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合适的低功耗单片机 对比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谈单片机的低功耗设计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请大神推荐几款低功耗单片机 并且工作电压为5V_百度知道
请大神推荐几款低功耗单片机 并且工作电压为5V
是要做锂电池智能充电器用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低端一些选宏晶STC12C5410AD/ 2052AD系列,便宜,超低功耗。高端一些就选AVR 的ATMEGA8 系列。
采纳率:5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业界七大主流单片机最细剖析-嵌入式系统-与非网
来源:EEFOCUS
现在可谓是铺天盖地,种类繁多,让开发者们应接不暇,发展也是相当的迅速,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发展到现在的各种高速单片机&&
各个厂商们也在速度、内存、功能上此起彼伏,参差不齐~~同时涌现出一大批拥有代表性单片机的厂商:Atmel、TI、ST、MicroChip、ARM&国内的宏晶单片机也是可圈可点&
下面为大家带来51、MSP430、TMS、STM32、、、STC单片机之间的优缺点比较及功能体现&&
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当然也是初学者们最容易上手学习的单片机,最早由Intel推出,由于其典型的结构和完善的总线专用寄存器的集中管理,众多的逻辑位操作功能及面向控制的丰富的指令系统,堪称为一代&经典&,为以后的其它单片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1单片机之所以成为经典,成为易上手的单片机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从内部的硬件到软件有一套完整的按位操作系统,称作位处理器,处理对象不是字或字节而是位。不但能对片内某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某位进行处理,如传送、置位、清零、测试等,还能进行位的逻辑运算,其功能十分完备,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2.& 同时在片内RAM区间还特别开辟了一个双重功能的地址区间,使用极为灵活,这一功能无疑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 乘法和除法指令,这给编程也带来了便利。很多的八位单片机都不具备乘法功能,作乘法时还得编上一段子程序调用,十分不便。
缺点:(虽然是经典但是缺点还是很明显的)
1. AD、EEPROM等功能需要靠扩展,增加了硬件和软件负担
2. 虽然I/O脚使用简单,但高电平时无输出能力,这也是51系列单片机的最大软肋
3. 运行速度过慢,特别是双数据指针,如能改进能给编程带来很大的便利
4. 51保护能力很差,很容易烧坏芯片
应用范围:
目前在教学场合和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大量被采用
使用最多的器件:、
了解8051微控制器全系列产品:
MSP430单片机
MSP430系列单片机是德州仪器1996年开始推向市场的一种16位超低功耗的混合信号处理器,给人们留下的最大的亮点是低功耗而且速度快,汇编语言用起来很灵活,寻址方式很多,指令很少,容易上手。主要是由于其针对实际应用需求,把许多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微处理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以提供&单片&解决方案。其迅速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主要取决于以下的特点&
1. 强大的处理能力,采用了精简指令集(RISC)结构,具有丰富的寻址方式( 7 种源操作数寻址、 4 种目的操作数寻址)、简洁的 27 条内核指令以及大量的模拟指令;大量的寄存器以及片内数据存储器都可参加多种运算;还有高效的查表处理指令;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在 8MHz 晶体驱动下指令周期为 125 ns 。这些特点保证了可编制出高效率的源程序
2. 在运算速度方面,能在 8MHz 晶体的驱动下,实现 125ns 的指令周期。 16 位的数据宽度、 125ns 的指令周期以及多功能的硬件乘法器(能实现乘加)相配合,能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的某些算法(如 FFT 等)
3. 超低功耗方面,MSP430 单片机之所以有超低的功耗,是因为其在降低芯片的电源电压及灵活而可控的运行时钟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电源电压采用的是 1.8~3.6V 电压。因而可使其在 1MHz 的时钟条件下运行时, 芯片的电流会在 200~400uA 左右,时钟关断模式的最低功耗只有 0.1uA
1. 个人感觉不容易上手,不适合初学者入门,资料也比较少,只能跑官网去找
2. 占的指令空间较大,因为是16位单片机,程序以字为单位,有的指令竟然占6
个字节。虽然程序表面上简洁, 但与pic单片机比较空间占用很大
应用范围:
在低功耗及超低功耗的工业场合应用的比较多
使用最多的器件:系列(中文资料)、系列、系列
了解MSP430全系类产品:
这里也提一下TMS系列单片机,虽不算主流。由TI推出的8位CMOS单片机,具有多种存储模式、多种外围接口模式,适用于复杂的实时控制场合。虽然没STM32那么优秀,也没MSP430那么张扬,但是TMS370C系列单片机提供了通过整合先进的外围功能模块及各种芯片的内存配置,具有高性价比的实时系统控制。同时采用高性能硅栅CMOS EPROM和EEPROM技术实现。低工作功耗CMOS技术,宽工作温度范围,噪声抑制,再加上高性能和丰富的片上外设功能,使TMS370C系列单片机在汽车电子,工业电机控制,电脑,通信和消费类具有一定的应用
应用最多的器件:
STM32单片机
由ST厂商推出的STM32系列单片机,行业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款性价比超高的系列单片机,应该没有之一,功能及其强大。其基于专为要求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专门设计的ARM Cortex-M内核,同时具有一流的外设:1&s的双12位ADC,4兆位/秒的UART,18兆位/秒的SPI等等,在功耗和集成度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当然和MSP430的功耗比起来是稍微逊色的一些,但这并不影响工程师们对它的热捧程度,由于其简单的结构和易用的工具再配合其强大的功能在行业中赫赫有名&其强大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1.内核:ARM32位Cortex-M3CPU,最高工作频率72MHz,1.25DMIPS/MHz,单周期乘法和硬件除法
2.存储器:片上集成32-512KB的Flash存储器。6-64KB的SRAM存储器
3.时钟、复位和电源管理:2.0-3.6V的电源供电和I/O接口的驱动电压。POR、PDR和可编程的电压探测器(PVD)。4-16MHz的晶振。内嵌出厂前调校的8MHz RC振荡电路。内部40 kHz的RC振荡电路。用于CPU时钟的PLL。带校准用于RTC的32kHz的晶振
4、调试模式:串行调试(SWD)和JTAG接口。最多高达112个的快速I/O端口、最多多达11个定时器、最多多达13个通信接口
使用最多的器件:系列、系列、系列
了解STM32全系类产品:
PIC单片机系列是美国微芯公司(Microship)的产品,共分三个级别,即基本级、中级、高级,是当前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的单片机之一,CPU采用RISC结构,分别有33、35、58条指令,属精简指令集,同时采用Harvard双总线结构,运行速度快,它能使程序存储器的访问和数据存储器的访问并行处理,这种指令流水线结构,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两部分工作,一是执行指令,二是从程序存储器取出下一条指令,这样总的看来每条指令只需一个周期,这也是高效率运行的原因之一,此外PIC单片机之所以成为一时非常热的单片机不外乎以下特点:
1. 具有低工作电压、低功耗、驱动能力强等特点。PIC系列单片机的I/O口是双向的,其输出电路为CMOS互补推挽输出电路。I/O脚增加了用于设置输入或输出状态的方向寄存器,从而解决了51系列I/O脚为高电平时同为输入和输出的状态。
2. 当置位1时为输入状态,且不管该脚呈高电平或低电平,对外均呈高阻状态;置位0时为输出状态,不管该脚为何种电平,均呈低阻状态,有相当的驱动能力,低电平吸入电流达25mA,高电平输出电流可达20mA。相对于51系列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3. 它可以直接驱动数码管显示且外电路简单。它的A/D为10位,能满足精度要求。具有在线调试及编程(ISP)功能。
不足之处:
其专用寄存器(SFR)并不像51系列那样都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地址区间内(80~FFH),而是分散在四个地址区间内。只有5个专用寄存器PCL、STATUS、FSR、PCLATH、INTCON在4个存储体内同时出现,但是在编程过程中,少不了要与专用寄存器打交道,得反复地选择对应的存储体,也即对状态寄存器STATUS的第6位(RP1)和第5位(RP0)置位或清零。数据的传送和逻辑运算基本上都得通过工作寄存器W(相当于51系列的累加器A)来进行,而51系列的还可以通过寄存器相互之间直接传送,因而PIC单片机的瓶颈现象比51系列还要严重,这在编程中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
使用最多的器件:、
AVR单片机是Atmel公司推出的较为新颖的单片机,其显著的特点为高性能、高速度、低功耗。它取消机器周期,以时钟周期为指令周期,实行流水作业。AVR单片机指令以字为单位,且大部分指令都为单周期指令。而单周期既可执行本指令功能,同时完成下一条指令的读取。通常时钟频率用4~8MHz,故最短指令执行时间为250~125ns。AVR单片机能成为最近仍是比较火热的单片机,主要的特点:
1. AVR系列没有类似累加器A的结构,它主要是通过R16~R31寄存器来实现A的功能。在AVR中,没有像51系列的数据指针DPTR,而是由X(由R26、R27组成)、Y(由R28、R29组成)、Z(由R30、R31组成)三个16位的寄存器来完成数据指针的功能(相当于有三组DPTR),而且还能作后增量或先减量等的运行,而在51系列中,所有的逻辑运算都必须在A中进行;而AVR却可以在任两个寄存器之间进行,省去了在A中的来回折腾,这些都比51系列出色些
2. AVR的专用寄存器集中在00~3F地址区间,无需像PIC那样得先进行选存储体的过程,使用起来比PIC方便。AVR的片内RAM的地址区间为0~00DF(AT90S2313) 和F(AT90S8515、AT90S8535),它们占用的是数据空间的地址,这些片内RAM仅仅是用来存储数据的,通常不具备通用寄存器的功能。当程序复杂时,通用寄存器R0~R31就显得不够用;而51系列的通用寄存器多达128个(为AVR的4倍),编程时就不会有这种感觉。
3. AVR的I/O脚类似PIC,它也有用来控制输入或输出的方向寄存器,在输出状态下,高电平输出的电流在10mA左右,低电平吸入电流20mA。这点虽不如PIC,但比51系列还是要优秀的&
1. 是没有位操作,都是以字节形式来控制和判断相关寄存器位的
2. C语言与51的C语言在写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让从开始学习51单片机的朋友很不习惯
3. 通用寄存器一共32个(R0~R31),前16个寄存器(R0~R15)都不能直接与立即数打交道,因而通用性有所下降。而在51系列中,它所有的通用寄存器(地址00~7FH)均可以直接与立即数打交道,显然要优于前者。
使用最多的器件:、、
说到STC单片机有人会说到,STC也能算主流,估计要被喷了~~我们基于它是国内还算是比较不错的单片机来说。STC单片机是宏晶生产的单时钟/机器周期的单片机,说白了STC单片机是51与AVR的结合体,有人说AVR是51的替代单片机,但是AVR单片机在位控制和C语言写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而STC单片机洽洽结合了51和AVR的优点,虽然功能不及AVR那么强大,但是在AVR能找到的功能,在STC上基本都有,同时STC单片机是51内核,这给以51单片机为基础的工程师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省去了学习AVR的时间,同时也不失AVR的各种功能&
STC单片机是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51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但速度快8~12倍,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4路PWM 8路高速10位A、D转换,针对电机电机 的供应商控制,强干扰场合,成为继51单片机后一个全新系列单片机&
1. 下载烧录程序用串口方便好用,容易上手,拥有大量的学习资料及视频,最著名的
要属于杜老师的那个视频了,好多对单片机有兴趣的朋友都是通过这个视频入门的,同时具有宽电压:5.5~3.8V,2.4~3.8V, 低功耗设计:空闲模式,掉电模式(可由外部中断唤醒)
2. STC单片机具有在应用编程,调试起来比较方便;带有10位AD、内部EEPROM、
可在1T/机器周期下工作,速度是传统51单片机的8~12倍,价格也较便宜
&&& 3.& 4 通道捕获/比较单元,STC12C2052AD系列为2通道,也可用来再实现4个定时器或4个外部中断,2个硬件16位定时器,兼容普通8051的定时器。4路PCA还可再实现4个定时器,具有硬件看门狗、高速SPI通信端口、全双工异步串行口,兼容普通8051的串口,同时还具有先进的指令集结构,兼容普通8051指令集
STC单片机功能虽不及AVR、STM32强大,价格也不及51和ST32便宜,但是这些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属于国产单片机比较出色的单片机,但愿国产单片机能一路长虹&
使用最多的器件:(中文资料)
主要针对S08,S12这类单片机,当然Freescale单片机远非于此。Freescale系列单片机采用哈佛结构和流水线指令结构,在许多领域内都表现出低成本,高性能的的特点,它的体系结构为产品的开发节省了大量时间。此外Freescale提供了多种集成模块和总线接口,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中更灵活的发挥作用!Freescale单片机的特有的特点如下:
1.全系列:从低端到高端,从8位到32位全系列应有尽有,其推出的8位/32位管脚兼容的QE128,可以从8位直接移植到32位,弥补单片机业界8/32 位兼容架构中缺失的一环
2.多种系统时钟模块:三种模块,七种工作模式。多种时钟源输入选项,不同的mcu具有不同的时钟产生机制,可以是RC振荡器,外部时钟或晶振,也可以是内部时钟,多数CPU同时具有上述三种模块!可以运行在FEI,FEE,FBI,FBILP,FBE,FBELP,STOP这七种工作模式
3.多种通讯模块接口:Freescale单片机几乎在内部集成各种通信接口模块:包括串行通信接口模块SCI,多主I2C总线模块,串行外围接口模块 SPI,MSCAN08控制器模块,通用串行总线模块(USB/PS2)
4.具有更多的可选模块:具有LCD驱动模块,带有温度传感器,具有超高频发送模块,含有同步处理器模块,含有同步处理器的MCU还具有屏幕显示模块OSD,还有少数的MCU具有响铃检测模块RING和双音多频/音调发生器DMG模块
5.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多种引脚数和封装选择
6.低功耗、也许Freescale系列的单片机的功耗没有MSP430的低,但是他具有全静态的&等待&和&停止&两种模式,从总体上降低您的功耗!新近推出的几款超低功耗已经与MSP430的不相上下!
使用最多的器件:系列
如果真要在这些单片机中分个一二三等,那么如果你想跟随大众,无可厚非51单片机还是首选;如果你追求超高性价比,STM32将是你理想选择;如果你渴望超低功耗,MSP430肯定不会让你失望;如果你想支持国产,STC会让你兴奋&
这七大主流单片机到底哪家强?相信现在的你应该知道了吧~~
也有朋友会说瑞萨单片机是销量最大的,且在车载电子行业应用较多,稳定性好,但是我个人不怎么喜欢小日本的产品,所以也没用过瑞萨的东西。这个因人而异,但是不可否认它销售量大肯定有可取之处,这点还望同仁们了解~~
PS:由于水平有限,可能有些地方写错了或者不全面的,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出,感激涕零~在此感谢提供专业数据手册的支持~~
更多关于单片机的技术资讯,欢迎访问 &
关注与非网微信 ( ee-focus )
限量版产业观察、行业动态、技术大餐每日推荐
享受快时代的精品慢阅读
六中常用串口接口电路图设计。如果你是Win95/98/Me操作系统的话那第1和第2两种是最合适的,制作简单。如果是Win2000/XP操作系统的话第3种最合适,当然如果你的电脑只有25针串口可以用的话选第4种就好了。
发表于: 15:47:09
随着电子和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在民用、工业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等到了广泛应用. 小型的、低功耗的、廉价的、可靠性高的温度传感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发表于: 16:04:14
设计一简易电子琴,要求能够发出1、2、3、4、5、6、7等七个音符。
发表于: 15:40:30
无人飞行器自主飞行技术多年来一直是航空领域研究的热点,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大量的需求,主要优点包括:系统制造成本低,在执行任务时人员伤害小,具有优良的操控性和灵活性等。
发表于: 16:11:39
由于涉及编程,学习ARM单片机系统对于从事电子电路的设计者来说是有些困难的,学习知识不难,难的是理清其中的开发思路,找到一个好的起点。本文就将从这一步入手,为大家介绍初次接触ARM开发应该从哪几方面来理清开发思路。
发表于: 17:04:47
THIEF RIVER FALLS, Minnesota, USA –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SparkFun 和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 Digi-Key 携手合作,联合推出了一款物联网开发平台。
发表于: 17:50:07
受惠于数据中心对服务器内存需求强劲,今年首季服务器内存仍供不应求,价格硬挺,涨幅也最大,对即将切入市场的南亚科 (2408)是一大利多。
发表于: 10:55:04
财经部落格《Seeking Alpha》专栏作家指出,在苹果下调 iPhoneX 产量,以及大陆半导体公司预计在 2019 年将完成内存厂设置,内存的供需出现变化,在产能预期可提升的情况下,全球 DRAM 的平均售价将降低。
发表于: 09:37:25
微软去年发表了采用ARM架构处理器的Windows 10连网装置,最近更多细节出炉,不只不支持x86程序,也无法执行特定OpenGL版本的游戏
发表于: 09:36:27
据外媒报道指苹果正与中国闪存厂商长江存储商谈采用后者生产的NAND flash芯片,后者预计今年底开始投产NAND flash芯片,刚刚投产就能获得苹果这个大客户的青睐将有助于后者迅速在该领域取得成功。
发表于: 09:13:58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低功耗芯片选择问题 - 单片机/MCU论坛 -
中国电子技术论坛 -
最好最受欢迎电子论坛!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低功耗芯片选择问题
等待验证会员
12:32:33  
各位大侠&&我是一个单片机菜鸟,我现在又一个项目要开发一个用RFID感应标签控制一个电机正反转线路板&&这个是用电池供电的 需要低功耗芯片 不知道先那种好 价格低 功耗少&&谢谢各位大侠指点!!
19:54:05  
MSP430&&业界公认低功耗
STW08&&略高于前者,不过也很低。
21:00:55  
对的,msp430G2553就可以
高级工程师
23:04:52  
看你對成本還是性能的看中咯
17:00:02  
大家好!大家辛苦了
等待验证会员
14:46:23  
谢谢大家& &我能不能用PIC16F630 这个芯片 这个也是低功耗的吧&&这个便宜点
Powered by
供应链服务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单片机的选择
1.单片机的的选型
单片机的的选型是一件重要而费心的事情,如果单片机型号选择得合适,单片机应用系统就会得经济,工作可靠;如果选择得不合适,就会造成经济浪费,影响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根本就达不到预先设计的功能。&&&&
只要掌握和运用单片机正确选型的原则,就可以选择出最能适用于应用系统的单片机,保证单片要应用系统有最高的可靠性,最优的性能价格比,最长的使用寿命和最好的升级换代可能。单片机芯片选型时,总的原则是:
“芯片含有(功能或数量)略大于设计需求”,”设计需求尽可能(用)芯片完成(少用外围器件)”,
“选大(大厂)不选小,选多(供应量多)不选少,选名(名牌)不选渺(飘渺,不知详情的厂子),选廉(谦价)但要好(质量保证)。对单片机选型,主要应用从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技术性,实用性和要开发性三方面来考虑.
(1)技术性:要从单片机的技术指标角度,对单片机芯片进行选择,以保证单片机应用系统在一定的技术指标下可靠运行;
(2)实用性:要从单片机的供货渠道、信誉程序等角度,对单片机的生产厂家进行选择以保证单片机应用系统在能长期、可靠运行;
(3)可开发性:选用的单片机要有可靠的可以开发手段,如程序开发工具、仿真调试手段等
2.评单片机选型的讨论
对于很久以来总是能看到关于单片机的各种讨论,又是这个不好啦,那个不好了,那个过时啦,这个先进啊,学什么什么没用啦!
这个问题的总结只有一句话:用合适的芯片做出最合适的产品,把功夫用在设计上用在优秀的思路上不要拘泥与芯片怎么怎么样吧。
宝贵的心思用在你所做的产品的专业知识上。不要被争论用什么什么单片机而迷茫,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将来应用的领域也不一样,当然对每种芯片的领悟也是不一样的,选用自己合适的就可以,弄透它,回过头看,他们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工具而已,也不要说学51怎么样,学PIC 怎么样,学ARM怎么样,不管哪一种,都是实现你思想的工具,那个感觉顺手实用就用哪个,就学哪个,把它学好用熟悉,不要今天听那个好就用那个,明天有人说这个好就用这个,新东西总是有,每天都有新东西,都是好东西,你一下子学的过来吗!不如找一个适合自己先学好,将来搞其他真是的很容易的!这就是我的一个过来人的经验,这点体会也许只在这个行业的百分之五十的人,那就送这百分之五十的朋友吧。
3.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单片机的类型?
选择原则:主要从指令结构、运行速度、程序存储方式和功能等几个方面选择单片机。 MCS-51为主流产品。 Motorola是世界上最大的单片机厂商。品种全、选择余地大、新产品多。其特点是噪声低,抗干扰能力强,比较适合于工控领域及恶劣的环境。
Microship单片机是
选择原则:主要从指令结构、运行速度、程序存储方式和功能等几个方面选择单片机。
MCS-51为主流产品。
Motorola是世界上最大的单片机厂商。品种全、选择余地大、新产品多。其特点是噪声低,抗干扰能力强,比较适合于工控领域及恶劣的环境。
Microship单片机是市场份额增长较快的单片机。它的主要产品是PIC系列8位单片机。其特点是运行速度快,低价位,适用于量大、档次低、价格敏感的产品。
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生产的MSP430系列单片机是一种特低功耗的Flash微控制器。主要用于三表及超低功耗场合。
在嵌入式系统低端的单片机领域,Intel公司的MCS-51形成了既具有经典性又不乏生命力的一个单片机系列。许多半导体厂家、电器公司以MCS-51系列中的8051为基核,推出了许多兼容性的CHMOS单片机----80C51系列。
此外,还有Zilog、EM78、Senix、NEC、Epson、NS、三星、富士通、华邦、Philips、ARM等单片机。
看到了几个帖子,讨论何种单片机最好.我感觉选择一个合适的单片机有时真的不太容易,要考虑的方面太多了.只能说某个特定场合比较适于采用某个
MCU.不大可能某个牌子的
适合所有的设计,真要有的话那可就太好了:
单片机的基本参数例如速度,程序存储器容量,
单片机的增强功能,
例如看门狗,双指针,双串口,
RTC (实时时钟),
EEPROM ,扩展
和 OTP (一次性可编程)相比较,最好是
DIP (双列直插),
PLCC ( PLCC
有对应插座)还是贴片.
封装在做实验时可能方便一点.
工作温度范围,工业级还是商业机.
如果设计户外产品,必须选用工业级.
比如设计并口加 *
密狗,信号线取电只能提供几个
就是因为低功耗,后来出了
工作电压范围.
例如设计电视机遥控器, 2
节干电池供电,至少应该能在
电压范围内工作.
供货渠道畅通.
能申请样片,小批量购买有现货.最好像标准
51 ,中发里随便找个柜台就能买到(我在北京)
有服务商,像周立功公司推
Philips ,双龙公司推
AVR ,都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技术支持,起码烧写器有地方买.
烧录器价格低,如果是
ICP (把单片机放在烧录器上编程)能否利用现有的烧录器,如果是表贴封装,买一个转接座也很贵,至少得一二百元.能否
统编程,即把芯片先焊到板子上再通过预留的
接口编程),一般
编程器比较便宜大约一二百元甚至几十元.
仿真器便宜.
型单片机,仿真器不是必备的.但是对于
OTP (一次性可编程)型单片机,必须购买或者租用仿真器.
单片机汇编语言是自己熟悉的,并且能支持
语言.编程环境要像
一样好用,并且还是免费的.
网站速度快,资料丰富.包括芯片手册,应用指南,设计方案,范例程序.最好有中文,像
保密性能好,查一下专业解.密.网站上的黑名单,再发个
咨询一下解.密价格.
抗干扰性能好.我曾经把
后发现抗干扰性能下降,只好改回去.
和其他外设芯片放在一起的综合考虑.
电路原理,模电,数电,通信原理,单片机,Protell99
,高频率电子线路,信号系统,数字信号处理,FPGA,DSP等等
我觉得:电路原理,模电,数电,单片机,是自少要学好的.信号系统看你是准备往什么方向走了
通信方向的话,就要求高很多了.单单玩单片机的话,要求没那么高~的
基本的几个变换总要知道的吧~
工业上PID控制器这些
都是需要你自己设计计算的了~~当然你用MATLAB
也可以~其次
我觉得现代的单片机
再也不应该是单个单片机独自工作的时代了~应该是成批的单片机
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就是单片机,只是资源丰富些~~工作频率300MHz以上~
初学者的话
当然是选择51单片机做为入门比较好~~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编程思维的培养~~加强对有限资源合理利用~这种思维在任何设备上都是可行的~所以建议先从简单的开始~~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我们对8051、AVR、ARM或其它单片机的现有印象是怎么来的。主要的来源其实有两种,来自于网络上关于芯片的介绍,来自书架上芯片的教学书籍。主要都是一些官话、套话,什么具有精简指令集、增加了多个定时器、更快的速度、价格更低,更适合工业设备开发之类。大家可以看出,这些介绍的用语都是比较词,也就是说性能的优秀是与另一个不优秀的相比较得来的。8051系列单片机因为是最早的处理器内核,很不幸,8051内核的单片机成了众矢之地。AVR、ARM和其它一大堆单片机都在和8051比较。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认为8051是最落后的,AVR、ARM,还是PIC、MSP430都比8051强大。再加上以8051系列单片机入门的图书很多,如以AT89C51、STC89C52之类的单片机或开发板入门的书几乎占了一大半的书架。所以大部分爱好者选择8051来入门,同时也自然而然的意识到学完最简单的8051之后还要学习更“高级”的AVR、ARM、PIC、MSP430之类的单片机。认为只有学会了这些才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会用AVR和ARM,就成为了单片机高手了。
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因为大部分入门教程都是没有作者主见的纯技术知识的堆积,读者从书中得不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所以会产生一大堆错误的观念。当错误的观念形成的多了,久而久之在更多的人群中,错误的观念慢慢好像变得“正确”了。而且爱好者的圈子里一般都是仅讨论纯技术,而不去交流行业和相关的非技术内容,使的更多的人不断进入观念错误的循环。而且很难把他们转变过来。就好像来过我网站的人都说我的制作有创意,其实不是我的能力强,而是大家都是在研究技术上的实现,而不是考虑如何创新,就算想创新了,也没有花上足够的时间去构想、实验。这与图书的作者只想着把知识点放到书里,却没有研究怎么有主见的引导读者的正确观念的道理是一样的。
以上就是我所分析的原因,如果您认同我的说法则请继续阅读下面我所讲的所谓的正确观念。如果您不认同我以上所说,那就请停止阅读,不要浪费您的时间。
在说正确的观念之前,我们来看一看单片机真正的用途是什么。虽然电子爱好者可以用它来制作各种好玩的电子制作,但再怎么制作每个人也用不上100片单片机,仅靠电子制作是无法支撑单片机市场的。那么最大的需求者是谁呢?说白了,他们就是成批量生产电子产品的厂家。例如他们有用单片机来制作每个公司门口都会用到的门禁系统、考勤机。仅中国大大小小的公司无计其数,需要的单片机数量自然是如繁星一般了。还有消费类电子产品,工业控制设备、安防设备、小家电、公办自动化产品,还有大大小小特殊需要的定制产品。这些需求,就是单片机最主要的市场了。如此之大的市场需求,生产单片机的厂商自然盯大的眼睛想着怎么多卖多赚钱了。单片机厂商的竞争和我们日常所见的各品牌手机、菜市场中各摊位的竞争没有什么区别。
怎么才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呢?那就要看单片机产品的开发者关注什么东西了。谁是单片机产品的开发者?就是那些门禁系统、考勤机设计公司的老板和工程师们。如果你是设计公司的老板兼工程师,你会需要怎么样的单片机?首先要能满足我制作门禁系统、考勤机的功能需要,然后是价格便宜,性能稳定,容易开发,采购方便,有同类替代产品。大家注意,在以上的需求中没有要求功能强大,因为这并不重要。如果我只需要4个I/O接口,而单片机却有着40个I/O接口,这对产品的价值提升并没有什么意义,而且通常功能越多,价格也越高。如果一款单片机非常便宜,却只有2个I/O接口也是不行的,因为它再便宜也不能满足我们需要4个I/O接口的目的。所以单片机的选择是适用就好,而不是走价格和性能的极端。
那么8051、AVR、ARM、PIC等单片机就是在这种市场环境中出现的,换句话说,这些单片机就是为了满足这种市场需求而被生产出来的。从这个角度上看,8051、AVR、ARM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了,大家都是为了满足这个不同电子产品应用需要的大市场。并没有说8051就是下贱的,ARM就是高级的,大家都是靠销量说话的。用8051去开发多媒体产品和用ARM去开发简单的流水灯都是非常白痴的行为了。不过,虽然我们除去了高贵与低贱的歧视,可是又不得不承认,不同的单片机的开发难度是不同的。有一些是系统复杂所带来的难度,还有一些是因为单片机开发相关软硬件功能的落后再导致的。还有一小部分是学习者本身智商程度所产生的难度。不管怎么样,任何的开发难度都会变成这款单片机推广销售的不利因素,谁也不希望学习困难的东西。当然,还有一些人就是愿意学习难学的东西,非要学难学的单片机,费大力气研究难懂的数据手册。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不是工程开发人员的单片机爱好者身上,因为他们不用承担实际的项目,不用考虑学习的时间、开发风险和项目开发中的各种困难与压力。所以他们并不认为学习某款单片机的困难是单片机生产厂商做的工作不足,而是把原因归到自己身上,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非要把这款单片机学会才能证明自己的智商。
我所说的,正是许多人要学习AVR的迷局。除了出于天真的想法去学习难学的单片机,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真正了解这些单片机的性能、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人说8051单片机落后了,能说出这种话的定是还没什么开发经验的初学者。而越是什么都不懂的人越容易发表评论。下面我们来看看AVR和8051的区别吧。
AVR和8051单片机同为8位单片机,AVR当年发布的时候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是1T单片机,带给开发者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就是速度快(和8051相比),还有就是低功率,内部集成了更多的功能。在发布之初,我也非常看好AVR单片机,也买了几片回来玩玩。可是AVR虽然性能上有了不少优势,可是把玩的时候却发现了相关配套服务的不足,比如AVR的引脚甚至封装和8051的不兼容,开发软件也和8051不同,下载线要重新制作,单片机内部结构和编程方法都要重新学习。对于之前没有学过8051单片机的人来说,这些都是新鲜的,没有阻碍的。可是对于8051单片机的老手来讲,学习AVR就需要重新学习和使用一套完全不同的平台,而学习新的平台需要花上不少的时间。这一事实阻止了一部分人转向使用AVR。如果AVR可以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与8051相关配套软硬件兼容的问题,那么AVR将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必竟8051单片机是最早的单片机,已经有非常多的忠实用户了。
AVR的独断专行,让其它单片机厂商看到了机会。推出一款功能与AVR相当甚至更强大,同时又兼容8051软硬件的单片机必然会得到市场的欢迎。于是飞利浦、SST、STC等厂商开始研发,增强型8051单片机问世了。增加型8051单片机是延用8051的内核,在单片机内部集成更多功能模块。其中做的最出色的就是STC公司的单片机了。它的接口和传统的8051完全兼容,而且内部集成了复位芯片、EEPROM等功能。STC12C系列的单片机也与AVR相同,达到了1T单片机的速度。而且STC12系列单片机还在片内集成了ADC、PWM、EEPROM、独立时钟、内部R/C振荡器、增加了P4接口。从性能上超过了AVR的产品,价格也便宜,同时又和传统的8051的软硬件兼容。STC12C完全超过了AVR的性能,工程师们又不需要学习新的开发平台,只要在原来的8051平台上就直接可以开发STC的1T单片机了。在这种情况之后AVR的落后是必然的结果,虽然ATMEL公司还在大力推出新款AVR单片机,可以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少,以至于在一般的电子市场上都买不到了。但是在网络上还有一些原来在AVR最兴盛时的粉丝团,他们还在坚持用AVR来制作和开发产品。不过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固执的忠实于一种品牌,而不是根据发展的需要而改变,这是很不理智的。当然,AVR目前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只是市场很小罢了。
8051和ARM的比较是另外一会事。就算是最强的增加型8051也不可能和ARM相比较。因为ARM是32位处理器核心,支持更大的处理速度和寻址能力,ARM9又支持MMU,可以安装嵌入式操作系统。ARM是在8051和PC机用CPU之间的中层产品。用来开发多媒体产品,如MP4、手机等。8051和ARM的软硬件平台也是不同的,可是学习ARM可以做一个8051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学习ARM是值得的学习投入。只是在学习之前需要先想好,学习ARM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还是为了制作更好玩的电子制作。
现在基础ARM平台开发的公司有许多,学习ARM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学好了8051也一样可以有好的工作机会,只是ARM起步晚,会的人不多,竞争相对小一些。而且不管学什么都要面对未来继续学习新技术的事实。学习ARM最关键的是学习操作系统,而不是ARM芯片本身。ARM最大的优势就是因为它可以安装操作系统,好像我们的电脑一样,我们所写的应用程序可以在操作系统上运行,而不像8051那样单线程运行。安装操作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降低开发难度。有的人认为学习ARM要用操作系统是很难学的东西。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安装操作系统就是为了减少开发难度,有一些如USB、液晶屏、鼠标、键盘的驱动程序已经有现成的了,只要在我们的应用程序中调用就行了。ARM的开发更侧重于软件层面的开发,更多的是开发上层应用程序和少量的底层驱动程序。ARM的硬件也是有固定的接口,有占用的LCD接口,有占用的USB接口,只要按官方的数据手册制作就可以了。
对于想玩ARM的爱好者朋友,ARM的趣味并不大,而ARM的门槛却很高。首先ARM芯片很贵,便宜的也要30多元,加上周边的一系列配套的电路,一片ARM系统也要百元以上。而且ARM芯片封装都是高密脚贴片封装,没有所谓的直插封装。制作ARM的作品就必须制作PCB板,而且是2层到8层的PCB板。对于一般的爱好者来说,这是不容易接受的。另外,用ARM来完全小制作的资料非常之少,ARM的相关驱动程序一般都是某些公司的内部资料。相对来说最丰富的还是开源的LINUX和部分WIN CE的资料。一般开发ARM是需要团队完成的,有专门开发软件的,有专门负责硬件的,很少有一个人完成的。更不用说我们用ARM自己开发有趣的制作了。总之,ARM虽好,可是目前还不适合电子爱好者把玩。增强型8051单片机是最好的选择,使用性能更好,功能更多的单片机可以产生许多创新设计。
1.单片机的的选型
单片机的的选型是一件重要而费心的事情,如果单片机型号选择得合适,单片机应用系统就会得经济,工作可靠;如果选择得不合适,就会造成经济浪费,影响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根本就达不到预先设计的功能。只要掌握和运用单片机正确选型的原则,就可以选择出最能适用于应用系统的单片机,保证单片要应用系统有最高的可靠性,最优的性能价格比,最长的使用寿命和最好的升级换代可能。单片机芯片选型时,总的原则是:
“芯片含有(功能或数量)略大于设计需求”,”设计需求尽可能(用)芯片完成(少用外围器件)”,
“选大(大厂)不选小,选多(供应量多)不选少,选名(名牌)不选渺(飘渺,不知详情的厂子),选廉(谦价)但要好(质量保证)。对单片机选型,主要应用从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技术性,实用性和要开发性三方面来考虑.
(1)技术性:要从单片机的技术指标角度,对单片机芯片进行选择,以保证单片机应用系统在一定的技术指标下可靠运行;
(2)实用性:要从单片机的供货渠道、信誉程序等角度,对单片机的生产厂家进行选择以保证单片机应用系统在能长期、可靠运行;
(3)可开发性:选用的单片机要有可靠的可以开发手段,如程序开发工具、仿真调试手段等
2.评单片机选型的讨论
对于很久以来总是能看到关于单片机的各种讨论,又是这个不好啦,那个不好了,那个过时啦,这个先进啊,学什么什么没用啦!
这个问题的总结只有一句话:用合适的芯片做出最合适的产品,把功夫用在设计上用在优秀的思路上不要拘泥与芯片怎么怎么样吧。
宝贵的心思用在你所做的产品的专业知识上。不要被争论用什么什么单片机而迷茫,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将来应用的领域也不一样,当然对每种芯片的领悟也是不一样的,选用自己合适的就可以,弄透它,回过头看,他们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工具而已,也不要说学51怎么样,学PIC 怎么样,学ARM怎么样,不管哪一种,都是实现你思想的工具,那个感觉顺手实用就用哪个,就学哪个,把它学好用熟悉,不要今天听那个好就用那个,明天有人说这个好就用这个,新东西总是有,每天都有新东西,都是好东西,你一下子学的过来吗!不如找一个适合自己先学好,将来搞其他真是的很容易的!这就是我的一个过来人的经验,这点体会也许只在这个行业的百分之五十的人,那就送这百分之五十的朋友吧。
3.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单片机的类型?
选择原则:主要从指令结构、运行速度、程序存储方式和功能等几个方面选择单片机。 MCS-51为主流产品。 Motorola是世界上最大的单片机厂商。品种全、选择余地大、新产品多。其特点是噪声低,抗干扰能力强,比较适合于工控领域及恶劣的环境。
Microship单片机是
选择原则:主要从指令结构、运行速度、程序存储方式和功能等几个方面选择单片机。
MCS-51为主流产品。
Motorola是世界上最大的单片机厂商。品种全、选择余地大、新产品多。其特点是噪声低,抗干扰能力强,比较适合于工控领域及恶劣的环境。
Microship单片机是市场份额增长较快的单片机。它的主要产品是PIC系列8位单片机。其特点是运行速度快,低价位,适用于量大、档次低、价格敏感的产品。
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生产的MSP430系列单片机是一种特低功耗的Flash微控制器。主要用于三表及超低功耗场合。
在嵌入式系统低端的单片机领域,Intel公司的MCS-51形成了既具有经典性又不乏生命力的一个单片机系列。许多半导体厂家、电器公司以MCS-51系列中的8051为基核,推出了许多兼容性的CHMOS单片机----80C51系列。
此外,还有Zilog、EM78、Senix、NEC、Epson、NS、三星、富士通、华邦、Philips、ARM等单片机。
看到了几个帖子,讨论何种单片机最好.我感觉选择一个合适的单片机有时真的不太容易,要考虑的方面太多了.只能说某个特定场合比较适于采用某个
MCU.不大可能某个牌子的
适合所有的设计,真要有的话那可就太好了:
单片机的基本参数例如速度,程序存储器容量,
单片机的增强功能,
例如看门狗,双指针,双串口,
RTC (实时时钟),
EEPROM ,扩展
和 OTP (一次性可编程)相比较,最好是
DIP (双列直插),
PLCC ( PLCC
有对应插座)还是贴片.
封装在做实验时可能方便一点.
工作温度范围,工业级还是商业机.
如果设计户外产品,必须选用工业级.
比如设计并口加 *
密狗,信号线取电只能提供几个
就是因为低功耗,后来出了
工作电压范围.
例如设计电视机遥控器, 2
节干电池供电,至少应该能在
电压范围内工作.
供货渠道畅通.
能申请样片,小批量购买有现货.最好像标准
51 ,中发里随便找个柜台就能买到(我在北京)
有服务商,像周立功公司推
Philips ,双龙公司推
AVR ,都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技术支持,起码烧写器有地方买.
烧录器价格低,如果是
ICP (把单片机放在烧录器上编程)能否利用现有的烧录器,如果是表贴封装,买一个转接座也很贵,至少得一二百元.能否
统编程,即把芯片先焊到板子上再通过预留的
接口编程),一般
编程器比较便宜大约一二百元甚至几十元.
仿真器便宜.
型单片机,仿真器不是必备的.但是对于
OTP (一次性可编程)型单片机,必须购买或者租用仿真器.
单片机汇编语言是自己熟悉的,并且能支持
语言.编程环境要像
一样好用,并且还是免费的.
网站速度快,资料丰富.包括芯片手册,应用指南,设计方案,范例程序.最好有中文,像
保密性能好,查一下专业解.密.网站上的黑名单,再发个
咨询一下解.密价格.
抗干扰性能好.我曾经把
后发现抗干扰性能下降,只好改回去.
和其他外设芯片放在一起的综合考虑.
电路原理,模电,数电,通信原理,单片机,Protell99
,高频率电子线路,信号系统,数字信号处理,FPGA,DSP等等
我觉得:电路原理,模电,数电,单片机,是自少要学好的.信号系统看你是准备往什么方向走了
通信方向的话,就要求高很多了.单单玩单片机的话,要求没那么高~的
基本的几个变换总要知道的吧~
工业上PID控制器这些
都是需要你自己设计计算的了~~当然你用MATLAB
也可以~其次
我觉得现代的单片机
再也不应该是单个单片机独自工作的时代了~应该是成批的单片机
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就是单片机,只是资源丰富些~~工作频率300MHz以上~
初学者的话
当然是选择51单片机做为入门比较好~~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编程思维的培养~~加强对有限资源合理利用~这种思维在任何设备上都是可行的~所以建议先从简单的开始~~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我们对8051、AVR、ARM或其它单片机的现有印象是怎么来的。主要的来源其实有两种,来自于网络上关于芯片的介绍,来自书架上芯片的教学书籍。主要都是一些官话、套话,什么具有精简指令集、增加了多个定时器、更快的速度、价格更低,更适合工业设备开发之类。大家可以看出,这些介绍的用语都是比较词,也就是说性能的优秀是与另一个不优秀的相比较得来的。8051系列单片机因为是最早的处理器内核,很不幸,8051内核的单片机成了众矢之地。AVR、ARM和其它一大堆单片机都在和8051比较。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认为8051是最落后的,AVR、ARM,还是PIC、MSP430都比8051强大。再加上以8051系列单片机入门的图书很多,如以AT89C51、STC89C52之类的单片机或开发板入门的书几乎占了一大半的书架。所以大部分爱好者选择8051来入门,同时也自然而然的意识到学完最简单的8051之后还要学习更“高级”的AVR、ARM、PIC、MSP430之类的单片机。认为只有学会了这些才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会用AVR和ARM,就成为了单片机高手了。
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因为大部分入门教程都是没有作者主见的纯技术知识的堆积,读者从书中得不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所以会产生一大堆错误的观念。当错误的观念形成的多了,久而久之在更多的人群中,错误的观念慢慢好像变得“正确”了。而且爱好者的圈子里一般都是仅讨论纯技术,而不去交流行业和相关的非技术内容,使的更多的人不断进入观念错误的循环。而且很难把他们转变过来。就好像来过我网站的人都说我的制作有创意,其实不是我的能力强,而是大家都是在研究技术上的实现,而不是考虑如何创新,就算想创新了,也没有花上足够的时间去构想、实验。这与图书的作者只想着把知识点放到书里,却没有研究怎么有主见的引导读者的正确观念的道理是一样的。
以上就是我所分析的原因,如果您认同我的说法则请继续阅读下面我所讲的所谓的正确观念。如果您不认同我以上所说,那就请停止阅读,不要浪费您的时间。
在说正确的观念之前,我们来看一看单片机真正的用途是什么。虽然电子爱好者可以用它来制作各种好玩的电子制作,但再怎么制作每个人也用不上100片单片机,仅靠电子制作是无法支撑单片机市场的。那么最大的需求者是谁呢?说白了,他们就是成批量生产电子产品的厂家。例如他们有用单片机来制作每个公司门口都会用到的门禁系统、考勤机。仅中国大大小小的公司无计其数,需要的单片机数量自然是如繁星一般了。还有消费类电子产品,工业控制设备、安防设备、小家电、公办自动化产品,还有大大小小特殊需要的定制产品。这些需求,就是单片机最主要的市场了。如此之大的市场需求,生产单片机的厂商自然盯大的眼睛想着怎么多卖多赚钱了。单片机厂商的竞争和我们日常所见的各品牌手机、菜市场中各摊位的竞争没有什么区别。
怎么才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呢?那就要看单片机产品的开发者关注什么东西了。谁是单片机产品的开发者?就是那些门禁系统、考勤机设计公司的老板和工程师们。如果你是设计公司的老板兼工程师,你会需要怎么样的单片机?首先要能满足我制作门禁系统、考勤机的功能需要,然后是价格便宜,性能稳定,容易开发,采购方便,有同类替代产品。大家注意,在以上的需求中没有要求功能强大,因为这并不重要。如果我只需要4个I/O接口,而单片机却有着40个I/O接口,这对产品的价值提升并没有什么意义,而且通常功能越多,价格也越高。如果一款单片机非常便宜,却只有2个I/O接口也是不行的,因为它再便宜也不能满足我们需要4个I/O接口的目的。所以单片机的选择是适用就好,而不是走价格和性能的极端。
那么8051、AVR、ARM、PIC等单片机就是在这种市场环境中出现的,换句话说,这些单片机就是为了满足这种市场需求而被生产出来的。从这个角度上看,8051、AVR、ARM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了,大家都是为了满足这个不同电子产品应用需要的大市场。并没有说8051就是下贱的,ARM就是高级的,大家都是靠销量说话的。用8051去开发多媒体产品和用ARM去开发简单的流水灯都是非常白痴的行为了。不过,虽然我们除去了高贵与低贱的歧视,可是又不得不承认,不同的单片机的开发难度是不同的。有一些是系统复杂所带来的难度,还有一些是因为单片机开发相关软硬件功能的落后再导致的。还有一小部分是学习者本身智商程度所产生的难度。不管怎么样,任何的开发难度都会变成这款单片机推广销售的不利因素,谁也不希望学习困难的东西。当然,还有一些人就是愿意学习难学的东西,非要学难学的单片机,费大力气研究难懂的数据手册。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不是工程开发人员的单片机爱好者身上,因为他们不用承担实际的项目,不用考虑学习的时间、开发风险和项目开发中的各种困难与压力。所以他们并不认为学习某款单片机的困难是单片机生产厂商做的工作不足,而是把原因归到自己身上,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非要把这款单片机学会才能证明自己的智商。
我所说的,正是许多人要学习AVR的迷局。除了出于天真的想法去学习难学的单片机,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真正了解这些单片机的性能、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人说8051单片机落后了,能说出这种话的定是还没什么开发经验的初学者。而越是什么都不懂的人越容易发表评论。下面我们来看看AVR和8051的区别吧。
AVR和8051单片机同为8位单片机,AVR当年发布的时候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是1T单片机,带给开发者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就是速度快(和8051相比),还有就是低功率,内部集成了更多的功能。在发布之初,我也非常看好AVR单片机,也买了几片回来玩玩。可是AVR虽然性能上有了不少优势,可是把玩的时候却发现了相关配套服务的不足,比如AVR的引脚甚至封装和8051的不兼容,开发软件也和8051不同,下载线要重新制作,单片机内部结构和编程方法都要重新学习。对于之前没有学过8051单片机的人来说,这些都是新鲜的,没有阻碍的。可是对于8051单片机的老手来讲,学习AVR就需要重新学习和使用一套完全不同的平台,而学习新的平台需要花上不少的时间。这一事实阻止了一部分人转向使用AVR。如果AVR可以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与8051相关配套软硬件兼容的问题,那么AVR将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必竟8051单片机是最早的单片机,已经有非常多的忠实用户了。
AVR的独断专行,让其它单片机厂商看到了机会。推出一款功能与AVR相当甚至更强大,同时又兼容8051软硬件的单片机必然会得到市场的欢迎。于是飞利浦、SST、STC等厂商开始研发,增强型8051单片机问世了。增加型8051单片机是延用8051的内核,在单片机内部集成更多功能模块。其中做的最出色的就是STC公司的单片机了。它的接口和传统的8051完全兼容,而且内部集成了复位芯片、EEPROM等功能。STC12C系列的单片机也与AVR相同,达到了1T单片机的速度。而且STC12系列单片机还在片内集成了ADC、PWM、EEPROM、独立时钟、内部R/C振荡器、增加了P4接口。从性能上超过了AVR的产品,价格也便宜,同时又和传统的8051的软硬件兼容。STC12C完全超过了AVR的性能,工程师们又不需要学习新的开发平台,只要在原来的8051平台上就直接可以开发STC的1T单片机了。在这种情况之后AVR的落后是必然的结果,虽然ATMEL公司还在大力推出新款AVR单片机,可以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少,以至于在一般的电子市场上都买不到了。但是在网络上还有一些原来在AVR最兴盛时的粉丝团,他们还在坚持用AVR来制作和开发产品。不过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固执的忠实于一种品牌,而不是根据发展的需要而改变,这是很不理智的。当然,AVR目前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只是市场很小罢了。
8051和ARM的比较是另外一会事。就算是最强的增加型8051也不可能和ARM相比较。因为ARM是32位处理器核心,支持更大的处理速度和寻址能力,ARM9又支持MMU,可以安装嵌入式操作系统。ARM是在8051和PC机用CPU之间的中层产品。用来开发多媒体产品,如MP4、手机等。8051和ARM的软硬件平台也是不同的,可是学习ARM可以做一个8051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学习ARM是值得的学习投入。只是在学习之前需要先想好,学习ARM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还是为了制作更好玩的电子制作。
现在基础ARM平台开发的公司有许多,学习ARM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学好了8051也一样可以有好的工作机会,只是ARM起步晚,会的人不多,竞争相对小一些。而且不管学什么都要面对未来继续学习新技术的事实。学习ARM最关键的是学习操作系统,而不是ARM芯片本身。ARM最大的优势就是因为它可以安装操作系统,好像我们的电脑一样,我们所写的应用程序可以在操作系统上运行,而不像8051那样单线程运行。安装操作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降低开发难度。有的人认为学习ARM要用操作系统是很难学的东西。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安装操作系统就是为了减少开发难度,有一些如USB、液晶屏、鼠标、键盘的驱动程序已经有现成的了,只要在我们的应用程序中调用就行了。ARM的开发更侧重于软件层面的开发,更多的是开发上层应用程序和少量的底层驱动程序。ARM的硬件也是有固定的接口,有占用的LCD接口,有占用的USB接口,只要按官方的数据手册制作就可以了。
对于想玩ARM的爱好者朋友,ARM的趣味并不大,而ARM的门槛却很高。首先ARM芯片很贵,便宜的也要30多元,加上周边的一系列配套的电路,一片ARM系统也要百元以上。而且ARM芯片封装都是高密脚贴片封装,没有所谓的直插封装。制作ARM的作品就必须制作PCB板,而且是2层到8层的PCB板。对于一般的爱好者来说,这是不容易接受的。另外,用ARM来完全小制作的资料非常之少,ARM的相关驱动程序一般都是某些公司的内部资料。相对来说最丰富的还是开源的LINUX和部分WIN CE的资料。一般开发ARM是需要团队完成的,有专门开发软件的,有专门负责硬件的,很少有一个人完成的。更不用说我们用ARM自己开发有趣的制作了。总之,ARM虽好,可是目前还不适合电子爱好者把玩。增强型8051单片机是最好的选择,使用性能更好,功能更多的单片机可以产生许多创新设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片机低功耗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