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如果袁绍赢了谁赢了呢 官渡之战如果袁绍赢了的胜利者是谁

如果官渡之战胜利的是袁绍,后面会是什么的局面呢。曹家军成了历史,司马还会崛起?出现西晋?袁绍没有水_百度知道
如果官渡之战胜利的是袁绍,后面会是什么的局面呢。曹家军成了历史,司马还会崛起?出现西晋?袁绍没有水
我有更好的答案
绍色历胆薄。但是后来都杀的杀跑的跑,官渡的时候都反叛袁绍跟着曹总混了。说明袁绍不会用人。袁绍不听文官计谋,结果田丰被袁绍看不顺眼砍了,沮授被曹操做掉了,仗着四世三公的名头就自以为了不起了,颜良文丑一个被关羽杀了一个死在曹操大军里了,不是个做君主的料,没有御臣的本事。很快就会被其他势力消灭。没有曹操、还有游牧民族的那一票,如彻里吉。历史没有如果,就算有如果,也不是我们能够预测到的,人算不如天算。其实说起来就是官二代。自己祖上都是做大官的,北方还有公孙度,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手下文有沮授田丰许攸,武有颜良文丑张郃。至于张郃和许攸、雅丹、越吉等,当然还有西凉马腾韩遂
采纳率:20%
历史没有如果,也有无数个如果
其实袁绍也是个枭雄,不然如何可以统领几十万的大军,楼上说仗着四世三公的名头就自以为了不起,你不看看有多少皇帝自己可以领兵的,再说袁绍还没当到皇帝就统领数十万的大军,三国演义是野史,很多历史都是由胜利者写得,曹操再怎么样也同样是枭雄,就好像蒋介石一样,当初把他描述的什么都不是,现在还不是要尊称蒋先生。
哎 跑题了,如果官渡之战袁绍胜,很可能就是曹操,刘备,孙权一起抗袁绍。曹操手下能人猛将众多,肯定死不了,跑不是个问题,占个地盘也不是问题,刘备占个皇叔的名头占个地盘毫不费力,当然估计刘表就是他干倒了,而不是三国演义里说的,病死的,荆州也不是借得时抢得。孙权倒是占好大块地盘,后来的赤壁估计就是 曹,刘,孙,3家打袁绍吧。
再后来不好预测了,历史有太多的偶然和必然。
这很难说,历史没有给机会去证明
历史的魅力在于没有假如
袁绍不可能赢的,就因为袁绍这个人远远不如曹操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官渡之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官渡之战前曹操袁绍间的暗战与秘密战,比官渡之战本身还精彩万倍官渡之战前曹操袁绍间的暗战与秘密战,比官渡之战本身还精彩万倍千古名将英雄梦百家号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权谋家曹操(34)主笔:江湖闲乐生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操在搞定袁术后,再次南征张绣,围困其于穰城,日夜攻打不止,眼看张绣就要撑不住了,就在这时,北方突然传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情报:“袁绍集团正在商议攻打许都之事,兵发在即。”曹操大惊,早在前年他将天子迎奉于许都之后,一时得意,便让汉献帝下了一封诏书给老大哥袁绍,批评他搞分裂打内战:“汝地广兵多,而结党自树,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袁绍接诏,被曹操气的两手发抖,但又不得不理会,以免授人以柄,遂上书陈诉,以避重就轻之法自辩,更反守为攻,露自矜功绩,对上怨怼之意。曹操看到老大哥委屈成这个样子,心里更爽,便又让皇帝下诏拜袁绍为太尉,封邺侯。袁绍接诏,气的手脚全抖——原来这太尉官儿虽高,名列三公;但曹操此时的大将军之职,却位在三公之上,是文武百官的首领;尤其是太尉,在三公里分管军事,与大将军的职权重叠,更是形同上下级的关系。而在关东群雄之中,袁绍从来都是老大,啥时候也没当过曹操小弟啊,于是大怒:“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乃上书献帝,固辞不受。曹操这才觉得自己有点得意忘形,搞得下不来台了。袁绍毕竟是袁绍,实力比自己强一大截,真要惹恼了他,两边打起来就惨了。曹操明白,他与袁绍之间迟早有一战,但不是现在,至少得等他干掉吕布、张绣这两只卧榻之虎才行。过早摊牌,等于找死。如今之计,还是先哄哄这位老大哥吧,敬个礼啊握握手,我们还是好朋友,一个月后,汉献帝下诏,免去曹操大将军之位,拜司空,行车骑将军。又以将作大匠孔融为特使,隆重诏拜袁绍为大将军,赐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袁绍一看曹操原来还肯认自己这个老大,心里顿时清爽了许多,乃欣然受官。但没多久,袁绍见曹操凭着天子之威,南征张绣、东讨袁术,取了河南很多地盘,这让袁绍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沮授、田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于是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许县低洼潮湿,要小瞒再迁一次都,迁到靠近河北的鄄城去。曹操得信后大怒,鄄城虽属自己的兖州,但距离袁绍的地盘只隔了一条黄河,袁绍这样做,明显是想方便抢夺天子,这不是在打曹操脸么?于是曹操断然拒绝了袁绍的提议。大概就是因为这样,田丰才力劝袁绍趁着曹操南征张绣、派兵攻打许都抢夺天子。曹操闻信大惊,急令大军撤围退回许都。回到许都后,曹操没有迎来袁绍的大军,却收到了袁绍的一封信。袁绍这次没来袭许都,倒不不是因为怕曹操,只是想专心对付北方公孙瓒罢了,但他又不甘心,便来了一封盛气凌人的信,在信中冷嘲热讽,笑话曹操连个张绣都搞不定,总之极尽羞辱看扁,完全不拿曹小瞒当根葱。曹操看完信气个半死,真想冲到邺城去抽死这公子哥儿!谋士钟繇见曹操日夜焦躁,坐立不安,动辄发怒,好像被水煮了一般,还以为他仍在为搞不定张绣而懊恼,只有荀彧了解曹操,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曹公聪明,必不追咎往事,近日必有他虑。”便与钟繇、郭嘉一起去找曹操,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曹操一看三位谋士如此关心自己,顿觉好受不少,心中十分温暖,于是将袁绍书信拿给他们看,恨恨道:“袁绍欺人太甚!吾欲先讨之,恨力不敌,如何?”郭、荀二人都在袁绍那里干过,对两边算是知根知底,听到这话,不由相视而笑,便你一句我一句的给曹操分析: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高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第一: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第二:绍外宽而内忌,用人而疑其心,且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也。第三: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第四: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第五:绍多谋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第六:绍凭家世,沽名钓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第七:绍恤近忽远,妇人之仁;公不拘小节,而虑四海,此仁胜也;第八: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有道,能查秋毫,此明胜也。第九:绍是非不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第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是为必胜客也,扶义征伐,谁敢不从?果然是站在当今天下金字塔顶端的谋士,二人讲相声般就讲出十胜来,真比曹操还要了解曹操,比袁绍还要了解袁绍。人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我说:“郭嘉荀彧,得一可得天下。”可惜,曹操到最后还是失去了二人,十余年后的赤壁前夕,一切风吹云散。这是后话了。就这样,曹操被这一碗“心灵鸡汤”醍醐灌顶,顿时清醒了,如此清爽感觉,除了郭嘉荀彧,没人能给他,于是羞涩一笑,欣然领受这十个马屁:“如卿所言,孤何德何能以当之!”荀彧又提醒曹操:“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当扫除东南,然后图绍,方为上计。”曹操点头称是,四面临敌,乃军事之大忌,一不小心就是死局;“先近后远、先弱后强”才是王道。既然与张绣已陷入僵局,则应先取吕布,才是破局之妙招。但曹操还有顾虑:“我所虑尚不止此!若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力对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确实,袁绍之不能行此,乃大失策,否则曹操早玩完儿了。这也是因为当局者迷,当时群雄全都陷于纷繁复杂的棋局之中,且每个人都在跟数不清的对手在下棋,更可怕的是,盟友敌人还时刻变换!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纵横捭阖,太难了。而荀郭二人当然也是下棋高手,一听顿时就明白了曹操的担忧。曹公果然是曹公,目光如炬,一针见血。从古到今,河北与关中对中原都是压倒性的地利。想当年光武帝初定河北后,第一步也是派亲信大将邓禹、冯异前去经略关中,可见其重要。这样吧,咱们先下手为强。荀彧道:“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腾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联合,虽不能久安,待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尚书仆射钟繇勇略兼备,又与关中将帅有旧,若属以西事,公无忧矣。”曹操大喜,献帝流落长安之时,钟繇曾在中央担任过廷尉正、黄门侍郎,与三辅、关中一带的军阀都有些旧交情,派过去比较好展开工作。于是自己辞去司隶校尉,表奏钟繇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便宜行事。钟繇来到长安,招贤纳士,将张既等三辅士人纳入麾下,又写信给势力最大的军阀马腾、韩遂,陈述厉害关系,劝他们忠于朝廷。马腾、韩遂等人审时度势,选择了向许都朝廷尽忠,并各送了一个儿子送到许都为质,以表忠心。曹操对钟繇的工作非常满意,看来而且这钟繇不仅是个大书法家,而且还是个方面之才,如此甚妙!曹操暗暗祈祷,希望关中能多安生几年,给自己多点时间,这个天下太乱了,对弈的棋手那么多,搞完一个是一个。如此,曹操便先将河北、关中放在一边,开始积极联络东南势力刘备、陈登等人,筹划对付吕布。五个月后,建安三年十月,曹操终于动手,与刘备联军,攻向徐州,并于12月攻破下邳,擒杀吕布,并收服了泰山一带的臧霸武装,势力大增。这下袁绍坐不住了,曹操自征张绣回来,进展神速,短短半年时间,收河南,取徐州,关中皆附;袁绍乃深感压力,于是加紧了对幽州公孙瓒的攻势。三个月后,建安四年二月,袁绍攻破易京,斩杀公孙瓒,全定幽州,并将公孙瓒的人头传送许都,给曹操欣赏一下。与此同时,袁绍又偷偷策反了汉献帝的老丈人董承和曹操身边的枭雄刘备。董承乃联络许都守将长水校尉种辑和偏将军王服,密谋发动政变;刘备则趁着前往徐州阻截袁术之机,突然杀死曹操的心腹徐州刺史车胄,夺取下邳造反;接着又让关羽留守下邳,自己则亲往小沛,据之以为掎角之势,同时派人北上联系袁绍、董承、昌豨,让他们也赶紧麻利儿的动手,大家一起玩儿死曹操!昌豨就是徐州之东海国国相,为泰山臧霸帮的老二,跟刘备也算老熟人了,此人天生一副反骨,当初跟着臧霸一起招安就是情非得已,现在一看刘备反了,当然马上也跟着反了。这样一来,徐州反政府武装竟增至到数万,不好对付了!而曹操听说刘备真反了,这叫一个气急败坏:“吕布所言不虚,大耳贼果不可信也!”偏偏这时候手里的精兵良将都调去官渡修筑防御工事了,没办法,只好派司空长史刘岱、中郎将王忠俩九流角色去平叛,就算打不赢刘备,也能拖点儿时间吧。另外一边,袁绍得知刘备背后捅了曹操一刀,大乐,心想要是能再多几刀就好了。于是接连展开秘密外交,分别派人前往许都董承、穰县张绣、襄阳刘表以及老家汝南袁氏众门生宾客处,让他们也去捅曹操几刀,乱刀齐下,多多益善,捅死了算我的。不得了了,这南方若是也大闹起来,曹操可真要四面楚歌了。好在曹操的情报网够强大也够及时,居然提前侦知了袁绍的秘密部署,从而得以从容应对,精密谋划,与袁绍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争分夺秒的秘密战:第一:紧急任命军政全才的满宠为汝南太守,去搞定袁绍老家。第二:派出四处特使,分别前往会稽、穰县、长沙与交州,秘密会见孙策、贾诩、荆州南方军阀长沙太守张羡,以及曹操好友交州牧张津。不久,袁绍使者来到张绣处。本以为张绣定会答应结盟,共抗死敌曹操,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可没想到双方洽谈正欢,贾诩忽然走进来,大声道:“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袁使只得尴尬而归。张绣吓个半死,袁绍你也敢得罪,贾叔你在想啥?难道咱们要同时跟袁绍曹操作对吗?这岂不是找死的节奏?贾诩忙跟张绣分析:诸侯争霸,狂沙吹尽,当今形势已渐明朗。袁曹双雄相争,胜者霸天下也;刘表孙策之辈,则不足提也。我们实力一般,几无争雄之势,只能择袁曹之一而投之。而袁绍虽然实力强大,但跟亲兄弟袁术都内斗个没完,又岂能容得下旁人。曹操则已吞灭徐州、河内,实力非同往昔,可降矣,至于杀子之仇,曹操这种有霸王之志的人,必能释私怨而明德于四海。根本不用担心。张绣一听有道理啊,就大大方方跑去许都投降了,如此冒险之事都肯干,可见他对贾诩无比信任。此时是建安四年的十一月。曹操闻信大喜,立刻设宴招待张绣一行,并表奏汉献帝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表贾诩遥领冀州牧、拜执金吾,封都亭侯。贾诩的官位竟然这么高,不但比旧主张绣要高,居然还提前领了袁绍的冀州,可见曹操之前必曾有过承诺。张绣这间小庙,确实容不下贾诩这尊大神。只有奸雄,才配毒士。而贾诩择君,来去自如,也颇有先秦古风。佩服佩服。贾诩后来官至太尉,封寿乡侯,享年七十七岁。而曹操善待杀子仇人张绣的消息传开,也顿时引发奇效,凉州牧韦端本欲投靠势大力强的袁绍,但张绣的遭遇让他产生了动摇,于是派从事杨阜来许都观察动静,但杨阜一到许都就被曹操策反了,回到凉州后,就对这些狐疑未定的凉州豪强们表示:“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韦端等人于是在官渡之战中偏向曹操,有效的牵制了袁绍的并州力量。另外,原幽州牧刘虞旧部、渔阳太守鲜于辅也从张绣事件中,感觉到了曹操的诚意,乃主动派人来许都奉从王命,曹操遂表奏汉献帝封鲜于辅为建忠将军,都督幽州六郡,以牵制袁绍北方力量。不久,北方边境的乌桓司马阎柔(少年为奴,年方二十,杀官自立,号令蛮夷,威震边塞)也遣使前来拜见;鲜于辅更是亲自来到官渡,向曹操表明忠心;曹操大喜,拜阎柔为护乌桓校尉、鲜于辅为右度辽将军,让他们回去继续镇守幽州和乌桓地区,给袁绍后方多捣点乱。袁绍万没想到,本来要给曹操背后捅几刀,自己背后却先着了道,于是加紧催促刘表、董承等人动手,结果董承刚一准备动手,就被曹操发现了,其党羽被一网打尽,董承和他的女儿董贵人也都被曹操诛杀。董承等人在伏诛之前,供出了刘备竟也曾参与此次阴谋。这下曹操再也受不了了。看来刘备不止想割据徐州,而是铁了心要搞死曹操啊,一旦曹袁开战,刘备必然会北上发难,所以曹操立刻决定,兵发徐州!立刻!不料诸将坚决反对,袁曹大战一触即发,此时不盯着袁绍,却南下攻打刘备,岂不是找死吗?只有郭嘉支持曹操,表示:“绍性迟而多疑,缺乏决断力,其谋士又各相妒忌,不足忧也。刘备新整军兵,众心未服,公引兵东征,一战可定矣。”郭嘉这句话,从此作为他精准预见能力的证据,为后世粉丝所钦服。但我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郭嘉凭什么就认定袁绍一定不会趁机南下呢?光凭着自己在袁绍那里待过几天对他的一点了解吗?这也太轻率了,万一没猜中,曹军那可得万劫不复啊……但曹操还就凭着郭嘉这句话,定下了先讨刘备的决策,后来还真如郭嘉妙算,袁绍果真没来,刘备也果真不堪一击,望风而逃往投奔袁绍去了。真的是郭嘉神机妙算吗?我怎么就不信呢?其实,一切神机妙算,都是建立在详尽而细致的情报收集工作上。别忘了,郭嘉正是曹操的秘密战线与情报战线的负责人。所以,袁绍的战争准备工作还没完成,袁绍的谋士们正在内斗,刘备的军心未稳,这些重要情报都能及时传到郭嘉手中,这才是他和曹操能够大胆决策并大获全胜的前提与基础。另外,在一次战前会议上,荀彧表示:“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一句话不但说出了袁绍手下田丰、许攸、审配、逢纪、颜良、文丑等重要干部的性格特点,还居然预言到了他们所有的命运,比那算命先生还要准确百倍,岂不怪哉?最夸张的就是,审配后来果然因许攸犯法而捉拿许攸的老婆孩子,许攸一怒之下投奔曹操,献上乌巢之计,而终结了袁绍的霸王命。有没有这么巧?这又不仅是预言了,简直就跟安排好了的剧本一般,只等审配许攸这俩主角开演了。荀彧怎么会这么神呢?简直比郭嘉还神。还是那句话,一切神机妙算,都是建立在详尽而细致的情报收集工作上。而荀彧的神机妙算,不止依靠曹魏的强大情报网,且因为他有一个强大的卧底,他哥哥,三国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荀谌。荀谌,字友若,袁绍麾下重要谋主,曾为说客助袁绍搞定韩馥拿下冀州,功勋赫赫,却在官渡之战前后突然在史书中神秘消失了!!值得注意的是,荀谌儿子荀闳后来在曹魏为官,任太子文学掾,是曹丕的亲信属官。另外,从曹丕的《与钟繇谢玉珏书》也可以看出荀闳和曹丕曹植两人私交都不错;如果荀谌是袁绍的死忠一党这是不可能的。另外一边,刘表接见了袁绍秘使后,虽然一口答应了助战,但又不免有些忌惮曹操,狐疑未定;便派了手下谋士韩嵩到曹操那里走一趟,观察虚实后再做决定。建安五年初,刘表特使韩嵩一行来到官渡前线拜见曹操,受到曹操的热情接待,两人一番畅谈之后,韩嵩就成了东汉光武的马援,回到襄阳后开始大唱曹操赞歌,并力劝刘表送儿子到许都做人质,投向朝廷。刘表大怒,怀疑韩嵩已被曹操策反,就想当众斩杀韩嵩,以儆效尤。群臣忙冲出来求情,刘表这才网开一面,只将韩嵩下狱惩戒。但经此一事,刘表对手下的忠诚更为疑忌,一时之间更不敢妄动,而就在此时,孙策又突然动手,大举进攻江夏,把江夏太守黄祖和刘表派来的援军杀得落花流水,此战表军总共损失数万人,元气大伤。同时长沙太守张羡也率领荆州南方四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起兵反抗刘表,另外交州牧张津也不断派兵攻打刘表,刘表焦头烂额。前方屏障张绣叛走,内部群臣又多意见分歧,再加上后方接连起火,在这种情况下,刘表对于中原霸业即便有心也无力,而最终只得采取了观望态度,并一直观望到死。正史上,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这些南方叛乱是曹操幕后搞鬼,但请大家注意一个细节,张羡的谋主桓阶后来成为曹操、曹丕的心腹,先后担任主簿、尚书、尚书令,封安乐乡侯,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另外桓阶还是孙坚的门生,曾冒死从刘表那里索回孙坚的尸体,与孙氏家族关系匪浅。袁绍寄予厚望的三路盟军,张绣投靠了曹操,刘备被瞬间打残,刘表又自顾不暇,袁绍郁闷,现在只有袁绍的老家汝南这一条线了,必须好好把握。汝南临近许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又是袁绍的老家,袁氏家族在这里势力很深,听闻袁曹大战一触即发,袁氏旧日的门生宾客们纷纷起事,攻县占乡,拥兵据守,这给汝南当地的曹魏官员压力很大。所以袁绍派出了好几位特使,去收买、策反这些官员,后来又派刘备率兵南下策应,准备给曹操来个前后开花样样红。而袁绍最看重、最想拉拢的一位汝南官员,就是阳安都尉李通。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河南信阳西北)人,少以游侠名闻名于江汝地区,是当地有名的豪强,故能在汉末大乱之时聚众以保乡里。并且通过黑吃黑的方式,兼并了附近其他豪强,成为了汝南当地最大的一股民间力量。曹操于是对他极力拉拢,还特意分汝南郡西界二县为阳安郡,给李通管辖。所以,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也向李通伸出了橄榄枝,开价“征南将军”,卑辞厚礼,欲收买李通。李通在曹操这里只是个裨将军,最多算一少将,哪里比得上“征南将军”这个大军区总司令有诱惑力,要知道曹操年轻时的梦想也不过做个“征西将军”吧!所以李通的亲戚部曲都哭着劝李通接受袁绍的条件:“今各县皆反,惟我等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李通却按剑叱道:“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然后立斩袁绍特使,并将其头颅与送来的将军印绶封好,快递给曹操,以表忠心。袁绍在南方放的几把火,只有汝南烧了起来,曹操也没算输,但还有一个不稳定因素,让曹操非常忧心,那就是江东孙氏。孙氏自孙坚死后,已经营江南多年,袁术倒台后更是接收了很多仲家旧部与江北地盘,如今已渐成气候,而袁曹大战在即,曹操实在不放心,常言:“猘儿难与争锋也!”(猘:狂犬)乃表奏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并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孙匡(孙策幼弟),让儿子曹彰娶了孙贲(孙策堂兄)之女,亲上再加亲,总之先笼络住再说。而孙策在击败杀父仇人黄祖后,又拿下了华歆的豫章郡,全定江东六郡,于是趁袁曹大战,竟然派弟弟孙权率军北上攻打徐州,幸被广陵太守陈登挫败,孙策便决定亲自出马,搞定陈登,再趁虚捅许都一刀,让皇帝也来江南玩玩儿。吕布、陶谦、袁术、刘表都是草头王,乱世中浑水摸鱼的,不足为虑。孙氏集团却是一个文武齐备的正规团队,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稳固的江东基业。陈登虽然厉害,但未必是他的对手。曹操方面闻得消息,都非常之担忧,此时官渡之战已然爆发,袁绍先锋颜良正在围攻东郡太守刘延,欲抢占黄河渡口白马,形势危急,曹操正准备亲自北上救援,哪里有办法分兵南救?怎么办?怎么办?诸将都快急疯了,只有郭嘉像穿越人士那般未卜先知了,跟曹操拍胸脯说:“孙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果然,没多久南方就传来消息,说孙策在等待军粮期间单骑游猎时被仇人豢养之门客所刺杀,已于四月初四这个不吉利的日子里伤重不治而死。其弟孙权继位。又是一次神机妙算,又是一次提前安排好的剧本。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千古名将英雄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体系庞大,地图详实,全景展示三千年战争史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官渡之战谁赢了呢 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谁-历史趣闻网
www.lishiquwen.com昭人类社会之兴衰,究古今往事之踪迹
当前位置:>>>
官渡之战谁赢了呢 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谁
历史趣闻 www.lishiquwen.com 16:48:27字号: |
[导读]官渡之战在中国众多的战役非常突出,因为这场战役是以多胜少的战役,所以为中国的军史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那么官渡之战中谁赢了呢?胜利者是谁呢?
官渡之战对于了解中国的人来说都不陌生,因为它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官渡之战的特点是以少胜多,被列入在了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中。官渡之战的参战双方是和,那么在这场战役中谁的兵力较少又取得了胜利呢?官渡之战的简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组成了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它发生的时间是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经过一年的时间这场战役才结束。官渡之战在上战争爆发的时候一般都处于动荡的时期,战争也带来了很多的弊端,但是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古代战争能促进统一。官渡之战发生的时候中国正处于东汉末年的时期,那时各地有很多的割据势力,天下不统一。这些割据势力互相争权夺利,进行着长期的战争,所以那时候中国各地的局势十分动荡。在各地的不断斗争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割据势力,比如袁绍、张扬、曹操和等,其中袁绍和曹操是官渡之战的参战方,那么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谁呢?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谁官渡之战在中国古代的众多战役里非常出名,它以“以少胜多”而闻名,那么当时袁绍和曹操哪个军队的人数相对较少呢?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发生之前,袁绍和曹操是华北最突出的两个军事集团,但是袁绍的地广人多,可以动员的兵力超过十万,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已无后顾之忧。相比于他,曹操的情况要危急的多,能动员刀的兵力也远远不及袁绍。虽然如此,曹操和他的一些有学识的部下分析了曹操和袁绍的优势和劣势,他们一致都觉得虽然袁绍人多,可是他对于作战没有谋略,所以曹操成了他们看好的人。果然,曹操没有辜负众望,他确实以少胜多成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者,这样的胜利除了曹操的自信之外还归功于三个人,他们分别是、和,他们为曹操分析战情,作出正确的判断,让曹操取得了胜利,所以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曹操,曹操也从官渡之战中奠定了能统一北方的基础,所以官渡之战促进了社会的统一。官渡之战的参战双方是袁绍和曹操,曹操的兵力足足比袁绍的少了9万多,但是凭借着智慧和时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了胜利,曹操之后统一北方的基础也被奠定,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创造了奇迹,也使这场战役能文明千年。
责任编辑:wangjing
与官渡之战相关新闻
官渡之战的作用,远比想象中更为巨大。它为三国时代的来临正式拉开序幕,并为魏国在今后一段较长时间的鼎盛繁华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它为曹操的权势发挥
官渡之战的时间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官渡之战献帝建安5年(公元200年),统据北方的袁绍依托自己强大的兵力,
官渡之战不光对今后的天下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翻了袁绍的霸主地位,简介地推动了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也间接让魏国在较长时间里成为三国中势力较为
官渡这场战争,它的出名就是因为敌对双方的兵力相差之大,但结果却是兵力少的一方够通过自己的智谋、团队的配合逆转了整个局势,并最终将兵力多的一方
官渡之战,空前绝后,它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政治作用,对后期的政治局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它的结局导致了曹操也就是魏国的一统北方,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官渡之战如果袁绍赢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