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排名哪个谋士被高估了

谁是三国最被高估的人物?谁是最低估的人物?
高估提名关羽三国唯一称圣的人,失了荆州,不指大意那么简单吧,还被曹操俘了一次。低估提名鞠义乌桓最怕的人物,八百先登军抵御了公孙瓒强悍的白马义从轮番进攻,公孙瓒被灭鞠义应记首功,比赵云不知强多少。
这些回帖亮了
引用1楼 @ 发表的:
最被高估的是上将潘凤,最被低估的是为了保全蜀国子民而甘愿受骂名的阿斗。
本将军哪里被高估了,你好好解释一下。
引用1楼 @ 发表的: 高估:诸葛亮,蜀国实力最弱,人心最不和,不知修养生息方为上策,劳民伤财,雪上加霜;身为政治一把手,不努力调节荆益士族矛盾,导致后期人才凋零;不放权,自己早亡,也培养不出栋梁,大权独揽,刘禅被架空大权,亲政无能,加速蜀国灭亡
低估:刘禅,投降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那次问答,如果不是弱智就是心思过人,刘备能看出马谡不堪大用还看不出自己儿子的水平么?知子莫若父,刘备贵为一代枭雄,岂能不知乱世无足智不能长存的道理?选刘禅做继承人肯定不是看他傻傻的很可爱以及长子身份吧?
葛公真没被高估了,诸葛亮在名臣武将都已消亡的情况下,以天下十分之一的资源,打得当时最强的魏国只敢坚守,对手还是见谁灭谁的司马懿。西晋时就已经有很多诸葛亮的崇拜者了,象大学vsk习凿齿,枭雄桓温等人,甚至前秦宰相王猛,清代军事家左宗棠这些极端自负的人都以诸葛亮自许。
并不是因为葛公没有什么能力,只凭个忠诚然后大家都吹他。而是诸葛亮本身就是吴起王猛这个级别的国士,又
是这些国士中道德上没有什么黑点的,真正的才德兼备。所以大家才这么喜欢称赞他
PS需要明确一点,诸葛亮北伐和隆中对中的北伐是完全不同的。 隆中对是这么说的。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大致是一个钳式战略,一路出兵宛洛,一路出兵关中,直捣曹魏的腹心。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到诸葛亮北伐时,黑字部分已经完全不可实现,既然跨有荆、益不可行,天下也未有变,而蜀国内部呢,恐怕也未见得有多和谐,一无天时、二无地利、三无人和,那么为什么还要北伐呢?而且为何采用的战略还是步步为营的策略,而且出兵的方向多是远离曹魏腹心的陇右呢? 因为不北伐不行! 后出师表中说“王业不偏安”,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益州疲弊”,我认为王业不偏安是表面现象,益州疲敝是根本原因,益州疲敝导致了王业不能偏安。这就回到了题主的问题,为何不发展经济,等国力强盛,答案是不能,时间不在蜀汉这一边。 首先是外部不允许。《文献通考》中说: 魏武据中原,刘备割巴蜀,孙权尽有江东之地,三国鼎立,战争不息,魏氏户663423,口4432881;汉昭烈章武元年,有户 20万,男女90万;蜀亡时(263年),户28万,口94万,带甲将士102000,吏4万;吴赤乌三年(240年),户52万,男女230万,吴亡时 (280年),户53万,吏32000,兵23万,男女230万。 我们可以看到,蜀汉的人口大概是魏国的五分之一,是吴国的二分之一,吴国和蜀国加起来是魏国的三分之二。曹魏占据的中原和北方地区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三国鼎立的局面之所以形成,就在于汉末军阀在北方混战,而南方相对安定,但是一旦大家都卯足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间一定不在蜀汉这一边。所以必须北伐。 北伐有效果吗?有。 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宜预选步骑二万,以为二部,为讨贼之备。又以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邽,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待贼有备矣。 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 于时天下未并,戎车岁动。 可见诸葛亮北伐基本起到了牵制魏国的目的,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史料,魏明帝曹睿前半生是以一个千古明君的形象出现的,但是到了诸葛亮死的第二年,他立刻让人大跌眼镜,不顾大臣谏阻,开始大肆营造宫室,完成了明君到昏君的转型。可见诸葛亮实在把小伙憋坏了。 其次内部不能够。 我们看三国的历史最喜欢看三国的英雄,但是真正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往往不是英雄。而是世家大族。三国的历史,往深了分析,都绕不开一个话题:世家。世家是什么?世家是当地的望族,借由经济的垄断和知识的垄断达到了政治的垄断。可以说铁打的世家流水的军阀。军阀要想稳固自己的统治必须亲近当地的世家。 世家是本地的豪族,上面分析了,曹魏对于蜀汉而言是一个不可能战胜的强敌。所有的世家面对强敌时,都只有一个选择-----投降。 熟悉三国历史的知道,魏蜀吴三国都遭遇过世家的背叛。曹操遭遇过两次,他先在兖州被陈宫联合兖州豪族借吕布之力给他来个背刺,后在官渡之战后,在袁绍那里发现自己人给敌人的大量书信。他只能看都不看付之一炬,都说曹操大度,可曹操不大度,还能怎样呢?难道把世家都杀光?杀光了靠谁治理天下? 孙权也遭遇过背叛,曹操南征,除了寥寥数人,群臣第一反应是投降。 蜀汉的世家就更没有节操了,刘备入川,他们投降,后来邓艾越阴平小道,蜀汉的士族反应也是投降,最终成就了邓艾的不世之功。 为啥会这样呢?这个事鲁肃最有发言权。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dang,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对于世家而言,他们不需要有节操,无论谁来统治,总归要用他们,所以对于蜀汉的士族而言,统治者叫刘禅和曹睿区别不大,甚至说叫曹睿更好,曹睿的统治中心在中原,那么蜀中的事当然是要拜托蜀中的世家大族,在魏国治下,他们不用养兵,不用跟诸葛亮这些荆州人争权,何乐而不为呢? 蜀汉内部暗流涌动,而诸葛亮作为荆州集团的首脑,他在时固然可以压制益州集团,但是时间依然不在他这一边。随着荆州集团这一代追随刘备的精英老去,益州集团重新掌握政权几乎是可以预料的,而他们掌握政权只有一个结果,投降,事实上多年后面对邓艾,也是这么做的。 这就是益州疲敝的深层意义,也是北伐的主因。政权内部有危机,只能从外部化解,北伐是个很好的题目,逼格很高,而且借此既能转嫁国内矛盾,又能趁机培养人才,完成政令军令统一。 再次,军事上等不起。 后出师表有云: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蜀汉部队的中坚,是刘备十几年转战南北,苦心攒下来的一点家当,这些家当在夷陵送掉不少,已经所剩不多。刘璋暗弱,蜀中自来缺乏出产能征惯战将士的土壤,这些人一旦老去,意味着蜀汉军官团的断层,而且不像曹魏,将再也无法补充。从这个角度而言,时间依然不在蜀汉一边。所以蜀汉必须尽快利用军队还有战斗力时,在战争学习战争,培养自己的骨干。 这也是为何诸葛亮北伐完全没有贯彻隆中对时战略的主因,此时的战略目标最大目标是消耗曹魏,如果可能,相机夺取陇右,那里出产骏马,也出产良将锐卒。 理解了这个,也就能理解为何魏延屡次提出子午谷方略,均不被采纳,魏延的头脑还在幻想北进中原,忽视了蜀汉已经无力冒险的现实。而诸葛亮显然务实多了,他几乎每次运兵,都尽力因粮于敌,同时相机夺取人口和物资,靠着灵活的战术,尽量减少及方损失,消耗敌人,他虽然打着北伐的旗号,但是已经知道北伐不可能成功,不过是为蜀汉续命而已。 所以说,北伐前后的魏国和蜀国的态势通俗点说这样的,就是蜀汉选手和曹魏选手玩魔兽,曹魏有三个分基地采矿,蜀汉只有一个主基地,等到曹魏暴兵必然是一波流带走,但是好在蜀汉手里有一只满编部队。那么怎么办呢,只能开始骚扰,幸 好王牌选手诸葛亮微操不错,APM500+,每次都能不少死兵,把曹魏祸祸不轻,勉强把局面撑下去,到了刘禅接手,就直接打出了GG。 再再次,队友很坑爹。历来南北对峙,最好的态势,是南宋对金、元时期,保有淮河流域、荆襄和秦岭山地。所以守江必守淮,立国东南必据襄阳。但是蜀吴加起来,也达不到这种态势,而吴国虽然夺取了荆州,但是最重要的襄阳不在手,最重要的淮泗之地,因为自己陆战战五渣的水平,也夺不到,所以东吴虽然人口比蜀汉多,但是其战略态势却比蜀汉更危险。 我们常说长江天险,但其实这个天险是最不可恃的,何况曹魏与孙吴分据荆州,全有淮泗,等于长江天险,平分秋色,只要曹魏腾出手来,就是分分钟打爆东吴的节奏。这个角度而言,时间依然不在蜀汉这边。 北伐势在必行。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三国其他人物,曹仁是被低估了,曹魏的关羽成了经验包,。
鲁肃被低估了,东吴动物园里面真正的战略家。
刘备被低估了,折而不挠,不为人下。有句话说刘备说的好,没经历过大起大落,很难明白一个白手起家的47岁还一事无成的男人,是如何保持那种永不甘居人下的野心的。
关羽嘛,勇猛是被低估了,真正的千军万马取上将首级,军事才能其实也不错,绝北道,水淹七军都打的漂亮,但是确实是那种能力不全面,要么大胜要么大败。
[&此帖被AyaAoi在 21:29修改&]
最被高估的是上将潘凤,最被低估的是为了保全蜀国子民而甘愿受骂名的阿斗。
引用2楼 @ 发表的:
高估:郭嘉
低估:刘巴
统称:锅巴这都能被亮- -那亮了就说多几句....高估的那么多人都说了,其实都说的差不多..那我说说最可惜的人吧..曹昂,霍峻,高顺.....
[&此帖被Bruce.Jan在 19:02修改&]
一大群人说刘禅被低估我也是醉了...我们说低估,至少是这个被低估的人有实力但未被认可或是有潜力未有机会展示,可刘禅?他的什么事迹显示出了他有值得被低估的实力或是潜力?若刘禅真是被低估的,他和猪哥、姜维的组合就应该是明君强臣,中兴之势,但事实上猪哥和姜维都选择外出征伐而不长伴君侧,何故?
猪哥在出师表里早已明示刘禅之失:不宜妄自菲簙,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这已经明明白白地说明刘禅胸无大志,也没有治理一个国家的才能。
再者说刘禅开门投降是为保全百姓的仁德之举,更是让人忍不住想笑。刘禅若是有帝王之志,有皇家尊严,那他即便要保全百姓,也大可以自戕以谢先帝。结果在魏地花天酒地乐不思蜀,倒成了“被低估”了,怕是三国无双玩多了吧?
被高估的想不到,关羽不算吧,个人觉得他很厉害啊,成王败寇而已被低估的就很多了,张飞曹仁周瑜鲁肃等等,在演义里都被黑了
刘禅蜜的狂欢?
阿斗为人不错,是仁德之主,但是绝不是什么好君主。
陈世崇 :“孔明之子瞻、孙尚战死,张飞之孙遵,赵云次子广亦战死,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乃自杀,魏以蜀宫人赐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
以现代人的观点,如果作为一个普通人,刘禅做得不算差,但是在他的位置上,他的所作所为,刘备关羽张飞这些人如果泉下有知的话,不知道会不会被气得活过来。
作为一国之君,用普通人的价值观去衡量,无疑是搞笑的。
另提名本ID,目测步行街知道这个人的不超过十个。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刘备被低估了,折而不挠,不为人下。有句话说刘备说的好,没经历过大起大落,很难明白一个白手起家的47岁还一事无成的男人,是如何保持那种永不甘居人下的野心的。
说的好啊,我非常不喜欢刘备,但非常佩服刘备。青梅煮酒时,几乎一无所有,四处奔逃,那时刘备40+了,却依旧有着雄心壮志。终于,他成立了蜀国。
再者就是诸葛亮了。我玩三国志11时,赤壁之战前夕,刘备仅新野一座城,面对曹操茫茫的北方。再真实的历史上,我估计都没有勇气去跟曹操抗衡,游戏版图,曹操非常庞大。最终,诸葛利用各种资源,居然弄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刘备落魄在新野时,三国任何一个谋士也不可能做的比诸葛好了。更多的怕是连对抗的勇气都没有吧。
所以人们最喜欢排名,再我看来,诸葛是高所有谋士一档次的,就新野弹丸之地,发展成蜀国,就这一项,我不相信其他哪个谋士能够做到
引用20楼 @ 发表的:
高估:诸葛亮,蜀国实力最弱,人心最不和,不知修养生息方为上策,劳民伤财,雪上加霜;身为政治一把手,不努力调节荆益士族矛盾,导致后期人才凋零;不放权,自己早亡,也培养不出栋梁,大权独揽,刘禅被架空大权,亲政无能,加速蜀国灭亡低估:刘禅,投降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那次问答,如果不是弱智就是心思过人,刘备能看出马谡不堪大用还看不出自己儿子的水平么?知子莫若父,刘备贵为一代枭雄,岂能不知乱世无足智不能长存的道理?选刘禅做继承人肯定不是看他傻傻的很可爱以及长子身份吧?
对,诸葛培养不出来栋梁,也就能培养出蒋琬费祎董允这些人,比黄皓差远了对吧?
诸葛培养出来的人死得差不多了,姜维也屯田避祸了,某人该大权独揽了,怎么正好这个时候蜀国就灭了?
刘备把位置留给刘禅很正常,刘禅是嫡长子,如果立刘永刘理的话,天知道会不会赴袁绍刘表的后尘。
话说回来,把蜀国后期无人可用的锅丢给村夫这一招有些低级了吧,村夫死后蜀国存在了将近三十年,他又不是真的神,能一个人给蜀国留用三十年的家底。
高估:郭嘉
低估:刘巴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死士先登营,确实牛逼,和大戟士都是袁绍的精英部队
高估:诸葛亮,蜀国实力最弱,人心最不和,不知修养生息方为上策,劳民伤财,雪上加霜;身为政治一把手,不努力调节荆益士族矛盾,导致后期人才凋零;不放权,自己早亡,也培养不出栋梁,大权独揽,刘禅被架空大权,亲政无能,加速蜀国灭亡低估:刘禅,投降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那次问答,如果不是弱智就是心思过人,刘备能看出马谡不堪大用还看不出自己儿子的水平么?知子莫若父,刘备贵为一代枭雄,岂能不知乱世无足智不能长存的道理?选刘禅做继承人肯定不是看他傻傻的很可爱以及长子身份吧?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死士先登营,确实牛逼,和大戟士都是袁绍的精英部队
高估:郭嘉
低估:刘巴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楼 @ 发表的:
死士先登营,确实牛逼,和大戟士都是袁绍的精英部队
最后还是被袁绍搞死了,袁绍最后输一点也不冤。再提名高干也是被严重低估的。想想袁绍手下一帮能人啊
另提名本ID,目测步行街知道这个人的不超过十个。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在BXJ被低估最厉害的难道不是村夫???
引用5楼 @ 发表的:
另提名本ID,目测步行街知道这个人的不超过十个。
介绍一下?
霍峻,当初看三国志感觉就是三国版的霍去病
引用2楼 @ 发表的:
高估:郭嘉
低估:刘巴
统称:锅巴这都能被亮- -那亮了就说多几句....高估的那么多人都说了,其实都说的差不多..那我说说最可惜的人吧..曹昂,霍峻,高顺.....
[&此帖被Bruce.Jan在 19:02修改&]
最被高估的是上将潘凤,最被低估的是为了保全蜀国子民而甘愿受骂名的阿斗。
鞠义,高顺,曹纯,陈到
高估 大乔小乔
被高估的想不到,关羽不算吧,个人觉得他很厉害啊,成王败寇而已被低估的就很多了,张飞曹仁周瑜鲁肃等等,在演义里都被黑了
鞠义比较牛逼,别信演义,赵云根本没实力枪挑了他
文臣高估诸葛亮,低估鲁肃
武将高估关羽,低估高顺
最被高估的应该是诸葛吧。。都已经神化了。
低估鲁肃,感觉能力应该至少和诸葛不分伯仲。早几年比诸葛判断出三分天下。
张任。论综合实力我觉得不在魏延之下
高估:诸葛亮,蜀国实力最弱,人心最不和,不知修养生息方为上策,劳民伤财,雪上加霜;身为政治一把手,不努力调节荆益士族矛盾,导致后期人才凋零;不放权,自己早亡,也培养不出栋梁,大权独揽,刘禅被架空大权,亲政无能,加速蜀国灭亡低估:刘禅,投降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那次问答,如果不是弱智就是心思过人,刘备能看出马谡不堪大用还看不出自己儿子的水平么?知子莫若父,刘备贵为一代枭雄,岂能不知乱世无足智不能长存的道理?选刘禅做继承人肯定不是看他傻傻的很可爱以及长子身份吧?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449人参加团购639.00元&1199.00元
83人参加团购99.00元&329.00元
800人参加团购99.00元&299.00元
285人参加团购539.00元&999.00元
376人参加团购695.00元&1299.00元
169人参加团购399.00元&899.00元
1900人参加团购139.00元&269.00元
374人参加团购699.00元&1390.00元
208人参加团购440.00元&619.00元
461人参加团购400.00元&1099.00元
2709人参加团购1188.00元&1599.00元
804人参加团购199.00元&729.00元182被浏览24,539分享邀请回答1493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8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发布时间: 18:03:21
三国乱世,其实多数能人都是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才大放异彩,其实真实的历史上,其人并无太大的功绩。今天小拾就来给大家说说三国之中被严重高估的三位谋士。第一名 徐庶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徐庶无疑是一名顶级智囊,小说中关羽徐庶的描述分为四个部分:行歌自荐、败曹仁、辞刘归曹还有走马荐诸葛。虽然徐庶跟随过曹操和刘备,履历十分的抢眼,但是他的功绩其实只是白板一块,只是名气比较大啊而已。徐庶当过曹操的中郎将,也做过御史中丞,不过在三国志中并没有对徐庶这个人使用太多的墨水,这就证明了一点,徐庶的能力其实是言过其实。而且徐庶这个人人品并不怎么样,他之前跟随刘备,可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刻,毅然抛弃了旧主,投向了曹操的怀抱,可见一斑。第二名 贾诩贾诩被号称为“最聪明的谋士”,但是他的能力是绝对比不上荀彧、荀攸等人的,后来将贾诩与荀彧、荀攸摆在了同一台面上说话,这对于荀彧他们两叔侄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在曹操时代,贾诩曾经背叛自己的旧主李傕,是个两面三刀的人物。官渡之战前,贾诩曾向曹操进言,要打袁绍,这事儿老曹心里难道不清楚?贾诩说的尽是废话。在曹操时代,虽然贾诩的名气很大,但是很少提出有实际战略意义的方针,所以他是无法与曹操手下的郭嘉、荀彧相提并论的。第一名 诸葛亮与正史相比,诸葛亮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绝对是夸大了的。就如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并不是诸葛亮干的,是诸葛亮的主子刘备干的。又如舌战群儒,正史中根本没有这事儿,罗贯中刻意为之,只是为了让诸葛亮的主角光环更加的耀眼。而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在《魏略》和《九州春秋》中却是记载了诸葛亮是主动找上门的。历史中真实的诸葛亮确实是个能人,185的大高个,是出色的战略家和外交家,一直坚持的就是科学强军的战略方针,他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三国演义中确实是有点言过其实了。
诸葛亮相关文章
蜀汉相关文章
更多>蜀汉历史人物
更多>蜀汉政治人物
更多>卡牌人物
更多>历史人物三国时期谋士真实能力排名,有人被吹捧有人被低估
我的图书馆
三国时期谋士真实能力排名,有人被吹捧有人被低估
三国是名人辈出的年代,比起那些赫赫威名的武将,谋士的地位也不容小觑。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诸葛亮成了那个时代谋士的代表。那么真实的历史中,究竟还有哪些著名谋士,他们的实力排名又是如何呢?10.田丰袁绍手下著名的谋士不多,但不代表能力不强。田丰就是袁绍手下的首席智囊,在官渡之战时,他与沮授一同提出了以消耗战为中心的战法,后来经司马懿验证,这些理论完全可行。可惜的是,袁绍听不进他的金玉良言要杀他。尽管如此,田丰对袁绍仍然忠心耿耿,绝无二心。9.程昱程昱是魏国著名谋士,素有“有谋,能断大事”的评价。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此人功不可没。赤壁之战中,只有程昱识破了黄盖的假船。在他的提醒下,曹操才得以提前逃跑。8.陈宫吕布是三国时期第一武将,勇武无双,因此刚愎自用。而陈宫则是唯一能让吕布信服的人。在陈宫的计策下,吕布曾大破曹军。下邳城破,陈宫被曹操俘获,决意赴死。后世多位历史学者表示,虽然名气一般,但其谋略不输凤雏卧龙。7.荀攸三国时期魏国谋士,荀彧之侄。此人生于士族家庭,为人正直。荀攸一生献计无数,极少失败。在郭嘉死后,他便成为曹魏集团实际上的第一谋士。6.庞统“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三国时期刘备手下著名谋士,为人狂傲长相粗陋,但其才华却难以掩盖。在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周瑜去世后,诸葛亮借吊孝之际拉拢庞统。后在攻雒城之际疑诸葛亮欲争功,不听其书信劝阻,冒进至落凤坡,中张任埋伏,被乱箭射死。5.诸葛亮《三国演义》塑造出神一样的人格与个人能力,使诸葛亮长期霸占着人们心中第一的位置。然而从历史上看,诸葛亮确实有些名过其实了。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理论家,号卧龙。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提出著名的《隆中对》,帮助刘备三分天下。诸葛亮足智多谋,在蜀汉的军事行动中的计策大多奏效。晚年六出祁山的壮举,以及对刘备的忠心,更是被后世缅怀。4.荀彧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并在战术方面也有诸多建树。他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后人敬称他为“荀令君”。荀彧的许多关键性决策对曹操的霸业起到了关键作用,如迎汉献帝、发起官渡之战一统中原等。后因曹操即公为的事情与曹操发生分歧,不得意自尽于寿春。3.贾诩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著名战术家,时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贾诩极有智慧,擅于自保。早期在董卓麾下,后投靠曹操,又选择追随曹丕,在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2.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军事对峙中,多次挫败其进军企图,保证了曹魏的稳定。司马懿病逝后,魏国政权仍由其儿子把持,多年后导致晋朝代魏的发生。司马懿被后代追封为晋朝皇帝。1.郭嘉东汉末年著名谋略家,战术家。为人当机立断,出奇制胜,随机应变,料事如神,敢出险招。郭嘉初与曹操见面时,与其谈论天下大事,立马被曹操委以重任。郭嘉先是劝曹操击败吕布,又看出了刘备的野心,后在官渡之战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郭嘉惯用的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行军方式,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天妒英才,在从柳成回来的途中,日夜急行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逝。曹操为此痛哭流涕,成为一段佳谈。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馆藏&7970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说到三国中的各种谋士,在为自己的主公争夺天下的时候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于说谁最强,演义中肯定是诸葛亮,不过在正史上却没有定论。也有很多人把毒士贾诩看成了最聪明的人,为什么呢?主要要2点:1,正史上他与二荀一传。2,他得到了善终。
那么贾诩究竟有什么本事呢?我们来看看他是不是真的那么强吧,贾诩第一次出现,就是向李傕献上攻打汉朝的阴险之计,从此汉朝彻底gg。后李傕失势,他又跑了,到哪里呢,老乡段煨处,结果看见段煨势力不行了,又跑到张绣那里,张绣问他为什么来,他说你没谋士我就来了。
后来劝说张绣投靠曹操就不谈了,大家都知道,来看看他像曹操献了什么计谋吧。
1,劝说曹操干袁绍,这个二荀和郭嘉都劝过,他无非是拾人牙慧罢了,也没有像荀彧那样说出很多道理。
2,赤壁之战全曹操别干,这个虽然从结局来看是对的,但谁能料到曹军会发瘟疫呢?就跟郭嘉劝曹操打乌丸一样,结局是好的,但曹操反而赏赐了那些劝他不要打的人。
3,离间韩遂马超,这个虽然是不错的计谋,不过也是和曹操一起商定后实施的,再说马超的真正覆灭主要原因还是徐晃分兵抄截。
他的功劳如何,从曹操给他的官位就知道了,执金吾,一直没变过。那为什么贾诩后来地位那么高呢?很简单。他帮助曹丕夺得了皇位,而三国志成书时候,贾诩的后代都还是高官,肯定是学会了他的投机之数转而报了司马氏的大腿吧,陈寿这时候自然会把贾诩写得很强了。
关于贾诩在当时的地位,同样很会看人的孙权表现得很明显: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於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什么意思呢?就是魏文帝用贾诩担任三公,孙权笑了,笑什么呢?肯定是觉得贾诩不配担任三公吧。毕竟是一个只会耍阴谋诡计的小人罢了。裴松之就表现得更明显了,注解里面喷了贾诩一大推。
你们觉得贾诩怎么样呢?欢迎大家关注,每天谈谈三国那些真实的英雄和故事。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龙之传人其它文章
三国是一个男人的战场,但是要说到三国中哪个女性起的作用最大,可能很多人都觉的是张春华甄宓貂蝉这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这些人物确实在各种演义以及电视剧里面出现得比较多,但是要说正史上的话,那肯定就要数郭皇后(后来是郭太后)了,这个郭皇后可不是曹丕的
三国中的英雄很多,但是要说到最让人熟悉的话,我相信肯定就是诸葛亮了,毕竟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智慧的化身,其实在正史他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至少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是当之无愧的,后来由于积劳成疾而去世。这时候他指定的接班人是蒋琬。可能很多看演义的朋友就
三国中的谋士很多,但是谋士也要分不同的类别,有的善于统筹全局,有的善于战术规划,有的善于外交连横,不过说实话,其中大部分知名谋士的结局都不太好,如:荀彧被曹操逼死,陆逊被孙权气死,就连大家最敬仰的诸葛亮也是被军国大事给累死,但是有一个谋士不但得到了
说到三国中的家族,诸葛家族肯定是其中比较显著的一个,在魏蜀吴三国当中都有诸葛家族的人参与,其中名气最大的肯定是诸葛亮,诸葛亮可以称得上是三国中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了。不过在为人处事方面和他的哥哥诸葛瑾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从刘备开始最信任的谋士不
说到三国中的蜀汉,实力最顶峰的时候肯定是刘备打下汉中进位为汉中王的时候。而在不久之后,关羽丢失了荆州造成了蜀汉的国力锐减了一半,从此也彻底退出了争霸天下的舞台。在关羽的败亡上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刘封,孟达的不救援不作为,那么这两个人是因为什么不
说到三国中的刘备,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他只会哭鼻子。而一说到诸葛亮,那可就是智慧的化身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但这其实都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而在正史上,刘备的军事能力应该更出色。
我们就拿演义中诸葛亮的出山第一仗来说吧,相信只要是熟
说到三国中的刘备,肯定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吧,要说刘备的蜀汉最强势的时候,无疑就是刚打下汉中成为汉中王的时候。这时候的刘备有荆州益州两地,兵多将广,士气正甚,确实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后面关羽在荆州的败亡可以说直接把这个希望给破灭了。
有人会认为事
三国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但一个势力肯定有一个领头人,人都不是长生不死的,自然要考虑到继承人的问题,那些只有一个继承人的就比较简单,比如刘备,毕竟刘禅一直是当继承人培养的。但是有几个儿子还一直没立下世子的就常常会考虑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袁绍刘表等
三国中的皇室宗亲很多,有的一心想复兴汉室,如刘虞,有的却借助这个名头割据一方,如刘表刘焉等,为曹魏真心效力的却不多,要说其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刘晔了。
刘晔年轻的时候就勇气过人,13岁就听从母亲的吩咐斩杀了可能会带来祸害的侍者。在乱世一向低调做人
中国有句俗话: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三国是一个频繁征战的时候,死的人不计其数,但个人认为:战死沙场是英雄的宿命,可以说死的很有价值,一点也不亏;那么怎样死才是很划不来的呢?来看看这几个人吧。张飞
在关羽死后,张飞怒火冲天,一心要为关羽报仇
说到三国中的华佗,肯定大家都比较熟悉吧,至于他的死因,在三国演义中的说法是:曹操请华佗治病,华佗看了之后说要剖开头颅。曹操就以为华佗想害他,加上本身比较多疑,就直接把华佗杀了。
那么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呢?除了三国演义这种偏小说的书籍,其他史书上并没有
说到三国中的刘备,一向给人的感觉是占据了人和的优势才能三分天下,这个人和不但是指民心,而且还包括了武将对他的忠诚,毕竟他东奔西走大半辈子,很多武将都不离不弃的跟随,但就算用人如此之强的刘备,也有很多大才和他分道扬镳,我们来看看他在徐州时错失的人才吧
三国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很多人都在战场上留下了自己的飒爽英姿,带领部队打下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建立了不少的功勋,成为了名震天下的战将,但也有一些人,能力也出众,但因为一些原因却很少带兵大将,今天我们来说说其中的个一个著名人物:许褚
许褚这个人,
曹魏的五子良将大家应该都知道,张乐于张徐,每个人的统兵战绩都异常彪悍,不过其中却有一人,因为能力太突出,引起了野心家的忌惮而被害死,虽是战死沙场,但也太划不来了,他就是曹魏后期神将:张郃
张郃开始是韩馥的部下,后来归属袁绍,在袁绍征伐公孙瓒的时候
一说到千里走单骑,可能大家都想到了关羽,演义中的关羽确实如此,但在正史上,关羽那一次只是一次普通的逃亡,曹操没派人阻拦,路程也不远,关羽就轻松的回到了刘备处,非常平淡。但另外2个人的事迹就和千里走单骑差不多了,我们来看看吧。
一个是魏国的曹休,曹休
三国中的将军很多,但是要说在军事上非常强悍之人的话,可能每个国家就只有那么几个了,由于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所以一些人的军事能力被拔高了很多,我们来看看吧。诸葛亮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说实话是比不过他的政治能力的,六出祁山看上去很强大,基本上都是无功
说到三国中的马超,大家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勇不可当之人吧,有三国前表吕布,后表马超的说法,不过就算是这样的一个强悍之人,却也有让他感到恐惧的几个人,我们来看看是哪几个人吧。许褚
这个可能大家最为熟知,虽然在三国演义中两人对战,不分胜负,但是在正史上却
三国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有军队就有了一切,无论是帝王还是下面的将军都对军权看得比较重要,被夺了军权可以说就失去了大半。有些人的军权被夺很简单。如于禁、王凌、李严等人,他们都是自己犯了错误被收回了军权,但另外一些人就尴尬了,无端就没了军权,我们来看看有
说到三国中的哪个君主最自我,相信大家的答案一定都是曹操,他非常多疑,甚至在演义中还有梦中杀人等事,要是违抗他命令的话,下场大家可想而知,不过有一人却公然违抗曹操的命令,不但没有被责骂还被夸奖,这个人就是在演义中一笔带过的臧霸。
臧霸的父亲被太守陷
说到诸葛亮和魏延,肯定很多人都会认为他们之间的矛盾很深,三国演义中还说了诸葛亮怕自己死后没人能对付得了魏延而遗计让马岱杀了他,这一切都是子虚乌有罢了,除了子午谷之外两人没有任何对立面,不过子午谷也只是军事上的见解不同而已。
相反,魏延在诸葛亮当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在三国当谋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