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什么退休金2014新政策政策从2014年之前分不合理!应该安工作时间(那年工作至那年退休金2014新政策)分。有的人很早就工

如何提前35年退休?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提前退休的想法纯粹是痴心梦想――不少调查显示,我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深信我们永远也退不了休。但假如退休储蓄金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的话,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人人都可以实现退休,甚至提前退休,这个想法是倍受追捧的个人理财博客“钱胡子先生”(Mr. Money Mustache)的主要魅力所在。博客作者是一名名叫皮特(Pete)的39岁男子,他和他妻子及八岁的儿子一起住在科罗拉多州的朗蒙特(Longmont, Colo.)。(该博客最近的月独立访客数量达到了41.7万人,而自2011年4月发表博客以来独立访客总数已达到400万。)
  想提前退休吗?“钱胡子先生”说,是时候重新制定支出计划了。
  为保护家庭隐私而不想透露姓氏的皮特刚满30岁就退休了。他的妻子是与他一道退休的。在过去的九年时间里,他们一直在家做全职父母。他们的投资收益提供了生活保障,但是他们想工作的时候也去上班,一切全由他们自己做主。
  他们成功做到这一点有何秘诀吗?他们的生活费用对于一个三口之家来说十分拮据:一年大约2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52,696元)。他们有一辆汽车,但多数时候骑自行车。外出就餐是偶尔的奢侈之举。购物呢?这也最好避免。但钱胡子先生说,他们的理念不仅仅是精打细算,这是一种用更少的花销享受生活的哲学。
  《市场观察》(MarketWatch)专栏向钱胡子先生询问了他的消费理念、他是如何提前退休的以及他在退休规划上的见解。下面是我们之间的问与答。你是否对钱胡子这个名字感到好奇呢?
  “钱胡子先生这个名字意在树立一个有点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一名理财上的超级英雄,”皮特说,“钱胡子先生就是我,但却是一个更爱发号施令、更固执己见的我。我发现人们很乐意遵从钱胡子先生的指令,而如果是其貌不扬的老皮特(一名前软件工程师)走上前来开始给他们提供建议时,他们肯定会奚落他。”
  你决定提前退休的时候年龄有多大?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实现你可以退休的条件?
  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从小就有勤俭节约的本能,因此我总是倾向于存点钱而不是把钱花光。我妻子从我们相遇时开始也一直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消费者。因此在我1997年大学毕业后,我们最终搬到了一起。做了几年的全职工作之后,我们的投资账户里开始积累了一些资金,我们就想,我们是否可以用这些钱来做点有用的事情。
  2002年左右,我们最终决定想要为人父母,而如果我们能在孩子降生之前就从我们那要求相对较高的技术行业退休的话,那简直太好了。这种想法确实增加了我们减少支出、增加投资的动机,于是我们着手行动起来。到2005年底的时候,我们攒下来的钱产生的被动收益从理论上讲足以永远维持我们的生计了,因此我们辞去了正式的工作,自那以后就随性而为。现在我们的儿子不可思议地都已八岁了。
  你们是如何确定要多少钱才足以退休的?
  由于有阅读股票投资方面书籍的长期爱好,我意识到一般说来,你可以指望你的储蓄金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产生4%的回报,这样它很可能是永远花不完的。换句话说,若要退休,你需要的资金大约是你年度开支的25倍。因此,我们对我们的花销和我们的资产 值进行了跟踪记录,当我们达到了那个神奇的数字时,我们就宣布自己“退休了”。
  你们最早是制定了书面的退休计划呢还是只粗略估计了一下要努力积攒的资金数量?
  大部分的钱是在我们弄明白提前退休那些事情之前攒下来的,但是一旦情况变得稍微明朗了一点,我们就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在过去的几年里,退休的愿景是“拥有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3万元)的投资,加上一套已偿清贷款的房子”。这就足以产生24,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45,250元)的花销费用了,如果你没有房租或按揭贷款需要支付的话,这笔钱可以支撑很长时间。
  在你看来,人们制定书面退休计划的重要性有多大?
  退休计划是书面的、口头的还是心中的在我看来并不重要,但我的确要鼓励大家开放思想,看到提前退休是一件现实而且可能的事情。它不是一个类似“某一天”、“永不可能”或“等我65岁的时候”这样的模糊、空洞的概念。退休(或者说经济独立)的意思不外乎是说你的生活费用由非工作收入负担。在最差的情况下,要求的资金是你年度开销的25到30倍,这笔资金要用于投资。如果你有资格获得养老金或社会保障金,事情就更容易。
  你是和理财规划师一块儿合作还是自己独立管理财务?
  我一直都喜欢自己独立管理财务。在博客上,我和整个理财行业在进行着一场善意的角逐,因为他们过度注重在很老的年纪拥有了数以百万计的积蓄之后退休――正因为如此,你可以到去世为止每年花费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0.5万元)。效率高得多的做法是你自己能够掌控你的物欲追求及花销,这样你能够以那笔资金的很少一部分数量更快乐地生活,那可以减少你当通勤一族到单位上班的时间20年,或者更长时间。
  在你看来,制定月度或年度开支计划或预算对大家有多重要?
  这其实取决于你的个性类型。我在自己的人生中任何时候都没有制定过开支计划或预算。相反,我在进行任何采购或花钱之前只是运用了一套简单的价值观念:“如果我的目的是为自己创造终身的幸福,这笔钱在此是物尽其用了吗?”
  由于我看重自由和经济实力,这就自动排除了相当多的购物行为。比如,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曾是一个资深车迷。但我没有跑去借钱买讴歌(Acura) NSX,因为相对于一辆豪车,我觉得把那笔钱留作别的用途更有价值。如今,我终于可以不用借钱就能买得起那辆车了,但我很高兴地发现我买车的欲望已经荡然无存。
  有些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大量地削减开支无异于像斯克鲁奇(Scrooge, 狄更斯小说《圣诞颂歌》里的守财奴――译注)一样生活,没有任何乐趣。对此你做何感想?
  如果你告诉自己那就是生活将来的样子,那么你就会真的变成那样,生活也不会有乐趣。但如果你弄明白了做一个快乐的人意味着哪些基本的元素时,你就会意识到为自己买更多的东西与你有多么快乐根本没有一点关系。这些基本的元素包括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健康、有回报的工作、有发挥创造力及帮助他人的机会等。
  在这些东西上下功夫,你就会立即开始过质量好得多的生活。很快,你会感到纳闷,那种想要拥有一艘潜水游艇的奇怪冲动来自你旧有自我中的什么地方。
  调查显示,有很多人担心退休的事情,他们没有攒下足够的钱,感觉自己可能永远也退不了休。对那种处境中的人,你能就如何扭转他们的境况提供一点建议吗?
  扭转局面的最快办法是要意识到你能掌控的东西比你想象的多很多。实现退休的时间只取决于一样东西:储蓄率在你的实得工资中所占的百分比,而这又完全取决于你的开支。因此,就在你学会过一种不那么奢华的生活的时候,突然之间云开雾散,你的理财前景就变得相当光明了。
  对于一名或许没有任何信用卡债务、但还在偿还按揭贷款并拥有10万美元左右退休储蓄金的五六十岁的人,你会对他说点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案可以让这个人在他60岁出头的时候能够退休?
  那个状况不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可是一旦你意识到自己的钱是在哪些地方漏 掉了,并改变你的生活,好把更多的收入积攒下来,转变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生。对多数人来说,从零积蓄到实现经济独立,10到15年时间很充裕。因此,由于起步就有10万美元的优势,加上所有子女都离家单过,这位已年届55岁的人也许具备很好的退休条件。把社会保障金收入计算在内的话,退休的时间甚至会来得更快。
  你认为退休生活需要的资金大约是退休前收入的85%这条经验法则是准确的、有用的、危险的还是无害的?
  这条法则对那些现在要花光差不多所有收入并打算在退休后延续这种习惯的人来说是一条很好的指导原则,但对于我们其他人来说,这样的法则荒唐可笑。
  一种实用得多的观念是把收入这个概念和支出分开。你的收入是由你的谋生手段决定的,但你的支出应该是根据你的需求――真正让你感到快乐的事物和经历――来决定的。例如,我家一年的需求最终加起来总是在25,000美元左右。因此,那就是我们开支的数目,不管我们挣了25,000美元还是20万美元。
  所以,一旦我们一年的退休收入稳定地超过25,000美元,我们在经济上就独立了,于是我们决定退休。
  我不想有任何病态的想法,但一个人可以活多长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对于退休计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你是如何处理这个无法回答却又十分重要的问题的?养老年金及/或长期护理保险是你们的长期理财计划当中的一部分吗?
  如果你的退休计划制定得当,你的预期寿命可能实际上与你的计划没有任何关系。这是因为,30年退休生活所需的资金数量几乎相当于整个余生所需的数量――对大笔钱进行分期偿付产生的奇怪的行为等式。
  我自己没有加入养老年金计划及任何形式的保险,虽然那些产品对有些人的确有价值。那些想法都是以统计数字和概率为依据的,而当你好好算一算就知道,你自己处理事情实际上更安全一些。手里有足够大的一堆可以创收的资产(证券、用于出租的物业等等),你的积蓄可用的时间会轻而易举地超过你的寿命,说不定到你去世的时候还大大增加了。这一大笔积蓄还可以让你在不怎么影响现状的情况下支付预料之外的开支――如果你真的遇到了医疗费用这样的麻烦,迫使你消耗了部分积蓄,你可以有很多年时间进行调整。
  你过去曾经说过,“让你的钱为你工作”这一点很重要。这是不是说在银行开立应急储蓄账户的想法被人用得过度了?人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应税账户而不是使用银行账户把更多的积蓄投资到金融市场?
  是的,我一直对建立应急基金的想法表示质疑。应急基金对那些初涉金融市场的月光族、那些热水器坏了就会入不敷出、必须靠信用卡借钱度日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工具。但是一旦你的经济状况有了起色,你的信用卡就成了一个月度的缓冲工具,你的投资账户就是你的应急基金。
  因此,我根本没有储蓄账户,支票账户上只有几千美元的活期存款。如果产生的一大笔意外开支超过了我的收入,我会把它与所有其它每月开支一起用信用卡支付,然后卖掉一支指数基金的部分份额,赶在月末信用卡自动还款之前将钱转回给银行。我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必须超信用额度花钱的情况。
  这样好处在于,如果你的支出远远低于你的收入,这些应急花费就会变得少之又少,因为钱总是有盈余,每个月你都必须清理这些盈余,将其拿去投资。所以,如果热水器坏了,你就去买一台新的,当月只不过少做点投资而已。
  你觉得从何种程度上说,住房出租收入是你能够提前退休的关键?
  程度很小――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拥有最辉煌的房东生涯,因此我的租房收入只达到了中等水平。不过优选出来的出租物业带来的回报可能远高于股票,这就可以真正让头脑精明的人加速实现退休计划。就我自己的个案而言,我利用出租住房和炒股省出来的工作时间大约只有一年。
  你是否认为利用额外的储蓄来偿还按揭贷款或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是更好的做法?
  对于纳税等级高的人来说,利用401(k)退休福利计划投资费用低的指数基金就可以轻松打赢此仗,尤其是在雇主还要缴纳相应份额的情况下。对于在应纳税的非退休计划账户中进行投资的问题,那完全取决于利率(以及你是否对投资、股市的估值或周期调整市盈率格外精通)。
  现在,在股价高企、利率极低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两种投资方式可能有点难分高下,令人丧气,你选择任何一种方式投资都行。但如果按揭贷款利率达到了6%或更高的水平,我还清住房贷款的情绪就会变得越来越高。
  对于身背学生贷款、汽车贷款或信用卡债务等其它债务的人,在利率升高时, 我更会优先考虑偿清债务。
  听起来你的成功好像很多都与削减开支有关系,但我知道我的读者中有些人其实很厌烦听到这种“砍掉拿铁咖啡”的想法。对那部分读者你想说些什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削减开支绝对是增加财富的最强方式。这是因为钱再多,要将其挥霍殆尽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需去问问78%的美国全国橄榄球联盟(NFL)运动员,他们在关闭了职业运动生涯这个挥金如土的水龙头之后不久就遇到经济问题。几乎所有的预算也都可以做到削减一半,让砍掉了拿铁的那位幸福之人省出50%、甚至更多的收入。
  但是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不是减去奢华的享乐――首先要消除你贪图奢华享乐的欲望。如果我渴求一辆2014款的宝马汽车(BMW),开着我那辆2005款的两厢赛恩(Scion)就会是一件令人心烦的事。但由于这辆小赛恩大大满足了我之所需(我反正通常是骑自行车的),我实际上达到了目的,过上了更快乐的生活,与此同时,我甚至在货币贬值和有其它开销的情况下一年还攒了两万美元的积蓄。这一切之中很容易办到的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摒弃对任何昂贵奢侈品的追求,它们目前占了我们大部分的支出。
  有什么东西是你喜欢购买而不会放弃的?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包含了相当数量的奢侈品,有了它们生活才有乐趣。我早餐时喜欢喝美味的咖啡,晚餐时经常喜欢喝葡萄酒,我们最近吃的都是非常高端的食品。我们住的漂亮房子里到处都是好东西,我们还经常去旅行。就在我享受这些东西时,我还嘲笑自己过着如此奢靡的生活,以此提醒自己这些东西没有一样是幸福的必然要素。如果我经济上无力承受,我会立马放弃它们――比如,假如我们背上了债务,或者假如它们危及到了我们过自由生活的能力。但既然生活是一种冒险,而且没有必要追求完美,我们索性涉猎一下美国生活中所有那些正常的奢侈享乐。
  你写了很多关于自力更生的东西――包括自己充当勤杂工。对于那些觉得自己不擅长修修补补又没有足够信心整修自家房屋的人,你有何建议?家居维修对他们来讲会是预算杀手吗?
  事情都是越做越好的。以我之见,可能除了忙碌至极的首席执行长(CEO)们和摇滚歌星之外,每一位房主应该能够照料好房子,并且可以轻松学会如何去做。把这些基本的家务包给他人去做又贵又不能令人满意――找到并监督一位承包人所花的时间经常比自己干活花的时间还多。
  关键是一开始就要假想事事都很容易,因为实际就是如此。然后你只需从图书馆找来一本书,在YouTube上看几段相关话题的视频,接着开始动手。你也可以参加家得宝(Home Depot)公司的免费讨论,在你的朋友关系网中向那些心灵手巧的人求助。人通常都是喜欢帮助别人的。我的朋友向我求助时,我花费了很多自己的空闲时间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家装建议和帮助。
  说到花费,到外国旅行怎么样?就因为花费太高而直接否定吗?
  旅行的花费根据你的选择可贵可便宜。最近我们做了不少旅行,每年都在加拿大度夏,去年冬天很长时间都是在夏威夷(Hawaii)过的,近几年还到过其它好几个国家。但如果你到那儿之后像当地人一样生活,追求慢节奏的真实体验而不是每天住豪华酒店、玩蹦极运动,花费会少很多。我最喜欢的旅行之一是在一个冬天从科罗拉多开车南下到墨西哥湾沿岸(the Gulf Coast),我们带了一顶帐篷和一只皮艇到那儿,在德克萨斯的热带地区我们发现的海滩和水域悠游了整整一个月。
  你为何要开博客?
  开博客一半原因是出于灵感,一半原因是出于气恼。我和我妻子2005年底从现实的工作中退休,但是我们周围所有的朋友和同龄人都在工作。随着他们的事业成功和收入增长,我不断听到这些关于资金紧张、退休无望的抱怨。可是瞧瞧他们的生活的方式,我能够看到钱到底都是在什么地方漏 掉的――甚至在他们似乎都没注意到的时候。因此我决定开这个博客,把我的想法拿来与世界分享,不是用非请自来的理财建议来搅扰朋友。
(责任编辑:UF025)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人民日报四问延迟退休:养老金是不是马上发不出了?
人民日报四问延迟退休:养老金是不是马上发不出了?综合《世界社会保障报告()》及本报记者采访报道。&#9632;延迟退休是为了弥补养老金不足吗?——养老金当期发放没问题,养老金收支状况不是延迟退休的先决条件为什么要延迟退休?“专家讲了嘛,再不推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在北京一家出版机构任职的王敏,最近对清华大学发布的养老改革方案格外关注。“14个省份的养老金入不敷出,这情况太严重了,看来不想延退也不行了。”福建泉州已经退休的陈大爷从报纸上看到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成果,专门打来电话。养老金是不是马上发不出来了?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多次表态,养老金支付没问题,不仅没缺口,到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达2.3万亿元。2013年上半年,养老金收大于支,预计下半年延续此走势,结余将继续增加。不过,对于官方回应,一些人并不相信,甚至认为是“粉饰太平”。而另一组数据影响力似乎更大,即中国社科院去年发布的“2011年14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如果没有财政补贴,会影响养老金发放”。究竟信哪个?对此,人社部的负责人曾解释,事情并不复杂。目前养老保险没有全国统筹,1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缺口不假,但还有18个省份有盈余。前者缺口达700多亿元,乍看惊人,但盈余省份中,广东一省累计结余就超过3000亿元。从全国看,养老金结余稳步增加是客观事实,经过了严格的审计。“对‘缺口’的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成果中是不同的。是指当期缺口还是长远缺口?显性缺口还是隐性缺口?全国缺口还是局部缺口?采用不同的口径,算出来的结果天差地别。养老保险的确要未雨绸缪,但也不必把老百姓吓住。”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说。随着老龄化进程,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过些年养老金收不抵支了怎么办?人社部负责人表示,商业保险出现“收不抵支”就很难运行下去,社会保险则不同,不是以收定支,而是和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国有资产紧密相联。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人社部对此条法律解读为: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建立并强制缴费的制度,应当由国家信用来担保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险基金一旦发生支付不足,出现支付缺口时,政府应当予以财政补贴,承担兜底责任。在延迟退休问题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多次表示“正在研究”,但未把这项研究与养老金收支平衡直接挂钩。“想通过延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支付难题,这样的看法是本末倒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延迟退休的必然性应当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受教育年限增长和老年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而不是养老金有支付压力。“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与受教育年限不延长,劳动力持续供大于求,即使养老金入不敷出,也不应延迟退休年龄;反之,即使是养老金有结余也应当延迟退休年龄。”&#9632;延迟退休会不会影响就业?——延迟退休会对就业产生一定挤出效应,对低收入者、大龄劳动者的冲击更大延迟退休年龄,另一个热门理由是,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到了调整退休年龄、增加工作年限的时候。但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也集中在此领域。“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大学生找份工作这么难,再延退,还让不让人活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人不退,年轻人彻底找不到好工作了。”网络上、现实中,都有不少类似反对声。调整退休年龄和就业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据介绍,劳动力相对不足是许多国家调整退休年龄的主要原因。中国是否也到了这个阶段?2011年,我国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的首次下降。不过,单独年份的微小下降未必改变一段时期的劳动力总量高位。人社部2012年的一份报告认为,在2035年前,我国会一直处于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给将达到峰值,超过9亿人,并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一高位。我国仍是全球第一劳动力大国,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时期。这将给就业带来长期压力。“十二五”时期,我国每年新增需就业的城镇劳动力在2500万人左右,在宏观经济保持预期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城镇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在1200万个左右,岗位缺口每年预计都超过1000万个,不存在“劳动力不够用”的问题。现实中,提前退休普遍存在。2009年,人社部公布的实际退休年龄是53岁左右。有专家指出,在实际退休年龄不足55岁的情况下,尚且存在劳动力过剩,更没必要把法定退休年龄再向后调整。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持续的“招工难”,这也是赞成延迟退休者常常提到的理由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分析,现在所说的招工难是结构性缺工,有人没活儿干,有活儿没人干。许多喊招工难的企业及其所在地区,设置了不合理甚至是歧视性的障碍,比如工资压得过低、工作时间过长等。如果延迟退休,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就业?有专家认为,现在许多退休的老年人仍在就业,调整退休年龄后只是让这种隐性就业显性化,不会对就业产生冲击。还有专家提出,增加老年人就业时间可能创造新的岗位,比如老年人不能帮忙照顾第三代,会制造大量针对0—3岁婴幼儿的社会服务性岗位。郑功成教授谈到,在劳动力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延迟法定的退休年龄,会对就业产生一定冲击。不过,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工作岗位之间不是一对一的替代关系,实际的挤出效应需要综合测算。唐钧则特别强调了对低收入者、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冲击。在劳动力市场上,这部分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更弱。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就业的冲击将首先传导至这部分人,使其更难找到工作,而他们又不能退休领养老金,生活会非常艰难。&#9632;延迟退休,为何分歧大?——一线工人多持反对意见,部分下岗工人等退休已等了十多年,差别退休则易引发“不公平”争议研究机构频频出台报告建议延迟退休,称“形势紧迫”、“不可拖延”,但每一次反对的声音都很高。8月份清华大学包括调整退休年龄在内的养老改革一揽子方案公开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5311人进行的调查中,94.5%的受访者明确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人民网在2012年“延迟领养老金年龄”的调查中,45万网友参与投票,93.3%的人反对。据了解,调整退休年龄涉及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同群体的意见很不一致。临近退休年龄的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不论男女,多数认为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一位提出延迟退休报告的学者表示:“五六十岁正是经验丰富、能出成果的时候,这时候退休是人才的巨大浪费。”专业技术人员,如医生、教师、科技工作者、工程师等,往往是“越老越吃香”,很多人觉得,这部分群体愿意延迟退休。但调查发现,不少专业技术人员更想“按点儿”退休,再到其他机构兼职或由原单位返聘,这样能拿双份收入,既有养老金又有工资。“父亲退休了,却是收入最高的时候。”在北京某网站工作的宋涛说,他父亲今年61岁,做地质勘探近40年,退休后受聘于一家民营企业,每月有退休金4000多元和8000多元薪水。一线员工则多数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以获取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近几年国家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对那些在职时工资不高的员工,早退休,意味着月收入有可能增加。值得关注的是,大量下岗职工对延迟退休表示激烈反对。辽宁鞍山的韩先生1999年下岗,时年45岁。下岗后,他基本上靠打零工挣钱,日常生活由当教师的妻子支撑,他挣的钱主要用来给自己续缴社保费。“这几年,我就盼着哪天能退休了,我就有稳定的收入了。我明年10月份到60岁,千万别在这期间延迟退休年龄。”对于这部分下岗职工,等退休已苦等十几年,现在提延迟退休,遭到反对是必然。既然有人想早退,有人想晚退,那么尊重个人意愿,想延就延,弹性退休、差别退休行不行?有若干方案提出此建议,同样招来反对声一片。有专家指出,这种“差别化”退休在操作层面难以保证公平。延退,由谁说了算?自己想延退,单位未必想留。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延退理所当然,员工未必这样想。这在有编制限制的机关事业单位更复杂。“差别化”还容易与养老“双轨制”联系起来。机关事业单位延或不延,都会成为难题。延退,企业员工可能指责“机关工作轻松,不用每月缴纳养老保险,现在又能轻松地多干几年”;不延,可能被批评“养老金高出一大截,当然想早退早受益了”。&#9632;延迟退休是否箭在弦上?——对退休政策“研究”不代表会立即调整,人社部未要求研究机构限期出具调整方案“我爸爸后年满60岁,这两年不会调整退休年龄吧?” “女干部55岁就退太不公平了。我今年54岁,身体很好,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延迟退休?” 近期,不少人致电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以及媒体询问。调整退休年龄,会像一些机构建议的那样很快实施吗?记者致电人社部有关负责同志,得到的回复是,仍在进行相关研究,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早在2005年,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曾开展过此类研究。有关专家的意见和社会各界的反映,人社部将高度关注,稳慎地对这项政策是否调整进行研究。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人社部要求多家研究机构限期出具调整退休年龄方案”,人社部相关司局予以否认,称不会像部分研究机构所建议的那样‘十二五’期间退休年龄延长两岁”或“明年起调整退休年龄”。从全世界看,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特别是女工人的退休年龄相对较早,这是否意味着延退虽不会立即实施,但随着预期寿命提高,将是大势所趋?储福灵表示,目前的退休年龄是1951年确定的,而现在我国预期寿命已达74岁多,超过上世纪50年代20多岁,还沿用原来的退休年龄政策,不太妥当。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人口结构转变,对退休年龄择机调整是必然的。人社部也曾明确回应,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但要根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要求来综合平衡,确定什么时候实施这样的政策。什么时候会是合适的时机?调整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唐钧认为,近期不是调整退休年龄的合适节点,须优先考虑就业,特别是中下层群体的就业问题。他同时强调,对影响这么大的政策,社会各界应充分讨论,让各种赞同的、反对的意见都充分表达,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在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储福灵说,调整退休年龄应当是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一步到位调整到63岁或65岁,而是小步推进,比如从某年起,每年向后调1个月,并且有一个时间表,告诉劳动者,现在40岁的人可能会在60岁零1个月退休,39岁的人可能在60岁零2个月退休等等,经过一个过渡期到达某个稳定的年龄。“预期明确了,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反对声。15、20年后,劳动力供求状况、人均寿命、大家的心态都会有很大变化。”人社部有关负责人的意见是,目前先规范退休制度,并对一些地方进行的探索来总结有益的经验。至于普遍提高退休年龄,其实施一定会是柔性的、渐进性的,考虑公众的心理适应程度和整个社会的平稳运行。-----------------------------------------------------------------延伸阅读:我国退休年龄是怎么定的?中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其中对正常退休的规定是: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60岁,一般工龄满25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女工人和女职员年满50岁,一般工龄满20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将国家机关中女性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从1951年规定的50岁提高至55岁,并增加了伤残提前退休的规定。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退休条件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在之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尽管制度模式多次调整,但没有再对退休年龄做进一步修改。此外,根据1990年人事部《关于高级专家退(离)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和1992年中组部《关于县(处)级女干部退(离)休年龄问题的通知》,本人自愿基础上,高级职称女专家和处级及以上女干部可以与男性同龄退休。----------------------------------------------------------------------------------蒯大富:落幕以后 庚寅年初春,余之深圳,过访蒯大富氏,盘桓数日,作促膝谈,乃有此文之出。所须托言者,褒贬臧否,非余区区一介写字人之职志,不付诸史家之笔乘,即付之于东流。余之片言点墨,非为其他,聊作记闻,仅止有限之观睹耳。是为记。------------------------------------------蒯大富:落幕以后文/章剑锋一站在阳台上俯瞰,大半个现代都市尽在眼底。极目远方,蔚蓝色的海岸线隐约在望,水、天、楼群,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韵味。这是蒯大富家的阳台。楼是1995年落成的,属于深圳市当时的高端住宅区,整套房屋,厅堂轩敞,怎么也不下200平米。2001年,蒯大富斥资买入,这可谓成功的手笔。“那时候是最便宜的,8000块每平米,现在是20000块。这个位置非常好,前面是香港的大海,后面是世界广场。”罗晓波和我们在阳台上即景闲聊,谈笑风生,“那时候没有投资意识,我们就是要房住,就买了一套。要知道房地产发展成现在这样,那时候按揭买它三套,呵呵。”罗晓波是蒯大富的太太,小她丈夫17岁,一个个头瘦小、皮肤黝黑的女人,性情爽快,精明能干,交际能力极强。那时正是元旦季,深圳温度适中,她穿着一件洗旧了的桃红色卫衣,捋着两只袖子,下身是一条深色运动裤,腹间别着一只黑色的腰包,像个混在菜市场上的小商贩那样。额门高高的,微笑时会浮现皱纹。她将头发往后梳紧,然后随便扎成一个喜鹊尾巴状。浑身上下简便得没有一点多余的装扮,素颜示人,未施脂粉,似乎不屑于保养,皮肤松驰,脸部骨骼明显,不同于一般养尊处优的太太们。1988年,在机电部南京55所工作的罗晓波经人介绍,与当年正流放在宁夏的蒯大富结识,并于是年只身赴宁与之结婚。整个过程,只用了100天时间,一场名符其实的“闪婚”。曾是红小兵的罗,这样解释她何以不顾一切要嫁给一个前景黑暗的“罪犯”的动因,“别人介绍给我的时候,我就是好奇。”在深圳这样一个商业观念高度发达的都市,对于金钱的追捧氛围压倒一切。他们夫妻也是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说起生意来就像说书那样随意自在。“我们是做产品开发和网络的,现在做移动办公系统,都是暴利行业。赚钱要看运气,做互联网行业我没有忽悠到,要拿到一笔风投就好了,肯定高薪咯。没拿到,没有像人家那样暴发。”罗晓波语速极快,很有谈吐欲,说话几乎不停顿,似乎在谈论一桩成年人的消谴玩乐,“做移动内容供应商的时候,我是做得比较好的,后来把股权卖了,那个还挺好玩儿的。”人不可貌相,别看她一身平常的旧衣裳,可是这对政治上失意的夫妻,身价却值得估量。在深圳,他们不讳言一共打拼出来三套房子,加起来怎么也不会低于七百万。蒯大富公司的员工私下也说,“蒯总家自己就有两三部车子,配了专职司机。”若就财富积累而言,他们无疑称得上成功人士。可是像他们这样的富有之人,走到人堆中,绝不显山露水,叫人看不出一丁点儿迹象。这样用心遮掩和营造出来的低调,或许是独特的生活态度。罗晓波说,“他做音响,我做IT,收入都不错。我们又不是要求很高的,就是有个温饱嘛。你看我从头到脚,都不买衣服的。十年不买,都是捡邻居的旧衣服穿,没觉得会怎么样。蒯大富当年不也说嘛,有内涵不需要外包装。”富人不露富,仅止于此么?当然不是。蒯大富背负着一重历史身份,这是一个有“污点”的人。那段历史虽然早就烟消云散了,可是到今天他们依然不得不富有心思地考虑保持一种合适的处世办法,只因早年他们曾为在这方面的不够聪明吃足了苦头,“太显眼的话,可能会更麻烦。”进门后,罗晓波领着我们在家里转了一圈。屋子大,却未经布置,装修并不华丽,每个房间都凌乱地散放着各种什物。蒯大富的床也是一片狼藉的,被子也不折叠,好像是刚睡完午觉,还来不及打理。我们到达时,他正在客厅里忙于接待几位公安局的客人。手里积攒的钱,一个重要的用途是补偿亲情的。蒯大富家里五个弟弟一个妹妹,当年在他出事后,都受到了牵连,原来在部队的,统统打发回家,到底层谋生活。蒯大富坐牢十七年,不能侍奉双亲,经济转好之后,他将十七年的开销全部补偿给弟弟们。弟妹们的子女就学,费用也一概由他承担。用罗晓波的话说,基本上就是一个希望工程。这样做是想求得心理上的安慰,觉得当年累及大家,跟着一道受罪,挺有亏欠感。蒯大富至今不忘,判了刑,成为另类,家人是怎样支持他的,“你干政治上的事坐牢,我们不怨你,当时环境就那样。你要是刑事犯,盗窃贪污,我们不饶你。”二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深圳,对于每一个前往找出路的人,所给予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蒯大富是1994年来的深圳,彼时在内地他实在是走投无路,呆不下去了。不料到了深圳,如鱼得水,发现这个地方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政治上、人际关系上都很宽松,形象地讲,有四不问,“小姐不问芳龄、男士不问收入、老板不问出身、吃饭不问价钱”,这种环境允许有本事的人闷声发大财,也扶持了很多人才,昨天才从监狱里出来的,隔天就变成给工人开工资的老板的,不乏其人。看在眼里,蒯大富心里也在盘算。做官、做学问或重拾清华的老专业去搞核化工程,那都是体制内的工作,没有可能。要养家糊口,重新融入社会,求得安身立命,只有投身商场之一途。明确了方向,他跃跃欲试,“满街高楼,没有我一间,满街车子,没有我一个轱辘,这种情况是不能容忍的。多少人比我们差得多,他都能赚钱,我们怎么就这么笨呢?我也不是很懂经商,但也不是什么高深得不得了的事,毕竟我是清华毕业的,我学嘛。”最开始,蒯大富在一个同学的公司跑单,这是一家经营音响设备的公司,也是当时深圳唯一一家挂着美国牌子的企业。凭借着历史上造就的名气和积攒下来的人脉,蒯大富很快就施展开手脚了。第一单生意来自深圳一家建筑设计院,院长是他当年在清华当红卫兵司令时的老部下,给了他一层楼的音响设备装修工程。完工后,院长帮他向单位里报黑价,一千块钱报一万四,五十几万的工程投入不到三十万成本就告竣了。公司老板高兴得不行,当即给他提成一万五千块。当时中国的万元户还不多,毕生不曾见过那么一笔巨款,拿在手里未免感到恐怖。确定的是,从此以后,他们家再不用为钱发愁。连罗晓波也诧异这境况扭转得突然,“你这么挣钱太容易了,吃着喝着玩着就把钱赚到了。”当时在深圳,老清华毕业生就四五千人,且他们中很多人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子,蒯大富很能结交,可谓资源联系广泛,连市里领导对他都予以关照,政府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凡有业务,只要蒯大富出马,单子十拿九稳没有不到手的。如是这般,在同学公司干了四年半,生意额做到九千万,按照口头约定,蒯大富每单须提成百分之一,总共90万,但那同学一发财人就变了,往外掏钱艰难得如同割肉,只给了他二十二万外加一套房子,折算下来一总只拿到60万。蒯大富忍无可忍,只好与之分道扬镳,单干去了。同学的公司随之也就垮了台。“人要发财,要有四个条件,缺一不可。第一勤奋,你要成天跑,有单就去跑,有机会就抓住;第二要聪明,要知道怎么谈生意,怎么抓机会;第三是运气,你很勤奋吃苦,也很聪明,运气不好,你也发不了财;第四就是德行要好,待人要宽厚。这四条差一条,肯定发不了财。”如果要把蒯大富的人生截作两段,这中间应以深圳为分界线,线的两边,分别呈现两种不同的情形,可以一副对联综揽之。2005年,蒯大富60岁生日,在深圳的酒店中高调庆祝。当日的餐厅张贴眉批为“六十大富”的对子,上书“三十年河东,斗私批修,灵魂深处闹革命,革命尚未成功”;下书“三十年河西,成家立业,身体力行搞经营,经营初见成效”。那日张灯结婚,宾客喧阗,一派欢喜,好不热闹,寿星蒯大富坐在主席正中位置上,春风盈面,很在状态。失意政治,得意商业,这一副对子,将他一生沉浮写尽。夜色降临,罗晓波在厨房里忙活起来,准备晚饭。蒯大富坐在客厅的长条沙发里,聊着天。那年他64岁,身材虽仍壮实,但连续三次被中风击倒。奇怪的是,每次又都能爬将起来。这靠的一半是毅力,一半是调养。以前他的信条,是生命在于静止,他执拗地坚信,这世上只有千年的乌龟,万年的王八,对崇尚运动的罗晓波很是不以为然。出于康复需要,保命要紧,终于他也慢慢地配合起太太,在她的引领下练瑜珈、游泳、散步,发现生命终归还是在于运动的好,为此他放弃了坐专职司机开的车子,上下班去挤地铁,徒步行动,不需要人跟随。“这个很有用,以前走路不稳的,容易跌跟头,说话嘴巴容易漏风,现在恢复得差不多了。”蒯大富穿着一件衬衣,外面罩着一件竖条纹的毛线背心,说话时仍有轻度的口龄不灵,面部肌肉间或微微抖动或抽搐,但这并不过于严重地妨碍到他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身体不行了,公司也关了张。第三次恢复之后,他没闲着,又被聘到一家旧同事开的音响公司当首席顾问。这样的人,名人效应是开发不完,使用不尽的。公司里对他也是推崇备至,人人景仰,老板甚至将他当作一种信念的存在与象征。不用他过问具体事务,只需要他帮着把控一下大局。从前的“蒯司令”,在公司年轻人的嘴里都叫成了“蒯总”。自从商海闯荡,这是深圳这座城市赋予他的新生角色。在公司,他也没有任何架子,从前是多么了不得的任何一点痕迹在身上都找不到。有事没事去办公室呆着,上网下下象棋,和年轻人去户外走走,爬爬山,KK歌,说说笑笑,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罗晓波说,“现在这家公司的老总也说,等效益好起来,给蒯 总每个月发点营养费。我说不用,你给他个办公室,我就挺感激了。因为他喜欢出去嘛,就有个办公室的感觉。”三深圳不只是吸引了蒯大富,很多早年在政治上失势的人,尤其是文革人物一时都往这里栖息驻扎。这些人的涌入,据说曾引起当时深圳地方首脑的注意,纳闷于“怎么这些人都跑到深圳来了?”一度有风传地方上计划把蒯大富这样的人轰走。如此一来,蒯大富要想站稳脚跟,就不得不夹着尾巴,小心收敛一点。94年甫一踏上深圳地头,港澳记者得知此讯,围追堵截,蒯大富否认了自己的身份,改名为“戴明”,以便避风头。可是出去跑业务,客户认的还是蒯大富的招牌,“戴明”其人名不见经传,无人熟识,他又不得不两个名字并用,往往“戴明”的名片发出去一盒,蒯大富的名片已经用了五盒。名头太大,才到深圳就受到地方公安关注。第一次,电话打到公司邀他赏脸喝个茶,算是结识一下,交上了朋友。之后联系就频繁起来,隔三差五地吃饭喝茶K歌,就是不切入主题。嘴上不说,彼此也都心照不宣,保持友好。“他没有理由赶我走,我在进行商业活动,对深圳也是有用的,”蒯大富显然也懂得规矩,尽量安分守己,“你借人家这方土壤谋生,不要给人家添麻烦,合法经营,不干政治,而且我特别害怕公安、工商查,账特别清楚,税是一点也不敢不交,十五年我交了七百多万税啊。”作为一个历史问题人物,2008年蒯大富要到北京谈一笔生意,正好北京开两会,深圳方面就派了一名警员随行,也不干预,也不盯梢,就让他去谈业务,完了跟着一道回去。甚至蒯大富身体欠安,他们还特别登门探望。一来二去,双方之间就产生了某类特别的“友谊”,蒯氏夫妇总说他们工作非常“人性化,水平很高”。在这种交往中蒯大富也看得明白,“深圳干部的观念也变了,你做生意赚钱,我不管,你有事做,能养家糊口,也就不捣乱了,正好符合我的要求。”公安局的朋友对他明确坦承,从完全法律意义上讲,他是行动自由的人,而公安部门对待他的方针,就是“给你创造一个挣钱的好环境,但是必须切断你和国外、港澳不必要的联系”。在这一点上,蒯表示接受。我们到访那天,因为一些右派人士拟到深圳开笔会,想约见蒯大富,公安局的朋友建议他不去掺合,他答应一定配合。“我知道哪些可以干哪些不能干,我明白自己的角色。我多大年纪了,六十多岁了,还能有什么?”不只是他自己这样认为,就连公司里的年轻人都看得清楚,蒯已经过了他的黄金期,对现在的人已不具备什么号召力与影响。但蒯仍不忘表忠心似地说,“我蒯大富永远是共产党的贴心人,我肯定是维稳的力量,我希望社会稳定快速发展,不希望这个社会乱的,社会乱对我有什么好处啊?”不要说碰政治,就是他们家所在的小区,因为物业公司侵犯了业主利益,业委会与之发生争执,闹得不可开交,找了蒯家多少次,叫他们也参与维权,他们从来是躲开不去。“我不介入任何群体事件,避免任何是非,因为遇到过的波折太多了,”罗晓波的口气,显得犹有几分余悸未消。香港有家左倾的电视台,和蒯大富很熟。前些年,几次三番想做他的访问,都没有成功。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和他们说,“我说的你不敢播,你让我说的我又不想说,你说我上你节目干嘛?你也别为难,我也别为难。”保持低调,即意味着蒯大富要对其喜好于社会交际与活动的秉情予以压抑,多有不适应。有时候他也对这样的生活抱有怨言,“凭什么要让我低调呢?因为我曾经的过错,坐了十七年牢,还要怎么着的吧?”一开始,不仅他自己改名字,为了不成为外界的第二目标,孩子也改了姓。不几年,环境渐好,蒯大富就不用化名了。2004年,孩子十八岁,户口迁入深圳,蒯大富问她户口簿上用什么名字,孩子说姓蒯吧,就又恢复过来。他说,“我不主张孩子改姓的,她就认为有这么个爹,不丢脸。”罗晓波像在给她丈夫的话作注解,“他觉得走出去让人知道是蒯大富的孩子,说不准 人家还会给予特别关照呢。”四晚饭是在蒯家那张安放着圆形玻璃转盘的红木餐桌上进行的。蒯大富坐在我与罗晓波之间的位置上,食不言,专注地喝了两碗紫薯稀饭,期间他一定客气地坚持要为座中客人也盛上一碗。之后,独自离开餐桌,双手交错枕于脑后,仰靠在沙发里安安静静地看他的电视去了。“喜欢看碟,然后关心一下政治。还是关心,像陈水扁什么的,他能盯着看、熬夜看,现在已经大不如前了,三年前,哇,记忆力好得很,几千字的人民日报社论,饭桌上聊起来,哗哗给你背出来,”罗晓波在他离开餐桌后对我说。这些因政治而兴起又因政治而更替的过来人,对于政治话题的关心大约是出于排谴落寞心境的必需,或者也算某种习惯爱好的延续,罗像在泄露隐密,“他自己也说,不能弄潮,可以观潮,不能演戏,可以看戏。”1994年,蒯大富初到深圳,见到在清华教过他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文革中不仅被他整得够呛,弟弟也被整死了。那时老师身体很不好,蒯去看望他,要他一定把身体养好,并说,“不能弄潮,可以观潮;不能演戏,可以看戏”。这话不仅是用来宽慰人的,也是一个过去式的风云人物对其自身处境的写照。一个病殃殃的老头,在政治无情的浪卷浪舒中被捧起又被摔落,早早撂在了岸上,除了坐观激流鼓荡,已经找不到他原来的位置所在。蒯大富戴着一副粗框眼镜,神情和悦,谈吐不见波澜,从容平静,但又不失他的洞察。他的居所和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大陆难以得见的书籍,上面讲的都是政坛上的权谋、内幕之类稗官野史。公司里的人说,“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香港专门有人送给他的。”此外,他为自己订阅了多种报刊,划分起来,从左翼到右翼,兼容并包,光阅读这个每天就得花费两个多小时,他管这叫学习思想成果,掌握时事动态。“我们这些人,不想关心政治是不可能的,政治要关心你,中央某些政策的变化,中央某些领导的变化,就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命运。这种情况下你不关心政治,可能么?”蒯一点也没有夸大其辞的样子,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表情认真,好像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超然物外的,他有他的存在感。在客厅里小坐一会儿,蒯大富走进厨房,倒腾起他那个专用的药罐。第三次中风后,罗晓波带着他全国各地寻医问药。他十分听取医生的话,不停地熬药吃,十五块钱一服中药,一气吃了一百八十服,每天两碗,一天不落下,以便求得更好复原。他给我看最新拿到的体检报告,一小厚本,项目很多。据他说,身体基本面都还好。把药罐放在炉火上煨好,他又翻将出一塑料袋首乌粉,泡上满满一海碗,一边看电视一边专心地吃了起来,传说那东西不光有乌发之效,还可以治疗便秘。他这一生,败就败在政治这两个字上面,可这失败消灭不了他对于官场的热衷与窥探欲,若干年前去昆明,那时主政昆明的一把手是由江苏调过去的一个改革派背景的官员,这位方面大员盛情设宴相款待,蒯大富对他说,“你要是在官场上干得不顺,干脆到我公司去算了,”大有延揽人才之意。这话后面其实隐含了他对于官场文化的逻辑,即自古以来,凡是酷吏,下场都不是太好的。他显然是一个资深的看客了,坐下来可以讲一连串官场上的小道和笑话。这些东西由蒯大富嘴里讲出来,带有一种游戏人生的况味在里面。五蒯大富这一代从清华园走出来的人,从政是大多数人必走的路子,其中亦有后来登上了国家领导人座位的。而他的辉煌,却只终结于1968年的22岁。多么光彩的年华,夺目而虚幻,只维持短短两年,便没有任何可以延展的余地和空间了。不能博一个衣冠终身,唯一适合他的解释只能是时运不济,命不够好。他身边的人,都说他不幸而成为政治游戏的走卒玩偶,他被命运之手蓄意点中,不知死活还兴高采烈地蹚进了一滩不该蹚也蹚不好的泥泞,好像最后也只能用他的憋脚的牺牲与收场来支撑那段提前被设定好的戏份。往事历历,烟云难消,就像那向人说道天宝遗事的白头宫娥,总也忘不了里面也有自己参与的几句台词、若干片断。悲哀就是这样,幕布拉起那一刻,事实上他竟一直在卖力地跑龙套,却被人,连同他自己误会是在独挑大梁唱主角。在罗晓波那里,对她丈夫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色彩浓重的判定式称谓,比如走狗、打手、可怜的悲剧人物,被卸磨杀驴的人等等,这都是背着蒯大富私下里提及的。蒯大富那时候坐在客厅里,与餐桌相距不远,也不知道他是听见了还是故意装聋作哑,总之我怀疑这些字眼听起来对于当事人的心理会产生刺激,但罗晓波就是口没遮拦,一点也不顾忌。她丈夫当年在政治上的表现之极端幼稚,在她眼里简直是件彻头彻尾的蠢事。她说他充其量只是个政治爱好者,并不具有什么政治智慧。数十年之后,蒯大富常与文革时期的那批人聚首。那段岁月是他们之间永恒的私房话题,听他们讲故事听多了,罗晓波从中也听出一些道道来。其中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1968年7月,毛泽东派出工宣队进驻清华大学,试图接管乱糟糟的校园,要求蒯大富领导的“井冈山兵团”交出武器,不愿退出历史舞台的蒯及其手下拒不听令,武力对抗。失败后,蒯匆忙逃出,跑到西单的邮电大楼要向中南海发电报,说什么清华“井冈山”正在血泊中,向毛主席呼救。救兵非但没搬来,自己还落了个束身待罪的局面。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五大司令,蒯大富还感到激动和委屈,抱着毛主席失声痛哭不已,说不知道是谁派工宣队去攻打红卫兵。毛当时说,你要抓黑手么?黑手就是我。“人都是毛主席派来的,还向毛主席呼救,你说他有什么政治智慧啊?反正我听着就跟听个笑话似的。”罗晓波不停止她的冷嘲热讽。她意识到是她丈夫那种年少轻狂的风格将他推到了舞台中央,他那么地爱凑热闹好出风头,天天在学校刷大字报,与人展开辩论,她把这称为易于被发现和利用的性格缺陷,以致最终吞没了他自己。蒯大富看自己的历史投影,却有不同心境。过了耳顺之年,当年那场剧烈风浪差点把他活活葬送,他都不认为自己上了当受了骗,利用这个词,根本提都不用提及,他不相信有这回事。理由简单,当年社会对领袖崇拜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无人能脱出这一个局限,年少的蒯大富内心也只有狂热没有其他。忆得当年,被毛主席接见,那种欣喜欲狂,无以言表,其荣耀感犹如被神圣摸顶一般,“无比信仰,发自内心”。在这个背景下,舆论上讲中国可能变成修正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可能复辟,号召保卫江山,蒯大富是真信的,“我就不能答应了,你走资派,我们当时很自觉就要跟他们拼命了。当时说打倒这个打倒那个,基本上就是执行毛主席的指示。二十多岁了,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嘛,政治意识还是有的,我不认为是被利用。”与这话相呼应,在蒯大富的办公室里,至今还摆放着许许多多与领袖有关的资料、书籍、影像,翻阅一过,其中一副照片颇有意思,是被PS过的蒯大富与毛主席的合影。事先他单独在户外拍了一张照片,然后将旧照片中坐在藤椅中独自休闲的毛主席人与椅全部抠出来,经过技术处理,置于他的身前。这样一来,蒯站在毛主席的身后,目光喜悦而坚定地一起合影了一次。只是四周的环境过于现代,与主席古朴的衣着打扮不相衬托,一望即知有假。对于往昔的怀念与迷恋,可谓深到了骨子里面。他们公司里一位负责人说,对于自己的遭遇,蒯大富是“无怨无悔”的,当年他是热血青年,“就是为了毛泽东思想而牺牲自己”,“他是一个忠实的信徒,只有中国才有蒯总这一类产物存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蒯大富回去一趟。站在一堵关于文革历史的展板前,这个曾经主宰学校命运的老人笑容可掬地留影纪念。那是他的凭吊。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故作姿态,他们这些人,总是愿意相信自己因当年信奉的纯粹而没有失足,仿佛一旦否定与动摇,此生亦将随之推翻,输得惨重。六毕竟,北京埋葬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暮年的蒯大富,内心的“北京情结”依旧很深。“他前两年还想在北京买房,憋着劲要回北京去。每年校友会他都去了。”罗晓波说,“他想回去,我不去,我说行,你自己一个人回去。去北京怎么活啊?”蒯大富接过他太太的话头,“你本来在深圳也不工作。要在北京活下来,只要有房子就行,有钱的话就买个小房子。”蒯大富对于北京岁月的缅怀,在罗晓波眼里之所以不切实际,不完全是虚言。时过境迁,木已老朽,可是风却不止。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蒯大富西装革履,别着荣耀的红胸标,高调在清华园露面,引发了不小的舆论反响,有人质问,“为什么一个文革的罪人今天还能在清华大学那么受欢迎呢”?在此前后,他也到过不少次北京,会同学,见朋友,谈生意,看女儿,不过都不公开,低调来去,免生是非。这种情形,想定居北京便成了他的一厢情愿,连他公司里的人都为此作了毫无可能的结论,“回不去,有些人不愿意他回去,肯定有些私人恩怨,对他有影响。”罗晓波不喜欢北京的理由,是认为那个大得离谱的地方人文关怀不行。这基本上是早年跟着蒯大富在北京惊皇失措、提心吊胆过日子所遗下的经验。1993年,他们夫妇尝试过重返北京,终告失败。那时北京海淀区准备在北太平庄兴办通讯器材一条街,经人牵线,决定将下海到了山东蓬莱的蒯大富引进,担任管理工作,大有改革开放新举措的意味。考虑到历史背景,海淀区事先与他约定,一合法经营,二不干政治。蒯大富满口答应。尽管当时有朋友劝说此事不靠谱,还是不要涉足北京地界,但他们夫妻一致乐观以为社会开放进步了,环境已改变,可放心大胆前往。就这样,北京方面专车将他们一家子接去,条件优厚,配给一套三室一厅带装修的房子,一台专车,专职办公室人员。到北京一个月光景,风声突变。地方上似乎为了显示成绩,向上面报告了此事,“好像很了不起,说把蒯大富这样的特殊人才从山东挖到北京,肯定对我区开放工作能有相当大的促进。不报告没关系,一报告,形势就不对了,公司注册不下来。”罗晓波说,“听说是这样,‘要把蒯大富客客气气请出北京。’”眼看要被扫地出门了,蒯大富还一门心思想呆在北京。不让当总经理、董事长他倒无所谓,心想去路边擦车、修鞋、开个茶馆,总应该可以吧,合计一下,一天没准也会有三百块钱的收益。但这只是空想。风风光光地来,灰溜溜地走,那境地让罗晓波终生难忘,“走的时候就比较惨,都没来得及跟我们商量,就知会我们,你们必须离开北京,越快越好。老总和他太太又拿车把我们送回山东,街道上有家肉联厂,搬家时,来了十几个小伙子,开着装肉的冷餐车,把我们的东西一装,把门一锁,就走了,像逃难一样。”败走京城,没脸见人,回到山东的蒯大富呆不下去,几经辗转,被同学拽到深圳去了。罗晓波不想走,两天后又带着孩子悄悄折回。孩子放到幼儿园,自己找了份工作,默不作声地呆了两年多。然而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和她丈夫一样,性格中有高调爱张扬的成份,80年代下海后,他们就敢于在媒体上抛头露面,谈论自己的生活,蒯大富逢人好以“天下无二蒯”自命。在北京生活的罗晓波也是,因为接受了在杂志社工作的朋友的采访,文章登出,大出风头。此后单位受到压力,只好给她三个月工资,请她走人。老总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说,“为了全公司人的饭碗,只好对不起罗晓波。”罗晓波至今还保存着那份惹事的杂志。那时蒯大富在深圳,已能负担家中生计,但是失了业的罗晓波带着孩子,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常常找不到栖身之所,房东怕和他们这种人沾上边儿,都不愿意租房给她,熟人同学也不敢与之接近,几经流离,最后才到深圳与蒯大富会合。这经历让罗晓波讨厌透了北京,“有一阵子,好几年我都不去北京,同学聚会也是,不心酸肯定是不可能的。”烦恼的事情不只是在关于对待北京的态度分歧上,自从她选择与蒯大富结合,烦恼就没有休止过。正如蒯大富在婚前提醒她的那样,要对今后的各种客观际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虽然一口应承,但现实生活的持续检验,说明她在这方面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应付,多少有点吃力和摇摆。“几乎一直生活在压抑、无奈的气氛中”,罗晓波这样描述他们的生活,“太麻烦,太无聊了。我嫁他是真没想到这么麻烦,要知道我还真不嫁,绝不蹚这趟混水。”七生活的考验,都呈具体而细微的关口。90年代一家人在深圳团聚,户口却是分散在外地。孩子要在深圳上高中,夫妻俩想将之送到最好的学校就读,可是这件事涉及到户口问题,关系全部走不通,孩子连入学考试的资格都争取不到。在深圳落户,简直难于登天,申请每每石沉大海。无可如何的罗晓波,悲从中来,当即在办事大厅里哭开来。办事人员好心告诉她,如果表格中不填蒯大富其人名字,应该没有问题。这么一来,就想办个假离婚。蒯大富坚决不能同意,视此为晚节不保的耻辱,“为了孩子上学,你非逼得我离婚?不进就不进,不然我就等于在向黑势力投降。”小小户口并不在蒯大富眼中。这让罗晓波异常恼火。去学校开家长会,校长在台上念文件,说明没有户口不能上哪些学校。火烈性子的罗晓波当即冲到主席台复印文件,带回家甩在蒯大富面前,让他在残酷现实面前清醒清醒。犯了倔犟脾气的蒯,谁劝也没用,最后孩子以不读书相威胁,“清华的爹,北大的妈,有何用”?蒯才软了下来。2004年,法院发出裁定书,同意他们导演的这出“感情不和”的离婚。很快,罗晓波和孩子在深圳顺利落户。茫茫如丧家之犬,吃苦纠葛大半生,这生活对于夫妻感情的消耗是必然的。事情办成了,很多人又回头敦促罗晓波尽快与蒯大富复婚,他们那已上大学的女儿还要求罗晓波立下保证书,有生之年不再改嫁他人。罗晓波将此视为无礼之举,拒不合作,“在他什么都不是就一个劳改犯的时候,我从南京那样一个虎踞龙盘的地方嫁到宁夏的戈壁滩去,婚姻再不幸福,我维持也要维持到死,什么质量不质量的,就得从一而终。保证这种东西有什么用呢?今天复婚了,我明天就离家出走,以后回来签一个火化证明,有意义么?”这种情绪突兀的谈话仍是于蒯大富在场的背景下进行的。谁也没有异样反应,两个人似乎已经习惯于这样开诚布公的氛围。罗晓波总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不把这些东西当作是不可示人的私生活。“别人老怕我不管他,觉得他是弱势群体,”她继续说,“我是深圳义工嘛,我说别的孤寡老人我都管,何况还是我孩子的父亲,肯定是要为他养老送终了。”这个女人把结成喜鹊尾巴的头发打开,重新梳理一遍。那时候,蒯大富早将一海碗首乌喝完。属于他们的散步时间到了。那一夜,蒯大富没有穿外套,趿上一双旧皮鞋就下楼了。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正是三九季候,深圳的冬夜并不寒冷迫人,只是些许凉意。起风的时候,这城市下了一点细雨。路灯下,蒯大富的身影被打出一种弯曲状。他以一种暮龄病人特有的略显吃力的姿势在林荫道上向前快速移动,碎小的步子不间断地迈出去,皮鞋与地面摩擦时,会发出一连串不大协调的踢踏声。那时的蒯大富,正在持操人生中也许是最后一件大事:社保。此事之难与当年落户深圳不相上下。用罗晓波的话说,每天干的事就是给这个写报告给那个写报告。抱着病躯,蒯大富不懈地往深圳各个能管着此事的衙门跑动,甚至直接找他那位同乡的市长申诉求告。在一份报告中他这样写,“我的后文革时代的经历依然波澜壮阔,充满困惑、折腾,希望你们能特事特办,给我一个出路。”2004年,蒯大富以投靠子女的名义将挂在山东人才市场的户口迁入深圳,属迁移而非调入,这就影响到社保问题,没有交满15年,也是一个妨碍,总之是条文罗列,多有不合之处。蒯大富想一次性补交完毕,好将此事了结,但社保局不同意,声称自己无权许可。奔波半年多,一无所获,一筹莫展。“弄不下来,现在他一点招也没有,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罗晓波说着怪话,“他现在做的一些事是很不可思议的。给市长秘书发短信,说请市长担待一下,你的大恩大德我终生难忘。你看这种话都说得出来,以前都是踌躇满志的,根本不求人的啊。”一个已经完成财富积累的家庭,怎么也会像普通工薪阶层那样为区区一份社保而执著纠缠呢?蒯大富承认这并不是由于日子过不下去了的缘故。他说自己只是想争取使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更加全面一些。“清华大学毕业几十年,最后连一个基本的老保都没有,说不过去啊。”据他的了解,有一部分文革人物的晚年得到各地的妥善安排,当年和他齐名的聂元梓,就争取到了相关待遇,处境不错。政府给她一套房,什么费用都不出,可以一直住到死,每月还发两千块生活费。住院治病,全部报销,且住的还是干部病房。相比之下,他心里就不免失去了平衡,“出监狱这么多年,到哪里都干不成,但不管怎样,跌跌撞撞踉踉跄跄终究还是走过来了,社保不给我们,那就有点过分了”。有人建议他干脆设立一个蒯大富救助基金会,这种出格的做法他却是知道不能干的。这么多年过来,他已经具备了十分谨慎的觉悟,并不愿意让自己的行为朝向任何含有示威性质的方面发展,怕被别有用心的“境外反华势力”利用,闹出什么响动。可是事情不能总没个下文,他还是得经常往衙门里活动。一次他去找社保局长递材料,局长在十二楼办公,坐电梯上去,那一层按键是被取消了的,不能停靠,他就改坐到十层,再走楼道步行上去,终于到了十二层,发现那层楼道也是铁将军把门,进入不得。在那之前,深圳社保局发生过相关官员被人锤砍事件,受阻于一道门的刺激,向来奉行宽厚谦和处世原则的蒯大富当即给那局长发去短信,“百姓与局长的联系被切断,我有点理解社保局官员为什么被砍。”对于这样一个“大人物”,社保局方面知道也不好过于怠慢疏失。局长得到辞色不豫的抗议,专门抽时间请他过去做解释工作。可是真正的需要仍旧悬而未决。那天他回到家里,向罗晓波透露说,社保局表示在社保这件事情上委实爱莫能助,作不了主的,需要市里面领导的特别批复方可圆满了事。当我离开深圳后,不久就接到了罗晓波的来信,将深圳方面有望特批解决她丈夫社保问题的消息作一预报。他们曾把自己叫做“上访户”,可是事情能够访出这样一个眉目,看来他们夫妇虽然地位过时,也不是全然无用,犹有活动能量在。八1968年7月,因为不服从工宣队的强令缴械,蒯大富领导的“井冈山”兵团与工宣队势力冲撞火并,引发了“百日武斗”事件,死伤惨烈。是年毛泽东点名批评了蒯大富,这个在清华大学只手遮天两年多,天王老子一般的人自此失宠,转眼成了罪人。先被打发去了宁夏青铜峡铝厂安置,后又被逮回北京劳改、判刑。在某类有觉悟的语态中,蒯大富的身份是“四人帮的残渣余孽”,必然遭人不齿。但也有例外的时候,在青铜峡铝厂,蒯大富既没有工龄又没有职称,就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员,体制内的待遇本来是按资历走的,但分房时,竟分了他一套40多平米的小三居。有人不满,厂里领导力排众议,“你们和蒯大富没有可比性。”西北人的热情豪爽,点点滴滴,给处在人生最困难阶段的蒯大富以温存回味。那段日子在他们的记忆中也是过得最开心,“那里的人非常厚道,人情特别浓,不管你的背景怎么样。我的同事,排着队请客,今天到我家,明天到他家,就是吃个便饭,说说话,关系都挺好。我对那个地方也很有感情的。”这种密切关系,一直延续到今天,离开那里20来年间,蒯大富回去看望过两次,依然感慨,“多少次请客啊,包括我们自己回请朋友,全部是厂里出钱,招待费用全免,好得不得了。”让他感怀的不止于此。在青铜峡期间,蒯大富曾被判刑坐牢,先在北京,后转往青海不毛之地服刑。快刑满时,时任总书记胡耀邦去青海视察工作,问及关于蒯大富等在押犯人的情况,省里领导力夸蒯大富的表现好。胡耀邦说,表现好就好嘛,出来以后给他分配工作。1987年刑满,在去向上蒯大富不愿回江苏老家务农种地,因为胡耀邦先前的指示,他如愿回到了青铜峡。与蒯大富一道在青海服刑的北航红卫兵头子韩爱晶,也在胡的关怀下进了株洲飞机厂工作。蒯大富说,“胡耀邦特别人性,我们党的干部啊,要能多一些胡耀邦这样的人,真的万岁。”一个罪犯,身陷牢狱之中,凄凉自然不免。但是蒯大富内心还蛮强大,无论关在哪里,一人一个屋子呆着,无人相扰,他就静下心来读书看报学外语。二十四小时开灯,五六千个单词一气儿拿下来,看完一摞再换一摞。那时期世界名著差不多全被他看了一遍,“秦城监狱图书馆很大,你只要开得出书名的,都能给你找到。”晚上还能看到彩电,那年代电视剧霍元甲甚是风行,在监狱里可以连续播放,他们这些犯人,一边端着饭碗一边儿看,直呼真是带劲。蒯大富和狱警也处得不错。除了自己埋头学习充电,他还帮带着给准备考大学的狱警儿子做学习辅导。讲课的当口,碰巧中组部的官员去探监,见他精神状态那么好,全然不把囹圄羁绁当一回事儿,感到挺意外,“蒯大富,我怎么看你一点坐牢的样子都没有?”“我一直坦然活着。很多人问我,17年(刑期)是怎么过来的?讲得黑乎乎的。我还真没有过恐惧。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悲惨。”出狱后到处流转,可谓夹缝中的生存,但蒯大富也不表现绝望,他说,“有时候是很心酸的,但我这个人比较容易找回心态平衡,可能存在一种很大的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审判了四人帮,传说当时某位中央领导愤怒异常,拍了桌子,誓要把蒯大富“拉出去”(意指判处死刑),但终于没有出此命令。晓得这内幕的蒯大富,既庆幸又释然,“当时把我拉出去,也就拉出去了。那时候我就想,活一天就是赚了,你能活着那就很不错了,不要说活成什么样子了。”事物的发展,总有其两极,问题人物的存在,亦复如此。蒯大富的坠落,是祸,未尝不可以说也是福。从监狱回到青铜峡,有段时间铝卖不掉,厂长找到他,布置任务,“老蒯,你给我卖铝去,你愿意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我都算你出差。”蒯大富接手这任务,带着老婆孩子在外面一逛三个月,形近周游列国,一下子开创性地卖掉了605吨铝,拿回去605万块钱。再怎么沧落,终归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这就显出了他的优势,形成一条生存缝隙。“那时候知道我的人太多了,一般都是厂长级的,处长级的,像我这样的年龄段。都是陌生拜访,下面一报告,说蒯大富卖铝来了,那是很愿意接待的,我立刻可以见到他们的最高领导,‘卖个面子,你得用铝,我们价钱也和市场一样,你买一百吨,那好说了。’”蒯说及此事犹语带欣喜,“主要是当年造成的名气太大了,非常方便。”这证明他此后并非潦倒余生再没有了抬头见人的可能。那时他已经发现名人效应的有用,以后到了深圳,谈单子拉业务,也是如法炮制,无往不利。九临到晚景,和所有老人一样,蒯大富也喜欢回顾和省察自己的人生。今年,全国有不少文革过来人纷纷站出来对当年参与过的暴行检讨忏悔,这其中就包括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当年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振臂一呼可收万众响应山呼海啸之效的蒯大富,在他怀旧的时候,又是一种怎么样的心绪?“多少人问我,你坐牢17年,冤不冤?一种意义上讲,很冤,当时跟党干革命,最后坐的还是党的牢。但比起当年被我们整的好多干部,可能他们更冤。”蒯大富语气有些深邃,“我们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但他们没什么错误,也被整,有些被整死了。相比之下,我们受的这些冤,也算不了什么。蒯大富当年担任首都红卫兵第三司令部副司令,组建并领导清华红卫兵团体“井冈山兵团”,20岁出头的小毛孩一下子就名震寰宇、炙手可热,俨然成了领袖的心腹与臂膀,那架势简直可以叫人晕了头。当时他主要致力的事业,就是不断掀起血雨腥风的武斗。多少人在这种脑子出错的混乱中无辜丧命,下到学生老师,上到国家主席的家人,命运尽操之于蒯大富的股掌之中。这个胆大妄为的年轻人,将他的运动威力和嗜斗风格发挥到极致,后来更是将在位掌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悉数描绘成一副“百丑图”,不惜丑化渲染之笔墨,连毛泽东看到这些东西都不免要意味深长地说一句,“我们一共才有一百六十三位中央委员,这上面就画了一百多名......”。蒯大富拉着自己的队伍,打来打去,斗人无数,然而他也终归称不得赢家,也有损失,“有些武斗是可以制止的,或者是应该制止的,但是没有觉察,导致死了十几个同学,都是很好的同学。我亲眼看着他们被打死的。那是非常心痛的。”除了错整一批人,还有就是发端于1968年4月的百日武斗,此次事件,由他的兵团与受命接管学校的工宣队冲突而起,后果严重。蒯大富表明自己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当时如果我领导得好,主张不打,肯定打不起来,我的影响力很大,能起很大的作用。这个事让我多少年都后悔。”但这只是一种有限的人性复归,更进一步,他就不再愿意承认当年那个可以呼风唤雨的司令属于完全的十恶不赦了。他试图择清一些事情。1966年“红二月”事件,北京一个多月里打死1000多人,抄了几万户人家。蒯大富说这基本上是一些干部子弟干出来的事迹,却未被追究。另有一次,12个学校的红卫兵闯入清华园,把全体干部拖到阶梯教室批斗,红卫兵们站列在两边,每人手执大皮带,让所有干部从中间走过,每过一人辄用皮带猛抽,极尽人身侵凌,并开动拖拉机将清华的二校门也给拉倒了。蒯像是在质问一般,“谁干的?都是当时的干部子弟,他们自己干的坏事,还扣到我头上。”这让他对自己后来被判刑耿耿于怀,甚至站在法庭上还公开抗辩,抱不服言词。再申辩与澄清,都免不了一个刑事犯的命运归宿,也逃脱不掉伴随一生的那糟糕得无以复加的名声。90年代他与一些也曾风云过的学生领袖聊天,对方说,“你们在我们心目中,如果不是坏蛋,至少也是笨蛋。”蒯大富不明就里,问这话如何说起,对方说,“四人帮那么坏,你们跟着他们干坏事儿,你们不是坏蛋么?四人帮那么坏,干了那么多坏事,你们看不出来,还跟着他们走,你们不是笨蛋嘛。”一听这话,蒯大富立刻心里明白了,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可是怎么也算经历过来的人物,他依然难免指点江山的热衷。人们也总抱着想从他嘴巴里发掘一些新奇东西的向往。1992年,山东一家乡镇企业聘请已获自由的他担任总工程师,按照组织上的规定,他是不能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的,但有一次却破了例,允许日本读卖新闻采访他。记者问了蒯若干问题,分别是对于毛泽东、邓小平、江青等人持何种评价?蒯不回避,从容应答,当着满屋子陪访的省、市外事官员一展其口若悬河的风采。他说,毛泽东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维护工农、被压迫者等下层人民的利益,而且他的民族气节是最高的。至少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官员还是比较廉洁的吧,所以老百姓怀念他。至于邓小平,蒯称,我是反对过他,但是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他我是忠心拥护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利益,中国改革开放的车子已经开出去,开放的门打开了,没有任何人能关上,我也坚决支持。谈到江青,蒯则说,江青是当时中国八亿人当中,尤其是女同胞中最杰出的,她的各方面能力,如马克思思想水平、指挥能力、文艺才能和书法造诣也是一流的。但也有缺点,就是毛泽东批评她缺少自知之明,不可避免的,这就隐藏着后面的悲剧......。两个小时后,日本人走了,省外事办的官员深为蒯大富的口才折服,朝他翘起了大拇指。蒯也很得意,“外国记者是不可能从我这儿抓到攻击中国的把柄的。”尽管抱恙在身使他的语言能力有所降低,但谈及过去那桩桩件件,蒯大富真有一种世事阅尽之后的自在洒脱气度,言语间节奏铿锵。他说得过瘾和享受,亦给听的人以无形感染。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他的办公室里。他给我看保存在电脑里的许多照片。其中有不少是与大西北的风物有关。他们一家人都喜好出门远足,2007年,他女儿考上大学,送她入校前,一家人先去了一趟青海,距西宁三百公里之外有一座塘克木监狱旧址,那里曾是用来专门关押全国各地重刑犯的地方。1984年开始,蒯大富在这里服刑三年,故地重履,那个地方只剩了一片断壁残垣,破墙上惟余零星红色标语,说明那里有过怎样杂错恍惚的时代踪迹。高墙深牢全部拆毁,杂草丛生,可以放牧。空荡荡的,警察没有了,犯人也没有了,所有的禁锢格局都因时空而打破。身临其间,他女儿很是新鲜,说那个地方不错,像度假村似的。那块地也是可以买卖流转的,便宜得很,蒯大富一时动念,有兴趣将之买下来,想想也没什么用处,于是放弃了。“历史有时候是很偶然的,就造成了永恒,多么严重的后果,懊悔不及了”。看着那些残迹,蒯大富难免起了几分情绪。当年他反对驻校文革工作组,因冲撞而被拘执,深陷于“右派分子”的覆灭泥沼中,若不是伟大领袖一手将他拔起继而青云直上,后来他或许没有机会逐一尝尽人世间的繁华与凄凉,领略高踞人上的虚荣得意又瞬间被剥夺一切的彷徨伤悼。他的人生反刍中,也嚼出一股不能掌握生命走向的悲情。当他被扶上高位,命运的绳线却不提于自己手中,于是乎丢拿舍取,全凭运气与造化。他说这就叫“身不由己”,“被推上去了,你想退都退不下来。”(访问于2010年春,写作于2013年夏。版权为著者所有。)-----------------------------------------------------------------------------“孩子王”薄瓜瓜己丑年盛夏,如今日一般闷热。看起来,一切都很风平浪静。薄瓜瓜氏彼时应北大一社团邀请,与学生们见面作有限范围的座谈。鄙人有机会临场作全程观摩,遂成此文,以飨读者。是为记。“孩子王”薄瓜瓜文/ 章剑锋一距离19点只差约一刻钟时间了。一些滞留在英杰中心外面的人开始由焦急转而为躁动——人已经越来越多,并且陆续被放行。只有他们不被理睬。他们的脸上写满期盼。在这样一个傍晚时分,想必连晚餐也没有顾得上吃。但是在那扇小小玻璃门外,他们却遭到迎头冷遇。登上台阶试图继续前行的人在门口不断被叫停脚步。身着浅灰色制服的两个保安扼守住了惟一一条连着内厅的通路。其中一个保安始终保持着一脸不屑神情,嘴角上还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所有来到他们面前的人都必须接受查证。在这个闷热的晚上,有一位重要人物将莅临此地,面向听众发表讲话。这位重要人物想来已经不必做过多介绍。至少有一多半的人是慕名而来的。尽管北京的气温现在已经升至36度,超过了历史同期;气象台的预报也告知今天傍晚至夜间会有雷阵雨,但这都不成其为顾虑。他们渴望亲眼一睹演讲贵宾的风彩。风雨怎能阻挡?在即将登场的这个人物身上,具有一切知名人物所应具有的光环,却又不是一般的知名人物。虽然他还只是一个学生,一个年方22岁的男孩,但这不妨碍人们盼望零距离接近他的狂热。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夜晚,这些人也许终其一生都不能够亲眼见到他,直观倾听和感知他。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有可能的话,他们甚至还可以趁机上前与他交谈几句,或者要求合上一张影,或者更为委琐的一些想法也并不是没有:冲上前去和他握一握手吧,感受一下他的肉体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这还是他第一次在中国公开抛头露面。他从那个远离常人的“圈子”里来,肯逾距和圈子外的人接触。今晚,他将向大家奉献一台怎样的讲演呢?这多么令人期待。这同时也让许多人为之难堪。不持有“学生证”或门票的人全部被告知不得入内,一拨接一拨赶来的人一拨接一拨地撞到了这堵“墙”上,纷纷“搁浅”。他们非常羡慕地盯着那些昂首阔步跨入大门的人。“他真是好运。如果我有一个同样的证件就好了”。他们此刻一定是这样想的。在这个社会上,身为学生本来是没有什么优越感可言的。他们青涩、经验不丰富,而且往往一走出校门就什么也不是了。但是现在,他们有一张“学生证”,这意味着此时此刻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办成一些没有这张证件的人所无法企及的事情。有一些人计划着向他们靠拢。这完全是受一两位学生启发。一位“搁浅”在门口的男子经久等待之后,发现在通往内厅的道路上有自己一位熟人,他马上和他打了招呼。这位熟人看出他想进入但又不得其法的样子,于是邀请他一道往前走去。在保安截住他时,他亮出了证件,并说身后的人是他的同学,保安于是没有再查验这人的证件就放行了。有些人因其失望而脸色越来越难看,准备伺机发作。没有找到“同学”的一些人试图尾随那些持有证件的人一声不吭混进去,但是没有成功。这导致了对峙局面出现,气氛有一点紧张。门内,一位油头粉面、西装革履的男子出现了。他手里攥着一张白纸,打开来瞧一下,又马上通起电话。他在焦急地等待着什么,一脸漠然,对眼前的事情视若无睹。是他一手策划了今晚的活动。他有些站立不安,很快就消失了。“你为什么要阻拦我?”一个矮个头的、穿着随便的男子在人群中徘徊许久,当他发现有一位自称北大教师的人稍稍亮了一下证件就从容进入内厅,由此受到了启发,重新折回到一身武装的保安面前,掏出一个似乎足以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进行了理直气壮的交涉。“我是北京大学的老师,为什么不能进去?”“你是老师?你怎么是老师?”“我有证件。”保安嘴角上依旧挂着那一丝得色,依旧把持着那扇门,不予放行,并悻悻地对这个男子说,“刚才你怎么不说你是老师呢?”这个男子把证件扬了扬,复又紧握在手。他现在看上去很恼火。他的声音因为紧张、激动而颤抖,仿佛随时准备向保安发出肢体挑衅。他的个头矮至保安的鼻下,但他差不多已经将整个身子面对面地贴了上去。这种场合不适宜发生肢体冲突或任何群体性骚动。这是在北京大学欢迎各界高级别贵宾的高级别场所,现在他们正准备迎接一个重要人物的马上到来,如果因为场面陷于混乱和失控导致一系列斯文扫地的事情出现,后果是无法想象的。所以肢体冲突没有出现。人们还是保持着相当的清醒和克制,尽管早已不耐烦了。二贵宾通道的两扇大门无声息打开了。一个身材高挑、不大起眼的男孩毛毛躁躁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他理着极平常的寸头,额门高高的,被太阳暴晒过的脸上挂着浅浅的、略微腼腆的笑容。初来乍到,他在门内的空地上独自收住了脚步,略站了一下,向讲台上的背景板看了看,又向大厅里的人看了看。忽然间,他举起右手来挥了挥。这个动作异常简短和突兀,只有几秒钟时间,就被收了起来。有那么一小会儿吧,不知道是在哪一位带领下,掌声一瞬间在安静下来的大厅里响起来。主角就这样出场了。看吧,这就是他们一直在等待的人。他们目睹这个人举步径自向讲台上走去,不需要人引导。那些将他簇拥进来的人大都留在了大门外面。讲台正中央布置着两把靠背椅子和一张玻琉圆桌,桌上安了两支麦克。猩红色地毯干净得如同新铺就,粉色香水百合、淡素的剑兰和康乃馨组成的花簇装点在上面。所有的目光和灯光一刹那都打在了他身上。当他站在那里,发觉只有自己一个人,于是像个失散了队伍的人,开始有一点点不适。今天晚上他好像并没有经过什么特别装扮。随意地穿着一条深灰色的、留有熨烫褶痕的西裤,脚上是一双没有鞋带的黑色平板休闲皮鞋。上身是一件立领绸质面料制成的白色衬衣,这件衣服松松垮垮地罩在有些瘦弱的身上,两只袖子被高高地捋至双肘根部。那两条修长的手臂在陌生环境中显得局促,一会儿叉着腰,一会儿抓着椅背。他就这样站在那儿,扭回头望望自己的来处,又扭头望望面前的大厅,下面有着几百号各色人等。他觉得有必要再次向他们作出表示,于是又举起手来挥了挥,随即放下。尽管动作依旧有一点机械,但脸上很快绽出了那浅浅的、腼腆的笑容。挥手之间,掌声第二次响起。蜂窝格式的大厅吊顶上,五盏大型水晶挂灯高高地垂下来,金黄色的灯光洒遍每一个角落。大厅内听众已经全部到位。过道上塞满了人。座席上那些凭借一纸证件得以优先进入的家伙,一入场就迅速安静下来,避免与别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露一点兴奋神情。这简直是故作姿态。他们在等待一个梦的到来,内心何尝平静过,却又不肯叫人知道。嗨,这些压抑的人。他们现在如愿见到了这个大名鼎鼎的少年——薄瓜瓜。主持人已经忍不住开始向人们赞美和吹捧起来。哦,这是一个如此高贵且亲切的人。讲台的背景是一墙红底白字的巨型喷绘,那是中国最高学府对于从世界最高学府归来的这位学子的最高礼遇。“中华有儿傲英伦”——他们在上面刷出了这样的句子,以颂扬这个年轻人单枪匹马将中国的声音带到了世界最高学府的壮举。虽然并没有太多人确切清楚中国的哪些声音被这位学子通过何种形式带到了牛津大学。同时这个人身后还有一堆是非争论。喷绘两侧的墙上挂着两张投影,对于我们的主人公的热烈欢迎之词不断闪现,中间还反复插入他在国外留学的几张单调影像以及和他父母亲等人的家庭合影。八个保镖分作两列,一列四个布局在讲台下面的两侧贵宾通道门口。这个位置是最最接近讲台的。这些戴着耳麦的人面色木然,背手挺胸以一个生硬而又标准的姿势排列在那里。他们用冰冷的目光睃巡着场内,似乎随时准备出手应付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态。这样郑重其事的场面让我们的主人公由衷欣喜和感激。这太隆重了,不能不让他回想起在英国的生活。他的右手掌摊开,向身后的一墙喷绘指示一下,然后又回手指指了指面前的大厅。“太大了,”他说。有点词不达意。他是想表明这个阔大场面在他心里有多么隆重和不可思议,“在牛津……没有这样的……就窄窄的一个地方,成龙去也没有。”厅内已经有人私下议论这件事。“高规格的演讲一般都是在英杰中心,还有百年讲堂,”一位学生历数他所知道的,“最高规格是在校长办公室的小礼堂。”这时候,场外忽然出现了一阵伴随着小孩哭声的骚动。那是一种吵架和斥骂的尖叫声,隔着两扇大门传了进来。主人公由此不得不将眼睛从主持人那儿移到大厅里,他似乎也听到了场外的争吵声,眼睛在厅内来回移动。他的脸上收敛着笑容,但表现平静而从容,依旧在讲述问题,并不担心有干扰。场外是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在和维安保镖们发生争执。她不能和他的孩子一道进入演讲厅,这使她感到受挫和不快。她能够突破第一道正门的查证,这已经让人吃惊,但是这第二道关口却无论如何也跨不进去了。白衣保镖分列演讲厅门口两侧,所有入场听众都需要登记他们的学生证件,并在进入时出示这证件。这对母子没有什么证明他们适合进入的证件可以出示。但是他们并不甘心就此作罢。很多时候,在这样的场合里,闹上一闹也许会促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三“在座的各位,今天将亲眼见证一个真实而精彩的优秀学子薄瓜瓜,他魅力难挡。至于他的背景、身份和家庭,这都已不再重要。”这是一场没有界定主题和范围的谈话。一切限制和设计都是多余。今天晚上,薄瓜瓜本身就是一个主题。他所说的一切都将是这主题的一部分。所以人们听到那个脚踏高跟鞋、嘴里抹蜜的主持人如前说道。我们的主人公像是专程跑来接受一场访问。但规格是如此之高,以至于需要几百号人来陪座。陪座者当然是满心欢喜的。有一些人甚至掏出了纸和笔,准备作为见证人倾心记录这一刻。女主持人最先开始了访问(1+1)。她接连向他发出一系列空洞无物的问题。她将问题具体到他的名字由来、具体到对于时尚生活和物质享受的见解、具体到在伦敦某场学生舞会上“不经意”传出的数张闹出绯闻的艳色照片上,仿佛要让他澄清和解释一下这无关紧要的一些私生活细节。这些问题在更早一些时候已经出现在国内媒体上。我们的主人公当时理直气壮地在上面发表了大篇幅回应。那是今天晚上的一次事先预热吧,有必要再浪费时间老调重弹吗?“真是无聊。”坐在甬道地毯上的一个学生同他身边的人嘀咕。他感到厌恶。两个人原本互不相识,但是面对不远处的讲台,看起来同样失望。这使他们断断续续进行了一些交谈。“你为什么要来听这个?”他身边那人朝讲台上呶呶嘴。“晚上没有什么事情,”这个抱怨的学生说,“无聊咯。”他在校园里得到了有人今晚要过来讲演的信息,于是决定进来看看,打发一下时间。但是直到发出这声“无聊”的时候,他还不能明确讲台上的人到底是谁。“你知道这个薄瓜瓜吗?”“不知道”。他摇摇头,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当他知道他边上这个人来自更远的地方,只为听一听这场味同嚼蜡、毫无智慧的谈话,反而马上露出惋惜的神情,“啊,你从传媒大学那边来?啊,你真行!”薄瓜瓜这时候坐在椅子里,身子微微靠着椅背,胸口襟扣松松地开着。他津津有味地重复着在今晚之前一次采访中说过的话,肢体语言丰富起来。右手忽张忽歙。有时候,那只静静地搁在一边的、腕上戴了一圈儿小红绳的左手也会一道配合他的表述。他是完全进入了状态,努力要把每件事情都解释清楚。中国最高学府里的学生没有谁对此表示反对,他们出奇认真,有些人颔首微笑,沉醉其中。有些人拿出便携式设备专注地摄录,潜心于自己的程序。我们的主人公将右腿搁在左腿上。有时候也把左腿搁在右腿上。他就这样来回地互换着两条腿。裤脚下面露出了一截青色、绿色和白色相间的条纹袜子。随着谈话的拉长,所有在场的人的目光都显得不足为虑。他逐渐放松了,有时候会不经意地摇晃着那条搁在上面的腿,或者前后微微踢动几下鞋子。鞋底上粘着一层薄薄的、干粉一般的泥土。他的谈吐和见地并不深刻,表述大都是碎碎的,发散式的,有时候甚至答非所问和抓不住关键。所有的词汇都缺少锋芒、光芒和穿透力。是的,这还只是一个22岁的孩子,恐怕还没有构建起一个洞见深远、扣人心弦的价值学说体系和完整逻辑系统。内心远远没有得到足够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