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分辨CPU的单核性能强和多核和单核性能强!

手机玩游戏,单核性能强和多核性能强哪个重要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手机玩游戏,单核性能强和多核性能强哪个重要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但是也要考虑手机游戏的问题个人认为是多核手机比单核要好,应该下载一些安全性能比高的手机软件,你在应用宝上下载手机游戏,那里的手机游戏对手机系统伤害小,而且对手机系统要求不高,可以放心下载
采纳率:93%
这个肯定的可以告诉你,多核的要强
当然是多核性能强多啦
不然设计出来干嘛
技术退步怎么行
多核的强被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 查看内容
快来看!苹果A10X Fusion处理器性能让骁龙老实了!
共 1939 人围观
来自: 今日头条
  这年头中高端智能手机的性能都是过剩的,在日常体验中很难感受性能差异,因此理论跑分就成为了小伙伴们最爱。Geekbench 4、安兔兔、鲁大师.....相信你也能说出很多测试软件的名字吧?  提到跑分,苹果新一代iPad Pro所搭载的A10X Fusion处理器可算再一次亮瞎了不少小伙伴的眼睛。和iPhone 7搭载的A10 Fusion相比,A10X Fusion处理器的核心数量从四核升级到了六核,具体来说就是改用全新的“3+3+12”架构,A10X Fusion处理器其中3个为高性能处理核心、3个为高能效处理核心,剩下12个为GPU处理器,官方宣称比iPad Pro的A9X在速度上提升了30%,图形速度提升40%。快来看!苹果A10X Fusion处理器性能让骁龙老实了! 图1  在GeekBench 4测试中,A10X Fusion处理器的单核性能和多核性能分别达到了,秒杀了Android阵营全家!快来看!苹果A10X Fusion处理器性能让骁龙老实了! 图2  啥?你不信?  先来看看Android阵营GeekBench 4单核跑分榜单吧:快来看!苹果A10X Fusion处理器性能让骁龙老实了! 图3  没想到吧,排名最高的并非骁龙835和Exynos 8895这两款最新10nm旗舰,反而是三星上代旗舰Exynos 8890,然后才是骁龙835、麒麟960、Exynos 8895。问题来了,哪怕是排名第一的Exynos 8890,其单核性能也仅有A10X Fusion的50%。  再来看看Android阵营GeekBench 4多核的跑分榜单:快来看!苹果A10X Fusion处理器性能让骁龙老实了! 图4  这一次排名第一的是麒麟960,接下来是骁龙835、Exynos 8890、Exynos 8895。无论这边打得多激烈,距离A10X Fusion处理器的9091分也还差着30%多呢。  也就是苹果采用封闭的软硬件生态系统,如果开放自家A系列处理器给Android手机用,哪里还有高通和三星的饭碗(顶配手机领域)?  但是,也正是因为Android和iOS是两个生态圈,所以无论iPhone的A10X Fusion处理器有多强,对Android领域的冲击都是有限的。真果粉不会因为iPhone性能不如Android手机而倒戈,用惯了Android的用户也很难会因为iPhone更强而反水。比如小编,就是Android手机的忠实拥护者(旁人:切,大家别听他YY,这家伙是穷,买不起~)。  可能又有小伙伴会问了,现在Android领域处理器的真实排行是怎样的?  第一梯队:高通骁龙835、三星Exynos 8895  这两颗处理器综合性能其实差别不大,骁龙835的优势GPU性能要强一点,基带技术更先进。Exynos 8895在节能方面的表现更好一些,可惜Exynos 8895只被三星自家使用,年底则可能有一部分产能会留给魅族,作为PRO系列旗舰机的芯脏。  此外,联发科Helio X30和麒麟970也是第一梯队的候选者,它们会在年底前正式亮相。  第二梯队:骁龙821、骁龙820、麒麟960  这三颗处理器中麒麟960的CPU性能更强,其他两款GPU性能更强。  第三梯队:Helio X20、Helio X25、Helio X27、骁龙660、骁龙652/653  这些处理器性能都不赖,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即将亮相的骁龙660,性能较强且功耗更低。此外,联发科即将发布的Helio P23和P30也是这个档次的存在。  第四梯队:Helio P20、Helio P25、骁龙630、骁龙625/626、麒麟650/655/658  这些处理器都主打能耗比,性能够用,在搭配同容量电池时,续航时间明显优于搭载上面那些处理器的产品。  第五梯队:Helio P10、骁龙435  属于性能勉强够用的存在。
1.2.3.4.5.6.7.8.
1.2.3.4.5.6.7.8.
Powered by
站务咨询:多核cpu和单核高性能cpu的综合性能之争_图拉丁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43,997贴子:
多核cpu和单核高性能cpu的综合性能之争收藏
多核cpu和单核cpu的性能之争现在不少人喜欢用一些服务器上退役后的cpu作为自己装机的中心,也有人用双路的服务器主板搭载一些多核超线程的服务器CPU,先撇开性能是否强劲的问题,就单论这核心数也足以令人为之不能自拔,而且这类组合也一向宣称:战I7,虐E3之类的口号。花不了一个四代i7的价钱,DIY出性能不可小觑的多核主机。追求极致性价比历来是平民装机爱好者的最高追求,既花不了大价钱,又得到了性能不俗的机器,更收获了装机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这股装机热潮之下,是否还存在着一些值得令人思考的东西呢?我想还是有的。其一:阿姆达尔定律指出,以运行单一程序为前提条件,除核心数不同其它参数均相同的两款cpu,其cpu核心的数量和cpu性能不成正比,由公式得到的图形如下,x轴正向为cpu核心数,y轴为cpu综合性能,以程序中的并行运算比例为0.8,单核性能为一单位为例,所得图形如下(绿线)
建材特价特价就在今天,错过今天再等一年!
其中黑线是相对单核性能为1.5倍的核心—性能曲线,两者对比可以得出,在运行单一程序时,cpu的单核性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数的增加所能提供的性能增益不断减小收敛至极限值(红线)。四核心达到极限性能50%,这是在单一程序的并行运算比例为0.8的情况之下,如果该比例减小至0.5,则四核性能将达到总性能的80%,若继续减小至0.2,则四核将占据94%的极限性能,这也就意味着此时的四核和16核的cpu性能之差不会超过5.4%,当然,这些数据都是以核心数作为唯一变量的前提之下得到的理论值。但这些理论值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运行单一程序尤其是对多核优化不支持的程序时,单核性能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多核的优势非常微弱,从图中可以看出多核所能提供的性能增益将小于20%(含20%并行计算)。
有些道理是一点就破的,为了得到一个流畅的运行平台,仅有硬件恐怕是不够的,只有软件和硬件的完美嵌合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充分发挥硬件的性能,遗憾的是,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程序中对多核进行优化的程序并不多,就算做了优化,优化程度的不同也影响着cpu的效率。或许这也是AMD不受待见的原因之一吧。
平时很少发帖,说的不好的笑笑就好,不要太在意
赶紧网,免费发布信息!
但这觉绝不代表多核cpu就不具备极高的性能,多核的不受待见是大环境所迫,前面也只是说单核运行情况下所得到的理论参考,在日常工作或娱乐中,当需要任务多开时,多核的性能才渐渐释放出来,多任务执行是多核cpu与生俱来的强大特性,这也是仅依靠单核来处理任务的cpu难以望其项背的。而且,多任务运行时,单核性能的不足也是完全能通过多核心数来弥补的,在拥有多核的情况下,如果单核性能也不弱,这将是激动人心的事。
其二,多核多线程平台所拥有的性能,服务器退役的cpu所具有的性价比都是让人蠢蠢欲动的,或许加几百块钱入一个就能得到非常可观的性能提升,但是应该明确的是否真的有必要追求这些看似诱人,却会过剩的性能,以及更换平台所带来的一切不确定性因素?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结论等于什么都没说
新人一枚,有观点欢迎交流,求轻喷。
麻痹杨颖滚出来卖车票!!!给你好脸了是不!!!十秒内不出来就发你裸照!!!别忘了我手里有你237张裸照!!!黄晓明来了都没用!!!我话撂在这!!!
太长。。。。
X99什么时候靠岸
多核cpu比单核高性能CPU 更有优势,不同的核心处理不同的数据。速度更快,能耗更低。
技术贴要顶起来
对于一般用户而言现在的CPU是多核性能过剩,单核性能再多也不够的时代。真的遇到并行率很高的程序............现在的发展方向是把这种应用丢给显卡去运算
买cpu认英特尔牌就对了,至少近几年是这样无论核多少
第一张图 为多核多线程一般应用能耗不超过34W
当第二张图只用一个核心时速度明显慢了非常多,并且CPU占用率几乎满载,功率也上升到了91W,,当然这也不能完全说明单核CPU功耗都很高,当CPU长期满载时能耗确实比较高些。高频=高能耗
E3是单核性能、线程数比较均衡的
第一张图 CPU 1.6
第二张图 CPU2.93
频率相差1.33 ,运行速度比前者慢了很多,功耗也更大。
不懂,还是来数框框把
技术贴不顶不是层主二十五年前,在深圳的某教室内,老师怒斥学生:“抄抄抄,你就知道抄袭作业,将来到了社会上你还敢这么抄?”男孩一句话都没说。二十五年后,在企鹅新品发布会上,某老总讲出了这个故事。
留名,会火。。。
科班入门基础知识 程序:
串行代码--&并行代码---&串行代码--&.....1. 在执行串行代码的时候, 你有一万个核心,也没意义,和一个核心相似.2. 并行部分:
串行---& 一系列并行任务{ 任务1=10秒, 任务2=3秒, 任务3=5秒 ... } ---同步---&串行,
这种情况下, 需要等待10秒的任务完成,才能继续下面的, 其他核心早就完成了, 却在空闲等待.而程序, 串行代码的比例相当多.简而言之,同架构的处理器, ,
2个 2.5G 一定输给 1 个5.0G因此, CS盲,计算机科盲, 才会一个劲地鼓吹多核, 什么AMD多核, 操作系统 多核优化....多核调度,就那么点算法, 都是十几年前的东西, 没有什么新的. 哪有什么突破性的多核调度优化...
看不懂!我觉得1840就挺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骁龙820/麒麟950全面比拼:谁吊打谁?
来源:作者:远洋责编:远洋
讯 3月4日消息,关于骁龙820和麒麟950两款处理器的性能对比大家都是比较关注的,网上对两者的性能也有一些分歧,对此安兔兔多维度对比了高通骁龙820、海思麒麟950这两款处理器,不妨一起来看一下。本次测试用到的评测软件主要有:安兔兔评测、GeekBench、GFXBench。安兔兔评测的综合性能对比:对比维度主要涉及到CPU单核性能、CPU综合性能、GPU性能、综合性能。CPU单核性能:高通骁龙820成绩(11966)&海思麒麟950成绩(10725)CPU综合性能:高通骁龙820成绩(30482)&海思麒麟950成绩(34524)GPU性能:高通骁龙820成绩(55098)&海思麒麟950成绩(18082)综合跑分成绩:高通骁龙820成绩(136383)&海思麒麟950成绩(92746)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高通骁龙820在单核性能、GPU性能、综合跑分方面,全面领先海思麒麟950。在CPU综合性能方面,海思麒麟950相比高通骁龙820占有优势。PS:高通骁龙820为4核心设计,海思麒麟950为8核心设计。GeekBench CPU性能测试:GeekBench单核性能:高通骁龙820成绩(2338)&海思麒麟950成绩(1871)GeekBench多核性能:高通骁龙820成绩(5327)&海思麒麟950成绩(6383)在CPU性能测试方面,GeekBench的结果,同安兔兔的测试结果一致——高通骁龙820单核性能强,多核性能弱。GFXBench GPU性能测试:GFXBench曼哈顿ES 3.0测试:高通骁龙820成绩(48.7 FPS)&海思麒麟950成绩(16.3 FPS)。同安兔兔GPU性能测试结果一致。总结:用GeekBench、GFXBench同安兔兔的成绩对比分析,能够发现评测结果的一致性。在单核性能能以及GPU性能方面,高通骁龙820占有绝对优势。在多核方面,海思麒麟950领先高通骁龙820,毕竟8颗核心不是吃白饭的;在实际的评测过程中,还有综合的考虑到,手机RAM读写速度、系统流畅度等因素。所以综合性能测试(跑分)也是必不可少的测试项目。至于谁吊打了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解析CPU从单核过渡双核 多核绝不是偶然
作者:佚名
字体:[ ] 来源:互联网 时间:04-21 01:31:38
正当双核、四核处理器风头正劲的时候,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要从单核过渡到双核、四核,甚至是更多的核心?然而这样在CPU内集成多个核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些问题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
在多核不断的发展下,
正当双核、四核处理器风头正劲的时候,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要从单核过渡到双核、四核,甚至是更多的核心?然而这样在CPU内集成多个核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些问题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
在多核不断的发展下,英特尔也给出了一个答案-万亿级计算(结构)。它将实现80个内核,256GB/s的移动运算,1万亿次的运算功耗为98W。
在2010年或者更远,万亿次计算产品问世的时候,人们可以看到每个核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超线程能力,比如说每个核能够处理四条线程。因为如果让每个核都具有多线程的能力,便能让缓存带宽应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未来人们会看在一个系统当中,在一个处理器当中会有不同类型的核,在万亿次级计算的处理器当中,虽然所有的核在架构上都具有兼容性,但这绝不意味着所有核都是相同的,英特尔一定会对不同核做专门任务的分配。比如有一些核是做了媒体和图形功能增强的,有一些核是做网络和通信功能增强的,还有一些核是负责安全。但是它们会共享同一套指令组和共同的架构的基础,这样的一个设计对于编程工作来说,可以让编程变得尽可能简单和具有前后一致性。
那么,多核化趋势正在改变IT计算的面貌。跟传统的单核CPU相比,多核CPU带来了更强的并行处理能力、更高的计算密度和更低的时钟频率,并大大减少了散热和功耗。目前,在几大主要芯片厂商的产品线中,双核、四核甚至八核CPU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CPU内会有更多的核心出现,以及越来越来多的核心数量究竟可以有对我们最终使用有多大的提升?(以下文章摘自博客@英特尔中国)
● 为什么微处理器要从单核转向多核?
自从英特尔在2005年推出了第一代双核处理器之后,我们经常会被用户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微处理要从单核转向多核?计算机上不断涌现的新兴使用模式让最终用户对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对性能每年提高的幅度还在不断加速,而多核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何将处理器性能提高10倍——采用多核技术
为什么不能用单核的设计达到用户对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的要求呢?答案是功耗问题限制了单核处理器不断提高性能的发展途径。
作为计算机核心的处理器就是将输入的数字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然后将结果输出。假定计算机的其他子系统不存在瓶颈的话,那么影响计算机性能高低的核心部件就是处理器。反映在指令上就是处理器执行指令的效率。
处理器性能 = 主频 x IPC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衡量处理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是每个时钟周期内可以执行的指令数(IPC: Instruction Per Clock)和处理器的主频。其实频率就是每秒钟做周期性变化的次数,1秒钟只有1次时钟周期的改变叫1Hz(赫兹)。主频为1GHz 就是1秒钟有10亿个时钟周期。
因此,提高处理器性能就是两个途径:提高主频和提高每个时钟周期内执行的指令数(IPC)。处理器微架构的变化可以改变IPC,效率更高的微架构可以提高IPC从而提高处理器的性能。但是,对于同一代的架构,改良架构来提高IPC的幅度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单核处理器时代通过提高处理器的主频来提高性能就成了唯一的手段。
不幸的是,给处理器提高主频不是没有止境的,从下面的推导中可以看出,处理器的功耗和处理器内部的电流、电压的平方和主频成正比,而主频和电压成正比。
因为:“处理器功耗 正比于 电流x 电压x 电压x 主频”,“主频 正比于 电压”
所以:“处理器功耗 正比于 主频的三次方”
如果通过提高主频来提高处理器的性能,就会使处理器的功耗以指数(三次方)而非线性(一次方)的速度急剧上升,很快就会触及所谓的“频率的墙”(frequency wall)。过快的能耗上升,使得业界的多数厂商寻找另外一个提高处理器性能的因子,提高IPC。
提高IPC可以通过提高指令执行的并行度来实现,而提高并行度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处理器微架构的并行度;二是采用多核架构。
在采用同样的微架构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处理器IPC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多核的方法,同时有效地控制功耗的急剧上升。为什么?看看下面的推导。
因为:“处理器功耗 正比于 电流x 电压 x 电压 x 主频”,“IPC 正比于 电流”
所以:“处理器功耗 正比于 IPC”
由单核处理器增加到双核处理器,如果主频不变的话,IPC理论上可以提高一倍,功耗理论上也就最多提高一倍,因为功耗的增加是线性的。而实际情况是,双核处理器性能达到单核处理器同等性能的时候,前者的主频可以更低,因此功耗的下降也是指数方(三次方)下降的。反映到产品中就是双核处理器的起跳主频可以比单核处理器更低,性能更好。
由此可见,将来处理器发展的趋势是:为了达到更高的性能,在采用相同微架构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处理器的内核数量同时维持较低的主频。这样设计的效果是,更多的并行提高IPC,较低的主频有效地控制了功耗的上升。
除了多核技术的运用,采用更先进的高能效微架构可以进一步提高IPC和降低功耗——即提高能效。基于英特尔&酷睿™ 架构的英特尔& 酷睿™ 2 双核处理器和至强处理器就是现实中的例子。相比英特尔前一代的NetBurst 微架构(Intel& Pentium& 4 和Pentium& D),酷睿微架构采用的英特尔& 宽区动态执行引擎和英特尔& 高级数字媒体增强技术,就是提高IPC的创新技术;英特尔& 智能功率特性则是降低微架构功耗的技术。
● 多核出现的必然性
摩尔定律:
摩尔老先生最初是1965年为《电子学》写行业展望的时候,第一次写下了这个有名的预言,是说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目会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当时市面上的集成电路有30来个元件,在研发中的集成电路是60几个。摩尔预言10年后会达到6万个(事实上9年后就达到了这个数字)。这实在是惊人的准确了!虽然这只是一个行业发展估计,摩尔做这个预测还是非常严谨的。到1975年,考虑到电路板上空间的限制,摩尔认为不可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所以修正了他的预言,预测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目将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据说后来实际速度是每21个月翻一番。从1965年至今,四十多年了,摩尔的预测一直非常准确,被称为“摩尔定律”真是当之无愧。
Intel估计在到了2017年制程更精细至3nm
那么,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目会以大约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这越来越多的晶体管究竟对广大用户有什么意义?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电脑比多年以前的功能强大多了,差不多二十多来年电脑的性能一直是跟主频挂钩的,主频越高,性能越高。原因是芯片上的晶体管一代比一代多,就能做得更精细,执行指令的节拍(也就是主频)更快。但电路越复杂,消耗的电能就越多,所以散热问题就很突出了,终于成为制约性能提升的瓶颈。记得前两年看到网上一个搞笑图片,在电脑的主板上煎鸡蛋,我可笑不起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芯片上有大量的晶体管,能组成一个巨大的复杂电路,也可以组成很多个小的比较简单的电路。但前者与后者相比,能耗就相差很大了,与之相关的发热也相应有很大差距。多核的道路就是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在一个芯片上建造多个CPU内核,而不是建造单个巨大的CPU。这样就可以在较小的能耗下,让多个CPU共同工作,提高整体性能。摩尔定律告诉我们芯片上的晶体管会以指数增长,我们就能在一个芯片上建造越来越多的功能强大的CPU内核,从而继续提高电脑的性能。今年二月我们在美国发布的“万亿级”80核的研究用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功耗只有62瓦。在十年前,同样性能的计算机是用大约1万个奔腾Pro芯片组成的超级计算机(1996年,ASCI Red),需要电力500千瓦。
因此,走上了多核道路,电脑就会继续大幅度提高性能,同时成为我们的好帮手。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会再出现在CPU上摊鸡蛋的现象。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核和多核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