。无线充电就比较蛋疼了,时时刻刻都得贴着那块姨妈巾,还玩个毛线手机?
为什么大家发明这种技术没有大肆宣扬?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种所谓无线其实并不是真无线,只是和原来的充电接口不一样罢了!自己想一下,如果用块板把手机摆上去叫无线,那我用接口插入手机何尝不是无线?我并没有从手机里拉条线出来充啊对吗?哎呀,还是那句话:认真你就输了。
无线充电现状:二足鼎立,三分天下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商用领域主要有两大联盟:WPC、AirFuel,以及三大标准:Qi(支持设备最多)、PMA、Rezence(明日之星)。其中Qi标准以WPC为主导,PMA、Rezence则是AirFuel为主导。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技术主要是磁场感应和磁场共振,都是利用空间磁场传递能量。无线充电的实现方式常见还有有电场感应和电磁波。
第一代无线充电技术:磁场感应
代表标准:Qi、PMA
基于磁场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本质上和空心变压器差不多,原理简单,技术成熟,成本低廉,是一种已经广泛普及的技术。而Qi和PMA无线充电标准就是以磁场感应为主(Qi在最新的标准规范中也纳入了对磁场共振的支持了)。
不过,磁场感应技术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空间自由度低,手机需要准确地放在充电位置上,不能有太多的垂直间隔。目前Qi 1.2标准中设备和充电底座的最大感应距离为45mm,和理想中的无线充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其中一直独来独往的苹果在iPhone 8/iPhone X上运用了支持Qi标准的无线充电技术,但令人失望的是,iPhone 8/iPhone X支持的无线充电功率仅为7.5W,而最新的Qi 1.2标准支持更高的充电功率了。相比之下,老对手三星在无线充电方面的步伐就迈得更大一些,不仅支持15W的功率,兼容QC 2.0,而且比起苹果官方的无线充电器,三星的卖得便宜多了。
第二代无线充电技术:磁场共振
代表标准:Rezence
为了解决磁场感应技术的缺点,第二代无线充电技术,即磁场共振技术应运而生。磁场共振技术的崛起源于2008年MIT的一场实验,研究员隔空点亮了一个60W的电灯泡,第一次让世界认识到无线充电还能这么玩。
So 2012年高通、三星、博通和Intel等公司主导成立了新的无线充电国际标准组织A4WP,推出了以磁场共振技术为基础的新标准Rezence。后来A4WP与专注磁场感应技术的PMA合并,成立AirFuel。
Rezence标准的优势在于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有效的能量传递,实现更高的空间自由度。由于Rezence使用蓝牙而非磁场感应技术的磁场耦合与设备通信,因此其可靠性更高,而且支持多个设备同时充电。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Rezence标准很棒?但是,磁场共振技术实现难度比磁场感应大很多,目前也没有商用产品,最终能实现多高的充电效率以及多远的充电距离仍然是未知指数。相反,截至2017年,全球有超过2亿个支持Qi标准的设备,尽管Rezence更厉害,但短时间内Qi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
无线充电槽点颇多,多家厂商“放弃治疗”
无线充电技术开发商Energous首席执行官史蒂芬·里佐内(Stephen Rizzone)表示: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些方案还不够好。如果必须要将移动设备放在充电设备上,那么它们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移动设备了!”
除了三星和苹果等大厂商还存在无线充电功能外,其他厂商都已经放弃治疗了,这主要是无线充电的槽点实在太多了。
首先看看各大网友的神吐槽:
三星Galaxy S6 Edge与无线充电垫
槽点一无线充电距离近:目前的技术方案,无线充电的距离非常短,需要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上才能充电。与有线充电相比,无线充电并没有本质性的提升,并且在充电时,手机需要一直放在充电底座上,用户不能使用手机。
槽点二无线充电速度慢: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无线充电还是5V/1A的充电功率,在手机快充普及的当下无线充电速度有着明显的劣势,而像三星Galaxy S7 edge配备的无线充电装置虽然支持快充,可以达到跟有线充电一样的9V/1.67A的快充速度,但无线充电底座售价却并不便宜。
槽点三无线充电成本/技术难度更高:无线充电的成本不仅仅是充电底座,还有手机内集成的无线充电线圈,而涉及到手机电池就要特别慎重,此前的三星Galaxy Note7爆炸事件让厂商们提高了警惕,无线充电线圈一般是贴在电池上,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为了要集成这一充电线圈,手机内部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并且在手机散热上也要特殊照顾无线充电线圈充电时的散热。另外金属机身的手机不支持无线充电,因为金属会屏蔽掉磁场,使得底座发出的电磁波不能到达手机的充电线圈上,也就是直接导致手机不支持无线充电。这也是iPhone 7不支持无线充电的原因之一。
贝尔维尤无线充电技术公司Ossia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哈特姆·扎因(Hatem Zeine)也称:
“我们认为,无线电源应该像Wi-Fi那样。当你进入家门时,你口袋中的手机就可以自动充电。不需要将手机放在某个地方或定位于某处,甚至不必知道电源发送器在哪里。”
不过,无线充电技术肯定是个好东西,毕竟科技改变生活。有线充电到无线充电,是0到1的质变,各大厂商也在努力攻克无线充电所面临的难题。
Wi-Charge 红外光无线充电一大突破
以色列的公司WI在获得FDA认证后,再获捷报,该公司研发的Wi-Charge红外线自动充电技术摘得CES2018最佳创新奖。这项无线充电技术是利用发射器中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红外光,然后再通过接收器中的光伏电池,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原理类似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表面上看是一盏普通的灯,实际上内置了一台红外光发射机。
Wi-Charge红外线激光无线充电系统的每个发射机可与在10米范围内的三个设备配对,虽然目前版本还比较低,充电功率大概是3w到4w,什么概念?相当于同时能够满足3部手机充电。它可应用在像咖啡馆这样的公共场所当中,只需部署多个发射器,就可保证对所有客户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而且这个利用红外光充电技术,已经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认证,意味着它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可以安全使用,且这种充电方式是传统无线充电速度的两倍!
尽管这是一项非常奇妙的充电技术,但还是会有一些Bug:
首先他们的红外线充电系统,并不适合所有设备,比如大物件如电视、电动汽,由于红外线充电功率太低,根本带不起来。
而且,充电设备一定要在发射器覆盖的范围之内,就像连Wi-Fi跑远“信号”就不好。
同时,在充电过程中一旦人用手挡住红外线,充电就会停止。虽然可能是出于对人体的保护,但这就意味着——充电时不能玩手机呀!
当然,技术解决方案还在完善当中,据说他们已经在跟运营商沟通合作,计划把这项技术在商业环境中运用起来,预计第一个实例将在2018年6月完成。
正如苹果CEO库克所说,未来是无线的。脱离充电座的真·无线充电还有很多路要走,无线充电这股行业热潮势不可挡,我们也期待无线充电很快就会普及,想象一下,到时我们去到任何一个地方,必问的句式除了“你们这儿WiFi密码多少”外,是不是再多一句“你们这儿有无线充电设备吗”?而最大的问题是“这东西充电功率是多少w?”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线充电装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