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新经济是指的萌芽”指的是什么

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材料一: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1)材料中“新经济的萌芽”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自然经济”到“新经济的萌芽”这种变化在明清思想上的反映。(4分)(2)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2分)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6分)
答案(1)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分)表现: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2分)(2)动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2分)&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2分)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破产,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2分)与此同时,中国开始了近代化之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发起了一系列反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2分)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阅读下列关于南朝元嘉之治的材料(元嘉为宋文帝年号,即424-453年):材料一&史臣曰:“江南之为国盛矣。……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自汉代以来,民户凋耗,荆楚四战之地,五达之郊,井邑残亡,万不余一也。……至元嘉末,三十余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民庶繁息,至余粮栖亩(田中余粮未收完——粮食太多)。户不夜闭,盖东西之极盛也。……”材料二&“荆城跨南土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盈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经税横赋(经常的税收和额外的调发)之资,养生送死之具,莫不出于此。……常平(谷贱收进,谷贵出售,平抑粮价)之议,行于汉世。元嘉十三年,东土潦浸,民命棘(困难)矣,太祖(宋文帝)省费减用,开仓禀以赈之,病而不凶,盖此力也。”——均摘自《宋书·孔季恭等传》材料三 &高祖(刘裕)起自匹庶,知民事之艰难。……播兹宽简,虽所未暇,而绌华屏欲,以俭抑身,左右无幸竭之私,闺房无太绮之饰,故能戎车岁驾,邦畿不扰。……六戎薄伐,役不及民,方内无事。三十年间,民庶繁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逐)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摘自《宋书·良吏传序》请回答:(1)据材料概述元嘉盛世局面的表现。(2分)(2)据材料分析元嘉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3分)(3)元嘉盛世局面的出现表明经济格局正在发生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4)谈谈你对元嘉盛世这一现象的认识。(3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4分)(2)材料二反映出清政府采取何种经济政策?这种经济政策对当时及之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材料一: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1)材料中“新经济的萌芽”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自然经济”到“新经济的萌芽”这种变化在明清思想上的反映。(4分)(2)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2分)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6分)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法律明文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旧唐书》卷48【材料二】唐人吕志向“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宋代“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宋代增城人崔世明,试有司连黜,放弃科举,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宋代方惟深“乡贡第一,试礼部不第,即弃去,有田一廛,与其弟躬耕,闲则读书”。&&&&&&&&&——资料来自《宋书》等【材料三】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对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身份有什么限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限制的理由。(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间的读书人是如何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的。(8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认识。(4分)
(14分)文物古迹一直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东莞市茶山镇南社古村较完整地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古迹。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谢氏大宗祠。建于南宋初年,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二进檩条之间用卷草花纹雕刻的叉手与托脚连结,首进屋脊陶塑和二、三进屋脊灰塑及封檐板木板木雕工艺精美。采用歇山屋顶,为东莞地区祠堂少见。 【材料二】百岁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当时南社村的谢彦眷夫妻都同时超过一百岁,东莞县令李文奎上报朝廷,朝廷准予建祠,公祠命名为“百岁坊”,所以百岁坊的正面是像牌坊一样的建筑。 “坊”作为古代一种由政府划分的一个特定区域,在唐朝时已经非常盛行。【材料三】资政第。为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武进士、官礼部主事谢元俊书院,青砖麻石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走廊从天井中间通过,木雕工艺精湛,木雕上的动物栩栩如生,是难得的艺术品,门窗装饰具有西洋风格。 【材料四】典型民居。南社民居大都为三间两廊布局,以光绪六年(1880)武进士谢汝槿家宅为典型代表。建筑为三间两进院落布局,与祠堂相比,显得朴素实用,但仍有灰塑、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装饰。 (1)材料一中“大宗祠”的建立受中国古代何种政治制度的影响?(2分)(2)材料二中,唐代“坊”的功能是什么?在宋代“坊”又有什么发展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依据材料三、四,概述明清时期东莞民居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因耕地被沟洫划分为面积相等的方块田,构成形似“井”字形而得名。……(隋唐时期)它是以国家名义“均给天下民田”的,但实际上只有国家所能掌握而直接用于分配的那部分土地才是国有土地。 ——《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曾实行的两种土地制度。(2分)材料二&明时……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太祖赐勋臣公侯丞相以下庄田,多者百顷,亲王庄田千顷。又赐公侯暨武臣公田,又赐百官公田,以其租入充禄……。 ——张廷玉《明史》卷七七《食货志一》(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现象?针对该现象,明末农民战争提出了怎样的口号?(4分)材料三&我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樽(抑止)节用度,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 ——《明太祖宝训》卷三《理财》材料四&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制约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女责经营与自已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材料二(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9分)(2)材料二,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2分)(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因素对世界文明进程有何影响?(2分)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记》卷十二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回答: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根本原因。(9分)②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8分)
(12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治国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耕织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的局部图。(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主要耕作方式各是什么?(4分)材料二&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政府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推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我国政府在农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我国政府在农村实行的改革措施分别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个省区。——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后汉书·杜诗传》材料三&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三辅黄图》卷二(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汉书·食货志》材料四&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图文,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何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4分)(2)据材料三,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3分)(3)基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3分)
16 / 108 页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解析版
17:28:44 &阅读 38 次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电影《天仙配》歌词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材料四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材料四中“新经济的萌芽”指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农业
参考答案:(1)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将农业与商业对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社会进步。(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商品经济发达。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4)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中“你耕田来我织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基本的生产模式是小农经济。第二小问,小农经济的特点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得出结论。第(2)问,第一小问,关于农商的关系,材料中提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可见反对大家弃农经商,由“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知希望大家都从事农业远离商业,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材料中关于农商关系的认识即农商对立。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认识影响了商业的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第(3)问,第一小问,材料中提及“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可见这一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联系所学可知,该时期资本活跃、商品经济发达。第二小问,从材料关键信息中提取即可,根据材料“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得出结论。第(4)问,第一小问,抓住关键信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可知,出现的“新经济的萌芽”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关系的变化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试题
@2015 高考资源网-无忧题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 中泛起了“微澜 ,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画了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F1为阻力,F2为动力)(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2)材料二中,明清时期的“新经济的萌芽”是什么?其出现的显著表现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
分析 (1)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一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所反映的经济形态并正确识记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2)解答本题需要正确掌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及标志.(3)解答本题需要正确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三的主旨及准确识记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解答 (1)题干所给材料一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表明,该经济形态为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具有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铁犁牛耕、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的特点.(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的萌芽”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明代江南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3)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故答案为:(1)特点: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铁犁牛耕、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2)“新经济的萌芽”指资本主义萌芽;表现:出现雇佣关系或“机户出资,机工从力”.(3)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选择题
9.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地改革B.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解答题
16.“封建”是历史学上一个重要却又含混的概念。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古籍中的“封建”是指“封土建国”。“封”是划分土地,“建”是建立国家。我们现在习惯将这一“封土建国”制度,称之分封制。西周时期推行“封建”制度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其分封的对象有哪些?(2)法国年鉴派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封建社会》一书中,将“封建”阐释为一种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特点的社会形态。古代中国的西周时期也存在一种依附关系,它以父系血缘为纽带,被称为什么制度?其核心是什么?其与分封制是何关系?(3)郭沫若、翦伯赞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主张“战国封建论”,将从战国到鸦片战争前的两千余年归为“封建社会”。如果采纳这一划分方式,那么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形成于何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选择题
6.据学者统计,从1860年到1936年,小农家庭的手织布在棉布消费总量中从96.8%下降到38.8%,自给率从46.1%下降到28.7%.小农家庭棉花自给占棉花消费总量的比重从69.4%降至10.9%.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中国的小农经济(  )A.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孤立状态B.在近代中国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C.趋于破产并将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D.与市场、商品经济的联系日渐紧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选择题
13.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是(  )A.山东地区 山西地区B.龙门碣石地区C.江南地区D.龙门碣石地区、山西地区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选择题
10.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开始推广B.民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选择题
1.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导致国内市场狭小②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③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④暴力斗争不断。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选择题
2.下表中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时间战争的结果或影响A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C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开放沙市、苏州等地为商埠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A.AB.BC.CD.D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选择题
3.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  )A.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B.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使得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的是什么_百度知道
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的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古代中国的经济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同于这一模式的“新兴经济”即商业经济模式。
采纳率:88%
来自团队:
安徽 那时不是一个省分属各道, 主要经济是和江南一样丝绸纺织业发达,南宋完成南移 。对此,有学者把宋代纸币的产生称为“金融革命”。北宋经济开始南移。纸币的产生和推行,标志着中国的货币从金属铸币时期开始演进到信用货币时期,由于工商业的高度繁荣,促使国家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
诞生了如首都东京那样的商品型经济,突破了以往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但不得不说他们的商品主要还是农副产品;这方面,中国真正出现关于商品经济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了,大致与西方相同
资本主义萌芽
商品经济。那个时候货物交流较以往频繁。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宋元时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bd中国新经济指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