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应该看什么书籍在什么时候开始寻求投资

创业失败公式:想要找人投资创业失败公式:想要找人投资deepworkDW百家号初创团队,尤其是学院派,都会有一种和现实完全脱离的创业幻想。以为今天有一个创业点子后,只需要写一份漂亮的商业计划书(BP, Business Plan),顺便做一点产品原型,就可以去参加路演或创业比赛,如果有机会拿到奖金或名次,就有机会拿到天使资金、种子轮,然后一路 A 轮、 B 轮,甚至 IPO 。实际上创业,得到一些经验之后,你会发现学校的那套完全没用。学校从头到尾都没有抓到创业或投资的关键点,连擦边球都谈不上。找投资人的学问之大,很难有人全部都懂。在什么时间点该去找什么样的投资人,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与陷阱。简单来说,投资人要慎选,自己人的钱最贵。创业初期绝对不该没事找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初创团队在创业初期,最需要的其实不是投资人,而是伙伴。这个伙伴可能只出钱;他没有时间给团队,最多只有产业经验或团队需要的人脉资源,因此只占一些股份,但股份多少就很有学问。至于如何判断这个人适不适合出钱当你的伙伴?如果你跟他谈完自己想过之后,你还需要第二人以上的意见,你们就不适合当彼此的伙伴了。除了伙伴,也可以找天使。这些天使真正的身份通常是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对于市场有些想法,他认为某些项目该做、自己也想做,但不见得自己会做;只要在市场上找到有人愿意认真投入、义无反顾地做,他就可能会是创业团队的天使。他可能会拿一些团队的股份(事实上可以拿、也可以不拿),看他的身份来决定最好。说到底,其实也不是不能见风险投资人;但对创业团队来说,最好是当你觉得自己有很好卖相的时候才见对方。和漂亮女孩或鲜肉男孩常选择的交友策略一样,你可以去见、去认识一些风险投资人,但别拿对方的钱;你可以让投资人知道有你存在,但不需要贴过去,反过来要让人家来追。创业者的重心还是要放在产品上,把成绩做到最好,就更有条件和投资人谈。别以为事情有这么好办,两手空空,只靠一张嘴、一份创业计划书就去拿钱。幻灭的初创募资课:估值学校教的创业募资方法,其实是很中规中矩的版本,关于估值(Valuation)有一整套的书在讲本益比(P/E ratio)之类的方法,但那一整套的书完全没办法适用在初创上。学院派的估值方法主要是折现法(DCF, Discounted Cash Flow),最常用于项目融资;例如盖一个桥、高铁、机场或电厂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例如,在南方找个地方盖个电厂发电,因为发完电后是卖给南方电网去分配给用户,因此只要南电趸售电价写死了,地价、利率、汇率、原物料价格、环保成本等所有可以控制的变因都控制住了以后,就可以算出合理的报酬率去决定要不要做这个项目。估值的另一个常见方法是市场派的说法:只要是市场价格,就是最终价格。市场价格通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初抓,一种是价格对营收比(P/S, Price to Sale)、一种是价格对利润比(就是本益比,P/E, Price to Earning ratio )。市场会看一家公司所处不同的产业、技术/客户与供应链掌握程度和市场资金充裕与否来抓出一个比例范围,这个范围就是市场对一个公司价值的「感觉」。对任何早期的初创团队来说,你除了团队、想法、产品,一些还不一定付你钱的用户,你什么都没有,更别说估值了。但你如果要活到 A 轮,可以正式开始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你一定要能做出基本的营收,拿成绩(traction)出来换。以目前市场观察,做网络/软件服务的项目,国内市场在 A 轮的 P/S 通常在 7 倍。团队不该在国内追硅谷的估值,因为相对的市场发展、用户成长与资金(整个融资市场有多少人在抢),对很多投资人来说,其实在这个时候的创业团队估值,从头到尾还是虚的,只是喊出来的本梦比而已。钱很多种,不一定要找投资人什么时候开始募资,什么时间点开始募 A 轮,A 轮后的投资人怎么看你的早期投资人,永远都像是一个艺术,没人说得准。但如果拿了投资人的钱,团队就得符合投资人的期待,如果投资人期待你做的不是团队自己能够掌控的方向,很容易就完了。在 Facebook 之前,有一家更早达到 100 万使用者的社交网站 friendster ,就是因为更早拿了 KPCB 的投资,KPCB 发现社群网络服务只有广告才是有办法赚钱的,就开始要求 friendster 在那个时间点开始变现,没多久 friendster 就死了。如果你因为不想被左右而不想拿投资人的钱,创业的心态会变成我要怎样让我的公司活下来,这时你就会发现正现金流很重要。今天出来创业,如果你做的是一个会赚钱的 B2C 应用,你就从头到尾考虑要自己赚,别想拿投资人的钱。投资人不容易给你钱,因为品牌、商业模式壁垒,对投资人来说都不算什么;如果你找到赚钱之道,你就自己做了。在 2017 年的现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都已经进入成熟发展期,这些项目都需要大量技术投入,投资人通常比较偏好 B2B 的项目,因为这些项目通常稳定、靠谱,而且 B2B 意味着通常产业单量大、需求确定。世界很小,别玩弄投资人有些团队运气很好,在刚开始谈投资人时就碰到条件很好的投资者,但许多创业家会在拿到这样的 term sheet (投资条款清单)时觉得自己身价非凡,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价钱。所以马上找更多投资人谈,想拿到更好的大饼。但投资人不是没有自己的资讯管道、消息来源和人脉关系。很多好的投资人随时都在市场交换讯息。在硅谷,顶级创投们不但互相认识,几乎每周都有相关的投资人与被投资者或潜在投资对象的聚会,这些创投工作者本身往往也介入投资项目很深,意思是他们真正认识每个自己想投资、已经投资的公司,几乎认得公司的每个人,花很多时间与这些人认识、交换意见。创业者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或希望尽快完成募资,常用「A 已经要投我了!我已经拿到 term sheet 了,你要不要跟随你。」这类型的杠杆手法玩弄投资者们;事实上投资者也会很快互通消息,进一步改变投资条件;最重要的是,这招其实很危险,因为创投工作者们将会特别怀疑这些创业者的品德,这招也许在投资人资讯透明度相对较低的城市还有点管用,但在国际市场和大城市是行不通的。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deepworkDW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岁月无波澜,余生不悲欢!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投资人说:不要只拿着BP去融资 创业者还需要什么
  融资是困扰多数早期创业者的一个问题。什么时候需要融资?融资之前需要准备哪些东西?与投资人见面时有哪些常见的雷区?拿到钱之后,又该如何利用?
  针对上述问题,在第三期新创课上,投过知名应用大姨吗的真格基金投资总监顾F曼从一位一线投资人的角度,与创业者们分享她对于创业者在投融资方面的一些建议。
  核心观点:
  我们投资的角色当中最重要的是团队,我们相信最好的团队能够做出最好的事情;
  融资不是评判公司成功的唯一标准;
  通常来讲,现在大家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我一定要融钱才能证明我成功,但未必,你通常做一个生意,好而美,有很好的现金流,你就不一定要引一个投资人来帮助你,或者你已经知道你要做什么了,这种情况下未必需要融资;
  有时候融资决策并不是你想不做就可以不做的,如果说竞争对手在倒逼你,这个时间点上你必须要做决策,我们大家要在相对公平的同样的起跑线上。
  投融资的雷区:创始团队不全职、认为资源是自己最大的优势、没有考虑清楚未来会做什么、欺骗投资人以及除了投资机构合伙人其他人一概不见的行为;
  如果说你有一份BP写的非楚,其实能够大大增加你被约谈的概率,然而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只拿一个BP去见投资人;
  顾F曼: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可以参加这样一个活动。在开始分享之前,我想先对于在场的听众朋友们做一个小小的调研。首先问一下,大家今天过来,如果说你是特别关注融资这件事情,其实你最关心的是怎么样向投资人那边融到钱的,你觉得这个是你今天最想听到的部分,麻烦你举一下手。谢谢。
  第二个问题,关于大家现在所处的阶段,如果说您现在还在一个天使期,你可能刚刚拿完天使投资,或者说还没拿到天使投资的举下手。我大概了解了,我问这两个问题是我一会儿会主要讲融资技巧,包括从投资人角度分享一下怎么样打动投资人这个话题。我知道大家的阶段和意愿之后会调整一下我分享的内容比例。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顾F曼,我用的ID,因为我是比较的人,所以我在各个渠道都有自己的网上ID,叫顾三小姐。香港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加入了盛大,盛大当时在做两件事情。一个是他在做孵化器,盛大创新链,盛大作为第一波互联网公司,当时做了很多战略投资,所以我当时在盛大创新院负责他们战略投资业务。
  之后我来到了真格基金,在真格基金我最关注的是两条产品线:一条线是比较极客类产品,这跟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包括我是科幻爱好者,我在盛大的一些经历有关,包括我喜欢看网、智能硬件、移动开发者服务这样的极客路线。另外是女性消费路线,比如像大姨吗,桔子娱乐等等,比较多的女性消费项目。
  所以这两条线是我在真格基金自己比较喜欢和关注的两条线,但是真格的方式是并不会给各位投资人划定领域,我们自己做研究,但是
  我们投资的角色当中最重要的是团队,我们相信最好的团队能够做出最好的事情。
  这是我大概的自我介绍。
  融资不是评判公司成功的唯一标准
  在开始说融资之前,我发现现在有一个现象,大家很多时候在评判一个公司是不是成功唯一的标准是它融了多少钱。比如你经常看到各种网络媒体上说这个公司今天融了一个多亿,明天融了一万美金等等,大家觉得这就是阶段性成功的标准。但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可能90%的生意是从第一天开始就有很好的现金流,它有自己的生意模式。所以融资这件事情并不是说必须要去做的,我觉得大家在谈融资这件事情之前可以问一下你到底需不需要融资,问的时候就要考量一下这件事情的成本和你所获得的收益。
  通常来讲,现在大家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我一定要融钱才能证明我成功,但未必,你通常做一个生意,好而美,有很好的现金流,你就不一定要引一个投资人来帮助你,或者你已经知道你要做什么了,这种情况下未必需要融资。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融资呢?
  举一个例子,最近新三板很红,但是股价之后接下来怎么样就未必了。
  有家公司他可能在这个行业里面排18名,18线的小公司,有另外一家小公司是一线。真的是一线业务做的非常扎实,但是18线这家公司,通过种种资本的运营手段,它抢先上了新三板,而且募了很多钱。接下来他做了一件事情,他回到市场高价买流量,付了三倍或者是五倍的工资挖公司的核心骨干,做各种各样的动作。
  有时候融资决策并不是你想不做就可以不做的,如果说竞争对手在倒逼你,这个时间点上你必须要做决策,我们大家要在相对公平的同样的起跑线上。
  钱不应该是寻求融资的唯一目的。
  融完资之后,大家后续的品牌和合作是不是被融资这件事情放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
  我经常听到创业者,融资其实就是钱。但是钱这个东西也是分不同的附加值,有的钱可能他的品牌附加值和对你背书的价值大一些。例如,现在很多非常“大方”的投资人,他可能是在刚刚进入这个行业,不是特别专业的投资人,他可能会给你的经营管理上造成很多困扰,我觉得这也是需要大家衡量的。
  讲要不要融资之前,先把这几个问题抛出来,大家也可以自己思考一下。
  我记得有人说过,他说任何一种生意,他的本质上都是销售。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换一个角度VC这个生意卖的是什么,其实VC卖的是钱,它的帐期很长。通常来讲,一个基金回报周期从头开始到结尾起码是五到十年的时间,所以说帐期很长。第二个是风险很高,有一个非常知名的投资人说过,如果你是一个天使投资人,你没有承担75%的失败率,说明你不算承担风险。
  大家也听到资本在追逐速度和利益,但是如果说回到这样一个话题,你会知道生意的本质决定了他必须要投,虽然说可能风险很高。但是一定有机会大成的项目,因为如果说最后从一个钱的回报上来讲,三个渠道,一是你做了高毛利的生意,你可以分红。二是并购,三是上市。只有后两种可能性,是有机会在五到十年中发生。前一种除非你做的是手游,你可以迅速分钱,把投的钱收回来。这就是为什么投资机构更加青睐虽然看上去高风险,但是真的有机会成为一个大东西的项目。
  讲完了要不要融资和VC是什么样的生意,我们来讲一讲,大家可能比较关心的,你
  出去融资的时候不要做什么。
  第一,团队不全职。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案例,他说我现在团队里面有ABC三个人,A这个人虽然说他她了很多股份,他也非常重要,但是不如果他现在加入,他是销售或者是市场,我现在还不需要他或者说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可能给我带来的资源或者是帮助更大。但是这样一种措词,我们听了很多之后,还是会有很大的顾虑,在于什么呢?我们想象一个极端的场景,比如说明天你明天聚美上市了,今天说我今天给你一个点你加入来,你肯定来,因为利益足够大。如果说你自己都不信,为什么要一个外围的投资人信呢?因为你肯定对这个项目的了解程度比投资人要深的多。如果说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事看上去挺光鲜的,但是是一个烂心的经过。
  第二,说资源是你最大的竞争优势
  ,意味着你觉得团队本身在市场上打拼的能力,可能在你这个事情里面是相对次要的。他会带来一个后果是什么呢?当你的资源假如说真的存在,被消耗殆尽的时候,我们在座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垄断资源。因为你的团队非常舒服获得一些资源,如果你到市场上拼杀你会发现你没有那么强大的团队。
  第三,不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创业团队之所以能够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当中杀出来,是因为他集中了他的优势,突破了一个点,然后在这个点上有机会做到弯道超车。假如说你像一个大公司那样,你也排兵布阵,你布局几个方向,最后看哪个方向成功。还没有等任何一个方向成的时候,你的资金和精力已经被消耗完了,这是一种可能性。另外一种可能性,你自己不知道到底喜欢什么或者你自己到底擅长做什么。有人说我同事做三个项目,你看哪个项目是最靠谱的。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孤独的,而且作为创始人来说,你始终要承担最多的责任。如果说你期待在方向性选择这样一个大问题上让别人给你一个答案的话,我觉得这个对VC来讲也是非常大的信号。
  第四,有的人会说,某合伙人已经见我了,你今天不把我签下来,明天我就跟别人走了。
  如果说你已经拿到了其他机构的意向,说明你在这个市场上得到了某种认可,这种认可其实是帮助大家加速做判断的。但是假如说这是假的,我们会认为你的诚信有问题,后续的合作就无法进行。
  最后两个相对来讲小一点,它不是特别重要的雷区。
  除了合伙人一概不见,可能让你丧失了很多其他的机会。
  投资机构里面有很多人,比如说像我在真格的时候,最开始是分析师,后来我是投资经理,后来我做到VP,现在是投资总监。对我来讲,这些只是职位的变化,并没有带来角色上太多真正的改变,真正的改变是在于我变得越来越有判断力,越来越有经验,能够给创始人更多帮助的人。
  在这样一个角色转换当中,我比合伙人更有意愿去投一个项目。因为投项目的过程是更加宝贵,如果你找到一个机构对你的项目非常认可一线业务人员,如果说他真的认可的话,可能他对这个项目的推动力,反而比直接见到合伙人的动力更大。  最后一个问题也挺常见的,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个清晰的产品路径,往往是用“人话”说出来的。
  比如有人经常讲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O2O、P2P等等,拿一堆词语来堆砌,但这些概念往往是行业里面的分析师或者从业人员,为了给自己现在这个风口定义,创造出来词汇。如果说你是靠这些词来融资,大家会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不会真正理解,所以这些词语堆砌之下并不能解决你实际的问题。
  怎么样找到一个投资人,能够让他坐下来跟你面对面,好好听一下你说的是什么。
  首先,我建议大家写一个BP;第二个,建议不要做一个只拿着BP去融资的人。
  我经常遇到有朋友给我发邮件,说我只需要十分钟的时间就能把这个事讲清楚,一定要见面聊,如果你一定让我写BP的话我写不好,我也怕你觉得我这个BP不靠谱。
  大家要承认一点,确实见面聊是最高效的,但是互相之间的时间也非常的宝贵。所以如果说你有一份BP写的非常清楚,其实能够大大增加你被约谈的概率。
  那么,一份好的BP要写什么东西。
  BP就是说“人话”,三个要点:第一,你是谁,你们的优势在哪里,你们为什么这么有激情,为什么想做这件事。第二,你们想做什么,你们想做什么这件事情最好讲的简洁有力,比如你要花两页三页的PPT才能讲清楚,可能你自己还要理一理是不是想做的事情太多了。第三,需要什么,你需要钱,大概多少钱呢?你为了这个钱大概出让多少股份,钱之外还有资源很重要,你到底需要什么资源呢?把这三件事情写清楚就是好的BP了,归根结底就是你是谁,你做什么,你要什么。
  那么,除了一份好的BP之外,创业者还需要什么?
  举两个典型的例子,格灵深瞳和大姨吗。
  格灵深瞳创始人在创业之前,放弃了几十万美金的年薪,我们认为这样一个人他自己过往的经历背景以及他放弃的机会成本足够支撑他把自己创业的这个项目想的非常清楚,所以我们当时就投了。
  大姨吗和他们又不太一样,大姨吗的创业团队相对来讲比较草根,但我们之所以也投了,是因为他们找到我们的时候,大姨吗已经有100万用户且用户数据增长非常快。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建议大家针对自己的情况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你是一个非常牛的团队,你的估值和找融资的难度都会好非常多,如果你什么都没有证明过,你可以先做多一点点的事情,这样大家相信的概率会很高。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要只拿BP去融资。
  约投资人见面的一些技巧:
  第一,找投资人之前,也多做一点儿功课,如果你找到这个机构里投过你这个类型项目的人,大家沟通效率会高很多;如果你找一个2B的投资人跟他聊2C的事情,他不一定感兴趣,也不一定听得懂。
  第二,找一位这家机构已投的创始人做背书,见面的概率会很高,比如前两天蜜芽宝贝给我推荐了个项目,第二天早上10点我就和这个创始人见面了。如果这个人已经有过一些拿投资的经验,他也跟投资机构有过一些交集的话,他的信用和背书大家会非常认可,邀约到投资人见面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
  最后,如果你做产品过程当中能够得到一些媒体曝光,对你找投资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这些媒体也是投资人天天看的,如果你出现在他的视野里面,当他跟你聊的时候,对这个事情的兴趣概率会大很多,所以如果能够媒体曝光我希望大家抓住这样的机会。
  如果你已经融过钱了,已经找到投资机构,建议大家要充分利用投资人的资源,因为有的时候投资人只有钱,但是很多时候好的投资人他有很多其他东西。真格老师和老师会花很多时间和背投项目沟通,比如从PR,从市场,从各种维度给他帮忙找人。
  此外,还有很多机构有很好的品牌背书,这样的品牌背书你应该放大它,比如在你招人的时候,在你下一轮融资的时候,你把品牌背书亮出来都
是很有利的。你的专业是做业务,而不是投资,所以如果在早期能够获得好的投资机构融资,他应该在你下轮融资上起到帮助。
  还有两个小的点,关于拿钱拿谁的钱的问题。因为我以前在战略投资工作过,现在来到一家财务投资基金,我觉得这两者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战略投资我比较建议大家在相对后期一点的时候拿,因为战略投资往往投的时候,对于你这个公司,对于整体大公司的版图和对它整个其他业务的帮助会有很多期待。
  但是其实一个好的公司他自己的发展应该独立有自己的目标,所以如果说你还没有大到有话语权跟它抗衡的时候建议拿财务投资的钱,战略投资不在乎你能不能赚大钱,它在乎的是你能不能给我主营业务带来帮助。
  估值和融资金额,这两个问题非常常见,在这个事情上我给大家的建议是这样的,因为我只做早期,所以我的建议只代表早期阶段怎么来操作。举个例子,比如你现在是一家天使轮的公司,你现在刚刚做完产品有数据,你现在要去融一个天使轮,怎么样定这个估值和定你融多少钱呢?你要想一下,在这个行业里面如果做到A轮,A轮对你有什么样的期待,比如一天做到一千单,那个时候A轮是比较好的时点。
  如果是这样的话,现在从0开始到1000单,你大概需要花多久的时间,你在市场上大概投多少钱,这两个算出来,比如说你要花18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到下一步,这里面你要花三百万人民币,你就需要融三百万人民币。
  接下来的问题是估值怎么定?
  这个不是定出来的,而是谈出来的。你去市场转,你说我要融三百万人民币,同时有三家机构要谈你,第一家是10%,第二家是15%,第三家是20%,你平衡一下这家的资源可能比较多,另外一家估值比较高,你做一个选择。
  你在这个时间点去关注它或者你主观定一个估值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说这个公司做大了这个估值有意义,如果这个公司没有做到最后一步,没有上市、并购或者最后做一个结算的话,它的估值永远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你关心这个东西只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而虚荣心真的不太值钱。
  其实资本市场它归根到底还是市场,如果说你真的做了非常牛的产品,你这个团队非常优秀。你不用担心,你在这个市场上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肯定可以收获最大的尊重和最多的自由。但是如果说你还够不到这一点,你可以多做一点融资的事情,可能刚才那些技巧可以小小的帮助到你。
  但是我觉得到最后还是在于你有没有好的产品,有没有用户为你买单,如果你做到这件事情,这才是真正的王道,我的分享就到这里。
  梦想不可等,扫一扫,让新浪路演与你一起创业。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路演中心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新浪路演中心)。
(责任编辑:HF017)
07/09 10:1207/13 09:2007/11 10:2407/11 00:1307/10 10:0807/09 09:19
创投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Termsheet上签了字。切忌盲动,要把握节奏,懂得那些事情可以快、那些要慢。
  10)你们投资过的公司中,有没有什么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每个有经验的投资人都会有成功和失败的教训。作为投资人来说,和创业者交流自己的成败案例,无疑是培养和教育创业者成为投资人所亲睐的创业团队的最好方法,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对于创业者来说,融资岂止仅仅是一个&搞钱&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学习投资的好机会,创业者应该学会如何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创业,怎样的公司投资人喜欢,怎样的公司投资人头大&&投资和创业一样,都是永无止境的大学问,创业者创业成功了都会去当投资人,现在就开始,在融资中学习投资吧!4
还没有账户投融界:创业者应该找什么样的投资者_博客(dcblog)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投融界:创业者应该找什么样的投资者
相信有不少创业者有不少这样的经历,感觉很不错的项目在洽谈融资时接待自己的只是个投资经理,而不是机构的老大,是项目不行受到了冷落?还是另有原因?以下为经纬中国合伙人丛真的一篇文章,从中解答了中国VC机构决策流程的改变,以及对创业者的建议。 问:我埋头创业一年,最近产品上线开始有投资人找我,但几个都是投资经理甚至分析师。我没融过资,所以在想,是否我应该直接跟基金的大佬,合伙人聊天,会比较节省时间? 答:这是很好的问题,不仅仅是首次融资的创始人们有这个困惑,甚至很多融到A,B轮甚至C轮的创始人,依然在很多时候不清楚应该怎么面对(后面讲为什么会这样)。 VC的决策机制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下VC的决策流程和机制。和他们的美国同行基本上只有合伙人一层(偶尔会加几个投资经理支持和培育下)不同,绝大多数中国的VC,都是有层级的,大致可分为创始/管理合伙人,合伙人,MD/ED/Principle/VP(不同VC,基于所处投资阶段、自身历史、行业规律、员工个人成长以及装逼等理由各不相同,但大体上属于一个阶层),投资经理,分析师。 不同的阶层,年龄,经验,沟通方式,出差住的酒店,甚至面相都各不相同,但最大的区别是决策权不同。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方式是对决策的影响力和贡献度不同,因为发展了近20年之后,大多数VC都已经是投资委员会(IC)决策制,合伙人们一起讨论,共同决策,单个人一巴掌拍到桌子上就拍出个决定的日子如夕阳般褪去了。时代的发展让大家都意识到,面对如此多的细分领域和发展阶段,如此数量众多且千差万别的创业者,一个投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无法全知全能。 决策的时候,固然有单个人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但是集体讨论因为可以避免思维死角,加强信息共享而被大多数VC采纳。所以任何有正常理性的VC,即使是该基金的老大(往往也是传说中/媒体上的大佬),也是不敢不想不应该(唱出来),自己一个人草率拍板,因为长此以往,合伙人制就不再是合伙人制而成为独裁制。 所以其实这个行业没有那么多抗日神剧式的“见了一面,聊了20分钟,就当场拍板投了!”或“晚饭聊了一个小时,说要投,当晚就把钱打过来了”。这些更多的是PR和YY,神话后面伤心故事不少,大多数投资人还是很严谨地在判断和行事。 投资人要做DD,创始人更应该做DD
投资人喜欢多跟创始人聊几次,喜欢让自己投资团队的更多同事来跟创始人聊几次,一方面是集体决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主导这个投资的那个投资人,做事认真严谨的表现(当然也可能是缺乏判断力犹豫不决)。他希望能够在不同场合,不同状态,不同问题下多跟创始人接触,更立体地了解这个团队和事情本身。 真言君有个“嫁女理论”,即负责任的投资人把钱投出去,都是怀着嫁女儿的心,希望这个投资决定,以及这笔钱,能寻个好婆家,跟着未来的老公(创始人)过好日子。既然这样,加深了解就是必须的。 所以真言君建议创始人们,把这个过程视为正常(而不是把见一次就投视为正常),然后也把这个反复交流的过程当做自己了解这家VC的一个过程。真言君常常跟自己接触的创始人们说,见面的时候也请您把联合创始人们带过来,大家一起感受下我们经纬,感受下真言君本人(结果发现很多创业者把这个邀请视为客气或者“诓骗”他们来真言君办公室的借口,sad
story)。 我们做早期投资的,投资了,大家至少要一起走5-7年,投资人希望投对人,创始人们也希望选对合作伙伴。所以每一次都要准备聪明的问题,在投资人了解咱们的时候,也认真了解投资人,他们的投资风格,擅长领域,基金目前的状态,对自己从事领域的专业程度,投资人是否聪明,是否值得长期合作(当然很多投资人都很“机智”,未必说得那么透彻,但如果他们对你感兴趣,他们会抓住这个机会来推销自己,这也是一个test)… 投资人要做DD,创始人更应该做DD。真言君经常遇到聊完请创始人问问题,上来就问你们经纬主要做什么领域的投资…黑线之余,只能减分。对一场会议都没有做好功课和准备,对未来挑战的功课和准备能力只能说堪忧。 找对的人,不是级别高或名气大的人 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一个创业者去跟一家VC融资,有很大概率遇到桌子对面坐着的人,曾经跟自己做着一样的事情:互联网产品经理。自2012年开始,国内的投资机构开始纷纷从互联网公司招募分析师,投资经理甚至VP级别的员工,而非如之前10年里面那样,主要招募来自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四大审计事务所,刚毕业的MBA学员,以及其他VC同行的人。这个转变,可以很确定地说跟经纬创投有很大的关系。经纬中国的一线投资团队,几乎全部来自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以至于真言君在36氪第一次上海开放日上演讲的时候把这个特点做了单独一页PPT来展示。 来自互联网公司的投资人,对同样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创业者来说,是非常好的伙伴和倾听者。他们更容易理解你们的业务模式,用户基础,商业计划,并且怀有同样的对这个领域的美好未来近乎信仰的相信。 在这一波浪潮里加入投资圈的新晋投资人们,他们中的优秀者,现在在各个基金都已经逐步获得了相当的认可,以及认可带来的影响力和决策权。如果遇到这样的投资人,大可以在心中默念一句:Yes!,然后滔滔不绝,开诚布公,用直击内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过去3年是创业的黄金时间,大量的优秀人才离开温暖的大公司,走入寒冷的天地开创自己的事业,使得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保守估计2014年有接近1000家初创企业获得了融资,总的创业企业数目更是数倍于此。由于VC是个体力活(心塞),合理的逻辑推论是,VC行业在过去三年也大幅度地扩充了团队。事实也的确如此。 于是每个细分领域有开始有人cover,钻研,并找出里面的好公司。可是当一个投资人被问起关注哪些领域的时候,大部分人会本能地给出一个机智地回答:移动互联网啊,O2O啊,大数据啊,智能硬件啊。总之就是尽量笼统,因为不想失去机会。 这个回答对投资人来说或许很好(但其实也未必),对创业者来说却不一定。如果你找的投资人对你所从事的领域不太了解(当然我们都有令人发指的学习能力和丧心病狂的勤奋程度),相对于找到一个对你的领域非常有见解的投资人,你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个投资人在该机构内部不被认为对这个领域很懂,他在内部推动这个投资的难度就会大很多,而且他自己也可能会做出选择,在有好几个案子要花费时间的时候,他会理性或本能地把时间投资到更容易推动的案子上。 此外,由于大量的互联网从业者加入投资界,很多人本来就是一些领域的专家,虽然级别不一定很高,但是其实对行业非常懂,而且在基金内部也有影响力,所以这个时候聪明的创始人应该能敏锐地分辨谁是dealdriver,谁是decision maker,而不要盲从头衔或者大佬光环,因为头衔有时候仅表示出来混比较早,而光环通常只能说明过往。 和互联网创业江湖一样,VC是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3-5年的地方,如果你相信每5年就会有一批新的公司出来颠覆之前的大佬,那么你一定也会同意,每5年就会有一批新的,踏着五彩祥云的投资人,脱颖而出,背着麻袋来送钱给你。所以,这也是这个领域的人都不敢偷懒,玩命工作的原因(终于说出来了好忧桑) 如何了解要接触的投资人 通常情况下,一位创始人如果跟一位投资人能坐到一起聊天,有如下几种可能,真言君可以分情况帮大家娓娓道来: 1.投资人找到你 恭喜你,你可以展现你任性的一面了。 聪明的创始人会在和投资人见面的第一个会议里面,除了介绍自己在做的事情,也会问清楚投资人的基本信息,比如姓甚名谁(电话沟通时候常用。我经常发现很多创始人聊完了完全不记得跟谁聊的),什么级别(可以大致参考决策力),常驻哪个城市(有助于会谈时间和地点的安排),主要关注哪些领域,在创始人自己从事的领域有过哪些投资,所在基金基本情况(人民币还是美元还是都有,基金规模,投资阶段和领域等)。这些都是你必须要了解的信息,否则你只能跟你的联合创始人或者老婆说今天我聊了一个投资人,当他们问你细节的时候,你只能啊啊啊。 2.你去找投资 恭喜你,你可以展现你韧性的一面了。 去之前最好去百度一下或者去该基金官网查看要拜访的投资人的基本情况。据说真言君都有百度百科词条了(今天听一个创业者说的,哈好感动),那么肯定很多投资人都有了(虽然不知道谁在维护,而且很多并不靠谱)。官网是我们的门脸,一般都会写得很傲娇,方便大家见面寒暄时恭维下以打开话题。 3.FA(财务顾问)从中牵线搭桥 恭喜你,以上两项工作有人拿着钱帮你做了。如果他们没有帮你做,去把钱要回来。 4.行业会议或路边摊偶遇 你好你好久仰大名我们换个名片改日定当登门拜访。然后重复前三个环节。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九从什么时候开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