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集约统筹的公共设施管理业前景多大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杨传堂: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
日08:28&&&来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并对“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作出了系统的安排部署。这是党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
充分认识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的重大意义
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求切实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作用。应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深刻认识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的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先导性,不仅要满足当前需求,还要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留有空间。从当前发展来看,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可以有效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的关键作用,服务扩大有效投资和稳定经济增长目标,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从“十三五”时期来看,立足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有利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带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对标国际一流率先实现现代化,有利于助推经济社会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是支撑我国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一项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也必须依靠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让先进理念成为科学行动的先导,找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的着力点,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提质增效升级,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建共享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产业布局中,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之一。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属性,直接服务人民生产生活,发挥着支撑经济发展、引导生产力布局、促进城乡交流、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根本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加大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有效供给,有利于更好发挥其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功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深刻理解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的总体思路
“十三五”时期,应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要求,找准发展的着力点,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准确把握内涵。《建议》明确,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内容包括信息、能源、电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构成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地下管网和防洪防涝设施等。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要与培育发展新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产业新体系、形成发展新体制等主要任务一并考虑,与拓展国土发展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等统筹起来,与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统一起来,探索拓展发展新空间的路径、方式和举措。
明确发展重心。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形势新特点,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先行引导、适度超前的原则,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基础设施能力适度超前配置,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突出重点领域,加强薄弱环节,优化布局结构,提升保障能力,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优化区域和城乡发展结构。
坚持理念引领。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把开放作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厚植发展优势,在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准确把握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的方向和重点
加快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要用发展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等构成的快速交通网,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品质,满足不断增长的快速运输需求。构建由干线铁路、普通国省道、沿海主要港口、内河高等级航道及主要港口等构成的高效率干线交通网,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结构,提升运输服务能力。集约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推动邮政和快递处理中心与铁路、公路、航空枢纽同步建设,推进机场、铁路站场、公路站场、港口码头、邮政和快递功能区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水利、管道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地下管网和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要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重点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面向国内外资本,加快开放自然垄断行业,发挥竞争性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着力形成基础设施平衡发展结构。要推动基础设施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重点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和国家支持力度,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实现创新发展,更好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化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突出重点,带头先行,在互联互通建设中实现合作共赢。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推动基础设施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制定统筹建设专项规划,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和举措,增强基础设施军民共用的协调性。
加快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有度有序利用自然,构建长久性自然岸线、沿边、城郊等基础设施利用格局;全面实行基础设施领域的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基础设施的功能布局、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推进绿色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储能和智能电网,加快建设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开发设施。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强度双控行动,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结构,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利用基础设施通道、线位、枢纽等资源,推行适应节约土地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技术,推进废旧材料循环利用,鼓励工程建设企业加入区域资源再生综合交易系统。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水污染防治,强化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加强林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水基础设施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要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推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加强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式联运跨境交通走廊。在多边双边合作框架下,积极增加便利货物和人员运输协定过境站点和运输线路,加快构建便利运输网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物流体系和走廊建设,推动形成国际物流大通道。完善民航国际航线设置,重点开辟和发展中远程国际航线。支持工程建设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加快中国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鼓励、支持、引导国内企业通过投资、参股、长期租赁等方式参与海外港口建设和经营,积极参与开辟新的海上航线。推进铁路技术咨询、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全方位对外合作。拓展国际航空运输市场,推进与东盟国家航空一体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适宜条件的机场管理。推进快递业跨境发展。启动实施重构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推进口岸信息化,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推动跨国物流信息互联共享。
强化基础设施保障改善民生能力。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扩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互联网等问题。构建以支线铁路、农村公路、内河支线航道、通邮站点等为主体的基础交通网,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深度和覆盖范围。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西部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任务,有序推进人口仍然聚居的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布局,重点推进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邮政网点建设和改造。积极推广农村客运片区经营模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客运发展,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班车。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相关链接&&&&
Copyright 2011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技术支持:四川电信 网站维护: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联系电话: (028) 蜀 ICP 备号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
谢谢您对网站的大力支持。江门市公共服务设施将统筹布局 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为落实江门市“东部一体、融合提质”发展战略,实现公共服务的城乡均衡发展、公共资源的集约使用,江门市开展了《江门市三区一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近日,该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江门市城乡规划局在其官网公示《规划》草案,草案提出,以江门大道为公共服务发展主轴,对东部“三区一市”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布局。
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设施
随着“珠西战略”实施推进,江门市城市地位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滨江新城、新会南新区等城市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不断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应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对“三区一市”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布局,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城乡均衡发展、公共资源的共享利用。
本次规划期限与《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15年—2020年。同时,规划结合江门市《江门东部“三区一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东部发展新格局、大空间,对“三区一市”的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社区服务设施等六大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近、远期统筹布局。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思路是以东部“三区一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确定的“一轴一核三片区”的空间结构为基础,以“三区一市”发展战略规划中确定的七大功能平台为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应与其相适应。同时,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合《江门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一期)》确定的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和轨道交通体系,引导公共交通发展。
在公共服务设施总体空间布局结构方面,《规划》草案提出以江门大道为公共服务发展主轴;以蓬江区为核心区,以高新区(江海区)、新会片区、鹤山城区、鹤山工业城、银湖湾为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重点片区,以各镇区为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立足点,引导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整体发展,形成“一轴、一核、五片、多点”的公共服务设施总体布局结构。
至2020年规划教育设施408处
在日举行的人大代表约见市长活动中,不少人大代表提出尽快实现东部“三区一市”教育均衡化。这一点在《规划》草案中有了体现。
草案内容显示,至2020年共规划教育设施408处,其中小学258处,总学位259845个;初中107处,总学位135210个;高中26处,总学位54900个;职中17处,总学位55000个。其中,规划新增小学70所,总建筑面积119.9万平方米,新增86670个学位,班数1926个,蓬江区规划新增小学最多,达到29所。
同时,至2020年,医疗设施方面共规划62处,文化设施方面共规划63处,体育设施方面共规划47处。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方面,将扩建新会区儿童福利院和鹤山市社会福利院;新增残疾人日间托养机构14处,并在鹤山市新增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1处;社会救助管理设施和殡葬服务设施暂不新增。此外,《规划》草案鼓励我市积极引导借鉴其他先进城市的实践经验,对每个社区单元内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集中配置,形成一个“邻里中心”,并分级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相关链接】六大公共服务设施将如何布局?
教育设施:蓬江区将新增29所小学
根据《规划》草案,蓬江区规划新增小学最多,达到29所,江海区11所、新会片区10所、银湖湾片区1所、鹤山城区15所、鹤山工业城片区4所。
初中方面,规划新增学校25所,合计建筑面积约为65.9万平方米,新增学位数38700个、班数774个。蓬江区规划新增初中8所,其中篁庄考场、双龙地段、北街甘化等地段均将新增初中,且控规已批;江会路、荷塘镇等地的初中规划仍在编制。江海区则规划新增6所,地点分布在礼乐、滘头等地。目前“三区一市”初中总共有83所,经过规模调整,未来合计提供学位数96510个,班数1938个。
高中、职中方面,规划新增4所高中,其中3所拟在蓬江滨江新城、新会南新区、鹤山鹤城镇三地选址,合计将新增学位数11550个、班数231个。
医疗设施:滨江新城将建综合医院
蓬江区规划新建3家医院,其中一家为综合医院,即银葵医院。另外,在滨江新城规划新建一家综合医院,在杜阮南片区建一家专科医院。此外,对江门市中心医院、白石正骨医院进行扩建。
江海区将新建两家医院,加上现有的两家医院,未来该区将有4家医院,床位数3249张。
新会区双水、三江、银湖湾分别规划新建一家综合医院,南新区规划新建新会区中医院。此外,在江会路片区规划新建新会妇幼保健院新院。未来,新会区将有5975张床位。
鹤山规划新增医院5家,其中两家综合医院位于东部城区,一家综合医院位于鹤城镇,一家专科医院位于鹤山滨江新区,龙口镇规划新建卫生院。
文化设施:将建设多个文化中心
蓬江区内,江门历史博物馆展览中心将改建,市图书馆扩建,市文化馆会议中心将改建。另外,新增市老年活动中心,选址院士路西侧;新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址元宝山东侧;在甘化厂附近新增文化设施预留用地。此外,规划荷塘镇、棠下镇文化中心。
江海区政府南侧规划新增市科技馆、江海文化中心。
新会区规划建设新会文化中心,选址南新区,该中心含中型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等。鹤山市规划新博物馆,选址东部城区。另外,鹤山东部城区规划新建鹤山文化中心,鹤山滨江新区规划两块文化设施预留用地。鹤山工业城规划新建工业城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客家文化展览馆。
体育设施:规划新增江海体育中心
规划新增江海体育中心(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场馆、网球场、室外篮球场等)。新会片区将新增罗坑镇、大鳌镇、睦洲镇三处运动场;银洲湖片区,规划新增银湖湾体育中心以及沙堆镇、崖门镇运动场。鹤山东部城区规划新增体育公园。鹤山工业区规划新增工业城体育中心、体育公园,双合镇、宅梧镇新增运动场。
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将扩建新会区儿童福利院
将扩建新会区儿童福利院,建筑面积扩建至3500平方米;扩建鹤山市社会福利院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
结合社区养老、卫生设施布置,新增残疾人日间托养机构14处;规划在鹤山市新增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1处,用地面积1.6公顷,建筑面积4780平方米。
社区服务设施:引导社区形成“邻里中心”
积极引导社区形成“邻里中心”。同时,按照“市级、区级、镇级和社区级”,分级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据了解,“邻里中心”源于新加坡的新型社区服务概念,其实质是集合了多种生活服务设施的综合性市场。“邻里中心”作为集商业、文化等于一体的“居住区商业中心”,围绕“油盐酱醋茶”和“衣食住行闲”等12项居住配套功能,为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 (记者 刘雅琴)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 广告刊例
订报热线:010-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中原崛起看长垣系列报道之三
作者:&文章来源:&更新时间: 13:49:36
  河南省长垣县坚持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以“三位一体”系统工程为总揽,以“深化全民创业,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中西部强县”为目标,以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位一体”为载体,以“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深化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引导城区居民向高层社区集中、农民向新型农村住宅社区集中、滩区富裕群众向县城集中、新上工业项目向产业聚集区集中、农民分散种养向规模经营集中、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有力推动了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
  统筹城乡规划布局,促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按照《长垣县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城乡统筹的发展体系,构筑以城带乡、产业转移的发展载体,构筑转移农民、壮大农业、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机制”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打破城乡壁垒,突破区域界限,从中心城区、产业聚集区、重点镇、新型农村住宅社区、自然村落五个层面,落实总体规划,形成“县城―产业聚集区―集镇―中心村(社区)――一般村”的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架构。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互为依托、相互融合、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搞好三大配套规划,即: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完善以“一城四办五区三镇”为重点的城镇化发展布局,以县城为核心,以四个办事处为重点,以五个产业聚集区为依托,以三个卫星镇为副中心,以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为补充,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制定了城乡主体功能区规划、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协调。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的思路,完善起重工业园区和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新城工业、蒲东工贸、参木工业等五个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的落实,使全县形成了“县城―产业聚集区―集镇―新型农村住宅社区―般村”的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架构。经有关专家评审,认为该县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具有空间布局和生产要素布局相统一,立足长远和着眼当前相统一,设施建设和人文发展相统一的特点,既保持了规划的前瞻性,又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为把规划落到实处,县、乡、村三级严格落实“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制度,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建立和完善了规划审批程序,严格村庄建设申报和审批制度,严禁在规划区以外私搭乱建,对没有规划的村庄一律冻结宅基地和建房等项目的审批。2008年以来,共纠正了违规违法建房358处,拆除违章建筑2万多平方米,日,满村乡一天就拆除违章建筑7起,维护了规划的法律严肃性。
起重工业园区夜景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产业的集聚和城乡经济的融合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化产业配置。先后建成了起重工业、蒲东商贸、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新城工业、参木起重配件等五大产业集聚区。起重工业园区是经国务院审核批准的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7亿元,实现了排供水、强弱电、天然气等“九通一平”和绿化亮化,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92亿元,入驻生产性企业232家,商户900多家,已经成为年产20万台起重机、160万台(套)起重配件的特色产业园,实现了年销售收入近76亿元,被评为中国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全国起重产业科技示范园、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河南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产业聚集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入驻企业25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3家,成为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生产基地。新城工业集聚区吸纳社会资金17亿元,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修建道路89公里,入驻企业23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5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形成了以起重机械、防腐材料、管业制造等优势行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园区。今年新规划和建设了参木工业集中发展区,力争3~5年打造一个占地6平方公里的新型产业集聚区。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以“民营企业管理年”活动为突破口,以“质量兴县、工业强县、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民营企业技术、品牌和管理的创新,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科学、节约、安全、可持续发展。去年以来,全县申报专利数达252件,被确定为全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区域,全县16家企业设立了科研机构,75%以上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开发新产品200项,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 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效益农业的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苗木花卉、绿色食品特色产业。先后有亿隆集团、豫牛公司等20家民营企业涉足苗木花卉产业,建成高档苗木花卉基地3万亩。宏力高科建成高效红提葡萄园2万亩,被国家林业局命为首批“全国经济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绿色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66万亩,经国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52个,居全省第一,被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命名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延伸产业链条,催生相关配套企业。如向防腐蚀原材料延伸,建成了长陵防腐、瑞臣漆业;向酒店经营延伸,投资3.3亿元的中州联华五星级酒店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铜塔寺美食广场及台湾美食馆项目正在洽谈,培育了阿五美食、大长垣饭店等餐饮连锁机构;向精密制造业延伸,建成了东泰齿轮、奔宇电机等企业,与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签订了投资8.8亿元的“GIGS太阳能管式样、电池项目”;向汽车零配件延伸,投资1.5亿元实施了奥福特钢帘线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天津汽车集团的交通运输及有关配套设施项目和2×1000MW电厂项目即将落户长垣;向生物制药产业延伸,投资2.2亿元建成了蒲锐生物10万吨氨曲南等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兽药、水产品药物及饲料添加剂项目前景良好。实现了量扩张、链延伸、质提升。
幽雅的社区环境
  统筹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今年以来,长垣县把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集中精力,大胆实践,强力推进。全县599个行政村规划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184个,启动建设38个,涉及全县18个乡(镇、办事处)和起重工业园区的117个行政村、126个自然村,共55210户,21.5万人,建成后,可腾出土地2.8万亩,既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又可用于发展二、三产业;20万农民将享受到城市社区生活。  2008年,河南省委把长垣县确定为全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县,省委书记徐光春亲自圈定长垣作为联系点。徐光春书记莅临长垣调研时,对长垣的发展作了“三个值得”“一面旗帜”“两点希望”的精辟概括:“长垣的实践的确很值得研究,长垣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总结,长垣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很值得我们去思考”,“长垣已成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希望长垣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积累新鲜经验,希望长垣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更大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县38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已完成投资5亿元。在推进过程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吸引群众建房入住。恼里镇多方筹资400万元,在和谐、龙相、恼里和碱场等4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内修建了高标准的社区道路、上下水道,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目前4个社区已全部启动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蒲东办事处筹资150万元,先在办事处以北、城乡接合部建成中心小学和幼儿园,然后委托长城集团以低于市场水平的价格建设以多层高层住宅为主的华庭社区,引导邻近杨庄、孔场等村群众购房入住,目前推进速度很快,3个月时间开工8栋6层以上住宅。落实群众建房补贴政策,减轻群众建房负担。南蒲办事处对在社区建房的农户每户补贴10吨水泥或2000元资金,同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南蒲新村和西郭庄两个社区报名建房购房户多的1200户。
长垣新城一角
  按照“以人为本、因村制宜、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探索、实践村庄整合、旧村改造、产业带动、企业参与式、富户外迁等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模式,逐步在全县推广实施。村庄整合模式。南蒲办事处投资300万元,聘请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南蒲新区、南蒲新村、西郭庄社区和陶行社区的规划,4个社区覆盖了全办事处28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的3.8万口人,建成后可腾出土地8000余亩。目前,该办事处已有3个社区启动建设,其中南蒲新村一期工程已经竣工。二期工程已于今年4月初开工,今年预计完成多层住宅400套。旧村改造模式。魏庄了墙社区,旧村包括东了西、东了东两个行政村,是闻名全县的起重配件专业村,村内大部分道路和住房建成时间较短。为此,该村在尽量保留村内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对旧房和坏损设施进行改造,推行“一池三改”,全面提升供排水和文化娱乐功能,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为村民提供一个整洁、舒适、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该社区计划分期实施,3年完成,由外及里,逐步推进,目前一期工程东南部区域改造已经开工,预计10月份完成。产业带动模式。参木社区以参木产业聚集区为依托,将现有7个行政村整合为一个社区,规划占地面积690亩,安置人口1万人,入住2000户,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000亩,不仅可以为参木产业聚集区企业入驻提供用地保障,还可优化产业布局,拓宽增收渠道,转变群众观念,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企业参与模式。恼里镇碱场村党支部书记孙景红,把自家企业的3000万元用于社区前期建设,计划用3到5年时间,建成东南部商业区、南部别墅区、中部服务区、北部公寓区的碱场新村社区,可节约土地400亩。目前,该社区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建成别墅48套,商住楼40套,可入住55户。二期工程根据不同消费群体和消费层次,把社区分为a、b、c、d四个区,制定出不同的建设标准,鼓励和引导农户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选区自建入住。富户外迁模式。苗寨乡与长城集团联手在城区谋划建设小高层式苗寨新村,黄河滩区富裕群众可采取团购的方式,以低于市场30%的价格购买,目前已动员群众200多户购买。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为优化整合城乡文化、卫生、教育等各项资源,做到设施的高效利用和政策的衔接统一,消除城乡居民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不平等待遇,该县出台了《长垣县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有关优惠政策》和《长垣县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奖补实施办法》,在财政、金融、教育、文化、医疗、保险等方面向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倾斜,推进公共资源.整合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适当扩大学校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加快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远程教育发展,2010年普及高中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去年以来,为农村中小学校招聘教师450名,彻底解决了农村教师缺编问题。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教育事业,建成了宏力学校、博大烹饪学校等14所民营学校,在校生占全县总数的11%。整合卫生资源。加强乡村卫生院(室)建设,鼓励城市卫生医疗机构拓展农村市场,积极推进新型合作医疗,提高参合率,建立农村大病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医保一体化,切实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先后改造乡级中心卫生院18所,标准化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卫生室450所,有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在11个乡级卫生院开设门诊。建成了豫北地区最大的民营医院――宏力医院,被群众称为“惠民医院”“平民医院”。整合社会保险资源。建立和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对特困户的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接轨,切实解决了农村老有所养、困有所助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39万人。尤其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不交纳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就可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定期健康检查。四是整合城乡公共财力。强化财政预算约束,确保中央提出的财政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的“三个高于”落到实处,形成财政投入“统筹城乡,向乡倾斜”的稳定增长保障机制。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居民申请低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可享受城市居民待遇,在一定期限内享受双重户口政策待遇,保留原承包土地,享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和国家惠农政策。
新型农村住宅社区
  统筹城乡环境治理,促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围绕建设生态长垣,在全县农村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突出“五大标志”,达到“五化要求”。突出“五大标志”,即村内2平方米以上空地栽上生态树,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60%以上,雨污水和垃圾实现集中收集处理,推进建筑节能和太阳能利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每村建一所公共综合服务中心。达到“五化要求”,即“硬化”,城乡道路建设不断向农村延伸,全县500多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主街道硬化率达到100%;“绿化”,2006年以来,全县新增造林面积12万亩,形成了“全覆盖绿化、多树种搭配、乔灌花草结合”的城乡绿化格局;“亮化”,各乡镇政府驻地、200个生态文明村全部实现了街道亮化;“净化”,在巩固城区“国家级卫生县城”成果的同时,我们对各乡镇村庄每年进行两次以上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督促乡村进行“五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广告、清坑塘),目前各乡镇均已建立健全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200个生态文明村和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立了垃圾村(社区)集中、乡(镇)运输、县(重点镇)处理的机制模式;“美化”,通过集中整治和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全县达到了市容、镇容村貌整洁优美,乡村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和居民庭院树木花草交相辉映、一路一景、一村一景、各具特色的美化景观。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在确保国家卫生县城成果的基础上,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载体,采取“插黑旗”的办法,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县城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同步进行。今年以来,环境综合整治的部位由主干道向次干道延伸、主街道向小街巷延伸;整治的重点包括村民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建筑工程垃圾、道路清扫的垃圾和农村河道污染。  统筹城乡文明共建,促进城乡文明建设一体化  近年来,长垣县以依托“一个载体”、确保“两个建立”、开展“三项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城乡文明共建。依托“一个载体”。结合实际创办村(社区)高标准的综合宣传栏,将其办成村两委和社区管委会的“党报”,指导他们开辟乡镇政务、村务公开、新人新事、致富信息、科普知识等多个栏目,创新了乡、村、户沟通、交流、服务的载体和渠道,凝结了人气,树立了正气,宣传、教育和服务了群众。确保“两个建立”。逐乡逐村建立完善了村规民约制度和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禁赌协会、治安巡逻队等民间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村民勤俭、互爱、互助之风。开展“三项活动”。指导县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每年开展经常性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政策、科技、法律、道德、文化、卫生“六进家庭”活动,不断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切实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搞好“三讲一树”活动及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方法,实现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坚持举办农民体育运动会、歌舞赛、技能赛等,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制止了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全县涌现出一大批“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捐助功臣”等道德模范。
本报记者 侯新宇 实习生 刘菁
文章录入:胡桃夹子&&&&责任编辑:zcy&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02 邮发代号:1-37 全年定价:216元 每周一、四出版
本站所有内容属《中国县域经济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中国县域经济报》社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设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