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六大中国的货币政策策是什么,再解释一下吧,急用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有哪些特点?
&急,考试用,谢谢!&_百度知道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有哪些特点?
&急,考试用,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去人民银行网站看看就知道了,点左边有个 货币政策 ,一目了然。一句话,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1.准备金2.再贴现在贷款3.公开市场业务4.利率5.汇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货币政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问题详情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是我国今后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A.货币供应量B.信用总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是我国今后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A.货币供应量B.信用总量C.同业拆借利率D.银行超额储备率E.贷款规模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信用合作社作为群众互助合作组织,其贷款主要用于解决成员的资金需要,它的主要资金来源于(&)。A.国家拨付资金B.社会集资C.合作社成员交纳的股金D.吸收的存款E.公积金2《担保法》中规定的担保方式包括(&&)。A.抵押B.质押C.保证D.留置E.定金3下列选项中,银行公司治理的主体包括(&&)。A.股东大会B.董事会C.监事会D.高级管理层E.风险管理部门4履行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A.风险监测B.风险控制C.风险计量D.风险规避E.风险识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我国货币政策是什么_百度知道
我国货币政策是什么
我国货币政策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当前我国的货币形势与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 万存知  (经济学人·北京)一、关于当前的货币形势  从2000年前三季度情况看,当前货币形势的典型特点是广义货币(M2)增势下降,狭义货币(M1)增势大幅回升。9月末,M2增长13.4%,比去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M1增长20.8%,比去年同期上升6个百分点。  引起M2变化的原因,从统计上看是准货币中储蓄存款的分流。今年前9个月累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只增加388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2108亿元,增长6.5%,增幅同比下降8.6个百分点。其内在的经济原因是,(1)国债发行。居民踊跃购买国债的资金据典型调查约有半数是储蓄存款的转移。(2)股市活跃。居民投资股市分流了大量的储蓄存款。(3)消费增加。随着住房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今年居民在这两方面的消费支出大量增加,减少了其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引起M1变化的原因,从统计上看是企业活期存款的大量增加。今年前9个月累计,企业活期存款增加390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428亿元,增长23.8%,增幅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其内在的经济原因是,(1)银行贷款的增加。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不仅对工、商及建筑企业的贷款增加较多;而且对居民个人的消费信贷也有大量的增加。这促进了企业活期存款的上升。(2)企业效益逐步好转。今年以来,企业产销率提高,利润增加;库存下降,货款回笼情况有所好转,相对增加了企业的活期存款。(3)企业从股市上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增加了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4)股市降温。今年以来,企业直接进入股市的证券投资大量增加,三季度后,股市有所回落,部分炒股资金回流银行,相对增加了企业的活期存款。  二、充分估价当前的货币政策效果  2000年,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确定的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M2)增长14-15%,狭义货币(M1)增长15-17%,流通中现金(M0)增加额控制在1500亿元以内,国家银行指导性贷款计划增加8600亿元,继续保持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在前几年先后七次下调利率、取消国家银行贷款规模管理、改进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下调准备金率、改进再贷款管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增加财政资金配套贷款、推行个人消费信贷、发布一系列信贷指导意见改善对农业、非国有经济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的基础上,2000年又在以下五个方面 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一)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年初进一步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年中基本放开了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利率改革正按循序渐进的要求稳步进行。  (二)通过培育金融市场,打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中央银行通过改进贴现和再贴现管理,积极促进票据市场的发展,缓解了企业拖欠的矛盾, 加速了企业资金周转,减轻了银行贷款的压力。中央银行通过推行股票质押贷款办法,沟通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解决了两个市场的分割状态,既有利于增加银行的资金运用渠道,又有利于促进两个市场的共同发展。  (三)改进基础货币调控方法。相对降低中央银行再贷款 这个政策工具的运用力度,在基础货币管理中,增强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  (四)将货币政策操作与防范金融风险有机统一,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防范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中央银行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增加了对城乡信用社和小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  (五)有针对性地发布信贷指导意见,进一步促进商业银 行改进信贷管理,支持农业、非国有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支持与财政资金配套贷款的增加。  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看:这些货币政策措施已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前三季度的数据,目前宏观经济运行基本进入“零通胀、高增长”的状态,估计全年形势不会发生大的逆转。据此,货币政策似处于最佳状态。  为什么说当前处于“零通服’状态呢?这是因为:  (一)持续数年的通货紧缩趋势已经基本消除。综合表现在以下三个回升上:一是物价水平止跌回升。1-9月累计,居民消费物价(CPI)同比上升0.2%;从月环比看,7、8、9三个月CPI已连续保持正增长,其中,医疗保健、居住和服务项目价 格上涨较多,部分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物价回升势头较为明显。二是经济增长持续保持回升势头。今年一季度经济(GDP)增长8.1%上半年增长8.2%,前3季度累计增长8.2%明显 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从推动增长的各要素看,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升,1-9月累计增长9.9%,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1-9月累计增长9.9%,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1-9月累计增长29.1%, 同比提高19.7个百分点。三是社会公众对未来经济形势好转的 预期上升。从人民银行在第三季度对5000户企业的景气调查问卷情况看,企业家认为“当季宏观经济形势正常”所占的比重 比上季提高2.7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提高人7个百分点,认为“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所占的比重比上季提高1.4个百 分点,比第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企业预期在逐步回升。从股票市场活跃程度看,前9个月股市规模进一步扩大,股指大幅上升,成交十分活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公众预期的好转。综合看,物价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信心问题。在以上三个因素中,经济增长和公众预期的变化趋势从根本上代表了物价的走势。  (二)未来短期内不会出现通货膨胀。预计2000年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这是因为:1、2000年经济环境不会过热。从需求状况看,预计未来投资增势会有所减缓;消费会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进出口贸易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顺差的规模将会缩小。从宏观经济总体趋势看,预计未来宏观经济将继 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经济增长会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波动,2001年经济增长速度约为7.5-8.5%。在前述需求条件下,保持这么一个增长速度,供需总量基本可以达到平衡。预计今年全年消费物价上升见5%左右,2001年消费物价上升1%左右。物价基本稳定,几近“零通胀”的状态。2、2000年宏观政策不会导致需求膨胀。未来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应该首先是继续保持一定的扩张力度推动内需,否则,经济有可能再次下滑。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 财政发债的潜力正在逐步缩小,在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的情况下,货币存量急剧扩大,宏观政策无论是依靠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继续大幅扩张的空问已十分有限。因此,未来宏观政策在总量上宜继续保持目前的调控力度,同时适时 推进结构调整。这样,从宏观政策的主导面分析,2001年财政 策扩张导致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  三、充分认识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近几年;在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过程中,货币政策作 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具体提法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却始终是配合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增加与财政资金的配套贷款,同时改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以金融的稳定来确保经济的稳定。可将其概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未来年份须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近年来为什么不比 照积极的财政政策,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呢?这是因为,(l)单靠增加货币总量解决不了近年来出现的物价负增长 问题。1997年后出现的物价负增长,根本原因是由于多年来严重重复建设;造成工业部门严重供过于求所酿成的;它是长期来经济结构失调的结果,而不是货币总量不足。(2)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解决总量问题,货币政策具有优势,而解决结构问题;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总量扩张无济于事。(3)当前货币存量大量增加,而引起货币失控的一些潜在的因素还未完全消除。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 生产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争先贷款,目前企业长期大量负债经营已经给金融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风险,企业和银行自我约束力还比较差,信贷制度也有待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 积极的货币政策,过度增加货币供应量,不但不能扩大有效需求,反而会产生新的重复建设,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甚至 有可能导致经济循序混乱和金融失控,这是非常危险的。(4)不提积极的货币政策,不等于不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也决不 意味着货币政策是消极的和无所作为的。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央的部署,主动地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扩大货币供应量,既考虑了推动经济发展和改革对货币政策的要求,又注意避免盲目扩张货币供应,促进了经济增长。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从根本上保持币值的稳定。实 践证明,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在于创造一个良好 的货币环境。偏离这一目标,可能使国民经济得益于一时,但 却会给经济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并危及社会稳定。
采纳率:28%
我国货币政策的使用原则是什么?希望采纳
我国实行 @从紧 @的货币政策,其核心就是回笼货币,减少货币供给。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货币政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房价要是再涨 货币政策将成调控大招_网易新闻
房价要是再涨 货币政策将成调控大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解局】“房价要是再涨,我这儿还有招”)
昨天,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发布了一则重磅通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已经编制完成,即日起对草案进行公告。值得注意的点在于,这一草案对于北京人口规模的规划——与此前京津冀一体化的要求一致,即确定北京常住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结合近期密集楼市调控、周小川表态等一系列新闻来看,则会读出更多的意味。人口岛妹曾经算过,2016年底,北京常住人口是2172.9万人。要达到2020年的目标,只剩127.1万人的增量空间,也就是说,平均每年仅允许增长31万余人。并且,2020以后,将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要知道,数据显示,仅2009年一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就增加了98万。此规划发布的背景也很耐人寻味:在楼市密集调控、10天9大招之后——有种没管住自己吃了一肚子美食的复杂饱胀感,吃多了,影响春天减肥大业;吃少了,口腹之欲不足又影响心情。虽然在以房控人和调控房价之间如何执两用中,将是继续困扰北京主政者的难题,但至少从眼前形势看,调控的确是在步步紧逼。真格3月26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当天上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论坛分论坛上表示,在实施多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当晚,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公告》,全面叫停“商改住”——加上之前的严控首付比例、贷款利率、非京籍购房纳税标准、过道学区房、学位划分等,几乎断绝了所有炒房的可能,被冠以“史上最严”“冒头就打”等字眼。甚至有消息人士告诉岛妹,近日在采访主政官员时被告知,“房价要是再涨,我这儿还有招”;入夜,房企大佬万科公布2016年年报,表示对国家的楼市调控政策“感到欣慰”,已经对12个城市的13个项目计提了“跌价准备”,并且怀揣870亿现金时刻准备着抄底优质项目。不止如此。杭州和厦门同样祭出了“认房又认贷”的“房市核弹”,广州成都等地也密集调控……北京的严格调控并非孤例。其中信息量太大,简言之一句话:这次楼市调控是要动真格了。万科的“跌价准备”货币从以往历次的楼市调控来看,如果政府光是出台一些应急政策,短暂冷冻购房需求,很多楼市投资客完全没有怕的,最多眼下冷清一阵子,权当给自己放个假,等调控渐渐放松后,卷土重来,俨然又是一条兴风作浪的好汉。在这方面,近些年,北京房价每经一次调控,都会迎来新一轮报复性上涨,已经是最有说服力的佐证。这次的不同之处在哪儿?最大的利空可能就是货币政策。毕竟,这么些年的房价上涨,虽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不可否认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央行不断放水,实际存款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荒”导致大量资金流向楼市,影响楼市供需关系,从而推升房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只要货币继续宽松,市场对于房价继续上涨的预期就难以改变。如今,高层明确表态,货币宽松周期结束,除了频频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悄然收紧流动性,相关房贷也被纳入严格监管流程,楼市资金的大输血包将渐行渐远,可谓对炒房客的当头一击。绑架货币宽松大势已去,可谓对房价釜底抽薪的大利空。除此之外,相信高层也意识到,当前的中国经济已经被高房价绑架,无论是从老百姓呼声出发,还是从结构转型寻找新动力考量,不下狠劲调也是不行了。近些年楼市火爆,房价、房租节节攀升,实体企业的租金成本大增,既大大压缩了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更产生了极坏的负面示范效应:投钱做实业,还不如投资买房收益高。这进一步加剧了资金流向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的趋势,使实体经济的投资环境更难取得实质改善。工业转型?振兴实体经济?实在是难上加难。再看经济结构,传统的三驾马车中,外需不振,出口已不复当年勇;依赖投资拉动弊端显现,不但回报递减,企业债与地方债的风险还在累积;唯有消费被寄予厚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去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将近65%。然而,房价高企的背后,是个人自有住房率的提高,居民加杠杆买房。显然,目前的收入增速远远跑不过房价增速,手里的钱和未来的钱都用来买房了,就问你,没钱怎么消费?虽然眼前消费的数据不错,但绝不可盲目乐观,如果房地产持续过热,必将削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从不少地方政府来看,以房地产拉动地方经济,GDP数字好看,土地财政也能保证政府收入,只要依赖于房地产的增长模式能够持续,何来倒逼自己自断其肘的动力?不靠房价靠疗效的城市不是没有,比如重庆近些年的发展就被各方点赞,GDP增速领跑,房价却低位平稳,以优化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以充分的土地供给控制房价,除了炒房客,皆大欢喜。去年习总书记在考察重庆时,肯定了当地的创新发展。这也让高层看到,一个城市不把房地产市场作为支柱产业,依然是可以取得快速发展。真正下决心调控,也可少些顾虑。信号再回顾下周小川26日的发言——“关于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我在国际清算银行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等场合参加了许多讨论。讨论的主要结论是不能认为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通胀或资产泡沫是非预期后果。”结合其后所述,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通胀或资产泡沫不但是预期的,而且是政策权衡的结果:“因为目前的政策重点是使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所以即使货币政策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也不得不这么做。”形势瞬息万变,利益纵横交错,政策是人定的,而且任何政策都不是万金油,容易产生多重效果,各有利弊时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中国本轮货币宽松始于2008年9月,在这个多事之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走上货币宽松之路刺激经济,效果是有的,但也只能是权宜之计。正如周小川所言,主政者相当清楚,“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高通胀,或导致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其他领域的资产泡沫。”但是危机当前,国内外形势步步紧逼,选择货币宽松是不得已而为之。为防止中国经济硬着陆,危机的压力通过大规模放水,被每个普通人所消化,同时资产价值也被稀释。彼时的良药,并非有百益而不一害,反而“是药三分毒”。随着经济软着陆,筑底反弹,政策重点已经不再是应对棘手的危机,而是调整策略,对曾经被权衡、被牺牲的部分及时补救了。意识到这一点其实很快。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宣布回到稳健的货币政策。然而货币宽松如嗑药,见效快是快,但一上瘾就停不下来,形成了难以割舍的路径依赖。7年过去,去年房贷依然大放水导致房价大涨。去年新增房贷总量创新高,接近2015年新增房贷的2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解释,“考虑到全球经济仍复苏乏力,欧洲又发生了主权债危机,其他国家也面临着挑战”,所以采取了渐进的方式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回归。渐进的方式走了7年,虽然不知道这样的状态还要持续多久,但如今显然已到不可再拖的地步。所以周小川才说,“现阶段,我们应重点强调结构性改革和长期的战略调整,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这个信号至关重要。”回到2004年,握着50万,你买房还是炒股?楼市调控政策的冲击波真是让人猝不及防。你准备好了上百万刚凑够首付,二套房首付比例调高了;你相信爱情的力量笑着假离婚,发现离婚这招也不好使了;你把目光不情愿地看向了商住房,不好意思商住房不能看你了。
本文来源:侠客岛
作者:霍木桐
责任编辑:张文泽_NN7378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来自雪球&#xe6关注 中国货币政策是否会再宽松来自 今天汇丰发布了中国5月份PMI指数为49.6,消息一经公布引发A股急挫。虽然午盘指数一度翻红,创业板更是大涨1.8%,可到下午指数还是出现了下跌,除了创业板外其他A股指数均收绿盘。盘中指数的反复包含了投资者对未来货币政策的解读,创业板的上涨逻辑是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利好,但很大的成分是凭着想象力所建筑起来的空中楼阁,然而主板午盘的上涨是一种对未来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那么,中国未来会不会再次出现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一、从去年底开始,中国的货币其实已经宽松过一轮。那是在十八大之后,事实上央行又印了一万亿投放到市场,也通过央票做了很长时间的逆回购,房价的上涨也印证了这一点。新房供应量、地价、国五条是一个方面,而货币的超发才是导致本轮房价上涨的最直接因素。本轮的货币宽松大家发现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宽松所带来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越来越不明显,我们去年底看到那轮宽松之后就预期今年下半年通胀会卷土重来,然而很奇怪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看到太明显的CPI上升,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同样系因为本轮宽松对经济的提振作用不明显。从微观上来说,央行发了那么多钱出去,企业家拿到钱之后,他会对钱的投向进行分析判断。他发现投资实业很难赚钱,对未来的订单没有信心,很自然的他不会把钱拿去扩大生产。并且由于他不扩大生产,对上游的原材料需求也没有拉动,从而有色金属、橡胶、原油等等价格也没涨上去。有库存没订单的现实决定了企业家不会加大生产能力的投资。另一方面的微观就是消费,央行所发出去的钱,很多是以汇票的形式给到央企、国企,它们对于消费是没有拉动作用的。而真正想获得贷款买车、买衣服的年青消费者,得不到想要的贷款,这是我国的银行体系决定的,现在国家也看到这一点,正在大力扶持小微贷款企业,民生银行为什么涨得比其他银行牛,也是因为这一点。钱即没有被投资也没有被消费,它们跑到那么去了呢?答案是房地产和股市,于是从去年底这两个都有一波很可观的行情。二、货币政策的空间已经不像2008年那么大。从上一轮的货币投放实施之后,出现了上面我们说的这个现象,央行和经济学家们都看到了。所以现在他们不是不想宽松,而是实施宽松之后没有预期的效果,反而推高房价和加大通胀的隐忧。效果的不理想,原因还得从08年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说起。当时中国好比是一个青壮的小伙,尽管吃了一些激素,发育得有点过快了,但总体的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这个小伙在金融危机中得了一点小感冒,本来只需注意休息多加强身体锻炼,过些天就好了。可管理层希望他马上好,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办法,使用青霉素,且药剂量要大,确保马上恢复到最佳状态。于是,从09年初开始中国各项经济数据全面好转,当时全世界都哀鸿遍野,大家看到中国这边风景独好,纷纷跑来取经。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只要印钱就是了。可是当药效慢慢消退之后大家一看不对,他那暂时的状态是拿身体底子在做交换的。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体底子?一来通胀不高可以印钱;二来中国的机电和纺织品的外贸成本竞争优势还在;三来存量订单和低库存;四来二三线城市的城镇化空间;五来银行业上市后的资本金充足;六来也是最重要的,强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于是有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等的促内需政策。经过这几年对中国经济潜力的挖掘,现在空间已经不大了,除了第四点外,其余的已经被消耗殆尽。就像一个人青霉素用多了,身体里的细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这个就比较麻烦,所以为什么卫生部现在下令要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原因就在于此。货币刺激这种抗生素用多了,已经达到了实体经济潜能的极限,越用效果越不明显,到最后发现作用只能推高房价。三、城镇化和经济转型是确定的,而央行货币是否加大宽松是各方平衡的结果。既然央行意识到货币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有限,那么未来的货币政策会怎么走?以前的意见是一边倒,只有经济一见有下滑的迹象就放水刺激,现在放水的正面效果已经越来越小,而负面作用却越来越大。那还要不要像以前那样做,则管理层内部意见一定会产生分歧。有人主张放水,有人主张用其他手段。其他手段最有可能的就是“放水加强版”,即放水要放但不像以前一样乱放,他要把水放到想放的地方去,对实体经济有用的地方去。那么一定会将钱投放到与城镇化和经济转型相关的领域去,城镇化说白了最主要还是基建和房地产,未来会加入更多的消费需求,而经济转型就比较广泛而细致。四、全球货币宽松大合唱,中国跟不跟?大家都宽松,你不宽松钱就往你这儿流,输入性通胀照样会来。这其中尤以日本为甚,安倍上台后决定改变日本国内长年通缩的经济局面,在零利率长年实施无效后,现在它宽松也有道理,日币的贬值也为日本电器和汽车的出口打开出路。美联储方面伯南克也是个水手,除非他们国内的失业率大幅下降,否则很难改变EQ的现实。中国的情况跟它们不一样,人民币是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货币一宽松贬值贬得更快,房价涨得更多。而对外升值的趋势,只要中国的外贸还存在这么大的顺差,外汇储备还有3万亿美元的巨量,这种长期升值的局面不大可能会改变。由以上讨论后个人总结认为,未来的货币不可能出现像08年那种粗放式天量投放,而会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更加精耕细作有效的投放。具体什么时候投,现在央行内部一定有方案在讨论,汇丰PMI处于荣枯线以下就是很好的理由要宽松嘛,这个市场的预期肯定也是对的。回到投资上,央行未来的再宽松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利好房地产行业,而股票能不能再涨则要看估值是否合理,对有色金属要看工业需求是不是起得来。股市正常情况下也会是受益者,尽管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不见得能带来很实质性的改观,不过对资本市场会像上一轮一样,带来更多的流动性,刺激股市上涨。然而股市的上涨可能是有选择性的,这也是今年我们反复说的“分化行情”,看行业、看业绩、看预期,具体来看创业板该涨的也都涨了,很多股票现在已经到了“市梦率”阶段,当然不是说这种股票后期就不会上涨,只是说现在介入风险就会比较大,而只要它预期向好并有足够流动性,也许短期还会继续上涨。有安全边际并且未来上涨空间也存在的股票,或许在主板上还能够找到一些。寻找确定性高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中长期持有是应对今年股市比较好的策略,如果股市下半年走熊,你的股票估值很低不会大跌,如果下半年走牛,好的股票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投资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货币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