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出轨女人的一句话吵架玩失踪,怎么办,不回一句话,因为她玩手机,四十多了,现在怎么办找不到人,唉,要找别人查

女人吵架玩失踪,怎么办,不回一句话,因为她玩手机,四十多了,现在怎么办找不到人,唉,要找别人查-爱提问
&&&&&&女人吵架玩失踪,怎么办,不回一句话,因为她玩手机,四十多了,现在怎么办找不到人,唉,要找别人查
女人吵架玩失踪,怎么办,不回一句话,因为她玩手机,四十多了,现在怎么办找不到人,唉,要找别人查
女人吵架玩失踪,怎么办,不回一句话,因为她玩手机,四十多了,现在乏穿催费诎渡挫杀旦辑怎么办找不到人,唉,要找别人查要几万呢,该如何办
回答者:热心网友 时间: 09:10:32
我觉得他就像哪吒,三毛,葫芦娃。
回答者:热心网友 时间: 09:10:34
本类最有帮助
爱提问,不要问为什么,就是有喜欢提问的精神,解决心中的疑惑,不要让问题一直陪在你左右,清清爽爽解决它
Copyright &
www.20t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邮箱:四十岁,怎么找回青春?(图)
日 02:46来源:字号:|
在电视剧《青春四十》中,徐帆、陈小艺、剧雪(从左至右)飙戏CFP 供图刚在央视八套热播的由、、、主演的电视剧,引发观众热议。剧中三位单身大龄女青年,最终女海归姐弟恋成功,单亲妈妈顺利找到真爱,女强人也有了好归宿,被誉为“中年偶像剧”的《青春四十》,本报读者也在社区剧评栏目中议论纷纷,含蓄谨慎的爱情体验、单纯难忘的同窗情谊、时尚得体的造型设计,人到四十,也要做到青春不败! 电视剧“吐槽盛典”邀你来参加 目前,电视剧已经发展到“随心所欲”的阶段,武侠剧想怎么飞就怎么飞,当地心引力不存在;穿越剧们捧着《合唱团》唱生日快乐歌;一演就是180集,本山传媒一点儿也不累……“华商娱乐社区剧评”栏目启动“吐槽盛典”,热播剧有没有你看不爽看不惯的?演员、编剧、导演、道具,有没有想要一吐为快的评论?赶紧向本报专线发来意见。 参与“社区剧评员”的读者,可编辑短信“您的姓名+住址所在社区+评论内容”发送至,或在新浪微博搜索“华商娱乐”,在相关话题讨论帖下留言。本报记者任奕洁 爱情体验 人到中年看重生活稳定性 剧中,徐帆扮演的女海归,因丈夫出轨结束婚姻,回国后与小自己10岁的小说家相恋,从最初的忐忑排斥,到最终被爱情征服。陈小艺扮演的京城名律师,法庭上叱咤风云,对待感情却羞涩表达,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但面对感情顾虑重重,这是为什么? 沙坡社区利(私企业主):剧中这对姐弟恋能否长久,女方不是问题,尤其徐帆扮演的海归女是经历过一次婚姻的人,很明白夫妻之道。但我怀疑饰演的角色能否扛住婚姻琐事的牵绊。张博演的是个写小说的,思维比较活跃,对爱情又很理想化,可婚姻是柴米油盐的琐事,不比谈恋爱完美,他那么年轻,面对诱惑又那么多,往后看十年,四十岁的男人风华正茂,我不知道他能否坚持到底。 网络社区王馨(婚姻家庭咨询师):家庭给予的责任和压力,让单身中年人面对感情变得谨慎、保守。人到中年进入“丧失期”,父母年迈、朋友渐行渐远、事业瓶颈、孩子与家庭分离,这与年轻时的获取阶段相反,所以中年人对待感情,相比年轻人更加保守、谨慎、含蓄,他们把生活稳定性放在生活第一位,害怕突然改变导致生活失去平衡。 同窗情谊 人到中年回归朋友圈 《青春四十》里,徐帆作为有才学和修养的海归,不仅肯放下身段去陈小艺单位端茶倒水,更在剧雪扮演的角色离婚不久,面临下岗的艰难处境中,主动帮她照顾孩子,剧中三个女主角高中同窗的关系,让许多观众追忆起自己的同窗情谊。 利君西社区赵建玲(自由职业者):《青春四十》中这种同学间的感情让我很有感触。我三十多年前在杨家村小学上学,几次搬家,和以前同学都渐渐失去联系。前两年一次偶然机会和一个同学在街头碰面,然后一个联系一个,竟然聚集起十多个同学,现在大家孩子都大了,我们也能脱身回归自己的生活,和老同学会相约爬山、郊游,谁过生日还撮一顿,好像找回当年学习小组的单纯友谊。 西安沙坡社区李健利(私企业主):我总结一句话:玩不到一起的,永远都玩不到一起,能玩到一起的人,就算一路吵闹也能玩到老。同学各自经历不同人生,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巨大改变,比如同学时期某人呼风唤雨,长大后却混得很背,对同窗就会有排斥,比如我一个同学生活在福建,我们一帮西安同学常谈论着要去看他,每次把车、时间都准备好,他却推三阻四不让我们去,另外一个同学,儿时不出众,长大后在珠海做电子发家,就经常打电话邀请大家去珠海玩。 生活装扮 年轻穿款式,年长穿品质 剧中,干练的陈小艺戴上BOBO头假发,随性的徐帆穿着简约不简单,剧中对中年女性造型设计,微博上大获好评,记者了解到只有26集的《青春四十》,徐帆、陈小艺每人都有五十几套服装及搭配的围巾。 习武社区李东芳(全职太太):我很喜欢《青春四十》里女演员的服装。现在的商场里针对四五十岁女性的服装特别少,就算有也都是职业装。像我这样五十多岁退休的,穿职业装不合适,买个可心的衣服可真难。《青春四十》里徐帆的衣服我就很喜欢,虽然颜色以深色为主,但款式多变,算国产剧中出众的了。鹅黄、青草绿,被认为装嫩的颜色,只要款式端庄,一点都不突兀。 太白南路社区马柯妮(西安雨齐色彩形象策划师):我注意到《青春四十》中赞助徐帆、陈小艺的服装品牌,主要针对35岁以上女性设计,通常一件外套价格在两三千元为主。年轻穿款式,年长穿品质,选购一两件高端品牌的经典单品,虽然价格贵,但性价比高,选择职场装与休闲单品混搭是聪明的做法。如果觉得价格偏贵,可以等商场折扣季入手。本报记者任奕洁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历史上突然消失的4个人,至今都下落不明,他们去了哪里?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历史上突然消失的4个人,至今都下落不明,他们去了哪里?》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历史上突然消失的4个人,至今都下落不明,他们去了哪里?》 精选一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他们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有的也留下了千古谜团。在历时上有4个非常著名的人,他们的下落却至今都无解。第一个就是闯王李自成,在明朝末年,民不聊生,群雄并起,其中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打进北京,逼死崇祯皇帝。但是,李自成入主紫禁城不到2个月,就被清军打败,最后李自成逃往老家陕西,不料被随后而来的清军彻底击败,李自成逃往九宫山。这成为李自成最后的踪迹,有人说李自成为了活命,出家为僧了,有人说李自成因为偷吃玉米被农民打死了,到底去哪了,无解!第二个就是我们的建文帝了,大明朝建文帝朱允文可以说是古代唯一一位离奇失踪的皇帝。朱允文在位期间,以仁义治理天下,注重与民休息,但没有爷爷朱元璋的血性和谋略,削藩政策激起了朱棣的反抗。经过3年靖难之役,朱棣攻破了南京,在那场混战的皇宫大火里,并未发现朱允文的尸体,因此传说其逃了出去。因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寻找建文帝,可是依然无果。建文帝去了哪里?有人说出家了,有人说去了海外,有人说被烧死了,还有人说去了波斯,也是众说纷纭。第三个徐福,秦国方士,他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后被秦始皇派遣出海采仙药,一去不返。某种程度上,徐福可以说是最成功的骗子炼丹家,以长生不老的鬼话骗得秦始皇团团转。最为离奇的是,徐福率领500童男童女,和3000工匠出海后,一去不复返。有人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其实纯粹是杜撰神武天皇公元前7世纪就存在了,时间就对不上,那么徐福去了哪里?台湾?琉球?还是遭遇了海难?第四个老子,古代圣人之一,学识卓越,成为孔子的老师。其创立的道家学说更是影响华夏几千年,许多名句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在神话传说中,他更是被神化成太上老君。据说,他在函谷关创作完《道德经》之后,骑青牛出关,一路西去,从此不知去向。有人说去了印度,有人说路上被劫匪杀死了,但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来源:文艺天下精彩回顾:◆ 职场“35岁危机”:这是我看过的最棒建议◆ 人不成熟的5大特征,你中了几条 ?◆ 月薪多少才算80后中的人生赢家?◆ 中国究竟有多少人月入过万?被2017年的数据惊呆了......图文由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编辑:小佳
长按关注点击阅读原文,注册领200元!《历史上突然消失的4个人,至今都下落不明,他们去了哪里?》 精选二点击“阅读原文”注册立即领取5000元聪明本是好事,但整天把聪明挂脸上,显得别人都是傻子,那就是问题了。史上哪些文韬武略智慧非凡的才士是怎样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又适得其反呢?公元前208年,咸阳闹市,每个人脸上泛着红潮,带着进洞房时的那种兴奋劲,只为看一个人的死亡演出。演员低着头。良久,他低叹着跟一同演出的儿子说了一句话:我今天好想跟你一起牵着黄犬到上蔡的东门追一下兔子啊。这一天,大秦帝国的总设计师李斯被腰斩弃市,还被团灭了:夷三族。公元219年,眼看就要过年了,杨修突然被抓了起来。听完逮捕令后,杨修叹了一口气。“我早知道我会有这一天了。”聪明,果然聪明,早就算到了自己会有倒霉的这一天。可是,为什么明明知道前面是个坑,还往里跳呢?公元1415年的冬天,外面下着大雪,锦衣卫的狱里摆了一座酒席,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请其中的一位犯人喝酒。犯人一杯接着一杯,毫不知道牢外正在挖一个大坑。许久之后,犯人醉倒在桌边。纪纲站起来,面如寒冰:拖出去吧。犯人被埋进早已经挖好的坑里,结束了年仅四十七的生命。此人,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解缙。……这些个个都是人精,属于你没开口,他就知道你在想什么的主。比如解缙。当年,朱棣不知道把皇位传给太子朱高炽,还是二儿子朱高煦。解缙一句话就搞惦了:好圣孙。好圣孙指的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朱棣从此拍板。解缙不仅仅是金句小王子,还是神童,五岁会读文章,10岁能背千句文。十二岁就已经把高考指定教材《四书》《五经》读透了。还是明朝百度,编的《永乐大典》,堪称现代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见识也不缺,说朱棣搞不惦越南,就是搞不惦越南。杨修高居三国聪明人排行榜第一位。什么事情,没有他理不清的。尤其擅长揣摸领导意志。曹操经过刚完工的相国门,在门上写一个活字。杨修一看,马上叫人把门拆了。为啥呢?杨修说,门中有活,就是阔字,魏王嫌门太大了。更著名的是鸡肋事件,曹老板晚上吃绝味鸭脖,啃了两口发现没有肉,给了一个差评。杨修一听,就准备订机票回国了。李斯更是一个人精。孤身跑到国外,没有绿卡,就挂靠在吕不韦下面当临时工,最后竟然成了秦国的相国。可是,这么厉害,他们怎么就仆了呢?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的聪明敌不过他们的缺陷。解缙,持才自傲解缙同志大概是缺陷最多的一个人。持才自傲,谁都不放在眼里,不跟同事搞好关系。他这个毛病,老领导朱元璋早就看出来了。朱元璋一开始特喜欢解缙,专门带着身边当百度百科用。结果用了没多久,受不了。这玩意,搜一个关键词,经常出来一大堆行为准则。比如有一次,朱元璋输入:嗨。也就打个招呼,结果解缙直接推送了一篇上万字的文章,主要内容还是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朱元璋点个赞,心里嘀咕,这娃不是有毛病吧。过两天,朱元璋又输入:天气咋样?解缙又推送一篇万言书:《太平十策》。确定有点虎!很快,同事也认识他了。这娃刚上班没两天,把整个兵部告了,说兵部存在十分严重的玩忽职守现象,建议进行整顿!尚书沈潜又气又晕,这哪跑出来的小科员,宫里的路都认清了吗?就敢告我!朱元璋也苦笑了,把解缙叫过去,让他注意言论,言论可以自由,但不可以散漫。话音刚落,解缙又说:领导,你感觉你杀李善长这件事情,审判上有点事实不清呢。滚!朱元璋把解缙的家长叫过来,说你领回去吧,等十年后我们再用他。“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说白了,就是炒了他鱿鱼,连补偿金都没发。朱元璋再没有召唤过解缙。七年后,朱元璋病逝。解缙借着吊丧的名义进京,其实就是想见见新领导朱允炆,看看有没有机会调进京。结果德胜门还没看到呢,就被人告了一状,说他母亲死了还没埋,父亲九十多了,竟然不在家尽孝,跑到京城来观光旅游。其实这个事情,说是事也是事,不是事也不是什么大屁事。孔子老师虽然说父母在不远游,但工作需要嘛。这个事关键就看人缘。就像上班迟个到,下班早个退,要是同事关系好,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当然,如果同事关系不好,你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打小报告。解缙想着朱元璋对他说的大用,结果这一告,被贬到甘肃兰州当卫吏,也就比门房大爷高一级吧。当然,解缙后面还是走了运,尤其是朱棣当皇帝时,他成了翰林侍读学士,国家出版署署长,内阁成员。朱棣一谈解缙就是朱棣:“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可是,等朱棣深入了解一下,终于明白跟解缙在一起迟早得疯。解缙太会抬杠了。朱棣给儿子朱高煦发点慰问金。解缙说,超过高干待遇了。朱棣准备打越南,收复国家固有领土,解缙说:要不要打个赌,你打得下,守不住。没错,事实证明解缙是对的,但就不能换个方式说吗?或者换个时间,换个地点再说吗?有时候高情商跟低情商的区别,就是同一句话,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对象!一天也离不开解缙的朱棣觉得一天也不能跟解缙待下去了,最后把解缙打发到了越南。朱老板很不地道。你不是说我不能管好越南吗,那我就派你去越南替我去收保护费。这已经是解缙第三次被老板炒了。一个人如果被第一个老板炒,你可以骂老板是猪头。第二次被炒,你还可以骂老板是狗眼,但如果第三次,实在应该自我检讨一下。解缙同志完全没有觉悟啊。过了两年,他跑进京来汇报工作。朱棣去北方打仗去了。老板不在,你要么等一下,要么回去得了,他偏偏去见了备胎:太子朱高炽。这个性质跟本来去见女朋友,结果上了女朋友闺蜜的床是一样严重滴!完了,彻底完了。朱棣大怒,要把解缙抓回来。事实上,这会解缙还有救。毕竟他离得远嘛,跑到越南,一来一回,说不定朱棣气就消了。可解缙又把朱棣给刺激了一下。“皇上,我发现南方的水利设施不行啊。”言下之意,领导你不能老想着去北方打仗威风啊,南方的事情你也得管啊。通缉犯还要给领导提意见?!解缙直接被抓回来扔到了牢里。其实还没有死透。过了五年,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请朱棣查看监狱名单,突然说了一句:解缙还在啊。考验同事关系的时候到了,要是纪纲说一句:解缙在狱里反省呢。说不定就救回来了。纪纲一句话也没说,深刻理解了朱棣的意思。解缙不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回去就请解缙喝酒!杨修,特别喜欢展示聪明解缙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是咋死的。杨修倒是挺明白的。相比解缙,杨修的缺点就少多了,他不像解缙那样嘴毒,也不像解缙那样做事不过脑子。其实上,他还是很懂领导心的。办什么事情,总是能够让领导满意: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而且也注意跟同事搞好团结。可是,他还是逃不掉聪明人的顽疾:聪明。聪明其实是一种毛病,不是一种才能。因为觉得自己挺聪明的,杨修就特别喜欢展示这一点。领导在晚会上出个谜,就是希望看到大家绞尽脑汁也猜不出的样子。然后领导可以摇头晃脑宣布答案,聆听恍然大悟的声音。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啊。可是,曹操的谜语还没有说完,杨修就把答案说出来了。大家都鼓掌,曹操也嘿嘿嘿跟着鼓掌。你丫敢抢我的风头,我不弄死你?!曹操发了一个通知,说自己梦中好杀人,你们不要靠近啊,不然杀了白杀。有一天晚上,曹操的被子掉在地上,一个服务人员跑去捡被子,曹操跳起来就把他杀了,然后又回去呼呼大睡。到了天亮,一看,大吃一惊:谁杀了我的waiter,有本事站出来!大家告诉他,就是你昨天梦里杀的。曹操大哭,然后厚葬到烈士公墓。这一下,大家都服了,老板果然梦中杀人呢。杨修门清,他一听就知道了。可是,这个实在不能说破啊。可是,杨修实在忍不住啊!这个就跟平时吃食堂的突然来了顿海鲜大餐,平时戴渡金铜心项链的突然收到了八心八箭的钻戒,一年到头方圆十公里一日游的突然出了国。打死也要拍张照片发个pengyouquan啊。杨修指着棺材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三国人才济济,我就不信只有杨修看出来了。我相信,看出来的人起码可以组成一个排。人家不说而已。真正的聪明是知道什么时候表达自己的聪明,什么时候收起自己的聪明。其实曹操还是挺能容才的一个人。他的手下一大堆有才又有刺的,但曹操都忍了。但曹操就是容不下杨修。杨修把他的聪明放到了最不应该放的地方。曹操发现杨修竟然当枪手,帮助他儿子在考试时做弊。有一回,曹操安排两个儿子考试,让他们出城门,又偷偷叫守门大爷不要放他们出去。曹丕死活出不去,曹植一去,就把守门的大爷给砍了,说我奉令出城,谁拦我砍谁。曹操还挺高兴,这个儿子行咧,有我当年的流氓气质。再一打听,是杨修教的。其实曹丕也请了枪手,不过,没有杨修干得这么过份,每次抽考都要做弊。杨修给曹植搞了一大堆小抄,曹操问啥,把纸条一翻,答案就出来了,比百度还快。小升初,你帮他做弊,初中升高中你替他作弊,高考,你还替他做弊,难不成洞房你也要操刀!你耍我就算了,还要祸害我的下一代?!曹操真的不爽了,他跟杨修老爸打招呼:你儿子挺拽啊,天天跟我对着干,我好想弄死他!“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杨修还不消停,那只有弄死了。其实,杨修才不是三国最聪明的人,至少人家贾诩就甩他一条街,曹操问他那个儿子行。贾诩呵呵不说话,曹操急了,贾诩才用一句话定了乾坤:“我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大事遂定。搞这么多小抄还不如人家一句话。李斯,恋权李斯是缺点最少的一个人。他从不持才自傲,还很谦虚,推荐同学韩非子。不但谦虚,还从不耍小聪明,更不会口无遮掩,心里藏不住话。可是,他依然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他恋权。这一点,从他一开始对耗子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从而得出活得好不好,全看你住北京二环,还是北极圈时就决定了。他要活在最好的地方,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于是,当赵高找到他,说我们扶持胡亥,你还是最牛时。李斯聪明了一世的人,终于糊涂了一时。最英明伟大的帝国设计师竟然跟太监赵高搞到了一起。赵高成功将李斯拉到自己的档次,然后用自己的丰富经验打败了李斯。李斯在牢里,还想着自己的优势,会写文章。于是,写了一封告白信给领导,这一招,他当年就玩过。那会,老板一世赢政要清理外籍人员,没有咸阳户口的一律赶出去。李斯就写了一篇文章成功赚到了留京指标。他还指望着复制成功。我相信,他的这封信一定比《谏逐客书》还要文采斐然,还要伟大。因为上一回是为工作而写,这一回是为生命而写。可是,时代不同了。游戏的规则制定者已经是赵高,而不是他李斯。他的这篇雄文根本连发表的机会都没有。赵高直接把信给毁了:一个犯人还上什么书。斯,遂卒!于是,一个个牛叉的人最后都被叉出去了。很多笨笨的人最终却成功了,比如曾国藩。你有多成功,往往不在于你发挥了自己多少的长处,而是你多大程度上规避了你的缺陷。换个姿式再说一遍:你之所以聪明却不成功,是因为你的聪明敌不过你的缺陷。还未在平台注册的朋友,请马上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注册,即可领取5000元金。《历史上突然消失的4个人,至今都下落不明,他们去了哪里?》 精选三↑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中国历史上十大最杰出皇帝是谁?中国帝国时代历经了两千余年,其中产生了三四百个皇帝,千古留名的帝王也不在少数,如果把他们做一个的话,你认为他们谁能够进前十名呢?到底谁才是中国最杰出的第一皇帝呢?下面是一个历史爱好者的排名,你也可以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个人以为,成吉思汗不能算的上是中国皇帝,还有清圣祖玄烨的排名有点儿低。判断一个好皇帝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他为国家民族所做的贡献以及给百姓所带来的福祉。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赵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洪量宽容。宋仁宗赵桢即位后,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宋朝的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又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宋朝皇帝对属下的不同意见,或任之,或贬官,或免职,而从不杀戮,也从不迫害。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因此造就了很多杰出的诗人词人,写出了流传千古含沙射影的愤恨张狂之诗词,有了宋词之盛。宋仁宗赵祯的仁德和气量可谓一代明君圣主。虽然没有实现大一统,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时期的宋朝,远比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时期更幸福。宋仁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给后世历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为以后历代明君推崇的榜样。宋仁宗的治国模式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仁政一直是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将国家的文治艺术推向了古代社会的巅峰,造就了古代中国一世繁华,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第九名:绝代女皇-圣神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出身于官宦之家,天生丽质,聪颖过人。当时皇帝唐高宗多病,武则天用计谋废当时皇后,自立为后,并开始参与朝政。唐高宗死后,武则天连废中宗睿宗二帝,改国号周,自立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帝王。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中国古代史最大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第八名:明星帝王-清圣祖康熙清圣祖仁皇帝康熙,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并且祖辈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压在头上的辅政大臣,从此独揽大权。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经过多年奋战,平定三藩,统一蒙古,收复台湾,北拒沙俄,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康熙艺术形象的影响力超过其他任何帝王,是现在影视中的明星帝王。第七名:一代布衣-明太祖朱元璋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之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局势,调整生产关系,恢复发展经济,为明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制定的一套典章制度,还为明朝的长治久安提供必要的保障,并多为清朝所继承,对此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元璋的历史功绩,远远超过中国历次农民战争后新王朝开国皇帝。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的大人物。谁都知道,作为明朝的创业皇帝,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只不过是元末淮河流域间的一个放牛娃,只不过是一个为了勉强活命而不得不出外流浪了三年的小和尚。但就是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逃荒者,打从24岁投奔农民起义军,从一名小兵开始起步,仅仅经过17年传奇般的奋斗与征战,乃竟登上了堂堂一朝开国天子的宝座!第六名:中华始治-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是汉朝的第四个皇帝,在位23年.汉文帝为人节俭敦朴,严于律己,私用物品很少增添。有一次他想修筑一座露台,算了一下需花费斤,相当于中等人家l0户的家产,就作罢了。他反对厚葬,其墓陪葬品全用陶器,不准用金银等贵重金属。他还主张死后把夫人以下的宫女遣送回家,让她们改嫁。汉文帝在位期间,轻徭薄赋,甚至12年免收全国田赋。他还亲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政治上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政权,对外妥善处理同南越和匈奴的关系,对南越王赵佗实行安抚政策,对匈奴在实行和亲政策的同时,加强了边防的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汉境,汉文帝均及时派兵还击击退强敌。汉文帝废除严邢苛法,带头执行法制判决,并且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人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使汉朝从国家初定逐步走向繁荣昌盛,为后来汉武帝的横扫四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五名:世界之王-成吉思汗他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他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他将军事艺术推向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他是世界历史阶段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他给人类带来了最大的灾难,他的作为给后人留下了最大的争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帝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三代鏖战几十年,统中国,掠欧洲,征印度,战埃及,并朝鲜,侵日本,入越南,平爪哇,先后灭亡四十多个国家,征服七百二十多个民族,发动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蒙古骑兵横扫十三世纪整个人类世界的五分之四,踏出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第四名: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他使一个民族绝处逢生,他使一个文明得以延续,他使一个不再是国家的国家奇迹般的再次统一,他为一个民族的盛世打下根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隋文帝杨坚。汉朝灭亡后,年轻的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撕杀战乱之中。到东晋时,经过漫长战乱的汉族已经消沉,在中国大地上占统治地位的已不是汉人,而是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族。因为汉人已无力再战,强壮的青年大多战死,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残。汉族已没有能力阻止异族的入侵。南北朝时期,各种蛮族大批侵入中原,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人数已经多于汉人。入侵者已经占据统治地位,史称五胡乱华。第三名:千秋基业-秦始皇他顺应时代潮流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群雄割据局面,他实现了华夏民族的大统一,他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开天辟地的贡献;他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帝制时代,他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创建者,他是中国第一个封建帝王--秦始皇嬴政。嬴政出生于赵国,10岁时历尽磨难从赵国逃回秦国,13岁即秦国王位,22岁废权臣,独揽朝政,39岁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对内在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势。对外北抗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南拓百越,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第二名:大汉天子-汉武帝刘彻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塑造了一个民族奋起图强的伟大时代,他开创了一段留传千古的帝国传奇,他演绎了一场天地泣血的酷烈大战.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圣武大帝。他就是汉武大帝--刘彻。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其武功成就足以使西方亚历山大、拿破仑等世界之王暗然失色。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任何人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汉武大帝。第一名:???第一名:纵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他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他使一个民族有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他令世界各国纷纷前来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可谓万国来朝,德化远播他不是朱元璋也不是康熙,而是另有其人,关注微信平台“小存折”,回复数字666有详细剖析,他铸造的强盛国力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使一个民族赢得了外族空前绝后的尊重。当之无愧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武全才帝王。以过人的领导力,举重若轻地驾驭着身负超凡智略的中华英才,做到了治国与治人的完美结合,在文治武功上均取得了超凡建树,被史家公认为中国古代最有作为的帝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千古帝王的典范。小存折--非标所。用比银行略高的为更多企业提供替代性融资渠道,用与信相当的为更多中小提供多元化。如果您在小存折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您拨打小存折客服电话:6,专业的客服人员会为您答疑解惑。想了解更多小存折活动,请点击下面阅读全文《历史上突然消失的4个人,至今都下落不明,他们去了哪里?》 精选四点击关注我哟?定期推送蜂融网新项目,平台动态,互联网相关信息,心灵鸡汤等诸多优质内容。订阅号不回复任何问题,请您见谅!如有需求请致电蜂融网官方客服电话(400-999-7956)每日发布项目时间为 9:00、 11:00,其他时间发布项目会另行通知,欢迎关注投资!!!你之所以聪明却不成功,是因为你的聪明敌不过你的缺陷。公元前208年,咸阳闹市,每个人脸上泛着红潮,带着进洞房时的那种兴奋劲,只为看一个人的死亡演出。演员低着头。良久,他低叹着跟一同演出的儿子说了一句话:我今天好想跟你一起牵着黄犬到上蔡的东门追一下兔子啊。这一天,大秦帝国的总设计师李斯被腰斩弃市,还被团灭了:夷三族。公元219年,眼看就要过年了,杨修突然被抓了起来。听完逮捕令后,杨修叹了一口气。“我早知道我会有这一天了。”聪明,果然聪明,早就算到了自己会有倒霉的这一天。可是,为什么明明知道前面是个坑,还往里跳呢?公元1415年的冬天,外面下着大雪,锦衣卫的狱里摆了一座酒席,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请其中的一位犯人喝酒。犯人一杯接着一杯,毫不知道牢外正在挖一个大坑。许久之后,犯人醉倒在桌边。纪纲站起来,面如寒冰:拖出去吧。犯人被埋进早已经挖好的坑里,结束了年仅四十七的生命。此人,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解缙。这些个个都是人精,属于你没开口,他就知道你在想什么的主。比如解缙。当年,朱棣不知道把皇位传给太子朱高炽,还是二儿子朱高煦。解缙一句话就搞惦了:好圣孙。好圣孙指的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朱棣从此拍板。解缙不仅仅是金句小王子,还是神童,五岁会读文章,10岁能背千句文。十二岁就已经把高考指定教材《四书》《五经》读透了。还是明朝百度,编的《永乐大典》,堪称现代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见识也不缺,说朱棣搞不惦越南,就是搞不惦越南。杨修高居三国聪明人排行榜第一位。什么事情,没有他理不清的。尤其擅长揣摸领导意志。曹操经过刚完工的相国门,在门上写一个活字。杨修一看,马上叫人把门拆了。为啥呢?杨修说,门中有活,就是阔字,魏王嫌门太大了。更着名的是鸡肋事件,曹老板晚上吃绝味鸭脖,啃了两口发现没有肉,给了一个差评。杨修一听,就准备订机票回国了。李斯更是一个人精。孤身跑到国外,没有绿卡,就挂靠在吕不韦下面当临时工,最后竟然成了秦国的相国。可是,这么厉害,他们怎么就仆了呢?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的聪明敌不过他们的缺陷。解缙同志大概是缺陷最多的一个人。持才自傲,谁都不放在眼里,不跟同事搞好关系。他这个毛病,老领导朱元璋早就看出来了。朱元璋一开始特喜欢解缙,专门带着身边当百度百科用。结果用了没多久,受不了。这玩意,搜一个关键词,经常出来一大堆行为准则。比如有一次,朱元璋输入:嗨。 也就打个招呼,结果解缙直接推送了一篇上万字的文章,主要内容还是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朱元璋点个zan,心里嘀咕,这娃不是有毛病吧。过两天,朱元璋又输入:天气咋样?解缙又推送一篇万言书:《太平十策》。确定有点虎!很快,同事也认识他了。这娃刚上班没两天,把整个兵部告了,说兵部存在十分严重的玩忽职守现象,建议进行整顿!尚书沈潜又气又晕,这哪跑出来的小科员,宫里的路都认清了吗?就敢告我!朱元璋也苦笑了,把解缙叫过去,让他注意言论,言论可以自由,但不可以散漫。话音刚落,解缙又说:领导,我感觉你杀李善长这件事情,审判上有点事实不清呢。滚!朱元璋把解缙的家长叫过来,说你领回去吧,等十年后我们再用他。“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说白了,就是炒了他鱿鱼,连补偿金都没发。朱元璋再没有召唤过解缙。七年后,朱元璋病逝。解缙借着吊丧的名义进京,其实就是想见见新领导朱允炆,看看有没有机会调进京。结果德胜门还没看到呢,就被人告了一状,说他母亲死了还没埋,父亲九十多了,竟然不在家尽孝,跑到京城来观光旅游。其实这个事情,说是事也是事,不是事也不是什么大屁事。孔子老师虽然说父母在不远游,但工作需要嘛。这个事关键就看人缘。就像上班迟个到,下班早个退,要是同事关系好,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当然,如果同事关系不好,你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打小报告。解缙想着朱元璋对他说的大用,结果这一告,被贬到甘肃兰州当卫吏,也就比门房大爷高一级吧。当然,解缙后面还是走了运,尤其是朱棣当皇帝时,他成了翰林侍读学士,国家出版署署长,内阁成员。朱棣一谈解缙就是:“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可是,等朱棣深入了解一下,终于明白跟解缙在一起迟早得疯。解缙太会抬杠了。朱棣给儿子朱高煦发点慰问金。解缙说,超过高干待遇了。朱棣准备打越南,收复国家固有领土。解缙说:要不要打个赌,你打得下,守不住。没错,事实证明解缙是对的,但就不能换个方式说吗?或者换个时间,换个地点再说吗?有时候高情商跟低情商的区别,就是同一句话,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对象!一天也离不开解缙的朱棣觉得一天也不能跟解缙呆下去了,最后把解缙打发到了越南。朱老板很不地道。你不是说我不能管好越南吗,那我就派你去越南替我去收保护费。这已经是解缙第三次被老板炒了。一个人如果被第一个老板炒,你可以骂老板是猪头。第二次被炒,你还可以骂老板是狗眼,但如果第三次,实在应该自我检讨一下。解缙同志完全没有觉悟啊。过了两年,他跑进京来汇报工作。朱棣去北方打仗去了。老板不在,你要么等一下,要么回去得了,他偏偏去见了备胎:太子朱高炽。这个性质跟本来去见女朋友,结果上了女朋友闺蜜的床是一样严重滴!完了,彻底完了。朱棣大怒,要把解缙抓回来。事实上,这会解缙还有救。毕竟他离得远嘛,跑到越南,一来一回,说不定朱棣气就消了。可解缙又把朱棣给刺激了一下。“皇上,我发现南方的水利设施不行啊。”言下之意,领导你不能老想着去北方打仗威风啊,南方的事情你也得管啊。通缉犯还要给领导提意见?!解缙直接被抓回来扔到了牢里。其实还没有死透。过了五年,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请朱棣查看监狱名单,突然说了一句:解缙还在啊考验同事关系的时候到了,要是纪纲说一句:解缙在狱里反省呢。说不定就救回来了。纪纲一句话也没说,深刻理解了朱棣的意思。解缙不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回去就请解缙喝酒!解缙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是咋死的。杨修倒是挺明白的。相比解缙,杨修的缺点就少多了,他不像解缙那样嘴毒,也不像解缙那样做事不过脑子。其实上,他还是很懂领导心的。办什么事情,总是能够让领导满意: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而且也注意跟同事搞好团结。可是,他还是逃不掉聪明人的顽疾:聪明。聪明其实是一种毛病,不是一种才能。因为觉得自己挺聪明的,杨修就特别喜欢展示这一点。领导在晚会上出个谜,就是希望看到大家绞尽脑汁也猜不出的样子。然后领导可以摇头晃脑宣布答案,聆听恍然大悟的声音。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啊。可是,曹操的谜语还没有说完,杨修就把答案说出来了。大家都鼓掌,曹操也嘿嘿嘿跟着鼓掌你丫敢抢我的风头,我不弄死你?!曹操发了一个通知,说自己梦中好杀人,你们不要靠近啊,不然杀了白杀。有一天晚上,曹操的被子掉在地上,一个服务人员跑去捡被子,曹操跳起来就把他杀了,然后又回去呼呼大睡。到了天亮,一看,大吃一惊:谁杀了我的waiter,有本事站出来!大家告诉他,就是你昨天梦里杀的。曹操大哭,然后厚葬到烈士公墓。这一下,大家都服了,老板果然梦中杀人呢。杨修门清,他一听就知道了。可是,这个实在不能说破啊。可是,杨修实在忍不住啊!这个就跟平时吃食堂的突然来了顿海鲜大餐,平时戴渡金铜心项链的突然收到了八心八箭的钻戒,一年到头方圆十公里一日游的突然出了国。打死也要拍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啊。杨修指着棺材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三国人才济济,我就不信只有杨修看出来了。我相信,看出来的人起码可以组成一个排。人家不说而已。真正的聪明是知道什么时候表达自己的聪明,什么时候收起自己的聪明。其实曹操还是挺能容才的一个人。他的手下一大堆有才又有刺的,但曹操都忍了。但曹操就是容不下杨修。杨修把他的聪明放到了最不应该放的地方。曹操发现杨修竟然当枪手,帮助他儿子在考试时做弊。有一回,曹操安排两个儿子考试,让他们出城门,又偷偷叫守门大爷不要放他们出去。曹丕死活出不去,曹植一去,就把守门的大爷给砍了,说我奉令出城,谁拦我砍谁。曹操还挺高兴,这个儿子行咧,有我当年的流氓气质。再一打听,是杨修教的。其实曹丕也请了枪手,不过,没有杨修干得这么过份,每次抽考都要做弊。杨修给曹植搞了一大堆小抄,曹操问啥,把纸条一翻,答案就出来了,比百度还快。小升初,你帮他做弊,初中升高中你替他作弊,高考,你还替他做弊,难不成洞房你也要操刀!你耍我就算了,还要祸害我的下一代?!曹操真的不爽了,他跟杨修老爸打招呼:你儿子挺拽啊,天天跟我对着干,我好想弄死他!“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杨修还不消停,那只有弄死了。其实,杨修才不是三国最聪明的人,至少人家贾诩就甩他一条街,曹操问他那个儿子行。贾诩呵呵不说话,曹操急了,贾诩才用一句话定了乾坤:“我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大事遂定。搞这么多小抄还不如人家一句话。李斯是缺点最少的一个人。他从不持才自傲,还很谦虚,推荐同学韩非子。不但谦虚,还从不耍小聪明,更不会口无遮掩,心里藏不住话。可是,他依然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他恋权这一点,从他一开始对耗子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从而得出活得好不好,全看你住北京二环,还是北极圈时就决定了他要活在最好的地方,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于是,当赵高找到他,说我们扶持胡亥,你还是最牛时。李斯聪明了一世的人,终于糊涂了一时。最英明伟大的帝国设计师竟然跟太监赵高搞到了一起。赵高成功将李斯拉到自己的档次,然后用自己的丰富经验打败了李斯。李斯在牢里,还想着自己的优势,会写文章。于是,写了一封告白信给领导,这一招,他当年就玩过。那会,老板一世赢政要清理外籍人员,没有咸阳户口的一律赶出去。李斯就写了一篇文章成功赚到了留京指标。他还指望着复制成功。我相信,他的这封信一定比《谏逐客书》还要文采斐然,还要伟大。因为上一回是为工作而写,这一回是为生命而写。可是,时代不同了。游戏的规则制定者已经是赵高,而不是他李斯。他的这篇雄文根本连发表的机会都没有。赵高直接把信给毁了:一个犯人还上什么书。斯,遂卒!于是,一个个牛叉的人最后都被叉出去了。很多笨笨的人最终却成功了,比如曾国藩。其原因,还需要笔者总结吗?好吧,笔者总结一下。你有多成功,往往不在于你发挥了自己多少的长处,而是你多大程度上规避了你的缺陷。换个姿式再说一遍:你之所以聪明却不成功,是因为你的聪明敌不过你的缺陷。微信号:fengrong2020(←长按复制)打造最专业的官方网站:www.fengrongwang.com《历史上突然消失的4个人,至今都下落不明,他们去了哪里?》 精选五点击上方“点点盈”可以订阅哦!点点盈东乡平八郎说的就是王阳明。今日是王阳明诞辰(日)。五百多年前,他因阐明“心学”名垂青史,也因平叛建立不朽功勋。今天,库叔就带大家去近距离地认识一下王阳明。作者:当年明月来源:本文节选自《明朝那些事儿》(叁)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东乡平八郎说的就是王阳明。今日是王阳明诞辰(日)。五百多年前,他因阐明“心学”名垂青史,也因平叛建立不朽功勋。今天,库叔就带大家去近距离地认识一下王阳明。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成化八年(1472),出生在浙江余姚。1、从一首打油诗开始成化十七年(1481),十岁的王守仁离开了浙江,和全家一起搬到了北京,因为他家的坟头冒了青烟,父亲王华考中了这一年的状元。这下王华的责任感也大大增强,毕竟老子英雄儿好汉,自己已经是状元了,儿子将来就算不能超过自己做个好汉,也不能当笨蛋。于是他请了很多老师来教王守仁读书。十岁的王守仁开始读四书五经了,他领悟很快,能举一反三,其聪明程度让老先生们也倍感惊讶,可是不久之后,老师们就发现了不好的苗头。据老师们向王状元反映,王守仁不是个好学生,不在私塾里坐着,却喜欢舞枪弄棍,读兵书,还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写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有诗为证:“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在先生们看来,这是一首荒谬不经的打油诗,王华看过之后却思索良久,叫来了王守仁,问了他一个问题:“书房很闷吗?”王守仁点了点头。“跟我去关外转转吧。”王华所说的关外就是居庸关,敏锐的他从这首诗中感觉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玄妙,他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这个儿子非同寻常,书房容不下他,王华便决定带他出关去开开眼界。这首诗的名字是《蔽月山房》,作者王守仁,时年十二岁。这也是他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此诗看似言辞幼稚,很有打油诗的神韵,但其中却奥妙无穷。山和月到底哪个更大,这个十二岁的少年用他独特的思考观察方式,给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他的这种思维模式,后世有人称之为辩证法。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出关,是一件极其冒险的事情。不久之后,他就为自己的这个决定追悔莫及。在居庸关外,年少的王守仁第一次看到了辽阔的草原和大漠,领略了纵马奔腾的豪情快意。王华原本只是想带着儿子出来转转,可王守仁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他大吃一惊。不久之后的一天,王守仁庄重地走到王华面前,严肃地对他爹说:“我已经写好了给皇上的上书,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愿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王守仁时年十五岁。这个想法当然遭到了王华的断然拒绝,王守仁先生第一次为国效力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但他并没有丧气,不久之后他就有了新的人生计划,一个更为宏大的计划。2、圣贤之路。逃婚为国效力的梦醒破灭不久,王守仁又来找他父亲,这次是来认错的。王守仁平静地说道:“我上次的想法不切实际,多谢父亲教诲。”王华十分欣慰,笑着说道:“不要紧,有志向是好的,只要你将来努力读书,也不是不可能的。”不用了,出兵打仗我就不去了,现在我已有了新的志向。”“喔,你想干什么?”“做圣贤!”这次王华没有再沉默,他迅速做出了回复——一个响亮的耳光。王华发现,如果再不管这小子,将来全家都要败在他的手里,他决定给儿子谈一门亲事。他认为,只要这小子结了婚,有老婆管着,就不会再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了。出于稳妥考虑,也是不想这小子继续留在京城惹事,王华挑选了江西洪都(南昌)的一个官家小姐,然后叫来了刚满十七岁的王守仁,告诉他马上收拾行李,去江西结婚。可他没有料到,他的这一举动将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结婚的日子到了,准备行礼的时候,才发现少了一个关键的人——新郎。直到第二天早晨,他们才在城郊的一所道观里找到了王守仁,大家都十分激动。可是失踪一天的王守仁却一点都不激动,他惊讶地看着那些满身大汗的人们,说出了他的疑问:“找我干啥?”原来这位兄弟结婚那天出来闲逛,看见一个道观,便进去和道士聊天,越聊越起劲,就开始学道士打坐,这一打就是一天。不过无论如何,王守仁还是成功地结了婚,讨了老婆成了家,他的逸事也由此传遍了洪都,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怪人。那些嘲笑他的人并不知道,这个看似怪异的少年是一个意志坚定,说到做到的人,四书五经早已让他感到厌倦,科举做官他也不在乎,十七岁的他就这样为自己的人生定下了唯一的目标——做圣贤。弘治二年(1489),十八岁的王守仁离开江西,带着他的新婚妻子回老家余姚,在旅途之中,他认识了一个书生,便结伴而行,闲聊解闷。交谈中,他提出了心中的疑问:“怎样才能成为圣贤呢?”这位书生思虑良久,说出了四个字的答案:“格物穷理。”“何意?”书生笑了:“你回去看朱圣人的书,自然就知道了。”王阳明。悟道朱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支持者认为,他是宋明理学的标志性人物,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反对者认为,他是宋明理学的标志性人物,是禁锢思想的罪魁祸首。朱熹的道源自儒家,又叫做“理”,既不是开悟,也不是练习武术,这玩意儿是从书中读出来的,而且还是能够拿出去用的,一旦通理,便尽知天下万物万事,胸怀宽广,宠辱不惊,无惧无畏,可修身,可齐家,可治国,可平天下!概括起来:一、道是个稀罕玩意儿,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二、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工种,悟道之后都是有很多好处的。 三、悟道是很难的,能够悟道的人是很牛的。不过,朱熹用四个字,给了后人一把通往圣贤之路的钥匙:格物穷理。他告诉我们,“理”虽然很难悟到,却普遍存在于世间万事万物之中,你家耕地的那头黄牛是有理的,后院的几口破箱子是有理的,你藏在床头的那几贯也是有理的。理无处不在,而要领会它,就必须“格”。那么“格”到什么时候能够“格”出理呢?关于这个问题,宋明理学的另一位伟大导师程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看明白了吧,只要你不停地“格”,用心地“格”,聚精会神地“格”,加班加点地“格”,是会“豁然贯通”的。那么什么时候才能“豁然贯通”呢?不好意思,这个问题导师们没有说过,我也不知道,但兄弟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去“格”吧,请你相信,到了“豁然贯通”的时候,你就能“豁然贯通”了。圣贤之路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它有起点,却似乎永远看不到终点。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成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败,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弃。然而十八岁的王守仁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道路。从那之后,王守仁会待在自家的花园里,看着一枝竹子发呆,一动不动。王守仁先生正大踏步地前进在圣贤之路上,他在“格”自己家的竹子。“格”竹子实在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王守仁坐在竹子跟前,不顾风吹雨淋,不吃不喝,呆呆地看着这个有“理”的玩意儿。“理”就在其中,但怎么才能知道呢?怀着成为圣贤的热诚和疑惑,王守仁在竹子面前守了几天几夜,没有得到“理”,却得了感冒。王守仁病倒了,在病中,他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朱圣人的话是对的吗?王华受够了自己儿子的怪异行为,他下达了最后通牒,你想研究什么我都不管,但你必须考中进士。终于王守仁在他二十八岁那年中了榜。王守仁总算是当了官,没给他老爹丢脸,可惜他没有混上翰林,直接被分配去了工部。在光鲜的外表下,王守仁的痛苦却在不断地加深。他的痛苦来源于他的追求,因为他逐渐感到,朱圣人所说的那些对他似乎并不起作用,他今天“格”一物,明天又“格”一物,“格”得自己狼狈不堪,却毫无收获。朱熹的结论是,要用客观世界的“理”,去对抗主观人心的“欲”,而这才是世界的本原。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崇高道德,可以牺牲人的所有欲望,包括人性中最基本的欲望。可是王守仁开始怀疑了,这源于一件事情的发生。朱熹弘治十四年(1501),王守仁调到了刑部(司法部),当时全国治安不好,犯罪率很高,大案要案频发,他便从此远离了办公室的坐班生活,开始到全国各地出差审案。但是审案之余,王大人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四处登山逛庙找和尚道士聊天,因为他“格”来“格”去,总是“格”不出名堂,只好改读佛经道书,想找点灵感。不久之后,他到了杭州,在这里的一所寺庙中,他见到了一位禅师。他问禅师:“有家吗?”禅师睁开了眼睛,答:“有。”“家中尚有何人?”“母亲尚在。”“你想她吗?”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即刻的回应,空荡荡的庙堂又恢复了寂静,只剩下了窗外凌厉的风声。良久之后,一声感叹终于响起:“怎能不想啊!”然后禅师缓缓地低下了头,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个回答并不符合出家人的身份。王守仁站了起来,看着眼前这个惭愧的人,严肃地说道:“想念自己的母亲,没有什么好羞愧的,这是人的本性啊!”听到这句话的禅师并没有回应,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王阳明终于领悟了一条人世间的真理:无论何时,何地,有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正是从那一天起,王守仁意识到:朱熹可能是错的。他开始明白,将天理和人心分开是不对的,人虽然有着种种的欲望,但那是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强行用所谓的天理来压制绝不可能有任何效果。王守仁并不知道,经过十几年的思考和求索,他已经在无意识中突破了朱圣人的体系,正向着自己那宏伟光辉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虽然他不赞成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也不认可人心和天理的分离,但“理”毕竟还是存在的,只有找到这个神秘的“理”,他才能彻底击溃朱熹的体系,成就自己的圣贤之路。可是“理”在哪里呢?。终于找到你由于得罪了司礼监刘瑾,王阳明贬为贵州龙场驿的驿丞。在那里,他将经受有生以来最沉重的痛苦,并最终获知那个秘密的答案。“理”在哪里?王守仁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是值得钦佩的,可是真正说了算的还是革命现实主义。当他来到自己的就职地时,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地方叫做龙场——龙才能住的场所。此地穷山恶水,荆棘丛生,方圆数里还是无人区,龙场龙场,是不是龙住过的场所不知道,但反正不是人待的地方。而不久之后,王守仁就发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驿站。当他来到此地,准备接任驿站职位的时候,只看到了一个老弱不堪的老头,他十分奇怪,便开始问话:“此地可是龙场?”“回王大人,这里确是龙场。”“驿丞在哪里?”“就是我。”“那驿卒(工作人员)呢?”“也是我。”“其他人呢?”“没有其他人了,只有我而已。”王守仁急了:“怎么会只有你呢?按照朝廷律令规定,这里应该是有驿卒的!”老头双手一摊:“王大人,按规定这里应该是有的,可是这里确实没有啊。”好了,王所长,这就是你现在的处境,没有下属,没有官服,没有编制,甚至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你没有师爷,也没翻译,这里的人听不懂你说的话,能听懂你说话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面对着一切的困难和痛苦,仍然坚定前行,泰然处之的人,才有资格被人们称为圣贤。王守仁已经具备了这种资格。但是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没有找到答案——“理”。可是“理”到底在哪里呢?十余年不间断地寻找,沉思,不断地“格”,走遍五湖四海,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为了冲破这最后的难关,他制造了一个特别的石椁,每天除了干活吃饭之外,就坐在里面,沉思入定,苦苦寻找“理”的下落。王守仁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与狂躁,在这片荒凉的山谷中,外表平静的他,内心正在地狱的烈火中煎熬。答案就在眼前!只差一步!只差一步而已!忽然,一声大笑破空而出,打碎了夜间山谷的宁静,声震寰宇,久久不绝。在痛苦的道路上徘徊了十九年的王守仁,终于在他人生最为痛苦的一瞬获知了秘密的答案。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一瞬已是永恒。我历经千辛万苦,虚度十九年光阴,寻遍天涯海角,却始终找不到那个神秘的“理”。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答案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如此明了,如此简单,它从未离开过我,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我,等待着我的醒悟。“理”在心中。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存天理,去人欲?天理即是人欲。这是载入史册的一瞬,几乎所有的史书都用了相同的词语来描述这一瞬——“顿悟”,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它在这个幽静的夜晚,诞生于僻静而不为人知的山谷,悄无声息,但它的光芒终将照耀整个世界,它的智慧将成为无数人前进的向导。王守仁成功了,历史最终承认了他,他的名字将超越所有的帝王,与孔子、孟子、朱子并列,永垂不朽。3、江西剿匪悟道之后的王守仁老老实实地在山区耕了两年地,在耕地期间,他发展了自己的哲学,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山区哲学家,当时贵州教育局的官员们经常请他去讲课,还有人专门从湖南跑来听他的课。可这些并未改变他的环境,直到刘瑾的死亡。王守仁终于等到了出头的一天,正德五年(1510),他被任命为庐陵知县,即将上路赴任。而到了正德十一年(1516),他竟然当上都察院高级长官左佥都御史,奉命巡抚江西南部。翻身了,这回彻底翻身了,短短六年,他从没有品的编外人员一晃成为了三品大员。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王守仁正式到达江西,开始履行巡抚的职责。可到了这里他才发现,情况和想象的有很大不同。他的辖区当时正盛产一种特产——土匪。但是哲学家王守仁是不怕困难的,当年在贵州种田扶贫都不怕,还怕打土匪么?可慢慢他才发觉,这帮土匪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们不但人多势众,而且作战勇猛,消息灵通,更为可怕的是,在他们的背后,似乎有一股强大势力在暗中支持。王守仁看出了这一点,他没有仓促出兵,而是仔细研究了以往剿匪的战例,终于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巧合:那就是每次官兵出击,不是扑空就是中埋伏。很少能够展开作战。土匪怎么可能知道官兵的行动?答案只有一个——卧底,在官府中有土匪的卧底。王守仁决定解决这些人。不久之后,他突然发布命令,表示最近要集中兵力剿灭土匪,来一次突然行动,要各军营做好准备。然而大家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很久,却没有得到开战的命令,与此同时,身边的一些同事突然失踪,之后又被放了回来,而且个个神色慌张,怎么问也不开口。这是王守仁的诡计,他先放出消息,然后派人盯住衙门里的各级官吏,发现去通风报信的就记下,回来后全部秘密逮捕。但他最高明的地方在于,这些人他一个也不杀,而是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问清楚他们家庭住址和家庭成员,聊几句诸如“希望你的母亲、子女保重身体,我们会经常去探望”之类的威胁性语言。软硬兼施之下,这些人乖乖答应当官府的卧底,成为了双面间谍。这下子土匪们就抓瞎了,很多头目就此被一网打尽。江西剿匪记在明代历史上并不起眼,但对于王守仁而言,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要知道大凡历史上干哲学这行的,一般都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智商要过剩,弱智白痴是禁止入内的(大智若愚者除外),第二必须是吃饱了没事干(饭都吃不饱还搞啥哲学)。别人我不敢说,至少王守仁先生是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哲学家,而这帮赣南土匪们正好为他提供了另一个机会——突破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守仁终于发现光懂得哲学是不够的,整天谈论“心学”并没有什么效果,“心学”并不能打跑土匪,他隐约地感觉到,要想理论联系实际,成功立业处事,还需要另一样神秘的工具。经历了荒山野岭的荒凉,无人问津的落寞、曾经悟道的喜悦后,王守仁又一次来到了关口,在江西的两年,由于遍地土匪,他只能四处出差专职剿匪,没有时间去研究他的哲学。上天没有亏待王守仁,正是在这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两年中,王守仁逐渐找到了这样工具,并且熟练地掌握了它。有了这件工具,他才能超越众多的前辈,成为理学的圣贤。有了这件工具,他才能成就辉煌武功,为后人敬仰。这件工具的名字叫做“知行合一”。其实这个问题说穿了,就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人认为知易行难,懂得理论是容易的,实践是很难的,有人认为知难行易,领悟道理很难,实践很容易。二十多年后,有两个人先后读了他的书,却都看到了“知行合一”这句话,一个人看懂了,另一个人没有看懂。看懂的那个人叫张居正,没有看懂的那个人叫海瑞。四百年后,有一个年轻人看到了这句话,佩服得五体投地,以此作为自己的终身行为准则,并据此改名——陶行知。4、诀别、孤军,平叛乱1. 诀别对这些土匪,王明阳一直十分纳闷,既不经看,也不经打,如此的一群废物,怎么就敢如此嚣张搞规模经营呢,而在讯问土匪时,他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宁王朱宸濠。毫无疑问,这些土匪的背后或多或少地有着朱宸濠的影子,身为一个藩王,却去和强盗打成一片,总不能理解为深入群众吧。知县拉关系是想升知府,侍郎拉关系是想当尚书,藩王拉关系是想……问题严重了,他立刻跑去找孙燧。孙燧,时任江西巡抚,浙江余姚人,不但是王守仁的老乡,也是他同朝为官最好的朋友。江西,对当时的朝中官员来说,是一个死亡之地。就在几年前,江西巡抚王哲光荣上任,可没多久,他竟突然离奇死亡了,朝廷派董杰接替他的位置,才过了八个月,董杰兄也死了,死得不明不白,后任的两位巡抚还没干到一年,就自动收拾包裹回来了,宁可不做官,也不在那里住。可是江西不能没有人去,也不知是哪位仁兄和孙燧有仇,竟然推荐了他。孙燧就这样被推到了悬崖边上。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孙燧独自坚持了四年,而现在,他终于有了一个战友——王守仁。可这二位一合计,才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胜算,说起来两人都是巡抚,却都是空架子,王守仁手上也没有兵,因为明代规定,巡抚并无兵权,需经过中央审批,方可动用,王大人平日手下只有几个民兵组织,抓扒手维持治安也还凑合,哪里能去打仗?皇帝是不能指望了,朱厚照兄也没工夫搭理这些事情,能给皇帝递话的那几个宠臣,如果没有钱是打不通关系的。而根据最新消息,拥有兵权的江西镇守太监也已经被朱宸濠收买。现在是彻底的“三没有”状态,没有兵,没有将,也没有人管。四周都是朱宸濠的人,天罗地网,无所遁形。无奈之下王守仁向自己的老上级王琼写信,只要了一样东西——旗牌。旗牌是明代的一种制度规定,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只介绍一下它的作用——调兵。王守仁之前征讨土匪时曾经拿过旗牌,之后又还了回去,也算是有借有还,但这不是王守仁的品德好,其实他老兄不想还,可是又不得不还。因为明代的朝廷绝不允许地方拥有军事力量,所有的军队都要统一听从国家中央指挥。但眼下这个环境,宁王造反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一旦事发,没有准备,大家只能一起完蛋。拿了旗牌的王守仁十分高兴,他兴奋地跑去找孙燧。可当他来到巡抚衙门时,告诉孙燧这个消息时,他的这位同乡不但没有丝毫喜悦,反而端正地整理了身上的官服,说出了一句王守仁做梦也想不到的话:“你还是离开这里吧。”王守仁呆住了,他正想说点什么,孙燧却摆了摆手,说出了他必须离去的缘由。“那样东西(旗牌)现在还没用。”王守仁恍然大悟。他们不过是两个小小的巡抚,对方却是藩王,总不能自己先动手吧,所以现在这玩意还不能用。现在不能用,那什么时候能用呢?很简单,宁王谋反的时候就能用了。谋反不是搭台唱戏,到了那个时候,不肯屈服的孙燧必定是第一个被害者。王守仁彻底明白了,孙燧的意思是,他将在这里留守,直到宁王杀掉他为止。而在他死去的那一天,才是可以使用旗牌的时候,逃出生天的王守仁将拿起这件工具,起兵反抗,平定叛乱。孙燧抱着必死的信念,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王守仁,因为他相信王守仁一定能够完成平叛的重任。2. 孤军王守仁还没有走远,就获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宁王叛乱了。随从们十分慌乱,王守仁却并不吃惊,他早就知道这一天必定会来临。孙燧,想必你已经以身殉国了吧。“马上停船靠岸。”王守仁下达了命令。随从以为他要去办事,便紧跟着他上了岸。可是他们跟着这位仁兄转了好几个弯子,也没见他去衙门,却又绕回了江边,另外找到了一艘小船,继续由水路前进。这是演的哪一出?“宁王是不会放过我的,他必已派人沿江而下追过来了,陆路太危险,是不能走的,刚才我们上岸,不久后我们走陆路的消息就会传开,足以引开追兵,而我们的船是官船,目标太大,换乘小船自然安全得多。”虽然有巡抚头衔,旗牌在手,但就目前这个状况,坐着小船在江里面四处晃悠,连个落脚点都没有,外面治安又乱,一上岸没准就被哪个劫道的给黑了,那还不如留在南昌挨一刀,算是“英勇就义”,好歹还能追认个“忠烈”之类的头衔。没有指望、没有援兵、没有希望。满怀悲愤的王守仁终于发现,除了脚下的这条破船外,他已经一无所有。黑夜降临了,整个江面慢慢地被黑暗完全笼罩,除了船上的那一点灯火外,四周已经是一片漆黑。他第一次发现自己是如此的软弱无力,孙燧已经死了,宁王已经反了,那又如何?又能怎样!“去拿纸墨来。”王守仁大声说道。随从们从行李中拿出了笔墨,递到了他的面前。那一夜,王守仁没有睡觉,他伏在书案前,彻夜奋笔疾书,他要写尽他的悲痛和愤怒。第二天一早,随从们发现了散落满地的纸张,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所有的纸上都只写下了四个醒目大字:誓死报国。3. 平叛乱面对敌强我弱的局势,王守仁认为,在吉安,他将拥有战胜叛军的实力。吉安,位于江西中部,易守难攻,交通便利,王守仁将在这里举起平叛的大旗,准备最后的决战。算王大人运气好,当时镇守吉安的知府是一个非常强悍的人,他的名字叫做伍文定。这位伍知府即将成为王巡抚最为得力的助手。在吉安,王守仁成立了平叛指挥部,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由于当时到会的都是知府、知县之类的小官,王巡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平叛军总司令。虽说有旗牌在手,可以召集军队,但这需要时间。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判断宁王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对于这个问题,王守仁已经有了一个肯定的答案。他把手指向了地图上的一个地方——南京。王司令就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洪都(南昌)不是久留之地,而宁王虽然不是什么聪明人,脑袋倒也没进水,北上攻击京城这种蠢事他还干不出来。所以他唯一的选择就是顺流南下攻击南京。更为重要的是,此时各地还没有接到统一平叛的指令,防备不足,如果宁王趁乱发动进攻,一举攻克南京,半壁江山必然落入叛军之手。决战即将开始,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双方的主要出场队员,因为这实在是两套十分有意思的阵容。朱宸濠方总司令:朱宸濠先锋:凌十一(强盗)中军:闵二十四(海匪)等后军接应:吴十三(强盗)王纶(降官)等参谋:李士实、刘养正王守仁方总司令:王守仁先锋:伍文定(吉安知府)中军:戴德孺(临江知府)、邢珣(赣州知府)等后军:胡尧元(通判)、徐文英(推官)、王冕(知县)等如果你还在等待名将出场的话,那就要失望了。一百多年前奋战于此的徐达、常遇春、张定边等人早已成为传说中的人物。参加这次战役的除了王守仁外,其余大多没有啥名气。二十二日夜,王守仁决定先攻,时间是第二天。二十三日到来了,可令人诧异的是,整整一天,王守仁军竟然没有任何动静,士兵们也没有要去打仗的意思,湖岸一带寂静无声,一片太平景象。深夜,进攻开始。王守仁亲自指挥战斗,伍文定一马当先担任先锋,率领数千精兵,在黑夜的掩护下摸黑向宁王军营前进,可他刚走到半道,却惊奇地遇到了打着火把,排着整齐队列的宁王军,很明显,他们已经等得有点不耐烦了。看着对面黑压压的敌人,伍文定十分镇定,他果断地下达了命令——逃跑。宁王军自然不肯放过这块送上门的肥肉,朱宸濠当即命令全军总攻,数万士兵沿鄱阳湖西岸向王守仁军帐猛扑过去。王守仁军节节败退,无法抵挡,眼看自己这边就要大获全胜,朱宸濠先生开始洋洋得意了,可就在一瞬之间,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军队开始陷入混乱!伍文定的退却是一个圈套。王守仁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认定叛军实力较强,不可力敌,所以他故意派出伍文定率军夜袭,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叛军离开本军营帐。而在叛军发动进攻的必经之路上,他已经准备了一份出人意表的礼物。这份礼物就是瑞州通判胡尧元带领的五百伏兵,他早已埋伏在道路两旁,伍文定的军队逃来,他不接应,叛军的追兵到了,他也不截击,等到叛军全部通过后,他才命令军队从后面发动突然袭击。叛军正追在兴头上,屁股后头却狠狠挨了一脚,突然杀出一帮莫名其妙的人,连劈带砍,黑灯瞎火的夜里,谁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此时前面的伍文定也不跑了,他重整阵营,又杀了回来,前后夹击之下,叛军人心惶惶,只能分兵抵抗。可是他们的麻烦才刚刚开始,前后这两个冤家还没应付了,突然从军队两翼又传来一片杀声!宁王失败了,他率领军队退守鄱阳湖东岸的八字脑。但是宁王不会逃走的,他有一样王守仁没有的东西——钱。王守仁招兵的秘诀是,所谓平叛之后高官厚禄,仅此而已。朱宸濠却大不相同,他给的是现金,是真金白银他拿出了自己积聚多年的财宝,并召集了那些见钱眼开的强盗土匪。他很明白,对这些人,仁义道德、舍生取义之类的训词都是屁话,只要给钱,他们就卖命!棺材本全拿出来,王守仁,跟你拼了!正德十四年(1419)七月二十四日,第二次战斗开始。朱宸濠先攻。王守仁站在远处的箭楼上观战,前日大胜后,对这场战争的结局,他已经有了充分的把握。可是交战的士兵却惊奇地发现,这批敌人确实特别,他们个个浑似刀枪不入,许多人赤膊上身,提着刀毫不躲闪,就猛冲过来,眼里似乎还放着光(金光),面孔露出疯狂的表情,就差在脸上写下“快来砍我”这几个字了。再正常不过了,冲锋赏千金,负伤也有百金,比牢靠多了,稳赚不赔的买卖谁不做?远处的王守仁屁股还没坐热,就看到了这混乱的一幕,他当即大呼道:“伍文定何在!”伍文定就在前军不远的位置,前方抵挡不住,他却并不慌张,只是拿起了佩剑,迎着败退的士兵,疾步走到了交战前线。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他拔出了宝剑,指剑于地,突然间大喝一声:“此地为界,越过者立斩不赦!”说是这么说,可在战场上,保命是最重要的,有些士兵不知道伍知府的厉害,依然越界逃跑。可是一贯以凶狠闻名的伍知府着实不是浪得虚名,他不但嗓门粗胆子大,剑法也相当了得,连杀了七八名逃跑士卒。前有叛军,后有伍知府,左思右想之下,士兵们还是决定去打叛军,毕竟战死沙场朝廷多少还能追认个名分,给几文抚恤金,死在伍知府剑下啥也捞不着。要说朱宸濠先生倒不全是窝囊废,他也在远处观战,眼见情况不妙,随即命令停泊在鄱阳湖的水师舰队向岸上开炮,实行火力压制。这种海陆军配合的立体作战法效果实在不错,不但大量杀伤士兵,还有极强的心理威慑作用,毕竟天上时不时掉铁球石块也着实让人胆寒。此时天色已近黄昏,仗打到这个份上,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胜负成败只在一线之间,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朱宸濠已经用尽全力了,但让他感到安慰的是,对面的王守仁也快支持不住了,毕竟自己兵更多,还有水军舰船,只要能够挺住,必能大获全胜。可是就在他眺望对岸湖面的时候,才猛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王守仁也是有水军炮舰的!奇怪了,为何之前舰炮射击的时候他不还击呢?答案揭晓:1、王司令喜欢玩阴的,很少去搞直接对抗;2、他的舰船和弹药不多,必须观察敌舰主力的位置。彻底没指望了。所谓“行不义者,天亦厌之”,大致可以作为当前局面的注解。朱宸濠呆呆地看着他的士兵节节败退,毫无斗志地开始四散逃跑,毫无反应。大炮也用了,钱也花了,办法用完了,结局如此,他已无能为力。战斗结束,此战朱宸濠战败,阵斩二千余人,跳河逃生淹死者过万。王守仁5、智斗权贵继朱宸濠之后,江彬成为了王守仁的新敌人,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比朱宸濠可怕得多的对手。同样,王守仁一直是江彬的心头大患,但王先生太不容易对付,所以这次江彬设计了一个极为阴毒的圈套,并指使张忠具体执行。不久之后,张忠在朱厚照前转悠的时候,突然不经意间感叹了一句:“王守仁实在不是个忠臣啊。”朱厚照问他为什么。“他现在一直在直隶(南)江西一带,竟这么久都不来朝见陛下,实在目中无人,陛下如果不信,可以召见他,此人一定不会来的!”听起来是个有意思的事情,朱厚照决定试一试。江彬之所以能肯定王守仁不会应召,其中大致包含了“狼来了”的原理。以往江彬经常假冒朱厚照的名义矫旨办事,大家心里都有数,而王守仁和他矛盾很深,唯恐上当受骗,前来受死。而以王先生的性格,万万不会想到,这次的旨意真的是皇帝陛下发布的。王巡抚,安心呆着吧,藐视皇帝的罪名你是背定了!可没过多久,他就又懵了,因为有人告诉他,王守仁已经赶到了芜湖,正准备觐见皇帝。让你来你不来,不让你来你偏来!江彬想去撞墙了。这自然还是要托张永先生的福,他及时通知了王守仁,让他日夜兼程,快马赶过来,给了江彬一下马威。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实在不是一句空话。朱厚照也知道王守仁到了,他倒真的想见见这位传奇人物,这下可把江彬、张忠急坏了,他们多方阻挠,准备把王守仁赶回去,绝不让他与皇帝见面。王守仁已经受够了,他知道江彬还要继续整他,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很难有终结的时候,为了给江彬一个教训,他准备反击。一天后,张忠突然急匆匆地跑来找江彬,告诉了他一个惊人的消息:“王守仁不见了!”又是一头雾水。“他去哪里了?”“派人去找了,四处都找不到。”见鬼了,总不至于成仙了吧,看见他的时候嫌他碍眼,心烦;看不见他的时候怕他搞阴谋,心慌。“快去把他给我找出来!”江彬的精神要崩溃了。王守仁没成仙,他脱掉了官服,换上了便装,去了九华山,在去的路上,他逢人便说,自己已经看破红尘,不想争名夺利,准备到山里面当道士,了此余生。王巡抚要当道士!这个轰动新闻顿时传遍了大街小巷,张永不失时机地找到了朱厚照,告诉他,王守仁平定了叛乱,却不愿意当官,只想好好过日子,所以打算弃官不干,去修道了此一生。朱厚照被感动了。他找来江彬,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让他今后老实点不要再乱来。然后他传令王守仁,不要再当道士了,继续回来当他的官。于是王道士在山里吃了几天斋,清了清肠胃,又一次光荣复出。江彬决定放弃了,因为他终于清醒意识到,王守仁先生是一个可怕的对手,是绝对无法整倒的。6、此心光明其实江彬一直是个运气不错的人,他大字不识几个,从小所学专业是打架斗殴,偏偏跟对了老板,顿时飞黄腾达,一发不可收拾。杨廷和对他客客气气,张永不敢招惹他,钱宁被他关进牢房,混到这个地步,也算是到头了。直到他碰见了王守仁。打小报告挖坑设圈套,最后自己掉了进去。失败,极其失败。到了这个地步,也该知难而退了吧,可是江彬同志偏不,他一定要和王守仁斗到底。考虑到皇帝面前有张永护着他,江彬决定转移战场,到江西去整王守仁。恶人做到江彬这个程度,也算到头了。不过这一次,他确实占据了先机。当王守仁接到旨意,准备回到南昌就任的时候,江彬已经派遣他的同党张忠等人率领部分京军进入了江西。这位张忠刚到南昌,就做了一件很恶毒的事情,他竟然逮捕了伍文定,把他捆了起来,要他交待所谓罪行。可伍文定岂是好欺负的?他也不讲客套,刚被绑住就跳起来大骂:“老子爹娘老婆都不管,为国家平叛,有什么罪?!你们这帮人都是在皇上跟前混饭吃的,竟然冤枉忠良,想给朱宸濠报仇吗?如此看来,你们也是反贼同党,该杀!”看着从伍文定这里捞不到什么东西,张忠灵机一动,开始询问朱宸濠的同党,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王守仁协同叛乱的口供。事实证明,反贼也比这帮人渣有道德,无论他们怎么问,却始终没有一个人冤枉王守仁。同时,张忠还鼓动手下的京军,天天在南昌街头寻衅闹事,希望挑起事端,本地官员虽然尽力维护,但情况仍然很糟,人心日渐不稳,眼看要失去控制,酿成大乱。在这关键时刻,王守仁回来了。张忠终于找到了目标,他找来了上百士兵,分成三班倒,天天站在王守仁的家门口,只干一件事情——骂人。然而王守仁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非但不跟京军计较,还善待他们,病了给药,死了给棺材,也从来不排挤歧视他们,本地人吃什么,就给他们吃什么。没有人给京军们上思想教育课,但他们亲身经历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告诉他们:王守仁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可是张忠先生是不讲道理,为了陷害王守仁,他挖空了心思四处寻找王守仁的工作漏洞,终于有一天,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于是他立刻找来了王守仁。“朱宸濠在南昌经营多年,家产应该很多吧?”张忠得意地发问。王守仁平静地看了他一眼:“是的。”好,要的就是这句话。“既然如此,为何抄家所得如此之少,钱都到哪里去了?!”面对表情凶恶的张忠,王守仁开始做认真思考状,然后摆出了一个恍然大悟的表情:“张公公(张忠是太监),实在对不住,正好这件事要和你商量,我在朱宸濠那里找出来一本帐,上面有这些财物的去向记载,还列有很多收钱的人名,张公公要不要看一看?”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张忠浑身打了个哆嗦,立刻就不言语了。因为他知道,这本帐本上必然有一个名字叫张忠。中国流传上千年的整人学告诉我们,要整一个人,如果工作上找不到漏洞,那就找他本人的弱点,从他的私生活着手,张忠认为,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弱点,可是王守仁先生实在是个奇迹,他很少喝酒,还不逛妓院,不打麻将,不搞封建迷信,完全是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张忠十分头疼,他绞尽脑汁,苦苦思索,终于从王守人身上发现了一个他认为可以利用的弱点——瘦。相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优秀的军事家王守仁先生,却不是一个身强体壮的人,一直以来他的身体都不好,据史料记载,他还一直患有肺病,身体比较瘦弱。张忠看着瘦得像竹竿的王守仁,想出了一个整治他的主意,当然了,这件事情的后果是他万万想不到的。正德十四年(1519)十一月的一天,张忠突然来请王守仁观看京军训练,迫于无奈,王守仁只好答应了。去到地方一看,京军正在练习射箭。王大人刚准备坐下看,张忠却突然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视线。他的手中,拿着一张弓。张忠要王守仁射箭,王守仁说射得不好,不射。张忠说不射不行,王守仁说那好吧,我射。用射箭来难为文人,这就是张忠搜肠刮肚想出的好主意,真不知他的脑袋是怎么长的。京军们停止了练习,他们准备看弱不禁风的王大人出丑。在放肆的谈笑声和轻视的目光中,王守仁走上了箭场。他摒住呼吸,搭箭,拉弓,弓满,箭出。十环(中红心)。四周鸦雀无声。他深吸了一口气,从箭筒里抽出第二支箭。拉弓,弓满,箭出。还是十环(次中红心)。张忠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他呆呆地看着这个瘦弱的文人,目瞪口呆。王守仁没有理会张忠,他继续重复着简单的动作,在他的世界中,似乎只剩下了这几个动作,拉弓,弓满,箭出。依然是十环(三中红心)。然后他回头,将那张弓还给了张忠,不发一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仿佛眼前的这一切和箭靶上的那三支箭与他没有任何关系。在短暂的沉寂后,围观的京军突然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他们佩服眼前的这个奇人。没有人会想到,文质彬彬、和颜悦色的王大人竟然还有这一手。这些京军们被王守仁彻底折服了,他们曾经受人指使,穷尽各种方法侮辱他,挑起纠纷为难他,但这场斗争的结果是:王守仁赢了,赢得很彻底。不用武力,也不靠强权,以德服人而已。在这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中,张忠感到了恐惧,彻头彻尾的恐惧,他意识到,这些原先的帮手不会帮他作恶了,他们随时有可能掉转头来对付自己。于是在这场射箭表演之后两天,他率领着自己的军队撤出了江西,历时数月的京军之乱就此结束。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事实证明,思想是永不磨灭的,王守仁的心学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盛行于世。王先生虽说是哲学家,但某些方面却很像湘西的土匪,放下枪就是良民,拿起枪就是悍匪,一旦兵权在手,大军待发,他就如同凶神恶煞附身,开始整顿所有部队,严格操练。这其实并不矛盾,因为王守仁很清楚,对于叛乱者,讲解哲学是没有用的,只有开展武装斗争,枪杆子才是硬道理。这就是智慧,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意。嘉靖七年(1528)十月,他的肺病发作,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回家,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嘉靖七年(1528)十一月,王守仁到达了江西南安,再也走不动了,这里就是他最后的安息之地。在临终之前,他的门人聚在他的身旁,问他还有什么遗言。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对于王守仁先生,我别无他法,只能用这段两千多年以前的文字来描述他,这是他应得的称颂。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除了中国外,他的心学还漂洋过海,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他本人也被奉为神明,日日顶礼膜拜,那位东乡平八郎大将就是他的忠实粉丝。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此一人而已。王守仁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他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混迹官场,却心系百姓,他反对暴力和贪欲,坚信正义和良知。王守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是真正的圣贤,当之无愧。看完文章有什么想法吗?欢迎添加@点小盈微信交流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上突然消失的4个人,至今都下落不明,他们去了哪里?》 精选六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这大厦还能维持多久?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节也不参加行礼。但态是要表的,要不然还会有谁去为朝廷卖命呢?于是诏谕立即派发各省: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晚,福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劈,东南角城墙,顿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无恙。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毁我长城。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辕标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已被罩以白纱的长明灯代替,沉重的死亡气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这盏盏白灯,宣告着时代强音的终结,这是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七个头衔的左宗棠,这个风光了半生的男人,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法国人松了一口气。他们在攻占台湾岛,他们的军舰还在东海耀武扬威。左宗棠与他们摆开了决战的架式,发出了“渡海杀贼”的动员令。他们吃过左宗棠的大亏,知道他是雄狮。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羊,个个是狮子;而一群狮子被一头羊领着,个个就成了羊。左宗棠一死,便群龙无首了。英国人松了一口气。英国领事在上海租界竖有“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牌子,左宗棠发现,下令侍卫将其立即捣毁并没收公园,逮捕人犯。端坐在八人抬的绿呢大轿中的左宗棠,身穿黄马褂,头戴宝石顶戴,三眼花翎,手执鹅扇,面容饱满,威严无比。只要他进入租界,租界当局立马换上中国龙旗,外国兵警执鞭清道。左宗棠死了,就不需要对中国人那么恭谨有加了。俄国人松了一口气。左宗棠把他们从新疆赶走,把他们侵占的伊犁收回,甚至用兵车运着棺木,将肃州行营前移几百公里于哈密,“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准备与俄军决一死战。左宗棠一死,中国再没有硬骨头了。李鸿章松了一口气。一个月前,他在天津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之后,签订的一个地地道道的丧权辱国条约,是世界外交史上空前绝后的奇闻。左宗棠领衔反对,说“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还说:“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全国舆论哗然,群情激愤,弄得李二先生狼狈不堪,李鸿章恼怒这个湘人不懂中国国情。决定拿左宗棠的下属开刀,杀鸡给猴看。指使亲信潘鼎新、刘铭传等陷害“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台湾兵备道刘,将他们充军流放。左宗棠上书为属下鸣冤叫屈,眼看就要翻过案来,左宗棠死了,好了,一了百了,主战派的旗帜倒了,躲在京城的李鸿章面对这个与自己争斗了三十多年的政敌的死亡,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再也不用顾忌,可以放肆地弓着腰在世界列强面前周旋,抖抖索索地在不断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画押了。死,对于死者来说,是结束。但对活着的人,是一种绝望的痛苦。大清的中兴重臣,林则徐、曾国藩……一个一个地死了,茫茫九州,哪里还听得到复兴的呐喊?大清气数尽了。也好,左宗棠死了,有人幸灾乐祸,躲在阴暗角落里窃笑不止,反证了死者的强盛和伟大。左宗棠是真正的英雄,是爱国者,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拍案而起,挺身而出,肯定会要触犯一些人谋取的私利。你要保家卫国,他要侵城掠地,而有的同僚甘愿当亡国奴,堂堂中华民族只剩下这强者的呐喊,他们怎么不会惧怕他呢?中国历史上,有谁像左宗棠一样所向披靡,铁腕收复大片国土?苏武饮血茹毛,威武不屈;张骞关山万里,沟通西域;班超没笔从戎,西戎不敢过天山;祖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史可法慷慨殉国,魂傍梅花……他们留下的仅仅是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是仰天长啸的悲壮,是可歌可泣的精神,让后人无限的敬仰和唏嘘,而没有谁比得过左宗棠——给后人收复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任我驰骋的广袤疆常于是有人定论,左宗棠乃千古一人。二左宗棠是时代造就的英雄。在那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时代,大清没有了指点江山的豪情,没有了秋风扫落叶般的霸气,像一个垂暮的老人,靠药物在维持生命的延续。左宗棠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人。四岁时,随祖父在家中梧塘书塾读书,六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九岁开始学作八股文。道光六年(1826),15岁的左宗棠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次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道光九年,18岁的左宗棠开始读顾社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南的《水道提纲》。这些是完全不同于儒家经典的学问。正是这些不算是正统的学问,为左宗棠日后的成功奠定了知识基矗道光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能让女人湿的一句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