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町井勋被子弹打死朝天打,落下来能不能打死人的科学

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朝天放空枪, 落下的子弹也能打死人吗?
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朝天放空枪, 落下的子弹也能打死人吗?
这篇文章,决定轻松一次,当然了,轻松不代表不严谨,咱还是要用事实说话的。这个问题就是:朝天开枪,落下的子弹能否打死人呢?这个问题,对于理科生来说应该是一点都不难。这些学霸们只要根据子弹的质量、子弹离开枪口到达的高度,子弹下落时重力加速度,到达地面时的侵彻力,很容易就能计算出来,子弹落到人身上,是否能够打死人。
这两张照片是网上有人计算并分析的结果,先谢谢他的努力吧。根据这位学霸的计算结果,落下来的子弹并不会把人打死。但是,据本人搜集到的一些信息显示,现实中好像并非理论上设想的那么美好。所以,我只好根据看到的情况,写这篇,供网友讨论,如果有大神、学霸在下面的评论中提供更为详细的解读,那就感激不尽啦!
一颗向天空垂直射出的子弹,因地球重力的影响,弹头在上升阶段会不断减速直至速度为零,然后向下坠落并不断加速,但速度越快阻力越大,当阻力等于重力时,弹头就停止加速并保持匀速下落,这也是弹头的终端速度,它与弹头外形、下落姿态、材质和大气环境有关。上世纪美国军械局研究表明,.30-06步枪弹(口径7.62×63mm)垂直发射后,若弹头的弹尖朝下垂直下落,终端速度可达91米/秒,弹头动能为40焦耳。根据美国弹头动能致死理论,弹头动能超过78焦耳既为致命弹药。所以从天而降的弹头不命中致命部位时并不足以致死。
其次根据一个老兵的回忆,讲一下发生在70年代的事情。大概在1977年,有一天晚上,我炮兵26团侦察兵进行夜间训练,“捕捉闪光目标”。侦察兵在营房后面的北山上,无线兵负责显示目标,在叫“石背山”的高地上,距离观察所1500左右,中间相隔部队营房。显示目标用曳光弹、炸药包。打曳光弹是用7.62步骑枪(53式步骑枪)。一晚上很顺利就结束了。
第二天早上,听连队首长说,“昨晚训练时,在营房家属区,有个临时来队的家属,看到天上飞起的曳光弹很新鲜,搬一个凳子在观看,没想到被落下的子弹从肩头穿入,打到肺里去了,昨晚上就做了手术。”听到这事,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在其后的一个偶然发现,我才准确知道,落弹确实能够伤人。
有一天上午训练,在爬山时,我走在小路上,广东的山路是红色的黏土,硬度很大,我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有一颗曳光弹子弹头嵌入硬土中,整个弹头都没入土中,只有被发光剂烧白的尾部露在地面上。我觉得好玩,想用手抠出来,可是,费了好大劲,才从土中把子弹弄出来。可见,子弹落下时,力量是很大的,落到人身上,非死即伤。
其实,落弹伤人的事例还有很多,落弹杀人的事情自然也不少。土耳其、菲律宾就曾发生过朝天鸣枪来庆祝婚礼,结果婚礼变葬礼的惨剧。而且朝天开枪,天上落下来不只有流弹,搞不好还会落下个大炸弹呢,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驻军就曾将村民婚礼朝天鸣枪庆贺误判为敌袭,发动猛烈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我国内蒙古05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故,宁城县气象局用高射炮发射防雹弹来预防冰雹灾害,结果一枚未爆的哑弹从高空掉落穿破一农民家的屋顶,砸碎死者的头部并钻进腹腔。为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我国已投入使用新型防雹增雨弹,发射后一旦出现哑弹,就会自动弹开自身的降落伞,缓慢降落到地面,将弹头动能降到最低。
说了这么多流弹引发的血案,但流的全是别人的血,咱们再来点刺激的,看看美国飞行员是如何用流弹击落自己的。1956年,美国飞行员驾驶F11F-1“虎”式战斗机在俯冲训练中打了两个长点射,20毫米炮弹初速高但存速却不好,很快就在空气中减速,而战斗机却在不断加速,最终战斗机和炮弹相撞,然后炮弹爆炸了,“虎”式战斗机悲催地成为史上第一个被自己的炮弹击落的战斗机。朝天打枪,子弹会掉下来伤人吗_百度知道
朝天打枪,子弹会掉下来伤人吗
看电视里老有朝天打枪的画面,子弹不会掉下来吗,会打到人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会的,只不过砸不到自己罢了。掉在别人头上,那也是一坑啊。  ★子弹能飞多高?  所谓的&电视里总看到有人往天上开枪&应该是用的AK47一类的突击步枪.这类枪子弹的初速度一般在500m/s左右.最大射程1000米+.假设从枪口射出的子弹竖直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忽略空气阻力,根据牛顿力学S=1/2at*t可算出,子弹上升的距离为S=0.5×10×(500÷10)×(500÷10)=12500米。  当然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子弹不可能打到那么高,只有200米左右。  见过人家用高射机枪打飞机吗?尽管飞机是俯冲,但是100多米的距离还是有的,那时候的子弹还是有很打杀伤力的,铁皮都能打穿。  所以垂直向天开枪的情况下,子弹最少能飞到200米高.枪口倾斜的话,会打的低一点,低多少要倾斜的角度了。  ★子弹能飞多远?  早晨7点钟左右,一位农民在自家田边,突然就感觉像手臂上猛打了一下似的,当时没有其他感觉,都又过了10来分钟,才觉得我的手臂有点痛,一看才知道是受伤了。不知道谁打的,周围几百米范围内都人。再看了一下伤口,突然脑子里有点想到了,原来,在辖区有驻军部队,这人住在部队靶场的后面,这儿的驻军部队每天都在打靶,伤可能是部队打靶的流弹所伤,不过在的地方离靶场大概直线距离有1千7、8百米远,为了查明原因,到部队医院照张X光。  片子出来后,一看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在右大臂里可以清晰的看见一颗步枪弹头,弹头与骨头呈水平方向,看来是打进人体后还转了向的,不过还好,据医生说,这颗子弹打进得不是很深,没伤到骨头和神经。距离太远了,从靶场内战士打靶的位置到伤者的位置至少有两千米。当手术医生把从伤者手臂里取出的弹头放在桌子上时,部队军官笑了:“果然是今天打靶的子弹,今天打的就是81-1。”原来,是一颗7.62毫米步枪弹头,弹头上有几道较深擦痕,这颗子弹在打到伤者前,应还在什么地方碰撞过。  ★飞到了哪里?会不会落下来?  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理想的情况下,垂直向天开枪,结果某人打出去的子弹有落到了他自己的头上.。  事实上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因为当子弹飞到高空以后,会被空中的气流吹到很远的地方(空中风是很大的).所以不管是向什么方向射出的子弹,都不可能落到原地.掉下来打到人的话打的也是外地人。  至于会不会落下来嘛,只要不是击中什么不明飞行物,是肯定会落下来的。  ★落下来还有没有杀伤力?  其实落下来的子弹的杀伤力,就好比有人从100米高空仍下一个重量为10.8克,长度39mm,直径7.62mm左右的物体。  因为有空气阻力的存在,初速度几百m/s的子弹落下来以后速度虽然只剩下八十多m/s了,以AK47为例,子弹的重量为10.8克,落下来以后子弹的动能为E=0.01*80*80=64J.加上子弹在跟空气摩擦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有部分被子弹吸收,使子弹的温度上升.所以掉下来的子弹的杀伤力,虽然不太可能砸死人.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威力的。
采纳率:35%
没有一个说人话的,700米每秒的子弹如果垂直向上打,假设没有没有大气的话,在地球上这个子弹会向上飞行25000,然后落下来也是700米每秒的速度这叫自杀。总共需要等待不到143秒就可以啦。但是有大气,一个10.8克的弹头,860米的初速度,可以向上飞行18900然后做自由落体,而掉下来的时候速度在450到500米每秒,照样能砸死头猪。哈哈,如果是60度角射击,下落速度到地面也可以达到300到340米,你想后果如何,可能没有那么打的制动性,但是绝对可以杀死个人
不会,楼主可以去看看流言终结者,上面有一期专门做了这个试验
一切都是几率
打到人理论上是可以的 不过 自己朝天打枪再被子弹打中 这个几率比较难控制
几率 还是几率的问题
有可能·······
其他1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打枪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朝天放空枪 掉下来的子弹也能杀死人?
咱们中国人赢球、婚礼、葬礼、开业、过年了都喜欢放个鞭炮嗨皮一下,中东人也一样,爽了怒了都掏出长枪仰天来几发,某位伊拉克前领导人就挺好这一口的。那么问题来了,子弹掉下来打中人怎么办?这些流弹致命吗?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流弹的杀伤原理及流弹引发的血案!
俄军的庆祝方式
一颗向天空垂直射出的子弹,因地球重力的影响,弹头在上升阶段会不断减速直至速度为零,然后向下坠落并不断加速,但速度越快阻力越大,当阻力等于重力时,弹头就停止加速并保持匀速下落,这也是弹头的终端速度,它与弹头外形、下落姿态、材质和大气环境有关。上世纪美国军械局研究表明,.30-06步枪弹(口径7.62×63mm)垂直发射后,若弹头的弹尖朝下垂直下落,终端速度可达91米/秒,弹头动能为40焦耳。根据美国弹头动能致死理论,弹头动能超过78焦耳既为致命弹药。所以从天而降的弹头不命中致命部位时并不足以致死。但根据数百年来射击动物、人类、肥皂、凝胶、松木板的经验,16 焦耳/平方厘米的动能断面比是弹头穿透皮肤的最小值,所以高空坠落的弹头已足以将人砸得头破血流,这也是咱们进工地必须要带安全帽的原因,要不高空坠落个小螺丝也能爆头了。
当然现实中即使朝天射击,子弹很少有直上直下飞行的,往往都带有倾角,这下问题就严重了,子弹命中人体时不仅拥有垂直方向的重力势能转化来动能,还保留了水平方向的动能,两者叠加导致弹头动能比自由落体时大多了,完全足以致死。土耳其、菲律宾就曾发生过朝天鸣枪来庆祝婚礼,结果婚礼变葬礼的惨剧。而且朝天开枪,天上落下来不只有流弹,搞不好还会落下个大炸弹呢,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驻军就曾将村民婚礼朝天鸣枪庆贺误判为敌袭,发动猛烈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我国内蒙古05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故,宁城县气象局用高射炮发射防雹弹来预防冰雹灾害,结果一枚未爆的哑弹从高空掉落穿破一农民家的屋顶,砸碎死者的头部并钻进腹腔,一开始当地人都以为死者是被雷劈了,直到尸体火化时突然爆炸,警察在骨灰里发现大量金属弹片才查明死因。为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我国已投入使用新型防雹增雨弹,发射后一旦出现哑弹,就会自动弹开自身的降落伞,缓慢降落到地面,将弹头动能降到最低。
伊拉克武装部队
说完倾斜射击时的弹头动能,咱们再说说射击角度对射程的影响。枪械在真空中以45度射击可达到最大射程,现实中因空气阻力,枪械达到最大射程时枪口角度一般不超过35度,超过最大射程角,弹道最高点增加,射程反而变短。例如AK47有效射程只有400米,但枪口仰角11°54′时射程却可达到2197米的最远射程。而56式半自动步枪枪口初速比AK47更高,最远射程可达2479米,且在1500米以内都具有杀伤力。16年南京邮电大学某学生军训时射击56式半自动步枪,结果击伤了1300米外一居民区内散步的女士。为防止流弹飞出,学校在靶场正后方设置了靶壕和很高的靶墙,靶墙上设有轮胎、钢板等阻挡设施,而靶场侧面的围墙则为正常高度。这次枪击事故就是学生射击偏离角度过大,流弹从靶场侧面围墙飞出所致。南京邮电大学负责人表示,年的军训季,在附近小区已发生过多次流弹伤人、伤物事件,全是学生射击脱靶所致,最后都是学校赔偿善后。
一战中的马克沁机枪
虽然盲狙只存在于游戏中,但步枪机枪利用射击角度来盲射在过去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枪斗术”,一战前有步枪间瞄概略齐射战术,一战时有马克沁机枪超越射击术,点兵君重点说说超越射击,这种射术是将马克沁机枪安置在堑壕或掩体后面,然后像迫击炮一样曲射。马克沁机枪射程高达4公里,可以事先通过枪械射表算出命中目标区域所需的射击角度,一旦侦察员发现敌人处于此区域,便通知机枪手盲射,水冷装置可以让马克沁机枪连续射击很长时间,几个机枪组就能一口气打出上万发子弹,流弹就像雨点一般从天上掉下并呈椭圆形散布,步兵的匍匐、卧倒在这种战术面前毫无效果,就算是躲近堑壕中依然会被从天而降的子弹打到,超越射击区域内几乎没什么地方是安全的了。索姆河绞肉机战役中,德国人动用了几千挺机枪配合炮兵,采用集群超越射击的战术,疯狂杀伤了近79万英法联军。
说了这么多流弹引发的血案,但流的全是别人的血,咱们再来点刺激的,看看美国飞行员是如何用流弹击落自己的。1956年,美国飞行员驾驶F11F-1“虎”式战斗机在俯冲训练中打了两个长点射,20毫米炮弹初速高但存速却不好,很快就在空气中减速,而战斗机却在不断加速,最终战斗机和炮弹相撞,然后炮弹爆炸了,“虎”式战斗机悲催地成为史上第一个被自己的炮弹击落的战斗机。从此以后,美国空军和海军规定,在超音速飞行中开炮后必须转弯,避开自己的炮弹。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只能说强中自有强中手。十几年后,美帝又出了一个用导弹把自己击落的飞行员。不得不服美国人城会玩,疯来连自己都打,就问你怕不怕?
最后友情提示,流弹有风险,射击需谨慎,瞄准了再打,别老朝天开枪,就算砸不到自己,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
(自由兵整理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朝天开枪的子弹都去哪了?落下子弹能打死人吗?看完傻眼了!-hao123上网导航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请换其他浏览器重试。
朝天开枪的子弹都去哪了?落下子弹能打死人吗?看完傻眼了!
4461次播放
内容加载中45m;在发射6颗子弹以后,所发射的任意一颗子弹在空中可遇到10颗子弹从它旁边擦过.(g取10m/s2,空气阻力不计)
第五部分 动量和能量第一讲 基本知识介绍一、冲量和动量1、冲力(F—t图象特征)→&冲量。冲量定义、物理意义冲量在F—t图象中的意义→从定义角度求变力冲量(F对t的平均作用力)2、动量的定义动量矢量性与运算二、动量定理1、定理的基本形式与表达2、分方向的表达式:ΣIx&=ΔPx&,ΣIy&=ΔPy&…3、定理推论:动量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即=ΣF外&三、动量守恒定律1、定律、矢量性2、条件a、原始条件与等效b、近似条件c、某个方向上满足a或b,可在此方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四、功和能1、功的定义、标量性,功在F—S图象中的意义2、功率,定义求法和推论求法3、能的概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4、功的求法a、恒力的功:W = FScosα= FSF&= FS&Sb、变力的功:基本原则——过程分割与代数累积;利用F—S图象(或先寻求F对S的平均作用力)c、解决功的“疑难杂症”时,把握“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要点五、动能、动能定理1、动能(平动动能)2、动能定理a、ΣW的两种理解b、动能定理的广泛适用性六、机械能守恒1、势能a、保守力与耗散力(非保守力)→&势能(定义:ΔEp&=&-W保)b、力学领域的三种势能(重力势能、引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定量表达2、机械能3、机械能守恒定律a、定律内容b、条件与拓展条件(注意系统划分)c、功能原理:系统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外力与耗散内力做功的代数和。七、碰撞与恢复系数1、碰撞的概念、分类(按碰撞方向分类、按碰撞过程机械能损失分类)碰撞的基本特征:a、动量守恒;b、位置不超越;c、动能不膨胀。2、三种典型的碰撞a、弹性碰撞:碰撞全程完全没有机械能损失。满足——m1v10&+ m2v20&= m1v1&+ m2v2&m1&+&&m2&=&&m1&+&&m2解以上两式(注意技巧和“不合题意”解的舍弃)可得:v1&=&,& v2&=&对于结果的讨论:①当m1&= m2&时,v1&= v20&,v2&= v10&,称为“交换速度”;②当m1&<<&m2&,且v20&= 0时,v1&≈&-v10&,v2&≈&0&,小物碰大物,原速率返回;③当m1&>>&m2&,且v20&= 0时,v1&≈&v10&,v2&≈&2v10&,b、非(完全)弹性碰撞:机械能有损失(机械能损失的内部机制简介),只满足动量守恒定律c、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的损失达到最大限度;外部特征:碰撞后两物体连为一个整体,故有v1&= v2&=&3、恢复系数:碰后分离速度(v2&-&v1)与碰前接近速度(v10&-&v20)的比值,即:e =&&。根据“碰撞的基本特征”,0&≤&e&≤&1&。当e = 0&,碰撞为完全非弹性;当0&<&e&<&1&,碰撞为非弹性;当e = 1&,碰撞为弹性。八、“广义碰撞”——物体的相互作用1、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不是很短,作用不是很强烈,但系统动量仍然守恒时,碰撞的部分规律仍然适用,但已不符合“碰撞的基本特征”(如:位置可能超越、机械能可能膨胀)。此时,碰撞中“不合题意”的解可能已经有意义,如弹性碰撞中v1&= v10&,v2&= v20的解。2、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机械能损失的重要定势:-ΔE =&ΔE内&= f滑·S相&,其中S相指相对路程。第二讲 重要模型与专题一、动量定理还是动能定理?物理情形:太空飞船在宇宙飞行时,和其它天体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但是,飞船会定时遇到太空垃圾的碰撞而受到阻碍作用。设单位体积的太空均匀分布垃圾n颗,每颗的平均质量为m ,垃圾的运行速度可以忽略。飞船维持恒定的速率v飞行,垂直速度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 ,与太空垃圾的碰撞后,将垃圾完全粘附住。试求飞船引擎所应提供的平均推力F 。模型分析:太空垃圾的分布并不是连续的,对飞船的撞击也不连续,如何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是本题的前提。建议充分理解“平均”的含义,这样才能相对模糊地处理垃圾与飞船的作用过程、淡化“作用时间”和所考查的“物理过程时间”的差异。物理过程需要人为截取,对象是太空垃圾。先用动量定理推论解题。取一段时间Δt&,在这段时间内,飞船要穿过体积ΔV = S·vΔt的空间,遭遇nΔV颗太空垃圾,使它们获得动量ΔP&,其动量变化率即是飞船应给予那部分垃圾的推力,也即飞船引擎的推力。&=&&=&&=&&=&&= nmSv2如果用动能定理,能不能解题呢?同样针对上面的物理过程,由于飞船要前进x = vΔt的位移,引擎推力须做功W =&x ,它对应飞船和被粘附的垃圾的动能增量,而飞船的ΔEk为零,所以:W =&ΔMv2即:vΔt =&(n m S·vΔt)v2得到:&=&nmSv2两个结果不一致,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分析动能定理的解题,我们不能发现,垃圾与飞船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机械能,因此,认为“引擎做功就等于垃圾动能增加”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在动量定理的解题中,由于I =&t&,由此推出的&=&必然是飞船对垃圾的平均推力,再对飞船用平衡条件,的大小就是引擎推力大小了。这个解没有毛病可挑,是正确的。(学生活动)思考:如图1所示,全长L、总质量为M的柔软绳子,盘在一根光滑的直杆上,现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以恒定的水平速度v将绳子拉直。忽略地面阻力,试求手的拉力F 。解:解题思路和上面完全相同。答:二、动量定理的分方向应用物理情形:三个质点A、B和C ,质量分别为m1&、m2和m3&,用拉直且不可伸长的绳子AB和BC相连,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AB和BC之间的夹角为(π-α)。现对质点C施加以冲量I ,方向沿BC ,试求质点A开始运动的速度。模型分析:首先,注意“开始运动”的理解,它指绳子恰被拉直,有作用力和冲量产生,但是绳子的方位尚未发生变化。其二,对三个质点均可用动量定理,但是,B质点受冲量不在一条直线上,故最为复杂,可采用分方向的形式表达。其三,由于两段绳子不可伸长,故三质点的瞬时速度可以寻求到两个约束关系。下面具体看解题过程——绳拉直瞬间,AB绳对A、B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为I1&,BC绳对B、C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为I2&;设A获得速度v1(由于A受合冲量只有I1&,方向沿AB ,故v1的反向沿AB),设B获得速度v2(由于B受合冲量为+,矢量和既不沿AB ,也不沿BC方向,可设v2与AB绳夹角为〈π-β〉,如图3所示),设C获得速度v3(合冲量+沿BC方向,故v3沿BC方向)。对A用动量定理,有:I1&= m1&v1& & & & & & & & & & & & & & & & &①B的动量定理是一个矢量方程:+= m2&,可化为两个分方向的标量式,即:I2cosα-I1&= m2&v2cosβ & & & & & & & & &②I2sinα= m2&v2sinβ & & & & & & & & & & & ③质点C的动量定理方程为:I - I2&= m3&v3& & & & & & & & & & & & & &④AB绳不可伸长,必有v1&= v2cosβ & & & & & ⑤BC绳不可伸长,必有v2cos(β-α) = v3& & &⑥六个方程解六个未知量(I1&、I2&、v1&、v2&、v3&、β)是可能的,但繁复程度非同一般。解方程要注意条理性,否则易造成混乱。建议采取如下步骤——1、先用⑤⑥式消掉v2&、v3&,使六个一级式变成四个二级式:I1&= m1&v1& & & & & & & & & & & & & & & & & & & & &⑴I2cosα-I1&= m2&v1& & & & & & & & & & & & & & & & ⑵I2sinα= m2&v1&tgβ & & & & & & & & & & & & & & & &⑶I - I2&= m3&v1(cosα+ sinαtgβ) & & & & & & & & &⑷2、解⑶⑷式消掉β,使四个二级式变成三个三级式:I1&= m1&v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㈠I2cosα-I1&= m2&v1& & & & & & & & & & & & & & & & & & & & ㈡I = m3&v1&cosα+ I2& & & & & & & & & & && & & & & & &&&㈢3、最后对㈠㈡㈢式消I1&、I2&,解v1就方便多了。结果为:v1&=&(学生活动:训练解方程的条理和耐心)思考:v2的方位角β等于多少?解:解“二级式”的⑴⑵⑶即可。⑴代入⑵消I1&,得I2的表达式,将I2的表达式代入⑶就行了。答:β= arc tg()。三、动量守恒中的相对运动问题物理情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车,车内有一个人和N个铅球,系统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现车内的人以一定的水平速度将铅球一个一个地向车外抛出,车子和人将获得反冲速度。第一过程,保持每次相对地面抛球速率均为v ,直到将球抛完;第二过程,保持每次相对车子抛球速率均为v ,直到将球抛完。试问:哪一过程使车子获得的速度更大?模型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必须选取研究对象之外的第三方(或第四、第五方)为参照物,这意味着,本问题不能选车子为参照。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系,这样对“第二过程”的铅球动量表达,就形成了难点,必须引进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的关系。至于“第一过程”,比较简单:N次抛球和将N个球一次性抛出是完全等效的。设车和人的质量为M ,每个铅球的质量为m 。由于矢量的方向落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假定一个正方向后,将矢量运算化为代数运算。设车速方向为正,且第一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1&第二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2&。第一过程,由于铅球每次的动量都相同,可将多次抛球看成一次抛出。车子、人和N个球动量守恒。0 = Nm(-v) + MV1&得:V1&=&v & & & & & & & & & & & & & & & & & &①第二过程,必须逐次考查铅球与车子(人)的作用。第一个球与(N–1)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1&。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运动合成法则,铅球对地的速度并不是(-v),而是(-v + u1)。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0 = m(-v + u1) +〔M +(N-1)m〕u1得:u1&=第二个球与(N -2)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2&。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M+(N-1)m〕u1&= m(-v + u2) +〔M+(N-2)m〕u2&得:u2&=&&+&第三个球与(N -2)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3&。铅球对地的速度是(-v + u3)。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M+(N-2)m〕u2&= m(-v + u3) +〔M+(N-3)m〕u3得:u3&=&+&&+&以此类推(过程注意:先找uN和uN-1关系,再看uN和v的关系,不要急于化简通分)……,uN的通式已经可以找出:V2&= uN&=&&+&&+&&+ … +&即:V2&=&& & & & & & & & & & & & & & & &②我们再将①式改写成:V1&=&& & & & & & & & & & & & & & & & & & & & ①′不难发现,①′式和②式都有N项,每项的分子都相同,但①′式中每项的分母都比②式中的分母小,所以有:V1&> V2&。结论:第一过程使车子获得的速度较大。(学生活动)思考:质量为M的车上,有n个质量均为m的人,它们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在车上的人以相对车大小恒为v、方向水平向后的初速往车下跳。第一过程,N个人同时跳下;第二过程,N个人依次跳下。试问:哪一次车子获得的速度较大?解:第二过程结论和上面的模型完全相同,第一过程结论为V1&=&&。答:第二过程获得速度大。四、反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定式物理情形:如图4所示,长度为L、质量为M的船停止在静水中(但未抛锚),船头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也是静止的。现在令人在船上开始向船尾走动,忽略水的阻力,试问:当人走到船尾时,船将会移动多远?(学生活动)思考:人可不可能匀速(或匀加速)走动?当人中途停下休息,船有速度吗?人的全程位移大小是L吗?本系统选船为参照,动量守恒吗?模型分析:动量守恒展示了已知质量情况下的速度关系,要过渡到位移关系,需要引进运动学的相关规律。根据实际情况(人必须停在船尾),人的运动不可能是匀速的,也不可能是匀加速的,运动学的规律应选择S =&t 。为寻求时间t ,则要抓人和船的位移约束关系。对人、船系统,针对“开始走动→中间任意时刻”过程,应用动量守恒(设末态人的速率为v ,船的速率为V),令指向船头方向为正向,则矢量关系可以化为代数运算,有:0 = MV + m(-v)&即:mv = MV&由于过程的末态是任意选取的,此式展示了人和船在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关系。而且不难推知,对中间的任一过程,两者的平均速度也有这种关系。即:m&=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设全程的时间为t ,乘入①式两边,得:mt = Mt设s和S分别为人和船的全程位移大小,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得:m s = M S & & & & ②受船长L的约束,s和S具有关系:s + S = L & & & & & & & & & & & & & & & & & ③解②、③可得:船的移动距离 S =L(应用动量守恒解题时,也可以全部都用矢量关系,但这时“位移关系”表达起来难度大一些——必须用到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定式。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做一个对比介绍。)另解:质心运动定律人、船系统水平方向没有外力,故系统质心无加速度→系统质心无位移。先求出初态系统质心(用它到船的质心的水平距离x表达。根据力矩平衡知识,得:x =&),又根据,末态的质量分布与初态比较,相对整体质心是左右对称的。弄清了这一点后,求解船的质心位移易如反掌。(学生活动)思考:如图5所示,在无风的天空,人抓住气球下面的绳索,和气球恰能静止平衡,人和气球地质量分别为m和M ,此时人离地面高h 。现在人欲沿悬索下降到地面,试问:要人充分安全地着地,绳索至少要多长?解:和模型几乎完全相同,此处的绳长对应模型中的“船的长度”(“充分安全着地”的含义是不允许人脱离绳索跳跃着地)。答:h 。(学生活动)思考:如图6所示,两个倾角相同的斜面,互相倒扣着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斜面在大斜面的顶端。将它们无初速释放后,小斜面下滑,大斜面后退。已知大、小斜面的质量分别为M和m ,底边长分别为a和b ,试求:小斜面滑到底端时,大斜面后退的距离。解: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解题过程从略。答:(a-b)。进阶应用:如图7所示,一个质量为M ,半径为R的光滑均质半球,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球顶有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由静止开始沿球面下滑。试求:质点离开球面以前的轨迹。解说:质点下滑,半球后退,这个物理情形和上面的双斜面问题十分相似,仔细分析,由于同样满足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我们介绍的“定式”是适用的。定式解决了水平位移(位置)的问题,竖直坐标则需要从数学的角度想一些办法。为寻求轨迹方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坐标:以半球球心O为原点,沿质点滑下一侧的水平轴为x坐标、竖直轴为y坐标。由于质点相对半球总是做圆周运动的(离开球面前),有必要引入相对运动中半球球心O′的方位角θ来表达质点的瞬时位置,如图8所示。由“定式”,易得:x =&Rsinθ & & & & & & & & & ①而由图知:y = Rcosθ & & & & & & & &②不难看出,①、②两式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轨迹的参数方程。为了明确轨迹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参数θ消掉,使它们成为:&+&&= 1这样,特征就明显了:质点的轨迹是一个长、短半轴分别为R和R的椭圆。五、功的定义式中S怎么取值?在求解功的问题时,有时遇到力的作用点位移与受力物体的(质心)位移不等,S是取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还是取物体(质心)的位移呢?我们先看下面一些事例。1、如图9所示,人用双手压在台面上推讲台,结果双手前进了一段位移而讲台未移动。试问:人是否做了功?2、在本“部分”第3页图1的模型中,求拉力做功时,S是否可以取绳子质心的位移?3、人登静止的楼梯,从一楼到二楼。楼梯是否做功?4、如图10所示,双手用等大反向的力F压固定汽缸两边的活塞,活塞移动相同距离S,汽缸中封闭气体被压缩。施力者(人)是否做功?在以上四个事例中,S若取作用点位移,只有第1、2、4例是做功的(注意第3例,楼梯支持力的作用点并未移动,而只是在不停地交换作用点),S若取物体(受力者)质心位移,只有第2、3例是做功的,而且,尽管第2例都做了功,数字并不相同。所以,用不同的判据得出的结论出现了本质的分歧。面对这些似是而非的“疑难杂症”,我们先回到“做功是物体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根本点。第1例,手和讲台面摩擦生了热,内能的生成必然是由人的生物能转化而来,人肯定做了功。S宜取作用点的位移;第2例,求拉力的功,在前面已经阐述,S取作用点位移为佳;第3例,楼梯不需要输出任何能量,不做功,S取作用点位移;第4例,气体内能的增加必然是由人输出的,压力做功,S取作用点位移。但是,如果分别以上四例中的受力者用动能定理,第1例,人对讲台不做功,S取物体质心位移;第2例,动能增量对应S取L/2时的值——物体质心位移;第4例,气体宏观动能无增量,S取质心位移。(第3例的分析暂时延后。)以上分析在援引理论知识方面都没有错,如何使它们统一?原来,功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力学中,功的狭义概念仅指机械能转换的量度;而在物理学中功的广义概念指除热传递外的一切能量转换的量度。所以功也可定义为能量转换的量度。一个系统总能量的变化,常以系统对外做功的多少来量度。能量可以是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等各种形式,也可以多种形式的能量同时发生转化。由此可见,上面分析中,第一个理论对应的广义的功,第二个理论对应的则是狭义的功,它们都没有错误,只是在现阶段的教材中还没有将它们及时地区分开来而已。而且,我们不难归纳:求广义的功,S取作用点的位移;求狭义的功,S取物体(质心)位移。那么我们在解题中如何处理呢?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1、抽象地讲“某某力做的功”一般指广义的功;2、讲“力对某物体做的功”常常指狭义的功;3、动能定理中的功肯定是指狭义的功。当然,求解功地问题时,还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上面的第3例,就相对复杂一些。如果认为所求为狭义的功,S取质心位移,是做了功,但结论仍然是难以令人接受的。下面我们来这样一个处理:将复杂的形变物体(人)看成这样一个相对理想的组合:刚性物体下面连接一压缩的弹簧(如图11所示),人每一次蹬梯,腿伸直将躯体重心上举,等效为弹簧将刚性物体举起。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做功的是人的双腿而非地面,人既是输出能量(生物能)的机构,也是得到能量(机械能)的机构——这里的物理情形更象是一种生物情形。本题所求的功应理解为广义功为宜。以上四例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要么,受力物体情形比较复杂(形变,不能简单地看成一个质点。如第2、第3、第4例),要么,施力者和受力者之间的能量转化不是封闭的(涉及到第三方,或机械能以外的形式。如第1例)。以后,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需要我们慎重对待。(学生活动)思考: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维持匀速v运转。将一袋货物无初速地放上去,在货物达到速度v之前,与传送带的摩擦力大小为f ,对地的位移为S 。试问:求摩擦力的功时,是否可以用W = fS ?解:按一般的理解,这里应指广义的功(对应传送带引擎输出的能量),所以“位移”取作用点的位移。注意,在此处有一个隐含的“交换作用点”的问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每一个(相对皮带不动的)作用点的位移为2S&。(另解:求货物动能的增加和与皮带摩擦生热的总和。)答:否。(学生活动)思考:如图12所示,人站在船上,通过拉一根固定在铁桩的缆绳使船靠岸。试问:缆绳是否对船和人的系统做功?解:分析同上面的“第3例”。答:否。六、机械能守恒与运动合成(分解)的综合物理情形:如图13所示,直角形的刚性杆被固定,水平和竖直部分均足够长。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A、B两个有孔小球,串在杆上,且被长为L的轻绳相连。忽略两球的大小,初态时,认为它们的位置在同一高度,且绳处于拉直状态。现无初速地将系统释放,忽略一切摩擦,试求B球运动L/2时的速度v2&。模型分析:A、B系统机械能守恒。A、B两球的瞬时速度不等,其关系可据“第三部分”知识介绍的定式(滑轮小船)去寻求。(学生活动)A球的机械能是否守恒?B球的机械能是否守恒?系统机械能守恒的理由是什么(两法分析:a、“微元法”判断两个WT的代数和为零;b、无非弹性碰撞,无摩擦,没有其它形式能的生成)?由“拓展条件”可以判断,A、B系统机械能守恒,(设末态A球的瞬时速率为v1&)过程的方程为:m2g&=&&+&& & & & & & ①在末态,绳与水平杆的瞬时夹角为30°,设绳子的瞬时迁移速率为v ,根据“第三部分”知识介绍的定式,有:v1&= v/cos30°, v2&= v/sin30°两式合并成:v1&= v2&tg30°= v2/& & &②解①、②两式,得:v2&=&七、动量和能量的综合(一)物理情形:如图14所示,两根长度均为L的刚性轻杆,一端通过质量为m的球形铰链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质量为m和2m的小球相连。将此装置的两杆合拢,铰链在上、竖直地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轻敲一下,使两小球向两边滑动,但两杆始终保持在竖直平面内。忽略一切摩擦,试求:两杆夹角为90°时,质量为2m的小球的速度v2&。模型分析:三球系统机械能守恒、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并注意约束关系——两杆不可伸长。(学生活动)初步判断:左边小球和球形铰链的速度方向会怎样?设末态(杆夹角90°)左边小球的速度为v1(方向:水平向左),球形铰链的速度为v(方向:和竖直方向夹θ角斜向左),对题设过程,三球系统机械能守恒,有:mg( L-L) =&m&+&mv2&+&2m& & &①三球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v1&+ mvsinθ= 2mv2& & & & & & & & ②左边杆子不形变,有:v1cos45°= vcos(45°-θ) & & & & &③右边杆子不形变,有:vcos(45°+θ) = v2cos45° & & & & ④四个方程,解四个未知量(v1&、v2&、v和θ),是可行的。推荐解方程的步骤如下——1、③、④两式用v2替代v1和v ,代入②式,解θ值,得:tgθ= 1/4&2、在回到③、④两式,得:v1&=&v2&, & v =&v2&3、将v1&、v的替代式代入①式解v2即可。结果:v2&=&(学生活动)思考:球形铰链触地前一瞬,左球、铰链和右球的速度分别是多少?解:由两杆不可形变,知三球的水平速度均为零,θ为零。一个能量方程足以解题。答:0 、&、0 。(学生活动)思考:当两杆夹角为90°时,右边小球的位移是多少?解:水平方向用“反冲位移定式”,或水平方向用质心运动定律。答:&。进阶应用:在本讲模型“四、反冲……”的“进阶应用”(见图8)中,当质点m滑到方位角θ时(未脱离半球),质点的速度v的大小、方向怎样?解说:此例综合应用运动合成、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知识,数学运算比较繁复,是一道考查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难题。据运动的合成,有:&=&&+&&=&&-&其中必然是沿地面向左的,为了书写方便,我们设其大小为v2&;必然是沿半球瞬时位置切线方向(垂直瞬时半径)的,设大小为v相&。根据矢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可以得到(设大小为v1)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同时,我们将v1的x、y分量v1x和v1y也描绘在图中。由图可得:v1y&=(v2&+ v1x)tgθ & & & & & & & & & & & & & & & & ①质点和半球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v2&= mv1x& & & & & & & & &②对题设过程,质点和半球系统机械能守恒,有:mgR(1-cosθ) =&M&+&m&,即:mgR(1-cosθ) =&M&+&m(&+&) & & & & & & & & & & ③三个方程,解三个未知量(v2&、v1x&、v1y)是可行的,但数学运算繁复,推荐步骤如下——1、由①、②式得:v1x&=&v2&, & & & &v1y&= (tgθ) v2&&2、代入③式解v2&,得:v2&=3、由&=&&+&解v1&,得:v1&=v1的方向:和水平方向成α角,α= arctg&= arctg()这就是最后的解。〔一个附属结果:质点相对半球的瞬时角速度 ω =&&=&&。〕八、动量和能量的综合(二)物理情形:如图17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 1 kg的平板车左端放有质量为m = 2 kg的铁块,铁块与车之间的摩擦因素μ= 0.5 。开始时,车和铁块以共同速度v = 6 m/s向右运动,车与右边的墙壁发生正碰,且碰撞是弹性的。车身足够长,使铁块不能和墙相碰。重力加速度g = 10 m/s2&,试求:1、铁块相对车运动的总路程;2、平板车第一次碰墙后所走的总路程。模型分析:本模型介绍有两对相互作用时的处理常规。能量关系介绍摩擦生热定式的应用。由于过程比较复杂,动量分析还要辅助以动力学分析,综合程度较高。由于车与墙壁的作用时短促而激烈的,而铁块和车的作用是舒缓而柔和的,当两对作用同时发生时,通常处理成“让短时作用完毕后,长时作用才开始”(这样可以使问题简化)。在此处,车与墙壁碰撞时,可以认为铁块与车的作用尚未发生,而是在车与墙作用完了之后,才开始与铁块作用。规定向右为正向,将矢量运算化为代数运算。车第一次碰墙后,车速变为-v ,然后与速度仍为v的铁块作用,动量守恒,作用完毕后,共同速度v1&=&&=&&,因方向为正,必朝墙运动。(学生活动)车会不会达共同速度之前碰墙?动力学分析:车离墙的最大位移S =&,反向加速的位移S′=&,其中a = a1&=&,故S′< S ,所以,车碰墙之前,必然已和铁块达到共同速度v1&。车第二次碰墙后,车速变为-v1&,然后与速度仍为v1的铁块作用,动量守恒,作用完毕后,共同速度v2&=&&=&&=&,因方向为正,必朝墙运动。车第三次碰墙,……共同速度v3&=&&=&,朝墙运动。……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概括铁块和车的运动情况——铁块:匀减速向右→匀速向右→匀减速向右→匀速向右……平板车:匀减速向左→匀加速向右→匀速向右→匀减速向左→匀加速向右→匀速向右……显然,只要车和铁块还有共同速度,它们总是要碰墙,所以最后的稳定状态是:它们一起停在墙角(总的末动能为零)。1、全程能量关系:对铁块和车系统,-ΔEk&=ΔE内&,且,ΔE内&= f滑&S相&,即:(m + M)v2&= μmg·S相&代入数字得:S相&= 5.4 m2、平板车向右运动时比较复杂,只要去每次向左运动的路程的两倍即可。而向左是匀减速的,故第一次:S1&=&第二次:S2&=&&=&第三次:S3&=&&=&……n次碰墙的总路程是:ΣS = 2( S1&+ S2&+ S3&+ … + Sn&)=&( 1 +&&+&&+ … +&&)& =&( 1 +&&+&&+ … +&&)碰墙次数n→∞,代入其它数字,得:ΣS = 4.05 m(学生活动)质量为M 、程度为L的木板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以水平初速v0冲上木板,恰好能从木板的另一端滑下。现解除木板的固定(但无初速),让相同的滑块再次冲上木板,要求它仍能从另一端滑下,其初速度应为多少?解:由第一过程,得滑动摩擦力f =&&。第二过程应综合动量和能量关系(“恰滑下”的临界是:滑块达木板的另一端,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设为v ),设新的初速度为m&=( m + M )vm&-&( m + M )v2&= fL解以上三式即可。答:=&v0&。第三讲 典型例题解析教材范本:龚霞玲主编《奥林匹克物理思维训练教材》,知识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例题选讲针对“教材”第七、第八章的部分例题和习题。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町井勋被子弹打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