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烟草工业公司有亏损的吗

这利润怎么算出来的?企业亏损了,税务局说你骗鬼呢,没利润就按开票金额交税,贸易业_转发(zf)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这利润怎么算出来的?企业亏损了,税务局说你骗鬼呢,没利润就按开票金额交税,贸易业
这利润怎么算出来的?企业亏损了,税务局说你骗鬼呢,没利润就按开票金额交税,贸易业不低于2%,制造业不低于4%
  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5%,远超市场预期,前值增长9.8%,预期增长9.8%。  <span style="color:#ff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4%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334.1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974.9亿元,同比增长8.2%;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0.6亿元,下降3.7%;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342.4亿元,增长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73.6亿元,增长10.8%;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169亿元,增长5.9%。  1-11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549.8亿元,同比下降36.2%;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4306.8亿元,增长1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477.5亿元,下降10.1%。  1-11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个持平,10个减少。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倍,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3%,纺织业增长4.4%,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2.2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7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7.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5%,汽车制造业增长12.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7.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2.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1万亿元,同比增长4.4%;发生主营业务成本88.4万亿元,增长4.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5%。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05.8万亿元,同比增长6.7%;负债合计59.4万亿元,增长5.6%;所有者权益合计46.4万亿元,增长8%;资产负债率为56.1%。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9%;产成品存货39682.6亿元,增长0.5%。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6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1.7元,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23.3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4.1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7.9天。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745.7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10月份加快4.7个百分点。
表12016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1-11月同比增长1-11月同比增长(亿元)(%)(亿元)(%)总计4.460334.19.4其中:采矿业44135.5-5.91549.8-36.2制造业5.254306.81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6186.01.04477.5-10.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0.910974.98.2其中:集体企业6061.5-0.4420.6-3.7股份制企业5.141342.4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915073.610.8其中:私营企业6.321169.05.9注:经济类型分组之间存在交叉,故各经济类型企业数据之和大于总计。表22016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分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资产负债率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元)(元)(万元/人)(%)(天)(天)总计5.8585.76111.7123.356.114.137.9其中:采矿业3.5183.7150.676.261.214.241.0制造业5.8385.76132.4124.554.614.93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9787.5142.2185.060.90.624.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5.2782.4657.9144.361.616.943.9其中:集体企业6.9484.75127.9112.661.116.725.1股份制企业5.6485.88111.8125.357.014.43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6.6285.02122.7114.054.314.653.6其中:私营企业5.7687.64183.4121.951.111.526.3表32016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1-11月同比增长1-11月同比增长(亿元)(%)(亿元)(%)总计4.460334.19.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0598.7-4.0850.0156.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5726.1-20.0-376.0-141.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5930.3-8.9376.1-10.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5770.75.1412.97.6非金属矿采选业4916.01.8342.0-4.1开采辅助活动1167.9-19.1-56.5-372.9其他采矿业25.817.31.30.0农副食品加工业61599.95.62918.86.3食品制造业21204.97.91781.211.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6507.45.91587.45.4烟草制品业7939.4-8.3944.8-19.4纺织业36899.84.21904.84.4纺织服装、服饰业21194.64.91184.93.6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13671.23.5802.7-2.3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3225.66.3763.13.0家具制造业7612.68.4462.910.0造纸和纸制品业13228.66.2698.311.4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6955.24.1470.9-3.9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4950.74.5832.09.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30682.6-2.41632.0215.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8853.35.34473.214.4医药制造业25068.79.72651.315.3化学纤维制造业6866.92.8297.511.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9315.65.11782.58.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5678.05.13536.811.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7044.4-1.91402.5274.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8208.24.51626.637.4金属制品业34408.65.01874.66.1通用设备制造业42857.92.72682.11.0专用设备制造业33205.64.81875.63.5汽车制造业71455.414.05947.112.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4436.21.0853.32.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65483.96.34181.11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7348.47.44118.117.7仪器仪表制造业8263.38.4678.611.1其他制造业2317.47.5131.31.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3557.85.8174.9-0.9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844.83.735.6-19.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9041.90.73892.3-12.4燃气生产和供应业5301.61.3417.25.7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842.48.7167.914.7  附注:  1、指标解释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  主营业务成本: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  资产总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合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包括应向客户收取的货款、增值税款和为客户代垫的运杂费。  产成品存货: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100%,单位:%。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单位:元。  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累计月数×12×100,单位:元。  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平均用工人数÷累计月数×12,单位:万元/人。  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计×100%,单位:%。  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360×平均产成品存货÷主营业务成本×累计月数÷12,单位:天。  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60×平均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累计月数÷12,单位:天。  在各表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栏中,标“注”的表示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负数,即亏损;数值为正数的表明利润同比增长;数值在0至-100%之间(不含0)的表明利润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00%的表明由上年同期盈利转为本期亏损;数值为0的表明利润同比持平。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和增长量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统计局解读】  11月份工业利润增长加快 前11个月企业效益稳步向好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解读2016年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国家统计局12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9.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利润同比增长14.5%,增速比10月份加快4.7个百分点。  一、生产销售增长加快和价格上涨使当月利润增速加快  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10月份加快,主要原因有:  工业生产、销售增长均有所加快。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2%,增速比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2%,增速比10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  价格涨幅明显扩大。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10月份扩大2.1个百分点。  电子、专用设备和石油加工等行业拉动明显。11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45.4%,10月份为下降9.7%;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7.9%,10月份为下降3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62.7%,增速比10月加快69个百分点。以上三个行业合计拉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6.1个百分点。  二、1-11月份企业效益稳步向好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9.4%,企业效益向好态势逐步稳固。具体表现在:  工业生产者价格明显上涨。1-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8%,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显示国内工业品市场需求不足局面有所缓解。  采矿业利润降幅收窄,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1-11月份,采矿业利润同比下降36.2%,降幅同比收窄2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0%,增速同比加快5.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8.1%,增速同比加快7.4个百分点。  企业利润率有所上升。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5%,同比上升0.26个百分点。  三、企业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成效继续显现  企业库存水平有所降低。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0.5%,增速同比放缓4.1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4.1天,同比减少0.5天。  企业杠杆率有所下降。11月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单位成本有所降低。1-11月份,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6元,同比下降0.14元。  尽管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但目前工业领域提质增效仍然面临不利因素,一是利润增长较快是基于上年较低基数。月份,工业利润同比下降1.9%,利润两年平均增速仅为3.6%,低于工业生产两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二是利润增长过多依赖于石油加工、钢铁等原材料行业价格反弹。1-11月份,因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原材料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9%,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贡献21.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贡献19.9%。三是“回款难”仍然是当前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较大障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9%,增速比主营业务收入高4.6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7.9天,同比增加1.4天。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化,工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新增长动能不断积蓄,工业企业效益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专家点评】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何新调研报告:我国烟草工业进入WTO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对策
我的图书馆
何新调研报告:我国烟草工业进入WTO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对策
何新(2000年9月)
按:以下报告是何新先生于2000年秋季写报中央及国务院领导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中的若干具体建议,后来得到采纳,烟草产业体制发生重大改变。本文拟收入《何新著作全集.第二编(经济政治论集)》。
一、烟草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1)中国是世界第一烟草大国。据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烟民总数约为3.1亿,约占世界吸烟人口的1/3;平均每年收购烟叶220万吨,约占世界烟叶总量的35%(即使每年今后只收200万吨,也占世界总量的32%);年生产卷烟3380万箱,约占世界卷烟总产量的32%。
(2)中国烟草总公司1982年成立,由于当时好烟在市场上供应短缺,烟草生产在&#8220;九五&#8221;以前走了一条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8220;速度效益型&#8221;路子.
但到1999年底:我国两烟(烟叶.卷烟)产量已跃居世界第x,烟草产业拥有固定资产净值789亿元,全行业累计实现税利近9000亿元。2000年全行业预计实现税利1000亿元。&#8220;九五&#8221;期间预计实现税利累计4692亿元,为&#8220;八五&#8221;期间实现税利2532亿元的1.85倍。
烟草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烟草工业现有职工约50万人,云南省的烟农1200万,全国约3600万。中国烟草工业已经形成巨大规模,但面临中国加入WTO的日趋逼近,不能不对中国烟草工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和反思。
(3)国家财政收基本来源是税收。而烟草税收,在财税中占据重大份额。去年,全国财政收入11368亿元,税收10311亿元,烟草税收989亿元,约占国家税收总数的10%。作为国家财税重要支柱的中国烟草业,&#8220;七五&#8221;和&#8220;八五&#8221;10年间,实现税利达4000多亿元之巨,位居全国各行业之首。
在全国烟草产业中举足轻重的云南烟草业,&#8220;七五&#8221;和&#8220;八五&#8221;期间,创造税利达1155.89亿元,约占全国烟草产业实现税利总额的30%。去年,在处境十分限难的情况下,仍然实现工商税收348亿元,占全国烟草产业工商税收总额的35.2%。
二、烟草工业面临形势极为严峻
(4)中国烟草业从全面看来是繁荣的.但实际上随着形势发展,制约烟草稳定、健康发展的方向和深层问题已经日趋严重。行业&#8220;垂直管理&#8221;与财政&#8220;分灶吃饭&#8221;、&#8220;专卖专营&#8221;与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中国烟草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作为国家财税收入&#8220;台柱子&#8221;的中国烟草业、特别是这个产业的&#8220;龙头&#8221;云南烟草,目前面临的危机是深刻的。从国内市场看,主要表现之一是从1998年下半年以来,烟草市场持续低迷,卷烟批发价节节下滑,在低价格水平上徘徊。
(5)全国烟草产业出品的卷烟,除云南、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和福建等少数省、市烟厂生产的品牌外,绝大多数产品市场已经低于烟草公司的调价;产品大量积压,生产计划锐减,表现为生产过剩的产销形势严峻 。
因之,不少企业为了完成税收指标,已经不顾销售利润率而&#8220;杀鸡取蛋&#8221;,盲目生产中高档卷烟造成大量积压,同时拼命压缩低档卷烟人为造成市场短缺;产品结构严重扭曲。
不少企业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产量、甚至不惜&#8220;闯红灯&#8221;违规超烟草管理指标和计划而生产,另一方面在销售上低价倾销;不仅效益低下和浪费严重,而且严重冲击市场,扰乱正常的流通秩序。不少企业长期依赖地方政府返还税款维持生存,有的甚至靠制售假烟和&#8220;模仿&#8221;云南和上海的名牌卷烟获利。
(6)目前,全国至少有50%以上的烟厂长期严重亏损,不少企业实际上早已陷入资不抵债的破产窘境。承担着国家沉重的税收任务的云南红塔集团、昆明烟厂、上海烟厂、湖南长沙和常德烟厂等中国烟草产业的支柱企业,处境日益艰难。以云南烟草业为例,由于国内产销形势不断恶化,去年与上年相比,1999年总税利下降35亿,上交中央税收减少8亿元。今年一季度,云南烟草产销形势继续恶化,效益与去年同期相比锐减15亿元;预计今年实现税利还将下滑。
三、国内烟草业当前主要问题是散、乱、差
(7)中国烟草业的现状,一言以蔽之:散、乱、差。
&#8220;散&#8221;,指生产企业过多,全国计划内烟厂多达180家,计划外地方小烟厂约44家。利益团体分散。
多年来,由于存在指烟草为"夕阳产业"及盲从国际禁烟舆论的误导,国家重点烟草生产企业缺少政策引导和扶植。国内烟草业不能作广告,不敢树立驰名商标,也未形成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全国达到10万箱生产规模的烟厂多达92家,而年生产规模在30万箱以上的也有14家。
(8)&#8220;乱&#8221;,主要是市场秩序混乱。由于利益主体分散,地方封锁日益激烈.国家专卖变为地方专卖,各省土政策只卖本地烟不准卖外地烟;市场竞争的法则被破坏,恶性倾销。导致好的企业难以生存,差的企业借地方保护政策钻国家政策空子得以维持发展。
因此假烟、超计划生产的烟,非法生产的烟,走私烟累禁不止。据专家估计以上四种烟每年在中国市场销售约达500万箱之多.仅此一项导致国家每年损失税收即达160亿元人民币以上。
&#8220;差&#8221;,是企业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中国92家10万箱以下的小企业除四家有赢利外,其余均是亏损企业。以2000年上半年的统计分析看:全国烟草除云南外平均单箱税收约为2758元,而去年的平均单税利为5587元。
(9)中国烟草业近年来徘徊不前、甚至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主要与烟草税制改革滞后,烟草产业散、乱、差的壮况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关。所谓"中央专卖"形同虚设,地方封锁层层分割国内市场。归根结底,就是国家烟草业管理失控,产业政策长期&#8220;吃大锅饭&#8221;,形不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当前,中国烟草产业&#8220;一散、二乱、三差&#8221;的现状,在世界烟草生产行业中是罕见的。我国每年3200多万箱的卷烟生产计划指标,分散在数百个地方烟厂。最大的云南红塔集团年计划仅得160万箱,但其实际生产能力在年700万箱以上。该集团拥有世界居于领先地位的现代卷烟生产流水线,但常年处于半闲置状态。产能闲置率高达30%以上。而一些地方小厂,尽管设备差、生产能力低,生产成本高,但每年也能从烟草局分得几万箱的生产计划指标。结果&#8220;大的吃不饱&#8221;、&#8220;小的吃不了&#8221;,这些小厂经常靠转卖指标给大厂维持生存。
(10)目前充斥全国市场的卷烟品牌多达2000个以上,价格十分混乱。各地卷烟在地方政府和地方&#8220;专卖&#8221;的保护下,在各自行政管辖区内&#8220;占地为王&#8221;。
例如,为国家烟草财税提供重大份额,在全国拥有广大市场需求的&#8220;红塔山&#8221;、&#8220;云烟&#8221;、&#8220;中华&#8221;、&#8220;白沙&#8221;等名优产品,市场份额难以扩展,有的甚至逐年萎缩。
相反,许多品牌出不了省、甚至在本地也滞销的杂牌卷烟,却通过下任务、压指标、搭配销售、低价倾销、甚至强买强卖挤占各省地区市场。地方实力集团依靠地方封锁排斥名优产品。
混乱无序的恶性&#8220;竞争&#8221;,导致各地设备技术低劣的小烟厂&#8220;死不了&#8221;,而名牌大企业也&#8220;活不好&#8221;,吃亏的是国家财政。目前占全国烟厂总数一半左右的小烟厂,产量仅占全国卷烟总产量的8%,税利仅占4%,累计亏损高达22亿元。却在地方保护下占据着庞大市场资源,亟需进行整顿。
四、国家烟草工业面临严重的国际挑战
(11)从国际市场看,随着中国进入WTO,国内市场国际化,中国民族烟草业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中国是世界第一烟草消费大国,也是大市场,常年吸烟人口约占世界总吸烟人品的25%,总数高达3.1亿人。这一块巨大市场,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烟草商关注的焦点。
从1995年至1999年,中国国内烟草行业平均收购烟叶220万吨,约占世界烟叶总量的35%;生产卷烟3380万箱,约占世界卷烟生产总量的32%。
目前,中国烟草出口十分困难,远远不象跨国烟草公司那样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中国烟草业的市场资源,基本上是依靠国内市场提供。从1995年至1999年,烟叶出口总量仅占世界烟草出口总量的3.5,卷烟品出口总量世界市场占有率仅为1.8%,可以说,海外市场微乎其微。
(12)与国际跨国烟草生产组织相比,中国烟草产业发展至今仍然处于较幼稚形态。
中国目前仍没有能与跨国烟草公司如&#21;&#8220;万宝路&#8221;相竞争的大品牌和大企业.如果脱离&#8220;国家专卖&#8221;即掌控市场的保护伞,民族烟草产业将急剧萎缩,甚至连基本生存都将面临重大威胁。
美国烟草商普遍认为,随着中国进入WTO,结束对美国烟草进口的限管,美国烟草对中国的年出口率至少将增长10%以上。
根据中美两国政府已经达成的农产品协议:入关后中国对美国烟叶的进口关税,将从目前的40%下降到10%;卷烟进口税将从65%下降到25%。
美国总统克林顿最近向国会议员、特别是来自&#8220;烟草大洲&#8221;北卡罗来纳的国会议员承诺,一定帮助他们大力开拓中国的烟草进口市场。富可敌国的跨国烟草公司,不仅经济实力对中国烟草产业形成强大压力,而且后面都得到本国政府出口政策的强大支持。
由于烟草产业在欧美本国受到禁烟舆论和政策的打压,本国市场日渐缩小,因之其战略发展方向更转为把市场的新边疆开拓到中国。
美国,经常以所谓的&#8220;公平贸易&#8221;为名,使用&#8220;超级301条款&#8221;,迫使外国市场接受进口美国卷烟。1987年以来,美国已成功迫使日本、韩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向其开放卷烟市场。
中国进入WTO后,中国烟草业必须在自己的生存领地,面对实力强大的跨国烟草公司&#8220;抢饭碗&#8221;.但是,以中国烟草行业目前的现状,要与跨国烟草公司进行竞争,正如业内专家所形容的那样:&#8220;犹如一艘破旧的小炮艇,对抗现代化的巨型航空母舰&#8221;,后果将不言而喻。
(13)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进,中国烟草产业将面临国际烟草产业更巨大的挑战。
入关后卷烟的进口关税将由65%降为25%以下,中国卷烟在价格上对抗外烟的优势几乎不复存在。(以英、美烟草公司的&#21;为例,目前每条卷烟的到岸价为28.30元,照25%税率征收关税,再征收特别消费税及增值税后,每条卷烟的价格为:82.70元。)
当前中国每年进口外烟约100万箱的关税调低后,外烟必然大批涌入中国市场,每增加100万箱外烟进口,国产烟必然同量减少,烟草销售市场的缩小,势必导致国家税收的下降.例如&#8220;红塔山&#8221;香烟,每减少100万箱销售,则同导致税利减少92亿人民币。如果以平均单箱税利计算,则减少税利32亿元人民币。
(14)入关后烟叶进口税率由40%降为10%,则与中国自产烟叶价格基本持平。由于国外烟叶质量水平较高,外国烟叶也必然大量涌进中国。
目前中国每年进口国外烟叶约100万担,入关后这个数字必然大幅上升,导致外汇流失不说,还会导致种烟农民减收、政府减少税收,后果严重。
以云南为例,每收购100万担烟叶可以保证120万户农民吃饭、生存。一旦外国烟叶大量涌入,对西部(云、贵、川)地区的烟草种植业经济发展将形成沉重打击。
日本于加入WTO后,烟草市场被迫对外开放,但由于日本政府的保护政策,现今外烟仍仅占日本市场的28%。若照此比例计算,今后10年内外国进入中国烟草可达每年900万箱。中国烟草业则将蒙受沉重打击。事实上,以中国烟草业目前散、乱、差的现状,要保持72%的市场占有率也是困难的。
(15)目前,占据世界烟草总产量41%的菲利普.莫里斯、英美烟草和日本烟草3大跨国公司,年产卷烟都在700万箱到1700万箱,其下属烟厂年产卷烟平均也在200万箱以上。这充分体现了卷烟加工业高度自动化、生产规模化和市场集中化的特征。
而我国最大的卷烟生产企业、号称&#8220;亚洲第一&#8221;的云南红塔集团,年产卷烟最大量也不过220万箱.(由于政策原因,去年产量锐减到190万箱;不及&#8220;万宝路&#8221;年产量的1/4,经济效益更无法相比)。
以国际通行的衡量标准,红塔系列在国内烟草市场集中度仅2%,而世界第一品牌,&#8220;万宝路&#8221;的世界市场集中度高达61%。美国在50年代初期,也是几十家烟厂在争夺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兼并 ,进入80年代后,美国只剩7家烟厂、生产10多个品牌,于是出现了驰名全球的&#8220;万宝路&#8221;。而中国烟草产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反日益今不如昔。
表面看,对中央财税而言,即使国内烟草业由于受国际烟草业的冲击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全面衰退,国家通过征收外烟的关税,似乎仍能从&#8220;洋烟&#8221;头上收到烟草消费税和其它流转税。可是,这不仅放弃了中国卷烟工业,牺牲了烟草业工人的就业机会,也放弃了与其相关的烤烟种植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以及与卷烟和烤烟生产相配套的各种相关产业的巨额税收,而且将使上千万烟农及烟草工人失业,这绝不符合国家整体的长远利益。
五、国家财税收入蒙受重大损失
(16)中国烟草产业&#8220;散、乱、差&#8221;的局面长期难以改变,与地方政府直接参与烟草市场竞争密节相关。
多年来,地方政府一直在扮演烟草产销的主导角色,其原因之一是现行税制严重不良。从1993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至今,由于受&#8220;收支挂钩、分灶吃饭、确保基数、超交留成&#8221;的财税体制的影响,虽然烟草税收基本是中央税种,可地方政府仍象财政包干时一样,特别关注早已不属于地方收入的烟草税收。
以云南为例,1993年以来,烟草税收从以产品税为主,改为以消费税、增值税和所得税为主。其中,消费税和中央企业所得税100%上交中央财政,增值税作为&#8220;共享税&#8221;,75%归中央财政,25%留地方。云南每年要完成中央税收基数139亿元,中央财政才能返还云南108亿元。超交部分按1比0.3的计算公式,大约80%归中央财政,20%归地方财政。如果完不成当年税收基数,就以减收后的实数为下一年度新的基数,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返还也随之削减。
个地方政府认为,为了&#8220;保地方财税基数、超基数&#8221;,抓烟草是最快捷的途径。卷烟工业税利高,投入产出短、平快,预期效益好;再加上有烟厂就有生产计划这棵&#8220;摇钱树&#8221;,各地政府于是都在拼命发展小烟厂。这是小烟厂过多过滥,国家却砍不下去的原因所在。
(17)国家烟草主管部门对全国卷烟生产计划的安排,多年来着重考虑的都是&#8220;历史形成的区域平衡&#8221;,而不是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
因此地方政府只要保住各自的小烟厂、或将新建的小烟厂挤入&#8220;计划内&#8221;,就可取得国家的生产计划指标。哪怕不生产一支烟,小烟厂专靠卖生产计划指标也能保住税收基数,有利可图。
以去年为例,按国家烟草专卖局规定,小烟厂可以将自己的生产指标&#8220;调剂&#8221;给产销两旺、当年生产指标不够用的大烟厂,每箱指标1000元。云南烟草业去年购买卷烟生产指标73万箱,支付的7.3亿元全部用企业留利解决。卖指标为生的小烟厂,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坐享其成。
(18)由于税制不规范,税率不统一,&#8220;大烟厂被盯死,小烟厂钻空子&#8221;,受损失的是国家财税。
目前,烟草税收中最大的消费税,执行的是从价计征和分类税率。所谓&#8220;从价计征&#8221;,就是不同牌号的卷烟计税基价不同、差别很大。所谓&#8220;从价计征&#8221;,就是不同牌号的卷烟按一类烟50%、二类烟40%、三、四、五类烟25%的差别税率计征消费税。
现行 烟草税制不同牌和等级的卷烟税负悬殊极大,公平税赋成了空话。管理规范的大烟厂被管死了,&#8220;花样百出&#8221;的小烟厂却有空子可钻,结果使大烟厂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如云南烟草业生产43个牌号、600多万箱卷烟,销售收入占88%以上的&#8220;大牌号&#8221;,也是云南省财税局发文定价。云南一类烟比例高达24.24%,二类烟比例为37.31%,三类以下比例为38.38%。云南卷烟平均单箱税利5000元,比全国卷烟工业平均单箱税利高1300元.
中国名牌&#8220;红塔山&#8221;,单箱税利高达8000元。相反,对许多年产10万箱、甚至30万箱以下的小烟厂,国家税收却大量流失。这些小烟厂大都生产计税基价每条几元至10多元低档烟,税率都在25%以下;与大烟厂相比,国家税收微乎其微。
许多小烟厂在地方政府的保护或默许下,钻税率的空子,低档烟当高档烟卖。即:卷烟出厂进压低计税基价,基本都按三类以下25%的税率交纳消费税。卷烟出厂后,大幅调高批发价,获取计税基价到批发价之间的巨大利差。这实质是变相截留中央税收,也在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与此同时,不少烟厂还利用&#8220;试销一年期间价格企业自定&#8221;的政策,不仅只生产税利低下的低档烟,而且是一个品牌生产一年后,如果税务部门要重新核定调高税叫,立刻停产或改头换面重新上另一个低档新品牌。
(19)不少小烟厂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实行&#8220;包税&#8221;,有的还得到地方政府返税补贴。为了牟取暴利,一些小烟厂,甚至在地方政府的庇护下,成为制售假烟和&#8220;模仿&#8221;名牌卷烟的窝点。
由于卷烟税利大量沉淀在小烟厂和商业环节,中央税收大大减少。而且对小烟厂重复建设、扩大规模无疑是鼓励;商业环节钱多了&#8220;自主分配&#8221;,国家也很难控制。地方政府要税,企业要利,烟草税制改革的滞后,导致烟草产业发展的两个结果:一是低税低价卷烟占据大部分市场,高税品牌销量下降,国家各收急剧锐减.二是大烟厂税负沉重,年年都要&#8220;有所增长&#8221;,还处处被小烟厂&#8220;挤兑&#8221;;企业发展后继乏力,困难越来越大。
(20)地方封锁愈演愈烈。
由于现行烟草政策和税制的税制弊端,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的烟草专卖部门,尽可能利用&#8220;专卖&#8221;手段保护小烟厂及其产品,用强硬甚至违法的行政手段为其发展创造有利的&#8220;小环境&#8221;;排斥和限制、甚至明令禁止外省卷烟进入本省市场;这已经成为全国性通病。
原因很简单,多卖一包外省烟,必然少卖一包本地烟。在现行烟草产业政策和税制没有改革前,谁不稿地方封锁谁吃亏,搞好了小烟厂和地方财政马上上去。当然,吃亏的是中央财税。
(21)目前,地方封锁性质的&#8220;专卖&#8221;,已经发展到令人瞠目的地步。
首先,全国相当多的省级烟草部门在所谓&#8220;规范管理&#8221;的面纱下,明令不准县级烟草公司自主向省外进货,谁敢违规撤谁的职。有权调销外省卷烟的省级和部分地(市)级烟草公司,又不进或尽量少进外省卷烟,最大限度把本省市场保留给地产烟。
其次,地方政府全面取缔各地长期形成的卷烟批发市场。烟草公司自己不调外省卷烟入省,也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任何渠道,调外省卷烟入海上销售。违规者一旦查获不是罚款就没收,顷刻间倾家荡产。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全国各地普遍成产了以地方烟草专卖为主、公安、工商等部门参与的&#8220;烟草联合执法&#8221;队伍,重点查堵&#8220;手续不全&#8221;的外省烟。
第三,利用烟草&#8220;属地管理&#8221;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抓&#8220;批零网点建设&#8221;的&#8220;尚方宝剑&#8221;,明目张胆搞地方封锁。不少省区公开提出&#8220;建好自己的网、卖好自己的烟&#8221;,大张旗鼓推行&#8220;贴标销售。&#8221;即:各零售点销售的卷烟,必须加贴当地专卖局部门睥所谓&#8220;防伪标识&#8221;,不准异地流通。
有的&#8220;防伪标识&#8221;上,居然印有当地烟草专卖局长的头像。老百姓讥讽为&#8220;抓烟110&#8221;的烟草&#8220;执法&#8221;队伍,全天候流动检查市场,一旦发现无&#8220;专卖标识&#8221;的外地卷烟立刻没收。
(22)地方封锁的后果是严重的。为中央财税提供重要税源,设备技术先进,拥有辆知名品牌的去云南、上海、长沙和湖南常德等国家大型烟草企业,产品销售越来越难,有的甚至逐年下滑,难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
如云南烟草业,去年生产卷烟602万箱,比1996年下降近80万箱。仅此一项,国家税收每年少了4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至少减收32亿元以上。
相反,始终形不成生产规模、甚至在本地产口都滞销的小烟厂却&#8220;占地为王&#8221;,依靠地方政府和所谓&#8220;专卖&#8221;的保护,将全国统一的卷烟大市场,人为分割成一块块地方性小市场,免受名优产品的竞争。中央专卖和计划管理,被扭曲成地方市场壁垒和形同国际贸易的&#8220;配额制&#8221;。
名优卷烟跨省销售,不能突破当地规定的&#8220;配额&#8221;,否则即为&#8220;非法&#8221;。更有甚者,烟厂只要不满足某地烟草公司的要求,这个地区就利用&#8220;专卖&#8221;禁销烟厂的烟。对全国性名优产品的地方封锁,已经严危及中央财税的稳定增长。
六、烟草体制与政策亟需改革
针对上述形势以及我国烟业目前现状,兹提出几点不成熟具体建议如下:
1、组建大型国营烟草企业
目前,我国年年卷烟生产能力已经突破4500万箱,可国卷烟需求量仅3300万箱。在产俏矛盾已经十分尖锐的情况下,为了让市场、资源和生产计划等高度向名牌大企业集中,最大限度提高中央税收,应该坚决果断、痛下决心、以致用强硬的行政手段管理整顿,关闭年产卷烟30万箱以下的小烟厂。严控再建、或易地扩建新烟厂。以全国烟草名优大企业云南的红塔集团和昆明烟厂、上海烟草、以及湖南的长沙和常德烟草为&#8220;龙头&#8221;,组成3个跨省区、产销一体的大型烟草集团。这三大集团根据自己的产销区域配置,有权跨省区兼并年产卷烟30万箱以上的烟厂。
2、关团小烟厂,或发挥市场规律汰劣存优,组建民族烟草行业三大航母集团
积极竞争、优胜劣汰,最终关闭年产卷烟50万箱以下、品牌市场份额少、实现税利低的烟厂。
大烟草集团实现的税利应成为中央财税的强大支柱,又是跨省区经营,隶属关系不留地方全部上缴中央。
云南红塔集团和昆明烟厂、湖南烟草集团以及上海烟草集团为例,这3个中国最大的烟草企业,总生产能力近600万箱。经过几年努力,每个集团达到年产卷烟700万箱、乃至上千万箱,并非可望不可及。这三个烟草集团承受力强、抗风险力大、生产规模化、产品市场认同感和集中程度高,不仅能与&#8220;洋烟&#8221;抗衡,更重要的是能为国家税收拓展税源。
应考虑以这三大集团为核心建造三艘中国烟草的&#8220;航空母舰&#8221;.目前,由于生产计划和市场分割等诸多人为因素的限制,去年这三大名优烟草企业的卷烟生产计划总量不足400万箱。如果中国烟草实行产业最大化的集团战略,名优企业每增加100万箱卷烟产量,就能实现税利50亿元。其中,至少40亿元以上是中央税收。相反,每多关闭一个小烟厂,不仅可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为名优大企业让出更多的生产指标和市场空间。
3、改革烟草税制,公平企业税赋。
我国的烟草税制,应该由目前的&#8220;从价计征&#8221;改为&#8220;从量计征&#8221;,消费税率应该由&#8220;分类税率&#8221;改为&#8220;统一税率&#8221;。
(即:取消目前不同牌号卷烟计税基价不同、税负差别极大的&#8220;从价计征&#8221;,改为不论任何品牌,全部按每条卷烟定额纳税,生产多少&#8220;从量计征&#8221;。在消费税率的征收上,取消目前中间等级牌号的卷烟分为5类,分别按25%至50%征收的&#8220;分类税率&#8221;;改为一律按40%的&#8220;统一税率&#8221;征收。)
4、烟草专卖与烟草产销分离
当前,中央专卖形同虚设,地方专卖&#8220;割据为王&#8221;,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一些地区为了发展本地烟业,确保地方产烟在本地市场不受全国性名优品牌产品的冲击,对执行烟草专卖法规和国家有关烟草政策,一直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充耳不闻;甚至随意曲解,这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了。
当前,建立强大、规范、上下一体的中央专卖体系,已是刻不容缓。
当务之急应该十分明确,各地不能在《烟草专卖法》以外,再单独搞什么&#8220;地方立法&#8221;;实施细则也必须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统一颁布,各地不能自选其是;更不能随意曲解全国人大通过的《烟草专卖法》。众所周知,目前每年非法流入国内市场的假烟大约150万箱,走私进入中国的&#8220;洋烟&#8221;每年也在100万箱以上,国家以仅此年损失税利至少在300亿元以上。如果真正形成从上到下强大的中央专卖,把搞地方封锁的力量投入到&#8220;打假打私&#8221;中,烟草税利将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增长。
5、将烟草生产计划指标由国家计委直接掌握
建议将目前下放的烟草生产配额计划权交到国家计委,由国家灵活掌握指标,补贴给利税较大、市场欢迎的名牌烟种上,改变目前大厂向小厂买指标的情况。或由各省让出5%的指标,集中到国家计委掌控。以云南为例,如年生产产量配额增大到年190万箱,可使财税收扩大近40亿税源。同时减轻大厂买小厂烟的负担,(玉溪烟厂单箱税率8800元,云南平均5000元,而其它省效益不好的单箱税率仅为元左右,导致国家税源的损失。)
(指标相对直接掌握到国家计委手中,不宜下放到烟草局,以免又作为关系下到各省成为人情和腐败之源。)
在国家指标配给上,根据税率体现奖优罚劣的机制,保护大企业。
6、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家对此行业要经长期保持垄断经营的特殊地位。由国家管理干部、管政策。对烟草、烟草加工业及附加产品的统一管理。入WTO,专卖权的期适度要求延长。不应过于强调政企分开。以保障国家对这一行业的垄断管理。当烟草行业在国民收入中比率适度下降,名牌在国内烟草市场的占有率稳固后,再考虑适度放开,与国际接轨。
7、鼓励烟草出口
中国烟草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国际市场对中国烟草实施高关税。国际烟业在世界上有固定营销网络,中国烟草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建议国家将进出口权适度下放给企业,在华人烟民中设立营销网络,使中国烟草谋求打开和走向国际市场。
对此,可先适度设立试点,如上海中华,云南玉溪。
8、有实力的烟草企业集团应允许上市
国外&#21;、菲力蒲,世界几家大烟草公司都是国际上市公司。烟草工业中的龙头产业,目前如玉溪企业实力很强,烟厂资产总值70亿,如拿出30亿来上市,其效益会非常好。专家估计,如果给予烟草工业公平上市、允许上市的机会,可以使资产概念放大30倍,可从资本市场获取600亿资金,上交中央300亿,其他300亿可用于开发西部,投入水、电、高新信息企业及基础设施。每年净利润60亿,股值可直线上升。据海外评估,红塔山品牌虚拟价值即高达380亿以上。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草工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