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三国志2017 凌统凌统怎么加点

幻想三国副将排名全榜单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幻想三国副将排名全榜单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后使用我的收藏没有帐号?
所属分类: &
查看: 13|回复: 0
幻想三国凌统怎么加点
发表于 昨天&21:13
幻想三国凌统怎么加点
全新资料片“江湖萌主”11月23日上线!
萌宠降世大闹武林 开启新的江湖之旅!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东汉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有帝王的昏庸(桓灵二帝早已是昏君的代名词)、诸侯的强大(先不说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算是如袁绍、孙权、刘备等,也早已不鸟献帝这个朝廷)、天灾人祸(东汉末年灾难不断,瘟疫盛行,到三国时期人口已不及汉朝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还有黄巾军在旁边踹了一脚,总之是几乎所有倒霉的事全碰上了。然而,给了东汉原本就已脆弱不堪的朝廷致命一刀的,还是持续了几十年的宦官与外戚之争。  东汉末年,一共封了两位大将军,一是窦武,另一个就是何进。这两个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外戚,窦武的大女儿是桓帝的皇后,而何进同父异母的妹妹是灵帝的皇后;都曾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势;都和宦官为敌,也都曾占据上风;最后都惨死与宦官的手中,没有善终。  窦武字游平,是扶风平陵人,年轻的时候以儒家学术和品行著称,曾在大湖中教学,不过问政治,潇洒飘逸,名扬关西。到了延熹八年(165年),他的大女儿被选为贵人,这才入仕被封为郎中,一年内被连续封为越骑校尉,槐里侯,食邑五千户,第二年又任为城门校尉,也算是平步青云。在他任职期间,征召名士,清廉自律,不收受贿赂,妻子儿女的生活也只是饱暖而已(可见当时堂堂五千户的食邑也只能支持一家人的温饱)。当时羌族侵犯扰乱,又有天灾,民众忍饥挨饿,他就把皇上皇后的赏赐散发给太学的学生,更是在道路上用车拉着饭食,施舍给灾民。  后来忠臣名士李膺等被宦官诬以结党之罪下狱,又是窦武上书桓帝,痛斥宦官为“饕餮”,应把他们“以次贬黜,案罪纠罚”。桓帝虽未答应,却还是把李膺等人放了出来,避免更多的人死于党锢之祸。  待到桓帝驾崩,灵帝即位,窦武被加封为大将军,掌握朝廷机要。这时他已有翦除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也素有此心,两人合谋,起用李膺、杜密等人,任以要职,共定计策。天下士人闻风振奋。而窦武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可惜当他向自己的女儿窦太后表达诛杀宦官的决心的时候,窦太后犹豫未决,导致时间拖延,机会丧失。  到了八月,太白星出现在西方,表示有奸人在君主身边,应加以戒备。窦武开始着手准备,先把心腹安排在京城要职,而后奏请抓捕宦官曹节等人。但就在这个看似快要大功告成的时候,命运的天平却忽然倒向了宦官那边。  那天晚上,窦武把准备好的拘捕宦官的奏章留在了宫中,回府休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份奏章却先被宦官朱瑀看到,真不知道这么重要的东西窦武为什么没带在身边。朱瑀看完奏章后破口大骂:“宦官中胡作非为的,自然应该诛杀。但我们这些人又有什么罪,为什么要赶尽杀绝?”而后连夜召集亲信十七人,歃血为盟诛杀窦武。曹节听到后,“惊起”,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劫持太后,恐吓灵帝,关闭宫门,抢夺印玺,并命人持符节捉拿窦武。  窦武看到捉拿他的诏书,丝毫不理会,飞马赶到步兵营,集结北军五校兵士数千人,声称“宦官造反,尽力讨伐他们的封侯重赏!”可这样一搞,就闹大了。在京城集结重兵,当时就把灵帝吓得不轻。他当即派王甫、张奂等人率领虎贲、羽林等营军士数千人出宫列队,与窦武对阵。王甫看到自己部队声威大盛,于是派人对窦武的军队大叫:“窦武造反,你们都是禁军,应当守卫皇宫,为什么要跟着反贼呢?先降者有赏!”京城禁军本来就有点害怕宦官,听到这些话,就开始有人叛逃到王甫阵营。从清晨到早饭时,窦武身边兵士已经所剩无几。看到这种情况,窦武和他侄子窦绍想要逃走,却被众军包围。困顿之下,二人只有自杀,他们的脑袋被割了下来挂在洛阳都亭,“宗亲、宾客、姻属,悉诛之。”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就以宦官的胜利降下了帷幕。  据说窦武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同时还生下了一条蛇,后来把蛇送到了树林里。后来窦母去世,在办丧事还没下葬之时,有一条大蛇从草丛中爬出来,径直来到发丧之处,用头撞击棺木,涕血交流,仰俯弯曲,看似十分哀伤的样子,过了一会才离去。当时就有人说这是窦家败落的征兆。  上面的理由比较唯心,那我们就唯物地辩证一下窦武失败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四句话:错失良机、粗心大意、手无兵权,还有一句就是:万无一用是书生。  为什么是这四句话,我们最后再讲,因为到后面我们就会发现历史是多么的相似。  再看何进,东汉最后一位大将军。  何进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人。光和三年(180年),他的异母妹妹被封为皇后,他也跟着被召入朝,封为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何进被封为大将军,率左右五营兵士屯守都亭(就是窦武叔侄的脑袋被悬挂的地方,现在想来那里的血已被洗净,那夜的变故也已逐渐被人忘却),以镇守京师。黄巾军党徒马元义谋划在洛阳起事,是何进及时发现了他的阴谋,并因此被封为慎侯。  当时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又是宦官)为上军校尉,同时又任命他为元帅,连何进这个大将军都在他的管辖之内。  蹇硕虽然在宫中掌握兵权,但还是畏惧何进,于是就上奏灵帝要求何进西征韩遂,其实就是想把何进调离灵帝身边,好进一步加大自己的权势。在和蹇硕连成一气的宦官们不断吹风下,灵帝竟真的答应了蹇硕的奏章。不过何进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立刻推脱说军队目前没有齐整,委托袁绍到徐、兖两州征兵,就是想要拖延时间,而灵帝竟也答应了。一个回合下来,双方都没讨得好去,不过梁子倒是越结越深了。  当初,何皇后生皇子刘辩,王贵人生皇子刘协。群臣请求册立太子,可灵帝认为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但何皇后受宠,何进又握有大权,所以一时间无法定得下来。  到了中平六年(189年),灵帝病重,把刘协托付给了蹇硕(明眼人都知道为了什么)。这一年的四月十一日,灵帝在南宫嘉德殿驾崩,当时蹇硕在后宫,看到灵帝去世,就想趁此机会诛杀何进,拥立刘协登基,于是便叫人去请何进入宫商讨机要。偏偏朝中司马潘隐和何进是至交好友(不知道是不是历史上的无间道),在宫外迎接之时用眼神示意何进危险,何进大吃一惊,拨马便回,才算是捡了一条性命。  四月十三日,太子刘辩登基,母亲何皇后尊为皇太后,改年号为光熹元年。接着封刘协为“渤海王”,擢升后将军袁隗也就是袁绍的叔父为太傅,与何进共管宫廷机要。  何进在鬼门关外走了一圈之后立刻秘密准备报复。袁绍趁机规劝何进把蹇硕等这些宦官一网打尽。袁绍家里的背景还是很强的,从曾曾祖父袁安到曾祖父袁敞再到祖父袁汤再到叔父袁隗,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因此才有家门“四世三公”之说。何进采纳了袁绍的建议,并提拔了包括荀攸等一批人,逐渐控制了朝廷的各个部门。  四月二十五日,何进命黄门令逮捕蹇硕并立即处死,把蹇硕控制的部队全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五月六日,何进将自己的政敌骠骑将军董重逮捕并免职,董重自杀。  六月七日,董太皇太后因忧虑恐惧而突然毙命,同时宫内也有传言说董太皇太后是被何进逼得去自杀的,且不管传言是真是假,倒也获得了大多数人的信任,自此何进也就失去了人心。  八月二十五日,何进前往长乐宫,晋见妹妹何太后,要求诛杀全体宦官中常侍。张让等派人在宫外偷听,得知自己危在旦夕,决定反击自救。他们于是率领党羽数十人,手执兵器,从侧门进入,在殿内埋伏。等到何进出来,张让告诉何进皇太后再次召见。何进没有提防再度入宫,被尚方监渠穆击斩在嘉德殿上。一代权臣就因为自己的冲动和愚昧,落得了如此下场。  得知何进的死讯,袁绍和他的弟弟袁术和何进的部属吴匡、张璋等直接进攻宫门。攻入北宫后,立刻关闭宫门,不论老幼,只要是宦官,一律格杀勿论,前前后后共有两千余人被杀,无一幸免。接着,袁绍更命将士爬上北宫的正南门端门,攻入寝殿。  八月二十七日,张让等困窘无策,于是裹挟皇帝刘辩和已被改封陈留王的刘协,一行数十人,往北方逃命,最终在黄河边被追上投河自尽。到此,一场动乱才算是告一段落。  在这惊心动魄的四个月里,袁绍曾经三次劝说何进要对宦官速战速决,斩草除根(这个时候的袁绍的确是个人才,只是后来权力大了,***膨胀,导致昏着迭出),可不是被何太后驳回(可参见窦武的事迹,同样是丧失机会的主要原因),就是何进自己犹豫不决而风声外露,从何进死后袁绍等人的表现看,当时若想除去宦官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可大好机会就被这样白白浪费。  若是总结何进失败的原因,同样也是四句话:错失良机,粗心大意(这两句和窦武相同),手握兵权却孤身犯险(这一点窦武比他不幸,他比窦武更不值得原谅),最后一句是:何进是个粗人。  窦武不管怎样,名声很好,有想法有抱负有计划有思路,能用人会用人,可惜始终没有掌握一支忠于自己的部曲,导致被镇压败亡;何进有权有势有兵,却不知如何去用何时去用,有袁绍等名士却无法听从他们的建议,手里拿了一副好牌却被人偷了鸡,败了也是活该。  不过,外戚与宦官的争斗本身还不足以让东汉这个庞大的帝国灭亡,只是这几十年的斗争带来了另一个致命的后果,那就是:皇权旁落!  再看一下窦武的失败,他并不是败在自己实力太弱,而是败在没有掌握皇帝这张王牌。那时的情况是,皇帝在谁手里,谁就是正义的一方;谁敢和这一方作对,谁就是邪恶的,是叛逆。这也就是为什么从清晨到早饭这短短一两个时辰的时间,窦武几千兵士几乎走光的原因。那时虽然是太后临政,但皇帝的意义和价值依然有目共睹。  可到了何进时期,尤其是刘辩登基之后,皇帝就再也无法施加任何影响力。若非如此,袁绍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攻皇宫。若是换作以前,他早已被当成苍蝇一样拍死,哪还有诛杀数千宦官的威风?再到后来董卓专权(这也是何进的“好主意”,放老虎进来捉狼,狼没捉到,老虎咬人更凶,此段过程会在后面的烟火读史中提到),献帝更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形同虚设。  中央再无集权之人,各地自然各自为政,为了利益相互讨伐,如此下去,天下又如何不乱?于是才有了袁绍、曹操、孙权、刘备、刘表、袁术……,才有了长达近百年的三国时代。  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像一把雪亮的钢刀,插入遍体鳞伤的汉朝的心脏,让这个巨人轰然而倒,再也没有站起来。华夏大地,自此烽烟四起,百姓涂炭,数百年的黑暗时代就此来到!  
    在翻阅三国这段将星闪耀的历史时,我们发现,文武双全的被称为智将的,更容易被千古流传。  我们对周公瑾在赤壁羽扇一挥,樯橹灰飞烟灭的事迹耳熟能详,连素来不擅长拍历史大场面的香港导演都忍不住把它拍成电影,不仅在国内横扫各大影院,据说在日本也成为了年度最卖座外国影片,可见赤壁和周瑜的魅力。  我们因张辽在合肥仅用八百兵士便计退孙权大军的事迹而把文远将军推崇倍至。至于《三国演义》中最强的妖人诸葛亮,更是文才武略无所不用其极,内政外战俱都信手拈来,简直让人分不清他到底是谋士还是将军。  不过,在一个人面前,诸葛孔明也好,周公瑾也罢,都将会失去颜色。历史不会因为某部小说而隐藏掉一个人的光彩,应该属于他的那一页篇章毕竟不会永远埋藏于那厚厚的史书当中。  这个人,便是东汉北中郎将卢植,一个被历史低估了的英雄人物!  ——————————————————————————————————————————————  若说文武双全,的确无人可望卢植项背。  看到这句话,无论是挺诸葛还是挺周瑜的,也许都会对烟火竖起中指,呵呵仁者见仁,更何况证据也是一箩筐?  看看诸葛亮吧,说文采,初见刘备时《隆中对》便跃然于纸上,《出师表》更是为千古传诵。在他身为蜀汉丞相之时,的确也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说武略,他先后在新野、博望坡、赤壁三次用火(当然这三次都是罗贯中老先生帮他烧的),一生用兵,几无败绩(当然历史上也没记载过几次全胜——请注意,是全胜,小打小闹不算的),也算得上是三国第一传奇人物了。  再看看周瑜,羽扇纶巾,风liu潇洒,文采方面虽然没有太多记载,但“美姿容,精音律”的他应该也不会太差,武略方面更是不得了,赤壁之战他才是正主,什么诸葛亮草船借箭和登坛求东风都是子虚乌有。草船借箭是孙权的创意,正因为这件事才让曹操有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至于登坛求东风,那是封建迷信,不提也罢。可惜周瑜身子弱,死得早,生平事迹也就这么几个还算辉煌的了。  而卢植呢?  先看看别人对他的评价。  曹操: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曹操不是一般人,他推崇的人更不是一般人。“名著海内,学为儒宗。”那是说卢植的学问,“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是说他的成就。这么高的评价,放眼三国,也没几个人能让曹操给出吧。  卢植能让曹操如此敬重,与他本身经历有关。他“少时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他师从当世大儒马融,而马融是外戚豪门,平日多排列女伎歌舞于前。卢植侍讲多年,也没有转过眼珠子去瞧女人,马融因此也非常敬重他。  后来,卢植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这时朝中开始在太学立《石经》,用来校正《五经》文字。卢植也曾上书提出现在流传的《礼记》多有谬误,他以前也曾经用《周礼》等经书来提示其谬误。而现在他愿意带两名书生到东观去校正《尚书》章句,考察《礼记》的得失,从而裁定圣人传下的经典,勘正各地流布的碑文。后因南夷反叛而搁置。  一年多以后,他成为议郎,与蔡邕、杨彪等人校勘《五经》,续补《汉记》。而东汉灵帝认为那不是急务,把卢植改为侍中,又迁升尚书。  光和元年发生了日食,卢植趁机秘密上书,写下了那篇著名的谏言,共提出八事:  一是用良,使州郡考核推荐贤良,随其才而用;  二是原禁,所有党锢中人,大多并非其罪,可加以赦免;  三是御疠,应收葬宋后及其家属,来安慰屈死的灵魂;  四是备寇,是指应给足侯王之家的赋税收入,以防患于未然;  五是修礼,要广聘有道之人,攘除灾患;  六是遵尧,是说而今郡守刺史一月数迁不能久任,应按三考升降的定规来审验其能力,纵然不能做满九载,最少也要任满三年;  七是御下,禁止通过各种关系获得高官厚禄,应按制度办理;  八是散利,天子应把自己的那些小钱那去散给天下,自己是不应有什么私人储蓄的。  这八条高屋建瓴,从各个方面指出东汉时弊,并逐一给出了解决的方案。可以看出,不只是做学问,若论治国,卢植也一点不比号称第一内政高手的诸葛亮差。可惜汉灵帝一概未予理睬,导致东汉日益衰落,走向灭亡。  ————————————————————————————————————————————————  文采和治政,卢植都有过良好的表现,而在武略上,他更是不输于任何人。  他虽是一介文人,可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为人性格刚毅而有大节,胸中怀着一腔救世安民的大志,不爱好辞赋,能饮一石酒之多,与当时无病呻吟的士族文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叛,朝廷四府一致推荐卢植为九江太守(请注意,既是推荐,那看来卢植在这之前就已表现出他的征战天赋),蛮寇很快便驯服了。  中平元年,黄巾之乱终于爆发,朝廷四府又一致推荐卢植为北中郎将,征讨黄巾。对卢植来说,他生命中最辉煌的战绩就在此时出现。他率领北军五营,连战数阵打败张角,斩获一万余人,这可是个极大的胜利。而后张角败走广宗,卢植又筑围挖堑,制造云梯,很快就能攻破广宗。可就在这时,灵帝派宦官左丰来观察敌情,而卢植不愿意贿赂左丰,左丰便因此怀恨在心,回京打了卢植的小报告。灵帝大怒,抓捕卢植等候处置。后来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盛赞卢植的行军方略,说就因为他采用了卢植的规划谋算,才能大获全胜。朝廷因此就在当年恢复了卢植的官,又任为尚书。  董卓掌权后,大会百官于朝堂,提出要废立新帝。百官无人敢说话,这时又是卢植站了出来强烈反对。董卓大怒,休了会并想杀害卢植,后来因为蔡邕的力保才暂停了杀他的念头,只是免了卢植的官。  后来卢植以老病求归故里,又认为董卓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于是就从轩辕出走,这是他最后一次正确的判断。董卓果然派兵追来,追到怀县却找不到他的影子,他这才有机会在幽州上谷郡安度晚年。死的时候嘱咐儿子把他薄葬在土穴中,不用棺椁,只用布帛裹身就可以了。  当然卢植的贡献不止于此,他还教出了两个名动天下的学生——蜀汉昭烈帝刘备和白马将军公孙瓒,这二人对历史的推动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以后的烟火读史中会详细讨论。  ——————————————————————————————————————————————  烟火曰:  卢植大才,而又忠义果敢,文武皆通,实为治世之良才,可惜始终未遇明君,要不然也不知是否也能成为管仲鲍叔牙之流?  惜哉,惜哉!  
    由于烟火人在外地,存稿又因为疏忽没有带在身边,因此今明两天没有办法正常更新,5号会恢复正常。这两天特别为大家准备了江上苇的一篇极为专业的三国文。正是这篇文章让烟火真正知道什么才是对三国的研究,算是让烟火开了眼界之作。拿来与朋友们分享,也祝各位朋友中秋快乐!  ————————————————————————————————————————————————————————  臧霸何功—兼谈汉魏交替间涉及三国的公案  江上苇  两年前,在故乡和巴西马忠同学讨论汉魏之间的侯爵制度,顺手把汉魏交替之间曹魏的功臣名将所受爵赏列了个清单,按食邑数排了个序,大家猜猜看,排在前面的都应该是谁?  自建安年间起,截止到文帝末年的部分名将:  夏侯渊八百户  夏侯惇二千五百户。  张辽二千六百户  徐晃二千九百户  乐进一千二百户  于禁一千二百户  曹洪二千一百户  曹仁三千五百户  张合三千三百户  臧霸三千户  李典三百户  李通四百户  文聘一千九百户  庞德三百户  许褚要到明帝时才七百户  吕虔要到明帝时才六百户  曹休要到明帝时代才有二千五百户  这里列举了曹魏的主要将领的食邑数情况。  如果排前三名的话,是曹仁、张合、臧霸。  曹仁的三千五,是文帝即王位后一下子加封了两千户,情况很特殊——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数目。  曹丕篡汉登基,确给功臣都有所加封,但最多也就是加了一千户,而且是即“帝”位之后。曹仁一下子加了两千户,而且是曹丕刚即“王”位,曹仁这个“首富”来得突兀,属于暴发户性质,隐情后述,此不赘言。  然后是张合,虽然他在文帝朝可以排到老二,但他在曹操时代的功绩怎么也不见得能超越张辽、夏侯这帮人物,在曹丕篡汉前后他的食邑很难超越张辽的二千六百户(即便是张辽,其中一千户还是曹丕称帝后才加上去的)。不过从历史资料来看,此人此后确有战功,虽无明文记载,增邑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两人,尽管有些问题,但排在前几位,倒也不让人奇怪。  臧霸就奇怪了。  论战功、资历,亲疏,怎么轮不到他排第三。  读史当处处存疑。  仔细考究之下,竟牵出了三国之间一段公案。  ——————————————————————————————————————————————————————  曹操去世后,前三国的制衡局面被打破。刘备趁曹丕忙于整理内部之机,东征孙权,于公元222年夏,与东吴会战于夷陵,蜀军大败,刘备帅残部退守三峡白帝城。吴将徐盛、潘璋、宋谦等纷纷要求一鼓作气攻蜀,被陆逊断然否决,理由是,曹丕即将攻吴。而后果如其然,然而曹丕临江,不战而退,又让人大跌眼镜。  这段历史,曹丕的行为显得有点莫名其妙。妨碍曹魏统一天下的,就是孙刘联盟,现在孙刘交恶,刘备被大大削弱了,且孙权至少在名义上是服从于曹魏的,无论从道义还是从实利上,曹魏都不该舍刘而击孙——曹丕难道真的是疯了?  如果仅仅从表面来看,是很难理解曹丕的行为的,可当我们把历史串通了来看,一切就不难理解了。  一、曹**后的洛阳动乱  就当时形势而言,吴、蜀虽然实力较小,但已经过多年整合,内部不存在问题。而曹魏不同,曹魏本来内部矛盾就比较深,曹操一死,许多矛盾立刻表面化了,如《晋书*宣帝纪》说:“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  首先是青州兵。曹操起家,主要依赖的,就是被他收编的青州黄巾余部,但是这帮人到底是强盗出身,虽随曹操多年转战,仍处于相对独立状态——曹操也不见得完全信任他们——以上所列曹魏主要将领中,居然没有一个是出身于青州黄巾!这和曹军的兵力构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曹操在洛阳去世后,青州兵引发了一场骚动,其中又涉及到了臧霸。  《魏书*臧霸传》注引《魏略》云:“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霸遣别军在洛。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臧霸所部是青徐人,也多是收编的黄巾余部,曹操收编青州黄巾时,臧霸也同时收编了徐州黄巾,《臧霸传》云:“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於徐州……”这和曹操的情况是一样的。由于这两支军队本是同源,所以洛阳的青州兵逃走的时候,臧霸所部的徐州兵,也一起逃走了。  对于曹丕来说,这是形同叛乱的行为。但此时他一方面要应对鄢陵侯曹璋对他继统合法性的挑战(《贾逵传》云:“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另一方面,他又要稳定天下人心,还要准备篡汉,对此只好采取大事化小的态度。  《贾逵传》注所引用的《魏略》很能说明问题,“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以为方大丧在殡,嗣王未立,宜因而抚之。乃为作长檄,告所在给其廪食。”  《徐宣传》则云:“或言易诸城守,用谯沛人。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谯沛而沮宿卫者心?’文帝闻曰:‘所谓社稷之臣也。’”曹丕说徐宣是“社稷之臣”,不是说这话的本意对,而是说徐宣明白必须安抚人心的现实。  话虽如此,但这样的情况下,曹魏政权不能不重用谯沛人,前述曹仁同志一下子增加了两千户食邑,接掌南线全军指挥权(《曹仁传》:“拜仁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并前三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但一时的权宜之计,不等于曹丕对该行为的认同——请同学们记住,古往今来,任何对最高权力的挑战,都是会得到最激烈的反馈的。  二、臧霸的地位和态度  臧霸,泰山华县人,十八岁起就亡命做强盗,后投靠陶谦,击败徐州黄巾军,并收编其余部。  此人孝顺忠勇,很讲义气。曾帮助吕布和曹操作战,吕布败亡后,他又归降了曹操。在曹、袁官渡决战前,曹操统治区人心惶惶,到处发生叛乱,臧霸多次袭击袁绍控制的青州,为曹操消除了侧翼袁军的威胁。曹操一度将青、徐两州至海间的广大区域,在名义上交由臧霸管辖。  臧霸以及情况相同的孙观、孙康、吴敦等人,尽管支持曹操,也没有政治野心,但割据色彩很重,在群雄混战的时代,曹操对此无暇顾及,只能要求形式上的统一,尽力拉拢他们为己所用,但当群雄被翦灭殆尽后,曹丕已经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统一,而开始追求事实上的统一了,这时候,曹丕和臧霸的矛盾,也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尖锐起来。  这就相当于近代史上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关系。  谈到臧霸的部队,还必须指出的是,青徐水军,是曹魏水军的主力,是曹魏对抗东吴必须仰仗的重要力量。  从曹操时代以来,曹魏对事实上割据青徐的臧霸势力,一直是优容的,一方面,固然是要借用臧霸的威望和实力,另一方面,臧霸自身对曹魏是忠诚的,为人也低调。因此曹魏对臧霸的态度是厚宠其爵位,渐夺其实权,使用的完全是怀柔手段。  如果不是曹**后发生的青徐兵“鸣鼓擅去”事件,对臧霸这样老实人,曹丕还真有点不好意思下手。  但这一事件,将原本缓和的矛盾突然激化了。  臧霸自建安十一年为徐州刺史后,史料未见有升迁之记载,而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后,臧霸立刻“迁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后,都督青州诸军事”——同学们请注意了,突如其来的升迁,往往不是好兆头。  关于这个“都督青州诸军事”,问题很严重。臧霸本是徐州刺史,都督青州就应该移节——把你从你的根据地调出去,是政治斗争中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杀头甚至是灭族的信号——但直到本年十月的《魏公卿上尊号奏》里,臧霸的头衔仍然是“使持节行都督督军徐州刺史镇东将军武安乡侯”,这个“都督青州诸军事”到底是史书写错了,还是被臧霸赖掉了,谁也说不清楚。  
    前面已经谈过,此时“用谯沛人”成了曹丕新政心照不宣的主题,曹仁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而曹休则一年之内迁官四次,其中三次和臧霸有关。第一次是中领军转领军将军,为青徐兵“鸣鼓擅去”事件善后;第三次是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在臧霸和东吴之间打进一个锲子,一方面防止东吴的异动,另一方面也提防臧霸出问题;第四次是“都督青徐”,赋予曹休在青徐两州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而臧霸呢?他显然也察觉到了曹魏对自己的不信任,换个人恐怕就真的反了——但是臧霸真的是个老实人。他首先和曹休搞好关系,非常坦诚,另一方面,积极主张对东吴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并主动请缨为前锋。  臧霸老实,但老实人不等于是傻子。  他表明忠于曹魏的立场,但仍然希望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保持青徐现状——实在不能保留现状,退而为富家翁也可以。总之一句话,在与曹魏妥协的前提下,尽量多争取自我利益。  ————————————————————————————————————————————————————  三、对三国格局的深远影响  汉献帝延康元年,即公元220年六月,魏王曹丕亲自南征,但这次南征并未和东吴发生军事冲突,前锋满宠的部队也只到达了今江苏高邮境内——如果这真是针对东吴的军事行动,方向就不太对。长期以来,曹魏和东吴交手,一是在荆州的江陵沿江段,如赤壁之战;一是在合肥的巢湖一带,如逍遥津之战。  因此,从表面来看,这是曹魏针对东吴的防御性演练,但从其实质上讲,固然也有为以后的军事行动进行演习的目的,但一次军事演习有必要让刚即位的魏王曹丕亲征?  因此,可以认为,这是曹魏因年前“鸣鼓擅去”事件,而对青徐地方势力采取的一次试探性行动。一则炫耀军威,施行吓阻,二则检验地方势力的态度,为当年十月份曹休“都督青徐”在实力上作铺垫。  公元222年,即曹丕篡汉后的魏黄初三年九、十月间,西线吴蜀夷陵之战刚刚结束,正如陆逊所预料的那样,曹魏三路大军攻吴。  《吴主传二》云:“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合、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须督拒仁。”  魏军西线、中线的进军路线一如既往,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东线魏军,则对东吴造成了较大威胁,以至于孙权卑辞上书曹丕请和,但因曹丕坚持要求孙权送其长子孙登为人质,谈判破裂。  臧传引《魏略》云:“文帝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霸谓休曰:‘国家未肯听霸耳!若假霸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此战中,和臧霸关系良好的曹休果然依照臧霸的方案而行,《吴主传二》云“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取得了很大的战果,臧霸确实是想做出点成绩,让曹丕不再猜忌他。  曹休一面批准臧霸的作战计划,一面向曹丕汇报,这边取得了作战胜利,那边曹丕却在犯嘀咕,臧传引《魏略》云“休言之於帝,帝疑霸军前擅去,今意壮乃尔!遂东巡,因霸来朝而夺其兵。”(《魏略》不能成为正史,恐怕也和它这种直来直去的笔法不无干系,同样一件事,《三国志》就说得委婉的多)  关于曹丕犯嘀咕,也有史料可资,《董昭传》云:“三年,征东大将军曹休临江在洞浦口,自表:‘原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帝恐休便渡江,驿马诏止。时昭侍侧,因曰:‘窃见陛下有忧色,独以休济江故乎?今者渡江,人情所难,就休有此志,势不独行,当须诸将。臧霸等既富且贵,无复他望,但欲终其天年,保守禄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幸?苟霸等不进,休意自沮。臣恐陛下虽有敕渡之诏,犹必沉吟,未便从命也。’是后无几,暴风吹贼船,悉诣休等营下,斩首获生,贼遂迸散。”  可见曹丕此次南征,其目的不在于深入吴会,平灭孙吴,而是在于根本解决臧霸的军事实力。所以董昭的话说得非常聪明,轻轻点明了臧霸的心态不过是“欲终其天年,保守禄祚而已”,话虽不明说,但说出来,大家都明白。董传这一段的后半部分,完全抹煞了臧霸渡江作战的胜利——而承认这一胜利的,居然是来自敌方资料的《吴书》。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能作为史家典范之一的陈寿《三国志》,确实在资料和着笔上,有其过人之长,其立传都能从当事人本身的角度去叙述,委婉而不曲笔,可能让你看不懂,但一定不会看错——如果你认真看了的话。)  此次南征,中路曹仁几乎没动静,西路夏侯尚年轻气盛,小打了一下,胜负不大,只有东路,在臧霸的策划和实施下,对东吴形成了威胁性攻势。而同在东路的名将张辽,带病出征,死于江都,此战基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唉,可怜的臧霸!  曹丕此次攻吴是假,借机抚平青徐二州是真——内部尚未平定,他哪有能力去窥视江左?所以说,曹丕并不是疯子,虽然比不上他爸爸,但他也算是够狡猾的了。  曹丕夺取臧霸兵权这一节,《三国志*臧霸传》写得很委婉:“与曹休讨吴贼,破吕范於洞浦,徵为执金吾,位特进。”  此后,臧霸就老老实实地呆在洛阳备位充数,当曹丕的军事顾问,“每有军事,帝常咨访焉。”大概曹丕自己也觉得对不起老实人,对臧霸相当优厚,到曹丕末年,臧霸食邑竟达到三千户,比张辽、徐晃都高。明帝即位,又增邑五百户,共三千五百户。臧霸在明帝年间去世,谥号是“威”,与于禁的“厉”比起来,算是很不错了。  ————————————————————————————————————————————————————  在用人不疑上,曹丕不及乃父多矣。但他完成了北中国从形式上到实质上的统一,给司马氏重新建立大一的统中华帝国奠定了基础,在推动历史的前行上,还是做出了贡献的。  历史的前行,常常是要践踏一些花花草草的,就花草本身而言,固然是悲哀,但这却是历史前进中必不可少的代价。  如果我们不能免于付出,为什么我们不能正视这一切呢?  对于曹魏的内部问题,孙刘心里当然都很明白。刘备敢于倾国而出攻击东吴,就是料到了曹**后曹丕还很要花些时间来处理这些事务,无暇打击蜀国;而陆逊当然也明白,曹丕肯定会以攻击东吴为借口进行佯动——若他手里的东吴主力陷到三峡里去了,曹丕在东线的佯动也完全可能变成真正的攻势。事实上,当曹丕接到臧霸渡江取胜的捷报后,确实也一度由“驿马诏止”变为了“诏敕诸军促渡”,所幸陆逊及时回防,曹丕看占不到便宜,才真正撤军。而刘备也能看到这一点,《陆逊传》引《吴录》云:“刘备闻魏军大出,书与逊云:‘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逊答曰:‘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馀,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而曹丕的佯动,也令吴、蜀两国清醒过来,迅速调整心态,重新结成了联盟。  正因为三国的智者都能比较清楚地预测明天,所以群星璀璨的三国时代这才刚刚开始。  所以,诸葛亮、陆逊、司马懿们才能够在历史的星光下,上演那伟大的篇章。  当最明亮的星陨落的时候,不要为他叹息,正是这往来代谢,才成就了古今。当你讴歌那璀璨夺目的光芒时,也请不要忘记了茫茫天幕上那些不显眼的小角色,每一颗划过黑暗的流星,都在述说着故事。  能读出来什么,就看你自己了。  
    今天终于回到家了,却发现了一个更囧的情况,就是我卷四的存稿最后一部分居然也没在家里,搞得卷四无法收尾,已经开始的卷五也无法上传。  无奈之下,只能请各位朋友多多海涵,也许卷四要等到八号左右才能更新了。所以烟火特别选了一些让烟火极为佩服的三国文给各位朋友分享,还请大家多多给面子。烟火也会不遗余力地天天创作,以便节后能顺利接上。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帮助!  ————————————————————————————————————————————————  刘表在东汉末年也算是位风云人物。但终其一生,仅能守土自保;身死之后,荆襄八郡即转手他姓,树倒鸟散为天下笑。在曹操、刘备、孙权等的光芒下,刘表又实实在在只是一名配角。其中原因何在?  是因为荆州土地贫瘠、经济落后?不是,荆州八郡“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财谷如山”;[1]是因为荆州军事地理位置差、交通不便?不是,正如诸葛亮《隆中对》所言,“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又有长江天险,乃“用武之国”;是因为荆州军事力量薄弱?也不是,刘表手下不仅有“带甲十余万”,而且“蒙冲斗舰,乃以千数”[2],拥有一只强大的水军。  刘表有上述的有力条件,但依然碌碌无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刘表步袁绍后尘,废嫡立庶,使集团内部形成派系,徒然内耗。(袁绍治下有所谓颍川集团与河北集团的对立,而刘表死后,集团内部也分化成刘琦派与刘琮派[3])再加上刘表幼子软弱无能(即曹操所谓:“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4])、未战即降,更加速了荆州割据势力的覆灭。  但我认为,人才任用上的失败才是刘表没有大作为的根本原因。《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曾嚷道:“那玉帝不会用人!”刘表也是这样,陈寿即说他“有才而不能用”[5],有亲身经历的王粲也说“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6]  原来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战争频繁,而荆州地区相对较为安定,一时间许多中原的豪右大姓,衣冠士族都举家南下,落户荆襄。加上荆楚才俊,荆州可谓群贤毕至,人才鼎盛。  但刘表又用了多少呢?他能像唐太宗那样骄傲地宣布:“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吗?我们可以简单罗列两份名单,比较一下。一份是刘表核心集团的成员,根据《三国志》、《后汉书》的记载,大概有:南郡中庐的蒯良、蒯越兄弟,襄阳地区豪族,刘表的主要谋臣。从事中郎义阳人韩嵩,别驾零陵人刘先,东曹掾北地人傅巽。襄阳地区豪族的代表蔡氏集团,包括刘表妻蔡氏的弟弟蔡瑁及外甥张允。以及各自拥有独立部队的守边大将文聘、黄祖。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姻亲关系为纽带,以襄阳地区豪族势力为核心的统治集团。另一份是当时荆州地区在野及不被重用的人士的名单。如后来归附曹魏的司马芝、裴潜、和洽、王粲、桓阶、邯郸淳、徐庶等;归附蜀汉的诸葛亮、庞统、魏延、黄忠、马良、蒋琬、廖化等;以及归附东吴的甘宁等。以上还只是粗略地列举,但无论从人数还是成色上,后一份名单者都远远超过前一份名单。刘表难道是真眼瞎么?他是否不思进取,从不吸纳人才?  其实,虽然刘表不曾想吞并天下,但还是有一定的政治野心的。他常常以西伯侯(即周文王姬昌)自居,也想称霸一方[7],并曾派遣赖恭、吴巨企图夺取交州地区[8]。但刘表志虽不大但才更稀松,对于争霸,“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刘表表面上也愿意任用人才,但一方面,很多人并不看好刘表的政治前景,来了荆州也有意回避,并不买刘表的账,如毛阶、杜袭、和洽等[9];另一方面,即使他将人才收于帐下,但由于他的气度等原因(详下文),人才并不能得到充分任用,甚至反对他,如张羡[10]。下面想具体分析一文一武两位人才在荆州的境遇,窥斑见豹,从中分析刘表这个人的身份、气度及能力。  首先来看看著名文学家、“七子之冠冕”的王粲在荆州的境遇。王粲是在“西京乱无象”的情况下南下荆州避难的。他和刘表有较深的渊源。首先,他们都是兖州山阳郡高平县人,是所谓的“邑人”,即老乡。第二,刘表与王粲的祖父王畅都是汉末的“清流”,王畅是“八俊”之一,刘表是“八顾”之一[11],而且王畅任南阳太守时,刘表还受学于他。恩师的孙子兼同乡来投奔自己,按理该予以重用吧?但实际是,“(刘)表以(王)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12]。  刘表不重用王粲,并且有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貌寝”,说白了就是说王粲长得对不起观众——太丑了。相貌的妍媸在刘表这类“名士”、“高士”眼中是十分重要的,何况刘表本人就是一个身高一米八几的帅哥[13]。第二个理由是“体弱”,这不是现代汉语“体弱多病”的那个意思,而是指王粲的气质柔弱[14](其实王粲是一个内刚外柔的人,暂且不表)。前两个理由还罢了,关键是第三条,“通侻”。“通侻”也写作“通脱”[15],裴松之解说道:“通侻者,简易也”,也就是简慢、旷达、不拘小节。《世说新语.伤逝》说王粲“好驴鸣”,即喜欢听驴叫声,这是王粲“通脱”的一个典型例子。这种旷达不羁的作风是与刘表这一类“名士”的固有观念水火不容的。同样“通脱”,而且更厉害的还有祢衡,刘表也是先礼遇而后不能容[16]。鲁迅先生在那篇著名的演讲稿中指出汉末魏初兴起的一个时代风尚就是“尚通脱”,并认为那些汉末“清流”之士(刘表恰在其列)“讲‘清’讲得太过,便成固执,所以在汉末,清流的举动有时便非常可笑了”[17]。作为皇室宗亲(刘表为汉景帝子鲁恭王刘馀之后)和“清流”、“名士”,刘表心目中的人才应该是姿貌伟岸,神采奕奕,进退有据,笃行达礼之人。换言之,刘表更看重外在“虚”的东西,而不是把能力放在第一位。  除了《王粲传》归纳的三个原因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如前所述,王粲祖父王畅为南阳太守时,刘表曾从其受学。但其实师徒俩的观念、作风并不相同,刘表还曾吃过一个软钉子。根据《后汉书.王畅传》,王畅对南阳当地的豪族势力是严厉打压的,使当地“豪右大震”;又针对郡中豪族奢靡的作风,王畅以身作则,穿布衣、乘羸马蔽车,想矫正这种不良风气。此时刘表却对王畅进谏,认为王畅作得太过激了,实际上是承认并肯定当地豪族的作风,与其后来在荆州对待当地豪族的态度是一致的,这也是他宗室、“名士”身份的正常反应。但王畅并未接受建议[18]。所以也不能排除刘表给王粲穿小鞋的可能(所谓“外宽内忌”),况且王粲颇有乃祖之风,外柔内刚[19],观念上与刘表也会有冲突。刘表不重用王粲,他也只好写写《登楼赋》这样的文字发发牢骚了。  
    从昨天开始,烟火又可以正常更新了,不过刘表这篇还是发出来吧,有始有终嘛。  今天下午第四卷收尾,敬请各位朋友支持!烟火在这里谢过大家了!  ————————————————————————————————————————————————————————  再来看看武将甘宁。甘宁是从益州败逃入荆州的。他最先带领着他的私人精锐部队(“僮客八百人”)来投靠刘表。结果只能“居南阳,不见进用”[20](裴注引《吴书》认为这是因为刘表“不习军事”,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当时南阳的实际控制者是军阀张绣(汉末南阳郡的情况详见《“锦帆贼”甘宁》第二节《甘宁在荆州的蹉跎岁月》),而甘宁在南阳是遭到张绣凉州军事集团排挤的,这个先按下不表,回到刘表与甘宁的关系上来。刘表之所以不重用甘宁,根本原因落在双方的身份上。  刘表的身份已如前述,那甘宁是何许人也?《甘宁传》说:“(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于长吏界中有所贼害,作其发负。至二十余年。”注引《吴书》也说:“(甘)宁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于郡中”。由上述两段史料可以看出,甘宁首先是“有气力”,能“挟持弓弩”,武艺高强;并且“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拥有一只精锐的私人部队;而且平日里做的是杀人越货、“藏舍亡命”的勾当。他是所谓的“游侠”。  “游侠”是两汉社会中一个颇为活跃的阶层,并且是有等级的。像曹操、袁绍、张邈之流,也被人认为“好游侠”,但他们更多表现在“立气势,作成福,结私交”[21]上,与甘宁不同。荀悦说:“(游侠)以正行之者谓之武毅,其失之甚者至于为盗贼也。[22]”参照上引甘宁的行为,他正是“至于为盗贼”的那类,是游侠中较低层次的一类,即所谓“轻侠”。下面我们参考其他例子来间接获知刘表不重用的原因。《后汉书.王允传》说:“(王允)素轻(吕)布,以剑客遇之。”王允与吕布都是并州人,但王允家族是“世仕郡为冠盖”的豪右高门,而吕布只是一名“剑客”,凭借武力在州中任事(“以骁武给并州”)据方诗铭先生研究,“剑客”具有“亡命奸臧”和“气力勇猛”的特征,实际上就是“游侠”中的“轻侠”[23]。王允对吕布只是利用其武勇,但对这类人是“素轻之”的。同样地,作为冠盖高门的刘表对“轻侠”之徒甘宁同样是轻视的,而之所以连利用都不利用,是因为荆州的北大门南阳郡与东大门江夏郡早已分别被军阀张绣与黄祖所盘踞。已有人看家护院,对“坐谈客”[24]刘表来说,甘宁只如同一块鸡肋罢了(更气人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甘宁无论是在张绣处还是后来在黄祖处都会受到排挤,他即使想当一名偏将也不可得。)  我们还可以把刘表的用人与曹操、刘备、孙权横向作一比较,来看看其中的差异。刘表不能忍受“通脱”的风尚,务虚不务实,只重用地方豪族实力派。而曹操则不计小节,高举“唯才是举”的大旗,并且打击地方豪族势力;对待隐居的高士,刘表傲慢愚钝,人谓水镜先生为“奇士”,刘表见后竟说:“世闲人为妄语,此直小书生耳。”[25]而刘备则礼贤下士,三顾诸葛亮于草庐,终成鼎足之势;刘表总端起自己的“名士”架子,瞧不起社会地位低而有实才的人。孙吴政权则因出身微寒,没有种种条框的约束,敢大胆提拔像甘宁这样的游侠之士。  刘表诚然是个帅哥,诚然“黄中通理(语出《易.坤卦》,是赞美道德),博识多闻”[26],但他“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在这个群雄逐鹿的乱世里,“英雄”行得,“奸雄”行得,“枭雄”也行得,但那种标榜声气、游谈无根的“名士”派头行不得了!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刘表逝世,“名士”们已开始从政治舞台的中心淡出。  ————————————————————————————————————————————————————————  [1]分别见《三国志.鲁肃传》、《诸葛恪传》(下列注释只单列传名的皆出自《三国志》)  [2]分别见《刘表传》、《周瑜传》  [3]《鲁肃传》:“今(刘)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4]《吴主传》注引《吴历》  [5][13]《刘表传》  [6][12]《王粲传》  [7]《王粲传》“(王)粲奉觞贺曰:‘……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裴潜传》:“(裴)潜私谓所亲王粲、司马芝曰:‘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  [8]见《士燮传》  [9]《毛玠传》:“(玠)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杜袭传》:“(杜)袭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同郡繁钦数见奇於表,袭喻之曰:‘吾所以与子俱来者,徒欲龙蟠幽薮,待时凤翔。岂谓刘牧当为拨乱之主,而规长者委身哉?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吾其与子绝矣!’钦慨然曰:‘请敬受命。’袭遂南适长沙。”《和洽传》:“(洽)遂与亲旧俱南从表,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辟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阽危,必有谗慝间其中者。’遂南度武陵。”  [10]《刘表传》注引《英雄记》:“(羡)性屈强不顺。表薄其为人,不甚礼也。羡由是怀恨,遂叛表焉。”  [11]《三国志.刘表传》谓其为“八俊”之一,据裴注及《后汉书.党锢传》知此说不确。  [14]曹丕《与吴质书》:“(王)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李善注:“气弱谓之体弱”。钟嵘《诗品》称王粲“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诗文风格的柔弱其实是个人气质的反映,二者是相通的。  [15]见《世说新语.伤逝》刘孝标注  [16]见《后汉书.祢衡传》及《三国志.荀彧传》注引《傅子》  [17]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于药及酒之关系》  [18]《后汉书.王畅传》及《三国志.刘表传》注引谢承《后汉书》  [19]如《王粲传》注引鱼豢转述韦诞的话:“(王)仲宣伤于肥戆”。“肥”,表示程度深;“戆”,是指刚直而愚。又《杜袭传》“(王)粲性躁竞”(参观《文心雕龙.体性》:“(王)仲宣躁竞,故颖出而才果”,“颖出”指锋芒毕露,“果”指果敢、勇决)  [20]《甘宁传》  [21][22]袁宏《汉纪》卷十  [23]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五《吕布在并州的早年生涯》  [24]《郭嘉传》  [25]《世说新语.言语》注引《司马徽别传》刘镇南铭  [26]《世说新语.轻诋》注引《刘镇南铭》  
    烟火曰:  这篇美文是烟火偶尔看到的帖子,虽然对三国武将的排名仁者见仁,但能分析到如此程度的,依然令烟火赞叹。前三国武将如云,比后三国要精彩丰富许多,也许这也是三国的魅力所在吧。与各位朋友分享。  ————————————————————————————————————  1级吕布  2级马超颜良  3级典韦关羽赵云  4级许褚  5级张飞文丑庞德曹彰  6级黄忠张辽  7级孙策太史慈夏侯惇华雄  8级甘宁关平曹仁徐晃张郃  9级臧霸张任魏延夏侯渊凌统李典管亥  10程普曹洪李严高览文聘麹义武安国  11周泰马岱黄盖高顺纪灵严颜于禁泠苞12孙坚乐进蔡阳陈武何曼方悦  13王平韩当蒋钦潘璋周仓李通公孙瓒陈应韩猛孟坦车胄李丰14徐盛杨任吕旷廖化张翼  15丁奉侯成宋宪邢道荣  16刘封  ————————————————————————————————  1级吕布  1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是公认的第一武将。罗贯中版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中,吕布战张飞约数十合“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而后“张飞性起,大喊一声。云长把马一拍,夹攻吕布”。“又战到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吕布何等武力!于是刘备掣剑骤马“刺斜里去砍”,四人转灯儿般厮杀后,吕布架隔遮拦不定,飞马离去。天下英雄也唯有巅峰时期的吕布才能在约数十合渐败张飞。  吕布独战许褚20合后典韦助战,随即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亦助战,吕布独战六将,其结果也只是“吕布遮拦不住,拨马回城”,终究能全身而退。吕布为丁原义子,后杀丁原成为董卓义子,后杀董卓与王允共护汉帝,后被李郭二贼所逐投袁绍,后被袁绍逐投张扬,后弃张扬投张邈,后因张邈被曹操破投刘备,后自立,终为曹操所灭斩。  ——————————————————————————————————  2级马超颜良  2马超:马超在身负血海深仇的情况下冲阵曹操大军,3合败张郃,当然此次交锋张郃有避战之嫌(因为马超有拼命之嫌)。  马超与吕布都曾大战过张飞,以张飞为参照,马超略低于吕布。马超为马腾之子,后马腾被曹操杀起兵报仇,后为曹操破投张鲁,后叛张鲁投刘备,后病故。纵观前三国,曾经独败数员敌方武将的只有五人,马超赵云典韦许褚和文丑。  文丑独败的公孙瓒手下四员健将罗贯中没有给出名字,使人感觉文丑的表现是五人中最弱的。  许褚独败的四名泰山寇有名字,孙观、吴敦、尹礼、昌豨,但四人都只出战了一次,并不知这四人的武力如何。  赵云独败韩德及四子表现明显高于许褚文丑,小说先是着重描述韩德父子武力如何高强“时有西凉大将韩德,善使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引西羌诸路兵八万到来;见了夏侯楙,楙重赏之,就遣为先锋。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班”,而赵云先是3合杀韩瑛,而后独战三人1擒1杀1伤,最后韩德逃命。  典韦独败的吕布手下四名健将郝萌、曹性、成廉、宋宪都是吕布手下的重要人物,书中对四人描述都很多,特别是宋宪先后与典韦张飞颜良交手过。且四人归途也都不同,后来分别死于刘备军,夏侯惇,乐进和颜良,故相比许褚文丑的独战四将,无疑典韦要更风光。  马超独败韩遂手下五将侯选、李堪、梁兴、马玩、杨秋,“五将挥刀齐出,超砍翻马玩、剁倒梁兴,余各逃命”。马超的以一敌众的表现明显是最强的;另外马超独败杨阜八兄弟,“阜兄弟七人皆被超杀死,阜身中五枪,援军夏侯渊到,超遂走。”马超独败八将,表现也在典韦赵云之上。  ——————————————————————————————————  3颜良:袁绍首席大将颜良的武力是最受争议的,通常都会被读者排到6位之后,如传统的“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以及*同志修改成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都没有将颜良列在前6位。  笔者以为凭借颜良20合完败徐晃以及颜良战败徐晃之后曹营的许褚张辽夏侯惇都不敢出战的战例,加上许褚50合战徐晃不分胜负的战例,可以理解为颜良武力明显在许褚张辽之上。有人说关羽斩颜良,故关羽比颜良武力高,笔者并不认同。看看关羽是怎样杀颜良的:“...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中军众将,心胆皆碎,抛旗弃鼓而走。云长忽地下马,割了颜良头,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似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未尝见此神威,谁敢近前。良兵自乱。曹军一击,死者不可胜数,马匹器械抢到极多。关公纵马上山,众将尽皆称赞。公献首级于曹操面前。(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  可以说是刘备对颜良的一句暗嘱害死了颜良。看看关羽,“将盔取下放于鞍前”是打仗吗?不是,更像是使者;而颜良军是怎样对待使者关羽呢?“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这不是对使者的态度吗?而颜良是怎样对关羽呢?“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这种情况下颜良被关羽斩于马下,根本不是比较武力的有效战例。  ——————————————————————————————————————  3级典韦关羽赵云  4典韦:曹操战吕布时,典韦为救曹操单骑陷阵,持一双大铁戟冲杀入去,吕布手下郝、曹、成、宋四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典韦能够独败宋宪等四将,但是张飞只能杀退宋宪和魏续二将,战败比战退的程度要更深吧,笔者以为典韦武力当在张飞之上在评定典韦武力的时候,大家通常忘记典韦战高顺的战例。以高顺为参照,典韦武力亦高于张飞。因为战场胜利的高顺与侯成联手不敌战场失败的典韦而战场失利的高顺无准备情况对抗战场主动的张飞仅仅“不利”  高顺曾诱敌诈败于典韦,这虽是无效战例,但是继而曹操中计后与众将走散,曹操“急走南门,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完全可以理解为战场得胜的高顺与侯成无法敌住败军的典韦。而看看高顺与张飞的交锋,“(当时吕布为败军)忽听背后喊声大起,布使高顺探之,见一队人马,当先一将...益德。高顺交战不利,退走入阵。飞冲入阵来。”败军的高顺无准备(吕布仅仅派“高顺探之”)碰到战场主动的张飞率一队人马冲来,这种情况下交战,高顺仅仅是“不利”而退。典韦旧跟张邈,后叛张邈,后投曹操,终为救曹**于张绣乱军  ————————————————————————————————————  5关羽:战夏侯惇40合不分,且夏侯惇还欲再战自称非擒不可,说明40合关羽并没有使夏侯惇觉得自己占了下风,相比吕布十数合败夏侯惇,关羽武力当比吕布低至少2级,即关羽武力可在第3级。华雄曾败孙坚(而孙坚曾杀黄巾军首领赵弘,闻名天下),故华雄足可列为高手,而关羽挥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凭武力曾1合斩华雄,当然有网友称华雄有轻敌而死之嫌,且关羽有凭身高优势(关羽9尺5高,华雄9尺),但是凭此战例足以将关羽列在前几级。颜良20合败走徐晃后,程昱建议曹操非关羽不能胜颜良,也就是说在曹操等看来,关羽武力应当在许褚张辽夏侯惇等之上;颜良20合败走徐晃后,夏侯惇不敢迎战颜良,但是夏侯惇屡战关羽自称非擒关羽不可,可见在夏侯惇看来,关羽当在颜良之下。  关羽曾20合战纪灵,有人认为凭此战可以分析出关羽武力低于张飞,笔者以为不然,因为此战是刘备和关羽都不愿意的。罗版三国原文:“玄德在徐州,闻(曹操)使命至,出郭迎接;开读诏书,却是要起兵讨袁术。玄德领命,送使者先回。糜竺曰:‘此又是曹操之计。’玄德曰:‘虽是计,王命不可违也。’遂点军马,克日起程...骤马与纪灵大战二十合。纪灵少歇,关公回阵立马久等...”如果关羽将纪灵视为敌人,战20合后关羽会让纪灵回去而久等吗?而纪灵少歇后没有再出战且后来再见到关羽时噤若寒蝉的表现足够可以说明纪灵早已战败了。关羽为刘备义弟,曾降曹操,后复归刘备,终大意失荆州为东吴吕蒙所败,马忠所擒,被孙权令斩。  ————————————————————————————————  6赵云:又是一位颇有争议的武将,争议战例是赵云战过疲惫回师的张辽李典于禁又突袭枪挑高览之后独战张郃“10数合张郃气力不佳,拨马便走,云追,郃又欲战,关羽、关平、周仓到,杀退郃。”张郃10数合力气不佳退走,喘口气后再回战赵云。  网友在分析赵云战张郃时,通常认为赵云体力有受损,而张郃似乎是以逸待劳(这种理解在毛版三国中尤为明显)。故理解为以张郃为参照,赵云武力或许还在马超之上。  笔者以为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为张郃随曹操大军被派去捣了刘备汝南老巢后长途回来遇见刘备,故相战赵云,张郃体力亦受损,因此并不能以此战证明赵云10余合可败张郃(毛版将远征回来疲惫的张辽于禁李典改成在营地留守的许褚于禁李典战赵云,之后还能打败张郃,无疑提高了赵云的武力)。  长坂坡赵云匹马冲阵,杀死“曹营名将50余员”,更是赵云的得意之作。有网友以为赵云武力或许可以超过马超徐晃,甚至亦有认为超过吕布,笔者红尘以为可以将吕布约十余合败夏侯惇;马超3合败张郃;颜良20合败徐晃;赵云十余合败退李典四个有效战例来作比较。不会有人认为李典武力会高于夏侯惇,徐晃,张郃吧。既然这样,以笔者红尘拙见,更不以为赵云武力高于吕布马超颜良。  赵云抱护着阿斗突围时再战张郃,十余合,云料不能胜,夺路而走。虽然赵云抱阿斗在身,但是张郃在曾战过赵云的情况下并不畏惧过赵云武力。  至于后来张郃徐晃围攻黄忠,赵云冲前救黄忠,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有网友以为凭此战可以证明赵云武力尚在马超颜良,笔者红尘以为,张郃徐晃围困黄忠多时,早已体力受损,如今黄忠与赵云合战疲惫的张郃徐晃,张郃徐晃当然心惊胆战了,故此为无效战例。赵云先投公孙瓒,后因公孙瓒为袁绍破,投刘备,终病故。  ——————————————————————————————————————  4级许褚  7许褚:在许褚与吕布斗20合后,曹操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吕布非一人可胜。”然后就派五将加入合战吕布。整部前三国,除吕布之外无人能令曹操非得安排六将同时出战,即使是后来的马超于潼关前连败于禁张郃两员名将,杀死李通,曹操也未指挥几对一的局面,可见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曹操是不愿指挥几对一的。因此有网友理解理解为,曹操这句话是给或许已经占下风的许褚在众将面前留足了面子。若仅凭此战例,许褚武力有高估一级之嫌。关于马超战许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和结论,有网友认为凭此战例可以认为许褚武力高于马超。笔者更倾向于传统的理解,认为马超高于许褚。在曹操看来,许褚当不敌马超,故马超屡次挑战,曹操屡被追杀,许褚也不曾主动或被派出战(整观全书,曹操只有四次被敌欺时没有派许褚出战:面对20合败徐晃的颜良;面对两次冲曹军的赵云;面对3合败张郃的马超)。而自打许褚被曹营称为虎痴后激起了许褚斗马超的斗志,不顾曹操之阻扰非要与马超一战。战到200合不分胜负后许褚已经沉不气,孤注一掷,使用冒险打法。“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无盔甲之保护,防守很弱,背水一战,毫无退路,非赢则输;无盔甲之繁重约束,手更灵活,攻势更猛,这是十足的冒险打法,有“不成功则成仁”的感觉。此举果然起效,30合后,许褚利用手臂之灵活抓了马超枪后,扔掉另一只手的刀,两只手合力抢枪。“扔刀夺枪”之举是继续了许褚“裸衣”的冒险打法,若抢到枪,则马超败了;若抢不到,则自己败。然马超枪并未能被许褚抢走,而被两人折断,最终两人半节在马上乱打。没有盔甲保护的许褚防守极弱,再打下去,胜负也是不远的事情了,这一点连曹操早已看出,于是“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  战徐晃50合不分,可以理解为许褚武力在颜良之下。独战且战退张鲁手下两员大将杨任杨昂,而杨任曾战夏侯渊30合不分胜负,由此可见,许褚武力远远高于夏侯渊。  ——————————————————————————————————————  5级张飞文丑庞德曹彰  8张飞:初出江湖的张飞一战巅峰时的吕布数十合张飞渐败,但第二次百合交锋已过巅峰的吕布时,虽吕布不愿得罪刘备而不会下杀手,虽张飞占下风,但终究能够“不分胜负”。  张飞第二次交锋张郃时,先四五十合,后张郃一直死战到百十余合,由此分析张飞武力明显低于马超赵云二至三级。  张飞一战马超,刘备是先避马超锐气再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而出兵,虽百合不分胜负,但刘备“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可以理解为张飞占下风刘备拦截逃亡的袁术败军时,张飞十数合杀袁术的大将纪灵。张飞和许褚都有交锋过吕布和马超,但张飞的表现都不及许褚;张飞和马超赵云都交锋过张郃,同样张飞的表现远逊于马超赵云;张飞和典韦都战败或战退败过高顺和宋宪,但是典韦的表现都明显高于张飞。因张飞常鞭挞下属,终被部将范疆张达所杀  ——————————————————————————————  9文丑:与颜良齐名,颜良被关羽杀后,自称要为颜良报仇,而袁绍称“非汝不能报颜良之仇也”,以此来看,文丑武力应该与颜良相若。但是文丑曾在战场不利的情况下战徐晃30余合战平,之后徐晃从容退走,以此看来文丑武力不在颜良之上。文丑不十数合战败公孙瓒(公孙瓒曾2合被吕布击败),根据笔者设定的所有武将交锋记录共同遵循的原则:正常状况下“不十数合”败,认为武力相差8级;正常状况下只3合败,认为武力相差11级;正常状况下只3合杀,认为武力相差12级之外,文丑武力可低于吕布4级。体力受损的情况下和刚出场的赵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战关羽2合心怯,拨回马绕河而走,结果被关羽杀,此战例严重影响了文丑的武力形象。公孙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文丑,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  ——————————————————————————————————  10庞德:战老关羽百余合,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急令鸣金收军”说明庞德当占下风曹操曾当面夸过属下三人的武艺,称典韦为“恶来”;称许褚为“樊哙”;其次就是称赞庞德:  曹操在与庞德交战之前“深知庞德之勇,乃嘱诸将曰:‘庞德乃西凉勇将,原属马超;今虽依张鲁,未称其心。吾欲得此人。汝等须皆与缓斗,使其力乏,然后擒之。’张郃先出,战了数合便退。夏侯渊也战数合退了。徐晃又战三五合也退了。临后许褚战五十余合亦退。庞德力战四将,并无惧怯。各将皆于操前夸庞德好武艺”。曹操战前已深知庞德之勇,故派大将欲用车轮战擒之,然庞德武艺超过曹操想象,“力战四将,并无惧怯”,连桀骜不驯的许褚也在曹操面前称赞庞德好武艺,应该可以理解为庞德与许褚武艺相近。当后来庞德自荐出战关羽时,曹操称之为“关某威震华夏,未逢对手;今遇令明,真劲敌也”可见在曹操看来以庞德足够战关羽。战关羽后,关羽评价“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该评价在黄忠之上,曾为救主曹操心切奋力战退欲擒曹操的魏延。  战关平30合不分,两家各歇,此战例使人感觉庞德武力尚在20合败徐晃的颜良,3合败张郃的马超,以及1合斩华雄的关羽之下;与50合战徐晃不分胜负的许褚,140合战张郃不分胜负的张飞相若。  ——————————————————————————————  11曹彰:曹操之子,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以曹彰手格猛兽的勇猛根本不逊于逐虎过涧的典韦和掣二牛尾倒行百步的许褚。刘封虽然不敌徐晃,但仍能屡次挑战并与徐晃交锋,但刘封在曹彰面前只有3合大败。吴兰在战场上数次牵制住老黄忠(当然,书中并没有交待吴兰与黄忠是否有直接交锋,因此可以理解为吴兰几次牵制住黄忠是以混战为主),但吴兰在曹彰面前零合一戟刺兰于马下,感觉上曹彰武力完全可以在黄忠之上。笔者以为,若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曹彰武力或许还可再高一级。  ————————————————————————————————  6级黄忠张辽  12黄忠:张鲁派马超进攻刘备时,“玄德大惊。孔明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当时关羽远在荆州),孔明没有提及黄忠,可见在孔明看来,黄忠武力当在张飞赵云之下。  战关羽100合不分胜负,但占下风(“恐有失”),且关羽自称“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即在关羽看来,自己还是有把握赢黄忠,而且次日若非黄忠马失前蹄,关羽的拖刀计或许已经斩黄忠。  战李严四五十合不分胜负。  战败的武力最高的武将当是东吴的潘璋,“数合不分胜负,忠奋力恶战,璋料敌不过,拨马便走”。  ————————————————————————————————  13张辽:吕布败刘备,刘备在撤退时遭张辽追击,关羽负责断后时与张辽交手,未能击退张辽,致使一半人马被阻于城内。故关羽对张辽评价甚高(毛本中将刘备关羽那一万军马的损失一笔抹去了,以至于读者读完毛版三国后感觉关羽后来对张辽武力的称赞名不副实)  战张飞战例:“...关公见张辽退去,径来东门看时,只见张飞已出城外和张辽厮杀,辽拍马而去。张飞欲赶,关公急召入城,令士卒坚守东门。飞曰:“张辽怕我而走,哥哥如何赶我回来?”关公曰:“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是吾夜来美言说之,其人颇有归顺之心。今日不欲与汝厮杀,故拍马而走。”飞方悟,再不出战...”由此可见,张飞与张辽交过手,张辽不弱于张飞,张辽却拍马而去,张飞本有疑惑,关羽解释后,“飞方悟”。以张辽战关羽和张飞的战例以及关羽对张辽和黄忠的评价来分析,在关羽看来张辽武力当不在黄忠之下。  与太史策80合不分胜负时,乐进单骑冲阵直指孙权,可以理解为战太史慈80合时张辽并没有占多少优势。曾与凌统战50合不分胜负,占优势(“恐凌有失”)  战夏侯惇:“...言未毕,臧霸出马搦战。曹军内乐进出迎。两马相交,双枪齐举。战到三十余合,胜负不分。夏侯惇拍马便出助战。吕布阵上张辽截住。两对阵前厮杀,胜负未分。恼得吕布性起,挺戟骤马,冲出阵来。夏侯惇、乐进皆走...”可以理解为当时张辽不在夏侯惇之上,才恼得吕布性起。  如果说三国演义武将武力都是相对稳定,那么张辽的武艺应该是里面变化最明显的,刚出场时原文强调20岁,战夏侯惇占不了优势;而后战关羽,武力使关羽称赞;再后来战太史慈,太史慈的撤退可以考虑为张辽武力完全不在太史慈之下。曾战张郃,四五十合加上约20合前后总共约六七十合未见输赢。以张郃为比较,张辽和张飞一样武力明显在马超之下。  ——————————————————————————————————————  7级孙策太史慈夏侯惇华雄  14孙策:孙策得意的战例“刘繇背后一将挺枪出马,乃干糜也。与策战不三合,干糜被策活捉于马上,策拨马回阵。樊能见捉了干糜去,挺枪来赶,那枪搠到策后心,阵中叫:“背后有人暗算!”孙策回头,忽见樊能到,策大喝一声,如巨雷,樊能倒翻身,撞下马而死。策到门旗下,将干糜丢下,已被挟死。因挟死一将,喝死一将,人皆呼策为“小霸王”也。”  孙策与太史慈战了130合不分胜负,两人武力基本相近。  ——————————————————————————————————  15太史慈:单枪匹马冲入十数万的黄巾军围住的徐州城外,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直到城下;又单枪匹马轻松杀死30多贼将突围离开徐州搬救兵,30多员贼将谈笑间被太史慈杀死,笔者以为这种锋芒不亚于赵云和后三国的文鸯。与孙策战130合不分胜负,分不出任何优势,而且再无其他战例可以比较两人武力。战张辽战例分析:  太史慈战张辽80合不分胜负时,乐进单骑冲阵直指孙权,结果被宋谦贾华相阻而回,宋谦追击时被李典暗箭杀。“太史慈见背后有人堕马,弃却张辽,望本阵便回。张辽乘势掩杀过来,吴兵大乱,四散奔走。”  笔者认为由于太史慈的撤走而导致张辽乘势掩杀,吴兵大败,故太史慈武艺当在张辽之下,虽单独交锋80合时太史慈并未显任何劣势,但在己方战局不利时已经没有信心继续战下去,如果以此理解来分析此战例,太史慈武力有高估一级之嫌。但有网友认为太史慈的撤退时由于救主心切而不是武力不及张辽,故以此战分析两人武力相若,只能用其他战例来比较两人的武力差别。而以张辽不三合败袁尚的战胜纪录以及战关羽的战例来比较,太史慈虽有杀30多元贼将的纪录,但是没有败过任何有名字的将领。以此理解来分析,张辽可以略高于太史慈1级,则太史慈武力在第7级并没有高估。如用网友的理解,太史慈撤离是因为救主心切,则太史慈撤离的决定严重失误,因为在这个关键时候太史慈完全应当以一人之力抵挡住张辽而缓和失利的战局,这才是正确的救主,而不是撤退导致张辽乘势掩杀,导致吴军大败,孙权险被张辽所擒(曹操大军曾被东吴大军突袭,曹军不战自退,韩当周泰冲阵,被许褚只身挡住两人战了30合后方退,以一人之力缓和了败局)  ————————————————————————————————  16夏侯惇:战吕布“...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出。惇与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侧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西边又喊声起,郭汜又引一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惇抵敌吕布不住,飞回阵来。布引铁骑掩杀,曹操军大败...”算算时间应该有十余合“...在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操视之,乃夏侯惇引生力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黄昏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  “...夏侯惇挺枪出马搦吕布战。高顺出马大骂夏侯惇,惇大怒...”说明夏侯惇曾两战吕布之后并不怕惧吕布武力。关羽与夏侯惇战了40合不分,且夏侯惇还要再战,若非张辽阻拦,自称非擒关羽不可,说明夏侯惇经过交手后也不畏惧关羽武力。夏侯惇和张飞两人都曾被吕布战败;两人都战败过曹豹(二马相交...曹豹敌不住夏侯惇,回马便走;张飞三合杀曹豹),但夏侯惇表现都明显不如张飞。  ————————————————————————————————————  17华雄:董卓手下大将,又是一位武力争议颇大的武将。有网友认为关羽1合斩华雄,故华雄不能成为一流高手,也有网友认为当华雄最牛叉的时候,曹操麾下众将无一人敢於出战华雄,何也?是被华雄连续挫败18路诸侯、尤其击败江东猛虎的气势给镇住了(包括十数合打败场面占劣势的孙坚)。能把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这等勇将镇住的人,武力可以不低于这些人吧。至于1合被关羽斩掉,亦有网友以为华雄有轻敌之嫌,因为当时正当华雄连胜数局,锋芒毕露之时,而关羽是以马弓手的身份出战,故华雄轻敌,且关羽武力本来就明显高于华雄,结果1合被斩。笔者认同这位网友的观点。  ————————————————————————————————————  8级甘宁徐晃关平曹仁张郃  18甘宁:没有任何有效的交锋纪录可以用来评定甘宁武力,只能参考其他战例和资料。  首先,三国演义中甘宁杀死(包括射箭)的有姓名的武将7名,这个数据仅次于赵云关羽张飞,与许褚并齐。  其次,赤壁之战周瑜在派兵时,将两个最险要的位置分别交予甘宁和太史慈,使人感觉甘宁和太史慈当是东吴武力最高的将领。结果甘宁也不负周瑜所望连杀曹营两员袁绍手下降将马延张觊。  攻皖城战例“城上矢石齐下,战士多伤。甘宁手执铁链,冒矢石而上。朱光令弓弩以射之,甘宁拨开箭林,一链打倒朱光。吕蒙亲自擂鼓,士卒皆一拥而上,乱刀砍死朱光。降者数万人,得了皖城,方才辰时”。  率百骑劫魏营不折一人一骑,被孙权成为“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  战曹洪20合不分胜负(曹诈败)。  甘宁作为东吴武力最高的将领之一,武力到底该列在那个层级呢,从周瑜领兵来看,甘宁甚至排在太史慈之前,相比甘宁杀死的有姓名的武将7员,太史慈没有任何交锋战胜记录,可以理解为甘宁武力当与太史慈相若。最后从周瑜先后对关羽和赵云武力的忌讳来看,东吴武将不但没有可以与关羽和赵云相敌的,而且武力相距应该颇大,甘宁武力可列到7-8级,但是相比太史慈杀30余贼将纪录以及太史慈勇斗孙策和张辽的经典战例,甘宁没有更高的武力表现,故甘宁比太史慈低1级。  ——————————————————————————————————————  19徐晃:被颜良20合杀败,而颜良武力向来被低估,故徐晃武力表现同样受牵连。战许褚50合不分胜负,战前曹操虽然暗自欣赏徐晃,但并没交代许褚不许杀死或打伤徐晃,所以两人的50合平手是公平的。张郃高览韩猛淳于琼为袁绍手下齐名的大将,甚至曹操谋士荀彧称韩猛匹夫之勇,武力当相差张郃高览不远,但是徐晃率兵突袭韩猛,与韩猛交锋,韩猛抵挡不住徐晃而退。另外从历年曹操亲征与敌军对阵时派武将交锋的记录来分析:许褚13次;徐晃7次;张郃排第三2次,可理解为在曹操看来在曹营武将中徐晃武力当明显超群,且当在张郃高览之上。故笔者以为徐晃武力有低估一级之嫌,根据笔者通用的武力相差原则(20合战败相差6级),则颜良亦有武力低估一级之嫌。  ——————————————————————————————————  20关平:战徐晃40合不分胜负  战庞德“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两家各歇。早有人报知关公。公大怒,令廖化去攻樊城,自己亲来迎敌庞德。关平接着,言与庞德交战,不分胜负”。从关平回报给关羽的“言与庞德交战,不分胜负”来看,30合内关平武力表现与庞德相若,看来关平在父亲关羽的指点下也已能够武艺超群了。关平护送廖化出城突围求救,遇丁奉及其所部,大败之,送走廖化。且不评价丁奉与徐盛武力谁更高,笔者以为以关平孤身杀败丁奉及其所部时表现的武力不在徐盛不能抵挡曹仁时曹仁表现的武力之下。  关羽在城下被曹仁弓弩手乱箭射中,“曹仁见关公落马,即引兵冲出城来;被关平一阵杀回,救关公归寨”,虽是以混战为主,但是亦可理解为关平武力不在曹仁之下,否则以当年曹仁数百骑冲杀徐盛五千军且败徐盛的表现,曹仁理当乘胜追击,挽回败军局面。  ——————————————————————————————————  21曹仁:刘备曾言“曹仁勇不可当”,但是曹仁只有一次有效战例。徐盛所率东吴五千军围困牛金所率五百人后,曹仁率数百骑冲入营救,“仁独当先,揵刀杀过吴阵。徐盛迎之,不能当抵。曹仁杀到核心,救出牛金。仁回顾尚有数十骑在阵不能得出,遂复回突入重围。所到之处莫敢拦阻,又救出一彪军马。正遇蒋钦拦路,曹仁奋力冲散。牛金助威,仁弟曹纯亦引兵出,混杀一阵。吴军大败,曹仁得胜,缓缓而回。陈矫等迎门接着,举杯称贺:‘将军真天神也!’”。  徐盛和蒋钦都是吴国重要大将,比较徐晃手下败将武力最高是韩猛刘封,曹仁战退徐盛冲散蒋钦时表现的武力不逊于徐晃。曹仁有一个与庞德交战的无效战例,“曹洪抵挡不住,折军大半,撞出重围,奔到关上。随后西凉兵赶来,洪等弃关而走。庞德直杀过潼关,连夜追杀败军。行不数里,撞见曹仁军马,救了曹洪等一军,翻身直杀到关下。马超救了庞德,抢上关来据住。曹仁自回”。曹仁救得逃亡的曹洪后联手败疲惫的庞德军队,幸得马超所救。  ————————————————————————————————————  22张郃:马超在身负血海深仇的情况下冲阵曹营曾3合败张郃。疲惫的赵云战同样疲惫的张郃,10数合张郃气力不加拨马回走,缓上一口气后还要再战。战张辽“...使张辽出马。张郃来迎。二将于阵前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曹操暗暗称奇。许褚忿怒挥刀,纵马直出。高览挺枪来迎。四员将未见输赢。曹操阵内夏侯惇、曹洪,各引一千军,两胁齐攻,冲北军阵...”前后总共应该有六七十合未见输赢。能使张郃列为一流高手的战例是与张飞交锋:先四五十合,后张郃一直死战到百十余合,可以理解总共有140余合,也没全败,只是因战场形势不利才撤走的。张郃战退的武力最高的将领当是王平,“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  
    今天晚上有事才回来,呵呵更新晚了,抱歉抱歉!  ——————————————————————————————————  9级臧霸张任魏延夏侯渊凌统李典管亥  23臧霸:笔者将臧霸列在了准一流高手第一位。但笔者以为如果给臧霸更多的表现机会,臧霸足以列为一流高手。只是随张辽归顺曹操后臧霸几乎默默无闻,火烧赤壁前与徐庶一同被曹操派往抵御西凉军,再也没有出现,故武力也常被人遗忘首先臧霸是与张辽齐名的吕布手下两员得力将领之一,以此理解臧霸武力相差张辽不远。  战曹洪战例:“...于禁、乐进双战吕布不往。操望北而行。山后一彪军出:左有张辽,右有臧霸。操使吕虔、曹洪战之,不利...”,如果能够理解为臧霸令曹洪“不利”,则臧霸武力当在一流高手之列。但有网友认为曹洪战臧霸对于两人来说应该属于无效战例,因为即使曹洪战平臧霸而另一场交锋吕虔不敌张辽也属于整个战局的“不利”,且书中并没有指明臧霸有令曹洪不利。  如果说战曹洪不能证明臧霸的武力,那么分析一下战乐进的战例。  臧霸战乐进30合不分胜负,夏侯惇来助战乐进,被张辽截住厮杀。前三国出现过不少助战:关羽助张飞斗吕布;典韦助许褚斗吕布;陈生助张虎斗韩当;曹性助高顺斗夏侯惇;曹休助乐进斗凌统等等,无一不是因为交锋一方处于不利状态才有这一方的武将相助,臧霸在30合就使得乐进占劣势,臧霸武力明显高于乐进。故笔者以为臧霸武力有低估一级之嫌(有人说许褚不也曾助张辽斗张郃,笔者回答,这是毛版三国修改后的情节,罗版三国许褚并没有助过张辽斗张郃)  24张任:被赵云一合擒住后归降的吴懿曾对孔明赵云介绍刘璋部将张任时,称张任“极有胆略,不可轻敌”,而孔明设计动用刘备严颜赵云魏延黄忠张飞擒住张任后斩。至于具体的武力,张任数次与张飞战十余合不分胜负。其余张任射死庞统屡败刘备魏延黄忠甚至张飞则是以谋略和混战为主,不做分析。  张任又是一位可能被低估的武将,但是鉴于张任没有其他有效战例证明其武力更高,只好归入准一流高手第二位。  25魏延:原属刘表,后叛归刘备,位列五虎将之后,诸葛亮后期手下重要大将,孔明眼中魏延武力可以挡张郃战泠苞战例:第一次是疲惫之师战泠苞,30合不分胜负;第二次是泠苞败军之时被魏延军士活抓(毛版改成魏延交锋擒住泠苞,则无疑毛版三国魏延该列入一流高手)  曾射伤曹操,正待擒时被救主心切的庞德奋力战退。以庞德为参照,魏延武力略低于关平,故列为准一流高手。不3合杀曹遵,曹遵是曹真20万大军的先锋;斩杀中计后措手不及的后三国高手王双。曾战马岱,马岱10合后败走,暗箭伤追击的魏延,反败魏延。此明显为诈败,为无效战例。  26夏侯渊:尽管于禁张郃李通曹洪曾先后败于马超,但夏侯渊被曹操言语所激后,奋然出兵与马超交锋,被曹操出兵急接应,看来夏侯渊自我感觉武力尚在张郃之上,故笔者以为夏侯渊武力当与张郃差别不远。战黄忠20合不分胜负,却终究中计被黄忠斩杀。曾率军被张飞部奋力杀散(本是无效战例,但是毛本改成奋力杀退,影响了夏侯渊的武力形象)  杨任杨昂兄弟抵不住许褚一人之勇,夏侯渊战杨任30合平手后方用拖刀计杀死,以此战例分析,夏侯渊武力远在许褚之后,而杨昂在乱军中被张郃杀死,使人感觉并不费力,但虽不知杨任杨昂武力谁更高,但可以感觉夏侯渊武力略低于张郃,故列入准一流高手。  27凌统:孙权曾令此前身中数枪的凌统为先锋出战,遇张辽50合不分胜负。孙权并未在场,只是猜测“恐凌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笔者理解为孙权看来凌统武力略逊张辽次日凌统再挑战,张辽派乐进出战,又50合不分。使得曹操派曹休射暗箭助战乐进。张辽与凌统交过手后能够放心派乐进出战,可以理解为乐进武力够敌住或许伤未全愈的凌统,但是曹休助战也说明凌统当占优势。周瑜火烧赤壁后,曹操率众将逃亡,先后有吕蒙凌统甘宁赵云张飞关羽六支军马沿途拦截,凌统被徐晃敌住。由此笔者理解在统帅周瑜看来,凌统在东吴诸将中当武力超群。战胜记录:凌统杀张硕于江中  以凌统交锋不弱于张辽,令乐进占下风的表现,领军拦截曹操的战例来分析,凌统虽没有列为一流高手资本,但足以列在准一流高手前几位,凌统武力通常被网友低估,有网友不认为张辽战不下凌统是因为凌统武力不弱,而理解为这是张辽的污点,笔者不认同。  28李典:曾经与赵云交锋,十数合后料敌不过,拔马回阵。根据笔者通用的武力相差原则(20合战败相差6级),李典的武力可相差赵云6级。李典曾乘胜飞马直入敌阵,生擒黄巾首领黄邵。  29管亥:统率十余万黄巾围困徐州抢劫陶谦,却在数十合中死于关羽。根据笔者通用的武力相差原则(20合战败相差6级),管亥武力可相差关羽6级。李典管亥由于交锋次数很少,故武力通常被网友低估,也有网友不以为关羽数十合杀管亥是因为管亥武力不弱,而认为这是关羽的污点,笔者亦不认同。  10级程普李严高览曹洪文聘麹义武安国  30程普:“英雄冠世,刚勇绝伦,英雄双全”的孙坚与程黄韩祖四将率本部上万兵马因粮草未到被华雄溃败,祖茂偷袭华雄不成被华雄一合杀掉,孙坚战十数合败逃,尽管此前程普有不数合刺杀华雄副将胡轸的记录,但读者不得不考虑程黄韩三人武力到底多高。曾战过孙策百数十合不分胜负的太史慈再度挑战孙策时,程普抢先出战30合不分胜负,后刘繇因故急鸣金收军。太史慈归后曰:我正要捉拿贼将,何故收军?”感觉太史慈有把握赢程普。  受以上两个战例的影响,感觉程普武力只能列为准一流高手,最多也就提高一级不数合杀刘表健将吕公;不到数合令蔡瑁逃命奔回阵中。  31高览:颜良文丑被杀后袁绍麾下排名在张郃之后韩猛之前的重要武将。高览向来与张郃齐名,故笔者以为高览武力当与张郃相差不远。战许褚战例:“...使张辽出马。张郃来迎。二将于阵前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曹操暗暗称奇。许褚忿怒挥刀,纵马直出。高览挺枪来迎。四员将未见输赢。曹操阵内夏侯惇、曹洪,各引一千军,两胁齐攻,冲北军阵...”。书中并没有明言高览许褚战了多少回合,估计约有一二十合与许褚未见输赢,根据笔者通用的武力相差原则(20合战败相差6级),高览武力相差许褚不会超过6级。那么高览武力在第10级之前。高览曾3合枪挑刘辟。书中虽交待过曹袁之战时刘辟和龚都为支持刘备,率数万兵马相助袁绍骚扰曹操,“...甚是猖獗;曹洪累战不利...”以至于曹操后来先派关羽率于禁李典出征刘辟龚都,再派蔡阳出征过刘辟。由此分析,刘辟非泛泛之辈。但并没有明言刘辟武力如何但是高览被赵云偷袭枪挑速死,特别是与张郃高览并称的韩猛被徐晃战退,且都影响了高览武力形象,故高览武力列为第10级,如果高览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或许高览武力可更高一级。  32李严:刘璋部将,后败降刘备,孔明曾言李严可敌东吴吕蒙战黄忠战例:“黄忠出马,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孔明在阵中教鸣金收军。黄忠入阵,问曰:“正待要擒李严,军师何故收兵?”孔明曰:“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来日再战,汝可诈败,引入山峪,出奇兵胜之。”黄忠领计”。黄忠四五十合战不下李严,故李严武力相差黄忠4级之内,最低可列在第十级,如果李严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或许李严武力可更高一级。  33曹洪:和体力受损的马超死撑四五十合。  战胜记录:曹洪曾举刀乱砍杀死袁谭(袁谭是统帅人物,武力似乎很差,曾被袁尚大败而归)  三合斩任夔(吴兰的副将,即便是吴兰曾被曹彰零合杀死)。  战两个时辰(约数百合)后用拖刀计杀黄巾黄劭部将截天夜叉何曼(似乎胜得很艰难)。  以曹洪3个战胜纪录来看,不足证明曹洪是高手,但是凭曹洪死撑体力受损的马超四五十合来看,可以列为准一流高手。  34文聘:刘表部将,刘表亡后,随其子刘综降曹操。敌不住周泰韩当联手,以周泰韩当作为参照,文聘武力明显低于许褚。  曾与魏延战数百合不分,理解为文聘武力与魏延相若。相比魏延,文聘没有其他任何有效战例证明其武力,故低魏延一级,如果文聘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或许文聘武力可更高一级。  35麴义:袁绍麾下大将,军中级别仅次于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是后来才出现的),袁绍战公孙瓒时重要人物。  “麴义令弓弩手皆伏于遮箭牌下,号令勿动。严纲鼓噪呐喊,直取麴义。义见严纲兵来,皆伏而不动。仿佛有数十步远,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纲急待回,麴义拍马舞刀,斩严纲于马下,瓒军大败。左右军欲来,被颜良、文丑一齐射住。中军并起,直杀到界桥边。麴义马到,先斩执旗将。公孙瓒见砍倒绣旗,战麴义不退,回马下桥而走。麴义引军直冲到后军,一将引五百军不动,于中挺将跃马,直取麴义者,乃常山赵子龙也。截住麴义,战到十余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  麴义斩公孙瓒手下大将严纲后又战退公孙瓒,而后才有赵云出战,十余合杀之体力受损的麴义,相比李典十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2017 凌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