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music card+PT850beats耳机送music礼券,怎么样设置EQ和音效啊?我喜欢听HIPHOP和R&B...各位大大给点意见``

请教魅族M3怎么设置EQ?_百度知道
请教魅族M3怎么设置EQ?
我平常喜欢听放生,小小,争气,四月生日,嫁妆,天香之类流行柔和的音乐,有时也喜欢抒情的古典乐,还想保护好耳朵,不听太低频的请教高手魅族M3怎么设置EQ
还有问一下M3支持APE格式的音乐吗?在官网上可以升级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适合流行乐和轻音乐的EQ设置:(低音1 高音2 SP打开 SPmode:Normal PCE 2
+2+1-100+1+2+3+5+6 )
M3支持FLAC格式的音乐 ,官网上的升级包无法播放APE,你可以用千千静听转。、
采纳率:40%
可以下载升级控件~~
低音部分:注意避免有爆、破的声音,在整个音乐中有量足以. 声场部分:大家都了解spatializer音效,最佳调试为: Spatializer: 打开 Spatializer Mode: Normal (真实效果) Virtual 3D: 0 (无效设置,打开3D,环绕较虚) Phase Corrected Equalizer: 1(2) (高了失真,适当改变声场) Virtual Bass Enhancement: 0 (打开后低音就出现爆音) 扬声器类型: 耳机 (根据使用情况) 高低音补偿: 低音:3 高音:1 (辅助作用) 均衡器部分: 对提升中频作用很高,改善人声、乐器表现等等 ①: +3 +7 +6 +4 +2 +5 +7 +5 +3 +0 味道鲜美 ②: +1 +3 +5 +6 +3 +5 +7 +5 +3 +0 清澈甘甜 第一个方案: 低音:8 ( 建议 低音: 6 ) 高音:6 ( 建议 高音: 3 ) EQ设置:+4 +3 +5 +7 +5 +3 +4 +4 +4 +8 DNSE模式:normal virtual 3D:0 Phase Corrected Equalize:1-2 Virual Bass Enhancement:0 第二个方案: 低音:3 高音:2 自定义均衡器: +1 +3 +5 +6 +3 +5 +7 +5 +3 +0 Spatializer Mode: Normal Phase Corrected Equalizer: 1 扬声器类型: 耳塞 音量控制: 15 (以下) 爱惜耳朵 听歌环境:安静的室内建议控制 10 (效果最佳)
买M3主要是因为它音质蛮好,可惜魅族出厂设置的音效听久了会很累,所以自己设置了一下,感觉蛮好。低音 5
+3 +2 +1 +1 -2 -4 -3 +1 +2 +2本人用魅族PT850B.森海mx500国际版及MX360都听过,效果不错!!!小三很不错的我用的小三很满意呵呵。
可以把积分给饭饭啦!鉴定完毕!闪人!
我用Pt850时:低音 8 高音 4 SP:关(这是导致耳机爆出齿音的元凶!!!)EQ自定义:用爵士模式现在的入耳式铁三角CK7:低音 5高音 0SP:关EQ:0 0 +3 +3 +3 0 0 0 0 0 注:此入耳调整法是以我的耳机CK7为标准的因为魅族的高音还原技术我认为还不十分成熟因此用铁三角耳机的女声优势可以弥补这一点因此设置时,无高音设置再注:如要更换比较好的耳机,千万不要买SONY的她的高音实在不敢恭维...一塌糊涂...(我用过888,就是这样)再注:无论你的EQ是不是按我的方法调,都要注意:魅族中频不足,所以EQ的第3,4,5列数值必须大于2~~~~切记!!!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魅族m3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魅族music card怎样设置音效最佳_百度知道
魅族music card怎样设置音效最佳
配的是原配耳机 怎样设置音效最好 懂得人说 不懂得不要乱说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人身可能出现齿音。这段频率通常通过压限器来美化,例如:系统(声卡、音源)的噪声会被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会让人感到声音发尖。这段对音乐的层次影响较大,有适当的提升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发毛。如果这段频率缺乏的话,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但是、铃,好则人声明亮、清晰,以及整体的空间感,这段频率过少会让人觉得有点闷.2kHz可以适当多一点、短笛等高音管乐器、部分女声、《大阪城的姑娘》 4、低频段(20Hz-150Hz) 60-100、铜刷、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 6k-12k:6k~12kHz是音乐的高音区,对音响的高频表现感觉最为敏感,甚至是有气无力,太多则会产生飘忽感、《味道》、《山茶花》 3、中低频段(150Hz-600Hz) 300-600:在300-500Hz频段的声音主要是表现人声的(唱歌。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k∽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危险频率”。这段频率是男声声音的低频基音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1,也会让人感到高音丰富。但是: 《最美》。在80-160Hz频段的声音主要表现音乐的厚实感,音响在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话,会感到音乐厚实、有底气。这部分表现得好的话,在80Hz以下缺乏时:长笛、双簧管、小号:人声、男声 测试该频段主要选用曲目,音乐会有沉闷感。 代表性的声音、以及大部分吹奏类乐器。人声:这个频率幅度影响音色的力度,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了、铃鼓、沙锤、中高频段(600Hz-6kHz) 4k-6k?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声音将缺乏感染力和活力;而如果这个频率过多了,则会产生喉音感。如果喉音过多了,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适当的喉音则可以增加性感,但是在4kHz时不能有过多的突出,否则女声的齿音会过重。这是许多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据此可判断你的低音炮音箱频率上限: 《渡口》,否则单薄、混浊,可以自定义。如果空虚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差,语音显得模糊不清了。如果这个频率成分过强了,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2k~4kHz对声音的亮度影响很大,这段声音一般不宜衰减最正确的方法是不开音效,这样最真实……我个人听mp3从来不开音效,往往会通过激励器来美化这段频率。 代表性的声音。 1.2k,要谨慎使用,听不到此段频率并不意味着器材无法回放,当然也不代表你的听力不够好,只有很少人可以听到20kHz。 频率与听感对应关系 1、高频段(6kHz-20kHz) 16k-20k:这段频率可能很多人都听不到,因此、朗诵),太多的话会增加背景噪声。口味清淡。 要是非的设的话,以及该如何评价,这个频段上可以表现人声的厚度和力度,甚至不会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现不好。这段频率可以影响高频的亮度,低频成分就明显:电子合声、古筝,音色则变得尖锐,容易产生听觉疲劳。 12k-16k: 《出水莲》、《HI-FI试音碟之古筝断弦》、《高山流水》 2:这段频率能够影响整体的色彩感,所谓小提琴的“松香味”就是由此段频率决定的。这段频率过于黯淡会导致乐器失去个性,过多则会产生毛刺感,在后期处理的时候、部分打击乐器。 测试该频段主要选用曲目。如果这个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得强劲有力;如果这个频率不足。镲,过多会使声音发硬。 1k:1 kHz是音响器材测试的标准参考频率,通常在音响器材中给出的参数是在1 kHz下测试。这是人耳最为敏感的频率。 800Hz。适当突出(5dB以下)对音响的层次和色彩有较大帮助、钢琴等乐器的泛音。 测试该频段主要选用曲目,但是不宜超过3dB。 2k-4k?这个频率的穿透力很强。 代表性的声音。 150-300: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力度,尤其是男声声音的力度,参照以下的各频段声音对应: 声音最终是被人耳来感知的,所以作为回放设备的音箱自然使出浑身解数来讨好耳朵这个考官了。我们听到的声音其实就是一些不同频率的声波的合成效果,但大多数朋友在看音箱评测时由于对一些术语不熟悉,所以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产品的优劣何在。我们现在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不同的典型声音是处在什么频段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魅族music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魅族music card的说明书_百度知道
魅族music card的说明书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因为本来功能和定位就不同。至于同类产品我没对比,也是种经验积累,但是从产品设计尤其是工艺上,直译过来就是“音乐卡片”,我有时候就这样叫它。在拿出机器的瞬间,已经不太需要去挑剔什么了。机器外壳,严丝合缝,这一点,非只做工问题了,因为空隙大很容易导致进灰尘,这在M系机器难以拆开外壳,从而间接调整进度。幸好。对于粗手指来说,会显示切换状态,并不打算在后续M3产品中用背膜。现在已经有拆解评测出现、WMALossless无损格式:MiniPlayer 为2:关于膜的问题,笔者特意咨询了官方,他们考虑到美观的因素,建议平时把机器放在步袋子里面。 (补充。此次MusicCard发布似乎主推黑色(白色好像比较少),如果是MINI,我更喜欢白色,据称Card屏幕是和Nano同出一家,果真如此,并且是长按开机,就能够体会到“卡片”这样的称呼确实很贴切。“卡片”也够小,我的手已经够秀气,从图片上可见一斑。当然对厂家来说,工艺上的不断挑战,这个功能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被列入支持,沿袭了从前的设计。机器配件,还另附一张了折叠式样“快速入门指南”。咋一看,似乎多余,默认是下一首,长按变成上一首。再短按后就可以实现切换了。为了验证“点、线、面”的简易度,避免可能进灰。操控,由于白色按钮点缀,使得整体面板不至于过于单调。不过、播放时间和锂电池充电次数的说明;1764≈43,这应该是为那些性急而不想看厚厚说明书的人准备的,那么MusicCard就是个身材窈窕的妹妹了。机器厚度只有区区6.9mm,比mini的10mm还薄很多;二是除了说明书之外,对于室外操控不会带来不便。当然,中间那个触摸键不太容易被发现,我在看了快速入门指南才知道(按道理,这个点应该标出图标,估计是出于美观原因,没有这么做),有相当难度:---------------------------------------打开电源第一件,当然是操作了,简单、精致。锁定键这次被设计到机身顶部。而这种厚度,加上中间还有一个功能按钮,所以Card总体感觉会比Mini灵敏许多,而不是说明两款产品好坏,为了证实这一点,物理尺寸和面积为 49*36=1764(平方毫米,下同),像素比面积为 76800&#47,稍感影响一些外观。我在想,是否可以设计成手机锁定方式,用软件配合Menu键+确定键来实现。理由之一是:用触感面板上的播放键,和WAV、FLAC、长按,而Card多了一种“感应”,用于显示歌曲切换状态?我个人就不赞同了,因为非标准的耳机插头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应该说,Card之于Mini,需要用力捏,也就意味着,快进功能并不十分常用。同样由于没有左右键,切换歌曲要依靠确定键这一个按钮实现,把手触摸上去,那么这种设计,仅仅是外观创新?还是仍然如人性化方便呢?这些问题在早期我就在思考,足见厂家对于用户体验的关心,避免了被掉包的可能、WMA,在外包装上还多出了对于闪存容量换算。从直观上,感觉Card屏幕较Mini粗糙,颗粒感更明显。不过在不长时间适应后,已经能够操控自如了。配合小机身面积,中间的滑动触感控制面板也比较短小。总的来说,除了硬件所带来的习惯改变,大家可以去看看,距离魅族MiniPlayer(M6)推出到现在,一是耳机使用了密封包装。而确定键则无所谓灵敏度,真机摆在一起,Card仅仅相对于Mini后盖高度。虽然我个人并不特别追求轻巧,但是这方面对于外观设计和销售非常敏感。这台机器背面没有贴膜,容易留下指纹印子,在厚度方面:---------------------------------------mini号称“All in one”,改用喷uv代替)Card做工优良。在这方面魅族一直在进步,到了mini之后。菜单和歌曲操作都比较方便,但是也发现由于没有多余按钮,直接快进没有了,只能依靠把状态条切换到可调进度模式,上下滑动触感面板,仍然可以辨别内容,比Mini好一些(我这个是早期TP版,像素比面积为 ≈36。此种操作对于经常切换前后歌曲的情况,那么显示效果方面应该跟Nano相差无几了。关于视频播放功能,Card几乎到了极限。如果说再薄点,而这款黑色Card,音乐卡片做为专注音乐播放为定位的产品,自然不需用这个广告词,需要更谨慎一些,后期屏幕亮度有所提高),分辨率和总像素为 176*132=23232,物理尺寸和面积为 29*22=638,不用时尽量放在密封套中,也不难发现其与传统触摸版,如经典的mini。MusicCard,但是其关注度也仍然很高.5(每平方毫米像素数量);Card 为1.5寸屏幕,反正是单独按钮,在收到机器之后。Card屏幕分辨率为176*132,Card之软件操作习惯基本上延续mini风格。老用户不难适应。功能,但仔细想来,事后发现,这样也能够基本学会主要操作。对于mini来讲.4寸屏幕,分辨率和总像素为 320*240=76800,一个按钮无非就是点触、短按、OGG有损格式,会麻烦一些。在“线”上。尽管MusicCard被认为是MiniPlayer之缩减版,具有一定作用。也是明智之举,仅仅比耳机插头直径多出一点,配件盒子并不过于拥挤。白色纸盒显得素雅大方,所以也不奇怪了。这些文字,对于这类数码产品向大众普及时代,避免不必要的曲解。Card号称“一点一线一面”,从直观看操控面版,发生误动作导致开机的情况其实微乎其微了,这里仅仅是对屏幕的比较,用组合键锁定,也不会发生误动作,然而此卡放在手上,却会感到空空。但是在使用过mini新版固件之后,会发现Card菜单结构几乎相同,只是少了一个视频播放菜单,所以还是值得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两种屏幕分辨率和物理尺寸的关系,已经大半年有余。不过我这这里仍然郑重建议大家,尽量让机器呆在清洁少尘环境下,有很大差异?笔者也试图一探究竟,在功能上,没有太大提升。结构和以前的产品类似。魅族产品包装风格已经渐渐趋于稳定,用户购买更放心,我觉得产品颜色只有黑白两种还是有点点遗憾,希望魅族考虑出多种颜色选择,尤其是以后产量上去之后。从另外一个角度,多彩色对于广告方面,有更多的视觉冲击效果?它和前辈MINI又有什么不同点。无损音频是最近厂家重点推荐格式,甚至可能连正面膜也取消,但是跟X3包装相比.4(每平方毫米像素数量)。结论是Mini屏幕更细腻,这和直观感受相符。Card屏幕在室外强光环境下,如果早在半年或一年之前,我对无损并不看好,因为那时候机器闪存都在2G以下,无损动辄几百兆的容量,和电影视频有得一比,但是在今年闪存价格雪崩,4G以上逐渐普及之后,相信容量瓶颈会渐渐淡化。笔者曾经下载FLAC格式试听,发现其较MP3在音场等方面具备优势。实际上Card随机歌曲就已经是FLAC格式文件了。收音测试:M6搜索需要20秒,搜索到2到3个台;M3搜索仅需10秒,搜索到5个台。收听效果都不错,抗干扰能力都比较强,室外收听效果很好,而室内稍有杂音。顺便提一下,收音时音量都需要开到30左右,大约是歌曲播放音量的两倍,在切换回播放状态时别忘记把音量调整回去。建议厂家把这两着音量区分开,独立设置比较好。显然,在收音功能上,M3较上代产品有大幅改良,从拆解评测上我们会发现,收音芯片和M6不一样了。(原话仅仅是推测,为避免误解,重新编辑)笔者几乎不用录音功能,只是简单测试了一下录音效果,录语言片断,用默认的最低品质,效果尚可,而改用高品质模式,效果必然有所提高。Card对于录讲座一类的东西,完全可以胜任。动态频谱,黑色背景加上动态条,配上黑色机身,显得比较酷,Mini不是全屏幕,反到没有这种效果。但是在使用中发现,Card动态似乎显得过于饱满了,感觉象是动态条下面垫了东西,否则动态效果还会更好,这个应该可以通过修改算法来优化。其它功能,如电子书,歌词显示等,都延承了老产品,视频看完,音乐听腻的时候,看看电子书也相当不错,很必要很实用的功能。当然,也可以在机器中放上通讯录这类的东西,方便查询。由于时间关系,电池续航力方面我没有测试。说明书上标称20小时,据小乌尔夫网友说,在一次忘记关机情形下,播放12小时,电力仍然还有小半。在笔者实际赏玩中也发现,对于一般有少量操作情况下,电力掉的很慢,估计播放十几个小时是没有问题。鉴于锂电池随用随充特性,普通用户完全可以在方便时就连接充电器或电脑USB线充电,从而保持机器电力充沛。音质:---------------------------------------笔者对于音质,向来不属于“发烧”级别,第一次感受音质,是在初中时候,一个几十元的磁带随身听,当时觉得音质那个“好”啊……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惨不忍听(不过那个原配耳机应该不至于太烂)。后来用过爱华磁带随身听,在当时也是很享受了。老式随身听除了低噪大之外,体积也大,常常挂一个那么大东西在腰间,很是不便。MP3随身听出现后,笔者也算赶在前沿,在多数人不知道MP3随身听为何物时,就满大街找这类产品,当时贵而稀少,往往需要订购才可购买到。笔者第二款MP3,就是魅族第一代产品MX-128。当时这个产刚刚兴起,几年发展下来,MP3体积越来越小,音质越来越好,不免感慨良多。而魅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到现在成为知名品牌。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我没有太多关注其它品牌,但我认为,魅族的鹊起,这其中也体现出整个MP3产业的缩影。话题似乎扯远了,不过其中其实包含了一条线:无论设备怎么改变,越来越好的音质,以及越来越人性化的需求(包括随身听便携性和漂亮的外观设计),始终围绕音乐这个主题。在视频融入到这条线之后,无非是从“听”变成“视听”,但是我们看到,人们对于声音品质的追求,依然不改变。在这个理念下,只要MusicCard符合这种需求,就不难成功。(BTW,在所谓MP4泛滥年代,很多这类产品,虽然有了花俏的外观和眼花缭乱的功能,但是音质却在退步,本人十分不认可这类产品,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畸形发展:当大多数人认为所谓的MP4就是这种音质,会对这类产品怎么看待?)话归正传,MusicCard号称“Only Music”,足见厂家有意突显其音乐播放功能。原配耳机是黑色PT850,我用一个老的白色850做为评测耳机,反复对比同一首歌曲,在M6和M3下的表现。音源则使用随机FLAC格式文件和高品质MP3,风格涵盖了轻音乐和流行歌曲,包括李贞贤 Love_Song,宇多田ヒカル - Flavor Of Life。音效关闭,固件都是最新2.002.3版本。总的来说,两款机器声音有不少相近,不过在很多细处有许多不同。笔者注重低音,所以在这方面,关注多一些。本次测试关闭了音效,即使是这样,两款机器对于低音的表现都让人满意,对低音的渲染,是魅族一贯以来的特点。Mini推力相对更大,低音量感更多,下潜也更深,这在超低频测试歌曲“沉睡大地”中,比较明显。然而在另外一首“Love Song”中,打击乐的表现,Card表现出更硬朗的作风,低音比Mini更结实有力,低频弹性和质感都教Mini有所提高,在其它流行乐中,也有类似情况。关于低频方面测试,一开始仅仅是听流行歌曲,认为Card低音明显比Mini好,更结实有力。然而在和一些朋友讨论时有所分歧,他们认为Mini低音更沉,有当时有点困惑,直到听了“沉睡大地”后,发现确实如此。事后我们分析推测:Card在低音区能量分布上,有所改变,虽然推力有所减少,但是从超低频开始,部分能量有所上移,而更集中,从而导致这种听感差异。同时导致在不同歌曲下,也有不同表现。不过请大家注意,这仅仅是一种推测,而且基于PT850。所以Card的低频,笔者不想用比Mini“好”或“不好”加以评定,而更多是体现在风格区别上。对于大多数流行音乐的情况,Card直观听感可能会更劲更有质感,但是由于超低频段衰减和推力稍低,也可能使得部分音乐在气势上不如Mini。而在中频段,用“祝你一路顺风”测试人声表现,个人更喜欢Mini,听起来更有磁性些。不过差别不很明显。高频部分,恕笔者耳拙,没能听出太大差异,只是Card更圆润一些了。(乐器质感另外说,下文)在声音总体风格上,Card偏硬,而Mini偏柔。分离度的提高,使得Card听起来层次更好(个人认为这也在一点程度上导致声音风格偏硬),声场更宽阔,同时对于乐器的表现,更加玲珑剔透,有质感。在音乐和乐器表现上,Card的确更胜任。而在底噪方面,Card几乎无法听见,一步到位,比其前辈有很大进步。综合以上我们不难发现,Card做为音乐主题,当之无愧。当然,如果仅仅从主观听感上,Mini偏柔的风格,往往更不容易使耳朵疲劳(但这不是在说音质,题外了)。音效部分,我这里就不说了,大家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视频:---------------------------------------Card支持176*128视频(之所以和屏幕分辨率不同,是因为视频对分辨率有一定规格限制),AVI视频用随机光盘软件和三方软件都可以转换,笔者使用自编工具“SmartVD”转换,视频播放效果尚可。小屏幕适合放些MTV或动画之类,权且娱乐,看长时间电影则不太合适,主要是现存网络视频资源多为原声视频,需要字幕,如果是内置字幕,转换后过小,无法观看,外置字幕到不错。或者如果是国语配音,那也没问题。讲座一类,用Card观看也很不错,因为这类视频的“视频”部分,仅仅是“意思”一下而已,并没有高画质的必要。做为便携视频播放,笔者认为Mini是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最低标准:320分辨率和2.4寸屏,只要眼睛可以,这样的分辨率完全可以接受了。曾经在Mini上看过电视剧,效果良好,随身设备的好处在于可以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观看视频,而不局限于电脑旁边。不过在晃动的车上就不要看了,眼睛受不了,时间一长还会伴随头晕。在实际菜单中由于没有视频选项,要播放视频,需要从浏览文件夹开始,找到相应文件打开,虽说Card着力凸现音乐主题,但是视频功能,本着有胜于无的观点,既然做了,那么还是做好吧。毕竟通过浏览文件夹打开视频显得繁琐。视频播放测试,笔者使用SVD转换视频片断,只要参数正确,都可以顺利播放。但是有时会出现播放暂停时假死现象,表现为画面停留不动,但是操控仍然有效(因为蜂鸣器还在相应,同时可以盲操作退回到桌面,关机)。同样是SVD转换,另外一些视频,不会出现类似现象。视频播放另外一个问题是没有快进功能,似乎是因为没有多余按钮了。但是对需要这个功能的朋友,会很不方便,个人建议固件可以参考音乐播放快进方式:改变进度条后,用滑动触感面板操控进度。当然,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固件修改,希望软件技术人员给予关注,修正BUG。由于跟Mini差不多的电路配置,更小的分辨率下,所需计算小很多,按像素数量比较:=0.3025,也就是说,理论上,视频部分(不包括视频中的音频)计算量只有Mini计算量的三分之一弱,难怪Card很容易就支持25FPS了。说明书上视频参数是25fps,384/512码率,这个参数更多是基于计算能力而定。实际所需码率,也可以参照像素对比,如前所诉,将Mini标准码率乘以像素对比:384*0.。仅仅一百多k就满足需要了。如此,我们已经可以推测出视频转换参数,大致为:SmartVD 3.4.0 Config:视频缩放:宽屏幕裁减视频帧速:25.000视频大小:176x128[M3]视频编码:M6_150k_HighQuality.vcf音频品质:44100 Hz, 128 kbps Lame音频音量:100%声道设置:立体声右旋90°NO提升亮度
:YES(2)(以上参数,只须在 SmartVD 3.4.0 界面中,按 Ctrl+C 组合键就可将信息复制到剪切板)25fps不要改动,码率可以上到200,其它方面,自己酌情好了。SmartVD 3.4.0已经对M3有所优化了。传输:---------------------------------------现今闪存设备容量提升很快,目前M3容量范围在2G-8G之间,高速USB传送对于大容量文件读写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MusicCard的USB传送速度标称约为6兆每秒。用一个403M的视频文件做读写测试,写入用了一分零五秒,而读取用了一分零八秒。这个速度,想当令人满意,并且和标称速度相符。用ATTO软件测试,默认设置,Write为 3000k 左右,Read为 6380k 左右;优化设置后,Write为 6390k 左右,Read为 6350k 左右,此设置下获得的数据符合实际文件读写测试。顺便提一下,如果电脑本身不支持USB2.0,那么只有USB1.1的速度了。如果想用USB2.0高速,可以通过PCI-USB扩展卡升级,但是要谨慎,笔者曾经用过一款类似产品,在连接MP3后,CPU达到百分之百,通过软件测试读写速度,最高只有 4800k 和 3000k,最糟糕的是因为系统对这种PCI卡兼容性有问题,导致系统缓慢(即使是在拔除MP3设备后),直至重启。所以不推荐这种升级方法。总结:---------------------------------------评测至此,相信大家对于这款音乐卡片已经有了个大致印象了。有些魅友对于魅族推出这款产品有些不解,认为其比Mini在功能上有所退步,这是没错,但在魅族很多老产品停产,产品型号缩减,Mini和老机型中间有价格真空的情况下,MusicCard无疑很好的填补了这一空白,同时在同类国内外产品上,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更何况,我们看到,Card也不单单是Mini的简单缩减版,除了它外观更小巧、设计更新颖、音质更好之外,其内在的做工和品质,同样在提升(这方面已经有许多拆解评测,不难看出来),魅族对于产品整体设计、做工、音质等许多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值得称道。目前MusicCard还有一些固件上的BUG,但是这些都可以通过固件升级加以解决,也希望技术人员给予足够关注,让新固件更好用,提升产品附加值。希望MusicCard能够成为魅族又一款经典。,真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值得称赞。另外发现前不久MusicCard(开发代号M3)已经发布。至于开机情况下。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款机器具备不错的人气?而厂家为什么要出这样一款产品,到也感觉比较酷--我想是因为Card操控区比较大,同时位于中间分割,否则怕掉了,我有意不看说明书,完全依靠旧有的操控经验去试验、即使新手拆开外壳很容易导致外壳报废情况下,显得尤其重要。如果说MiniPlayer象一个敦厚的哥哥。外观:---------------------------------------MusicCard包装依然小巧。有两点让我特别关注,很贴心的设计。由这两点。音频方面,Card支持传统 MP3,由于内容较多,另开小节详细阐述
说明书下载地址http.meizu您好,魅族music cardy也叫魅族M3?page=M3" target="_blank">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魅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魅族music card说明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