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港部队特战女兵,这咏春拳是看图学打叶问咏春拳教的吗

武术宗师叶问教授李小龙咏春拳照片亮相(组图)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第1页:李小龙师从叶问习武6年
第2页:电影《叶问》情节1/3是真
叶问正在教授李小龙咏春拳中的小黏手。照片由佛山市博物馆提供,记者龙成通翻拍
叶问与爱徒李小龙的合影。照片由佛山市博物馆提供,记者龙成通翻拍
 & 据广州日报1月13日报道
明日,“古穗倩影暨粤港澳百年老照片展”将在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展出,本次展览是由广州日报社联合中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广州市档案馆共同主办,佛山市档案局、佛山市博物馆、南海区图书馆以及顺德档案馆协办的。
  据了解,此次展览共展出300多张珍贵历史图片,其中关于佛山的近30张,包括佛山的旧城古貌、工业发展历程等。
关于佛山的照片中,叶问与李小龙师徒的图片占了三分之一。
  叶问之子曾主动提供老照片
  此次展出300多张珍贵照片中有十多张是佛山著名的武术宗师叶问及爱徒李小龙的照片。据佛山市博物馆历史研究部主任朱培建介绍,这批照片的原始图片都是由现居香港的叶问之子叶准和叶正提供的。
  “2003年,我们准备筹建叶问堂,叶准和叶正听说此消息后就主动联系了我们,提供了这批珍贵的老照片。”“照片多是反映叶问到香港以后的生活,我们也一直在寻找更加早期的,尤其是早年叶问在佛山留下的照片。”朱培建说。
  虽然叶问在佛山度过了三分之二的人生,但是他和他的咏春拳真正扬名,却是在赴港之后,名声尤以在海外为盛。叶问的嫡传弟子有数百人,而再传弟子则有两百多万人,他们分布于世界各地。
  李小龙师从叶问习武6年
  在叶问的诸多弟子之中,李小龙可谓是家喻户晓。而在咏春拳的推广中,李小龙也是功不可没。李小龙13岁时在香港随叶问研习咏春拳,到18岁时离开香港赴美,虽然只有短短6年,却留下了不少与叶问的合影,其中还包括叶问亲自指点李小龙咏春拳中的黏手技巧。“从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出,叶问与李小龙师徒感情很深。”朱培建说道。
  据朱培建介绍,叶问推广咏春拳基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7年到上世纪40年代,这时叶问在佛山收了他早期的弟子;第二阶段就是到香港以后,李小龙便是在那段时间成为了叶问的弟子。“李小龙不仅是叶问的徒弟,对咏春拳的推广也起了巨大的作用。据叶问的两个儿子叶准、叶正说,在李小龙的电影风靡的那两年,学习咏春拳的人激增到1000万。”
  陪师傅行闹市破“不和”谣言
  叶准告诉记者,李小龙10来岁随叶问学艺,表现得很勤奋,“他每天下午3时放学后就背着书包到叶问的拳馆练武,在路上边走边出拳,成为当时附近闻名的小武痴!”
  据叶准回忆,1971年时李小龙已经成为国际武打明星,由于忙于拍戏,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拜访师傅,于是很多人揣测李小龙是不是出名了、忘本了,媒体甚至报道叶问、李小龙师徒不和。“对此,父亲也很替爱徒难过,无奈确实很难有机会当面见见李小龙,父亲心里也不是滋味。”
  后来,在嘉禾老板邹文怀的牵头下,叶问与李小龙在弥敦道金冠酒楼一起饮茶,李小龙当即向叶问表示自己对师傅始终尊敬,并无“大逆不道”的意思,望师傅包涵。饮茶后,李小龙对叶问说,难得与师傅小聚,希望可以与师傅一起走回去。“于是李小龙陪着我父亲从尖沙咀一直走到佐敦,这是香港最繁华的闹市,很多市民都看到了,于是李小龙与叶问不和的谣言不攻自破!”叶准说。
(责任编辑:杨笑)
08-12-13 07:56·
09-01-07 09:13·
09-01-14 12:19·
08-11-10 01:49·
09-01-14 11:17·
08-12-20 09:46·
08-11-27 02:14·
08-11-11 10:56·
09-01-12 11:27·
09-01-12 08:02·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95 后战士已成驻港部队主力军 昔日广州弱女子炼成霸王花-ZAKER新闻
争当训练尖子,争做训练标兵代代相传:95 后战士已成驻港部队主力军文 / 图 金羊网记者 李钢 通讯员 周汉青 易晓春走进驻香港部队军营会发现,这里有纪律,有激情,有奉献;也有迷惑,有泪水,有温情。这里发生的故事与普通军营里的一样,并不神秘。修遍三军的 " 装备神医 "姬玉生是通信装备修理所班长,在驻港部队中,许多人称他为 " 神医 "。由于驻香港部队是全军唯一一支陆海空三军联合编成的部队,姬玉生练就了横贯三军的装备维修本领。一年前,姬玉生被抽调去参加南方某部队装备巡修任务,遇到某新型炮兵装备发电机突发 " 飞车 " 险情。战位上的号手试着用各种方法组织抢修,但都于事无补。故障装备的嘶吼声越来越大,现场浓烟滚滚,姬玉生提着简易工具箱冲向了浓烟。将装备拆开后,姬玉生发现,发电机转速陡升陡降,已处于失控的边缘,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把问题解决,很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处理的唯一办法就是切断供油。姬玉生找准油管位置,用力扭动。为了防止燃油喷出,姬玉生毫不犹豫地用左手猛地插入缺口,成功封掉油路。发电机消停了,但姬玉生的左手却被划出了一道血口,鲜血混着油污一滴滴地落下。这样的抢修,在姬玉生的从军生涯中,早已是家常便饭。而他也练就了一项神技——听。去年,在南国某防空兵靶场,一场防空兵实弹射击演练将要展开。就在演练即将开始时,承担信息传输的通信节点车却出现了信息断链故障。这意味着指挥信息将无法下达到各个阵地,防空火力单元无法捕捉目标;如果不将问题解决,演练将会失败。关键时刻,姬玉生查看了故障装备后,请求指挥所将周围所有装备重启,他需要通过听声音查找装备的故障点。指挥员同意了,但只给了他一分钟时间。"20 秒,我只需要 20 秒。" 姬玉生说。现场安静了下来,姬玉生将耳朵贴在装备自检装置上,从装备内部电路与机械装置传出的微弱吱吱声中,分辨着异常的声音。果然,20 秒后,姬玉生找到了故障的位置。演练倒计时 2 分钟时,姬玉生已将故障排除。通信传输恢复了正常,演练照常进行。姬玉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已可以通过倾听设备内部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设备是否运作正常和故障所在。从军 16 年来,姬玉生的足迹踏遍了南国座座军营,修过的装备涵盖了陆海空三军," 装备神医 " 的称号声名远扬。炮台上的求婚仪式这里,也有动人的爱情故事。九龙东机务站排长王蕾茜,出身于军人世家。去年中秋节前夕,她的男友小张——一名驻外武官回国休假来到香港。他要在香港向王蕾茜求婚。而此时,驻港中资机构赴驻军参访交流活动即将举行,王蕾茜只能将远道而来的男友抛在一边,带着女兵们前往其他营区执行任务。当她完成任务回到营房时,早已是累得不行,倒头就睡。此时,部队文书却一直敲门,说战友们要在赤柱炮台那里拍集体照,就差王蕾茜一个人了。当王蕾茜来到炮台,音乐声响起,男友小张从炮台的后方走了过来,当着全体官兵的面,单膝跪地向她求婚。原来,所有战友都配合着,帮助精心准备了这场意想不到的求婚仪式。男友长期驻外,且多是驻扎在战火纷飞的地区,两人只能通过视频或者卫星电话互诉衷肠。这对军旅夫妻互相激励,比学习收获、比工作业绩,成为军营中的佳话。仪仗队长病中不忘军营牢记自己的使命所在,是驻港部队仪仗队执行队长韩以猛对自己的鞭策。这位 2003 年入伍的仪仗兵,自 2010 年从北京三军仪仗队选调到驻港部队担任仪仗队队长以来,带领着三军仪仗队执行营区开放、香港青少年军总会培训、" 文化中国 · 四海同春 " 晚会、香港升旗总队、军民联谊活动、香港青少年军总会年庆等大大小小宣誓性任务 150 余次,无一失误,不仅征服了挑剔的香港媒体,更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赞扬。去年,韩以猛经常腹部剧痛,在接受了直肠肿瘤手术后,他住院不到一个月就回到了军营,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我平时教育队员们,要求他们有使命感和荣誉感,我自己得起到带头作用。当然,这也是建立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韩以猛说。驻港部队特种兵成茵咏广州女生成驻港特种兵来到驻港部队特战营,记者见到一群女中豪杰在训练场上演练格斗术和咏春拳,一招一式威猛有力,不输于男儿。飒爽女兵中,记者发现了一名来自广州的女战士成茵咏。女生要想成为一名特种兵,要经历怎么样的锤炼,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成茵咏告诉记者,自己出身于军人之家,从小就想当兵,刚入伍时,也是个普通女孩,柔弱而娇气。一开始,身着防弹衣进行格斗训练,因力量明显不足招式都是歪七扭八的。但两年后,如今的她和其他女兵一样,经过魔鬼式的训练,已蜕变成 " 军中霸王花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90 后尤其是 95 后的战士,已成为驻港部队的主力军。这些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战士,有个性,有想法,也有一些不足。一名去年入伍的大学生新战士,来到香港这个繁华世界,对部队围墙内的艰苦生活有些不适应,工作训练时提不起劲。但看了教育片《塔山战旗永飘扬》后,他被触动了:" 看看先烈浴血奋战的场景,想想前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没有退却的理由,无论如何不能当’逃兵’!"此后,这名新战士主动担负起了新闻报道员、理论宣讲员,用战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宣讲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等党的创新理论,成为部队中公认的 " 理论之星 ",还在年中训练考核中被评为 " 军事训练尖子 "。大渡河连指导员裴红炬告诉记者,现在的新战士基本上都是 95 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这一批人,思想活跃,但往往对于传统了解不多。" 这些新战士,特点是有强军报国之志,但是缺少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在牵引,所以我们要首先建立起思想认同,然后再付诸实践,让他们把驻港部队的光荣与传统保持和继承下去 "。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北京7小时前
北方网9小时前
日报兰州昨天
哈尔滨昨天
北京6小时前
平顶山昨天
快快南京昨天
上海13小时前
日报兰州4小时前
深圳热点2小时前
长沙4小时前
广州6小时前
深圳热点2小时前
深圳热点7小时前驻港部队女子特战排:善打咏春拳的“武林高手”(组图)
女子特战排正在训练。 周汉青 摄
人生可如虹,人生可成虹。
在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有这样一支横空出世的队伍。她们与走过长征路的红色连队为伍,与血火硝烟中鏖战过的老牌劲旅竞技。她们组建仅数年就打出了自己的威名,被香港市民亲切地称为“香江霸王花”。
她们就是驻港部队女子特战排——中国陆军首支女子特战排。她们所在的连队,刚刚被习主席授予“香港驻军模范特战连”荣誉称号。
真实的军营并不因女性地加入而诗情画意。
狙击手杨茜永远忘不了去年7月21日凌晨2时58分——父亲去世的那一刻。
7月20日晚上7时,当杨茜从驻港部队匆匆赶回家时,父亲已经没有了意识。杨茜把金牌放在他眼前,父亲没有睁开眼,也未能和她说上一句话。时隔一年,说起当时的情景,杨茜的眼圈仍禁不住红了:“父亲生前就希望我在部队好好干,虽然最后没有看见我拿金牌,但也算圆了他的梦。”
杨茜夺得的是一块含金量极高的金牌!
作为特战排女兵,她是在驻港部队“挂金牌当标兵”大比武中,与男兵同台竞技夺下的这枚狙击金牌。
大比武持续4天,杨茜在第2天从哥哥那儿知道了噩耗——“父亲出了车祸,已经病危。”杨茜当时头嗡的一下……兄妹俩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哥哥先请假回去,妹妹比武一结束就往回赶。
7月19日,比武进行的最后一天,也是狙击较量最紧张的一个课目。很难想象,这个22岁的湖南姑娘,是怎样抑制住极度的悲伤与焦虑、枪响靶落、连克对手的。
狙击是寂寞之道,要求沉稳、冷静。为了人枪合一,让出膛的子弹如臂使指,杨茜和战友训练时想尽办法。她们将靶纸每一环等分为4个同心圆,把报靶精度提高到0.25环,并在靶心增加一个与标准弹直径相同的圆,名为11环。按照她们的说法:一枪10环不算啥,枪枪10环才靠谱,真要说牛那就得11环。
就连休闲娱乐,她们都与众不同:在大米粒上用针穿孔,最多能穿6个孔,最后编成项链;弹壳一个压一个地向上堆,高手能垒十多层。由于长期伏地练据枪瞄准,杨茜两个胳膊肘都磨出了一层茧子。
“能够坚持到最后,还要感谢排长。”杨茜说,得知她家里出事后,排长吕雅真尽管万分不舍,但仍劝她放弃后面的比赛赶紧回家。后来见杨茜执意留下,就连夜给她缝了一个护肘的垫子,上面还亲手绣上四个字:茜茜加油。
生活中的杨茜
血性如刀,不磨不快,不砺无锋。最后一声枪响过后,比赛成绩公布。拿到沉甸甸的金牌,杨茜泪雨滂沱。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女兵的潜能更无限。这是吕雅真几年特种兵生涯感受极深的一句话。
排里几个老兵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排长吕雅真3年前刚来特战排那天的情景。
“哇,好美啊!”“皮肤好白,太嫩了!”吕雅真给女兵们的第一印象是“女神”,而姑娘们紧接着就嘀咕开了:这个排长凭颜值,出去都能当网红,能吃得了特战排的苦?不是镀层金就走人吧?
女子特战排排长吕雅真
没有人能想到,吕雅真会放弃干得好好的文化干事岗位,选择来驻港部队当一名特战排长。“特种兵是那么好当的?”“这可不是演电影那么潇洒!”当时没有一个人看好她。曾是军医的母亲,在她临去香港的当晚,还在苦口婆心地劝她,但吕雅真不为所动。
第一天早晨出操跑五公里,女兵们就给吕雅真来了个“下马威”。全排女兵蹭地一下子都跑出去了,只有她在后面气喘吁吁越拉越远。
“近距离实弹射击,能听到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站在十层楼高的机降台上,抓着绳子滑下的一瞬,仿佛命悬一线。”“一觉起来,庆幸自己又熬过了一天。”“就连野外驻训,蚊虫也喜欢欺负新兵……”这就是吕雅真那时的真实感觉。
女子特战排排长吕雅真
雁阵飞天上,要有领头雁。能进得了特战排的女兵,人人都有一手绝活。可吕雅真的特战专业几乎是零基础。想在短时间内赶上,成为真正的特种兵和尖刀排长,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霸气是不可能的。
“既然选择了,跪着也要走完,趴也要趴在终点!”凭着这股信念与狠劲,吕雅真一个课目一个课目拼,仅半年时间,就掌握了直升机滑降、摩托车驾驶、武装泅渡、特种射击等20多项特战技能。
直到有一天,身边的战友问她:“怎么不见你涂药水了?”吕雅真两个胳膊一伸:“还涂啥,咬成这样,早习惯了。”
时间,无声无息、无相无形,但记录一切。当吕雅真不再畏惧蚊虫叮咬时,她也完成了从“女神”到特战排长的蜕变。不知不觉中,训练场上女兵们开始称她为“吕大胆”。
女兵们正在训练游泳。
“没有谁天生就是特种兵,特种兵的每招每式都是汗水和鲜血浸泡出来的!”看着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的女兵,吕雅真感慨着。
山东姑娘郭贝贝,别看名字萌萌哒,骨子里却是个“女汉子”。娇小的身体内蕴藏着惊人的爆发力。小时候因为长得瘦弱,家里送她进体校学了两年武术。从此,心野了,就想过不一样的人生。
高中毕业后,郭贝贝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一天学没上,就报名参了军,先是在武警猎鹰突击队服役,后被选调进驻港女子特战排。
女兵郭贝贝
训练内容与男兵同一张周表,课目强度与男兵一样挑战极限……参加尖子比武,郭贝贝全副武装,身着凯夫拉防弹衣,携带4个弹夹,徒手爬上10米高楼房,用时不到20秒。与男兵格斗竞技,军用匕首上下翻飞,一套咏春拳拳拳到肉。
大道至简,简单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训练大纲规定的课目动作,女兵们往往要练成千上万次,直至游刃有余、形成肌肉记忆。驱动郭贝贝们这样拼的,只是“女兵不比男兵差”的朴实想法。因为她和战友们知道:战场上子弹可不分男女。
“你们是谁?”“我们是猎人。”
“你们在干什么?”“猎人战斗。”
“你们为什么在这里?”“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训练时,面对教官的怒吼,每次撕心裂肺的喊出这些话时,再苦再累再委屈也一下子忘了。”郭贝贝平静地说。
女兵郭贝贝
当兵以来,郭贝贝没因训练苦和累流过泪,但那一次却哭得稀里哗啦。那年8月,她正在家里休假,电话中得知自己带过的女兵退伍了。“一想到最后没能送送她们,眼泪就止不住!”郭贝贝不好意思地扭过脸去。
因为心情太难过,郭贝贝两三天没吃饭。这可把母亲吓坏了,还以为她在部队出了什么事儿,一连给她的排里打了几个电话询问。
吕雅真与郭贝贝
“当过兵的人才最理解战友情,和战友一起受过的苦永远忘不了!”有着7年特种兵生涯的郭贝贝幽幽道。
女兵们驻防香港,是内地不少亲戚朋友羡慕的对象,“香港那么繁华,你们能经常逛街购物,多好。”但鲜为人知的是,她们一年到头也没几次外出购物机会。
驻港几年,特战排女兵把香港当成了第二故乡。但问及最爱香港哪里?答案总绕不开“青山、大帽山、鸡公岭、营区”。女兵们说,因为这里最熟悉,也是她们拼博过的地方。
下士王会敏读高中时性格有些大大咧咧,课间休息喜欢和同学一起疯闹,甚至在教室后排唱歌。入伍成为特战排的一名女兵,除了黑了瘦了头发短了,其它倒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可一次休假回家,同学们都觉得她变了很多。但要说具体是哪儿,大家也说不清。后来,有人脱口而出:眼神变了,气场强了。
确实,王会敏的眼神中没有女孩子常见的娇柔、温存,更多的是淡定和自信。往那儿一站,凛然生威。细看下来,女兵们身上不一样的地方还有很多。
“每一个有伤疤的女兵都是有故事的女人。”女兵们笑着比划着彼此身上的伤痕:“看,这是攀登时磕的,这是扛圆木时磨的,骑摩托车时烫的,匕首对练时误伤的……”
“特种兵有特种兵的味道!”
血性,写在纸上,只有寥寥数笔,而要写进青春注入血脉,却需百炼千锤。“与猎人集训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事儿!”女兵们七嘴八舌。
特战排女兵
猎人集训,又被女兵称为“成人礼”。五天四夜里,她们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高强度行军,极限体能、野战生存、武装泅渡、特种射击等18个课目、43项内容连贯极限作业……样样挑战人体极限、项项考验精神意志。
参加“猎人训练”
云在山顶飞,脚下是悬崖。猎人集训第3天的经历让王会敏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已经逼近极限了。我们6名女兵一组,推着近3吨重的猛士车还要走5公里。有一阵儿感觉要崩溃了,好像下一秒就会晕过去,但咬着牙提醒自己,我是一名特种兵,绝对不能倒下。”
最终,王会敏和战友们登上大帽山,拿到“结业证”。“猎人集训的磨砺,一度的绝望,非亲历者不足以道。”女兵们至今心有余悸:此后几天她们吃饭时拿筷子的手一直在发抖。
“最难忘有一次去地方上听课。一进大门,看到会场上挂着一个横幅:人民子弟兵辛苦了!当时心里一震。活动结束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给台下的驻军官兵深鞠一躬:人民感谢你们。”
“那一刻,就觉得一股热流直贯头顶,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值了!”女兵王会敏道。
白日西沉,暮色中的维多利亚港璀璨绚丽,一水之隔的昂船洲军营一泓宁静,营区的道路旁,李向群、苏宁、雷锋、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的塑像栩栩如生。
海浪拍岸,不会忘记训练场上奋力地奔跑,还有拼搏着的女兵的身影。为了让紫荆花在和平的阳光下开得更加鲜艳,她们在繁华喧嚣中甘守寂寞、不忘初心。
暮色中的维多利亚港 曲延涛 摄
海风阵阵,风中的故事每天都是新的。再过几天,女兵就将与战友们一道,亲眼见证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20年光阴,香港繁荣依旧,祖国大陆发生了巨大变化,两种制度在香江交汇,女兵们有幸成为一个“窗口”,她们也是幸福的。
有人说,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很低调,低调得许多时候让港人感觉不到存在。其实,这恰恰是驻港部队强大与自信的体现。正如足球领域的这个说法:比赛时让所有人感受不到裁判的存在,是对一名裁判的最好评价。
香港回归后的日,美国太平洋舰队时任司令克莱明斯上将率“尼米兹”号航空母舰访港。这位美国将军在看到了严整有序的军营和回归后的香港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自然,她的背后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支撑着。”
此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在对香港进行的一次调查中,高调提出:驻香港解放军先进装备已全部形成战力。这意味着香港驻军已可履行它所要承担的新使命……
致敬,人民解放军驻香港女子特战排!
致敬,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曲延涛 唐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驻港部队特战女兵,这咏春拳是叶问教的吗?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叶问咏春拳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