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目正常肌酐值范围是多少(CREAT)值为119,表示什么意

肌酐尿酸略高,尿常规正常,感觉五雷轰顶,不知道怎么办【慢性肾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2,899贴子:
肌酐尿酸略高,尿常规正常,感觉五雷轰顶,不知道怎么办收藏
去年就查出来肌酐略高,106(55-97),尿酸在临界值...没太在意也不知道这些代表什么...后来又做了几次,都是在105上下(55-97),还有两次低于上限的,一次109(上限115),一次119(上限130)。前几天去南京检查,肌酐1.31(上限1.24),尿酸450,但是尿常规都正常...医生让我赶紧做穿刺,说肾衰了...不知道怎么办,我才26,还没结婚,不知道是不是这几年工作特别辛苦外加撸的的多了引起,很害怕,几天都睡不好觉了...在等军总的床位空出来就去穿现在开始每天跑步至少4公里,戒撸,不知道有没有好处
另外就是我有点胖,身高178体重80,不知道有没有同样情况的吧友出来看看
这节奏还好
只超标一点点,应该能控制吧,赶紧住院
自己顶一下
你找那位医生看的?
尿全部正常?
军总就知道穿穿穿~
把尿酸降下来,肌酐也会降的,肯定会降,要减肥
不知道还有没有相似情况的病友啊
不懂啊,帮顶
你是我见过第3个常规单没问题。鸡肝高了的!   
抓紧治疗,可以治愈。要重新,乐观对待。
把尿酸降下来,尿酸伤肾,别痛风了再来后悔,赶紧减肥,降酸。
清淡饮食一段时间再查
清淡饮食一段时间再查
还有一个指标是多少?血cystatinc ?
忌口减肥降尿酸,你肌酐就下来了
我觉得你别跑步四公里了!能别动就别动了,静养。
尿酸才400多算高吗?去痛风吧看看吧。人家那个没有600以上
碱可以中和酸,蔬菜,水果,小苏打,别嘌醇,肉类水煮去嘌呤
登录百度帐号当前位置: >>
肌酐的生物分解及其产物对人体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肠道微生物对肌酐的代谢 尿毒症患者肠道微生物对杨波 1 综述 1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蒋云生 2 谢红萍 1 审校 . 湘雅二医院肾内科,长沙 410011肾内科 湖南衡阳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肾脏疾病的最终 结局,其主要表现除原发症状外,均有代谢产物潴留,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失 调。CRF 一旦发生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与基础疾病活动有关。 但有时原发病已停止活动,而肾功能仍会进行恶化。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尿毒症毒 素,不仅使肾功能损伤加剧,而且引起全身各个器官都会受累。血中过高积 聚的 毒素从胃肠道排出,从而引起肠道内的微生态的改变,细菌出现数量及 菌种的改变,大量增值的 肠道细菌对尿毒素如肌酐进行分解代谢,作为细菌生 长的源量来源。这种生物特征对慢性肾衰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 肌 酐为例阐述其在慢性肾衰状态下,细菌、人体的代谢及影响 ,肌酐(全名甲基胍 基乙酸内酰胺,Creatinine),是一种分子量较小(MW=113)的极性有机含氮化合 物。它是生物体肌肉组织中储能物质肌酸的代谢产物,由肌酸非酶脱水缓慢形成 而来。 肌酐本身的毒性并不强, 肾功能正常情况下, 绝大部分以原形从肾脏排出。 但尿毒症患者, 肾脏排泄肌酐的能力明显下降, 肌酐在体内蓄积, 浓度显剧增高, 引发下列改变:一、微生物对肌酸和肌酐的降解 1. 尿毒症状态肠道微生态改变 人的肠道栖息着大约 30 属 500 多种细菌[1]。正常肠道菌群以厌氧菌为主,[2]约占 99%以上,厌氧菌与需氧菌之比为 1000:1 。这些厌氧菌抑制消化道中主 要属需氧菌的潜在致病菌数量。厌氧菌(主要是双歧杆菌、类杆菌),通过菌膜 屏障产生乙酸、乳酸、降低肠道内局部 PH 值,产生广谱抗菌样作用物质甲醇丙酮,抑制肠道需氧菌潜在致病作用。肠道微生物群落可分为三大部分: ①.与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细菌,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优势菌群,是膜菌群的主 要构成者,具有营养和免疫调节作用。②.与细菌共栖的条件致病菌,以兼性需 氧菌为主,如肠球菌、肠杆菌。在肠道微生态平衡时是无害的,在特定条件下具 有侵袭性,对人体有害。③.病原菌大多为路过菌,长期定植机会少,生态平衡 时, 这些菌数量少, 不致病, 如果超出正常水平则可引起人体发病。 如变形杆菌, 志贺氏菌。这些细菌在人体内构成微生态平衡,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对人体是 有益的。当这些正常的微生物群落受宿主与外环境的影响,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状 态下,许多代谢废物由于不能经尿道排泄而积聚于体内,可通过丰富的肠壁血管 大量进入肠腔。 除小分子物质如尿素、 肌酐外, 某些构成尿毒症毒素复合物的中、 小分子毒素也可经由胆汁从肠道排出。大量的代谢废物进入肠道,使肠道内细菌 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使肠道菌群的结构、数量、分布发生显著的[3]改变。以往研究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状态下肠道细菌呈过度生长,Simehoff ML 等在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肠道菌群中发现,细菌过度生长,厌氧菌和需氧菌 均明显增加,相对无菌的小肠呈现出与结肠相似的菌群结构,组成上以真性厌氧[4]菌为主。Bobrov VA,Karpov PF 发现病人肠道菌群改变明显,细菌过度生长, 其中的乳酸杆菌和双岐杆菌却明显减少甚至消失,而出现大量的机会菌与生腐 菌。国内有研究发现病人肠道细菌总数与肌酐浓度成正相关,并随着肾功能损害[5]加重,肠道细菌数量及种类逐渐增多 。Vantrappen等研究发现:尿毒症病人的 血肌酐达到6-8mg/d1时,则出现肠道内细菌过度生长。这些过度生长的细菌大 多是能分解利用尿毒素的需氧菌,厌氧菌的数量则减少。肺炎克雷伯氏菌在胃肠 道出现,标志着肠道菌群失调[6]。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可造成革兰氏阴性菌在肠 道定植能力增强,对肠上皮的黏附增加,细胞间紧密连接被破坏,致氧自由基生 成增多,这也是尿毒症患者氧化应激增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应激相关转录因子 被激活后,刺激受其调控的致炎细胞因子,造成肠黏膜屏障功能衰竭[7]。 2.肠道微生物对肌酐的分解代谢 已有证据显示微生物对肌酸、肌酐的降解与脊柱动物生理及病理相关。目前 已在鸡、鸽尿液及人的尿液及粪便(包括人的结肠菌落群)检出能降解肌酸、肌[8] 酐的细菌和真菌 ,后者可能与肾脏性疾病高度相关。尿毒症病人肌酐显著增高 [9],肌酐渗入肠道,并诱增细菌产生肌酸酐酶及肌酸酶,肌酐脱氨基酶活性。导 致体内部分肌酐完全降解[10],也有部分转为肌酸形成循环[11]。(1)1-甲脲乙醇酸酐的生成 很多实验显示许多种菌群中肌酐在脱氨基酶作用下生成1-甲脲乙醇酸 酐。在消化道中,1-甲脲乙醇酸酐不会进一步降解[10]。但被人体重吸收,并 可在体内降解成5-OH-1-甲脲乙醇酸酐、对羟基苯甲酸甲脂、N5-methyloxaluric acid,和草酸+甲基脲[12]。 肌酐降解反应及有关酶的认识,对于临床诊断中血、尿肌酐、肌酸特异性酶法测定有极大的意义。 微生物对肌酐的降解至少有四条途径[13],如图: 图 1:细菌对肌酐和肌酸降解途径所包含的反应及酶图示:酶分别用编号表 示。1)肌酐脱氨基酶;2)胞嘧啶脱氨基酶;3)1-甲脲乙醇酸酐左旋门冬酰胺 酶;4)氨甲酰肌氨酸酰胺水解酶;5)肌酐左旋门冬酰胺酶;6)肌酸脱水酶;7) N-甲基甘氨酸还原酶;8)到目前为此尚未鉴别;9)甲基胍脒基水解酶;10)N甲基甘氨酸氧化酶;11)N-甲基甘氨酸脱氢酶或二甲基甘氨酸脱氢酶。 一些细菌(芽胞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棒状杆菌、黄杆菌、大肠杆菌、变 形菌和假单胞菌)和真菌(新型隐球菌和c.bacillisporus),可各自单独降解肌[13]酐成1-甲脲乙醇酸酐和氨。 肌酐可被细菌作为氮源, 但不能作为碳和能量来源。对这组细菌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黄杆菌,丝状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假[14]单胞菌) ,发现该酶具有胞嘧啶脱氨基和肌酐脱氨基作用。胞嘧啶脱氨基酶广泛分布于微生物中,并且胞嘧啶和肌酐内在结构相似性,因此也是肌酐/胞嘧啶 脱氨基酶表现广泛活动性的原因。 一些假单胞菌、短杆菌、黄杆菌、细球菌、节杆菌和厌氧生活的梭状芽胞 杆菌及组织菌属, 可把1-甲脲乙醇酸酐进一步降解为氨甲酰肌氨酸和N-甲基甘氨 酸.。降解途径的有关酶: 肌酐脱氨基酶, 1-甲脲乙醇酸酐左旋门冬酰胺酶和氨 甲酰肌氨酸酰胺水解酶, 当这些细菌在以肌酐和1-甲脲乙醇酸酐作为主要氮源时 可诱生高产相关酶[15]。 研究发现1-甲脲乙醇酸酐左旋门冬酰胺酶是这一反应途经 的限速酶。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氨甲酰肌氨酸不能检出,或者浓度远低于其他中 间产物[13]。由假单胞菌属短杆菌属,摩拉克(氏)菌属,细球菌属,节杆菌属的1甲脲乙醇酸酐左旋门冬酰胺酶催化的1-甲脲乙醇酸酐左旋门冬酰胺水解伴随ATP 水解,并且Mg2+.NH4+或K+可刺激这一反应。与此相反,厌氧菌反应速率不受AT P和Mg2+影响[16]。 (2)肌酸的生成及降解 多种产碱杆菌、节杆菌、黄杆菌、细球菌、假单胞菌和组织菌等菌属当肌酸 或肌酐作唯一氮或碳源时可诱生一系列酶。肌酸肝酶把肌酐转化为肌酸,肌酸酶 把肌酸转化为尿素和 N-甲基甘氨酸。 N-甲基甘氨酸(于降解途径 2 和 3 生成)进一步降解为甘氨酸,由肌氨酸氧化 酶或肌氨酸脱氢酶催化, 或者由 N-甲基氨酸还原酶催化成甲胺。 施氏假单胞菌把大量的肌酐转化为甲基胍和乙酸, 甲基胍在产碱杆菌属中被 甲基胍脒基水解酶(具有高度特异性)裂解为甲胺、尿素。 (3).细菌肌酐降解四条途经的关系 肌酐降解四条途经之间,表现为高度独立性。 例如,两条降解途经可能同时存 在于某一微生物中,拥有相关的各种水平的独特酶,这些酶主要用于氮源的利用[17].当假单胞菌属 SP.0144 以肌酐作为氮源时,肌酐主要降解为肌酸,当该细菌生 长于 1-甲脲中时, 1-甲脲左旋门冬酰胺酶、氨甲酰肌氨酸酰胺水解酶被诱导活 化,肌酐降解为 1-甲脲乙醇酸酐和氨甲酰肌氨酸占优势。这些不同的降解途经可 同时并存,假单胞菌 sp.H21 (1-甲脲乙醇酸酐作为主要氮源),未能检测到肌酸 酶活性,但是肌酸仍被降解,只是先转化为肌酐, 再降解为 1-甲脲乙醇酸酐和氨 甲酰肌氨酸[17]。 当该菌生长于肌酐中时,肌酸酶被高度诱生,并且肌酐被直接降解 为 N-甲基甘氨酸。最后,途经 1 和 2 的发生似乎是随环境改变的,例如,把腐化 梭状芽胞杆菌和 C.sordellii 放于基础培养基中,只能把肌酸和肌酐降解为 1-甲 脲乙醇酸酐,但是同一菌株生长于碎肉培养基中,可进一步降解 1-甲脲乙醇酸为[13]N-甲基甘氨酸。显然,微生物对肌酐的降解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为进一步了解这一领域,必须 更广泛地筛选和细节鉴定(对于所包含的酶)。 肌酸和肌酐降解酶表达怎样调节, 这些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4).肠道内几条密切相关的肌酐降解途径: ⑴. 肌酸肠循环 高于68%肌酐可能转化为肌酸。其经过最可能为肌酐排入肠道,在肠道菌落 肌酸酐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肌酸,后被重新吸收入血(肠循环)[18]。这一途径可能 对降低Crn的毒性有较大意义,并且也能部分解释:许多CRF患者有较高的Cr浓度 的原因。 ⑵. 肠道细菌对肌酐的降解 肠道细菌对肌酐的降解不只局限于转化肌酸, 而是进一步降解为1-甲脲乙醇 酸酐、肌酸、N-甲基甘氨酸、甲胺、乙醇酸盐。当小鼠和人的结肠提取物或粪便 与Crn共同孵育时,可发现以下降解产物:1-甲脲乙醇酸酐、肌酸、N-甲基甘氨[19]酸、甲胺、乙醇酸盐。把放射性元素标记的1-甲脲乙醇酸酐与结肠提取物共同培育,但未发现进一步降解。a) 肌酐降解为1-甲脲乙醇酸酐最可能由细菌肌酐 脱氨基酶催化。b) 肌酐降解为尿素+N-甲基甘氨酸 至 甲基胍+乙醛酸 至 乙 酸,前两步可能由细菌肌酸酐酶和肌酸酶催化(如图7)。最后假单胞菌属(生存于[20]人肠道)与肌酐共同培育时,无论有氧与无氧均能产生甲基胍。相应地,小鼠结肠提取物己被证实能转化肌酐为甲基胍[21]。CRF患者粪便中的肌酸酐酶活性明显[8]增强 。当CRF患者先前使用抗生素或他们的粪便中加入抗生素时,患者粪便对肌 酐的降解能力将减弱。十二指肠插管证实小肠细菌过缓生长与毒素甲胺显著相 关。因此CRF患者伴随肠道肌酐降解细胞蓄积,和或诱导肌酸酐酶活性增强。 (5).大量可靠的实验证实体内有两条肌酐降解途径 第一条,导致生成甲基胍;第二条生成甲基脲. 甲基胍不能被认为是代谢最 终产物,它能进一步降解[22]。图 2 尿毒症患者或炎症皮肤组织肌酐氧化分解途径:1)肌酐,2)羟基化肌酐, 3)α-羟肌酸 A,4)α-羟肌酸 B,5)甲基胍,6)肌酐异构体,7)1-甲脲乙 醇酸酐,8)5-羟基-1-甲脲乙醇酸酐,9)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酸,10) N5-methyloxaluric acid,11)甲基脲。 一个相类似的联级反应导致肌酐生成甲基脲, 1-甲脲乙醇酸酐和5-羟基-1甲脲乙醇酸酐均可从尿毒症病人和鼠尿中检出,并显示为肌酐的衍生物。此外, 小鼠口服1-甲脲乙醇酸酐后,5-羟基-1-甲脲乙醇酸酐、对羟基苯甲酸甲脂酸、 N5-methgloxaluric酸和甲基脲均可在尿中检出。接种牛痘病毒的兔皮肤中可检 出1-甲脲乙醇酸酐、5-羟基-1-甲脲乙醇酸酐,但不存在于正常皮肤中。这一途 径的第一步, 肌酐转化为1-甲脲乙醇酸酐 (图1, 可能依赖于细菌的脱氨基酶, 2) 而不是非酶促反应。 肌酐两条降解途径(图 1,1-5, 图 2,7-11)似乎是同一反应顺序,并由 ROS 刺 激,尿毒症小鼠尿中羟基化肌酐高出正常对照 3 倍,然而 5-羟基-1-甲脲乙醇酸酐[23]低 4-5 倍,这种不一相的原因目前并不清楚。3.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与肌酐分解代谢的有关酶 (1).肌酸酐酶和肌酸脱水酶 当肌酐和肌酸作为细菌主要氨基酸源时,肌酸酐酶和肌酸脱水酶可诱导产 生。肌酸酐酶已在 产碱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 节杆菌属 黄杆菌属[24]菌中检测到,肌酸脱水酶已在 产碱杆菌属 节杆菌属 芽胞杆菌属[25]黄杆菌属,细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菌中发现。然而肌酸酐酶和肌酸脱水酶假单胞菌属中胞体内发现,产碱杆菌同样的酶,却处于胞外[26]。 肌酸酐酶已经从节杆菌属[27],假单胞菌属和产碱杆菌属[26]中部分纯化或同 质化。 从节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分离出来的肌酸酐酶其分子结构最可能带有一个 Mr 亚基(30000)的 8 聚体,而产碱杆菌属的肌酸酐酶是由两个同均为 80KD 的 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基因序列分析揭示属和节杆菌属肌酸酐酶为 258-259 氨基酸 组成的蛋白质,两者序列有 36%相同。[26]肌酸酐酶在很宽的 PH 和温度范围都稳定,在 PH7-9 之间反应最佳。温度30℃和 PH6-9,平衡常数 K=[Cr]/[ Crn],肌酸酐酶催化反应是容易可逆的。肌 酸和 Crn 的 Km 值分别为 80-120 及 26-66Mm。肌酸酐酶假单胞菌属对于肌酸和 Crn 的生成 Vmax 值(PH7-8,T30℃) ,分别为 390-1400 和 1510,10mol.min-1。 (mgprotein)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显示:假单胞菌属肌酸酐酶每个基包含 1 锌原子[28] [26],产碱杆菌和节杆菌也属高度可能是金属酶。相应地肌酸酐酶可以被 EDTA失活(无金属离子,酶完全失活) 。另外,肌酸酐酶(含有金属离子)可以不同 程度被 CO2+,Zn2+,Fe2+,Fe3+,Cu2+和 Hg2+灭活。另一方面,无金属离子的肌酸酐酶可 以复活。对其复活作用逐渐替减的金属离子是:Mn2+,Co2+,Mg2+,Fe2+,Ni2+和 Zn2+。 巯基试剂降低该酶活性不超过 40%,但 N-溴代丁二酰亚胺,O-二氮菲,乙氧基甲 酸酐和光氧化作用可引起该酶大幅度甚至完全失活。 肌酸酶已经从节杆菌属 Vreafdciens[29]部分纯化,并显示与取自恶臭假单胞 菌杆菌、节杆菌属 TE1826[27] 的肌酸酶性质相同 [30] 。自然节杆菌、节杆菌属 Vreafdciens、肌酸酶 Mr 亚基估计为 100000,而节杆菌属 TE1826Mr 亚 基 通 过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为 48000。假单胞菌和杆菌,肌酸酶由两个相同 的每个 43-47KDu 亚基组成,而产碱杆菌属肌酸酶由一个 51000Mr 单体组成。产 碱杆菌和假单胞菌均显示范区 P1 为 4.7-4.8 最佳 PH7.5-8.0(在肌酸裂解方面), 可被巯基试剂灭活如 P-氯汞苯甲酸。假单胞菌属肌酸酶改变其一个巯基,则完 全失活。 产碱杆菌属肌酸酶活性比假单胞菌属强 65 倍,但它们的 Km 值(对于肌酸) 范围相似(17.2 对 1.3-2.5mm) 。肌酸是假单胞菌属肌酸酶的优先底物,但 N-acetimdoysarcosine 也容易被其催化水解。相反,胍乙酸盐、GPA、N-甲基胍 乙酸盐、N-丙基胍乙酸盐、N-甲基-3-胍基丙酸盐和环丙烷肌酸不能或只能小幅 度作为基底物。 假单胞菌属肌酸酶也能催化假海硫因降解为尿素和巯基乙酸,该反应可被 以下物质抑制:如氨基甲酰肌氨酸、琥珀酸、肌氨酸、琥珀酸酰胺,肌酸和其他[31]一些混合物。DNA 序列分析揭示肌酸酶氨基酸序列(取恶臭假单胞菌[32]芽胞杆菌属 黄杆 菌属[33]节杆菌属[27]和粪产碱杆菌(基因登记号 No.W11861)具有高度同源性,并 且均有一段大约 403-411 的残基。肌酸酶(取自恶臭假单胞菌)晶体结构测定进 一步确定其分子大小,并显示两个相同的亚基由多于 20 个氢键和 4 个盐键联结 成二聚体[31]。每个亚基由两个区域组成:1 个小的 N 氨基端区(残基为 1-160) 和一个大的羧基端区(161-402) 。铰链区 155-160 位残基连接这两个区域并且可 能允许两个区域后彼此间相对运动。肌酸酶、肌酸、氨基甲酰肌氨酸、琥珀酸酰 胺酸、肌氨酸共结晶显示其活性部位位于大区域,部分被小区域的邻近亚单位覆 盖。其腔的入口被两个精氨酸残基封闭,口袋的开放与关闭最可能由两个区域的 旋转和或两者之间的平移引起。 胍盐为及肌酸和氨基甲酰肌氨酸的氨基甲酰基当与酶结合时, 它们不在共一 平面,但呈一变形的几何图,其特征是共轭键的断裂。这种变形使水分子易与其 核亲合。His-B232 接近肌酸的胍基并且通过作为质子给予和接受者在催化反应 中充当中心作用。 比较氨基酸序列和三维结构, 揭示恶臭假单胞菌属的肌酸酶的羟基端区域因 归 属 于 甲 硫 氨 酸 胺 基 肽 酶 ( AMPM ; EC.4.11.18 ) 和 脯 氨 酸 氨 基 肽 酶 (AMPP;EC3.4.11.9)(取自大肠杆菌)[34]。AMPM(AMPP)被 CO2+(Mn2+)激活。在结 构上肌酸酶相同意不是金属酶。用序列和结构基础在蛋白质数据库中搜寻,结果 显示其他酶包括氨肽酶 P(EC3.411.9) ,氨酰基脯氨酸(EC3.4.13.9)和冰草氨 酸合酶,他们可能与肌酸酶和 AMPM 均有相同的皮塔饼式拆叠。 (2) 肌酐脱氨基酶和胞嘧啶脱氨酶 在微生物中胞嘧啶脱氨酶(EC3.5.4.1)和肌酐脱氨基酶(EC3.5.4.21)其功 用相当多部位重叠。这两种反应被同一酶催化,该酶存在于恶臭假单胞菌、假单 胞菌属、大肠杆菌、奇异变形菌[35]、黄杆菌[36]和干酵母菌[37]。肌酐竟争性抑制胞 嘧啶脱氨酶活性, 反之亦然。 这也意味着两者被催化都在同一活动点。 有趣的是, 酶对于两种底物 (肌酐和胞嘧啶) 的活性比例, 依赖于黄杆菌属酶的金属包含物,[38] [16]因而可以不同。与目前所提及的酶相反,棒状杆菌百合属和厌氧菌-状杆 SP的肌酐脱氨基酶,以及组织菌属肌酸激酶[39]均显示无胞嘧啶脱氨基活性,而在于 假单胞菌属[14]反硝化产碱菌和节杆菌属的胞嘧啶脱氨基酶均不能利用肌酐作为[40]底物。[41]表现肌酐脱氨基和或胞嘧啶活性的酶已经从多种细菌和真菌中纯化。 绝大部分细菌酶为寡聚蛋白, 4-6 相同的亚基构成 由 (每个亚基带有一个
的 Mr) 。尤其重要强调的是 黄杆菌属 ,丝状菌恶臭假单胞菌和组织菌属的肌酐脱氨基酶 Mr 值,通过不同技术测定显示为 000,但 SOS-聚丙烯酰胺 凝胶电泳法显示 Mr 亚基值为 。所以肌酐脱氨基酶最可能为 6 聚体。 另一方面, 曲霉和干酵母的真菌酶以及反硝化产碱菌和节杆菌属的胞嘧啶脱氨酶 可能为带有 Mr 亚基的单体,Mr 值为 ,而棒状杆菌百合属的肌酐脱 氨基酶似乎为带有 M 亚基的单体蛋白,Mr 值为 200000。杆菌 SP 的肌酐脱氨基酶 (基因有相当在的序列同源性[42]。但与酿酒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EMB6/GenBank 登记号分别 V55193T V55194)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序列同源性非常少。[39]目前研究发现 Crn 脱氨基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PH 值, 而 最优 PH 值 7-10。目前, 研究发现肌酐脱氨基酶对于肌酐其 km 值在 0.15-18mM 之间,而对于胞嘧啶 , 5-氟胞嘧啶和-甲基嘧啶 km 值在 0.17-5mM 之间。 通过对从黄杆菌属丝状菌纯化的肌酐脱氨基酶进行原子吸收分析发现该酶 包含不同量的金属离子[43]。锌(0.87g 原子/ mol 酶)和铁(0.1-1.2g 原子/ mol 酶)始终存在于所有标本中发现另一些没有。 1.10-二氮菲处理后, 肌酐脱氨基酶 和胞嘧啶脱氨酶特异性下降 98%.脱金属离子的酶与 Fecl2,cocl2、cdcl2 或 nicl2 共同孵育后可恢复其活性。 与黄杆菌酶相反,副腐化梭状芽胞杆菌的肌酐脱氨基酶(对此株的鉴别必须 注意,因为后来发现有两株副腐化梭状芽胞杆菌缺乏肌酐脱氨基酶活性)[44],能 被两价的阳离子抑制,能被三价阳离子激活(Fe3+,Al3+),也能被多价阴离子激活 (Pi)[45]。棒状杆菌和隐球菌肌酐脱氨基酶活性不会受以下物质影响。如:金属 离子,EDTA,1,0-邻二氮菲和 2,2’二吡啶,提示这种无金属离子依赖性。 肌酐脱氨基酶活性能被巯基制剂强烈抑制,如,氯汞苯甲酸,Hg2+,Ag+ 。但 这种抑制作用可被半胱氨酸或还原型谷胱甘肽逆转[35]。 将细菌相关酶用于医学方面, 同时还应用基因定向诱变和重组 DNA 技术改造 酶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高效。用重组 DNA 技术扩大和提高活性蛋白质 的生产,并在不同的生物间或个体间进行基因信息的传递,达到基因工程生产和 治疗疾病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将有治疗活性的基因(如能指导合成可以分解、 吸收和利用尿毒症毒素的酶)导入一些人体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中,再 将这些细菌导入 CRF 病人的肠道中, 那么这些能在肠道中生长繁殖的有排毒活性 的细菌将会自动清除病人肠道中的毒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参考文献 11.郭贵海,王崇文.临床内科杂志,)88-90. 2.Evaldson.The normal human anaerohic microflora.Scand InfectDis.1982:35(Suppl):9-15. 3.Simenhoff ML,Saukkonen JJ,Burke JF. Bacterial population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in uremia. Nephron,-3) :63~8 4.Bobrov VA,Karpov PF. Microecological disorders in the intestin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failure and the arterial hypertension syndrome. Ter Arkh,) :41~3. 5.陈立平,蒋云生,罗季安. 慢性肾衰患者尿毒素对肠道细菌的作用。湖南 医科大学学报,)183~185. 6. 萧树东. 胃肠道菌群和菌群失调.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15-116 7. 谭柱美, 黄祥成. 肠黏膜屏障受损的机制.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1; 2(6): 627-629. 8. DUNN SR, GABUZDA GM, SUPERDOCK KR, KOLECKI RS,SCHAEDLER RW, AND SIMENHOFF ML. Induction of creatininase activity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timing of creatinine degradation and effect of antibiotics. Am J Kidney Dis C77. 9. DE DEYN P, MARESCAU B, LORNOY W, BECAUS I, AND LOWENTHAL A. Guanidino compounds in uraemic dialysed patients.Clin Chim Acta 143C150. 10. JONES JD AND BURNETT PC. Creatinine metabolism and toxicity.Kidney Int 7 Suppl: 1975; S-294 CS-298. 11. MITCH WE, COLLIER VU, AND WALSER M. Creatinine metabolism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Clin Sci 7C335. 12. IENAGA K, NAKAMURA K, NAKA F, AND GOTO T. The metabolism of 1-methylhydantoin via 5-hydroxy-1-methylhydantoin in mammals. Biochim Biophys Acta 1C443. :13. GAUGLITZ U. Anaerober mikrobieller Abbau von Kreatin, Kreatinin und N-Methylhydantoin. Gottingen, Germany: 1988; Georg-August-Universitat. 14. KIM JM, SHIMIZU S, AND YAMADA H. Cytosine deaminase that hydrolyzes creatinine to N-methylhydantoin in various cytosinedeaminase-forming microorganisms. Arch Microbiol C63. 15. HARMS C, SCHLEICHER A, COLLINS MD, AND ANDREESEN JR.Tissierella creatinophila sp. nov, a Gram-positive, anaerobic,non-spore-forming, creatinine-fermenting organism. Int J Syst Bacteriol 3C993. 16. HERMANN M, KNERR H-J, MAI N, GROSS A, AND KALTWASSER H. Creatinine and N-methylhydantoin degradation in two newly isolated Clostridium species. Arch Microbiol : 395C401. 17. SHIMIZU S, KIM JM, SHINMEN Y, AND YAMADA H. Evaluation of two alternative metabolic pathways for creatinine degradation in microorganisms. Arch Microbiol 2C328.18. JONES JD AND BURNETT PC. Creatinine metabolism and toxicity. Kidney Int 7 Suppl: 1975;S-294 CS-298. 19. OWENS CWI, ALBUQUERQUE ZP, AND TOMLINSON GM. In vitro metabolism of creatinine, methylamine and amino acids by intestinal contents of normal and uraemic subjects. Gut 8C574. 20. VAN EYK HG, VERMAAT RJ, LEIJNSE-YBEMA HJ, AND LEIJNSE B. The conversion of creatinine by creatininase of bacterial origin. Enzymologia 8C202. 21. JONES JD AND BURNETT PC. Implication of creatinine and gut flora in the uremic syndrome: induction of “creatininase” in colon contents of the rat by dietary creatinine. Clin Chem 0C284. 22. YOKOZAWA T, FUJITSUKA N, AND OURA H. Variation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methylguanidine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failure after methylguanidine loading. Nephron 7C351. 23. IENAGA K, NAKAMURA K, YAMAKAWA M, TOYOMAKI Y, MATSUURA H, YOKOZAWA T, OURA H, AND NAKANO K. The use of 13C-labelling to prove that creatinine is oxidized by mammals into creatol and 5-hydroxy-1-methylhydantoin. J Chem Soc Chem Commun 0. 24. CHANG MC, CHANG CC, AND CHANG JC. Cloning of a creatinase gene from Pseudomonas putida in Escherichia coli by using an indicator plate. Appl Environ Microbiol 37C3440.25. SUZUKI K, SAGAI H, SUGIYAMA M, AND IMAMURA S. Molecular cloning and high expression of the Bacillus creatinase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 J Ferment Bioeng C81. 26. INOUYE Y, MATSUDA Y, NAID T, ARAI S, HASHIMOTO Y,ASANO K, OZAKI M, AND NAKAMURA S.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reatinine amidohydrolase of Alcaligenes origin.Chem Pharm Bull 9C274.27. NISHIYA Y, TODA A, AND IMANAKA T. Gene cluster for creatinine degradation in Arthrobacter sp. TE1826. Mol Gen Genet : 581C586. 28. SCHLOSS P, MAYSER W, AND BETZ H. The putative rat choline transporter CHOT1 transports creatine and is highly expressed in neural and muscle-rich tissue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7C645.29. KAPLAN A AND SZABO LL. Creatinine hydrolase and creatine amidinohydrolase. II. Partial 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Mol Cell Biochem C25. 30. SCHUMANN J, BO¨ HM G, SCHUMACHER G, RUDOLPH R, AND JAENICKE R. Stabilization of creatinase from Pseudomonas putida by random mutagenesis. Protein Sci 12C1620.31. COLL M, KNOF SH, OHGA Y, MESSERSCHMIDT A, HUBER R,MOELLERING H, RUSSMANN L, AND SCHUMACHER G. Enzymatic mechanism of creatine amidinohydrolase as deduced from crystal structures. J Mol Biol : 597C610. 32. HOEFFKEN HW, KNOF SH, BARTLETT PA, AND HUBER R. 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refinement and molecular model of creatine amidinohydrolase from Pseudomonase putida. J Mol Biol : 417C433. 33. SUZUKI K, SAGAI H, SUGIYAMA M, AND IMAMURA S. Molecular cloning and high expression of the Bacillus creatinase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 J Ferment Bioeng C81. 34. WILCE MCJ, BOND CS, DIXON NE, FREEMAN HC, GUSS JM,LILLEY PE, AND WILCE JA.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a prolinespecific aminopeptidase from Escherichia coli. Proc Natl Acad Sci USA 72C3477. 35. SHIMIZU S, KIM J-M, AND YAMADA H. Microbial enzymes for creatinine assay: a review. Clin Chim Acta : 241C252.
赞助商链接
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在健康人,Ccr 比 Cin 的数值约高出 15%,且这一...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 较后者好,因而尿肌酐与...人体正常肌酐值是多少 肌酐高的症状, 临床上肌酐是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 代谢的产物,可分为血肌酐和尿肌酐,血肌酐在衡量肾功能上意义重大。...肾功能不全之血肌酐及饮食禁忌 一、血肌酐 一般认为是内生血肌酐,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 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糖原分解 B. 有机酸的脱羧 C. 脂类分解 D. 14...肌酸 B. 肌酐 C. 尿酸 D. 尿素 39. .短期饥饿...C. D. 44. 人类排泄的嘌呤代谢产物是( ) A. ...人体内嘌呤环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 A.尿素B.尿酸C.肌酐D.核苷酸E.肌酸_答案解析_2016年_一模/二模/三模/联考_图文_百度高考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 化或代谢...第二节 样品的收集与保存 一、样品种类及其特点 1...利尿剂对肌酐的排出率没有太大影响, 健康人一天...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由化学物质引起机体...如铅、有机磷、致癌物与靶分子的结合产物、降解...利尿剂对肌酐的排出率没有太大影响,健康人一天排尿...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www.leagene.com 肌酐(Cr)检测试剂盒(去蛋白终点比色法) 简介:肌酐(creatinine, Cr)是人体或动物肌肉内代谢的产物, 每 20g 肌肉代谢...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www.leagene.com 肌酐(Cr)检测试剂盒(去蛋白终点微板法) 简介:肌酐(creatinine, Cr)是人体或动物肌肉内代谢的产物, 每 20g 肌肉代谢...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 化或代谢...四 、检验指标的选择及分类 (一)检验指标选择的...利尿剂对肌酐的排出率没有太大影响, 健康人一天...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酐正常值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