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仪半定量分析的时候需要配标准物质吗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的乳制品中多种元素的半定量分析方法--《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年02期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的乳制品中多种元素的半定量分析方法
【摘要】: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建立乳制品元素分析的He碰撞反应池模式下半定量检测方法。方法称取0.40~0.50 g样品,加入5 m L硝酸和1 m L双氧水消解完全后,碰撞池反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半定量测定。结果通过对样品加标回收及对GSB-8乳粉标准物质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干扰,实现对Pb、Cd、Hg、As、Cr、Cu、Zn、Ca等72种元素一次性快速测定,测定结果偏差为(-19.6%)~(+4.9%),实际样品回收率为80.4%~104.9%。结论该方法能快速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元素及浓度范围,可以应用于奶制品元素含量扫描分析,为快速分析评价乳制品中矿物元素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O657.63;TS252.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巩军;赵建国;姜金斗;;[J];中国乳品工业;2012年06期
连晓文,杨秀环,梁旭霞;[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牟明仁;蒋晓光;王月江;赵景红;刘冉;林忠;;[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杜慧娟;田娟娟;段长青;潘秋红;;[J];分析试验室;2009年S1期
陈晓彤;邹惠玲;夏攀登;;[J];硅谷;2009年22期
刘名扬;欧阳昌俊;王长文;徐宏伟;;[J];光谱实验室;2011年02期
刘名扬;李百舸;赵守成;张颖焱;;[J];光谱实验室;2012年03期
杨丽娟;库忠祥;姚建新;王洪波;;[J];甘肃科技;2009年08期
姚建新;库忠祥;杨丽娟;王洪波;;[J];甘肃科技;2009年09期
芮玉奎;于庆泉;金银花;郭晶;罗云波;;[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5期
杨李胜;柯华南;刘志鹏;郭剑雄;李海乔;;[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3年03期
屈红;;[J];化工管理;2013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名扬;欧阳昌俊;邬蓓蕾;陈会明;;[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兴卫;[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卢金树;[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黄旭;[D];浙江大学;2007年
田娟娟;[D];海南大学;2009年
武玉飞;[D];延安大学;2012年
夏金丹;[D];浙江大学;2013年
仇倩;[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李安;郝丽;李海燕;赵彤;王磊;刘志璋;;[J];辽宁化工;2008年01期
张加玲,刘桂英;[J];临床医药实践;2005年01期
张玉芝;[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4年03期
谢永红;杨定清;罗晓梅;周娅;;[J];西南农业学报;2010年05期
栾金水;[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年06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当前位置:
&GC/MS是不是一定要有标准品才能确定种类?、
GC/MS是不是一定要有标准品才能确定种类?、
作者 小关白
如题,做异嗅物质的分析,但是现在还没有确定异嗅物质的种类。因为标准品比较贵,所以暂时才只买了两种
之前一直以为直接取水样一测,然后根据出峰时间和面积就能确定种类,现在来看 是不是要买标准品先测一遍,然后才能再测,对比一遍,确定水样里的种类啊
检索数据库只能推测鉴定,如果数据库里面没有匹配度很高的化合物,那就很难鉴定化合物了。如果样品中在对照品相同保留时间处有与对照品质谱图相似度很高的物质,那么可以鉴定该物质。
是的,一定要有标准物质 或参考图库
有普库的,如果普库里没有那就只能标准物质对照,或者F-search
不同的人对检测的要求和目的是不一样的,例如:公安局的毒物分析检测只要求定性,不要求定量;对于中毒死亡的案子,只要能够检测出来是中了什么毒死亡的即可,具体中毒的剂量是多大已经不是考虑的范围了;对于此类检测只须从SCN扫描中进行标准图谱库的检索,和以前相同色谱质谱条件下所做过检测的图谱比对,知道并确证是什么毒物即可,不一定非要标准物质。
而需要做准确定量分析的检验人员,大概必须有标准物质了,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质谱仪江湖风云录(一)-技术前沿-新闻中心-国家标准物质网
>> 正文阅读
质谱仪江湖风云录(一)
【来源/作者】奥科官网 【更新日期】
如果说近几年什么类型的仪器最火,多数人都会选择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仪器。这话不假,而其中质谱仪更是在我国发展最快的一类仪器。面对着这块诱人的“大蛋糕”,难怪各大厂商都“磨刀霍霍”,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技术与产品。质谱仪江湖,早已风起云涌!
基础篇:什么是质谱?
质谱(Mass Spectrometry)是将被测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m/z)分离,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
质谱仪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1. 进样系统——按电离方式的需要,将样品送入离子源的适当部位;
2. 离子源——用来使样品分子电离生成离子,并使生成的离子会聚成有一定能量和几何形状的离子束;
3. 质量分析器——利用电磁场(包括磁场、磁场和电场的组合、高频电场、和高频脉冲电场等)的作用将来自离子源的离子束中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运动轨道稳定与否等形式进行分离;
4. 检测器——用来接受、检测和记录被分离后的离子信号;
5. 数据处理系统。
&&&&&&&&&&&&&&&&&&图1.质谱仪的构造
质谱仪的两大核心技术就是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对于气相质谱(GC/MS),人们一般选择电子轰击电离源(EI),而电喷雾电离源(ESI)则是多数液相质谱仪(LC/MS)的配置。还有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源(MALDI)被人们较多提及,这类离子源在生物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由ESI 衍生发展而来,实现了不依赖于液相分离、直接样品离子化功能的大气压电离源(API),一直有科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并已发展出DART 源、DESI源等新型离子源。
对于质量分析器,最基础的有四极杆分析器(Quadrupole) 、时间飞行分析器(TOF)和离子阱分析器(Ion Trap),而质谱串联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尝试将这些质量分析器进行“混搭”,实现多优点的集中化,三重四极杆分析器、四极杆飞行时间分析器(Q-TOF)、Orbitrap等技术相继出现、发展。这里,还有一类Deluxe 级的质量分析器——傅里叶变换分析器(FTICR),可以一提。
一般来讲,四极杆分析器在对单一离子进行检测时有着极高的灵敏度,是定量分析中的极好手段;而离子阱分析器、飞行时间分析器及傅里叶变换分析器在全扫描下有着很高的灵敏度,适合于定性分析。同时,离子阱分析器有着时间串联功能(MSn),飞行时间分析器及傅里叶变换分析器较之前两类分析器有着很高的分辨率。而串联质谱技术则将这些优点集于一身,是各大厂商的角力点,不容有失。
武学篇:技术修炼是王道
GC/MS,这是位低调的“大款”
质谱仪市场上,GC/MS 往往没有LC/MS 那样耀眼,这类仪器,似乎永远是一成不变的EI 源、单级四极杆分析器,给人一种“日暮西山”的感觉。然而,GC/MS 在中国市场是体量最大的一类质谱仪,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食品检验、石化等领域,近几年的销售额也在前三的位置,实在是一位低调的“大款”。
&&图2. GC/MS 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市场基数
Agilent 在GC/MS 领域绝对是大佬级地位,每年占据近80%的市场,所以它的一举一动一直吸引人们的关注。2014 年6 月,Agilent 推出7010 三重四极杆GC/MS 系统,将该类质谱仪的灵敏度首次提升到阿克级,无疑给业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据该产品的介绍说明,灵敏度的大幅提升主要归功于全新的高效EI 源——可以产生比目前EI 源多20 倍的离子,实现了对定量下限低一个数量级的优化。
Thermo Fisher 在2014 年推出的新品ISQ LT 单级四极杆GC/MS,引入真空锁装置,实现了离子源的不卸真空切换,满足了关注高通量、高灵敏度和永不停歇的实验室的需求。另外,Thermo Fisher 在2014 年也推出自家的三重四极杆GC/MS——TSQ 8000 Evo,主打新型快速碰撞池技术和独特的智慧软件工具TraceFinder,使技术效率提高了三倍,解决了对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通量的多农残分析方法的需求。
图3. Thermo Fisher 公司的真空锁技术
GC/MS 也是我国厂商热衷的一块市场,当我们完全掌握这方面的技术后,单级四极杆GC/MS 定价将会进一步下降至30 万元人民币左右,这也是众多大厂商在单级四极杆GC/MS市场上“偃旗息鼓”的原因。但国外厂商已把目光聚焦到三重四极杆GC/MS 上,积极呼吁我国标准化的改变——由单级四极杆GC/MS 迈向三重四极杆GC/MS。我国厂商若不能对此趋势做好准备,届时将会在与国外厂商的交锋中丧失先机。
这里还可以提一下Agilent 的7200 Q-TOF GC/MS,首次将Q-TOF 引入气相质谱仪中,在提供精确质量信息的基础上,还可进行一系列化合物的结构确认,实在是气相质谱中的“贵族”产品。
三重四极杆LC/MS——“得之,可安天下”
毫无疑问,三重四极杆LC/MS 一直是各大厂商在质谱仪市场上的必争之地,不管是制药、食品安全、临床还是蛋白质组学的定量分析,都要用三重四极杆。近几年,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我国市场,三重四极杆LC/MS 的销售额一直在前两位,且增长势头丝毫不逊于标榜着各类新技术的高端质谱仪,在这个拼“颜值”的年代,着实不易。可以说,谁能在三重四极杆领域取得优势,就有了“问鼎天下”的可能。
如果把三重四极杆的市场格局做个比喻,那么很像时下火热的智能手机领域。AB Sciex多年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三重四极杆LC/MS 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之后当推Waters,该公司强大的色谱分离技术使其在质谱仪竞争中开始就比别人早了一步。其余大厂商也紧跟“潮流”,纷纷推出了自家的三重四极杆LC/MS,销量也很好,真应了那句“站在风口,猪也会飞”。我国的厂商也在努力挤入三重四极杆市场,像中国的普析通用、天瑞仪器,都在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
2014ASMS 展上,AB Sciex 推出了全新的Triple Quad&# 质谱系统。该系统仍旧采用AB 家赖以成名的TurboV™离子源和Curtain Gas™ 接口技术,并在扫描速度、灵敏度、工作通量上进行了提升。很多人认为这款新产品“并无太多亮点可言”,可对于在三重四极杆市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AB Sciex,早已把该领域的客户需求琢磨透了——“作为质谱行业的领导者,我们开发的Triple Quad&# 系统将成为所有技术水平和不同预算经费的实验室获得成功的最好分析技术。”看见没有,AB Sciex 提到了两点:所有技术水平,不同预算经费。这其实暗示了我们三重四极杆LC/MS 的发展趋势:一是为用户提供更简便易用的操作,使不同技术水平的操作者都能使用;二是打造超长产品线,涵盖各种价位,满足不同预算经费者的需求。
同期,Waters 为我们带来一款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品,Xevo TQ-S micro 质谱仪——“全球最小的超高性能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凭借全新的Xtended Dynamic Range™技术,XevoTQ-S micro 质谱仪实现了可达到六个数量级的线性动态范围,对于各种分析物浓度差异较大的样品的化合物定量分析十分重要。新型Xcelerated Ion Transfer™ (XIT)技术让仪器能够以高达500 MRM/秒的速度进行采集,而且不会显著降低峰强度,这是很多其它串联四极杆仪器无法做到的。更为重要的是,这款全球最小的三重四极杆LC/MS 无疑表明了该类产品的另一大趋势:紧凑小型化。在2014ASMS 展上,Waters 还推出了ionKey/MS 系统,将UPLC分离物理集成到质谱仪中,从而显著提高了灵敏度,让科研人员能够实现无与伦比的化合物分离和检测。
图4. Waters 公司Xevo TQ-S micro 质谱仪
Thermo Fisher 的新款三重四极杆质谱仪TSQ Quantiva,采用了全新的主动离子管控技术(Active Ion Management,AIM),优化离子生成及从离子源至检测器的传输,极大程度上减小了从离子源到检测器之间的噪声,提高了灵敏度。之前对血浆中70ag 的维拉帕米的检测结果并不理想,而在AIM 技术的帮助下,新款仪器可出色完成。
图5. 主动离子管控技术(Active Ion Management,AIM)
与TSQ Quantiva 一同推出的还有TSQ Endura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该产品主打不间断运行功能,适用于实验室人员日复一日不间断的进项常规实验室分析。
岛津公司在2014 年也推出了新品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8040,主打功能“超快速”,结合岛津的UFsweeperTM 碰撞池技术,高精四极杆性能和独特的高压电源技术,可以进行超快的MRM 离子对采集,最高达555MRM/sec。除此之外,LCMS-8040 具有最快15ms 的正负极性切换能力,快速的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仅需数分钟即可完成。
“我有颜值我任性”,看各大厂商如何炫技术
故事得从AB 家的Qtrap 说起。想当年,在各大厂商“磨破嘴皮”推销自家的三重四极杆LC/MS 时,一款“完美结合三重四极杆技术与线性加速离子阱技术”、“同时满足定量与定性分析需求”的Qtrap 质谱仪席卷了市场,让众多用户纷纷为它掏腰包,不惜多花些钱。自那之后,各大厂商就展开了“秀技术大战”,你有Qtrap,我有Orbitrap;光有Q-TOF 怎能行,我还有“离子迁移”、TripleTOF……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需要各位买家格外留心。
说到质谱仪的新技术,Thermo Fisher(TMO)的Orbitrap 技术,不可不提。媲美FTICR-LC/MS 的性能,综合FTICR、TOF 和离子阱的优点,不需要超导,价格及维护成本较之却有下降的Orbitrap-LC/MS 是Thermo Fisher 公司发明的新型质谱仪。握有Orbitrap 技术,TMO 可谓是拿到了未来质谱仪市场的“一张船票”。
2014 年,TMO 推出了新型旗舰产品Orbitrap Fusion Tribrid LC/MS,该系统集成四极杆、Orbitrap 和线性离子阱三种质量分析器于一身,有着卓越的分析性能。Orbitrap Fusion 质谱仪之所以能够同时实现三种质量分析器处于工作状态,主要归功于动态扫描管理(DynamicScan Management,DSM)技术,其工作流程是:离子在离子传输多极杆聚焦之后进入到Orbitrap 进行全扫描,得到一张一级高分辨全扫描谱图;在Orbitrap 进行离子扫描的同时,四极杆则开始选择第一个母离子,该母离子进入到离子阱中裂解进行二级质谱扫描;在离子阱进行第一个母离子裂解和扫描的同时,四极杆便又开始选择第二个母离子,这样依次循环进行选择,最后同时得到一张全扫描高分辨一级谱图,以及数张低分辨离子阱MSMS 谱图。从中我们可以想象,Orbitrap Fusion Tribrid 的出现,将会帮助用户开发出更多的研究流程。
&图6. Orbitrap Fusion 离子路径
TMO 在2014 年上半年还推出了Q Exactive HF 液质联用系统,其基本定位是该公司的经典产品Q Exactive 液质联用系统的升级版。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采用超高场Orbitrap 技术,使扫描速度提升了50%。而分析质量保持不变。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技术更新对于质谱仪厂商的重要性。
AB Sciex 一直是玩概念,秀技术的高手。2014 年它也没闲着,推出一款TripleTOF 6600质谱仪,试图在传统Q-TOF 质谱仪与Orbitrap 质谱仪角力日趋力竭的时候,开辟全新战场。TripleTOF 主打SWATH&# 采集技术,该技术也得到了大牛Ruedi Aebersold 的支持。SWATH&# 具有靶向定量技术能力,特异性和重现性高,同时,定量蛋白的数量是传统靶向定量技术的30 倍。相比前代系统,TripleTOF 6600 更在以下几方面获得了提升:Q1 质量范围扩大近一倍、线性动态范围提高一个数量级、可多分析90%的肽段、最多的SWATH 采集窗口。同时该系统也加入了SelexION™离子淌度差分分离质谱技术,提供了更多一维的选择。
&图7. TripleTOF 卓越的靶向定量技术
同样引入离子淌度概念的还有Agilent,该公司最新的6560 Q-TOF LC / MS 主推功能便是增加了额外的分离维度,将离子淌度分离与精确碰撞截面测量相结合,能够在没有同类型校准标样的情况下揭示出复杂样品的更多详细信息。与Waters 一样,Agilent 也掌握着强大的色谱分离技术,新款产品将与Agilent 1290 UHPLC 联用,使其分离能力优于同类型竞争对手。
对于增加一维度的分离理念,Waters 也曾提出过离子迁移技术,该公司的SynaptTM 即是在Q-TOF 的基础上,增加了离子迁移处理,使分离能力更强。
图8. Waters SynaptTM技术示意图,图中红圈为在Q-TOF 技术上所加的离子迁移装置
当然,江湖上从来不缺少“大巧若拙”的高手,它们不愿意只是玩概念,而是拿硬指标、硬参数来凸显自己的优势。Bruker 就是其中的代表,就是它前几年推出的FTICR-MS,放在今日,性能都是“杠杠的”,绝对奢侈级的享受。该公司2014 年推出的Impact II Q-TOF LC/MS就是以“超高分辨率”和“全灵敏度分辨率”作为与其他产品竞争的卖点。Impact II 具有业内领先的高于50000 全灵敏度分辨率(FSR),50Gbit/s 采样速度,在UHPLC 速度下大于5个数量级的动态范围;其超高的分辨能力,在LC 采集速度下,分辨率将提升50%。同时,该产品具有更宽和更灵敏的离子传输范围,从小分子到完整蛋白都能获得极高的准确度。试想,在众多厂商炫技术、搞得我们眼花缭乱的时候,这样实在比拼性能的厂家,也不会在这个市场上被用户抛弃。
基础的技术,简约而不简单
有人说,绝顶高手不是看他有没有绝世的武学秘籍,而是看他能不能把最基本的功夫使得出神入化。诚然,质谱仪江湖充满了各种高端的“绝世武功”,但若忽视了那些简约而不简单的“基本功”,不免少了一方天地。
离子阱LC/MS 近几年一直受到各种高端质谱仪的冲击。其实,若不需要串联功能,买台离子阱真心不错,啥都能做,用起来好用也不坏啊。不过,它的尴尬在于:如果做定量,不行,很多标准里都没写;如果做定性,大学分析中心、一般药物研发机构可配,指望它发高水平文章,现在已经没戏了,高水平文章常常拼的是高端仪器啊。现在Torren、Labtech代理的、以及聚光的便携质谱,还算给离子阱一条活路,因为它可以做的很小,基本的分析性能也不错,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不苛刻。
单级四极杆LC/MS 的市场已经好长时间不见声响了,主要是入门级三重四极杆的价格早就跌破了15 万美元。那么,第一次发起“更便宜、更小型”单级LC-MS 冲击的是Advion,现在再次发起猛攻的是Waters 的QDa,那么Agilent、岛津的5 万美元的LC-MS 也不远了。搞有机合成的人?全都可以买一台来啊。
摘自:分析测试百科网
【关键词】三重四极杆, 分析器 ,技术, 质谱, 奥科官网,北京世纪奥科&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ICP-MS半定量分析及其应用
下载积分:280
内容提示:ICP-MS半定量分析及其应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0|
上传日期: 18:42:3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8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ICP-MS半定量分析及其应用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谱分析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