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能指导一下,练习太极拳怎么样才能做到骨骼对称吗

我自诩为一位文人,我也练太极拳,我想谈谈站桩我自诩为一位文人,我也练太极拳,我想谈谈站桩壹太极百家号台湾名作家舒国治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大谈站桩的好处,我看了很喜欢。原因是很少有人愿意这样正面提倡中国传统的「运动」。特别是一个有名的文人。我也自诩为一位文人,我也练拳,故也想效法舒国治先生谈一谈站桩的好处。可是呢,站桩是一种很难定义的「活动」。因为我们很难说它是「运动」。站桩没有现代运动那样的速度感、爆发感,练不出令人脸红心跳的肌肉线条或者身材比例,如果照我们所习惯的那种运动的形像来对照它,它不但不动,而简直是「反动」。那站桩究竟何用?其实,我们身体之所以能活动,除了肌肉之外,还有骨骼与筋膜的作用。骨骼给我们「支撑」的力量,筋膜给我们弹性,而肌肉给我们「控制」身体运动方向的能力。换言之,肌肉的作用,在中国人来看只是个「方向盘」。它不是车体本身。一部坦克车,方向盘再怎么强壮,似乎对这部车的耐撞击力、杀伤力,都是没有直接帮助的。我们应加强的是车体本身的素质,在人体来看,就是骨骼与筋膜了。所以,站桩功所要帮我们锻炼的,就是我们的骨骼与筋膜。什么是体育?就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你想要锻炼它,就多让它发挥自己那部分的功能,然后逐渐增加强度,时其功能越来越好。任何练习都是如此,这是常识。同样的,站桩也就是这么回事,一点都不神秘。正如西方运动需要发达肌肉,便必须不断地「动」,这是因为肌肉的基本功能就是带动我们的肢体;而我们要锻鍊我们的骨骼与筋膜,便必须让骨骼尽量发挥它的「支撑」功能,于是桩功便产生了。桩功的目的,便在让骨骼持续支撑我们的全身体重,让它的支撑力逐渐增强。而我们的身体为了让骨骼有更好的支撑力,便会不断地去充实我们的骨质密度;骨质密度一强化,髓就满,于是造血功能更强。如此一环扣著一环,身体也就越来越好,精神也越来越健旺了。这就是所谓的「内功」。或问:「那么动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锻炼到筋骨呢?」其实不是不能,而是效果比较不好。因为在运动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肌肉是持续施力以对抗身体重力的。如此一来,我们筋骨所承受的身体重力便被肌肉所分散,锻炼效果自然就差了。所以,我们的桩功以「静」为主,它要求站著,要你的肌肉全部放弃抵抗,让全身毛皮、肌肉、内脏的重量毫不留情地落在骨骼之上,让骨骼一肩扛,扛至天荒地老,海枯石烂。说真的,没站过桩,你不知道什么叫做「酸」!桩功最令人痛苦,最令人「咬牙切齿」之处,莫过于它的「酸」。那种酸,实在超过任何文字语言的形容。那种酸,让你不住颤抖;那种酸,让你不断地向你的肌肉求救,但你的大脑又命令肌肉,叫肌肉不准帮忙,因为这是骨骼应受的锻鍊。你的大脑、骨骼、肌肉,三方不断较劲。你的骨骼正在呐喊,用那无助的彷彿泪水般的汗水,苦苦地向肌肉哀求:帮帮我吧!帮帮我吧!我撑不下去啦!但是肌肉作为骨骼的好朋友,必须眼睁睁地看著骨骼承受如此痛苦,却不能出手相助。大脑必须无情,肌肉只能无奈,骨骼只有无助。这是一场悲壮的考验,骨骼必须独自完成它。三方角力如此激烈,让心思不能安稳,于是武术家们想了各种方法让习练者能够静心,能够「入定」,希望减轻心理上的痛苦。数息、默念佛号,都是常见的方式。然而,初学者不需要追求入定,因为我们定然定不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站,或者一边听音乐一边站,总之我们不入定,我们可以靠分散注意力的办法来缓解身心的痛苦。我们聪明的内家拳祖师们又想出一种桩功,叫做「动桩」。动桩既「静」且「动」,又在「动」中要你「静」。因为它在不断的移动中,所以它的痛苦指数没有「站」桩这么高,但又因它的姿势还是微蹲的,移动速度是极慢的,故你「动」久了,那些站桩的痛苦还是会一一浮现。好处是,当痛苦出现了,你的内心可以想著下一个动作,而不必陷入三方角力的天人交战局面。你只须想著「下一个动作是『白鹤亮翅』……然后是『手挥琵琶』……」,你永远有下一个动作可以想,注意力便转移了。太极拳、八卦掌便是这么回事。这是骨骼的锻炼。除了骨骼,还有筋膜。筋膜的锻炼同骨骼锻炼有同有异,我改日再谈。(作者:吴致融)壹太极, 致力于在当代践修健康优雅的太极美学生活,为中国青年重拾东方精神提供友好的文化互动平台。关注壹太极,拳以修心,让太极之美,人人得享。壹太极会馆京城最具禅意的太极空间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壹太极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还原一个真实的太极拳文化相关文章练太极的八大健康功效,你享受过吗?
太极,伴随太极人一生的运动,练习过程中,外在形式虽缓慢、松柔、宁静,又充满了内在的力量,气息从细腻的外在肢体组织到深层的五脏六腑功能渗透到骨缝关节,带给太极人身体的多种变化,跟着小编一起看看长久的练太极都有些什么变化吧!
1、肌肉骨骼
经常参加太极锻炼,对关节、骨骼和肌肉都有良好作用。
太极可以使骨骼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骨骼的物质代谢增强,使钙、磷在骨骼内的沉积增多,骨骼的弹性、韧性增加,并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延缓骨骼的衰老过程,还能提高骨髓的造血机能。
2、神经系统
经常太极运动,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使人精力充沛,动作敏捷,工作效率提高。太极运动可以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降低神经系统的疲劳和精神紧张,提高睡眠的质量。
太极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作用。太极运动能清除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动脉血管硬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可增加心脏血管的口径,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流分布,使心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从而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4、呼吸系统
太极能提高呼吸肌的力量,有利于保持肺组织的弹性,改善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吸氧能力,并提高全身各器官的新陈代谢水平;另外太极运动大多依山傍水,植被丰富,空气清新,绝少污染,且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调节神经、振奋精神、改善睡眠、降低血压、刺激造血机能,有安神、镇静、降压及消除疲劳的作用。
5、消化系统
经常参加太极运动,能量消耗增加,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因而,食欲增加,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使胃肠道蠕动加强,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也随之增加。
6、免疫系统
经常参加太极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冒和因感冒继发的扁桃体炎、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以及因气管炎引起的肺气肿、肺心病等。
7、精神健康
太极使人有回归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觉,可转移日常工作中的精神压力,高耸的山峰、蜿蜒的河流,经常在这些区域进行太极运动能够增加自信心,有利于摆脱不良的心境,使精神、心理更健康。
整天在室内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来说,到空气新鲜的野外太极运动是一种最好的积极性休息,可使原来十分紧张的大脑细胞得到放松,就象打开了阻抑着想象力发展的闸门,各种各样创造性的思维会一齐涌现出来,任其奔腾。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武式太极拳 如何练习武式太极拳的松功
责编:葛宇
发表时间: 11:32
  有人提到松是靠用心去体会出来的,悟出来的,并不是练出来的。哪一天突然明白了,就会所有动作都松下来了。
  这个道理只讲对了一半,因为,这只适合日常生活中的松,而对于的松来讲就不完全恰当了。
  道理很简单
  生活中的松是一种感觉,一种体会,也是意识中的一种概念。
  因为,生活中的松是局部性阶段性的,而且,没有实在内涵性的,只是一次性的有紧变松的行为结果。尽管体现了松的形态,但是,表现为软和松散,完全丧失了原有的饱满之势。
  原因很简单
  因为它只有一次有紧到松的转换,松下来就再也紧不起来了,唯一的表现就是软,就是松而无力。从武式太极拳的角度来讲就是懈或丢。
  所以讲,打武式太极拳时自我感觉很松,但是别人一推就要站不住,就是松软产生的丢!
  而武式太极拳的松是人体的各部位有紧转变为松的全过程:
  人体有头,四肢,躯干,五脏六腑组成。毛发连着皮肉,皮肉连着肌肤,肌肤连着骨骼,骨骼连着肌腱,韧带,关节,四肢连着躯干,躯干连着五脏六腑。
  由于,上述所有部位都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人体各部位的放松必须是通过拉伸,舒展,挤压,变得伸长,柔软,灵活,富有弹性,达到由紧变松的目的。
  这如同弹簧被压和橡皮筋被拉长,由紧变松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弹簧和橡皮筋的俩头必须是固定的,而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是连接的,所以,完全符合这个条件。
  人体的骨骼是一种载体
  有的人讲人体的运动是人体的骨骼运动,这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人体的骨骼是一种生理材料,是一种载体,它本身是不能运动的,只有靠依伏在骨骼上面的所有人体部件经过无数次不间断的由紧变松,又由松恢复到紧的周而复始的转换,引发了人体各关节各部位的不间断的往返收缩伸展,形成灵活,轻巧,富有弹力的运行,牵动了整个骨骼的移动,才产生了骨骼的整体运动!
  这如同一辆汽车一样道理:汽车是一种载体,本身是无法开动的,由于,汽油的燃烧,产生能量推动引擎活塞的运动,进而引发转轴的转动,带动汽车轮子的转动,最后推动汽车的开动。
  其实,世界万物的起源,生长,发展死亡都离不开松和紧的不离不散的变换。生命是有单细胞开始的,它经过松和紧的频繁收缩扩展慢慢地有单细胞成为双细胞,又慢慢地发展成有生命的生物,最后产生了人类。
  如何练习武式太极拳的松功
  同样,人的心脏通过松和紧的频繁收缩扩展,产生有力的跳动,推动了气血的流动,人体各部位的松和紧的频繁收缩扩展又使人的机体进行了一系列的运行,使人得以成长,壮大;又因为人体各部位的松和紧的收缩扩展日益减退,人的机体也逐渐走向衰亡。
  由此看来,松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而是一门文化,是包罗万象的综合科学,中国武式太极拳是吸取了其中的一部分精华而诶。
  明白了松的道理,也就明白了人体运动的根本原因,回过头来再讲松在武式太极拳中的作用就方便多了。
  首先,人体松了以后怎么会产生力量的
  人体各个部分都是生理材料,本身都有自身重量的,它们自身也不能产生力量的。
  平时,由于人体机体各部分都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各自的重量都被分散了,就感觉不到有多大的重量,但是随着人体各个部分的放松和放松程度不同,人体的自身力量和各个部位承受的压力也就发生了改变。
  举个例子,如果,手腕,肘关节,肩关节都放松了,那么,牵引这三部分的力量,,因为由紧变松而暫时减弱了支撑和牵引的力量,这三部分自身的重量,全部压到了肩膀上,此时,整个胳膊变得相当的沉重,这个时候整个胳膊的重量就是胳膊自身重量加上地球引力之和,这不是胳膊产生的力,而是,由于这三部分放松后引发的松沉劲,其实就是这三部分自身的重量。
  同样道理,肩背腰的一一放松,就把肩背腰的紧密连接程度松弛了,彼此间的牵引力也就暫时减弱了,这三部分自身的重量也就完全落到了臀部和双腿上,感到特别地沉重。此时,进一步敛臀,落胯,松膝关节,松髁关节。这样,就把整个人体的自身重量放到了脚地下。
  此时此刻,仅仅是由于人体的四肢,躯干接连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接一个的节节放松,由于每一个关节和部位都进行了由紧到松的拉伸,舒展的运作,松弛了这些部位的连接和牵引力,结果把这些部位的全部重量一一传送到脚地下。
  此时此刻,既没有人体任何的运动,也没有产生任何的力,完全是因为一个接一个的由紧到松的不间断的反反复复的转换才引发的人体自身重量的下沉。
  所以讲整个过程中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骨骼的单一运动,也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的力的产生。
  这就是从头到脚节节贯穿的一一放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把气完全沉到了脚底下,也就是通常讲的脚底生根了。
  另外,还要强调放松颈肩肘腕腰胯膝等各关节各部位时,这些部位千万不能移动位置
  目的就是为了固定住,便于拉伸,舒展,活络这部位,做到柔软,灵活富有弹性,如同弹簧压紧后的反弹和橡皮筋拉紧后的回收都是产生松。
  人体在打武式太极拳的过程中,同时要多次反复,甚至多次重复地进行类似弹簧和橡皮筋的动作,打拳中,上身沉肩垂肘塌腰就是拉伸气下沉,落胯敛臀就是下压。从而,达到上下全身都松了。
  不仅,一个部位能做到松,而且,人体所有的部位必须都做到一一都能松。
  这不仅需要练,而且是长期的刻苦的,甚至,是要受煎熬忍受肉体上的痛苦。所以说放松不是几天几个月能做得到,而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一定都能做到的!为什么说练一辈子武式太极拳就是松一辈子,根本道理就在这里!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说到太极拳流派,我们不得不提到陈氏太极拳,陈氏太...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太极拳的功效 练太极拳对骨骼的积极影响
  生活中我们可以时常练习太极,是非常多的,不仅对骨骼健康有利而且对于各大系统的健康也是非常有帮助,既然如此之多,生活中我们就要经常练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练有哪些吧!
  练太极拳对骨骼的积极影响
  1.对骨髂的作用坚持练&基本的摆动&和套路
  生活中经常练习太极拳对于我们的脊柱和各关节强韧和灵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还能有效矫正它们的姿态,防止变形。
  因此有助于防治颈椎病、关节炎、脊柱异常、神经痛等病,还能给骨髂施加适度的物理刺激,使骨髂逐渐增强。
  至于太极拳是否能直接加强骨髂的血液循环,虽然尚不清楚,但肯定说它有助于使植物神经功能稳定,内分泌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顺畅,从而使骨骼的血液循环旺盛,复合矿物质供应增多,使骨骼本身得到增强。
  2.对肌肉的作用消除僵劲
  练习太极队我们身体的肌肉是非常有帮助的,能是我们的肌群和关节参加活动,这样就能使各肌肉单位的负担就减轻了。
  另外,支配肌肉的神经紧张性减小,使血液循环更为良好,肌肉的营养和氧的供应更为充分,因此有助于防止病态肥胖,防止肌纤维减少和萎缩,保持肌肉的弹性。
  3.锻炼效果举例坚持练太极拳
  多年的肩周炎和头痛病好了;食欲旺盛,步履轻捷;睡眠时间减少但并不感到疲劳;动作灵敏,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信心,富于创造性;情绪稳定、性情温和,做事有主见,等等。
  4.对内脏的作用动物神经和植物神经在大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互相连结,密切配合活动
  因此打太极拳时,骨髂肌中的动物神经愈是放松舒缓,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的紧张性也必然舒缓,从而使内脏功能能够充分得到发挥。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1、调节运动系统的功能
  太极拳有着非常好的调节运动系统的作用,因为练习太极拳要求动作连贯、圆滑协调,所以不仅锻炼肌肉、关节而且有利运动系统的健康。
  打太极拳要求身法中正,从百会穴到会阴穴,整个脊柱要尽量正直,并强调用意,使它对拉拔长。气沉丹田,会阴穴到百会穴,整个脊柱对拉拔长,对整个运动系统就会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2、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作用就在于人们在习拳中,人的精神、情感、五官、手、足、身及全部都参与运动并与大自然和谐一致,故能有效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的调节作用。
  使大脑各部分功能协调,各种内分泌适当,不良的病灶自然受到抑制。
相关阅读推荐:
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杨式太极拳一则《骨架行拳诀》及秘不外传的练习心法分享杨式太极拳一则《骨架行拳诀》及秘不外传的练习心法分享九五太极养生百家号周身一家是传统太极拳家最为推崇的太极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时刻保持周身的整体性,不顾此失彼。任何动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个方面。怎么样才能在练拳的时候,做到周身一家呢?其实,先人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方法。先给大家分享一则秘不外传的杨式太极拳骨架行拳诀,大家可以反复研读,定有收获:头颅椎骨架,行拳主靠它臂腿肢带骨,如衣挂衣架头身立中正,尾骨尖朝下下颌要内收,胸骨要内含命门向后凸,吊裆护裆严脊柱顶脑壳,伸缩有变换防守柱拉直,出击放自然腰身重中心,余骨随之变合则向此缩,开力由此发手足腕踝骨,转动无闲暇关节全练开,动如转砂架沉着气入骨,神蓄形内敛肥胖功应差,大肚没苦练若有关节炎,羞说练过拳行拳骨架走,也可静处观闪躲缩最小,敌拳打不着出拳从心发,恶敌万难逃骨正筋脉柔,大病绝难生口诀如果很难看懂,可以参考以下有关练习太极拳几则心法,可以帮你领悟更多!一、“骨升肉降”的感觉“骨升肉降”是指习练者骨架挺拔上撑的同时肉体松柔下坠的感觉.人属于地球生物,肉体自然会受地球引力而下沉,人之所以能够站立,全靠骨骼向上的支撑,所以说“骨升肉降”是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行运动的必然。然而在练拳中是否能具有“骨升肉降”的感觉却是另外一回事,只有当你的身心真正放松下来后才能体会这种感觉。……“骨升肉降”还揭示了行拳时骨与肉之间的关系:骨肉分离。“骨肉分离”是行拳时骨升、肉降、关节松的感觉,如同脱骨扒鸡,只要将鸡骨架提起来一抖,鸡肉就会离骨脱落。拥有这种感觉,说明你的肌肉没有紧裹在骨骼上,已经处于放松态。肉体的下沉标志着“松”,——骨架的挺拔标志着“刚”——找到“骨升肉降”的感觉,就为开启太极拳“刚柔相济”的大门找到了金钥匙。在行拳中,我们还要做到“三松三竖”:松肩竖颈,松胯竖脊,松踝竖腿,借以使“骨升肉降”的感觉保持贯穿套路始终。产生整体力后,要通过整体骨架贯通,筋力连结,气贯周身,将气力送到手臂,产生抖弹力。这种抖弹力是从松胯下沉,地面给我们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再从脚底到腿,再由腿到腰,贯通周身,通过丹田,全身发紧,瞬间产生极强的暴发力,再传递到手臂或腿脚,形成强有力的攻击力。二、“自身重量”的感觉.“自身重量”的感觉是指行拳时我们觉得四肢如同负重。由于人生来就在地球引力下运动,以至对自身肢体的重量失去察觉,我们只有在体外荷重时(如拎一桶水)才会有负重感。如果你在行拳时感觉到四肢的沉重,就说明你的身体真正放松了,放松的状态越好,肩、胯关节松开的程度越大,四肢的沉重感就会越大。这种沉重感是僵力去除、身心放松后肢体受重力作用的结果,所以拳论有“由松入沉”的说法,可见“沉”是对“松”的验证.“地心为第三之主宰”、“足掌为第三之宾辅”,强调顺应地心引力来“主宰”行拳,即利用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来推动拳势进行。这句话突出了地心与脚掌的关系.沉从脚落,提从脚起,“沉”是顺应地心引力,“提”是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沉与提应趁着拳势的蓄发变化而转换:发势时为沉,脚掌植地生根,利于打击对手,用的是地球吸引力;蓄势时为提,身体轻盈灵活,便于动作转换,用的是地球的反作用力。这样,依靠身体的虚实变化透过脚掌来顺应地球的引力和反弹力,将地球的势能转化为行拳的动力。所以 ,能够善用自身重力和反弹力来行拳,找到身体“如水载舟行”的沉浮感,才算进了太极之门。三、“脊柱行拳”的感觉“脊柱行拳”是指以脊柱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的行拳方式。学拳初期,是用手脚来打拳,使得是局部力和僵力。进而学会了以腰带脊,发挥腰部的枢纽作用,再随着功夫的加深,“腰”会逐渐成长:先是与胯成一体,以腰胯来带动手脚,接着脊柱上下伸展,形成一个连接百会和会阴穴的身体中轴线(也称“中垂线”)。臂和腿好像牵挂在身体的中轴线上,行拳时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起于中轴线,终于中轴线。——动手不动腰为僵手,迈步不用腰为死步。上肢要体会“以腰带臂”的感觉,下肢要体会“步随身换”的感觉。——我们常说:“四块松,全身松”,全身的放松关键在于肩胯的放松.在太极拳中脊柱有三种运动方式:上下拉伸,左右转动和前后张弛。脊柱的“上下拉伸”使人体脊柱的S曲线得到适当调直,可以纠正头颈不端和突臀的毛病,做到身法中正。脊柱的“左右转动”是太极拳形成圆弧动作的动力源,,以脊柱带动四肢运动的主要方式。脊柱的“前后张弛”是说脊柱如同弓背,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含送张弛:蓄势时脊柱随着吸气微微后弓,称为“吞身”;发势时脊柱随着呼气微微前驰,称为“吐身”。行拳时脊柱随着拳势开合变化和拳势呼吸呈现出节律性的张弛,这是形成太极拳开合鼓荡的动力源。脊柱和后腰力的产生当丹田气产生后,就要开始锻炼脊柱的力量,将丹田之气通过“小周天”将气提上来,再过肩,送到脊柱和后腰,让后背和后腰产生膨胀气,壮实后腰。此劲出自丹田,一旦练出,终身不退。脊柱力是整体力传递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锻炼脊柱时意念应始终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内在能量达到协调贯通,让意念与身体相随,形神合一。为以后的功力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周身一家”的感觉“周身一家”是指行拳时“一动而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周身整体力指的是什么呢?周身整体力要体现“鸡腿”、“龙身”、“熊膀”、“豹头”、“鹰爪”、“雷声”的威猛。“鸡腿”是说通过练习太极拳,松胯而裆走后弧,产生强有力螺旋向下向上的腿功。“龙身”是指腰部要有游龙舞腰摆尾之内力。太极拳中不存在身体的局部运动,不单是举手投足,就连一个呼吸、一个眼神,甚至一个意念,无不是太极拳整体运动的组成部分。这种整体运动观,是太极拳区别于日常生活及其它一些运动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杨澄甫曾经强调过:“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初级阶段是练形,要体会“太极无手,腰便是手”的感觉,也就是上述“脊柱行拳”的感觉。中级阶段是练气,应体会“太极无手,气便是手”的感觉,要求呼吸能够顺应拳势的变化,使呼吸和动作相辅相成、互引互随,身体有开合胀缩感。高级阶段是练神,须体会“太极无手,神便是手”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九五太极养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以太极为核心理念,共享养生之道。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