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不错的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品牌吗?

线上品牌,什么是线上品牌,如何做好电商线上品牌营销_百度知道
线上品牌,什么是线上品牌,如何做好电商线上品牌营销
我有更好的答案
线上品牌就是说这个品牌销售的渠道只是线上,一般来说是时间不太长的新品牌,线上品牌应该是早先淘品牌延伸出来的,线上品牌营销要注重线上意向客户的宣传与获取,搜索、社群是重要的渠道,要善于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媒体。
电商及o2o操盘手
1、我们可以把所有在互联网上正在经营的品牌,都统称为“线上品牌”,这是一个涉及电商的称呼,但是有些诞生于线上,有些从线下转型而来。线上规避了繁琐的地区渠道,又正在形成更多的纯电商品牌,这是一个先定位,还是后转型的问题。2、狭义的说,有钱有人就是最好的条件;广义的说,生意更依靠环境和时期,有个前提是你想把这个品牌做多久。长线和短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目标维度,如果你认为所有人的答案都是长线,那我认为我们并没有在探讨一件事。线上营销也是营销,它依旧基于良好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还有市场营销。有人说服务也是,但刚性的元素一定来自产品,其次是剩下的那些。营销只能决定在产品固有的基础上,市场有多么接受它,服务是口碑。找到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建议你自己可以去智库达人上去找找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男士|有什么大学生值得买的线上服装好品牌?(4类50个品牌)—上
还是老套路:说明+分类+搭配方案+举例+小安利
1 鉴于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工薪阶层、小康家庭的出身,以下提到的案例价格都在150~1000之间。(折后价)
2 这里理解的线上品牌指的是线上销售的品牌。本身就穿衣这件事而言,不应该有品牌差异对待,回归衣物本身——好看、好价、好品质,适合自己即可。
3 品牌logo就不逐个贴了,见示例图、商品的左上方。前方多图预警,流量拮据党请先连wifi。
分三大类:
2 轻时尚偏正装
3 欧美休闲风
4 日韩休闲风
——————————————————————————————————————————
主要是骗潮牌感觉的品牌,更多设计相对夸张,街头玩味风格突出。
1 The thing
上海起家的一家本土潮牌,算是本人关注多年、比较推崇的品牌,之前也安利给了身边一些朋友。首先,Thething是目前国内潮牌在内容设计、文化挖掘层面做的相当用心的一个品牌,尤其是夏天的诸多短T,例如“戴防毒面具的蒙娜丽莎,配文 No PM2.5”;"大力丸图案"“香蕉自己拿着尺子量自己,配文 And U?”等等,涂鸦玩味风格很浓,外套、裤装的设计也相当用心,具体见下面图例。
另一点,要称赞的是,Thething的品质是国内服装的上乘质量,这个没法说,买回来摸一下就知道了。不论是布料的扎实还是剪裁的严谨工整,都做的非常出众。
马克华菲旗下的潮牌,目前门店不是特别多。设计主要以暗黑色系、街头不羁的风格为主。模特的选择相对也比较粗狂。从下面的图就可以看出。品质和马克华菲一样,都属于比较中上的水平,坦白讲,没有Thething好,但时装本身也不需要穿太久。
3 Lilbetter
最近发现的一个线上工作室品牌,设计非常低调有品味,不是属于那种大胆运用颜色的品牌,更多选择藏蓝、黑白为主的搭配方案。主要突出设计本身,衣服的剪裁等。一开始以为是某个国外的品牌,后来研究后得知是两个设计师自创的工作室品牌,买过一次,品质确实也不错。设计理念和六叔的Madness属于一个基调,工装潮流风格。
————————————————————————————
安利一下公众号:Shopingmao,推送品牌消费好文,只挖品牌服饰折扣&穿衣美文——商场品牌|吊牌价格|1~5折|B2C好货&部分价格保护品牌商品除外&。app刚上线不久,有什么建议意见欢迎私信反馈)
------------------------------------------------------------------------
4 Life After Life
也是国内近几年兴起的非常有代表性的潮牌。设计相对素雅,不同于其他一些牌子强调logo、
强调艳色、强调图案的方式,LAL更多遵从当前流行的款式元素、快速复制欧美国家流行前沿的的单品,所以潮流时尚度方面,是非常有背书感的。买后可能会发现街上越来越多人都在穿这样的款式,但是绝对是能体现自我潮流敏感度的单品。
日本国宝级的潮牌,顶级牛仔=顶级原浆布料+夸张独立的设计风格+独树一帜的品牌文化+精益求精几乎每款手造的做工。不多解释了,有米的爱牛仔的朋友必入一条丹宁裤。
6 Hardlyevers
已经做了很多年的牛仔品牌,相对粗狂。品质也是同价位里的上乘之作。参考的国外对标示G-STAR,当然平均水准确实比不上G每年的旗舰款式,但是物超所值,绝对和普通600 700 的levis是一个水准了。
香港老牌的潮流品牌了,有自营品牌,也有集成与其他品牌的联名单品。设计是相对前沿的潮流服饰,流行的元素基本上第一时间都能反映在货品上,效率堪比ZARA。品质也比较好,当然,比较贵,这是港产潮牌的一贯作风。。。
线下店已经非常多了,这个不多说了,基本上就是cos日本某E&欧美某猴的产品理念。当然,值得称赞的是,价格亲民太多了。每款必有得当家吉祥物变形设计已经是每个熊猫迷买单的核心因素了。把品牌logo做成一种文化态度,非常令人钦佩。希望以后可以发展的想日本的熊本熊,有全产业链的商品,文化深化。
——————————————————————————————————————————
轻时尚偏正装
基本上能看到很多时尚大牌的设计影子,剪裁相对传统,属于基本的款式配合最新的设计元素,代表品牌就是ZARA,不过这个满街都可以买,线上线下同价格,就不多介绍了。介绍一些类似的品牌。
1 Trendiano
Trendiano现在隶属于和女装欧时力同集团的公司,之前是意大利的一个品牌,后来被香港的服装品牌收购了。Trendiano的设计相对前卫,很多时候面对其一些单品甚至觉得已经算是潮牌的范畴了,但是时装款的设计相对严谨,严谨到字母的大小、用烫印还是刺绣、刺绣的做工,都非常精致。当然,近几年也听到身边一些声音说T的品质在下降,不知道是不是价格上涨的原因令人对性价比产生质疑吧。个人目前买的都很不错。折后价格也都在800以内(大衣外套),线衫卫衣200左右,还是可以接受的。
美特斯帮威集团旗下的时装高端品牌,不多解释了。确实款式设计要讲究很多,面料的选择、做工的精致也是属于国产同价位里的上乘品牌。门店不是特别多,很多也是依附着美邦的店在开的。
3 太平鸟男装
太平鸟近些年的设计和品质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了。首先告别了以往和其他国产品牌类似的设计水准,几乎达到了Trendiano的程度,如果没注意下次可以在线下逛的时候进去感受下。另外,就同价位而言,太平鸟是本人见到的国产品牌力质量最好的,这里说的质量不是说一定要把一件衣服穿很久,而是从布料触感、剪裁做工的精致度上品鉴。具体款式下面会举例。
————————————————————————————
安利一下公众号:Shopingmao,推送品牌消费好文,只挖品牌服饰折扣&穿衣美文——商场品牌|吊牌价格|1~5折|B2C好货&部分价格保护品牌商品除外&)
------------------------------------------------------------------------
这里要强调下,GXG并不是国外的品牌,是国产品牌,产地浙江宁波。当然了,这个牌子的品牌营销能力确实令人钦佩,同时也和自身商品的设计、质量等方面是相匹配的。价格比太平鸟稍微低一点,设计的前卫性也相对保守一点点。旗下还有相对休闲的品牌gxg.Jeans,衣服的设计更加偏潮流休闲一些。下面也会稍作举例。
韩国的快时尚品牌,16年在国内发展的非常款,大多数一线城市都开了不止一家店铺。可以说是优衣库+ZARA的结合体,比优衣库相对款式更多更多流行元素、比ZARA价格更低,设计更加基本款一些。很好的在中间找到了平衡点。价格也非常亲民,基本就是比对着优衣库再低20%定价的。款式极多,品质和ZARA一样,快时尚品牌,只穿当下。
6 Jasonwood
前些年比较火的牛仔品牌,这几年感觉没落了一点,很多门店都关了。可能和消费升级有关吧,牛仔已经不像当年那么流行了。不过J出现就是以Levis Lee等老牌牛仔品牌作为对标的,品质非常不错,价格是Levis的一半,基本是国产牛仔品牌中非常用心在做产品的一个牌子了(线上)。如果要买牛仔裤,建议选择试试。
相对年轻的时装品牌,款式设计价位很好的找到了平衡点。具体不多讲了,看下面的款式举例就知道了。
也是近几年比较火的工作室品牌,款式设计非常好。基本都是当前流行的元素,堪比ZARA。同时,作为网上的工作室品牌,价格是线下品牌的一半左右,品质也属上乘,毛料的选择,做工很细致,个人买过一件。之前差点忘了他,重点推荐。具体看下面的举例。
9 JackJones
老牌的时装品牌了,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不过款式的设计水准,品质还是很到位的。线下价格依然比较贵,一件外套基本都要奔K了。线上打折比较多,选择官方的直营折扣店的一些商品,这里让大家感受下价格和款式
10 Selected
和上面的JJ师出同门。设计理念更佳前卫一些,款式也更佳多样化。品质一样的水准,具体不细说了。上图案例。
一个性价比很高的牌子,和上面提到的设计风格很类似,也是JJ画风。价格相对便宜些,外套棉服也就在300左右。具体见下面的示例图。
国内做的最像ZARA的品牌了,今年的设计风格更佳追求品质,退去潮流的元素。部分卫衣线衫是十分适合文艺气质的大学生穿的,优雅知性。线下门店也比较多,网上的折扣相对高些(主要是打折的款式多一点),线下男装部分都要远远少于女装。
和UR ZARA类似的品牌,潮流感稍微强一些,可以看作是Trendiano的快时尚版本。价格也很亲民,这几年的面料选择相对好一点了。时尚程度不及UR。具体可以看下面的图例。
一个只做黑白风格的时装品牌,将黑白的设计理念运用到极致的,旗下的卫衣、衬衫、裤装简直可以覆盖所有这个风格的款式诉求。具体看图感受下。原价相对较高,折后在可以接受的范畴内。
明日预告: 欧美休闲风&日韩休闲风
——————————————————————————————————————————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2017H1线上美妆数据大披露,中国线上美妆市场出现了哪些消
2017H1线上美妆数据大披露,中国线上美妆市场出现了哪些消费热点?
http://www.5588.tv/
2017年上半年,线上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接近60%,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速的30%基础上又增长近一倍。 彩妆呈现爆发式增长,超越行业平均水平2-3倍。 日,星图数据在中国化妆品零售业大会西北峰会发布《线上美妆市场消费热点解读》数据报告。据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线上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接近60%,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速的30%基础上又增长近一倍。那么,2017年上半年中国线上美妆市场出现了哪些消费热点,透露何种消费趋势?
线上化妆品蓬勃发展彩妆保持高涨势头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化妆品市场之一,2016年我国化妆品零售市场规模为2222亿元,约占全球化妆品市场的15.45%,仅次于美国。虽然销售规模巨大,但中国人口基数的庞大也让中国化妆品市场仍有着相当广阔的可发展空间。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化妆品零售市场规模将延续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我国化妆品零售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385亿元,届时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化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 据星图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线上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增速仍然高于整个线上零售业以及快消品,整体趋势放缓,但相较于2016年同期增速,则是飞跃向上。
其中,彩妆一直呈现量价双高的局面,前景可嘉,彩妆中的妆前乳(增长幅度高达约190%)、粉底液(增长幅度高达约145%)等品类则呈现爆发式增长,超越行业平均水平2-3倍。 彩妆的高涨势头反映在品牌的发展侧重上,也是相当清晰。2017年上半年品牌对彩妆的侧重不遗余力,除了国际巨头不断加码中国高端专业彩妆布局之外,中国本土彩妆品牌的崛起以及高端化走向也相当明显。不但产品更新更加迅速,品牌个性化意识也开始觉醒,如玛丽黛佳推专供线入驻丝芙兰、卡姿兰重推唇部产品、上美推出花迷抢占彩妆市场份额等,都可谓是2017上半年中国彩妆大事记。
相较于2017年Q1清洁护肤产品的快速发展,2017年Q2则出现了增长乏力。清洁护理类产品虽然仍然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增长较为缓慢。洗护发产品虽然品类份额略有下降,但销售增长略略跑赢行业58.9%的均值。基础护肤类产品则低于行业均值,在2017年上半年增速仅为30%左右。 品质消费持续发酵国产品牌斩露头角 高端化、品质化近两年不仅成为中国消费者消费侧重点,也倒逼中国本土美妆品牌升级转型。 不仅是在美妆行业,中国全行业都在往品质化方向发展,大势所趋之下,中国美妆行业成为一个关键的缩影。最直接表现为2017年上半年线上美妆市场热门品牌由2016年同期的倩碧、曼秀雷敦、悦诗风吟、PF79等中端平价的品牌,转向香奈儿、LAMER、纪梵希、阿玛尼、雪花秀等国际高端品牌,消费者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远高于2016年同期。
细分到具体品类,面膜持续领跑,2017年6月线上面膜销售规模已高达约11亿,达半年内最高值。 2017年上半年,线上面膜市场的主要份额为国内主流品牌和互联网品牌牢牢占据如主流品牌:一叶子、百雀羚;互联网品牌:膜法世家,御泥坊,国内主流品牌不但拥有高份额,也同时拥有高增长,其中膜法世家实现了约125%的高增速,百雀羚实现了120%的增速。反观以丽得姿(约62%)为代表的日韩品牌,则表现平平,勉强跑赢行业平均增长水平。
唇部彩妆增速惊人,2017年6月唇部彩妆线上增长率高达180.02%。2017年上半年,线上唇部彩妆市场的主力军依然是知名欧美大牌,如:迪奥、香奈儿、美宝莲等。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品牌卡姿兰,在众多欧美品牌中异军突起,以同比增长182.3%的成绩,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倍有余,摘得了增长冠军的桂冠。据卡姿兰透露,卡姿兰金致胶原轻雾感唇膏上市短短45天,就热卖8000万,成口红界“新贵”。杨春蕾
2017H1线上美妆数据
信息分类:编辑:邵佳佳
相关阅读:
洁面仪同比增长超20
《上海女子图鉴》中魔都囡囡Kate的一句话:“女人不对自己好,别人也不...
御家汇拟购阿芙母公司
据御家汇7月3日公告披露,其与阿芙母公司创始人孟醒(雕爷),已达成初步...
中国美容博览会(上海CBE)至今成功举办十八届,伴随着中国化妆品行业一起成长...
韩国自然乐园化妆品株式
武汉诺邦生物医药科技有
琳旭商贸有限公司
洁宝柔(佛山)卫生用品
版权所有 【www.5588.TV】 CopyRight @
ICP备案号:
火爆化妆品招商网由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孙学军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那些 “线上”的互联网品牌 为何纷纷成了“线下”广告的主角?
互联网广告
36氪(周昶帆 ) ·
36氪微信号:wow36kr
把广告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轨迹当中。
2011年江南春尝试过发展互联网公司投放线下分众广告,但那时,他经常会被质疑:分众广告不像线上广告那样有精准的数据来衡量投放效果,成本也并不比线上广告低。而且,互联网公司理应投放互联网广告,流量直接就能导到自己网站上。为什么要投放线下的分众广告?
而现在,江南春已经不用再费劲说服那些 “线上的人” 了。各种互联网公司的广告反倒成了主角,原本常见的快消品和汽车类广告倒少见了。这些传统品类曾经是分众的大客户,快消品和汽车两类广告在 2012年占分众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几年时间,斗转星移,风水轮转。互联网感觉上离我们又近了一些,线上与线下世界的分隔逐渐消失。
一些结构性因素和阶段性的因素共同推动着分众 “互联网板块” 的繁荣,也让我们在分众屏幕前更多地看到互联网品牌。
在10月份的一个早上,36 氪记者在办公室所在大厦的一楼电梯口,统计了下分众屏幕广告的播放情况。30 分钟的时间里,共有如下品牌出现,其中几个品牌不止一次出现:
互联网品牌——
纷享销客、瓜子二手车、永利宝金融、天猫、苏宁易购、酒店哥哥、大姨吗、In、京东、爱奇艺、星火金融、钉钉等。
戴尔电脑、惠普电脑、英特尔、联想、奔驰、KFC、某奥特莱斯、护舒宝、东风标致、飘柔、高洁丝等。
可以看到,互联网品牌几乎过半,有些也许你看到名字还能回忆起品牌相关的信息。
江南春:把广告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轨迹当中
分众传媒的媒介有多种形式,除了在写字楼和公寓楼电梯口像电视一样轮播广告的分众屏幕外,在电梯内,有分众旗下的框架传媒(平面静态广告)以及 LED 动态屏幕。另外,一些卖场分众也有屏幕,在电影院线,分众也拿下了部分电影放映前的贴片广告。
作为一个只播广告的媒介,选择写字楼和公寓的电梯空间,江南春自有一套对分众广告受众画像、媒介形态以及受众行为的理解。
分众的受众画像基本上是 20-45 岁间,月收入在三五千以上的都市主流人群。分众的每一种媒体都有自身特征,楼宇电视偏重于都市上班族白领、商务人士,框架广告偏重于社区家庭用户,影院广告偏重于 18 岁至 40 岁之间的年轻时尚族群。
“传播在我看来,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主动的是一个人的资讯模式是什么,被动的是生活空间是什么。”江南春对 36 氪记者解释。90 后大学生群体资讯模式是 QQ、人人、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生活空间是寝室、食堂、教学楼、操场;20 岁到 45 岁的人,资讯模式是微博、微信、百度,生活空间是写字楼、公寓楼、电影院;45 岁以上的人资讯模式是电视,生活空间是社区和卖场。
“人主动的资讯模式一直在巨变,但被动的生活空间是不是改变了呢?比如说,一个人无论是用微博还是微信,还是以后用什么信,始终还是要回家、上班、到卖场买东西、到电影院看电影,其实被动的生活空间并没有改变。” 分众一直坚持把广告植入到消费者必经的生活轨迹当中,江南春说,“在今天的中国,围捕一个消费者,就是左手怎么抓住他最主要的资讯模式,右手怎么抓住他最主要的生活空间。”
钱不是问题,要的是快速覆盖打品牌
在上面的名单中,伴随前不久打得火热的双十一,阿里、京东以及阿里投资的苏宁易购也直接在分众上 “交火”。针对 “双十一” 这一事件,大规模投放分众广告直接通知受众,打出优惠信息为购物节预热是各家共同目的。
为了某一特定时间,进行全渠道覆盖,让目标人群短时间内迅速获得信息,“快” 是分众广告的效果之一。纷享销客副总裁郑喻之认为,“消费品企业阶段性的促销、活动、打爆款产品会投放分众渠道。不过双十一期间即使投一周或投两周, 单周投入也是非常高的。”
按照分众今年上半年的广告刊例价,在北京或上海投放一周,每天播放 60 次,每次 15 秒的价格是 988000 元人民币。其他城市则会相应降低。
尽管花费巨大,但是追求速度的互联网公司在一些时段,看重的是 “快和覆盖面”,而他们认为投入是值得的,况且很多互联网公司通过融资或者盈利有大量现金储备。
眼下,势头正劲的瓜子二手车正大量广告曝光中,分众是瓜子选择覆盖潜在用户的渠道,但并不是唯一渠道。瓜子也在电视综艺节目、地铁广告等其他渠道同时投放,整个全渠道营销计划自 9月6日开始,持续 8 周, 花费 2 亿元。
几乎同步,就在不久前,另一家二手车交易网站优信二手车也在分众投放广告,并且在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决赛中投放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 “魔性” 洗脑广告,在获得大量吐槽的同时也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
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一个等待爆发的新市场中,迅速占领用户的心智就需要烧大量的钱来投放广告。二者都处在大规模营销推广中,通过各种渠道覆盖,影响众多消费者。双方打的都是品牌广告,投放后,二者的百度指数都大量上涨。
“用娱乐冠名赞助商也是有效方法。我认为娱乐不败,中国有几千个栏目,我认为赌中国前五大栏目的冠名赞助商,基本上是有效的,因为观众真正记得住的也就是前五大栏目,真正前五大栏目记得住的也就是冠名赞助商。你记住了立白我是歌手,但是立白我是歌手片中广告到底是谁呢?恐怕你不太会记得,所以我觉得只有赌中国最核心的娱乐栏目的冠名赞助商是对的。” 江南春说。
江南春说:“目前最大的挑战是资讯模式。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电视,都出现资讯模式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它导致的结果是一个新的品牌在资讯模式多元化、碎片化的环境中,要被消费者认知的成本变得很高。一个老品牌想说一个新信息也很难被记忆。”
“我们现在资讯环境已经不容许大家经常去改变自己表达的主题。因为一旦你经常改变,你就会导致消费者记忆的混乱。所以我觉得在今天的中国,最好的方式是七八年不变,把一句话说到底。” 优信二手车的广告和羊羊羊广告原理类似,跟江南春的观点本质上是相同的,那就是 “不断重复”。
对于综艺节目冠名来说,不是一般规模的创业公司能承受的。这需要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有大量推广资金,以及需要面向大众用户的阶段才适宜考虑。
B2B 企业软件也开始在用户面前 “刷脸”
还不仅是消费者个人衣食住行相关的品牌会投放广告,现在,纷享销客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这样的 B2B 企业服务也出现在了分众上。
“B2B 企业服务领域的公司,目标对象是企业,而分众楼宇媒体就在企业所在的办公楼里,分众覆盖的有几百万个企业,针对性强。同时在品牌塑造、媒体价格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符合 B2B 企业服务领域创业公司的诉求。” 江南春分析道。
郑喻之对 36 氪记者介绍:“纷享销客投放分众广告打品牌,我们目的是让广谱人群了解,分众涵盖住宅和办公室,是商务人群聚集的区域,上班和回家都能看到,这是个到达比较快的事情。品牌广告也能帮地面部队扫清障碍,销售团队接触的客户在楼宇中,广告打出后销售变得更容易。到达率和可信度比较高,目前企业服务市场不是很成熟,广告会有品牌效应。”
像纷享销客这样的 B2B 工具,其使用决定权掌握在公司的管理层手中,其推广销售比个人消费者的决策更复杂。而纷享销客在分众写字楼中的广告就能触及这些人,“老板不可能不坐电梯上班。” 郑喻之说。
那是不是直接对老板推广就好?如果有一种渠道直达企业老板,分众的渠道是不是就可以替代?
IDG 资本合伙人牛奎光认为 “移动端拉近了距离,减少了层级,让这个平衡向雇员端进化。比如销售在与老板的审批和协同上,有大单子等着老板决策审批,小单子几万块钱的自己能决定。总给老板打电话,老板也受不了。但在移动端,有的事抓紧时间窗口就办了。软件在销售本身上,不能只考虑老板的利益,不能以管控为主,更多的要适应现在更快的信息流动和因此产生的老板和销售关系的演进和改进过程。纷享销客前半年用渠道和直销,而现在直接跟用户沟通,让用户感受到这种设计思想。”
企业服务市场目前也到了一个很火的状态,无论是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还是创投趋势。“今年下半年,持续市场变化中,觉得是到时间了。跟市场竞争格局变化有关系,要在特殊时期做特殊选择,如果要做市场上前面的话,还是要打出自己的品牌”, 郑喻之说。
纷享销客是基于几个要素来判断到了该大规模推广的时候了。“产品功能上基本满足目标用户核心需求;销售和服务体系成熟了,这时候做广告效率性价比最高;整个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以前是慢市场,现在是快市场,用户接受也快了,用速度来快获得足够用户。
品牌成功要树立口碑和影响力,必须要占据用户心智,带来认同和认可。” 纷享销客 CEO 罗旭称。
“广告是聚集效应,集中性的爆发。” 纷享销客在分众之外,也在今日头条、网易、腾讯新闻客户端等渠道投放了广告。潜在用户也会用这些渠道,关注新闻要闻。此外,纷享销客的创始团队有媒体基因,与大量媒体也有合作关系,也以低价进行资源置换,加入到了这次大规模的推广中。
资本、竞争、快与目标受众
脉脉在投放分众广告时听取了江南春关于重复的建议。在今年春节期间,脉脉的分众广告购买了 2 分众联播形式。分众广告是 15 秒一个单位,这意味着脉脉买了 4 个单位循环联播,以此提高触达率和加深受众印象。春节前后,分众还赠送了部分资源给脉脉。在脉脉广告里出现的,除了脉脉 CEO 林凡的好友搜狗 CEO 王小川,还有分众创始人兼 CEO 江南春。
除了分众楼宇电视,脉脉也投放了分众旗下的框架传媒,即电梯里的平面广告。“在春节期间,接近年根了一般客户不投了。春节刚过完,十五以前也很少投,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这样一个时段,这个时段大家都在休假。框架主要是覆盖公寓、住宅,所以家里走亲访友能看到这个广告,投了以后确实效果真的还不错。” 脉脉副总裁张伟对 36 氪记者说。
脉脉在今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投放,除了春节期间,7月底也增加了二线城市投放。两次投放的金额接近 1 个亿。
脉脉的产品本身面向职场,适合选择分众传媒。“实际上最优质的客户也都是在写字楼里,首先第一梯队,北、上、广、深,加上杭州,杭州在互联网行业中因为有阿里大本营在,它是比较受重视的城市。很多新的业务上线,首先覆盖着这些城市。” 脉脉第二次投放在此基础上增加了 13 个其他二线城市。
张伟对 36 氪记者分析,“去年是投资最高峰,很多公司兜里揣着钱,今年就合计怎么花,其实是有底气的。首先形成了非常基础的天然条件。第二是大家在细分领域拼抢都希望占据领先优势。”
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地投放分众广告,尤其是创业公司,竞争在其中起到了激发作用。张伟认为:“跟今年整体市场环境有关。 移动互联网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已经下沉到各个细分领域竞争,大家都希望在各领域占个好位置。互联网本身马太效应很明显,可能本来三家差不多,无论从产品、用户、规模等,你在某个关键地方落后一步,可能后面就完全没机会了,所以大家很看重卡位这件事。其实我认为越往后走,一些线上产品,还有比较热的一些领域,肯定会出来一些公司,例如拼车领域,无非是后面你要么合并,要么自己成为一个大平台。大家在这种节骨眼上都不会让自己落后,所以就抢着投分众。”
像滴滴和快的昔日两个对手,还有今年上半年嘀嗒拼车和天天用车也基本上是前后脚,二手车优信一上,瓜子也上了,双方基本上都是较着劲,你投我也投。再加上 “双十一” 阿里、京东以及 1号店等电商促销的针锋相对,分众屏幕就成了对打的平台。非常像曾经 58 同城和赶集在地铁电视上的轮番对战。
张伟说:“分众和地铁这些媒体虽然费钱,但是很立竿见影、简单粗暴。所以说你可以干别的,去投贴片,做市场活动,有很多花钱的方式,但是那些有点绕,就是等我做完这一切了,可能时间过去了三个月,别人三分钟投完以后,知名度什么的已经出来了,大家可能花的钱都差不多,那你的这个策略显然是有问题的。”
移动互联网是挑战,变革中找机会
互联网客户作为一个版块,越来越受到分众的重视。江南春对 36 氪记者透露:“现在互联网类公司在分众上投的广告,电商是最大的,其次是 O2O,互联网金融今年开始崛起,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和汽车电商及汽车后巿场将在明年掀起热潮。”
江南春认为线上线下媒体有区别,线上媒体以搜索、网盟、CPS 为代表,是流量型广告,而分众是认知型广告。(江南春在此处用了一个十分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说明这两种广告的区别,为了维护和谐,欢迎点击 阅读原文进行查看)
江南春认为,知名度不同的品牌,在流量型广告中的转化率完全不同。他提出一个观点:未来互联网公司的推广将会是四六开,60%的钱花在流量型广告上,40%做认知型广告,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相信 40%的钱投下去,带来的知名度、认知度提升,会让 60%的流量型广告的转化率提升 2-3 倍以上。目前核心互联网公司的线上线下的预算分配大约就是四六分或三七分。
在楼宇电梯屏幕领域中,经过多年征战,分众近乎占据了市场垄断。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出现跟人如影随形的手机这个事情本身,对中国整个的媒体生态产生了冲击,同样对分众也带来了一定影响。”
江南春认为,相对于其他媒介形态,分众是相对影响较小的,这几年分众依旧呈现上升态势,首先框架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百分之七八十的电梯里没有 3G 信号,电影院开始放广告时,消费者都已经进入观影状态,看手机的也很少,卖场里大家关注的是货品也少有人看手机。
分众从四五年前追踪调查到现在,发现以前在电梯口看手机的人大约 5%,现在增加到 13%至 19%,这个数据在十几个月之前停住了。楼宇电视会受到一定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失去了百分之十几的眼球,也就意味着每天减少一、两千万消费者的眼球,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相较于其他场景,例如往往一个人有十分钟以上的时间在稳定的状态中特别是坐着的情况下,拿手机的概率是很大的。而在电梯口,时间特别短只有一至三分钟,人是站着的,一会儿要准备进电梯一会儿要出电梯,状态不稳定,所以 “对分众来说手机的出现的确造成了一点影响,但相对有限。” 江南春如此认为。
分众也一直在研究,移动互联网对楼宇电视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分众怎样把现有资源与互联网更好地进行互动,利用移动互联网创造增值。
分众通过 “三朵云” 战略来使得分众更为精准。分众在楼宇电视较早采用物业云的方法,基于物业数据如社区楼龄、楼价、商圈等进行数据分析和精准投放。今年1月,分众上线了跟百度合作的 “百度云” 战略。“在 PC 时代,你只知道一个人搜索时是在上海,并不知道在上海哪个楼,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 70%的搜索都来自于手机,比如某大厦这栋楼 5000 个人,他们搜索的所有的内容关键词都跟经纬度绑定。” 发现了百度的这个功能后,江南春跟百度提出,把 70 万栋写字楼和社区的经纬度输给百度,百度帮分众在这些经纬度上贴标签,让标签告诉分众这些楼对比如母婴、汽车、P2P、购房等领域关键词的搜索概率,甚至对于奔驰汽车的搜索概率哪些小区更大等等。
上线 “百度云” 后,百度搜索能够解决人生里程碑的事情,比如购房、购车、母婴、P2P 理财、出国留学等,但有一个缺陷,快消产品,比如康师傅、农夫山泉、海飞丝并没有人搜索。如何去研究这些数据?分众正在跟阿里谈判沟通,互相共享数据。用户网购包裹大多都是送公寓楼或写字楼,不论消费者购买水或者服装,落实到送货角度来看,分众可以通过阿里的购物数据了解哪些小区在阿里上购了哪些品类和品牌。
分众把 “物业云”、“搜索云” 和 “电商云” 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分众的移动互联网。因为分众广告是结合地理位置,每一栋楼里消费者的品类需求和品牌需求都是不一样的。通过 “三云合一” 可以让客户广告更精准得打在需要的楼盘中。当然,精准意味着更高的广告花费。
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是精准化,还有互动化。
分众一直在考虑和尝试,如何把楼宇里 1 亿多的人群变成可互动的用户。分众也跟微信的 “摇一摇” 合作,摇出优惠券。分众还在框架的版位后面都加了 NFC 贴纸。如果未来 Apple Pay 和 Android Pay 产品线进入,开机状态下的手机靠近框架板位时,就能感应到 NFC 标签纸,相应产品的秒杀页面随机跳出在手机上,即可用 Apple Pay 或 Android Pay 支付。江南春认为,在互动化上最核心的终极走向就是直接购物,实现所见即所得,手机靠近 NFC 直接秒杀。未来分众 100 多万块框架就可能成为 100 多万个门店。
过去,每年分众都会有 2 次调价,上涨 10%-20%。分众近几年一直保持很强的盈利能力,2012年 至 2014年,净利润分别为 13.39 亿元、20.77 亿元和 24.15 亿元。今年,分众业绩保持稳定上升,江南春预测整个公司今年净利润有望超过 30 亿元,而目前分众正在运作回归国内上市中。
*这是一场关于财富的思想盛宴,汇聚金融名家,找到未来财富的最佳支点,开启人生赢家模式。36氪股权投资精心打造的“创投探索之旅——深圳站”报名现已开启。
欢迎通过36氪公众号对话框,发送关键词 「深圳」即可参与其中。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视角 | 专访阿里音乐CEO宋柯:如果只是玩版权,我和高晓松就不来了
聚焦 | “双十一”已经7岁了,但阿里们的征途依旧还有星辰大海
技能 | 30分钟读懂商业分析六大关键词——TTPPRC商业模型
长按二维码,下载 NEXT for iOS / Android 应用,一手掌握当日全球互联网新品。
阅读原文微信原文分享到微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线上线下消费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