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吕布最强阵容这么强,为什么玩的人很少,甚至还不如以前高

普通人如何开始持有比特币(1)有一个交易所账户
简单粗糙地回顾我的8000块投资之路。感谢长铗,感谢我的老师李笑来,以及2013年-2014年网上争吵不休的胖Bobby和坚决不要比特币的郎教授。感谢。人们会看到很多新奇的事物,第一反应其实不是好奇,而是恐惧,哎呦,这啥玩意,本能并不是探索。什么时候,恐惧转化为好奇,当又一个奇迹,TA看见了有人因此获益(倒霉),内心深以为“连他都行,我可以更好”这个阶段称之为A。
什么时候会投入其中探索,是深入骨髓的理解了,深入其中有着更大的要满足“个人实现”的终极目标后,花费多少精力和时间就在所不惜了,这个阶段称之为B。
对比一下周围的人,很多人以为自己在做着性质为B额事,比如慈善,支教,国际红十字会,天使投资,心理咨询等,
然而回归本质,终日不休地实际上忙着A,
比如盯盘炒股,跟孩子没完成作业干仗,和同事和男女朋友争锋斗气,干着促销打折人生的事儿,埋怨吐槽诸事不顺。
回到没有赶上前3趟车,现在想上车的人。在你做好了拿零花钱买比特币,输光了也认为自己是个成年人的前提下:
1.从零学习一项新事物。
学一个新东西,最容易的办法是走进去,比如学习游泳和驾驶自行车,各类车,上车,然后操作。这是我多年一来一直身为收益的学习办法。然后,告诉别人,教会别人,这一点自2013年我有第0.003个比特币以来都没有做的事情:
2013年-2017年之间至少两次大的币价起伏,我只主动告诉过一个人,虽然又去读研,没钱了,决定持有少量比特币,并且从未建议过任何人购买,此人大概是帮我打印了中本聪的论文,不止一次。(参考:虚幻的2017真实的2013也曾颠倒乾坤
出处: 巴比特论坛)
之间有两个人向我问起和质疑比特币一事,以了解投资观点或者其它交流目的而问,一个是“银行家”,一位是投资外人士,前者我无力用足够的金融语言来告诉他数学和方程在原子世界的扩张,后者是我不明白其目的又不愿用“投机“去吓到并不了解网络爆照效应的人士。不到一分钟,话题也结束了。
因为关于投资,就关乎对世界的理解水平,谁都不会对一件事表示不理解:某种机缘巧合有了钱发了财的人,TA在某一时刻遇到了某些机会,不管当时懂没懂,TA做了一些事,也许做错了一些事,总有一些做对了的事,而做对了的事的根本在于两个基准点:
1.对世界基本的理解水平具备
2.做了,不是观望,犹豫,徘徊,或者是鄙视。
怎么做呢?先不着急地址,备份,加密原理,这样你丢币丢得更容易,要做的事,你先得有个交易所账户:
1.1原来叫中比特,即是中国比特币。变形为EXX号称是中比特的海外版,
是注册链接,同时也是我的邀请链,先打开链接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立刻用短信验证码验证,之后再做相关的邮箱验证,Google(谷歌)二次安全验证。
1.2原来叫中比特,即是中国比特币。变形为ZB在江湖被称为是中比特的国家队版,背后有着中信集团的注资(参考:监管会到来,未来随后也来
出处: 巴比特论坛),类似这样的信息和理解,明智的人是通过自己合适的途径去查证,绝对不是“请问”和“听说”。域名的开头是ZB,被认为是天价的“装逼”域名,ZB如下链接有时会被网络hexie(脱敏)注册如下:
如果复制到浏览器打开有困难,App下载邀请码是:c92x2i
打开邀请链,先打开链接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立刻用短信验证码验证,之后再做相关的邮箱验证,Google(谷歌)二次安全验证。
1.3币安,binance,名字很有特色。有一姐御赐的两件T恤,度过了17年的夏天。专门做币币交易的大“币界上市创业板”,目标可能是加密数字世界的”纳斯达克“,名字是bitcoin+finance的结合体,很像fintech这个组装词一样。
同时也是我的邀请链,先打开链接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立刻用短信验证码验证,之后再做相关的邮箱验证,Google(谷歌)二次安全验证。
1.4Coinut,</ 的CEOXinxi Wang, NUSingapore 的博士
是莱特基金的成员,目前做身份验证效率高,从银行兑换汇出美元相对方便。
是我的邀请链接注册后你我各会收到0.01个莱特币。
先打开链接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立刻用短信验证码验证,之后再做相关的邮箱验证,Google(谷歌)二次安全验证。目睹过社区中莱特币隔离见证和猜谜语的过程,英语比我在美国做1年的访问学者进步得快多了。切身体会游泳,骑自行车,开车,英语,比特币,如果你不在车上,有什么好讨论的呢,也就没有什么需要理解和质疑的了。
2.在有比特币之前,学会设置安全屏障。
和一个心理咨询师接待任何一位来访者一样,先知道自己什么事不能做,什么话不能说,什么工作不能做,是自觉遵守的边界,而且一旦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注册好了账户之后,认证邮箱,到你的邮箱(垃圾箱)中查找验证码,或者点击一下确认链接,接下来就是必须做Google(谷歌)二次安全验证。关于下载和使用Google(谷歌)二次安全验证,这是普遍的叫法,完整学名叫:Google Authenticator
有详细说明,记住每30秒一更的密码,它像你的青春一样有着短暂的实效性,几乎无人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盗取,然后保护好你的手机。如果你暂时还没有学会搬梯子翻墙,那么就用安卓手机***候,没有老外和你对话练习怎么办?跟同桌对话。
对,就是用安卓手机+Google Authenticator。
普通人如何开始持有比特币1-
普通人如何开始持有比特币2
普通人如何开始持有比特币3
普通人如何开始持有比特币4
已关闭评论
1、针对在线语言培训市场,51talk、VIPKID等一批新锐品牌纷纷引来资本青睐,同时成绩亮眼。在您看来,这片市场为何会引来瓜分之势?并且哪块细分领域(少儿、成人等)是您未来更看好的,为什么?
2、结合线上线下特点,线上语言培训是否易形成寡头局面,在现阶段拓展市场上众机构又该抓住何种“痛点”?
3、相较来看,针对语言培训,您认为以新东方等为代表的老牌机构在线上语培这部分是否略显动力不足?且针对未来布局,老牌机构是否还应看中线上语培市场,且该何以“护食”呢?
标题为:《老牌机构“护食”新锐品牌“惹眼” 在线语言培训竞争白热化》 Q. By 中国商报
吕布凡的回答:
现在办学做培训没有那么困难了,在一个商品化的社会,假如说教育培训产品也是商品,那么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供需必然是互相决定的,愿意付费的优质的消费群体,他们需要更优质的语言培训,所以不光是优质的中国老师,那些具有tesol相关资格具有外国本土语音条件的老师就可以在平台上面多挣一份工资,在北美地区,一个公立学校的语言老师挣得并不多,也涉及到兼职和正式的员工制度问题。
在我看来他们各有各的市场份额吧,可能少儿这一块会更大一些,
成人语言培训由成人机构来提供的产品吧,其实消费单价也挺高的,动辄上万。主打求职,商务。他们有他们的消费需求和学习之后的使用场景,多数是为了能够提高工资得到晋升或者是海外的学习经历,或者简单的就是能够交到身边的外国朋友。这个群体密度就会少一些,而且地域性特别强,沿海地区的城市会多一些的。做线上,跨领域地去培训三四线城市,有生源,不多,不值得做一个平台,投资人也不会追逐这个项目。一些口碑不错的老师就能小面积地通过社交平台实现,qq,微信等,足够小康了。
相比之下少儿语言培训的需求更普遍一些,如果你去调查问下去,几乎每个家庭的父母都会说很重视孩子的语言学习。在家长眼里这个语言是外语。家庭的消费能力得到提高的时候,更愿意把钱花在孩子的身上,你让他们有机会去选择吃喝玩乐,那无疑是把钱花在孩子学习上更心安。比如,说习大大也鼓励全民出境游,有消费能力的老头老太太,去学外语语言的少,几个人报个团就出去了。
在我内心深处看来,中文的语言,是一个母语中文的中国人读书学习长大思考处理办事很基本的功能,为什么没有这么大的上市机构来教呢,也是供需决定的,可能会有一些针对小孩子的演讲培训班,这个汉语语言学习是确定近些年没有寡头存在的,那相对来讲,小机构存活的可能性就更大,那规模上就是大不了的。
不太会有寡头公司的出现,或者说就目前来看,距离有寡头公司屹立不倒地位出现,还有相当一段时间的距离。
人们的认知习惯以及认知边界,相对稳定,大部分拒绝变化的,会有热了买空调就买哪家,买冰箱买哪家,买电脑就买哪一家,人们不会说我一想到学习学习就奔着哪一家去,事实上,很多孩子们的学习,一个周末被送去两三个辅导机构是很常见的,找英语老师去哪里,口语哪里,托福哪里,各有各的心智认知,受身边人的影响也很大,同事的孩子,邻居的孩子,侄子外甥等等,你家孩子去哪里学什么了,要下水会拉着一起下水,特立独行代价很大,尤其是心理层面,家庭分歧会更大选择代价,他们会默认那个相对不变的认知,学XX就去XX。人们也总是想挑心中最好的那一个,以为挑到了,所以培训领域领域细分去做是会很有前景的。
一家在线培训公司,擅长口语的培训有老外,另外一家公司会打着旗号说,我们擅长提分,还有一家公司会宣传我们有世界最先进的语言培训教材体系,各有各的份额。目前是这样,各个机构都在高速比赛。
前几年,我很看好刚开始跟谁学的愿景,愿景很庞大,实现需努力,可能在我们这中国大地上还需要足够多的财力和时间给它机会。毕竟还是优质家庭优质学生,更有机会接触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优质指消费能力够和教学产品优质。四五线城市的学生,家境优越些的,更能够接触到一二线城市的老师,但是对四五线城市的家长的教育成本还是很高的,需要很长服务教育挑剔适应的时间,可能是很久很久。
据我了解,江沪浙沿海,一带有在线做得很不错的,考试辅导类的,线上线下结合思路是很好,但长期看来,比如跟新东方,培训的老师比,这些机构的老师有一定的自由度,他们中间有一个助教环节,这个助教就很像是曾经的课程顾问或家长眼中的销售人员,他们关心的数字和指标跟老师的质量是两个维度的事儿。
老师的教学质量,那些能够担纲上主要课程的老师,不是课本试卷这一层简单的事儿,评判标准是粗糙的,通常会由一些很年轻少有教学经验,甚至没有上课经验的助教来评判,调配,经常是借助销售上的数字判断。
家长和助教之间的摩擦不断,然后老师被判低分了跟平台申诉,反馈……他们自己认为这些环节设置得合理而美好,实际上内耗消耗非常大,这些成本折合成人民币全部都由家长来买单,不怕麻烦的老师就花自己的时间来买单。类似的A轮,B轮的创业新机构,自己给自己制造问题,然后花不必要的投入去解决它,自己很感动,结果,不堪周折的老师会流失,通常流失量大的是那些优秀的好老师,他们不跟你这些新机构将就。原本这些过程可以很简单,家长把孩子带到一个品牌的大机构中,周末上个平价的辅导班,这很简单,培训老师相对有体面的位置。
长久的来看,线上的辅导,尤其是语言类的辅导。一定是有着很好的发展,它并不是取代线下辅导的新升级的方式,线上是给一些人有另外一个补充的选项,或者不同群体有不同选择的新方式。而且我估计还会小屏幕化,可移动化。
比如我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做在线教育方向的访问学者,周边几乎都是带着孩子去访学的各专业老师教授,很巧,大部分是英语老师,他们自己的孩子自己去接受考试类的,语言类的教育,也是蛮困难的,当然这背后还有很深刻的无力从教育培训入手的家庭原因。(作为曾从事过心理咨询的二级心理咨询师,看到这一点,其实理解透这一点,让我度过了很痛心的一段摸索时间)还有就是这些孩子们在国外上了一年3个学期的英语课,回到国内来,没有办法降低速度去听学校里面老师讲的中式英语,目前做的好的,有大量的英美国家资源的,那些老师具有tesol证书。这些老师是懂得基本的教学方法,有教学技能的,口语也标准。我花时间观察了解的就有前辈徐小平老师投的公司正是在做这些。消费这些教学产品的是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有期待,愿意花费大价钱的家庭。
市场很有意思,有时候真的是那些愿意花大价钱的家长能给孩子的教育环境、方式,更接近教育的本质。无论是谁,任何阶段,冲入培训市场,当然要把它产品化,做到既要个性化,差异化,但根本上是脱离不了它是教育产品,你必须得接近教育的本质,有启发,有作业反馈,有实质的讨论,有深度的学习,还得有师生情感,同学手足交流。一个大机构去做一个细分领域,成为寡头,必须得从教育本质里面挑选那么几个点,它得具备才行。
中学生以上,越是年级高,学生越是偏向于应试类的。
高考应试四六级考研或者是出国考试,这些培训,稳妥,需求数据稳定。
我觉得国内大部分的家庭还没有太多能力去接受教育周边衍生出来的咨询,去处理家庭内部的情感沟通各种关系。这是根上的。像越是345线城市家庭好几代人混在一起,同时把一个孩子放在焦点中心,这个孩子的成长方面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也是内耗太大了,这个孩子没有心力把注意力投在学习上。孩子老想逃避,逃避一切以求安全,包括学习。我想很多心理咨询师面对孩子学习成绩问题时,内心可能都有一些想说,不能说的怜悯。社会和家长都会把这些本来是家长家庭承担的部分,环境啊,言传身教啊,品格品质训练,通过花钱的方式交给机构,交给老师,去完成,学校里的老师能做的可没有那么多,培训机构的老师也不是拿了钱就包治百病。
那表面的问题呢,学生自己和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阅读和写作的重视度实在是太薄了,人的表达有动态的表达和静态的表达,当然也会有动静结合的。家长和孩子愿意去做那些马上就能立竿见影的口才演讲呀,朗诵比赛啊,这固然好,表达的形式是很重要。原材料呢,并不待在自己的头脑里,大量的阅读,专门培训与认知对应的基本写作能力呢?我在北美观察到一些针对美国当地的机构,他们的小孩子也有辅导班,除了stem辅导,阅读分级辅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孩子从1年级到12年级,对应的阅读分级可能穿插,跨越年龄年级,清闲的家长也会在辅导班等着孩子放学,美国孩子,学英语阅读。像这样好的阅读设计,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了解到出色的机构,我在做,力量很有限,需要很多素材,也可能需要大半生不一定做出来。
第三个问答啊,
如果放到三年前这么去讲的话,是可以的,开始的时候新东方行动有些慢,毕竟它是个大机构。就像是个大胖子,它没有办法说,扭头说蹦说跑像几十个人的小机构那样变化得快。而且它背后有投资人,投资人就有投资人的要求。
但新东方的老师,包括同业,领袖人物,普遍会认为俞敏洪团队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现在市面上可能大家低估了新东方在线方面的进步,有相当多的在线教育培训,是有新东方背后做支撑的,或者,是有俞敏洪老师的基金投资的,只是没有打出来新东方的这个品牌,毕竟新东方三个字在大家眼里的形象是一些名校毕业的老师,在市中心里面有个班级老师神经病一般不可一世地在那里上课。3、5年过去了,当时很多要打败新东方的在线机构已经消失不见了,新东方还在,也陆续的投资了一些在线公司了,初具规模。
有一个例子,我常常会观察到一些在线辅导机构或者是,语言培训机构对一些老师的处分。理由是这个老师对待助教傲慢,于是除去老师在这个机构上课的资格,曾经我也是培训老师的,我当然理解老师在这里面一定是有他的原因的,各自立场完全不同。从我曾在的机构新东方的角度类比来讲,无论是俞敏洪老师,还是新东方这个机构的哪个部门,从来没有听闻因为关系傲慢去处分老师,或者以这个老师很傲慢的名义来说不让你上课了,一名优秀的培训机构的老师对待学生以及家长这部分业务精湛是本分,你不能要求他做好本分之后,对待什么事物都像对待学生那样,要不然,面面俱到,他就自己干了,为什么跟你干?毫无性格毫无立场的老师更方便留下来,机构就没有发展了,就只剩了&#8221;维持&#8221;,从竞争角度讲,它和许多没有必要存在的四流院校有什么区别,毕竟你收费高,你得经营,资源不是国家鼎力配额支持,得保证竞争力,肯定是人才,得从刻意包容到自然包容。
所以新的创业机构和老牌机构不光是竞争的关系,也是后者对前者的学习关系。不用老想着店颠覆什么,先学习做得更好,自然就有一席之地。
老牌机构,当然不能盲目整体转型,先干掉自己,然后冲进一个陌生充满不讲规则的丛生的环境,那是早年典型的网络科技公司,教育培训公司是特殊的公司,是本来不应该成为公司的公司。老牌机构可以去做战略投资,可以去筛选收购,可以自己成立基金,用新的独立品牌培育新的各个细分领域的小型培训公司,新品牌。这是大机构的优势,有这个资本也能招到优秀的人才。新生的小机构,能拿到钱,有钱未必能招到优秀的人才,顶层的人才招募,收买兵马,确实得跟老机构的前辈学习。
吕布凡,前新东方布布老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目前教育培训领域,创业初期,msu(mooc)。于,8.29口述。
成稿于:/3951.shtml?bsh_bid=&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相传有位小姑娘给杨绛先生写信。漫长的信读完,杨绛先生回了一句话:
你的问题在于书读的太少,又想得太多。
如果杨绛先生走入小姑娘的生活,十有八九会发现,小姑娘并没有想太多,姑娘所读的书,她的思考方式,也没有办法让她想太多太深入。
小姑娘只是就一些简单层面的少量不解的问题,反复地想,陷入一个,无法解决无法回答又不能不想的单一循环。想的层面和维度,深度都不够。所以会有一封长长的信那样的困惑,都不值得杨绛老师从中挑出来讲一讲——你哪个问题是什么,另一个问题建议你可以读什么书。
跟杨绛笔下的小姑娘比,跟大多数同龄人,甚至跟大多数比我大十岁的人,我的读书量还是颇有竞争力的。许久没有联系的同学和朋友,没有联系的时间,可能是,一、两个月,也可能是三、五载。忽然收到消息,或偶然的见面,开头末尾都不忘提:
最近在读什么书?
有没有哪本书可推荐的?
只要听到了,我就会立马挑出一本,我认为还算有意思的书。
读书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我听过无数遍,问这个问题最多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每次听到家长问这个问题时,我既要忍住自己的忍俊不禁,又不禁替这家孩子惋惜&#8221;这个孩子投胎这家多么无辜啊!&#8221;
家长的骨子里,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活到现在还在去疑虑读书有什么用?
这个家里长大的孩子,只要智力情绪理解力正常,他必然能够感受的到,自己的爹妈,对读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上是游移不定的,哪怕不用语言表达出来,疑虑会代代相传。
本年度上半年,我听到的最令人伤心的一句话莫过于,&#8221;现在我已经不读书了。&#8221;
此人在当地也算中产,家中有高考的孩子,令人伤心的是过去的四年间,从遇到好书就会买来送人,到至今不读书了,他在此间的四年人间经历了什么……
当你去跟不读书的人描述读书有什么好处的时候,总是有人会疑虑,读书真的有用吗?
就我发现的最早问这个问题的人在东汉时期,各个朝代都有人问,问的人和被问的人都死了,有意思的是被问的人的名字留下来了。
自我当老师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有向学生推荐过什么必读书。更没有要求学生去看什么书。当我去说,这一点和下一点已经我自己曾受益于哪本书,这句话是哪本书谁的意思,这说明我看了,并且践行了。自然有一部分学生去找,甚至有学生会悄悄地找,下次提到时,他说”布布老师,我也看了“。
如果我是这个学生家里的家长,这个效果就全然达到了,他长大后,人到中年,再去纠结读书有什么用的概率就会降到很低,他必然省了很多时间,比别人少许多犹豫的时间。
这也就是我常跟别人聊读书时,说的最多的,读书多、且会读书的人,更容易分清矛盾表面和本质的差异,知道轻重缓急,知道生命不过一瞬间,千万年来如此。
犹疑的时间少,
表面本质矛盾看得见,
做决策的速度快。
有不少人会马上疑问:我也读书很多,为什么我还如此纠结和拖延?
&#8220;你读书是不是为了晒书单?
你读的时候有没有反省并修正你自己?
你读到的认可内容自己有没有去践行?&#8221;
我就是图片中的那个朋友。
在我说“买了,送你了,走吧”的时候,这个决策没有花到一秒钟,只用了一个眼神,说了七个字。
这个决策的内在过程,几乎没有花任何时间,并不代表这个决策在大脑中没有工作程序,这个工作快而缜密到我自己都没有发现。这无疑是读书带来的好处,好处是让这个方方面面可以犹豫到出门再次折返买书的几天衡量时间,缩短为不到一秒。
1.已经决定要走,无论这个书店多么的好,多待一秒钟都没有意义了。我又不是带着孩子在这里假装熏陶一下读书氛围的。决定了,一秒钟都不要浪费。
2.让此人犹豫不能马上买,而是在这里看了一篇,再看一篇,原因有很多:
也许是她读书少做决策慢,也许是书价太贵,质量需要再评估。基本上在我的心里,中国的大部分书是便宜的,跟西方文明国家相比,简直太便宜。能想让你看下一篇的书,只要不是抄袭代笔,此书质量几乎稳定。图书在谁的心里觉得贵,那是他的个人原因,一些个人认知,承受能力决定的。
事实证明,只用我来支付这个书的费用,就不用再多耽误一秒钟。收到书的人立刻就能作出决定,她最大的收获,不是书的价格,而是,从这本书中读出来的价值。这个数目我来承担,没有什么好犹豫。此人高兴到如此,倒是让我颇意外。
3.读书的经历经验告诉我:一个眼神瞟到了书的封面,真的一点都没有被这个标题吸引,常年的快速阅读,加上本来头脑某个部位,字节字母辨别会颠倒,在我头脑里闪现的标题是《我不配过低的人生》,没有歧视“我头脑中以为的标题”,依然决定可以买,马上走。
原因是这一眼,我看到了作者的名字叫雾满拦江,若干年前曾快速地翻过这个作者不少通俗历史书。我以为眼前的这个人,从工作多年后不读书,近些年慢慢地开始读社科书,竟然在翻一本历史作家写的书,只要买来,再读一章,此人必然受益,说不定会是,在从此考虑斟酌事情上多了一个历史纬度的眼光,而不仅仅停留在以往的金融会计层面。
如果我不买这本书,一个初步的创业者,一个普通的培训老师,不买这本书还能吃上一顿不错的快餐,不管我缺不缺饭,不会改变时间的稀缺……
我听到“你等我看完这一篇儿再走”,那么我就忍住内心的1000匹羊驼,等着一位阅读速度跟我相比很慢的人。我这么个给人机会和空间的人,绝不会催促:“快一点啦,别看了”。对我来说,不幸的是,此人看完一篇,又想再看下一篇。
人生中对我来讲,又少了25分钟的生命,可能还会多许多怨气,一肚子气带来的副作用是又少去不知道多少分钟的生命。
有人想读书,有人陪着耗生命,这是耗费。
有人想考研留学辞职跳槽离婚换人。他的家人陪着耗生命。这是耗费。
后者这种耗费,跟读一本书相比较来,更残酷,毕竟站在那里读书多度一篇的人当时是紧张又快乐的,我还没听说过哪个人在犹豫了一两年要不要离婚要不要辞职的过程中,这个犹豫的过程是快乐的?
不到一秒钟一个眼神的决策判断,收到书的人还很欢喜,抱着书走了,去咖啡店看了一个下午。在她现有阅读能力的前提下,边看边说作者写的真好,作者写的真好。
对的,这是对她来讲,她好不容易改掉了一个习惯,通过正面侧面讨论一本书的名字、内容不好来抬高阅读量并不大的自己。我一直都相信,拿国人平均阅读量少说事的人,自己十有八九是拉低水平线的人,读书这件事,哪有限定数目去读书的人,愿意读的会读一堆,不愿意读的常年在问用处,谁见王健林去拿人均工资在说事儿呢?挣钱都忙不过来。
回到杨绛先生回信的那个女孩。好可惜,她自己不是,她身边也没有我这般一秒送书的朋友。
再假若她是杨绛家的女儿……一路长大的她,绝对没有机会去问
&#8220;读书有什么用?&#8221;
已关闭评论
你以为灿烂的故事,或是别人生命中困难的事情。
多年前,网上曾有一段视频,李连杰到北大讲学,目的是为了壹基金宣传和募资,号召每个学生每个月省出一块钱来去做慈善。他说希望在这里做理想中的事,大家不要像耍猴的一样要求他来一段儿武术,这是出于对一个武打演员的尊重,演员是一个职业。你不耍几招,别人马上改口说你耍大牌,不就是个演员嘛。活动结尾的时候气氛欢乐,也有个别人提出要求李连杰不好意思,便在场上稍微漏了几个招式。全场,热烈,呼喊,尖叫。镜头里,李连杰招牌笑容感谢离场,中间有几秒钟的轻轻摇头和叹气。
讲座期间,李连杰有表达过自己成为明星过程中的担心,收入和身份的抬高是表象,自己知道收入每高一阶每拍一个所谓的大片,身上都会多几处骨折,几根钢钉。到后来,成为巨星的时候,可以开始用替身。在他眼中,这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就不用拿出来耍了。如往,他耍了。
比利知道,自己只是普通的大兵一员,经历了并不愿经历的事,由于自己家庭遭遇,由于战地瞬间特殊的情感情结,偶然被一个像摄像机拍到,猝不及防地成为了英雄。
比利真的成为英雄的那一天,开导自己精神道路的导师死了,自己亲手杀死了人,目睹了两双死去人的眼睛瞳孔如何放大到静止。
蘑菇身上有哲学家的气息,蘑菇来自印度,蘑菇经常会背诵哲学诗歌,诗里面问,你有注视过人死亡时的眼神吗?蘑菇死了。 英雄的表面和小人物的现实,对比出可爱的灰色的幽默效果。战场上几个的新兵,紧张无比,最有经验的一个葬身在了战场。
蘑菇问比例,你准备好了吗。
比利惊慌,没有回答,恐惧至极。
蘑菇说,我准备好了。蘑菇在出发前告诉每一个人,我爱你。
在蘑菇的宗教信仰的高度上,超过了国家,是精神层面的自我,印度佛陀会说,我不用地狱,谁入地狱。既然你没有准备好,既然我爱你,既然可能会死,那我可以去。
蘑菇和比利探讨过关于宗教,比利彼时有一个拉远了的轮廓的镜头,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一棵杏树下教导学生,
达摩也在菩提树下参悟摸索宗教。这棵树下蘑菇和比利的对话,均匀的分布在整个片子中。
在你眼里是烟火,在他们眼里是生死
终其一生,人的意义在于摆脱他人眼光,也是印度哲学家常提的事,宏大的意义没有什么国家和荣誉,它内心深处。比利能耐心地说些人们想听的话,是外面的,不是内心的。
人们喜欢看烟花,人们不敢看人心。
综合症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其中一种。
比利的身上体现出了抑郁质,比例早上醒来会头痛,需要吃止痛片。现身杀戮痕迹的厨房和餐厅,在表演会场,神经链接折磨着大兵,不止比利一个人,甚至是每一个。
如果你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你怎么忍心安排他们在焰火四起的舞台出现。
盛大的娱乐场合,战地士兵被召回,舞台走步表演,看到焰火一声炸过,士兵全体下蹲,我心咯噔下把眼睛闭上,汗毛树立。
安静许久再看,士兵们迅速麻木掉自己的恐惧,把注意力挪到歌星碧昂斯。
变得麻木是人的神经保护躯体的一个机制。
于是,人间有很多人不去感受,于是“看开了”。
高资质和高自觉的比利,被哲学班长蘑菇点拨,思考过人生……好像是在蘑菇死去的瞬间,有了自己对生命和价值的理解,好像有什么穿过身体。
他的恐惧让他在台上一颗表演性质的炸弹爆炸后,不能回到现实。
一秒还是英雄,被消费之后马上就是和场地人员争执。
黑色之处不仅此处。
一分钟前,姑娘义正词严处理现场混乱,深情表达,我不想失去你,一分钟后,不能理解英雄为何会逃跑。。。
姑娘爱的是“英雄比利”,你为何不回战场?
爱的不是不回战场的比利,一念想过“怕失去她”的不回战场。
姐姐费尽全力阻止比利回战场,无果。
姐姐捶车顿足,比利痛哭,
这是真爱——我爱你,我希望你活得好一些,少经历人间硝烟。
班长对比例赋予的是责任,你是适合战场的,
你回到我们的团队,可以挽救这些傻瓜们,这一帮傻瓜可能葬身前线。
电影里面,万众瞩目的明星没有正脸,
打架砸车,比利有德州混小子的标签。
想着梦境里的姑娘,回忆着战壕近身搏斗,还有姐姐这条线不断地穿进来阻止返回战场。英雄要上台被消费,拿去谈价格,和场地人员打架。
英雄是普通人,偶尔还不如普通人。
一切结束了,大兵要回前线去,比利对生死战友说:我爱你。
像缔造了这故事的蘑菇一样,说“我爱你”。
如果有子弹射向你,这一枪早开了。
在伊拉克的树下就穿过比利,射中了蘑菇。
在蘑菇死去,穿透了比利。
《港囧》:人生本来,苦恼已多
人在北美的大村庄里,蹭着邻居一对可爱母子的二手车,荒凉之地,连看了两场电影:《夏洛特烦恼》和《港囧》。很明显,这里在谈《港囧》的片观感,不谈为什么用《夏洛特烦恼》插曲的歌词写题目,不赞美徐峥个人商业模式的成功。
独立地、详细地回顾《港囧》这个电影,开头的十多分钟,我没有一次发笑。小舅子的角色在里面,本意是作为最重要的“搞破坏”的角色,意在推动发展,尽管角色努力,在这里能看到小舅子的作为是处处像个二傻子。为了达到搞笑观众的目的,小舅子做的傻事显得刻意,顺便还“丑化”地描绘了“基层人民”心中富二代“好吃懒做,不学无术”形象。如果说小舅子的戏份是为了搞笑,那便只是是为了讨观众傻笑,观众并不傻,笑得犹豫,笑得困惑。这一点遗憾,可让人体会到搞笑和幽默的差异。
如果小舅子的角色是一个可以获得金马奖的故事片的导演,那他在本片中搞笑的部分就更显得没有逻辑,惟有一点与小舅子“导演”身份合上情理——为了处女座拍摄,为了自己的DV。可以豁出命去。同样,小舅子为了不拆散姐姐姐夫的家庭,含泪删除DV。片中的姐弟二人是没有为了现实生活扭曲自己的人,姐姐为了一个八字还没有一撇的男朋友放弃了去香港做交换生的机会。弟弟作为一个“富二代”为了自己的DV,可以跳下天桥。姐弟的人生风格,跟徐来放弃绘画、徐来岳父放弃飞行员梦想对比起来,让人看到了比纯喜剧多出一点的温暖。徐峥最早的《人在囧途》跟《人在旅途》这首歌有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知道,反正文章的故事核心讲的就是这样的内容。看似生活美满幸福充满爱的一家人,有个勤劳能干的上门女婿,实际上女婿心中颇有酸楚。细节上大笔着眼于“中年焦虑”和“情结”:主角徐来头戴钢盔,被小舅子逼到无奈爆破它,瞬间背景响起“浪奔,浪流”……地上,炸开的头盔,分明晒出了主角的心中“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非要见到初恋不可了。就在这爆开之前的一分钟内,电梯中偶遇的香港市民友好地表达了对大陆观光客游客动机的困惑,对带带奶粉的不满。徐来满脸的粉末让观看者觉得奇怪,觉得想发笑,可不知道从何处下嘴。情(心)结。短短的人生总会遇到难以数清的遗憾。
有个词叫“情结”,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来他的学生们也纷纷提出过不同的“情结”理论。
把“情结”二字理解成为“心结”的话,普通观众都能更好的理解了。
在心理状态上,由于人在人生的前期有各种需求的刺激,或生理的或物质的需求,相关的行为都受到打击,没有完成,之后,就会发展成偏执甚至无治的状态。一系列无法完成的步骤产生心结,它会深深影响这个人在后续的人生中不停地重视、查看这个“情结”,而不愿让其成为“过去”。在《港囧》中,“情结心理”就细化到了一个吻。虽然安全套在片中也占了不短的时间,后半部电影的内容主要由“吻”这个“心结”来整合,这个“未完成”是徐来这20年来人生中重要的一个不完美,一定要完成这个“吻”要完成的一个“未完成”。在犯罪心理上,危险“情结”是个重要的犯罪因素,片中也是细化处理成了徐来20年的人生,100多个梦。所要实施的活动便是“一场一定要出现的画展”,“一副海报”,和“一个要去完成的吻”。
这点“文化气质”让《港囧》在国民“心理”情怀上,拓展了徐峥《人在囧途》,《泰囧》系列喜剧的边界。《港囧》并不是之前热烈过的大IP的重复复制。
我愿意相信《港囧》在大胆实践着拓展边界一事。
相比,比做纯粹的嘻哈喜剧有风险。纯粹地恶搞一个男主角,嘻嘻哈哈地把票房收进来,让观众大笑出门去,“拓边”是吃力未必讨好的努力,这样看,《港囧》是个有追求的喜剧片。
2015-10密歇根来源于
已关闭评论
翻译:吕布凡
目前网络在线学习已不再是件新鲜事。
如今的这一代已经适应了网络学习。他们习惯了在学校,娱乐(移动应用)和工作环境下进行网络学习。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进入了视在线学习为常态的状态,比如学习管理系统,和其它。
这绝不是一件坏事。它意味着在线课程已经成为一种期望。现在的人们希望数字化的学习机会,若没有,他们会寻找。
考虑到网络学习,现在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通俗可见的一部分,就很容易无视它的好处。这些好处是革命性的,从前没有的。当然,他们的光彩被忽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变得暗淡。
以下是网络学习的五大核心益处(最初由PulseLearning分享)。当然,还有比这多的好处,但是网络学习的这五个优点是近几十年来,最具革命性的。
网络学习5大优势:
1.节省时间 &#8211; 现场培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组织和实施。此外,还要求每个人都抽出时间经过长途旅行去参加培训活动。当网络学习到来,大幅减少了培训所需的时间和各项事务。
2.环境效益 -利用网络培训学习,而不是传统的面对面格式时,含碳的复印用纸急剧下降了。网络学习就没有必要大量地印刷培训教材,无须任何外出旅途的要求。
3.更大的覆盖面 – 无数的参与者都可以参加到同样的课程训练,无论他们在哪里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在国外不同的地方都可以通过网络办法,学到水准一致的课程信息。
4.节约资金 -开展网络学习,不需要物理空间,培训费用也大大降低。其实,这样做,对企业的盈利影响也是巨大的。没有更多的旅游费,材料费,场地费,或培训师的培训费用。
5.改进教学法 – 比如游戏化的策略意味着更高的学生参与,从而增加知识在头脑中的保留。总之,这将为组织的培训活动带来更大的投资回报率。
已关闭评论
阿呆同学:
看到你的留言,我是悲欣交集。
你对自己现状的描述十分的清楚,特别像我有幸教过的学生的提问风格。最后你指出来,我可以选择回答的问题也很明确。
这是欣喜的一部分,而悲伤的是另一部分。这一问,实在太过宏观,或者,除了没有甚用的安慰,好像根本无意寻找到方法一、二。
若我并不知道你是谁,你怎么能跑过来问我接下来你该怎么办呢?
这很荒唐,你不能假设我给你的回答都是基于事实的。
若我知道你是谁,那,在以往我所经历的课堂上,几乎在最后一节课的时候,都会花上几分钟。
啰嗦一下,“有朝一日,如果你忘了我是谁,忘了我磨叽过的内容,也要记住一条,时刻知道:”我在做什么,我要做什么。“
几乎,每个班上超过九成的同学都会表示,ok,记住这句话了。
中间有极其个别的同学,只关注高考的分数和怎样攫取大学里的奖学金,对这句话会表示,“记住它有个屁用”。
最后,五十个人里面,大概会有一、两个同学真的能够适时地审视自己——”我在做什么,我要做什么“。&#8203;
这寥寥的同学,大致能够清楚自己所选的专业,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如心。
如果前后不一致,那么,要做哪些准备,才可以转向一个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
如果深陷崇拜学历而不能自已,那进入大学就立志读硕、博士,欧美的硕、博士远远优于国内的硕、博士,不必解释。
大学前两年即使没有想清楚,在这个乱七八糟的社会里能干什么,先把本科的基础打好,尽量不挂科,尽量多考试,尽量多实习,尽量多交流。
这样更大程度地避免到大四或者研三毕业的时候,突然发现不知道要做什么?
其实,对这功利的社会来说,这样儿的毕业生,还不如一台程序逻辑清晰的机器人带来的边际收益大。
现在你问我你该怎么办,其实我的回答很简单,我真的不知道。
我不知道你之前做了什么,也不知道你平时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不知道你平时在阅读哪一类书籍;不知道你的在做什么的时候,大脑会闪现出天赋的光芒。
或者,是大学期间你学了哪些特色的技能:比如能ps得有趣,或者可以傻傻去雕琢ppt;或者是可以彻夜打游戏打到通关夺冠。这都是特色的技能。
或者,你曾经带着社团的同学靠着嘴皮子拿到过一两个百十块钱的广告。
或者,你曾和师生中的谁一起做过一两个小项目,小专利,小论文。
或者,你发表过几首情诗。
或者大一、大二的《计算机基础课》你已经可以把最基础的几款办公软件应用自如。
或者经过在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这个漫长的过程,你的办公操作技能已经达到了最普通的文员水平?
我不知道你的成绩gpa能到多少?不知道全国走过多少地方?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总结过自己的心得?
宏观上对未来中国的趋势有什么见解?
微观上对自己未来3年有什么预期?
不管英语级别在哪条水准线上,我不知道你的英语能否用口语流畅地说得客户点头?
这些我都不知道……
我猜,你自己总知道一些的吧。
你问我焦虑,怎么办?
焦虑,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话题,你在大街上目光所能及的活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焦虑。
这是整个社会的精神特征。
作为一个新毕业的本科大学生来讲,焦虑一点无可避免,
在这种焦虑的情况下,还是得做点什么,
谁能在自己闪过光的地方挖掘下去,这就有点意义,这也更容易清楚一个人想去哪里。
我真的不知道,你焦虑的时候,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每天找人倾诉能好一点,可以帮助你尽快地找到喜欢的工作,那你可以跟更多人倾诉;如果你觉得每天卜一卦能好一点,可以帮助你尽快地找到喜欢的工作,那你可以找更多的相师占卜。
不过,我更相信,行动大于语言。&#8203;&#8203;
(我在说什么呢?下面的请仔细看)
我讲几个还算颇有意义的故事吧,或许你能从中读出点儿对你有用的些许碎片来,或可以缓解一下去往工作路上的焦虑。
我的本科时代有一个”著名“的师兄,高我很多级,以至于未曾谋过面。
同样都是土木工程的工科生,这位师兄高考(学医)失利被父母强迫地要去读土木工程专业。他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年过18岁就知道,未来自己事要做医生。
大学4年的时间,虽说不够优秀,但也不是最差的土木生。他每个科目都安全地通过了。这4年的时间,他每天都在自学医学科目。
本科毕业之后,5年,终于他考上了中国医科大学(沈阳校区)的临床医学研究生。
这样的事情本来是没有可能发生的,他的目标笃定,连复试的老师从觉得“搞笑”到后来都感动到“敬佩万分”。
尽管感动,感动还是大不过行动。
医学院研究生不可能招生土木工程学生的,他在五年内自考了医学的所有基础内容,完全不输于一个5年制的学科生。
我当时从中得到的一条结论特别简单,也很鸡汤,前辈们都提过的一条结论,就是——当你知道了要去哪儿,就不必在乎走多久。
我猜想着,如果这位师兄真心想从政,想在政治理想的道路上走下去,那么,同样他也可以考5年的公务员,前提是有”热爱“两个字。
我不知道你去考二次公务员的理由。也许有不公平,也许有加塞,也许竞争太大。
不过,对于政治,我是不热爱的;服务人民,有很多方式。
另一件琐事。是年轻的我,第一次作为校方的招聘代表(之一)去招聘新老师。
那一年也是历史上毕业生最多的一个暑假,报纸的头条上同样会赶在毕业的时候(现在叫毕业季了)提一提就业率最低的专业,提一提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批评大学生们“眼光太高”,再讲一讲“先就业再择业”的一些废话。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那都是没有意义的统计。
我问同行的同事,每年真的会有那么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吗?
同事的回答很简单,”应该大学生都不诚心想去工作吧!“
这个回答现在想起来,还是颇有感触的,(跳跃一下)现在的”剩男“、”剩女“真的有那么多吗?
确实不少。
但他们都不是诚心想要去找一个对象,不是诚心想及时地成家、生子。
真的被父母逼急了上火了的,随便相亲50次,就像投了100次简历,面试了50次。
相亲,也是行动大于语言的,“调整要求”“面试”“筛选”看到一个顺眼的,也能接受自己的甲方,一咬牙就结婚了。连带生出孩子的时间放在一起都不会超过12个月。
把这个拿过来,跟每年毕业生找工作类比起来真的挺有意思的。
我并不歧视那些毕业就结婚的人,当然对他们也不会青眼相加。就像我不回格外佩服毕业就立马找到工作的人。
毕业了就结婚发誓与另外一个人白头到老;毕业了就找到工作,全方位的保障直到退休。
类比起来。人们总是这样设想、幻想。
其实,”从一而终“在这个,乞丐都在讨论”创业“和”互联网+“的时代,显得笨拙,没有出路,也就无法下手选择那个“一”。
《婚姻法》上,每个人都有随时离婚的自由。而你毕业去干一个工作,随时也有你跳槽的自由,在一个毕业后就工作的岗位上,折腾了一段时间,学了些经验。也许,在某一个时点,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了,你突然领悟到了“下一阶段人生方向”——你知道你想做什么了。
那你肯定有权利随时决定:走。
我想,我的啰嗦或许有一些用处吧。
已关闭评论
已关闭评论
一语道不尽,
荷叶俏江南。
桥东有情郎,
桥西并蒂莲。
隔岸两相望,
烟雨双湿眼。
一语道不尽,
碧波接连天。
已关闭评论
吕经纬,赵博:
新婚其实不新了,拿到证的时候是最新的:人新,心情新,新的组合方式不是物理计量的,是化学反应后幂级难计的。这次新组合之后,“仪式”是“后宫”商议后对外颁布的一个形式,昭告天下就好,昭告天下之后,依然如往,人来人往。
马上就要“昭告天下”了,昭告天下之后也就是普通的生活了。
普通的生活是混乱的,理解它,尽量不被裹挟。
你们知道,物质混合总要到达一定“熵”数,总有它的值,还跟过程无关,生活就可能最后混乱到它的“熵”,有人认为自己是分子中最大的最聪明的,有人认为自己是全部,你就可以换个角度,这是均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你:辩证看,正反两个方面看,其实太不够了,两个人生活就像个“六个人生活”。你,我,“我以为的”你,“你以为的”我,“我以为你眼中的”我,“你以为我眼中的”你。平时不必搞得太清楚,你在跟哪个人沟通,会分裂。一旦情绪激动,生活眼看要乱,就换以一个你、我、他看看,也许是“你”在看“你眼中的我”,不是真的“我”,“我”只是在和“我以为的你”争执,不是真的“你”,稍微想一想,只要你要告诉“我”,“我”看到的只不过是“我以为的你”,真的你是哪个意思,你告诉我。一味的理论“你、我、他”,就如分子,被空气,被周围的分子,带走了。如不想被裹挟着走,那么你知道,我要在多大的范围,多大的界限嘚瑟,即使我要大大地“震动”,也不会让“对方眼中以为的我”要发生“八级”地震。每次狂风暴雨之后,你会发现,彼此,只是两个小小的分子,生活的漩涡,都是他人的涡流,他人的浮云。
生活是不确定的,也不必怕,创造它。
你们知道,有没有光的照耀和庇护,量子都可能发生跃迁,不是从高处到低处,就是从低处到高处,其间会发出它的光芒。可是,有的跃迁发生的早,有的跃迁发生的晚,如果赶不上吸收能量是“那个值”的倍数,也不会发生跃迁,没有光子发出;时间不确定,外力不确定,寿命不确定。你们知道李安有居家六年,中间肯定不是在家里吃喝拉撒睡,我相信他在吸收能量,等待不确定的跃迁。每一次外力的碰撞和捶打,都会对一个个原子带来积累能量的机会。若你是生活中即将跃迁的原子,有什么事情比自己能够发光更能让人更幸福呢。
生活就是做些可实现可意的小事情。只要是你愿意为之奋斗的事情,都可以变成事业。
生活难免混乱,难免不确定,难免被裹挟,有时你绕了很大一圈摘到一个小苹果,却忘记为什么吭哧爬上来。此时,可意最重要,没摘到也看到了,没看到也爬了。
生活本没有意义,生活的人多了就更没了意义,实际上生活的意义就是:找一个认真的方式生活,只有快乐,快乐到忘记去问什么意义。
每一次离开后想到你,都让我自己更安静地反省自己;
每一天和你在一起,都让我感到自己更完整更好看。
最后一句,(十一期间)我赶不回去了,我相信,你们有着这样的决心:“即使老子婚礼没有客人,老子还是要结婚;即使没有筷子,老子还是要吃饭。”
有时,你姐也是浮云中的一朵,你爸,你妈,你爷,你奶,你公婆,你丈人,至于你们来讲,都是一朵。
你们两,在一起,在一起是一大朵。
再贺,祝福。
姐,吕布凡。
已关闭评论
有人说,只有在看新闻联播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生活是幸福的。
其实画一幅画,也是可以的。
像小朋友一样,端端正正地画出一幅画,即使你没有关于分析树木人格的技能,也没有人帮助你分析,这也不影响你从观察这幅画中获得愉悦和幸福。
画一幅作品跟你不小心生了一个小朋友一样,只要他不是严重的缺少什么样的零件,配置还可以的话,你都会觉得这幅作品是完美的,而你傻傻看着它就是幸福的。
回复位置 两个字,查看今日布衣春秋的内容和 树木绘画的不同位置不同含义。位置。
weixin:buyichunqiu
绘画的纸张从上到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下方的领域跟本能、无意识的经验相关,中间的领域表示情绪,感情,感觉,最上方的领域是与被开发后的意识精神层面的内容相关。
对作品中,树木的现实描绘,表现了绘画者自身的内在经验。
比如,绘画者如果非常的强调很深的树根就表现出他充分认识到了,本能的冲动。
如果作品在画纸中有明显的左右之分,画纸的左侧部分关系到母亲、女性、过去,记忆、以及过去的生活经验被动的一面。
有的人画树木,很大一部分在左侧区域,可以推测出此人受母亲的影响比父亲更强。
画纸的右侧,关系到父亲、男性、未来,或者是期待、或者生活经验中自己期待的一个侧面。
在探讨具体位置的时候还需要考虑绘画者的具体性别和学历等细节。
两个字可以查看,如何一起愉快地玩耍。
weixin:布衣春秋
中国人人格分裂的比较多,你常常能感受到一个人充满,内心波涛汹涌,但表面上你看到这个人,纹丝不动,不一定是道行多么的深,它确实在生气呢,内心已经把你杀死800遍了。
画一幅树就是帮你直视内心,哪怕一个人在细节上故意掩盖,它也会在不小心在另外一个地方暴露得更明确。
树画的位置特别朝上,那这个人经常会想入非非,小孩子常把树画在中间,因为他特别的自恋和以自我为中心。
而一个成人的一幅画,大部分内容都在左下角,那么这个人的常态就可能充满着 焦虑,紧张,压抑,不安。
回复位置两个字,查看详情。
weixin:buyichunqiu
已关闭评论
答A君书(拾)&#8211;心理学和灵修
心理学和灵修是不是不同的东西,有没有关系?
当然是不同的,也当然是有关系的,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关系的,物理和数学是有关系的,种植和化学也是有关系的。
那心理学和灵修是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
心理学的叫法是从西方开始,有人在自己的书里提出来“要建立一个新的科学领域”,于是这个叫冯特的人就被后人成为“心理学之父”,冯特本人也特别自豪地称自己为“心理学家”,由记载开始的第一位心理学家。之后就开始有了比较著名的心理学家,比如那个创造了“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艾宾浩斯,那个喜欢记录“梦境”的弗洛伊德,他们是最初开启着扇大门的心理学家,既会创造理论,也会参与实践应用,还会做实验、统计测量,所以心理学可以算是科学的一部分,而且几乎各国都有心理学这个专业。
但是,灵修呢,在宗教国家发展得比较多,印度就比较多,西方相信基督的地方发展也比较多,其实中国佛教和道教也会讲究灵修。中国的普通高校,至今还没有灵修专业。他们追求灵肉与神的结合,用以处理人的因果,通过特殊的方式与神沟通,越是灵修深刻的人就会越能感受到那种特殊的方式,比如声音,光等,它是科学还解释不了的一类事物,所以,不能说它不科学,你可以说,它不属于科学。
我猜你问的这个灵修是中国大地上某些开公司的人跟你提到的灵修,你去像样的庙里,你说你要修行,你给可以挂单在那里,没有人管你要吃喝的费用,也不会主动朝你伸手要财物,以前鞍山的海城就有一个,我和朋友赶过去细问过 。
神灵不可测量,不好拿来做实验,科学可以拿来测量实验观察,统计分析。再举个生活的例子,比如说炸鸡和电焊,你可以说炸鸡是门科学吗?怎么炸都可以吃只要熟了就可以吃,糊了也可以吃;而电焊,一定有要求的环境温度对接角度及材料的要求,它科学吗,只是能够用科学去测量它,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时候,也有人提出过,里面的理论和应用也会存在5%的例外,做过实验,你就会知道,那叫偏差,如果真的遇到小概率事件,要处理的案例在5%,怎么办,只好试错,根据经验,或者凉拌,就不是科学能处理了,近期我学到的最有意义的一句话之一就是:“你尽力地让他远离悬崖,无用,你眼看着他要跳下去,你没有办法,你要做的是原谅自己”。这些有时就会在所指的5%里出现。
可是灵修的人,不就不容易患心理疾病吗?
这个如何去理解呢,就像你会去健身和游泳,而我这个人,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乱吃残羹冷炙,强健的体魄也会得肠胃病,一段时间的胃炎打了吊瓶,如果我也经常健身和游泳,生活作息正常,三餐五谷杂粮,可能我就不会去打吊瓶儿。
但是,你去游泳和健身的目的是为了不打吊瓶吗?
可能是的,但不是一定。但实际情况对你来说,是你喜欢去游泳健身,可能你这个人喜欢三餐正常早睡早起。并不是说你天天早睡早起和健身就是为了去避免打吊瓶。虽然,打吊瓶的机会会大大的减少,另外5%的偏差存在,也难以保证你就不打吊瓶。
基督,佛,道,包括印度许多你叫不上来名字这些宗教下面,会有很多人生来就会去灵修,追求与神的沟通灵的结合,既不能说是某一科学领域也不能说他是为了避免心理疾病就科学了,虽然,可以达到那样的效果让他们,平静,愉悦,放开,释然,处理怨气,因果和阴灵。
一般情况下,科学,大家都认为是公理存在的,科学家发现了某本来就存在的科学,因此就建立了一些可以学习的学科。但,目前大部分科学,是难以触人类情感的,而在心理学,就杵在中间这样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去连接人的情感,用经过测量实验统计分析的科学的一些方法,作为辅助手段,去化解人类的情结纾解人类的情感,能够减轻神经的,精神的难处,去渡过这一生的生活。
微信:buyichunqiu
已关闭评论
这一两天在和你谈关于顾城,顾城的生活,顾城的名气,顾城的痛苦,顾城的死,还有顾城的快乐,如果他有快乐的话,当然我相信还是有的,有的杂志上在往年为了怀念他,也刊登过顾城张嘴大笑的照片,一点也不遮掩。
我惊讶地从新资料中发现他的夫人竟然会因为给孩子买1.5美金的玩具让顾城那样不开心,不开心到不小心滑倒在地上。
也更惊讶于他的夫人对他说,“你怎么不去死!”
终于顾城死了,在死之前也弄死了他的夫人,就像如今秋天的冷,发生的突然,可又不是一两天所致。说是必然或许也有根据。就是十月的秋天,新西兰激流岛比现在的青岛会冷,环境也更美。
他应该是认为那时的生活,死了比活着更美好,所以他就那么做了。我在徒步路上不断地琐碎地讲我所知道的一些和近些天遍布在网络上,人们怀念回忆古城的一切,但我有了新的零星的疑惑。
一,名气巨大的诗人是天生会写东西,是因为过分执着的写东西之后有了名气?是作出些非同寻常的举动,发生小概率的生活事故之后成就了名气?
二,时间在俗人们最常说,我不要做诗人,诗人会得神经病,诗人会饿死。可是,是做了诗人就会有这样的遭遇吗?
顾城最初也是一封信一封信的投递稿件,也被退过许多,稿费微薄;那个《活着》的作者余华也说过,在他意识到成名之前,家中的邮箱常常堆满成包的退稿件;贾平凹当年年轻的时候,朴素至极,珍惜每一个得来不易的稿费单,一条条稿费单用橡皮筋捆起来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着;史铁生就不说了,太不忍去讨论他去谈论它,他活着就让人觉着是部诗歌,悲歌,连史铁生死了也像诗人死了,让人发叹无语言。我想这和第一个疑惑之间有问答的关系,他们天生天资,却也不是生来就为了成为名人,他们在种种环境下经历了执着了,有了他们的一切,有的是好的,有的是贫穷,有的是死去。
顾城死后就有报纸上写了四个大字是人死了,高晓松那个胖子就借词写了《白衣飘飘的年代》,现在高晓松不唱歌不写词,他拍电影,他把它杂乱无章的经历屡出了一些主题后在网络上与大众倾诉,一张嘴就刹不住。
可是顾城不会倾诉,他所处的时间轴关键的点都是无法倾诉的点,他又能朝谁倾诉,怎么去倾诉呢?
1956年出生,
1960年4岁,
1966年10岁,
1976年20岁,
1979年23岁,写了著名的一首诗《一代人》;
1989年32岁,
1992年,开始戴那顶高高的帽子。
1993年,他抡起了斧子。
我曾经看过顾城是无法杀死一只鸡的,他养鸡太多,违了岛上的法律,鸡都被处决了。
有人说古城讲座时回答别人为什么带那样的帽子?
他说,“是象征着长城上的一块砖”,当时听众几乎要落泪,天才是人毕竟是不同的,不管带的是裤腿还是高帽,1993年10月之后就没有了。
“人生如蚁而美如神“,顾城也想像廉思调查中北漂的蚁族一样,我去那个拆迁之前的唐家岭,也去了比唐家岭还要早的顺义北皋村,里面住着画家作家白领,有五点钟就要起床去工地的民工,还有北京土著村民。
顾城在北京时也是蚁族中的一只,不过顾城美如神,它应是蚁族中最执着的一只,如没有因唐家岭拆迁回乡的白领民工,顾城也没有因贫穷停止写诗,我猜,可能一刻都没有。
本是可以苟且地活着却没有,无论经过前面所指年份中的哪一个。
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8211;《小巷》
这是我喜欢的一首,不全懂,它应该和在俗世人的生活相关。
所以我常认为他的诗不是时代造就的,是天生的时代有天生的诗,时代只因他执着,把诗送给了他,时代造就了他的死因,时代造就了他的生活。
顾城也写过“我不怕生活我怕你”。
他怎么会不怕生活,不怕生活怎么会写出来“生活”二字?
生活是顾城中毒的那个时代,混乱,晦涩,像今天吃的茄子,不熟,中了点毒,就拉了肚子。
这话是说,你比生活还可怕,生活有毒,可导致腹泻,而顾城所提及的“你”这种毒是致命的,顾城了“生活”涂毒之后,“你”使他致于死地。
若没有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生活”,如前面所提到的年份,即使遇到了这样的“你”,也许,没有杀手也没有自杀,也许,有幸死在它处,比如像普希金,会因决斗死。同样,报纸上,也是登上了“诗人死了”,同样,诗还是长命百岁的,死就不会那么晦涩,诗人这个身份也会有那么多奇异标签。
已关闭评论
随机的人生
随机的人生,惊心动魄的人生。
人间常有人主张,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过一个稳定的日子。这是令人无法接茬的主张,人生都那么随机,你还要人们去稳定?
谁的人生都是不确定的,人生也从来都不会是个平平淡淡的过程,除非对于完全麻木自弃的人而言,人生可以当作平淡,没有悲苦,没有来来往往的意义。稳定得要命,活着就是物理地呼吸,死了就是生物地灰飞烟灭。
小学的时候,一个近邻出差,失踪,后来从峨眉山涯找到,被一车大理石压住。那是个总是给邻居孩子们分香蕉吃的帅大叔,自己有三个孩子未成年。一个星期之内,那会一个小学生就真切觉察到了生命的随机和不可控。
还在读高中的时候,一次傍晚放学路上,我骑着自行车右侧慢行,忽然,一辆面包车呼啸而来,我觉得被推了一下,之后我之后就呆在路旁,发现那个司机把车开得比蛇还妖娆婀娜,飞一般的拐走了,留下厚厚一层灰尘蹭在我的左臂上。当时除了愤怒已说不出话来。回到家跟我妈说,绊倒地上了。我妈还说,绊倒在地上能磕在左边,你横着走的呀!?
我说,体育课,一个胖子撞的。
读大学的时候,在食堂正在吃饭,忽然听到新闻说亳州市有灭门惨案,看了看地点就在当时即将搬进后来被卖掉的新家的后一排。幸存的唯一的小女孩就是跑到路边IC电话处报的警。不久后见一个别班级同学啜泣,就问她,发生了什么?她说。没有听说舟山有出海的船被风浪打碎了吗?现在已经确认其中有一个就是我的叔叔。那是她的亲叔叔。
大约在06年,身在上海飞沈阳的天上,阳光明媚,飞机一阵颠簸,突然掉下好一段距离,空姐迅速跑过来告诉大家,请不要乱动,这是正常颠簸,说完后来空姐整理好表情,又回到登机口处用话筒说一遍,再看见她的时候,她的嘴唇有被牙齿明显狠咬过,我长吸一口气,把安全带扎进,心想,这辈子不做空姐就很幸福。
大约在07年,喉咙不好了,雾化呼吸几天之后好转夜里可以安静不咳了,给久不联系的老丁发短信:你还好吗?
夜里十一点,老丁迅速回电话,呼哧呼哧电话那头充满诡异不安:“你在干什么?”
“你怎么知道,我刚从车里爬出来,回上海路上”
咕咚一声,没了声音。
我再打回去,原来漆黑一片,老丁从翻了的车里爬出来,又掉进一个小坑里,还好不是路边的大坑。
“你知道吗,刚才从车里爬出来找窗户的时候,大家都吓坏了,有个人在里面找他的乌龟!”
……车没翻进路边的大沟里,真好。
去年。听说,韩亚航空失事有江山的学生。迅速的打电话问江山同学,没有你家亲戚吧,都不认识是吧?在不可避免伤亡伤心的情况下,都不希望是自己认识的人,希望消息远远的,像UFO一样。同学很伤感说,没有我家亲戚,但是有一个中学的老师,当时对我还挺好的,大学回来之后一直也没有空去看看她。
上一个新年,弟弟在无人的马路上开车,碾住一块砖头,副驾驶监督的父亲狠狠说:“那么宽的路上就一个砖头,你看什么呢!?”
全家惊诧,父亲从不这么凶,从无这么高的声音分贝,后来途中休息,妈妈说,你不能好好说话,你看他一路都不敢吭声。
父亲说,我开30年的车,全国各地哪种死法没见过,我说得狠让他记一辈子,这是好事。一个漫眼(不留神),后悔都没时间!
今晚忙完手头的事情一直在刷网络希望能看到马来航空的奇迹和二百多性命生还的消息。忽然从资料上看到还有一名,安徽省亳州市籍,心中颠倒起伏,SHIT! 千万不要是我见过的人。
马航,你还是飞到另一个时空,过些年再回来吧。
weixin:布衣春秋
已关闭评论
可爱的你,可爱的我,
把相册充满,
你说的未来可仍在里面,
无恙安然?
你生活了怎样的生活?
你遇见了怎样的遇见?
让你连诉说,也忘记,
轻轻翻看,也不敢?
如今的你,如今的我,
任味道变淡,
你说的牢记可会褶皱凌乱,
随风飘散?
你管什么样的日子叫生活?
你管什么样的度过叫遗憾?
让你不记得今世前生,
默默回头,不睁眼?
吕布凡@lvbufan
3.3.2014 山东
已关闭评论
答A君书(玖) 许多经历和没有总结
你说2013,没有什么变化。你会更新了,不过还不会总结。
2013年,你变得会思想痛苦会思想快乐了。做决定更加坚定了,做事情受外界影响的因素更少了。
在你受到委屈的时候,除了流眼泪你学会辩解和讲道理了。在你想表达意思的时候,已经学会了争取机会完整地说出来。
对你来说随时随机出行显得更加轻松不夸张了,也不会出行前天就开始准备行李。
紧张的外出时间,并不影响对当地的风物人情加以了解,你也不再说身体疲劳时间紧迫了。
几次走到野外,路尽,郊区,不见目的地,你并没有感到绝望和辛苦,你已经更能体验不同和惊喜,你能看见抽烟看海的工人,你也能看见铺路捡瓶子的阿姨大叔。
你更能随意的处理在出差期间与外人的沟通上、安排上可能的麻烦。你还能给自己解释麻烦的来源和寻找化解之道。这不是以往的每一年都有机会训练的。
频繁外出使你走路的节奏变快了,更加有效率了,而且你并没有因此变得焦躁,说话速度有提升,碎片语言越来越少了。
你已习惯了喝牛奶,喝茶,喝咖啡,喝红酒,喝景区附近孕妇板车贩卖的奇怪的东西,生活有很多有意思的新东西是可以不停地尝试的,不管是小城市的面条,还是餐厅的深海鱼,你还能感受出来咖啡的烘焙深浅。
你也习惯了不洗脸是可以出门的。你还习惯了从火车站返回另一个地方的中间,那一个小时是可以拿去看看落叶看看池塘,看看画家,看看小店。
你习惯了,并不一定十一点之前就要睡觉,睡晚了第二天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对自己的娇气少了。
你敢于在小城市看夜色了,也勇于跟出租司机攀谈询问民情舆论了。
你也减少了许多流连网络淘宝店面上的时间,尽管还是买许多东西。
你开始变得更会与人讨价还价,在讨价还价的时候也学会了考虑别人的心理,让做买卖的人卖得欢喜,生意做得受尊重。
你开始学会与人讨论深层次的问题,除了衣食住行还有精神和目标,人活着所需的,所不需的。
你又开始重新学习了,参加了一些考试,职业的,非职业的,学习新的技能,捡起英语。
你熟练地掌握了一些新的科技工具,并且,每天都在获取,比较有效率地获取价值的信息。
你开始阅读新闻,拦也拦不住。
你开始去阅读人,阅读事,阅读同事,阅读客户,阅读他们的过去,心胸,表现,未来。
你从愿意跟随到主动乐意,参观了不少的博物馆,甚至主动购买解说工具,仔细辨认器物,你了解了在中华历史上曾经灿烂过的事物代表,辨识了一些不常见的盆盆罐罐,有特殊风情的习俗符号,了解了原始的人们如何生存,如何演化至今。
你了解了人们如何迷信,寄托,思想,执着,表达信念。
这也影响你思考生活的本质,你开始想哪些是你不需要的,工作不需要的,活着不需要的。
你也开始考虑去剥离一些,在别人眼里很重要,但是你的一生中,你并不需要的事物与标签。
你变得容易开心,常挂笑容,学会了找有意思的内容,学会了从语言和事件中找到逻辑,知道除了自己存在,同事也是存在的,路边卖煎饼果子的人的存在。
在外出的路上,你知道买怎样的车票更安全,更能节约时间,怎样的路线能保证你的休息,怎样的车厢能让你还能阅读,不能阅读的时候耳机也可以随时使用。
你发现动车里人不是那么风雅,你发现火车的下铺似乎也没有恶人,你发现飞机上常有人喊服务员。这些以往视而不见的东西里面有那么多乐趣。
你更能理解入乡随俗的意义。你能发现在中国二线三线四线基层乡镇,都有它的文化故事和有意思的人们,有他们的小气和大气,你知道和谁交流用什么样的语言。
你也发现了,景区不光存在于门票上还存在生活中,不光存在大城市里也可以存在边边角角的村庄。
通过小人物小事情小地方,你也开始明白,有些人是故意不做事情,有些人是怕事情做成故意不做,有些人是故意地装聪明,凡此故意,都不过是为了小利。你学会了分析他们,并且没有因此变得市侩,你慢慢开始体会人与人的不同从哪里开始哪里结束。
你知道了与其在寺庙里被恶僧劝消费二百元,倒不如在山下买五元山民辛苦采摘的野果来得慈悲实际。
你发现花钱买书的价格,并不是那么的高了。你发现在咖啡店坐一下午也并不是那么昂贵和闲散了,你能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到对吵闹充耳不闻。
你开始分析你的工作,它所涉及的行业特征,以及你的客户的心态,发展与成长。
你在对待自己花钱上不再斤斤计较,认识到节约和富有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并开始考虑长远。
你开始关心美学上的设计,小店商场的布置,广告语言,买卖流程,学会了观察服务员的,出身,心理,语言,不安。
你甚至知道了建筑设计,摆设科学,风格档次。你还能在一个地方安静的坐着超过一个小时去学习去享受时光,观察那些人有意无意的运动。
你开始变得能撤掉情绪,与不同的人沟通,哪怕是不欣赏不喜欢的。
你开始能看到人沟通的背面还有什么样的目的原因心情。
在与自己的沟通上,你变得越来越独立。不仅情绪受事件的影响减少很多,判断也越来越独立,不会因为心情的不好便终止一切的行动,更不会轻易地因为一件事情随便地让心情不好下去。
你了解并接受了社会上生来的不平等,更能平心静气地看待不理解你的人,你也更能理解地看待那些智力不在轨道上的人,那些有智力却行为失常的人,那些有智力无德行的人。
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接近生命的本质。
从这上面来看,2013年,你做得还不错,不是没有什么变化,是还没有学会归纳。
已关闭评论
邮箱订阅博文
订阅办法:
1点击;2输入邮箱;3到邮箱点击“确认链接”,你的邮箱即可及时收到 更多关于 思维,心理,读书单之类别的博文。
输入你的邮箱将定期收到本博的更新文章。
2017年十一月
2017年八月
2017年四月
2016年十二月
2015年十月
2015年八月
2015年六月
2015年一月
2014年十月
2014年八月
2014年四月
2014年三月
2014年一月
2013年十二月
2013年十一月
2013年十月
2013年八月
2013年六月
2013年四月
2013年二月
2012年十一月
2012年八月
2012年七月
2012年六月
2012年五月
2012年四月
2012年三月
2012年二月
2011年十二月
2011年十一月
2011年十月
2011年九月
2011年八月
2011年七月
2011年六月
2011年五月
2017年十一月 &(2)
2017年八月 &(1)
2017年四月 &(1)
2016年十二月 &(1)
2015年十月 &(1)
2015年八月 &(1)
2015年六月 &(1)
2015年一月 &(2)
2014年十月 &(1)
2014年八月 &(1)
2014年四月 &(1)
2014年三月 &(3)
2014年一月 &(3)
2013年十二月 &(2)
2013年十一月 &(1)
2013年十月 &(2)
2013年八月 &(1)
2013年六月 &(1)
2013年四月 &(1)
2013年二月 &(1)
2012年十一月 &(1)
2012年八月 &(4)
2012年七月 &(5)
2012年六月 &(4)
2012年五月 &(3)
2012年四月 &(3)
2012年三月 &(4)
2012年二月 &(2)
2011年十二月 &(1)
2011年十一月 &(1)
2011年十月 &(2)
2011年九月 &(22)
2011年八月 &(1)
2011年七月 &(6)
2011年六月 &(41)
2011年五月 &(47)
文章月份检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典韦战吕布谁更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