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中有nd功能,还需另配nd减光镜要买几档的吗?

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果你在室外阳光下拍摄,并且将同步速度限制在1/250秒(或者更慢),那么你的光圈就会缩成一个很小的孔。即使把ISO调到最低,你仍然会看到背景相当清晰,所以你最好喜欢那种背景。
你要是不喜欢背景的话,除了高速同步之外,还有几种方法可以让你在强烈日光下增大光圈。
文中讲到了三种方法:
——————
热靴闪光灯的高速同步是解决光圈问题的一种办法。但由于高速同步会影响闪光灯的效率(很多能量要被帘幕挡住了),所以亮度就大大降低了。
你可以添加额外的闪光灯(从麦克纳利的学习),或者用一个ND减光滤镜来增大光圈。
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你要把滤镜装在镜头上,而不是闪光灯上。第二,有多种方法可用,一些方法比另一些方法要好。
ND减光滤镜的一个优点是可以跟任何手动闪光灯配合使用。如果你的闪光灯能在f/16时平衡日光,那么借助ND减光滤镜之后,在光圈f/2.8甚至f/1.4时同样可以平衡。不管是大闪光灯,还是小闪光灯——都没有关系。只是光圈不会再受限制了。
举例说明:
为了给一位运动员拍摄一张很酷的正午肖像照,你可以围绕他放三只热靴闪光灯。三只都是硬光——一只放在前方的高处,用作主光,另两只从后方打镶边光。快门速度为1/250秒时,为了平衡日光你需要用f/16左右的光圈照亮拍摄对象(具体光圈值取决于ISO)。如果你想压暗日光的话,需要更小的光圈才行。
这需要很多光线。但近距离拍摄时,热靴闪光灯裸灯完全可以胜任。大部分一体式影室灯或电箱与灯头分开的影室灯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
问题是背景——可能你想让它曝光过度。可能它在光圈f/16时看起来就像垃圾。可能这个光圈会让感应器上的灰尘显示的太清晰。
最需要了解的是闪光灯和现场光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你需要亮度来与日光竞争。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让光圈增大一点,让背景变得模糊。
要想让曝光从快门速度1/250秒,光圈f/16,变成快门速度1/250秒,光圈f/2.8,你需要在镜头前放一个5档ND减光滤镜。这样就能保持闪光灯与现场光之间的平衡,同时会降低整体亮度。
(如果你把ND减光滤镜装在闪光灯上,你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除非你的闪光灯有核能的电源,而且你仍然不能缩小光圈。)
那么,要选择什么类型的ND减光滤镜呢?
跟往常一样,有很多选择。有些选择取决于你的钱包。以下为其中的三种选择:
便宜的选择
你可以花大约$50美元或者更少的钱买一个普通牌子的ND减光滤镜,这种便宜的价格很吸引人。这可能是你会首选尝试的方案——我就是这么做的。不幸的是,这只能当作一次学习的经历了。原因如下:
我买了一个Tiffen的77mm ND减光滤镜,是三档的。便宜,适合我的镜头,并且解决了问题,对吧?
清晰度并不是我期望的那样。还有偏色——是一种奇怪的暖色,会把天空的颜色吸掉。但我使用ND减光滤镜时,一般会用天空作背景,所以很不适合我。
毕竟制作具有那种强度的纯光学ND减光滤镜很难,可能只花$50美元就是白日做梦了。它的“密度”没有任何问题,但在“中性”方面做得并不好。
但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它就像我的第一个微波炉。只有两种设置——关闭和特别热。我发现我需要一些调节的余地来解决不同的拍摄。有时候3档就可以了。但我经常会需要更多——或者更少。
最后,它就待在抽屉里了。花$50美元给自己上了一课。
一次性的计划
我的朋友比较年轻,也比较聪明,他跳过了那些廉价的版本,直接买了一套Lee的4英寸。好消息是——它们绝对清晰,而且相当便宜。
坏消息是,它们基本上属于消耗品。它们会被刮花,你不得不更换。
好莱坞制作电影时就是用这种设备。你需要一个4英寸色片固定器(可能是遮光罩组合),还有你常用的所有档位(密度)的ND减光滤镜。如果你总是在强烈日光下拍摄,并且想用f/2.8的光圈,对你来说这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你可能会经常消耗滤镜,必须得定期更换它们。
如果你需要很多不同密度的ND减光滤镜,那么价格立马就上去了,而且还会一直持续。即便如此,Joey似乎对这个4英寸滤镜很满意,当然他的照片看起来也非常棒。
他用佳能7D拍摄大光圈电影时也用到这个。上面的照片,是他在迪拜的一架水上飞机里拍摄电影。
我觉得,设备相当吓人。很像美国著名导演塞西尔oBo戴米尔(Cecil B. DeMille)的风格。
如果你使用ND减光滤镜的机会不多(并且你天生就是个细心的人),那这个4英寸聚酯滤镜是个不错的选择,它会让你获得很好的效果。你可能想买一个滤镜,能让你从强烈日光下使用的小光圈,变成很大的光圈。然后再买一个,让你在多云天气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晴天的时候,如果你不需要那么短的景深,使用第二个ND滤镜的话(,强度稍差点的那个ND滤镜),你就可以用f/5.6的光圈拍摄了。
一次购买的计划
如果你追求的是好的光学性能、经久耐用,以及可调的密度,有一种选择可以实现。但价格很贵。
是ND滤镜里最好的。它有一个“拨盘”设置,可以实现2~8 档的密度调节,而且不会偏色。并且也很清晰。
Singh-Ray滤镜口碑很好,这也是它贵的原因。比如,77mm的Vari-ND可调式减光镜售价是2600元左右。据我所知,它是由两个高质量的偏光镜组合使用,构成了一个类似“变光开关”的东西来调节光线。
但不管是在操作方面还是性能方面,它都非常美。在交了$50美元的学费之后,我至少明白了我需要:
平衡闪光灯和任何亮度的太阳光
使用任何光圈
使用任何闪光灯设备
Vari-ND可调式减光镜能让我拥有这种能力。
肯定会有人在评论区发牢骚,说我不应该推荐这么贵的东西,但我试着用便宜的版本,结果花了$50美元什么也没得到。对我来说,那样付出的代价更昂贵。
说实话,为将来的拍摄花血本买完大件设备之后,我现在感觉非常爽。
快速讲解一下
顶部那张照片是我的女儿Emily,这是我第一次用ND滤镜时拍的。只是在学习阶段,没有任何压力时去试验。
照片很简单,是在下午三点左右,用一个放在60英寸 Photek Softlighter II伞里的保富图(Profoto)灯头拍摄的。但ND减光镜是我在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基础上增加的第三个变量。我就是用这种方式避免脑子算不明白的。
首先,选择快门速度。如果要挑战闪光灯极限的话(比如,在使用热靴闪光灯时),我会选择1/250秒(相机的最高同步速度)。这次拍摄时,亮度很高,所以我从1/125秒开始。这样,就能在拍摄过程中用快门速度调节现场光背景的亮度。最后,我是用1/250秒的快门速度,使背景更暗。很高兴有这种选择。
下一步,调小光圈,直到得到我想要的背景曝光为止。此时背景会比最终照片中更清晰。
现在调节闪光灯的亮度,来照亮拍摄对象。在这次拍摄中,Emily处在一个建筑物的阴影里(背景是被强烈日光照亮的),所以我是在比较暗的漂亮光线基础上增加闪光灯。
现在闪光灯和现场光的比例设置好了。通过在镜头上安装Vari-ND可调式减光镜,你就可以根据你的需要从照片中移除光线,然后再通过调大光圈进行补偿。我把光圈调为f/1.6而不是更大的f/1.4,因为我知道85mm镜头在f/1.6时更清晰。
我拍摄这张照片时用的是很大的光圈,但我其实可以用任何光圈进行拍摄。我非常喜欢这个,现在我可以完成任何创意了。
正午,在模糊的背景下,用清晰的多只硬光源环绕打光的创意让我有些激动。在用这么多钱购买了一个滤镜之后,真需要用这种激动来刺激一下。
你们有用ND减光滤镜配合闪光灯的经验吗?如果有的话,你用的是什么类型的滤镜?它管用吗?有什么问题?
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请输入链接的地址:
请输入链接的文字:
请输入图片的链接地址:
请输入图片的说明文字:【图片】【转一篇好文】关于滤镜的选择——nd(减光镜)篇【单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57,380贴子:
【转一篇好文】关于滤镜的选择——nd(减光镜)篇收藏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文章出来,就会想到又是我们要给准备推出的nd系列镜片造势了。黄婆卖瓜,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因为在本帖当中,基本不会提到太多产品的问题。而在不断地实践和研发过程当中,碰到不少的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的心得。当中有不少的信息,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非常有利于日后的拍摄。所有的一字一句,都是来自于一路以来个人在滤镜选择上的磕磕碰碰总结下来的经验和学习到的东西,作为其中的nd选择和搭配,完全也是个人的选择,仅供后来者参考!一、关于插片nd的大小问题一直以来,很多客户在购买镜片的时候,都会听我们说到,nd都是正方形的,所以购买100x100或者84x84就是配套的尺寸。那么nd为什么都做成正方形了?说法一:因为nd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不需要上下移动,所以都是正方形的。事实呢?另一个问题,曾经有人问过我说法二:“听说nd一定要插在最靠镜头的一侧”对吗?我们简单的把gnd看成是把画面的一半减掉光线,把nd看成是把整个画面的光线都减掉。那么,从光学上面来说,先减掉整个画面,再减掉半个画面,和,先减掉半个画面,再减掉整个画面,其实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说,nd前gnd后,还是gnd前nd后,其实是没有区别的。但是,但是在实际的使用当中,是会有一些问题的。把nd插在最靠镜头的一侧,好处就是可以尽可能的和镜架贴合,降低了漏光的机会。如果插在第二条槽,或者其他的gnd前面的话,漏光的风险就非常大了。这是其一。
一直以来,很多客户在购买镜片的时候,都会听我们说到,nd都是正方形的,所以购买100x100或者84x84就是配套的尺寸。那么nd为什么都做成正方形了?说法一:因为nd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不需要上下移动,所以都是正方形的。事实呢?另一个问题,曾经有人问过我说法二:“听说nd一定要插在最靠镜头的一侧”对吗?我们简单的把gnd看成是把画面的一半减掉光线,把nd看成是把整个画面的光线都减掉。那么,从光学上面来说,先减掉整个画面,再减掉半个画面,和,先减掉半个画面,再减掉整个画面,其实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说,nd前gnd后,还是gnd前nd后,其实是没有区别的。但是,但是在实际的使用当中,是会有一些问题的。把nd插在最靠镜头的一侧,好处就是可以尽可能的和镜架贴合,降低了漏光的机会。如果插在第二条槽,或者其他的gnd前面的话,漏光的风险就非常大了。这是其一。其二,看看下面的图片: 当nd插在gnd前面的时候,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通常拍摄的时候,从镜头前方照射来的强光往往较多,从镜头后方找过来的比较少(如偶然公路上拍摄的时候,突然后面的车子经过,亮起大灯)。而这种前方的强光,则会因为gnd和nd的高度差,形成了一个gnd-nd之间把杂光进入镜头的机会。由于树脂镜片的表面没有办法镀膜来减低反射,因此这样的顺序插片在实际拍摄当中是会有影响存在。而nd比gnd要短也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个因素。把nd放在gnd后面的时候,这种情况就会小很多,毕竟从后方产生强光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一般因为拍摄者的身体会形成一个遮挡。而另一方面,nd比gnd要短的话,如果要插在前面,在操作的时候其实是很不方便的,因为前面隔了一块gnd在那里,在推拉nd的时候往往会受到gnd的阻挡。如果把nd做成长方形的话,那么无论在操作使用上,或者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都要好得多。至于nd做成正方形的原因,其实,在同样大一块原材料上面,如果我们把nd做成100x150mm的大小的话,那么切割两块100x150mm得nd,就已经能够切割3块100x100mm的镜片出来,说到底就是因为厂商节省成本的原因。我们看到早期英国formatt的hd系列的玻璃nd,原来也是做成100x144mm的,可时候来都变成100x100mm,难不成都是为摄影者着想吗?其实秘密都在这里。
苏宁易购小米单反相机,正品行货+百城半日达,全国联保,服务一站式,全场为你而省!苏宁易购小米单反相机,支持货到付款,让您省钱省心!
二、关于偏色的问题树脂的nd,使用起来方便,是个优点。但是偏色问题却无法避免,如果曾经看过另一篇当中我所列举彩色铅笔的比喻,就会很好理解。有人可能说,我手里这块nd就不偏色。对,那是因为颜色还不够深,只要染到一定的深度,一样就偏。目前对于树脂的镜片来说,染倒一定的程度,大约1.8以上,就一定会开始偏色。很多人迷信一些广告或者某些以讹传讹的说法,某某品牌的不偏色。其实偏的少一点是有可能,说不偏都是假的。螺纹的nd,使用起来比较麻烦,毕竟要辛苦我们的几个手指,产生旋转动作好几圈,拆下来的时候,也不想插片滤镜那样轻松一拉就了事了。可是,高品质的螺纹玻璃nd,仍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原因何在?我们也研究了很久,从台湾的一个技术工程师那里,我们找到了答案。和以前我在一个帖子当中曾经提到过的几乎一样,从老论坛更过来的用户就应该知道。其一,螺纹的玻璃nd采用的黑玻璃品质,对于有一定档次的品牌来说,都不会太差,因此在画质上面的损失,cr39的树脂nd和他是没法比的,这个可以尽管自己去拍拍看,尝试一下。其二,螺纹的玻璃nd的制作,其实是一个三层的结构。两片黑玻璃中间夹了一片薄膜。黑玻璃会先经过分光计进行测量,找出其偏离中性的程度,然后通过这片薄膜进行校正。例如黑玻璃偏红的话,就通过一片稍微偏蓝的薄膜进行校正至中性灰。而要将两片黑玻璃和薄膜完美压合的技术,目前只有一个地方能做得到。并且对于玻璃表面的平整度,薄膜必须瞬间加热至高温,然后在一瞬间和两片玻璃紧密结合的同时并粘在一起,同时中间不能留下任何的气泡和不平整。这只是高端品牌的做法,一些低端的廉价nd用的却不是这种方式,因为很多只管减光就行了,根本不考虑中性灰的准确度。而这样的方式制作出来的nd有什么好处?一个是中性灰可以做到非常准确,因为可以通过薄膜来进行调整;其次,黑玻璃的稳定性相当高,比起cr39那就不用说了,长时间保持中性灰的程度和耐用性高太多。而当减光的程度非常高的时候,玻璃的同样也避免不了一样的问题。对于10档的减光镜只有不到0.097656%的光线能够通过,要在这么低通量的情况下保持各个光色的均匀吸收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所以玻璃的高档nd同样也免不了偏色的问题,但是相比树脂的,就要好太多了。
三、偏色都是可以校正的这句话你相信吗?我说的屁话你也敢相信的话,那就太傻了。这句话,对,也不对。因为是有程度范围的。轻微的偏色,一定范围内的偏色,可以通过ps调整或者白平衡校正恢复其“大致的”、“本来的”、“该有的”面貌,和没有偏色时候的状况差别不大。原理:假设镜片轻微的偏蓝,那么我们只要通过调整白平衡的RGB比例,把R稍微增加一点,把B稍微减少一点,重新调整至平衡,那就可以恢复“原貌”了。但是,严重的偏色,其实是校正不回来的。这点问题,其实已经有不少人碰到,所以我经常都说,购买的话你必须对于偏色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否则不建议考虑。这不是在吓人,以为已经有很多人被吓倒了。也有把某品牌的big stopper吹到神一样厉害的,其实偏色不可怕,都是可以校正的,还是那句话,你信吗?原理:假设镜片严重的偏蓝,证明这块镜片会大量的吸收进入到画面当中的红光,因此感光器最终得到的的RGB数据当中,R分量的信息就少得可怜。这时候无论我们采取的是ps的方法或者白平衡的方法,把R的计算比例调的很高(调的太高会单通道过曝),把B大量的减少(你也不可能减为零),可是这样仍然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对于这里的原理,不做详细的论述,对于很多新手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只要大概知道个结论就是了。很多吃过亏的人就知道,会出现以下的状况:1、强硬校正,某处会出现大量的噪点。(原因如上例当中的R信噪比太低,强硬调高白平衡的R比例,也得不到精确数据)2、强硬校正,主要的颜色偏差调过来了,但是会有其他的颜色不对。3、强硬校正,画质会很差。道理很简单,就和炒菜一样,主要的原材料不足够,你怎么去变化调味料的比例或者施展ps大法,都不可能变出那道菜。
四、到底该如何搭配?A、从方便操作,以及整个系统的统一性来说,选择树脂的低档数(0.3/0/6/0.9)一套+高档数1.2(四档)或者1.8(六档)的组合。操作上的便利不容置疑,而前述的偏色问题对于低档数的树脂nd来说,并不明显,并且也容易校正。高档数的1.8,是相对于偏色和档数之间的折衷选择。低档的几片,一般要求不高,其实可以凑合,但是如果和0.9的gnd叠加的时候,偏色的问题就会变得较为明显。B、从画质需求,颜色的准确性上面来考虑的话,选择螺纹式的玻璃nd。缺点在于,使用上比较麻烦,特别在拆装的时候,以及和cpl的搭配使用等等方面仍然有很多人存在疑问。但是,好片往往就是麻烦出来的。而螺纹式玻璃nd的优点在于:1、中性灰准确,偏色比插片nd小很多2、与镜头之间的密闭性和消光性也是插片nd没法比的3、画质要比插片nd好得多而在使用高档数的nd,例如nd400或者十档的big stopper的时候,还会有一些问题。我们把能够进入镜头视角范围内的光线暂且称之为有效光源,其他所有镜头视角以外,不该进入的所有光线暂且叫做杂光当我们使用了一块高度减光的镜片之后请牢牢地记住这句话:光线是一种持续的能量,是和时间相关的因此,在同样的一个时间段里面,例如在1秒之内,当有效光源与杂光的比例非常小的时候,只要稍微有一点点的杂光出现,就会对最终的画面形成非常大的干扰,导致画面对比度的急剧下降,并且形成预想不到的光斑。有效光源与杂光的比例非常小这句话似乎很难理解?慢慢地去想一下,杂光其实无时无刻都存在的,但是什么时候它会变大?其实,杂光就来自于周边的环境光,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变多变大。而是因为我们通过人为的手段,在镜头前面添加了高度减光的镜片,导致了有效光源在同一个时间段里面急剧的减少,所造成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在低光的时候使用nd400就非常容易出现我说的问题,而很多人只有1/128s或者几秒的快门根本就不会出现我说的现象。形象的说,当镜头前的光线被剧烈的减低以后,相机需要通过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曝光,才能让有效光线在感光器上面形成有效的画面信号。这时候如果有些坏分子通过镜片边缘的黑化处理效果不好,镜片表面反射,片夹反射等各种因素形成的渠道,甚至绕过减光镜直接进入镜头的话,噩梦就开始了。因此,在高度减光的时候,镜片和镜头之间的密闭性以及遮光罩是非常重要的,那种情况下杂光的干扰,后患无穷,相不相信,等各位自己以后试过就知道了。
五、我的选择树脂的nd已经用得很少,只是备用而已。而其他真正用的最多的nd,除了韦伯和咖啡一起拍片的知道之外,其余几乎没人了解。大家问题最多的也就集中在于,档数如何选择?如何和其他镜片搭配使用?对于中性灰和成像素质的追求,nd方面的配置我是选择了螺纹的玻璃nd:nd8——最常用的一个,以前看过老论坛的应该知道我对Marumi dhg nd8这片东西赞叹有加,完全没有偏色,准确无比。甚至曾经在展会上面叠加过三片这个东西,偏色也相当的小。对于常规低光环境下水流的拍摄,这片其实用的最多,也最方便。可调nd2-400——用来填补nd8和nd400之间的空隙。有天生的缺陷,但是仍然不影响他的使用,关键在于你是否会用。由于这种可调nd的原理所致,镜头越广,出现十字黑线的位置会越早,但是随着镜头焦距的延长,会逐渐往后退。换句话说,使用广角镜头+可调nd的时候,你没有办法用到最深的减光档数。但是,使用中焦和长焦的时候,可以用的越深,甚至用到最高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而且拍摄风光不光只是广角镜头的事情,中长焦一样用到,关键是你会不会用。另外,可调nd上见都会有刻度,但是那个刻度并不是每旋转一格,就意味着减光加深一档,也就是说这种可调nd的减光变化其实并不是线性的。我个人在使用的时候则把那片marumi dhg的可调nd,用金刚钻头在每一个刻度的位置都刻上了具体的档数,当然是先经过了不断地每个位置具体减光程度之后得到的数据。在使用的时候万一碰上无法测光的时候则通过数据来进行计算曝光。而这种东西的存在,确实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天生的缺陷是存在的,但是方便性同样也是不容置疑的,就看自己如何发挥和运用。自2010年之后,国内的淘宝市场上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大量的各种品牌的国产可调nd,各位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包括美国Singh-ray,英国Lightcraft,英国holy light ……好多个欧美品牌的这种可调nd都是找国内的山寨厂家oem的。在2010北京的摄影器材展上面,有大量的国外品牌商在展会上寻找供应制造商。当然,只要国内有oem贴牌加工的东西,自然就会有贴自己品牌出来的东西。所以一窝蜂的外貌长相都差不多,但是打着各种品牌的国产可调nd都从淘宝上冒出来了。不相信吗?美国Singh-ray啊,多大一个品牌啊,所有东西都是数K数K一片的,老狐的屁话可以不要相信,自己去买一片回来看看。有人就曾经拿着sr的可调nd到我们这,看过marumi的之后,立马就把sr的退货了。nd400——这玩意到底要来干什么?其实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原因有几:1、偏色问题你不会处理,虽然Progrey的nd400已经做到很轻微。其他偏色严重的更加不用想了。2、曝光你不会计算,几乎都要用B门3、怎么跟gnd结合你搞不定最后,一塌糊涂。这玩意到底要来干什么?有了这片东西,或许你有机会拍出下面的作品,没了它,就一定不用想了,就这么简单。国外相关作品参考:
六——如何安装只以我自己的使用方式来进行举例,其他的镜头自己类推。如果拍片你只为暗角而来的话,那么这里可以跳过不用看了。有时候为了得到一个效果,就算几片叠加也得用,切图也得切。想起陈升老说的一句口头禅:“有就有,没有就没有……”镜头口径:49mm,所有nd:77mm。77和82镜头的用家,可以自行参考,以后我们也会有82mm的可调nd,所以问题都不是问题。nd8——需要和gnd叠加使用的时候:镜头--铂锐cpl77--49mm接环--nd8--铂锐G-100--gnd需要和cpl+gnd叠加使用的时候:镜头--普通国产77--49mm接环--nd8--cpl--gnd手持可调nd2-400——镜头--铂锐cpl77--49mm接环--可调nd--铂锐G-100--gnd第二插槽镜头--普通国产77--49mm接环--可调nd--cpl--gnd手持极少极少再和cpl叠加,一来很难安装和使用,而来达到一定减光程度的时候就没有必要了。nd400——彩色:镜头--铂锐cpl77--49mm接环--nd400--铂锐G-100--gnd黑白:镜头--普通国产77--49mm接环--瑞士alpa红镜---nd400--gnd手持镜头--铂锐cpl77--49mm接环--nd400--铂锐G-100--gnd,铂锐黑白插片滤镜总结一句:nd8——凡人必备可调nd2-400——烦人必备nd400——狂人必备
七——使用问题nd8——这个只要会用gnd就一定都会的。几乎所有机器,绝大部分情况下,装上nd8之后都还可以准确测光。如果万一真的测不了,把裸镜时候测光的快门数值乘以8就是了。可调nd2-400——同样也没有什么难度,可以通过即时取景观察一下,尽量避免调到出现黑十字。具体需要的减光程度,可以在旋转的时候,一边半按快门测光,例如需要让浪花凝固,但又保留一定的动态痕迹,那么调到快门大概1/15至1/40s之间就可以了。如果在无法测光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我个人的方法,在滤镜上标注每一格位置的实际减光程度,然后进行计算。nd400——很复杂,很复杂,我都这样说了,你还敢用吗?这个玩意的具体操作,我会专门写一篇帖子(Progrey nd400超薄多层镀膜8.5档减光镜+完全使用指南)来专门详细说明。并且购买的朋友,我们也会附上快门时间的前后对应表,不懂得计算B门时间的朋友,可以参考表格直接查找到对应的时间数。具体计算方法以及偏色的校正问题也会在后续帖子当中详细说明。
。caimage。net/thread-404-1-1。html
企业采购,注册企业会员送338元新人大礼包,抢1111元电脑神券!苏宁易购,正品保障,急速物流,售后无忧,多种付款方式任你选,24小时一对一提供优质服务!
顶上去,让更多玩滤镜的入门者看到
@ 娜美缕闺琳 申精
有几P明显是合的
表示用国产的ND伤不起。。。。。
先马克了吧...回头慢慢看~~
一定要马克
刚刚还在百度ND的用法,没想到吧里就有……壮哉我大反吧……
非常感谢,楼主啊,穷学生没米,绿叶的ND2-400 可变滤镜 可以用么,会不会很差劲,有没有必要买个很贵的ND2-400 啊
我来是顶楼主的
正在考虑购置中,大大的学习了
不能不说KAZA滤镜ND减光镜 大受欢迎的原因
LZ是铂锐的?
gb哼哼唧唧斤斤计较那你呢
本人新手,想上,有参考了。顶。
好贴不应该沉,,顶起......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慢门摄影中如何选择nd减光镜
慢门摄影中如何选择nd减光镜
七嘴八蛇小打听
在风光摄影里有一类摄影广受喜爱,它可以把天空的云团拉成丝绸,也可以捕捉黑夜中的闪电,还可以把城市的光影浓缩到一处,甚至可以把波涛汹涌的海面化作一面镜子。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慢门摄影。慢门摄影的最大特点当然就是慢,但正是因为这个慢字又洽是很多相机自身无法达到,尤其是在白天,因此就产生了一种叫减光镜的附件。在日常的光照中,大部分相机就算把iso打到最低的100, 把光圏打到最小的22,但充中的光照依旧很难让快门低到1秒以下,对于慢门摄影而言,要把水面化平整,一般最低的要求也要3秒以下,过短的时间就很难看出效果。减光镜一般可以按档分,也可以按倍数分,本文里以倍数作为进解。既然有了档次之分,那就让选择有了烦恼,我们到底要选几档的减光镜?对于经常拍摄的日出日落时段来说,这时光靠机身的降档就可以退到2秒的时间在右,考滤到相机最小光圏并非最佳光圏的问题,结合我们拍水面所需的足够时间余量,还有相机宽容度可过曝一档等因素,这里推荐一块12倍数的nd镜,这样就可以以一块减光镜来拍摄黄金时段的大部分场景。虽然8倍数的镜也足够应付日出日落时段,从倍数越小画质保持越好的原则也值得一选,但从笔者经验看来,选12倍可以在最佳光圏上有一档余度,这样就可以对消倍数带来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得到更长曝光时间的空间。所以相对网络上广为推荐的nd8,笔者反而更为推荐使用nd12。如果想让如图一那样在大白天的时间去使用慢门摄影,而且还要足够的时间来虚化水面,很多网上的文章会推荐使用极端的nd1000,从个人的经验来,这种极端的减光镜对画质损失极大,几乎没有使用的价值,而且这种极端的减光镜价格也要贵很多。从笔者的经验来看,一块nd240, 就大概可以得到不错的时间,当然每天光照情况不一样,如果还不够,就可以利用自己手上的cpl再减去一档,这样基本就差不了。除了档位,我们还面临是选择圆形还是方形滤镜的问题,从笔者经验来看,是推荐方形的,圆形滤镜移动性太差,放到镜头上很难取景,往往影响构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七嘴八蛇小打听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七嘴八蛇为您谈经论道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d1000减光镜快门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