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宏5g基站光模块,前传到底需要多少光模块?

光迅科技:5G时代光模块龙头扛起进口替代大旗
  证券时报记者&付建利  随着5G时代逼近,光通信逐渐成为有线通信的趋势。对于光通信行业来说,随着海量的数据增长,对于带宽的需求会日益增长。光纤通信是一种近乎完美的通信方式。另一方面,作为光电信息转换的关键,光电子器件的需求也将大幅提升。对于光器件厂商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无限机遇尽在眼前。  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报道组日前走进国内光芯片龙头企业(),就公司稳健发展的历史、5G时代的商机、国产替代进口的机遇等问题对公司进行了深入采访。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毛浩表示:“5G时代必须用到光,基站侧必须用光介入,我们预计光模块的使用量会是以前的6倍到7倍的空间,所以在光模块方面市场会有一个快速增长。光迅科技在这些领域有很多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是比较强的。另外,5G时代的来临,会倒逼网络建设加速。未来除了5G终端这一块的基站建设之外,整个光网络的建设都会提速,这里面的市场空间增长会给光迅科技带来比较大的机遇。”  学院派的转身  光迅科技于2001年成立,2009年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成为国内第一家光电器件上市公司。但它的历史要追溯到1976年,其前身为中国光通信的鼻祖——武汉邮电部固体器件研究所(下面简称“武邮”)。武邮是我国光通信的发源地,我国第一根光纤就诞生于此,改革开放四十年,武邮几乎承担了从“六五”到“十五”期间关于光纤通信方面所有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课题。武邮孵化出来一系列的光通信公司,包括光迅科技、()、()、()等。  光迅科技主营业务为光电子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光器件厂商、中国光器件龙头。公司是国内稀缺的有能力对光器件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研究与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光芯片—器件—光模块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处于光通信产业的中上游,目前已形成芯片、器件、模块和子系统一体化产品线。  2010年,光迅美国有限公司在美国加州硅谷成立,这也是公司在海外投资设立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  2012&年公司在完成同&WTD&的重组合并后,实现了主营业务向上游的拓展,在子系统业务的基础上新增了光模块业务,并带来公司收入规模的提升。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在《通过垄断和寡占之路——兼并》一文中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在技术迭代飞速的21世纪,光迅科技不满足于只做象牙塔里的学院派,而是将目光瞄准了资本市场,不断向上游拓展,通过几次收购迅速实现一体化布局。2013&年和&2016&年,公司分别收购了丹麦&IPX&和法国&Almae&公司,开始由光模块向高端光芯片领域拓展。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长为中国光模块龙头企业。  2017年牵头成立的国家光电子创新中心势必加速公司的研发进程,公司25G高速光芯片的量产预计会在5G建设的第一波周期前得以实现。  翻阅财报,我们不难发现,与其他学院派的上市公司一样,光迅科技也是对于研发毫不吝啬的企业。  从2011年以来,公司的研发占比一直在10%左右,在所有可比公司中占比最高。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4.07亿元,同比增长18%,占营收的8.94%。在高研发投入的支撑下,公司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多款芯片产品通过性能验证和进入量产准备,强化前沿布局,提升了产品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的技术人员较多,且高学历人员远高于可比公司。年报显示,光迅科技4117名员工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到544名。  科技企业的研发看似高深,但其实内在逻辑非常简单,只有舍得把钱花在高技术上,花在高质量的人才上,才会有回报。  公司是国内唯一量产10G以下DFB、APD芯片的厂商,也是国内唯一具备自主研发全系列PLC芯片并规模生产的厂商。公司目前有能力出货8000万芯片/年,芯片自给率达到95%左右。公司持续致力于中高速芯片研发,目前已经实现全系列10G中短距芯片自制(10G&DFB、10G&APD、10G&EML),并在25G芯片领域持续突破,明年初25G&EML/DFB预计小批量出货。  扛起进口替代大旗  对于有线通信来说,光纤的铺设决定了通信的广度,而光电子器件则决定了通信的质量。理论上来讲,光纤的信道带宽是无穷的,但是真正对网速形成掣肘的则是光模块。  近年来,我国光通信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和骄人成绩,国产光通信设备厂家在全球光通信设备市场份额中占据第一的位置。在光纤光缆领域,长飞、亨通、中天、烽火等公司也掌握了光纤预制棒核心技术,我国已经在全球走向前列。但是光通信器件产业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内核心的光通信芯片及器件仍然严重依赖于进口,高端光通信芯片与器件的国产化率不超过10%,“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近日,中兴通讯遭遇中美贸易战打击,给中国的通信产业敲响了警钟。由于在5G时代对于光芯片的需求会往高速走,而目前国产高速光芯片市场占有率很低。中国“芯”要崛起,类似光迅科技这样的龙头企业势必扛起国产替代大旗。  5月2日光迅科技召开业绩发布会,公司2017年实现营收45.53亿元,同比增长12.17%,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增长17.29%。2018年一季度,公司营收达到12.07亿元,同比减少4.7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0.78亿元,同比减少19.38%;扣非后净利润约为0.55亿元,同比减少37.73%。  在业绩发布会上,公司财务总监毕梅解释,今年一季度,由于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下降,和客户招标价格下降幅度加大,公司利润下降幅度大于收入降幅。  毛浩向记者表示,公司正积极开发新型产品、提升服务水平以提升市场份额,同时,公司还在加速开拓数通市场、海外市场、非光通信产品和市场,以保持公司持续稳定增长。“目前,公司25G&EML芯片预计下半年给客户送样,明年开始批量供货。”未来,光迅科技的目标是在高端芯片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市场是光迅科技2017年业绩的另一个亮点。2017年国际市场销售额完成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创历史新高。  向高端芯片发力  在消费升级洪流的推动下,中国光电子器件消费市场也在变革。  5G时代光模块除了需求量上涨以外,同样重要的还有速率的提升。这就对光芯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需求。更高性能的光芯片带来的则是更高的芯片收入。在光器件/模块中,光芯片占据最高价值端,并且越高端的产品光芯片的成本占比越高。在低端产品中,光芯片成本占比在30%左右,中端产品中光芯片成本占比在50%左右,高端产品中光芯片成本占比可达70%。  一直以来,公司的低端产品利润都占到总利润的较大份额,毛浩透露,2017年公司已经着手对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占有率进行提升。  光迅科技年报中显示,当前中国电信领域,网络速率升级导致光器件产业主要需求由10Gb/s向25Gb/s及更高速率平台切换;数据通信领域,服务器接口速率从10Gb/s切换到25Gb/s,交换机端口速率升级到100Gb/s﹑200Gb/s、400Gb/s,高密度﹑低成本的要求使光器件封装的集成度和单通道速率越来越高,目前单通道速率已经发展到100Gb/s。  其中,400Gbps需求已经在2017年出现,2019年将进入部署阶段。而国内三大运营商计划7年投资1800亿美元建成5G网络,对比4G网络的投资1170亿美元,投资增长50%以上。5G规模商用稳步推进,发改委频谱占用费减免等措施保障运营商网络建设。短期来看,5G建设,传输先行,运营商会对传输网升级扩容,这会加大对光模块的需求。中长期来看,5G基站光模块将迎来量价齐升。  5G建设会带来传输网络的升级,对公司产品会有拉动作用。“以前传统的3G、4G时代不一定要光,用传统的电或者低速光就可以解决;到了5G时代就必须用到光,基站侧必须用光介入,包括前传、中传、回传,我们预计光模块的使用量会是以前的6倍到7倍的空间,所以在光模块方面市场会有一个快速增长。从目前我们的布局来讲,我们10G模块的芯片是自产的,接下来25G的芯片有望在今年年底量产,在光模块的芯片方面,光迅科技有比较大的优势,未来在光模块方面,我们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市场份额,由此给公司带来比较大的增长机会。”毛浩表示。  而在“芯”崛起的国家战略中,光迅科技在光芯片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此前,公司已在10G&DFB、EML和VCSEL产品实现量产,目前正在攻关25G高速光芯片。“公司25G&DFB有望于今年年底小批量出货。未来5G基站前传光模块用的工业级25G&DFB也在研发中。25G&EML产品方面,预计下半年给客户送样,明年批量供货。公司3D感应用VCSEL目前已进入流片测试进程。”中信建投的研报表示。  对此,毛浩也表示,公司在结合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产品开发。除25G&EML芯片外,其他两款目前没有量产。“其中,25G芯片的开发基本是按计划进行的,预计我们芯片开发的节奏能跟上市场的步伐。”  展望未来,5G的临近叠加国内系统设备商的国产替代化,光器件生产商迎来了“黄金时代”。  面对机遇,光迅科技已经做好了准备。公司牵头的国家光电子创新中心已挂牌成立。作为首批成立的国家制造创新中心,该平台股东为国内光通信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厂商,未来有望打造为光通信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前沿阵地。  毛浩向记者表示:“中心的成立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已经建了三个平台,一是公共的芯片工艺平台;二是硅光的设计、研发平台;三是测试平台。未来会寻找更多发展方向,包括承担国家平台的建设,我们现在正在着手规划和寻找相关资金方。希望通过这个创新中心平台的建设,承担起更多国家产业的公共平台、支援平台的作用,同时也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孵化、培育更多有市场价值的企业。”  创新中心的成立对光迅科技而言,首先是减轻了研发投入压力,科研项目申报后创新中心承担一部分费用,这将会节约公司本身的研发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其次,公司本身由于国企背景,在激励上可能会有所欠缺。借助光电子中心,公司可以突破这一限制,提高对于高质量人才的吸引力。  毛浩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尽快强化在芯片上的综合能力,从芯片的设计到材料生产、工艺处理、产品模块怎样更高效,以及如何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去开发新产品,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去攻关。”
责任编辑:zqn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宏基站和微基站有什么关系和区别_百度知道
宏基站和微基站有什么关系和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宏站指的是室外站,有机房和铁塔组成。微站有可能就是一个蘑菇头,或者一个老式vcd那么大的东东。当然幸好质量还是宏站好。微站面向的室内用户量小的
采纳率:2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工程师都在看
战略合作伙伴
热门推荐:
& 慧聪芯说 & 原创 &
中国赢来5G时代话语权 日14:28 来源:慧聪电子网|&&&&11月15日,工信部官网发布《关于第五代移动系统使用MHz和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规划5G系统的工作频段,以适应和促进5G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5G主要带来的影响在于:
&&&&1、射频前端:多天线、多频段带来混频器、DAC/ADC、PA、双工器、模拟波束赋形等射频前端器件用量成倍增加,SAW&BAW、化合物PA成为发展趋势;
&&&&2、网络云化:时延低、应用场景高度碎片化,网络业务“下沉”到无线接入网势在必行,边缘计算、数据中心成为网络升级重点,数通设备迎来机遇;
&&&&3、基站:高频率部署,超密集组网带来热点区域基站数量增加,前传小型、有源化,件减少,主设备商话语权增强;
&&&&4、前传网络:高带宽25G光模块需求大增(中泰证券预计在三大运营商总计建设828万宏基站、10300万站小基站的假设下,宏站光模块需求接近9000万只,市场总规模为295亿元,小基站的市场总规模为131亿元,5G光模块总体市场规模约为426亿元),波分复用成为重要解决方案,光无源器件需求增加;
&&&&5、回传网络:回传网趋于扁平化,5G传输网对带宽要求严苛,核心层ROADM成为趋势(北美ROADM网络铺开建设,Finisar和Lumentum处于领导地位,国内ROADM网络处于建设初期)。
&&&&中国是全球最大5G市场
&&&&目前,按照电信用户数、网络规模等指标计算,国内电信市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和很多其他产业类似,国内电信市场仍然呈现大而不强的阶段性发展特点。5G时代,随着华为、中兴等设备商在全球竞争地位的提升,国内主导的Polar码被采用,开始具备一定的话语权。
&&&&可以说,5G是中国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与美、日、欧最为接近的一次,为了巩固业已获得的优势,国内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有望对5G的研发、建设给予大量支持,助力电信产业引领全球创新。
&&&&5G并不仅仅是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更拉开了新蓝海的序幕,包括VR/AR、云、物联网、车联网(自动驾驶)等,其庞大的市场空间和社会效益引起了全球各界的高度关注,标准化进程加速,相关政策频出,产业投入不断加大,产业链多个环节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国产设备商的喜人进展,更为5G时代赢来了中国话语权。责任编辑:陈彩霞
声明:本网站中,来源标明为“ 慧聪电子网”的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投稿,邮箱:
你可能会喜欢
日深圳会展中心5F{杜鹃厅
电子云课堂
? ? ? ? ? ? ? ?
Copyright? hc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淀公安局网络备案编号:852018年中国光模块行业需求变化分析及市场规模预测(图) - 中国报告网
中国 光模块 行业需求变化分析 市场规模预测(图)BBU、RRU 两级结构演进为 CU、DU 和 AAU 三级。为了对大带宽和低时延等应用提供支持,5G网络需要对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架构进行优化改进
当前位置: &
2018年中国光模块行业需求变化分析及市场规模预测(图)
中国报告网提示:BBU、RRU 两级结构演进为 CU、DU 和 AAU 三级。为了对大带宽和低时延等应用提供支持,5G网络需要对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架构进行优化改进
& & & &一、&RAN&架构演进
& & &&BBU、RRU&两级结构演进为&CU、DU&和&AAU&三级。为了对大带宽和低时延等应用提供支持,5G网络需要对RAN(Radio&Access&Network,无线接入网)架构进行优化改进。原BBU的非实时部分将分割出来,重新定义为CU(Centralized&Unit,集中单元),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任务;原BBU的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将和RRU合并为AAU(Active&Antenna&Unit,有源天线单元);BBU的剩余功能被定义为DU(Distribute&Unit,分布单元),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
图表:5G&RAN&功能模块重构示意图
图表:5G&综合承载网架构示意图
&&& & &二、5G&光模块需求变化
&&& & &数量增加&速率升级。5G基站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对光模块需求的增加,我们这里主要讨论5G&RAN架构演进引发传输网对光模块的需求产生的变化。首先是&CU&和&DU&的分离以及云化的网络结构使得光模块数量显著增加。5G&前传预计会延用一个&DU&带&3&个AAU的方案,因此和4G类似同样需要6个光模块。但是&CU&和&DU&分离,使得&5G&传输网增加中传部分,每个&CU&和&DU&之间均至少需要两个光模块来传输数据。
&&& & &更为重要地是,由于运营商对未来业务灵活调度等的需求,5G&网络架构必然性的走向了云化趋势、虚拟化趋势。具体来看,为了实现对于网络资源的灵活调度,单个CU会和附近的多个&DU/DU池连接,同样地,CN(Core&Network)和CU之间也会增加横向连接。CU&和&DU&之间以及&CU&和&CN&之间的互联使得光模块数目增加&4~8&倍。其次,5G传输网的光模块在速率上也会有一定提升。前传需要升级至10G/25G,经过数据压缩后,中传预计采用10G/25G亦可,回传预计将升级至100G。
&&& & &三、5G&光模块市场规模测算
&&& & &10G/25G&数量占主导,总体规模有望接近&400&亿元。我们此前已经对基站数目进行过测算,5G&时代三大运营商总计建设828万宏基站、10300万站小基站,下面我们以此结果来对光模块需求总数和市场规模进行测算。小基站的预测比较容易,假设每个小基站需要两个光模块,即可计算得到光模块的数量和市场规模,本报告主要对宏站及传输网的光模块需求及市场规模进行测算。
&&& & &CU&数量测算:首先,假设承载网从核心层(CN)、区域核心(CU)、汇聚层(DU)、基站(AAU)的收敛比为1:2:4:8。根据各个网层的传输速率(DU≈10G/25G,CU≈100G),可以计算出CU/DU的数量比约为1/8~1/20,考虑到一定的冗余性,我们假设CU的数量是
DU数量的1/5。
&&& & &网络连接假设:前传部分单个DU连接3个AAU,共需6个光模块;中传CU和附近4个DU池相连;CN和附近4个CU相连。
&&& & &速率假设:我们预计前传为&10G/25G、中传依然为&10G/25G(数据压缩)、回传100G。
&&& & &价格假设:我们假设2018年10G、25G、100G光模块的价格分别位100元、250元、2000元。随后价格逐步下降。
&&& &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
图表:5G&光模块市场测算关键数据示意图
&&& & &最终的测算结果显示,宏站光模块需求接近&9000&万只,市场总规模为&295&亿元,小基站的市场总规模为&131&亿元,5G&光模块总体市场规模约为&426&亿元。
&&& & &光模块全球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国内厂商开始突破核心技术壁垒。长期以来,光模块市场的特点就是份额较为分散、格局相对稳定。根据Ovum&2017年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光模块市场依然较为分散,除Finisar以14.8%高居榜首以外,剩余厂商的市场份额都低于10%,其中Lumentum(由JDSU分拆而出)、Broadcom、Sumitomo以8.6%、7%、6.3%的份额分列第2~4位,国内Accelink(光迅科技)排名第五,市占率上升至5.6%。而在全球市场份额前十位厂商中,除光迅外,其余均为美、日企业,明显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近两年国内光模块厂商发展势头强劲,并逐步通过内生、外延等发展方式,突破光芯片等上游核心技术领域。和国外同行的发展路径相似,国内厂商如光迅科技、昂纳科技(港股)均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掌握了部分光芯片的核心技术,并开始研发用于高速率、长距离传输的高端光芯片。
&&& & &日,工信部发布《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年)》指出:中国光通信器件市场约占全球25%-30%左右市场份额,但是我国光通信器件厂商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高端芯片器件自给能力有限,国产化率不超过10%,已成为中国系统设备厂商的瓶颈。光通信器件产业的目标是,确保&2022&年中低端光电子芯片国产化率超过60%,高端光电子芯片的国产化率突破20%;2022年国内企业占据全球光通信器件市场份额的30%以上,有1家企业进入全球前3名等。光纤光缆方面,我国通信光纤技术向超低衰减方向全面升级,到2022&年,我国超低衰减光纤产量在单模光纤总产量的比重提高至&60%以上,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达到&5%,每年参与或主持&1-2&项光纤光缆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或修订等。政策扶持方面,争取光电子企业享有与集成电路企业相同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设立国家信息光电子产业创新基金,扶持我国光通信器件领域的若干示范企业,推进拥有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产业化。
&&& & &光模块成产业链竞争焦点,把握&5G&机遇助力国内厂商实现赶超。从现阶段产业链的竞争态势来看,虽然上游芯片、组件及中游高速光模块依然是美日厂商占优,但是华为、中兴、烽火等为代表的光设备厂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呈上升之势,即设备领域国内占有一定的优势。上文我们已经分析过设备商未来的竞争格局的走势,在&5G&建设周期,随着国内设备商不断提升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器件厂商也可以借助设备商的领先地位发力高端光模块,实现对国外竞争对手的赶超。
图表:光模块成为产业链竞争的焦点
图表:2017&年全球光器件厂商市场份额分布
&&& & &四、投资建议
&&& & &我们看好产品线齐全、掌握光芯片技术、打开高端市场的厂商。5G采用光网络传输承载方案,从RAN、传输到核心网均要用到大量光器件、模块,因此产品线种类越丰富越有望充分受益。此外,从产业链技术壁垒来看,光芯片是器件厂商由做大向做强转变的必由之路,我们看好掌握芯片技术的厂商的长期发展前景。而在有产品、有技术以外,我们认为能否打开市场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重点推荐光迅科技(国内光模块龙头,产品线齐全,拥有芯片开发能力,耕耘运营商市场多年)、中际旭创(数通领域高速光模块龙头),关注新易盛、天孚通信、博创科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中国报告网提示:BBU、RRU 两级结构演进为 CU、DU 和 AAU 三级。为了对大带宽和低时延等应用提供支持,5G网络需要对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架构进行优化改进
选择报告 ① 按行业浏览② 按名称或内容关键字查询 订购方式 ① 电话购买【订购电话】010- 400-007-6266(免长话费)② 在线订购点击&&或加客服QQ进行报告订购,我们的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③ 邮件订购发送邮件到,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签订协议 您可以从网上下载&&或我们传真或者邮寄报告订购协议给您; 付款方式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2个工作日内; 汇款信息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帐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帐 号:00
Copyright 2017 china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统一客户电话:400-007-075101 ICP备案:欢迎xxx登陆 [属性: 金币(0) | 积分(0) | 等级(1)]
中国联通王光全谈5G光模块:加大研发支撑力度 突破规模成本瓶颈
摘要:在昨日举行的2018年5G承载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部主任 王光全表示,无论是哪种5G承载标准与技术,最终都离不开光模块的支持,长距离、低成本、高速率的光模块是实现5G低成本广覆盖的关键要素。
&&在昨日举行的2018年5G承载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部主任
表示,无论是哪种5G承载标准与技术,最终都离不开光模块的支持,长距离、低成本、高速率的光模块是实现5G低成本广覆盖的关键要素。
&&5G承载的三大场景需求
&&从应用场景来看,可以分为前传、中传、回传三单场景。
&&从前传角度来看,需要支持25G高速接口,超低时延以及业务和速率、波长的自适应,另外还需要低功耗,最重要的还是低成本,因为前传的端口需求量非常庞大,如果没有低成本,适应不了网络建设的需要。
&&从中传角度来看,运营商需要考虑其可扩展性,要考虑当前的速率和未来业务的发展,还有就是池组化,WDM系统下沉到宏基站,但是不同场景集中化程度不同,很难一概而论。
&&从回传角度来看,大容量的回传网络需求开始出现,WDM的使用成为常态,基于硅光的相干或者非相干的100G、400G以及更高速率的WDM系统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DWDM会成为其中主流,但需要在通用性、低成本、可管理性等方面继续提升。
&&希望5G前传可以用10G或者25G可调谐的光收发模块,解决光纤不足引起相关问题。中传,低成本的线路速率光模块100G或者其他速率直调技术,或者10G可调,解决WDM下沉后的维护成本和业务发展问题。回传则是采用相干或者非相干的100G、400G的技术,解决高速传输的需求。
&&提出四点建议:低成本是关键
&&首先,加快25G可调谐光模块的规模产业化,从技术实现难易程度入手,先期满足10到15公里的短距需求。他认为,25G可调谐光模块在年底小规模商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其次,解决低成本100G光模块的问题,100G在短距或者城域网已经得到了应用,后续应该考虑如何提升传输距离,达到100公里的水平。
&&第三,减少光模块的种类,特别是线路的种类。
&&第四,光接口的选择应该和数据中心、PON接入网的情况进行结合,形成一个供应产业链,这样使整个成本能够降低。
&&透露,10G、25G可调谐的激光器应用于移动前传,会在今年或者明年内使用。中国联通也会从7月份开始陆续进行相关产品的实验和现网验证。“这些产品我们希望都要满足工业级的,而不是简单的用商业级的。”
&&还呼吁国内相关的产业链,特别是像运营商这样的应用单位,应该通过最近的一些事件,加大对芯片和光模块的研究和支撑力度,多多关心产业,促进产业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内容来自:C114中国通信网
本文地址: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加入收藏夹】& &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168
暂无相关新闻
电话:+86-755-
传真:+86-7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g基站光模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