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号用了六七年了原来是移动政企招聘也是我自己的名字现在想直接登记我自己的名字可以吗?中间产生费用吗?

注册淘宝网手机号注册的,上面显示是别人的名字,支付宝也是别人的名字,我是用自己手机号注册的。怎么回_百度知道
注册淘宝网手机号注册的,上面显示是别人的名字,支付宝也是别人的名字,我是用自己手机号注册的。怎么回
注册淘宝网手机号注册的,上面显示是别人的名字,支付宝也是别人的名字,我是用自己手机号注册的。怎么回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注意:1.没有实名认证的账户姓名可以修改,已实名认证的账户姓名就不可以修改。2.支付宝用你的身份证实名认证的,就会显示你的姓名,用别人的身份证实名认证的,就会显示别人的姓名。显示姓名与用手机号或邮箱注册无关。 3.至于账户名(一般是邮箱账号)和手机号、淘宝账户名都是可以从我的支付宝上修改或解绑的。操作步骤:进入我的支付宝,点击账户设置,基本信息页面修改。或者问问电子商务特聘专家答案:
注册淘宝账户时填写的手机号码如果提示已经被注册,那么是之前其他人乱填写导致,也或许之前号码停机后销号后来该号码被你使用!这样的情况,1,更换新的手机号码!2,是拨打淘宝客服电话,提供身份等资料给客服即可申诉回来!
改账号名怎么弄。
这个号码被别人注册过了
我的也是这样,好烦
你的卡 办的时候使用的不是自己的身份证
我第一次弄这个。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支付宝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 4505|回复: 6
谁知道政企分开原电业局房产改成电力公司有什么政策性规定?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0 积分
谁知道政企分开原电业局房产改成电力公司有什么政策性规定?包托有关文件\名称文号等
主题帖子积分
回复:谁知道政企分开原电业局房产改成电力公司有什么政策性规定?
不需要,直接按转移登记办理,政府批准文件或者国资局文件,税务手续,新的公司营业执照。。。
主题帖子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3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369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3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3693 积分
回复:谁知道政企分开原电业局房产改成电力公司有什么政策性规定?
将原来国有或者事业单位房产转为公司企业房产,标准的转移登记,同意水饺的意见。
我因迁居,要重新安排生活,今天以后,将会离开论坛。多年来,在论坛学到不少东西,想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以前,我自己有不对的议论,也敬请各位批评、斧正。谢谢多年的受教!再见!
主题帖子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5 积分
回复 3F 老房产 的帖子
请教老房产这个问题:
主题帖子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3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369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3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3693 积分
回复:谁知道政企分开原电业局房产改成电力公司有什么政策性规定?
已做过回答,不知道是否可行。
我因迁居,要重新安排生活,今天以后,将会离开论坛。多年来,在论坛学到不少东西,想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以前,我自己有不对的议论,也敬请各位批评、斧正。谢谢多年的受教!再见!
主题帖子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 积分
回复: 谁知道政企分开原电业局房产改成电力公司有什么政策性规定?
典型的转移登记,涉及免税或完税由地税部门出具文书,我们办理转移登记即可。
声明:本人观点只代表个人观点,只供参考,不具有任何指导性,引用本观点所引发的一切责任,与本人无关.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5 积分
学习了,顶顶顶顶顶
Powered by我的支付宝账号是用我老公的手机号申请的,绑定了我的名字,现在怎样才能换成他的名字_百度知道
我的支付宝账号是用我老公的手机号申请的,绑定了我的名字,现在怎样才能换成他的名字
可是我想挂他自己的银行卡,可挂不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好,支付宝实名认证后,是不能更改名字和身份证号码的,除非出现特殊情况,比如身份证号增加了位数,或者别的一些情况,那可以到公安局打证明,然后上传到支付宝核实,这样才能改。
采纳率:93%
来自团队:
如果你要更改姓名的话会比较麻烦,推荐你把这个号的手机号解绑了,然后用你老公名字注册一个,再绑上你老公手机号就行,然后这个支付宝用你的手机绑定,这样你俩都有支付宝,更好更方便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支付宝账号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出售业主资料“‘不是我干的’说得太早了”(组图)_网易新闻
出售业主资料“‘不是我干的’说得太早了”(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本报召开的座谈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法律专家呼吁——
  深圳应率先立法保护个人信息  本报召开座谈会,探讨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江晓蚕)2月5日,本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法律专家、市民代表做客本报,共同探讨如何管住个人信息地下交易。七位来自不同单位的与会人员,有的“被骚扰”,有的“被诈骗”,有的“被贷款”……经历各不相同,原因只有一个:个人信息被泄露了。他们共同的声音就是:立法!
  “希望继续追踪下去,报道不能就此结束”
  “报纸上说的,都是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市民的心声。”每一位受邀参加本报座谈会的嘉宾都如此说。振业景洲大厦业委会的邹家健说,2007年他准备置业,办理贷款时,银行从征信公司打印出一份信用记录,上面显示他有120万元的贷款,一直处于还款状态。邹家健说,他从未贷过款,这120万的贷款从何而来?
  经过调查,邹家健了解到,他曾受朋友委托代买一套房子,曾将他的身份证复印件给了办理该套房产交易业务的世华地产宝安南路分店的宋某。宋某利用他的这张身份证复印件在民生银行贷了120万元,后来,其本人因类似的事件而获刑。邹家健后来与世华地产及民生银行相关部门接触,最后将他名下的贷款还清,并承诺消除他的贷款记录。
  谈到个人信息被泄露,与会人员都表示深受其扰。市人大代表吴立民说,“深圳商报的报道出来后,对深圳市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希望你们继续追踪下去,报道不能到此就结束了!”  与会嘉宾发表看法。本报记者范国瑞 摄
  个人毫无隐私非管不可
  针对本报《神秘女人游走深圳买卖业主资料》的系列报道,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今日观察》栏目和“数字一百”的调查公司联合做了相关调查,67%的受访者表示“个人信息被泄露”。而针对这个数据,不论是《今日观察》栏目当天参与讨论的专家,还是做客本报的嘉宾,都表示真实数据远远比67%要高。
  个人信息被泄露之后,最为常见的莫过于接到垃圾短信、推销电话。与会嘉宾介绍,这些垃圾短信,超过一半是房产广告,其余的就是卖车、发票、培训班、商场促销甚至招嫖等垃圾短信。而推销电话,除了地产中介的买房、卖房的电话,还有就是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等的推销电话。
  与会嘉宾分析,掌管着海量市民信息的单位数不胜数,户籍、车管、国土、燃气、供水、供电、电视、电信……另外,留下个人信息是各个单位办事的“门槛”,这也是令个人信息漫天飞舞的原因之一。银行开户、商场会员卡、医院看病,甚至到一些单位探访、办事,楼下的门卫也要留下你的个人信息。当这些信息到了别有用心的人手里,就成了一笔“财富”,轻则干扰你的正常生活,重则引发刑事案件。与会代表介绍,毫不夸张地说,个人信息被泄露,已经给社会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了。
  市政协委员艾及说,有一次,他家里的座机接到一个“019”开头的电话,对方在电话中介绍:“这里是市中级人民法院,你有一单刑事传票还未领取,今天下午4点之前将强制执行。”对方在电话中让他按照语音提示转接到所谓的相关部门查询,但电话突然中断。拨打中国电信的电话查询,客服人员却告诉他,“019”开头的电话无从查询。“为什么犯罪分子可以如此简单地切入我的电话,而我花钱向电信部门购买的服务,却查询不到对方的电话?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要如何维权?”艾及介绍,最后他还是报警了,但没有随办案民警前往做笔录。因为他知道,即便做了笔录,这件事也会石沉大海。
  本报曾经报道过一位市民7年曾接到4000多个骚扰电话,其中每日接待的话务量最高达数十个。这位市民介绍,他曾在电话中骂了半夜骚扰他的地产中介。随后,那名中介就报复性地将他要“卖房”的信息挂到网上,让更多的人滋扰他。这位市民向记者介绍,他曾经向对方表明:“我已经报警,电话也有录音,你不要再打电话来骚扰我了。”然而,他的这番“义正词严”换来的却是对方的嘲笑。电信泄露资料
  李先生:我在中国电信福田南网点开了一个手机号码,当天下午就有房产中介打电话给我还知道我的姓名。肯定是中国电信将我的资料泄露出去的。
  物管拿我的资料办信用卡
  林小姐:我住在汇龙苑小区,物业管理是花样年公司。前不久我准备办信用卡时好几个月都办不下来,最后却发现,管理处用我的身份证给我办了一张信用卡。之后又发现,有几百个业主都这样被管理处办了信用卡。此事我已报警了。
  买房买车后引来很多烦恼
  于先生:我去年在公园大地买了房,买了后就有地产中介给我打电话,问我另一套的房卖不卖、租不租。还有装修公司询问是否装修,何时装修不久我又买了车,又有人问我是否保养等问题。真是不胜其烦。
  证券公司泄露资料
  胡先生:我在国信证券公司开户炒股,曾在他们的委托软件上填写了我的电话号码。但随后就有各式各样的骚扰电话打来,有要合作炒股的,有让我炒外汇的等,实在烦人。
  别人知道我,而我不知道他
  徐先生:我住皇埔雅苑,我的很多个人资料都被别人知道了。也不知道哪个部门泄露的。
  专家声音
  深圳市检察院孙涛——
  “警方不立案,我们来督促”
  在2月5日的座谈会上,与会嘉宾也与本报记者聊起报道出炉的始末。在《神秘女人游走深圳买卖业主资料》系列报道出炉前,本报记者与卖家进行了数次交易。在第二次交易时,本报记者赶赴约定地点交易之前报警。但交易地点辖区宝安公安分局以“没有法律依据,人抓了不好处理”为由,拒绝出警。
  “记者报警警方却不受理,难道持有大量业主资料并非法销售就不是违法行为?警方以‘没有法律依据人抓了不好处理’这个理由拒绝了记者,面对这种情况,谁来监督?”在座谈会现场,本报记者也就宝安警方不出警的态度询问与会嘉宾。
  深圳市检察院孙涛说:“我们检察院可以对公安机关进行监督。警方不出警、不立案,我们检察院来督促!今后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向我们反映。”短短数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座谈会嘉宾谈怎样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鼓励市民报警保护自己隐私邹家健
    振业景洲大厦业委会主任邹家健:
  政企合作不能缺乏监管
  邹家健介绍,他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被冒名贷款120万以后曾展开调查。调查发现,从燃气、电信、移动、供水、供电、银行等,但凡与市民生活有关的单位和企业,都与鹏元征信公司有业务往来。
  与一家企业如此紧密地合作,而且这样的合作越来越多(包括将业务外包等合作),有谁能够保证市民信息不泄露?邹家健说,征信机构应该为政府所掌控,但现在私人企业也可以轻而易举掌握大量的动态公民个人信息。在征信机构眼里,在众多有需要的单位和个人眼里,每个公民完全成了没有任何秘密的“玻璃人”。
  市人大代表吴立民:
  上了一堂信息保护课
  吴立民说,从市民的角度来看,他觉得《深圳商报》这一组关于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报道做得很好。他觉得《深圳商报》的报道,是给公民保护个人信息的一次教育,也是对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一次警醒。全社会应该通过此次报道形成一种氛围,鼓励个人信息被泄露、出卖以及被骚扰的市民向公安机关报案。
  从人大代表的角度来看,吴立民建议推进《深圳市公民信息保护条例》的立法。如果公安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报案不作为,也可以由人大促进检察院督办相关案件。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牟利者,公安司法部门应该严肃处理,不能采取应付了事的消极态度。只有法院依法从重从宽处罚几个泄露者,这才能对后继者真正起到震慑作用,社会风气才能健康起来。邹平学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邹平学:
  深圳可以先行先试
  邹平学说,他并不反对建立公民个人征信体系。如果政府机关和商业机构不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社会也无法正常运转。但对有关单位收集了公民个人信息后如何利用和保护,非法获取或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后如何进行制裁,这些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之前,社会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主要停留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高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呼吁深圳先行先试,率先对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进行立法。艾及
    市政协委员艾及:
  立法有保护有公开
  艾及说,此次《深圳商报》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报道,不仅应该发挥推动深圳率先立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作用,还可以在支持合法获得公民个人和企业信息的便利性方面继续做文章。
  立法以“保护”和“公开”两条腿走路,可以降低政府部门拒绝合法提供公民个人或企业的信息给社会带来的风险和损失。(记者 孙中海秦兴梅杨艳珊)
  大众网:
  执法不严买卖将长期存在
  在这些人疯狂牟取不义之财的时候,不是不知道这一行为已触犯法律、涉嫌犯罪,有可能受到法律制裁,但执法部门的无所作为显然给了他们充足的底气,既然风险不大,那又何必收手呢?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后果如此轻微,也难怪开发商、物业公司、房产中介不把买卖业主信息当回事了。如执法部门不能严格执法,依法查处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房地产行业买卖业主信息的现象必将长期存在。(杨国栋)
  《西安晚报》:
  让保护法来得再快些
  让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来得再快些吧,只有早日将个人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纳入法律全程监管的轨道,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安全。
  《武汉晚报》:
  私人信息被倒卖呼唤立法保护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公民个人信息立法的缺失,已成为重大缺陷。法律的缺位,使我们既不知该如何维权,也不知该找哪个部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大都是忍气吞声、不了了之。
  在一个法治社会,公民个人隐私权受保护程度,往往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权利理念是否深入人心,从而衡量一个国家法治发展水平。立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这是一个法治社会、文明社会的必然选择。
  早前报道
  深圳商报日报道:《神秘女人游走鹏城买卖业主资料》后续报道
  昨又有多家单位回应本报报道。圣莫丽斯称,通过调查认为该小区业主资料由国土部门流出
  “国土”再放话:不是我干的漫画/王建明
    深圳新闻网讯今天下午2时,本报将邀请深圳市检察院、法院、法律界人士、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市民等来本报做客,就如何管住地下市场买卖业主资料、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等问题进行座谈。欢迎读者拨打本报热线或通过本报报料QQ,向与会人士提问或发表看法。
  昨天,又有相关单位和企业对本报报道作出回应。但仍有一些单位及部门,对于本报发出的采访函不理不睬。
  5 广东移动深圳分公司:
  所有员工都签有保密协议
  移动公司工作人员说,对于客户的个人信息,深圳移动公司一直以来严格遵照国家政策法规进行管理。全体员工包括新员工入职都签订有保密协议,明确规定有员工对于公司客户信息保密的法律义务和处罚措施。
  建立了公司层面的内控体系,将对客户信息的保护纳入整个体系中;对客户信息的登记、保存、流转、使用、归档等环节及其对应的业务流程,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并由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提前预防一切可能出现的漏洞。
  6 市交警局答复:
  绝对没可能泄露车主资料
  市交警局车管处认为,没有可能从车管处泄露车辆及驾驶员资料。
  市交警局相关负责人说,车管处使用的车辆及驾驶员管理系统是全国统一版软件,深圳本地无机动车及驾驶人数据库,管理权限也不在深圳市交警局车管处。日常工作中,车管处使用业务系统只能查询单条机动车、驾驶员的信息,而且此信息只含“姓名/名称、住所地址、联系地址、固定电话、移动号码”数据项,没有“用户编码、家庭电话、银行名称、欠费金额”等数据项,和此次被泄露的信息基本不是同一类型的数据。
  车管处根据业务分工,严格授权管理,只有办理有关业务的民警经审批后才授予有限的查询权限,只能查询和他业务有关的一些信息,而且是单条信息查询,不能进行全库数据导出、打印。另外车管处对车驾管信息有严格的保密制度,跟民警、文员签订了保密责任状,非正常业务不允许打印车主信息,确保车主信息不会外泄。
  资料从何流出
  读者继续指证
  QQ1534391XX:
  手机号被证券公司泄露了
  我的手机号被证券公司泄露了,天天都有投资公司打电话给我推荐股票,我都要疯了!
  读者朱先生:
  刚办了房产证就被人骚扰
  我住梅林一村,也碰到过这种事儿。国土部门做房产证蓝皮换红皮的发证登记,第二天我去莲花二村房管局办理手续,第三天晚上就有人打电话给我,问我换了红证是不是要卖房。真是令人气愤!
  读者马先生:
  多个部门都可能泄露
  我买房时,房子的产权在我爱人名下,但登记的联系方式是我的。如今五六年过去了,还是经常有人打电话问我卖不卖房,这种骚扰从没断过业主资料多个部门可能泄露,好好查查,拿出有效的管理办法。
  网友绕奇:
  社区工作站也是泄密渠道之一
  我在物业公司工作了15年,和各个方面的部门及各式各样的人物打交道。从我个人工作的体会来说,物业公司全面泄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物业公司比较小心。泄密有5个渠道:1.社区工作站;2.供电局;3.自来水公司;4.燃气公司;5.电话公司。如果连家庭成员都知道的话,那只能是社区工作站(或派出所的户口协管员)泄密。
  深圳商报日报道:十万业主资料来自国土局?
  记者所购资料不乏“国土局制表”、“非数字用户(或现数字用户)”等字样,如何流出尚不得知,欢迎有关单位释疑;还有很多内容看不明白,期望读者指点
  《神秘女人游走鹏城买卖业主资料》后续报道  从地产中介购买的皇御苑业主入户登记表。本报记者 胡嘉伟摄
  深圳新闻网讯 (记者江晓蚕郑健阳)连续两日,记者对本报购得的400多个小区数以百万计的业主资料进行解析发现,不同来源的业主资料的表格制式、对业主的称呼各不相同。有的称呼为“用户”,有的称呼为“业主”,有的业主资料中有相对应的“用户编码”……这些资料究竟从哪些部门流入市场?本报邀请读者共同解析。  这是“彩田村整转用户清单”的资料明细。“备注”一栏,标注了“非数字用户(或现数字用户)”等信息。
  查出多个局级干部住址电话
  本报记者购得400多个小区数百万名业主资料的信息,囊括了深圳各区的各大楼盘,其中以福田区为主,梅林一村、益田村、彩田村等大型社区也在其中。记者打开梅林一村的资料,本报多位同事的名字不断跳入视线,还有采访工作中接触到的采访对象也在名单之中,其中包括公安系统、医疗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等多个单位的人员。
  在梅林一村业主名单中,记者找到了前市长许宗衡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以及深圳市某法院领导的家庭住址及家庭电话。在益田村的业主名单中,记者查询到某集团两位局级干部的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记者根据去年深圳市机构调整市委市政府的干部任免名单随机挑选输入查找,准确查到了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某领导的手机号码,以及深圳市教育局某位领导的家庭住址。
  读者讲述
  资料泄露后 滋扰接踵来
  1 7年接听4000多骚扰电话
  “我遭受地产中介电话骚扰已经有7年之久。”市民冯先生2003年买了房子,此后就不断接到地产中介的电话,不是问他卖不卖房就是问他是否出租房子,上班、休息、开会,就连上厕所时他都能接到骚扰电话。他说:“这7年来,我接到过4000多个地产中介的骚扰电话。”
  2009年9月某天,冯先生在凌晨1时接到某中介打来的电话。他忍无可忍,骂了对方几句后就挂了电话。可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十多家地产中介不间断地给冯先生打来电话,“刚挂掉一个又来子另一个电话,都问我要不要卖房。”经询问,冯先生这才知道,是有地产中介将他的电话公布到搜房网等各大房地产网站,并声称冯先生有意卖房。无奈,冯先生只能报警,并找到相关地产中介分行。
  冯先生说,当时买房时,他留的是自己的电话号码,签合同时用的是妻子的姓名。而这4000多个骚扰电话的来电者,每次恰恰以他妻子的姓氏来称呼他。以此判断,他的信息肯定是被开发商“卖”了。
  2 说你“得罪了人”让你“破财消灾”
  家住南山区星海名城的刘先生说,前几年他买了车、买了保险后,个人信息就被泄露了,接到不少车辆保养、车辆保险的推销电话。
  去年某天一早,有一名自称是东北人名叫李大龙的男子拨打他的手机,并称:“你得罪了黑道人士。有人出8万块钱买你一条腿,不过我可以居中调停,替你少要一点。”刘先生说,对方清楚地报上了他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车牌号、工作单位,而且所有的信息都准确无误。刘先生第一反应认为对方是“骗子”,但因为他不是单身一人在深圳,家中还有老人、妻子,心下惴惴还是打电话报了警。接警的民警告诉他,此类电话八成是诈骗电话,让他继续观察,有异样情况立即报警。
  当天中午,刘先生又接到了“李大龙”的电话,对方嚣张地问他:“是否考虑清楚了?”刘先生不予理会。当天下午,“李大龙”打来了第三次电话,这一次没等对方开口,他就警告对方说,他已经报警,一切由警方处理。一听刘先生如是说,“李大龙”立即挂了电话,不再骚扰。刘先生说,好在对方仅仅是想动动嘴皮子诈骗,要是那些真想靠干一票发财的不法分子买到这样一份资料能不叫人担心吗?  在皇御苑小区外的“日日发”地产中介处,可以随便拿到该小区的1~18栋住户资料。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胡嘉伟
  地产中介资深经理人:
  公司高层向公共部门买资料
  章放(化名)是深圳一家知名地产中介的资深经理人,从业5年,其中有三年在福田皇岗片区任分店经理。章放说,本报所报道的业主资料在市场上被人转手倒卖一事,对于他们行业来说,早就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种情况太正常了!”章放说,他们公司系统里最权威、最准确的业主信息都是通过公司高层向某些部门购买的。记者询问所谓的“某些部门”是哪些部门,章放未直接回答,只说:“你买房时,水电气要不要过户?要不要开通网络、电话?能够掌握业主、住户信息的部门太多了,燃气公司、供电部门、供水部门、电话公司……这些部门都掐着业主、住户的信息,而且最权威、最准确。”章放不肯给记者提供具体是“哪些部门”流出的资料,他说:“我还要混饭吃的,点到即止就好了!”
  不过,据章放透露,“某些单位”提供的业主、住户信息一般是整个片区乃至全市的资料,文件较大的都直接用U盘拷过来,可信度极高。但这些资料一般不由分店单独购买,而是通过公司高层与中间人购买。但这些信息有弱点:“这些信息更新速度都比较慢,也不可能经常购买,只能长期合作。”章放说,在担任经理期间,他与数个卖家保持联系,一旦发现手头所掌握的资料陈旧了,就联系他们更新资料,每个小区大概是500到600元。
  中介经纪人:
  物管关系好 资料不愁找
  除了从“某些部门”买来的资料,地产中介的另一个合作关系是物业管理部门。章放说,经常有人到他负责的门店推销业主资料,这些人自称是“某小区的保安员”,进门就要求见经理或者负责人,见面就说:“某小区昨天下午有刚更新的业主电话,你们要不要?”章放说,因为做这一行时间长了,一听小区的名称就知道资料有没有价值。有些小区“活跃度”较高——也就是成交转手较快,这些小区的业主资料就需要常常更新。一听来人推销的是此类小区,他一般会随机拨打几个电话进行核实,检验无误之后再购买,这种资料价格一般是300元一份。
  章放说,得到这样的资料,他会让经纪人挨个打电话询问业主,是否需要出租或转手,最后把有价值的资料录入公司的楼盘系统,这个工作叫做“洗盘”。由于保安和管理处往往是和业主的联系是最紧密的,所以这种渠道买的资料,虽然量少,但是很有价值。他说,通过这种渠道提供的资料相对比较分散,小的地产中介比较青睐;他所在的公司是深圳知名的地产公司,所以买的不多,主要的资料来源还是依靠业主放盘。在他所负责的片区里,业主资料销路较好的是皇庭世纪、益田村这样的小区;星河国际等豪宅的业主资料价格会稍高一点。但是,在他们公司,资料可以买,有谁卖出去则开除。
  李丽(化名)曾是南山西丽一家地产中介的经纪人。去年,她刚接触地产中介一行,上班的第一天,她的顶头上司就给了她一沓资料,都是附近几个小区的业主信息,信息包括业主姓名、电话、具体地址,十分详细。做中介一段时间之后,李丽得知,这些业主资料都是通过经理到附近小区管理处“公关”所得,经理给小区管理处的一些工作人员送礼,或是直接给个千儿八百元买的。李丽说,“我们分店的经理和管理处关系很好。即使资料是从普通工作人员购得,那也需要管理处的负责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丽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的地产中介手头上都有自己负责的楼盘的业主资料,只要有业主向其中一家中介透露卖房信息,该中介就会将房子信息发布到各个房地产交易信息网站上。其他地产中介一知道业主居住在哪个小区哪一栋,就会马上知道业主的电话,接下来就是每天对该业主狂轰滥炸的电话骚扰。彭某向记者出示的业主资料。
    1有人出售
  小区业主资料
  “这个出售信息资料的女人很神秘,一般是她找你,你找不到她。”当记者最初得到深圳存在一个地下信息资料市场的线索时,知情人这样形容“卖家”:“她一会儿说在南山,一会儿说在宝安,你根本搞不清楚她在哪儿。但是我们打电话去试了一下,发现她提供的信息资料准确度还挺高。深圳有不少公司、商场都是她的客户。”
  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1月5日,记者与这名彭姓女子取得了联系,称希望通过她购买一些住宅区的居民个人资料做生意之用。但彭某对这个陌生电话显得非常警惕。她不但反复追问记者如何获得她的手机电话,还答复说:“我在外地出差,现在没有资料提供,回头再跟你们联系。”
  是记者的贸然惊动了彭某,还是对方故意“钓鱼”考验?在随后的半个多月,记者只能耐心等待。
  1月20日,在一直没有等到彭某复电之后记者委托一名做建筑工程的朋友与彭某联系。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普通话夹杂着浓重的方言,彭某终于相信:这次的客户确是一个“有心”购买资料的“包工头”。
  2五易“接头点”才与买方见面
  1月20日晚,彭某约定交易地点在南山大冲社区。“包工头”依约驾车前往。车到半路,“包工头”的手机响了。彭某称自己有点急事要办,将交易地点改在宝安都之都广场。随后,“包工头”在都之都广场等了十余分钟,不见彭某身影。正在这时,“包工头”的手机又响了,彭某声称坐错了车,已到宝安体育馆的网球场等候他们。“包工头”遂依照指示而行。
  途中,彭某又两次变换地点,最终才将碰头处定在宝安体育馆西侧的一家“真功夫”餐厅。见面后,尽管“包工头”的言谈、举止与身份十分相符,但彭某仍心存警惕,坚持不愿意进餐厅,顶着寒风在真功夫餐厅的门口谈。
  根据此前初步达成的意向,彭某向“包工头”出示了福田皇岗口岸附近皇御苑小区三期的业主资料。在这份用A4纸打印出来的十几页厚的“簿子”里,基本上囊括了该小区16栋~19栋每个楼层每个户型的业主详细资料。而这份密密麻麻的1000多户业主的“隐私”,彭某的售价是500元。
  “没办法,你们要的少。如果买得多,可以便宜一些。”彭某顺手递过来一份深圳住宅区目录表。“最优惠的价格是多少?”“包工头”问。彭某答:“如果买4份的话,可以1000元给你们。不过这是最低价了。你们要看这些资料的质量。”
  “包工头”声称“第一次购买,要核对资料的准确性”,花了500元带着皇御苑小区三期全部业主的资料离开了交易地点。不过,据知情人向记者介绍,彭某开出的确实是“市价”:公司大,要价高;公司小,优惠卖。以同样是装饰公司为例,如果深圳的几家一线品牌装饰公司向彭某等人购买资料,预计一个楼盘的小区业主资料要1000元/份。如果是名不见经传的装修“游击队”,可能只花500元就能买到同样的资料。
  3信息准确率
  达八成以上
  1月21日,记者从“包工头”手里拿到了两份资料。一份是深圳住宅区目录表,另一份是皇御苑小区三期业主资料清单。
  前者,记者统计后发现囊括了深圳160多个住宅小区的名单,其中既有黄埔雅苑、熙园、中信红树湾、中旅国际公馆这些深圳人耳熟能详的高档商品房小区,又有梅林一村、梅林二村、前海小区这些公务员集中的政府福利房社区,此外还惊现深圳警备区、武警驻深部队等军队系统的住宅小区。彭某对这份名录的解释是:“名录上有的小区,我们都可以提供业主的详细资料。而且这只是深圳部分小区。更多的都有。”
  后者,记者根据皇御苑小区三期业主清单抽取了部分业主资料进行核实。皇御苑小区16栋的曾先生,18栋的潘先生、戴女士,19栋的邱小姐,当记者报出他们居住在某栋某房时,对方均予以确认。
  16栋的曾先生说:“我怀疑是发展商泄露了资料。因为入伙皇御苑没多久,我的手机上就开始收到装修公司和房屋中介的信息。不论你在干什么,不论中午还是晚上,对方就一个电话打过来说个没完。最初,自己对信息资料被对方报得如此准确感到吃惊,现在慢慢习以为常了。这个能防范吗?有法律制裁他们吗?”
  皇御苑小区17栋的李小姐,当听到记者报出清单上标注的她家房号时,感到吃惊,并说:“我以前确实住在那儿,现在房子卖掉了。不管怎样,出售业主信息资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
  皇御苑小区16栋的王先生,是为数不多的几家楼层和户型均与清单有误的业主之一。王先生既是香港人又是皇御苑的业主。他说:“我感到家庭隐私和家人安全都没有保障。每次接到类似的电话,我都不愿意与对方多说。但是资料泄露防不胜防,比如售楼处就可能把我们业主的资料非法出售。”
  对于清单中有业主资料与实际不符,卖资料的彭某解释说:深圳二手房交易活跃,房屋易主频率高。但他们提供的资料准确度在八成以上。如果他们发现有业主更换,还会主动上门帮助购买过他们资料的客户更新相关信息,做好售后服务。
  4神秘女人背后
  有个专业公司
  在首次交易建立信任的基础上,1月25日晚,彭某同意与记者第二次碰头,卖给记者“更多”的资料,交易地点同样是上次的真功夫餐厅。
  根据广东高院1月3日对外宣布珠海一名男子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的案例,记者与宝安公安分局联系,希望能在此次交易中将彭某控制,阻止更多业主个人信息资料被当作商品任意销售泄露。但宝安公安分局拒绝了记者的请求,称“没有法律依据人抓了后不好处理”。
  当晚19时许,彭某见到记者,从包里掏出厚厚一摞早已打印好的资料。记者翻了一下上面既有龙岗公园大地、宝安幸福海岸、深业新岸线这样的楼盘,也有半岛城邦、莲花北等特区内30多家大大小小的住宅小区。记者以价格太高为由,先期花1000元购买了3个小区的资料,其中包括南山星海名城600多户、福田水榭花都别墅区320户,宝安观澜中航格澜郡650户业主的详细资料。为了表达今后长期合作的愿望,彭某还主动向记者赠送了梅林一村500户业主的资料。
  记者“兜售”业主资料时获悉
  住户资料泄露渠道多
  连续几日,本报记者拿着此前购到的业主资料,以卖家身份在市场上进行“兜售”,在暗访中得知,从相关权威部门到小区保安均是业主资料出处。
  昨日,记者以刚入行的新手向皇御苑周边的地产中介学习经验。一位地产中介的经理说,“只要你能想到的资料,一般都能买到。我们之前还有一个资料,除了一些住户的一般资料外,连家里开什么车都知道的!”记者询问该资料的来源,经理也毫不忌讳透露出一些内幕,市内除了有一些专门做“资料贩子”,一般挂××科技公司名头,用各种手段拿到信息之后进行兜售。由于资料出处来源不一,所以价格上下幅度较大,由于竞争较大,不少公司还设有售后服务。一位地产中介经理还说,另外还有一些管理处、煤气公司、旅行社、酒店宾馆等等,与上文所提及到连住户家中车型也清楚的资料,是出自于车行登记买车时留下的信息,无所不有,“连谁家有孕妇,预产期什么时候,都可以当资料来卖。”
  在采访中,很多读者致电本报,细数了掌握着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和企业。有读者说,这些单位都和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保存了市民很多个人信息,很容易成为信息的来源。
  这些单位和企业包括:国土部门、税务部门、燃气集团、水务集团、电力部门、电信部门、车管所、车行、银行、证券公司、开发商、小区管理处、医院、学校、大商场。有一读者说,公民的信息一旦从有关单位泄露出去,就开始被一些不法分子进行疯狂的复制,普通市民就会遭到无止境的骚扰。
  您是否遭遇信息被泄露的困扰?您对市民个人信息在市场上被人转手倒卖一事怎么看?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欢迎读者拨打本报热线电话,或通过本报报料QQ。
  网上卖资料
  竟招加盟商
  记者上网搜索“供应深圳业主信息”,没想到搜索出很多相关的网页。记者随机点击进入一家名为“鹏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网页,整个页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资料,譬如《深圳车主》、《深圳全套业主资料一千多个楼盘》、《深圳最新注册企业》、《深圳高尔夫会员》等,价格在800元到1000元之间。在网页的下端,记者发现,该公司还在“诚招各地加盟商,免收加盟费及培训费”。
  随后,记者拨打了网页提供的联系人电话,一位姓李的男子接听了电话。该男子称,不需要加盟费,但要资料基本费用2万元,只要交了这2万元,他就会一次性将全部数据导给记者。在资料导给记者后,他还会帮助记者建立宣传网站,其他的销售方式和渠道就要记者自己琢磨了。李姓男子说,他自己就是通过在一些QQ群里面推广将生意做起来的,采取的是网络联系,从来不和对方见面,客户都是先打钱,他再传资料,他还会负责为客户进行更新。
  深圳商报日报道:只要花500元就可获得任何小区所有业主的详细资料,包括水榭花都及梅林一村
  神秘女人游走深圳买卖业主资料  彭某手拿业主资料与记者讨价还价。本报记者 秦兴梅 摄
  深圳新闻网讯 (记者孙中海秦兴梅)500元!你就可以获得深圳任何一个住宅小区数以千计的业主详细资料。如果一次性购买的多,价格还可以降低到每个小区50元,同时还有后续不定期的“更新”服务,包括小区业主更换了姓名、房号、手机等。
  日前,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记者对一个地下“信息资料市场”进行了暗访。
  3 让补税的、给退税的接连不断
  李先生家住益田村。去年2月,他换了辆宝马,开回家没几天,就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税务部门的,说“你买的宝马车购置税没有完全交纳,请赶紧补交”。对方将他的名字、车牌号、款式等与车辆有关的信息一一道来,完全准确。李先生说,他平常比较关注新闻,一听对方来意即知是骗局,因此没有理睬。
  没多久,又有一个陌生电话来了,不同的是,这次是要给他退税。对方告诉他,国家与车辆有关的税务政策调整了,要把车辆购置税退还给他,让他拨打另外一个电话联系。李先生说,自从买了新车以来,让他补税的、给他退税的、推销保险的、提供汽车维护的电话不断,令他烦不胜烦。
  4 刚领结婚证就有婚庆公司上门
  QQ网友39354××介绍,2008年7月,她和老公到民政局注册结婚,办理了结婚证。领证一个星期左右,她就收到一家婚庆公司的电话,问她是不是要订酒席,是不是需要拍婚纱照……这位网友说,当时她还没决定何时摆酒,因此没有将领证的消息公布出去,很多亲友都不知道她结婚的事情,“倒是这些公司这么隐私的事情都知道!”
  深圳商报日报道:《神秘女人游走深圳买卖业主资料》后续报道
  是谁让业主资料流向市场?
  装饰行业和地产中介是最活跃的买主,而卖主则是掌握信息的有关政府部门及公共部门某些人员  一份住户资料,上面还标有价格。
  深圳新闻网讯 (记者 江晓蚕 彭 晨 胡嘉伟 郑健阳实习生张亦萌)你的家住哪、开什么车、银行账号多少、小孩上几年级……但凡与你有关的个人信息,都在市场上流通。昨日,本报“神秘女人游走深圳买卖业主资料”一文刊发后,在读者中掀起轩然大波。很多读者向本报咨询业主资料是如何泄露出去了;也有不少“资深买家”向本报自爆内幕:记者买的资料太旧了,最新最贵的资料是即将入伙的楼盘业主资料。  电脑上的彩田村业主资料有银行帐号。
  装饰行业负责人:
  新楼盘业主资料开价上万
  昨日,一位自称是深圳市装饰行业负责片区销售的王东(化名)通过本报报料QQ,向记者透露装饰行业购买业主信息的内幕。王东说,记者所买到的小区业主信息对装饰行业、装饰材料行业来说,已经没有使用的价值。对他们这一行来说,价值最高的是那些已经售完即将入伙的楼盘的业主信息。
  王东说,对于装饰行业来说,在楼盘入伙前三个月、甚至半年,就得找卖家购买业主资料。由于负责片区销售,王东手头掌握多个“卖家”。在溪山一期入伙前数月,他花7000多元从卖家手中购得业主资料。定于今年4月才入伙的圣莫丽斯三期的业主资料,早在2009年10月份就已在市场上流通,叫价1万多;2009年6月开盘的溪山二期的业主资料,叫价也在万元以上。王东说,对他们来说,资料越新价格越高;同时,业主资料的价格也与楼盘有关,高档别墅区的业主资料甚至以数万的价格开卖。王东说,这些即将开盘的业主资料流入市场后,也是一天一个价,越来越不值钱。
  谁能拿得到这些即将入伙的业主资料?王东说:“这些年来,我们花高价购买到的业主资料都是百分百准确的。卖资料的人自称他们是从权威部门包括国土部门、开发商等处购买到的。”  在包括益田村在内的数十个小区资料中,这个7位数的“用户编码”至今未能找到出处。
  7份工作表落款“国土局”
  在记者购得的名单中,有一份名称为“福田”的文件。该文件包含7个工作表,涵盖了骏皇名居、共和世家、云顶翠峰、驻港部队石厦营区等数十个小区逾十万业主、住户的相信信息。每个表都有业主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详细资料。与每位业主资料相对应的,还有一串8位数的号码,但这串8位数的号码没有明确的注释,因此无法得知是何种用途的编码。
  记者将这7个工作表仔细查看发现,在第三个工作表的最末端,有一个表格标明“备注”,其间显示“如座机号只有7位数请在前加8”。工作表最后落款是“国土局制表”。  业主资料中有一个表格落款为“国土局制表”。
  哪种“整转名单”流入市场?
  本报所购业主资料中,还有一种名为《整转用户清单》的用户资料,信息更为全面和“独特”。该《整转用户清单》包括用户编码、姓名、地址、银行名称、账号、联系电话、欠费金额及备注、签名等9项内容。
  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资料中以“整转用户清单”为名的用户资料包括丰泽湖山庄、枫丹雅苑、东海花园、东方玫瑰园、长城盛世家园、长城大厦等73个小区,共计36000多个用户的详细资料。这些用户资料的“用户编码”为10位数,其中备注栏一般注明有“主:1、副:0、非数字用户(或现数字用户)、收费正常、有效、对私”的文字说明。
  这是哪个部门的“用户编码”
  除了上述两种资料,本报记者所购业主资料中,有大量表格采用另外一种制式。这部分资料包括“用户名称”、“用户编码”、“用户地址”、“用户电话”四项内容。益田村、皇庭彩园、银泰苑、嘉意台、黄埔雅苑、天健世纪花园、彩天名苑等数十个小区均采用这种制式做表格。不同的是,这些资料中的“用户编码”各不相同,天健世纪花园的业主资料“用户编码”栏有的是5位数,但大多数是7位数。其中,天健世纪花园的用户编码以“1”为开头,益田村的用户编码以“5”为开头。
  记者选取了家住益田村的本报记者家的编码,一一给供电部门、供水部门、燃气集团、天威视讯、中国电信打电话,咨询此编号的归属。其中,供电局、水务集团、燃气集团的客服部告诉记者,他们的客户编号都是8位数,经过电脑查询,并没有查询到记者所提供的编号信息。在客户启用服务时,客户编号是没有变化的。天威视讯客服人员也查询不到该编号的信息,并告知记者,天威视讯有线电视的编号是以“1010”开头,而网络的服务编号是6位数。记者从中国电信获知,客户的电话号码就是客户的编号,没有存在其他的客户编号。这些编码,究竟是哪家单位对用户的“标识”?本报期待读者指点。
  热线电话:;
  报料QQ:
  报道反响
  本报对业主资料被人倒手转卖系列报道已经形成舆论旋风,更有人将此事称为“信息门”事件,并从深圳向全国蔓延,成为全国关注的话题。
  数十媒体转载报道
  新华通讯社深圳支社2月2日介入报道。2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今日观察》栏目也就本报报道制作一期节目。
  记者通过百度搜索发现,除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还有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星岛日报、太阳报、新报、新京报等十余家媒体转载、评论本报报道。搜狐、新浪、腾讯、网易等数十家网站也纷纷转载本报报道。
  警方立案鼓舞市民
  昨日,本报B1版刊发《“神秘女人”的后台老板被拘》一文,不少读者拨打本报热线电话以及通过本报报料QQ评论。读者陈先生说,他几乎每天都因信息被泄露而不堪其扰,“总算抓住这些人了!希望通过此次媒体的广泛关注,能够关注这股歪风,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为干净、纯洁”。
  深圳新闻网时评员“烽火”在评论文章中写道:“目前深圳警力依然太少,刑事治安的事情依然太多,各种要执行的任务依然太重,但无论如何,事关百万业主信息泄露的案件并不是件小事。我相信,有无数鹏城业主们的目光都在默默看着,目光之中,有理解,有支持,有期待,同时,也有怀疑和监督。万众瞩目,其光灼灼。”
  都市快评
  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本报评论员 米鹏民
  本报有关业主资料被人倒手转卖的系列报道已形成舆论旋风。不仅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今日观察》栏目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新华社、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星岛日报、太阳报、新报、新京报等境内外媒体,以及搜狐、新浪、腾讯、网易等数十家网站也纷纷转载、评论本报报道,难以计数的全国网民在力挺本报正义之举的同时,还给此事起了一个很“国际”的名字:“信息门”。
  作为媒体从业者,本报这组报道能引起国内外同行的热烈响应和支持,是莫大的职业荣誉。但面对无数因个人信息被非法转卖而深受其害的市民,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骄傲和自得。
  本报的“信息门”报道,绝不是为了新闻炒作,而是希望能通过报道促进此事彻底解决。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距离彻底解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非法利用并非始于今日,本报也不是第一家报道此事的媒体。本报报道之所以仍然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正说明多年来此事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整治,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虽然本报报道有人因倒卖个人资料而被警方抓获,但这只是个案,远不是治本的开始。感谢广大读者和网友,给本报提供大量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和线索。也感谢许多被读者和网友怀疑的单位或企业,能够正视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主动出面澄清责任。但我们也应看到,有些单位或企业的澄清声明,只是从制度安排的层面说明他们并没有泄露个人信息的主观故意,并没有完全打消大家的疑虑——既然是非法转卖,当然不可能是制度安排。这些单位或企业在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之徒非法转卖的问题上,是否完全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有人说,此事长期得不到根治,是法律不健全。实际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已作出明确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该款的规定处罚。”
  本报记者曾请教法律专家,得到的答案是,这一规定不仅明确,而且覆盖了所有可能的违法行为。但直到这部刑法修正案通过后近一年,才出现了国内首例被法院以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新罪名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上月初,全国首例侵犯公民信息犯罪案在广东珠海宣判,被告人周建平因向骗子非法出售个人信息资料被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显然,制定一部好的法律容易,把好的法律执行好,让人民群众能真正受到好的法律的保护,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其他媒体转载本报报道。本报记者 范国瑞 摄
  1 皇城物业:
  业主资料管理是内部的事
  记者暗访时,曾在福田区皇御苑周边进行暗访,先后两次购得皇御苑的资料,其中一份纸质表格的“皇御苑1栋入伙登记表”是记者花200元从一家地产中介经纪人手中所购。该表格中,包含房号、业主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入伙日期、联系电话、家庭成员名单等详细信息。这位地产中介告诉记者,他们的入伙登记表是皇御苑管理处的保安卖给他们的。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皇御苑开发商皇城地产公司,一名工作人员称售楼部尹经理掌管着业主资料,并告诉了其办公电话。记者拨打多次均无人接听,记者又来到皇城地产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说,所有业主资料都由营销部负责保管。记者来到营销部,可是大门紧锁。
  记者随后找到了皇御苑小区管理单位——皇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一名王姓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小区业主资料管理处是如何保管?保安员能不能拿到资料?能否保证业主资料不会是管理处泄露的?面对记者提问,王先生称不清楚此事,并表示:“这是公司内部事情,与记者无关。”  其他媒体转载本报报道。本报记者 范国瑞 摄
  2 圣莫丽斯开发商称:
  业主资料从国土部门流出
  昨日下午,圣莫丽斯开发商华来利实业公司营销部陈小姐告诉记者,营销部掌管业主资料,总共保管在3人手中,她是其中一位。业主资料是由专门的系统保存,密码掌握在她们3人手中。公司为了防止业主资料被窃,每个人都要求签署保密协议。虽然业主资料可以批量导出来,但每个人所掌握的业主资料不是完整的。陈小姐掌握业主电话号码,另外两人则有业主姓名和住址。在业主入伙后,营销部会把业主名字和房号告知物业公司,但不会说出业主的电话。最后,由小区物业来完善业主资料。
  陈小姐说,她一直关注本报报道,关于业主资料泄露,她们不是第一次遇到。2006年圣莫丽斯一期业主入伙前,就有业主向开发商投诉称,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不断接到装修公司的骚扰。这些公司对业主的房号、姓名、户型、面积、电话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件事情发生后,公司很重视,在全公司展开调查。陈小姐和她的2名同事因掌握业主资料而嫌疑最大,事后公司经过调查,并不是她们3人所为。后来公司领导通过调查得知,业主资料是从装修公司流出来的,而装修公司称这些资料全部是从国土部门拿来的。
  3 国土部门再放狠话:
  不可能将业主资料泄露
  昨日,记者联系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听闻有开发商称业主资料是从规划国土委泄露的,该名负责人再次澄清说,规划国土委有严格的保密制度,不可能将业主资料泄露给任何单位或个人。不管是开发商还是各企业公司,如果手头有证据能证明是规划国土委内部人员泄露业主资料,可以将证据交由警方调查,也可把证据交给规划国土委纪检部门,他们绝不护短,一定会严肃处理。假如查出规划国土委内部有人泄露资料,将交由警方处理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4 深圳市水务集团:
  有严格保密机制
  深圳市水务集团办公室黄主任说,水务集团有严格的保密机制,防止用户资料外泄。整个水务集团,掌握着用户资料系统的人员不会超过10人,而且这些人都和水务集团签订了保密协议。
  水务集团内人事管理、财务系统、收费系统是互相分开的,虽然服务器都存放在一个机房内,但掌握机房钥匙只有一人。进入机房后,要进入系统需要帐户和密码,这是由两人分开管理。水务集团的后台操作系统,都是要两人协作才能打开。就算可以批量导出用户数据,服务器会自动记录下来,而且谁进入机房也有记录。
  服务热线接线人员的权限很小,如用户要查询水费、水量或更改帐户,收费员只能进行单次处理,电脑上只显示一名用户的信息。每2个月水务集团会向业主打印收费单,对于涉及到的关键数据如电话、身份证、帐号等都会以隐去部分号码,防止业主信息被泄露。
  媒体声音
  央视《今日观察》谈“信息门”事件
  周汉华(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个人信息被泄露)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里面涉及的利益太大了。因为信息社会,最关键的资源就是信息,尤其是个人信息,都是带来实际经济价值的资源。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政府机关,包括信息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保护个人信息的认识不到位。大家认为偷别人的东西是偷,但是没有想到滥用对方的信息也构成违法,甚至构成犯罪。包括一些执法部门,没有意识到这种信息的滥用,其实构成对整个社会信任基础的破坏。第三个原因是立法方面,在实体法方面现在其实是非常缺乏的,缺少一个行为规范,到底什么合法什么不合法,从法律上来说边界不明确。
  向松祚(央视特约评论员):个人信息被泄露,我想每个人都得思考一下,就是说我有必要去登记这个信息吗?所以未来当然我希望能够有法规规范这些,比如说酒店、银行、房地产公司或者其他所有相关部门,你在要求客户或者个人来做这件事的时候,哪些信息是要求应该提供的,哪些是不需要的。所以我想未来这个法律必须要有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界定,哪些信息应该提供,哪些信息不应该提供。
  张鸿(央视特约评论员):去年《刑法修正案》是2月底通过的,到现在只有广东的一个案子,是以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罪量罪的。我们这一年,难道大家没收到过垃圾短信吗?大家的信息就没被泄露过吗?肯定是有的,它里边有很大的利益,比如说广告商发短信广告,还有运营商在里面有利益,就是你多发一个短信,他就多挣一毛钱,所以从利益角度来说,运营商倾向于不愿意去严查这种事情。第二个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修正案,其实里面还是有一些模糊的东西,比如它说单位就是金融等等单位,因公获取的信息不能出卖,但单位里面就不包含深圳发生的这个,包括记者暗访的那个房地产企业,也不在修正案罗列的单位里面。
  《深圳商报》做的事情,包括其他媒体、今日关注栏目记者做的事情,都是一个一个的检举。那检举出来以后,警方查了一两个,起码第一震慑了他们,第二,我们自己知道维权。那怎么维权呢?其实我们有一个短信的维权办法,就是把你的手机号加上一个星,打上你接收的这个手机号,然后加上一个星号,再加上他发的那个内容,发到“12321”,这是我们国家一个对垃圾短信的检举电话。
  深圳新闻网:
  警方能否再主动点?
  法律的威慑力来自于执法人员的行动力。我们迫切希望,警方能拿出追查“艳照门”的魄力追查“信息门”。就算泄密的源头一时难以查清,也该把这些到处叫卖的“信息贩子”绳之以法。别让这畸形的“信息产业链”继续恶化,别让“信息贩子”们变本加厉侵害公民权益,更别让种种保护公民信息的法律变成一纸空文,徒增笑料。
  (草 田)
  百万业主信息泄露案终于有了点成效,日前,警方终于行动了,抓获了贩卖业主资料的“神秘女人”和她的一名同伙。此案的初捷,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或欣喜吗?没有,更多的或许是忧虑,因为我们并不希望记者成为探员。我们只能猜想:目前深圳警力依然太少,刑事治安的事情依然太多,各种要执行的任务依然太重,但无论如何,事关百万业主信息泄露的案件并不是件小事。我相信,有无数鹏城业主们的目光都在默默看着,目光之中,有理解,有支持,有期待,同时,也有怀疑和监督。万众瞩目,其光灼灼。(烽火)
  《南方周末》:
  公民隐私权非官员专用
  就在一个月前,珠海市香洲区法院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周建平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周建平兜售的是“广东省政府官员”通讯录。官员个人信息被兜售,后果很严重。大规模侵犯普通公民隐私,也应该同罪吧?毕竟,法律应对公民一体保护。深圳业主隐私被大规模泄露的恶性事件到底如何发展,公权力能否有效回应,且不妨拭目以待。
  《南方都市报》:
  个人信息泄露造成巨大社会困扰
  如果个人信息不仅用于商业推销,而且用于坑蒙拐骗,甚至买凶杀人,又会怎样?个人信息被泄露,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困扰,但摊在每个人的头上,主张权利却几乎没有正当理由,或者有正当理由而无法提供受侵害的证据。
  拥有个人资料的单位不得将个人资料出售,或者变更数据库用途,这是一个道义上的要求,可能还是一种规定,但并非法律。怎样建立一个“个人信息权”的概念,并且加以法律保护,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社会困扰已经很大了,步子应该走快些。(刘洪波)祝建军
    深圳法院法官祝建军:
  现有法律框架下可维权
  祝建军虽然强调自己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此次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却也反映了司法界的关注和思索:公民个人信息遭泄露后如何“救济”?如何防患于未然?
  从民事救济的角度看,在“神秘女人游走深圳买卖业主资料”案例中,有资格成为原告的当然是被出售了个人信息资料而成为受害人的百万深圳业主。被告,则是那个神秘的女人;其所在的公司列为共同被告;如果她所在的公司是从政府机关、商业机构获得的信息,那么还可以“管理不善”为由将这些单位列为第三被告。
  在原告、被告具备的情况下,原告如何向被告主张权利?祝建军认为除了《刑法》,现在还没有民法可依,最有可能成为法律依据的是《民法》基本原则对公民生活安宁权益的保护。其中“隐私权”的条款强调,隐私是私人生活安宁、私人生活信息。
  虽然民事诉讼要求“谁主张谁举证”,但公民个人信息受到侵害后,可以通过“钓鱼”录像、证人陪同、律师见证、公证处公证等方式进行取证。所以公民完全应该有底气向侵害自己生活安宁权益的被告提出民事诉讼。孙涛
    深圳市检察院孙涛:
  “情节严重”需用宽标准
  孙涛说,《刑法》修正案对于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者,需情节严重才构成入罪条件,这个条款给司法实践带来一些难度。她个人认为,情节严重不只局限于作案金额的数目,还要同时参考犯罪嫌疑人作案时间的长短、作案次数多少、社会影响的恶劣程度等综合衡量。作为一名办案人员,从打击犯罪的角度看,对“情节严重”的理解,应该坚持“宽标准”的认定,只有严厉惩处,才能发挥查办案件的震慑作用。孙智峰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孙智峰:
  取证和举证困难
  孙智峰说,国家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一直缺失,这个状况到2009年才在《刑法》修正案中有所弥补,但该条款所述的“情节严重”也没有明确解释,主要靠法官自己裁量。此外,公民对于个人信息被泄露,更多的只能是怀疑,要取证和举证都非常困难。这一道道门槛,限制了司法部门对泄露、窃取、收买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
  市政协委员艾及——
  “你们如有困难,我愿出面相助”
  本报记者与“神秘女人”彭某以及廖某进行交易时,最初地点均在宝安区,但最后一次交易、也就是廖某被抓获的地点在福田区,廖某的幕后老板陈某所属的公司却在宝安区。福田警方在侦办这起案件时,也同样面临“管辖权”的问题,是将案件移交,还是继续留在福田区公安分局侦办?就此问题,市检察院孙涛介绍,可以将案子报到市公安局,交由市局来侦办。
  谈及具体案情,市政协委员艾及说:“如果这次不解决好,下次出现同样问题,公安部门就会以‘上次就不了了之了’为理由推脱。那市民怎么办?”作为市政协委员,作为一名律师,艾及说:“如果大家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的社会就没法进步。”他表示:“请记者给我一份相关的材料,你们有困难,我愿意出面相助。这件事情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相关资料
  已有多国立法
  保护个人信息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邹平学是澳门大学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之一。澳门大学一位学生曾就个人资料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做过论文。座谈会上,邹平学带来了这本论文。
  论文搜集的资料显示,1967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由国际法学家委员会召开全球第一次有关隐私问题国际性会议,会上讨论到底隐私是否应纳入人类的基本权利,并呼吁每个国家都应采取适当的立法措施保障国民的隐私权,以及民事的赔偿机制及刑事处罚。
  随后,各国与国际组织皆对此问题相当重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瑞典、美国、纽西兰、德国、法国、丹麦、挪威、奥地利、卢森堡、冰岛、加拿大、英国、芬兰、爱尔兰、澳洲、日本、荷兰、瑞士、西班牙、比利时、捷克、匈牙利、韩国等国家,陆续通过和颁布法律规范以保护民众的个人资料和隐私权。吴立民
    “‘不是我干的’说得太早了”
  针对各单位表态,人大代表吴立民说单位可能没干但工作人员可能干了
  本报讯 (记者孙中海秦兴梅杨艳珊)2月5日,在七位嘉宾做客本报当天,本报当天的B1版刊登的正是该系列报道的后续篇:《“国土”再放话:不是我干的》。市人大代表举着当天的报纸说:“‘不是我干的’,这话说得太早了!你们报纸可以写出去,就写是我吴立民说的!”
  吴立民说,商报的报道为市民做了一件好事。但报道不能到此为止,还应该坚定地追踪下去,直到这件事情有结果。
  吴立民说,本报此系列报道刊登以来,他一直在关注,本报通过解析资料并将资料存在的各种证据、疑点在媒体上进行公布之后,很多单位,包括国土、燃气、电信、供电等等在内,纷纷站出来表态,都说“不是我干的”。“单位可能没有干,但单位的工作人员可能干了。现在警方还没有结案,还没有最后的说法,假如查出来,真的就是你单位的人干的呢?所以说,着急回答‘不是我干的’,这种话说得太早了。你不如说‘我们马上展开内部调查,将加大管理力度’,还更有积极的意义。”
  吴立民说,“作为人大代表,我也会将材料报上去,作为一个提案,引起领导重视,采用多种渠道去解决问题。媒体要鼓励业主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公安机关才能有所作为。”3
  个人信息需要立法保护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邹平学介绍,香港和澳门对如何保护个人信息都有相关立法,中国内地《刑法》修正案中虽有关于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入罪规定,但很多方面都没有建立有效制约。我们没有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民法,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然而,在银行账户、网络注册、手机入网甚至火车票都呼唤实名制的现在,如何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法规,却迟滞不前。与会专家介绍,假如各个单位不采集个人信息、个人不提供信息,我们这个社会无法正常运转下去。如果在使用时背离了原先的正当目的,比如被泄露、滥用等,则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我们的法律在这方面恰恰是空白。一边是个人信息被泄露、被滥用,人们的生活接近透明,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是法律缺失、监管空白导致维权难。与会专家都表示,目前,由国家立法来保护个人信息还不现实,但地方人大可以先行先试,深圳应该率先迈开这一步,为保护个人信息立法。深圳有条件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4
  建立完整保障体系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智峰说,目前我们国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除了《刑法》修正案外,还有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但其中对个人隐私的描述,其外延没有涵盖个人信息。正是法律的缺失、监管的缺位、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才使得个人信息被泄露到了如此地步。目前,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已经开始探讨这个问题了。如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已经成立课题组,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法建议稿。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立法,应该综合治理,从刑法到民法,再到各行业的专业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屏障。政协委员艾及说,由于缺乏民法来保护个人信息,现在基本上是靠企业自律,签订一个保密协议,这些东西的威慑力是很低的,应该在民法和专业法中规定泄露个人信息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他特意检索了深圳各行业保护个人信息的立法情况,发现深圳只对保安行业保护个人信息立了法。《深圳市保安服务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保安企业对客户提供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要求保密的资料、技术等负有保密的义务。
  非常关注
  资料从何流出
  读者继续指证
  刚成业主就接到中介电话
  李小姐:我是西丽南国丽城的业主。我们的房子原是我老公的名字前两年才在国土局加上了我的名字,随后我的电话就不断被人骚扰。这明显是国土部门将我的资料给泄露了。
  资料留给小区后骚扰电话不断
  张先生:我2006年在“西城尚土”填写资料后,一些地产中介不断打来电话。前段时间我换了电话号码,就再没有不明电话打过来。我认为是那个小区开发商把我的资料公布出去。
  建议政府成立调查部门
  邓先生:上星期五商报B1版的《“国土”再放话:不是我干的》报道写得太好了,建议政府成立一个部门,调查与惩戒透露他人信息的不法人员。
  地产中介是祸首
  张先生:业主个人资料被泄露,我认为罪魁祸首是那些地产中介。他们既有可能接触这些东西(通过和国土部门),又有利益在里面。
本文来源:深圳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移动政企分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