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VR内容需要射频工程师具备的技能哪些新技能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申报书: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申报书: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只有掌握了这些,才有资格说自己是VR摄影师
只有掌握了这些,才有资格说自己是VR摄影师
日11时59分来源:
VR虚拟现实的最通识表现形式即“全景”,这一颠覆性的改变使得无数传统印象摄影师瞬间崩溃,苦练“人肉斯坦尼康”,“黄金比例取景”的小伙伴感觉到自己将再无用武之地了。
是的!,VR的世界里不仅因为全景,摄影师不能够临场实时操作摄影机,甚至在CG化的VR世界里,摄影师更是不存在的职业,那么我们今天说的“VR摄影师”究竟是个什么鬼?
VR摄影师是一个全新的工种,甚至职业,它要求摄影师具备的技能和工作范围与传统摄影师有相同之处,更多的是符合VR这项技术的运用。
VR摄影师的技能:
1,精通VR全景摄影机的使用:
镜头覆盖,FOV,拼接方式,参数指标
2,精通远程监控和工程操作
摄影师“离场”操控,包括摄影机运动遥控
3,熟悉全景布光
能够指导灯光在全景环境下布光
4,熟悉全景特效拍摄流程
追踪,游戏引擎的前期数据采集和拍摄流程
5,拥有极强的空间美术美感
好的摄影师拥有一对能看出美的眼睛
6,拥有数据采集和归类整理的经验
在VR DIT还没成为职业之前的必要工作
锐影VR认为,这两精通,两熟悉和两拥有是一名合格的VR摄影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也是考核一名VR摄影师能否胜任工作的标准。
很可惜,现在市场上具备这六项技能的VR摄影师屈指可数,要么是从事后期的,前期摄影技能和经验不足,要么是拍过几部全景片子,自认为已经是“专家”的。所以到2020年,VR摄影师的缺口将是巨大,传统摄影师有先天的优势转型,可是VR摄影师除了这六项技能,还应该从实践领域掌握目前市场上最前沿的动向和行业实践状况。
一、设备的选择
1. 高端电影机设备:以RED拼接方案为代表
Red最早应用于Google全景电影《HELP》,之后被NextVR用作180度体育赛事直播,国内的威锐也在北京和戛纳电影节上推出基于Red Dragon红龙和Weapon大武器的Splinir系统,包括全流程整套解决方案。Red摄影机作为目前主流的电影摄影机和Arri一统电影和高端视频拍摄市场。Red为用户提供了高品质的画质,且其摄影机的稳定性和操控方面的拓展性,也通过数百部好莱坞大片拍摄得到了验证。但其对光线要求严格,机身较大,对操控人员的技能要求很高。
RED拼接方案对于摄影师,摄影工程师要求极高,首先必须精通RED参数管理,其次对于帧同步的操作必须精通,最后就是对于整个工作流程的数据管理是极度苛刻的。当然能够驾驭这套VR全景拍摄方案的摄影师都是业界翘楚。目前国内很多用此方案的操作人员连RED基本参数都搞不清楚,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称职的VR摄影师连第一项标准都达不到。
2. 专业影像级:以诺基亚 OZO为代表
Nokia OZO是Nokia Technologies打造的一款先进的虚拟现实摄影设备。号称“目前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摄影平台”。它能够通过 8 个同步球形相机拍摄立体3D视频,以及8个集成麦克风录制立体音频。与此同时,Nokia OZO的配套软件可以提供实时3D查看,并支持创新的播放方案。由OZO录制的全景视频既可以通过 VR 硬件比如头戴式显示器来呈现,也能通过专业的数字内容工作流来简化内容发布。
OZO的八个镜头,供电和存储都是一体化且自动同步,拍摄过程中可实时缝合全景监看,拍摄出的作品也是3D立体效果加沉浸式声音的结合,即提供的是一站式解决方案。但是OZO也有相应的缺点,它的ISO范围有限,实时预览有3秒钟的延迟,以及它的5-6万美元的售价,都使它的应用领域受到了限制。
OZO的出现基本就是给那些“非专业”的人使用的,虽然高大上的OZO定位是高端VR影像解决设备,以及专业直播神器。不过OZO“傻瓜”式的设计给VR专业团队减小了人力成本,一键录制,一人旅行轻便上阵。OZO的使用者则可以专心于3,4,5和6项VR摄影师技能标准的修炼,这也是诺基亚考虑到目前市场上缺乏专业的VR摄影师而作出的解决方案。
3. 消费市场应用级:以GoPro拼接方案为代表
GoPro是一款小型可携带固定式防水防震运动相机,被广泛应用在冲浪、滑雪、极限自行车及跳伞等极限运动中,被认为是“极限运动专用相机”的代名词。2016年4月,GoPro正式发布全景相机GoProOmni VR,这款相机采用了立方体结构,内部集成了6颗该公司的Hero4 Black摄像头。据Gopro方面称,该设备采用了特殊的技术,使得6颗摄像头之间能够实现“像素级别的同步”。GoPro的Omni VR全景设备定价是4199.99英镑。很多VR摄影团队会选择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支架,使用多个GoPro拼接组成解决方案,这可以降低成本(单个Hero4 Black摄像头售价约400美元),但需要在后期进行手动拼接与缝合。
GoPro作为2015年的主流全景拍摄解决方案,让国内无数厂商纷纷加入了“自主创业”大军,很多团队加个罩子就对外宣布自主研发出全球领先的VR摄影机,到了今年基本上做VR摄影机的都快灭绝了。事实上GoPro方案是最容易被普通DIY者获取的,因为从购买相机到组装都很简单,不过对于VR摄影师来说仍然存在的问题是GoPro性能的诟病,不过这套方案现在已经被专业主流制作机构和公司淘汰,所以对于VR摄影师来说,通过这套方案可以只花2万块钱就让自己不断练手,也不失为VR摄影师进阶之路上的第一步,人生总有第一部自己的摄影器材。
作为一名优秀的VR摄影师也要从以下两个环节中不断强化自己的经验
二、拍摄流程注意事项
目前VR的拍摄,还没有明确的系统工作流程,VR摄影师仍然有必要借鉴电影工业的制作流程来完成VR创作和拍摄。以下的几个要素点也是锐影VR反复强调的VR摄影师在工作流程中需要注意的:
画质:需要以4K为底线,甚至向8K过渡,最终能接近16K的画质,就可以确保VR最终呈现的品质。
同步:采用多相机拼接方案,一定要处理好帧同步,否则后期工作难度陡增。
数据管理:多机位、多镜头的采集数据,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深度信息采集:在VR的环境下,实现立体、3D、沉浸感的效果,甚至利用广场技术。
记录格式:更高的效果和后期的处理空间,尽量采用RAW原生格式。
数据监测:数据指标增多,导致数据信息的管理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远程监看:VR拍摄是全景拍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隐藏,实时监看,无线设备和远程操控成为刚需。
实时成像:VR拍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景实时拼接,即时预览。
光源:360°拍摄无法暴露性的打光,隐藏光源,全景打光成为一门大学问。
色彩:借鉴电影的色彩工艺流程,可以采用传统的调色的方式方法进行,先调色再后期合成。
后期工作流程:特效、后期降噪与调色,拼贴与缝合,后期处处是坑,耗时耗力。
三、艺术性
不论选择何种设备方案,或是选择何种流程方案,没有一套方案是可以应对所有的问题,所以锐影VR总结以下对于VR摄影师在拍摄的时候思考的问题:
视角:相对于传统影视的第三视角,VR拍摄中,创作者为体验者提供的大多数是第一视角,体验者可以看到和感觉到自己。
空间叙事:搭建叙事场景,建立场景空间关系和戏剧性。
交互叙事:没有交互的VR,只是全景拍摄。交互性的叙事,才能让体验者得到身份认同。
塑造临场感:故事需要让用户感觉到自己在现场,塑造观众的沉浸感与临场感,让体验者相信进入到了故事之中。
引入对话机制:内容需要让体验者与故事产生对话,没有对话机制,体验者无法产生认同感。
找到角色认同:“我是谁?”,体验者会在观看影片中产生疑问,通过影像叙事的推进,使得体验者找到自己的角色。
人性需求:体验VR内容后,体验者得到的价值反馈,最终要思考体验者作为人的本质性需求。
讲了这么多,细心读者肯定有了发现,这VR摄影师怎么有点“导演”的意思,是的,我们后续会给大家分析,其实VR摄影师已经在更多的扮演“导演”的角色,未来这两个职业会融为一体,锐影VR称之为“VR创作者”(VRCreator)。
VR作为一个全新的媒介,其内容制作与技术高度关联,在内容创作上,技术人员有了主导权。未来的VR创作者,必将是艺术与技术兼通的全才。
关于VR内容制作和商业应用学习社群
除了讲解VR摄影,拍摄和制作的各种技术环节,还从艺术创作上给予最直接的经验反馈,包括国外畅销大作的案例分析,最重要的是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VR摄影师,连各种高大上的VR拍摄设备都没见过,不通晓后期工作流程,如何在VR的大潮中立足? 当然除了技术性,艺术性的内容,还有就是传统摄影师如何从传统领域进入大有“钱”途的VR领域,本课程也从商业应用领域,帮助婚礼、广告、旅游等内容拍摄和制作者转型VR领域。
预报名期间优惠价格5800元/三个月
(原价6800/三个月)
Insta360 Nano全景VR摄相机和VR眼镜一副
还有福利!
购买影音店VR设备【诺基亚OZO】赠送VR学习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报名咨询学院君:(可微信)
以实战练习为核心,辅助导师视频讲解与专属问答。随时在线学习,解答您专业问题,不断提升。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咨询添加学院君微信:VR内容制作与商业应用学习社群(9月20日开课~)影视特效栏目包装学习社群(9月20日开课)达芬奇调色强化S2速成学习社群(热招中~)九分钟电影训练营学习社群(热招中~)婚礼电影制作学习社群(热招中~)达芬奇调色S1系统专业学习社群(热招中~)电影声音制作全流程学习社群(热招中~)电影编剧工作坊学习社群(已满员~)影视实体特效学习社群(已满员~)记者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我的图书馆
记者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 在这篇文章里,你将看到以下内容: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新媒体时代,记者只会采访跟写稿两个武器真的不够吗?
媒体观察网站Journalism在9月29日推出了一篇《为什么记者应该学会编程?》,引起了欧美记者的注意。
报道中Journalism采访“代码23街”的创办人奥斯曼,这是专门教导女性编程的学校。奥斯曼鼓励新闻从业人员学习编程,尤其新闻是个以男性为主导的行业,女性记者如果能够建立编写代码的能力,能让她们有新方式去呈现新闻。
在中国,记者在互联网时代要学编程已经不是新闻。
虽然不少媒体要求记者拥有多样化的技能,但是记者真的需要这么多专业吗?或者说,为什么不能专注在文字和采访,再跟其他专业人士配合呢?讨论的声音在媒体圈此起彼落。
为此,传媒狐特别整理了几样记者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具备的技能,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具备了几项,想学习哪一项。
记者需要学编程和数据分析吗?
关于记者需不需要会写程序,这个问题已经被提出来很多次了。
数据工厂创始人黄志敏告诉传媒狐,“学编程也有能力上的区别,不一定说要做到多强,但记者最好有编程基础,知道编程能做什么,知道过程是怎么样,你才可以去跟负责编程的去沟通。”
现阶段不少记者学习编程是为了数据分析,所以编程难度不会太高。2006年,地图资料网站EveryBlock创始人阿德里安·哈罗瓦描绘了数据新闻的雏型,他认为记者应该拿出结构化、机器可读取的数据,抛弃传统新闻的繁琐文字。
除了业界关注,学界也在栽培记者的编程能力。2015年,哥伦比亚大学针对记者开设名为Lede的新闻硕士项目,专攻数据新闻。参加Lede项目的记者将会学习如何编程,还有如何处理数据和图表。
哥大新闻学院创办人普利策曾说过,“我的想法是将新闻作为一种崇高的知识分子的职业,用实践的方法鼓励、教育现在、将来的从业人员。” Lede数据新闻的项目,也许承接了普利策“开创”的想法。
曾参加Lede项目的记者王小丹指出,“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接触到超过20种软件及编程语言,以供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
但不是每位记者都有时间参加学校课程,对于编程有兴趣的记者朋友,国际记者站推荐三个自学网站,分别是Codecademy、Lynda.com、Harvard online courses。其中Codecademy提供免费编程课程,包括Python、JavaScript和Ruby三种语言,也包括H5所需要的HTML和CSS。
其实除了学生或年轻记者,黄志敏认为资深记者也能学个编程,“一样是需要学习的,自己了解一下,体会一下,对工作是有好处的。”
学习在社交媒体收集和核实信息
记者信源来自社交媒体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却越来越不真实。
社交媒体成为记者主要信源不是偶然,因为社交媒体的丰富性、即时性都是过去线人或外部爆料所不能相比。前CNN记者费利佩·斯特芬(Felipe Estefan)认同这个观点,“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可以使用社交媒体找到关键信源。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民众可以提供实时信息。”
根据公关公司万博宣伟(Weber Shandwick)2014年发布的《亚太地区媒体从业者的数字化 生活》报告指出,记者使用通讯应用、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寻找新闻线索的比例超过五成,分别是通讯应用(55.2%)、门户网站 (52.5%)、社交媒体(50.8%)。
报告也指出,有68.8%的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找突发新闻。但是记者不只要具备在社交媒体收集线索的能力,还要确认线索的真实性。不少记者为了抢快引用社交媒体的信源,这并没有不好,但是有时会忘记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数字第一媒体(Digital First Media)编辑史蒂夫·巴特瑞认为,面对网络信息,记者该有三个态度:(1)具有判断信息的敏感、执着、怀疑和技巧;(2)知道消息的来源和可靠性;(3)是否有合理的文件证明事实。
巴特瑞举了个例子。2014年曾有小飞机迫降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的高速公路。跟进记者最早在Twitter上发现,几个推送说小飞机迫降纽约的高速公路,于是记者关注了纽约几个官方Twitter帐号,查看有没有推送迫降事件的相关信息。
最后记者联系了纽约市消防局,确认网上收到的信息,同时要求他们提供更多细节。联系官方的途中,记者也不忘用社交媒体客户端TweetDeck查看相关讨论。
记者的态度很明确,未核实前暂时不报道,直到信息得到验证。
记者需要学习剪辑音频和视频
近年记者们也在探索视频或音频新闻的可行性。
我们先来谈音频新闻,音频新闻我们并不陌生,因为过去广播也是以音频的形式传播,但是音频新闻比起广播的制作要容易许多。
在音频新闻制作上,BBC新闻学院给了几个比较实务的意见。BBC认为音频的导语应该告诉听众这篇报道跟什么有关,还有为什么听众应该听下去,一开始就要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除了好的开头,也要把新闻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在音频新闻的录音中,BBC新闻学院认为采访应该要让录音质量好一点,才能让听众听清楚对话内容,同时利用现场环境的音效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针对记者在音频新闻的学习和制作,国际记者网给了六个方便记者制作音频新闻的工具:Opinion、oTranscribe、Free Music Archive、PhotoPeach、SoundCite、Clammr。
音频应用Opinion介面
其中传媒狐特别介绍Opinion。Opinion可以在手机上简单编辑音频,同时也可以分享音频,很适合实地报道的记者。但是Opinion的缺点是它是付费应用,而且只支援iOS系统。
跟音频一样,视频也是记者在新闻现场能呈现的形式。
而且随着近年短视频在国内走红,视频新闻的重要性也在逐年上升。跟传统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不同,现在记者大多使用自己的手机来进行拍摄,甚至在手机上完成剪辑然后推送。
尼泊尔多媒体记者罗杰尼希·班达里(Rajneesh Bhandari)在国际记者网采访中提到,“手机是快速拍摄视频、编辑和完成任务的伟大工具,你不用携带很多东西,你只需要一个手机,一个轻型三脚架,或一个针形话筒。”
过去的3年中,BBC对旗下1,000名记者进行移动报道的培训,而且发给记者3,000台智能手机支援他们的新闻报道。
BBC新闻学院的萨利·韦伯提供了几个制作视频新闻的诀窍,首先开头和结尾的画面要干净,而且同一个事件要多拍几个不同角度,累积素材以方便剪辑。最后还要注意故事连续性,比如人物用的是哪只手、东西的摆放位置、人物的外表等是否一致。
国际记者网推荐了几个适合记者做简单视频剪辑的手机应用,分别是Videolicious、FilmicPro、Videon、iMovie、Voddio、VideoPro Camera、Splice、Cute CUT。
Spark Pro的使用介绍
但是传媒狐要介绍一款名叫Spark Pro的应用,它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采访需要摄影师的问题。Spark Pro好处在于操作简单,有基本的视频编辑功能,而且不会浪费记者多少时间就能做出高质量的视频新闻。
但是对于有专业需求的记者朋友们,传媒狐还是推荐去学习Adobe Premiere Pro或是Final Cut Pro。
相较于20年前的制作环境,帮新闻配上一段音频或视频,也许是个经济实惠的选择。
直播、VR这些新技术记者也要学
目前最火的直播,不只网红能用,连新闻也能派上用场。
部分媒体就要求视频记者要有现场直播的能力。今年邯郸洪灾中,《新京报》派出了视频记者林斐然前往邯郸灾区,带来第一手伤亡消息,即使灾区手机信号不好,林还是带来了3条快讯,2条报纸稿件,4条视频和最重要的2段直播。
目前国内记者使用的直播工具尚未统一,但国外记者普遍使用Facebook作为直播的平台。
Facebook的Live直播功能无疑是国外媒体的新宠,因为技术门槛低,Facebook帮纸媒、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提供了直播渠道,可以推送新闻事件最新情况、追踪报道。
Facebook执行官扎克柏格认为,“Live就像是在你的口袋放了台电视摄影机,所有拿手机的人,都有能力向全世界做推送。”换个角度看,也给了记者向全世界推送新闻消息的能力。
除了直播,VR最近也成了记者学习的项目,即便VR产业尚未成熟,但《纽约时报》很早就推出了VR新闻应用“NYTVR”。《纽约时报》杂志总编杰克·西尔弗斯坦(Jake Silverstein)指出,“通过虚拟实境的沉浸式体验,我们得以将读者置于报导的中心。”
在国内,VR新闻早就不新鲜了。新华社在今年G20大会就用上了全景摄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孙振虎在《人民日报》采访中表示,“VR新闻的独特性在于它将空间感扩充的同时,延伸了受众的感官体验。”
相较于昂贵的VR拍摄设备,其实记者也可以用手机拍出简单的VR。安卓系统里的谷歌相机是个好选择,它里面有全景拍摄模式。在iOS系统,你也可以下载谷歌街景应用拍全景照片。
看了这么多新时代记者必备技能,相信不少记者朋友已经晕了,即便是活到老学到老,可能也没办法学这么多东西。但是这些技能,其实只是辅助记者去呈现事实的工具,去把故事说好的工具。
黄志敏也认为学习新技术是好事,“你要知道VR或视频怎么制作,大家才有办法进行沟通。”对新技术的了解,也能带动新闻团队的配合。记者们也不用担心,新技术崛起不代表文字就是弱势,一篇好的文字报道也能抵过高成本的VR新闻,所以核心还是在故事。
普利策说,“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
如今,记者也顺着潮流成了新技术的瞭望者。
作者:张耀升;本文首发于传媒狐微信号:media-fox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最近刚刚彻底“入坑”VR领域,很多人问我,“VR行业一般需要什么样的的人呀?”我一时还不知道从哪一点切入这个问题,借这个机会稍微梳理一下。我研究生期间是做体系结构的(CPU设计),在阿里也做过一些智能硬件的项目。针对VR这块 ,我就用我不完全的体系化来简单拆解一下;针对每个岗位,我稍微展开一点。一、VR硬件VR的硬件分为消费电子类和专业设备(或2B设备类),消费电子类就不多讲了,Oculus/GearVR/vive这几类海外的,国内的也有很多,眼镜的,一体机的。这部分的从业的基础条件::做电路结构的设计的;工程师:做VR镜片的设计和工艺的;ID/MD工程师:做外观的,结构,散热的;底层(Fireware)工程师:做驱动和相关的设计的;应用层师:UI等等稍微大一点的厂,还有:CMF工程师:表面工艺材质的;供应链专家:和ODM厂商一起梳理生产节奏的;据说,国内歌尔是蛮主要的生产商;销售/运营/市场在这些厂商的我就不谈了,都是通配。二、专业设备1、高速刚体识别系统目前VR位移做的好的,如vive最大支持的也就6x6米,单人识别,所以有大型场馆的解决方案商,需要支持限场地大小,多人识别的,这种就是高速识别厂商,这些厂商一般有一些特别的人才需求,如:FPGA工程师:用硬件软逻辑并行同步处理信号,并给控制机转换为控制信号;DSP工程师:用DSP来高速同步处理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图形学算法工程师:用图形识别算法来识别刚体的位移;:肯定是少不了Layout电路板,做好各类芯片的电路驱动。2、姿态检测专业设备主要是分为相对位移和绝对位移两种:相对位移是用精密的陀螺仪等等电子元器件做运动体的紧贴捆绑识别;绝对位移是用的设备精细检测被检测物体的相对位置。人才需求如::不啰嗦了图形学工程师:检测姿态、识别姿态,转化为控制信号;底层师:控制信号转化为其他程序可识别的API等。三、机械设备如坐在摇臂上,身体随着VR内容一起动态的,这种属于偏传统一些的,和师,纯机械的了解不多,不班门弄斧了。四、VR内容这块设计面也非常广,我粗浅的分为了VR游戏、VR CG、VR实拍、VR场景应用、VR内容平台五大类。1、VR游戏目前VR游戏已经全面火热了,Chinajoy已经变成VRjoy了,游戏全面进入势头太猛。游戏这块和手机游戏厂商配置基本完全相似。:游戏的总,又分了很多策划种类,系统策划,数值策划等等;游戏程序:Gameplay开发工程师,引擎优化工程师,平台接入工程师,后台开发工程师(也包括工具开发工程师);游戏美术:主美,3D物件设计(形象设计、装备设计),模型(贴图),UI,特效的综合美术。这里面我想稍微多啰嗦一句的就是关于引擎,U3D和Unreal在手游领域其实胜负已分。但VR来了,Unreal借助自身的渲染工具/完善的整合性工具链,似乎更加受团队的青睐。最近我们团队也被这个问题深深困扰。目前抱着Unreal团队梦做成U3D的项目应该大把大把,因为Unreal的真正专家太难找了。C++也是真心没那么友好呀。2、VR CG目前Oculus Story Studio代表的全球最顶尖的VR Story telling团队一直推进着行业前行。Penrose Studio/ Baobab Studio都是前皮克斯梦工厂大神创立的用CG来讲故事的,这些都是推进VR的表达的方式的重要。我们Pinta Studios也是致力于国内VR 交互CG的最高水准的团队。由Siggraph 16入选展映的《再见表情》的米粒和我联合创立。CG也是最近接触的多一些,米导也给我讲了很多,稍微归纳一下:、编剧:不说了,找到好的故事,修改可以视觉化的可读物;Storyboard(故事板):也可以叫分镜,把故事视觉化;模型:次世代的模型师,Zbush/Maya熟练掌握;绑定/:放在一起说,把一个模型变成一个有灵魂有性格的物体或者人物;材质:CG领域又是非常重要的,真实还原一个物体的自由材质,最近稍微看了一下Unreal, 妈呀,固有色,金属质感,粗糙度,法线,发光等等数曾贴图,才能还原视觉上真实的物件(这部分是外行);灯光:在传统CG领域的最后一站,场景还原最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在VR CG里面,灯光都要在引擎里面来做了;特效:CFX/VFX,毛发,布料,爆炸等等特效,但是在VR开发里面,流畅效果11ms(90Hz),感觉所有特效都需要TD来支持了。VR交互CG和传统CG不一样的就在于,除了有了交互,材质/灯光/特效基本上都要在游戏引擎里面调。(Unreal的集成工具链确实更接近传统CG流程的工具);交互工程师:U3D/Unreal工程师开发G引擎渲染工程师:如何把每帧塞到11ms里面,是个大学问。仔细看了Unreal的官方VR视频,人物的影子都不是通过物理光效打出来的,是通过相对位移模拟出来了。(呼唤显卡功能再开个挂)懂图形学,能开发Shader的工程师我认为一定在短时间火爆炸天!(随时我呀!我们要呀!)最近我很深刻地觉得,VR这种媒体情况下,电影+交互才是未来!我们也在探索“不打扰观影的自然交互”,欢迎探讨。3、VR实拍目前最多的是VR实拍,但是看完了之后我一直有巨大的疑惑,妈呀,没有3D呀,3视频有点醉呀....好像全球能解决好33D拍摄的设备几乎没有,Juant好像可以,但是价格惊为天人!!、:不说了!拍摄:拍的时候要不然躲到十万八千里,要不然躲在绿幕背后。后期:没有什么镜头切换,跟焦、特写。balbala, 按顺序整完就行吧。全是定点蒙太奇,恩....特效:和传统一样,爆炸,烟雾,场景等等,抠绿幕后的标准流程。4、VR场景应用房地产、教育、广告、MV、直播,都是超棒的应用场景,这些和实拍和CG有些相似,新职位应该是没有,不啰嗦啦。5、VR内容平台如GearVR平台,国内如暴风等等,人才需求如下:平台开发工程师分为——前端工程师:能搞Web前端的,或者能开发Native Android/iOS的都可以,摆上漂亮的UI和播放器后台工程师:顾名思义,管理后台的,一下能管移动、PC端的大后台,运营功能,功能,CDN的调度等等;编码和播放器工程师:目前VR的视频流量偏大,所以一要再压缩,二要能够播放出来,一般需要支持,拖拽,陀螺仪,分屏等等功能。和标准的视频网站的人员配置类似。运营、市场人才不多说了。所有相关、人才都可以对号入座,从到最高层的前端工程师,从美术原画人才到,基本上也是涉及到行业的方方面面,愿意投身VR行业的小伙伴们不要犹豫了。来源:woshipm.com
聊聊该攻略
您对该攻略想聊吗?那就聊聊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者需具备的技能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