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一个股,四个人总找雷军投资的四个人100万,我投了20万。请问我占多少股份?应该怎么分红?大神指教!

总投资是一百万,我出了五万,请问我该占多少股份_百度知道
总投资是一百万,我出了五万,请问我该占多少股份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果只是按出资,你能占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首页&
到&<input class="tp_input01" type="text" id="yt_top" onkeypress="javascript:var keyNif(window.event){keyNum=event.keyCode}else if(event.which){keyNum=event.}if(keyNum==13){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2){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286380/'+pageNo+''}"/>页&&<input class="tp_input02" type="button" onclick="javascript: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2){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286380/'+pageNo+''" value="跳转">上一页首页共1/2页
浏览/回复7221/64
 本文原载于1977年5月的《财富》杂志,作者:沃伦o巴菲特。发表文章时,巴菲特46岁。在文中,巴菲特阐述了通货膨胀对股票投资的影响。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天的投资仍然有借鉴意义,所以,把它放在这里给自己学习之用。&&&&&&&&&&&&&&----------------------------&&&&&&& &&&&&&&&&  股票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像债券一样表现不佳,这已经不是个秘密。在过去10年里,我们一直处于这种通胀环境里。确实,这是一个股票遇到麻烦的时期。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造成股票市场难题的原因仍然没有被人们完全理解。&&&&&&&&&&&&&&&&&  在通胀时期债券持有者所遇到的问题一点也不神秘。当美元月复一月地贬值,一种本金和收入都用美元支付的证券不会是个大赢家。你根本不需要一个博士学位就能搞懂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股票是不同的。多年来,传统智慧坚持认为股票是对通货膨胀的对冲。这个说法来源于一个事实,那就是股票不像债券一样是对美元的所有权,而是对有着生产设施的公司的所有权。因此,股票投资者们相信,无论政客们如何印钞票,股票投资者仍然能保持他们投资的实际价值。&&&&&&&&&&&&&&&&&  但是为什么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主要原因在于:我认为股票在经济实质上非常类似于债券。&&&&&&&&&&&&&&&&&  我知道我的主张对很多投资者来说显得古怪。他们马上就观察到债券的回报(利息)是固定的,而股票投资的回报(盈利)会每年变化极大。这确实是事实。但是,任何研究战后公司总体回报的人都会发现一个现象:资本回报率实际上并没有变化那么多。&&&&&&&&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
停滞的息票&&&&&&&&&&&&&&&&&&&&&&  战后10年,一直到1955年,道琼斯工业指数里的公司的资本回报率是12.8%。战后的第二个10年,这个数字是10.1%。在第三个10年,是10.9%。财富500强(历史数据最早到50年代中期),这一个更大范围的数据显示了相似的结果:年资本回报率11.2%,资本回报率11.8%。这个数字在几个特殊年份里非常高(财富500强的最高值是1974年的14.1%)或者非常低(1958年和1970年是9.5%)。但是,过去这些年,总体上,净资产的回报率持续回到12%的水平。在通胀时期,这个数字没有显著超越这一水平。在价格稳定的时期净资产的回报率也没有超越这一水平。&&&&&&&&&&&&&&&&&  让我们先不把这些公司看成上市的股票,而是生产的企业。让我们假定企业的所有人按净资产价值购买了这些企业。如果是这样,这些企业的所有人自己的回报也是12%左右。由于回报如此固定,我们有理由把回报看成“股票的息票”。&&&&&&&&&&&&&&&&&  当然,在现实世界里,股票投资者并不只是购买并持有。相反,很多人在股票市场上反复买卖,试图战胜其它投资者,以获得公司盈利里面自己那部分的最大化。这种争斗,从总体上来说是无效的,对股票及股票自身的盈利无影响,却减少投资者的收益。因为这些活动会造成很高的摩擦成本,比如咨询费和交易费等。一个活跃的期权市场的引入根本无法增加美国企业的生产率,只不过是产生了给这个赌场配置数以千计的人手的需求。而摩擦成本则进一步升高。&
&淘股宝一周订阅:
预期盈利:50.0%
预期盈利:50.0%
预期盈利:15.0%
预期盈利:10.0%
股票是永久的&&&&&&&&&&&&&&&&&&&&&&&  实际上,在现实世界,股票投资者通常并不用净资产价格购买股票。有时他们能在净资产价格之下购买。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的购买价格要比净资产价格高。这种情况下,就进一步增加了12%的资本回报的压力。在后面的文章里我会进一步谈二者的关系。现在,让我们关注主要的一点:通货膨胀已经增加,但资本回报不变。本质上,买股票的人得到的是内在的固定收益&-&和买债券的人一样。&&&&&&&&&&&&&&&&&  当然,股票和债券有一些重要的不同。首先,债券最终会到期。债券可能需要等很长时间才到期,但是最终债券投资者能够重新谈判合同的条款。如果目前和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上涨使债券投资人旧的息票率显得不够,他可以拒绝再买。除非目前的息票率提高,重新引起他的兴趣。这种情况在近些年一直在持续上演。&&&&&&&&&&&&&&&&&  股票,与之相反,是永久的。股票具有无限的到期日。股票投资者只能接受美国企业的盈利,无论好坏。如果美国企业注定获得12%的资本回报,这就是股票投资人必须接受的水平。作为一个群体,股票投资者无法退出,也无法重新谈判。从总体上说,他们的投入是增加的。单个的公司可以被买卖或破产清算。公司可以回购股票。但是从总体来说,增发新股和未分配利润肯定会使锁定在公司系统里的资本增加。&&&&&&&&&&&&&&&&&  所以,债券在这点上占了上风。债券最终会被重新谈判,股票的“息票”不会。确实,在很长时间里,12%的息票率看起来并不需要很多调整。&&&&&&&&&&&&&&&&&  债券投资者拿的是现金&&&&&&&&&&&&&&&&  这是另外一个债券与12%回报的“股权债券”的重要的区别。股票就好像是穿着股票证书华丽外衣参加华尔街化妆舞会的一种新的债券&-&“股权债券”。&&&&&&&&&&&&&&&&&  通常情况下,债券投资者拿到现金息票。他可以自己决定这笔现金最好的投资方式。我们的股票投资者的“息票”&-&盈利,则与之相反,一部分被公司留用并重新投资,而且投资回报率完全取决于公司。换句话说,公司的12%的年资本回报率一部分以现金方式发股息,剩下的重新投入盈取12%的回报。
美好的旧日时光&&&&&&&&&&&&&&&&&&&&&&  股票盈利的一部分重新再投入的特性,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这取决于那12%的回报到底有多诱人。在19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这的确是好消息。当债券收益率只有百分之三或四的时候,能够有权自动把股票盈利的一部分再投入,取得12%的回报,具有极大的价值。注意,投资人无法把自己的资金投资其他的东西而取得那12%的回报。在这个时期,股票价格远超过净资产价格。由于价格高涨,无论公司内在的回报率是多少,投资者都无法直接从公司的收益中获得回报。这就好比年息12%的债券,如果你以远远超过票面价值的价格购买,是无法获得12%的回报的。&&&&&&&&&&&&&&&&&  但是,投资者的存留收益可以获得12%的回报。实际上,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存留收益让投资者以净资产价格购买价值远超出净资产价格的企业。&&&&&&&&&&&&&&&&&  这种情况让现金股利与收益存留相比没有任何吸引力。确实,能有更多的盈利再投入赚取12%回报,投资者就更认为他们的投资有价值。他们就更愿意付更高的价格。在60年代早期,投资者对增长区域的电力公司股票付出了高价。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成长型公司有能力再投入大量的盈利赚取更多回报。而由于运营环境的原因付出更多现金股利的电力公司则股价很低。&&&&&&&&&&&&&&&&&  如果在这一时期,一个高等级,无法回购的年息12%的长期债券存在的话,也会卖的远远超过票面价值的。如果这样一个债券再有另外一个不寻常的特性&-&能够把利息收入的大部分再以票面价值投入到类似的债券中去,那它还会卖得更高。实际上成长型股票把大部分盈利存留下来再投入,就好像前面提到的债券。当资本再投入的回报是12%而银行利息只有4%左右时,投资者非常高兴。当然,他们也付出了高的价格。&
逃离&&&&&&&&&&&&&&&&&&&&&&  回首过去,股票投资者可以认为他们在年间享受了丰盛的三重盛宴。第一,他们享受了远超过银行利息的公司回报。第二,这些回报的很大部分又重新被投入,获得了其他投资方式无法获得的高回报。第三,当前面两点好处被广泛认知时,他们从股票资产价格的不断上升中又进一步获得了好处。这第三重好处意味着在12%的公司资本回报率之上,他们获得了额外的奖金。道琼斯工业指数股票价格从1946年的相当于138%的净资产增长到1966年的相当于220%的净资产。在这一增长过程中,投资者短暂地获得了超越其所投资企业内在盈利能力的回报。&&&&&&&&&&&&&&&&&  这一人间天堂式的情形在60年代中期被许多主要投资机构“发现”。但正当这些金融界的大象争先恐后进入股票市场时,我们进入了一个加速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的时期。非常合乎逻辑的是,股票的上涨开始改头向下。升高的利息无情的减少了现存的固定收益投资的价值。当长期公司债券利息开始上升(最终达到了10%的附近),股票投资的12%的回报和再投入的优势都变得不一样了。&&&&&&&&&&&&&&&&&  股票被认为比债券更加具有风险。在一定时期内,股票的收益率虽然多多少少是固定的,但却每年上下浮动。投资者对未来的态度,很大程度上被每年的这种收益率浮动所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错误的。股票有更大的风险还因为股票是无限期的。(即使你的友好的股票经纪人有“安全”的100年的债券,他也不敢兜售给你。)由于这些额外的风险,投资者自然预期股票要有令人满意的高于债券的回报。而同样是公司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股票回报12%,债券回报10%,这两者的差异还够不上令人满意。当两者的差异缩小时,股票投资者开始寻找逃离的方式。&&&&&&&&&&&&&&&&&  但是,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无法逃离。他们所能取得的只有很多的股票价格变动,显著的摩擦成本和新的、更低的估值水平。这一估值水平反映了在通货膨胀条件下,12%的股票收益率毫无吸引力。在过去10年,债券投资者受到了一系列的打击。他们在这一遭受打击的过程中发现,在任何债券利息水平,无论是6%,或8%,还是10%,都没有任何神奇的力量阻止债券价格的崩溃。股票投资者虽然总的来说没有意识到他们也有“息票”,但是他们还正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提高盈利的五个方法&&&&&&&&&&&&&&&&&&&&&&  我们必须把12%的资本回报率看成是不变的吗?有没有一条法律规定:公司资本回报率不能自我调节,来应对长期的更高的平均通货膨胀率?&&&&&&&&&&&&&&&&&  当然,并没有这样一条法律。恰恰相反,美国企业无法通过意愿或者命令增加盈利。为了提高资本回报率,企业需要至少下面的其中一项:&&&&&&&&&&&&&&&  1)提高周转率,也就是销售额与总资产的比。&&&&&&&&&&&&&&&  2)廉价的债务杠杆&&&&&&&&&&&&&&&  3)更高的债务杠杆&&&&&&&&&&&&&&&  4)更低的所得税&&&&&&&&&&&&&&&  5)更高的运营利润率&&&&&&&&&&&&&&&&&  这就是所有的方式。根本没有提高普通股资本回报率的其他方式。让我们看看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方式。&&&&&&&&&&&&&&&&&&&&&&[img=344,225]../img//W087M3ULZU8Z.jpg[/img]&&&&&&&&&&&&&&&&&&&&&&&  我们先从周转率开始。为了分析周转率,我们必须考虑三个主要类型的资产:应收帐款、库存和固定资产,如厂房和机器。&&&&&&&&&&&&&&&&&  应收帐款随销售额增加成比例增加。而以美元计的销售额增加是由销量增加或通货膨胀引起。在这里没有改善的空间。&&&&&&&&&&&&&&&&&  库存的情况非常不简单。从长期看,计件的实体库存数量趋势跟随销量趋势。但是从短期看,实体库存的周转率会上下波动,原因可能是空间影响、成本预期、或者生产瓶颈。&&&&&&&&&&&&&&&&&  在通胀时期,使用后进先出库存估值方法会提高报告的周转率。当由于通货膨胀引起销售额上升,使用后进先出方式的公司库存值要么会保持不变(如果销量不增加),要么会跟随销售额上升(如果销量上升)。无论哪种情况,以美元计的周转率都会提高。&&&&&&&&&&&&&&&&&  在70年代早期,公司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转向“后进先出”会计方式(这样做有降低公司报告的盈利和降低税的效果)。这一趋势目前似乎有所减缓。但是,很多“后进先出”公司的存在,加上很多其他公司也可能加入“后进先出”这一行列,会使未来报告的库存周转率提高。
中等程度的改善&&&&&&&&&&&&&&&&&&&&&&  在固定资产方面,假定对所有产品的影响是相同的的情况下,任何通胀,在一开始会有改善周转率的效果。这是因为销售额会立即反映新的价格水平。但固定资产会逐渐反映价格的变化。当前的资产逐渐消耗掉,新的资产反映新的价格水平。很明显,一个公司的固定资产替换过程越慢,固定资产周转率上升的越多。但是当替换过程完成后,这一上升就停止了。假定通货膨胀率是固定的,那么销售额和固定资产将随通货膨胀率一起上升。&&&&&&&&&&&&&&&&&  总结一下。通胀将引起周转率在一定程度的上升。由于“后进先出”会计方式,也会带来一些周转率的改善。如果通胀加速,由于销售额增速超过固定资产增速,也会改善周转率。但是,所有这些改善都是中等程度的,没有达到明显改善资本回报率的程度。从这10年间,虽然通胀总体加速,企业广泛应用“后进先出”会计方式,财富500强企业的周转率只从1.18比1提高到了1.29比1。&&&&&&&&&&&&&&&&&  便宜的债务杠杆呢?不太可能。高通胀通常导致借贷成本昂贵而不是便宜。快速增长的通胀创造了快速增长的资本需求。但是发放贷款的一方越来越不相信长期合同,变得更苛求。即使通货膨胀率不进一步上升,债务杠杆也会变得更加昂贵。因为目前公司帐面的借贷成本低于替换成新的贷款后的成本。而替换新的贷款需要等目前的贷款到期。总的来看,未来的债务杠杆成本的变化会轻度压缩资本回报率。&&&&&&&&&&&&&&&&&  更多的杠杆呢?美国企业已经用了够多的债务杠杆了。财富500强的数据就是证明。在1975年之前的20年里,财富500强的股东权益占总资产的比例从63%降到了50%以下。换句话说,每一美金的资本已经比过去利用了更高的债务杠杆。&
贷款发放者学到了什么&&&&&&&&&&&&&&&&&&&&&&&  通胀引发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财务要求:高度盈利的公司,一般有最好的信用,但只需要相对很少的债务。但是在盈利方面不佳的公司对债务的需求从来就没够。相对10年前,贷款发放者对此了解的更加透彻。所以,他们不愿意贷款给资本匮乏,盈利不佳的公司,让他们把债务杠杆抬高到天上去。&&&&&&&&&&&&&&&&&  即便如此,在通胀条件下,将来很多企业看起来肯定会利用更高的债务杠杆来提高资本回报率。很多公司通常即使维持同等规模的实体商业运营,也需要巨额的资本。而减少股息或者增发新股在通胀条件下都不具备吸引力,这些公司的管理层因此会选择更高的债务杠杆。无论债务成本如何,这些公司都会债务堆积如山。他们的行为会像那些电力公司。那些公司在60年代曾经为八分之一个点的利息而与发放贷款者争执。而1974年,他们对能拿到12%的债务融资已经很感激了。&&&&&&&&&&&&&&&&&  和60年代早期4%利息的债务相比,以现在的利息水平增加的债务对资本回报的促进有限。但另外的问题是高债务比率会降低信用评级,进而提高利息成本。&&&&&&&&&&&&&&&&&  所以,除了我们讨论的其它因素,债务比率增加会提高利息成本,也会导致债务杠杆成本增加。更高的债务杠杆成本会抵消更高债务杠杆的各种好处。&&&&&&&&&&&&&&&&&  除了这些之外,美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与传统相比已经有了太多的债务。很多企业担负了大量的养老金义务。这些义务把养老金设置成当现在的工人退休时的实际支付水平。在低通胀的年,由这些养老金义务引发的负债相当好预测。而今天,没人能够真正搞清楚公司的最终义务是多少。但是,如果未来通货膨胀率平均7%的话。一个今天25岁挣一万两千美金一年的雇员,未来的工资涨幅仅仅和通胀持平,在他65岁退休的时候也要挣十八万美金。(译者注:通用汽车就是这么死的。)&&&&&&&&&&&&&&&&&  当然,每年有很多年报里有非常精确的缺少资金的养老金义务数字。如果那些数字可信,一个公司可以把这个养老金义务的数字加上当前的养老基金资产,把整个养老金交给一个保险公司。让保险公司承担养老金义务。实际上,找到一个愿意听一听这样一个交易的保险公司都不可能。&&&&&&&&&&&&&&&&&  实际上,每个美国企业的司库都不敢有发行“生活成本”债券的想法。“生活成本”债券也就是一种无法召回而且息票和价格指数相联系的债务。但是,通过私人的养老金系统,美国企业实际上承担了大量相当于“生活成本”债券的债务。&&&&&&&&&&&&&&&&&  对更多的债务杠杆,无论是传统的债务还是没有记录的与价格指数相关的养老金债务,股东都应该持怀疑态度。一个无债一身轻的企业的12%回报要远胜于一个负债累累的企业的同样的回报。这也意味着今天的12%的回报的价值要比20年前的12%回报低得多。&
纽约更有趣&&&&&&&&&&&&&&&&&&&&&&&  更低的企业所得税不太可能。美国的投资者已经只拥有D级的股票。A、B、C级股票的拥有者是对企业征所得税的联邦、州、市级政府。确实,那些“投资者”并不拥有企业的资产。但是,他们却获得企业盈利的主要一块。D级股票拥有者把盈利再投入来积累资本。增加的资本所创造的盈利却被政府收走。&&&&&&&&&&&&&&&&&  A、B、C级股票的另一个诱人之处就在于股票持有者可以不经任何一方投票,就立刻,突然地提高对企业的盈利分成。比如A级股票(联邦一级)只要国会采取行动就行了。更有趣的是,这3个等级的其中一级有时投票决定增加企业过去盈利的分成。1975年在纽约运营的企业就发现自己处于这种可怕的境地。无论何时,只要A、B、C级股票拥有者自己投票决定增加盈利份额,剩下的部分&-&也就是留给D级普通股票投资者的部分,肯定减少。&&&&&&&&&&&&&&&&&  展望未来,长期看A、B、C级股票拥有者投票决定减少自己份额的可能性不大。D级股票能保住自己那一份就不错了。&
来自于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坏消息&&&&&&&&&&&&&&&&&&&&&&&  提高资本回报只有5个可能的来源,其中最后一个就是销售额之上更高的运营利润率。一些乐观主义者希望在这里能有重要的改善。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的乐观是错误的。但是,一个美元的销售里面只有100个美分。在我们得到剩余的部分也就是税前利润之前还有很多东西要花钱。主要的东西有人力成本、原材料、能源和各种各样的非所得税。这些成本的比重在通胀时期不太可能降低。&&&&&&&&&&&&&&&&&  最近的统计数据并不支持通胀时期利润率提高的想法。1965年之前的10年是一个通胀相对较低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制造厂商每季度向联邦贸易委员会报告的年平均税前利润率为8.6%。年的10年是一个通胀相对较高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年平均税前利润率为8%。虽然通胀显著提高,利润率却降低了。&&&&&&&&&&&&&&&&&  如果一个行业能够根据重置成本定价,那么在通胀时期利润率会提高。但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大多数大型企业虽然有巨大的实力,却无法提高利润率。重置成本会计几乎总是显示企业盈利在过去10年显著下降。如果这些大型企业如石油、钢铁、铝业等确实有寡头垄断的实力却无法提价,我们只能得出结论:他们的定价权受到了明显的限制。&&&&&&&&&&&&&&&&&  至此我们已经总结了所有因素:在我的分析之中,所有5个能够提高普通股票回报的因素都不可能在通胀时期带我们走的太远。你也许能得出比我更乐观的结论。但是,记住12%左右的回报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投资者的公式&&&&&&&&&&&&&&&&&&&&&&&  即使你同意12%的回报是不可改变的,你仍然希望在未来能取得好的业绩。这可以理解。毕竟有很多投资者长期业绩很好。但是,你未来的业绩取决于三个变量:股票净资产与股票市场价格的关系、税率和通货膨胀率。&&&&&&&&&&&&&&&&&  让我们算算净资产和市场价格。当股票一直在净资产价格销售时,非常简单。100美元的净资产,平均市场价格100美元,12%的公司盈利就给投资者产生12%的回报。(还要减去摩擦成本,在此我们先忽略不计。)如果股息发放率为50%,我们的投资者将拿到6美元的股息,并获得另外6美元的净资产增加。这一净资产的增加会体现在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市场价格上。&&&&&&&&&&&&&&&&&  如果股票价格是净资产的150%,情况就不一样了。投资者会受到同样的6美元股息。但是这只相当于他150美金成本的4%而已。公司的净资产也会增加6%(达到106美元)。而投资者的股票市场价值在净资产150%的基础上也会增加6%(达到159美元)。但是,投资者的总回报,也就是净资产增值加上股息,才只有10%而不是公司内在的12%盈利。&&&&&&&&&&&&&&&&&  当投资者低于净资产买入,这个过程正好相反。比如,如果股票价格是净资产的80%,同样的盈利和股息发放率将产生7.5%的股息回报(6美元除以80美元)和6%的净资产增值回报。总回报为13.5%。换句话说,你最好买打折的而不是高价的,这和常识告诉我们的一样。&&&&&&&&&&&&&&&&&  战后,道琼斯工业指数股票的市场价格最低达到净资产的84%(1974年),最高达到过净资产的232%(1965年)。大多数时候,股票市场价格远超过100%的净资产。(今年春天早些时候,股票价格大约是110%的净资产)让我们假定未来这一比率在100%左右。这意味着股票投资者会获得12%的回报。至少,他们在税和通胀之前可以获得那么多。&
通货膨胀率&-&一个没人知道的数字&&&&&&&&&&&&&&&&&&&&&&&&  通货膨胀率到底会是多少?这是个重要的问题,但是没有人知道。政客不知道,经济学家不知道,权威评论家也不知道。这些人在几年前还觉得,只要这里那里轻微调节一下,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就会像训练过的海豹一样做出反应。&&&&&&&&&&&&&&&&&  但是,很多迹象并不支持稳定的价格:事实上,通货膨胀现在是世界性的。我们社会的主要集团倾向于利用他们对竞选的影响,转移,而不是解决经济问题。如果可以推迟,即使是最关键的问题(比如能源和核扩散)他们也不愿解决。我们的政治系统鼓励短期行为。为了重新当选,立法者做出有利于短期,但却最终会带来长期痛苦的决定。&&&&&&&&&&&&&&&&&  绝大多数政客都强烈反对通胀,但他们都坚定支持制造通胀的政策。(但是这种精神分裂还没有让他们远离现实。众议院已经确保他们的养老金与退休后生活成本变化挂钩。这与私人部门的一般做法可不一样。)&&&&&&&&&&&&&&&&&  讨论未来通货膨胀率往往会触及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敏感性。这两者是决定任何精确的通胀公式结果的重要变量。但是问题的根源在于:和平时期的通货膨胀是个政治问题而不是个经济问题。人的行为才是最关键的。货币不是关键。政客也是人,肯定会顾及自己的利益。选择短期利益确保下界继续当选,还是选择长远利益为下一代着想而失去竞选?他们通常会做出确保自己利益的选择。&&&&&&&&&&&&&&&&&  这种泛泛而论无法得出精确的数字。但是,对我来说,将来通货膨胀率很有可能会在7%的平均水平。我希望我的预测是错的。这个预测确实可能是错的。对未来的预测通常告诉我们更多有关预测者的信息而不是未来。你可以自己选择把你自己的通货膨胀率代入投资者的公式。但是,如果你预测未来2%-3%的通货膨胀率,那你的视角肯定和我不同。&&&&&&&&&&&&&&&&&  所以,我们的结论出来了:在扣除通胀及税之前股票有12%的回报;扣税但不扣除通胀,股票还有7%的回报;扣除税和通胀后股票可能为零回报。这可不像是一个令人激动人心的公式。&&&&&&&&&&&&&&&&&  作为一个普通股票投资者,你将有更多钱。但是,你将不会有更多的购买力。这可不像富兰克林(“存的一分就是挣的一分”)和弗雷德里曼(“一个人可以消费,也可以投入他的资本。”)所说的。
寡妇们没有注意到的事情&&&&&&&&&&&&&&&&&&&&&&&  算数可以很清楚的证明一个事实:通货膨胀是一种税。而且这种税比我们的立法者所制定的任何税种都更具毁灭性。通货膨胀税具有可怕的消耗资本的能力。对于一个依靠存折上5%利息收入的寡妇来说,零通胀时期100%的所得税和通胀时期5%的通货膨胀率是一样的。两种情况都让她没有任何实际收入。任何她所花的钱都直接来自于资本。她会对120%的所得税感到气愤。但她却不会注意到6%的通货膨胀率在经济上就相当于120%的所得税。&&&&&&&&&&&&&&&&&  如果我对通胀的假设接近正确,不仅市场下跌时业绩会令人失望,市场上升时业绩也会令人失望。上个月早些时候,道琼斯指数是920点,比10年前上涨55点。但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道指实际下降345点&-&从865到520。道琼斯指数里的公司还必须把属于股东的盈利的一半截流,然后再投资,才能取得这样的结果。&&&&&&&&&&&&&&&&&  在下一个10年,只要股票有12%的资本回报率,40%的股息分红率和110%的市场价与净资产的比率,道琼斯指数会翻倍。但如果有7%的通货膨胀,10年后在1800点卖出的投资者付出资本利得税后的实际结果还远不如今天的水平。&&&&&&&&&&&&&&&&&  我几乎都可以听到一些投资者对我悲观想法的反应。他们会认为无论新的投资时代带来何种困难,他们都能巧妙应对,为自己获得出色的结果。他们的成功未必有把握。而在总体上说肯定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感觉你可以在股票市场来回买卖来击败通货膨胀税。我愿意做你的股票经纪人,而不是合伙人。&&&&&&&&&&&&&&&&&  即使那些所谓的免税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和大学捐款基金,也不能逃避通货膨胀税。假设我的7%的通胀率是正确的,一个大学的司库应该把每年的前7%回报看作只是补充购买力。大学捐款基金在超越通胀前没有挣得任何东西。在7%的通胀水平,总体回报8%时,这些机构相信他们是免税的。但是,实际上他们付87.5%的“所得税”。&
社会的公式&&&&&&&&&&&&&&&&&&&&&&&  不幸的是,高通胀造成的问题不仅困扰投资者,而且影响整个社会。投资收入只占国民收入的一小部分。如果只是实际投资回报为零,而人均实际收入能以健康的速度增长,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许会进一步发展。&&&&&&&&&&&&&&&&&  市场经济给参与者不成比例的回报。嗓音、解剖结构、身体力量或者智力等天赋可以让人从未来国民产出中得到巨额的财富(股票、债券和其他资本)。投对了胎也能在一出生就拥有一生无尽的财富。如果通胀造成的投资零回报能劫富济贫。从这些有着巨额财富的幸运儿手中,把国民产出的更大一部分转给一样努力工作,但却没那么幸运的公民。那么,这对一个公平的世界不会有什么损害,上天也不会干预的。&&&&&&&&&&&&&&&&&  但是,这种劫富济贫的效果并不明显。员工报酬已经是分红的28倍。而很多这些分红会流向养老基金、非盈利组织,比如大学和并不富裕的个人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把所有富裕的股东的分红都转移到员工报酬里。这种事情我们只能做一次。因为这是杀鸡取卵。这样的转移对实际工资的提高还比不上我们过去从一年的经济增长中获得的多。
俄国人也理解这一点&&&&&&&&&&&&&&&&&&&&&&  所以,通过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影响来减少富人,这对穷人来说连短期的实际帮助都没有。穷人的经济状况随通胀对经济的总体影响而起伏。而通胀对经济的影响不可能是好的。&&&&&&&&&&&&&&&&&  民众经济状况的大幅度改善需要资本的大幅实际增长,并将资本投入现代的生产设施中。如果不通过产业发展来持续创造并使用昂贵的,新的资本资产,即使有广泛的人力资源,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政府的许诺,也只能导致失败。这个公式俄国人和洛克菲勒都理解。这一公式在日本和西德已经被应用,并且产生了惊人的成功。高资本积累率让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即便我们相对于他们有着能源的优势,但他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远超过我们。&&&&&&&&&&&&&&&&&  为了理解通胀对真实资本积累的影响,需要一点数学计算。让我们回到12%的资本回报率。这样的回报是除去了折旧之后的。也就是说假定可以补充现有的生产能力之后的回报。但前提是厂房和设备可以在未来通过与当初相似的价格购买来。&  
过去的方式&&&&&&&&&&&&&&&&&&&&&&  让我们假设盈利的一半用来分红,剩下的6%的资本投入未来的增长。假如通胀很低,为2%,那么增长的大部分将会是实际产出的真实增长。在这一条件下,必须额外投入2%在应收帐款、库存和固定资产上,明年的实际产出才会与今年持平。剩下的4%对资产的投资将带来更多的实际产出。这2%的虚幻增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而剩下的4%则支持实际增长。如果人口增长1%,这4%的实际增长会转化为3%的人均收入真实增长。这虽然是非常粗略的估算,但这就是我们经济过去增长的方式。&&&&&&&&&&&&&&&&&  现在,让我们算一下7%的通胀率下,在满足了必须的通胀部分后,还有多少能剩下给真实增长。答案是,如果分红政策不变,债务杠杆也不变,没有任何东西能剩下支持真实增长。12%回报的一半分红,剩下的6%都要用来投入才能保持明年的实际产出与今年持平。&&&&&&&&&&&&&&&&&  很多公司面临正常分红后,无真正的存留盈利来支持业务扩张的困境。他们只能临时想办法。怎么办呢?他们会问自己:我们怎么才能偷走,或者减少分红,但又不触怒股东呢?我有一个好消息给他们:有这样做法的现成的一组蓝图。&&&&&&&&&&&&&&&  近些年,电力工业只有很少,或者没有能力分红。或者说,如果投资者同意买他们的股票,他们就有能力分红。1975年,电力公司分红33亿美金,却要投资者交回34亿美金。当然,他们把这些都混在一起,施展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以免得到Con&Ed那样的坏名声。Con&Ed电力公司,如果你记得,在1974年非常不明智的对股东实话实说:公司没钱分红。这种坦诚带来的是市场的灾难。&&&&&&&&&&&&&&&&&  更老于世故的公用事业公司保持,甚至是增加季度分红,然后要求股东(老股东或者新股东)把钱寄回去。换句话说,公司增发新股,让股东把钱送回去。这一过程把大量资本转给了税务局和投行。但是,所有人都很兴致勃勃(尤其是投行)。&
 AT&T有更多快乐&&&&&&&&&&&&&&&&&&&&&&&  受到成功的鼓舞,一些公用事业公司设计出了进一步的捷径。公司宣布分红,股东交税,然后马上增发新股。虽然没有现金交易,但对股东的损害一如既往。&&&&&&&&&&&&&&&&&  比如AT&T在1973年推出了一个分红再投资计划。这个公司一定被描述成非常为股东利益着想。采用这种计划,按照通常的财务做法,也一定被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计划的内容却好似来自于艾利斯漫游仙境中一样神奇。&&&&&&&&&&&&&&&&&  1976年,AT&T给约290万普通股东支付了23亿美金的现金分红。在年底,64万8千股东(上一年是60万1千)再投资了4亿3千2百万美金(上一年是3亿2千7百万美金)购买公司直接增发的股份。&&&&&&&&&&&&&&&&&  让我们假定所有的AT&T股东都最终加入这个计划。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有现金寄给股东。这就像Con&Ed一样不付现金分红。但是,290万股东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注意到,他应该为这种被改称做“分红”的存留盈利交所得税。假定“分红”总额为23亿美金,1976年股东平均交30%的税。由于这个伟大的计划,股东最后要交7亿3千万美金给税务局。如果公司董事们决定把分红增加一倍,想象一下在这种情况下,股东该有多欢乐。&
政府将试着投资&&&&&&&&&&&&&&&&&&&&&&&  随着公司在真实资本积累问题上的挣扎,我们将会看到更多伪装起来的减少分红的做法。但是从股东那里截流不会完全解决问题。7%的通胀率和12%的回报率加在一起,会减少公司赖以支持真实增长的资本。&&&&&&&&&&&&&&&&&  所以,当传统的私人资本积累方式在通胀条件下失效,我们的政府将会更多的尝试影响资本向工业的流动。这样做可能像英格兰一样失败,也可能像日本一样成功。但是美国缺少日本式积极的政、商、劳工结合所必须的文化和历史基础。如果我们幸运,我们会避免重蹈英格兰的覆辙。在英格兰,所有的各方争夺自己的份额,而不是合力把蛋糕做大。&&&&&&&&&&&&&&&&&  总的来讲,在未来一些年,我们会听到更多有关投资不足、滞胀和私人部门无法满足需求的失败的事情。&&&&&&&&&&&&&&&&&&&&&&&&&  全文完&
呵呵,转贴也很辛苦
呵呵,转贴也很辛苦!!!
原帖由zxg-04-10&18:16发表&&&&&&&呵呵,转贴也很辛苦!!!&&&&&&&谢谢,&&&&&&&希望能够看完
学习了&~~&谢谢
学习&&&&谢谢
学习了,谢谢!转帖辛苦了
许小年:改革难在触动政府利益&&&&&&&&&&&&&&正是因为中国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政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最大的利益集团,所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及转变体制的四个特点都碰到了障碍和阻力,因为转变体制就是要触动政府自己的利益。&&&&&&&&&&&&&&中国发展模式确实到了迫切需要变革的地步&&&&&&&难在转变政府利益格局&&&&&&&关键是如果面对政府“寻租”&&&&&&&学术界要完成三大任务&&&&&&&  第一,要研究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到底划在什么地方?现在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都经不起推敲,很多政府不应该做的事,打着各种各样的名目都在干。比如,学术界自己造出一个公益性概念,而政府机构也都打着公益性名号来干预经济。但实际上,公益性在经济学中根本没有定义,翻遍全世界教科书也找不出公益性的定义是什么。再从定义出发来论证,凡是带有公益性的事就让政府来干,那吃饭是最大的公益,为什么政府不管?&学术界很糟糕,非但没有研究市场与政府边界到底划在什么地方,反而把边界搞得愈加的混乱不堪。&&&&&&&  第二,要批判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对中国极其有害,不仅在宏观经济上非常有害,而且对中国经济的转型也是非常大的障碍。&&&&&&&  第三,重塑社会价值。现在,中国人的社会观念非常混乱,社会价值的重塑也需要学术界来完成。将来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传统那一套已经不行了,我们上小学时所接受的教育,今天已经不信,怎么办?信谁?信儒学?似乎中国目前只有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但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靠这两条作为精神支撑的。&&&&&&&-------------------------------------------------&&&&&&&这样的工作,学术界能做吗?
通货膨胀的利弊&&&&&&&&&&&&&&&&&&&&&通货膨胀只要不是恶性的,对经济还是有正面作用。我个人认为:通货膨胀在5%以内也是可以接受的,特别对于年轻来说,多的是机会;对于中年以上的中产阶层来说,通货膨胀并非是好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中产以上人士更应该多一些对金融准则的理解。因为你辛苦挣到的几百万现金放在银行面临的风险非常大,正确的打理财产,才不至于让你的钱财渐渐消耗。&&&&&&&&&&&&&&通货膨胀是一种变相的征税&&&&&&&&&&&&&&通货膨胀是货币价值的下降,是一种消耗税,虽然,政府没有直接向你征收,但作用是相同的。巴菲特在1977年《财富》杂志上撰文《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通货膨胀是一种税。而且这种税比我们的立法者所制定的任何税种都更具毁灭性。通货膨胀税具有可怕的消耗资本的能力。”这应当是目前最通俗的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在城市,一个依靠存折上5%利息收入的寡妇来说,零通胀时期100%的所得税和通胀时期5%的通货膨胀率是一样的。两种情况都让她没有任何实际收入。任何她所花的钱都直接来自于资本。尽管她会对个人所得税非常抱怨,但5%的通货膨胀率在经济上就相当于100%的所得税。央行加息2.50%的一年期定期存款,相较3.6%的年通胀率,这对于一个靠存款利息生活的人来说,相当于多少的所得税?答案:相当于144%的所得税。&&&&&&&&&&&&&&改革开放三十年,30年前一万元人民币意味着,是当时一个月工资28元的工人来说,丰常大的一笔资本。30年后今天,基本上人人都轻松拿出一万元,这点钱已经只够买二、三线城市一平方米房子。有人说通货膨胀是对银行储户的掠夺,某种意义上的确是。&&&&&&&&&&&&&& 未来城市居民的大致开消&&&&&&&&&&&&&&&&&一个今天30岁,每月消费5000元、一年消费6万元的城市居民,如果未来的消费水准仅仅和5%的通胀持平,在50年后他80岁的时候年消费额在5%的通胀条件下,在这位居民80岁的时候年消费额应为68万元,与今天的6万元相当。&&&&&&&&&&&&&& 如果你现在失去工作,有多少钱才够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准?在通胀率5%的条件下,每月5000元的前提下,50年间总花费将达到1319万。如果有100万,即使以与通胀相同的5%的速度增值,也无法覆盖月消费5000元,通胀率为5%的需求。只有存款300万,并以5%的速度增值,才刚刚可以覆盖今后50年的养老基本需求。&&&&&&&&&&&&&& 我们理解了通胀概念,就会知道养老金的缺口有多大。如果今天一位北京居民每月养老的基本花销为2000元,假设通胀率为5%,那么20年后5053元才相当于现在的2000元的购买力,30年后更需要8232元才能满足每月的养老费用;而20年后和30年后的2000元,购买力分别仅相当于现在的791元、486元。所以城市居民不积蓄自己的养老钱,将来单单依赖你的退休金是无法生活的。现阶段五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可以理解我的话,现阶段你的父母有退休工作,假若一旦生病,他的工资是否足够维持本人的开消?假若父母自己没有积蓄,作为子女的你,是否需要代为支付?我想说的是:我们将来面临的困难肯定比现阶段的老人们更困难。&&&&&&&&&&&&&&个人理财日趋变得重要&&&&&&&&&&&&&&中国的社会保障随着社会发展,相信会越来越好。当我们看到欧洲面临的养老问题,我们不敢掉以轻心,所以,中产以上家庭的理财变得尤其重要,它已经不是个人或者家庭的短期行为,而是一辈子需要做的事。保住现有的财富变成了当代中产阶层相当重要的艰巨任务。
阿根廷货币大崩溃简史&&&&&&&&&&&&&&&&&&&&&在全世界的国家当中货币贬值最厉害的货币之一,恐怕要算阿根廷货币了。阿根廷最早的货币是阿根廷比索,后来汇率不断下跌,到日跌为1美元合350比索。日阿根廷发行新1代比索,并以1:100的比例收回旧比索,70年代以来新1代比索汇价仍不断下跌,到1978年底跌为1美元合代比索,日为1美元合39000新1代比索。日阿根廷又发行新2代比索,并按1:10000的比例收回新1代比索。日,阿根廷政府废除货币新2代比索,发行新货币-阿根廷奥斯特,1奥斯特=1000新2代比索,0.8奥斯特合1美元,但阿根廷的货币奥斯特的贬值速度实在惊人!到1991年底已经贬值到10000奥斯特合1美元。日阿根廷政府重新发行新货币,名称又改为新3代比索,并按照1:10000的比例收回奥斯特。实行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为1:1(中央银行必需有相应的美元储备才可以发行相等数额的比索!)不过这样一来虽然通货膨胀得到控制但是阿根廷的出口也大受影响,万般无奈在实行11年的固定汇率后2003年1月阿根廷政府宣布将汇率实行浮动,当天就调整为1美元兑换1.4新三代比索,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到日新三代比索的汇率已经贬值到1美元兑换3.9535比索。
现状货币供应超速&&&&&&&&&&&&&&  李稻葵在论坛上透露,经过金融危机的调整,我国的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货币存量与GDP的比重达到200%。&&&&&&&  昨天,有媒体以广义货币供应量减GDP得出“央行超发43万亿人民币”的推论。对此,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这种算法有点别扭,其意义有多大很难讲。他认为,相对而言,计算货币供应量与GDP的百分比更有意义。&&&&&&&  社科院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经济体制不一样,对货币供应量的容忍度也不一样,指标缺乏可比性。但一般而言,经济学界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目前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国家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2倍的很少。”&&&&&&&  根据官方数据,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今年9月底,我国GDP总量为26.866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9.64万亿元,是GDP的2.6倍。&&&&&&&  影响引发通胀和泡沫&&&&&&&  李稻葵在昨天的论坛上表示,货币供应量超速势必会带来潜在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资产泡沫、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和资金流动风险必须高度关注。“货币供应超量将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间破裂,会带来一系列家庭、投资者、金融机构、企业等方方面面的资产负债表的问题。”他建议,宏观经济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甚至应该控制资产价格。&&&&&&&  李稻葵所指的系统性风险,还包括大规模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下滑,以及资金从过度宽裕到紧张。就资金情况而言,李稻葵认为,今年可能处在一个“桑拿浴”的状态,全球都是流动性过剩,但可能很快就会变成“冷水澡”。如果国外金融情况收缩,资金无序地、大规模地流出,将会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姚景源昨日在论坛上也表示,改革开放的30年里,大型的通货膨胀出现了两次,一次是1994年,另一次是1988年,其共同特点就是货币的超量发行、经济过热和农业减产。因此,要控制通货膨胀,就必须货币超量发行等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转贴]通胀如何掠夺中国穷人财富&&&&&&&&&&&&&&&&&&&&&&&&&&&&&&&&&&&&通货膨胀如何把一个不公平的社会造成贫富分化的社会——&&&&&&&&&&&&&&  假设社会上有一万个人,每个人有10元钱,还有10万件商品。这样每件商品的价格是一元。每个人都可以拿出他的10元钱来购买10件商品。整个社会非常公平。&&&&&&&&&&&&&&&&&&&&&  假设有一年社会财富增加了一倍,变为20万件商品,但是政府增发了30万元货币。也就是说,到年底的时候,社会上会有20万件商品,40万货币,每件商品的价格变为2元/件。增发的货币,第一个月到了1000人的手里,第二个月又到了另外1000个人的手里,直到最后所有货币分布于整个社会。&&&&&&&&&&&&&&  第一个拿到这些增发货币的人,他可以以每件商品1元的价格购买商品。他拥有40元,可以买到40件商品。他后面的人如果拿出40元,则要以1.1元的价格来购买商品,只能买到36件商品。再之后就是1.2,&1.3,最后一个拿到货币的人,他面对的价格只能是2元/件。前面这些人拥有比平均数更多的商品,只能以其他人拥有比平均数更少的商品作为代价。&&&&&&&&&&&&&&  如果可能的话,第一个人还可以贷款1000元,以一元/件的价格购买1000件商品。到年底的时候,以两元/件的价格卖出去。1000元还贷,1000元作为自己的财富。&&&&&&&&&&&&&&  也就是说,离这些增发货币越近的人越占便宜。而离这些增发货币越远的人,吃亏越大。某个山里人,在山里住了一年,等他拿着他的10元钱准备买他预期的10件商品的时候,他会发现他只能买到5件商品。&&&&&&&&&&&&&&  这样一个原本公平的社会就变成了一个贫富开始分化的社会。注意这当中没有欺骗,没有剥削,更没有掠夺,只是通过简单的通货膨胀,就已经完成了穷人富人的转化。&&&&&&&&&&&&&&  在现实世界中,贫富分化早已经存在。&&&&&&&&&&&&&&  离增发的钱最近的人只能是那些富人,他们会更富。离的最远的那些人,只能是那些穷人,他们只会更穷。&&&&&&&&&&&&&&  有一些人可以理直气壮的说,通货膨胀并不针对穷人,而是所有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通货膨胀并没有剥削穷人。实际上,通货膨胀所剥削的,只能是这些穷人。无权无势,有几个小钱也只能存到银行里的穷人。所谓穷人把钱存到银行里,实际上是在补贴富人,千真万确。&&&&&&&&&&&&&&  银行加息一声炮响,算是对通货膨胀的官方确认。&&&&&&&&&&&&&&  但这并不是结束,只是个开始,我国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只加息一次就止步的通货膨胀。毫无疑问,通胀和加息将继续上演一年半载的车轮好戏,当这场戏结束之时,中下阶层50%以上的积蓄已经化为乌有。&&&&&&&&&&&&&&  一年以前,有关部门宣布管理“通胀预期”。管理了一年以后,通胀终成事实。管理成果令人欣喜。&&&&&&&&&&&&&&  回顾一下。2009年初,由于大放银根,股市和楼市逆世界危机之大势而暴涨,当时很多有识之士认为必将导致通货膨胀。主流媒体的回应是:坚定不移的执行宽松政策。&&&&&&&&&&&&&&  2009年夏,多种蔬菜和粮食产品逆季节之势而大涨,很多人士认为通胀已经开始。主流媒体对此未予置评。&&&&&&&&&&&&&&  2009年国庆节之后,油气水电等多种资源宣布上涨,通胀信息已明显不过。主媒终于在年底之前表示应当对“通胀预期”进行管理。管理一年之后,结果已见。&&&&&&&&&&&&&&  一年以来,食品界的喜剧令人应接不暇,从“蒜你狠”,到“豆你玩”,各种菜品轮番登场,最后终于成了相声大会。&&&&&&&&&&&&&&  楼市里更是唱出了惊天动地的大戏---买楼、卖楼、拆楼、跳楼、二手楼大败一手楼;签约、毁约、自焚、他焚、为房事送掉多少命......这一年,一辈子的眼都开了。&&&&&&&&&&&&&&  这一年,钢筋混凝土和大蒜绿豆次第疯狂,满天飞舞,真是难忘的一幕。&&&&&&&&&&&&&&  按照传统的理解,通胀不是个好东西。&&&&&&&&&&&&&&  对于占人口最大多数的老百姓,收入的很大比例要用来购买食品,食品价格涨了30%,他们每日辛勤劳动换来的积蓄就不见了三分之一。这种损失,没有任何投资回报可以弥补。对中低收入人群来说,通胀就是赤裸裸的抢劫。&&&&&&&&&&&&&&  与此同时,富裕人士都在炒房,随着房价暴涨,他们的财富增加了数倍,他们的钱可以几倍的跑赢通胀。但如果不通胀,可能没这么好的收益。&&&&&&&&&&&&&&  所以,肯定也有一些人喜欢通胀,而且他们大多处于相当优势的地位。&&&&&&&&&&&&&&  优势地位的人群能量更大,他们令市面上不断涌现出各种“通胀有理”的理论武器,比如“温和通胀有利于经济”之类。成功人士的书籍和谈话,不断强化着类似思想。&&&&&&&&&&&&&&  最后,对通胀的传统理解已被扭曲。&&&&&&&&&&&&&&  很多捏着小钱梦想发财的中等阶层,追逐着投资家的理论,把钱永远的送进了股市,然后跟着投资家谴责政府为何不继续发钱救市。回头发现买不起小菜的时候,已经不觉得肉疼。就这样,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对通胀的敏感,忽视了通胀对自己的伤害,实际上他们是在通胀中失去了一切的人。&&&&&&&&&&&&&&  09年离奇的股市在一年多之后,仍未能回到当时的标杆指数。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人们以为中国在世界危机中第一个复苏,到头来却落在人后。真是起个大早,没赶上集。&&&&&&&&&&&&&&  然而房市依然坚挺,在调控的大棒之下涨涨停停,坚决不肯掉头向下。不知道是政策的棒子太软,还是楼市的根子太硬。总之,无奈叹息的还是百姓,买是买不起,炒更炒不起。微笑的人依然微笑,忧愁的人已经口眼歪斜。&&&&&&&&&&&&&&  但必须告诉他们一个更加绝望的消息,房价不会跌,物价还要涨。物价涨完了房价涨,房价涨完了物价涨。这两个兄弟,就是通胀大海里的弄潮儿。你只能看着身边的葫芦和瓢越来越大,而自己越来越小。这就是我们当下的世界。&&&&&&&&&&&&&&  回到开头的话题,加息只是开始,后面还有的是戏,慢慢的瞧吧。钱财随风,物我两忘,这是唯一的观赏建议。&&&&&&&&&&&&&&  严重通胀来临&准备买房的人彻底打错了算盘&&&&&&&&&&&&&&  前两次严重通货膨胀的情景在我记忆中仍然清晰,它们发生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是关系到每个百姓的重大事件。&&&&&&&&&&&&&& & 80年代末物价飞涨,出现了银行挤兑,城市居民全都取出存款抢购商品,像盐和火柴这样的东西都成箱的往家里扛。1988年的CPI指数是&18.8%---与今天一样,实际的物价涨幅远远高于这个指数,很多商品价格都翻了数倍,社会恐慌很大。为治理这次通胀,银行进行大幅度加息,1989年三年期存款利率上调为13.14%,加上当时实行的“保值补贴”,总利率达到26.78%。混乱情形终于在进入90年代之际得以抑制。&&&&&&&&&&&&&&  当时人们的收入不高,一般家庭的存款额只以“千”计,在“抢购风”中也主要是以日用品为主,人们不甘心经年的积蓄变成废纸。但不管怎样努力,通胀过后,这些从牙缝里省下来的积蓄已经失去了大半的购买力。&&&&&&&&&&&&&&  在通胀之前,冰箱、彩电、洗衣机等电器刚刚开始普及,普通工薪家庭省吃俭用一两年的积蓄,可以买上一件。大部分家庭把它们作为幸福生活的标志,也是可以预期的目标。人们在多年贫困生活之后,第一次如此接近“小康”生活。通胀的到来几乎没收掉这些成果,“小康”生活与老百姓又拉开了距离。&&&&&&&&&&&&&&  90年代初由南方开始兴起“房地产热”,几年后物价即再次开始快速上涨,一年之内,一般物价都翻了一倍。当时我在上大学,93年每月的生活费是150&元,94年一步提高为300元,周遭同学大多如此。当时大学生的主要支出就是吃饭。1994年的CPI指数是24.1%,同样,这也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据。&&&&&&&&&&&&&&  当时普通城市工薪家庭供一个大学生已经比较吃力,基本上用去一半的家庭收入。如果一家有两个孩子同时上大学,可怜的父母的生活费就已经向零靠拢,他们默默的吃尽了一切苦,可能自己的孩子都难以想象。&&&&&&&&&&&&&&  有不少来自农村的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同学们,家人竭尽全力也不能达到平均的生活费水准,他们经常在食堂打饭时只买米饭,拌着辣酱食用。好在当时大家都是经历过一些苦日子,对此都比较坦然。&&&&&&&&&&&&&&  当时居民的收入也在逐年提高,但是经过通胀的抵消,实际生活质量提高很慢。置办齐冰箱、彩电、洗衣机这几大件,很多家庭直到90年代末才基本实现。十几年奋斗几件电器,今天看来这是笑话。而那些需要供应大学生的家庭,一直就是在贫困线上挣扎。&&&&&&&&&&&&&&  二十年了,“小康”生活的梦想仍然在和普罗大众捉着秘藏。当初充满激情与梦想参与到改革开放中的工人们,年华已老。&&&&&&&&&&&&&&  又一个十年过去,新一代的城市劳动者成为社会主力,他们受过良好教育,拥有更多梦想,希望凭借自己的劳动成为一名“中产”,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与父辈不同,他们必须自己购买住房,这是小康生活最主要的门槛。如果城市房价一直以2003年之前的温和速率增长,这一梦想十分可以预期。但是事情不是这样。&&&&&&&&&&&&&&  2003年之后大城市房价开始暴涨,短短几年之内,很多收入不错的白领,最后发现自己根本买不起房子。运气好勉强买到的,背负着沉重的月供,拿着高收入,却生活的像个穷人。不管是从心态还是生活质量来说,没有谁觉得自己进入了“中产”阶层。不管统计数据如何捏造,“中产”阶层并不存在,是社会的缺环。但是却实实在在产生了一个“富裕”阶层,新建的商品房在他们手里炒来炒去,成为投资牟利的手段。&&&&&&&&&&&&&&  与90年代初的情景类似,房地产热和通货膨胀相伴而生,次第登场。起初,白领的钱不够买房,但还够吃喝玩乐,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不幸通胀来了,其他的消费也迅速变得昂贵,生活质量开始跑步后退。&&&&&&&&&&&&&&  年复一年辛勤工作准备存款买房的青年们,是彻底打错了算盘,存款的数目固然一年年在增长,但距离房价却越来越远;而通胀了之后,这些积蓄连租房的生活都维持不了几年了,等于白干。&&&&&&&&&&&&&&  改革开放成就斐然,GDP总量增长了那么多,但财富只在迅速向少数人集中,而占人口最多数的普通阶层则被悬挂在半空,还是与“小康”生活,或曰“中产”梦想忽远忽近,永不能到达。&&&&&&&&&&&&&&  这是不是就是中国百姓的宿命?
谢谢楼上兄弟的油,激动啊,久违了的油。&&&&&&&&&&&&&&为什么成功的人士少抱怨?&&&&&&&因为&&&&&&&只有自己不断强大才会享受这个社会只能少数人享有的公平!&&&&&&&&否则&&&&&&&这就是你我的宿命。&&&&&&&没有需要抱怨的,命中注定。
印尼盾崩溃简史&&&&&&&&&&&&&&&&&&&&&1997年初 印尼盾对美元的比价为2361.25盾兑换1美元。&&&&&&&■7月25日 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签署了一项协议,将8月初到期的通货交换条约延长一年,以联合打击货币投机活动。&&&&&&&■8月13日 印尼财政部和印尼银行联合宣布,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自由浮动式汇率政策,印尼盾大幅下跌5%。&&&&&&&■8月19日 印尼盾在雅加达市场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一度为3045盾兑1美元,跌幅达26%。&&&&&&&■9月1日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在东盟国家间议会组织第18届大会上呼吁东南亚各国共同建立安全网络体系。&&&&&&&■10月11日 标准普尔公司降低了印尼本国货币债务和外币债务的信用评级,分别从A+级和BBB级降为A-级和BBB-级&&&&&&&■10月30日 新加坡决定向印尼提供100亿美元的贷款以帮印尼应付目前的货币危机,其中50亿美元将用于充实印尼的外汇储备。&&&&&&&■11月5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向印尼政府提供总额约为10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帮助印尼解决目前面临的金融危机。&&&&&&&■12月8日 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26层大厦发生火灾,至少有15人遇难。&&&&&&&■12月9日 印尼盾与美元的汇率跌至4160盾兑换1美元。&&&&&&&1998年&&&&&&&■1月5日 印尼外汇市场再次下跌,印尼盾与美元的比价为1美元兑换6700印尼盾。&&&&&&&■1月6日 印尼总统苏哈托在国会发表讲话,公布了年度的国家财政预算草案,新预算草案的收支为133.5万亿印尼盾,比上年度增加了32.1%;1997年的通货膨胀率在东盟国家中列第一,高达11.05%,预计年度的经济增长率为4%。&&&&&&&苏哈托总统6日公布的新年度预算报告提出要保持4000盾兑换1美元,显然与市场相背。印尼盾6日跌破经济专家称之为“破产价位”7762盾兑换1美元之后,跌势仍然不减,7日上午一开市便狂跌12.2%,创下8400盾兑1美元的新低,雅加达股市也随之猛挫4.4个百分点,8日印尼盾的跌幅已经变成以小时计算,上午一开市,汇率便直冲9300盾兑1美元,接着就是10100,到晚上收市时印尼盾对美元的汇率竟跌到11000盾的价位。&&&&&&&■1月8日 印尼盾在一天内又贬值25%,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从而引发一场抢购食品风潮,在持续几天后,于12日开始平息,但物价仍在上涨。&&&&&&&■1月9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打电话给苏哈托总统,双方讨论了印尼目前面临的金融危机问题,克林顿表示相信印尼将会战胜困难,因为印尼已经制定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的经济调整和改革计划。&&&&&&&印尼财长表示,印尼将于今年7月把四家国营银行——印尼建设银行、国家商业银行、地力银行以及印尼进出口银行合并为一家,希望以此产生一家更健全的银行。&&&&&&&■1月15日 印尼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协议,同意修改新年度预算草案,苏哈托总统宣布将通货膨胀率从9%提高到20%,经济增长率从4%降低到0,汇率将1美元兑换4000盾改为1美元兑换5000盾,并将成立“稳定经济和金融委员会”。&&&&&&&标准普尔降低了印尼15家银行的评级,标普将印尼国家银行的本地货币评级由BBB、A-3降至BB、B,外币评级已降至BB/B。&&&&&&&■1月17日 印度尼西亚国际银行、印度尼西亚国家贸易银行、亚洲蒂亚拉银行、萨希德加查帕卡萨银行和德瓦鲁吉银行五家私人银行宣布合并为“印度尼西亚国际银行”,新银行总资产高达62.5亿美元,成为当地最大的银行。&&&&&&&■1月23日 印尼盾对美元的汇率暴跌到15000盾兑1美元,创历史新低。&&&&&&&■2月2日 印尼中央银行规定,印尼国内银行的外币存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新加坡银行间利率的50%,印尼盾的存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雅加达银行间利率的25%,并规定,国内银行的外币存款额增长率每月不得超过2%。&&&&&&&■2月17日 印尼将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讨论将现行的“浮动汇率”制改成“联系汇率”制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此前致信苏哈托总统,对此表示异议,他表示,如果印尼强行实行这种汇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难以保证落实向印尼提供43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2月19日 自去年7月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印尼盾对美元暴跌近80%,给印尼的经济带来巨大影响,据估计印尼企业的负债超过600亿美元,有消息说印尼的债务总额实际上已超过2000亿美元。&&&&&&&■2月24日 自去年7月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印尼盾对美元暴跌近80%,给印尼的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印尼中央银行行长宣布,截至今年2月23日印尼的外债总额为1861亿美元。&&&&&&&■3月2日 印尼中央统计局发表新闻公报,印尼2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为12.76%,远远高于1月份的6.88%,印尼中央银行还宣布,截至今年2月底,印尼的外汇储备为163.33亿美元,比1月份的190.63亿美元减少了14.32%。&&&&&&&印尼总统苏哈托和泰国总理川·立派举行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东盟国家间的贸易,两国领导人都同意东盟国家间贸易以本国贷币支付方式进行。&&&&&&&■3月6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推迟向印尼提供数额为30亿美元的第二笔贷款,理由是印尼政府尚未落实它所要求的改革措施,不利消息一传开,印尼盾币值跌至12250兑1美元,雅加达股市综合指数则下跌3%以上。&&&&&&&■3月8日 印尼总统苏哈托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计划要求印尼实行经济自由化,这不适合印尼,也不符合印尼的宪法。&&&&&&&■3月10日 苏哈托在印度尼西亚人民协商会议上再次当选为印尼总统,任期5年,这是他第七次连任印尼总统。
透过共和国六十年货币存量史,试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本质&&&&&&&&&&&&&&&&&&&&&&&&&&&&&货币存量又称为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货币供应的数量、流动性状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货币表现,是各国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也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现阶段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数据主要从银行概览中加工整理后取得。货币供应量一般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差距分层次统计。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由强到弱,分为M0、M1、M2三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即央行历年货币发行总额;M1——M0+活期存款,亦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M1+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帐户++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亦称为“广义货币使应量”。&&&&&&&&&&&&&&&&&&&&&我国有货币存量统计数据的资料始于1952&年,当年的货币存量(M2&)101.3亿元,请大家记住这个数字。从52年到57年,M2基本上是以每年12-15亿元的速度增加,货币增长保持在10%左右,57年达到197.7亿元,这是比较正常的速度;从58年开始就不对了,货币增长也开始大跃进,以每年平均25%的速度猛增,导致建国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从61年到64年,三年自然灾害,第一次出现通货紧缩,M2由1961年的439.8亿元降到1964年的434.7亿元,降幅并不大,但是比较好的度过了自然灾害期,国民经济有所恢复。65年到68年又开始了第二次冒进,每年平均新增货币56亿,每年增长速度为14%,68年达到666.9亿元。69年到70年“调整,巩固,提高”,出现第二次通货紧缩,每年货币减幅只有7亿元。&&&&&&&&&&&&&&&&&&&&从70年到79年开始了第三次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平均新增货币90多亿元,增长速度是15%左右,增长量保持在百亿元之内,增长速度控制在20%以内。1952年到1979年都可以称为“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发展期。&&&&&&&&&&&&&&&&&&&&&&81年到83年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增货币增长量上了新台阶,每年平均新增货币400多亿元,货币增长速度为22%,也还算正常;从84年到89年突飞猛进,每年平均新增货币1500多亿元,89年货币存量达到12000亿元,第四次通货膨胀可以称为奔驰的通货膨胀。&&&&&&&&&&&&&&&&&&&&&&从90年到93年,货币增长量每年都还控制在数千亿元之内,没有超过万亿元:90年与89年相比,新增5253亿元,91年比90年新增4100亿元,92年比91年新增6100亿元,93年比92年新增9400亿元,环比增长速度39%!93年货币存量达到34879亿元。&&&&&&&&&&&&&&&94年开始货币增长量超过万亿:94年比93年新增12100亿元,环比增长速度为34.6%;95年比94年新增14000亿元,96年比95年新增16000亿元,97年比96年新增15000亿元,98年比97年新增13500亿元,99年比98年新增15400亿元,2000年比99年新增15600亿元,2001年比2000年新增18200亿元,货币存量达到152888亿元。平均年增长量为15100亿元,平均增长速度在39%左右,可以称为第五次通货膨胀期。&&&&&&&&&&&&&&2002年更不得了,货币增长量开始突破三万亿:2002年比2001年新增31000亿,2003年比2002年新增36000亿元,2004年比2003年新增34000亿元,货币存量达到253207亿元。增长量加大了而同期的货币增长速度却降了下来: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3.3%。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称为“第六次比较平稳的通货膨胀期”。
(二)&&&&&&&&&&&&&&&&&&&&&&&&&&&中国实际货币供给量大大高于理论上的货币供应量。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10%,而货币存量平均增长速度是31.5%,个别年份的甚至超过40%!也就是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贬值速度在20%以上!一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隐蔽的通货膨胀史。为什么说是隐蔽的?这是由于在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存在着严格的价格管制,价格上升趋势的真实程度被隐蔽了。经济体制转制后这个影响仍然存在。既然通货膨胀这么厉害,为什么没有引起金融崩溃和经济生活混乱呢?其一,这是由于建国时货币存量基数本身太低,除了两次通货紧缩外,80年代之前每年增加的货币量还不能适应现实的货币需要,因而长期保持了低流通、低物价;其二,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时期也需要大量流通货币的支撑,再加上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使现金需求量更大;其三,我们更受益于强大的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和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政治和政体的稳定有力地保证了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下面我们再从货币数量方程式中推导出为什么会产生比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以及高通货膨胀率没有发生经济混乱。&&&&&&&货币数量方程式:MSV&=&PY&d&&&&&&&其中,MS——代表一国的货币供给;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总体价格水平;Y&d——代表真实总需求。那么,&PY&d&就代表了需要交易的商品总额,一定时期内PY&d是个确定数字。80年代之前由于交易通信技术的落后,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非常低,因而需要比较大的货币供给;80年代之后技术是跟上去了,但是信用降下来了,仍然需要比较高货币供给。这就是为什么比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没有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还想寻找更多原因的话,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有大量的货币资金积聚在我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众多的货币持有者试图在不完备的资本市场上攫取自己的第一桶金(2003,伍志文,货币虚拟化过程中的“资本市场货币积聚假说”,《经济学(季刊)》2003年10月);&&&&&&&&&&&&&&房地产市场的成熟与活跃也吸引了相当部分的资金。事实上我国的“超额”货币供给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并呈加速趋势,让好多人担心这个“笼中虎”随时都可能跑出来危害商品市场并引起急剧的通货膨胀,但是没有,反而在2004年、2005年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态势,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升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从另一方面讲,由于过去多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导致当前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领域也由消费品领域扩展至生产资料部门的加工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三个产业链环节。在产能过剩因素约束下,近期也不可能发生急剧的通货膨胀。&&&&&&&最后我们还应该感谢中央银行的货币专家们,他们的敬业和高超的调控技术(公开市场活动、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抑制了通货膨胀,保证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和金融秩序的稳定。&&&&&&&&&&&&&&&&&始于房价快速上涨的这一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已经一目了然——货币供应量的疯狂上涨。到2007年3月,货币供应总量已达到惊人的36万4100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10%,而货币存量平均增长速度是31.5%.&&&&&&&&&&&&&&&&&&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来自印刷厂,每次通货膨胀都与货币增加有关,只要货币数量的增加快于产量的增长,通货膨胀就会如期而至,两者的时滞约为15—24个月。其实现在的CPI数据都没有包含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如果把这两点包括进去,依然符合。但是现在政府为了不让人民币升值只能再拼命的往市场上砸钱抵销日益巨大的贸易顺差。&&&&&&&&&&&&&&&&&&扣除增加的1万亿美元外汇而发行的82000亿人民币,现在与2001年底相比,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3万亿~14万亿,而2001年年底的货币供应量是15.83万亿,也就是说在去除外汇因素下,从2002年到现在货币供应量还是翻了近一倍。&&&&&&&&&&&&&&&&&再来看看这几年的财政收入,亿元,亿元,.88亿元,.29亿元,.2亿元,月21723.53亿元。
(三)&&&&&&&&&&&&&&&&&&&&&&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划分为&M0、M1、M2、M3四个层次;&&&&&&&&&&&&&&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1&与&M2&之差是准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世界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便中央银行控制有所侧重,具体为:&&&&&&&&&&&&&&M0=现金(通货)&&&&&&&&&&&&&&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M4=M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M5=M4+政府短期债券和储蓄券&&&&&&&&&&&&&&M6=M5+短期商业票据&&&&&&&&&&&&&&其中,对M1到M3的监测和调节被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所采用,比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最看重M2,英格兰银行则注意M3,而日本银行强调的是M2+CDs。&&&&&&&&&&&&&&毫无疑问,我们是模仿国外的所谓现代银行管理、统计体系设立的M系统。但我们多年了的M系统仅仅是模仿,而没有实际经济意义。&&&&&&&&&&&&&&比如,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再比如在M2项目下,若M2相同,则中国的储蓄额很大,但流通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却很少,因为中国的M2被高额储蓄占掉了,而美国却几乎全部是M1(美国储蓄率很低)实际也就是全是M0,即决大部分是现钞,市场有经济意义的货币充足。而中国却是市场严重缺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倾向于使用M2来调控货币的原因。&&&&&&&&&&&&&&中国金融界无论是理论家还是主管部分一直有一个非常固执和愚蠢的见解,认为美国人不储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美国人也是人、也需要穿衣、吃饭、养老等支付,这些支付同样需要持有货币存量,那么为什么美国的储蓄率很低呢?其实既不是美国人不储蓄,也不是美国人没有钱,而是这些货币存量不在储蓄项目下,而是在支票项目下,即在M1项目下。&&&&&&&&&&&&&&因此,同样的M2、M1、M0水准,美国的M体系有大量的具有实际经济学意义的货币,而中国则是严重货币短缺。&&&&&&&&&&&&&&如果中国金融改革仅仅改变这个M系统,则中国实际有经济学意义的货币就将增加十万亿以上(储蓄转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兑换现钞),而货币总量却不需要任何改变。&&&&&&&&&&&&&&&&&&&&&另外一个方面,美国及西方国家设立M系统是为了便于统计和调控印钞数量及观测经济动向。其中支票有大额和一般额度,这才是区分M1和M2的关键,也就是说有多少交易是以大额交易的、有多少交易是以一般额度交易的。大额交易主要发生在大型公司之间和投资****易。&&&&&&&&&&&&&&正如前文所述,无论M1、M2,由于支票的自由兑换性,二者都有实际的经济学意义。在货币总量上意义相同,但在资金用途上却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货币总量以M1出现,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以M2出现,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美联储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应如何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在货币总量则基本保持稳定。&&&&&&&&&&&&&&资料来源:&&&&&&&1、《中国经济年鉴》,,&&&&&&&2、《中国货币市场年鉴》,,2004&&&&&&&3、赵留彦、王一鸣《货币存量与价格水平:中国的经验证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四)&&&&&&&&&&&&&&后记解析:&&&&&&&&&&&如果汇率能抗住的话,未来3年中国将率先走出危机,楼市还会翻番,股市会上1万点。推升楼,股的货币供应的绝对充足的,就看M2游戏还可以玩儿多久了。按照M2的年均增速,如果还能在玩儿10年的话,楼市就会在涨3-5倍,股市会上3-5万点,哈哈~!&&&&&&&&&&&看看头些日子动辄给军队加薪50%以上,还有庞大的公务员队伍,行政开支,M2未来只能更快,很难慢下来。未来10年,美元储备想在按照过去10年一样,成几何数字暴涨是不可能的了,美国的消费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了。&&&&&&&&&&&&&&&&&&我国有货币存量统计数据的资料始于1952&年,当年的货币存量(M2&)101.3亿元,请大家记住这个数字。截止到今年M2已经高达53万亿了,也就说说57年来,M2年均复利增长16.2%。过去的年景,通缩的时候,M2还会负增长,现在可倒好,通缩,M2更有借口大幅增长了。&&&&&&&&&&&&&&&&&&&&&美国过去100年的年均通胀率不过3%,知道美元为甚麽是世界货币了吧~!也知道RMB不可能成为世界货币了吧~!还国际化,真能吹啊~!呵呵。基本上都是M2先超长增长,20%以上,之后1-3年内出现大通胀。通过历史资料可以知道,M2反应到物价上有一个迟滞效应。另外,物质紧缺,会给通胀再来个加速度。建议大家提前布局,要么买资源,要么持有美元,今年年中开始,就可能突然发生一夜通胀。整个共和国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大通胀史。美元黄金换了,要藏起来,千万别曝露,否则招灾。&&&&&&&&&&&从90年到93年,货币增长量每年都还控制在数千亿元之内,没有超过万亿元:90年与89年相比,新增5253亿元,91年比90年新增4100亿元,92年比91年新增6100亿元,93年比92年新增9400亿元,环比增长速度39%!93年货币存量达到34879亿元。93-96的超级大通胀,是90-93年打下的基础,环比增速39%,这三年。&&&&&&&也是海南房地产投机热发展到顶点的时候。&&&&&&&&&&&94年开始货币增长量超过万亿:94年比93年新增12100亿元,环比增长速度为34.6%;95年比94年新增14000亿元,96年比95年新增16000亿元,其实97年之后,如果没有美元输入的话,天朝就会步入津巴布韦的境地了。那么今日津巴布韦的记录,本来应该是天朝来打破的。没有美元支撑RMB的信用,RMB早崩盘了。&&&&&&&&&&&97年比96年新增15000亿元,98年比97年新增13500亿元,99年比98年新增15400亿元,2000年比99年新增15600亿元,2001年比2000年新增18200亿元,货币存量达到152888亿元。平均年增长量为15100亿元,平均增长速度在39%左右,可以称为第五次通货膨胀期。看看M2吧,从来就没慢过。&&&&&&&&&&&89年底M2存量不过1.2万亿,今年3月份是54万亿,也就说20年来年均增长M2,21%幸亏天朝有美元输血,和10几亿P民,否则你我今日,过的不会比津巴布韦好到哪去的~!年均21%的M2增速,中国永远不会产生中产阶级的。产生了,3-5年内就会被通胀掠夺一空。
【转帖】理性分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形势&&&&&&&&&&&&&&&&&&&&&前言:  本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任何言论,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持币也有风险。&&&&&&&&&&&&&&&&&&&&&&主要观点:&中国地产泡沫最可能破于2011年6月,&如果逃过了2011年6月,也躲不过2012年2月。2010年11月很可能就是楼市的6124高点。我现在认为2011年3月,是中国通货膨胀更猛烈的又一次波峰。我有我庞大的定量分析基础。我写这个帖子,花费了3个月,几百个小时的研究时间。&月,中国的通货膨胀必定是波涛汹涌,风大浪急的。这是由4个因素的叠加效应决定的.&  &&&&&&&&&&&&&&1.国内货币供应情况;  &&&&&&&&&&&&&&2.猪肉价格周期变化,猪肉,鸡鸭鱼肉到时候处于价格高位(以后价格会回落的);  &&&&&&&&&&&&&&3.美联储弱势美元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比如石油粮食等涨价);  &&&&&&&&&&&&&&4.国内投资收益率高的项目和行业少(对于社会资金总量而言),导致资金投资到原材料商品上。  &&&&&&&&&&&&&&5.&如果天气再来凑热闹,那2011年的中国楼市,像极了2008年的中国股市。    &&&&&&&&&&&&&&&&&&&&&&从目前2010年9月看,美国没有通货膨胀,美国经济2011年不确定性因素很大,而美国财政刺激因为两党之争而无法继续。所以美联储月加息的可能性很小。更可怕的是美联储会向市场承诺“相当长时期内”会保持0&-&0.25%的联邦基金利率的政策不变。2011年1月,美联储极有可能再印美钞购买资产,甚至有可能把10年期国债收益率打压到2%以下。这些都是“国际大宗商品投资者”的冲锋号。    2011年春节过后,如果中国的物价不但没有回落,反而变本加厉,那么,那些说“中国产能过剩”“农业连续6年丰收”所以中国通货膨胀安全可控的专家,到时候就应该反省反省了。    &&&&&&&&&&&&&&&&&&&&&&2011年3月到6月,可能是中国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的最后时间。2011年第一季度的CPI公布后,反还是不反通货膨胀,是摆在中国央行面前的艰难抉择。之所以给出2011年6月或者2012年2月两个时间点,不是我给自己留点时间,而是因为我无法确定中国央行是否在月大幅度加息,去反击恶化了的通货膨胀。如果在2011年3月汹涌的通货膨胀压力下,中国央行大幅度加息并且紧缩基础货币,则中国地产泡沫2011年6月左右破灭。(注意是大幅度,而不是0.27%)。如果不大幅度加息,而改用行政措施和财政补贴试图给通货膨胀减压,则中国泡沫会被美联储在2011年7月到10月左右的加息刺破。请原谅我不得不分析美元走势和美联储政策。因为不分析美元走势与美联储政策,我们就无法解释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的中国通货膨胀形势和中国股市走势。同样,不分析美元走势与美联储货币政策,我们也无法预测2011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破裂风险。美联储在2011年7月到10月,必然加息,控制美国国内日益汹涌的通货膨胀。更重要的是,美联储要防止美元出现像2008年上半年的那种可怕的信任危机。这一点是本帖焦点中的焦点,如果美联储能把零利率政策维持到日,则本人的一切分析与预测统统破产。&&&&&&&    美联储零利率政策始于日,从美国利率变动史和CRB大宗商品历史走势看,美联储零利率政策无法维持整整3年。美元不是日元,美元紧紧联系着很多种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石油粮食等。美国无法享受日本那种多年零利率政策。无论人们是否痛恨美元,美元就是事实上的国际结算货币(占国际商品与金融定价与交易的83%),美元就是事实上的国际储备货币(份额占70%左右)。美国无法享受日本那种多年零利率政策。美元零利率政策2年以上,国际大宗商品必涨无疑,国际金融秩序将像2008年上半年那样,再次面临巨大挑战。    &&&&&&&&&&&&&&文章目录:  &&&&&&&&&&&&&&一)人民对于未来的人民币的购买力预期与房价概述  &2000年-2010年房价本该涨200%-300%而已。&&&&&&&&&&&&&&二)买房保值,保的是钢筋水泥建筑的价值,还是房子下面的那块土地的价值  大城市房价里的土地价格因素已经占房价的70%左右,建筑成本反倒不重要了。  &&&&&&&&&&&&&&三)人民币未来购买力的预期(将来人民币是否会大幅下降),与房价的关系  &副标题:2002年前有了两套房子的普通百姓,通货膨胀暂时伤害不了他们  &&&&&&&&&&&&&&四)详细论述中国央行2011年不得不大幅度加息稳定人民币币值,戳破房地产泡沫  &&&&&&&&&&&&&&五)三论2011年剧烈的通货膨胀,从正反两面刺破地产泡沫  &&&&&&&&&&&&&&六)预测:中国房价2010年11月到顶,高位徘徊成交量萎靡6到9个月左右后暴跌成灾  &&&&&&&&&&&&&&七)“房价地震”前的异象:商品价格疯涨,欧洲银行危机,温州还债信用危机等  &&&&&&&&&&&&&&八)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看潮涨潮落,通货膨胀和房价的周期规律  &&&&&&&&&&&&&&九)房价说:I&will&be&back.&  &&&&&&&&&&&&&&十)笑谈本拉登黄金地产周期  &&&&&&&&&&&&&&十一)美元购买力在2000年到2010年8月的数学精算  &&&&&&&&&&&&&&十二)一些煽情的感言  &    
一)人民对于未来的人民币的购买力预期与房价概述  &&&&&&&&&&&&&&&&&&&&&2000年-2010年房价本该涨200%-300%而已。我学过点经济学与货币银行学,我认为只有从货币的角度才能正确分析2001年后的中国经济与房价走势。本来也不想谈房价这个谈烂了的话题的,但是我惊讶地发现,居然很少有人系统地谈谈—中国人民对于人民币未来购买力的预期的不稳定(预期将来的人民币的购买力会大幅下降)才导致的房价奇高。很简单,买房保值的观念。如果人民预期未来人民币的币值能保持稳定的话,2000年-2010年中国房价涨幅应该在200%到300%左右。注意预期两字。      &&&&&&&&&&&&&&二)买房保值,保的是钢筋水泥建筑的价值,还是房子下面的那块土地的价值  &&&&&&&&&&&&&&直接进入正题。房价的决定因素--地价加上建筑成本。这是一句废话,但是很重要。&&&&&&&房价其实是两个部分组成的:地价,和建筑成本及市政配套成本。  年,极少开发商因为房子卖价抵不上建筑成本,市政配套成本,和公司运营成本而破产的,说明那个时候的房价,在各种“合理”成本之上。那么2010年,建筑成本上升到了多少呢?这个数字,相信很多人都算过了,算得比我准确,希望网友补充这个数字。2009年,2010年北京某些房子的售价在每平方米,从侧面说明,如果地价很低的话,房价也可以低到每平方米。  这个建筑成本的数字不管是4500,还是6000,都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要说的是钢筋水泥建筑下面的土地的价格。  大家已经从新闻上看到了,2010年很多土地拍卖的楼面价在北京上海已经达到2万5,3万5一平米了。这些土地上建起来的房子,如果能卖得出去,其中的土地价值就是是2万5到3万5每平方米,而建筑成本和市政配套成本可能在每平方米。  所以说,房子买卖,已经成了主要是买卖土地使用权证,买一送一附送钢筋水泥砖头若干。  这个时候,房价(土地使用权证+建筑成本)与股票(股权证)价格的关系就打通了。股票最大的赚头,是从普通公司到上市这一步,或者大小非从非流通到流通那一步,证券公司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东而言,是高级打工仔而已。房地产最大的赚头,是“土地使用权证”融入到房子房价里的那一步。公开拍卖高价地的开发商,也仅仅是赚钱多点的高级打工仔而已。(当然,如果房价一直在涨,开发得慢点,则可以比开发得快点的公司还赚钱。万科的优势,要在房价平稳不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来。    当一个人在2010年说要买房保值的时候,他主要应该是指房子下面的那块土地保值,因为房价里70%左右已经是土地价格了,建筑成本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到快要可以忽略不计了。那么如果2,3年后,几公里远的地方,另一块拍卖的土地的楼面价只有5000甚至3000平方米,并且钢筋水泥因为产能过剩而价格不涨甚至下降的时候。包含了2万5到3万5每平方米的土地楼面价的房子,降价到1万每平方米以下,是正常的。在新出的猪肉只要9元一斤的情况下,昨天的猪肉不可能因为进价高而卖15元。    当然了,总是有人认为有的地盘非常特殊,那个地块的地价只涨不跌,或者说,市中心就这么点地方,市中心没有可开发的土地了。甚至可能还专业地说这叫级差地租。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信仰问题了,如果钢筋水泥建筑下面的那块土地是稀缺的,是独一无二的,其他地段可以跌,但就是这块地段不会跌。只会涨不会跌的东西,自然应该买下保值。但是他保的,主要应该是建筑下面的土地的值(土地价格),而不是上面的钢筋水泥建筑的价值。曾经的东京市中心房产的投资者,曾经的香港市中心房产的投资者,都曾经坚定地相信过,市中心的房价(其实说地价更恰当)绝对不会跌。  宏观地说,2010年,中国170亿平方米的居民用房建筑面积,在34万亿到51万亿的钢筋水泥砖头价值之外,其房价已经包含了68万亿到100万亿左右的土地价值。这只是已经建成房子的土地在房价上的反映,还不包括已经被开发商购买去了的,已经在“土地储备中心”鏖下的,或者即将进入“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  土地啊土地,我对你爱得深沉,不是因为你能长多少庄家,而是因为你太值钱了。&&&&&&&&&&&&&&三)人民币未来购买力的预期(将来人民币是否会大幅下降),与房价的关系&&&&&&&&&&&&&&副标题:2002年前有了两套房子的普通百姓,通货膨胀暂时伤害不了他们  &&&&&&&&&&&&&&为了便于理解和解释,我们先看三幅图:  &&&&&&&&&&&&&&1.&上海2000年到2010年的房价走势图。  &&&&&&&&&&&&&&2.&2002年以来黄金价格走势图  &&&&&&&&&&&&&&3.&2002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变化情况    &&&&&&&&&&&&&&第一张图,2002年后上海房价涨7倍。  &&&&&&&&&&&&&&第二张图,2002年后黄金涨了5倍。  &&&&&&&&&&&&&&第三张图,2002年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了7.5倍。  &&&&&&&&&&&&&&(2.4万亿美元不多,比2003年的4000亿美元,如果换成石油,石油数量多了100%。能多供中国烧30%的天数而已,因为石油从25涨到了75美元,中国的石油需求用量上涨了55%左右)  当房价在建筑与市政配套成本(北京约每平方米)边上徘徊的时候,而且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时候,房价确实像普通商品那样,由供需决定,就像年的中国楼市。  当黄金在开采冶炼成本(400到550美元每盎司)附近徘徊的时候,并且美元的币值稳定的时候,黄金的价格确实像普通商品那样,由供需决定的,那个时候的黄金,是工业用品和首饰用品。    中国经过1997年到2000年的经济与货币紧缩(货币政策其实是适度从紧而已),2000年,中国人民对于人民币未来具备稳定的购买力这一点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也就是说,中国人民在2000年,对人民币未来的购买力的预期是非常稳定的,中国人民并不预期2000年后人民币的购买力会出现大幅下降。因为中国人民那时候已经习惯了1997年到2000年物价稳定的局面。    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个人合伙股权分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