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部队在前进mp3花钱买了工程兵,为什么买完之后没这个人物,显示未解锁,钱已经扣了

我姨夫是原来上海电表厂的班头。当时他们班里有个小工。没事就看英语书自学英语,而其他的小工没事就抽烟打牌踢球,还嘲笑这个小工读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用得到英语么?&br&后来厂里来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厂没一个人看得懂,就这个小工行。厂里一下子轰动了,所有人都对这个小工另眼相待……但觉得他厉害没用,他还是做他的小工,地位并没有改变。&br&又过了一段时间,政府有个机关缺个翻译,听说这里有个年轻人行,就跑来把他借走了,再也没还回来过。&br&我姨夫有时会谈到这个小工,说他的名字特别难写。&br&这个小工叫杨洁篪,上一任的外交部长。
我姨夫是原来上海电表厂的班头。当时他们班里有个小工。没事就看英语书自学英语,而其他的小工没事就抽烟打牌踢球,还嘲笑这个小工读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用得到英语么? 后来厂里来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厂没一个人看得懂,就这个小工行。厂里一下子轰…
要听精彩骗局故事的赶紧了~&br&(当答完&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历史上有哪些很厉害的骗局? - 眠眠的回答&/a&之后,就觉得还想补充些别的骗局,然而那题已经是一个完整的长答,再接着写别的总觉得不伦不类。)&br&现在,终于又有一个骗局题目可以一答。&br&另外,我不会去写那些风言风语的阴谋论,写的都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过的骗局。&br&&br&&b&骗局一
“加迪夫的巨人”
(Cardiff Giant)&/b&&br&&br&1869年十月,纽约州加迪夫村有个叫威廉·纽维尔(William Newell)的农场主向其他农场主抱怨,说他家的井水位下降得厉害,可能是井底那一块地下已经干枯了,现在他家的牲畜都缺水喝。其他农场主一听这话就乐了:”你咋这蠢哩?地都是你家的,再重新打一口不就得了?“&br&&br&纽维尔愁眉不展:”俺不知道哪里地下有水撒。”&br&&br&这时他身边一个叫亨利·尼克尔斯(Henry Nichols)的农工回应道:“老爷,小的从小跟着俺三叔学过点寻龙点穴,哦错了,是水文之法,能寻出地下水来。”&br&&br&十九世纪时,会寻找地下水的专业人士可不多。其他农场主纷纷说道:“看不出你小子还有这本事呐,还不给咱哥几个露一手?”&br&&br&于是,尼克尔斯就带着纽维尔和他的朋友,在地里仔仔细细地检视着。到了一处种满苜蓿的田里,尼克尔斯忽然站定不动了。他弯下腰,用一个不知道啥玩意的工具开始捣鼓土壤,然后大笑三声道:“有了。便在此处地下,便有水。”&br&&br&纽维尔闻言大喜:“此话当真?”&br&&br&尼克尔斯点点头:“错不了。我觉察出此地地下有异动,想必是水源。”&br&&br&纽维尔拍拍尼克尔斯的肩膀,冲着同行的农场主和不明真相围观群众说,“这小子夸下海口,诸位不妨做个证人,明日一早咱们便在此地开凿水井。”&br&&br&次日,纽维尔吩咐工人在尼克尔斯指明的地点挖掘水井,自己则驾马车去镇上购买一些造井的材料。当他回到农场那块苜蓿地时,发现已经被群众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br&&br&&img src=&/a36c5cf87aabee9403da_b.jpg& data-rawwidth=&2025& data-rawheight=&1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25& data-original=&/a36c5cf87aabee9403da_r.jpg&&&br&&br&他拉住一个农工问道:”咋地了?真挖出地下水来了?“&br&&br&农工惊呼:”老爷你可算来了!水没打出来,居然挖到个不得了的东西!”&br&&br&据纽维尔观察,所有见到那个东西真容的人,全部都惊得合不拢嘴,继而奔走相告,引得更多的人前来围观。见到此情此景,纽维尔的嘴边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br&&br&那么,到底挖出了个啥玩意儿呢?&br&&br&日,加迪夫当地的报纸是这样报道的:&br&“在加迪夫农场主纽维尔家的农庄里,挖出了一具十英尺四点五英寸长(约合三米二),接近3000磅重(约合1.35吨)的石化巨人遗骸。根据遗骸的腐蚀程度推测,这个巨人埋藏在此地至少有上千年了。”&br&&br&&img src=&/9aaca83bd2b9c8d95c6ac_b.png& data-rawwidth=&546& data-rawheight=&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9aaca83bd2b9c8d95c6ac_r.png&&(丁丁整那么大。。敢说不是恶趣味?&br&&br&当这个轰动性新闻传出去后,整个纽约州都沸腾了,慕名前来加迪夫观看巨人遗骸的人络绎不绝。纽维尔干脆在农庄里搭了个大帐篷,想进去看巨人的,都得交25美分的门票。没想到,即便如此,围观的人还是一天比一天多,很多舍不得花钱的人好奇心作祟,只好咬咬牙花钱进去一睹究竟。&br&&img src=&/3afdc9a9b9d351996caccc9dc7128196_b.jpg&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3afdc9a9b9d351996caccc9dc7128196_r.jpg&&&br&&br&纽维尔很有营销头脑,他立刻把门票价格提升到了50美分,并望着帐篷外不见尾的长队笑得合不拢嘴。&br&&img src=&/9be036c35aea5c46afc5dc17119d08a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be036c35aea5c46afc5dc17119d08af_r.jpg&&(这位姑娘,你坐在哪呢。。。&br&&br&然而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当纽维尔听说,耶鲁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奥斯尼尔·C·马尔什( Othniel C. Marsh)也要亲自来他的农场参观时,他立刻觉得如坐针毡。并连忙求助自己的表哥,乔治·赫尔( George Hull)。&br&&br&原来,这所谓的石化巨人,是由赫尔精心策划的一个骗局。在一次教会活动中,身为无神论者的赫尔和几位教徒争辩《圣经》( Genesis 6:4)中关于巨人曾经存在于世的证据。当他提出并不存在所谓巨人时,几位教徒毫不留情地羞辱了他。&br&&br&恼羞成怒的赫尔一时无计可施,但一则新闻令他感到十分关注。加州的一份报纸提到,几个采矿工人在探矿时,不慎喝了矿洞中的液体,于是发生了身体石化。其他的报纸也纷纷转载并确认了这一新闻。(事后被证实这也是个假新闻,看来19世纪的美国媒体比天朝还扯。。。)&br&&br&赫尔脑洞大开,一个报复那些基督徒的诡计诞生了。他不远千里来到爱荷华州,并雇佣工人开挖了一块3.2米长的硬石膏矿,还煞有介事地告诉工人们,这是为了给亚伯拉罕·林肯做纪念碑用的。随后他将巨石运到芝加哥,并雇佣了一个叫爱德华·布克哈特(Edward Burghardt)的德国工匠。在和他签订了保密协议后,他授意布克哈特将石膏雕琢成一个赤身裸体的巨人形状。&br&&br&巨人形状成型后,赫尔又用各种酸液和污渍,将石膏巨人伪装成经过了上千年腐蚀和风化作用的样子。这还不够,他甚至不辞劳苦,用锤子敲打钢钉,在石膏巨人身上凿出一个一个的汗毛孔,令整个形象几可乱真。做完这一切后,他又将石膏巨人用木板箱妥善包装好,并通过铁路运到了加迪夫,他的表弟纽维尔的农场中。这一切花费了他2600美元的代价(折合现在45000美元)。&br&&img src=&/2a2cd3be547bd46002b89d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2a2cd3be547bd46002b89d_r.jpg&&&br&赫尔和他的表弟纽维尔,伙同农场的一个工人尼克尔斯,将石膏巨人埋进了农场中的一块苜蓿地中,并做好了隐秘的标记。他们又周密制订了整个计划,上演了一出好戏,刻意将巨人被挖掘出来的声势制造到了最大。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纽维尔甚至没有亲自出现在发掘现场。&br&&br&但如今,古生物学家马尔什毫无疑问会拆穿他们的骗局。不仅如此,已经有不少地质学家质疑他们,说在那样的位置根本不可能挖出地下水,在那里打井是毫无理由的。想到这个骗局的由来,赫尔心生一计,他安排了一些神学家和教徒参观了“巨人遗骸”,他们果然信誓旦旦地宣布这个巨人就是《圣经》中记载的,曾经生存在地球上的巨人。&br&&br&人们一时不知道该相信谁的话,但是无论真假,好奇前来看一看的人并不见少。&br&&br&赫尔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对比之下,刚被拆穿的知乎大V童瑶似乎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以几乎是当初成本十倍的26000美元,将石膏巨人的一部分股份转卖,并将其转运到了纽约州的雪城进行展览。在展览中,一个叫巴纳姆(Barnum)的商人相中了这个伪造的巨人,他在百老汇大街经营一家专门收集人造奇物异品的博物馆。&br&&img src=&/039a73c4da54d3bd261ecc5a1f3674f2_b.jpg&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4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039a73c4da54d3bd261ecc5a1f3674f2_r.jpg&&&br&&br&巴纳姆花了50000美金,将石膏巨人买下,并以此为模板,复制了另一个石膏巨人,放在自己的博物馆中展出。巴纳姆声称,自己的巨人才是真实的,而加迪夫的巨人是个伪造品。他甚至号称要起诉赫尔伪造巨人,与之对簿公堂。&br&&br&面对绵绵不绝的质疑声,赫尔终于向媒体坦白了自己的骗局,随后纽约州法庭宣布,这两个所谓的巨人遗骸都是伪造的,但他们也仅仅是阻止了巴纳姆的起诉而已。两个巨人依然被用于展览赚钱的生意。值得一提的是,甚至在全国报纸都刊登了揭穿骗局的新闻后,还有很多教徒认为这是宗教的敌人对《圣经》的攻击。&br&&br&在此后30年里,伪造的巨人遗骸通过展览,给赫尔和巴纳姆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br&&br&1939年,纽约州教育部门在加迪夫树立了纪念牌,指明70年前巨人出土的地点。&br&&img src=&/3f03f46e95a855b48865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3f03f46e95a855b488658_r.jpg&&&br&&br&到1948年为止,巨人已多次易主,最终纽约州历史协会买下了巨人,并把它安置在库帕斯当的“农民博物馆”。直到今天,若是想参观这个伪造的巨人,依然要花费一美元的门票。&br&&img src=&/7e0eb51a2ef48d7fcf5c7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e0eb51a2ef48d7fcf5c77_r.jpg&&&br&&br&&br&&br&&br&&br&&br&&b&骗局二
倒卖埃菲尔铁塔 (Eiffel Tower scam)&/b&&br&&br&1925年春,法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中恢复,巴黎又开始重新走向兴旺,充满了各种机遇,骗子的春天重新到来了,各种骗子开始蠢蠢欲动。有个叫维克托·勒斯蒂格(Victor
Lustig)的男人在巴黎街头饶有兴趣地看着报纸。报纸的一篇文章吸引了他的目光,文中讨论的是关于如何维护埃菲尔铁塔的问题。&br&&img src=&/c0c94f3b8ac5ccc80f4e7f355f9ce54b_b.jpg&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c0c94f3b8ac5ccc80f4e7f355f9ce54b_r.jpg&&&br&&br&埃菲尔铁塔现在虽然举世闻名无人不晓,在当年可算个新鲜玩意。1875年,法国第三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当局决定于巴黎举办一次国际博览会。而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的项目,便是建造一个巨型标志性建筑。经过层层筛选,建筑工程师埃菲尔的设计方案从七百多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接近两年的施工之后,埃菲尔铁塔终于建成。这座高达320米耗钢材七万吨的庞然大物,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奇景。而按照最初的方案,铁塔本该在巴黎博览会之后便原地拆除,然而法国人民阻止了这一举动。转眼几十年过去了,铁塔仍然屹立在那里,成为了法国人的骄傲。 &br&&br&但如何维护这座巨塔,可是耗费了巴黎政府好一番脑筋,毕竟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勒斯蒂格从报纸的文章中敏锐地察觉到了诈骗的可能性,一个突破天际的脑洞在他脑中形成了。&br&&br&说到勒斯蒂格,这货原本只是个靠打牌出老千骗钱的无业游民,但在一次巧合中,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导师,一名骗术大师。导师循循善诱地开导他,搞这种low逼的牌术诈骗是木有前途的,必须要有更高的觉悟,学会更多的技能和手段,要玩儿就玩大的,骗得对方明知被骗,却束手无策只能跪地求你,才算是诈骗的至高境界。&br&&br&勒斯蒂格茅塞顿开,他开始钻研演讲术和诡辩术,又学习了多国语言,开始在诈骗界冉冉升起。他的手段是,长期搭乘从法国开往纽约的客船,在船上寻觅可以诈骗的对象下手。在那吵吵嚷嚷,混杂着三教九流的客船甲板上,勒斯蒂格彷如一只狡诈的狮子,注视着一群群无辜的绵羊。&br&&img src=&/bf4d6c9bbd_b.jpg& data-rawwidth=&760& data-rawheight=&9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0& data-original=&/bf4d6c9bbd_r.jpg&&&br&&br&勒斯蒂格第一次初试身手便赚得盆满钵翻。他声称发明了一种印钞机,只要花费6个小时,就能复印一张百元大钞。不知道他是如何靠着如簧之舌鼓动,终于有人心动了,花了三万法郎买下了他的“印钞机”。勒斯蒂格让这个客户先花12个小时印刷两张百元钞来验证机器的品质。对方信以为真,等到12小时之后,印刷机里只吐出两张白纸。客户这才发觉被骗,再去找勒斯蒂格,当然是早已不知下落。此后类似的骗局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但都被称为“钱箱”骗局,而它的缔造者便是勒斯蒂格。&br&&br&言归正传,当勒斯蒂格看到这篇新闻后,他诈骗之心又开始萌动了。&br&&br&勒斯蒂格通过伪造的政府证明,自称是政府邮电部门的副部长,并邀请到六个金属废料经销商,为铁塔的七万吨废钢材竞标。他驾驶着租来的豪华轿车,载着六个经销商在铁塔下兜了一圈,说了一些铁塔即将被拆除,卖掉这些废钢材能大赚一笔的鬼话。随后,他又驾车带着他来到Hotel de Crillon酒店,这是巴黎最负盛名的豪华酒店之一,并在酒店的套间内与经销商们展开了一个机密会议。&br&&br&如此盛大的排场震慑住了所有人,但是他们毕竟也是混迹江湖的老手,依然心存疑虑,因为毕竟从未听说过政府提过要拆除埃菲尔铁塔的风闻。勒斯蒂格告诉他们,铁塔的维护实在贵得离谱,远超出了巴黎市政的预算,希望将其变卖出售。政府不想让公众知道这件事,担心一旦巴黎市民听说心爱的铁塔要被拆除,必然会引发轩然大波,因此只能悄悄行动,等到所有细节都已敲定,生米煮成熟饭,屁民们也便无计可施了。&br&&br&随后他又说,铁塔本身便是计划好了在博览会后要进行拆除的,因为它和周边哥特式的教堂,以及凯旋门这些建筑物放在一起,显得过于不伦不类了。他进一步解释道,他被赋予的责任,便是挑选经销商来执行任务。之所以钦定他们六位,是以诚实有信誉的标准,从诸多经销商中选拔出的。况且,现在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br&&br&如此一番说辞,不要说在1925年,即便放到今天,也几乎是无懈可击的。所有的经销商都信以为真。毕竟,从他们坐上勒斯蒂格租来的豪车开始,便遭到这个大骗子的观察和分析,将他们每个人的心态和性格拿捏得一清二楚。&br&&br&勒斯蒂格要求投标必须在第二天提交,并提醒他们,这是国家机密,绝对不能走漏半点风声。六人中,有一个叫安德烈·泊松(Andre Poisson)的人出价最高。而且,勒斯蒂格早就调查到了,泊松长期纠结于自己打入不了巴黎商业界的内部圈子,为此,他一直觉得惴惴不安。泊松坚信,通过收购艾菲尔铁塔的大买卖,将让他在巴黎商圈扬名立万。&br&&br&然而就在一切都进行得顺风顺水时,有一个人看出了端倪,开始起了疑心。&br&&br&&img src=&/8aaabcc16b1c1f22804ec9aebe843a0e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8aaabcc16b1c1f22804ec9aebe843a0e_r.jpg&&&br&这个人便是泊松的妻子,她希望彻底调查一下这个所谓的官员。因为女人的第六感告诉她,这一切都进行得如此机密,而且又安排得如此紧迫,说不定会有什么隐情。当泊松向勒斯蒂格透露出这些担忧之后,为了打消他的疑虑,勒斯蒂格只好安排和泊松单独进行了一次私人密会。&br&&br&在密会中,老奸巨猾的勒斯蒂格故意自曝,他说自己作为一名政府部长,却没有足够的钱去追求想要的生活方式。并暗示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填补自己的收入。这意味着,这次的铁塔交易需要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所有的会议都安排得如此隐秘而迅速。&br&&br&闻听此言,泊松立刻明白了。此时的他,刚巧便在和政府另一名腐败官员打交道。勒斯蒂格的”自我坦白”令泊松如释重负,彻底打消了疑虑。泊松深信对方一定是可靠的。毕竟,他自己和这种腐败官员打过多次交道,他们都有着不可告人的隐私,类似的场景他极为熟悉。&br&&br&这个意外令勒斯蒂格将计就计,不仅获得了变卖铁塔的巨额资金,还筹集到了大量贿赂。最高明的骗子,就是能这样处乱不惊,精于变通。&br&&br&赚得盆满钵翻的勒斯蒂格,带着他的私人秘书罗伯特·亚瑟·托比连(Robert Arthur Tourbillon,此后后来也成为了巨骗,化名丹·柯林斯),席卷所有骗来的巨款,搭乘火车连夜逃往维也纳。&br&&img src=&/9b47e06cbc1cdb88723b5dedf760a10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b47e06cbc1cdb88723b5dedf760a10d_r.jpg&&&br&&br&令人吃惊的是,骗局败露后,居然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原来一心向往打入名流圈子的泊松,觉得此事实在羞于启口,他宁愿自己打落牙齿往肚里咽,也不愿报告给警方。&br&&br&一个月之后,胆大包天的勒斯蒂格重返巴黎,居然故技重施,他又诓到了另外六个废金属经销商,意图再一次把埃菲尔铁塔兜售给他们。这一次,有人识破了骗局,在交易结束之前,将伪造的文书和合同送到了警察局。然而勒斯蒂格和柯林斯比狐狸还狡猾,他们嗅出了一丝不对劲就立刻逃离了法国。最终警方也未能捕获他俩。&br&&br&勒斯蒂格居然把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连续卖了两次,令他在诈骗界几乎成为了神话。他的这套骗术屡试不爽,似乎真的证明西方的那句老话,“每一分钟都有上当的傻子出生”。&br&&img src=&/cab86fb73f6ab75d3bd545a08eb53f84_b.jp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cab86fb73f6ab75d3bd545a08eb53f84_r.jpg&&&br&数年之后,勒斯蒂格定居美国,在这块土地上,他看到了比欧洲更多的诈骗可能。他觉得美国是个充(ren)满(sha)商(qian)业(duo)气(su)息(lai)的地方。。。&br&&br&被他盯上的家伙,名叫艾尔·卡波恩(Al Capone)。&br&&br&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叫卡波恩的家伙,又是个泊松那样的蠢货吧。&br&在芝加哥呆过的童鞋们可能会知道他,意大利裔的他,当年可是芝加哥黑帮的头号BOSS,芝加哥市的“地下市长”,拉斯维加斯的创始人之一。曾经在日那天和其他黑帮火并,制造了震惊芝加哥的“情人节大屠杀”(Saint Valentine's Day Massacre)。当后来FBI通缉抓捕他时,这货手上的人命可以列出长长一条名单。电影《教父》和美剧《大西洋帝国》中都出现过以他为原型的角色。&br&&br&&img src=&/c169cf4ffee5b245a67bbb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c169cf4ffee5b245a67bbb_r.jpg&&&br&就是这么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黑帮老大,勒斯蒂格都敢骗。&br&&br&他通过一些黑帮的渠道,结识到了卡波恩,并劝说他任命自己为其投资地产事业。卡波恩是何等样人,然而饶是他历经诸多腥风血雨,最终还是着了勒斯蒂格的道,把自己手头的五万美元现金全数交给了勒斯蒂格。&br&&br&如果勒斯蒂格又一次席卷这笔巨款外逃,他就不是巨骗了,可能他只会变成美帝街头的一具血尸。勒斯蒂格没有对这笔钱直接下手,他将这笔钱锁进了一个保险柜。然后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寻觅下一个目标。&br&&br&过了两个月后,勒斯蒂格从保险柜取出这笔钱,将其原封不动地换给了卡波恩,并惋惜地表明行情太差,投资没能赚到钱,还差点回不了本。卡波恩被勒斯蒂格的一席话深深打动,他眼泪汪汪地从五万美金里抽出五千,甩给了勒斯蒂格,“兄弟,哥看出你是个实在人呐!这钱你收着,咱下次再合作!”&br&&br&而勒斯蒂格一开始就只是奔着这来的。&br&&br&1930年,勒斯蒂格又看中了一个人。&br&此人是个内布拉斯加的中年化学老师,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化学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名为老白,咳咳错了,名为汤姆·肖(Tom Shaw)。勒斯蒂格联手肖,通过蚀刻术,制造不同面值钞票的一系列模板,开始自己印制伪钞。&br&&br&他发明了一套极为精细的洗钱系统,利用毫不知情的邮递员,每月可以将10万美元的伪钞流放到市场上去。他俩对这套系统守口如瓶,连下属也完全不了解内情。&br&&br&半年之后,从银行到赛马场到小商铺,各种面额的假钞在美国各地纷纷出现,数额高达几百万美元。事情惊动了FBI,他们在北美和欧洲四处通缉“勒斯蒂格”,并将这些他印制的伪钞称为“勒斯蒂格钞票”。&br&&br&然而勒斯蒂格就像农田里的田鼠,怎么也不露头。连FBI也捕捉不到他的行踪。&br&&br&直至1935年5月,勒斯蒂格的情妇因为争风吃醋,向警方举报了他的临时住址。(争风吃醋的原因是他和化学老师肖的情妇好上了)FBI终于顺藤摸瓜抓住了勒斯蒂格。&br&&br&被捕时,FBI特工佩服道:“你实在是有史以来最高明的骗子。”&br&勒斯蒂格微微一笑:“可不敢当呐,毕竟最后是你们骗过了我。”&br&&br&此后,勒斯蒂格被关押在戒备森严的曼哈顿联邦拘留所总部,原定于当年9月开庭审理。然而,就在庭审前一天,勒斯蒂格居然将被单作为绳索,从三层窗户溜出。随后他穿着囚犯的工装裤,伪装成玻璃清洁工, 一边随意地擦着玻璃,一边在路人众目睽睽下,轻松地扬长而去。&br&&br&一个月后他再次落网,被判了20年徒刑,关在旧金山的阿尔卡特拉兹岛联邦监狱(Alcatraz,也就是美剧《恶魔岛》的那个监狱,关押过无数超级重罪犯,包括上文提到的艾尔·卡波恩)&br&&br&1947年的3月11日,勒斯蒂格因为身患肺炎,死于恶魔岛监狱的医院中。这个诈骗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骗子,就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讽刺的是,在他的死亡证明上,职业一栏里居然填的是”见习推销员”。&br&&br&在临终前,勒斯蒂格留下了著名的“骗子十诫”。( &a data-hash=&32cab470c2d178a28cfa951ac50585b7& href=&///people/32cab470c2d178a28cfa951ac50585b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雷风& data-hovercard=&p$b$32cab470c2d178a28cfa951ac50585b7&&@雷风&/a& 评论区你们要的骗子智慧)&br&&br&&b&1。永远耐心倾听对方&/b&&br&&b&2。外表永远充满活力&/b&&br&&b&3。等待对方先表明政治观点,然后再附和&/b&&br&&b&4。等待对方先表明宗教立场,然后再附和&/b&&br&&b&5。轻微地暗示性话题,但不要发挥,除非对方表现出强烈的兴趣&/b&&br&&b&6。不要谈论任何疾病,除非对方特别关注&/b&&br&&b&7。不要打听对方任何私事(反正最后他自己会说)&/b&&br&&b&8。永远不要自吹自擂,自然而然地显示你的身份&/b&&br&&b&9。永远衣冠整洁&/b&&br&&b&10。永远不要醉酒。&/b&&br&&br&&br&&br&&br&&br&&br&&b&骗局三
华尔街之狼
(&/b&&b&Bernard Madoff)&/b&&br&&br&&br&提到举世闻名的骗局,那是一代新人胜旧人。新时代的骗子证明了,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到纳斯达克主席。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便用自己的诈骗生涯证明了这一点。&br&我刚到美国那会儿,这货的丑闻刚刚败露,闹得全美沸沸扬扬,《时代周刊》、《经济学人》上到处都是他的消息。&br&&br&&img src=&/36bbc788acb1d4e4be9b1_b.jpg& data-rawwidth=&2197& data-rawheight=&14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97& data-original=&/36bbc788acb1d4e4be9b1_r.jpg&&&br&从面相来看,此人便长着一副精明、狡诈、城府极深的脸。&br&&br&伯纳德·麦道夫是犹太人后裔,出生在纽约皇后区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母亲是个家庭妇女,父亲是个管道工。1960年,麦道夫从名不见经传的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 University)法学院毕业。他没有稳定的工作,只能靠着当救生员,以及给富人家安装花园喷水装置打工。&br&&br&到目前为止,似乎说麦道夫只是个屌丝并不为过。有谁能想到此人今后会成为那个在华尔街呼风唤雨,位居纳斯达克主席的男人呢?&br&&br&靠着打工挣到的第一桶金,麦道夫又向岳父借债,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经过多年摸爬滚打,麦道夫凭借其聪明才智和岳父的帮助,渐渐成为华尔街经纪业务的当红炸子鸡。&br&&img src=&/bf1f326dae51_b.jpg& data-rawwidth=&190&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0&&&br&&br&上世纪80年代初,麦道夫为了对抗纽约证交所,开始积极推动场外电子交易,将股票交易从电话转移到电脑上进行。他的公司所使用的电脑技术,后来被纳斯达克所使用。通过使用此技术,麦道夫证券公司允许市场期票和股票出票人通过电话或互联网直接交易,而不用限制在交易大厅。当时,麦道夫证券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可独立从事证券交易的交易商。&br&&br&麦道夫的野心越来越大,1983年时他将证券公司开到了伦敦,成为第一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美国公司。八年之后,那个曾经的屌丝青年,终于成为了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在麦道夫的经营之下,纳斯达克一跃成为足以和纽交所分庭抗礼的证券交易所。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公司以高科技公司为主,这些大公司包括微软、苹果、英特尔、戴尔、思科等等。&br&&img src=&/9b0aeea78f3c33f65f690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然而功成名就麦道夫并不满足于此,他的骗子之心时刻唆使他往邪恶的那一段靠近。他精心策划了一个体量巨大的庞氏骗局,制造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麦道夫投资基金。&br&&br&骗局的最初,起源于麦道夫很早就看上的一家名为棕榈滩的乡村俱乐部。这家俱乐部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属于高端犹太人的俱乐部,只有三百多名会员。申请会员的资格也相当高,不但要有钱还必须是品德高尚的人士,每年的慈善捐款记录不能少于30万美元。&br&&br&麦道夫的犹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令他轻轻松松便领到了棕榈滩乡村俱乐部的会员。通过各种聚会和社交活动,麦道夫仔细地观察俱乐部的其他会员,并揣摩他们的心理。时机成熟后,他便向会员们推荐自己的证券公司和基金。他营造出一种饥饿营销的气氛,并实行严格的准入制政策,只有被邀请的投资者才能成为公司客户。&br&&br&这一策略非常成功。在那些高端人士看来,成为麦道夫的证券公司会员是一种成功人士的象征。讽刺的是,老奸巨猾麦道夫从不向客户详细解释基金投资策略(毕竟说多了就漏嘴了),而且如果询问太多的话,甚至会被取消许可。&br&&br&麦道夫经营资本管理多年。他的证券公司利用其广泛的人脉不断骗取投资。数年来,麦道夫在美国达拉斯、芝加哥、波士顿和明尼阿波利斯等城市编织了一条巨大的关系网,并利用豪华酒店、夜总会、赌场等诸多奢华场所接触高端投资者。&br&&br&麦道夫深知口碑的重要性,他的投资公司的招牌就是,“只要你在我投资,就必定赚钱。”而且他也确实做到了,不过具体是如何做到的,下面再说。总之,如此树立的好名声,令他的投资基金如同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br&&blockquote&在俱乐部的高尔夫球场和鸡尾酒会上,人们不时提到麦道夫的名字。一些犹太老人称麦道夫是“犹太债券”,能给出8%至12%的投资回报,而且每年如此,不管金融市场形势如何。&br&&/blockquote&麦道夫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能量,不停地进行筹资,他不但骗那些陌生的客户,连老朋友老熟人也不放过。他还利用一些已落入他基金陷阱的投资客做介绍人,介绍更多客户给他,作为回报,那些介绍人可以收取相应的佣金。有钱赚,这些人自然乐于做中间人,这就跟咱们国内的传销一模一样。&br&&br&在表面看来,麦道夫的基金是一项风险很低的投资行为。他的庞大的基金有着极为稳定的利润返还率。而且他一个月中的增长可能达到一到两个百分点的增长率。但事实上,麦道夫的基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庞式骗局”:所有返还给投资者的收益,全数来自于越来越多的新加入的投资者。这和庞氏骗局的金字塔形状不谋而合。&br&&img src=&/3fd75fe3a_b.pn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5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3fd75fe3a_r.png&&&br&&br&但是,红红火火的表面吸引了更多利欲熏心的人,不顾一切地往麦道夫的火坑里跳。&br&&blockquote&根据美国证监会早些时候的数据显示,直到2008年一月份为止,麦道夫的基金一共管理着171亿美元的资金。虽然2008年的形势不断的恶化,但麦道夫依然在向投资者报告说——他的基金依然在稳健的增长当中,这一增长数字直到2007年11月依然高达每月5.6%,跟标普平均增长下降37.7%相比,这肯定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br&&/blockquote&&br&老谋深算的麦道夫为了防止有人识破他的骗局,将回报率设置在一个令人心动却有并非高到那么过分的数值上,一般可以达到11%-12%左右。这与那些一眼就可以看穿的庞氏骗局相比,回报率明显低不少,不会显得那么不合理。&br&&br&但他又洞悉人的心理,稳定的回报才是最重要的,他不断地吹嘘:“我在上涨的市场中赚钱,下跌的市场中也赚钱,只有缺乏波动的市场才会让我无计可施。”&br&&img src=&/4a39a604f04133e1caeaa769e5db4d77_b.png& data-rawwidth=&455&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5& data-original=&/4a39a604f04133e1caeaa769e5db4d77_r.png&&&br&&br&但总有一些还算机智的人看出了其中的蹊跷,虽然麦道夫依然在报告自己的增长记录,但不断地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要求麦道夫的公司返还他们的本金。据美国证监会的说法,仅仅1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麦道夫受理了高达70亿美元的赎回请求。&br&&br&最终,抵抗不住巨大压力的麦道夫,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坦白这一切都是“一个巨大的庞式骗局”,而且现在离破产的局面已经越来越近了。他的儿子在和律师商议之后,并最终向联邦报告了骗局。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被捕之前,麦道夫依然在向公司员工及自己的亲属们少量发放剩余的300亿美元资金。&br&&br&麦道夫绞尽脑汁,还是没能挡住08年的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的这场惊天巨骗还能够继续维持下去。&br&&br&&b&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的那样:直到潮退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b&&br&&br&&br&&blockquote&这一事件脱掉了如此之多的成熟的投资者和银行家们的游泳裤。数以百计的银行、对冲基金和富裕的个人都放心的把自己手中的钱交给麦道夫基金,因为他承诺的是一个如此诱人的数字——即使是艰难时势,一年仍有10%到15%的增长率。&/blockquote&&br&麦道夫骗局的受害者包括:&br&&br&费尔菲尔德格林威治集团:75亿美元&br&万通金融集团旗下的对冲基金特里蒙特公司:33亿美元&br&桑坦德银行:28.7亿美元&br&奥地利银行:21亿美元&br&阿斯科特合作伙伴:18亿美元&br&纽约投资公司:14亿美元&br&富通集团:13.5亿美元&br&瑞士银行:10亿美元&br&汇丰银行:10亿美元&br&瑞士BENBASSAT&CIE私人银行9.35亿美元&br&法国外贸银行:6.05亿美元&br&皇家苏格兰银行:6亿美元&br&等等。。。&br&&img src=&/3ccdd2bfc0907ee19fcffa_b.png& data-rawwidth=&286& data-rawheight=&2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6&&&br&&br&2009年3月,麦道夫对包括证券欺诈、洗钱等在内的11项刑事指控认罪,欺诈金额累加起来达到650亿美元。650亿美元这个数字震动了全美国金融投资界,麦道夫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诈骗案制造者。&br&&br&日,纽约联邦法院判处麦道夫150年有期徒刑,150年,这意味着麦道夫在监狱里度过余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br&&img src=&/215a716a93ce69dc0cbffb_b.png& data-rawwidth=&431&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1& data-original=&/215a716a93ce69dc0cbffb_r.png&&&br&&br&&br&&br&&br&&b&骗局四
(Ponzi scheme)&/b&&br&&br&因为篇幅关系,只能更新最后这一个了。&br&我们都听过无数次“庞氏骗局”,那么这个骗局到底是个啥呢?为啥叫“庞氏”呢?&br&这个骗局的缔造者,除了弄出这么个教科书级别的诈骗案例,还干过啥呢?&br&&br&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到一个叫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 )的意大利青年身上。所谓“庞氏”就是以此青年之名命名的。当然,这是日后的事了。&br&庞兹出身于一个还算优渥的家庭,年少时,他当过邮递员。&b&如果说勒斯蒂格开始时只是个推销员,麦道夫开始时只是个证券经纪人,庞兹可能不会料到,自己这段邮递员生涯会对自己今后有什么影响。所以,千万别小看自己曾经干过的不起眼行当。&/b&&br&&br&干了一阵子邮递员之后,庞兹去了罗马萨皮恩扎大学念书。别以为他是去用功读书的,大学这四年里,这货都是一路混过来的,长期出没于酒吧、剧院、咖啡厅。&br&&br&毕业后不久,庞兹带上自己所有积蓄,上了一条去美国的船。事实证明,所有骗子都知道那个年代的美国是个充(ren)满(sha)商(qian)业(duo)气(su)息(lai)的地方。。。然而当他抵达波士顿下船后,兜里只剩两块五毛钱了。所有积蓄几乎都被他在船上赌博输得一干二净。然而庞兹一点也没有沮丧,“我的兜里只有两毛五,但我的心里装了一百万。”时隔多年后,他这样告诉时代周刊记者。&br&&img src=&/a8d548015fbfab7ff7fb8bd7daa09bd4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1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怀揣着两毛五,庞兹在美国东海岸游荡,终于找到了一份餐馆洗碗工的工作。而且由于无家可归,每天只能睡在餐厅地板上。就在庞兹刚刚从洗碗工升级为侍者的时候,他就被餐厅老板开除了。原因是这货涉嫌欺诈顾客,以及偷盗店里的东西。&br&&br&无奈之下,庞兹只好离开美国,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在一家新开张的“扎罗西银行(Banco Zarossi)”里担任助理出纳。这家银行是针对来到北美的意大利移民的,由于利息达到6%,是其他银行的两倍,所以刚开张就生意极为红火。庞兹也一路做到了银行经理。&br&&img src=&/7afbcd6fadc5f212c3915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afbcd6fadc5f212c3915b_r.jpg&&&br&但是庞兹很快察觉到,这家银行红火的表面之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困境。由于地产投资坏账太多,银行的利润完全无法支撑利息,只能从新开账户的存款里挪用。&br&&br&果然,没过多久。银行老板扎罗西就席卷了剩下的钱,丢下烂摊子,只身逃到了墨西哥。老板拍拍屁股溜了,庞兹只好一边留下来照顾扎罗西的家人,一边盘算着如何重返美国。然而,此时的他身无分文,无计可施。庞兹来到银行前客户,“加拿大仓储公司(Canadian Warehousing)”的办公室。他趁四下无人之际,偷偷在一张该公司的空白支票上写下423.58元(还整了个小数),并造假了公司老板的签字。&br&&br&就在他刚刚顺利把支票兑现之后,庞兹被警察找上了门。原来他忽然画风大变的大手脚花钱方式,惊到了其他店家,并报了警。庞兹知道抵赖不了,只好俯首认罪。于是他在位于蒙特利尔的郊区的圣文森特德保罗联邦监狱吃了三年牢饭。为了不让他的母亲了解到真相,庞兹写信回家,说他在一家监狱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为典狱长干活。&br&&img src=&/79db0f1ae41aa895bb3a_b.jpg& data-rawwidth=&196& data-rawheight=&2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6&&&br&&br&出狱之后的庞兹,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了美国。就在他刚想大展拳脚的时候,这货又因为卷入一起意大利裔非法移民案件,被抓进了亚特兰大监狱。于是又二进宫蹲了两年。只不过纸包不住火,这一次他娘终于了解到了实情。&br&&br&再次出狱之后,庞兹去到了波士顿。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姑娘萝丝。庞兹隐瞒了自己蹲大牢的过去,然而庞兹的母亲却写了封信给姑娘,把自己儿子的劣迹一一陈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希望他找个好人嫁了。没想到,萝丝居然不为所动,坚定地要和庞兹在一起。(话说这是“为何还喜欢我这种无赖,是话你蠢还是很伟大”的节奏吗。。。)&br&&img src=&/b5f48e8bac6e43bcf5f4d6_b.jpg& data-rawwidth=&701&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1& data-original=&/b5f48e8bac6e43bcf5f4d6_r.jpg&&&br&婚后的庞兹,干过很多工作,还在岳父的杂货店帮过手,最终他开了一家公司准备进军广告业。然而庞兹没有任何人脉和关系,那些大公司对他的广告不屑一顾。没刚开没多久,他的公司就因为无人问津而破产了。&br&&br&天不遂人愿,一次次的失败让庞兹走在崩溃的边缘。就在这时,庞兹发现邮箱里有一封西班牙寄来的信。信件本身只是一封很普通的商务信函,但是信封里夹着的一样东西令庞兹盯住注视了很久。&br&&br&&b&原来,这是一种叫国际回信券(IRC)的东西。曾经做过邮递员的他,特意去了解了一下这玩意到底是个啥。当了解到实情之后,他两眼放光,一种挣钱的手段在他脑海中构思出来了。。&/b&&br&&br&这种国际回信券,是寄信人买来后放入信封中,以供收信人用以回信的。这样收信人就不用再花钱自己买邮资回信了。这是为了确保对方回函的一种很常见的手段。而且,如果收信人不回信的话,可以将国际回信券在本国兑换成邮票。&br&&br&这种常人眼里很普通的邮政票据,在庞兹看来却存在着赚钱之道。因为,国际回信券所属的两个国家汇率不同。特别是庞兹的祖国意大利,由于一战之后通货膨胀,邮资很低。但是在意大利购买的国际回信券,却能在美国兑换到价值不菲的邮票。庞兹简单计算了一下,套现之后,利润竟然能达到400%之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套利的一种形式,通过以较低的价格在一个市场购买资产,随后立即在价格较高的市场售出,并不属于非法获利。&br&&br&庞兹立刻行动,他向自己意大利的亲戚借了大笔的钱,并从意大利购买了许多的国际回信券寄往美国。然而当他想要兑换这些回信券时,却遭遇了巨大的麻烦。原来兑换手续远比他想象中繁琐得多,要各级机构层层批准才行。&br&&br&庞兹不甘失败,破釜沉舟的他找到了几个在波士顿认识的朋友商议此事,并承诺他们可以在90天之后将本金翻番。在他的鼓吹之下,有些人心动了,而且他们真的收到了大幅回报,750元的本金变成了1250元。&br&&br&此后不久,庞兹开办了自己的公司,“证券交易公司( Securities Exchange Company)”。当他能赚钱的消息传开后,无数投资人蜂拥而至。庞兹高新聘请了业务员来处理业务,短短一个月,他公司的资金就从5000美金上涨到30000美金。随后庞兹又把业务开办到了新英格兰和新泽西。人们纷纷变卖自己的房产,将自己的毕生积蓄投入庞兹的公司。&b&三个月之后,庞兹公司的资金已经达到420000美金。&/b&&br&&br&此时庞兹,面对的是梦幻般涌入的现金流。但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仅仅凭着国际回信券,庞兹绝对不可能给出那么高的回报。事实真是如此,庞兹所做的,和他曾经的银行老板扎罗西一样,将新开户的资金支付给之前的投资人。形成了一个典型的金字塔骗局。&br&&img src=&/f085d8bcf057_b.pn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f085d8bcf057_r.png&&&br&&br&这,也便是此后赫赫有名的“庞氏骗局”。其他答案里你也可以看到,什么蚁力神、尼日利亚419信件、连环信、传销、万里大造林,包括上面那个麦道夫,都是典型的庞氏骗局。&br&&br&庞兹赚了大钱,开始吃香的喝辣的,他买下有20个房间的别墅,买了100多套昂贵的西装,并配上专门的皮鞋,拥有数十根镶黄金的拐杖,还给他的情人购买了无数昂贵的首饰,连烟斗都镶嵌著钻石。他又买了邮轮头等舱的票把他的母亲从意大利接来了美国。然而他的母亲来美国不久便过世了,庞兹又以他母亲的名义,向意大利儿童之家捐款了100000美元。(他对母亲的爱。。总是让我联想起《蝙蝠侠》里的企鹅人。。)&br&&img src=&/374cefbdf545a9d7561c07_b.jpg& data-rawwidth=&236& data-rawheight=&4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6&&&br&&br&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啊。不断有金融专家质疑,庞兹的投资计划根本不可能产生巨大利润。为此,庞兹不得不在《波士顿邮报》上发表文章,反驳专家的观点。就在文章发表后第二天,庞兹还宣称一天之内,便有超过一千个新开户成员。但《波士顿邮报》的编辑埃迪·邓恩(Eddie Dunn)深深怀疑:庞兹怎能短短几个月,就从一穷二白变成了百万富翁?他和手下的记者暗中追踪庞兹的经营手法,终于发现了真相。&br&&br&随后《波士顿邮报》公开发表文章,质问庞兹投资计划背后的漏洞。同一时间,有金融专家发现,庞兹根本没在他所声明的有关公司投入任何资金。&br&&img src=&/103f03116dcf4f36ede2af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1920年8月,多名波士顿市民向市政府报案,声称自己在庞兹的投资计划中受骗,引起了当局的怀疑。两天之后,庞兹知道大势已去,只好宣告破产。由于骗局宣告失败,庞兹灰溜溜地向当局投案。&br&&br&庞兹的诈骗罪于1920年末在波士顿法庭受审。他被控多达86项诈骗罪行。当地法官于日宣判,庞兹被判入狱五年。庞兹终于回到了他熟悉的地方。&br&&br&然而三年半之后,庞兹又向法院上诉,被判保释外出。他南下来到佛罗里达,将天赋带到了南海岸,又干了一回类似的金融诈骗,被判入狱一年。但庞兹只花了1500美金就把自己保释了出来。然而当他想伪装成商人坐船逃出美国回到意大利时,他在边检被抓住。这一次,他被判了七年。&br&&br&1934年,庞兹终被获释,并被美国政府宣布即时遣送回意大利。他的妻子萝丝终于忍受不住,离开了他,独自留在了美国。&br&&br&回国后的庞兹,竟然又想去诈骗墨索里尼,但最终没能得逞。最后他只能来到南美,在巴西一家航空公司工作。没想到,随后爆发了二次大战,航空公司关闭,庞兹惨遭裁员,只能在家写起自传。&br&&br&1949年,庞兹在里约热内卢的一家慈善堂内因病去世,死时身无分文。&br&他的一生好似南柯一梦,留下的只有那举世闻名的“庞氏骗局”。&br&&br&&br&最后说说庞氏骗局吧。原理非常简单,操作也并算不复杂,所需要的无非四个字:“欺诈营销”。&br&&br&没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br&但是,猪毕竟是猪,它没有翅膀,不会控制方向。
要听精彩骗局故事的赶紧了~ (当答完之后,就觉得还想补充些别的骗局,然而那题已经是一个完整的长答,再接着写别的总觉得不伦不类。) 现在,终于又有一个骗局题目可以一答。 另外,我不会去写那些风言风语的阴谋…
&p&答案很长,多图预警。
先说立场,设计师不但需要掌握印刷知识,而且很有必要,做的稿规范了,不但容易印刷,而且不会和你预计的偏差很大。
印刷厂不是万能的,如果你的设计稿做太烂,一般来说印刷厂没有义务也没有动力帮你善后,因为如果帮你改坏了是要担责任的,到时候印刷出来的东西客户不要,你怪印刷厂给改了,印刷厂也委屈,出力不讨好。&/p&&p&以下回答纯属个人经验,从一个三线城市小广告公司的角度,不代表行业,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p&&p&&b&先列个提纲:&/b&&/p&&ol&&li&选择设计软件
&/li&&li&如何不偏色
&/li&&li&印刷到底有多少规范
&/li&&li&印刷厂都干嘛
&/li&&li&开挂提高效率
&/li&&li&怎么对付客户
&/li&&/ol&&br&&p&基础知识高票答案已经说的比较详细了,但那些仅仅只是皮毛,印刷的坑远不止这些,你以为出血3毫米文字用单黑就能顺利交货了?
作为从业者我要讲点不一样的,因为知乎印刷相关的知识太少了,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大牛一起来丰富。&/p&&p&&b&1 首先是软件。&/b&&/p&&p&a. &b&PS&/b&&/p&&img src=&/9ab6afab5f33f445b642_b.jpg& data-rawwidth=&777& data-rawheight=&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7& data-original=&/9ab6afab5f33f445b642_r.jpg&&&p&不要什么事都拿PS搞,那个不是万能的。&/p&&p&尽可能尝试学会一种矢量软件,因为有些地方PS做起来确实挺麻烦的。&/p&&p&ps最擅长的还是处理照片、调色,等学会indesign或ai后明显就能体会到它们带来的便捷。&/p&&p&就拿最常见的一个操作来说,你想选中一个东西。&/p&&img src=&/2a073c35ebf07fa85a6039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2a073c35ebf07fa85a6039c_r.jpg&&&p&PS是基于图层的,你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在哪个图层上,选之前你要先换到那个图层,或者按住ctrl再点他能选中鼠标底下的那个,但是叠加多了就要靠运气,特别是文字那么细。或者点右键切换图层,现实情况是图层名字乱七八糟,自己都不知道在哪个图层上。&/p&&p&而coreldraw
/AI /indesign
是基于对象的。&/p&&img src=&/3e816aaefdb6c3d816d4bb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3e816aaefdb6c3d816d4bbe_r.jpg&&&p&(图文无关)
想选哪个点哪个。图层并不是最重要的,你甚至会忘掉图层。&/p&&br&&p&做图册,60p的画册如果用ps,
换个页眉你要一个个文件打开,一个个改,图片拉一次模糊一次,而且文件超大。
选个图片选个文字要在一大堆图层里周旋。
边距,页码,文字的样式,客户心血来潮提个要求你就一页页返工吧。
文字要一个个设置单黑,图层选项正片叠底,只要黑字下面有图,这两步都少不了。
总之一句话,用PS排版真是跟自己过不去。
见过太多人因为习惯了ps甚至都没有想过去学第二个软件。在我们市粗略估计ps排版占90%以上。
吐槽完ps说说其它常见的平面设计软件。&/p&&p&b. &b&Ai&/b&&/p&&img src=&/e6bdda4f94_b.jpg& data-rawwidth=&489& data-rawheight=&6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e6bdda4f94_r.jpg&&&br&&p&听说在北京很多广告公司在用来做图册,比ps已经方便很多了。
支持文件链接(这点很重要,不像ps所有素材都在一个PSD文件里,导致PSD超大),好处是设计稿很小,里面有图片都是独立文件,方便修改,自动更新。
支持文字、图形样式,画线等各种图形方便,画板功能非常有用。
但是页面多了也是麻烦,页数多了操作会很慢(但是可选降低质量视图节省资源)。页眉页脚也要一个个改。
ai特别擅长复杂路径以及填色,各种变形和矢量路径,对于插画设计师来说,上手以后用起来非常顺手。
我见过很多设计师用AI画的牛逼插画,很漂亮,我画不出来,但是我知道这货拿来排版真是不太适合。估计会有人会喷。
AI我现在用的比较少了,偶尔处理网上下的素材。&/p&&p&c. &b&Coreldraw&/b&&/p&&img src=&/f2fa414eae97e1d083ed8b3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f2fa414eae97e1d083ed8b3_r.jpg&&&br&&p&南方用的比较多,个人认为,cdr只是用来画矢量图形就好,排画册挺难为他了。而且文件大了以后你要时刻小心再打开会变空白。
但是我非常喜欢cdr,用着太顺手了,画布无限大,你可以当cad用。各种图形,填色,描边,特别方便。
如果经常做喷绘写真大平方输出,我觉得cdr再适合不过了,十米的喷绘ps文件就要几百M了,cdr才几十k(只有文字的情况下)还有画各种示意图,产品图,特别方便,用基础图形慢慢交集出复杂图形来。&/p&&p&d. &b&Fireworks&/b&&/p&&img src=&/37b0d8b8ca10f2d41e7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7b0d8b8ca10f2d41e7b_r.jpg&&&br&&p&之前没被Adobe收购的时候是网页三剑客之一,Adobe收购Macromedia后自然也划归旗下,现在已经停止开发了,他的主要定位是网页设计,几乎所有功能都是为网页而生,如果你是网页美工,强烈建议不要再用ps做网站页面了,换fireworks吧。&/p&&ol&&li&支持多个页面存储在一个png 文件里,而且很小。
&/li&&li&方便的样式,资源库
&/li&&li&矢量,位图都支持
&/li&&li&切片功能帮你切图
&/li&&li&导出图片优化,文件小质量高
&/li&&li&各种线形,填充,翻转效果
&/li&&/ol&&p&等等优点多多,积累一定资源后随便拖拖就能拼个页面出来。&/p&&p&e. &b&Indesign&/b&&/p&&img src=&/1dacbfec2d6825_b.jpg&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6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6& data-original=&/1dacbfec2d6825_r.jpg&&&br&&p&Indesign就是为画册而生,天生神器。好处列出来够刷屏。我是id的死忠。&/p&&ol&&li&支持链接的方式导入文件。
&/li&&li&特色功能:容器。可以任意裁剪对象内容
&/li&&li&印前检查功能。自动帮你检查上百项印刷规范
&/li&&li&主页功能。类似PPT的母版,每页都有的东西做一次就好,比如自动页码,页眉页脚。
&/li&&li&自动生成目录。
&/li&&li&擅长多页排版,直观对页显示,多厚的书都不愁。
&/li&&li&配合Incopy,多人协作完成项目,有人负责版式,有人负责文字,直观自动整合。
&/li&&li&数据合并。大批量相同版式内容排版神器,后面详细讲。
&/li&&/ol&&p&好处不止这些,一时间说不全再慢慢补充。&/p&&p&看教程的话,推荐Lynda的视频,英文有字幕。&b&质量非常高&/b&。&/p&&p&2 &b&再说颜色。&/b&&/p&&p&CMYK是很美的概念。&/p&&p&掌握以后,给你个颜色你就能大概估计出色值,色值多少,印出来以后是什么样。&/p&&p&但是CMYK的硬伤是色域。印刷出来的东西跟纸张的性质关系太大了,铜版纸印出来颜色比屏幕要灰暗。&/p&&p&大家都知道RGB 转成CMYK后瞬间变色,这个是没办法的事,但我们完全可以改善。&/p&&p&重点是用AdobeRGB。&/p&&img src=&/0c8ca5f83d2d2270787f_b.jpg& data-rawwidth=&458&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8& data-original=&/0c8ca5f83d2d2270787f_r.jpg&&&br&&p&Windows默认是sRGB,相机也是。但是单反都有颜色模式选项,可以设置为AdobeRGB,这个模式色域比sRGB要宽很多,转换成CMYK几乎看不出颜色变化。&/p&&p&所以拍照要养成AdobeRGB的习惯。&/p&&img src=&/ee616c991b2ece06a3953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e616c991b2ece06a39530_r.jpg&&&br&&p&如果用单反的话,强烈建议用RAW格式拍摄,他的色域是proPhoto,这个是色域之王,甩AdobeRGB好几条街。&/p&&p&&b&显示器偏色。&/b&&/p&&p&很多人传说老式CRT显示器(俗称大肚子)颜色准,甚至特意去淘。&/p&&img src=&/6ec2d5e4fc1f4d5aafb407_b.jpg& data-rawwidth=&447& data-rawheight=&4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7& data-original=&/6ec2d5e4fc1f4d5aafb407_r.jpg&&&p&CRT显示器&/p&&p&其实并非如此。毕竟停产这么多年了,现存的全都已经老化的寿终正寝了。&/p&&p&CRT显示器的长处在于灰度。&/p&&p&理论上CRT显示器灰度是无限的,就是说同样一个很浅的颜色,可能液晶显示器看不到而CRT能看到。&/p&&p&如果说色域的话,还是选好点的液晶吧。&/p&&p&艺卓显示器太贵,买个两千左右的就够用。&/p&&img src=&/7e04aa846aaaeb62b87e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7e04aa846aaaeb62b87e5_r.jpg&&&p&艺卓专业显示器
再好的显示器也要校正。淘宝可以租个爱色丽(上图屏幕上挂的那个),按照规范每月校正一次很有必要。
不要相信有软件能校正显示器。&/p&&p&&b&纸张对印刷效果的影响&/b&
一般来说,越吸墨的纸张印刷出来越不鲜艳。比如铜版纸表面光滑,颜色鲜艳(比如杂志),亚粉纸就稍微灰暗一点(哑光铜版纸),双胶纸(小学课本)就更灰了,看不到杂志上那么鲜艳的颜色。(报纸:你们聊我先走了……)&/p&&p&&b&图片偏色咋办。&/b&
先说个我自己的路子。拍照用RAW这是基本,到Lightroom里统一下白平衡,基本就没有偏色问题了。再加点对比清晰度啥的,就OK了。
如果用卡片甚至手机拍,偏色了。
量大的话还是用Lightroom,按w用白平衡吸管和滑块尽量校正吧。然后导出一份调完的,在PS里单独调整相应通道,偏青就减青等等。
Lightroom是神器,简单方便,图越多效率高。&/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设计师是如何记住这么多颜色的 CMYK 或 RGB 值的? - 知乎用户的回答&/a&&/p&&p&&b&&u&千万不要相信屏幕!
千万不要相信屏幕!
千万不要相信屏幕!
&/u&&/b&&/p&&br&&p&3 &b&印刷规范&/b&&/p&&p&说起来复杂,硬性规范Indesign印前检查能帮你全扫出来,说说电脑检查不了的。&/p&&img src=&/5f044dc143bed0e167e75b870a6de231_b.jpg& data-rawwidth=&731&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1& data-original=&/5f044dc143bed0e167e75b870a6de231_r.jpg&&&br&&p&&b&文字方面&/b&&/p&&ol&&li&文字用k100,也就是所谓的 单黑
&/li&&li&深色文字最好叠印,否则笔画会被镂空,套不准会漏白。
&/li&&li&矢量文稿记得把文字转成曲线,摆脱对字体的依赖。
&/li&&li&是否有特别小的文字,不但难看,而且不易印刷。
&/li&&li&错别字,一定要认真检查,否则后果很严重。我现在有个毛病,扫一眼就能发现错别字,都是逼出来的。
&/li&&li&电话地址等关键内容一定认真检查。
&/li&&li&英文就要用英文字体,不要用中文字体,难看死了!
&/li&&/ol&&p&其他细节规范不一一说明了。&/p&&p&&b&版面&/b&&/p&&ol&&li&内容不要太靠边,否则会有危险。
&/li&&li&页面尺寸,出血一定要正确,16开比A4小,210×285mm,出血一般是3mm
&/li&&li&页码正确,总页数正确,页码和目录能对应。
&/li&&/ol&&br&&p&&b&颜色背景&/b&&/p&&ol&&li&图片都要用CMYK模式
&/li&&li&不要使用复杂颜色,超过两色要慎重。4色叠加很难印。
&/li&&li&背景不要太复杂,简洁为主,杂乱线条什么的尽量模糊一下吧。
&/li&&li&渐变过渡。比如红到黑渐变尽量M100Y100→M100Y100K100 &/li&&li&专色要检查好。
&/li&&/ol&&br&&p&&b&照片&/b&&/p&&ol&&li&图片分辨率是否足够。
&/li&&li&没有非等比变形
&/li&&li&是否歪斜,方向统一
&/li&&li&灰尘 破损 显示完整 比例合适
&/li&&li&扣图是否过关,有无遗漏。
&/li&&li&产品色差,透明部位是否全透明了
&/li&&li&文件格式。png和gif 等都不支持4色的
&/li&&/ol&&p&曾经做了个印前检查小工具,检查一项打个勾。&/p&&img src=&/96ddc9d8fc9db88d59491_b.jp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96ddc9d8fc9db88d59491_r.jpg&&&p&&b&关于矢量和位图&/b&
用ps做的图印出来文字肯定是虚的,凑近了就能看出来,特别是小字。
而矢量稿文字很小都能印清晰,即使是0.1mm的单色细线。
(靠这一点我就能一眼看出是本地作品还是广东作品)
但是太复杂的矢量图印刷前最好转位图,特别是小图标什么的,矢量的意义并不大,徒增解释器工作量,容易出错。&/p&&p&&b&关于整理文件&/b&&/p&&p&印一本画册需要的文件特别杂乱,整理不好很难找。说说我的办法。&/p&&p&为当前项目建立一个文件夹,吧源文件放在里面,然后根据需要依次建立诸如素材、照片、扫描、文本,所有文件都要好好起个名字,绝对不要用诸如“新建文件夹”“1.jpg”这种无意义的文件名。&/p&&p&因为下面我要介绍另一个神器:Everything&/p&&img src=&/1e109fb3d9fae_b.jpg& data-rawwidth=&785&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5& data-original=&/1e109fb3d9fae_r.jpg&&&br&&p&很小的软件,第一次运行会把电脑里所有文件建立索引,只要在里面输入几个字,他会瞬间列出所有文件名包含关键字的文件,堪比闪电。我习惯给他指定一个快捷键,就是键盘右上方截屏键prtscr。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找不到文件了。&/p&&p&另外还有个类似的软件Listary&/p&&img src=&/053a36f35aa80c7bac4ee5b81b05f296_b.jpg& data-rawwidth=&798& data-rawheight=&6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8& data-original=&/053a36f35aa80c7bac4ee5b81b05f296_r.jpg&&&br&&p&也是瞬间搜索,但是这货更深入。随便在哪里,直接按键盘就开始搜索了。
在打开窗口里能直接键入过滤。
这两个我同时都装了。
现在网盘都已经无限制了,把项目同步到网盘一份,就不怕丢了。
设计稿如果要大改,顺便把老版本备份一下,谁知道哪天客户又觉得以前的好。&/p&&br&&br&&p&推荐一本书:&/p&&img src=&/bcb884a334bf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p&知乎别人推荐的,新的好像不好买,×宝淘的二手,好像50块左右。质量非常高,全是干货。&/p&&p&&b&印刷厂都干嘛&/b&&/p&&img src=&/e56b5cbe562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56b5cbe562_r.jpg&&&br&&ul&&li&收到稿件以后,负责的会帮你检查。
&/li&&li&然后联版,把很多16开放到一张4开或对开版上一起印.
&/li&&li&印完后上折页机折成一本那么大.
&/li&&li&封面过胶覆膜, 厚的话用线锁在一起,然后胶装。
&/li&&li&薄的直接上装订机钉骑马钉。
&/li&&li&然后把出血裁掉就是成品。
&/li&&/ul&&p&但是印刷过程中机长的经验非常重要,控制印刷机一大排按钮其实很简单,每一列控制对应位置的颜色浓淡,上版以后开起来看看效果,哪里偏色调哪里。时间久了即使不看小样也能凭经验调整,等觉得满意了,就跑起来一直印完,我们这边的机器每小时能印一万八千张。
印刷机方面海德堡一直是权威,贵。
当然也有国产印刷机,如果机长有经验的话,印出来也还可以,便宜。
海德堡有个配套设备可以自动监控印刷出来的颜色,根据边上的色条来校正印刷效果,很高级,但据我所知机长不喜欢。据说因为太废纸,而且不如手工调方便。
如果对印刷效果要求高的话,还是去盯着印吧。&/p&&p&&b&挂网和网点&/b&(有点深入,可以不看)&/p&&p&仔细看的话印刷稿能看到密密麻麻的网点,印刷品靠这些大小不一的网点拼出所有颜色来。网点的密度关系到印刷品的清晰度,对比杂志和报纸就能明白了。一般印刷厂都会有默认的线数,铜版纸以前都是175,现在我们这边一般220或250,我们有时候会要求350,不过也要看印刷机能不能印这么高。&/p&&p&对于印刷机长来说,能估计出多少线、并且能根据网点大小估计出色值,是基本功。更NB的能把误差控制在3%左右。&/p&&img src=&/46edc6e343c784fc9c04a0_b.jpg& data-rawwidth=&458&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8& data-original=&/46edc6e343c784fc9c04a0_r.jpg&&&br&&br&&p&&b&提高效率&/b& &b&1.图片处理&/b&&/p&&p&对于每次要处理几百上千张图片的 我来说,提高效率简直太有必要了。下面祭出神器“Lightroom”&/p&&img src=&/6470a33cbe4e760c630df_b.jpg& data-rawwidth=&1271& data-rawheight=&9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1& data-original=&/6470a33cbe4e760c630df_r.jpg&&&br&&p&设计师可能知道的不多,这个一般都是摄影师用的,和photoshop是一家人,但是分工不一样。&/p&&p&lightroom主要功能用来管理图片和各种调色,保存预设批量应用到其它照片。&/p&&p&说说我的工作流程:&/p&&ul&&li&拍完照片后导入到lightroom。&/li&&li&筛选,不要的删掉,重要的按小键盘数字加星。&/li&&li&用裁切工具把每个产品四周空白画框裁掉,直接点下一张。&/li&&li&导出600×600的jpg小图,在线排版用(后面会细说)。&/li&&li&导出2000像素TIF准备抠图用&/li&&li&导出时根据照片exif信息批量自动重命名,格式:.tif
(月日时分秒.tif)保证了文件名的唯一性,而且和上面的600小图对应,只是扩展名不一样。&/li&&li&小图传到网站,发链接给客户,大图放到云盘,同步给兼职抠图,又快又便宜。&/li&&/ul&&p&这个是图片的处理流程,lightroom调整照片不会修改原图,而是保存成单独的xml文件,里面写着做了哪些修改,所有操作都可逆,功能特别多,墙裂推荐。
PS有cameraRAW插件,也能做同样的事情,但是一张张打开,保存效率要低几十倍。&/p&&p&2.报价&/p&&p&印刷报价非常复杂,印刷厂的业务员每次都要按很久计算器,边按边写。我如果想换个规格对比下,他还要再来一遍。&/p&&p&计算方法是固定的,基本都是重复造轮子,作为一个业余码农,我是不会容忍这样的事的。&/p&&p&所以在淡季的时候,我写了这么一个东西:&/p&&img src=&/f9e25dda262e929824becd38584cba63_b.jpg& data-rawwidth=&1015& data-rawheight=&7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5& data-original=&/f9e25dda262e929824becd38584cba63_r.jpg&&&p&左边选完规格,右边给算出成本和报价,还有书脊、总重量等。&/p&&p&有详细的设置来根据自己情况设置成本及利润&/p&&img src=&/e07ec29a6aef_b.jpg& data-rawwidth=&367& data-rawheight=&9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7&&&p&右边可以加锁,防止客户在的时候看到成本。&/p&&img src=&/ed849a4c7ede9_b.jpg& data-rawwidth=&254& data-rawheight=&2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4&&&br&&br&&br&&img src=&/27d533b11e24b4ed71bfa2fa43501ce1_b.jpg& data-rawwidth=&797& data-rawheight=&8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7& data-original=&/27d533b11e24b4ed71bfa2fa43501ce1_r.jpg&&&p&如果需要的话,直接生成合同。
所以现在客户打来电话,问清楚规格和要求之后立即就能给报价。
后续想陆续增加手提袋、包装箱什么的计算功能,追求极简。
放出地址:&a href=&///?target=http%3A///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飞图广告在线报价2.0&i class=&icon-external&&&/i&&/a&
滑动解锁密码:12369
项目已开源,托管在Github,希望有兴趣的可以私信我一起开发,算法是根据我们本地的计算方法,不一定通用,所以非常期待懂印刷报价的人能提供一些建议。&/p&&p&3.&b&抠图&/b&
如果图片太多,抠图要占用很多时间。抠图是个性价比很低的工作,而且对技术要求不高,但一个人一天也扣不了多少。
所以我在网上联系几个兼职抠图人员,价格很低,把规范沟通好,以后就可以长期合作了。&/p&&p&&b&4.排版&/b&&/p&&p&我只说产品排版。&/p&&p&我们做的一般都是这样:&/p&&img src=&/9ed41c4e17693dd0bdff_b.jpg& data-rawwidth=&646& data-rawheight=&8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6& data-original=&/9ed41c4e17693dd0bdff_r.jpg&&&br&&p&说实话确实谈不上技术含量。无非就是一个个摆出来。&/p&&p&但是也要一张张抠图,每个都要写名字、参数什么的,还有顺序也要调。&/p&&p&过去我们是这么搞的:&/p&&ul&&li&把照片摆出来打印
&/li&&li&交给客户起名字
&/li&&li&带回来照着改文件名
&/li&&li&打印出来交给客户按顺序编号
&/li&&li&我们按编号调顺序
&/li&&/ul&&p&来回重复几次,挺折腾的。&/p&&img src=&/6ffacebfe0_b.jpg& data-rawwidth=&458&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8& data-original=&/6ffacebfe0_r.jpg&&&br&&p&作为一个码农我就想方设法来提高效率,于是趁淡季的时候我搞出了这个:&/p&&img src=&/2eb2001ebcae331aafef23b0_b.jpg& data-rawwidth=&1143& data-rawheight=&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3& data-original=&/2eb2001ebcae331aafef23b0_r.jpg&&&p&这个已经是第三版了,前几个版本太丑就不放了。&/p&&p&前面lightroom那里说过,导出600像素小图,上传到网站。&/p&&p&把网址发给客户以后,客户可以在家里电脑新建文件夹、直接把下面图片拖到文件夹里来分类。&/p&&p&拖动图片可以直观排顺序。&/p&&p&有快捷搜索,键入可以过滤。&/p&&img src=&/76cbd13c44bb089e3b9fd_b.jpg& data-rawwidth=&354& data-rawheight=&4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4&&&p&可以添加自定义字段,比如尺寸、规格之类。&/p&&img src=&/1ee520c9efd_b.jpg& data-rawwidth=&898& data-rawheight=&7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8& data-original=&/1ee520c9efd_r.jpg&&&br&&p&后台会随时ajax到服务器,保存工作进度。&/p&&p&功能很多,比如自动加编号:&/p&&img src=&/bcc5dbe8f32e64b0a42a66dd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bcc5dbe8f32e64b0a42a66dd_r.jpg&&&p&历史记录还原&/p&&img src=&/aeea23893_b.jpg& data-rawwidth=&898&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8& data-original=&/aeea23893_r.jpg&&&br&&p&用起来非常简单,跟客户大概说一下就能上手了,而且我的客户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大叔。
项目已开源,托管在Github,有兴趣的可以一起开发。&/p&&p&客户做完这些以后,我用一个简陋的工具把数据下载下来&/p&&img src=&/02b6efefcdb5_b.jpg& data-rawwidth=&371& data-rawheight=&3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1&&&p&(抱歉实在是太简陋,VB写的)&/p&&p&下载下来的数据是这样的&/p&&img src=&/7efc67bbeb11abb9f497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7efc67bbeb11abb9f497_r.jpg&&&p&用tab分隔的csv格式,然后祭出神器indesign的【数据合并】功能&/p&&img src=&/a27e07ff2362_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4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a27e07ff2362_r.jpg&&&p&设置好边距和间隔,点确定,“嗖”一下就完成了。&/p&&img src=&/becea8b19d7a9d_b.jpg& data-rawwidth=&683& data-rawheight=&5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3& data-original=&/becea8b19d7a9d_r.jpg&&&br&&p&不用一个个排,一个个打字。大部分的工作客户都帮你完成了。
(正在在考虑放出来给大家用,希望听到大家建议。)&/p&&p&然后导出优化的pdf文件,上传到网站,给客户发个网址,客户直接就可以从店里看到样稿,节省打印纸张和来回沟通。&/p&&img src=&/4e91abd19ad7b23aa600d2_b.jpg& data-rawwidth=&999&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9& data-original=&/4e91abd19ad7b23aa600d2_r.jpg&&&p&(使用开源的jsPDF插件,客户那边不用装软件)&/p&&p&然后同步一份印刷稿到微云,在ipad上下载后用acrobat打开,就可以在家里审稿了&/p&&img src=&/ff98a822ebc5ea8ab89a1b5d6fc18e79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ff98a822ebc5ea8ab89a1b5d6fc18e79_r.jpg&&&p&ipad上面颜色非常准,我经常直接带着去印刷厂。&/p&&br&&p&&b&5.电脑性能&/b&(喊男盆友过来看)
电脑的反应速度对效率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头两年我那个破电脑,ps一个操作,甚至打开文件夹都要等一会。有个大点的操作硬盘要咔咔响半天。一天下来等待时间加一起也挺长的。
现在打开ps cc不到三秒,平时操作已经不知道延迟为何物了。
作为一个设计师,电脑是工作的伙伴和基础,你对他好他也对你好。下面说说影响速度的几个主要因素。
&b&内存&/b&
内存第一重要,因为如果内存不够用,系统就会频繁使用虚拟内存。而虚拟内存其实就是硬盘上的一块地方,所以经常会看到硬盘灯狂闪,电脑卡住不动,因为硬盘比内存速度慢十万倍以上。现在win7系统自己开机就要占一个多G内存。建议的话,最低4G,这是最低要求,8G就一点问题没有了,很流畅,如果经常在几个设计软件间切换,可以加到16G。&/p&&p&&b&硬盘&/b&&/p&&p&固态硬盘现在已经很便宜了,建议买个120G的作为系统盘并且用来装所有软件,另外装一个机械硬盘作为仓库,存储素材等不常用的东西。&/p&&p&加了内存和固态硬盘后的电脑立马有了质的飞跃,平常开机9秒左右,很少会卡了。&/p&&p&&b&显卡&/b&&/p&&p&对于平面设计来说,一个好的显卡最主观的体验是可以让你在放大缩小的时候更流畅,而且支持多路输出,你可以同时接两个屏幕,一边找图,一边作图,或者一边开浏览器查东西,一边干活,节省来回切换的麻烦,非常爽,墙裂建议。&/p&&img src=&/7bbba2e417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bbba2e417b_r.jpg&&&p&在客户面前把文件夹从左边拖到右边,瞬间B格爆棚。&/p&&p&&b&CPU&/b&
之所以把CPU放的这么靠后,是因为对于Photoshop等Adobe家的软件来说,CPU并不是最重要的,&b&因为不管你是四核八核,他都只用一个。所以单核性能决定了软件运行速度&/b&。但也不能太低了,否则会成为瓶颈。&/p&&p&&b&显示器&/b&
显示器还是大一点吧,现在还有人用19吗?22都嫌小了。建议升到27寸。习惯两天后你就会感觉出好了。分辨率变大以后能看到更宽的视野,不用来回拖动图片,谁用谁知道。
而且27寸的显示效果普遍要比22寸的更好。19寸,扔了吧。&/p&&p&&b&键盘鼠标&/b&
鼠标的灵敏度关系到每一步操作。作为一个设计师,不要再用三四十块的杂牌鼠标了,即使你已经习惯了。当你用惯了好鼠标,再回过头来试杂牌鼠标你就知道什么感觉了。
当然,一个好鼠标也要配个好点的鼠标垫,对定位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不知道怎么选,可以看看网上评测,一般游戏用的都不会差。&/p&&p&&b&6.软件版本&/b&
我的建议是,尽量升级到最新版。
每一次版本更新,都是软件厂商深思熟虑的结果。这其中包括大量的调研和改进,一般都会增加很多新功能,修复已知的错误,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让人用的更好。
但是好多人都是因为习惯了,所以一直抱着自己习惯的版本不放。我见过太多人到现在还在用Photoshop CS (也就是8),虽然快速小巧很好用。
后面的CS 2/ 3/ 4/ 5/ 6/ CC/ CC2014 每一次都是让人惊艳的升级,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人性化。
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才能说服你。
另外,从CC开始,厂家已经放弃对xp的支持了,如果想试试,至少要装WIN7 。
(说点个人看法,勿喷:不喜欢尝试新东西的设计师,进步会很慢)&/p&&p&&b&如何对付客户&/b&
其实这么说不合适,客户是上帝,是衣食父母。但是客户经常想着法的不给钱。
印之前一定要收足定金!
印之前一定要收足定金!
印之前一定要收足定金!&/p&&p&我们本地的客户都被惯坏了,很多广告公司收200块钱就把东西给做完了,交货的时候有一点差错客户就会挑毛病扣钱。我们一般在谈完签合同的时候会收1/3定金,印之前收1/4,这样起码不会赔本,而且交货的时候客户大头都已经交了,这点钱一般也不会赖,但难免扣点零头。
&b&不愿交定金的客户,宁可放弃。&/b&
宁愿失去一个客户,也不能忙完拿不到钱。
不好说话的客户视情况而定,有的客户刚接触不好说话,熟了以后很仗义,我碰到过好多。有的一直很好说话,等到结账了到处挑毛病,总之就是想找理由扣钱。
大城市大公司比不了,我们三线城市印刷行业本来就很累,利润又低,赚的都是血汗钱。搞了很长时间不但白忙活还要赔钱进去,确实冤得慌。&/p&&p&&b&找到客户的操蛋需求&/b&
有的人能说清自己的需求,有的人需求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要么就是心里明白不会表达,所以找到他的G点很重要。
客户拿过一本高端印刷品说,你看人家印的这个清晰度多好。
其实客户并不知道什么是清晰度饱和度对比度。客户只知道直观感受,也就是:当客户说清晰度的时候他其实是在说什么?
他想要的无非就是高大上,花奥拓的钱你要做出宝马。实在不行也得做个“宝拓”。
所以就得揣摩客户的真实意图,
他喜欢饱和高点?
喜欢简洁版面?
喜欢高线数印刷?
跟客户谈的时候如果他谈质量,你说我们便宜啊,他谈价格你说我们质量好啊。
大家都想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东西。
但不要承诺太多,客户期望值越高越难交货。&/p&&p&先说这些,千赞之后写点PS ID等软件的奇淫技巧,百倍提高效率,最喜欢大批量的活了。
希望赞过的能在评论里提点意见,不要膜拜,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进步。&/p&&p&===========
开始写奇淫技巧。&/p&&p&关于排版提高效率。
我的方法是由粗到细,先从整体开始规划,有哪些主题,确定主色调,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准备所有需要的文字,尽可能搜集所有需要的照片和素材,加工好所有网上下载的素材。
然后规划页面内容,粗略地在页面上标注好主题,最后根据标注把所有文字、图片放到对应页面上,这时候仍然不要纠结细节排版,先排个大概,等整体觉得这样安排可以了再详细排版。排版的时候同样不要沉迷于微调,先不要纠结于精确,因为以后难免还会改。
用这个路子来排版效率会非常高,同样适用于做PPT。边找素材边排版真的是特别浪费时间。&/p&&p&indesign中可以在印前检查中知道哪些图片分辨率过低,以便替换成更清晰的素材。&/p&&p&快捷键。记住所有常用的快捷键,不要用鼠标点菜单,而是用键盘。如图:&/p&&img src=&/ceecd_b.jpg& data-rawwidth=&327& data-rawheight=&1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7&&&br&&br&&p&菜单后面都有快捷键(比如:Shift+Ctrl+L)提示,不用特意去背,下次用到这个功能的时候就开始用快捷键,按几次就记住了。&/p&&p&每个菜单名字后面的字母,比如
这种用法如下:&/p&&p&最上面一排需要按一下(或按住) ALT 键,然后按字母(上图中(I))菜单就会弹出来,之后再按菜单项后面的字母,上图(N),和用鼠标点是一样的。&/p&&p&刚开始会不习惯,时间长了就会觉得爽了。因为用鼠标的话要经历如下过程:&/p&&p&眼睛看到菜单→鼠标移过去对准→点下去→看到二级菜单→点它。&/p&&p&而用键盘&/p&&p&按ALT→按I→按N&/p&&p&键位是不变的,屏幕内容一直在变。&/p&&p&点菜单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操作,每次积累的时间积累起来也很可观。&/p&&p&所以,强迫自己不要去点菜单,而且尽量不要点右键,右键里的功能都有快捷键,尤其是Ctrl+C 复制这种。&/p&&p&没有快捷键的功能可以自己定义&/p&&img src=&/ff0f118b80835dff6a79f1_b.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2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ff0f118b80835dff6a79f1_r.jpg&&&br&&br&&p&还有一个好处:用快捷键以后你就可以把菜单栏什么的隐藏掉了,全屏干活,一手键盘一手鼠标,这才是Photoshoper范。&/p&&p&PS动作:
我喜欢把重复的事情尽量录成动作。
打个比方,我有一批图片需要调色,会有如下过程:
打开图片,调整色阶,保存,关闭。
于是我录了如下动作:&/p&&img src=&/8ce73f274dc2d98b8b486_b.jpg& data-rawwidth=&212& data-rawheight=&1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2&&&br&&p&新建了一个动作,调整色阶,然后存储关闭。注意“色阶”左边的方框表示执行到这一步的时候会弹出对话框(色阶面板)等待你手工调整。
然后我给它指定了一个快捷键F10,这样我打开图片以后按F10就会弹出色阶来,我调整完了,回车,就自动保存关闭了。
步骤越多越能看出方便。&/p&&p&如果说这是半自动的话,下面介绍全自动。&/p&&p&我所在的印刷行业,需要把图片处理成CMYK模式,而照片是RGB模式无法印刷,中间需要转换一下。图片多了也是个不小的任务。&/p&&img src=&/c427d0b3de6b60b14f7fead9d600b8ec_b.jpg& data-rawwidth=&224& data-rawheight=&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4&&&br&&br&&p&所以我录了这么个动作,只有一个功能,然后找到菜单:文件→自动→批处理(快捷键 ALT+F -U-B)&/p&&img src=&/1d67928d6acfd948f3e487_b.jpg& data-rawwidth=&433& data-rawheight=&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3& data-original=&/1d67928d6acfd948f3e487_r.jpg&&&br&&p&对话框如下:&/p&&img src=&/dbaf36a08eb7a1414e1c_b.jpg&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dbaf36a08eb7a1414e1c_r.jpg&&&br&&p&上面选好动作后,选择一个文件夹,错误处理让它记录到文件,防止中间突然有错误停在对话框那里。
开始以后你就可以休息一会了,让电脑自己忙吧。&/p&&p&另外提一下终极机器:&/p&&img src=&/cbd898abcb0a71e5cd8e909_b.jpg& data-rawwidth=&406& data-rawheight=&3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6&&&br&&br&&p&这个是adobe官方的脚本api手册。&/p&&p&Photoshop提供了非常非常丰富的脚本api,可以自己写脚本来做任何事,几乎你能做到的都可以让程序来代劳。普通用户一般用不到,如果你的工作充满大量的重复性,可以交给它,一劳永逸。他就像一个机器人,帮你做事。你写的程序有多智能,它就有多聪明。&/p&&p&关于排版提高效率。
我的方法是由粗到细,先从整体开始规划,有哪些主题,确定主色调,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准备所有需要的文字,尽可能搜集所有需要的照片和素材,加工好所有网上下载的素材。
然后规划页面内容,粗略地在页面上标注好主题,最后根据标注把所有文字、图片放到对应页面上,这时候仍然不要纠结细节排版,先排个大概,等整体觉得这样安排可以了再详细排版。排版的时候同样不要沉迷于微调,先不要纠结于精确,因为以后难免还会改。
用这个路子来排版效率会非常高,同样适用于做PPT。边找素材边排版真的是特别浪费时间。
&/p&&p&(未完待续)&/p&
答案很长,多图预警。
先说立场,设计师不但需要掌握印刷知识,而且很有必要,做的稿规范了,不但容易印刷,而且不会和你预计的偏差很大。
印刷厂不是万能的,如果你的设计稿做太烂,一般来说印刷厂没有义务也没有动力帮你善后,因为如果帮你改坏了是要担责…
&b&【总汇】&/b&&br&&ul&&li&各行各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下面的问答包含教师、会计/审计、艺人经纪人、工艺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医生、互联网行业、金融、翻译、游戏行业、网络作家、物流、管理咨询、城管、动画编辑制作、通讯、土木、分析师、能源、猎头、地质、出版、房地产、编辑、珠宝、画家、保险等数十个行业,近百位行业从业者进行行业解读,三万余条次浏览。&br&&/li&&/ul&&b&你在的行业和工作是怎样的?&/b&&br&&br&医生&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0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br&&br&物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0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审计&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0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教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0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出版社&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0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设计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0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网络作家&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0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管理咨询&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0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通信行业&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0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通信行业&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0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核电调试&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0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能源电力&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0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笔译/口译&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闪电部队在前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