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鼠狼为什么不能打算优秀的自行反坦克炮吗

INTERACTION
您的位置:
二战中的“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
作者:坦克世界
  二战期间,德国人先后研制出“黄鼠狼I”、“黄鼠狼II”、“黄鼠狼III”三种自行反坦克炮。让我们还是先从“黄鼠狼”I自行反坦克炮谈起吧。
  1940年5月~6月,德国军队横扫法、荷、比、卢后,缴获了上千辆法国和英国的坦克装甲车辆。德国军队对这些战车,或直接利用,或加以改造后利用,用以补充德国战车的不足。其中,德国军队缴获的法军的“洛林”履带式补给品输送车约300辆,德国人将其中的大部分改装成自行榴弹炮或自行反坦克炮。装75mm反坦克炮的,称为Pak40/1型或Sdkfz135型自行反坦克炮,即“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后来称为“黄鼠狼I”型自行反坦克炮。
  “黄鼠狼I”型自行反坦克炮的战斗全重为8.3t,乘员4人~5人,由于原来的法国“洛林”输送车主要用来运送作战物资和牵引火炮,上部结构较简单,这使它的改装工作相对容易些。“洛林”输送车的传动装置和驾驶室在车体前部,发动机位于车体中部,车体后部是货舱。德国人在改装时,只将后部的货舱改装成炮座,安装上75mm反坦克炮,并在火炮的四周装上薄装甲板,便成了“黄鼠狼”I型自行反坦克炮,其顶部是敞开的。在二战中,各国的自行火炮很多是顶部敞开的,其缺点是顶部防护性差,但结构比较简单,便于改装和大量制造。
  其主要武器是1门Pak40/1型75mm反坦克炮,身管长为46倍口径,火炮的高低俯仰角为-5°~+22°,方向射界为左右各24°,弹药基数为40发~48发。无辅助武器。车体尾部有一个驻锄,射击时将驻锄放下,以减小后坐距离。
  其动力装置为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70hp(51.5kW)。每侧有6个中等直径的负重轮,3个托带轮,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炮车的最大速度为38km/h。公路最大行程150km。
  由于它一般用于二线作战,装甲厚度仅为9mm~12mm,而原来的“洛林”装甲车的装甲更薄,只有6mm。
  德国人共改装了185辆“黄鼠狼I”型自行反坦克炮,而且就在占领的巴黎就地改装,德国人所花费的改装代价极小。“黄鼠狼I”型主要用于欧洲西线的反坦克作战。
  “黄鼠狼II”型自行反坦克炮,算得上是“旧瓶装新酒”的典型事例。这“旧瓶”,便是德国的II型坦克;这“新酒”,便是反坦克炮。有趣的是,由于所用底盘的微小差异及所安装的火炮的不同而有两种“黄鼠狼II”型自行反坦克炮,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76.2mmPak36(r)自行反坦克炮
  76.2mm“黄鼠狼II”型自行反坦克炮全称为76.2mmPak36(r)自行反坦克炮。它采用性能已落后的德国IID型坦克的底盘,装上苏德战争初期缴获的苏制76.2mm反坦克炮组合而成。当然,炮架和上部结构也作了相应的改装。开始研制的日期为日,研制代号为Sdkfz131。
  其基型车IID型的数量较少,和其他II号坦克的最主要的区别在行动装置上。IID型坦克上有4个大直径的负重轮,没有托带轮;而其它各型有5个负重轮、4个托带轮。这一点成为识别两种“黄鼠狼II”型自行反坦克炮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
  其战斗全重约10.5t,乘员4人,主要武器是苏德战争初期缴获的苏联F22型76.2mm牵引式反坦克炮。由于炮架的位置较高,使整个车高达到近2.6m。上部炮架结构的不同,也成为识别两种“黄鼠狼II”型自行反坦克炮的另一个主要的外部特征。&  这种F22型反坦克炮的初速很高,穿甲威力大,后坐力也极大,德国人在将这种火炮装车前,特意加装了双气室式炮口制退器,以平抑火炮的后坐力。火炮的俯仰角为-5°~+16°,方向射界为左右各25°。弹药基数30发。辅助武器为1挺7.92mm机枪,携弹900发。
  由于基型车的机动性相当好,估计其最大速度可达50km/h,装甲厚度为14.5mm~30mm。
  76.2mm“黄鼠狼II”型自行反坦克炮的生产总数约180辆,1942年~1943年间生产,主要装备德军装甲师和步兵师的反坦克营或反坦克连。这种反坦克战车在东线和西线均有应用,一直使用到1944年下半年。
  75mm“黄鼠狼II”型自行反坦克炮这种自行反坦克炮,是“黄鼠狼II”型的主流产品。其底盘为德国IIF型坦克,全称为75mmPak40/2自行反坦克炮,研制代号为Sdk.fz132。从1942年7月开始生产,到1943年6月生产结束,共生产了约580辆。
  75mm“黄鼠狼II”型自行反坦克炮,无论从底盘看,还是从上部炮架的结构看,都和76.2mm“黄鼠狼II”型自行反坦克炮有明显差别,外观上不难识别。
  其战斗全重为10.7t,乘员4人,主要武器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制造的75mmPak40/2型反坦克炮。顺便提一句,这家公司便是当今“豹”2主战坦克120mm滑膛炮的生产厂家。火炮的俯仰角为-8°~+10°,方向射界为左右各32°。弹药基数37发。辅助武器为1挺7.92mm机枪,携弹600发。但有的车上未装辅助武器。
  其动力装置与基型车IIF型的相同,最大功率140hp(103kW)。其最大速度45km/h,最大越野速度19km/h,最大行程185km。  “黄鼠狼II”型自行反坦克炮广泛装备德军,东线和西线均有配置。它可以击穿二战时期中型坦克的装甲。但是,它的装甲太薄,装备的数量又不太多,在二战的中后期只能是配合坦克作战,发挥的作用有限。
  有趣的是,“黄鼠狼III”型也有两种型号。一种是装缴获的苏联76.2mm火炮,研制代号为Sdk.fz139;另一种是装德国75mm火炮,研制代号为Sdkfz138。其底盘都是捷克LT―38轻型坦克的底盘,德国人称LT.38坦克为38(t)坦克,这是二战中小有名气的一种轻型坦克。&   75mm“黄鼠狼III”型自行反坦克炮的战斗全重为10.5t,乘员4人,主要武器为1门Pak40/2或Pak40/3型75mm反坦克炮,弹药基数38发。其最大速度42km/h,最大行程185km。装甲厚度8mm~25mm。总生产数量达975辆。
  总的看来,“黄鼠狼I”也好,II型也好,III型也好,都算是轻型自行反坦克炮,用来对付二战后期的盟军和苏联红军的坦克显得威力不足,而其本身的装甲又非常薄,不堪一击。这上千辆二战中的“黄鼠狼”,在二战中期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到了二战后期,它的作用越来越有限,以至在二战中没有留下什么名声。倒是在二战后,许多“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被苏联红军或盟军缴获,在美国的阿伯丁战车博物馆和前苏联的库宾卡坦克博物馆里,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健康游戏公告: 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公司名称:北京空中信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大街168号腾达大厦32层
海外运营(Overseas Operation)
文网进字【号
/京网文[2号/新出网证(京)046号
电出字:01-号
电子信箱: 客服热线:010-黄鼠狼3号自行反坦克炮(2)
日志最新回复
>> 日志标签[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黄鼠狼3型自行反坦克炮【积木一战二战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449贴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黄鼠狼3型自行反坦克炮
遇见同党必须赞(≧▽≦)
二十五分钟惨案作品好评
不错,就是有失细节
29的买下来啦
大头菜的R S O
不要乱发我老婆照片
整个楼唯一的亮点就是雷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坦克歼击车”还是“自行反坦克炮”?【重兵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1,695贴子:
“坦克歼击车”还是“自行反坦克炮”?
正在写稿子,突然发现tank destroyer这东西中文不知道到底该叫什么……印象中“坦克歼击车”和“自行反坦克炮”这两种说法都在官媒上见过,那么大陆到底有没有个官方的名称呢?解放军怎么叫?是“89式坦歼”还是“89式自行反坦克炮”?
坦歼,顺便说一下,美国和法国曾有GMC这个称号
self propelled AT gun 才是自行反坦克炮吧。tank destroyer是坦克歼击车。
叫驱逐战车怎么样
坦克歼击车啊。。要不叫坦克毁灭者?
从词义上讲,“自行反坦克炮”是一种炮,坦克歼击车是一种车,我个人偏向于对不同的车用不同的称呼,把德三的黄鼠狼、犀牛那些敞篷车叫自行反坦克炮,四歼、猎豹,美国的M10,毛子的su-85、su-100这些叫坦克歼击车
TG管89叫自行反坦克炮
自行反坦克炮是不是防护比坦克歼击车烂
应该是“炮”,就像各种自行火炮都是称“炮”
89属于炮兵部队
都叫TD好了
自行反坦克炮重点在武器类型,坦克歼击车重点在作用。其实管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叫坦歼也说得过去
反正作用都是一样的,就是射杀对方坦克
装甲兵下属的算坦歼,炮兵所属的算自行反坦克炮呗
直译为坦克歼击车,从其搭载反坦克炮的性质来看是自行反坦克炮,美国人有些说这是火炮运载车
想问一下,斯特赖特AT算不算坦歼
坦克歼击车中是车为重点,自行反坦克炮,炮是重点
叫坦克驱逐舰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经典VS另类——对比德国“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和日本一式自行火炮(2)
导读:经典VS另类——对比德国“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和日本一式自行火炮(2)
日本人在选择自行火炮的底盘时,因为装甲车辆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时期,所以并没有合适的旧式坦克底盘可以选择,最后只能选用了当时日军主力的97式中型坦克。可是97式中型坦克只是日本人自己的划分,只凭它那可怜的15吨战斗全重,在二战中期时如果出现在其他各国的武器库中只能算是轻型坦克,而且火力极差,甚至还不如美、德、苏等坦克强国的一些旧坦克。
日本技术本部第1研究所从1939年12月开始研制,1941年中期完成试制车
经典VS另类——对比德国“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和日本一式自行火炮(2)日本人在选择自行火炮的底盘时,因为装甲车辆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时期,所以并没有合适的旧式坦克底盘可以选择,最后只能选用了当时日军主力的97式中型坦克。可是97式中型坦克只是日本人自己的划分,只凭它那可怜的15吨战斗全重,在二战中期时如果出现在其他各国的武器库中只能算是轻型坦克,而且火力极差,甚至还不如美、德、苏等坦克强国的一些旧坦克。日本技术本部第1研究所从1939年12月开始研制,1941年中期完成试制车。总体布局与“黄鼠狼”II型相同,在敞篷战斗室中安装一门左右旋转受限制的大口径野炮。这种形式日军在用95式重型坦克(相对于其他国家只能算中型坦克)的底盘试制自行火炮时就采用过,所以在试制中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问题。1941年10月,日本陆军野战炮兵学校开始进行实用试验。1941年底一式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制式化。从其开始研制,日本炮兵与坦克部队就争抢它的优先装备权,尤其是日军的坦克部队,因为一式75毫米自行火炮一旦装备部队,可以大大弥补日军坦克火力不足的问题。一式反坦克炮的展开时间短,可以与坦克协同作战,所以日军坦克部队促使其制式化工作迅速完成。生产最早从1943年开始,但最终的生产数量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为55辆,又有一说为124辆,还有与一式100毫米自行火炮一起生产了138辆的说法等等。一式反坦克炮设计之初参考了德国突击炮的运用战术,即在坦克部队中作为反坦克利器使用。所以每个坦克车队中加编了一个自行火炮中队。在1944年的莱特岛作战中,日军曾组成了一支独立自行火炮大队,准备投入战场。然而装有所有装备的货船在马尼拉湾被美军击沉,所以只有菲律宾的日军坦克第2师团机动炮兵第2连的4辆自行火炮投入了战斗,仅取得了极有限的战果。在二战时期各类反坦克自行炮的比较中,应最先考虑它们的哪一项指标呢?作为坦克如何优先考虑火力、防御力、机动力这3要素是一个难题,不过一般认为最重要的是火力,其次是装甲,最后是机动性,毕竟将敌人击毁是最重要的。而反坦克自行火炮是对付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这是建立反坦克自行火炮的原因。基本上,自行火炮使用旧式坦克的底盘,所以与坦克有相近的机动能力,在底盘上设置用装甲板围绕的装甲战斗室,并尽量减轻战斗室的重量,在战斗室中装一门比坦克强l-2个等级的武器。所以,武器的性能是评价自行火炮的最重要的指标。从火力方面看,德军的“黄鼠狼”II型与日军的一式相比,占有绝对的优势。“黄鼠狼”II型装有一门德国国产的75毫米PaK40反坦克炮。这种炮是1939年德国为了应对未来敌方新型坦克的威胁而开发的,在1941年末完成。面对T-34及KV-1、2等强大的苏联坦克,反坦克炮与步兵是最有效的搭配,所以此炮的开发在苏军T-34坦克的刺激下迅速完成。它实际上是原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的放大版。两者结构基本相同。由于炮弹发射时装药量增加,它强化了驻退复进机构,采用了大型的玛祖制动片;弹药使用定装弹,水平锁栓闭锁结构使排壳闭锁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发射速度。“黄鼠狼”II型搭载的火炮为了适于在车上使用,作了一些修改,所以被称为PaK40/2。火炮设定为向左旋32度、向右旋25度的有限回旋方式,超过以上范围,车身就要作相应的机动。旋转的范围内,火炮可以很好地运动。作为自行火炮这是很重要的,可以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火炮的仰角为+10至-8度,与地上型相比略小一些,让人有一种仰角不足的感觉。在机动战中,起伏地形对它的影响要比坦克大,不过“黄鼠狼”II型大多采取选择较合适的地形潜伏,进行伏击作战,所以火炮仰角不太影响作战。75毫米PaK40反坦克炮是一种性能极佳的火炮,在使用Pagr39穿甲弹(弹头重6.8公斤)时,弹头初速790米/秒,100米可击穿106毫米装甲(垂直击中倾角为30度的装甲,下同),500米为96毫米,1000米为85毫米,1500米为74毫米,2000米为64毫米。如使用Pzgr40高速穿甲弹〔弹头重4.1公斤),弹头初速990米/秒,100米处穿甲能力为143毫米,500米为120毫米,1000米为97毫米,1500米为77毫米。由于高速穿甲弹远距离击穿率低,命中率差,所以使用较少。以上的穿甲弹的弹芯要使用稀有金属,所以在弹药中配给数较少,多在特殊场合使用。就其性能而言,完全可以在1000米以上正面击穿盟军的任何一种坦克,对付苏军T-34也可以在700米以上的距离将其击穿。惟一困难的是对苏军的IS-2重型坦克,这时需要反坦克炮部队灵活运用战术,才能将敌人击退。“黄鼠狼”II型的弹药基数为37发,放在车体后部由装甲板构成的弹药库中。弹药的搭配方式不太清楚,估计是穿甲弹和榴弹各占一半,再加上数发高速穿甲弹。弹药库约占车体的一半,内部被分成3个部分,从左至右分别可以收纳24发、7发、6发。弹药全是弹头向后装人,因为装填手抓住弹尾拉出炮弹比较容易。实际上如果装填手的操作性不好,会直接影响到火炮性能的发挥。在那个没有自动装填机的时代,火炮的发射速度完全取决于装填手的装填速度,而且在当时很少有像现在这样高的首发命中率,将对手击毁往往需要2-3发射击,这时如果装填速度慢,那么只能意味着死亡。从装填的角度来说,“黄鼠狼”II基本型的设计要比早期那些搭载76.2毫米PaK36 (r)型火炮的“黄鼠狼”II型和之后的“黄鼠狼”III型都要好。后两种车体中没有装填手的位置,装填手要在发动机室上,用十分别扭的姿式装填。而在“黄鼠狼”II型中装填手是站在炮尾右侧、将炮弹从弹药库中取出、放入炮膛中的。德国装甲车辆中大多数装填手的位置都是在炮的右侧,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因为人们大多习惯用右手,如果人在炮的右侧,就要用左手取出炮弹(如用右手,中途还要换手),再用左手将炮弹塞入炮膛,这可能会影响发射速度。不过“黄鼠狼”II型的实际发射速度却很快。具体数据表示,实战中可达8发/分,也可能达到每分钟十几发,甚至还有在持续射击试验中达到20发/分的。在“黄鼠狼”II型的狭小炮塔中,达到这个发射速度是很难得的。实际射速受到装填时间和瞄准时间的共同制约。如果炮手瞄准快,再加上装填用时省,就有可能实现快速连续射击。与德军的“黄鼠狼’II型相比,日军的一式自行火炮的攻击力大为逊色。日军的一式自行火炮装一门90式野炮。它以法国的75毫米野炮为原型,于1930年制式化,由日本大阪兵工厂生产。但由于生产迟误,它最初投入战争时已经是1940年。它虽称为反坦克炮,实际上却是一种野炮。但一式自行火炮上的野炮却是除了后来的3式中型坦克上的坦克炮外日军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90式野炮实际上起到了反坦克炮的作用。野炮与反坦克炮的区别在两者的炮栓上,前者是隔罗式,后者则为水平锁栓式。不过从现存的照片看,一式自行火炮两种炮栓都有。一式自行火炮所搭载的火炮为了适应车载作了不少改进,主要集中在对炮架的改造上,但作为车载炮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反后坐复进装置,90野炮的复进装置(有一种说法是对其作了强化改进)的后坐行程长达800毫米。对于后敞篷的一式自行火炮,后坐行程长虽然不算大问题,但过长的后坐距离严重影响了速射性。从制动器喷出的气流会卷起尘土,影响炮手瞄准。所以日军对其用加强的辅助环来减少后坐距离,但效果不理想。一式自行火炮的火炮回旋范围在左右200毫米以内,超出了这个范围就需要车体移动,以辅助瞄准。但这里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日本坦克的操纵性普遍都很差,驾驶员想进行精密的辅助瞄准机动,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一式自行火炮最大的问题在于,野炮所用的间接瞄准具不适合对快速运动的坦克进行射击,因为部队没有时间使用测速机进行测量,因此速射时就无法考虑命中点。具体的发射速度没有实验过,估计速射时最高也就每分钟数发,实用射速为2-3发/分。90式野炮的穿甲性能较差,当使用一式破甲弹时,450米能击穿100毫米垂直的装甲,900米时大概能击穿75毫米。不过它是否使用过一式破甲弹还是个疑问。若使用日军的95式破甲榴弹,100米处可击穿90毫米装甲,1000米处仅有65毫米的穿甲能力,大大低于PaK40。这与两者在炮的身管长度、装药量、弹的材料和形状以及加工精度等多个因素有关。(未完待续) 按论坛规定,编辑掉外网链接 本文内容于
12:11:28 被燕过无痕编辑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上看见黄鼠狼要发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