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三大家臣叫韩什么家臣,刺客豫让简介,豫让击衣是怎么一回事

屡次失败的刺客豫让:为何还能成春秋刺客的典范?
屡次失败的刺客豫让:为何还能成春秋刺客的典范?
  豫让行刺的第一件事,就是更名改姓,伪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成功进入赵襄子的宫中修整厕所。首次行刺失败后,他不惜把漆涂满全身,使皮肤烂得像癞疮,把自己彻底毁容,然后假扮乞丐乞讨,再次开展行刺计划。   刺客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他们的活动一般非常隐秘,行刺目的往往以图在短时间内,让目标人物及其相关事物遭受致命打击。   中国职业刺客最早出现于时期,常由于政治原因,负责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其行刺动机较为单纯,往往因感激委托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带有一些侠的气息。秦以后的刺客,行刺动机多为金钱、名声、仇恨、政治等各类原因。   史学家著作《》中的《刺客列传》,刻画了一拨中国最早的刺客。如今被很多年轻人挂在嘴上、喜欢当玩笑话来开的那句“士为知己者死”,实际上始自于那个年代,而且在各种史料记载中,曾经真实地发生过。   持这种念的刺客们,往往被尊为“义士”,它不仅成为刺客们行走江湖的一种执业信条,也是古代义士们最为崇信的一种气节。   豫让成为刺客的动因   要说中国古代刺客,不得不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豫让。如今广为流传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就出自这名古代义士。他也被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   根据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中记载,豫让,是晋国侠客毕阳的。他先为做事,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但都未受到重用,让他觉得很是失败。
  郁郁不得志之际,豫让遇到智伯,成为对方的家臣,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智伯对他很尊重。在他看来,智伯对他有知遇之恩。   正待境遇好转,看似前途一片光明之际,豫让的人生事业却再次出现转折。公元前475年,智伯成为晋国执政,因卿大夫拒绝献出封地,于是他联合、二家共同对赵氏发动“”。   没想到,到了公元前453年,当时还是晋国卿大夫之一的赵襄子派人向魏、韩陈说利害,魏氏、韩氏竟然临阵反戈,联合赵氏反攻智氏,智伯被赵襄子擒杀。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属地,并将晋国完全瓜分了。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三家分晋”。其中赵襄子最痛恨智伯,还把智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   赵襄子就是赵毋恤,嬴姓,赵氏,名毋恤(亦作无恤)。公元前475年,执晋国国政20年的赵简子死了,其子赵无恤嗣立。后来成为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   所谓。主子没了,门客豫让无处可去,只好逃到山里。对智伯,豫让奉其为知己,却未能尽忠,空留一身遗憾,“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对赵襄子,他暗下决心,“吾其报知氏之仇矣”。   在那个年代,“报仇”最直接的就是改行当刺客,干掉襄子。自打立下那句千古传诵的誓言后,他的内心种下一颗顽强的种子:以后什么事都不干了,只为主公复仇。   但是行刺并不是豫让所擅长的事情,他被后世奉为四大刺客之一,也不在于他武艺有多么高强,而是因为他对自己誓言的坚守、对忠诚的执着。   首次行刺就失败   要杀人,首先就得改头换面。豫让第一件事,就是更名改姓,伪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干的是打扫厕所的活儿。凭借这身临时学来的手艺,他成功进入赵襄子的宫中修整厕所。   豫让的想法是,打算借襄子上厕所的时候杀死他。这个算盘倒是打得好,但说实话,豫让真不适合做刺客。第一次杀人,他就穿帮了。   虽然他如期等到襄子来上厕所,但襄子始终感觉厕所气氛可疑,这个修整厕所的人也从未见过,心一悸动,于是抓来一问,才发现眼前这人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一把刀子。襄子马上把他逮捕了。   豫让也没有屈服。被审问时,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动机:“欲为智伯报仇!”侍卫们都吆喝着要杀掉他,没想到,襄子倒格外开恩。   他无比感慨地说:“他是义士,我以后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在侍卫们的一片反对声中,最后还是把豫让放走了。那可是一个有着义士之风的年代。   不得不说一下襄子,此人生于五霸称雄的春秋末代,卒于诸侯兼并的战国早期。《史记》中所列赵国的襄子纪年,在位为33年(公元前457年-公元前425年),性格沉稳,颇有远略,见识不同常人。
  在赵简子(赵鞅)的一干儿子中,赵襄子最初一点优势都没有,母亲是从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诸子中名分最低,处于庶子的地位。在他小时候,甚至连赵鞅也看不上他。最初的太子也不是他,而是赵伯鲁。但赵襄子从小机敏好学,胆识过人,不似诸兄纨绔,乃至多年后他赢得父亲赵鞅的青睐,赵伯鲁被废掉,而他被破例立为太子。   前文提到的“智伯之怨”,实际上由来已久。赵鞅死后,晋国正卿由智伯取而代之。智伯与赵襄子曾有过多次合作,比如一同率兵包围郑国京师,他很瞧不起赵襄子,曾骂他“相貌丑陋,懦弱胆怯”。4年之后,再次一同讨伐郑国时,智伯还借酒醉将酒杯扔到襄子脸上。   面对这些屈辱,就连襄子手下的官兵都看不下去,主动请缨要求杀掉智伯,以洗刷耻辱。但襄子的回答是:“主君之所以让我做储君,很重要一点,就是因为我能忍辱负重。”   现在看来,他能容忍智伯,还不能容忍一个“义士”吗?哪怕,这是一个要杀自己的义士。   彻底毁容、毁声再上阵   按理说,豫让被逮个现行,又被宽厚仁慈的襄子给放掉,证明自己就不是杀人的料,理应就该收手了,心怀感恩才是。但是豫让根本不会,他心里还揣着那句誓言:士为知己者死。   他干了一件耸人听闻的事情,开始全面改造自己的外形:不惜把漆涂满全身,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同时又剃光了胡须和眉毛,把自己彻底毁容,然后假扮乞丐乞讨。   令人感慨的是,他现在这副样子,走在大街上,即使是他自己的妻子也不认得他了。不过,妻子说的一句话,又让他觉得对自己的毁灭还有待升级。妻子说,“这个人长像并不像我的丈夫,可是声音却极像,这是怎么回事?”
  没想到,豫让转而就活活吞下火炭,为的是烧坏声带,改变自己的声音。   就连朋友们也看不下去了,对豫让又是可怜又是惋惜,并且还泼起了冷水:“你这种办法很难成功,如果说你是一个志士还可以,但说你是一个明智之士就错了。”   他们为豫让支招:凭你的才干,如果竭尽忠诚去侍奉赵襄子,那他必然重视你和信赖你;待你得到他的信赖以后,你再实现你的复仇计划也不迟,而且你一定能成功。   但豫让听了这话后,不以为然地笑了。他认为,为了老朋友而去打新朋友,为旧君主而去杀新君主,这很不齿很不道德,也是一种极端败坏君臣大义的做法。   “今天我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阐明君臣大义,并不在于是否顺利报仇。”豫让和朋友的这句对话,得以窥见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复仇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复仇本身。   他说,“况且我已经委身做了人家的臣子,却又在暗中阴谋计划刺杀人家,这就等于是对君主有二心。我今天之所以明知其不可为却要这样做,也就是为了羞愧天下后世怀有二心的人臣。”   桥上行刺再失败,赵襄子成全一刺   尽管提前做了各种计划,把自己也弄得,最终豫让的算盘还是落空了。   毁容之后的豫让提前摸清了赵襄子某天的出行时间和路线,在他要外出的那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下。这座桥如今已成名胜古迹,古典中还有记载,名曰豫让桥,并被解释为豫让行刺赵襄子之处。   豫让桥国内据传有两座:一座为邢台豫让桥,如今在河北邢台市区内,在《顺德府志》中还有记载;另一处为赤桥,原名豫让桥,在太原市西南24公里的赤桥村,现存完好,桥为砂石砌筑,桥上勾栏围护,桥下晋水常流,赤桥所在的村因而被命名为赤桥村。   这天,赵襄子的人马果然行至此处。没想到还没到桥上,马儿突然受惊。襄子立马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派手下人去打探,果然。豫让再次被拿下。两人有一番经典对话。   显得有些生气的赵襄子,跟豫让理论起来:“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   豫让解释了自己的初衷,翻译成现在的话说就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偏偏赵襄子也很服这种人。但他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豫让团团围住。正犹豫怎么处置他,没想到豫让首先开口了。   豫让知道可能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令人惊讶的是,他随后向赵襄子提出一个荒唐的请求:请他脱下一件衣服,让自己象征性地刺杀一下,以完成最初的誓言。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最终襄子还是满足了豫让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而死。”据说,他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4小时热文
  清朝有很多位得&暴疾&而卒的皇帝。因为皇帝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很好,一般不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出生的时候,正逢实力强大的陈友谅大举进攻朱
  在我国古代,皇帝是六合八荒之主,普天之下是都他一个人的,几乎可以为所欲为,每
  太平天国是清朝末年的重大事件,它鼎盛时期,几乎占据了整个江东,是一支有实力与
  到了顺治后期,选宫女和选秀女才分开来。秀女必须是八旗官员的子女,但宫女只能是
  唐朝是我国古代王朝中一个非常值得称道的朝代,后世常常用&盛唐&来形容这个朝代
韦皋出身& 京兆韦氏&, 唐代宗大历初年,从建陵 挽郎任上调补为华州参军,累官被
  虽然明朝的皇帝们都继承了朱元璋那股子不服输的性格,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都特别的
梁师成外表愚讷谦卑,看上去老实厚道,不象是能说会道的人,实际上却内藏奸诈,善察言
说到宋朝,大家公认的最大的弊病就是重文轻武,所以导致宋朝经济发达,但是军事实力弱
崖山海战,发生在1279年。是宋朝军队和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崖山海战
  在我们的生活中,说到中国,常常会用华夏、中华等词汇来代指中国。但与此同时,中
  古代书生上京赶考,可不像我们现在去外地读书那么方便,他们缺少方便的交通工具。
  清朝入关的第二年,顺治皇帝即召集一帮文臣着手修撰《明史》,这也是为自己的统治
  隋唐以后,宦官就有了一种新的称呼&&太监。作为可以在后宫之中随意行动的男人,
  从古至今,人可以分两类:穷人和富人。古代的时候大多数百姓们没有强大的背景,人
  在清朝历史中,军队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绿营军、八旗军。第二
  相信大家一定都在古装电视剧中看过这样的情节:某些人犯了死罪正准备接受行刑时,
  现在教科书上形容中国,大概是&地大物博&。但在古代很长时间里,恐怕得换个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阵亡一千八百万,仅次于苏联卫国战争(两千七百万),算成
  一直好奇:为什么苹果公司的标识,是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直至今天,偶然看到,才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忧外患,民族矛盾越加严重,阶级矛盾也日益激化。清政府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虽然联合国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会员,但是仍然有很多脱离政
  每年9月18日,国人都在痛心1931年那场震惊世界的&九一八&国耻,那一幕两
  1944年的松山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攻坚战。拥有无数重炮、超级巨炮的美军在太平洋
  邱少云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在一次潜伏任务中,所在潜伏区被敌军的燃烧弹射到,火势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在其成长与革命生涯中,曾长期驻留于西方,耳濡目染于
  韦克菲尔德战役是英格兰玫瑰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日
  中国女战俘常常被日本人当作盾牌推上了战场,但她们不会就些投降叛变。在过去接受
  在中国十四年抗战中,每个中国人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抗战的很多细节大家都记
  1941年,日本做了一件直接让希特勒崩溃的事情,就是偷袭珍珠港,成为了太平洋
  全面抗日战争一共持续了8时间,中国几百万军队,日军进入中国的总兵力不到200
  在很多影视作品和人们的印象中,大刀在肉搏战中已经成为抗战中中国军队的象征,而
北京故宫作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那么故宫是哪个朝代建的呢?
  武当山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还是中国的道教圣地,而最为虔诚信徒们膜拜的莫
影视剧中的天地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它其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他们的秘密联络点就是
经常吃牛肉的我们,都知道牛大概有多大,算是大型的哺乳动物了,但是看到世界上最小的
如果问大家世界上最快的车是什么车,有一些人或许会说是&超音速车&。毕竟,它是第一
海豚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世界上最奇特的人兽恋,就是一只海豚
  在当年,黄金荣和杜月笙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来头很大,无人敢欺,而黄金荣怎么也
  对联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常常是文人雅士之间消遣的方式,三五个知己好友坐在一起
  如果小编说考古挖掘出来孙悟空墓,恐怕有很多人都说小编傻了,孙悟空是《西游记》
  在神雕的剧情中,始终没出现过小龙女的真名,只是金庸老先生在写这部神雕的时候曾
  按照不同的记载,其中有个说法是:他的诗歌现存量超过《全唐诗》总集,号称中华之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quot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岁寒,冬季,如今已是深冬,很多地方有了雪花飘落,很多地方在期待雪花飘落,我们
  趣历史小编为大家整合了古诗词中最惊艳的九次初见, 一眼千年!&&n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大家都知道&黄花闺女&这个词,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四大刺客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四大刺客指史书中记载的刺客。《·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称为“四大刺客”。他们的信条都是“”。他们以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撼动山河的壮举,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侠义之名,使自己的英名万古流芳。
四大刺客说法一
四大刺客专诸
——鱼腹藏剑
(?—前515年),棠邑人,今南京六合区人。屠户出身,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一次,专诸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其妻一唤,他便束手而回。恰巧路过此地,问何故,专诸答之,屈一女之手,必伸展于万夫之上。遂深为敬佩,遂结为八拜之交。伍子胥知公子想杀,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
公子姬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二弟夷,三弟季札。诸樊知道三弟季札贤,故不立太子,把王位依次传给三个弟弟,想最后把国家传到季札手里。诸樊死后,传余祭。余祭死,传夷。夷死,当传给季札;但季札不肯受国,隐匿而去,夷之子僚便自立为。
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而接替父位。因而本想继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机夺位。
公子姬光相当厚待,并敬其母。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犹豫不决。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全专诸成大事自缢而死。专诸葬母后,便一心一意与公子谋划刺僚之事,并献计说王僚爱吃“鱼炙”(烤鱼),可藏利剑于鱼肚,伺机刺杀。为此,专诸特往太湖学烧鱼之术,经过三年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
时机已成熟,公子姬光入见吴王僚,说:“有从太湖来,善炙鱼,味甚鲜美,请王辱临下舍尝之。”王僚欣然允诺,答应来日便去。姬光连夜预伏甲士于地下密屋中,又命暗约死士百人,在外接应。
虽答应,但恐公子姬光有阴谋,故赴宴时戒备森严,从王室到姬光家厅堂内外布满甲士,操长戟,带利刀,吴王僚身穿三重盔甲,亲信更是不离左右。
酒过数巡,姬光托言脚痛难忍需用帛裹紧,便躲入地下密屋。过了一会儿,进献鱼炙,手托菜盘,两列武士夹专诸赤膊跪地用膝盖前行,专诸已将锋利的“鱼肠”剑暗藏于烧好的鱼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吴王僚,力大透过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吴王僚大叫一声,立即死亡。旁边卫士一拥而上,刀戟齐下,将专诸砍为肉酱。
公子知事成,即令伏兵齐出,将吴王僚卫士尽数剿灭。
公子姬光既杀,便自立为,即名噪历史的吴王。
后人纪念:
阖闾既立,便封之子专毅为上卿,并根据专诸希望葬在泰伯皇坟旁的遗愿,从优安葬专诸,如今鸿山东岭仍有“专诸墓”存。相传无锡市大娄巷的“专诸塔”,是阖闾替他葬的优礼墓,但文革时被拆除。邑人秦颂硕曾写“专诸塔”一诗:“一剑酬恩拓霸图,可怜花草故宫芜;瓣香侠骨留残塔,片土居然尚属吴。”
因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旧时城内居民时常前往焚香祭奠。现在苏杭一带的名菜“糖醋鱼”乃“”的简称或俗呼,就是‘全炙鱼’(有称‘全鱼炙’者)的传承及代表,而它的发明者正是教做鱼的人,春秋时期名厨公(或太湖公)。
四大刺客聂政
——弟忠姐烈
(?—前397年),轵邑深进里(今河南省县轵城南)人。春秋末期,韩国大夫受丞相的迫害流亡他国。他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恨,刺杀侠累。后闻听魏国轵地人聂政因杀人避仇,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在市场做市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严仲子遂赴齐,寻至聂政所居,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赠黄金百镒与聂母为礼。聂政坚持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
不久,聂母辞世。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此后,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无一切后顾之忧后,聂政到严仲子府问得其仇家具体情况,并谢绝严仲子为他提供的敢死队相助的要求,只身去韩国为严仲子报仇。
府宅护卫森严。方时侠累正高坐府堂,执戟甲士侍立两旁。仗剑直入,诸多甲士反应不及,聂政以白虹贯日之势长剑已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命丧。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齐上围攻聂政。聂政仗长剑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而死。
聂政死后,韩王暴其尸于市,悬赏购求能辨认其人者。聂政姐闻听消息,即刻与人言:“此必聂政,昔蒙韩相仇人国士相交,政必报其知遇之恩,我当往认之。”遂动身赴韩,至市,果认出尸乃聂政。聂嫈抱尸恸哭,大声道:“此轵地深井里人吾弟聂政啊!”
当时有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王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他的亲人恐怕也难逃重罚。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嫈回答:“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是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认识吾弟聂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聂政不过是因为我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任聂政的英名埋没!”
话说完,长呼三声 “天!”然后自杀于聂政的尸体旁。有市人感其姐弟侠义,收其尸厚殓之。
后人纪念:
聂政的家乡(今市)父老为其修建了衣冠冢,以示纪念。至宋代,又在冢前建起祠。历经几代修葺,保留至今。聂政的另一纪念地在河南禹州市,名曰聂政台。四十年代以聂政的事迹写了一篇著名的历史剧《棠棣之花》,他以诗人的激情,赋予了聂政、聂嫈姐弟新的内涵,再现了两千多年前残酷的那一幕。另外,东汉时所作的名曲《》也是歌颂聂政的壮举的。
四大刺客豫让
豫让,间人。为晋卿知(通“智”)瑶家臣。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知氏。豫让用漆涂身,使哑,暗伏桥下,谋刺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自杀。见《·》。
最初是给范氏,然后又给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知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对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知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知伯灭掉了,消灭知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就是智伯在晋国里的领地)。赵襄子最恨知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赵襄子就是,公元前475年,执晋国国政二十年的按照自然规律死掉了,其子赵无恤嗣立。
逃到山里,思念的好处,怨恨把知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了酒浆,发誓要为知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被赵襄子逮捕。被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欲为知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知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过了不久,为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
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即,据传有两处,其一在河北邢台市区内;其二在北一里处.因邻村,村以桥得名,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知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知伯的家臣。知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知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知伯矣!”遂伏剑自杀。
豫让的事迹传开,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而悲泣。
豫让行刺赵襄子,,备尝艰辛,虽未成功,却用生命报答了的知遇之恩。他为知己献身的精神令人感佩。他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重视他,尊重他,给了他尊严,所以,他要舍命为智伯复仇,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他的人格。
《》有言:“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吴宫,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赵厕即指之事。
四大刺客荆轲
——图穷匕见(公元 前227)
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始改姓荆。他喜好读书击剑,曾向卫元君游说,不为所用。六年(前241),秦取卫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作为秦的治所,将迁至野王(今河南泌阳),成为秦的附庸。荆轲于是到四方游历,结识了许多豪杰志士。在,他与讨论剑法,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他就扬长而去。在,他与弈棋赌博,争棋路,鲁句践对他加以呵斥,他仍是不予计较,悄然离去。随后,荆轲来到,与当地的狗屠夫和擅长击筑的交上了朋友。荆轲喜好喝酒,整天与狗屠夫、高渐离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后,高渐离击筑,他和着乐声唱歌,唱着唱着就哭起来了。
话说在秦国做人质的逃回了燕国。他看到将要吞并六国,如今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于是对他的太傅鞫(jū )武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鞫武回答说:“秦国的势力遍布天下,地盘广大,如果它们再用武力胁迫韩,那么易水以北的局势还不一定啊。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去触犯秦国呢?”太子说:“那可怎么办好呢?”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时候,樊於(wū)期
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收留了他。太傅进谏劝告太子说:“不能这样做啊。残暴,又对燕国一直怀恨在心,如此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了,更何况他知道樊将军在这里!这就好比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灾祸难以避免了。我想,即使和再世,也无力回天。太子您还是赶紧打发樊将军到匈奴去,以防泄露风声。请让我到西边去联合三晋,到南边去联合齐楚,到北边去和匈奴讲和,然后就可以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太傅的计划旷日持久,我心里昏乱忧虑得要死,恐怕一刻也不能等了。况且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樊将军穷途末路,才来投奔我,我怎么能因为秦国的威胁,就抛弃可怜的朋友,把他打发到匈奴去呢,这该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太傅您得另想办法才好。”鞫武说:“燕国有一位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太傅您代为介绍,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
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左右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好。”
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大不如当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尽力想想办法。’我从来就没把您当外人,于是把你举荐给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处走一趟。”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田光这番话的意思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转达了田光的临终之言。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定后,太子离席,给荆轲叩头,说:“田先生不知我是个无能的人,让您来到我面前,愿您有所指教。这真是上天可怜,不抛弃他的后代。如今秦国贪得无厌,野心十足,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为己有,不使各诸侯全部成为自己的臣下,它是不会满足的。现在秦国已经俘虏,占领了韩地,又发兵向南攻打楚国,向北进逼。(jiǎn)的大军已逼近漳水、,而又出兵太原、云中。赵国哪里能抵抗秦国的攻势,一定会投降。赵国向秦称臣,大祸就落到燕国头上了,燕国国小力弱,多次遭受兵祸,现在就算征发全国力量也不可能抵挡住。诸侯都屈服于秦国,没有谁敢和联合。我私下考虑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贪图这些厚礼,我们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了。如果能劫持秦王,让他归还侵占的全部诸侯土地,就像当年劫持那样,那就更好了;如果秦王不答应,那就杀死他。秦国的大将在国外征战,而国内又大乱起来,那么君臣必定会相互猜疑。趁这个机会诸侯就可以联合起来,势必击破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但不知道把这个使命托付给谁,希望先生您给想个办法。”
过了一会儿,荆轲才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求荆轲不要推辞。荆轲这才答应下来。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让他住在上等的馆舍,太子每天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断地进献车马和美女,尽量满足荆轲的欲望,以便让他称心如意。
过了很久,荆轲还没有动身的意思。这时,秦将王翦攻破,俘虏,占领了。又挥军北进,掠夺土地,一直打到南部边境。太子丹非常恐惧,就向荆轲请求说:“秦国军队早晚要渡过易水,我虽然愿意长久地侍奉您,又哪里可能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想向您请求行动了。现在去了如果没有信物,那就无法接近。现在秦王正用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悬赏缉拿樊将军。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乐于接见我,这样我才能有报效太子的机会。”
太子丹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又怎么忍心为了自己的私事而伤害忠厚老实的人的心,还望您另想个办法。”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里去见樊于期说:“秦王对您可以说太狠毒了,父母和同家族的人都被杀害了。现在又听说悬赏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求您的头颅,您打算怎么办呢?”
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次想到这些,就恨入骨髓,考虑再三,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报仇罢了。”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建议,不但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而且可以为您报仇,您看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您究竟想怎么办?但说无妨。”荆轲说:“希望能得到将军的首级,进献秦王,秦王必定很高兴,就会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进他的胸膛。这样,您的大仇可报,遭受的耻辱也可以洗刷了。将军可有这番心意呢?”
樊於期袒露出一条臂膀,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彻心胸的事情,居然在今天能听到您的指引。”说完就自杀了。太子听说后,赶紧驾车奔去,趴在樊於期的尸体上痛哭起来,极其悲伤。事情既然无可挽回,于是就只好收敛樊於期的头颅,用匣子封存起来。这时候,太子已经预先寻到天下最锋利的匕首,那是从手里用一百金才买到的匕首。太子让工匠用毒药水淬染匕首,拿它在人身上试验,只要流出一点儿血,那人就会立刻死去。于是准备行装,送荆轲动身。
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别人都不敢正眼看他。于是太子就派秦武阳做荆轲的助手。荆轲正等着另一个人,想跟他一起去,那人住得远,还没有赶到,荆轲为此滞留等他。过了好几天还没有出发。太子嫌他行动缓慢,怀疑他要反悔,于是又去请求他说:“时间已经不多了,你难道不打算去了吗?请让我先派秦武阳去吧。”荆轲生气了,喝叱太子说:“我今天去了如果不能回来,就可能因为秦武阳这小子!如今我拿着一把匕首到吉凶难测的秦国去,之所以还不动身,是要等我的朋友一起走。现在您既然嫌我行动迟缓,那就诀别吧!”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到了易水岸边,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这时,击起了筑乐,荆轲和着曲调唱起歌来,歌声凄厉悲怆,人们听了都流下眼泪,暗暗地抽泣。荆轲又踱上前唱道:“风萧萧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复还!”接着乐音又变作慷慨激昂的羽声,人们听得虎目圆瞪,怒发冲冠。于是荆轲登上马车飞驰而去,始终没有回头看一眼。一行人到秦国以后,荆轲带上价值千金的玉帛等礼物,去见的宠臣。蒙嘉替他事先在秦王面前美言道:“确实畏惧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兵和大王对抗,情愿让国人做秦国的臣民,和各方诸侯同列,像秦国郡县一样进奉贡品,只求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燕王非常害怕,不敢亲自来向大王陈述,特地斩了樊于期,并献上督亢的地图,都封装在匣子里,燕王又亲自在朝廷送行,派来使者向大王禀告。请大王指示。”
秦王听了这番话后十分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置之礼,在接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封藏头颅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按顺序走上前去。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陡变,浑身发抖,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朝秦武阳笑了笑,走上前去向谢罪说:“他是北方荒野之地的粗人,没有见过世面,今日得见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加宽容,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取过来。”荆轲就取过地图奉献上去,打开卷轴地图,地图完全展开时露出了匕首,说时迟那时快,荆轲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过匕首就刺向秦王,秦王大吃一惊,抽身而起,挣断衣袖。秦王赶忙伸手拔剑,剑身太长,卡在剑鞘里了。当时情况紧急,剑又竖着卡得太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来。荆轲追赶秦王,秦王只好绕着柱子逃跑。群臣都惊慌失措,由于突然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一个个都失去了常态。而且按照秦国的法律,大臣在殿上侍奉君王时不得携带任何兵器,守卫宫禁的侍卫虽然带着武器,但都站在殿外,没有的命令不能上殿。这时御医用他身上带着的药袋向荆轲投去,荆轲一振臂将药囊击碎。此时大臣们如梦初醒,一起上前与荆轲肉搏。秦王正绕着柱子跑,不知怎么办好,趁这个机会大臣们才对他大喊:“王负剑!”秦王这才拔出剑来砍荆轲,一下子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重伤跌倒在地,于是举起匕首向秦王投去,没有击中,扎在柱子上。秦王又砍荆轲,荆轲八处受伤。荆轲自知事情失败,就靠着柱子大笑起来,叉开两腿大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无非是想活捉你,得到归还侵占土地的凭证去回报太子。”两旁的人赶过来把荆轲杀了,头昏目眩了好久,才回过神来。
后来秦王对群臣论功行赏,处罚也根据情况,分别对待。秦王赏赐黄金二百镒,说:“无且爱我,以药投荆轲。”
于是秦对燕十分愤恨,增派军队赶往旧地,命令的部队去攻打,十月攻陷。、太子丹等率领精锐部队退守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燕王急了,只好采用代王赵嘉的主意,杀了太子丹,打算献给秦王。但只是暂时撤军,五年之后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秦国统一天下。
后来,荆轲的好友利用击筑的机会见到,他用筑投击秦始皇,想为燕国报仇,结果也没有击中,反被杀死。
〔战国〕荆轲
壮士一去兮
仰天呼气兮
四大刺客说法二
四大刺客:、、、荆轲。
春秋时期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和专诸是差不多同时代的人。被刺死之后,其子逃出吴国,暗中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并周游诸国,希望联合诸侯,共同出兵讨伐。庆忌此人有“万人莫当之勇”,可“走追奔兽,手接飞鸟,骨腾肉飞,拊膝数百里”。阖闾曾派骑兵追杀他,竟追之不及,又命人乱箭齐射,却被庆忌空手接住或打落。如此看来,庆忌可当“天下第一勇士”之称。而且庆忌也不仅仅是个头脑简单的武夫而已,阖闾评价他是“明智之人,归穷于诸侯,不下诸侯之士”。对这么一个可怕的对手,自然会感到非常不安,于是又与商量对策。伍子胥便向他推荐了要离。
要离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但智术非凡,有万人之勇,是当地有名的击剑能手。今之一,东岭山上的“磨剑石”,相传就是当年磨剑的石块。
要离尽忠义之心,献用苦肉之计。一日在朝与斗剑,先用竹剑刺伤公子光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修治舟舰,常在左右,同谋举事。
不久,庆忌领军渡江,准备攻打阖闾。要离趁其不备,左手持矛从庆忌身后狠狠刺去,当即刺穿庆忌胸膛。不料庆忌竟不得就死,返身一把抓住,抓住他的小腿将其头下脚上倒提起来,大笑着将他浸入江中三次,又坐下将要离放在膝上笑道:“嘻嘻哉!天下之勇士也,乃敢加兵刃于我。”左右欲杀要离,庆忌却阻拦道:“岂可一日而杀天下勇士二人哉!”命令放要离还吴,自己却拔出长矛,喋血而死。
要离在回国途中,渡至时,忽然悲痛不已,不肯前行,还说:“杀吾妻子以事其君,非仁也;为新君而杀故君之子,非义也。”认为自己没面目再见天下之士,回到,金殿要离,要离不愿受,说:“我杀庆忌,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然后在殿上自杀,他这样做,一方面是告诉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是感谢庆忌的知遇之恩,所以他只有死了,凄凉而又悲壮。勇士死于勇士之手这本身就是个悲剧,而勇士又自己结束自己的性命就不得不说是震撼了。
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刺客列传 豫让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