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二十年来,经济没什么日语增长跟美国

787被浏览132264分享邀请回答.cn/u/123149077490年日本股市腰斩和91年日本房地产崩盘后,日本陷入“失去的十年”的痛苦岁月。根据日本内阁府的统计,1991年到2007年日本的平均GDP增长只有1.3%。经济的持续低迷带来了社会变化。政府本身财务恶化,已无力全面保护国民。企业面对低迷的经济环境,也无法对雇员作出终生的雇用承诺。社会风险直接分配到个人身上,日本国民必须直接面对个体化社会带来的巨大风险。如今日本已是个体社会了,相比十几年前的集体社会,这个巨大的转变是如何演化的。黄亚南的《谁来拯救日本:个体社会启示录》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每年日本畅销书来分析日本国民价值观的演变。一个时代会产生一个时代的流行,流行语和流行商品非常敏感地反映出该时代的特征。通过日本人的阅读来梳理他们的价值观变迁不失为一种科学的尝试。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一片大好。89年日本企业2000亿日元秒杀洛克菲勒中心,东京地价相于全美国的地价。教师和学者无不乐观地表达类似的内容“受惠于出口的扩大,日本成为拥有资产最多的国家。战后一直是以美国为首,到21世纪恐怕就是以日本为首。”91年泡沫破灭,人们还处在欢宴的余韵之中。当年的畅销书《Santa Fe》是宫泽理惠的全裸写真集。写真集看不出一猥琐的内容,充满着青春气息。日本国民对于经济繁荣还存在错觉,认为泡沫只是暂时的,政府高官公开发表“日本经济依然在持续增长”。基本上,在91-94年间,人们对经济是乐观的,对现实无感应,马照跑,舞照跳,该干嘛的依旧干嘛,夜夜笙歌好不快哉。95-97年神话开始破灭了。人们像欢宴过后醉熏熏回家的样子,用脚投票,选了两名滑稽艺人当东京和大阪的领导。巧合的是,畅销书《遗书》,也是一名滑稽艺人松本人志写的。在当时来说,日本各界奉为至上的工作态度是“谦虚”、“谦逊”,演艺圈也不例外,松本人志大胆毒舌的表达风格竟然没有被清理出局,反而受到国民的追捧。人们开始认同积极表达自己意见。作者认为从这畅销书大体可以看出,日本集体社会开始进入个体社会的历史进程,越来越多的国民开始追求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再是写出四平八稳、不瘟不火的文章。企业放弃终身雇用制度,也就意味着放弃对员工终身生活的保障,不再从零开始培养员工。对员来说,雇用环境不再是赖以生活的群体组织,只是一个工作的场所,个人面对前所未有的不安,需要寻找新的生活方式,要掌握在其他企业也能发挥作用的能力。于是,工具类的书畅销了:《超级学习法》,教你如何在知识大爆炸社会里有效地学习;励志类的书畅销了:&脑内革命&,告诉你要乐观面对所有问题,你就会获得快乐和活下去的勇气。可是现实依然没有变好:八百伴公司倒闭,97年9月;第一劝业银行的前任董事长自杀了;大型企业和证券公司有36个高管被捕;管理数万亿客户资产的山一证券破产;北海道拓殖银行破产;日产生命保险公司破产。保险公司的破产,相比银行破产来说,更有像征意义:一签就是几十年的人寿保险是一种长期约定,是对经济持续向上的信心表现。保险公司的破产则体现大家对日本经济失去了信息。人们开始YY了,在YY中寻找精神满足。于是,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上场,以前爱情知识被否定,婚外情的故事给上班族带来了新的精神刺激。98年到01年,人们在体会到繁华过后的经济现实后,开始面对现实,认识开始过渡到与现实合拍。98年日本政府实行更加彻底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放弃对金融业的全面保护,全面开放金融业。这创建了一个自由开放的以自己责任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企业必须要在自由化的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促使日本社会向个体社会迈进了一大步。畅销书应证了这一点:《幸福的革命》,大家看名字就知道;&大河的一滴&,把人比喻为大河中的一滴水来引发很多人生哲理;《所以你要活下去》、《谁动了我的奶酷》、《富爸爸,穷爸爸》从02年起,日本国民开始使用身份证象征个体社会的开始。经济依然没什么变化,日本人结束对旧时代的愤懑和对变化的彷徨后,开始寻找适应这一历史巨变的继续生存能力。自己责任成为新的处世原则,须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打造自己的个性。政府取消储蓄保护政策,国民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保护财产。以前日本没有身份证,要证明个人身份有时就拿驾驶照出来,这对没有的人很不方便。国家管理的最小单元,也从“户”转变为“个人”。在02-07年期间,畅销书有几个特点:1.学习外语类和理财类的工具书,人们开始想要了解外界和谋划自己的未来。2.教养类的书:优雅品格的养成、国民性格的分析、书法、俳句的指南。3.家庭温情的书:人们开始回归到家庭和睦温馨的环境中,《东京塔》的故事感动千万人,很多读者在小说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明白到世上除了男女恋爱之外,还有太多重要的事情。日本“失去的十年”,在我看来,是一个个体自我觉醒的过程,从依赖到被迫为自己谋划,再到主动适应变化;是人们生活重点从工作逐步回归到家庭的过程,期间经历迷茫与挫折,但也照样还好好的。81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2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揭开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的惊天大阴谋
  有评论文章指出,近些年,“失去的十年”或“失去的二十年”再次成为很多学者评定日本经济状态的最多用语,众多评论也拿日本经济“衰退”作为衡量中日争端之间谁强谁弱的依据,一时间日本经济又被人拿出来讨论和评判。然后这背后却有着日本政府的“惊天阴谋”,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日本人喜欢“唱衰”自己
  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舆论下有着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之说,日本人自己也同样在大肆渲染日本经济衰退论。在日本国内从政府到学者也将“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演绎得“淋漓尽致”。
  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完蛋了”“日本从此以后将潇洒地走向衰落”“日本是19世纪的”等论调开始取代“日本神话论”“21世纪是日本的世纪”“日本是不可战胜”等论调。尤其是2001年3月,已经年逾八旬的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亲自上阵宣称日本经济面临崩溃,正式拉开了“日本经济崩溃论”的序幕。
  “日本失去的十年”始于1991年,当时日本国内经济陷入困局。日本经济界将1993年称为“厄年”,用以形容经济萧条、政治腐败之严重。当时的日本报纸更形容日本国内经济为“好消息难闻一件,坏消息常听八九”。有着“日本经济内阁”之称的经团联则声称:“这将是战后最长的一次萧条。”
  到了1998年,田原总一郎、山田厚史两位记者写了《日本再败北》一书,让“失落”成了日本国民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2000年,日本智库“21世纪日本的构想”恳谈会发表一份报告称:“泡沫经济的破灭不仅在经济领域产生了腐蚀作用,而且蔓延到政治及社会领域,甚至包括我们所赖以安身立命的价值感和伦理规范。我们还未来得及在国民中形成一个富裕社会所应有的伦理道德观念时,就经历了90年代的挫折,被卷入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
  2008年出版《大衰退》一书的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曾经这样描述日本在“失去的十年”里所承受的经济损失:“这是人类在和平时期里所受的最大一次损失。泡沫经济的破灭使日本一共损失了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过去三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
  直到现在,日本还在竭力渲染“失去的二十年”。2011年1月,日本央行发布数据称,日本该年大型制造业信心指数下降,是自2009年3月以来的第一次。日,日本央行发布的地区经济报告显示,日本经济复苏处于停滞状态。日,日本经济财政担当相古川元久向相关阁僚会议提交了9月份月度经济报告,报告对整体经济形势的评估为“回暖趋势出现停滞迹象”,连续两个月作出下调。
  除了日本国内“宣扬”日本经济衰退假象,国际上也附和着这种说法,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外舆论亦在唱衰日本。
  日,《时代》周刊以“日本综合症”为题撰文,奉劝人们不要在日本的复苏问题上下注;同年12月28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日本仍是发达国家中的‘病号’”的文章;的《明镜》周刊则在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告别儒家学说”的文章,称:“这次几乎没有人敢预言日本经济会轰动性地东山再起。表明经济迅速、持久复苏的信号似乎很弱,而且往往充满着矛盾。”
  对于国际上的唱衰论调,日本国内不但没有反击和恐慌,反而应声附和,略显蹊跷。然而分析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妄想,不难看出,这是日本国家战略选择的“高明之处”。
  另外的“1.8个日本”
  在普遍唱衰的背景下,日本经济真如预见的那么糟吗?答案是否定的。
  2010年夏天,英国《卫报》网站发表评论文章称,日本的发展方式可能被长期误读:“全球经济正在衰退。在美国,失业率接近10%,中产阶级的退休前景堪忧。在欧洲,各国都有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这样一个国家:在那里,失业率始终不高,犯罪率很低,贫富差距现象不明显,全民享受医疗,人口预期寿命全球领先。”
  日,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日本问题专家唐淳风发表文章称,今天世界上,在日本本土国家之外,还存在“1.8个日本”。这“1.8个日本”指的即是日本的海外资产和海外产业。“1.8个日本”是日本的雄厚“家底”,在对其经济地位、经济状况进行判断时决不能忽视。可以说,日本是真正享受到全球化红利的国家,而且只有日本才是。
  日本政府很早前就有构建“成熟的债权国”的图谋,首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以与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深层博弈。
  20世纪80年代,受国内生产高成本的影响,一些大型制造业不得不将部分生产环节移至国外,在低成本地区生产,形成了产业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战略转移。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新兴国家出口成本降低,大大挤压了日本的出口市场,日本进行了第二次产业大规模战略转移,而这次则是包括制造业、物流业等在内的全方位转移。
  两次“战略性”转移外加80年代日元升值导致的日本海外权益疯狂收购,铸就了当前日本巨大的离岸经济。
  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1年日本对外投资额达11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1%。日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34%,达到38136亿日元(478.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来自海外子公司的企业分红收入实现25000亿日元(约合312.5亿美元)的顺差,同比增长6%,连续8年保持增长。
  其中,日本三井物产(属三井财团)、三菱商事(属三菱财团)等七大综合商社在2011年对外投资总额达3.18万亿日元(约合397.5亿美元),大幅超过历史峰值2.35万亿日元(约合293.8亿美元)。并且,这七家公司2011年来自海外子公司的分红收入就超过125亿美元。红利收益主要来自海外油气田、矿山的资源开发权益和电力基础设施项目收益。
  2012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2010财年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显示,当年日本海外法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总计18599家,工作人员499万人,日本全产业海外销售额达到183.2万亿日元(约合2.2万亿美元)。
  5月22日,日本财务省公布2011年底海外资产负债余额。公布资料显示日本企业、政府和个人持有海外净资产253.01万亿日元(3.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6%,时隔两年再次实现增长。日本连续21年保持全球最大债权国位置。
  6月14日,《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引用日本巨头瑞穗金融集团首席执行长佐藤康博的话:“日资公司感觉自己别无选择,唯有奋力开辟海外市场。”该报更是认为,受充裕的现金储备和日元走强推动,日资公司正掀起日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热潮。
  真实的“失去的十年”
  在普遍认定的“失去的十年”中,日本到底又是在用怎样一种方式走到如今呢?事实上,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里,已经利用所谓经济低迷完成了经济转型,只是衰退论调掩盖下的阴谋从未揭开。
  人们普遍认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很好地说明日本在1991年以后的10年中失去的经济优势,这也是形成日本“十年低迷”“失去的十年”认识的统计基础。然而,若论GNP(国民生产总值,1994年改称为“国民总收入”),日本经济却没有那么糟糕。这点需要正视。
  日本东京大学青年学者卞恒沁曾说,在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在“最深的绝望里”里发现了“最美丽的惊喜”。1989年,日本四大证券公司在欧洲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的77.9%为担保债券,其中87.1%面向日系企业发行,足见日本企业海外生产之规模。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2000年日本海外企业生产率增长14.5%,海外企业的销售总额高达13162亿美元,全部产品的80%都在当地销售,只有20%回销国内。
  年,日本海外总资产年均增长3.1%,净资产年均增长13.9%,均高于同期日本GDP增幅。更为可怕的是,到2000年的前5年中,日本投到设备技术开发和刺激生产上的资金已经高达1000万亿日元,约合9万多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日本拥有的美国国债达2000多亿美元,对外的纯资产金额为8910亿美元,是居第二位的德国1818亿美元的4倍多。
  2001年,日本海外总资产达到2.9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DP的75%;海外净资产1.5万亿美元,超过我国GDP总量;海外制造业销售额4348亿美元,与日本出口相当。
  日本GDP与GNP为何形成如此状态?其实并不难理解。日本著名的制造业研究专家藤本隆宏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日本在全球的商业布局是一种“雁行形态”:本土企业为雁头,掌握最上游的产品和技术;其次是和中国台湾地区,主要为日本技术做配套;最后才是中国大陆地区所扮演的“雁尾”角色,为日本制造业做组装,处于产业链的最下游。
  事实上,“失去的十年”里日本国内GDP也并未如想象中的那么坏。日本经济在90年代取得了GDP年均增长1.5%的成绩,其经济总量在十年中总计增长了10%。2002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约为4.8万亿美元,约合40万亿人民币,次于美国的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从未让其失业率上升到5.5%以上。
  常驻东京的记者、作家和经济评论员埃蒙芬格尔顿日发表于《纽约时报》的文章写道:“自‘失去的十年’开始后,东京建造超过500英尺的摩天大楼有81栋,相比之下,纽约64栋,芝加哥48栋,洛杉矶有7栋。”
  就是这样,日本在“失去的十年”中享受着“失败者”的喜悦,香港《每周财经动向》曾在日的文章中说:“今天你若去东京,穿行在银座大街摩肩接踵的人流和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很难想象这里会与‘经济危机’联系在一起。”但日本顺从地接受衰退之说,背后又有何阴谋?值得考量。
(责任编辑:HN016)
11/05 07:5611/03 01:1311/02 07:3710/31 10:2410/29 14:1010/29 07:2410/28 07:5310/26 07:21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再见!失去的二十年|美股|美国经济|估值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再见!失去的二十年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周宇
  将日本拖入失去二十年的结构性因素-私人部门杠杆去化、人口老龄化以及新兴市场低成本制造业的崛起,已经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在全球经济复苏的环境下,宽松的货币政策、低估的汇率水平和尚在低位的资产价格意味着被遗忘多年的日本资产正迎来长期的牛市。
再见!失去的二十年
  一个小小的列岛,一个被遗忘多年的邻居,一个屡创奇迹亦屡遭失败的国家,可能已经走出黑暗,重新迎来崛起。没错,它就是日本。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历史,是许多国家的一面镜子。其在废墟里的复苏、崛起、兴盛,成为许多新兴市场学习的榜样。而其泡沫的破灭,以及随后持续二十余年的通缩,成为当今诸多国家极力避免的反面教材。“日本化”成为了老龄化社会、经济低增长、低通胀甚至通缩的代名词。由于其长期的低迷和新兴市场的崛起,日本作为投资市场,已不再被主流目光所关注。
  然而如今的日本已然不同。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尽管日本GDP增速受累于人口结构而一直在1-2%区间徘徊,但已实现连续五个季度增长,是2000年以来最长的增长记录。企业盈利一季度同比增加27%,并伴随着资本支出重新上升。制造业与服务业PMI双双处在加速扩张状态。就业市场上失业率仅有2.8%,创1994年以来新低,岗位空缺与求职比率升至1974年以来新高,意味着居民收入开始重新增长。出口同比上升7.5%,机床订单更是同比飙升24%。  
  但周期性复苏并不足以支撑日本的长期前景。在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经济和资产价格步入了持续的低迷期。在过去二十余年间,认为日本已经触底将迎来绝地反弹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全球经济复苏周期中,日本经济和股市都曾有良好的阶段性表现,但事实最终证明,日本的复苏只是昙花一现。以美元计价的日本GDP在全世界的份额从1991年顶峰的12.6%一路下滑至如今不到8%,日经指数至今仍只有泡沫顶峰时期一半左右的水平。
  泡沫经济破灭后,私人部门杠杆去化、人口老龄化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低成本制造业的崛起加剧了日本经济的萎缩。在90年代初期,日本资产价格崩溃重创了金融系统和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而日本政府迟迟未能清理金融系统的坏账,导致银行信贷投放进一步紧缩,迫使私人部门进入持续的去杠杆阶段,由此带来的需求萎缩-价格下跌-偿债能力恶化的恶性循环加剧了经济的下行压力。
  与此同时,日本人口结构1988年触顶之后便持续恶化。人口的老龄化加剧了需求下滑,辅以僵化的就业制度和等级文化,进一步拖累了劳动生产率,使经济长期潜在增速由1990年的4%左右下滑到如今不到1%。此外,以中国为代表的低成本制造业的迅速崛起,一方面挤占了日本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加剧了日本经济面临的通缩压力。而在这期间,又先后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愈发依赖外需的日本经济屡次在依稀见到曙光之后再度滑落深渊。
  而笔者乐观看法的核心原因是,将日本拖入失去二十年的这些结构性因素已经发生了决定性的改变。在历经二十余年之后,私人部门去杠杆基本完成。企业的债务占GDP比率已跌至1970年以来的低点,企业现金储备更是超过美国名列世界第一。家庭部门债务占GDP比率亦已跌回泡沫经济之前的水平。在经济扩张、收入预期改善和日本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下,日本私人部门重新开始加杠杆。而银行系统的历史坏账亦已被清理干净。截止至今年四月,日本企业贷款同比上升3.7%,增速创2009年以来新高;家庭贷款同比增速3.5%,处在2007年以来最高的水平。
  同为拖累日本经济的人口结构也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尽管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未变,但其恶化的速度已有了明显改善。以(15-64)岁工作年龄人口为例,其由1988年的年增长接近1%恶化至2014年的年萎缩逾1%,不可谓不剧烈。然而在未来五年中,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其萎缩的速度将逐渐放缓至-0.6%左右,也就意味着对于总需求的拖累正在减小。
  而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正在得到解决。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愈发昂贵,而投资者在猜测印度、东南亚甚至非洲谁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但在不远的未来,大量低收入青壮年劳动力可能不再是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必备条件。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自动化与技术获得了越来越普及的应用。具备良好基础设施、产品质量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的企业完全可以在成本上一较短长。而日本在这一领域一直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在过去20年间,日本企业在研发和软件开支上的投入占企业投资的总比重由1995年的12%翻了一倍至24%。随着技术水平的逐渐成熟,更多的企业将步入自动化生产的时代,享受科技进步的果实。
  至于争议颇多的安倍经济学,从客观的角度看已为日本经济带来了明显的成效。在其当选以来,在显著低估的汇率和推动企业治理结构的努力下,日本企业盈利占GDP的比重升至15.8%,创1985年数据开始以来新高。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日本股市累计上涨93%。全国土地价格去年首次实现正增长,东京公寓销量今年同比攀升39%。通缩的预期正逐步扭转。在政府推动妇女劳动参与的一系列措施下,日本女性就业人数累计增加近200万人,占全部新增就业人数的76%。
  我们认为日本经济过去二十余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恶性循环已经结束。随着经济再通胀过程的延续,居民收入的继续提高将逐步扭转通缩预期,步入一个新的资产负债表扩张的良性循环。
  这对投资意味着什么?无论是周期性还是结构性的因素都指向日本股市正步入长期牛市。尽管安倍当选以来日经指数已经翻倍有余,但上市公司盈利的强劲增长使得日本股市的估值水平依然处在长期低位。日本央行锁定收益率曲线的政策,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全球利率上行对日本资产的负面冲击。相对于零利率的长期国债,股市的相对价值愈发明显。在日本央行持续的ETF购买和企业股票回购下,市场上的股票净供给收缩,但需求将继续走强。随着通缩预期的扭转,国内机构投资者将会大幅提升目前被严重低配的股票资产。
  至于汇率的问题,长久以来,日本股市的上涨依赖于汇率贬值这一结论已深入人心。然而今年以来,在日元升值近6%的环境下,日经指数依然上涨逾4%,以美元计价回报已经超过美股逾200个基点。这一方面说明在全球复苏的环境下,竞争性贬值告一段落;另一方面也显示日本企业盈利对于汇率的依赖程度在降低。如果前文所说的结构性因素形成良性的循环,则日元有序升值与资产价格的上涨完全可以同时发生。从长期而言,考虑到日元当前是世界上最被低估的货币之一,以美元或人民币计价的日本资产投资回报应该更高。
  需要指出,持续通缩的后遗症依然显著。当泡沫年代的入行组如今走上企业领导岗位时,过去二十余年的痛苦记忆不可避免的将形成悲观的思维与保守的决策模式。企业宁愿囤积逾两万亿美元的现金而不愿大幅提高员工工资;劳动生产率依旧低迷,企业ROE水平在发达国家中位居末尾;就业市场活力不足,缺乏创业氛围;居民财富集中于老年人,年轻一代难有出头之地;安倍的第三只箭 – 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依然进展缓慢。
  但多数负面问题已持续了二十余年,最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从历史上看,日本民族可以保持长期僵化的状态,但在危机来临时的变革又无比的决绝彻底。在经历了德川幕府闭关锁国两百余年后,黑船来航仅仅十五年,幕府统治结束,明治维新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实现了现代化。三十五年后,日本这一世界角落里的乡下小国,奇迹般的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挤入世界强国之列。在愚蠢的发动二战几近亡国后短短三十年,从废墟中重生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如前摩根士丹利著名投资家巴顿.比格斯所言:“每一次大灾难都开启了日本的新时代。这个民族有能力进行突然的、戏剧性的变革。单一民族国家的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可以拧成一股绳,力朝一处使。”[1]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开启的安倍经济学和日股的大牛市,可能只是日本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1] 详见巴顿.比格斯《对冲基金风云录3》中《日本地震与股票》相关章节
  (本文作者介绍:易方达基金环球策略师、基金经理。)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易方达基金环球策略师、基金经理。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 【答案带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
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下列不属于这时期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的是(
)A.实行“科技兴国”政策B.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C.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D.美国的援助与扶持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扶持日本。美国的这些措施和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实行“科技兴国”政策是80年代,不符合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的近二十年间的时间范围,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
考点分析:
考点1: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经济的发展
1、P.52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美国的援助;
(2)本地的劳动力和科技优势;
(3)政府的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的联合(目的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对抗苏联)
二、欧洲联盟的成立——欧洲一体化
1、P.52欧洲共同体的成立(20世纪60年代)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成员国的国际地位,其性质是经济联合体。
2、★P.52欧洲联盟(欧盟)的成立(成立时有12个成员国 & 1993年)
(1)基础:欧洲共同体。
(2)主要规定:
①统一货币,使用欧元;
②资源(人员、资本、货物)共享,自由流通;
③国家安全、外交一致。&
(3)P.53意义:
①加强了成员国的合作,提高了成员国的国际地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②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实体。
3.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历程及其特点
从欧共体到欧盟,从经济联合走向政治统一。
三、★★日本的崛起——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1、P.54原因:
①美国在日本的社会改革;
②美国的战争刺激;
③日本政府的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2、P.54--55表现:
①20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②80年代中期以后,实行“科技立国”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IT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IT产业是指信息技术产业)项目199319941995199619971998国内增长率2.24.23.33.54.74.8其中IT产业0.60.81.01.21.31.3该表说明
)A.美国经济发展高速度,低通胀B.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世界最快C.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D.美国经济增长率高居世界第一 
以下关于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B.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C.战后成立联合国D.决定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某重大事件发生时,希特勒感到欣喜,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我们有了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盟国。”丘吉尔感到解脱,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感觉放松,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
)A.德国进攻波兰
B.苏德战争爆发C.太平洋战争爆发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比较”有助于学习者准确掌握历史概念,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有(
)①前提都是维护现有制度②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③都未改变社会性质④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构成“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基础的文献是(
)A.《凡尔赛和约》《雅尔塔协定》B.《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C.《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协定》D.《九国公约》《联合国家宣言》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日本经济增长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