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题目的一道题目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1-微观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1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1-微观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型:
简答题(80%)
讨论题(论述题)(20%)
1类: 如:联系工作实际,对某些经济问题进行讨论(自拟题)?
如:微观经济学在实践中有哪些实际应用?
2类:如:怎样充分调动垄断企业积极性问题(老师出题)?
如:引入战略投资,会不会改变电力部门的垄断性质?(要点:电力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引不引入不会改变企业的垄断性质,只能改变企业资产的多元化;反而战略投资会利用电力垄断性质获取更多的垄断利润。)
一、谷贱伤农问:薄利多销谷贱伤农用的是什么经济原理,具体用经济学语言怎么来回答此题呢?面对这种现象,应如何来解决?毛盛勇:薄利多销:前提:需求弹性大于1。需求弹性大,降价可以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但并不意味着销售利润的增加。谷贱伤农:指农产品的收入弹性较小,农产品的价格决定市场需求和供给,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并不会同步增加,也就是农产品的收入弹性较小,经济收入提高了,但对农产品的需求不能同步增加,对农民的利益会受到损害。“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现在我们要关注2005年及以后的几年会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问题。这两年有几项重要的支农政策值得关注:最严格的农地保护政策、种粮直补和取消农业税。这些政策有一个共同点值得关注:就是增加了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鼓励农民继续`当农民,甚至可以把已经脱离农村的农民工又吸引到农村。这样,农业劳动力的投入增加了,种粮面积也会增加,甚至一些林地也可能被用来种粮。如果2005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2005年粮食应可继续2004年的趋势进一步增加,甚至可能是大幅增加。如果对粮食需求没有大的变化,粮价就可能下跌。为此,政府应未雨绸缪。既要让粮食价格比较合理,又要尽可能避免为维持粮价而大量收购导致巨大的库存费用。为此,增加对粮食需求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之一是把食品代购券直接发给穷人来增加其食品的消费,从而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可进一步发展用粮食做原料的乙醇汽油项目,采取种种可行措施加大对粮食的需求。消费者剩余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对消费者从交易中所得利益的一种货币衡量.对于同一物品的购买,高收入者获得的消费者剩余要高于中低收入者.这个结论可以作为政府实施收入再分配和对部分物品或服务实施差别价格的理论依据,对当前我国拉动内需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边际效用-实际价格 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效用的剩余,完全是心理上的感觉,并不是实际收入的概念。消费者剩余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企业对每一单位商品都按照购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按购买者不同的购买数量来进行差别定价。三级价格歧视:不同细分市场定价不同:MRA=MRB=MC
价格弹性与价格歧视:边际收益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为而在价格歧视条件下因此有政府对垄断的价格规制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3被浏览500分享邀请回答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任保平《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章 微观经济学概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章 微观经济学概论)
中国考研权威品牌,专注于跨校跨专业指导|
总评分0.0|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的一道题目
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的一道题目假设全球市场羊毛的需求函数为q=A/p,其中A为一常数.已知世界羊毛1/4产自澳大利亚.问澳大利亚生产额外一单位羊毛的边际收益是羊毛价格的多少?
我觉得这道题是一个博弈论问题,或者说是古诺竞争问题.我们假设世界其他地区生产的总羊毛是Q,澳大利亚生产q,当然因为是四分之一的关系,所以Q=3q.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是p=A/(Q+q)所以,澳大利亚打的收益是R=p*q=qA/(Q+q)而当澳大利亚计算边际收益的时候,Q对于它来说是恒定不变的,所以我们算的是MR=dR/dq = A/(Q+q) - qA/((Q+q)^2) 在3q=Q这一点的数值也就是,A/(4q) -qA/16q^2另外q+Q=4q是世界总产量,所以,A/q=4pMR = p - p/4 = 3/4 * p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这么理解,一家之言,见笑了.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的一道题目》相关的作业问题
这是不完全信息古诺模型,可以套用模型的做法.经济数学团队帮你解答.请及时评价.
我记得有一个是除了商品价格之外的条件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但具体是什么不记得了,放暑假没有把课本拿回来.
4式不是对3式的求导,而是对1式的求导,表示的含义是边际利润为零,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和3式(利润为零)联立求得答案. 再问: 那对1求导也多出来了一个-qi啊? 再答: 噗……你忘了求和符号来表示Q中间包含了一个qi啊,将Pqi展开是有一个qi平方的,求偏导会出现系数2,然后合并一下,现在对了吧。再问: 你是说应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向外凸出)反映了(B ) A.资源在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同样有效率 B.成本递增规律 C.存在政府决策   D.失业率高            标准答案是:B    分析: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和边际转换率有关.因为边际转换率递增,生产可能性曲线才凹.边际转换率递增是成本递增决定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
这种是线性需求曲线 求此类需求弹性是 该点到横轴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 /该点到纵轴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 =RB/RA 再问: 按你所说的那么它是否也等于RN/RM? 再答: 不是吧 RB\RA=OM\MA并不等RN/RM再问: 该点到横轴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难道不是以该点为起点做垂线到横轴吗?然后该点和横轴的垂线距离才是该点
选B边际收益=Q(1-Ed)其中Ed为需求弹性,当需求富有弹性时,Ed>1,故边际收益为负
Q是消费数量,是有计量单位、具体数字的变量,他只表明数量的大小,比如说Q为5斤大米、10个苹果等;△Q表示消费量的变化,那么他只表示Q的大小数值变化,不表示相对变化,比如苹果△Q=5表示增加5个苹果消费,大米△Q=-1表示减少1斤大米消费.那么△Q/Q就是一个相对量的变化,根据出发的意义它可以表示消费数量变化额△Q占原
因为市场需求=每个人的个人需求相加,在某个特定的价格,该价格的市场需求是该价格的总个人需求,也就是所有个人需求在该价格这点上垂直相加
推导个人需求曲线1 基数法.因为mU递减,而MU/P=入,所以当X上升,MU递减,而“入”不变,所以P递减——可以推出X和P的关系2 序数法,画图!P变动,然后预算线转动,然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能知道X——可以推出X和P的关系 至于市场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另外,这些问题你找本课本可能说的更清楚,高鸿
设需求曲线为c=a+b*p需求的价格弹性=(dc/dp)*(p/c)=b*p/(a+b*p)消费者增加一倍,相当于两个需求线加总:c=2a+2b*p需求的价格弹性=(dc/dp)*(p/c)=2b*p/(2a+2b*p)=b*p/(a+b*p)所以,给定p,两者的价格弹性是相同的这个问题考察的是需求的加总
(1)供给曲线左移,价格上升(2)需求曲线右移,价格上升(3)需求曲线右移,价格上升(4)需求曲线右移,价格上升(5)需求曲线左移,价格下降
这还是一个弹性的问题,收益最大化的价格是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1时的价格(你可以自己证明R=PQ,取最大值时,弹性等于1)当需求增加一倍时,给定价格下,弹性值不变所以新需求函数下,弹性等于1对应的价格仍然是16元这个收益最大化跟供给没有关系,相当于一个垄断厂商对价格的选择
很显然,他对衣服的需求不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之取决于收入.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他对衣服的总支出也不会变.还记得那个关于弹性的不同导致与厂商涨价降价不同选择的关系吗?即:当缺乏弹性时,厂商涨价更有利,反之,富有弹性时,厂商降价会更有利.对于消费者也是这样,只是此时是支出会变化.题中所说的情况就是支出不改变的情况,也就是单位
Ed=dQ/dP*(p/Q)把数值代入公式可以得出了 设需求量的变化为X0.5=X/(0.04/1)
市场供不应求.供求关系,是比较两条曲线得出结论.不能单方面说明需求旺盛.
1.需求曲线是个分段函数:Q= 260-6P(0<P≤40)= 100-2P(40<P≤50)= 0 (P>50)2.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变化=8%*(-1.2)= -9.6%收入引起的需求变化=10%*3=30%总变化=30-9.6%=20.4%所以09年需求量=800*120.4%=963.2万
前者命题中的关系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因而 即使命题条件的程度加重,也不能直接将可能性由本来不足1而上升到1.
你的问题完整的意思是不是:假定私人物品市场上只有A和B两个消费者,消费者A的需求曲线为A:P=10-2Q,消费者B的需求曲线为:P=8-3Q,求市场需求曲线.由于私人物品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因此,市场需求曲线为P-18-5Q.
利润最大化,边际成本MC=价格P,TC为总成本,对此求导,得出MC=3q^2-40q+24由于MC=P,所以3q^2-40q+24=315解方程,取正值,Q=19此产量下利润最大.最大化利润TR=PQ—TC315*19—(19^3-20*19^2+24*19+20)=587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