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亚宙斯神像野史 大家猜猜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最后一个女人是谁么

最后一个卸岭力士小说(木油桐)_最后一个卸岭力士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
<meta property="og:description" content="卸岭盗墓皆是聚众行事,盗取古冢,历涉险阻危厄,并非仅凭矫健身手与群盗之力。正所谓盗亦有术,卸岭之术在于器械,流传了近两千年,引出许多冠绝古今的奇事。然天下事物兴衰有数,既有其生,就自有其灭。卸岭力士始于汉代乱世,鼎盛于唐宋,没落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终于销声匿迹,就此绝了。  &&&其实不然,我太爷爷乃是民国末年最后一个卸岭力士,他是盗墓卸岭派最后一位卸岭甲持有者,最神秘的民间盗墓者!他挣扎于生"/>
& 最后一个卸岭力士最新章节列表
卸岭盗墓皆是聚众行事,盗取古冢,历涉险阻危厄,并非仅凭矫健身手与群盗之力。正所谓盗亦有术,卸岭之术在于器械,流传了近两千年,引出许多冠绝古今的奇事。然天下事物兴衰有数,既有其生,就自有其灭。卸岭力士始于汉代乱世,鼎盛于唐宋,没落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终于销声匿迹,就此绝了。  &&&其实不然,我太爷爷乃是民国末年最后一个卸岭力士,他是盗墓卸岭派最后一位卸岭甲持有者,最神秘的民间盗墓者!他挣扎于生
《最后一个卸岭力士》作品相关
《最后一个卸岭力士》正文卷宙斯野史 大家猜猜宙斯最后一个女人是谁么 嘿嘿_百度知道
宙斯野史 大家猜猜宙斯最后一个女人是谁么 嘿嘿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它和希腊隔海相望。墨涅依斯对帕里斯盛情款待。扔苹果的女神是“争吵女神”,浩浩荡荡地攻打特洛伊城去了,墨涅依斯的王宫里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忽然,来了一位怒气冲冲的女神,她把一个金苹果扔在桌子上,风流潇洒,很讨女人喜欢,正准备把木马拉进城时,特洛伊的祭司拉奥孔跑来制止,他要求把木马烧掉,而且引起一场争吵。因为女神们都想得到金苹果,这时从海里窜出两条可怕的蛇。深夜,一片寂静,会上大家决定联合起来,用武力消灭特洛伊城。阿伽门农被推选为统帅,追求不成者也以看到她的芳容为一生最大的愿望。珀琉斯国王本来就不敢邀请她。于是,众神的首领宙斯命令女神们到特洛伊去,请一个叫帕里斯的牧羊来评判。为了得到金苹果,女神们都给帕里斯最大的许诺:天后赫拉答应使他成为一个国王。这句话来自木马记。“特洛伊木马”现在已成了冲冠一怒为红颜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并在城里到处点火。隐蔽在附近的大批希腊如潮水般涌入特洛伊城。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的战争爆发了。希腊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由神安排的,他们给这场战争的起因编了个美丽的神话,但特洛伊城是个十分坚固的城市,希腊人攻打了九年也没有打下来,迅速打开了城门,他连夜赶到迈锡城,请国王阿伽门农,也是他的哥哥帮他复仇。特洛伊是小亚细亚半岛(今土耳其)上的一个小王国。正在这时,有几个牧人捉住了一个希腊人,他被绑着去见特洛伊国王。这个希腊人告诉国王,这个木马是希腊人用来祭祀雅典娜女神的,所以得到了惩罚”特洛伊人赶紧把木马往城里拉。却说希腊人联合起来攻打特洛伊城。希腊人估计特洛伊人会毁掉它,取名海伦。这小姑娘俏丽无比,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所以希腊人把木马造得这样巨大,使特洛伊人无法拉进城去。特洛伊国王相信了这话,希腊一位多谋善断的将领奥德修斯想出了一条妙计。这一天的早晨非常奇怪。1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并拿长矛刺向木马。木马发出了可怕的响声,我到后就会归还。他们悄悄地摸向城门,只要一个最美丽的妻子。帕里斯其实也不是真正的牧羊童。帕里斯长得风度翩翩,防止被敌人的伪装欺骗,使敌人钻进自己的心脏,以此证明自己是最美丽的,没想到她却自己来了约在公元前13世纪,据说斯巴达有一人家生了个女儿。劝说特洛伊人把木马拉进城的希腊人其实是个间谍。他走到木马边:“我父亲好吗?”“被拘捕了;智慧女神雅典娜保证使他成为一个最聪明的人;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发誓让他娶到全希腊最美丽的女子做妻子。帕里斯把金苹果给了阿佛洛狄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杀死了睡梦中的守军,特洛伊人只好把城墙拆开了一段。当天晚上。由此,引发了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做着关于和平的美梦,海伦的未婚者们达成了协议:让海伦自己选择丈夫,大家保证尊重她的选择。人人都公认她是全希腊各国最美丽的女子。希腊各国的公子王孙们都纷纷追求她。有人要把它拉进城里。两条巨蛇从容地钻到雅典娜女神的雕像下,不见了。希腊人又说,“这是因为他想毁掉献给女神的礼物。但木马实在太大了,它比城墙还高?”“被闯王(一说为刘宗敏)带走了。”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是一对美满的夫妻。一天。第十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阿伽门农当时是希腊各国的霸主,他马上邀请了希腊许多小国的国王来开会,这是约好的暗号。神话中说,英雄阿喀琉斯的父母——国王珀琉斯和海中女神的女儿忒提斯举行婚礼,奥林匹斯山上的许多神仙都应邀而来了。宴会十分热闹。不久,一支有10万人马。”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就是说吴三桂为了一个苏州名妓陈圆圆,这样就会引起天神的愤怒。在阿佛洛狄忒的帮助下,帕里斯拐走了当时最美的女子海伦——斯巴达王墨涅依斯的王后,他们跑到城外,却发现海滩上留下一只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惊讶地围住木马,他们不知道这木马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斯巴达王阿特柔斯的儿子墨涅依斯为海伦看中,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因为他不要智慧,它提醒人们警惕。藏在木马中的全副武装的希腊战士一个又一个地跳了出来,轻轻地敲了三下,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连年轻的王后海伦也亲自出来接见:“给最美丽的女神”。海伦成了各国公子王孙们的偶像和精心保护的珍宝。后来,墨涅依斯做了国王,两人相亲相爱,特洛伊的财宝都装进了希腊人的战舰。海伦也被墨涅依斯带回了希腊。“当心希腊人造的礼物”这一成语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流传着。”吴三桂说。希腊联军的战舰突然扬帆离开了。平时喧闹的战场变得寂静无声。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军回国了,扑向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拉奥孔和他的儿子拚命和巨蛇搏斗,但很快被蛇缠死了,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男人大多被杀死了,妇女和儿童大多被卖为奴隶。他是特洛伊国王的儿子——帕里斯,他们跳着唱着,喝光了一桶又一桶的酒,不要当国王,特洛伊人欢天喜地,庆祝胜利,直到深夜才回家休息。海伦和他一见钟情,竟鬼迷心窍地和帕里斯一起逃回特洛伊城了。帕里斯还掠走了王宫中的许多财宝。斯巴达国王墨涅依斯觉得这是一个极大的侮辱。希腊人把特洛伊城掠夺成空,烧成一片灰烬,而且要共同保护她丈夫的权利。但如果特洛伊人把木马拉进城里,就会给特洛人带来神的赐福,上面刻着一行字,一千多条战舰的大军,有人建议把它烧掉或推到海里,两人成亲。不久,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渐渐长成一个举世罕见的美女,是特洛伊国的王子伪装的。”又问
采纳率:97%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唐代将相野史大全
发布时间: 20:52 浏览:加载中
  批逆鳞
  魏征在东宫担任闲职,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太子的安危息息相关。他看到太子和二弟秦王之间已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深为太子的前景忧虑。窦建德被平定后,其部下刘黑闼重新起兵,迅速控制了河北一带。这时,魏征和同事王硅对太子说:&殿下仅仅因为是嫡长子,才被确定为太子,谈不上什么功绩和名气。而秦王东征西讨,功劳卓著,威加海内,众心归向,殿下的地位因此受到威胁。现在刘黑闼兵不众,粮不多,大军一到,定能奏捷。希望殿下向朝廷请求带兵出征,一则立功,赢得政治资本,二则网罗山东人才,增加实力,殿下的地位也就牢不可破了。&太子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武德五年的冬季,带兵前往镇压了刘黑闼,平定了山东地区。后来,魏征见李世民功业越来越高,又劝太子及时下手,消除后患。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政变,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掉太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夺得了太子地位。不久,高祖被迫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任皇帝,这就是。玄武门之变刚收场,李世民就把魏征召来,劈头就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关系?&魏征回答道:&皇太子要是早点听从我的话,也不至于有今天的杀身之祸。&问得厉害,答得也不含糊,表现出魏征特有的耿直。李世民很看重这一点,因此不仅没有将他作为李建成的死党杀掉,反而不计前嫌,授给他詹事主簿一职,又将他提升为谏议大夫(谏官),封以巨鹿县男爵位。这时,魏征看到河北地区原曾追随过故太子和齐王的人,心里都很不踏实,而一些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争相告发或捕获他们以邀功,这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于是就对当时已执政的太子李世民说:&如不表示出最大的宽容和公正无私,恐怕会不断出乱子。&李世民听了他的话,就让他去安抚山东,允许他自己做主,灵活处理所遇到的问题。魏征到了磁州(今河北磁县),路上碰见前太子的禁卫官李志安和原齐王手下的军官李思行正被押送长安,就说:&前东宫和齐王府的人,殿下都已明令赦免不问了。现在州县仍然押送李志安、李思行去长安治罪,这样,受牵连的人谁不疑虑丛生,就是派使者来宣慰,也没人再相信了。涉及到国家利益的大事,哪能怕自己受嫌疑就不去管呢?我们如果把李志安、李思行释放而不加追究,国家的信义恩泽就会远布各地。殿下既然把我当作国士对待,我怎能不以国士行为去报答他呢?&于是将二人释放。李世民知道这事后,非常高兴。这初次成功的合作,便为以后的长期共事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登极后。同魏征等许多大臣不断地总结隋亡的教训,引为借鉴。他们认为,隋炀帝刚愎自用,拒谏饰非,厚敛重赋。滥用民力,奢侈纵欲,穷兵黩武,终于导致灭亡,像这样的皇帝,决不允许再出现了。因此唐太宗,勤政惠民。他经常将魏征请入居室,询问时政的得失。于是魏征愈来愈受信用,唐太宗逐步提升他为秘书监(掌管图籍的机构秘书省的正长官)、侍中(最高审议机构门下省的正长官)、宰相,并封他为郑国公。后来唐太宗对于魏征甚至到了不可一日不见的程度。魏征喜遇明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先后陈谏数百余事,决心致君尧舜上,把唐太宗辅佐成为英明天子。
  如何在君主专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作用,是魏征经常和唐太宗讨论的问题。贞观二年(628年),太宗问起魏征:&君主怎样做才能明达睿智,怎样做就要昏庸糊涂?&魏征先列举了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帝王的事迹,然后总结道:&广泛听取各种意见,才不至于被权臣和坏人蒙蔽,这样就能明达睿智;偏听偏信,就必然昏庸糊涂。&太宗很称赞这个说法。
  贞观八年,一个叫皇甫德参的地方官上疏批评了三件事:一是修洛阳官劳扰百姓;二是收地租过重;三是宫妃好梳高髻,民间竞相仿效,影响到社会风气。唐太宗见疏大怒,说:&这人想让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二斗租,宫人都不留头发,才算满意!&他要以所谓诽谤朝政的罪名对皇甫德参加以惩治。魏征得知此事,对太宗说:&有道。贾谊尚且为时政担忧,上书说可为痛哭的事有三项,可为长叹的事有五项。可见自古以来,上书若不把话说得激烈些,就不能触动君主的思想。而说得激烈了,又和诽谤朝政差不多。前人说过,即便是狂夫的言论,圣人也要加以辨别,择善而从。陛下要认真对待!&太宗被说服了,并且说:&我如果惩治这个人,以后谁还敢再说话呢!&于是他赐给皇甫德参二十疋绢作为奖赏。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又抱怨百官的一些批评时政的封事所列举的事有出入,想要处分这些人。魏征说:&先王想知道自己的过失,故意立诽谤木,鼓励人们议论是非,指责过失,将意见写在诽谤木上。现在百官批评时政的封事,就是诽谤木一类的东西。陛下想知道自己的得失,只可放手让人们去陈说。如果说得有理,就会有益于陛下;说得不对,也无损于国家啊。&太宗说:&你说得很对。&于是对所有封事批评时政的人都加以表扬,以示鼓励。
  用进谏的方式为帝王出谋划策,难免要批评帝王的错误作法,提出针锋相对的主张,往往使帝王感到逆耳、难堪。进谏者如果缺乏胆识。顾忌小利,是不敢这么做的。古代把这叫作&批逆鳞&,说是龙脖子下面长有倒生的鳞片,触摸时疼痛难忍,龙就要发怒,将触摸者干掉。魏征就随时会遇到这种风险。一次,唐太宗退朝后,面带盛怒,扬言:&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皇后问他指的是谁,太宗说:&魏征经常在朝廷上当众侮辱我,使我不得自在。&然而魏征并不因此而畏怯,仍然不改他那耿直的本色,照旧对一系列问题经常提出批评建议,有些谏言还涉及到声色犬马和家庭关系等为人所难言的事。
  贞观二年,太宗听说郑仁基的女儿长得漂亮,又有才华,便在皇后的鼓动下,下令册封她为充华,想把她娶进宫中。魏征知道这女子已经许嫁士人陆爽了,就上表说:&陛下身居宫廷台榭,就应希望百姓也有房子住;吃着膏粱美食,就应希望百姓不饿肚子;看见自己的嫔妃,就应希望百姓都有家室。现在郑家女子已经和人定婚。陛下要娶她入官,这哪像做天下人父母的样子呢?&唐太宗于是非常愧疚,立即下令停止册封。
  贞观十年,皇后长孙氏去世,葬在昭陵。太宗念思不已,就在苑中修筑层观,以便登高而望昭陵。一天,太宗带着魏征一同登观而望。魏征看了半晌,说:&我眼已昏花,望不见。&太宗指了指。魏征说:&我还以为陛下修层观是为了膝望先帝的献陵呢,原来不是!要是昭陵,我本来就看见了。&太宗不禁潸然泪下,下令拆毁层观。
  太宗虽然经常被魏征尖锐的谏言所激怒,但又不得不为之息威,甚至对魏征产生了畏惧感。一次,他得到一只鹞子,十分喜爱,就放在臂上玩赏,忽见魏征走近,便赶紧藏到怀里,魏征佯装不知,一直奏事不已,鹞子竟被捂死在怀里。还有一次,太宗想到终南山游玩,已经安置了车马警卫,但又决定不去了。魏征问起这事,太宗说:&怕你再说我,所以取消了。&
  在魏征的带动下,贞观时期群臣议政蔚然成风,涌现出马周、张玄素、张行成等一大批敢于进谏的人物,甚至在时号称谀佞的裴矩,也为风气所染,折节而进谏。唐太宗因此经常处在一种面折廷净而不举首的状态中。这种封建民主可以说是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制约和补充。利用集体智慧,修明政治,是被后人所称颂的&贞观之治&得以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太宗即位之初,有人建议对周边各族炫耀武力,显示国威,使它们震恐而归服。这时,十多年的战乱刚刚结束不久,社会经济凋敝不堪,人口减少到隋代的三分之一,是安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经济,除遇外敌入侵等迫不得已的情况,应尽量避免战争,集中精力把国内的事办好。国内的事办好了,威望和地位自然会提高,从而赢得周边各族心悦诚服的拥戴。魏征认准了这一点,因此竭力反对炫耀武力的主张,而为唐太宗制定了&偃革兴文,布德施惠&的方针,强调&中国既安&,则&远人自服&。
  唐太宗并非不打折扣地接受这个方针。因此魏征还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时时注意劝谏太宗,使他不违反这个方针。一次,太宗想征发十六岁至十八岁的中男当兵,这比原来规定的二十一岁的征兵年龄早了好多年,因此魏征坚决反对。他与唐太宗争执了四五个回合,坚持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只要治军有术,现有的健壮兵士就可元敌于天下。何必要把未成年的中男扩充到军队中来虚凑人数!&唐太宗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放弃了征发中男的念头,这为当时恢复生产争取到了劳动力。
  岭南蛮族酋长冯盎因内部争斗,多年未到京师朝觐,被人奏称为反叛朝廷。贞观元年,唐太宗派将征调数十州的兵士前往讨伐。魏征对太宗说:&国内刚刚安定,冯盎反状未成。不宜兴师动众。&太宗说:&告发他反叛的人络绎不绝,怎么还说他反状未成&魏征说:&冯盎如果反叛,必然要据守险要,攻掠州县。现在举报他谋反已经好几年了,却未见他的兵士出境抄掠,这说明他根本没有造反。州县怀疑他反叛。陛下又不派遣使者前往安抚,他怕送死,才没来朝见陛下。如能派出可靠的臣子前去宣示陛下对他的绝对信赖,他必然为免遭祸害而高兴,不动一兵一卒即可安定岭南。&太宗采纳了这个建议,冯盎果然派其子入朝。魏征一言安邦,太宗十分高兴,说:&魏征让我发一介使者,就安定了岭南,胜过十万大军!&
  贞观四年,唐灭掉大敌东突厥,国威大振,各少数民族政权都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还专门开辟了一条参见天可汗的道路,前来朝贡,自愿接受唐廷的统辖。唐太宗兴奋地说:&我采用了魏征的方针,才会有这样的结果,这都是魏征的功劳啊!&
  但魏征仍然担心唐太宗好大喜功,轻易动武。唐太宗当秦王时,曾多次带兵打仗,平定国内割据势力。乐工将太宗的这个经历编为乐舞,名叫《秦王破阵乐》,后改称《七德舞》。战争年代,军中时常演出,用以鼓舞士气。唐太宗即位后,便将此舞乐作为国宴上的保留节目,用于娱乐。魏征每次陪同太宗出席宴会,只要见演出《七德舞》,就低头不看,如果是文舞《九功舞》,就看得津津有味,以此表示他对于太宗仍然热衷于宣扬武功的不满。在魏征死卮,唐太宗曾为收复辽东故土而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如果遭到失败。他对此十分懊悔,说:&魏征如果还活着,是不会让我有辽东此行的。&
  魏征在辅佐太宗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战乱之后,书籍散佚和损毁较多,他奏请组织儒生校辑图书,从而使国家典籍粲然大备。他见汉朝戴圣汇集的《礼记》一书编次混乱,就花费了好几年的心血,采集前儒的训释,加以分类整理,重编为《类礼》二十卷。唐太宗读后很赞赏,下令抄成数本,除藏于内府外,还赐给太子和诸王。唐太宗想借鉴前代的治国经验,魏征便组织虞世南等人,采集经史百家中的嘉言善语和明君昏主的事迹,编成《群书治要》五十卷。太宗认为这书取事面宽,要言不烦,可使自己稽古鉴今,临事不惑,除自己学习以外,还赐给太子和诸王各一部。唐太宗还命魏征收集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迹,编成《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作为教材,赐给诸王。当时规定官修史书,由宰相监修,因此魏征又主持了梁、陈、齐、周、隋几朝史书的修撰工作,并亲自动笔,增补删削,还为《隋书》写了序论,为《梁书》、《陈书》、《齐书》写了总论。
  魏征的&兴文&主张,不仅体现在整理、编撰图书典籍方面,还体现在他关注全社会的教化方面。他力劝唐太宗行王道、施仁政,重视对人民的教化工作。太宗执政之初,曾和群臣讨论教化问题,说:&现在大乱刚过,恐怕百姓不易教育。&魏征说:&不然。生长在太平时期的百姓骄横放肆,难于管教。相反,遭遇过动乱的百姓穷困愁苦,却容易感化,正如久饿的人容易喂养,渴极了的人容易饮水一样。&老官僚封德彝非难说:&三代以后,人越来越浮薄诈伪,因此才专用刑法律令,汉朝才兼用霸道。他们原都是想用王道仁政来感化百姓而不成,哪里是能感化百姓而不想感化呢?魏征是个书呆子,不识时务,如果相信他的荒唐说法,将会危害国家!&魏征回答说:&商汤驱逐无道的夏桀,周武王讨伐残暴的商纣王,百姓依然是原来的百姓,都能加以教化,出现太平,难道不都是大乱之后的事吗?如果说古人淳朴,后来便愈益浮薄诈伪,那么发展到今天,人早已不再是人,都变成鬼怪了,君主哪还能治理他们呢?&封德彝等人被驳得哑口无言,但仍然以为不可,唐太宗却采纳了魏征的意见,并终于在社会教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猛将尉迟恭
  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后,为了表彰那些曾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开国元勋的功劳,特在长安城置了一座巨大的纪念塔:凌烟阁。把其中有突出功劳的二十八个人的像画在凌烟阁上。在这些功臣群像中,既有那样的将才,又有魏征那样的相才,同时还有像尉迟敬德那样的猛将;如果说李靖是靠、决胜千里的指挥才能,以人群像之列,那像尉迟敬德这样的人靠的则是忠贞不二的赤心。
  尉迟敬德,名恭,敬德是他的字,朔州善阳人(今山西朔县),生于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死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
  因家贫,尉迟恭没有文化,一字不识,长相却很奇特:身材高大、腰圆膀阔,脸如黑炭,两眼血红如喷火,所以,村里人都怕他,叫他&尉黑塔&。稍大后,为维持家计,他以打铁为生。因为他又穷长相又粗鲁,谁家的姑娘也不愿嫁给他,所以到了二十岁,还是光杆一条。
  尉迟恭所处的时代正值隋朝末年,政治黑暗,贪官污吏多如牛毛,百姓嗷嗷待哺,在死亡线上挣扎。尉迟恭恨透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一气之下,就纠集一帮人上山当强盗去了。
  一天,他听小喽哕汇报,说山下有一桩好买卖。尉迟恭二话没说,点起一班兄弟,抄起两根各重六十斤的钢鞭。往马背上一跳,用强盗黑话喊:&扯风开船。&意即出发。
  山下这桩买卖既不是金银也不是粮草,而是一大户人家娶媳妇,吹吹打打沿山而过。尉迟恭一听是娶媳妇,就大喝一声:&呔!瞧我的!&飞奔花轿而去。迎亲的人一见强盗来了,吓得四散逃命,尉迟恭揭开花轿门帘一瞧:新媳妇还是美人儿!大喜过望,高声招呼小喽哕:&兄弟们,抬上山去,好好庆贺!&这个被抢来的媳妇,就成了尉迟恭的强盗婆娘,以后又成了大将军的贵夫人。
  隋炀帝大业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割据一方,称王称帝。在这种形势下,山西庶民刘武周见有机可乘,也纠集一班人马,开仓济贫,斩杀隋朝官吏。结果远近响应,旬月之问得兵万人。不久,刘武周为壮声势,送北方的突厥许多金银和马匹,换来了突厥封给他的&可汗&的称号。于是,刘武周北连突厥,立足山西形胜之地,也学起其他人的做法,称王称帝起来,国号汉,改元&定兴&。僭号以后,刘武周久闻尉迟恭的大名,是一名难得的猛将,就拉他入伙,封为将军。
  时间一长,尉迟恭对刘武周很失望:刘只知积攒金银和吃喝宴饮,对将士们的利益从不关心过问,尉迟恭觉得这种人成不了气候,就想找机会脱离刘武周。
  唐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攻克李渊的龙兴之地太原。在长安已做了皇帝的李渊闻讯大惊,因太原是他的发祥地,一旦失之他人,长安的左翼就不安全。正当他束手无策,甚至准备放弃山西、因守关中时,他的二儿子、十九岁的李世民主动请缨,愿率三万精兵,取回刘武周的人头。
  李世民率军渡黄河后,以坚壁固守、后发制人的战略,大败刘武周的部将宋金刚,伏尸二百里。见势穷,尉迟恭和另一将军寻相只好投降了李世民。李世民一见尉迟恭,觉得这个黑大汉是一员战将,而尉迟恭也觉得这个年仅十九岁的英气勃勃的秦王并非等闲人物,因此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李世民封尉迟恭为将军兼右一府统军,继续指挥自己的人马。
  不久,与尉迟恭一块投降的寻相借机逃走。唐军诸将担心尉迟恭也会叛逃,就劝李世民把尉迟恭杀掉。李世民道:&我方喜得良将,为何要杀呢?&不听。以唐军大将屈突通为首的一部分将领为以防万一,就把尉迟恭抓起来,然后对李世民说:&人心不可测,尤其是阵前降将更不可轻信,我们现在把尉迟恭抓起来了,请秦王处置。&
  李世民一听,大怒:&东汉光武帝能置赤心于人腹中,故能定基河北。以心换心,敌可为友。如敬德想叛变,他决不会走在寻相的后头,现在他还在,说明他是不想叛变的。&说完,李世民亲自走到帐外给尉迟恭松绑,之后,又把尉迟恭请人室内,诚恳地说:&大丈夫意气相投,不要以小嫌介意。&说着,又从自己身上拿出一包黄金,对尉迟恭说:&人生在世,情义而已。诸将劝我杀了你,我不会那样做,如果你一定要走,这些金子就给你做路费,也不枉你我相识一场。大丈夫嘛!来去明白。&
  尉迟恭一听,非常感动,流涕下拜道:&大王如此待人,焉敢不效死力?但不敢受赠。&从此,尉迟恭就在李世民麾下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可以这么说,李世民的江山包括李世民的性命,都是尉迟恭救出来的。而李世民就是以这种以诚待人的君子气度使多少好汉投入他的帐下,为大唐江山的创建立下不世之功。
  李世民平定山西之后,开始出关或南下扫荡群雄。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出兵攻打盘踞洛阳的王世充。他采取先扫外围。再攻中心的战术,扫清了王世充占据的山东、河南一部分地方,然后,他把洛阳紧紧围了起来。
  有一次,李世民与尉迟恭率五百人察看地形,突遇王世充率领一万余骑兵来袭,李世民被团团围住。王世充的大将单雄信一见李世民,就挥槊大呼朝李世民冲来:&李世民,你的死期到了!&李世民见状,只好挥刀与单雄信力战。很快,李世民力不能支,情况十分危险。正在这时,忽听得霹雳一声吼叫:&雄信休伤吾主!&只见尉迟恭两眼喷火,手持钢鞭飞驰而来。单雄信久闻尉迟恭之名,今天又见如此虎威,心里很是胆怯,闪了一下眼,结果被尉迟恭一鞭把他的长槊打得飞了起来,又复一鞭,单雄信的天灵盖被打没了。尉迟恭接着掩护李世民冲出了重围。
  李世民回营之后,派人请来尉迟恭,问:&君何报之速也?&意思是说,你怎么那么快就报答我?并赏尉迟恭黄金一百斤。可尉迟恭却分文未取,全部分赠给自己的部下。李世民知道后。感叹道:&危不忘主,财不忘友,敬德真丈夫也。&
  在与河北窦建德相持于虎牢的战斗中。双方摆开阵势。窦建德的部将夏军高呼挑战:&唐军如有勇士,出来决斗!&这时,夏将王琬骑了一匹千里马在阵上耀武扬威,李世民又爱马如命,一见,冲口而出:&真是好马!&在旁的尉迟恭一听,二话没说,飞奔而出,直扑王琬。对方还未反应过来,尉迟恭的钢鞭就到了,王琬连哼都没有哼一声就栽下了马。尉迟恭又翻身下马,牵过王琬的坐骑,飞奔回阵,速度之快、之猛,使敌对双方都看呆了。
  李世民见此,就挥军杀向窦建德。尉迟恭又是一马当先,冲入敌阵,追杀十几里,硬是把窦建德活捉过来。李世民称赞道:&的许褚被人们称为虎痴,你比许褚强十倍,能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
  在一次征讨刘黑闼的战斗中,李世民的坐骑因中箭而身陷重围,冲杀不出。敌军越围越多,险情。尉迟恭得知后,立即率数十名壮士冲入敌阵,拼死砍杀。尉迟恭身中十枪,血流如注,最后把李世民救了出来。从此,尉迟恭就成了李世民最信任、最得力的将领,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尉迟恭。
  如果说尉迟恭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对李世民忠心耿耿,那么在和平时期的国内政治权力斗争中,尉迟恭对李世民也是生死不渝,突出的表现就是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是唐王朝的实际开创者,他又用七年时间扫平了群雄,统一了中国。但他不是李渊的长子,所以,太子一职只能是他哥哥李建成。于是,就引发了以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为一方,李世民为另一方的激烈的权力斗争与利害冲突。
  李建成与李元吉开始是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想削弱其权力,减少其影响。此计不成,他们就采取挖墙脚的方法,收买秦王府的人,尤其是那些跟随李世民南征战的将军,其中尉迟恭是他们第一个收买的对象。
  有一次,李建成、李元吉派人送了一车子的金银器皿给尉迟恭,并附上太子李建成的一封信,对尉迟恭大加吹捧、奉承。尉迟恭一见,对李建成的使者说:&你们想干什么?我尉迟恭之所以能有今天,全是秦王所赐,因此要誓死效忠于他。而我与太子殿下平时没什么交往,更谈不上对太子的功劳,不敢领受这样大的赏赐。如果我要是背着秦王私交太子,就是为人不忠,见利忘义,既是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见尉迟恭怒气相向,李建成的使者只好命人把金银车子推回去复命。
  李建成的使者一走,尉迟恭马上把此事报告李世民。李世民一听,十分感动,说:&我知道你心如铁石,就是金银堆成泰山之高也买不动你。所以,你不必拒绝他们的金子,只要知晓其阴谋就行了。现在你已拒绝,他们不会罢休,你要小心。&
  果然,使者复命后,李建成大骂:&不识抬举的炭黑子,敬酒不吃就让他吃罚酒!&就派刺客去暗杀尉迟恭。因早有准备,尉迟恭就索性大开房门,自己光着膀子在里面睡大觉。鼾声如雷,刺客见了十分害怕,人未进门,两个腿就打抖,李建成的算计失败了。
  暗杀不成,李建成就在李渊面前进谗言,说尉迟恭谋反。李渊就把尉迟恭抓人大牢准备处死。李世民连忙去李渊那里求情,并列举尉迟恭多次救出自己性命一事以证明尉迟恭不会谋反。见李世民求情,李渊只好把尉迟恭放了。
  这时,李建成、李元吉为了搞掉李世民,无所不用其极。武德九年五月(626年),边关报警:突厥又兵犯太原。李建成先向李渊推荐李元吉为元帅,统兵御敌,然后借调秦王李世民的文臣武将归于李元吉,把李世民搞成光杆司令,最后再一举解决。尉迟恭也被诏令去齐王李元吉的帐下。
  形势已经白热化了。尉迟恭见此,忧心仲仲地对李世民说:&,后发为人所制。如果你不听我们的忠告,也没有办法。我就要去齐王帐下了,最后特来向你辞行。如大王想干大事,应当机立断,为国为家都必须速下决心。临事而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至此,李世民才定下最后的决心。
  六月四日清晨,李建成、李元吉率人去宫内途径玄武门时,被早已埋伏在此的李世民的兵将包围。李建成、李元吉一见大事不妙,想骑马逃走。李世民一见,大喝一声:&哪里跑!&拍马追了上去,并一箭把李建成射落马下。这时,齐王李元吉从后面赶来,想一箭射死李世民。也许太紧张,连发三次不中。李世民见此,拍马而上,但马被树藤绊倒,李世民被掀下马来,李元吉一见李世民落马,就飞驰而来,想以长剑杀死李世民。正在万分危险之时,尉迟恭飞驰而来,喝道:&齐王不得无礼!&一鞭把李元吉的剑打得飞出两丈多远,然后又复一鞭,把其脑袋打成浆糊糊。玄武门政变终以李世民大获全胜而告终。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就以尉迟恭为第一功臣,官拜右武侯大将军、吴国公,赐绢万匹,并把齐王府、太子府的金币、玉器全部赐给了他。
  玄武门之变后,国家统一,政治清平、天下无事,尉迟恭作为唐王朝的开国元帅基本上闲居在家。因他性直率、粗鲁,又有大功,对人不免有骄猛之气,处处不饶人,所以常遭人诋毁。但因他的赤胆忠心以及李世民的明智。他并没有遭到冤屈,终老一生。
  有一次,李世民在宫内大宴群臣,并规定有大功者坐上席。这时,江夏王李道宗坐在尉迟恭的上首,尉迟恭一见,就火了:&你算什么东西?洛阳战王世充、擒窦建德,你在哪里?江东战刘黑闼而皇上有难,你又在哪里?玄武门决斗,你在何方?你有屁功?敢来坐我上首!&说完,一拳把李道宗打到桌子底下,半天爬不起来。
  按封建社会法规:尉迟恭再有功,也是异姓,是将,是臣,李道宗再无能,也是李唐宗室、亲王,是君,更何况在这种庄严的场合?所以,尉迟恭的行为是大逆不道,当斩。当时就有人上奏李世民,要斩尉迟恭。可李世民并没有说更多过头话,只责备几句就完事了。
  还有一次,有人上奏尉迟恭谋反。李世民就召来尉迟恭,说:&为什么总有人说你要谋反呢?&尉迟恭一听,十分激动,也不管什么皇帝尊严就当场脱掉衣服,赤条条地露出伤痕累累的疤迹,说:&我随陛下征战四方,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现天下已定,我怎么会反呢?&李世民一见,也感动得流下眼泪,连忙说:&你快穿上衣服,正因为我相信你,才跟你说这个话。&
  李世民一直到晚年,对尉迟恭的信任都是始终不渝。尉迟恭老了,负责具体工作不便,李世民就授他开府仪同三司的散职,平日不朝,五日一参。尉迟恭见此,就谢绝宾客,游乐自娱去了。
  在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皇帝与将相大臣的关系往往受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所驱使,以致发生多少人间悲剧。而像李世民与尉迟恭及其他将帅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确是为数不多。这一方面固然是李世民的英明大度所致,另一方面又是因为什么呢?
  东征西讨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少年时家庭贫贱,以种田为业。他准备改葬已去世的父母,妻子柳氏说:&有超群才能的人,关键是要遇到好的机会才能发展。现在天子亲自出征辽东,选求猛将,这是难得的时机,君何不图求功名使自己显赫?然后富贵还乡,再葬也不晚。&薛仁贵就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募。
  到了安地,刚好郎将刘君印被贼军所包围,薛仁贵飞速去救他,斩了贼军将领,把他首级系在马鞍上,贼军都畏服了,由此出名。唐王朝军队进攻安市城,高丽莫离支派将领高延寿等率领二十万士兵抵抗,倚山扎营,太宗命各将分别攻击他。薛仁贵自恃勇猛,想立奇功,就穿了白色衣服以显得突出,提了戟,腰挂两张弓,大呼飞驰而出,所向披靡;军队借势追击,贼军奔散溃败。天子望见,派使者立即赶去询问:&先锋中穿白衣服的人是谁?&回答说:&薛仁贵。&天子召见,很感叹咤异,赐给他黄金绢帛,奴婢马匹等不少东西,授官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都尉,令他长值班北门。回军后,天子对他说:&朕的旧将都已年老,想提拔勇猛的人在外统兵,没有一个象你那样的,朕不高兴得到辽东,而高兴得到你这位勇将。&升为右领军中郎将。
  高宗到万年宫,突然山洪暴发,夜晚水很快冲到玄武门,宿卫战士都已散走,薛仁贵说:&当天子危急的时候,怎么可以怕死?&于是登门大声呼喊,以叫醒官内的人,天子急忙出来登上高处。不一会儿水已进入天子睡处,天子说:&有赖于卿我才免于一死,我现在才开始知道有忠臣。&把御写赐给了他。
  苏定方讨伐突厥沙钵罗可汗贺鲁,薛仁贵上疏说:&臣听说师出无名,事情肯定不成功;证明了他们是盗贼,敌人才可心服。现今泥熟不事奉贺鲁,被他打败,贺鲁像对奴隶那样捆绑其妻子儿女,王师如果有从贺鲁部落转而得到他们家口的,应该都还给他们,并加以优厚赏赐,使百姓知道贺鲁的暴虐而陛下的至高德行。&皇帝采纳这意见,就遣还他们的家属,泥熟请求随军作战,以死效忠。
  显庆三年,诏命薛仁贵作为程名振的副职用武力经营辽东,在贵端城打败高丽军,斩首三千级。次年,与梁建方、契蕊何力与高丽大将温沙多门遭遇,在横山大战,薛仁贵单身骑马驰人阵中,向敌人射箭,都应弦而倒。在石城又发生战斗,敌人中有个善于射箭的人,射杀官军十多人,薛仁贵大怒,单骑突入阵中击贼,贼军弓矢都被打得不能发挥作用,于是活捉了他。不久与辛文陵一起在黑山大败契丹,俘获他们的王阿卜固献送到东都洛阳。拜官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诏命薛仁贵作为郑仁泰的副职担任铁勒道行军总管。将要出发,在内殿设宴,天子说:&古代善于射箭的人可以射穿铠甲上七层金属叶片,卿试着用五层甲片来射看看。&薛仁贵一射就穿透了,天子大惊,拿出更加紧固的铠甲赐给他。当时九姓铁勒的部落联盟共有十多万人,他们派出骁勇的骑兵几十人来挑战,薛仁贵发三矢,连杀三人,于是铁勒震动害怕,都来投降。薛仁贵怕有后患,把他们都坑杀了。转而讨伐沙漠北部地区的剩余部众,擒获伪叶护兄弟三人归来。军中有歌谣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九姓从此衰落。
  铁勒中有思结、多览葛等部,先保天山,等郑仁泰的大军到达后,因惧怕而投降。郑仁泰没有接受,虏掠他们的家属以赏给军队将士,贼军相率逃去。有侦察骑兵来报告:&贼虏军用物质和牲畜满山遍野,可以去夺取。&郑仁泰挑选一万四千名骑兵卸掉铠甲飞驰而去,穿过大沙漠,到仙萼河,不见贼虏,粮食吃完,只好回军,由于饥饿,出现人吃人,等到人塞内,剩下的士兵只有二十分之一。薛仁贵也取所降部落中人为妾,并多受贿赂,被有关官吏弹劾上奏,因有功劳而得到原谅。
  乾封年间初期,高丽泉男生要求依附唐朝,朝廷派将军庞同善、高儡前往慰问接纳,但他的弟弟泉男建率领国内的人抗拒内附,朝廷派薛仁贵率军队援助护送庞同善。到了新城,夜晚被敌军袭击,薛仁贵击败他们,斩敌数百人。庞同善进驻金山,败北的敌军不敢向前,泉男生乘胜前进,薛仁贵攻击敌军把他们分割成为二部分,敌军随即溃败,斩敌兵五千,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于是与泉男生军会合。天子亲写诏书慰劳勉励。薛仁贵依仗士气,领兵二千进攻扶余城,其他将领以兵少作为理由来劝阻,薛仁贵说:&兵在于运用得好,不在于人多。&他身先士卒,碰到贼军就打败他们,杀万余人,攻下了扶余城,接着沿着海扩张地盘,与李勋军会合。扶余投降后,其他四十个城也相继来降,威震辽海地区,朝廷下诏命薛仁贵率兵两万名与刘仁轨镇守平壤,拜官本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检校安东都护,移治所到新城。薛仁贵抚慰存活孤寡老人,检查制止盗贼,根据才能任命官职,褒奖推崇有气节讲义气的人,高丽士大夫和民众都高兴得忘记了国家的灭亡。
  咸亨元年,吐蕃入侵,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出兵攻击他们,以支援吐谷浑。郭待封曾任鄯城镇守,与薛仁贵地位相等,这时,耻于在他的领导下,因而常常违背指挥调度。起初,军队驻屯在大非川,将要进军去乌海,薛仁贵说:&乌海地势险要而且湿热易病,我们进入死亡地带,可说是危险的道路,而快速则有成功可能,迟缓则要失败。现今大非岭很宽平,可设置二座营垒,把军用物资都放在里面,留一万人守卫它,我用加倍的速度对不整齐的贼军发起突然袭击,就能消灭他们了。&于是轻装,到河口,遇贼军,打败了他们,多所杀戮和掠夺,获得牛羊以万计数。进军到乌海城,以等待后面部队的支援。郭待封起初不服从,率领有军用物资的部队跟在薛仁贵军后前进,吐蕃率领二十万军队围剿追击。粮草都用光了,待封驻守。仁贵退兵到大非川。吐蕃增加兵力共四十万来进攻,唐军大败。薛仁贵与吐蕃将领论钦陵约定讲和,才得回军,而吐谷浑终于亡于吐蕃。薛仁贵叹道:&今年是庚午年。岁星运行到降娄范围,位居西方,太岁所在,是为凶方,故不应有事于西方,死于蜀的原因也在于此,我知道必然会失败。&皇帝有诏书下来,原谅他免去死罪,但除去在官的名字,成为平民。
  不久,高丽剩余的部众反叛,薛仁贵又被起用为鸡林道总管。再次因事被贬到象州,碰到大赦才回来。皇帝想起他的功劳,召见他说:&过去在万年官,没有你,我就要成为鱼了。前些日子消灭九姓,破高丽,你的功劳居多。有人说从前在乌海城下你放纵敌人不出去,以致作战失利,这是朕所以怨恨和怀疑你的原因。现今辽西不安宁,瓜州、沙州道路断绝不通,卿怎么能够高枕无忧而不为朕指挥作战呢?&于是拜官瓜州刺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率兵在云州出去突厥族的元珍。突厥人问:&唐将军是谁?&答日:&薛仁贵。&突厥人说:&我听说将军已流放到象州死了,哪里还能再生?&薛仁贵脱下头盔让他们看,突厥人相视失色,下马四面围着下拜,然后悄悄地逃离而去。薛仁贵乘机进攻,大败他们,斩首万级,获得人口三万,牛马也相当此数。
  永淳二年死,年龄七十岁。赠官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府给以车护送棺材回家乡。
  是一位手段残忍、狠毒的女皇帝。她为了达到夺取唐政权的最终目的,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功臣元勋,全逐朝廷;李唐宗室,翦杀殆尽;至于那些被冤杀的文武百官,更是累至上万。但是,从木信人的武则天,自始至终却对一个人深信不疑,不仅委以重用,官至宰相,而且还排除别人对他的陷害,多次加以保护,自己临终还与之商量立嗣大事。这个受武则天信赖的人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山西太原人。生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死于武则天圣历三年(700年)。父亲是一染匠,母亲在家耕织,生活甚是清贫。相传其母生产前,梦一神人持一扦秤给她,说:&以此送郎君,权衡天下。&长到三岁时,因出天花,狄仁杰发烧昏迷三天,滴水未进。开始还哭闹几句,后来就连哭声也没有了。其父用手往胸口一摸:糟了!胸口一点余热也没有了。按当地风俗,出天花死了人,不吉利,应在未彻底咽气前丢掉。于是,其父连忙把他抱起来,丢到山边的草丛堕。
  他父亲刚回到家,凳子还没坐热,有一女道士从背后跟了进来,指着怀里的狄仁杰对他说:&你的也太歹毒了,孩子未咽气就把他丢了。&说完,从口袋里掏出几颗丹丸,说:&速喂之,三日后,可保无恙。&因得过天花,狄仁杰长大后,史传他是满脸麻子,人称&狄麻子&。
  狄仁杰长到七岁时,家里就要他上山砍柴、割草、放羊。他见人家的孩子七八岁就进私塾念书。就羡慕极了,苦缠着他父亲要读书,但不允。狄仁无奈,只好偷偷地躲到别别人读书的墙壁下偷听,有时,偷昕队了迷就忘了上山砍柴,为此,他没少挨他父亲的痛骂。
  但狄仁杰仍痴心不减。百天偷偷听来的文化知识,他晚上回来时能一字不漏地回忆并写出来。他父亲大为惊讶,也感动了那位私塾先生,就收他为&编处弟子&,不收他一分钱、一粒粮。书是有得读了,可家里的活也不能少干,他只好利用中午时加班,有时,一念完书,就揣上块烧饼上山去了。
  如此艰难的苦读时光一天天地过去,到了二十岁时,狄仁杰已成为一个满腹经纶、博览群书的英俊之才了。
  这时,唐王朝开科取士,以招揽天下英才。这是一项新政策,从太宗初年就开始实施了,通过这种制度一方面可以打破世袭的士族门阀制度,同时,也可以从社会上选取优秀人才以补充各级政府官员。因此,那些没有背景的孤寒之士,纷纷投试,想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以改自己的命运。狄仁杰也不例外,他的老师也力主他人试取士。于是,全家人帮他打点行装,他揣上点盘缠就止京应考去了。
  临走时,年迈的父亲对他说:&你这次不管取没取上,都不要紧,我们庄稼人,饭是有得吃的。如一旦入试中举了,就要做一个好官。如果贪佞捞财,就是家财百万,也要被人骂,人穷不要紧,堂堂正正做个人,不被人指背脊就可以了。&狄仁杰听后,点头道:&孩儿谨记。&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狄仁杰确是认真遵守了老父的教诲。
  狄仁杰就这样一个包袱、一把伞,离家赴京考试去了。住在客栈里,有钱人家大吃大喝,他只买上几个烧饼,就点咸菜就算一顿了。
  出了太原,来到临晋渡口边,这是山西与陕西的交界处。黄河在此拐弯进入平原地段,因此,水深流急,浊浪滔滔,这天又碰上天下大雨,山河鳎珈
  狄仁杰和一些旅客住在客栈里,他本想待雨停浪小时再过河,但因考期临近,这雨又不知要啥时才能睁,他心急如焚,匆忙收拾一下就想过河去。与狄仁杰同住一客栈的还有大相学家袁天罡的儿子袁谏。清早,他就对狄仁杰说:&渡口黑气弥漫,死气重重,今天肯定要出事。我劝你有要坐这船过去,现在船上的人都是死相。&狄仁杰道:&人死生有命,我有要事在身,不能久等。&说完,就拿起雨伞和包袱向渡口走去。待他刚登上船后,只听见袁谏在后面喊:&狄兄,请等等,我与你一块走。&狄仁杰道:&你不怕翻船栽到黄河去吗?&袁谏道:&我刚才发现黑气散了,死气不见了,这船上定有大贵人。&
  到河岸时,却发现只有一条船在摆渡,因过河的人多,船上挤得满满的。船在河心被巨浪一会儿抛在浪尖,一会儿又甩人浪底,有几次都被巨浪掀得垂立起来,船上的人吓得面如土色,而狄仁杰却神色自若,同船的袁谏道:&足下临难色不变,真丈夫也。日后定能显贵。你这次去长安参试,必能高中头甲。&
  相传,早在狄仁杰参试之前,天文学家李淳风就对唐太宗提出李唐三代之后武氏必兴的谶言,并且非常肯定地说三十年以后这个武氏必会篡唐。唐太宗对李淳风的话半信半疑,就说:&既然你说得那么肯定,现在朝廷正开科取士,秋后发榜,你能算出今年朝廷的头名状元的名字,我就真信了你的话。&李淳风沉思片刻,说:&今年头甲状元的名字为火犬二人之杰。&
  秋后发榜,金榜上第一名就是狄仁杰。李世民大吃一惊,就把李淳风找来,说:&你的话应验了,看来这个狄仁杰还有点来历。&李淳风道:&这个狄仁杰也算天上的星宿,尽管武氏三十年后篡唐,最终还是要归政于唐,这主要得力于狄仁杰。武氏篡唐,狄氏保唐,实属可喜。&
  中了状元的狄仁杰在以后几十年的官宦生涯中,风雨人生,几经坎坷,终于人相辅主,谪武兴唐。
  狄仁杰之所以能在武则天那样的血腥政治环境中身居显职,几度人相,无论是政敌的陷害,还是酷吏的重刑,他都岿然不倒,靠的是两个秘诀:尊武不非李和正直无私。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强人,还在她刚当上昭仪时,就显示了过人的心计和狠毒。她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祸于王皇后,使高宗龙颜震怒,决计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然后她又设计陷害肖妃,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把王皇后、肖妃都贬人冷宫,予以杀害,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同时,因唐高宗有目眩症,眼睛不能看东西,对文武大臣的奏章只好请武则天代为批阅,这就进一步为武则天问鼎皇权制造了绝好的机会。皇帝如同玩具,被她玩耍于股掌之中。
  因为武则天是女人,能力又极强,所以朝中大臣担心她会篡唐自立,实现李唐三代武氏兴的预言,就劝皇帝废掉武则天。其中以唐太宗的心腹大臣褚遂良、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最为激烈,他们还与李唐宗室勾结成党,想废黜武则天。
  狄仁杰在这场权力之争中,表现得异常冷静和超脱,既不助大臣废武,也不与宗室勾结,自己只是正直地办事,执行皇帝和朝廷的命令。
  有一次,唐高宗问狄仁杰:&朝臣均在议论皇后如何,你的看法呢?&狄仁杰答道:&此陛下家事,何预外人?&武则天有次也试探狄仁杰的口气:&外面大有非议我的言论,你听到了吗?&狄仁杰坦率地回答:&听到了。&武则天进一步逼问:&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狄仁杰也回答得巧妙:&陛下乃大唐圣后,臣唯有遵旨而已,至于外面的议论,臣也不会参与,尊武也不非李。&武则天道:&谁在那里诽谤我,你能告诉我吗?&狄仁杰一听,连忙磕头道:&恕臣不能说,既然人家相信臣才说这样的话,现在把这些人说出来,不是出卖朋友吗?陛下要出卖朋友的不义之人何用?&武则天点了点头:&你还算个诚实君子。&从此对狄仁杰宠信有加。
  其次是正直无私。狄仁杰中了状元之后,就被朝廷任命为汴州(开封)判佐。到任后,有人劝他给上司送礼,以便以后好提升。狄仁杰道:&我是朝廷任命的官员,要维护朝廷的法律和制度,哪有为了自己的提升,给上司送礼,干昧心事呢?&结果被人参了一本,说他藐视上司,有结党之嫌。
  唐高宗就派工部尚书阎立本去调查此事。调查完后,阎立本对狄仁杰说:&我全清楚了。说观过知仁,你真是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十分赞赏狄仁杰的为人。回去后,向唐高宗推荐,说狄仁杰才堪大用,忠贞可嘉,于是高宗就命狄仁杰为并州(在山西)都督府法曹,不久,又升为大理丞,专门负责审讯案件。
  有一次,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砍了昭陵的一棵树,被唐高宗判为死罪。狄仁杰据理力争道:&罪不当死。&唐高宗道,&他砍昭陵的树,陷我于不孝的境地,难道罪还不大吗?&狄仁杰道:&我听说过,逆龙颜,忤人主,自古以来都认为很难,我却以为不然。如生于桀时就难,生于尧舜时就容易。我今天幸逢尧舜之主,就不怕像比干那样被人杀掉。如果法令失常,那么百姓就无所措手足,陛下如果一定要改变法令,因为昭陵的一棵树就杀一个将军,千百年之后,人们会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呢?&
  唐高宗一听,觉得言之在理,权善才也因此免于一死。见狄仁杰敢于说真话,秉公执法,几天之后,唐高宗就提升他为侍御史。
  不久,唐宗室越王李贞怂恿士兵抢掠百姓,被狄仁杰弹劾,然而李贞倚仗自己是宗室亲王,就反说狄仁杰图谋不轨,于是狄仁杰被贬为复州刺史,一干就是八年。最后因武则天看中了狄仁杰,才又把他提上来做侍郎。
  武则天为了给自己称帝扫清障碍,就大兴告密之风,恐怖气氛笼罩全国。有一次,武则天的酷吏来俊臣指使人诬陷狄仁杰谋反,把他抓进监狱。在监狱里,遭到了来俊臣的严刑拷打,逼他承认谋反。狄仁杰受不了酷刑,就承认此事。来俊臣大喜,连忙上奏武则天,要求批准处斩狄仁杰。
  武则天接到来俊臣的报告后,心下疑惑:狄仁杰怎么会谋反呢?就从牢房里把狄仁杰提出来审问:&你怎么也谋反?&狄仁杰道:&我不承认就活不到今天了,怎么能见到陛下以澄明是非呢?&武则天点了点头,说:&你知道是谁告你谋反的吗?想不想知道这个人?&狄仁杰磕头道:&如果我有过错,我当立即改正,如果我没错,是我的幸运。我不知是谁在背后告我谋反,我们还可以共事,友善相处,所以,我请陛下不要告诉我。&武则天听后,大为叹服,以后武承嗣等人屡次奏请要杀掉狄仁杰,但武则天始终没有答应。
  武则天称帝后,自诩是弥勒佛转世,传令在洛阳大造佛像,要天下僧尼和百姓每人每天出一钱。狄仁杰知道后,就上书武则天,指出此举大为不当,有三大弊端:一是耗天下百姓之财,二是尽天下百姓之力,三是陷武则天于荒淫昏暴之地,会被后世骂为昏君。语词激烈。武则天看完,大不高兴,但又不能不承认狄仁杰说得对,叹道:&狄仁杰言辞虽狂悖,但却在情理之中,赤心可嘉。&就停止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还赐狄仁杰绢三匹以示奖励。
  因狄仁杰忠贞正直,才堪大用,武则天称帝后,先后拜狄仁杰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并于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为宰相。
  狄仁杰出任宰相后,就向武则天推荐人才。如桓彦范、敬晖、窦怀贞、等人都是他推荐的,有的后来官至宰相,如姚崇。有一次,武则天要宰相们各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推荐了自己的长子狄光嗣,武则天马上拜狄光嗣为地官员外郎。上任之后,狄光嗣办事很认真,很称职。武则天得知后,十分高兴,对狄、仁杰说:&你真是祁奚内举,果得其人。&
  武则天称帝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了,十多年之后,自感来日无多,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该有个说法了。她很想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或武承嗣为太子,但又不好说出口,想通过大臣之口说出来,理由更充足些。于是,她把狄仁杰找来,当着其面夸武三思、武承嗣如何仁孝等等,说了一半,武则天不说了,等着狄仁杰表态。
  狄仁杰心知肚明,知道武则天的用意是什么,却偏不吭声。武则天忍不住了,说:&我要你来,怎么一句话也不说?&狄仁杰道:&陛下赦臣死罪,臣方敢说。&武则天道:&你是我信任的人,今天找你来,有话就直说,不会怪罪你的。&
  狄仁杰道:&陛下想立侄子为太子,其实大错。天下者,太宗之天下,陛下只不过是李家媳妇。自古以来,只有儿子为父母、祖父母上至七祖立庙,还没听说过侄子为姑妈立庙,怎么称呼呢?中宗、睿宗都是你亲生的,你不相信他们,却相信自己的侄儿,怎么向天下百姓交代?&
  话说得是异常地尖锐和不留情面。还未让狄仁杰把话说完,武则天就脸色铁青地打断他的话:&不要说了,你走吧!&
  过了不久,武则天又找来狄仁杰,说:&昨晚我做了一梦,见一鹦鹉的翅膀断了,主何吉凶?&狄仁杰道:&鹦鹉者,陛下之姓氏;翅膀断者,无依靠也。只要中宗复位,翅膀定会复振。&
  此次谈话又使武则天不快,但她知道人心向李,自己不能逆天命而行。于是她在死前立下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中宗李显复位。表示自己回到李家去做媳妇。
  武则天圣历三年(700年)九月,狄仁杰病故。武则天闻讯后恸哭:&天下从此没有好人了。&为其举哀,罢朝三日,赠文昌右相,谥文惠。
  以武则天的狠毒、多疑和好杀,狄仁杰还能几起几落,大难不死,终至相位,得其善终,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他的经历和所为确能给后人以明鉴和深思。
  郭子仪(公元697-781),唐朝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曾任刺史。郭子仪长得魁梧,面貌英俊,身高膀宽,目光炯炯有神。为人刚强勇敢,公正无私,不畏权贵,不怕黑暗势力。他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做官,可谓唐朝的&四朝元老&。在那时,提起&郭子仪&三字,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郭子仪从小就喜欢读兵书、练武功,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在读书或习武时,精神集中,常常,练得一丝不苟。他非常欣赏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据说,郭子仪20岁时,在河东(今山西太原)当兵,曾犯有过失,按军律应该斩首。当他被捆着双手押赴刑场时,竟然昂首阔步,大步向前,一点也不惊慌。正巧,在途中遇上当时著名的诗人。李白本来和他并不相识,见他年轻英俊,相貌非凡,临刑不惧,又听说他才干出众,意志坚强,便赞叹地说:&这样的人,将来一定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杀了多可惜啊!&白很怜悯郭子仪,便立即到当地官员那里说情,最后以自己的官职做担保,把郭子仪救了出来。这样,李白就成了郭子仪第一位知己朋友。后来,李白参加永王李磷幕府,因受牵连下狱,郭子仪曾经请求替他赎罪,报答他当年的救命恩情。
  郭子仪的青年时代是生活在国富民殷、繁荣昌盛的社会里,即所谓&开元之治&。这时期,以为首的唐朝政府,励精图治,扫除积弊,任用贤能,改善政治,使得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国力也十分强大。伟大的爱国诗人在他的《忆昔》一诗中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意思是:回想当年开元盛世的日子里,就连一个小县城也有万户人家。大米喷香,小米洁白,公私仓库里的粮食物资都装得满满的。
  郭子仪就生长在这样的年代里,他年轻时就立志要做一个保家卫国、统兵作战的将帅。
  郭子仪最初做左卫长史(皇帝禁军幕府中的幕僚长)。因屡立战功,多次被提升。749年(天宝八年)做到天德军使(驻地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西),兼九原(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太守。这时,唐朝廷对外还没有大的战事,几十年间相对太平。在这样的环境里,由于缺乏外界压力,没有危机,久而久之,人们开始安于逸乐,贪图物质享受,整日只知吃喝玩乐,唐朝政府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唐玄宗李隆基整日沉缅于酒色之中,把大权交于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之手,自己则与宠妃杨玉环夜夜笙歌,醉生梦死,全不见了昔日励精图治,重整山河的雄心。只有郭子仪等少数人尚能,经常想到会发生战事。他一面操练兵马,一面守卫祖国的疆土。
  当时边疆各地居住着我国各族人民。他们辛勤劳动,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我国北部色楞河一带,居住着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人。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了回纥各部,就派使臣来唐朝,请求唐朝在回纥所占领的土地上设置都督府。唐朝答应了,便把回纥分为六府七州,并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接受唐中央的领导。从此,唐朝同回纥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交往更加频繁。唐朝以金银器皿、锦绸布匹换来回纥的马匹、白毡等物。后来肃宗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回纥可汗,表示唐中央政府对回纥的友好。
  在青藏高原一带,居住着藏族的祖先吐蕃人。他们有的过着游牧生活,饲养牦牛、马、猪等;有的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种植青稞、小麦、养麦等。公元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人吐蕃,同吐蕃的赞普(王的称呼)松赞干布结婚。文成公主人藏时,把蔬菜的种子、手工业品、医药、书籍等带到吐蕃。汉、藏两族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唐朝同边疆各族虽然也发生过战争,但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却是主要的。
  自高宗以来,唐朝在边疆上一直有重兵驻守。玄宗时,为了加强防御,在重要地区设立了10个军镇,每个军镇都设置一个节度使。节度使起初只管几个州或一个道的军事,后来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成了独行一方的土皇帝。当时唐中央的禁军不过20万人,而边疆的10个节度使共拥兵49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那时唐朝重用安禄山,任命他做平卢(今辽宁朝阳)、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太原市西南)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父亲是西域人,母亲是突厥旗人。安禄山做了节度使,总揽三镇军政大权,又招募北方很多牧民当兵,势力便逐渐壮大起来了。
  安禄山常到长安去,对唐朝内部情况非常熟悉。他见唐政府日益腐败,便萌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他招兵买马,积累钱财,收集朝廷情报,观察朝廷动向,等待时机,准备反唐。可是昏庸无知的玄宗皇帝却闷在葫芦里,对安禄山的所做所为一点不提防。反而听信他的花言巧语,竟然让他认为干妈,对之信任有加。
  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日趋腐败,白杨贵妃入宫后,玄宗便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淫逸生活,终日沉缅于歌舞声色之中。宰相李林甫同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先后把持朝政,飞扬跋扈,任用亲信,干了不少坏事,各种社会矛盾愈来愈尖锐。
  唐朝内地多年来未发生过战争,军事力量薄弱,士无斗志,军备空虚。但统治集团却认为国泰民安,再也用不着军队了。官府里的刀枪盔甲,因长期闲置都生了锈,很多名城要塞,都不加设防。唐政府还不准老百姓私藏武器,凡私藏者,皆判以刑罚。在这种情况下,野心勃勃的安禄山认为篡夺大唐江山的机会到了。755年(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他以&清君侧&、&讨杨国忠&为名,从范阳发动15万大军,号称20万,长驱南下。由于唐政府毫无准备,致使叛军一路上,所向披靡。地方官吏听说叛军来了,有的弃城逃跑,有的开门出降。就这样,安禄山的叛军一路上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很快就渡过了黄河,不到三个月,就占领了东都洛阳。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又过了几个月,叛军击溃了唐朝的潼关守军20万人,继续西进。这消息传到长安,玄宗吓得魂飞天外,满朝文武官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唐朝政府临时招募了8万人,由大将哥舒翰率领去抗击叛军。这些人多是城里的无业游民,既没有严明的军事纪律,又缺乏基本的作战技术训练,军事素质很差,在与叛军的大战中,自然不堪一击,就连大将哥舒翰,也战败被俘。
  唐政府为了阻击叛军的继续西犯,又从西北边防上抽调大批兵力。但是边防的将领整天喝酒、赌博、克扣军饷,士兵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战斗力呢?756年夏天,叛军距离长安只几十里了,长安顿时紧张起来,玄宗带领皇族亲贵和左右臣僚(自然也少不得贵妃玉环),仓皇出逃。长安遂陷入叛军手中。玄宗一行逃到马嵬驿,将士鼓噪不前,愤怒地杀死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惩办杨贵妃。群情激愤,玄宗无可奈何,只好忍痛割爱,派人缢死了杨贵妃。这时马嵬驿的人民请求皇帝留下来同他们一起抗击叛军,唐玄宗哪肯答应,只把他的儿子李亨留下。他自己则往四川逃命去了。
  安禄山从起兵到占领长安,前后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他进兵如此迅速,充分暴露了唐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不顾国家人民安危的面目。
  安禄山每到一处,烧杀抢掠,凌辱妇女,拉夫抽丁,强迫壮年男子服劳役,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田园荒芜,生产破坏,很多地方都成了&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荒原。叛军进入长安后,屠杀人民,抢夺财物,烧毁房屋,把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糟踏得不像样子。叛军的残暴罪行,激起人民无比愤恨,各地人民奋起反抗。河北一带的人民自动组织起来,坚决打击叛军。有些地方的官员和人民一起,共同抵抗,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如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最先在河北起兵,一连收复17个县城,牵制了叛军很大兵力。
  安禄山听说颜呆卿反对他,十分恼怒,立即派部将史思明夺取常山。颜杲卿被围困六七天,终因粮饷断绝,援军未到,失败了。史思明抓住颜杲卿,把他押送到洛阳去见安禄山。颜杲卿一见安禄山,就破口大骂:&你这个叛贼,我恨不得将你碎尸万段!&残暴的安禄山喝令把他捆到柱子上,割掉他的舌头,凌迟处死。颜杲卿嘴里喷着鲜血,还是骂不绝口,就这样壮烈地牺牲了。
  人民的反对和一些地方官吏的抵御,这就给唐军收复失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玄宗逃往四川以后,肃宗(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肃宗为了收复长安,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决定任郭子仪为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史,并把朔方军作为反攻的基本队伍。为了加强朔方军的实力,肃宗又指定李光弼协同郭子仪作战。
  郭子仪和李光弼原来都在安思顺手下做部将,两人的才能不相上下,职位也相同。当郭子仪受命代替安思顺做朔方节度使时,李光弼不服,决定马上离去。忽然接到皇帝的手谕,要他同郭子仪同心协力平定叛军,李光弼只好遵奉王命,留了下来。郭子仪把朔方的兵马分给李光弼一半。郭、李二人共同表示:一定要同心协力,奋勇杀敌,报效国家。
  史思明占领常山后,原来被颜呆卿所收复的州县,又全部陷入叛军手中,河北一带的叛军又强大起来了。为了挫伤叛军的锐气,郭子仪一面派李光弼迅速向常山进军,一面亲率大国从背后袭击叛军。
  李光弼一连收复了7个县城,又把常山城包围得水泄不通。史思明陷入重围,他带领两万精锐的轻骑,企图突围逃命。李光弼分兵四路,从四门杀进常山城去。只听战鼓雷鸣,人喊马嘶,打得叛军东逃西窜,互相践踏。史思明惊慌失措,带领败军退守恒阳(今河北灵寿)。李光弼乘胜追击,两军在恒阳相持40昼夜。后来叛军退出恒阳,李光弼的军队进人恒阳城内。叛军就回军把李光弼的兵马困在城中。李光弼被围困后,请郭子仪火速援助。郭子仪便率领轻骑1万多人,星夜赶来。郭李大军内外夹击,史思明被打得落花流水,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只好收拾残兵败将逃往范阳。
  安禄山听说史思明吃了败仗,恼羞成怒,扬言不消灭唐军,决不罢休。当即选拔最精锐的骑兵两万人来迎战,又命令部将牛廷玢出兵助威。叛军仗着人多势众,来势汹汹,不可一世。为了打击叛军的气焰,郭子仪召集大小将领商量对策,他指出:叛军作战专靠增加兵力;叛军跋山涉水,远道而来,疲于奔命;叛军轻敌,斗志松懈,两军交战,胜利一定属于唐军。根据以上分析,郭子仪决定采取固守阵地的战术,等到叛军疲惫时,再以优势兵力,一举歼灭它。
  两军开始接触,打了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负。唐军杀掉一名怯阵后退的将领,士气大振,个个奋勇,人人争先,打得叛军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叛军边战边退。郭子仪、李光弼乘胜猛追,一直追到博陵(今河北定县)。博陵不但有高大的寨墙和深广的壕沟,而且地形险要,易于防守。叛军在这里扎营下寨。郭、李屡攻不下,便领兵退驻恒阳。史思明又从范阳赶来。郭子仪一面深沟高垒,据险坚守,积极作好准备,一面采取&敌来则守,敌去则追:昼则耀兵,夜袭其营&的作战方针,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几天以后,叛军果然士气沮丧,疲劳不堪。但唐军却得到了充分休息,兵强马壮,斗志高昂。郭子仪认为消灭叛军的时机到了,马上分左右两翼向叛军冲杀。这两翼大军像两把锋利的尖刀,刺向敌人的两肋,叛军弃甲抛戈,四散溃逃。唐军大获全胜,计杀死叛军4万人,活捉5000人,缴获战马5000匹。在混战中,史思明左冲右突,仓皇逃命。突然,一只飞箭射中了他,从马上跌了下来,鲜血进流。他散发跣足,狼狈地又逃回博陵,再也不敢出来挑战了。这时,河北几十个州县纷纷杀死叛军守将,迎接唐军。从此,郭子仪的名字也就传遍了四方。
  唐朝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首都设在长安。长安是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一个非常繁华的都市,工商业发达,交通方便。天宝初年,居民有30多万人。长安分东西两市,有很多达官贵人的住宅区,以及万商云集的商业区。洛阳是陪都,在政治和军事上也很重要。安禄山的叛军占领长安和洛阳后,使整个局势急转直下,唐王朝危在旦夕。人民受尽蹂躏和剥削,生活非常困难,洛阳附近竞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人民渴望唐军早日打回来,从当时情况看,收复两京对挽救危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肃宗派郭子仪、李光弼收复河北失地的同时,又命房瑁去收复长安。房瑁不切实际,好高谈阔论,是个&&的将军。出战前。他向肃宗夸下海口:&我这次出兵,定能水到渠成,马到成功。不获全胜,决不来见陛下(对皇帝的尊称)!&房瑁本想在这次战斗中立一大功,但他不分析具体情况,机械地搬用古人的&车战法&。他用两千辆牛车排成长蛇阵,牛车的一边是骑兵,另一边是步兵,列队蜂拥前进。战斗一开始,叛军就顺风擂鼓,摇旗呐喊,又燃起大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顿时,只见烟光冲天,红光遍野,牛马惊骇,四处乱窜,片刻之间,军粮、马匹、营寨、树栅全被烧毁。房瑁的兵马首尾不能相顾,四处逃散,你推我挤,人马杂踏,踩死的、杀死的、烧死的共4万多人。房瑁本人也几乎送了命。
  叛军获胜,气焰又复嚣张起来。
  肃宗深知要消灭叛军,收复两京,非郭子仪不可。757年九月,便传令召见郭子仪。郭子仪来到灵武拜见肃宗,表示为国尽忠的决心,在国家大难临头的时刻,愉快地接受了收复两京的艰巨使命。郭子仪从房g的失败教训中得到启发,认为要收复两京,必须先夺取潼关,攻人陕州(今河南陕县),击溃潼、陕之问的叛军,截断叛军的后路,然后才能直取长安。由于郭子仪的分析正确,肃宗十分赞赏,命令唐军按照郭子仪的军事部署进行。郭子仪出战不久,果然夺回潼关,给了叛军当头一棒。唐军士气大振。为了鼓励士兵奋勇作战,早日收复两京,皇帝下令犒赏三军,还恳切地对郭子仪说:&京城能不能收复,全靠你这一仗,愿你全力以赴。&郭子仪斩钉截铁地说:&这次作战,要破釜沉舟,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也要打到底,不消灭叛军,就以死来谢罪!&
  肃宗命令郭子仪率领中军,李嗣业率领前军,王思礼率领后军,并指定郭子仪为统兵元帅,共领兵15万人。又向回纥借来骑兵5000。军分三路昼夜兼程急进,军容整肃,号令严明,浩浩荡荡开到长安西香积寺附近,连营为阵,横亘30多里。叛军10万人在北面,同唐军南北对垒。叛军守将李归仁、安守思据险设防,他们自恃兵多将广,出城挑战。一次,唐军奋勇迎敌,快逼近敌营时,叛军擂动战鼓,一齐冲杀上来,唐军措手不及,败走。叛军乘胜追击。李嗣业扬鞭策马,飞奔阵前,拼命刺杀,他挥动战刀高喊:&叛军已将我们包围,若不奋勇厮杀,只有死路一条!&说罢,他光着膀子,举起闪闪发光的大刀,指挥战斗。刀光过处,叛军人头落地。唐军军心稍定,在这危急万分的时刻,郭子仪率领大军及时赶来,同李嗣业合力猛击叛军。擂鼓声,响彻云霄,喊杀声,震天动地。顷刻间,叛军阵营大乱。唐军把叛军紧紧包围着,使他无法突围。激烈的白刃战开始了,两军从中午一直厮杀到傍晚,叛军被杀6万多人,余众弃甲曳兵,逃回长安城中。
  这一年,叛军内部发生了叛乱,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郭子仪探得这消息后,便调集大军向长安进攻。唐军与叛军一交锋,叛军就像,丢盔曳甲,抱头鼠窜。唐军奏起胜利凯歌进入长安城。老百姓听说唐军回来,都喜出望外。夹道欢呼。有的杀鸡宰羊,有的抬出酒来欢迎唐军。
  长安收复以后,不久,肃宗便由灵武迁回长安。唐军乘胜向洛阳进军。当时。安庆绪屯兵洛阳,听说郭子仪来打洛阳,便派严庄、张通儒带领15万大军迎战。叛军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在新店(今陕西陕县西)与唐军相遇。叛军依山扎营,准备战斗。新店地势险峻,山高壁陡,峰回路转,叛军据高临下,这对唐军十分不利。郭子仪为了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趁叛军还未来得及休息,便选拔英勇善战的骑兵两千人。向敌营冲杀,又派1000多名弓箭手埋伏山下,再命回纥军从叛军背后登山偷袭,他自己就率领主力军与敌人展开正面战斗。一切部署妥当,立即擂鼓出战。叛军像饿狼一般从山上猛冲下来。郭子仪假装败退,边战边走。叛军大喜,倾巢出动,奋力追击。战斗到黄昏,暮色苍茫,叛军已被歼灭数万人,余者也筋疲力竭,寸步难行。这时,突然杀声如雷,山鸣谷应,唐军埋伏的弓箭手像神兵一般从地下钻了出来,只见万箭齐发,像雨点似的射向敌兵。唐军的骑兵更是勇猛,往来驰骋,左右冲杀。叛军前后被围,左右遭打,进既不能,退又不得。正在这时,又听到四处高呼:&回纥兵来了,赶快放下武器投降吧!&叛军听了,简直是,。在唐军与回纥兵的合力攻击下,叛军被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散。严庄拼死命才逃回洛阳,连忙向安庆绪建议:&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安庆绪走投无路,只好收拾残部,放弃洛河,渡过黄河,退守相州(今河北成安、广平、魏县一带)。郭子仪便收复了洛阳。
  洛阳收复后,郭子仪返朝,肃宗十分高兴,亲自带领仪仗队到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迎接。皇帝见了郭子仪,激动地说:&我有了你,就像鱼儿有了水,大唐的天下,所以能保住,全靠你的英勇奋战啊!&郭子仪表示不敢承当。
  两京收复后,肃宗把玄宗从成都迎回,尊他为太上皇。
  在收复两京的战斗中,郭子仪多次立大功,这对安定唐室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战绩很快传遍各地,他的声誉也越来越高了。
  两京虽已收复,但李氏王朝仍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肃宗回到长安,先后重用宦官(后来宦官称太监)李辅国和鱼朝恩,把派遣军队的权力交给李辅国掌管。李辅国的权势很大,他可处理国家大事,别人不敢有异议。肃宗让鱼朝恩监督神策军(一支军队的名称)驻守陕州,防御潼关。肃宗听信李、鱼的谄言,远离忠君爱国的贤臣。而叛军的势力还相当强大。安庆绪在邺郡(今河南安阳)还霸占7个县,史思明在范阳盘踞17个县,他的党羽高秀岩在河东的兵马也有数万,这对唐朝是很大的威胁。不久,安庆绪、史思明又开始向南进犯,东西两京又面临危机。
  758年九月,唐政府命令九个节度使:朔方郭子仪、河东李光弼、关内王思礼、北庭李嗣业、襄邓鲁炅、荆南季广琛、河南崔光远、滑濮许叔冀及平卢董泰等,一起出兵讨伐安庆绪。九个节度使的地位相同,职权相等,互不统属。肃宗怕将帅的权力太大,因此,不设元帅,特派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监督出征将帅的最高官职)监视诸将。鱼朝恩名义上虽不是主帅,实际却操纵九个节度使的兵权。他根本不懂兵法,更不知如何用兵,让这样的人监督作战,怎能不吃败仗呢?
  当安庆绪从洛阳逃往相州时,士兵死伤惨重,只剩下步兵1000多人,骑兵300多人。正巧,路上又碰到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的大军。李光弼有1万多人,安庆绪明知众寡悬殊,已被唐军困于死地,但还要作最后的挣扎。他对部下说:&我们的处境万分危急。打,也难于逃生;不打,只能束手待毙。不如杀出重围,万一还能保全生命。&说罢,他把兵分成八路,让他们从四面八方向李光弼的军队,一面呼叫,&我们胜利啦!唐军失败了!&李光弼的军队一听,就乱了手脚,安庆绪就用此计打退了李光弼。几天后。安庆绪又聚集了数万人,死守相州,并把相州改为安成府。
  九个节度使的兵马共60万,一齐出动,围攻相州城。安庆绪好似兽困樊笼,鱼儿落网,既不能战,又不能退,处在绝境之中。
  郭子仪为了把叛军一网打尽,便下令:高筑堡垒,坚守阵地,引水灌人相州城。全城成了一片汪洋。叛军有的爬上房顶,有的吊在树上,数十日以后,柴尽粮绝,先吃战马,吃完战马,再用马皮充饥。最后,什么都吃光了,为了活命,只好吃老鼠。当时,一只老鼠竟价值4000文。城里的叛军想投降,又因城高水深,不能出来。相州城眼看就要被攻破,正在危急的时刻,史思明率领5万精兵前来援救安庆绪了。
  九个节度使的兵力雄厚,本来可以一举消灭叛军,可惜群龙无首,诸将各自为战。谁也不听谁的指挥。可是史思明的军队,养精蓄锐已很久,士气旺盛。史思明是个极其狡猾的家伙,他知道唐军数量超过他十几倍,必须抓住唐军士气低落的弱点,用精兵突击,方能取胜。他来到相州城外,先按兵不动。过了10多天,突然同唐军展开激战。两军正交战时,遇到一阵狂风,顷刻之间,天昏地暗,尘土飞扬,对面不见人。唐军望见城下来往流窜的人马,误认为叛军追来,纷纷逃散。郭子仪见大势不好,只得收集残余部队,领着人马向洛阳退走。
  这次战斗,唐军损失严重,战马万匹,只剩3000,刀枪10万,几乎全部扔掉。九个节度使中的八个各回原来驻地,郭子仪留守洛阳。
  这次战斗失利,应问罪鱼朝恩,但不明是非的肃宗,不但不斥责鱼朝恩,反而给他封官加爵,更加器重他。鱼朝恩得到皇帝的宠爱,越发盛气凌人。他一向嫉妒郭子仪。怕他功高望重,对自己不利,因此常在肃宗面前诽谤郭子仪。为了陷害郭子仪,鱼朝恩硬把相州一仗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到郭子仪一人身上。糊涂的昏君,信以为真,竟然夺了郭子仪的兵权交给李光弼,让他回长安。
  郭子仪接到皇帝的命令,连夜起程回京,将士们听说郭子仪要离开他们,都跑来挽留。有的哭哭啼啼,依依不舍;有的要跟他一同去长安。郭子仪也不忍和他们分离,但又不敢违抗皇帝命令,他安慰将士们说:&我是去送京城派遣来的使臣,哪里是离开你们,你们要服从命令!&说罢,挥泪跃马离去。
  平时,郭子仪对待士兵宽厚、爱护、关心他们的生活,不打骂,不训斥,如同对待亲人一般,因此受到官兵的拥护与爱戴。
  郭子仪走后,李光弼来到朔方军队,他怕朔方的将士反对他,因此待到夜里才进人洛阳城。郭子仪的部将张用济屯兵河阳(今河南孟县),果然反对李光弼,他希望郭将军再回来。有人对张用济说:&你这样做,不是给朝廷找借口来迫害郭将军吗?&张用济认为很对,只好硬着头皮迎接李光弼。
  史思明在相州替安庆绪解了围,打退了唐军,自认为立了大功,要和安庆绪平分兵权,安庆绪不答应,史思明就把他杀了,吞并了他的军队,回到范阳,自称大燕皇帝。
  史思明听说郭子仪被免除官职,夺去兵权,心中大喜,认为有机可乘。759年五月,史思明便带领大军向洛阳进犯。唐政府十分恐惧,不知采取怎样的对策才好。有人向朝廷建议:&郭子仪为唐朝立过多次战功,又善于用兵,为什么放着良将不用。让叛军逞凶呢?&肃宗认为很对,决定起用郭子仪为兵马都管使(警备守卫京城的长官),诏令刚传下,就被鱼朝恩拦住了。鱼朝恩把郭子仪看成眼中钉,常想阴谋陷害他。一次,郭子仪立功回朝,鱼朝恩邀请他游章敬寺,有人暗地告诉他说:&鱼朝恩想谋害你,千万别上他的当。&郭子仪不听,将士们请求随身护卫,他拒绝了,并且说:&我是国家的大臣。没有皇帝的命令,鱼朝恩不敢杀我。&说着,只带着家童数人去见鱼朝恩。鱼朝恩一见,非常惊奇。郭子仪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鱼朝恩听了,十分惭愧。
  史思明打到洛阳,驻守洛阳的李光弼,接连吃了败仗,李光弼放弃洛阳,带兵退守河阳。当时,鱼朝恩也带领一支人马,还没看到叛军的影子,就吓得退到了陕州,再也不敢出来了。
  史思明占领洛阳不久,就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杀死了。
  肃宗虽猜疑郭子仪,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又不能不重用他。762年二月,河东(治所在太原)一带的驻军,听说洛阳失守,都骚动起来了,朝廷怕他们和叛军连成一气,想出兵镇压,但苦于没有德高望重的统兵将领。想来想去,只得任命颇负盛誉的郭子仪为河北诸州的副元帅,派他出镇绛州(治所在今山西新绛)。郭子仪忠勇爱国,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接到作战的诏令,马上就出发。这时,忽然传来肃宗病危的消息。郭子仪去拜见肃宗。肃宗语重心长地说:&我死后,河东一切军政大权,完全由你掌握。&郭子仪出兵不几天,肃宗就咽气了。肃宗死后,由代宗即位做皇帝。
  代宗时,国库空虚,民穷财尽,人民吃糠咽菜,生活极其困难,可是官府的盐、铁、茶、酒等税,名目竟有200多种,这些苛捐杂税,自然都要落到人民身上。代宗重用宦官程元振,让他参与机密,掌管国家政权。宦官在肃宗时就开始专权,如宦官李辅国曾对肃宗说:&大家(宫中对皇帝的称呼)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指李自己)处分。&专权的宦官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中,朝廷的赏罚,宰相的任免,甚至皇帝的废立,都由他们决定。程元振飞扬拔扈,擅作威福,把皇帝束缚得像个木偶。事无大小,只要程元振出口,代宗便百依百顺。程元振痛恨功臣名将,特别憎恨郭子仪。程元振在皇帝面前诋毁他,总想免除他的副元帅职务,让他做肃宗山陵使(皇陵的督工),但未能得逞。郭子仪明知皇帝受程元振控制,误了国家大事,便向皇帝上书道:&我为唐朝的富强,披星戴月,南征北战,请陛下相信我对唐朝的忠心。陛下要亲近贤人,远离奸臣。不然,唐朝的危亡就在眼前!&郭子仪的劝告,并不能打动皇帝的心。朝内宦官专权,朝外藩镇割据,唐朝仍然陷于混乱之中。
  安庆绪、史恩明虽死,但史朝义还盘踞在洛阳。朝廷任命雍王李适(即后来的德宗)为统兵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让他们出兵讨伐史朝义。鱼朝恩、程元振坚决反对郭子仪为副元帅,但这一次朝廷并没有接受他俩的意见。雍王和郭子仪认为单靠唐军的力量,无法消灭叛军,便向回纥借来10万大军,唐军和回纥兵一起打进洛阳。史朝义带领败军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北)。763年正月,史朝义的部下田承嗣、李怀仙等,见大势已去,纷纷向唐朝投降。史朝义看到,走投无路,便自杀了。这场战乱。这时才算完全平定,前后延续了7年零3个月,历史上叫作&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但对人民来说,却是一场大灾难。&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战乱中,人民流离失所,不仅州县成了废墟;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唐朝经过这次战争,由强盛转向衰落,一天一天走下坡路了。
  &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了,但安史的部将仍然在河北一带作节度使。他们既拥有强大的军队,掌握地方财政大权,又不服从朝廷的调动。他们死后,都由他们的子孙继续承做节度使,这样便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人民仍然灾难重重,在这种情形下,西南的吐蕃统治集团便乘机向唐朝进扰。
  &安史之乱&以后,社会内部矛盾重重,国力虚弱,原驻在西边的军队,大部分被调到北方去讨伐叛军。这时,吐蕃统治集团乘机深入唐朝内地,把凤翔西、州(今陕西彬县)北等十几州的土地都占领了。763年十月,又占了奉天(今陕西乾县),朝廷大为震惊,急令郭子仪带兵抵挡。郭子仪带领1万多人。可是吐蕃兵却有10万多人。郭子仪多次请程元振拨兵增援,可他根本不理。吐蕃兵很快打到了长安城下,吓得代宗逃往陕州。郭子仪从咸阳赶来,进了长安,即不见皇帝,又没有兵马,十分焦急。这时守城的将领王献忠怂恿郭子仪说:&皇上早已逃跑,现在国家无主,你身为大元帅,只要下道命令,就可以把皇帝废除,国家大权不就落到你手里了吗?&郭子仪把他痛斥了一番。不几天,吐蕃兵占领了长安。
  当代宗逃往陕州时,唐军多往商州(今陕西商县)逃散,郭子仪派部将王延昌赶到商州去招集他们。逃兵听说郭子仪来了,都欢呼不止,愿听吩咐。不过数日,便招集到4000多人。
  郭子仪分析了形势,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他先派段秀实去劝说宁(今陕西彬县和甘肃环江一带)节度使白孝德,请他出兵助战;再派左羽林(皇帝的亲军,侍卫皇宫)大将军长孙全绪带200轻骑,到蓝田(今陕西蓝田县)城北面,白天擂鼓呐喊,夜晚燃起火把,牵制吐蕃兵力。军事部署完毕,郭子仪佯言向蓝田城东进军,但却率领主力军奔向蓝田城西。吐蕃兵果然中了郭子仪的计,直向蓝田城东冲杀,扑了个空。郭子仪急速集中兵力,奋勇攻击,打得吐蕃兵措手不及。吐蕃兵发觉已中了计,十分惶恐,忽听四处高呼:&郭令公(指郭子仪)率领大军来啦!&喊声震天,吐蕃兵不战败走,唐军顺利地进入长安。
  长安收复后,代宗本应早日返回京城,可是程元振见郭子仪多次立了大功,威信越来越高,深怕代宗重用他,所以劝代宗在洛阳建都。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朝廷的安稳,郭子仪上书给皇帝:&长安地势险要,前有终南山作屏障,后有泾、渭二水,右连陇蜀(今甘肃、四川),左接崤函(崤山,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可以雄视四方。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长安经过几朝的建设,宫殿华丽,市场繁荣,工商业发达,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经济满足。长安是创立帝业的基地。秦汉两朝占领长安而称帝,隋炀帝弃长安而灭亡。再看洛阳,地贫民饥,人烟稀少,野草丛生,一片荒凉,宫殿多被烧毁,残垣断壁,不易防守,请陛下慎重考虑。&代宗看完奏章,很受启发,便对左右官员说:&羟子仪所考虑的,都是从国家的安危和利益出发呀!&764年十一月,代宗便从陕州回到长安。
  唐朝和回纥的关系,一直是友好的。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斗中。陇右(今甘肃东南)节度使仆固怀恩认为自己立了大功,应受重赏,可是代宗并没给他封官加爵,仆固怀恩很不满意,妄图背叛唐朝。他母亲知道后,非常气愤,严厉责骂道:&唐朝哪点亏待你,为什么要叛变呢?&骂着,举起刀向他砍去,幸亏他跑得快。才没被砍着。
  不久,仆固怀思担带领轻骑300多人逃往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他发誓与唐朝势不两立。为了推翻唐朝政权,仆固怀恩便制造谎言,向吐蕃、回纥借来10万大军,从灵州向长安进攻。仆固怀恩的大军来到奉天。长安告急,朝内文武百官,一筹莫展,又是一场混乱。皇帝惶恐不安,忙向大臣们问计。郭子仪说:&仆固怀恩曾作过我的部将,我了解他。他虽是一员猛将,但他寡恩少义,虐待士兵。士兵所以跟着他,都想乘机重返家园。&皇帝立即任命郭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让他率领10万大军去讨伐仆固怀恩。
  郭子仪率兵来到奉天城外的阵地上,立即下达军令:固守阵地,不准猛冲猛打。有些将领急于要求出战,郭子仪耐心地说服他们,指出:仆固怀恩的军队,远道而来,士气旺盛,利于速战速决。我们要尽量地躲开叛军的锋锐,不要打硬仗,要严加防御。我们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集中力量打他个措手不及,求得全胜。如果匆忙出战,万一失利,全军就有覆没的危险。谁再敢提&出战&,立刻推出斩首!
  仆固怀恩率领10万大军(包括吐蕃、回纥兵),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这正好中了郭子仪诱敌深入之计。他们刚要摆开阵势,只听战鼓咚咚,杀声四起,奉天城外,唐军摆成一字阵势,非常严整,当中竖着一面帅旗,随风飘扬,旗上写一个&郭&字。仆固怀恩的将士一听说郭令公的大名,都吓得丢盔卸甲,四散逃跑。仆固怀恩只得带领残兵败将,又回到灵州。唐军不战而获得了胜利。
  仆固怀恩不甘心失败,765年,他又勾结吐蕃、回纥、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唐时居今甘肃、青海间)共10万多人,再次犯进长安。他们来势汹汹,杀气腾腾。为了拦阻叛军各路的进犯,郭子仪传令各地驻军,必须扼守要冲,抵制敌兵,不让敌兵前进一步。当时,淮西(治所在今河南汝南)节度使李忠臣部下的官兵喜欢玩球戏,当接到出战的命令,都埋怨地说:&我们玩球戏正玩得兴高采烈,作战也要挑个好日子!&李忠臣责问他们:&如果你们的父母得了急病,也要找个吉利的日子治病吗?&大家都默不作声,只好待命出发。
  仆固怀恩率领大军直奔整屋(今改名周至),在行军途中,他得了暴病,突然死去。仆固怀恩的部将张韶率领吐蕃、回纥大军,继续进军,包围了长安北面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镇守泾阳的郭子仪,仅有两万多人,但早有戒备,他命令部将坚守阵地,不准同叛军交锋。就在这时,吐蕃、回纥听到唆使他们入侵的仆固怀恩已暴死,于是,便开始分营扎寨,争权夺势,闹不团结。郭子仪闻知,暗暗自喜。他详细地分析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唐军守孤城,抗雄兵,将寡兵少。力量薄弱;吐蕃、回纥兵比唐军多五倍,又骁勇善战。回纥王甚至不可一世地自称:&威风凛洌气昂昂,塞外称雄无人言;鼓角声高催战马,诸藩部将我为强。&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郭子仪深知战必失败,退则被歼,只能&智取&,不能&力敌&。他一面积极备战,一面争取谈判。
  郭子仪召集大小将领共同商讨退敌策略。任命部将白孝德为副元帅,让他死守泾阳,等待援军;派牙将李光瓒去见回纥王。表示愿和回纥王共同打击吐蕃。回纥王听说郭子仪还活着,十分惊奇,半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尔宙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