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7 7700hq和i7 i78550u和i77700hq 那个适合玩游戏

新一代游戏本标配
酷睿i7-7700HQ性能实测
日 09:50&&&出处:&& 作者:孙斌&& 分享
  Intel在年初发布了全新一代代号“Skylake”的处理器产品,这也是“酷睿”这个系列的第七代传人。相信各位已经看过了本站的《Core i7-7700K首发评测》,桌面版的新一代处理器的性能提升乏善可陈,那么移动版又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必然会成为这一代高端标配的Core i7-7700HQ性能表现究竟如何,相比前代i7-6700HQ又有怎样的变化呢?新老i7规格对比i7-7700HQ -Z截图i7-6700HQ CPU-Z截图& & 从规格上可以看到,Kabylake架构的酷睿i7-7700HQ在频率上有所进步,默频提高了200MHz,单核睿频提升300MHz,多核睿频提升300MHz。内存支持提高到了DDR4-2400的水平,其他规格基本没什么变化。TDP保持在了45W的水平上。至于,在上可以直接忽略他的存在,咱们就不赘述了。基准性能测试  为了测试新一代酷睿i7-7700HQ的实际性能,我们选择了CineBench R15、Fritz Chess国际象棋、Super Pi等三个主流测试软件进行全方位的性能对比测试。测试加入前代i7-6700HQ进行对比。CineBench R15测试:  CineBenchR15是一款常用的CPU性能测试软件,可以测试单线程和多线程性能。Fritz Chess Benchmark测试  Fritz Chess Benchmark是国际象棋软件Fritz自带的电脑棋力测试程序,由于支持多线程,而且他做的是大量科学计算,所有经常被网友用来测试电脑的科学运算能力,他通过模拟电脑思考国际象棋的算法通过测量部分测试电脑成绩。一般主要用来测试CPU的多线程运算能力。SuperPi 1M 性能测试  Super Pi是一款通过圆周率计算测试CPU性能的软件,主要用来测试CPU的单线程性能。测试总结:  在我们之前做过的《酷睿i7-7700K首发评测》中就证实了Kabylake的同频性能没有提升,这一代的i7-7700HQ相比前代i7-6700HQ有着300MHz的频率优势,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发现,这一优势带来的是多线程性能提升10%,单核心性能提升7%,对于Intel这种“挤牙膏”专业户来说,这样的性能提升是很显著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一代的酷睿i7-7700HQ是一款有进步值得选择的产品。配备酷睿i7-7700HQ的游戏本产品:华硕FX53VD  华硕飞行堡垒FX53VD除最新的酷睿i7-7700HQ处理器之外,还配备了最新的GTX 1050显卡、8GB内存、128GB SSD以及一块1TB的机械硬盘。其中GTX 1050的性能达到甚至超越了前代GTX 965M的水平,游戏性能十分出色。在我们的评测中发现,这款产品在高配置的同时,散热效能也相当良好,是个非常稳妥的选择。雷神ST-Plus  雷神ST-Plus显卡方面选择了GTX 1050Ti,内存为8GB,配备256GB SSD并没有标配机械硬盘。这款笔记本的键盘配备了酷炫的RGB灯光,手感也非常舒适,值得称赞。微星GL62M 7RD  微星新推出的GL62系列笔记本,配置为i7-7700HQ 8G内存、1T HDD硬盘+128GSSD,显卡为GTX 1050。机械革命 深海泰坦X6Ti-S&  配置如下:&8G内存、128GSSD+1THDD、GTX 1050Ti显卡、FHD IPS屏幕。Acer 宏碁 暗影骑士3 VX5  同样的8G内存、1TB HDD+128G SSD、GTX1050显卡,可以看到这应该就是未来一年主流游戏本的标准配置。三星 8500GM-X0B  游戏本市场的火热让三星也忍不住来凑凑热闹,这款8500GM也是几乎与上面几款相同的套路,8GB内存、GTX 1050显卡,但只配备了256GB SSD,机械硬盘需要自行加装。& &&在i7-6700HQ和i7-7700HQ之间做选择,性能更强的后者无疑更值得购买。最近一段时间配备酷睿i7-7700HQ处理器的笔记本新品会扎堆上市,现在采用第六代处理器的游戏本也会逐渐升级到新的平台。■
扯扯车精品文章推荐4 核 8 线程 PK 标压 HQ!8 代酷睿 i7 8550U 测试-ZAKER新闻
中关村在线
2017 年注定是 PC 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AMD 锐龙出海给活力逐渐丧失的 PC 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时至年中,烈日当空下,笔记本端的 " 核战争 " 也蔓延开来。Intel 第八代酷睿本周解禁,首发的移动低电压处理器全线升级到四核心八线程规模,为用户带来了非常明显的进步,非常厚道。4 核 8 线程 PK 标压 HQ!8 代酷睿 i7 8550U 测试周一我们已经放出了第八代移动酷睿低电压处理器 i5 8250U 的性能首测,不过由于功耗墙和温度等原因掣肘,成绩并不理想。今天我们从其他渠道拿到了 i7 8550U 的笔记本测试平台,将为大家带来 Kabylake U Reflesh 完全体的性能对比测试。直白的说在前面 , 默认状体下 i7 8550U 性能比 i5 8250U 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 在一些条件下确实可以同 HQ i7 相提并论了!(反之解开功耗温度限制后 i7/i5 U 的差距幅度减小很多)Tick-Tock 节奏一直运行到 14nm 初期自 2006 年 Tick-Tock 的架构 / 制程轮换节奏确立以来,Intel 一直在 CPU 领域占有优势,但随着摩尔定律逼近失效,这种技术演进路线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先是 14nm 自身难产导致第四代酷睿延寿衍生出了 Haswell Reflesh 家族,后是 14nm 的排头兵 Broadwell 几乎缺席桌面阵营(服务器大量存在,桌面仅有两款 PGA 型号),Tick-Tock 有夭折的危险。Kaby Lake U Reflesh 内核面对扰乱路线图的后果和 10nm 制程研发方面的困难,英特尔迅速调整了技术路线,决定将 14nm 制程延伸使用,采取优化迭代的方式,连续推出 KabyLake ( 含 Relfesh)与 Coffee Lake 两代新架构处理器。10nm 的 Cannon Lake 将与 Coffee Lake 并存 中间插入了 KBL-U第八代酷睿移动首发版就属于 KabyLake Reflesh 家族, 相比 KabyLake 主要优化制程的特点,Kabylake Reflesh/Coffee Lake 的变化在于增加核心数量。桌面端 i3 8000 系列将解锁四个物理核心的新成就,i5、i7 系列将化身六核心处理器,获得大幅度的性能增强。在移动端,首发的 i5/i7 8x50 U 低电压系列破天荒地在 15W 功耗基础上加入了完整四核心八线程规格设计,为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实惠。i7 8550U 等 CPU 规格根据 Intel 本周发布的相关白皮书、PPT 信息,我们将第八代酷睿移动低电压系列的信息为您汇总如下。KabyLake Reflesh -U ( 此前误认为的 Coffee Lake)规格惊人同此前一样,KabyLake Reflesh -U 全系列都是低电压处理器,TDP 热设计功耗均为 15 瓦。与之前不同的是,KabyLake Reflesh -U 已知四颗 X50 结尾编号的处理器全部都是四核心八线程的 " 真 i7 " 规格,其中两颗 i5 的三级缓存为 6MB, 两颗 i7 的三级缓存为 8MB。官方宣传整体进步百分之十五低电压系列八代酷睿官方认为最高提升百分之四十KabyLake Reflesh -U
系列中,i5 8250U 到 i7 8650U 依次提升 100MHz 基准频率,i5 8250U 的单核睿频为 3.4GHz,i7 8550U 的单核睿频为 4.0GHz,体现出 Intel 惊人的制程工艺水平。Kabylake U Reflesh 渲染图相比于前代 i7 7000U 系列,i5 8000U 系列同定位价格要稍微低一些,核心数一概增加两个,频率基本维持一致,属于近年来稍有的加量降低价格的诚意定位。测试设置和内容方法由于 NDA 限制,i7 8550U 测试平台的细节我们不能透露,对比平台包括联想潮 7000 13 英寸笔记本、微星 GT75VR 十热管旗舰游戏本等平台。i7 8550U 平台在微星 GT75 身上联想潮 7000 笔记本联想潮 7000 笔记本联想拯救者 R720YOGA 910 二合一笔记本U4100UQ 轻薄笔记本测试平台信息本次测试分为理论测试、渲染测试、转码测试和应用测试四个方面:3DMark Firestrike 测试X264 HD BenchmarkWprime 1024MBMediaEncoder CCCPU-ZCorona Benchmark一:理论测试包括 Wprime 圆周率计算、3DMark Firestrike 物理测试、国际象棋整数运算和 CPU-Z 1.80.1 X64 Benchmark。二:渲染测试包括 X264 HD Benchmark、X265 HD Benchmark、Adobe Media Encoder 2017 HEVC 转码测试(将
分辨率 46Mbps 2.39GB 视频转为 H265 编码 1080P 5Mbps 视频)。三:解压缩使用 Winrar 5.40 x64 将 Adobe Photoshop CC 2017 的安装文件打包计时对比;Photoshop 环节使用 14 张 D750 RAW 文件导出加堆栈降噪处理,计时对比。注:微星 GT75 VR 加入的缘由是 i7 7820HK 相比 i7 7700HQ 更容易降频到 2.8GHz 以下,游戏本平台双通道有加成,所以我们将其一组对比频率设为略低于 i7 8550U 的 2.7GHz。处理器频率功耗考察由于目前的 AIDA 64 等软件对八代酷睿支持有限,睿频规则读取不准确(Aida 64 只能读出最大睿频)。我们使用多款评测工具和 HWINFO 工具对 i7 8550U 的频率功耗进行考察。AIDA 64 读取处理器信息AIDA 64 读取处理器信息CPU-Z 规格信息Winrar 解压 实时频率约稳定 2.67GHz(衰减后的结果 四分之三压缩时间)Wprime 2.4GHz 1024MB 百分之八十时间比AIDA 64 读取的 i7 8550U 睿频是满载 37 倍频,这显然绝无可能。我们使用实际工具测试总结可以发现以下结论:一:i7 8550U 空载状态下接近 4GHz 的单核睿频可以经常性看到。二:出现双核以上负载时 i7 8550U 频率第一步跌到 2.9GHz, 随后视测试压力而定,在2.8GHz 频率上能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最终稳定到 2.4GHz 左右。三:我们使用的平台号称" 解锁版 " 而非联想潮 7000 那样的 " 锁频版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该笔记本平台的默认测试成绩非常稳定,可重复性极高,成绩偏差幅度非常微小。对数坐标系 考察频率功耗对数坐标系 考察频率功耗解锁 TDP 运行提升不大我们使用对数坐标系将默认高性能状态下 i7 8550U CPU-Z 和 Cinebench R15 多线程测试的运行参数整理成表格来观察。结合表格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i7 8550U 的主频和功耗高度联动,满负载的 8 到 15 秒之间可以以 25 瓦 PL2 瞬时短睿频状态冲上 2.8GHz 左右(比 i5 8250U 时间长的多),随后下降到 2.4GHz 左右,15W 功耗长时限制上来。我们尝试了 Throttle Stop 的解锁 " 鸡血 " 能力,发现对 i7 8550U 有作用,但幅度远不如 i5 8250U。解锁后的 i5 8250U 非常接近 i7 8550U 默认成绩,距离解锁后的 i7 8550U 极限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多。考虑到 6MB L3 和 8MB L3 在多数场合下不会有明显差异,我们可以认为 KabyLake U Reflesh i7 和 i5 的区别主要在于默认功耗控制上(不是温度),由于两个系列极限满载频率都不高且非常接近,实际性能水平取决于机身模具允许的功耗控制调度能力。多平台理论计算测试首先我们来看看理论测试部分,I7 8550U 的频率其实和双核的 i5 7000U 系列差不多,那么结果如何呢?CPU-Z 理论测试国际象棋Wprime 测试3DMark Firestrike 物理测试在 3Dmark 物理 测试和 CPU-Z 测试中,i7 8550U 完爆 i5 8250U、i7 7300HQ,甚至也超越了频率类似的 i7 7820HK,非常强悍。在国际象棋中,i7 8550U 略强于 I5 7300HQ ,远强于 i5 8250U 相比 i7 7820HK 近似频率比较接近。在 Wprime 中 i7 8550U 和 2.7GHz i7 7820HK 拉开了距离,和 I5 8250U 解锁版差相仿佛。在这些理论项目中,i7 8550U 都比 i7 7500U 强一半左右。2D 渲染项目详细测试2D 渲染项目包括 Cinebench R11.5/15 系列和 Corona Benchmark 1.3 Benchmark,都是业界知名引擎的代表测试工具。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Corona Benchmark 可以看到,在 Cinebench R15/11.5 中,频率负载比较 " 健康 " 的 i5 8250U 可以大幅度抛离规格只有自己一半的 i5/i7 7000U 系列。i7 8550U 相比解锁后的 i5 8250U 还稍微弱了一点,哪怕跟着解锁也不行。Cinebench 系列中,i7 8550U 已经和 2.7GHz 的 i7 7820HK 非常接近了,相比 i5 8250U 默认有很大优势,解锁后差距缩小。解压缩图像处理应用测试日常应用的代表是 Winrar 和 Photoshop , 我们先用 Winrar 把 Photoshop 压缩,后安装 Photoshop 进行堆栈。Adobe Photoshop CC 2017 Winrar 测试Adobe Photoshop CC 2017 的导入环节是完全充分多核优化的,堆栈环节则更加依靠单线程。在 PS 中,i7 8550U 发挥非常强势(i5 8250U 表现很不理想,原因大概在于潮 7000 平台只有 4GB 内存),大幅抛离低电压处理器,可以同 i7 7820HK 2.7GHz 一较长短。Winrar 本质上更加依靠频率,i7 8550U 表现同样不错,不过还是比 i7 7820HK 系列差了很多(i7 7820HK 锁 2.7GHz 不满 TDP,全程坚挺)。H264/H265 视频转码测试对于 15 瓦低电压双核处理器来说,视频转码属于重度负载,测试时间很长,是严峻的考验。Adobe Media Encoder CC 2017X264 HD Benchmark X265 HD Benchumark在 Adobe Meida Encoder 2017 中,多核优势比较明显,i5 8250U 接近 i5 7300HQ,鸡血后甚至直接超越之,i7 8550U 默认强于 i5 8250U,解锁后反而不如。X264/X275 HD Benchmark 负载较高又依赖频率,i7 8550U 都是夹在鸡血解锁版的 i5 8250U 和 I7 7820HK 2.7GHz 之间。搭配 MX150 独显游戏测试这款测试平台并非游戏本,但是搭载了全功率版本的 MX150,我们也做了一下游戏测试。之前双核系列低电压七代酷睿在守望先锋中表现不佳,我们就来试试这款多核优化的游戏。 画质设置画质设置守望先锋 游戏测试守望先锋 实际截图 帧数很高守望先锋 实际截图 比较流畅出乎我们预料的是,i7 8550U 配全功率版本 MX150 的《守望先锋》中画质成绩非常强悍,甚至超过了微星古董模具 i7 7700HQ +MX150 很大一截幅度。8W 版 MX150 配合四核 I5 8250U 已经可以基本流畅运行《守望先锋》1080P 中画质,25W MX150 和四核 I7 8550U 的组合上了一个台阶,已经可以同过去 i7 6700HQ +GTX960M 或者 RX 460 的入门游戏本看齐,让人大吃一惊。数据评价与KabyLake -U Reflesh 布局我们将所有测试项目数据汇总如下,为您呈现:测试数据汇总单线程性能对比多线程性能对比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单线程测试中,算上鸡血版 i7 8550U 并不总能高于 i5 8250U 和 I7 7500U, 但多个项目折合下来还是要略微超过的。TDP 调节对 i7 8550U 的单线程能力没有多大影响,他的单核绝对水平就是 i7 HQ 这一级别的。二:移动低电压处理器的总 TDP 有限,原则上四核心处理器在 15 瓦范围内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通常情况下会损失很大幅度的性能。不过,倘若搭配不错的模具和较宽松的功耗控制模式,i7 8550U 默认状态有望接近笔记本降频版的 " 四核八线程真 i7 HQ",爆发性能实力也没有 i5 8250U 在部分功耗控制严格平台上那么惨,和和桌面平台的距离要近一些。三:解锁 TDP 对于 Kabylake U Reflesh 两款 i7 来说有提升但比例不高,i7 和 i5 的区别主要在于默认功耗限制,而非温度。i5 碰上放宽限制的机器应该可以接近 i7,i7 碰到局限的平台未必能够打过 i5。四:i7 8550U 默认跑分就强于历代大批节能版桌面 I5,单线程能力也很强,爆发实力相当于 7 代以前 3.5GHz 以内的桌面 I5 处理器,长时间负载会有衰减。展望未来:KabyLake Reflesh -U 和 Coffee Lake系列处理器代表未来第八代酷睿处理器的架构基本没有变化,在同样制程条件下在有限的 TDP 范围内加入了更多的处理器核心,对笔记本平台来说是巨大的进步。虽然 i5 8250U 为代表的第八代酷睿四核八线程处理器无法像他们的规格那样让人感到惊喜,实打实的性能提升比例受到功耗限制瓶颈明显,但对多线程有需求的轻量级视频、图像、乃至游戏用户将会非常喜爱他们。i7 U 的默认性能将会显著强于受平台功耗限制的 i5 8250U ,当然如果手动把功耗范围放宽,他们的差距就不会那么大了。i5 8000U 系列如果放到强力的游戏本模具中,解锁放宽 TDP 后完全可以当成长续航的游戏 CPU 使用,对轻量级游戏本是重大利好。i5 8000U 系列极强的能耗比,可以说为即将登场的桌面八代酷睿系列奏响了胜利序曲的第一个音符,相信这一代产品的诚意将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数码测评9小时前
数码测评9小时前
数码测评11小时前
数码测评15小时前
数码测评9小时前
数码测评10小时前
数码测评9小时前
电脑之家49分钟前
数码测评9小时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7 8550u与i7 7700hq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