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机箱风扇方向多会影响板载声卡音质吗?

评论鄙人的大奶。&&今天看帖子无意中看到一个说到声卡的帖子。&&&&&这是我前段时间发的一个帖子&&里面有我自己DIY的一个音响组合。&&我这种音响如果配合独立声卡的话&&音质会不会有较大的提升?。&看上了这款声卡&&。&听说用独立声卡&&也要有高音质的音源才能听出效果来&是么?&评论有么有达人来给我解答下疑问-&-。、。。。。。。。。。。。。。。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5_.jpg
要看你的音箱到什么级别,要是个两三百的低音泡还是别花这个钱了,少说也要1K左右的。另外你要有足够的无损音乐。要是放放酷狗或者MP3格式,也别花这个钱了。推荐WAV、APE、FLAC。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gif 擦,这个位置终于显示图片了!
创新T3+茉莉路过……表示与直接插板载基本无差别……
一年不如一年?
个人感觉,这声卡加一不加一样
有些人你以为以后一定可以再见的,就没有放在心上,可是却不知道,也许永远也只是生命的过客;有些事,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做的,就没有在意,可是却不知道,也许已经来不及了.
ps:长风的府卧撑也被和谐了,大家看着办吧.
有7.1的必须外置独立功放机了,不然太浪费。没有的话,你瞎折腾个啥
音箱和功放外加DAC&才是关键单加声卡根本没提升
不枪 不软 不黑 不广告 理性评价
file:///F:/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ludashi.png
你要是木耳加啥都白搭。。。如果是神耳就不一样了,连火电、核电、水电都能听出区别哦。
上个外置的解码吧之前用过茉莉,茉莉相对集成的提升还是有的,不够明显
电脑硬件diy群:
diy群不止聊硬件,只求积极发言,潜水者勿入 求懂硬件的diy sir加入,无广告,无商家,单纯的交流天地 只要求一点,务实求真(想装x装大神的获得优越感的勿入) ps:群里的朋友都很活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查看: 53295|回复: 631
板载HD Audio声音真过得去吗?——《PC数字音频详解》(循序渐进,一定要按顺序看下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一、先了解点基础知识
板载声卡总是会被很多人称为“软声卡”、“AC 97声卡”,那为何要叫“软声卡”?“软”在哪里?为何这类声卡要叫做“AC97”呢?其实这里是有很大的误解的!
1. AC97是什么
在具体了解之前,我们先看看百度百科里面对于AC97冗长而又详细的介绍,这对于后面了解其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AC97标准的提出
1996年6月,5家PC领域中颇具知名度和权威性的软硬件公司共同提出了一种全新思路的芯片级PC音源结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AC97标准(AUDIO CODEC97)。这5家电脑公司包括了在主板芯片组领域占有举足轻重位置且市场占有率第一的INTEL公司、声卡业界的龙头大哥新加坡的创新科技公司(CREATIVE LABS)、在MIDI领域享有盛誉的日本YAMAHA 公司、芯片组制造大厂美国国家半导体及专门制造信息处理器系统的美国ANALONG DEVICES公司。与此同时,AC97标准同时也得到了国际上一些其它著名品牌厂商的大力支持和合作意向,其中包括比较著名的AZTECH LABS、CRYSTAL SEMICONDUCTOR、ESS TECHNOLOGY、OAK TECHNOLOGY公司等。从支持AC97标准的各大公司阵容来分析,AC97标准在当时的提出,其主要目的就是给未来的家用PC提供更出色、更高级的音源品质。AC97标准作为一种全新的音源架构,主要就是针对于PC多媒体市场需求日益迫切的音源信号处理方式和音源硬件加速方式而强化的两项功能,并据此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简而言之,就是把它们全部集成在芯片组中,以此来形成一种全新的PC音源架构。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PC多媒体音效市场必将由此而引发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一如当年AGP标准对显示卡业界的冲击。
众所周知,以往电脑音效厂商为了能够在PC机上加强各种音效处理,特别是增强3D音效的部分,逐渐发展并提出了许多技术规格来借以加强3D音效。就象早期的ISA声卡,由于其集成度不高,声卡上散布了大量元器件,后来随着技术和工艺水平的发展,出现了单芯片的声卡,只用一块芯片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声卡功能。如YAMAHA719、ALS007、AD1816等,由于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同处在一块上,很难降低电磁串扰对模拟部分的影响,使ISA声卡信噪比并不理想,一般只能达到60-75分贝。只有少数象创新AWE系列的高档声卡信噪比能达到80分贝以上。从目前观之,发展最快、最成熟、最完善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当属模拟与数字两种处理技术。重要的模拟音效处理技术包括SRS(SOUND RETRIEVAL SYSTEM)-SRS LABS、SPATIALIZER-DESPER PRODUCTS、QXPANDER-QSOUND LABS等。而相对于数字音效技术,目前仍然主要利用DSP芯片来完成诸如3D立体音效的处理。尽管数字音效处理所花费的成本可能较之于模拟音效处理技术要高出很多,但其具备能够同时集成不同音源的优势,并将会逐渐成为新一代音效处理标准。
因此可以这样讲,由5家业内厂商共同推出的新一代AC97标准规格,从根本上改进了传统的音源处理方式,首次采用了双芯片结构。AC97标准结合了数字处理和模拟处理双方面的优点,一方面减少了由模拟线路转换至数字线路时可能会出现的噪声,营造出了更加纯净的音质;另一方面,将音效处理集成到芯片组后,可以进一步协助厂商降低成本。另外,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随着USB标准和IEEE 1394的日趋流行,而目前的PC声音信号仍然只能通过PCI或ISA总线进行传输,也确实到了必须加以改进不可的时候了。时不我待,AC97标准规格也正是面对这样一个形势应运而生的产物。对于最终用户的消费者而言,既能够得到比以前更为优质的高品质声音,同时又能够进一步降低自己的购置费用,一石而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97年后,市场上出现的PCI声卡大多已经开始符合AC97标准规范,把模拟部分的电路从声卡芯片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块称之为Audio Codec的小型芯片,如图所示,左上角那块WM9701就是Wolfson生产的AC97芯片,中央的大芯片为FORTEMEDIA公司的FM801,可称之为Digital Control,是数字部分,简写为DC\&97芯片。DC\&97完成大部分声卡功能,如WAV回放,MIDI合成,音效处理等,再把PCM的数字信号通过与AC97相连的5条引线送到AC97芯片中,由AC97芯片完成数字和模拟信号的转换后输出到音箱。别看AC97芯片只有7X7mm见方,48脚的TQFP封装,它比普通DAC能完成更多的功能,还包含有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ADC,多路模拟信号混合输入及输出,就象音响中的数字编码/解码器和前置功放的作用。如图1右上角的VIDEO的PHONE接口,可以联接第二只CDROM和电视卡的音频输出。不同AC97芯片之间引脚兼容,原则上可以互相替代,购买声卡时可注意一下AC97芯片的型号,因为AC97芯片生产厂商众多,性能也大不一样。早期的PCI声卡售价高,材料也用得足,如YAMAHA724声卡上的AC97芯片采用了SigmaTel的STAC97系列,而后期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廉价的AC97芯片,性能不升反降,购买时一定要注意。不妨先看看高档声卡上的AC97芯片,记下其型号和厂商,以备在选购声卡时对照。SigmaTel的STAC97系列常用于高档声卡,如创新的PCI128 Digital采用了STAC9708芯片,支持四声道输出。SigmaTel最新的STAC9744芯片信噪比高达96分贝。象AD、Crystal、华邦等厂商生产的AC97芯片性能比它低,但大多数能达到80分贝的信噪比,常见于中低档声卡和主板集成声卡中。有的声卡宣称信噪比是如何优秀,其实并不是采用何种主芯片的关系,是全仗采用AC97芯片性能的优秀。普通AC97芯片十万块售价为4美元左右,名牌的产品价格更高。这使有的声卡生产厂商改变电路设计,市场上常见售价低于100元的声卡就没有采用AC97芯片,象CMI8738、ALS4000、VIBRA128等,是单芯片结构,数字部分和模拟部不分离,虽然降低了成本,不过信噪比是达不到80分贝的。现在可以回过头来看主板上的AC97声卡是怎么回事了,自VIA和INTEL相继在南桥芯片中加入声卡的功能,通过软件模拟声卡,完成一般声卡上主芯片的功能,音频输出就交由一块AC97芯片完成。所以这类主板看不到上面有较大的声卡芯片,只有一块小小的AC97芯片。与直接集成的硬声卡相比,由于采用软件模拟,CPU占用率比一般声卡高,如果CPU速度达不到要求或因为驱动软件问题,就很容易会产生爆音影响音质。为解决类似问题和提高性能,有的主板采用了集成硬声卡的方式,较正规也符合AC97标准,有一块较大的主流声卡芯片,还有一块较小的AC97芯片。而低成本集成声卡往往采用不符合AC97标准的声卡,如CMI8738等四声道音效芯片,其芯片成本与较高档AC97芯片也高不到那里去,但用户更乐意接受硬声卡,而不去关心其是否另带AC97芯片。
FM801.jpg (88.72 KB, 下载次数: 254)
14:46 上传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很显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总结:
1.)AC97是一种行业标准,其核心在于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的分离。导致标准诞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制造技术的进步,早期声卡由分离芯片向整合芯片转化的过程中,由于DC(Digital Codec)和DAC(Digital/Audio Codec)部分的整合,造成了内部线路电磁干扰,而无法进一步提升声卡芯片的表现能力。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声卡芯片的表现能力,并且降低生产成本(分离芯片的生产成本高于整合芯片),AC97标准诞生!
2.)AC97是通用声卡标准,他不是特别为了“软声卡”而制定的,只是由于标准中规定了DC和D/A部分是分离的。所以随着CPU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DC部分直接交给CPU来处理,由软件来控制,而D/A部分则依然由一块Codec芯片来完成。这样一来,就诞生了软声卡。软声卡其实还是有硬件的,硬件其实就是Codec芯片,这芯片其实完整的名字就是“DAC”。
引伸出去再讨论,其实自从AC97标准制定以后,之后的几乎所有声卡都采用了AC97标准,包括创新的Sound Blaster Live!、帝盟的MX300等我们众所周知的“硬声卡”,其实都是AC97标准的。同样的,其实基于主板整合的,也是有硬声卡的。实现原理很简单,只要将硬件DC芯片安装到主板上面,那这款主板同样可以实现硬声卡。所以,所谓集成声卡只是个泛称,集成声卡即可以是软声卡,也可以是硬声卡。
我们来比较下之前我讲的原理:
Sound Blaster 16 Pro.jpg (51.53 KB, 下载次数: 251)
15:34 上传
这是Sound Blaster 16 PNP早期声卡的经典代表,我们可以注意到,上面有相当多的分离芯片,这些芯片分别负责I/O、DSP、D/A转换和模拟放大等工作。声卡上面还有其他很多芯片其实有些都是为扩展的IDE接口服务的。
ESS ES1869f.jpg (55.2 KB, 下载次数: 261)
14:46 上传
再来看看这款稍晚的ESS ES1869f声卡,这个卡子正是在AC97标准制定前后诞生的,很明显的,这就是当时集成度相当高的单芯片声卡。说句老实话,虽然当年以整合芯片音质不佳为由制定了AC97,但是这个卡子的确音质不错,不比当时依然保有青春的SoundBlaster 16差。
Sound Blaster Live CT4760.jpg (112.81 KB, 下载次数: 246)
15:34 上传
AC97时代来了,这块不用介绍了,大家都知道的——SoundBlaster Live!很清楚的AC97标记,EMU10K主芯片和STAC9708T的D/A芯片。不过事后证明,参与制定AC97的创新成为了这场标准大战中最大的失败者,标准制定后,PC声卡领域开始向着软声卡一边倒,主打声卡芯片的创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2.软声卡是什么?和硬声卡的区别?
如果仔细看过前面关于AC97的解释,那软声卡就很容易理解了。软声卡就是不采用DC芯片,只整合了D/A芯片,所有数字部分信号的处理交由CPU处理并通过系统总线到达D/A Codec芯片,最后实现模拟信号输出的声卡处理方式。
硬声卡则是拥有独立的Digital Codec芯片和D/A芯片的声卡,其中原始数据的获取以及处理都是由声卡芯片独立处理,不交给CPU处理。不过随着可编程芯片技术的突飞猛进,其实现在很多独立声卡芯片也能实现像软声卡那样的软件控制了。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现在的软声卡以及SoundBlaster Live!之类的声卡为何升级一下驱动以后音质会有那么大的改变。
正由于软件控制的介入,让声卡展示硬件能力削弱了,硬件可以通过软件的升级来实现性能的提升,这又在另一方面让声卡变“软”了,声卡成为了软件可以左右的傀儡。像以前AWE64这种“硬”得可以的声卡再也看不到了。
3.DAC是什么?
现在DAC大热,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好的音质,都去选择独立DAC。其实呢,独立DAC芯片和我们常见的主板AC97 Codec芯片是一类东西。最早,在个人电脑还未普及的时候,其实DAC芯片就已经有了。当时,CD数字音频媒体诞生,和记录模拟信号的磁带不同,记录在CD上面的都是数字音频数据,激光头读取下来的都是数字信号,为了输出到功率放大器,需要有一种能够将这种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芯片来负责这个工作。所以早在CD诞生的那刻,DAC芯片就已经诞生。最早的DAC芯片已经无从考证,如果有幸能够拆开一台最早期的CD机,应该还能够见到。
最早的CD机.jpg (33.22 KB, 下载次数: 260)
15:35 上传
图片是最早的CD机,诞生于1982年还是1985年?好像是1985年,1982年时候Compact Diac标准诞生。
看了上面的图片,顺便再提个题外话,当年制定CD标准的是日本SONY和荷兰PHILIPS公司。从此之后,数字输出接口——SPDIF就此诞生,SPDIF全称是Sony/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现在明白了吧,S和P分别代表了标准的制定者,Sony和Philips公司。感谢当年的高瞻远瞩,直到现在的PC音频系统还有这麽多好玩的东西。
本来想到百度百科上面抓取一些DAC的解释来给大家参考,不过上面的解释实在是混乱得很,超级解霸也出来了,晕倒!所以还是我这里自己描述一下吧!
DAC,全称是Digital/Analog Converter——数字/模拟转换器,简称数模转换器。注意哦,最后的C不是Codec,而是Converter。其实DAC不是音频系统的专利,在更早的工控时代,就已经有DAC处理器了,当时是为了将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为线性控制的电压或者电流来驱动机械臂之类的工控设备工作。在那个时代,DAC讲求的是精确转换,没人会管转换后的电流或者电压品质如何,反正又不用让机械臂或者生产线跳舞。不过之后到了数字音频时代,DAC对于数字音频的转换令人们对于DAC的转换品质达到了空前的要求。同样是模拟信号,音频的模拟信号之间决定了音质的好坏,所以音频DAC会有品质等级之分。
数字信号的逻辑性.jpg (36.04 KB, 下载次数: 260)
15:53 上传
数字信号的逻辑判断,这图片介绍了数字电平的几种判断逻辑。
数模取样方式.jpg (35.72 KB, 下载次数: 258)
15:53 上传
这个图片解释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取样方式。
这里又要涉及一个题外话了,数字电路系统中,讨论和讲求的是转换效率的问题,并不会管信号品质问题,电流脉冲信号只要达到正确频率和额定电压跳转上下限就是优质信号了。而模拟音频信号则对于整个电流信号的波形有很高要求,这就造成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PC系统存在音质输出瓶颈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下个章节仔细描述。
二 影响音质的因素
这个标题很大,不过这里只讨论PC音频系统和PC数字信号处理相关的问题。简单分成几个基本问题讨论下:
1.转换效率
数字音频信号有个采样率,就像图像处理系统一样,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数字音频也是一样道理,采样率越高,声音保真度也越好。这里涉及到音源和回放处理设备的问题。只有音源和回放设备都达到相当的采样率,才能得到理想的音质。这里鄙视下崇拜APE的朋友,在追求如此高采样率和保真度的音频格式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真正用了满足这么高等级音频信号输出的器材呢?这种——就好比明明是手扶拖拉机,还非要开到高速公路上——速度不会快的!
2.转换精度
这个是数字电路特有的,模拟线性电路没有精度这个概念。由于数字信号的频率高,电平切换速率极快,加上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往往会导致最后的信号有错误,这里就要求有一种纠错机制来保证最终信号的准确性。就像计算圆周率一样,计算得越后面,需要保证准确性的话,就要经过多次验算。由于大部分会员都不熟悉数字电路,所以就不引入数字电路复杂的纠错原理了,就把它想象成验算好了。验算需要时间,假设一个数字芯片计算一次结果并且“验算”3次所耗费的时间同另一个数字芯片仅计算一次的时间相同,那么处理同样数据量的情况下,第一个可以验算三次的数字芯片的精度就高于后面这一块。
失真脉冲波.jpg (21.92 KB, 下载次数: 273)
15:35 上传
数字脉冲波还是会有失真的,如果出现了跨周期失真,则系统会得到错误的信号,这就需要进行校验和纠错。如果错误太厉害,信号就要再传输。
写的有点罗嗦了,回到正题,我们现在HD Audio的DAC芯片就是前面说的那种转换精度很高效率很高的芯片,他们要比早期的芯片运算能力更强。不过能力归能力,这还是基于数字部分的,仅仅是数字部分而已。
这里不讨论大家下载的APE如何如何,这里特别针对声卡系统的Digital Codec部分进行讨论。我们知道,相对于DAC来说真正的音源其实是Digital Codec部分提供的。很多人以为在PC系统里面流转的数字信号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就拿我们用PC的光驱播放CD来说,如果用光驱背面的SPDIF接口直接输出到声卡的话,那spdif数字信号就是由光驱提供的,然后模数转换是通过声卡的dac来实现的。相反,如果采用数字播放的话,光驱的数字信号是以数据方式通过IDE或者S-ATA数据线传输到系统总线中,由CPU处理(软声卡)或者由CPU指派给声卡Digital Codec芯片处理(硬声卡)以后,再提供给DAC芯片的。这两种处理方式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其实CD的数字信号经过了更多的流转过程,往往会导致更多损耗而不如最简单的方式输出的信号那么好。具体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
我们分别分析下软声卡和硬声卡的信号源。
软声卡的Digital Codec是CPU负责的,现在的CPU要比当年的强大很多了,所以处理这点小事没啥问题,只是CPU并不会想我们想象中专心处理音频方面的信号的。CPU其实很忙,音频信号方面都是CPU抽空处理的,由于容错特性和优先级的关系,其实CPU忙起来的话,经常会漏掉或者延迟处理音频这部分的数据。这样一来,三心二意出来出来的音频信号其实说老实话真的不咋地,这样的信号传递到了DAC芯片以后,任凭你是HD Audio也好,依然没法令他变得更好!就好比一个具有日处理50000件快递能力的coedc快递公司,每天只能从cpu客户这里收到10000件包裹,到头来依然没有发挥出效率。这里有一种迷信,就是不同的CPU搭配最后出来的音质是不一样的,以前我是不信的,不过后来发现还真是如此。Intel CPU据说好一点,不过能够听出这种区别的金耳朵,肯定不会用集成软声卡的,呵呵!
硬声卡的DC数据是有专门的芯片负责的,芯片中集成的I/O部分负责从系统总线中获取需要的原始数据,芯片中的DC部分负责编码转换,DSP部分负责添加音效。有些硬声卡比如Envy24,没有DSP部分,它输出的是原汁原味的声音数据。由于硬声卡的DC部分是一心一意的处理音频信号的,所以稳定性和数据的完整性方面都由于CPU来处理。
我们有时候会在CPU繁忙的时候听到声音一卡一卡,如果是软声卡,这个情况尤其明显,而硬声卡就好好很多。因为软声卡的话,这个时候是因为CPU顾不上处理音频信号导致,而硬声卡则是由于CPU来不及分配数据,导致声卡无法获得数据进行处理导致。
4.电磁干扰
不管怎样情况下,电信号总是会在PC机箱里面受到电磁干扰的。数字信号由于有较强的纠错特性,所以能够再PC机箱内畅通自如,但是模拟信号呢?我们不妨留意观察下自己主板的布局,基本上Codec芯片都离开主板的音频输出口很远,位于主板的左下方的位置,经过转换的模拟信号要向上经过pci插槽,显卡重雷区,CPU供电的核辐射区,最后到达了音频输出口,一路上的音质损害简直是惨绝人寰。
长途跋涉.jpg (59.05 KB, 下载次数: 273)
15:35 上传
看看这个图片,大部分主板都这样设计。从左边数过来第4根PCI插槽上方,两个电容的右边那个小小的芯片就是板载dac,接口部分最左边这个就是音频输出口,这一路上要经过的雷区还真不少。话说回来,华硕的集成声卡还是几款里面比较中听的。
而独立声卡,虽然也受到机箱内的电磁干扰,但是其流转路径要短得多,只有大约4分之一声卡长度的一点点距离。大家不妨留一下,独立声卡的codec芯片都设计得尽量靠近模拟放大电路部分。
SQ2500.jpg (62.39 KB, 下载次数: 248)
15:35 上传
Aural原厂的SQ2500,可以留意一下,这款卡子将DAC芯片尽可能的放置到接近模拟放大电路部分。
而独立解码器就更加完美了,完全脱离机箱内的电磁干扰,独立出来进行数模转换。
5.周边电路及元件品质
模拟信号的电路设计对于音质尤其重要,这也是决定模拟信号优劣的关键。周边电路设计的差异,用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音质表现。有设计过集成功放IC放大器的朋友应该知道,前级和后级的线路布局以及使用元件的好坏对于声音的影响很大。
比较一下主板上面密密麻麻的电子元件,如此复杂的电子线路都是软件自动布局的,优化电路这部分肯定是难以交出满意的答卷。再看看一粒粒的贴片元件,你能找到什么贴片的发烧电容或者发烧电阻吗?当然也是没有,就连耦合电容在很多主板上面都是用贴片元件代替的。我以前试过不同元件做耦合电容的效果,差别很大,劣质元件做耦合电容,声音浑浊,低音很重。大家称颂的集成芯片“低音出色”其实是垃圾元件耦合不佳导致的。而“高音清晰”其实是高频信号都没过滤掉导致的。
AD1985.jpg (59.09 KB, 下载次数: 264)
14:46 上传
主板集成Codec周边密密麻麻的贴片元件,这些元件为声音做过优化吗?
再来看看独立声卡,独立声卡,尤其是优质声卡,其用料都不吝成本,关键部分都采用明白电容和优质元件,这些元件都左右着输出的音质。而且由于是独立板卡,声卡也很注意电路的布局和设计。一些高端声卡尤其注意这些,甚至为模拟信号部分特别添加屏蔽电磁干扰的金属外壳。
se200pci.jpg (30.29 KB, 下载次数: 265)
15:34 上传
Onkyo SE200PCI,豪华的用料,特别的滤波电路,精心挑选的耦合和旁路电容。价格么,就不提了……
S90.jpg (53.18 KB, 下载次数: 262)
14:46 上传
来看看普通点的独立声卡,早期的帝盟S90声卡,黄色电容版。这款卡子现在售价在15-30元。不要小看它,同样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校声的声卡
s90b.jpg (45.81 KB, 下载次数: 257)
14:46 上传
换个角度再看看,当年全黄电容版的帝盟S90采用的都是ELNA的音频电容。
至于独立解码器,那更是不受到空间和电磁干扰的影响,高端的解码器可以做的很大,PCB设计也可以沿用传统hifi的成功经验,所以高端的发烧友都崇尚解码器。
奢华的DAC.jpg (38.4 KB, 下载次数: 268)
15:35 上传
某款奢华的解码器,其用料令人乍舌。
6.电源供电
模拟音频电路受到电源品质的影响尤其大,PC供电系统采用的是开关电源,并没有为了音频信号作特别的优化,加上电脑其他部件产生的高频干扰,机箱内部的电源其实品质很差。
集成声卡就不提了,来看看独立声卡,即使是独立声卡,取电还是从PCI插槽获取的,虽然一些好点的独立声卡采用了一些滤波措施,但是即使如此,依然不能像传统音响系统那样称心如意的获得纯净的电源。所以一些声卡都开始将DAC部分外置,比如德国坦克的幻想曲,它就分成数字卡的模拟盒两部分,机箱内的数字卡负责转换和输出数字信号,机箱外的模拟盒充当了DAC角色。而外置声卡则直接通过USB总线,代替了PCI总线来实现和系统的数据交换。不过比较愚蠢的是,好多外置声卡依然从USB口出取电,这就是做数字电路和做模拟电路思路上面的区别!
独立解码器由于所有的模数转换部分都是独立于PC系统操作的,因此也能够采用独立供电,供电可以有选择的选用优质电源。至少到目前还没看到什么dac会从usb口取电。
相对来说,独立解码器还有外置声卡表现都要比内置声卡好一些,至于板载集成声卡,提都不用提了。
1.AC97是软声卡吗?
如果仔细看了第一段,相信大家可以很明确的表示——不是!AC97只是个标准罢了,我们从现在的声卡产品中现在已经找不到不是AC97的声卡了。
2.HD Audio到底如何?
前面那么多的解释,相信大家应该很清楚了,不论HD Audio一系列芯片的指标如何高,集成软声卡整个运作流程决定了它只能是一个勉强发声音的系统。三心二意的CPU、枪林弹雨的系统电路、乱七八糟的电路布线、惨绝人寰的贴片元件,即使HD Audio芯片的处理能力是最最顶级的,最后输出效果依然大打折扣。最高等级的HD Adudio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就好比一辆从劳斯莱斯原厂出来的劳斯莱斯汽车,先是在生产的时候由于供应商原料供应不及时,零件东缺一个、西少一个(CPU三心二意的结果),然后再在流转过程中磕磕碰碰,弄得东凹一块、西凸一块(周边元件一塌糊涂)、然后再开上高速公路和其他乱七八糟的土方车什么的一起兜了好长圈子(电路设计和电磁干扰),等到下高速公路的时候(输出到3.5mm音频插孔),可怜的劳斯莱斯已经变得连***都不认识了,基本上和《功夫》里面被痛扁的周星驰差不多了。
以上的总结,能够理解了吗?
3.数字信号都是一样的吗?
如果仔细看了第二部分的中间段落,应该理解数字音频信号其实有很多很多种的。光PC机箱里面就有四种,光驱自己获取的spdif信号,系统总线里面未编码的音频数据,声卡或者cpu经过编码后输出给DAC的spdif信号,还有一种就是绕开dac直接输出的spdif信号。现在再说用数字模式放CD和直接从光驱spdif口获取的数字信号是一样的朋友可以关掉了。
以上几种信号中,显然光驱直接输出的信号是最纯净的,CPU处理后的信号是最粗糙的。
4.独立声卡和解码器哪个好?
其实这个问题不能一并讨论。解码器主要工作是数模转换,好的解码器拥有出色的电路设计,品质优良的元件还有纯净的电源供应。但是解码器的一大软肋就是它并没有强劲dsp或者io芯片。市面上即使有USB口的解码器,使用的其实也是寥寥无几的几款USB芯片,比如PCM2906/2、PCM2702/4等,这些芯片相对于声卡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来说,比如Envy24,还是弱了一些。而且DAC集成的这些芯片都不具备DSP能力,对于一些需要获得音效的应用领域来说就是不合适的。
所以,即使DAC的模拟运算能力再强,要获得好的、经过运算的数字信号,一款可以输出优质spdif信号的声卡还是少不了的。
这里解释下解码器的usb口和同轴/光纤口的区别。解码器的usb口其实和外置声卡类似,也是从usb口获得了系统总线中关于声音方面的原始数据,然后进行编码以后再传给dac模块转换的,这个和外置声卡没啥区别。由于目前还没出现哪款特别强劲的芯片,所以其实dac的usb输出模块还是有很大加强余地的。而同轴和光纤输入的信号则是直接进入dac模块转换的,由于好的声卡可以提供经过运算后的优质的信号。
所以声卡和dac其实没有谁更好,谁也不能取代谁,一款合适的独立声卡+一款合适的DAC才是当前PC系统hifi的最佳方式。
[ 本帖最后由 micro.mi 于
16:12 编辑 ]
音乐币 +35
魅力值 +35
过节还在写文,辛苦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集成好还是独立好?
其实只是钱的问题,只要舍得花钱,集成的也可以做得很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原帖由 heiming 于
15:23 发表
集成好还是独立好?
其实只是钱的问题,只要舍得花钱,集成的也可以做得很好!
我白写了,后面几段没看吗?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4:18签到天数: 1094 天[LV.10]以坛为家III
偶只是配了一个很简单的usb声卡...入门之前而已...楼主专业哦...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4:36签到天数: 82 天[LV.6]常住居民II
华硕的屎黄板 是最恶心的垃圾板之一...
Micro版说的 位于主板的左下方的位置 是在南桥吧
这个板就算声卡集成再好 我也不买...做工很简陋了 就像荒地上简单地树立几个小电容...
要是喜欢听音乐还是好板上独立声卡比较好
一说放大电路这部分 我就想起上电工课 嗷嗷晕~~~
[ 本帖最后由 water00000 于
16:24 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09:16签到天数: 3 天[LV.2]偶尔看看I
笔记本米希望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原帖由 water00000 于
16:17 发表
华硕的屎黄板 是最恶心的垃圾板之一...
Micro版说的 位于主板的左下方的位置 是在南桥吧
这个板就算声卡集成再好 我也不买...做工很简陋了 就像荒地上简单地树立几个小电容...
要是喜欢听音乐还是好板上独立声卡比 ...
不过,说句老实话,华硕在集成声卡部分,还算主板厂商里面做的声音比较好听的,而且也有数字输出。我领教过梅捷的主板,939接口的AMD芯片,ALC665的芯片,声音甚至不如815时代的集成声卡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2:48签到天数: 17 天[LV.4]偶尔看看III
一直对电脑的声音不太追求
现在依然是集成声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原帖由 小斩 于
16:36 发表
笔记本米希望啦!!
找个出众点的外置声卡配合解码器也可以了。再说你现在的解码器也不差,以你目前的器材足够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这个追求一步一步来,我现在只是小烧耳机。
本站联系方式:QQ: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箱风扇安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