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网再忙 孙子还是要看好

卖菜夫妇忙生意忘接孩子 邢台民警提示再忙也别忘了娃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樊淑艳 、李斌)夫妇俩忙于生意,竟忘记了到火车站接自己从寄宿学校返回的9岁女儿。6月15日,邢台交警在火车站附近发现了正在哭泣的这名小女孩。交警提示,生意再忙也别忘了娃。
15日,邢台交警五大队天一中队民警在执勤时发现一个小女孩在路边哭,协勤民警迅速将小女孩带到岗亭了解情况。待小女孩情绪稳定后,协勤民警询问到了小女孩父亲的电话,并通知他来岗亭接孩子。在等待父亲的过程中,小女孩称自己姓缪,今年9岁,父母在邢台市卖菜,她在一所寄宿制学校上学,每周六放假回家都在火车站下车,父亲在站牌处接她,今天下车后没有看见父亲,在等了将近半个小时后还是不见父亲来,就试着自己回家,由于她对这的路不熟悉,一直向北走,越走越陌生,所以害怕地哭了起来。
10分钟后,孩子父亲赶来,说由于卖菜忙忘记了接孩子,幸亏民警发现了孩子并妥善安置,孩子才没有发生危险。
临走时,民警提示孩子父亲,挣钱重要,但是孩子更重要,如果因为挣钱把孩子丢了,只怕会后悔一辈子。
本文链接:
http://hebei.hebnews.cn//content_3308126.htm
【责任编辑:孙婷】
][]][]][]][]][]
河北新闻网官方微博:海军飞行员坠机牺牲 老父一句话感动将军
  姜涛(左)、鲁朋飞(右) 英雄年轻的生命已逝去,但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心间。
  我们飞翔在高远的天空,是因为脚下有广袤而厚实的土地。
  1、5月10日是母亲节。姜涛利用飞行训练的间隙给耿凤茹打了个电话,祝妈妈节日快乐,问爸爸的身体情况。耿凤茹应答了几句,照例着急地追问儿子何时让他们老两口抱孙子的事。
  姜涛在电话那头笑着回答:“妈,您别着急了,我和一冰商量好了,七月份一起去青岛疗养时要孩子。走之前,也就是24日,我俩先回家一趟看看你们二老。”
  耿凤茹撂下电话,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在屋外拾掇院子的老伴姜忠义。14日曹北有集。一大早,姜忠义两口子扒拉几口饭,出门了。
  他俩先在集上割了50块钱的肉,家里有冰箱,儿子、儿媳回来得给他们包顿饺子;接着捉了两头小猪,儿子嘱咐过,养上两头猪到过年杀了,给岳父岳母家送一头,自己家留一头;又抓了十来只小鸡崽,自己家鸡下的蛋营养价值高,等儿媳坐月子时给她补身子。正要提着一大堆东西往回走,姜忠义一想,扭头转到苗圃市场,买了两棵李子树苗和两棵枣树苗。
  耿凤茹有点犯愁:“这么多?”
  姜忠义说:“你不懂,我回去就把这几棵树苗栽上,等我孙子会走会跑回老家来看我们的时候,我就在自家院子里摘果子给他吃。”
  耿凤茹一听乐了,连声说好,夸老伴想得长远、周到。
  快走到村里的时候,姜忠义接到村支书李春山的电话:“忠义呀,在哪呢?部队来人了,一会儿上你屋里去。”
  他问有啥事,村支书没说。
  姜忠义以为是来调查家庭情况啥的。进了自家小院,他取镐刨坑,三下五除二把几棵树苗栽好了。中午饭时,两辆军车呼呼呼开来,他的心一下突突突跳个不停。车上下来的军官说:“姜涛在飞行训练中受伤了,你们收拾收拾东西,跟我们去部队看望一下。”
  军车把姜忠义夫妇拉到葫芦岛市的一家宾馆。穿军装的人站了一堆。看见先到的妹妹坐在台阶上哭,姜忠义赶紧上前问:“涛在哪?”妹妹说:“哥呀,小涛没了。”就像脑袋上被人敲了一镐头,“嗡”的一声,姜忠义眼前一阵发黑,金星乱舞,啥也不知道了。
  说来姜忠义也是个苦命人。小时候家里穷,初中没毕业,便投奔已远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镇南甸子村的大姐姜玉芝,在砖厂给人家推土、打泥。苦吃了很多,钱没挣多少。到1978年前后村里分田到户,姜忠义托人把自己的户口从老家朝阳迁到南甸子,和姐姐一家合伙种地,一种种了好几年。
  自己从小遭罪,得让儿子有一个不一样的命运啊!姜忠义拖着头上有伤的身体四处打工。他先是在辽阳发电厂揽工,学会做木工活;后又远赴青海修高速公路,学会开挖掘机。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奔波,每年春节才回家一次。再苦再累,儿子就是姜忠义的动力,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价值。
  2007年,海军来阜新中学招飞,19岁的姜涛没跟父母吱声,偷偷报了名,县市两级体检合格后去北京复查,他这才通报家里。
  姜忠义说:“儿啊,你做梦呢吧?做梦都梦不到开飞机啊!”
  甭说,梦想成真。1个礼拜后,姜涛激动地给家里打来电话:“爸,成了!我通过了!”
  头两年在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习,姜涛只回过1次家。姜涛对父母说:“我选择这个职业,就等于把一切交给国家了。”姜忠义接口道:“只要你能成才,能为国家和部队作贡献,你就是爹妈的好儿子。”“那是必须的!”儿子信心满满。
  可现在,他的儿子没了。
  2、与姜忠义相比,鲁有海的人生经历简单一些。
  他自小在河南省博爱县魔头镇际西村长大,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鲁有海肯吃苦、肯动脑筋,成了一名种菜的好把式。
  1982年,他和妻子郝瑞芳的大儿子鲁振华出生。1993年,夫妻俩又要了第二胎,生下次子朋飞。
  沁阳一中是招飞的优质生源基地,北海舰队原司令员王继英就是从该校走出来的风云人物。有一次周末回家,朋飞眉飞色舞地说老将军来母校作报告了,讲航母、讲舰载机的故事,他高中毕业也要去海军当飞行员,开着战机上甲板。
  鲁有海当时没吭声,心想开飞机多危险,希望儿子以后学个医生或者学个会计,好找工作。
  然而,鲁朋飞和姜涛一样,也背着家里在学校偷偷地报名应征。后来要上郑州体检了,学校要求家长一道去,他这才告知父母。
  2011年,沁阳一中几十名男生参加招飞,确定入伍的就他一个。朋飞走的那天戴着大红花,送行的人挤得里三层外三层,鲁有海夫妇觉得脸上特有光彩。
  鲁朋飞是海军首次按“3+2”培养模式选拔的优秀学员。今年5月初,朋飞放单飞。那天傍晚6点多,鲁有海正开着他的翻斗车在山西晋城走村串户卖菜,儿子给他手机打来电话:“爸,我放单飞了!”听得出儿子特别兴奋。鲁有海说:“好啊!以后你更要听教员的话,听领导的话。开飞机不像开汽车、开摩托车,特别要注意安全。”儿子说:“爸,您就放心吧!退一万步说,假如有啥事情的话,那是我自己选择的职业,我不后悔。我是国家的人,国家利益比咱们个人利益重要,您说是不是?”
  鲁有海不高兴了:“呸呸呸,你别乌鸦嘴,不要说那些不吉利的话。”
  儿子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了:“爸,您放心,我不会有事的。”
  通完电话,不知为啥,鲁有海一屁股瘫坐在路边,半小时没动,抽了好几根烟。
  出事那天,海军航空兵学院在第一时间先向鲁朋飞的亲舅舅、博爱县民政局副局长郝瑞军通报了不幸的消息。当天晚上8点多,郝副局长带着部队上的人一起来到姐姐、姐夫家,按预先商量好的说法告知情况,语气轻描淡写。
  朋飞受伤了?是在飞机上还是地面上?伤得是轻是重?伤在身体的哪个部位了?问什么问题那个上校都支支吾吾,鲁有海两口子意识到事情很严重,赶紧收拾行李。想着住院治疗需要很多钱,他们把家里卖菜的收入总共43000多元全带上了。
  从新乡坐火车到北京,又从北京转车坐高铁到达葫芦岛。鲁有海一看那么多当兵的帮着拿行李、递饮料,顿时像被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冷透了。但他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只要孩子有口气,折胳膊断腿不怕,我养着。
  真相终于被告知:因发动机故障,鲁朋飞和他的教员姜涛牺牲了!
  鲁有海像灵魂出窍一样一下愣在那里,脸色煞白,眼睛直愣愣地盯着窗外,上下嘴唇不住地抖动,两只手想握住却怎么也握不住。郝瑞芳“哇”地大叫一声,晕厥过去。早在现场准备应急的医生护士赶紧七手八脚上前一阵救治,郝瑞芳才呼天抢地地哭了出来。
  3、在此,让我们先放下烈士父母的悲伤,简略地叙述一下在那个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的日子,姜涛和鲁朋飞经历了怎样的生死抉择。
  5月13日,渤海空域。一团85名学员全部参加飞行训练考核,54名教员加上60多名保障人员都在外场。两条航线上22架飞机此飞彼落、争强显胜。
  按团里的计划,第一轮姜涛已带学员杨路强飞了10个架次,第二轮将带鲁朋飞飞10个架次。鲁朋飞先登上81206号教练机,姜涛接着也坐进座舱。
  12时46分,姜涛和鲁朋飞驾驶的长机滑进副跑道,与紧随其后的僚机同时呼啸升空。40分钟后,双机编队特技考核科目结束,塔台评判:动作规范,无可挑剔。
  13时36分58秒连续起飞,在飞机上升过程中,指挥员李万年发现飞机异常拉烟,即令“检查温度”“注意状态”。话音刚落,飞机就以一个非常大的坡度向右转弯,并快速回转近180度,对着机场边的一片小树林扎了下去,地面腾起一团烟火……
  黑匣子显示:从发动机故障到飞机坠地总共17秒钟时间。
  飞机正前方130米是地方驾校,350米以外是葫芦岛市区,该区域左右120度扇面内,密密麻麻分布着居民楼、加油站、商业中心、医院、厂房等等。飞行规定要求尽量避开或者说不允许在居民区迫降。
  初教六飞机没有弹射装置。
  别无选择,两位年轻的飞行员舍命一转,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和一腔热血,交给绿草如茵的大地,英雄的壮举在瞬间定格。
  飞行,一项充满危险而又极具挑战和献身精神的事业。
  4、郝瑞芳在宾馆不吃不喝躺了两天。鲁有海劝慰她说:“孩他娘,你得起来吃点东西,吃点东西才有力气带咱朋飞回家呀!”
  郝瑞芳说:“孩他爹,我不回去了。我的孩儿好好地送出去,这么个样子带回去,我咋见邻里邻居?咋见亲戚朋友?”
  鲁有海说:“咱朋飞是为国家牺牲的,是烈士,有啥不能见人的?”
  郝瑞芳说:“可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孩了,我的孩儿再也听不见他妈说啥话了,你说这今后的日子咋过呀?”
  鲁有海说:“这日子该咋过还咋过。咋过都是过。”
  “人家的孩儿都好好的,为啥单单咱的孩儿就没了呢?”郝瑞芳说着又哭。
  “朋飞出事,咱家还有个大儿子。姜涛是独子,他爹娘比咱心里更苦啊!”鲁有海说着,拿姜家的照片给老伴看。
  白天劝,晚上劝。看着丈夫两眼通红,头发白了许多,脸瘦了一圈,郝瑞芳不忍心,支撑起来喝水吃饭了。
  鲁朋飞的教员和同学将42765元捐款送到烈士父母手中。其中有10元的,还有5元的。鲁有海、郝瑞芳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沉甸甸的:“孩子们把零花钱都拿出来了,咱咋忍心收这钱啊!”老两口合计一夜,最后决定以朋飞的名义捐出10万元,用以资助二大队家庭经济困难的战友。
  经受天塌地陷一般的打击之后,姜家最先从心碎中清醒过来的姜忠义,开始开导已经哭晕过几次的老伴耿凤茹:“涛他娘,部队领导说了,小涛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性命牺牲的,我们得接受这个事实啊!”
  “孩子说好下下个礼拜回来看我呢,咋说没就没了呢?”耿凤茹止不住悲伤,“我给孩子攒的100个土鸡蛋,他连一个都没吃呢!”
  “涛他娘啊,你怎么那么傻啊!部队来人接我俩时我就叫你不要带鸡蛋了,你偏不听话,硬要把鸡蛋带过来给孩子吃,这是啥时候啊!”
  耿凤茹反驳丈夫:“你说我傻,我说你还傻呢,部队来那么多人到村里接我们,那肯定是大事,你还问人家是腿伤了还是胳膊伤了。”
  姜忠义说:“我不那么问,你可能连车都上不去,那我俩咋来看小涛呢?”
  5月16日下午,海军航空兵学院院长李建民、政委王再春要来宾馆看望烈士父母及其亲属。
  姜忠义说:“涛他娘,等会海军首长来,不要哭,你要忍一忍啊!”
  可见到两位将军,耿凤茹还是忍不住失声痛哭。姜忠义强忍着泪水制止老伴:“别哭了,听部队领导说,这是对部队首长的尊重,对部队的体谅和支持。”耿凤茹止住了悲声。
  握着烈士父母的手,两位将军的心情十分沉重:“姜涛是你们的好儿子,是我们的好战友,他和鲁朋飞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死,死得其所。你们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尽管提出来,只要我们能办到的事情,我们一定尽全力办好。”
  姜忠义说:“谢谢首长了,我们什么要求也没有。希望尽快把两个孩子的后事处理完,不要因此而影响部队工作。如果可以,让我带一套姜涛的飞行服回去,不为别的,我想继续替儿子再穿上两年……”
  短短几句话,让两位将军泪湿眼眶。
  姜忠义对老伴说:“提要求干啥?部队、地方政府该给的都会给,咱还争啥!人没了,给你一座金山又能咋地!一句话,不能给小涛脸上抹黑。”
  这些话,从一个失去独生子的农民嘴里说出来,分量好重。
  李院长、王政委又来到鲁有海、郝瑞芳的住处。望着一脸悲戚的烈士父母,两位将军声音颤抖,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安慰他们受伤的心。缄默之际,鲁有海开口了:“非常感谢部队领导,是你们培养了孩子。你们这么忙,还过来看我们,非常感谢。孩子的这个事,给部队添麻烦了。”
  谁该感谢谁?谁给谁添了麻烦?这位河南农民朴实的话语让两位将军百感交集、敬意丛生。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更多精彩: http://www.91sjzt.con/
12345678910菜农受伤 众人11天爱心接力抢收5000多斤菜
摘要: 昨天,东莞塘厦镇蛟乙塘公园附近一块9.3亩的菜地不时迎来远道而来的“摘菜人”,但地里的菜已所剩无几。
  一块菜地,11天爱心接力
  东莞塘厦一菜农腿部受伤无法下地
  热心街坊上门探访发起采摘行动 众人助力抢收2500公斤蔬菜
  昨天,东莞塘厦镇蛟乙塘公园附近一块9.3亩的菜地不时迎来远道而来的“摘菜人”,但地里的菜已所剩无几。
  这块菜地连日来在当地市民的朋友圈中声名鹊起,不少人慕名而来。11天前,住在菜地附近的杨阿姨发现地里蔬菜早已成熟却无人收割,热心的她主动上门探访打理菜地的菜农覃先生,发现覃先生腿部受伤、行走困难。为了不让菜农的心血付诸东流,杨阿姨将蔬菜急需采摘的消息告诉了老乡和邻居。附近的居民、老师、志愿者和社工获悉此事后,纷纷来到菜地帮覃先生摘菜,还想方设法将这些蔬菜卖出去。
  截至昨晚,这片菜地基本采摘完毕,共售出2500多公斤蔬菜,获得7000多元收益。
  3月3日
  热心街坊发现菜农“不见了”
  67岁的杨阿姨退休后一直在家照顾孙子。然而,连日来杨阿姨却把6岁的孙子拜托邻居照看,自己每天“早出晚归”。杨阿姨去哪儿了?这事得从11天前说起。
  3月3日,杨阿姨在自家阳台向下眺望,发现菜农覃先生的那片菜地“不太对劲”。“我也种过菜,看见菜地的菠菜、番茄都已经成熟了却无人收割,很奇怪。”杨阿姨说,“覃先生此前给我和附近的邻居都送过菜,彼此加了微信。”
  当天杨阿姨就给覃先生发了微信,可是对方一直没回复。“难道他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杨阿姨小声嘀咕,被一同练太极拳的队友听到了。“你这么关心他,就去看看啊!”队友觉得杨阿姨瞎操心,说不定人家外出了。可杨阿姨始终放心不下,当天就敲响了覃先生的家门。
  “一开始我问他为什么没下地摘菜,他怕麻烦大家,支支吾吾,不愿多说。”杨阿姨说:“聊了一会儿,我发现他行走困难,一问,原来是腿受伤了,这才明白其中的缘由。”
  3月4日至7日
  覃先生是家中的顶梁柱,除了需要赡养远在老家的瘫痪父母,还要抚养两个读中学的孩子。他的妻子精神状态不太稳定,无法外出工作。成熟的蔬菜无法采摘,不仅让覃先生此前的劳动付诸东流,也让一家人失去了经济来源。
  杨阿姨了解到覃先生的困境后立刻行动起来,召集了一些老乡和邻居帮覃先生摘菜,他们有空时就去帮忙,这其中包括了塘厦的居民海霞。
  劳作几天后,海霞发现他们几个人的力量杯水车薪,眼看着地里的蔬菜一天天老去,她决定求助孩子班级群里的家长。她将此事发到塘厦三小六年级4班的家长群,很快就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响应。
  三五老乡和邻居抽空帮摘菜
  3月8日
  20多热心人加班加点摘菜卖菜
  3月8日,20多个家长来菜地帮忙。从当天早上8时一直到晚上7时,家长们加班加点摘菜,采摘了800多公斤蔬菜和350多公斤西红柿。
  蔬菜收割下来后,家长们又将此事扩散到朋友圈,希望尽快卖出去。从9日起,越来越多得知此事的市民自发赶来,参与摘菜、卖菜。
  “不仅是家长出力,塘厦三小的老师们也跟着家长一起卖菜。”海霞告诉记者,班级群里有一个家长是工厂的经理,他得知此事后便立刻发动业务员找销售门路,联系好销售途径后,次日便收走了很多蔬菜。
  3月9日至13日
  大批爱心人士相助 菜都卖完了
  昨日上午,到菜地采摘的市民仍络绎不绝。怀孕在家待产的林女士看到朋友圈消息后邀上两名好友驱车40多公里赶来。“我想吃西红柿,就干脆过来帮忙。”林小姐说,来到后发现西红柿卖完了,她就下地摘了两大包菠菜。去找杨阿姨称重时,林小姐被告知“看着给、5元10元意思意思”。林小姐留下了50元,和朋友开心地回家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杨阿姨通常报价5元,但多数来买菜的市民都会多给一些。蹲在地里摘了一个小时菜的周女士说,她在农村长大,深知菜农对菜地的感情有多深。“小时候一旦遭遇天灾,我爸就要为我们的学费发愁好几天。”周女士说,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希望能多帮助有困难的菜农。
  在菜地担任“收银员”的姜女士收钱后会在笔记本上记账。“覃先生平日待人很不错,不爱计较。虽然他条件并不宽裕,但还是时常为大家着想。他总是想薄利多销,把最新鲜的菜卖给大家。有时让我们自己到地里摘自己想要的菜;有时天色很晚了,我们一个电话,他也会骑着三轮车把菜送来。”姜女士觉得这次周边居民如此热心帮助覃先生,也是“你待我有情,我待你有义”。
  东莞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姜园园说,昨日覃先生的9.3亩地基本采摘完了。截至昨晚,他们已经收到了6000多元爱心菜款,加上爱心企业和市民的自发捐款,共有7000多元。
  腿部受伤 菜农只擦了药油
  昨天上午,包扎着腿部的覃先生坐在三轮车上,看着菜地里忙前忙后的热心人,感动不已。覃先生今年44岁,老家在广西,来塘厦务农已有12年。覃先生说,以前靠种菜维持生计,日子还勉强过得去,可是这腿一伤,没法下地干活,就断了生活来源。“种菜挣钱不多,前年只赚了15000元。”覃先生说,他不仅要照顾妻子,还得经常回老家照料父母,由于打工时间不自由,只能以种菜为生。“这回腿伤了没法下地,本想着那些蔬菜只能烂在地里了,没想到这么多好心人都来帮我,忙活了好多天,真是太感谢大家了!好人太多了!”
  姜园园了解到,覃先生过年期间腿就受伤了,因为经济拮据,他不愿意去医院治疗,只用擦药油的土方子对付。姜园园说:“若爱心人士有医疗资源,希望可以帮助覃先生,让他早日重返这片充满爱的菜地。”
上一篇:下一篇:
通用频道推荐卖菜夫妇维持菜摊原状32年 终与被拐儿子团圆
广州日报3月13日讯,11日,对于河源市连平县陂头镇农民曾子仁与谢春花夫妇来说,是期待已久、毕生难忘的一天。时隔32年,夫妇俩在连平县警方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自己被拐长达32年的小儿子曾海明!当天下午,曾海明带着妻儿一家四口,从1300多公里外的上海回到广东河源,曾子仁与曾海明见面后,父子俩当场相拥而泣,三代人悲喜交加,场面相当感人。
昨日,曾子仁与家人赶制了一面上书&人民的好警察,百姓的好父母&的锦旗,对连平县警方的鼎力相助表示谢意。
卖菜夫妇维持菜摊原状32年 终与被拐儿子团圆
小儿子菜市场被拐
据连平县公安局局长张斌松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连平县陂头镇农民曾子仁带着妻儿一家五口来到连平县城以卖菜为生。
日,是连平县城的墟日,曾子仁夫妇当时忙着招呼顾客买菜,就让8岁的大儿子带着两个小儿子在摊位附近玩耍。到了当天午饭时间后,两个大的儿子跑回来了,而最小的儿子曾海明却一直没有回来。&弟弟被一个叔叔抱走了!&大儿子说出这样一句话,让曾子仁夫妇俩惊恐万分,夫妇俩哭喊着跑遍连平县城大街小巷到处寻找,但始终未见小儿子的身影,骨肉这一分离,就是32年。
曾子仁告诉记者,父子骨肉分离32年来,他们夫妇俩从未放弃过找回小儿子曾海明的念头。从此,曾子仁夫妇踏上了艰辛的寻子之路,32年来,夫妇俩耗尽了家里积蓄,精神上也大受打击。曾子仁说,为了早日找到被拐的小儿子,他将老家的房屋、地皮都变卖了,用于平时寻子路费,只要哪里听到有被拐儿童的消息就奔向哪里。儿子被拐后,曾子仁的妻子谢春花因长时间寻子心切,导致精神恍惚,夜晚总是梦见自己的小儿子曾海明被打骂、受饿挨冻的惨象,每次在睡梦中惊醒又哭又喊,最后曾子仁的妻子经过医院医治一段时间后才慢慢恢复平静。
在漫长的寻子路上,他们夫妇俩跑遍了广东珠三角及周边省市,也不知在寻子路上被骗了多少次,但无论寻子之路多么艰辛,夫妇俩从未放弃和改变寻子的决心。
寻子之心一直不变
&虽然我们夫妇已老去,但是我们没有放弃寻子的念头。&曾子仁昨日流着激动的泪水向记者讲述了寻子的艰辛故事。曾子仁称,为让被拐小儿子能回到自己的身边,32年来,夫妇俩的卖菜摊位和地点没有改变,就连卖菜放置菜架的风格也都保持原状,目的在于让被拐的小儿子能有一日认出自己爸妈的菜摊。
与此同时,连平县警方也从未放弃任何可破案的线索。张斌松告诉记者,由于当时破案的各项条件有限,被拐儿童曾海明的一张相片也没有留下来,所以该案件一直久侦未破。随着近年全国DNA数据库的全面运用,更是加快了查找全国被拐卖儿童信息的进度。
当得知公安机关可以申请做DNA比对时,数年前,曾子仁夫妇抱着寻子希望来到了连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办案民警结合案情并通过一系列的严格收集、上报手续,为曾子仁夫妇采集到DNA比对样本,并录入到全国DNA数据库进行比对。
一家三代终得团圆
寻子时间是漫长的,32年的不言弃、不放弃,终于在2018年春节前有了确切的好消息。张斌松称,连平县警方通过大量DNA比对与核实,最终确定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小伙子就是曾子仁的小儿子曾海明。
原来,曾海明当年被拐卖后,其养父母对曾海明经常打骂,孩童时期的曾海明在上海受了不少苦。慢慢地,曾海明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随着年龄的增长,曾海明在左邻右舍的言语中隐约知道自己的身世,寻找亲生父母的愿望就深深地种在了曾海明的心里。结婚有了第一个孩子以后,他就鼓起勇气走进了上海市公安机关,经过广东、上海两地公安机关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前天,在当地警方的相助下,曾子仁和曾海明一家三代的团圆梦在的失散32年后终于实现了。
&&&&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资理财需谨慎,切勿轻信投资承诺,本站与任何网上投资行为无关。
中国财经网
责任编辑:21
新闻评论排行
标题点击数
中国财经网版权所有人生自古谁无“死”—闲话死亡人生自古谁无“死”—闲话死亡村外那些事百家号十日之内三人去世。其中两个47岁,一个是单位的女职工,病逝的;一个是集镇上熟莱小贩,清早进货趴在方向盘上死的,估计是心脑血管的问题。还有一个,不到50岁,是同事的熟人,脑梗,具体年龄不清楚。三人共同点是年龄都不算大就去了。忽然就记起我以前的一个同事,他也是年纪不大就死去了。那是十年前,大约凌晨五点,他匆匆赶往单位,在十字路口被左边过来的车撞倒在地,车没跑,他死了。刚开始还神智清醒,用手机给同事打完电话就不行了。我这个同事当过兵,很正派,很热心,人缘很好。他老婆没有工作,在一个小集市上卖菜。我同事每天起很早去批菜,送到集市,然后吃点饭再去上班。他很爱喝酒,找几个同事一块喝酒是他最高兴的事,喝完酒就骑上他的小摩托,回家或干别的事,那时还没有查酒驾的。听说有一次酒后骑摩托带老娘,还把老娘摔住院了。现在他老娘还在,他却走了十来年了。要是早先也这么严的查酒驾,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吧。他的女儿还在上学,后来我见过一回,个头不高,稍黑,浓眉国字脸,跟我同事一样。我看着她,想跟她说些什么,最后什么也没说,我也帮不了她什么。死去的不用忙活了,活着的继续讨论房价、职称、美帝霸权、半岛危机……我的这个同事死时50来岁,后来有一个更年轻的同事死去了。这个更年轻的同事死时只有40来岁,他喝酒更厉害,每顿必喝。年长的同事劝他,没用;单位的领导劝他,不理;年纪差不多的同事有时和他一起喝,后来是硬拉着别人喝。车祸去世的那个同事虽然喝酒,但不耽误正事,而这个年轻的同事,喝过酒就啥也不干啦,有时还闹点事。身体终于喝垮了,精神也出了问题,被领导安排回家休养。后来,他向领导表示要回来上班,领导没同意,劝他养好身体再说。事实证明领导是英明的,不久,他就死了,要是死在单位的话,怎么说也是有些麻烦的。这两位同事的死与酒有关,酒能消愁也能害人,少喝为妙。再后来,我们单位又死了一个,这个不是同事,是单位职工的老公。那是在晚上,那个女职工跳广场舞去了,他老公忽然胸口痛的厉害,电话打不通,广场舞音乐的声音大家都知道。也可能是没带手机。他家是住单位里的,附近的邻居听到动静才发现,送到医院已经没救了。这位同事的老公没有固定工作,个子很高大,人也长的帅气,那个女职工肯嫁他大概就是看中这点吧。后来女职工承包单位食堂,他老公就来到学校。他们夫妻俩跟单位领导关系很亲密,又会做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他们夫妻感情很好,女职工性格外向,虽不是刻意秀恩爱,也不怕在人前显露。三个女儿,有一对是双胞胎,都很乖巧,学习也好。很让人羡慕的两口子。听同事们说,送他去医院的路上,除了喊疼就是叫他老婆的名字。到医院后,老婆赶到了,两个哭成一团,他胸口都被自己抓烂了,说的最多话就是“我痛!我不想死,不想死!”穷人不怕死,痛苦的人才寻死,生活如意的人哪舍得离开这个世界!大约三年前,又逝去一个。这个是单位的一个领导,那次喝酒回家太晚,没敢打扰打婆,就在客厅睡了,结果晚上心脏病发作,没救过来。他的心脏毛病早就知道,也去过医院,但医院说是因为什么原因不好动手术,本准备去更好的医院,可是没有及时去,结果就没结果了。还有一个五十来岁得癌症死去的女同事,一个性格人品都没得说的人。得病后做了手术,然后化疗,还是没用。死前两年信了耶稣教,有了精神寄托,走得很平静。不知是不是风水不好,最近十来年单位总是有四五十岁的同事离去。以前听过骂人的话,叫“不得好死”,是诅咒作恶的人的。“好死”就是寿终正寝吧!像病死、意外死、枪毙死、自杀死肯定不叫“好死”。这么说来我得有很久没有听说过“好死”的人了。我的远一点的姑太太101岁走的,算是寿终正寝了。他四个儿子,若干个孙子孙女、重孙重孙女,还有更低辈份的后代,称得上“枝繁叶茂&了。最大的儿子80多了,来给我叩头请“三斧头”,我当然不敢让他真的磕头。让一个80岁的老人给磕头,我担心会“不得好死”。“三斧头”是指娘家排行最大的兄弟的大儿子。在盖棺后他要把棺材左右共三根木钉用斧头象征性地磕进去一点,嘴里念叨,“姑姑,躲钉!”,磕三下喊三声,所以称“三斧头”。我那姑太太没有至亲娘家侄子,“三斧头”成了我爷爷,我爷爷早去逝了,该我父亲代替,我父亲也不在了,就轮到我。我们这规矩,夫妻俩的“三斧头”都是一人,邻近村的风俗就不一样,男方的“三斧头”变成了男方大舅家大儿子的大儿子,没写错,就是大儿子的大儿子。我觉得邻村的规矩比我们村的有道理。“三斧头”的意义是让血脉亲人最后确认死者是不是死于不可言说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不被婆家欺凌。接着说我那101岁去逝的姑太太,年纪大寿终正寝固然让人羡慕,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她的后代还有娶进门的媳妇全都康健,101岁的人没经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而且子孙后辈也多有出息。“老人活得太久会克儿女”的说法看来是错的。姑太太的老伴是在教育行业退休的,退休金都被他买了香油、中药等,做成治疗跌打、关节痛、腰痛之类的膏药。附近的人都来拿,也不收钱。他是94岁去逝的,也是高寿了。去送殡时,作为“娘家人”跟老太太聊天,听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年纪大了,也不能死,命是天主的,天主让我活到一百岁,还得挂个零……”,姑太太嫁去的那村是个小村,民国时期有洋人建的教堂,姑太太信天主教。她有四个儿子,两个儿子在邻省的小县城,二个儿子在我们邻村。据说当初因为什么事与人有了矛盾,对方是厉害的角色,扬言要“灭门”,所以把儿子分在两处,以防万一。姑太太婆家是很规矩的家族,她和老伴由四个儿子轮流赡养,冬夏季就在县城的儿子家住,那里条件好些;春秋季就在农村的儿子家住。从来没听过兄弟几个有什么纠纷,倒是妈妈常常提起姑太太的一个儿子给母亲验看大便、熬中药、夜里睡在床头照看的事。妈妈提起的这个儿子我也见过,红膛的险,总是笑呵呵的,说话速度不快,每句话都是想过再说的,给人可信可靠的感觉。《射雕英雄传》里郭靖问铁木真死了需要多大地方,铁木真骑在马上用鞭子抡了个圈说:“这么大就足够了”。不光是死了不需要多大地方,活着也不需要多少,衣服再多只能穿一套,菜饭再好吃饱就行,房子再大只能住一间。现代人中年而逝的不少,没一个是饿死的,都是背的东西太多,累死的。成吉思汗,一生致力于征服土地征服人口,有人说他是英雄壮志,我说,他是穷怕了。九岁时父亲被毒死,母亲被掠走受尽屈辱才回到铁木真身边,为了躲避追杀到处流浪,饱尝人间冷暖。曾经是部落首领的他享受过权力的滋味,巨大的落差让他对权力、土地、人口有了变态的占有欲,极度恐惧失去这些,也就是穷怕了,才有了后来无穷无尽的征服,直至病死。看新闻了解到这样一种贪官:穿着节俭,也不喜大吃大喝,甚至也不买豪车不养小三,只喜欢把贪来的钱藏起来。许多人不明白他这样做的原因,我看这就是病,是穷疯了的病。骆驼背上为什么有两个峰?因为沙漠缺水少食,好不容易遇到了就拼命的吃喝,拼命的储存,最后进化出储藏水和食物的骆峰。为什么有人容易胖?因为古时食物得不到保障,那些善于储存能量的人活下来的机会更大一些。这种能力在食物匮乏的时候是十分有用的,人类就将它以基因的形式保留下来。现在食物足够了,没有饥饿来消耗脂肪,所以越积越多,对身体反而有害了。人的一生就像沙漠的旅客,水带少了中途会渴死,带多了是累赘。还有带的更多的,居然累死在半路上,水却便宜了别人。这个多与少不要跟别人比。老牛驮着一袋粮食,公鸡不要羡慕,那些只够老牛吃三天。公鸡更不要学习,一袋粮食足以压死一只公鸡。道理好懂,虚荣难丢,贪欲难改。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村外那些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让我们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卖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