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小米上市雷军成首富公司老总雷军是怎样看待和理解创业的

七年前的4月6日,和十几个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一家叫&小米&的公司就在中关村开始创业(就这么简单创办了小米?),如今七年已过,小米依然在路上。雷军说一路走来,无限感慨,他们的创业渐入佳境,很快迎来新一轮成长。七年小米,一种现象七年前,小米以互联网模式做手机,一度掀起业界前所未有的热潮。随之,大批模仿者跟随,造就&互联网公司都来做手机&的盛况,可以说是小米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新的互联网手机时代。《科技美学》总结了小米7年一路走来的痕迹:日,小米公司成立,8月的MIUI首个内测版发布,被用户熟知。2011年,小米手机1发布。2012年8月,小米手机2正式发布,成为小米手机史上最经典的一款机型。2013年7月,红米手机发布,让市场中的千元机开始拼配置。同年9月小米电视和小米手机3正式发布。此时的小米手机业务已初具规模,小米生态链团队应运而生。2014年3月,红米Note发布,5月小米平板发布,7月小米手机4发布。2015年1月,小米Note发布,2月,MIUI全球激活用户数量超过1亿。2016年2月,小米手机5发布,7月,红米pro、小米笔记本正式发布,9月小米支付上线,10月,小米Note2、小米MIX发布。2017年2月,小米芯片澎湃S1发布,搭载自研芯片的小米5C发布,3月,小米电视4A发布。单从这份成绩单看,无疑小米是成功的,手机起家到如今全面开花的生态链硬件公司,并依靠用户流量逐步筹划在内容上实现盈利,市值从0到现在的460亿美元。尽管一路走来,外界对小米的吐槽声不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创造了&互联网公司造手机&的&美好时代&。1、2011年,一款顶着&全球最快智能手机&和1999元意外的低价,2天内获得超过30万台的网上预定量,小米网上社区的粉丝高达数百万,也是在这一年,&小米&成为一种现象。2、用&高端手机与中国社会消费实际相结合&的逻辑,带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手机均价的整体下降,让国产智能手机走向&高性价比&道路。3、小米的互联网手机模式,无疑从根本上消灭了山寨手机。4、最开始完全的线上营销,成本低,见效快,引众厂商纷纷仿效,可以说为手机市场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公允地说,不伦小米如今的市场地位如何,其对早期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它可能不是行业的主导者,但却将行业重新洗牌。小米自身也从最初的幼苗成长为现在的可以称之为是参天大树,每一步走的还算踏实。这七年的历程也印证了雷军所说的&一路走来,无限感慨&。七年之痒,转型之困都说婚姻、感情有七年之痒,在企业的成长路上也有七年之痒一说,据了解,过去的100年里,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没能顺利走过7年,其中原因各家不同。挺过去是新生,挺不过去是一地鸡毛,被历史慢慢掩埋。凡客在风头最盛的时候,员工有一万三千多人,成立七年不到遇到转型之困;盛大网络曾凭借网络游戏获得巨额利润,疯狂扩张后,精力分散开始走下坡路,之后大量走马换将,也没能让公司稳定下来。如今的小米正站在七年的风口上,早前一份《2016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及总销量》报告显示,小米手机整体销量表现下滑明显,跌出前五,国内也被华为、OPPO、VIVO赶超。更有海外分析师给出了令人乍舌的预判,不到两年小米的市值剩下不到460亿美元的零头?!。海外市场的扩张遭遇瓶颈,小米的专利问题使其扩张并不顺利,自身的短板也让南美市场巴西已经选择退出。相比国内华为等手机海外市场的占比,小米已经落后很大一截。2016年开始,小米开始经历高管人才的流动,从财务相关的副总裁张金玲,到内容方面的陈彤,再到国际业务副总裁雨果。在小米的三年半时间里,2014年雨果带领小米进军印度市场,一年后,小米在印度卖出了300万部手机,随后还在印度上线了电商网站。到2016年,小米在印度的销量已经增长至650万部,成为印度第三大智能手机生厂商。其后雨果还带领小米进入巴西、印度尼西亚、非洲市场。加入小米时,雨果曾说过小米要&征服全世界&,而现在他的离开,无疑是对小米未来国际化扩张战略的重大损失。据媒体报道,雷军获得最多的评价是守正出奇,最大的优点是善于生存,善于合作,但不善于抢夺和征服,太过谨慎。而如今小米的发展似乎乱了节奏,面临手机销量下滑、市值下滑、高管离职以及海外市场拓展受阻等问题,雷军对小米的路径似乎也陷入了摇摆和思考中,很明显,小米正在遭遇着七年之痒,转型之困。这种困难在于小米借助互联网风口成长起来,风口已过,小米的研发能力依然薄弱,转型中供应链问题不得不面对,在失去国际市场支撑之际,却没有继续成长的基础。回归初心,重新出发今年2月的最后一天,小米自主研发的芯片&澎湃S1&发布,会上雷军重新温习了小米的初心问题,在大众固化的思想中,&高性价比&该是小米创办的初心,而忘记了2010年的小米是&为发烧而生&。如今雷军要回归初心,重新出发(要喝第二碗小米粥了?)。澎湃S1的面世,不得不说是小米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对小米具有深远战略意义,时值小米&七年之痒&之际,说的严重点,这颗&芯&事关小米是飞跃还是沉沦。显然澎湃S1和此前发布的小米MIX,是小米在发展低谷期给出的转型方案:以技术立命。先前尝到因供应链问题措施首发的苦头,导致销量大跌,小米深知把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中,才算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但2010年的&为发烧而生&和2017年的&为发烧而生&,面临的挑战截然不同,小米芯片也很难复制当初小米手机的&现象&。毕竟芯片是一个高投入,慢产出的产业,看看华为在芯片路上艰辛,便可知一二。显然,手机行业的下半场已经开始,排位赛结束,淘汰赛开始。小米七年之际,走出则是一次新生。
24小时报不停
「云+物娱」获6000万元A+轮融资,开创物娱时代
新百连超14家门店上线多点Dmall线上配送业务
扎克伯格“过堂”第二日:我的个人数据也遭泄露
蔡崇信入主布鲁克林篮网队,创NBA最大的中国人投资
SpaceX发起5.07亿美元融资,估值飙升至250亿美元
火山小视频整改升级,暂停同城频道
Spotify收购音乐授权公司Loudr,简化支付版权费流程
易观发布最新共享单车行业报告:ofo以50.89%市场覆盖率排名第一
苏宁牵手碧桂园 年内600家苏宁店入驻碧桂园物业
Uber CEO:自动驾驶汽车还是个学生 要继续学习
百合佳缘2017年营收6.71亿,净利润6499万元
“412挂马风暴”来袭,超50款知名软件受影响
王兴在摩拜内部大会称不裁员,有信心保持并扩大优势
未因贾跃亭受影响:睿驰汽车广州拿地资格过审
腾讯微视接入王卡免流,还享QQ加速特权
阿里云发布区块链解决方案,支持天猫奢侈品正品溯源
腾讯将于4月23日发布首款区块链游戏
路透:华平投资拟参与蚂蚁金服至少80亿美元融资
特斯拉指责Model X车祸丧生司机存在过错,试图撇清关系
美图发声明称与“马来西亚MBI国际集团”无任何合作关系
云计算公司Zuora确定IPO价格为14美元,估值14.4亿
消息称沃尔玛接近收购印度电商巨头Flipkart多数股权
musical.ly问鼎德法应用排行榜
中信银行完成投资易到持股18%,将开展金融出行合作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Q1营收353亿美元,同比增长5.22%
滴滴外卖将再开9个城市,全国开城在即
腾讯微视跟进抖音暂停评论功能:因评论区出现大量不相干内容
流量矿石团队发声明:快播未参与过区块链+视频项目
中国联通发布通告,正式开始关闭2G网络
米雯娟:VIPKID暂无上市计划 在线教育还是蓝海
传WeWork斥资4亿美元收购联合办公公司裸心社
地平线机器人发布本地人工智能摄像机,正进行B轮融资
长安汽车拟与腾讯设合资公司,年内发布车联网产品
智能音箱普及率3个月内暴增50%,亚马逊谷歌成大赢家
刘强东:京东便利店今年年底计划每天开1000家
传拼多多筹资逾30亿美元:估值150亿美元,腾讯参投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召集18家互联网公司相关负责人,严明监管要求
王小川:以长跑心态看待搜狗运营,无计划进军区块链如何理解雷军的商业思想|雷军|商业模式|小米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如何理解雷军的商业思想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
  小米绝对是个异类,不像华为、联想等传统的IT物种,也不像互联网领域BAT类的物种,更不像海尔、格力等传统制造业的物种。看懂小米和,是个挑战。加上近期小米也开始挑战策略,布局线下,回归传统,说明内外压力之下,小米对自己实际上也不够确信。
  春节前,雷军邀请我去小米坐坐。一个多小时的聊天,雷军依然热情地给我展示他的各种产品,如数家珍。整个办公环境热闹而富有朝气,并没有媒体唱衰的那种低迷,当然明显多了一份紧迫感。离开时候,包里沉甸甸地多了雷军热情推荐的小米插线板、充电宝等家什。整体感觉是,小米不会像过去那样继续火箭般的飞翔,但也不会像悲观者想象的那么轰然倒塌。熬夜的疲惫痕迹浓重,但是雷军信心和底气没减。迄今,真正懂小米奥妙的人很少。而我最担心的就是雷军自己,会不会迫于形势,动摇甚至放弃自己最初的商业思想和信念。我并不希望小米真的变成了新一代的“义乌小商品”,去急于变革琳琅满目的新国货。也不希望真正像雷军所想的变成一个中国的。如今,索尼都已经没落了,再去变成下一个索尼还有什么未来?我只是希望小米不要丢失它自己的灵魂:继续倡导并实践自己前瞻性和开创性的新商业思想。
  其实到今天,当小米真正走下神坛,真正看懂雷军模式的真谛,可能反而恰是时候。几年来,我一直想写完这组雷军的文章,但是一直没有动手。因为我认为,雷军的宏图大业真正完成需要基本的时间窗口,直到现在我也认为,雷军要是再有两年时间,就可能一鼓作气,大功告成了。可惜,在2015年,华为智能手机的崛起,提前终止了小米不可思议的高速增长。增长是神奇的灵丹妙药,可以掩盖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高增长一旦停止,雷军就不得不回到凡间,为各种乱七八糟的俗事杂事所分心,甚至焦头烂额。
  今天的雷军正面临一个拐点,我想还是要写写。过去,因为热闹和喧嚣,人们更多关注外在和虚浮的东西:比如融资额度、雷军的财富榜排名,以及各种八卦传闻和舞台的聚光灯。反而少有人去透视小米崛起的内在逻辑和真正内涵。小米的商业思想其实别有奥妙,并不复杂,而且有越想越奇妙之处:不管你是竞争对手,还是各行各业的企业家,还是互联网的创业者,甚至一个社会观察者,都可以从小米的模式中找到自己未来之路。因为事实上它为我们这个世界的未来提供了一整套通用性的新商业思想。
  雷军的伟大之处在于以一己之力,趟出了全球商业史上的第三条道路:当人们在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进退两难的时候,雷军指出了两者之间如何取舍和如何权衡的融合之道!当整个人类社会从现实空间向网络空间大规模迁徙的过程中,他敏锐而前瞻性地实践了一整套完全不同于传统商业,也不同于之前基于互联网的新商业思想。这一条融合与折中的道路,正是我们未来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国家都将要达到的,并将长期习惯的生存与发展的新常态。我认为雷军的商业思想应该称为网络空间思维,而不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确存在,但是主要适用于相对纯粹的互联网行业,削足适履用于很多领域反而可能有害。而网络空间思维适用于所有一切领域,因为网络空间是我们整个时代的基本背景。
  粗粗看起来,小米模式比传统更互联网,比互联网更传统;比硬件更互联网,比互联网更硬件;比中国更美国,比美国更中国。这里面的诸多矛盾和纠结,是真切的,也是长期的。因为人类商业活动的主战场,从现实空间转向网络空间,这种全新战场的大转移,是缓慢的,循序渐进,也是非常痛苦迷惘的。雷军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自觉不自觉地比我们的社会进展大大提前,并且亲力亲为实践了一整套的新商业逻辑:激进和彻底地将商业构建在网络空间,而毅然舍弃现实空间的诸多资源,从产品、营销、管理、生产和最终的销售,全方位尝试和实施,而且效果奇佳。
  雷军商业思想的核心可以大致总结为三点:1。新空间观。以网络空间而不再是现实空间为基础,重构整个商业逻辑。2。新重点。以实时动态的用户运行而不是传统的产品与服务为商业模式的战略重心。3。新手段。以大规模用户的即时互动和实时动态的大数据构成商业运营的基础。上述三点是未来各行各业,乃至所有领域都将遵循的演进方向。当然这是漫长而痛苦的迁徙过程。而只有雷军激进而彻底地一步到位,先行先试。也就是说,以后你不管是买包子,炼钢铁,还是做互联网,你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能否实时动态地了解你所有用户,他们当下的特性和行为特征吗?你的回答是“可以”,那要恭喜你进入新时代。如果你的回答是“不能”,那么,你依然还是传统企业。这一个问题就可以分出真正的新旧。无论是云计算、大数据,还是互联网+,各种新技术、新应用、新理念,最终都是为了解决上述这一个核心问题。
  作为一位伟大的开创者,重要的并不是个人商业实践最终的成败(当然财富的多寡很影响势利的大众的舆论与评说),而是基于他创新思想所开拓的道路和模式究竟具备多大的原创性,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的预示并代表了大势所趋,尤其是看未来多少人的可模仿性和追随性。这些才是衡量价值的关键。而小米模式的开拓性、标志性、普适性和代表性,最终都将被时间所证明,成为未来大家共同遵循的标准模式。当然,如果小米能够走向商业上的大成功,小米本身就是雷军新商业思想最具有说服力的代表作,是更理想的状态。思想和商业两者相辅相成,最完美不过。但是,思想成功,而商业实践不成功,其实也不差。毕竟一家公司的成败,而一套思想的普及,社会价值完全是两个不同级别的。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小米模式的伟大之处。目前,雷军的商业思想还是主要来源于实践,而且实践远远大于理论。我不认为雷军自身已经有一整套的理念和思想体系。更多的理念还在于他个人不自觉的领悟和信念之中。但是,已经内核与轮廓初步具备。换一个角度,即使雷军的商业思想本身,就已然树立起来,具有独树一帜的开创性。如果,他基于自己的理论而成就一个同样伟大的公司,那么,这就是更加了不起了。
  雷军商业思想与商业实践我们有时候必须结合一体,有时候又得分开。思想与模式的核心就是顺利网络空间主导的一个新时代到来,具有普遍性意义。这个新时代就是整个人类社会进入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两位一体,但是网络空间又超越现实空间,并且主导现实空间。
  首先,这种商业思想与模式与我们数百年纯粹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传统商业构成了根本性的差异。其次,与、和中国BAT等基于相对纯粹的网络空间的新兴网络模式又有很大的不同。再者,它也不是网络模式与传统模式的简单融合,而是有主有次,有先有后,有物理反应有化学反应,有继承也有颠覆。要概述清楚,需要理论上的超高智慧和极大努力。
  雷军商业思想的独特性究竟在哪?听听雷军自己深入浅出的说法:“可能因为小米第一家做,第一家告诉你硬件也能建平台。一般我们只看到、、Google、Facebook建了不少平台,最后小米发现的核心模式就是手机本身做好了就是一个互联网平台,而且是一个巨大规模的互联网平台。”
  小米难以被人们更好理解的原因在于,因为构成大众的我们依然置身在现实空间。以现实空间的视角和经验,去看真正未来主导的网络空间,如果不具备强大的穿越能力,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小米模式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其新的空间观,也就是基于网络空间的商业模式。传统智能手机的商业模式主要依靠的是一次性的销售。而基于网络空间的商业模式,智能手机是用户联接和出入网络空间的入口。所以,商业模式的核心不在于产品的销售数量本身,而在于如何长期经营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群体。实时互动的用户群体成为整个商业模式的重中之重。只是,在商业重点和利润重点之间,目前还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如何跨越鸿沟,是雷军面临的最现实挑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跨过鸿沟,雷军将豁然开朗,一马平川。
  如今,iPhone年销量2亿多台,总量超过10亿台,但是其平台真正的建立不是依靠硬件产品,而是依靠操作系统iOS与应用商店,实时动态地锁定用户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并且逐渐创造和挖掘用户更多价值的商业模式。之前,蝉联10多年的销量冠军,其中就诺基亚1110的销量记录,该机于2005年上市,全球范围内累积销售2亿五千万台,却根本没有建立起来任何平台,而很快兵败如山倒。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销量比苹果还高,2014年超过3亿台,累计数量更超苹果,但是迄今没有任何平台的迹象。这些几乎是小米销量数倍,乃至数量极高的企业,没能凭借硬件打造出平台。为什么小米就可以?这也是雷军商业思想最根本的突破之处。
  我们看看小米与联想和华为的差异究竟在哪,可能最好的参照就是看各自最骄傲、最标榜自己的是什么:杨元庆会说,联想的市场占有率多少,出货量跑赢整个市场;会说,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多少,利润多少亿美金。而雷军的说法,可能完全不同,看看雷军对《华尔街日报》采访的话语:“今天在中国有1.3亿人用小米手机,涉及到人口的10%,而且这些人全部是年轻人,我可能在年轻人中占到20%甚至25%的影响力,所以,你无论是看电影、听音乐、看书看新闻都是小米提供的。我们是不是一个巨大的内容渠道?这么多人不仅仅通过电视盒子看我们的内容,通过手机平板也在看我们的内容,你看我们做了多少,新闻,看书,音乐,电影,游戏全部覆盖了。小米每个用户每天点屏幕115次,平均我的用户用手机4个半小时。” 也就是说,不是智能手机产品,而是智能手机所“网络”的用户,才是雷军真正经营的重点!这就是彼此商业思想的差异,也代表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的两个境界之别。
  一言以蔽之,雷军霸业的大功告成,首先在于如何汇聚10亿级的全球用户,所以除了智能手机,小米手环、路由器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其次,在于基于用户运营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这个远比简单把用户汇聚起来更加高难度,需要更长时间的培育和积累。所以,雷军最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和更长久的试验。可惜,华为智能手机的快速崛起并包抄,一下子让他本来一骑绝尘的时间和空间迅速被挤压。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依然认为,从新商业思想的道法术三个层次来看,华为手机目前打通了术与法的层次,而还没有在最高的道层面完成部署。而只有雷军真正在道的层面彻底贯通了。因为,目前华为手机的战略重点依然还是在产品和技术本身,而不是用户群体。但是,可以相信,随着华为手机在全球的高歌猛进,商业模式的升华也是可以期许的。
  只要雷军自己不乱,挺得过慢下来的严峻考验,不出昏招,不自己半途而废,就不一定是坏事。唯一警惕的误区就是:偏离自己的专注,动摇自己的商业思想!
  雷军可能更得感谢余承东,小米遭遇了如此强劲对手的狙击,是坏事,也更可能是好事。雷军和小米第一次可以从容,从长计议了。而且,原来被小米惊吓而激发起来的竞争对手,也会因此放松警惕,不再全力群殴和围剿。在更加被人漠视和忽视的情况下,雷军反而可以重新获得宝贵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系统地完善其商业思想和商业模式。
  当然,新思想的成功,与新商业的成功,往往是两套逻辑,两条路径。雷军想一举两得,两者兼顾,这是诱惑,也是陷阱。如果两者不能兼得,非要两者选一,雷军很可能会选择商业上的成功,而我更期望看到雷军新的商业思想的成功。今天,雷军面临的压力将不断挤压他抉择的余地。所以,我希望不仅仅大家更多理解小米的价值,更希望雷军不要迷失在自己开辟的道路之上。(编辑 祝乃娟)
谁占得先机,谁就有未来的收益。所以,谷歌在美国积极实验,百度...
对于谷歌和Facebook等科技大佬借助“人机大战”对于AI的口水战,...
在既有模式失去魔力的情况下,小米需要做的是去除浮躁喧哗,静心...
《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的《创新者》,为我们解答了一个问题:如何让创新发生?
3月9日中午12点开始,新浪科技将在前方为您带来全程视频直播。小米董事长雷军: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雷军,生于1969。他谨慎有余,喜欢平衡,有退路就很难下定决心。创新像把火,之前的雷军多数时候离火焰还有几分距离就停下脚步,那是他留给自己的安全界限。可最后,做出中国最具颠覆性创业公司的人,是雷军。
  2007年,离开与求伯君一起创立的金山,是雷军一生中重要的结点。当他被命运扔在十字路口,才终于有了一次破釜沉舟的勇气。雷军说,他年过四十才走出低谷,抱着不是必赢就是必输的信念创办小米,绝不做一家半死不活的中庸企业。因此得以体会到创业时“跳下悬崖”的感觉。
  离开金山对雷军是莫大的打击,却也是命运给他最大的帮助。如果没离开金山,雷军会怎样?结果显而易见,雷军会像在金山一样,永远是一名优秀但不够卓越的商业领袖,永远是和成功只差一步的创业者。
  如今回头来看,他的人生历经三个转折点,一是离开金山,一是创建小米,最后一个是此刻。人们往往对他的第二个转折点津津乐道,前后两个少有提及。
  雷军是中国创业者中所做之事最像乔布斯的一个。乔布斯也曾离开苹果后再度回归。但不经历当年,以乔布斯的天资和偏执,乔布斯仍是乔布斯,而雷军没有当年的挫折,也许不能成为今日的雷军。
  小米市值已经突破100亿美元,对雷军来说,100亿门槛只是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底线。如今,雷军处在了一个新的关口。从最初到现在,雷军的梦想从来不曾改变,就是要做一家苹果一样伟大的公司。苹果市值千亿,苹果在音乐、手机、平板等多个领域持续颠覆持续创新,小米还有距离。
  雷军已成为雷军,但还没有成为他梦想中最渴望成为的那个人,他还需要二次革命、二次创新。如果用一个伟大创业者的标准来评价,雷军最伟大的一刻就是他不顾一切、往悬崖下奋力一跳的那一刻。可现在小米成功已无悬念,这时候如果出现新的趋势,雷军还愿不愿意去抛弃去颠覆?所有人都在看。
  永远离成功只差一步
  2007年12月,金山软件上市后两个月,雷军卸任CEO。对于离开金山的原因,雷军从来没解释过,但比为何离开更有意思的问题是,雷军为什么不早点离开?或者说,如果不离开他会怎样?
  互联网大佬中,雷军成名最早,经验最丰富,程序员出身,96年做为金山软件总经理已是国内互联网十大杰出青年,非常耀眼。彼时,李彦宏还在美国读书,马化腾到处筹钱想创办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雷军一直声称他18岁时读过的一本书《硅谷之火》是他梦想的源泉,那本书讲述了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等一群人创造了苹果电脑并改变世界的故事。
  “乔布斯说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因为美国人认为他们就是世界的中心,我说我活着是为了科技报国,你信吗?”
  雷军模范学生长大,也活在六十年代人所受的一整套教育规范中,对这套体系未曾怀疑。1992年,雷军第一次去香港,他发现凌晨的街头很安全,并非传说中黑道横行,“第一次崩溃了。”后来去美国,发现“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圆”,又崩溃一次。
  雷军说,整整一代人,都挺可悲的,直到他遇见金山的创始人求伯君,才意识到远离政府也可以实现科技报国。在当年商业秩序刚刚建立的中国,就像漆黑的夜里几道手电筒发出的光,道路是有限的,但总有人依靠内心的力量,为自己勾勒出了一座珠峰,求伯君和雷军都是其中之一。
  1994年之前的中国IT业,最出名的不是IBM、联想的总裁,而是程序员——求伯君、王志东、王江民等。业界著名记者刘韧曾出版《知识英雄》,将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比喻为英雄的时代,一个程序员凭着自己武林密笈一样的源程序,就可以创办公司,成就事业与声名。
  如果说《硅谷之火》给雷军指明了榜样,美国之旅让他看到商业巨大的能量,而求伯君带给他的则是一个企业家的梦。这三件事共同构建了雷军最初的梦想——成为知识英雄,缔造一家像美国苹果公司一样伟大的科技公司。
  雷军当然有权利这样梦想,他很聪明,又有着多于常人数倍的勤奋。加盟金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破解了求伯君一手开发的WPS办公软件。现金山副总裁傅盛回忆,雷军第一次见他,手里拿着一个小本,说要请教如何做产品,傅盛说什么,雷军全写下来。
  创办北京金山后,雷军花三年时间开发软件《盘古》,最后受到微软冲击,惨败,短暂出走金山后又回来——这次经历和他的偶像乔布斯颇有相似之处。刘韧告诉《财经》,雷军内心极其克制,离开又回去是多难的选择,大多人开弓没有回头箭,雷军比很多人都要理智。
  此后的雷军就像一名力挽狂澜的英雄,带领着金山做游戏,并开发金山词霸,走出颓势。他还在母校武汉大学和学生们喊口号:“我要用未来十年和微软来一场豪赌”。
  如今回想,雷军当年豪言与创办小米时的愿景何其相似,但他却因此错过了互联网发展最黄金的阶段。1998年,雷军出任金山公司CEO。同年,还在方正公司写程序的周鸿祎放弃传统软件业,带着5名员工创办了3721公司,意思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杀入互联网。同一时期,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相继成立。
  雷军并非没有看到互联网之势。刘韧说,96年他和雷军在中关村的一个小酒吧喝啤酒,雷军就劝他,现在玩BBS没什么意思,建议其把时间花在互联网上。
  一位金山的老员工评价雷军是守正出奇的人,最大的优点是善于生存,善于合作,善于发现和创造,但不善于抢夺和征服,内心瞻前顾后,太过谨慎。和当年的周鸿祎相比,雷军比他成功何止数倍,但就少了那一丁点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赌性。
  雷军也尝试着去改变,他做电商做网游,学习新的玩法,每个行业都做到细分领域前几名,却永远不是老大。雷军反思15年来做的很多产品都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却总是失之交臂。这是时代使然,公司基因使然,回天乏力。
  2007年10月,金山终于在香港上市,市值只是一家主流互联网上市公司的零头。两个月后,雷军选择离开。
  回到最初的问题,雷军为什么没有早点离开?观察者不难找到理由,无非责任感,英雄情怀与既得利益。雷军告诉《财经》,他曾以为金山可以承载他的梦想,于是一件事情争取了15年。“当你发现大哥不对,你不敢说,不愿意承认,很纠结。你也大可逆天,破斧成舟,但是却会失去人和。”
  说到底,当年的雷军少了抛弃一切,重建一切的勇气。他内心一直有《硅谷之火》的梦,但缺的只是那一点火星。
  上述员工告诉记者,那时候非常流行一本书,叫《从优秀到卓越》。过去的经历已经证明了雷军的优秀,但显有人知他的内心多么渴望卓越。早在2000年,雷军创办国内最早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时,就取名卓越网。
  这次离开是莫大的打击,却也是命运给他最大的帮助。如果没离开金山,雷军会怎样?结果显而易见,雷军会像在金山一样,永远是一名优秀但不够卓越的商业领袖,永远是和成功只差一步的创业者。
  离开之后,雷军的人生步入低潮。他开始全职去做投资。外界有人评论他做不了CEO,只能做董事长。那一刻,他可能也相信这样的评价。毕竟对于一个如此追求完美的人来说,金山的经历只能说是没有失败,却肯定算不上成功。
  2007年冬天,雷军跑回金山大楼,后来想回家时,才记起已经没有了司机。他在风雪交加的中关村等了四十多分钟都打不到车,内心悲凉。
  跳下悬崖
  别人评价金山时期的雷军缺乏那一丁点的赌性,而投资,恰恰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赌博。
  离开金山之后,雷军投资过30多家公司,其中不少公司都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如拉卡拉、凡客诚品、UCweb、多玩、乐淘等。成功者如YY多玩,2012在纳斯达克上市,雷军这一笔100万美元天使投资,获得了约113倍的账面回报。
  雷军的投资逻辑是一看趋势,二看人。雷军眼光极好,对趋势的把握非常准确。2005年,他投资手机社区乐讯网时,京东正式成立不到1年,人们才刚刚开始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魅力,对移动端全无概念;2006年雷军投资网络即时聊天工具UCWeb,公司只有不到10个人。四年后它的估值达到3亿美元,成为腾讯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敌人之一。
  一位与雷军熟识的投资人告诉《财经》,雷军的性格是非要到山穷水尽才肯舍弃,而一旦做出决定,比所有人都彻底。雷军投资“狠”,看中一个项目,推掉所有的事情,其它投资人两周开完的会,雷军两天开完。王航说,前一天刚和雷军见过面,第二天他还没起床,电话就响了。一接通,雷军说,钱打过去了。
  随着雷军对行业的理解不断加深,他的完美主义开始呈现,他会鼓励团队开发一个新产品,来颠覆旧产品。2007年,多玩团队转向打造在线群聊语音产品,就与先期雷军投资的iSpeak同类产品冲突。媒体传言正是此事让雷军和本来关系不错、也投资了iSpeak的周鸿祎闹掰。
  至此,成功的投资生涯中,雷军收获了两点,一是懂得如何在趋势下获取成功,二是学会了如何做一款完美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更重要的是,这两点让他找回了自信。相比于三年前,他有了更多的钱和经验,可以说,做一个怎样的产品能在移动互联网大获成功,没人比雷军更有把握。
  刘韧说,他见多两类人,一类人看好一个领域,拼上全部赌一次;另一类人是研究十个领域,最后选一个最有把握的,开始做。雷军是后一种。
  火苗起来没人能阻挡。一向谦和的雷军甚至不惜与心爱的创业者直接冲突,他最早以“小米工作室”名义试验了一款“迷人浏览器”,与UCWeb的业务产生竞争,引起不满。但雷军的选择不是停止这个产品,而是退出了UC董事会。
  口袋通创始人白鸦说,雷军像是机器猫,口袋里有一堆的东西,个个都不小。雷军的项目覆盖移动互联网社区、内容、应用等各个层面,只等最终集所有产品于大成的手机了。
  2010年,雷军创办小米。他说伟大的公司总是诞生在伟大的趋势之中,而他看好互联网手机的爆发之势。
  雷军曾说自己并非善于逆境生存的人,他总是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出发。按照他一贯的谨慎,创业初期很低调——先是悄悄成立了公司,然后以第三方名义开发MIUI系统,甚至在招聘时都不说他是真正的老板。一位熟识雷军的创业者告诉《财经》,像雷军这样有英雄情节的人,辛苦和挫败都可以忍,最难受的是做不好带来的羞愧。
  创业一年后的夏天,雷军在后海一处僻静会所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媒体沟通会,宣布了两件事,一是MIUI是雷军做的,二是小米下个月推出手机。当时现场稀稀拉拉坐了十几个记者,雷军对着台下重复了两次:我有点害怕失败。
  一个月后,雷军以一种类似苹果发布会的形式,一个人站在舞台中央,完成了两个小时的演讲,正式推出小米手机。演讲结束后,雷军躲到门外抽烟,被记者拦住问他:面对质疑,准备好了吗?雷军回答说,没问题。
  “创业就是跳悬崖,我40岁,还可以再次为我18岁梦想再赌一回。”雷军说,既然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那就做一个完完全全创新的东西。
  小米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小米手机诞生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只有两种生态:一是高价格高性能,如苹果;二是低价格低性能,如酷派等国产安卓机。魅族手机创始人黄章曾被寄予厚望,他的产品价格和硬件虽好,但失之系统封闭、服务性差。此时小米以低价格高性能好服务的姿态进入,抓住了发烧人群,可谓精准。
  小米之后,效仿者众多,但追随者只学到了皮毛,缺了精髓,这个精髓就是MIUI系统。雷军称它为“活系统”,它像互联网产品一样,随时接收用户反馈并快速迭代更新。美观、易用、互动性强。
  多数人只看到小米带来的渠道创新和营销创新,但小米最具创新价值的一点,却是雷军想用米聊,一款维系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软件成为手机的灵魂,连接软硬件和社区。这件事对小米的意义不亚于QQ在互联网时代对腾讯的意义。可惜后来微信进入,雷军没能做到这个目标。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说,小米是雷军产品精神的完美体现,雷军在一线紧盯产品,他挑选小米手机的开机画面,就看了100万张照片。雷军的产品理念是回归简单,但简单不仅仅是把杂乱无章的事情抹去,而是挖掘复杂性的深度,复杂中有规律可行,控制产品,让它们听从你。
  小米时代的雷军看上去容光焕发,完全沉浸在一个产品经理的快乐中。傅盛说,雷军在金山时,开会见一位事业部总经理穿着深色西服配浅色领带,不够正式,会命令他立刻打车回家去换一套。而现在,黎万强可以穿着短裤和夹脚拖鞋在办公室里接受记者采访。
  求伯君是软件时代的英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则消失了声音。而雷军在诸多不顺中不放弃,勇于改变,他明白要想战胜内心的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正视再正视,直到成为习惯。这是他之所以能不被时代抛弃的原因所在。
  所以,这一次,雷军终于跑到了最前面,他用自身践行了一个朴素的道理——40岁之前,性格塑造你,40岁之后,你塑造人生。
  一位小米员工告诉《财经》,今年年初,雷军对他说,此时的小米不可能再失败了。
  悬崖和陆地
  产品经理雷军,先推出了两个产品:小米手机和小米盒子,接下来又陆陆续续做了很多,包括电视、路由器以及一大堆配件。进入2014年,新产品的推出越来越频繁。
  一位投资人说,小米手机,思维领先两年,技术领先一年,站在了绝对的领跑位置。但是,当小米盒子推出时,领先优势却只有半年不到。而当小米电视、小米路由推出时,市场上同类产品已经销售了好几个月。5月15日,小米发布了小米平板。相比苹果、三星甚至微软,这样的产品依然有差异化,但不能跟“互联网手机”时的惊艳相比。
  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雷军或许很不愿意接受的问题:小米的创新为什么看上去变慢了?小米如何能像苹果公司一样,让用户尖叫一次之后,还能再次尖叫?
  雷军站在百亿门槛,看向梦想中的千亿。苹果从百亿到千亿,连续推出iPod、iMac、iPhone,iPAD,同时,苹果还拥有具有颠覆意义的iTunes和apple store,苹果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产品驱动型公司,更是一家平台、服务型公司。
  对于如今的小米而言,其如果只是做一系列高性价比的产品有多大价值?小米手机还有互联网手机的光环,但是移动电源和小米音箱,核心是什么?难道是个互联网电源吗?
  所以,关于小米产品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回答是性价比,那么小米永远不会成为苹果。如果答案是创新、平台和服务,那么,小米还需要继续努力和转变。
  目前,小米对于MIUI系统的调整可以看出其向平台转型的雏形。MIUI的策略是在整个互联网基于APP赚钱的时候,直接从系统层面和服务提供商进行整合,靠系统来赚钱。即从一个单纯的APP分发渠道到一个底层服务的整合者。比如,小米和触宝号码助手合作,小米在拨号界面加入触宝的黄页功能,这样用户直接可以使用服务,不需要再单独下载APP。
  对于雷军而言,现在做硬件、卖硬件,已经是一条轻松而顺畅的道路。但如果小米还想做出颠覆式创新,他需要思考的是,一个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是什么?一个比苹果更好的服务、更好的平台应该要怎么做?
  在华为的鼎盛时期,华为董事长任正非曾撰文《华为的冬天》,当时华为的转型,正是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型,从主导性价比的产品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型。
  多数人不会觉得现在小米还需要做什么改变,但雷军不能这样想。他会把公司重新做为转型期的公司来看待吗?
  这种在顺境时的转型和选择对于雷军来说并不太容易。雷军所做的事情是中国创业者中最像乔布斯的一个。但他们看起来又太不一样了。
  乔布斯自私暴躁,经常跳上桌子骂人,雷军平和,再生气也一言不发,低头抽烟;乔布斯认为世界非黑即百,一个人不是英雄就是蠢材,一个产品不是奇迹就是垃圾,雷军平衡,不忍心伤害别人;乔布斯的同事恨他又爱他,而雷军的下属对他忠心跟随,为雷军搬家,书架上书的摆放次序,都与搬家前丝毫不差。更重要的是,乔布斯创造需求,雷军迎合用户需求。
  或许,两人99%的不同都不会防碍雷军的成功,唯独少的是那1%的不顾一切。雷军的性格太过谨慎,太求稳赢不输。雷军已经很伟大了,没什么人可以拦住他,也许唯一能阻碍他的就是他自己。
  雷军告诉《财经》,他曾投资过一个45岁的创业者,当时就认为他只有1%的成功率,但是如果成功,足以改变这个社会。于是,他决定去赌博——这个项目后来失败了。他敢赌别人的人生,敢把自己人生放进去再赌一次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老总雷军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