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什么意思,商誉减值会计处理

作者:胡华雄山东墨龙、濮耐股份业绩变脸都有计提商誉减值的影子。连续多日处于风口浪尖的山东墨龙大股东终于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由于业绩预测大幅变脸,及大股东在此前大幅减持未及时公告,山东墨龙及其大股东近日受到市场广泛质疑。1、山东墨龙大股东被立案调查 商誉计提导致业绩变脸或是原因之一事实上,对于年度业绩预测大幅变脸的原因,山东墨龙在其公告中也有明确提及,其中一项就明确提到是对存货、应收账款、商誉计提了减值准备。无独有偶,证监会昨日在对政协《关于加强对并购重组商誉有关审核及披露的监管的提案》的回复中表示,大额商誉减值将直接吞噬企业经营利润,拖累上市公司发展。证监会表示,将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会计差错更正或会计估计变更等情形,尤其关注应收账款、存货、商誉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形等,并要求中介机构对业绩真实性和会计处理合规性进行专项核查。东方证券也对证监会的上述政策进行了相应解读。东方证券指出,这表明并购重组规范依旧是监管重点,新监管时代,制度性建设当道,投融资功能归位是主线。今年1月,并购重组过会数、项目申报数量大幅下降。自去年9月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来,监管层对于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监管趋严,证监会重组委否决率从2015年的6.49%上升到8.7%。但同时随着并购重组市场规则越来越明确,市场对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预期将更加客观和合理,市场制度建设逐步成熟。而对于证监会提及的商誉减值,东方证券指出,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大多由于并购标的公司未完成业绩承诺,但是不同公司对商誉减值的处理往往大相径庭。事实上,商誉是否减值与业绩是否实现并无必然关系,但在完成业绩承诺的情况下,商誉不会出现一次性大额减值的情况,因此规范并购重组过程中商誉审核及披露有助于形成监管威慑。2、商誉计提风险有多大?92家公司商誉甚至超过净资产的50%!商誉是公司在收购过程中溢价收购形成的一项资产,收购金额超过资产净值部分计入商誉。商誉与固定资产等其他资产的最大区别是不用摊销,但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出现减值的情况,应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由于不用摊销,商誉容易被某些上市公司用来调整利润,为了避免出现亏损,该计提减值准备时不计提,或者在公司业绩出现亏损的时候,玩“洗大澡”游戏,一次性计提减值准备,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出现巨额亏损。A股上市公司账面上的商誉总体规模到底有多大?由于A股上市公司2016年报尚未披露完毕,时报君这里以2016年三季度的数据计算其规模。Wind数据显示,列入A股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科目的商誉合计达9260亿元,涉及近1700家上市公司,另有逾千家上市公司当前商誉值为零。一般而言,商誉占公司净资产的比重越大,一旦计提商誉减值时对上市公司的利润等财务数据的影响就越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有92家上市公司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超过了50%,其中11家上市公司商誉甚至超过了净资产,这里面比例最高的要数近日爆发控制权之争的中科云网,当期公司商誉高达1568万元,但其净资产只有71万元,商誉超过了其净资产的20倍。
作者历史文章查看: 12316|回复: 8
请教陈版:商誉减值准备是否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
历届活动视频回放
一年内免费直播参加
会计越老,越容易被淘汰
财务职场,变迁太快?
Excel知名公众号作者
随书扫码看视频学Excel
根据准则讲解,免税合并形成的商誉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非免税合并形成的商誉要考虑,当然,非免税合并形成的商誉发生的减值也要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 &问:免税合并形成的商誉在初始确认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那如果发生了商誉减值呢?是不是和非免税合并形成的商誉一样,也要考虑递延所得税?
首先明确:商誉是否考虑递延所得税影响,与重组构成免税重组还是应税重组无关,商誉的初始确认都是不考虑递延所得税影响的。
商誉减值是与初始确认相关的事项,所以也不考虑递延所得税影响。
如果计提减值导致的暂时性差异不是商誉初始确认产生,应当考虑相关递延所得税影响;如果计提减值后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是商誉初始确认就存在的,则无需考虑递延所得税影响&
不需要考虑
非免税重组中形成的商誉,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一致,若发生减值,为何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若有未来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21A& &&&Subsequent reductions in a deferred tax liability that is unrecognised because it arises from the initial recognition of goodwill are also regarded as arising from the initial recognition of goodwill and are therefore not recognised under paragraph 15(a). For example, if in a business combination an entity recognises goodwill of CU100 that has a tax base of nil, paragraph 15(a) prohibits the entity from recognising the resulting deferred tax liability. If the entity subsequently recognises an impairment loss of CU20 for that goodwill, the amount of the taxable temporary difference relating to the goodwill is reduced from CU100 to CU80, with a resulting decrease in the value of the unrecognised deferred tax liability. That decrease in the value of the unrecognised deferred tax liability is also regarded as relating to the initial recognition of the goodwill and is therefore prohibited from being recognised under paragraph 15(a).
21B& &&&Deferred tax liabilities for taxable temporary differences relating to goodwill are, however, recognised to the extent they do not arise from the initial recognition of goodwill. For example, if in a business combination an entity recognises goodwill of CU100 that is deductible for tax purposes at a rate of 20 per cent per year starting in the year of acquisition, the tax base of the goodwill is CU100 on initial recognition and CU80 at the end of the year of acquisition. If the carrying amount of goodwill at the end of the year of acquisition remains unchanged at CU100, a taxable temporary difference of CU20 arises at the end of that year. Because that taxable temporary difference does not relate to the initial recognition of the goodwill, the resulting deferred tax liability is recognised.
陈老师这两段的意思是,A:商誉初始确认是不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在其后的减值与初始确认相关,也不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B:不是商誉初始确认时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例子:税法允许抵扣商誉(其实就是非免税合并),税法每年摊销20%,会计上账面价值不变,该差异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为DTL。
这应该与准则讲解2010年版的例题19-14后面明确:“应予说明的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确认了商誉,并且按照所得税法规的规定该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的,该商誉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产生税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所以:1、初始确认时,不论是否为免税合并,都不确认商誉的递延所得税影响;
2、商誉减值是跟初始确认相关的,所以也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影响;
3、非免税合并时,商誉计税基础非0,涉及税法规定的摊销问题,由此导致的应纳税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影响。
不知上述3条是否正确,请陈老师明示。
可以这样理解。&
网络上的资料:
三、合并商誉减值的所得税影响
  在会计上,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不进行摊销,而以初始确认的价值减去减值准备后的余额进行后续计量,直至企业清算或被其他企业吸收合并、或成为其他企业全资子公司且重新确认商誉时为止。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时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而应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才能将其价值转入成本费用。现行所得税税制不承认商誉减值损失,也就是说,商誉应以其初始确认的价值作为计税基础。因此,商誉一旦计提了减值准备,其账面价值就低于计税基础,直至企业整体转让或清算时,这一差异才可以转回。商誉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的规定,符合有关条件时,即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在计提商誉减值的当期,按确认的减值损失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商誉”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由于商誉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再转回,因此,对应于商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企业存续期间应该是只增不减,或者不增不减,当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与其对应的商誉初始确认的金额相等,即商誉的账面价值为0 时,除非经复核认为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而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否则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应一直保留,直至企业被整体转让或清算。在递延所得税资产存续期间,如果税率发生变动,应按照新税率进行调整,调整的金额冲减或增加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四、合并商誉终止时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合并商誉应在企业被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终止确认,其价值作为收入的减项计入被转让、被清算企业的转让、清算成本。对于已提减值准备的商誉,其应转销的账面价值或者为0,或者小于商誉初始确认的价值,这与商誉计税成本显然存在差异。按税法规定,已在计提减值准备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资产项目,在其处置时应作相反的纳税调整,因此,在商誉按规定于企业被整体转让或清算而终止确认时,应按其初始确认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进行纳税调整,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对于所得税,应按与转销的商誉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此外如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再按税法规定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同时,还应在收到或确定转让或清算所得价款时,转销商誉、商誉减值准备和企业的其他资产、负债账户余额并确认
回复 ying0518 的帖子
请教版主,关于IAS12的21B不是很明白,taxable temporary difference does not relate to the initial recognition of the goodwill ? 什么情况下是有关?什么时候又是无关呢?
IAS这条看了很久,还是不明白,今天看到版主引用这条,非常激动,请版主抽空解一下惑吧!谢谢~~
商誉初始确认时是按余值计算的,如果再考虑商誉本身的递延所得税,就会出现循环计算问题。
Powered by商誉减值问题的相关会计分录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商誉减值问题的相关会计分录
例:甲公司10年初以1600万元现金对价从非关联方处购入乙公司80%的股权,收购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甲企业在合并财报中确认商誉400万元、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1500万元和少数股东权益300万元。
假定乙企业没有负债和或有负债,所有资产被认定...
第二段有个时间点打错了,应该是 “10年末,甲企业确定其可回收金额为1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350万元。”
我有更好的答案
借方还是资产减值损失,贷方记各种资产的减值准备首先是借,无形资产占多少),将350按比例分配到各资产中:商誉——商誉减值准备 400剩下的350要看资产组里面各种资产占的比例(比如固定资产占多少:资产减值损失 400
借:资产减值损失——XX资产 350
贷:XX资产减值准备
350全部都计入甲企业自身的损益中么,不需要计入少数股东损益和少数股东权益吗?
这个减值不需要,因为采用购买法形成的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在合并时被合并方的所有资产和负债都进入到合并报表了,所以不用乘以持股比例,但是商誉在合并报表中只反映了母公司的部分,所以要乘以持股比例确认减值。
明白了,非常感谢!
采纳率:9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商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一财通行证 -
已拥有账号 -
商誉减值是怎么影响企业利润的?
时间&:& 15:15:13
将本文分享至:
商誉减值是怎么影响企业利润的? 在面对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业绩&变脸&时,有一个词时常被提及--&商誉减值&,它与并购重组紧密相关,被视作企业潜在的&暗雷&,也被视作企业调节利润
&商誉减值是怎么影响企业利润的?
在面对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业绩&变脸&时,有一个词时常被提及--&商誉减值&,它与并购重组紧密相关,被视作企业潜在的&暗雷&,也被视作企业调节利润的&利器&。
本周,论坛君在新三板投资交流群和群友讨论了&商誉减值&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影响企业利润的?
什么是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是指对在合并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后,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商誉的产生与并购重组紧密相关。从会计角度来看,商誉是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大于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从商业角度看,商誉指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
比如,2亿元收购了一家公司,而这家公司净资产只有1.2亿元,那还有8000万元就亏损了吗?不是,往往并购中这些企业说我有稳定的输出啊,于是多出来的8000万就成了商誉这一项。
一位资深财务分析师指出,一般情况下公司都希望收购时商誉越小越好,一方面收购时花的钱少,另一方面商誉减值就像地雷。过去几年,很多上市公司为了追逐市场热点、炒概念、做高股价,不惜高溢价收购,导致商誉越推越高。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业绩来看,并购重组后遗症逐步显露,商誉减值成为拖累上市公司业绩的&黑洞&。
分析师指出,商誉属于流动资产的一项,商誉是否减值与业绩是否实现并无必然关系。并购标的在完成业绩承诺的情况下,商誉也可能逐年减值,只是不会发生一次性、巨额的减值情况。大额商誉一次性减值说明企业过去并购行为的失败,预示企业过去花在并购上的资金在未来无法收回,是企业并购战略失败的一种表现。商誉减值冲减资产的同时,也会抵减净利润,直接拖累上市公司当期业绩。
商誉减值怎么调节利润?
深圳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所所长张建军指出,商誉一旦确认,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至少应当在每年年终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并购标的业绩没有预期那样高,出现资产价值下降趋势,在确认商誉相应的减值损失后,会一次性全额计提或分年计提。可以说,商誉是会计科目中最容易受操纵的一项。它是企业未来获取超额利润的折现,需要以企业当年实际经营数据为基础,对未来经营情况、现金流进行判定,判断的维度包括行业趋势、竞争对手情况、宏观政策影响等。这里有一定的主观性,存在操纵空间,公司伙同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商誉调节利润不是稀罕事。
某大型券商财务估算分析师说,例如,上市公司可以增加商誉,避免大幅计提拖累当期利润,常见手段包括合并报表时故意低估标的资产公允价值,或者高估负债公允价值以虚增商誉。因此,部分上市公司此前公开披露的商誉减值数额存在一定水分,后来商誉减值的实际情况可能比披露的情况更严重。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上市公司可能期望通过会计操作大幅减少商誉。业内人士举例说,&一家被收购企业请会计师事务所做的财务报表,显示盈利超过3000万元,但收购方另请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后,变成了亏损3000万元。&出现这种&奇葩&情况的原因是双方签订了对赌协议,双方在对于被收购方的资产减值存在争议。
一位从业多年的注册会计师指出,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导致商誉腾挪空间巨大,通过商誉调节公司利润是行业潜规则。到底是加大还是减小商誉减值的幅度,要看公司特定时点对利润数字的需求。有的上市公司今年经营状况不大好,并且预计未来几年情况很难改善,于是干脆今年一次性把商誉减值做完,为明年业绩大反转做铺垫。
商誉判断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只有熟悉企业具体经营和行业发展的企业&内部人&或专业人士才能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一旦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合谋操纵商誉,企业&外部人&一般较难觉察。
中金公司分析师王汉锋表示,&并购市场的活跃以及资本市场的繁荣,使得被收购公司同样估值高企;不少被并购资产的估值明显超过其账面价值,导致A股市场上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加速上升。&在整体经济相对疲弱的大环境下,这些被收购的企业经营及盈利状况可能不达预期,这会对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造成拖累,兼并收购中产生的商誉也将面临计提减值的压力。
更为严峻的是,依靠外延并购来维持业绩增速、扮亮财报等手段,已成为A股公司较主流的操作和运作手法。但短暂的利好预期和财务并表&蜜月期&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都需要时刻警惕商誉减值风险的引爆。
有分析指出,新兴产业某个报告期业绩继续向好,主要受益并购重组的增多,但由于新兴产业过度依赖外延发展方式,一旦业绩证伪,潜在的大额商誉减计风险就会爆发;这一隐患还制约了业绩的持续改善、盈利预期的真正提升。
此外,商誉计提减值的风险潜伏期并不确定,除已爆发出的一次性巨额商誉减值外,完成业绩承诺的逐年减值也不容忽视。
商誉是否减值与业绩是否实现并无必然关系。商誉的减值是一把永远悬在公司头上的利剑。
业内人士表示,即使并购标的完成了业绩承诺,甚至为公司累计产生的利润已经大于商誉的账面价值,但只要预期并购标的未来经营不佳,现金流折现价值小于账面价值,依然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致业绩大变脸的案例
并购资产的业绩承诺不达标导致巨额商誉减值的情形,在上市公司频繁出现,然而,高溢价、高估值的并购之风仍没有减弱的趋势。一些公司身陷商誉计提拖累业绩的泥沼中,动辄过亿元的减值早已屡见不鲜。
华讯方舟2016年4月时发布了2015年业绩快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81万元,但在正式的年报披露时,净利润却大幅转亏2.73亿元。对于业绩的前后巨大差异,华讯方舟称主要受资产减值损失的影响。
公告显示,华讯方舟在2015年完成了资产重组。置出传统化纤业务,置入军事通信及配套业务,后者涉及的具体资产包括南京华讯方舟、成都国蓉科技。但由于下半年主要客户受相关客观因素影响业务短期停滞,南京华讯当年并没有完成业绩承诺目标,整体销售收入下降并影响拟置入资产的经营业绩,在核查和评估后,华讯方舟对此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72亿元。
能让上市公司业绩瞬间变脸的商誉计提并非新鲜事物。&商誉主要由并购产生,本质是被收购资产预期收益的折现。&国泰君安金工分析师刘正捷在其研报中总结称。
另一个新三板公司的例子:
日,股转系统在给行知探索(835073)的年报问询函中指出,2016年6月,行知探索收购探路者旗下北京极之美旅行社有限公司56.52%的股权,购买价格为3900万元,形成商誉2376万元。其中,2016年南极半岛项目预测收入为1126万元。
然而,根据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截至日,极之美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365万元。鉴于此,行知探索确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极之美时相关的商誉发生了减值,金额为1344万元,商誉减值带来的损失金额占合并商誉的比例56.56%。
在商誉减值的情况下,行知探索公司2016年归属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489万元,同比减少1433万元。对此,股转系统监管部门表示&看不懂&,要求行知探索就相关重组带来的商誉减值和评估定价原因进行解释。
新三板公司的商誉减值
据媒体统计,2016年,在资产减值损失超过2000万元的105家新三板公司中,有7家公司是因为商誉减值。
新三板明星股艾录股份去年净利润为2390万元,商誉减值就达到2347万元,这直接造成净利润大幅下滑47%。
商誉减值准备一旦计提是不得转回,因此商誉减值在冲减资产的同时,也抵减净利润。因此,净资产低于商誉的情况就要格外留意。
根据2016年年报,净资产为正的公司中,共有6家公司商誉大于净资产,分别是文都教育、土星教育、宜搜科技、新伟科技、卡姆医疗以及留成网。
将本文分享至: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网友评论 &
商务资讯 &
笔挺的西装、红色的裤子,坐在沙发上的高孟睿(Mario Garnero)虽已年近八十,但依旧
采访医联创始人王仕锐 新常委 医联作为移动医...
中国必须要努力地发展这两项技术 如今美国作为...
评 论 最 多
点 击 最 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数字媒体中心A股并购商誉减值 财务会计洗澡藏猫腻 (独家)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1世纪经济报道 安丽芬 广州报道
   18:35
  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极其火爆,至今一系列资本运作仍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发起之初,每一个并购重组都描绘了一幅动人的业绩成长前景,进而广受市场追捧。然而,每个并购重组结局并不都是如其预期的那样光彩照人,而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最终检验。现如今,检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际成效的时刻终于降临了。
  目前,A股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披露已经收官。公开信息显示,往日鲸吞入囊的并购标的之盈利呈两极分化态势,有的超额完成业绩承诺,有的则远未完成承诺,以至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据Wind数据统计,2015年年报中,多达155家上市公司涉及商誉减值,总金额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35%。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总额分别约为11亿元、16亿元、26亿元。
  上述数据意味着,从被称为“并购元年”的2012年始,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总额便成高增长态势。
  在此情形下,商誉 “是否需要减、怎么减、减多少”,这在上海某大型会计所一位审计人士看来存在很大人为调控空间,隐藏着非常多的“猫腻”。
  商誉减值逐年高企
  2012年是并购重组元年,自此并购重组持续大热至今。作为资本市场最活跃的主体之一,上市公司深度参与其中,并乐此不疲,几乎每天都在繁忙的发布并购重组公告。
  并购重组是一把“双刃剑”,其也会造成公司的商誉急剧攀升。5月3日,发布的《深交所多层次市场上市公司2015年报实证分析报告》(下称《实证报告》)指出,并购重组形成的大额商誉,也给少数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2013 至 2015 年间,深市上市公司的商誉总值分别为 707 亿元、 1581 亿元和 3544 亿元, 2015 年共有 210 家公司的商誉增长幅度超过 100%。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往往重组公告一发,披上了影视、手游、VR等热门概念后,二级市场便遭遇资金爆炒,动辄几个涨停。不过,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这些热炒的概念标的实际上并未给上市公司带来理想的业绩时,昔日的炒客可能早已溜走,只剩下“高岗接盘者”深套在那里。
  2015年年报便是众多上市公司并购标的的“试金石”。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600984.SH)、斯太尔(000760.SZ)、(300256.SZ)等20家上市公司因并购重组未达到业绩承诺而发布致歉公告。不过,其余50余家未到达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并未发布致歉公告。
  其中,*ST建机并购标的天成机械未达到业绩承诺引起市场热议。数据显示,天成机械2015年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只有968.65万元,实现数低于承诺数1581.35万元,实现比例仅为37.99%。
  而*ST建机公告的天成机械未完成业绩承诺的理由包括,“一是源于全球经济增速低于预期,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而房地产下行拖累了天成机械所在的建机行业;二是因天成机械与上市公司重组导致银行等存在观望情形,影响了企业融资;此外,公司认为,王志荣等天成机械关键管理人员把精力消耗在公司的洽谈、协商事宜上,导致其对管理和经营投入的精力减少,对公司经营造成了负面影响。”
  最终,*ST建机董事会全票通过了变更业绩承诺。公司表示,“天成机械主要管理者履行了勤勉尽责的义务,如此次王志荣履行原承诺责任,则会对其造成较大心理负担,影响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并容易导致王志荣以牺牲天成机械长远发展为代价而刻意追求短期利益。”
  截至目前,*ST建机尚未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出的采访提纲。
  并购标的业绩承诺达不到甚至亏损往往导致审计机构对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而这一数据也逐年高企。
  Wind数据显示,2015年年报中,多达155家上市公司涉及商誉减值,总金额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35%。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总额分别约为11亿元、16亿元、26亿元。
  进一步数据显示,2015年,商誉减值损失超过2亿元的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是(300020.SZ)、*ST五稀(000831.SZ)、(600694.SH)和(300058.SZ),商誉减值损失分别为2.95亿元、2.5亿元、2.2亿元和2亿元。其中,蓝色光标是市场有名的“并购王”。
  另外,(300282.SZ)、(300052.SZ)、(600770.SZ)的商誉减值损失分别为1.9亿元、1.87亿元和1.3亿元。
  由于并购重组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也遭到深交所的关注。《实证报告》指出, “随着并购公司家数的 增多以及并购整合的推进,个别公司并购风险显现,需引起注意。”
  会计处理“藏猫腻”
  现实实际情况是,那些并购标的业绩低于承诺的上市公司,往往使用“小手段”规避补偿。
  《实证报告》指出,在经济大环境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2015 年出现了一些公司未能履行业绩承诺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公司通过更改承诺的方式逃避责任,对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利影响。
  “ 此外,部分公司在业绩下滑、经营风险较大的同时,财务报表质量以及会计 处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5 年深市有 51 家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 见审计报告,同比增加了 13 家。 其中,个别公司重大会计差错调整但未能向会计师提供完整的财务资料,无法确定调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的公司因为大额资产负债项目的真实性、资产减值计提的合理性、费用归属期间等问题被出具保 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实证报告》总结道。
  上述审计人士认为,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的确有调控的空间。目前并没有严格的准则规定,审计机构和上市公司对于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空间比较大。“保险的话,找个评估公司再评下价值;计提多了,对当期业绩影响比较大,而且商誉减值不能转回”。
  上海某券商一位投行人士直言,“商誉减值的水太深。会计处理上确实有空间,对于最低要计提多少、最高计提多少并没有明确的比例规定。如果上市公司比较严谨,应该让评估公司用收益法再估一次。”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直接影响到二级市场的股价,牛市和熊市的会计处理也大不同。某券商一位分析师指出,牛市的时候,上市公司拼命讲故事、讲概念,吸引股民们去买股票,而不用担心标的的真实业绩是多少;到了熊市,反正股价起不来,就计提减值损失甚至多计提,慢慢进行财务洗澡,这样才能保证下一轮牛市的时候公司的业绩报表好看,继续进行下一轮的炒作。
  (编辑:朱益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公司商誉如何减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