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支付宝社交功能”必须做社交

支付宝圈子引热议,马云为什么那么执着做社交?
来源:众筹家 作者:张欣韵
马云做社交软件的野心一直就没有停止。那么为什么马云多次试图触及互联网社交领域呢?互联网社交能够给马云,给阿里巴巴带来什么呢?
在日、25日,支付宝分别上线了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两款新的社交圈子功能,支付宝称这是针对大学生和白领人群上线的两个社交圈子, “白领日记”和“校园日记”分别只能由白领女士和女大学生发布状态,不能发动态的用户则可以选择点赞、打赏,至于评论动态则需要芝麻信用分超过750以上。随后,社交圈子中不断有大尺度的照片流出,一时间支付宝的社交功能遭到了网友的质疑,有人调侃到“支付宝变成了支付鸨”,“这是付费版陌陌吧”。28日,支付宝发布声明称圈子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社区,与开放的社交不同的是,基于支付宝的实名制与大数据技术,我们能第一时间识别不良信息,并采取措施处理。可见,虽然支付宝要进行整顿,但是支付宝做社交的野心仍然存在。支付宝声明其实,这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碰触互联网社交领域,在此之前马云就多次触及社交领域。从最早的旺旺、雅虎关系、淘江湖,到后来的来往、钉钉,再到改版的支付宝,马云做社交软件的野心一直就没有停止。那么为什么马云多次试图触及互联网社交领域呢?互联网社交能够给马云,给阿里巴巴带来什么呢?首先,有助于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在pc端,支付宝的打开频率是远远不及qq等社交工具的,而在手机上,支付宝的打开频率又不及微信等社交工具。而此次支付宝推出的圈子,能够增加支付宝的使用频次,帮助其抢占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其次,社交关系有助于增加用户的粘性。支付宝现在还是被当作是一款支付工具,用户只有在用的时候才会想起他,用完就会很快忘记它。而微信等社交工具,他们的用户粘性更高,更难被取代。进入社交领域,有助于增加支付宝的用户粘性。第三,马云想要的是数据。支付宝和微信都想做国民信用数据库。而信用数据库最核心的两大元素一个是交易,另一个是关系。支付宝有交易数据,但是欠缺的是关系数据,而支付宝的这一系列进军互联网社交领域的动作实际上是瞄准你的关系数据。第四,对抗微信和微信支付的渗透。现在人和人之间通过微信互发红包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交方式,而红包中的钱都是存放在微信中的,这在无形中也就增加了人们通过微信来支付的次数。并且,如今依托微信那恐怖的用户量,财付通的份额也在崛起。如果好友间社交性的金钱交易被微信完全包揽,因为人们使用微信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对微信自然有更多的熟悉感、信任感,那么使用微信支付也会比较有安全感,那么支付宝就会渐渐被抛弃。如此看来,支付宝的惶恐也不无道理。第五,社交有助于进行营销。互联网社交营销其实本质就是口碑营销,人们是最容易相信自己熟人介绍的东西,。如果我们将淘宝天猫中觉得好的东西的链接通过支付宝直接发给朋友,那么很多关于商品的一些沟通将在支付宝上开展,也有很大的概率促进交易的完成。从长远来看,这能促使支付宝,天猫,淘宝等平台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
1. 理财之家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理财之家"的文章,版权均属上海善筹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理财之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理财之家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理财之家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理财之家
和相关作者,违者理财之家将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追究相关责任。
2. 凡理财之家注明"来源:××× "的文/图等稿件,理财之家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400-175-8788
95%的朋友还会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您还没有登录,请
后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
后发表评论
400-175-8788
客服邮箱:
服务时间:9:00 - 18:00
扫码发现更多干货喧嚣过后,一地鸡毛,支付宝做社交真的好吗?-钛媒体官方网站【虎嗅】支付宝为何放弃社交梦?|界面新闻 · 科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去年&圈子&、&校园日记&过后,支付宝的社交化进程,终于消停了下来,内部也做了深刻的反思。
根据公开的信息,目前蚂蚁金服,开始转向&&放弃社交,回归金融和商业。
而在不久前,支付宝有以下几个动作:
1.成立&财富号&,开放平台和渠道,帮助金融机构服务理财客户;
这个说直白点,就是卖流量,给予好的位置;提供大数据服务,例如芝麻信用等数据,通过数据&画&出用户的&金融消费面貌&,从而使得金融机构更好地卖理财产品。
2.开通&天天有料&,邀请媒体入驻,尝试在内容端发力;
这个就是走&今日头条&、&天天快播&的路子,给用于提供各种感兴趣的新闻、咨询或者点评。
这两个信号,在我看来,非常值得深思。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今最会做战略的阿里系,对于支付宝的位置以及蚂蚁金服的判断发生的改变。
应该说,一个国民级企业,针对市场情况和自身特点,进行了战略变革。
支付宝发展重大历程介绍:
2003年,支付宝诞生,源于大众对网购缺乏信任,支付宝承担资金中介;2010年,推出快捷支付;2013年,推出余额宝;2015年,推出支付宝红包;2015 年,8.5 版本,开始社交化尝试,钱包二级界面,出现&我的朋友&;2016年年初,推出&敬业福&,支付宝大力推行社交;2016年11月,出现&圈子&、&校园日记&等为了社交化,泛色情情况;2017年3 月,开始转型,谋求回归商业和金融;
竞争层面分析
从诞生之初的金融中介到余额宝,支付宝发展得顺风顺水。即便有2011年&支付宝转移事件&,也丝毫不影响其发展态势;
但在连续两个春节,微信支付靠着微信红包,几天绑卡量堪比支付宝八年的积累,这让马云有些措手不及。
大家都是知道,阿里系长处在电商和金融,腾讯则在社交和游戏;原本大家相安无事,可无奈就在春节短短几天,腾讯利用微信红包就轻易撼动了支付宝多年互联网金融霸主的地位,所以必须展开反击。
秉承&攻敌之所必救&、围魏救赵的思路,蚂蚁金服选择了进攻腾讯的长处&&社交。
做个比喻:你方去打大龙,敌方不直接和你大龙团战,卡牌和潘森直接开大,飞你老家,拆你门牙塔,剩下的地方队友,就在大龙处骚扰你,或者干扰你回城。
大龙丢失危机自然解除。
所以我们看到阿里系,没事收购点儿新浪微博、弄个钉钉,甚至支付宝直接光着膀子上战场,做社交,也不管啥用户体验。
其实,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春节,微信支付没有做什么红包活动,可以部分理解为,微信支付退出了大龙坑,回家守基地。(实际上主要原因是用户已经形成了发红包习惯,并不需要做什么活动。)
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这样的案例很多,例如早期的电商、搜索、微博等等,都有类似的策略。
但实际上,我个人对这个&攻敌所必救&有一些其他看法:为什么阿里系不直接对游戏板块动手?
大家都知道,游戏是腾讯系的现金牛,但最近受到网易游戏的牵制,例如《阴阳师》、《大话西游》、《守望先锋》、《炉石传说》等等,相对而言,腾讯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不是阿里系,而是来自网易游戏对其霸主地位的挑战。
对于阿里系而言,与其攻敌所必救的社交,不如花点时间,搞搞游戏,收购游戏开发商,然后自己代理。
腾讯入股了京东,成为大股东,牵制上市的阿里巴巴;支付宝为何不可以培养一个&网易游戏&,牵制腾讯的cash cow?(但马云曾经有言在先,阿里死都不能做游戏,不坑害祖国花朵。)
多元化与专业化的焦虑
当然,对于支付宝而言,如果沿着早期的发展态势,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
蚂蚁金服所在的金融行业,属于&关系国家命脉&行业,蚂蚁金服是不可以肆意进行产品开发、摘取某些果实的。
想想余额宝当年的经历,马云&就算牺牲了,也是骄傲&的无奈表态,多少折射了一些问题。简而言之,和传统既得利益者抢夺金融蛋糕,恐怕得掂量一下&支付宝究竟姓什么&。
基于国情,在这里我们对这个问题不予过度讨论。即便是让国资入股,我相信里面的事情太复杂,也不是大家能够想象得到的。
所以支付宝直接进行产品开发,多半行不通。
(注:此处的产品开发,不是指芝麻征信、蚂蚁花呗,而是说针对金融市场目前已经存在的蛋糕抢夺。但把蛋糕做大,这个是行得通的,也就是蚂蚁金服不能争夺存量市场,增量市场则可行。)
可以采取的策略,无非是市场渗透、市场开发和多元化。
市场渗透很好理解,比如蚂蚁金服大力推广的口碑、线下二维码、淘票票、芝麻征信等等,这些业务,符合商业和金融属性。
到目前为止,我暂时还没听到人吐槽说&支付宝弄个口碑,天天推荐垃圾,烦死了&这类抱怨,更是对市场渗透策略的肯定。
市场开发策略,到目前为止,入股印度Paytm、韩国k-bank、泰国Ascend money,直至最近收购速汇金,虎口夺食,这都是市场开发战略的成效。已经说,布局是相当成功的。
至于多元化,看蚂蚁金服最近的情况,基本没有非相关多元化,都是围绕金融和商业展开。
文章先前讨论了支付宝在面对微信支付的防守策略,在我看来,社交战略不能看成是失败,毕竟对于支付宝而言,社交的目的,不是为了造一个微信出来,其核心的目标有以下两点:
1、缓解微信支付对蚂蚁金服霸主地位的撼动;
2、形成支付宝用户关系链,为以后交易链、用户大数据打下基础;
尤其是第二个目标,当拥有你关系交易链数据后,比如芝麻征信对于你信用的评估,就能从你朋友关系的资金交易维度展开评估,而银行等传统金融系统,是不具备这个数据的。顺带后期的蚂蚁花呗等业务,也非常好展开。
到目前为止,我想大概支付宝应该获得的相关交易链、关系链,基本已经获得,没必要再为此死磕社交。
竞争永远是相互的,利益是永恒的。对于微信支付这个竞争对手,我想,蚂蚁金服采取一下进攻腾讯的核心领域&&游戏,应该比直接白刃相见,有效得多。
当然,去年&圈子&、&校园日记&,更多的是社交化高压下,支付宝团队走火入魔的结果。蚂蚁金服随即调整方向,回归商业和金融,进行市场渗透、市场开发策略,无疑是最佳选择。
作者:秋源俊二,微信公众号:QYJEQYJE
来源:虎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支付宝为什么一定要做社交?
这是曹层的第7篇原创文章
这个周末好不热闹,朋友圈到处都是支付“鸨”的身影,和以往一样,支付宝的社交产品被全民吐槽,细想下来,这是支付宝第N次推出社交产品,无论是“附近的人’发视频还是‘白领日记”、“校园日记”,无不宣告:支付宝一定要做社交。那么支付宝执念的背后反映了什么?
于是,我试图反向思考这个问题。
探讨支付宝的社交产品必须结合微信来进行对比,微信是先做社交后做支付,支付宝是先做支付后做社交,为什么大众对微信的支付创新拍手叫好,而对支付宝的社交却是满满的恶意,这或许就是人性吧,通过社交场合结交的朋友谈起“钱”更顺理成章,而通过“钱”来结交朋友往往难上加难。所以大多数人会如是说:支付宝,你就好好做支付及支付衍生品,不要想做社交的事,因为骨子里就是不想把“钱“”和朋友变成一种因果关系,无论是基于“钱”还是基于“朋友”,都让人没有安全感。那么支付宝为什么要逆势而上呢?
首先,支付宝并不是如我们想的那般“牛逼”,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支付市场,线上如不是天猫、淘宝进行业务支撑,很难确保不被其他支付干翻,而线下竞争就更加激烈,无论是微信支付和京东闪付、拉卡拉等,都是摆在支付宝目前的巨大挑战。
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支付宝真正的对手而是银行,近日人民银行发布的账户分类管理,将对个人银行账户进行严格管理,而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只能回归本质:小额支付。而个人银行间的转付款也将迎来免费时代,在这样的背景趋势下,支付宝的转账、支付等优势将不断得到锐减,进而催发用户打开支付宝的频率越来越低。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支付宝的优势在不断锐减,打开率越来越低,因为在很多场景之下我们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APP、微信支付、京东支付进行解决,而对于支付宝的衍生品借贷理财而言,用户已经慢慢的迁移到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理财类产品,也就是说随着科技的进步,用户追求的反而不是大而全,而是小而美,显然,支付宝也明显的感受到这点,所以必须进行突破,而社交产品又是高频产品,是抢占的高地,支付宝不可能放过。
正是对于未知的恐惧,进而催生出支付宝在社交这条路上不断折腾,当然产品也在不断完善,从七宗罪式的“裸交“”向大数据、芝麻信用式的“智能社交”进行过渡,因为作为支付宝而言,不折腾反而是最危险的,只有不断折腾才有可能诞生出伟大的产品,那么你可能会问,折腾是好事,为什么一定要往社交这个方向走?
如前言,对于当下的支付宝而言,只有将低频的支付嫁接到高频的社交产品上,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可能,所以支付宝必然会在社交上进行死磕,不然他将更加危险。
我期待支付宝在社交这条道路创造更多可能……
(公众号:小小寸心。互联网金融内容为主
,个人所思所想为辅,我认真写,你将就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注册 | 登录
O2O新商业媒体
产品经理就业班,12周特训,测、练、实战,22位导师全程带班,200+名企内推,保障就业!
携带着不安全感的基因,支付宝做社交既是战略导向,也是为前途考量,这次充满荷尔蒙和LOW的尝试,不知能不能留住用户的心。支付宝和微信都是超级APP,功能非常丰富,同是生态型的APP,为什么支付宝做社交就那么讨人厌呢?
支付宝是一只被偷了蛋的鳄鱼
鳄鱼是一种天性凶悍、脾气暴躁的肉食冷血动物,成年的鳄鱼在世界上几乎不存在天敌。但在鳄鱼的一生当中,产卵期是最为艰难的阶段。鳄鱼会将产下的卵掩埋在泥土和枯草中,但还是防不了蜥蜴这种平时根本不是对手的动物偷掉它的蛋。2014年的春节,微信就是那只偷走鳄鱼蛋的蜥蜴。
自此之后,多年争夺支付入口的财付通,借助微信这个社交平台,披着微信支付的外衣成功上位。虽以B2B、B2C电商起家,擅长做战略规划的阿里巴巴,还是在PC时代错失了浏览器、搜索等入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错判了应用商城。而支付宝是唯一一个顺利从PC过渡到移动端,且用户基数庞大的产品。
携带着天生的不安全感,支付宝必须打击对手,加上本身缺少一个重量级的入口,社交成为了最好的选择。正如业内人士所分析的那样,微信的诞生和支付宝的社交诞生代表了T和A的两种逻辑,腾讯的产品逻辑更强,阿里的战略思维占优。支付宝是如此诞生的,支付宝做社交的初衷也并不是想做一个通讯工具或者金融社交圈,而是为了抢夺一个入口而战,支付宝的产品经理水平不够吗?并不是,只是战略导向下的产品难免有点格格不入,不得人心。
看看之前的米聊和来往,也能找到这种战略因素主导的影子。而微信做社交的根本,是打造了一个区别于QQ的移动通讯工具,首先它必须是一个通讯工具,其次才是社交工具、平台入口、支付工具。
我们在微信上聊着支付宝
上周日中午,使用支付宝付完一杯奶茶之后,看到了“白领日记”这个入口,我点开看了看,清一色的靓女照片,以及评论区750分互加好友的消息。看了看不知所云的功能,便没有再去关注。然而这件事却逐渐发酵于微信,下午开始,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聊天群开始陆续有文章和有关消息出现。
几乎所有相关大号都在分(吐)析(槽)支付宝又在折腾社交了。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们在微信上关注了一下午支付宝做社交的事件。而在支付宝那头,我看了一眼便直接点了退出,并只打开过一次“白领日记”这个页面。
这已经能说明问题了。有人说,支付宝就不能安静地做个支付工具吗?支付宝或许会吐血告诉你,就是不能。折腾了这么多次,你居然还认为我就是一个工具吗?那或许是我折腾得还不够。换句话说,支付宝做了越界的事情,而每次步子迈得有点大,还有点出人意料,用户跟着不适应。
那么问题来了,微信也做着越界的事情,它早已不是简单的聊天工具了,微信公众号、零钱包、小程序……为什么我们不反感微信做支付,却反感支付宝做社交呢?
为什么我们不反感微信做支付,却反感支付宝做社交?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交如同食物一样是必须的,但金融需求并不是。首先在用户关系上,有金融需求的用户包含于社交用户,金融产品做社交,无异于用羊圈圈外面的羊,而社交产品金融是在圈内找有需求的羊,并为他们提供服务。正向和逆向的区别,可想而知哪个更容易做。
你不反感微信做支付,是因为微信用微信红包的方式,将社交和支付巧妙地结合到一起了,发红包既是社交行为,也是支付行为。而习惯了将支付宝定义为支付工具(尽管支付宝已经不再是支付工具,而是一个生活服务平台)的你,很难再通过一个“支付工具”聊天。因为你的需求不是叠加出来的,而是被强加的。
国人对于金融的根深蒂固的思想是隐秘不外露,支付宝一做社交,首先想到的是不安全,一个放钱的地方突然多了很多陌生人(没见过的人),这怎么能安全呢?尽管支付宝在各种技术手段上力求安全,但支付宝做社交这件事已经触碰到大家对支付宝的认同,那就是支付宝是一个安全的钱包。你现在连安全都无法保证,怎么行呢?
不过在支付宝做社交这件事情上,也有不少人跟着起哄,用户用脚投票的本事还是很大的,高晓松就说过,有人说喜欢高晓松,别人不会想他是喜欢高晓松什么,是因为他爱学习,还是美食家?他们只会说你居然喜欢高晓松,他那么丑,这只能证明你审美有问题。一大批用户只是跟着起哄说支付宝开始变LOW了,但还是会关注我为什么看不到“白领日记”?我为什么不可以评论?这些照片都是假的吗?金融+社交并非不能做,只能说做起来很困难,吃力不讨好这件事或许也只有支付宝才干得了。
死磕微信,对你没好处
也许从战略上考量,支付宝要持续做社交,直到成功为止,这种尝试的勇气可嘉,但也要预估尝试失败的负面效果,每次尝试背后,都在有大批用户在说卸载(但并不清楚这部分占比多大,且最终卸载与否)。而这次,是更为大家所批判的女性物化论。
从商业的角度,facebook是以给女性打分起家的,陌陌是以约炮起家的,微博也为了迎合受众放弃了大V专家,以明星粉丝营销为主……每一个在诞生初期都充满了荷尔蒙,而最后大获全胜。但做产品的核心是什么呢?不就是抓住人性吗?之所以每一个这样的例子能够成功,都归结于人性本如此吧。
作者:张安媛
来源:http://fin.iyiou.com/p/35245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亿欧网,作者@张安媛
赞赏是对原创者的最大认可
赞赏2人打赏
收藏已收藏 | 45赞已赞 | 34
O2O新商业媒体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品牌营销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23个回答23人关注
54个回答56人关注
13个回答30人关注
16个回答24人关注
30个回答34人关注
53个回答87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社交功能被限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