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非法吸储各类渠道如何形成存款能追回存款吗?

中石油一站长非法吸储12.6亿 尚有1.3亿无法追回
06:15&&来源:京华时报&
  满新凯留下的一些欠条上加盖了加油站公章。中新社发
  中石油河北石家庄销售分公司第七加油站原站长满新凯,在6年时间里,以搞内部油赚取差价为由,向河北辛集的数十名投资者吸收存款,并许诺巨额利润。截至2012年5月满新凯被抓,已非法吸储12.6亿余元。
  3月13日,辛集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满新凯非法吸储一案。目前,还有1.3亿元没有追回。部分受害人向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石油河北销售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陷阱
  加油站内谈倒油生意
  辛集是石家庄下属的副地级城市,以皮革业为支柱产业,当地有一批财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家。中石油河北石家庄销售分公司第七加油站(下称第七加油站)位于该市境内,307国道边,满新凯原来是这里的站长。
  3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第七加油站。提起满新凯,本来面带微笑的员工略显不自然,“他以前是这里的领导,出事都快一年了,说是骗了10多亿”。在员工们眼中,满新凯人还不错,挺随和。对于满新凯如何吸收存款,员工们表示,以前曾看到有些人经常来满新凯的办公室,听到过满新凯跟这些人提过“合作”、“投资”等,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刘峰是辛集市一名私企老板,财力雄厚。2011年11月,有朋友向他介绍,称认识第七加油站站长满新凯,对方能搞到内部油。此后不久,刘峰和满新凯见了面。
  刘峰说,满新凯告诉他,自己认识中石油河北省公司的领导,可以低价搞到内部油,然后高价售出。满新凯还表示,只要把钱给他,刘峰等着拿利润就行,基本上一周一结算。刘峰认准了中石油这块招牌,对满新凯没有太多怀疑。他曾给过满新凯600余万元,满新凯写下了欠条,还加盖了第七加油站公章。双方约定一周后连本带利返还,获利约为20余万元。一周后,满新凯兑现承诺。从此之后,刘峰更加放心。
  □后果
  煤老板上当后想自杀
  刘峰少则几百万,多则两三千万地将投资款交给满新凯。到满新凯被抓,刘峰在满新凯处的投资款达到3140多万。日是约定还本付息的时间,当天,满新凯却没有给刘峰带来好消息。刘峰拨打满新凯的手机,发现已经关机,人也没在加油站。刘峰立刻报警。
  当刘峰再次去第七加油站找人时,发现那里聚集了很多来向满新凯要钱的人。刘峰和他们一聊才发现,这些讨债者和自己的经历一致。
  河北曲阳县商人南进京投入3452万元。3月27日下午,记者在辛集市见到了南进京,他表示,满新凯把他害得几乎倾家荡产。南进京在曲阳县做煤炭生意,2012年2月,他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满新凯,南进京回忆,当时满新凯给出的利润十分可观,投资1000万元,只需10几天就能产生50余万的利润。鉴于满新凯的身份,南进京没有怀疑,先后将3452万元给了满新凯,这笔巨款包括他的全部积蓄1650万元和借来的1800万元。发现被骗后,南进京深受打击住进医院,一个月就瘦了20多斤,债主还不断上门追债。
  刘峰、南进京等人很快结成维护权益的联盟。南进京说,从出事到现在,他的精神状态一直很不好,如果不是刘峰等人开导和鼓励,他连自杀的心都有。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宁静403 Forbidden
Request forbidden by administrative rules.深圳一区检察院三年多受理非法吸储案四十三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缘何多发发布时间: 07:20:27【】【字号&&
】【】  □非常案件
  本报记者游春亮本报通讯员陈铭陈慧
  在金融行业蓬勃发展的广东省深圳市,金融领域犯罪正呈上升趋势,其中之一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增幅尤为突出。据深圳市检察机关统计,仅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从2010年至今年7月31日,就已受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43件134人,已起诉37件117人(部分并案处理),其中2010年度受理1件4人,2011年度受理15件46人,2012年度受理20件70人,今年1月至7月受理7件14人。从数据可以看出,从2011年度开始,罗湖区检察院受理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一直保持上升态势。
  深圳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为何多发?《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欺骗性强涉案金额大
  在采访中,深圳市一线办案检察官向记者介绍了当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特点。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一般涉案金额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办案检察官介绍,在罗湖区检察院已起诉的37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已查明的涉案金额共计15亿多元,涉案金额为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约占40%。其中,深圳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案金额高达4亿多元。“此类案件的投资款大多被挥霍或者去向不明,案发后大部分资金难以追回,给投资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另外,由于此类案件属于经济型犯罪,犯罪数额的认定直接关系到量刑的轻重。但是,实践中在对犯罪数额进行认定时,经常遇到证据收集上的难题,往往导致因证据不充分而对犯罪数额就低认定的情况,引起受害人的不满。在索赔难的情况下,受害人经常采取上访、闹访,甚至非法拘禁、绑架、杀人等极端方式讨要存款,给社会秩序和金融秩序带来极大隐患。
  据介绍,在此类案件中,受害人众多,而且人员成分复杂。在罗湖区检察院已起诉的37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已查明的受害人多达数千人,受害人为100人以上的案件约占50%。“由于此类案件大多是面向不特定群体,因此投资者往往涵盖各阶层、各职业,社会影响广泛。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案件专门将作案对象锁定在中老年人。”办案检察官说。
  “从办案情况来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还呈现出组织性、欺骗性强的特点。”办案检察官说,在43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大部分案件是以公司或者分公司的形式运作,有完整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证件,为其从事不法活动披上了“合法外衣”,具有较强的欺骗性。
  在误导公众的同时,不法分子都是以高息、高回报率为诱饵,诱惑受害人。办案检察官介绍,在进行宣传动员时,不法分子或是通过推介会进行,或是通过邀请群众免费旅游、参观、体验等方式进行,借此向群众灌输其公司发展前景好、能够短期内实现财富暴增的观念,对群众进行“洗脑”式煽动,导致很多群众信以为真并进行了为数不少的投资。
  监管缺失致案件多发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为何多发?深圳一线办案检察官向记者剖析了其中原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之所以多发,一大原因在于社会闲置资金多,投资渠道相对狭窄。”办案检察官说,另外,投资人求富心切、风险意识淡薄也是一大原因。办案检察官认为,当前社会上部分群众的财富观出现扭曲,幻想能够一夜暴富,因此在面对不法分子的吹嘘鼓动时,容易丧失理性,被不法分子所误导、欺骗、利用。
  办案检察官发现,法律宣传不到位,不能引起群众的警惕,也是导致此类案件多发的一个原因。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类案件,媒体已经进行了多次报道,但是仍然未能引起广大群众的足够警惕。
  另外,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是诱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因素。检察官说,在一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有部分案件所涉的公司是有实体经营项目的,而且非法吸收的资金也有部分用于企业经营上。这类企业往往是因为在创业早期,其自身的经营规模有限,合法融资渠道遭遇瓶颈,加之法律意识淡薄,才开始使用非法融资的方式。这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之所以案发,是因为企业经营遭遇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不能按期返还利息给投资者。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缺失,民间融资失范发展。”检察官说,一方面是对非法民间借贷监管缺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不法分子向群众承诺的利率通常高于合法利率的上限,已经构成非法的民间借贷,监管的缺失导致非法民间借贷无法被及时发现。另一方面是对合法民间借贷监管缺失,有些案件在前期进行民间融资时,能够在法定框架内进行,但是在企业经营后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加之监管的缺失,使得合法民间借贷逐渐异化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行为。
  <font face="楷体_GB日上午,北京巨鑫联盈科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执行董事朱梓君等13人,因被控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出庭受审。根据指控,被告人假借销售商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付高额回报,变相吸收公众资金,累计金额高达26亿余元。该公司会员遍布全国,人数超过4.5万人。
□说“法”
多部门形成合力遏制非法吸储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多发,且造成的影响恶劣,如何遏制此类犯罪?深圳市检察机关基层办案人员认为,遏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最重要的是加大监管力度。工商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对于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等违法行为进行监测预警,一旦发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苗头,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另外,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大部分的资金交易都会通过银行进行,如果是现金交易,不法分子在收到现金后也大都会存入银行账户,因此金融部门有必要对频繁进行大额资金流动的账户加强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游春亮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绍兴两个多月查处49家投融资公司 追回资金近1.2亿
绍兴网-绍兴晚报
  记者昨天从绍兴市政府投融资咨询类公司&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办公室获悉:3月初以来,全市已有49家投融资咨询类公司被查处,92人被公安刑拘或取保候审。冻结资金3603万元,追回非法吸储资金1.17亿元。
  重拳整治非法吸储
  从去年上半年以来,以投融资咨询类为形式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机构迅速增多,这类机构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使大量投资者上当受骗甚至血本无归。为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今年3月2日,绍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投融资咨询类公司&百日整治&专项行动。
  3月15日,越城区对涉嫌犯罪的金讯众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依家人健康信息管理公司进行立案侦查,冻结公司账户资金253万元,刑拘7人,责令退还非法吸收存款6461万元。
  4月8日,市公安局统一部署,对南京易乾宁金融信息咨询公司在绍兴的12家分支机构采取集中行动,仅滨海新城受害人就有661人次,查获涉案金额4096万元,目前该案公安机关还在侦办中。
  4月13日,嵊州对中海微银嵊州分公司进行突击检查,追回资金1063万元,涉案人员已取保候审,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4月22日和5月6日,市公安局又采取统一部署,对北京恒昌、金岩控股、信和财富3家机构进行查处。其中北京恒昌柯桥分公司涉及受害人134人,合计金额3299万元,目前资金已全部归还受害人。
  高息常常是陷阱
  专项行动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机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门店式吸储,如在市区设立公司开展业务;二是扫街式吸储,通过上街或下乡拉拢客户;三是传销式吸储,通过熟人一对一的介绍,使亲朋好友落入圈套。
  从查处的情况看,这些机构都是以高息为诱饵,通过赠送礼品、组织旅游等活动,以一些小恩小惠来吸引客户。对象以老年人、农村拆迁户为多,他们一般手头有点闲钱,但又没有很好的投资渠道。被骗的钱有养老金、拆迁补助款,甚至有的是老人子女的存款等。
  为此,该专项行动办公室负责人提醒,市民切莫相信所谓的高额投资回报,尤其是一些老人不要被一些小恩小惠所迷惑,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凡注有"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的稿件,均为浙商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4
此次《措施》贷款方面趋严,名下已拥有一套住房或无住房但有...…
记者昨日专访到了站在这一职业顶端的两位“超级网红”——张...…
24小时热点新闻
通过淘宝、QQ群等途径,花费数元购买“新用户资质”,就可以通过全新账户下单,获得外卖平台的首单减免优惠,全程不超过10分钟,且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根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2月份浙江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8.5%。11个设区市价格全部上涨,其中杭州、嘉兴和宁波价格分别上涨25.6%、18.4%和10.8%,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2.0、0和0.4个百分点。
现在游客来一趟宁波,到底能买点什么样的伴手礼适合送人或者留作纪念?宁波发展伴手礼经济,还可以发展什么?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公司虚构投资项目非法吸储300余万 共123人被骗
  (通讯员 彭小利)株洲某公司董事长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以诈骗的方式非法集资,以高回报为诱饵,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三百多万元。近日,经株洲市芦淞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对原济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萧某等人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萧某等人犯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至九年不等。  萧某,高州人,2014年11月注册成立了广西济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位于株洲市芦淞区金轮时代广场。为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让投资者相信公司有真的经营项目,萧某等人虚构广西济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的投资项目,在株洲市区中心广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向社会公众发放印有“广西济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名片及传单,虚假宣传公司在广东、湖南等地拥有蔬菜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并许以高回报率,以签订书面借款协议书的形式,在没有取得金融机构从业资格的情况下,非法吸纳集资款。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间,共计有投资者123人,非法集资三百多万元。  近日,法院对萧某等人依法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萧某等人犯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至九年不等,并处罚金二十到三十五万不等。
(责任编辑: HN6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公司虚构投资项目非法吸储300余万 共123人被骗》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博存款几种渠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