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林普惠和贴息猫合作后,是不是林业贷款贴息补贴会比之前多?

位置导航: > 正文内容
CD-SZFJMW-TZGG--
公开责任部门
信息有效性
辽阳:商贸流通业取得新突破
2017年,辽阳市商务局制定了《我市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我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方案,有力推进全市商贸流通业在谋创新、调结构、补短板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市工作成效明显。制定下发了“8+1”文件,构建供应、批发、零售、配送、追溯五个体系,切实履行政府“菜篮子工程”责任,推动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质量安全。认定生产基地51家,年产农产品26万多吨。改造提升批发市场4家,推进万隆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建设,批发交易中心项目已完工。培育添洋、大家乐等4家企业开设大型直销超市21个、中小型直销连锁店101个。建成第地嘉、添洋等4个配送中心,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企业100余个、团体配送单位150多家。
创新商品服务和供给取得新进展。市商务局组织10多家商场、超市开展了“名品进名店”活动,在友谊商场举办了地产名优商品展销会,推介国家、省、市知名品牌。积极促进苏宁电器、大润发超市等大中型企业开展网上销售,小微商贸企业应用电商平台日益活跃。襄平贸易城、木鱼石大市场新增餐饮、休闲设施,新世纪商场实现了由传统百货业向商业综合体转型。市商务局制定了《我市促进“夜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举办大型“夜经济”促销活动10多项。组织40余家企业、近100个门店开展“消费促进月”活动。全市举办各类大型会议和展览50多个,年交易额28亿元,同比增长14%。2017年成功举办大型展会3个,其中市首届精品年货展参展企业111家,汇集了东北三省精品年货以及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的农产品20余种;市第九届地产名优展有我市50多个名优产品参展。组织友谊商场推动“三同”企业展销,设立进口产品专柜,实现出口产品在内地销售。
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全年交易额24亿元,同比增长33%。基地建设加快,河东新城电商基地入驻企业80家,带动1200多人就业。佟二堡皮草小镇电商创业园入驻企业30多家,从业人员245人。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京东中国特产辽阳馆正式运营。馋猫特特、农品购等我市企业自建平台年交易额2100多万元。辽联集团500座席的呼叫中心已运行。恒利集团签订了1000座席的呼叫中心协议。
按照市委、市政府2017年项目年工作会议要求,市商务局下发了《市商务局项目年活动任务分解方案》,实施重点项目集中调度制度。全年有5个项目实现运营,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商业档次,居然之家活跃了河东新城的商业氛围,万达广场引进216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其中106个品牌首次进入我市,一水云天温泉度假酒店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中天农贸超级市场弥补了青年街西段缺少大型零售市场问题,大都汇水上瑜伽、私人定制宴席等新兴业态填补了我市空白。
商贸物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第地嘉开通满洲里出口俄罗斯冷链班列,将辽阳市20多万斤水果、蔬菜出口到俄罗斯。第地嘉、万隆两家企业被评为第一批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示范企业。
作者:纪美竹
晋中市重点流通样本企业1月份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据商务部重点流通监测样本企业25家企业的监测数据显示,1月份,重点零售监测样本企业消费品市场商品销售额下降,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共涉及企业25家,门店651个(直营店105个,加盟店546个),共实现销售额23940.7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7.87%。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一)粮油、食品类完成销售额17344.41万元,同比下跌了13.55%,其中:鲜果、水产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情况,粮食、肉类、禽类、鲜菜、食用油、奶及奶制品、蛋类出现了下降。
其中,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的样本企业鲜果实现销售额833.87万元,同比上涨141.37%;水产品实现销售额1001.26万元,同比上涨8.11%。粮食实现销售额2253.11万元,同比下跌2.15%;食用油实现销售额745.23万元,同比下跌36.98%;肉类实现销售额1112.9万元,同比下跌45.02%;禽类实现销售额175.45万元,同比下跌67.36%;蛋类完成销售额231.94万元,同比下跌28.05%;鲜菜完成销售额342.33万元,同比下跌41.77%;奶及奶制品完成销售额808.35万元,同比下跌21.34%。
(二)饮料完成销售额371.28万元,去年同期完成销售额717.8万元相比,同比下跌48.28%。
烟酒类完成销售额565.61万元,去年同1046.98万元相比,同比下跌45.98%。其中,烟类完成销售额134.32万元,同比下降60.51%;酒类完成销售额246.29万元,同比下跌52.25%。
(三)金银珠宝、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中西药品、汽车与去年同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金银珠宝完成销售额943.1万元,同比上涨1.5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完成销售额98.78万元,同比上涨0.29%;中西药品完成销售额15.7万元,同比上涨18.94%;汽车完成销售额1368万元,同比上涨35.18%。
(四)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化妆品、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服装完成销售额1061.33万元,同比下跌18.05%;鞋帽类完成销售额542.13万元,同比下跌15.06%;针纺织品完成销售额296.74万元,同比下跌23.15%;化妆品完成销售额155.27万元,同比下跌43.01%;日用品完成销售额581.37万元,同比下跌20.94%;体育娱乐用品完成销售额18.92万元,同比下跌41.21%;通讯器材完成销售额87.6万元,同比下跌23.29%。
二、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因素分析
(一)消费结构完善,建立新的消费理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追求绿色、保健,用品向舒适、高档发展,化妆品、体育娱乐用品持续良好消费态势。
(二)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商贸流通业缺少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消费的辐射影响和集聚效应还没有形成。我市主要以日常消费和餐饮服务为主的消费品市场,在面临社会购买力低下的现状时,市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三)网络购物冲击消费品市场。我市以传统零售业态为主的商贸流通业和滞后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在网络购物普及的今天不可避免的流失相当部分的消费群体,传统零售业受到较大冲击。
三、后期预测
在今后一段时间,就具体商品来说,食品、饮料、烟酒类等大众消费品仍是零售业销售主力,今后一段时间内将迎来销售旺季。服装服饰、针纺织品、化妆品、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家用电器及数码产品、电脑及文化办公用品、汽车及汽配用品类等耐用消费品将随着促销活动,销售额将出现较大的提高。
乐山2018商务经济力争“三个新突破”
记者 余建军
日前,乐山市商务局局长岳仲文在2018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表示,奋力推动旅游商品发展实现新突破、奋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实现新突破、奋力推动国别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据悉,2018年,乐山市商务经济发展将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速9.5%,占GDP比重提升至4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清理入库35户规上服务业企业和60户限上社消零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4亿元。
计划出台《2018年度乐山市服务业“三百工程”建设工作方案》,完成全市首批“三百工程”入库申报,初步建立企业和项目动态管理库,力争库内企业2018年年度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项目年度投资完成100亿元。争取10户以上企业、项目、品牌进入省级“三百工程”培育范围,培育省级及以上服务业品牌5个。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修订《乐山市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将旅游、住宿、餐饮、康养等服务业行业纳入评奖范围。
紧紧围绕建设四川旅游首选地和四川旅游商品集散地的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创品牌、聚发展、畅渠道、拓市场为抓手,促进全市旅游商品破题式发展。
创建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区域品牌,鼓励引导“一县一品”全域开发,研发、挖掘、整合一批“差异化+特色化”特色旅游商品,注册商标、开发系列形象IP,通过品牌输出+强化监管+市场运作的方式,发展一批连锁品牌经营商家。建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积极引导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团队入驻,通过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品牌嫁接等方式,促进文创设计、土特产品和旅游商品之间的转换。广泛组织开展创新创意设计大赛、沙龙、论坛等活动,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落户乐山。力争全年新研发旅游商品200种以上。
在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景区出口、人流聚集地和交通要道规划建设一批综合性旅游商品线下展示体验中心;依托特色街区、特色小镇等“四特”建设,打造“一县一馆”县域“飞地”旅游商品展示展销体验馆,通过线下集中展示、线上推广销售的方式,展示、展销、宣传、推广各县(市、区)特色旅游商品。在重要交通节点、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乐—峨旅游休闲带、游客集散中心等地规划建设旅游商品专业市场、产业园区、交易集散地,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具有政府公信力的旅游商品聚合平台,指导运营平台、研发企业、销售企业等加强对接合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网上旅游商品集散地建设。
支持旅游商品企业积极参加“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动”等市场拓展活动。在北京、成都等城市分别组织“乐山造”旅游商品专场展示、展销、推广活动;建设“乐山造”旅游商品展示体验店,拓宽销售渠道,提升知名度。依托“万企出国门”平台,组织旅游商品企业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理念、拓展国际市场。以“产业+旅游”的方式,筹办系列旅游商品主题展会。争取承办中国禅文化旅游商品展、积极筹办西南旅游商品展、办好第五届旅博会旅游商品展,通过系列展会活动,推动乐山市旅游商品市场化发展,提升乐山市旅游商品知名度。
以服务、主体、示范等体系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工程,系统性多维度深层次推动电子商务融合提质发展。
调整优化乐山市电子商务产业顶层设计,打造开放、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电商生态圈,制定出台《乐山市电子商务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乐山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乐山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基地评比办法》、《乐山市电子商务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年)》等文件,促进电商发展,激活内生动力。举办一次“西部旅游电商发展论坛”,加强电商企业培育、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等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网络零售额增长35%,不断提升乐山电商在全省的影响力。
抓好乐山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园区的规划和招商引进工作,为电商企业和团队提供一站式电商配套服务,推动集聚式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鼓励和扶持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等人群开展电商领域创业。加强要素扶持,精准培育本土内生型优秀电商企业。引培结合,一方面培育发展本土电商平台企业,另一方面依托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动态化优势,使中小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供应链,扩大市场经营空间。
扩大电子商务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支持金口河区、峨边县申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指导相关区县积极争取省级内贸流通服务业资金。督促指导马边、沐川、峨边、金口河四个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抓好项目调研,加强项目监管,做好中期绩效评价,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项目验收。力争打造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乐山发展模式。
抢抓国际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机遇,结合乐山市产业发展实际,认真落实中美半导体产业国别园区创建工作,抢占外向型经济转型发展制高点。
启动中美地方合作半导体电子产业园创建工作。聘请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平板行业协会等国内外半导体行业著名专家学者,组建国别园区创建专家组,开展国别园区规划、创建工作。制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半导体企业入驻、人才引进、政策奖励等配套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园区吸引力。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开展半导体行业专题论坛,邀请国内外半导体行业企业来乐参观考察,同时开展境外半导体电子产业园区专题推介会,力争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重点项目,扩大园区规模和体量。争取上级领导对创建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形成省市共建格局,力争将乐山中美地方半导体电子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家级国别园区。
西安奋力谱写商务经济新篇章
2017年,是大西安建设元年,也是西安市商务局不断奔跑加速、奋力追赶超越的一年。
一年里,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商务厅的大力指导支持下,全市商务系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有力推动了全市商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9.51亿元,同比增长10.5%;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909.54亿元,增长9.6%。西安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2545.4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进口993亿元,同比增长12.5%,出口1552.4亿元,同比增长63.9%,出口增幅位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大西安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2017年,在陕西、在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于4月1日正式挂牌,陕西从此由一个内陆省份一跃迈入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而陕西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总面积119.95平方公里,中心片区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均位于大西安范围,这就让人们将更多期许的目光投向西安。
自贸区的成立以及各项改革创新举措的实施,对于西安营商环境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与市委、市政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尤为契合。
从自贸试验区成立至今,时间尚不足一年,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企业注册登记实现19项事项联办,办理时间从原来的6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初步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向自贸试验区下放省级事权203项、市级事权103项,试点设立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改革自主权不断增强;将四个功能区政务大厅改造为“一口受理”办事服务大厅,增加引导帮办、免费邮递、微信服务功能,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施行周末延时服务,周六周日可提供98项政务服务;推出1542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
这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的实施,让不少人感受到了便利。西安交大的一名博士后刘博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的公司落户在了自贸试验区经开功能区,“我真没想到,办理企业注册会这么高效,在联办平台一天就办好了注册手续。”
这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的实施,也让西安营商环境的明显改善,阿里巴巴、京东、吉利电子、万丰奥特、富通、新松机器人等一大批跨界电商企业和大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虹吸效应”初步显现。西安营商环境也得到各界认可,2017年12月27日发布的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单中,西安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五位,成为西北城市的代表。
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2017年4月1日至12月底,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新增企业8898家,注册资本3060.92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2家,注册资本6.6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223家,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西安商贸业转型发展
为商务经济注入新动能
西安是很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其中,美食对很多人来说绝对具有足够的诱惑。
2017年12月29日,西安得到了与之相关且绝对担得起的称号——国际美食之都,这是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的。获得这一称号,意味着西安的餐饮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据了解,西安申报“美食之都”工作历时近一年。2017年11月底至12月初,联合会专家组对西安永兴坊非遗美食街区、白鹿仓民俗文化景区、大唐西市丝路风情街、老孙家饭庄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西安的餐饮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最终,专家组认为:“西安拥有无可比拟的饮食历史和文化资源,铸就了独具特色的陕菜菜系;西安饮食具有国际化属性;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产业贡献显著;餐饮结构体系完善;丰富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政府政策环境;国际化消费潜力巨大”。文化学者、西安市文史研究会会长商子雍也认为,西安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精彩纷呈,获得“国际美食之都”的冠冕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其实,这一荣誉的获得也是推动西安商贸业转型的良好契机。2017年,市商务局一直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西安市商务局等19部门关于贯彻落实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出台;组织企业参加第14届中国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等;组织名优地产品企业参加2017韩国首尔、上海、厦门等地展销会,这一系列的措施和做法都对打造西安商业名片、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电子商务稳步推进
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相信人人都有过网购的经历,大伙也一定知道阿里巴巴。但对它的了解,或许大多通过网络。现在,阿里巴巴离我们更近了。
1月16日,阿里巴巴丝路总部在西安正式揭牌。同时,西安与阿里巴巴第一批合作10个项目取得丰硕成果;第二批包括盒马鲜生、网络丝绸之路、菜鸟智慧物流基地、阿里巴巴创新中心等项目在内的13个项目成功签约。市委主要领导在与阿里巴巴集团座谈时说,对于西安和阿里巴巴来说,这都是一个收获喜悦的日子。
而这些成果的取得,与2017年的努力分不开。2017年,市商务局配合阿里巴巴推动“农村淘宝”项目在西安各区县落地;推进“盒马鲜生”落地方案;积极与蚂蚁金服对接协调,推动本地综合体、特色街等签约上线。现在,盒马鲜生在西安的三家店铺合作即将落地,西安市民很快就能享受到空运来的俄罗斯帝王蟹、波士顿龙虾、挪威三文鱼等鲜活海产品了。盒马鲜生落地西安,对于阿里来说,也标志着盒马鲜生全国性连锁网络的主干已经基本成型。
当然,全市商务系统服务的不仅是这一家企业。2017年,市商务局积极协调市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目前,全市每个涉农区县都有1-2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有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9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446个。自从我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以来,进出口累计单量已超过800万票。2017年实现跨境进出口470.9万单。
在不久前出台的《西安市补短板加快开放经济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做强电子商务大平台,到2021年,建成10个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集聚区和产业示范园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300亿元,交易额超过千亿元的电商企业超过3家,过百亿元的超过10家,过亿元的超过100家。
电子商务将成为大西安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走出去”步伐稳健有力
对外投资合作步伐加快
2017年,西安市商务局先后举办了“西安市开拓中亚市场暨保障境外投资安全交流会”等,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现在,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投建的中哈产业园已经竣工投产,年加工油脂、小麦各20万吨,还有多家企业与爱菊抱团“走出去”。陕鼓动力、西安中核建设集团等一批企业也获得对外承包工程资质;中铁二十局、西电国际、华山国际等重点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尤为明显。
2017年,全市累计完成营业额38.52亿美元,同比增长63.6%,新签合同额37.07亿美元,同比增长4.95%。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完成营业额19.92亿美元,占比51.71%;新签合同额25.23亿美元,占比68.06%。
此外,口岸功能也逐渐提升,大西安作为内陆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开行480列,今年开行194列,累计运送货物总量65.9万吨。随着我市与青岛港、宁波港等多式联运合作不断深入,“西安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举办了10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应用培训会,培训企业380多家,培训报关报检人员490多人。依托航空港与陆港,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际开放大通道。
新年新气象新作为
积极拥抱新时代
优异的成绩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新时代的新起点。
新的一年里,西安市商务局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统揽下,在省市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大西安“实施‘三步走’,加快国际化”战略安排,继续干字当头、奋力追赶超越,以新气象新作为拥抱新时代。
2018年,市商务局将大力培育消费热点,创新共享经济、网购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认真落实“十个一”民生工程,推进48个商圈建设和62个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持续推进电子商务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和盒马鲜生总部落地,加快完成《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等编制评审工作,全面推进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
同时,围绕“一带一路”努力扩展“海外西安”空间,积极推进我市装备制造、农业、建材等优势行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塑造“西安品牌”,扩大服务外包国际影响力,将利用京交会等高端交易平台,巩固与我市服务外包紧密相关的美国、日本和新加坡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拓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际市场和以色列等高科技研发的国际市场,积极开展服务外包推介、招商交流活动。加大服务外包园区招商力度,力争2018年引进超1000万美元的引领企业4家,过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7家。
市商务局还将紧扣陕西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全面落实涉及我市的127项改革试点任务,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利用自贸区西安区域的政策优势,开展国际和东部沿海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活动;支持阿里巴巴开展“新外贸振兴计划”,扩大西安外贸出口;加快一类铁路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叠加开放口岸与肉类、粮食、整车等口岸的功能优势,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班列(长安号)对外开放平台,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培育对外贸易海外竞争新优势。
电子商务 跨境电商
甘肃古浪发展电子商务助力脱贫攻坚
“电子商务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把农产品卖上好价钱,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春节前夕,古浪县干城乡西岔村农民陈多昌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他通过自营微店、乡建润村等平台,将自己种植的生态亚麻籽油、野生菌、手工挂面等绿色食材卖到了全国各大城市。2018年元旦以来,通过线上营销渠道,这些绿色食品平均每天销售30单,日均营业额近3000元。
近年来,古浪县抢抓“互联网+”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以124个贫困村为重点,立足资源特色优势,搭建网络营销平台,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助推县域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
古浪县坚持把政策扶持作为重要支撑,制定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电子商务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电商工作实施办公室,通过项目扶持、贷款贴息、技术帮扶等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引导和鼓励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农业企业创建农产品品牌。目前,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乡级电商服务站14个,贫困村村级电商服务点68个,非贫困村村级电商服务点55个,并注册开通了古浪县农畜产品网、古浪百姓网、古浪特产网等电商平台,成立了县电子商务协会。
京东、韵达、圆通等15家快递企业先后入驻古浪并建成配送中心,建成覆盖全县19个乡镇的乡级电商物流服务站以及村级电商服务点22个,开展代收代发业务。圆通、申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在泗水、土门等16个乡镇建成快递配送点,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物流服务体系。
同时,古浪县积极走品牌带动农业发展的新路子,“雁归情”亚麻籽油、“优弧”黑枸杞等农产品相继注册商标,土鸡、土鸡蛋、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为推进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浪讯电商以大靖镇、西靖镇电商服务站为主体,为贫困户代销西红柿、甜瓜、茄子、黄瓜、青豆角等,实现网上销售额100多万元,带动了贫困户增收。
此外,古浪县构建了由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电商企业为主体的电商人才培训体系,邀请省内外知名电商企业专家对个体工商户、种养大户、村级电商管理人员等进行电子商务培训。自2016年以来,累计举办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班6次,培训人员670人次;16个乡镇进行了48期普及性培训,4期电商专业人员实操培训,培训人员4242人次;举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电商技能培训班1期,培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120人;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开设网店43个。截至目前,全县有电商从业人员160多人,电商经营主体业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记者彭小瑞
互联网产业稳步增长 电子商务对传统产业渗透加快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人,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
基础资源保有量稳步增长 资源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域名总数同比减少9%,但“.CN”域名总数实现了1.2%的增长,达到2085万个,在域名总数中占比从2016年底的48.7%提升至54.2%;国际出口带宽实现10.2%的增长,达7320180Mbps;此外,光缆、互联网接入端口、移动电话基站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网站、网页、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与APP数量等应用发展迅速,均在2017年实现显著增长,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增长。
2017年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增长率为5.6%,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信息化服务快速普及、网络扶贫大力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了更多获得感。
移动网络促进“万物互联” 移动支付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与此同时,使用电视上网的网民比例也提高3.2个百分点,达28.2%;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车联网、智能家电促进“住行”体验升级,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移动互联网服务场景不断丰富、移动终端规模加速提升、移动数据量持续扩大,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创造更多价值挖掘空间。
当前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巩固,网民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由2016年底的50.3%提升至65.5%,线下支付加速向农村地区网民渗透,农村地区网民使用线下支付的比例已由2016年底的31.7%提升至47.1%;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29亿人,同比增长30.2%,货币基金在线理财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同时,P2P行业政策密集出台与强监管举措推动着行业走向规范化发展。
数字经济繁荣发展 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增长
2017年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收入水平增速均在20%以上,发展势头良好。其中,1~11月电子商务平台收入218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3.4%。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技术形态、赋能效力不断创新突破是收入水平快速提升的主要驱动力。网络游戏产业在移动化、国际化、竞技化方面表现突出。网络广告市场进一步成熟,市场结构更加趋于稳定。
当前我国互联网经济环境继续向好。B2B领域,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B2B电子商务企业通过“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构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以平台为中心对接上下游客户需求,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从而提升贸易达成率。B2C领域,网络零售市场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创新引领市场新业态和新技术的发展。以无人便利店、无人餐厅、无人办公室货架为代表的的零售形式层出不穷,刷脸支付服务则再次升级了网络零售的便利性。
同时,电子商务对传统业态渗透和赋能不断加快。电商平台向供应链上游拓展服务,同时建立实体零售体验店,以技术和数据赋能线下业务,AR技术、虚拟试衣间等产品将有效推动线下商业科技的升级。
中国上市互联网企业超百家 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境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数量达到102家,总体市值为8.97万亿元。其中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公司的市值之和占总体市值的73.9%。上市企业中的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文化传媒、网络金融和软件工具类企业分别占总数的28.4%、14.7%、10.8%、9.8%和5.9%。
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信独角兽企业总数为77家。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数占比为41.6%;上海的独角兽企业占比为23.4%;其他分布在杭州、深圳、珠海、广州等地。第一梯队中的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企业分别占独角兽企业总数的18.2%和15.6%,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二梯队中的文化娱乐、汽车交通和第三梯队中的智能硬件、在线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均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顶层战略依据,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截至2017年6月,中国拥有人工智能企业592家,占全球总数的23.3%;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达30115项。
以第三方信息平台为基础,整合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共享经济业务在2017年得到蓬勃发展。数据显示,在提升出行效率方面,“共享单车+地铁”较全程私家车提升效率约17.9%;在节能减排方面,共享单车用户骑行超过299.47亿公里,减少碳排放量超过699万吨;在拉动就业方面,共享单车行业创造超过3万个线下运维岗位。同时,共享单车为2017年下半年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显著的应用类型,国内用户规模已达2.21亿人,并渗透到21个海外国家。网约车方面,《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施行以来,各地网约车细则陆续出台调整准入门槛,企业谋求转型与跨界融合以提升盈利能力,与旅行、招聘等企业合作,分享客户资源进行跨界营销推广。
2017年网络娱乐类应用用户规模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强烈的市场需求、政策的鼓励引导、企业的资源支持共同推动网络文化娱乐产业进入全面繁荣期。网络娱乐应用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年增长率最高,达到22.6%,其中游戏直播用户规模增速达53.1%,真人秀直播用户规模增速达51.9%。与此同时,网络文化娱乐内容进一步规范,以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为代表的网络娱乐行业营收进一步提升。良好的行业营收推动网络娱乐厂商加大对于内容创作者的扶持力度,为网络娱乐内容的繁荣发展打下基础。
中国工业报
电商下乡在供需之间修通“高速路”
电商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2016年底,国务院扶贫办会同中央网信办、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等16个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扶贫办在428个贫困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财政部、商务部和扶贫办在499个贫困县开展电商进农村的试点。电商下乡,犹如在供需之间修通了一条“高速路”,让产品更好地匹配市场,让市场更好地重塑生产。
90后竹编女孩的网上生意
电商扶贫频道零利润卖产品
临近春节了,杨昌芹还在网上忙着为自己的竹编产品“打广告”。这个90后的赤水女孩,已经是一家微型创业企业的负责人。
赤水位于贵州省西北部。2017年10月,赤水市是贵州省第一个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并由省级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的贫困县。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赤水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以及“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让竹编技艺得以传承。从小喜欢手工的杨昌芹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我是2007年开始学竹编的。”杨昌芹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她本来是幼师专业毕业,“当幼师每月的工资在3000元以上,还有五险一金。干竹编第一个月的工资才300元。”但是因为爱好,杨昌芹还是在2012年成为了一个创业者。
与她的前辈们不同,年轻的杨昌芹更熟悉网络,也更善于运用网络。
赤水竹编制作工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上百年的历史,有杀青、破篾、染色、煮篾、拉丝、编织等20多道工序。她把传统的公益和现代的设计相结合,而网络成为她重要的销售渠道。
不久前,她参加了唯品会的“非遗万物立春公益专场”活动,这是迄今为止,唯品会推出的最大规模非遗专场,唯品会用户80%以上为女性,正是杨昌芹的“目标客群”。
唯品会副总裁黄红英告诉北京晨报记者,“非遗万物立春公益专场”采用的是“零利润”的销售模式,零售所得扣除必要的原材料和工厂加工成本后,其余都将用于帮扶贫困地区的非遗手艺人。
“我们会在每件产品的商品详情中,注明手艺人和团队信息及手艺人花费的工时和从中获得的报酬情况。在此后的非遗专场中,会逐步实现每件产品附有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就可以了解各类信息。”黄红英表示,唯品会通过建立“合作社”的形式,为贫困手艺人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电商平台帮助他们实现了前端生产与终端购买的打通。“比如,我们有一个青海盘绣合作社,通过我们的平台,每卖出一件199元的盘绣T恤,除去原材料、制作成本及合作社运营成本之外,她们还能得到70元的报酬,一个人两天可以绣3件T恤,意味着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黄红英表示,项目的核心是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推动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的改变,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我们希望最终从资本、市场、人才等维度,提供一个可持续的产业化解决方案。”
阿里邀22县入驻兴农频道
电商扶贫进入大数据+内容时代
在农村淘宝大农业发展部总经理黄爱珠眼中,单纯在网上开店帮卖农产品,已经成为过去式。电商脱贫正进入“大数据+内容”的时代。
1月18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宣布,首批22个县域将进驻兴农扶贫频道开通官方服务站,通过“原创内容+大数据”连接产地农货与消费者。当天发布会开始后1个小时,奉节脐橙就通过淘乡甜天猫旗舰店售出了7000多件,而在不久前和聚划算的一次活动中,1万件奉节脐橙1天内售罄,“农村淘宝供应链打造的农产品,通过阿里线上平台实现了销量的上涨,接下来我们还要通过大数据和内容,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更精准地触达城市消费者。”黄爱珠说。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22个县里超过半数为国家级贫困县。他们的“官方服务站”开设在手机淘宝兴农扶贫频道,每个月定期推送和当地农产品相关的内容,将当地有特色的农产品推荐给潜在的城市消费者。通过官方服务站,用户还可以进入各个县域的淘宝店或天猫淘乡甜旗舰店店铺,找到喜欢的农产品,让优质的农产品搭上“大数据+内容”的快车。
因为交流渠道的限制,农产品原产地与消费者彼此并不了解,如何触达更多的潜在买家,是众多农产品面临的问题。
“22个县在兴农扶贫频道开通官方服务站,就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村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数据可以让这些县域清楚哪个城市的消费者、哪类人群是活跃买家,甚至可以反馈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官方服务站通过数据指导有针对性地激发购买欲,能让农产品更高效地流通和交易。
在新零售的大趋势下,电商平台从最初买家依赖搜索和人工推荐找到想要的商品,到后来智能算法推荐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心头好,商家与用户间的交流正在变得细腻和柔软。
“如果寻找橙子的用户更多来自北京,或上海消费者对苹果的兴趣更浓,奉节和栖霞的服务站就会重点针对这两个城市的人群推送商品内容。”农村淘宝工作人员称,“如果一个外地消费者习惯买奉节脐橙,可能还会喜欢上巫溪的蜂蜜、万州的玫瑰橙。”
农村淘宝工作人员表示,兴农扶贫频道不仅要帮各地农产品卖到城市,还希望通过这些县域品牌官方服务站,让城市消费者与这些美食原产地产生联系。“通过内容运营,让城里人与农产品原产地间产生情感、品牌上的共鸣,培养稳定的消费习惯,最终实现农产品进城渠道的拓宽。同时形成订单农业模式,通过C2B模式把需求反馈给贫困县,让贫困户按需生产。”
他表示,农村淘宝的计划是今年让符合条件的百个县域进驻兴农扶贫频道并开通官方服务站,未来计划对全国符合条件的县域全覆盖。
“实训”小店帮脱贫
真正解决精准扶贫中“扶持谁”的问题
2017年11月11日,网上的抢购大战如火如荼。在河北省沽源县,苏宁易购的一家特殊“小店”门口也排起了长龙,作为苏宁在全国试水建设的首家电商扶贫实训店,这家小“店”在这一天开业运营。
河北省沽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农蔬供应基地之一。苏宁扎根沽源近半年,与当地政府一道现场办公,探讨研究精准扶贫新模式,最终提出“电商扶贫实训店”这一首创的扶贫模式。
从外观看,苏宁的电商实训店,与街头巷尾的便利店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工作人员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实训店在扶贫方面却具有授人以渔、造血输血的功能。
与以往的产业扶贫操作模式有所不同,实训店招聘的部分员工必须是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真正解决精准扶贫中“扶持谁”的问题。在沽源县,实训店在当地招聘了6名员工,都是贫困户,“我们会对这些人员进行电商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教他们使用宣传、物流、金融等各类经营工具,比如SAP进销存系统、大数据基础推广工具等等,提高经营业绩和收入。”
与城市相比,农村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更高、渠道更少,甚至山寨商品、假货更多。实训店采取“前店后厂”的方式,把好的城市消费品带到农村,让农村人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好的商品,也让好的产品通过网络走出山村,并通过实地的电商运营等,帮助当地民众建立农特产品品牌化及品质意识,推动经营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苏宁相关人士表示,实训店是苏宁在多年的精准扶贫经验基础上推出的一种新模式。苏宁与国家级贫困县合作社按一定比例成立当地实体公司,通过销售+实训+经营分成的扶贫模式,既可以培养电商人才,也可以帮助当地贫困人员创收脱贫。苏宁的计划是,用两年时间实现电商运营人员在各村的全面覆盖,并借助苏宁线上线下的平台,以及乡镇一级的零售商业网点实现O2O运营。
除了河北省沽源县,春节前苏宁还在贵州、重庆开了3家店。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2018年,苏宁的电商扶贫实训店将在全国100个贫困县落地,并成立专项扶贫基金。
记者 刘映花
黑龙江林甸:谱"互联网+"乐章 唱响"农村电商"之歌
2016年林甸县被国家正式列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自此电子商务给这座小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林甸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哈大齐走廊中心地带,南邻油城大庆,北接鹤城齐齐哈尔,距省会哈尔滨230公里。全县幅员辽阔,面积3503平方公里,下辖5镇3乡3个林牧苇场,辖区内共有83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万人。2016年,林甸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3亿元,比2011年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15267元和6775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51.2%和57%。
林甸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给林甸的土地赋予了故事,林甸县特产种类繁多,农作物生长极具特点,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葵花籽以及中药材等特产为林甸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溯源基础和地标特色,为“生态林甸”名片注入活力。
构建“县域智慧+农村电商”全产业链新格局
林甸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后,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领导的林甸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林甸县电子商务办公室,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落地实施,着力加强电商服务体系建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电商人才培育、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工作。
林甸县以地热资源为依托,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整合农业资源,构建“县域智慧旅游+农村电商”全产业链的格局。推进“四大体系”建设(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品牌培育和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三个一”目标(培养一批人才,扶持一批企业,打造一批品牌)。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促进农村发展与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引领电子商务在林甸县农村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应用,畅通农产品“上行”网络销售渠道,加快促进农村现代市场提档升级和健康发展,努力把林甸县打造成标杆效应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万村千乡”全网对接支撑农村电商发展
2016年,林甸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竞争性遴选,成为林甸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承办企业。几年来,该公司协助林甸县及时抢抓信息时代机遇,主动融入电商发展大潮,确定了以互联网思维为统领,打造互联网应用大县、电商人才大县、现代农业产业电商化大县、绿色食品电商企业大县。该公司在林甸县希望通过三年的创新探索和深耕实践,让林甸从偏远的贫困县,发展成为名扬全国的电子商务先行县。
自2016年10月起,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基本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了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立了67个以上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并力争全覆盖(覆盖率达到县行政村数量的80%以上);建设改造县级集配仓储中心、农村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和物流配送中心,覆盖全县、各乡镇的物流配送网络,破解农村电子商务“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电子商务培训人员达10000人次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30%以上,网络零售交易额同比增长35%以上。
全民触网全面助力企业增收
2018年1月,林甸县政府在林甸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求承办企业建立67个以上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力争全覆盖(覆盖率要达到县行政村数量的80%以上,48个贫困村全覆盖)。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为这一目标不断的努力突破。
2017年4月,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对林甸县83个行政村进行入户考察。至今,林甸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共计考察了260户,其中包括6个返乡大学生,20个残疾人、5个退伍军人,还有6个贫困户、20个万村千乡站点、5个邮乐购站点、18个普惠金融站点、1个村村乐站点。
2017年7月,林甸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对考察合格的村级服务站进行建设,至2018年1月,共计建设52个村级服务站,覆盖了34个贫困村,对2个万村千乡网点进行升级改造,让4个残疾人和1个返乡大学生有了新工作。据了解。到2018年8月末,村级服务站将全部建成达标水平。
电商人才培训“五步走”。林甸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在人才培训工作中,按内容要求分级、分类、分层次、分阶段进行。重点培训党政(乡、村)机关干部、企事业人员、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信息员、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等有志立足于农村、通过电子商务发展创业的人员。
一是针对县(乡、村)机关干部、企事业人员等开设以电商趋势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启蒙式培训;二是针对村民开设以电商趋势分析为主的普及式培训;三是针对想通过电商创业的人员等群体,开展基础班及精英班培训,提高实操能力;四是针对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信息员等群体,开展技能培训;五是结合林甸县实际情况,开展其它类型的相关培训。
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与邮政全面合作,强强联合,打通最后一公里。下行产品进入林甸后先进入林甸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再利用林甸邮政基本覆盖全县城乡的渠道,当日就由林甸县邮政局统一分拣到各个乡镇,再由乡镇所在的分拣室送达到83个行政村的投交点。由此林甸县全县83个行政村全部可以拥有3日内送达的服务,初步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将结合网络平台优势,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让小品牌对接上大市场。目前已有25户农特产品商家进驻邮乐网、龙邮农品、庆邮选、农品进城等线上平台。林甸县率先开通了农品进城微平台,注册了富老乡、福老乡、林家店三项商标权,八种由农民合作社和农民自办加工制作的食用农产品上线。林甸县的“黑庆物产”农家笨鸡蛋在龙邮农品平台进行秒杀促销活动,仅2分钟时间就成功销售104箱;林甸的煎饼在平台上销售,也已成功销售600余份。目前,在淘宝、京东、苏宁等知名第三方平台已建设了林甸特色馆,在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自营平台“云农优品”开设了县内企业店铺。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开通微信公众号“印象林甸”,具有县内旅游门票销售功能,把林甸县内的农特产品、旅游等成功的推广宣传出去。
电商服务中心展示“特色名片”递向全国。目前,林甸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规划面积5629平方米。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形象展厅、办公区、洽谈区、中小企业智慧孵化区、培训中心、摄影中心、金融贷款服务区、物流调动指挥中心和县域智慧旅游中心等区域,设备设施齐全,都有运营商运营维护。
电商中心内的建设主要是为了集中展示林甸县农特产品,以期形成农产品研发体验展示中心,把林甸的文化、产品、品质、服务等各个方面地方特色推向全国。
电商中心始终坚持“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市展”的宗旨,发挥促进政企对接、产业联合协作的纽带作用。在县政府指导下,电商中心开展了很多与电商发展相关的业务工作,大力推动和促进了林甸县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电商+”新模式打造特色IP
“电商+扶贫”效果显著。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工作在开展以来,林甸县对县内贫困户进行了电商培训,在贫困村建立了多个村级服务站,并组织引导贫困户开设网店、微店,带动贫困户增收。
“电商+艺术品”享誉全国。林甸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作为林甸县电商对外的窗口,将芦苇艺术引入产业园,并设立芦苇工艺品展示专区。在电商产业园内,林甸当地的芦苇艺术大师带领学员们现场制作及展示各式各样的芦苇工艺品,游客可直接观赏、购买并参与制作芦苇工艺品,切身感受独特的芦苇艺术,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芦苇工艺品作为林甸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展现方式,已经成为了林甸对外的艺术名片。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与林甸县芦苇艺术协会合作,通过芦苇艺术大师李秀莉,深入了解芦苇艺术给林甸县贫困户带来的真正收益。据了解,李秀莉于1993年开始创作芦苇艺术品,先后免费培训500多人,其中贫困群众130多人,下岗职工和无业妇女400多人。其中2017年培训了20多贫困人口,带动贫困户每人每月增收1000元。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与该协会合作,更好地为贫困户脱贫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将针对林甸芦苇艺术做一系列的宣传和销售活动。首先,将在该公司“印象林甸”的电子商务平台上,设立芦苇工艺品销售专栏,让“走进‘印象林甸’”的消费者,最直接的看到芦苇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如芦苇挂画、芦苇席、蛋壳画、蛋雕、玉米叶画、芦苇窗帘、首饰盒、杯架、水果篮、乌拉草鞋、榻榻米芦苇床围、笸箩等都将进入线上平台;其次,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也将在与京东、天猫商城合作的旗舰店中,集中展示芦苇艺术;接下来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将带着各式特色的芦苇艺术品走向全国,不仅仅局限于大庆、黑龙江省。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将与全国多家特色主题酒店洽谈,在酒店内搭配各种芦苇工艺品,让入住酒店的消费者们随时随地感受到芦苇工艺品的魅力。同时,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在所有销售的芦苇工艺品上,都将配上专属于芦苇工艺品的二维码,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更加深入的了解林甸的芦苇工艺品。
“推广+培训”助贫困人口增收。由于芦苇工艺品全程均需要纯手工制作,无法用机器替代,所以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在积极推广销售芦苇艺术品时,会让更多掌握这门技艺的贫困人口加入进芦苇艺术品制作团队中来。这不仅是对林甸民间艺术的最好宣传,也是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最直接响应。
除了芦苇艺术品,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在电商领域将更大限度地去帮扶贫困村及贫困户,传授他们脱贫致富的电商理念及技能,帮助他们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收入。2018年,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将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在电商产业的帮助下,努力实现脱贫人口130人,贫困户人均每月增收1500元。
“印象林甸”模式将开启全国市场。“印象林甸”是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实施的一个项目,是一个集“吃住行游乐购”为一体的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它“背靠”全国,“面向”林甸,为所有林甸的消费者提供最便捷、最优惠的网络购物服务,也为全国消费者了解购买林甸产品打开一个最便利最直接的窗口。
前期,林甸铂胜云农技术有限公司,将为该平台做好招商入驻,让更多有实力的商家加入该平台;同时统筹管理,优化平台功能及结构。
待到真正上线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时,消费者实际操作将更简单,购物更便捷。依托遍布全县各乡镇的村级服务站,平台将为村民提供最直接的电子商务服务。村民可在村级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印象林甸”公众号,享受电商带来的各种便利。例如网络购物,车票、酒店预定,充值及代缴费等服务,让全县消费者都能切实体验到电商带来的便利。
同时,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印象林甸”公众号,搜索到关于林甸的各类消费产品及信息,为林甸产品“走出去”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而在此过程中,林甸县电商进农村项目的物流配送体系,则为全国商品的“下行”和林甸产品的“上行”提供了有利运输保障;林甸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则是这条上下行通道中的枢纽,为上下行的产品提供分拣中转服务;对电子商务的人才开展培训,让本地区更多的人更快地了解、熟悉,并运用电子商务平台;为林甸农产品的品牌建立及溯源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林甸的产品“走出去”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促进林甸农特产品走得更远。
开创农村“互联网+”美好明天
为进一步完善诚信物联体系建设,林甸县将实现诚信物联体系和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数据对接、应用,强化物流系统监控平台改造,实现农产品从生产、销售到流通的全程可移动监控;大力开展“特色林甸”建设,努力打造林甸品牌,实现林甸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打开更大市场。
大力打造特色林甸品牌,根据林甸特色制定定位准确的营销方案,在线上、线下同步加强宣传造势活动,创新网络营销手段,促进农产品推广销售;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百姓从了解、知道电子商务,到逐步使用、喜爱和发展电子服务应用,真正接受电子商务模式,转变农村传统消费和营销理念。
营造更加宽松和有利用于网上创业的政策环境,支持和鼓励网上创业,对在网上创业的个人或企业提供必要和可行的帮助。
通过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网上实操等方式加快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越来越多懂电商、热爱电商、愿意利用电商创业的人才,带动和促进全县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碰撞、融合、发展……林甸县在“互联网+”的推进过程中迸发着超乎想象的活力,正以越来越自由的姿态,展翅翱翔于电商的舞台。
商务工作借鉴
廊坊市如何开创商务经济发展新局面
2017年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商务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商务经济交出了喜人的成绩单:
——实际利用外资9.88亿美元,同比增长23.23%,占年目标8.4亿美元的117.66%,增速和完成进度均居全省第一,增速比上年提高9位,时隔九年再次跃入20%以上行列;
——外贸出口161.23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年目标152.64亿元的105.6%,增速为近五年来最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80.4亿元,同比增长11.2%,超额完成10%的目标任务,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审视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全面提速、临空经济区加快建设,重大机遇叠加势必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先进要素汇聚廊坊。与此同时,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异常艰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繁重……
面对复杂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准确研判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自觉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高瞻远瞩、科学决策,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对商务工作审时度势,应势而谋。市委书记冯韶慧、市长陈平先后多次对做好商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开发区的工作需要加大力度,专题推动”,要“提出加强开发区工作的具体举措”;招商项目要“一个一个盯办落地,重大项目(带有引领性的)请及时报告,共同推动”;会展工作“要落地有声,要见效”;对商务主要经济指标要“盯紧目标任务,加强调度督导”……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推动下,在主管市领导的直接指挥下,我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商务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历史叠加机遇,确立了“363”商务工作主线,聚焦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和会展经济三大关键领域,强力推进对外经济合作、市场体系建设、商贸流通升级、电商普及推广、服务外包发展、市场秩序规范等六项重点工作,着力提升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项考核指标,以推动创新、改革、开放、融合和转型,深入破解商务发展中的障碍性难题,加快商务工作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打开促进全市商务工作增比进位、跨越争先的突破口,奋力开创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新局面。
坚持开放带动,实施精准招商,推动破解主导产业发展动力不够的难题。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面对千载难逢、举世无双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改变传统的“碎片化”招商模式,突出主导产业、招商标准、招商重点、招商载体、招商路径“五个精准定位”,以“大智移云”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开发区为主体,深入实施靶向、点位和精准招商战略。创新招商模式,在深圳、德国和斯洛伐克塞设立招商联络处,开展“零距离招商”,从战术上提高招商活动的质量和效益。2017年,全市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49项,其中十亿元以上项目101个。第六代AMOLED、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华为云计算中心三期、中安信碳纤维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或建成投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增强了动力。
坚持深化改革,加强开发区建设,推动破解体制机制不活的难题。
开发区是引领全市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力点,是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全市经济的“命根子”。针对近年来开发区体制机制不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等问题,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在提前两个月完成了省下达的机构编制管理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投融资平台设立和行政审批局设立等四项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深化改革,在全市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实施四项改革,开发区机制体制创新迈出坚实步伐,廊坊经开区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17年,全市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实际利用外资9.6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占全市的97%;财政收入452.51亿元,增长29.2%,占全市的67.2%;税收收入411.99亿元,增长21.5%,占全市的69.1%;固定资产投资2120.6亿元,增长26.7%,占全市的80.6%;主营业务收入8190.8亿元,增长19.9%;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438.8亿元,增长31.1%;税收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省分别位居第1、第3和第4位。
坚持转型引领,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破解经济转型推力不足的难题。
外向型经济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今,在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道路上,我市正在获得源源不断的新动能。2017年,市委、市政府坚持外向带动,把外贸、外资、外经“三轮驱动”作为转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努力整合资源,注重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大力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优化进出口商品和市场结构,千方百计扩大对外贸易。实施“千人培训活动”,组织银、信、保、企对接,畅通政策落实渠道。设立市外贸专项资金,支持110多家企业参加中埃、中非等4个境外展会和华交会、广交会、亚欧博览会等8个国内展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贸品牌和新业态,鼓励和支持出口企业增强技术创新和国际营销能力,培育“河北省外贸品牌优势企业”7家、省级跨境电商示范企业27家、省级公共海外仓6家,冀贸通平台被认定为省级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佳佳供应链、阿里巴巴“一达通”两个平台共计出口11.8亿元,同比增长1.6倍。开展外贸攻坚行动,制定外贸攻坚八条措施,对50家重点外贸企业进行帮扶,为企业发展助智助力。2017年,我市外贸一举扭转过去三年连续下滑的不利局面,进出口完成370.45亿元,同比增长11.4%,总量和增速分居全省第三和第七位;其中,进口209.22亿元,同比增长16.3%,总量和增速分居全省第三和第六位。
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构建外商投资便利化环境,推动利用外资创历史新高。按照简政放权与加强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并将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至县级商务部门以及相关省级以上开发区。加快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深入推进利用外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外资企业服务机制,对重点外企开展“一对一”协调帮扶,加快项目落地和外资到位。加强外资协调督导,重点梳理外方股东留存收益,推动外资应统尽统。2017年,全市备案外商投资项目192个,其中新设23个、变更169个;新设项目合同外资额达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2%。
坚定不移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扩大境外投资、拓展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推动优势富余产能转移为重点,努力使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引领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工程。一年来,全市新增对外投资企业9家;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8.14亿美元,营业额13.74亿美元,工程项下外派劳务733人;中方对外投资9.65亿美元;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坚持融合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破解商贸流通业结构不优的问题。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细胞,市场主体充满活力,经济发展才会生机勃勃。为让全市商贸流通市场主体释放活力,市委、市政府以“互联网+”战略为引领,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商贸流通网络,加快实体零售转型升级,扩大消费市场规模,促进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服务业结构升级。
在农村,深化“农村电商全覆盖”工程,组织企业参加京东合作平台招商会等活动,培训人员2万人次以上,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实现农村电商购销交易额近5亿元。
在社区,推动电商进社区,支持“齐天大圣”建立16个社区服务站,“万地葡”依托18家社区店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方式,提升社区消费模式。
在城市,设立商贸流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支持一批功能集聚的城区菜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实施标准化改造提升。落实省级肉菜惠民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开展各类促销、让利活动,引导扩大节日消费和夜间消费,倡导绿色消费,明珠大厦被评为我市首家“全国绿色商场”。
支持商贸服务发展,增添服务业发展活力。成立廊坊市酒家酒店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80家餐饮企业参加全省烹饪技艺大赛暨名优特小吃系列展演活动,20家企业得奖。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达94.15亿元,同比增长10.3%;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达8.41亿元,同比增长43.9%,总量均居全省第二位。
加强商贸市场监管,维护群众消费权益。强化拍卖、典当、单用途预付卡、特许经营、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二手车流通交易和汽车销售等商贸行业和市场监管,有效维护了商务领域市场秩序和群众消费安全。重点做好成品油市场监管及油气回收治理工作,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作出贡献。
今天的廊坊,既有明珠、大中电器这样百姓信得过的老牌商超,也有万达、苏宁等新入驻的商业“新贵”,一个个商业大项目的崛起和进驻,不仅提升了廊坊的城市品牌和形象,更提振了市民对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信心。
风帆劲起正当时。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贯穿于商务工作始终。2017年,全市商务经济披荆斩棘、迎难而上,赢得了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写下了蕴含希望的答卷。新的一年,廊坊商务领域必将在更宽广的海域迎风破浪,扬帆挺进,为开创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新局面贡献更多力量。
东港区商务局创新做强开放型城市经济
临近年关,日照方鼎安全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加紧生产。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主攻国外市场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经拥有2名院士的自主研发中心,获得CE认证等20多项国家专利技术,产品出口60余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业是东港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点,对外贸易东港经济升级的一大活力点。数据显示,2017年,东港区实现进出口总值278.8亿元,同比增长4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服务贸易额24.9亿元,占全市的49%,居四个区县之首。
面对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市场格局日趋复杂的新形势,东港区商务局局长董德玉坦言,东港商务工作必须始终保持危机感,牢牢抓住创新这一主题,在做优做强竞争力上不断开疆破土。
新的一年,东港商务工作将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抓好“三项工作”,努力实现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对上争引突破1000万元,推动商务经济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
围绕“一条主线”,聚力“三外”突破。坚持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联动发展,实施品质提升、品牌强贸战略,大刀阔斧开拓国际市场,着力打造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省级跨境电商试验区水平,在巩固日韩等传统市场基础上,努力开拓欧美等高端市场和南非、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突出“两个重点”,打造两大“亮点”。在楼宇经济方面,加快推进铁运广场、沪港中心等27个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楼宇入驻企业1500家,实现税收15亿元以上,让楼宇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亮点”。围绕传统商贸业改造提升,聚力推进东关北路商业街、石臼老街等特色街区建设和提升改造,着力打造具有历史传统和现代气息的新商圈;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发展线上经营,支持跨境电商与实体店融合发展,开辟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新渠道,力争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15%。
董德玉表示,作为商务部门,该局将抓好商务“惠民工程”,实施“互联网+流通”专项行动,推进智慧便利店进社区、智能快件箱进楼宇,扎实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15分钟便民消费圈”。抓好市场监管,加大商务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典当、拍卖、拆解、二手车交易等特种行业。抓好自身建设,组织“商务大讲堂”,强化廉洁自律意识,提高行政效能。
日照新闻网
河南商务工作锁定新目标:推进河南自贸港申建
2月23日,河南省商务工作会召开,列出了过去五年的“成绩单”,并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据了解,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67亿元,稳居全国第5,招商引资持续增长,去年实际吸收外资172亿美元。
晒成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第5
过去五年,河南消费拉动作用增强。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67亿元,稳居全国第5,是2012年的1.8倍。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比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新业态快速增长,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17年分别达到1.3万亿元和2493亿元,跨进全国前十。
在招商引资方面,2017年河南实际吸收外资172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9107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4倍和1.8倍。目前,在豫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27家,国内500强企业达到158家,为河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
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2017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达5233亿元,比2012年净增2000亿元,跻身全国十强,出口跃升全国第8。2017年全省服务贸易额80.4亿美元,在全国排名13位、前移2位。而随着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去年全省交易额1025亿元,居全国前列。
对外投资合作更加稳健。数据显示,近年来河南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稳步增长,2017年完成营业额47.7亿美元,是2012年的1.3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8.6亿美元。国家级境外合作园区实现零突破,纳入全国统计范围的合作区数量居全国第三。
定目标: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未来五年,河南商务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河南省商务厅厅长焦锦淼表示,将努力建设经贸大省,加快建设经贸强省,持续提升河南在全国商务改革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持续扩大商务工作在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有力助推经贸强国、经济强省建设。
到2022年,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万亿元,力争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量;电子商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确立,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25%以上;全省货物进出口突破7000亿元,进入对外贸易大省行列;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达到1.2万亿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50家。
今后的河南将更加开放。会议提出,下一步将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积极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港(内陆无水港)申建工作;高标准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升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功能;推进中欧班列(郑州)“陆上丝绸之路”建设。
襄阳商务局召开2018商务工作大家谈
四字抓落实
新年伊始,襄阳市商务局突出抓作风建设,坚持勇于担当,实干兴局,全力加快商务工作发展步伐,致力推进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
2月6日上午,市商务局组织开展“2018.商务工作大家谈”大汇报大交流活动,离退办、创文办、执法监督办、精准扶贫、外资外贸、口岸、商贸流通等综合及业务工作的22名负责同志走上讲台,汇报交流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2018年工作规划。面对新时代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份问卷,局党组组织各业务口负责人认真答卷,每名同志发言限时8分钟,商务系统干部职工作为阅卷人,逐一听取业务口汇报交流发言,挤干水分看成绩,放大问题找不足,究根问源订规划。这次晾晒活动,纵向看发展,横向比差距,既晒了工作成绩,查找了薄弱环节,构画了新年度商务工作宏图,又制定了整改落实措施,增强了商务系统全盘工作的统筹协调,加深了业务科室与综合科室、局机关与二级单位的相互了解。
这是市商务局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以强劲的作风建设推进商务工作在新形势下新征途中力求新发展新作为的又一有力举措。通过汇报交流、问题认领、领导点评、整改落实的方式,机关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重业务工作轻理论武装、重干部身份轻党员意识,重任务指标轻作风纪律,重短期发力轻长效坚持的发展“瘸腿”问题。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毓然进行了总结点评,2017年,虽然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但全体干部职工顽强拼搏,克难奋进,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同时,也清醒看到,过去的一年工作矛盾多,问题大,困难依然重重,2018年,各业务口工作思路明,措施硬,但仅有行动纲领还不够,关键在于落实,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一是要“新”字引领抓落实。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年度工作,要与新形势下商务系统担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使命、襄阳“一极两中心”发展新地位、推动全市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相匹配,对标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标履职尽责要求,把准方向、敢于担当,强化争先进位意识,以超常举措抓发展,制定目标和狠抓落实相结合,明确主体责任,主动作为。一以贯之落实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牵引新年度商务工作上新台阶;二是要“实”字当先抓落实。千条道万条道,千条理万条理,实干才是硬道理。只有实干,才能把握一切机遇,破解一切难题,实现一切愿景。新的一年,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坚持不懈锻造商务系统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更加过硬的作风,更加昂扬的奋斗精神和开创精神,着力推动自贸区口岸建设,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加速重点项目转化落地、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推进电子商务新发展,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步伐,及时回应市场主体诉求,创优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和市场体系建设水平,为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三是要“严”字当头抓落实。实干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必选项”,不是“自选项”。把“严”字长期坚持下去,严格教育管理,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振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想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能干事的上岗位,谋大事,营造风清气正、作风过硬、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四是要“律”字规范抓落实。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从小事小节上、在个人利益诉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以思想之“盾”和作风之“堤”阻挡“四风”的侵袭。
罗局长要求,2018年,市商务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敢为人先的勇闯势头、闻鸡起舞的勤奋精神、滴水穿石的实干定力,苦干实干,全力推进商务发展大业,共绘商务发展新画卷。
襄阳市商务局
海南省2022年经济外向度力争全国先进
2月6日,2018年海南省商务工作会议在海口举行。会议总结了2017年及过去五年海南省商务工作,布置2018年及今后五年的工作。海南省商务厅厅长吕勇在会上做报告时透露,到2022年,海南省经济外向度力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海南商务事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吕勇讲道,2017年,海南省商务系统各项商务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商务事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包括以下内容: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签约项目396个(含各市县自行签约项目34个),协议投资额6039亿元,当年考核项目落地率达72%,协议投资额和落地率分别超过预定目标2039亿元和42个百分点,均创历史新高。
会展业快速发展。全年举办百人以上会议1.75万场,增长16.8%,其中千人以上会议107场,增长30.5%,超预定目标10.5个百分点;展览面积145万平方米,增长17%,超预定目标4个百分点;会展业增加值80亿元,增长15.4%,增速居全省十二个产业第4位。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18.8亿元,增长11.4%,超预定目标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货物贸易总额702.4亿元,下降6.5%,剔除统计口径调整因素,实际增长32.7%,特别是出口额295.7亿元,同比增长1.1倍,增速居全国首位。服务贸易总额18.8亿美元,增长20%。
利用外资成绩明显。外商直接投资23.06亿美元,同比增长8.2%,超预定目标4.2个百分点。香港企业投资比重99.65%,连续10年成为海南省外资最大来源地。
对外投资远超预期。全年实际对外投资额24.55亿美元,位列全国第八,同比增长1.15倍,远超3%的预定目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超过15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60%以上。
2022年海南经济外向度将达全国先进水平
吕勇表示,自2012年至2017年的五年来,海南省商务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其中招商引资已成为海南省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会展业正逐步成为海南调优做强绿色实体经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产业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平均增长11.1%。
此外,市场监测、应急储备、应急投放“三位一体”的市场调控体系基本建成,经受住了“威马逊”、“海燕”等超强台风的考验,保障了特殊时期、异常气候下市场繁荣稳定。五年来,海南共累计升级改造农贸市场108家,面积约24万平米。
2017年外贸出口额是2012年的1.54倍,年均增长9%,建成面向东盟的油品“加工、仓储、贸易”一体的出口基地,油品贸易、飞机航材和免税品进口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年来,累计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77家,实际利用外资101.32亿美元,2017年利用外资是2012年的1.41倍,年均增长6.24%。
同时,海南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累计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65家(含增资企业),实际对外投资66.20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占对外投资总数的50%以上。
会上,吕勇提出,到2022年,海南省商务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外向度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深度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对外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境外投资主体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稳健发展。内贸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全面发展,现代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基本建成,全省消费进一步扩容升级。
同时,总部经济成形成势,推动海南省经济加快转型。会展业在十二个产业中脱颖而出,初步建成“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合作平台和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会展岛。
2018年海南将做大做强会展业
吕勇立足于海南商务工作,指出,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做好今年商务工作意义重大。
吕勇在会上提出2018年全省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他表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次全会、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省第七次党代会、省“两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大招商力度,做大做强会展业,加快培育总部经济,完善内贸流通体系,加强商务基础工作建设,构建良好的商务发展环境,全面推动商务事业健康发展。
同时,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全省商务发展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招商项目协议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当年签约项目落地率30%以上;全省举办千人以上会议120场,展览面积165万平方米,会展业收入200亿元,会展业接待过夜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货物贸易增长5%,服务贸易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对外直接投资与上年持平。
海南商务厅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合肥市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以下简称“四最”)的城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意见》(皖政〔2017〕12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持续减少审批事项
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1)根据《安徽省全面实施“多证合一”改革方案》,印发实施《合肥市“多证合一”改革实施方案》,编制《合肥市实施“多证合一”改革证照事项目录》,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落实“一网通办”,除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或属于国家部门审批权限的涉企证照事项外,一律实行“并联审批、一网通办”,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登记、一站服务”。(市工商局、市政务服务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2)启动“证照分离”改革,将改革试点地区的行政许可事项,通过直接取消、改为备案、采取告知承诺制、提高审批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以及强化准入管理等改革措施,大幅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和提高许可证办理效率。(市编办牵头负责)(3)大幅削减工商登记后审批事项,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文件要求实施动态调整。(市工商局牵头负责)(4)加快推进身份认证方式及数字签名技术应用,加快开发移动端业务软件,推广全程电子化登记在移动端应用,保障全程电子化登记数据安全。(市工商局、市数据资源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2.加快推进项目审批改革和标准化工作。(1)全面实施《合肥市地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制定发布企业投资项目目录和办事指南。(市发改委牵头负责)(2)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可免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凡在完成规划环评的园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可根据规划环评审查内容予以简化。(市环保局、市安监局按职能分工负责)(3)全面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网上备案。(市环保局牵头负责)
3.积极开展项目联合测绘、联合踏勘、联合验收。(1)推进规划、土地、房产等合法有效的测绘成果共享互认。基础测绘成果和国家投资完成的其他测绘成果用于政府决策、国防建设、公共服务的,应当无偿提供。(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房产局按职能分工负责)(2)推进规划选址、水资源论证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查、人防工程建设设计审查、环境卫生设施许可等现场联合踏勘。(市发改委牵头负责,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3)推进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工程项目实施统一受理、统一现场验收、统一送达验收文件的联合验收方式。(市规划局牵头负责,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4)除使用中央补助资金的项目外,按照国家规定,企业投资项目不再由政府组织综合验收。(市发改委牵头负责,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
4.探索开展投资项目区域评价、多评合一。(1)对已经整体规划、主导产业明确、功能定位清晰的开发区,开展环境评价、日照分析、水土保持、防洪影响、交通影响、矿产压覆、地质灾害(报国务院审批的建设用地项目除外)、气候可行性论证、文物保护、地震安全、安全预评价等区域评价、多评合一,由政府委托统一进行评价评估。(2)入驻以上区域的符合整体规划、主导产业、功能定位的投资项目,简化评价手续,在法律规定允许范围内可不再单独评价。(市发改委牵头负责,市环保局、市城乡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市文广新局、市地震局、市安监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5.调整下放初步设计审批职能和权限。(1)国道、省道、县道、三级及以上乡村道、大中公路桥梁等新(改)建公路项目初步设计由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水运工程由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据行业管理职责负责审批。水利基建项目初步设计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行业管理职责负责审批。其中,不同行政区域之间边界河流上的项目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2)除水运工程、公路(含场站)建设、水利基建项目外,申请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含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市本级的由市发改委审批,县(市)区、开发区的由所在地发改部门审批(上级行业管理部门有专门规定的除外)。(3)除水运工程、公路(含场站)建设、水利基建项目外,省统筹资金安排补助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按照隶属关系,初步设计由所在地发改部门审批后抄送省、市发改委。(4)除水运工程、公路(含场站)建设、水利基建项目外,市统筹资金安排建设的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由市发改委审批;市统筹资金安排补助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按照隶属关系,初步设计由所在地发改部门审批后抄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牵头负责,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
6.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成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深度,争取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不见面”审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市、县、乡、村四级覆盖,加快形成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整合政务服务数据资源,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市政府办公厅、市数据资源局、市编办、市政务服务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
7.推进集中统一审批。除涉密项目外,企业投资项目实行统一平台、统一赋码、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监管、统一服务的“六统一”制度,推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集中审批和全流程可查询、可监督。(市发改委、市数据资源局牵头负责,市政务服务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
8.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代办。(1)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和省级以上开发区建立健全企业投资全程代办制度,为企业提供设立、落地、开工等全流程、精细化无偿服务。(2)深入推进“缺件办理制度”,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提前审核,预完成审批意见。(3)完善绿色通道,对重点、重大项目实施“特事特办”,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能分工负责)
9.实行“不见面”送达。(1)实现审批服务结果快递送达,加强审批事务与微博、微信以及手机移动客户端的嵌入与应用,实现“两微一端”申报、查询和推送。(2)市级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都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负责)
三、全面提升行政效能
10.推行线下办事“一次办结”。(1)强化窗口授权,推进部门审批服务处室整建制进驻,实施窗口办事“一次办结”,在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情况下,实现办事人“一次上门”或“零上门”。(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工商局按职能分工负责)(2)深入优化窗口办事流程,压缩申报材料、减少办理环节,逐步推出“一次办结”事项清单,2018年年底全面实现群众和企业到窗口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最大程度利企便民。(3)努力实现本级公共服务项目1个工作日内、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不动产权证(房产类)5个工作日内、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手续。(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工商局、市国土局、市城乡建委按职能分工负责)
11.优化建设用地审批流程。(1)按照《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改进和优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预审阶段,不再对单独选址审批类建设项目进行是否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查,不再对单独选址的审批类项目是否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进行审查。(市国土局牵头负责)(2)实行建设用地县级组卷、市级审查、省级审批、网上审查、网上补正、网上公开并下载建设用地批复。(市国土局牵头负责)(3)充分利用省级征地信息公开平台,实现建设用地审查报批过程信息同步公开。(市国土局牵头负责)
12.推行企业承诺制。(1)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先行试点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推动更多项目事项管理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转变。企业按照设定的准入条件和标准,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必须履行的审批手续外,相关部门在预审公示后,企业即可开工建设。(市发改委牵头负责)(2)探索“先建后验”,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相关行政许可事项在投产前完成即可,项目竣工后企业按照承诺书要求提交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即可投产。(市发改委牵头负责)(3)加快编制项目准入标准清单、企业承诺事项标准清单、企业承诺书样本等,完善区域评价、协同监管、信用联合惩戒等配套制度。(市发改委牵头负责)(4)加强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实现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有惩戒。(市发改委牵头负责)
13.推行“减证便民”。深入开展证明材料清理行动。全面清理市、县、乡、村四级证明材料,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建立健全业务会商对接机制,加强必要证明材料的互认共享,减少重复举证。(市编办、市政务服务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14.构建行政机关涉政事务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1)落实《行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贴息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