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017中国gdp增速全年GDP增速将达到6.8%吗?

2017中国gdp预测|中国经济形势分析预测:2017全年GDP增速为6.8% - 国内财经 - 至诚财经网
至诚-中国金融理财门户网站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预测:2017全年GDP增速为6.8%
  (www.zhicheng.com)11月27日讯
  11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代表课题组发布论坛主报告。
  报告称,2017年中国经济呈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超预期复苏态势,预计全年GDP实际增速为6.8%。鉴于中国稳增长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国经济的韧性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核心应当从&稳增长&适度转向&控风险&基础上的&促改革&。
  刘元春指出,2017年中国经济企稳总体上是政策性的、恢复性的,市场力量和趋势性力量还没有企稳。中国经济还没有开启持续反弹的新周期,中国经济新常态还远没有结束,但中国经济新常态却步入到了新阶段。
  在这一新阶段中,结构调整将从&政府主导型&和&外部冲击型&调整向市场主导型和内生主导型的结构调整转变。动力转换将从&政府扶持与市场发展&二元并行的局面过渡到&市场为主、政府为辅&阶段,动能转换步入关键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在政策作用和市场作用下,中国经济继续下行的压力明显减缓,未来的工作重心一方面是要转向防风险基础上的促改革,另一方面也要转向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也就是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而目前消费加快升级、创新趋于活跃、开放力度持续扩大、企业效益明显改善都为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造了基础和条件。&但对高质量发展阶段至关重要的是风险防控,特别是金融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客户投诉:
市场商务:
广告合作:QQ:
意见反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8:00
公司地址:厦门软件园二期观日路26#404-1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GDP实际增速6.8%-中新网
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GDP实际增速6.8%
日 20:17 来源:  
  北京11月26日电 (马海燕
夏煜)26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预计2017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速为6.8%,较2016年反弹0.1个百分点。
资料图 港口。张亨伟 摄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报告会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代表课题组发布报告《新常态迈向新阶段的中国宏观经济》。
  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在世界经济同步复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市场预期不断改善等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了触底企稳基础上的反弹,宏观景气、微观绩效、结构调整以及新动力培育都出现持续改善的局面,整体经济呈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超预期复苏的态势,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取得阶段性胜利。
  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将从过去10年的“长期停滞期”步入到“低速复苏与政策退出期”,中国经济增速也将转向“稳中趋缓的调整期”,改革将步入攻关期和新制度红利的构建期,结构调整将从“政府主导型”和“外部冲击型”调整向市场主导型和内生主导型的结构调整转变,经济政策将从“持续扩张期”步入到“渐进退出期”。
  报告认为,鉴于中国稳增长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国经济的韧性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核心应当从“稳增长”适度转向“控风险”基础上的“促改革”。
  刘元春表示,2018年应当延续中国财政政策的积极定位。2018年名义财政赤字率依然可以确定在3%,但各类隐形化债务必须进行大幅度管控,同时高度关注美国减税带来的全球税收竞争问题。(完)
【编辑:王硕】
>相关新闻:
>经济新闻精选:
?? ?????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缩短网址20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12月19日电 世界银行预测,2017年中国GDP增速将为6.8%,到2018年,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6.4%,2019年将达到6.3%。在上次10月的预测中,该组织预测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6.7%。世界银行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这得益于人民收入的提高和外部需求情况的改善,并指出该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性。
该消息援引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约翰&利特瓦克(John Litwack)的话表示:"在减少宏观经济失衡、对增长无显著影响的财务风险限制政策和管理方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世界银行指出,全球贸易状况的改善成为了支撑2017年中国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净出口有助于连续3个季度的经济增长。
谢谢!您的评论将被版主审查是否符合
在回复保存
谢谢!您的评论将被版主审查是否符合
注册邮箱姓名:密码确认密码请输入代码按"注册"键就意味着确认同意使用你的私人数据和隐私政策。注册*所有带星标空格必须填写
请确认您的邮箱以继续。确认指令已被发送到
密码恢复输入邮箱请输入代码恢复
成功!恢复密码的指令已经被发送到
注册您有Sputniknews.cn 的账户吗?注册
邮箱密码记住我签到注册
邮箱姓名:下一步删除账户您确定要删除您在Sputniknews.cn的账户吗?您的账户已经被删除!您可以通过点击发到您注册邮箱里的链接,在30天内恢复您的账户。登陆邮箱密码记住我签到其他方式登陆大风号出品
2017年,中国GDP增长6.9%的概率有多大?
10月1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从数据上看,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随着房地产市场继续降温、新旧动能持续转换,中国经济的走向将会如何?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19日下午,中国新闻社举办“国是论坛——2017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与会专家从宏观、消费、房地产等多个维度,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形势。四季度经济“春日依旧”?近期,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内的多家机构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并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从目前来看,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去产能与环保政策趋严、融资环境趋紧等影响,四季度需求面会弱于上半年,企业经营压力将有所增大。在此背景下,今年中国四季度经济增速会继续放缓吗?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指出:“很多人担心今年下半年GDP会继续往下调整,虽然说不排除有一点点波动的可能性,但是绝对不是较大的调整。周小川行长已经看到下半年GDP有望增长7%,也就意味着四季度比三季度还有更好的表现。”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在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看来,“四季度GDP增长将保持在6.9%左右的水平,这样的增长速度非常理想,也比较符合大家的预期”。同样看好中国未来经济的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际刚,他表示,“2017年中国GDP增长将在6.8%到7%,2018年的经济增速会达到7%”。之所以如此判断,魏际刚指出,首先是全球经济已经复苏,中国将来的外贸形势有一个较好的环境;其次是中国的产业,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基本稳定;此外,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的增长以及中国新一轮的大规模开放,都会促进经济增长。不过,在贾康看来,经济增速多少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要把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以结构优化保证这种质量提高的运行中期化、长期化”。新旧动能如何转换?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中国正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在新旧转换之际,如何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办公厅主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看来,新旧动能转换有一个过程,“最好新动能快一点,但是如果旧动能去得太快,也是一个问题,因为跟不上”。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魏际刚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混合动力”,而且会长期持续。他解释道:“我们现在是新旧动力并存,我们不能淘汰旧动力,新旧动力一定要并驾齐驱。将来是以新代旧,把旧的提新,新中又生优。”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万喆进一步指出,新旧动能并不是指产业,而是手段和方式的改变。她表示,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必然会带来阵痛,当前,中国最大的新动能来自结构性改革,“结构发生变化以后,我们认为它就适合新阶段的经济发展,就是新动能”。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看来,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会非常倚重消费,与过去五年相比,消费的地位会进一步提高。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消费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赵萍解释道:“对于一个经济大国来说,必须要倚重内需,这是经济增长的必然规律。因为外需是不可控的,更多依托于其他国家的政策和对外开放的程度。但是内需我们的把握能力相对更强一些,在内需当中已经进入到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并且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房地产长效机制如何建?2016年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从8月份监测的数据来看,15个一线和二线的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都在下降和持平。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朱中一表示,房地产市场不必过分关注数字变动,而要关注“住有所居”和“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的两大问题。习近平18日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从“购租并举”到“租购并举”,朱中一指出这反映了国家要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这部分人住房的消费能力有限,所以要大力发展租赁市场,把租放在前面。但这并不是说租赁住房的数量大于购买住房的量,而是重点强调租。”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此前表示,住房的基本属性是消费,国家反对投资投机性的取向不会变,中国将逐步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朱中一指出:“过去长效机制建设不快与对房地产的定位摇摆有关。以往十几年一直强调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强调住房的民生定位。自去年总书记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以后,不少地方政府表态,要减少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对于房地产的依赖。”那么,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哪些要素?朱中一表示:“在制度安排上,应首先完善住房制度,完善多主体共赢、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与此同时,建立与之配套的土地、金融、税收、法制及市场监管等制度。”朱中一还指出,在土地、 金融信贷、税收、立法以及市场监管方面,国家也应有所作为。比如降低自住型需求负担,提高投机、投资性需求成本,鼓励有多套住房者将闲置的住房推向二手房市场或租赁市场;建立完善对房地产市场监管的机制,规范开发销售中介行为等。来自:国是直通车作者:孙秋霞编辑:张文娇 许桂宝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国是直通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中国出口增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