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连续运营20余年的网络游戏运营资质,还有什么人

你玩过吗?中国唯一连续运营20多年的网游
你玩过吗?中国唯一连续运营20多年的网游
网游的生命力有多强?反正电脑报(ID:CQCPCW)小狮子曾玩一款三国网游超过5年就被同事们说成物料,而貌似传奇这些貌似开启玩家“民智”的网友最终的存活时间也不是特别强,网友似乎很难摆脱时间的束缚,但有这样一款网游,竟然持续运营了20多年……多少人记得中国第一款网络游戏?1996年,在那个网速只有56K的岁月,中国第一款网络游戏诞生了!没有画面,只有满屏的文字,没有所见即所得的用户界面,一切操作依赖用户输入指令——这款游戏是如今MMORPG的滥觞,却也是时代的眼泪。MUD(MultipleUserDimension),曾经大名鼎鼎的“网络泥巴”,也知道它是利用文字来描述场景与人物动作的远古网游,很多人认为它在2000年后被当时还称“图形MUD”的MMORPG彻底击败退出了时代舞台。但实际上,MUD以其独特的魅力几乎无中断的走过了20年历程,至今还凭借其“文字游戏”的独有优势维持着生命力。方舟子的武侠梦1995年9月,台湾推出一款文字网络游戏(MUD)《东方故事2》,根据地堡类国外网络游戏改编。当时的方舟子还在海外留学,没事的时候就上去玩。“觉得这个游戏有很多神神道道的东西,带了许多巫术,不是纯粹的武侠”。几个月后,方舟子在里面也认识了许多人,于是干脆想做个纯粹的武侠游戏。这时,里面有几名玩家群起响应。最终五人团队成型,其余四人分别是翔少爷、时空、丁、草鱼。因为方舟子手上有几本金庸小说,于是由他来写策划书。《侠客行》这个名字则据说只花了一分钟时间就想到。1995年11月,《侠客行》的策划书被这个小团队贴在了当时全球唯一一个中文站点ACT(altChinesetext)上,这个类似《东方故事2》,但更多是参考金庸故事的新MUD游戏引起了留学生的兴趣。迄今为止,这份策划书依然可以在网上找到。5个人分工开始写程序。系统是用开源系统搭建的,翔少爷与方舟子写全局,时空和方舟子编写了第一个城市扬州城和第一个门派武当派,翔少爷编写了丐帮,丁编写了华山村和第一个谜团,草鱼编写了星宿派。两个月后,《侠客行》正式上线。这一年,方舟子28岁。看到这里,其实小狮子和很多小伙伴都在想,不知道金庸金大侠有没有找他们收版权费呢?完全不一样的玩法开源后《侠客行》代码很快传至国内,《北大侠客行》也成为那时国内新启MUD大军中的一员,时至今日,它也成为了传承不断的中国大陆以内最为远古的网络游戏。如今的北大侠客行依然继承着MUD时期的传统,以输入代码驱动游戏进行,游戏中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图像,一切场景与动作皆依靠文字描述来呈现,现在玩家进入这个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在一个四场景小地图中熟悉一圈各个指令的用法。从第一个简单的小场景中玩家就能看出MUD与现代MMORPG的差别。类似冒险解谜游戏中的“调查”指令的“look”可以与游戏中的绝大多数场景互动,事实上,MUD中基于“调查”的解谜式玩法也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asksb.aboutath.”式的对话命令也让MUD与MMORPG中的任务对话产生了鲜明界限。除了最为基本的“调查”以外,MUD借用文字的优势制作了大量利用特殊动作才得以推动的剧情,在单机游戏或者MMORPG中,玩家可以进行的动作往往被简化为与环境不产生任何交互的“表情动作”与一般只能对环境产生破坏的“战斗动作”,而MUD游戏因为没有了自由的图形交互动作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得以发挥出更高的自由度。当然,在很多年轻人眼里,这恐怕是完全靠脑补的游戏了。完全靠情怀支撑的MUD游戏MUD游戏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简单、生命周期长的优势吸引着全世界玩家的眼球,其风潮长久未息。即使在2017年,还是每天都有人慕名加入《北大侠客行》的大家庭中。面对这样的情怀,也有开发商尝试将MUD游戏搬到手机上,例如“狗GO”网开发的一款武侠性质的MUD游戏《天下网游》,每天的平均在线人数超过10000人。当然,这样的情怀在如今五彩缤纷的世界中,究竟还有多少能够存在并坚持下去,还真不好说。同样,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世界中,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一件事情,也算非常难得了。小伙伴,你同MUD游戏又有哪些故事可以分享给我们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我来给你分享好游戏。
作者最新文章中国唯一连续运营20余年的网络游戏,还有什么人在玩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中国唯一连续运营20余年的网络游戏,还有什么人在玩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以及3V3、1V1等多样模式一键体验,王者荣耀中3v3这个模式完全就是一个打野的模 式,野区格外的大,而且里面的怪物奖励很好,虽然也就只有一条路,但是一般只有一个英雄在这条路上,其他两个英雄都会在野区活动,获取经验以及击杀敌人的 机会多玩就是了。王者荣耀5V5王者峡谷、5V5深渊大乱斗
采纳率:95%
来自团队:
玩正版的没以前多了,都玩页游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  由此上溯 20 年,1996,那是个&电脑&还被广泛称为&计算机&,很多人可能还只在电视和书籍中见过它的年代。
  同样是在 1996 年,中国互联网刚刚迈出科研机构与院校的大门,开始向普通用户的家庭之中发展。据统计,当年全国接入互联网的用户不过两万余户,而使用的网络则是网速仅有 56K 的拨号连接。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第一款网络游戏诞生了:没有画面,只有满屏的文字,没有所见即所得的用户界面,一切操作依赖用户输入指令&&这款游戏是如今 MMORPG 的滥觞,却也是时代的眼泪。
  很多人听过它的名字&&MUD(Multiple User Dimension),曾经大名鼎鼎的&网络泥巴&,也知道它是利用文字来描述场景与人物动作的远古网游,很多人认为它在 2000 年后被当时还称&图形 MUD&的 MMORPG 彻底击败退出了时代舞台。
  但实际上,MUD 以其独特的魅力几乎无中断的走过了 20 年历程,至今还凭借其&文字游戏&的独有优势维持着生命力。
  MUD 到底是怎样的游戏?如今的 MUD 和网游相比有什么不同?都是什么人还在玩它?本文将以中国第一款 MUD《侠客行》为起点,探索这片神秘又瑰丽的古老王国。
  你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前途未卜&&
  《北大侠客行》诞生于 1996 年,它因为采用了方舟子从北美带回的 xkx 代码,且服务器在当年设置于北京大学东门物理楼的一台服务器上而得名。
  《侠客行》最初曾是方舟子在国外留学期间玩台湾 MUD《东方故事2》时,出于当时号称武侠 MUD 的台湾游戏《东方故事2》加入了大量玄幻要素不满。
  而抱着&我行我上&的心态构思涉及而成的,当时由包括方舟子在内的五人团队借鉴外国流行的 MUD 机制制作了基于金庸小说的中文 MUD《侠客行》,并引起了华语圈玩家的轰动。
  之后,因为方舟子团队在北美运营的《侠客行》遭受黑客攻击泄露了源码,北美《侠客行》小组为应对源代码泄露选择了主动将源代码开源化。
  开源后的《侠客行》代码很快传至国内,《北大侠客行》也成为那时国内新启 MUD 大军中的一员,时至今日,它也成为了传承不断的中国大陆以内最为远古的网络游戏。
  如今的北大侠客行依然继承着 MUD 时期的传统,以输入代码驱动游戏进行,游戏中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图像,一切场景与动作皆依靠文字描述来呈现,现在玩家进入这个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在一个四场景小地图中熟悉一圈各个指令的用法。
  图中所有的英文都是可进行交互的指令
  从第一个简单的小场景中玩家就能看出 MUD 与现代 MMORPG 的差别。类似冒险解谜游戏中的&调查&指令的&look&可以与游戏中的绝大多数场景互动,事实上,MUD 中基于&调查&的解谜式玩法也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ask sb. about ath.&式的对话命令也让 MUD 与 MMORPG 中的任务对话产生了鲜明界限。
  除了最为基本的&调查&以外,MUD 借用文字的优势制作了大量利用特殊动作才得以推动的剧情,在单机游戏或者 MMORPG 中,玩家可以进行的动作往往被简化为与环境不产生任何交互的&表情动作&与一般只能对环境产生破坏的&战斗动作&,而 MUD 游戏因为没有了自由的图形交互动作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得以发挥出更高的自由度。
  可以说,MUD 是介于跑团到 MMORPG 之间的产物,用多达数百个指令而非数个简单键位控制的丰富人物动作与文字描述而成的交互场景令游戏在&自由度&层面上甚至超过如今作为&自由度&代表沙盒游戏们。
  新手任务流程中的一个小场景
  同时,依赖文字游戏极低的内存占用,MUD 的地图架构可以无视内存调用模型渲染客户端体积等问题尽情发挥。经过 20 多年的持续维护更新,《北大侠客行》拥有数目极为庞大的地图场景,涵盖古中国全境。
  主要地点及支线路径内还有大量如上&柳秀山庄&似的次级场景
  作为网络游戏的《北大侠客行》其实并不存在一条存在感较为明确贯穿始终的&主线任务&。
  在新手任务引导玩家走入江湖后,《北大侠客行》更注重模拟&世界感&,玩家在游戏中的行动并非有明确的目标驱动,而是根据玩家自己的意愿自己决定,想要做大侠的可仗剑四方行侠仗义,想做恶人的也有途径在游戏中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甚至可以选择加入朝廷当一名大内鹰犬。
  追求&独孤九剑&&降龙十八掌&这类绝世武功也好,寻找&倚天屠龙&&玄铁重剑&这等江湖神兵也罢,都依托玩家自己的意志。
  也许你会发现以上这些描述在多年间被无数武侠网游当做宣传词了,不过它们往往挂羊头卖狗肉,最终还是会回到数值竞争这条老路上来。而在《北大侠客行》中,这些描述都是真的。
  在《北大侠客行》长达 20 年的连续更新中,玩家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寻找到精心制作的支线任务(一般来说是一个文字解密游戏),体验类似《巫师》或《上古卷轴》,与堆砌任务线的网游有本质区别。
  但是《北大侠客行》归根结底也是数值游戏,作为一款网游它也以大量日常内容撑起了玩家入门后的主要内容,20 多年的发展后《北大侠客行》的任务系统看起来就像一个国产网游大百科。
  这其中有大量 MMORPG 中常见的&押镖&&刺杀&&护送&&防守&等任务,其中有些是现代 MMORPG 从 MUD 传承而去的,有些则是 MUD 在这 20 余年间对 MMORPG 发明的新玩法的&反向借鉴&。
  但是 MUD 中这些玩法与网游不同的是它们并非作为极度简化仅留形式的日常任务或为在线率而存在的单纯填充性玩法,这些玩法更接近为玩家提供一个较为方便的提升实力的系统,以便于玩家能更好的探索世界或者追求目标,要做一个类比的话,比较接近《上古卷轴》先找一只螃蟹练格挡这种行为,不一定非要去做,但是做了会更方便。
  《北大侠客行》还为玩家提供了大量有深度的系统供玩家中后期研究,从武功搭配到随机装备各有玄机,这些系统最终虽然都落实在了数值上,但是不涉及付费的数值研究实质上是一种乐趣,《北大侠客行》在这方面用 20 年做到了相对精深。
  而这种探索式的内容,本身也是 MUD 最大的乐趣所在。
  MUD 特有的&描写式战斗&,虽无画面,但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极高的自由度,纯正的武侠风,精深而纯粹的养成系统,这三点共同构成了 MUD 的乐趣,而这三点又是如今需要顾及更广大玩家而选择在风格、内容与平衡性上妥协的游戏所难以实现的。
  如今的 MUD 还沿袭着那份介于跑团与 CRPG 之间的独特气质,他不在乎时代与潮流,安静的在浮躁的网络中保持着 20 多年前的样子,散发着独有的魅力。以至于在 20 多年后的今天,还有怀旧的玩家使用着繁复的指令操作沉醉在这片黑绿相间的古老原野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MUD 即使还有人玩,也都是一群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与孤独的守望者们的极其小众的爱好了。还在玩 MUD 的人如今看来确实像是&互联网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但是 MUD 倒也不是&等这批玩家不玩了就彻底完了&这种情况。
  即使在 2017 年,还是每天都有人慕名加入《北大侠客行》的大家庭中。
  这些新人中既有《网金》《剑网1》时代就玩游戏的游戏老炮,他们心中的武侠梦还未死但曾经承载他们武侠梦的游戏变质了,所以选择了 MUD;也有尚在大学的 90 后,他们本应是远离 MUD 这种古老游戏类型的一代,但其中总也有些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发现了那片属于手游、页游、网游之前的网游滥觞,并心驰神往。
  这些人不是每个都能通过远古的指令式操作的考验,但是时间久了,总还是会有些新人留下。
  《北大侠客行》的交流环境相当良好且怀旧,一方面是主力玩家平均年龄确实偏高了,另一方面是 MUD20 年来传承未断,有些源于中文网络起源时期的用词依然在 MUD 中流传了下来。
  《北侠》交流群中 8 位以下 QQ 号占主流,很能体现用户年龄层
  比如说,《北大侠客行》玩家群中称拥有管理权限的人员为&巫师&(Wizard),将各种自动执行脚本及外挂称为&机器&,这种与其他现代网游截然不同的&古典网络词汇&也反应了 MUD 玩家独特的文化生态。
  传统 MUD 利用大量指令操作令游戏中的日常任务等成为了重复操作的重灾区,对此 MUD 也一定程度上开放了解任务用或练功用的机器人,实质上就是自己编写的 MUD 用自动运行脚本。这让 MUD 玩家们的日常交流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代码交流,这一点也吓跑了不少新人,不过实际上 MUD 机器也只用到了非常初级的编程技巧。
  同时,MUD 中的老玩家们可能是如今所有网络游戏中对待新人最友好,最热心助人的玩家了。一方面对于很多骨灰级老玩家来说游戏中新手梦寐以求的宝物只是自己&十年功力&加持下唾手可得的寻常物品,另一方面,老玩家也确实乐于见有新玩家进入游戏。
  也许是游戏本身对新手越不友好,游戏中的玩家对新手就会越友好。
  追忆与新生
  我试图在 MUD 中寻找几位真正的新玩家,想看看他们是因为什么在游戏业越来越追求写实与精致的 2017 年重新回到最原始的 MUD 的。
  这不是个容易的过程。我曾经在一篇关于&存活十年以上但热度已去的网络游戏&中提到过,对于这类生命周期漫长的产品来说,在运营十年后就很难再有新玩家进入,更多是老玩家回流。
  在我寻找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一位这样的玩家,今年 34 岁的江天有着一个&1&打头的八位 QQ 号,如今是 IT 行业从业者的他现在也是一名&MUD 新手&。
  不过这也不是他第一次玩 MUD,他告诉我,上一次踏入 MUD 的时间是 15 年前,那时他还是个大学生。十五年前的 2002 年,网络游戏还是《石器时代》《传奇》的天下,MUD 稍显疲态,但姑且还可以与当时尚显简陋的网络游戏一战。
  当年是浅尝辄止,如今则是阅尽风霜后的返璞归真,江天这样解释他选择 MUD 的原因:&现在游戏里的各种系统都是为了骗钱,起个名字而已。现在的游戏傻傻的,太单调了,MUD 里的系统比较丰富。&
  这也是绝大多数 MUD&新玩家&的状况,真正的新玩家其实很少。
  如今尚在事业生涯黄金期的江天很忙,他跟我随便聊了聊就转入了自己的工作,我也转而寻找下一位玩家。
  我遇到的下一位玩家小昭,她进入 MUD 大概有半年时间。我找到她纯属巧合,因为她其实从不与其他玩家在聊天群或论坛中主动交流。
  遇到她是我在进入 MUD 实地考察时遇见的,小昭的年龄不大,不是那种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的网络老鸟,她来到《北大侠客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己有武侠梦,二是在手游类 MUD 游戏中与&土豪&竞争排行榜位被伤透了心。
如今有不少将传统 MUD 进行简化后的&文字手游&(此图并非小昭当时玩的游戏)
  小昭是看着金庸古龙长大,一路玩着《武林群侠传》《仙剑奇侠传》长大的 90 后,她对于武侠的痴迷程度相当之高,大学以后,她又从《天下》走到了《九阴真经》,再因为工作无法承受大型 MMORPG 的硬性时间要求转向了手游,家境良好的她从来不吝于在游戏中投资,在端游时代她就凭借大额投资一直维持着相对顶级的战力,但是在手游中,她遇到了对手&&官托。
  &本来就是个没什么人玩的游戏,其实现在想想也能看出来。&她回忆,&当时也是脑子热了,后来想明白就把那游戏删了。&
  小昭如今一个人默默的在 MUD 的江湖中探索着,她用的是男号,姓令狐,那是她最喜欢的武侠小说主角的姓。
  我花了很长时间找到了一个真正的新人,他对 MUD 有着不合时代的极高热情。
  这位小哥甚至没怎么玩过正经的电脑游戏,他对网络游戏的印象一半来自在网吧偶尔点开的&皇城 PK 胜者为王&,一半来自网络小说。
  他自称萧焱,你大概能从这个名字里推测出他平时的阅读喜好。
  他中专毕业,现在在当电工,家境不好,在玩 MUD 之前,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用他工作后才获得的智能手机看网络小说。他喜欢的题材是玄幻、修真、网游,虽然他自己不玩网游,但是它觉得小说中描写的网游&能看懂&,并且觉得&网游就该是那样子的。&
  萧焱知道 MUD 是源自一本古早小说里的作者序言,如今他已经忘了小说名字,不过那本书应该是借用了不少 MUD 中的情节。他正式接触 MUD 是在 2015 年,当时按他的说法&用了一个月看网站上的新手入门,越看越激动,这就是书里写的那种游戏啊。&
  他不会做脚本,不懂什么编程,做伸手党在贴吧求了个手机用 MUD 程序,找了个新开不久的小 MUD 就开始了自己的 MUD 生涯,在贴吧发布过的武侠、西游各种源自当年开源代码的 MUD 他差不多&玩了个遍&,他的玩法就是全程用大量的手动输入来完成繁琐的指令操作,并且乐此不疲。
  萧焱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他玩的 MUD 很多都只是实验性质的服务器,极不稳定,经常服务器毫无预兆就消失了。不过这依然没能阻止萧焱四处搜索 MUD 的热情,他现在在玩一个三国题材的 MUD,目前运营时间三个月,不知道能玩到什么时候。
  和萧焱聊到最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把 MUD 放进现在那种 VR 里,是不是就是小说里那种网游了?&中国唯一连续运营20余年的网络游戏 还有什么人在玩? - A5创业网
当前位置:&&&
中国唯一连续运营20余年的网络游戏 还有什么人在玩?
08:41&&来源:&
  由此上溯20年,1996,那是个&电脑&还被广泛称为&计算机&,很多人可能还只在电视和书籍中见过它的年代。
  同样是在1996年,中国互联网刚刚迈出科研机构与院校的大门,开始向普通用户的家庭之中发展。据统计,当年全国接入互联网的用户不过两万余户,而使用的网络则是网速仅有56K的拨号连接。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第一款网络游戏诞生了:没有画面,只有满屏的文字,没有所见即所得的用户界面,一切操作依赖用户输入指令&&这款游戏是如今MMORPG的滥觞,却也是时代的眼泪。
  很多人听过它的名字&&MUD(Multiple User Dimension),曾经大名鼎鼎的&网络泥巴&,也知道它是利用文字来描述场景与人物动作的远古网游,很多人认为它在2000年后被当时还称&图形MUD&的MMORPG彻底击败退出了时代舞台。
  但实际上,MUD以其独特的魅力几乎无中断的走过了20年历程,至今还凭借其&文字游戏&的独有优势维持着生命力。
  MUD到底是怎样的游戏?如今的MUD和网游相比有什么不同?都是什么人还在玩它?本文将以中国第一款MUD《侠客行》为起点,探索这片神秘又瑰丽的古老王国。
  你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前途未卜&&
  《北大侠客行》诞生于1996年,它因为采用了方舟子从北美带回的xkx代码,且服务器在当年设置于北京大学东门物理楼的一台服务器上而得名。
  《侠客行》最初曾是方舟子在国外留学期间玩台湾MUD《东方故事2》时,出于当时号称武侠MUD的台湾游戏《东方故事2》加入了大量玄幻要素不满。
  而抱着&我行我上&的心态构思涉及而成的,当时由包括方舟子在内的五人团队借鉴外国流行的MUD机制制作了基于金庸小说的中文MUD《侠客行》,并引起了华语圈玩家的轰动。
  之后,因为方舟子团队在北美运营的《侠客行》遭受黑客攻击泄露了源码,北美《侠客行》小组为应对源代码泄露选择了主动将源代码开源化。
  开源后的《侠客行》代码很快传至国内,《北大侠客行》也成为那时国内新启MUD大军中的一员,时至今日,它也成为了传承不断的中国大陆以内最为远古的网络游戏。
  如今的北大侠客行依然继承着MUD时期的传统,以输入代码驱动游戏进行,游戏中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图像,一切场景与动作皆依靠文字描述来呈现,现在玩家进入这个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在一个四场景小地图中熟悉一圈各个指令的用法。
  图中所有的英文都是可进行交互的指令
  从第一个简单的小场景中玩家就能看出MUD与现代MMORPG的差别。类似冒险解谜游戏中的&调查&指令的&look&可以与游戏中的绝大多数场景互动,事实上,MUD中基于&调查&的解谜式玩法也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ask sb. about ath.&式的对话命令也让MUD与MMORPG中的任务对话产生了鲜明界限。
  除了最为基本的&调查&以外,MUD借用文字的优势制作了大量利用特殊动作才得以推动的剧情,在单机游戏或者MMORPG中,玩家可以进行的动作往往被简化为与环境不产生任何交互的&表情动作&与一般只能对环境产生破坏的&战斗动作&,而MUD游戏因为没有了自由的图形交互动作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得以发挥出更高的自由度。
  可以说,MUD是介于跑团到MMORPG之间的产物,用多达数百个指令而非数个简单键位控制的丰富人物动作与文字描述而成的交互场景令游戏在&自由度&层面上甚至超过如今作为&自由度&代表沙盒游戏们。
  新手任务流程中的一个小场景
  同时,依赖文字游戏极低的内存占用,MUD的地图架构可以无视内存调用模型渲染客户端体积等问题尽情发挥。经过20多年的持续维护更新,《北大侠客行》拥有数目极为庞大的地图场景,涵盖古中国全境。
  主要地点及支线路径内还有大量如上&柳秀山庄&似的次级场景
  作为网络游戏的《北大侠客行》其实并不存在一条存在感较为明确贯穿始终的&主线任务&。
  在新手任务引导玩家走入江湖后,《北大侠客行》更注重模拟&世界感&,玩家在游戏中的行动并非有明确的目标驱动,而是根据玩家自己的意愿自己决定,想要做大侠的可仗剑四方行侠仗义,想做恶人的也有途径在游戏中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甚至可以选择加入朝廷当一名大内鹰犬。
  追求&独孤九剑&&降龙十八掌&这类绝世武功也好,寻找&倚天屠龙&&玄铁重剑&这等江湖神兵也罢,都依托玩家自己的意志。
  也许你会发现以上这些描述在多年间被无数武侠网游当做宣传词了,不过它们往往挂羊头卖狗肉,最终还是会回到数值竞争这条老路上来。而在《北大侠客行》中,这些描述都是真的。
  在《北大侠客行》长达20年的连续更新中,玩家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寻找到精心制作的支线任务(一般来说是一个文字解密游戏),体验类似《巫师》或《上古卷轴》,与堆砌任务线的网游有本质区别。
  但是《北大侠客行》归根结底也是数值游戏,作为一款网游它也以大量日常内容撑起了玩家入门后的主要内容,20多年的发展后《北大侠客行》的任务系统看起来就像一个国产网游大百科。
  这其中有大量MMORPG中常见的&押镖&&刺杀&&护送&&防守&等任务,其中有些是现代MMORPG从MUD传承而去的,有些则是MUD在这20余年间对MMORPG发明的新玩法的&反向借鉴&。
  但是MUD中这些玩法与网游不同的是它们并非作为极度简化仅留形式的日常任务或为在线率而存在的单纯填充性玩法,这些玩法更接近为玩家提供一个较为方便的提升实力的系统,以便于玩家能更好的探索世界或者追求目标,要做一个类比的话,比较接近《上古卷轴》先找一只螃蟹练格挡这种行为,不一定非要去做,但是做了会更方便。
  《北大侠客行》还为玩家提供了大量有深度的系统供玩家中后期研究,从武功搭配到随机装备各有玄机,这些系统最终虽然都落实在了数值上,但是不涉及付费的数值研究实质上是一种乐趣,《北大侠客行》在这方面用20年做到了相对精深。
  而这种探索式的内容,本身也是MUD最大的乐趣所在。
  MUD特有的&描写式战斗&,虽无画面,但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极高的自由度,纯正的武侠风,精深而纯粹的养成系统,这三点共同构成了MUD的乐趣,而这三点又是如今需要顾及更广大玩家而选择在风格、内容与平衡性上妥协的游戏所难以实现的。
  如今的MUD还沿袭着那份介于跑团与CRPG之间的独特气质,他不在乎时代与潮流,安静的在浮躁的网络中保持着20多年前的样子,散发着独有的魅力。以至于在20多年后的今天,还有怀旧的玩家使用着繁复的指令操作沉醉在这片黑绿相间的古老原野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MUD即使还有人玩,也都是一群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与孤独的守望者们的极其小众的爱好了。还在玩MUD的人如今看来确实像是&互联网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但是MUD倒也不是&等这批玩家不玩了就彻底完了&这种情况。
  即使在2017年,还是每天都有人慕名加入《北大侠客行》的大家庭中。
  这些新人中既有《网金》《剑网1》时代就玩游戏的游戏老炮,他们心中的武侠梦还未死但曾经承载他们武侠梦的游戏变质了,所以选择了MUD;也有尚在大学的90后,他们本应是远离MUD这种古老游戏类型的一代,但其中总也有些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发现了那片属于手游、页游、网游之前的网游滥觞,并心驰神往。
  这些人不是每个都能通过远古的指令式操作的考验,但是时间久了,总还是会有些新人留下。
  《北大侠客行》的交流环境相当良好且怀旧,一方面是主力玩家平均年龄确实偏高了,另一方面是MUD20年来传承未断,有些源于中文网络起源时期的用词依然在MUD中流传了下来。
  《北侠》交流群中8位以下QQ号占主流,很能体现用户年龄层
  比如说,《北大侠客行》玩家群中称拥有管理权限的人员为&巫师&(Wizard),将各种自动执行脚本及外挂称为&机器&,这种与其他现代网游截然不同的&古典网络词汇&也反应了MUD玩家独特的文化生态。
  传统MUD利用大量指令操作令游戏中的日常任务等成为了重复操作的重灾区,对此MUD也一定程度上开放了解任务用或练功用的机器人,实质上就是自己编写的MUD用自动运行脚本。这让MUD玩家们的日常交流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代码交流,这一点也吓跑了不少新人,不过实际上MUD机器也只用到了非常初级的编程技巧。
  同时,MUD中的老玩家们可能是如今所有网络游戏中对待新人最友好,最热心助人的玩家了。一方面对于很多骨灰级老玩家来说游戏中新手梦寐以求的宝物只是自己&十年功力&加持下唾手可得的寻常物品,另一方面,老玩家也确实乐于见有新玩家进入游戏。
  也许是游戏本身对新手越不友好,游戏中的玩家对新手就会越友好。
  追忆与新生
  我试图在MUD中寻找几位真正的新玩家,想看看他们是因为什么在游戏业越来越追求写实与精致的2017年重新回到最原始的MUD的。
  这不是个容易的过程。我曾经在一篇关于&存活十年以上但热度已去的网络游戏&中提到过,对于这类生命周期漫长的产品来说,在运营十年后就很难再有新玩家进入,更多是老玩家回流。
  在我寻找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一位这样的玩家,今年34岁的江天有着一个&1&打头的八位QQ号,如今是IT行业从业者的他现在也是一名&MUD新手&。
  不过这也不是他第一次玩MUD,他告诉我,上一次踏入MUD的时间是15年前,那时他还是个大学生。十五年前的2002年,网络游戏还是《石器时代》《传奇》的天下,MUD稍显疲态,但姑且还可以与当时尚显简陋的网络游戏一战。
  当年是浅尝辄止,如今则是阅尽风霜后的返璞归真,江天这样解释他选择MUD的原因:&现在游戏里的各种系统都是为了骗钱,起个名字而已。现在的游戏傻傻的,太单调了,MUD里的系统比较丰富。&
  这也是绝大多数MUD&新玩家&的状况,真正的新玩家其实很少。
  如今尚在事业生涯黄金期的江天很忙,他跟我随便聊了聊就转入了自己的工作,我也转而寻找下一位玩家。
  我遇到的下一位玩家小昭,她进入MUD大概有半年时间。我找到她纯属巧合,因为她其实从不与其他玩家在聊天群或论坛中主动交流。
  遇到她是我在进入MUD实地考察时遇见的,小昭的年龄不大,不是那种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的网络老鸟,她来到《北大侠客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己有武侠梦,二是在手游类MUD游戏中与&土豪&竞争排行榜位被伤透了心。
  如今有不少将传统MUD进行简化后的&文字手游&(此图并非小昭当时玩的游戏)
  小昭是看着金庸古龙长大,一路玩着《武林群侠传》《仙剑奇侠传》长大的90后,她对于武侠的痴迷程度相当之高,大学以后,她又从《天下》走到了《九阴真经》,再因为工作无法承受大型MMORPG的硬性时间要求转向了手游,家境良好的她从来不吝于在游戏中投资,在端游时代她就凭借大额投资一直维持着相对顶级的战力,但是在手游中,她遇到了对手&&官托。
  &本来就是个没什么人玩的游戏,其实现在想想也能看出来。&她回忆,&当时也是脑子热了,后来想明白就把那游戏删了。&
  小昭如今一个人默默的在MUD的江湖中探索着,她用的是男号,姓令狐,那是她最喜欢的武侠小说主角的姓。
  我花了很长时间找到了一个真正的新人,他对MUD有着不合时代的极高热情。
  这位小哥甚至没怎么玩过正经的电脑游戏,他对网络游戏的印象一半来自在网吧偶尔点开的&皇城PK胜者为王&,一半来自网络小说。
  他自称萧焱,你大概能从这个名字里推测出他平时的阅读喜好。
  他中专毕业,现在在当电工,家境不好,在玩MUD之前,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用他工作后才获得的智能手机看网络小说。他喜欢的题材是玄幻、修真、网游,虽然他自己不玩网游,但是它觉得小说中描写的网游&能看懂&,并且觉得&网游就该是那样子的。&
  萧焱知道MUD是源自一本古早小说里的作者序言,如今他已经忘了小说名字,不过那本书应该是借用了不少MUD中的情节。他正式接触MUD是在2015年,当时按他的说法&用了一个月看网站上的新手入门,越看越激动,这就是书里写的那种游戏啊。&
  他不会做脚本,不懂什么编程,做伸手党在贴吧求了个手机用MUD程序,找了个新开不久的小MUD就开始了自己的MUD生涯,在贴吧发布过的武侠、西游各种源自当年开源代码的MUD他差不多&玩了个遍&,他的玩法就是全程用大量的手动输入来完成繁琐的指令操作,并且乐此不疲。
  萧焱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他玩的MUD很多都只是实验性质的服务器,极不稳定,经常服务器毫无预兆就消失了。不过这依然没能阻止萧焱四处搜索MUD的热情,他现在在玩一个三国题材的MUD,目前运营时间三个月,不知道能玩到什么时候。
  和萧焱聊到最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把MUD放进现在那种VR里,是不是就是小说里那种网游了?&
责任编辑:佩佩
延伸阅读:关键词:
变设龙 企业高质量图片智造平台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许可证:苏B2-
编辑热线:6-2
A5创业网 徐州八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扫一扫关注最新创业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规范网络游戏运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