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不煲机煲机有必要么

查看: 2949|回复: 22
到底有没有煲耳机一说?
有的人说耳机需要煲,慢慢的,好的耳机煲的时间越需要很长才能出好声音,还需要什么专业的煲耳机的设备什么的,有的也说耳机不需要煲,正常听就可以,搞得我都糊涂了。记得我第一次入的耳机420,当时很激动,还认真的拿来煲,什么白噪音,粉红噪音,加州旅馆啊之类的,而现在已经放在那睡觉了,近两天入了fx850,虽然很小众吧,但是据说也算是业界良心之作了,入手之后也没有失望,有的说ie80比它好,也有的说850不逊色于ie80,不管怎么样,能和ie80比的塞子都不算差吧,于是乎就拿来去煲,重复之前一系列的动作。由于好奇,这次认真的去查了所谓的煲耳机,这次让查的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煲耳机有没有必要,还是说正常听即可??
AKG的效果比较明显。
煲耳机肯定有效果,不过正常听即可
煲耳机绝对是有用的
我以前也觉得自己听出了区别,结果别人买了个新的一对比,找了好几个人听也根本没有什么区别,从那以后我就不信煲鸡了;
最近买了K812,第一耳朵那个刺耳让我想扔耳机,现在听了几十一百小时后基本不觉得了。
但是我宁可相信是自己耳朵习惯了,也不觉得是煲出了什么区别。
新耳机买回来,开到适当的音量听,慢慢的,声音会越来越大,你就会把音量逐渐开小,到最后固定不变了,耳机就煲完了。。。。。。这就是本小白对堡耳机的理解。
消除内应力会影响发声
你就假装有用好了
只有相信煲机有用的人,耳机才能煲开
水电,文火煲,1000小时。一般市电是水电,煲的时间要长。
火电,大火煲,200小时,再煲就糊了。
核电,猛火。50个小时就够了,再煲就炸了。
电池是直流电,这是微火,对于K701这种老母鸡炖汤,很难煲开,水干了都咬不动。
新耳机的单元发紧,煲一下,舒筋活血,去除毛刺和齿音,煲后声音更自然。反过来,200元的耳机,你再精心煲,也达不到2000耳机的素质,所以说,新耳机刚使用时,只要声音别太大,自然听就可以了,这是我理解的。
补充一下,个别耳机,确实需要听很久,才能发挥出该耳机应有的声音表现。
褒耳机纯属折腾,虽然能使耳机早些进入状态,但慢慢听也能使耳机进入状态,何必这么猴急,又不是听几天就马上还给别人的
再说用的粉噪音或别的音源不对,还能把耳机褒坏,何必呢。
我就不鸟褒耳机 [s:2]
据说,“煲耳机就是煲耳朵”。。 [s:2]
肯定有作用,但是没那么玄~~正常听还能感受变化。
看过林sir的帖子,说某些煲耳机牛人可以把耳机煲成他个人喜欢歌曲的风格,,,,,
几十年了, 还没有听说能把 701 煲成 650 的。
个人认为煲耳机多少是有用的,利用放音的机械振动消除振膜的内应力,对声音是有改变,但也不可能把抵档的煲成高档的。 [s:2]
刻意煲没必要,自然使用的过程就是煲的过程了,多数耳机煲开前后差别都是挺大的,煲没煲一个样的耳机多见于多数百元以下低级耳机以及少数高端耳机。
akg的天翻地覆 [s:52]
煲耳机绝对是有用的,同时两条耳机一条煲500小时,一条不煲,不煲的简直无法听。这是是事实。煲耳机也绝对不是煲耳朵。我煲耳机就是找个废手机二十四小时不间循环放音乐30天就是700多小时。
Powered by花19块钱去煲耳机真是蠢到家了 这事今天一定要说道说道_爱活网 Evolife.cn
这个两个SIM卡的通话都可以在IPHONE上进行的,你两部手机怎样都通过IPHONE接听电话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公牛在选用材质方面和苹果原装的一样都是PRE材质,真的是够牛。
来自规范化的v的评论关于
看完这篇文章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啊
来自vgdhdx的评论关于
细节处理不好,必定会损害手机本身,所以我选额公牛的产品。
来自454有多个条件的评论关于
与自己心爱的手机相连接的数据线,当然要选择公牛了。
来自eyntu7i的评论关于
公牛研发产品认真细心,方方面面考虑的相当周全。
来自如意本月的评论关于
额 楼下福建的公牛员工 好努力
来自胖虎的评论关于
A编-0- 又去大法总部圣地巡礼了~~
来自胖虎的评论关于
可以,请说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震动棒 /滑稽脸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大法电视和手机并不是一个东西啊。。。你给做电视的说做手机的要求?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还不如用两个手机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卧槽,我要去买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经历有点相似,以前高中到了周末就和家里人说不回家,然后和室友去网吧玩那么几个小时。无非就是聊...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爱活能如此接近大法,却带不去我们对大法移动的声音,每次安卓阵营发布会,最期待的都是大法,最失...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kelly粉丝团前来报到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kelly居然去见我老公了!!!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嗯嗯,我喜欢张天爱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那些做不出专业彩监的厂家也做不好电视。所以电视只看SONY!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至少套机配等效85mm的镜头这一点是真够心机的~~不过这枚85的价格简直让人怀疑里面是不是塑料片~
来自爱活网友的评论关于
PPT价格屠夫,一年之后开放购买!
来自口活海外网友的评论关于
花19块钱去煲耳机真是蠢到家了 这事今天一定要说道说道
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
昨天,二愣子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说他在JD上买了一副耳机,还很自豪地打开app指给我看。除了一副耳机,他还买了一个价值19元的专业耳机煲机服务。一边说还一边对着我笑,感觉自己像上了天一样。当时我心里就很想给他一记耳光,但随即想想我又不是他爹他娘,操那心干嘛。就当花了19块钱给JD烧柱香了。
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人会花钱来煲耳机,但看了看这服务下面的评论,我深深体会到我国人民的平均智商仍有待提高,所以决定今天说说煲机这件事。
如果你问我,是不是真的存在煲机这种说法?我会告诉你,确实存在。
如果你问我,专业煲机后的音质是不是真的比自己煲来得效果好?我会告诉你,放屁!
煲机的本质,就是让振膜老化,这应该已经成为共识了。因为刚出厂的耳机振膜处于全新的状态,还比较&硬&,所以听起来似乎有些放不开,低音量不足,高音也比较尖,这是正常的。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振膜会逐渐老化而变得更有弹性,这时声音就会&软&下来,进而长期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因此,发烧界确实存在煲机这一说法。
煲机专不专业,与最终耳机的音质好不好是完全没有关系的!都说了煲机是让耳机老化,老化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不是化学现象,不可能改变振膜的分子组成,当然就不可能提升音质啊。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如果煲机那么神奇,厂商怎么不先自己煲一下。说不定还能把500块钱的耳机煲成1000块来卖呢。
这时就有人跳出来反驳了:可是淫家觉得专业煲出来的耳机就是比自己煲的好听啊。
那么我就想问了,请问你是用同一副耳机来对比的吗?我想这世上应该不会如此无聊的消费者,会买两副相同的耳机来测试下专业煲和自己煲有多大区别吧。卖家正是利用了这点,反正你们也不会吃饱饭没事干去对比,所以才敢正大光明地将煲机服务拿来卖钱。像二愣子那样的愣头青,宰一个是一个嘛。
(这就是专业煲机服务软件)
如果恰巧有人和你买了同一副耳机,你发现他的耳机经过专业煲后比自己耳机的声音好,那只能说明你的耳机并未完全煲开。这就好比别人开车,你骑驴,别人比你早到终点,只能说明驴比汽车慢,不能说明你比别人蠢吧?
煲机这事,你用粉噪也好,煲机专用音乐也罢,最后的效果一定都是一样的,前提是耳机已经处于完全煲开的状态。
专业煲机可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从网友提供的照片来看,其实就是电脑上下载安装个软件,然后把耳机接在电脑上连续播放针对低频、中频和高频的煲机音乐。这有那么一点点的科学性,但根据网友的照片,一次专业煲机也要花上几十小时的时间,期间还不能使用耳机。
拜托,正常人随便听听,一两个礼拜也就煲开了。干嘛还要那么折腾,急于求成呢?耳机买回来就是要听的,还要再等上几十小时的时间等它煲开,你累不累啊。
那么最后总结陈述下呗,专业煲机与自己煲的差别仅在于一个时间快慢而已,你是愿意忍耐数十小时的时间来一次煲开,还是自己慢慢听让耳机自然煲开呢?再者,不同耳机完全煲开所需的时间还不一样,振膜的耐操程度也不一样,那些急于求成、想给耳机来个一次性煲开的,你也不怕把耳机给煲坏了。
说实话,你用什么方法来煲耳机不关我的事。哪怕你真的花钱去买专业煲机服务,也跟我没关系。但你花了钱买了专业煲机服务,还在下面舔菊一样地评论这服务真好真牛逼,我只想送你四个字:
闲(ma)着(de)蛋(zhi)疼(zhang)。
(编辑:alsed)Soomal作品 - 耳机煲机前后客观数据对比与讨论 [Soomal?]
耳机煲机前后客观数据对比与讨论
前不久Soomal有机会参加漫步者在东莞工业园举行的漫步者品牌20周年庆典活动,正好当时手中筹备测评HiFiMAN的HE1000耳机,并且正在进行Vsonic威索尼可 VSD5s的测评。所以,我们很自然想到借漫步者的无响室和B&K 4128C[Head and Torso Simulator (HATS)]人头系统跑一下这几条耳机的客观测试。我们曾经在那里测试过大概20条左右头戴式耳机的测试成绩。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聊聊耳机煲机的差别到底能否通过客观数据来表现。在我们准备去测试之前,其实已经完成了VSD5s耳机的测评报告文章。我们本次收到了两条,VSD5s耳机,一条我们做了大概200小时的煲机。而另外一条,完全没有煲机,就是打开听了几分钟。
也许大家记得,在VSD5和前不久VSD5s测评中,我们都谈到这条耳机有“越煲越差”的问题,具体说,就是煲机过一段时间后的VSD5s耳机,在中高频到高频部分有“金属声”,而全新的在VSD5s上甚至没有这个问题。大家还可以翻看我们在《》[作者:]
一文测评中谈到煲机前后差别问题,当时我们还专门借了朋友的耳机来做对比,结果完全一致,就是煲机后金属味更重,而VSD5上这个问题更明显一些。
好了,下面来看我们得到的测试图表吧。测试在B&K的4128C人头模拟和无响室完成,测试信号为20Hz-20kHz的扫频正弦波。其中一张是频响曲线,高频部分的抖动是因为图表采用了模拟人耳外耳结构的补偿曲线[其实入耳式耳机不应该用这个模式,测试小失误]。另外一张是耳机的二次谐波失真曲线。看到图表是不是有点兴奋?我第一时间拿到时感觉有些兴奋,似乎终于有数据证明煲机前后的差别了。
但,仔细对比了几遍发现并非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听感的差异在于偏高频部分某个点的拔高,会带来偏高频部分突兀的谐波,所以有一些金属味道。当然,在早年的VSD5上,甚至低频和中低频都会有这种奇怪的失真。这是否能对应到我们两组测试失真曲线的1kHz、3kHz处呢?似乎不能。很遗憾,B&K系统虽然信号是扫频,但结果却是量化后的曲线,而不是频谱。这让分析问题变得有了局限。
而已煲机和未煲机的差别在哪里呢?首先,在频响曲线来看基本没有太大差别。而从失真度曲线来看,未煲机在2kHz、4kHz和6kHz有几个明显非常大的失真。而已煲机的失真竟然变成了1kHz和3kHz上的失真。更高频的失真比没有煲机的小了很多。这能说明什么呢?
从这次客观测试来看,大家应该发现几个问题。先来看看我们这次测试方法上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做的测试是用同一条耳机去跑煲机前后的差别,但我们没这个时间和测试条件,也许以后可以再做一次;其次,在客观测试面前,耳机的一致性其实是并不非常理想的,这并不奇怪。第三,测试差别可能是耳机一致性不好造成的。再来看看煲机和未煲机差别,那只有失真度曲线,大的失真频率点的位置不同了。
通过这次测试,其实并不能100%说明煲机前后差别和客观指标的对应程度,甚至没有地方能够明显表现出我们听到的所谓金属声的明显失真的问题的差异。其实,我们在几年前拿到20来款头戴式耳机测评结果时就犹豫耳机客观测试指标的意义。第一,与大家熟悉的innerfidelity相比,我们借用的漫步者无响室让失真度的测试有了很大的意义,innerfidelity的测试环境的极限就是0.1%左右失真度[耳机失真可以更低得多,但测不出来],而且高频失真基本全是错的,这是环境噪声带来的影响。第二,耳机或扬声器的客观测试系统对研发有所帮助,它可以体现出一个系统设计不断改变带来的差异;但却对多个系统的对比,即耳机测评意义不大。至少,在现有这套测试方法中,我们不敢说能从客观数据看出声音差别在哪里。
最后,还是要回到煲机最早测试的初衷。虽然客观测试谈不上成功,但扬声器煲机带来的差别仍然或多或少的影响到设备。请不要神经病一样拿着双盲测试吓人,仪器目前的方法不能很好体现的,主观听感差别有很多设备还是非常明显。有兴趣我们会继续关注。
本文的相关书签:
40910816821
相关的文章
本文一共有 67 条评论
133.030.172.***133.030.172.***
153.122.118.***153.122.118.***
101.014.242.***101.014.242.***
220.191.121.***220.191.121.***
122.233.237.***122.233.237.***
122.013.085.***122.013.085.***
027.211.009.***027.211.009.***
183.179.140.***183.179.140.***
014.219.118.***014.219.118.***
222.041.115.***222.041.115.***
218.009.019.***218.009.019.***
101.231.125.***101.231.125.***
提示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0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2089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耳机到底用不用煲 怎么才算是煲?_产品_电脑爱好者
耳机到底用不用煲 怎么才算是煲?
14:49 标签:
在玄学烧友群体里面,除核电、水电听音乐能听出细微差别外,煲耳机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始终困扰着众人。有人说这是耳机正常工作的必经之路,也有人说煲机实际效果聊胜于无。而一直以来,煲机方法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各家耳机煲机标准差异巨大:小至自然煲开,大至各种噪声轮番煲透,各种天马行空的奇招就不一一介绍了。
网上各种观点各种言论和科学研究,有些是真有其事,但有些又是按照自己目的和意图去对初学者进行教育,其中可确信的并不多,从而导致行业乱象丛生。究竟煲机方法有没有用,煲完究竟变化究竟有多少呢?今儿小编来谈谈个人看法。
煲机究竟是什么
按照一般常识来说,煲机是让耳机的单元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这样能让耳机声音表达更接近正常状态。然而这些让人争得脸红耳热的说法究竟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回归正题,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厂家推荐的煲机方法吧。
达音科在京东商城产品介绍上推荐的煲机方法
索尼在京东商城产品介绍上推荐的煲机方法
铁三角在京东商城产品介绍上推荐的煲机方法
在上述三张图中,尽管煲机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耳机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才能进入正常的发声阶段,煲机产生的影响是事实存在的。那么问题又来了,哪些耳机需要煲,煲的时间多少,煲完后效果又如何,还有最重要的是:怎么去煲?
哪些耳机要煲?煲多长时间呢?
根据原理,煲机只对有单元折环的动圈耳机有效,至于比较另类的平板耳机(平面振膜耳机),还有以干冷著称动铁耳机以及高大上的静电耳机都是基本不用煲的。至于为什么说基本不用煲呢,因为整幅耳机中的线材也需要煲的,但煲线所需时间远少于对动圈单元煲机所需时间。
耳机常用的动圈单元
而越大的单元,需要煲的时间就相对更长一些,就是说使用大耳机的时候,所需煲机时间会相对更长一些,一般小耳塞,所需煲机时间会相对短很多,而具体煲机时间长短,又要根据具体使用振膜使用材料而定,煲机前后会有的听感变化。
煲机后实际效果如何?
一般来说,煲机前后对比亦不会出现大幅差距,简单点说就8分和10分之间的差别,仅仅在听感上的区别,素质上并没有太大变化。而影响煲机前后听感变化的因素,一部分是来自耳机本身特性,另一部分是听者自身耳朵和大脑对声音的反应问题。
首先说一下耳机本身,市面上大多数耳机虽然同为动圈设计,但实际上在使用的单元尺寸和材料方面是有差异的,因此煲机带来的变化效果不尽相同。诸如JVC的碳素振膜,还有国内流行一时的钛振膜等等,他们煲机后的听感会有微妙的变化。而部分低端入门产品,例如一般手机配塞或者地摊货之类,即使煲机后也不会有较大区别。因此煲机是否有用,要看具体的耳机而定。
JVC的碳纳米管振膜
其次,影响煲机后实际听音效果的,更多的是听者本身的耳朵和大脑对声音的反应,简单而言,听者的&木耳&程度。如果听者听觉本身不灵敏,高度木耳,就算解析再细致入微,听者也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更别说欣赏了。
那应该如何煲机呢?
煲机方法各有特色,各厂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推荐方法。而小编在这里推荐两种比较普通的自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如果各位家里还有收音机的话,不妨调到空白电台的白噪声进行煲机,比正常听歌2/3音量即可,每天播10~20小时,一个月下来基本上煲完,或下载某些品牌厂商官方煲机工具不间断煲机,如多年之前盛行一时的漫步者耳机、音箱煲机软件。但这种方法有个缺陷,个人觉得靠白噪声煲出来的耳机,声音方面会略微干一点,齿印也会略微明显一点;
手机上收音机APP也可用作煲机
第二种自然煲开,每天早晚上下班乘车时正常听音乐1小时,晚上在家用60%音量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这种方法尤其是每天坐公交地铁的上班一族。这样也有一个不好的地方,煲机时间跨度比较大,需要有耐心。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煲机切忌使用高音量,因为让耳机长时间运作在过高音量下会对耳机单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坏,特别在某些单元质量较差的耳机上尤为明显。
尽管耳机煲机老生常谈,但耳机煲机后确实会让耳机听音上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实际听感变化程度,不仅受耳机本身特性影响,更受听者自身听觉能力因素的影响。所以小编觉得煲机是否真的能带来听感改变,不能一概而论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提到煲耳机这个词,绝大部分对耳机感兴趣的网友都是有所耳闻,在贴吧、论坛当中也能经常看到相关的讨论。
耳机为什么要煲
提到煲耳机这个词,绝大部分对耳机感兴趣的网友都是有所耳闻,在贴吧、论坛当中也能经常看到相关的讨论,而且目前甚至有些电商在商品介绍当中也加入了煲耳机相关的一些内容。其实从字面当中就比较容易理解煲耳机,其实也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加速耳机当中各个部件的磨合,但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很多都把煲耳机的效果说得非常神奇,看起来相当玄,那事实上煲耳机真能带来这样的神奇效果吗?笔者则认为有时候并非如此。
煲耳机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至于何时开始提出的笔者也不得而知,所以发烧友或是对耳机感兴趣的人自然不会感到陌生,但对于不太关注这方面的人来说可能此前并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这里我们还是不妨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煲耳机吧。
煲耳机可谓是很多人关注的一方面
首先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人为不断的使用耳机,通过这样加速耳机的老化,让单元内的各个部件更快的进行磨合,这样一来耳机单元在工作时的状态也会更好,从而在听感上会变的更加柔和自然一些。
煲耳机让单元内的各个部件更快的进行磨合
从原理上来说,动圈耳机的振膜运动应当是一种活塞式的运动,这需要振膜的边缘有较大的顺性,煲就是为了提升顺性,新耳机的振膜边缘是比较紧的,弹性大而顺性小,煲耳机就是让它的边缘活动开,声音就不那么发紧、干涩了。
效果真的有那么明显吗?
这样来看煲耳机的却有理有据的一种做法,真的是会改变耳机单元在工作时的一些状态,从而能够改善音质也是很科学的结果,但音频领域总是充满着不少玄学,有时候看起来有理有据,事实上却并不会带来任何明显的变化,煲耳机通过这一小小的改变真的能带来像某些网友所说的巨大变化吗?
想了解耳机音箱最新的资讯,可以向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微信:
更多精彩的最新耳机音箱资讯,请点击进入!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热门文章排行
宽带山热帖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机煲机和不煲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